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天那邊電影觀後感700字

天那邊電影觀後感700字

發布時間:2021-07-14 21:04:46

Ⅰ 天那邊 觀後感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對大學畢業生情侶去山區支教的故事。
故事開頭,兩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許曉萌和江可可在去往水咕嚕鄉的火車上,在和別人的電話中透露著兩個人對愛情的美好憧憬和對山區支教的盲目樂觀。第一次離開城市,她和他顯得那麼的開心。一切都是那麼的新奇,那麼的自由,這里有湛藍的天空,泥土的芬芳,淳樸的村民,一切的一切看上去都像是世外桃源。
支教的日子開始了,許曉萌和江可可唄安排到教室後面聽代課老師「破鑼」講課。羅老師講課用的方言,讀起詞語和課文總是令人忍俊不禁。一天是好奇,兩天可以堅持,但是三天就不行了,家境富裕的江可可已經有點忍受不住這里生活,沒有電視,沒有ktv,沒有酒吧,甚至沒有肉吃......許曉萌一心想著給孩子們上課,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而冷落了江可可。終於,江可可受不了了,在一個下雨天,不顧女友的挽留毅然返回了都市。看到這里,眼角有點濕潤,為他倆之間的愛情的終結。其實,也不怨江可可,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或許,就想事後的許曉萌說的,他們之間本來就有距離。
江可可走了,許曉萌也病倒了,在天橋上羅老師和許曉萌說了很多,羅老師的過去也漸漸清楚。初中畢業的他想當兵,然後當個將軍,可是徵兵沒證上,他就去了水咕嚕小學當起了老師,後來慢慢喜歡是了當老師,喜歡他的18個小屁股。
許曉萌留了下來,她要堅持夠3個月。
許曉萌漸漸開始了新的生活,一個完全獨立的生活。她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融進了大山,融進了大山裡孩子們的世界。
三個月的支教生活結束了,許曉萌終究不是大山裡的人,她還是要離開。走的那天,很多人去送了小萌,她哭了……
回到城市的小萌繼續從事教育工作。有天,村長帶著村裡的野果子來看小萌,許小萌把洗出的照片給村長帶回去給羅老師,這時許曉萌才從村長口中得知羅老師為修小學上山唄泥石流捲走了......眼淚不經意間滑落,羅老師的點點滴滴浮現在眼前,有歡樂,有爭吵,有無奈。全心全意為孩子的「破鑼」為孩子買本子,做飯,還有修繕學。多麼善良淳樸的人啊,照的那張像卻成了遺像。
整部片子看完,讓人唏噓不已,感觸良多。羅老師的堅守和默默付出,許小萌的堅持和理想,18個小屁股的天真可愛......感動之餘卻又些許的悲哀,農村的學校是如此的破舊,孩子們要去上學卻沒有老師願意留下來教他們。我們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就越想著去大城市拿高工資,去享受生活,可是那些山區的孩子們也要有好老師來教他們的,這時候往往就是當地的初中生或者高中生放棄外出機會來教這些孩子。我很佩服許曉萌,那麼率真那麼堅持,在條件艱苦的山區在男朋友獨自離去的情況下去依然堅持完成3個月的支教任務,並且在羅老師去世後又回到小村子當老師。有時候想想,如果有這樣支教的機會我會不顧父母的反對,不怕農村的艱苦條件幹上三個月嗎?我可能不會,實話實說。現實中這樣的故事有很多,徐本禹,胡忠、謝曉軍夫婦的故事不止一次的使我感動落淚。
水咕嚕鄉,水咕嚕小學,那片天,那些人,那些故事,我的心靈得以凈化,靈魂得以升華

Ⅱ 天那邊的觀後感

看了這部電影的名字《天那邊》,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看過的一個故事,是一個「山那邊」的故事,講的是一個隱落在群山中的村子,一個在村子裡成長的孩子,從小站在家門口,望著那一山又是一山的綿延群山,問他的父親:「父親,山那邊是什麼?」他的父親蹲在門檻上,抽一口草煙,面前的大山在他眼裡變得混沌,嘶啞的回答他的孩子:「山那邊是另一個世界。」孩子沉默,他仍然每天站在門前望著大山。後來孩子喜歡上了文學,文學帶他了解了山那邊的世界,他開始創作,作品帶著他,最終去了山那邊的那個世界……
而《天那邊》,兩個慣於豐衣足食還有足夠物質精神生活的都市小年輕,一個為了理想,一個為了愛情,從現代化的都市走向了落後的山村,開始了理想與愛情的考驗,一次理想與現實的較量,一次愛情與信念的賭注。
這部電影毫無疑問在反映一個當代大學生的支教現象以及中國許許多多落後農村裡的落後教育,有對有志青年敢於獻身的贊揚,也讓人看到中國教育現存的嚴肅問題。這是一部小成本電影,劇情不算新穎,甚至有點俗套。但這么一部沒有什麼突出特點的電影也平平凡凡地讓人並不厭倦的看完了。許曉萌身上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和對自己的理想與決定堅持到底的沖勁和決心,但同時也有著現代都市年輕人易沖動的個性和看事情做事情缺乏深思熟慮的思維方式以及那股隱隱的大小姐慣性脾氣;江可可身上典型的現代都市化青年形象,信誓旦旦,信念不定,對事物以新鮮感度之,在缺乏物質化的世界裡,他無法生存,即便是堪比生命還價更高的愛情,也擋不住他投身物慾都市的腳步;破羅身上的農村人的淳樸、敦厚同時也帶著點小小的私心,這樣的純民即便是在農村,恐怕也不是那麼多了。
看這部片子時,我想起了另一部關於支教的影片《美麗的大腳》:一位都市女教師、一位北大荒農村教師和一群貧困孩子之間的支教故事,至今倪萍那句「千里迢迢」還在我腦中留有很深的印象。還有一部記不得名字的電影,一個本是被拐賣到山區里的年輕城市姑娘,在逃脫人販子的路上逃到了一個落後的小山村,並在小山村裡當起了老師,後來又離開村子的故事。這雖然不是像《天那邊》和《美麗的大腳》一樣的支教,但也給了我不少感觸。這些在當時都給了我不小的觸動和感動。現在想來,在那些貧困的山區,能留住幾位支教的老師,這確是個令人心酸的嚴肅問題。我們在雜志上、報紙上、電影上、電視上看到過的那些頌歌,在生活中的現實實例又有多少?!
我們在歌頌這些支教事跡的同時,毫無疑問也在向世人展示那些偏遠山區的貧困處境,那些資源缺乏的孩子的困境,這在那些孩子的眼裡看來,不知又是何種滋味,從某種層面上來講,這並不利於他們的成長,只能讓他們增加自卑感。處於生活優勢的人,總是想靠著給予那些生活劣勢的人各種幫助來展示他們的無私,歌頌他們的奉獻,卻不曾考慮那些他們給予的對象,只覺得授予已經是偉大,卻不知那是另一種傷害。
王家衛早說過,天那邊是還是天,但是那同一片天空下的土地,卻是不同的世界,貧富差異、階級等級、圈子層次……這些都能在我們的努力下融合,真正成為同一片天嗎?

Ⅲ 《天那邊》觀後感

[《天那邊》觀後感]
黨課的最後一節課安排我們看電影《天那邊》了,剛開始只是聽說是個有關支教的電影,沒想到看了還蠻有趣的,《天那邊》觀後感。

剛開始還在琢磨著這對小情侶怎麼會一起去支教呢?原來那個男的只是為了證明他對那個女大學生的感情是堅貞不渝的而陪她一起去的。或許認為,這樣很甜蜜吧,這樣兩個人彼此可以陪伴,就不會孤單了吧。

剛開始貌似是這樣的,就這樣,他們如願以償的來到了天那邊的村莊,原本以為,三個月很短暫,愛情可以讓他們克服一切困難。可事實呢?男生終究還是走了,那個長滿野草的車站,沒有人,滂沱大雨,她哭了,所謂的愛呢?就這樣放棄了呢?他離開了,回到了天的那邊,也許他根本不適合這里,這個沒有寬頻,沒有電視,沒有信號,好久才吃頓肉的村莊。他的生活本是幸福的,充裕的。他的離開沒有回責怪,他有權利選擇這一切,觀後感《《天那邊》觀後感》。

男孩兒走了,女生也許就這樣成熟了,她懂得了更多。沒有他的陪伴照樣可以很充實的生活,從此她將所有的經歷投入到支教教育中來。漸漸地,她開始適應了這里的生活,也和這里的孩子打成一片,她也開始融進了這片土地。可是,所有的一切都來得太快,三個月就這樣過去了,她要回去了,那天的送別,孩子們哭了,很傷心地,她也哭了,滿是不舍。

回到城裡,生活平淡的過著,她還是繼續著她的教育事業,村長和她見面了,才知道羅老師死了,為了改建學校遇到泥石流了,她愣住了,一下子,她開始擔心天那邊的孩子們,沒有了羅老師,他們的學習怎麼辦呢?於是,她還是選擇了重返那片山,電影的最後一幕,是一張全家福,可是羅老師不在,代替他的是一束束菊花,那是孩子們對他的愛,對他的不舍,他們永遠也忘不了那個有著故事,卻一生從事教育事業的朴實的農人。

作為大學生,或許很少有人會選擇去一些偏遠地區支教,甚至有人難以想像去了那種與世隔絕的地方改怎麼生存下去。可是,我們總要選擇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方式,也許,在那個地方,我們可以,過的很好,我們可以成長很多。
〔《天那邊》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Ⅳ 急求電影《天那邊》的觀後感

許小萌的男友江可可的行為我可以理解,自小就在國外長大的他,不屬於鄉下,不屬於鄉下的孩子們,不屬於整天吃蔬菜的人。他有他的人生理想,雖然他去支教是打著愛情的幌子,但他真正教學起來,又很活躍,很現代化,只是他的思想不屬於這。然而,我相信他愛過,而且很愛很愛許小萌,只是這份愛情已經有些變味,有些讓他承擔較多的心理壓力。 羅老師及村長的「不信任」而不給他們課教,是怕孩子們受傷。羅老師能為了一隻雞要跟江可可拚命,因為那些家畜都是孩子們的希望。 當許小萌問學校惟一一位羅老師為什麼不跟她講學生們的家庭生活情況時,羅老師的話語讓我似乎有所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在這里,而不是在支教的學校。 「我怕我講了,對你講也是個麻煩。其實,我也是有一點私心的,你們的水平太高了,教的也太好了,將來小屁股們的水平也太高了,我對付不了啊。上回支教那個的白老師,又是美式教育,又是英式教育,還有社會主義特色教育,搞的好好,小屁股們歡喜的不得了,二個月就走了 ,到現在,小屁股們想起來還哭。你們來,我不是不歡迎的,只是三個月 半年,你不能待一輩子啊。你了解再透的情況,到時候你走的時候,你心理不會痛快,小屁股們的心裡也不舒服~ ... 」 我的教育水平非常有限,並沒有劇中本家許小萌那麼優秀,但我也是有信心教好他們。試想,當孩子們剛剛有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並且接受了一個陌生人,而這個已注入孩子們心裡的陌生人又要走了,對很多不懂的孩子們又是怎樣的打擊呢?而這種打擊又是接二連三的,這又何嘗不殘忍呢?而很多志願者來這支教的初衷就同許小萌一樣,為了實現人生的理想,為了自己課題的實驗和實踐。所以,導致為了不得不要自我保護時就產生了排斥行為,因為他們真正需要的是能在這里待一輩的鄉村教師,能給孩子們帶來知識,一直陪伴孩子們,送出一批又一批大學生的老師。而我們會在遠離親人、遠離以前的生活圈的鄉下待一輩子嗎?這種「排外」,導致了孩子們同樣不能接受到豐富的知識,不能受到正規的教育,就這樣一直落後著,有差距著,走出大山的慾望也將受阻且淡去。 孩子是一個國家的希望,是一個國家的明天,教育的好壞就關系著一個國家的命運。所以,國家招考一批教師是很明智的做法。我們只要盡己所能做到最好,不求回報的付出,那麼我們也不會失去來這的意義,不會失去志願者三個字。 然而,不允許支教而被分到各單位的我們,同樣受到了被「排外」的待遇,沒有交給我們真正應該做的事,我們能做的事。而說成「我們剛開始工作都是從端茶,掃地做起,你們來之後,我只對你們的安全負責,其它的我不管之類」。他們認為我們只待一年就走,不想給單位增添負擔,不想自找麻煩。依此看來,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越來越稱為某些的犧牲品,成為吞噬我們一年青春的怪物。 對此,我們想去推翻,想去改變,想做些有挑戰性的工作,想真正為我們富有蘊涵的大西北帶來東、南部的先進,讓我們的祖國更美好。因為我們年輕,我們有這份激情。但也許這份激情即將會淡去~我們的力量太小,我們的閱歷太少,我們做不了屈原,也不需要做屈原。 最終,我要說的是,不管我們受到如何有內涵的「排外」,我們始終是自己,要做自己,懷著當初的那份熱情,繼續尋求新路,做好我們自己,盡己所能,給這里帶來美好。這種待遇,誰說不是對我們人生的考驗和人生道路上的荊棘呢?

Ⅳ 《天那邊》的觀後感

《天那邊》觀後感 剛看完一部電影《天那邊》,不知道是處景生情呢,還是有著相同的處境和感受?說不清楚,看的過程中我的眼睛濕潤了好幾次。片尾說謹以此片獻給——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和大學生志願者們許曉萌大學畢業的那一年,她和他的大學戀人江可可一起報名,志願去了山村支教。許曉萌第一次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自己的父母。沒有人知道她為什麼會這樣選擇,但是她真的走了,去了一個她從未去過的地方,去那裡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們到了大山深處的村子。開始了支教的生活。一切都是那麼新奇,一切都讓人感到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的確,這里遠離了城市喧鬧,遠離了塵世的紛亂,有的是湛藍的天空,有的是泥土的芬芳,一切看上去都像是世外桃源。然而,這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短暫,只是一瞬間,便從許曉萌的指尖滑落。她遇到了一個人,一個改變了許曉萌人生軌跡的人,他就是羅老師。支教的生活是艱苦的,沒有好的住宿條件,沒有電視,電話沒有信號,沒有任何娛樂,只有背朝大山,腳底泥土,沒有可口的飯菜,吃頓肉都是那麼的艱難,從小家庭條件優越的江可可為了愛情義無反顧的跟著她直奔向大山,可是這樣的生活一天能忍,兩天能忍,三天能忍,最後可可還是選擇了離開,我沒有一點看不慣,沒有一點覺得他們的愛情經受不住考驗的感覺,其實我還真能體會和理解可可的心情和處境,他選擇離開並沒有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每個人都有選擇幸福的權利。可可走後,她哭了……。病倒住進了醫院。安慰許曉萌的人,正是羅老師。也許到了這個時候,許曉萌才真的長大了,她也覺得自己成熟了許多。可可的離去,讓她感到孤獨,但是孩子們的存在很快填充了這種孤獨。許曉萌漸漸開始了新的生活,一個完全獨立的生活。她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融進了大山,融進了大山裡孩子們的世界。3個月的支教生活結束了,許曉萌終究不是大山裡的人,她還是要離開。走的那天,很多人去送了曉萌,她哭了……在天的那邊,許曉萌開始了新的生活……回到城市曉夢繼續她的教育工作,可是得知了山村的羅老師為了修建學校上山背黃土遇到泥石流不幸遇難了的消息後,小萌離開城市優越的生活,義無反顧選擇了支援山區的教育工作……其實我還滿感動的,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決心和毅力,不是每個人都那麼的偉大,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樣,我還是滿佩服的,一個大學生放棄很多來到這個偏遠的山區支教,故事的最後是照了張全家福,一張沒有羅老師,只有一把鮮花的合影,看的我黯然淚下……雖然和影片相比我的生活相對優越許多,可是……知足應該長樂,但是,我始終內心孤獨,始終還是融入不到這里,我的心不在這,可能有一天我還是會跟可可一樣選擇離開……我不知道,說不清楚,反正看完這部電影挺難受的。不知道要表達些什麼了……

Ⅵ 電影《天那邊》觀後感 要500多字

《天那邊》電影觀後感
看了好幾遍這部電影了~
剛開始看這部電影,只是把它當做喜劇片,特別是村長帶著女主角剛剛進村時候的那一段,面對攝像機的近距離問候特寫,一種無厘頭的感覺,邊看邊笑,一笑而過。看到中間的時候,則是在覺得好笑之餘,更多的是看到了山區之貧瘠,教育之落後,最後落的一感嘆,中國內陸部分山區的教育的卻是需要改善啊。看到最後的時候,,則是,落的深情款款的淚,為了故事的本身的真實,為了山區教育的落後,為了破羅老師的慘死,甚至最終,因為電影中許老師的勇於投身於山區教育的精神所感動,而毅然決定去某個偏遠地區支教。
「天那邊」用一個非常常見的題材,反應出了很多實事的反思,年輕的愛情,大學生的價值觀念,高尚的情操與品德,城鄉的失調與差距„„這些社會問題的暴露,原來也會那麼的真實與震撼!
影片講述的兩大學畢業的城市青年男女,為響應國家鄉村教育志願來到一個叫水咕嚕鄉咕嚕村水咕嚕小學的地方做為期三個月的志願教育服務。當然,其中,不妨實說的是,男女主角最初之所以選擇來支教並不是因為有什麼宏偉崇高的目標,對女主角許曉盟來說,這僅僅只是一個能掙脫父母對自己嚴厲約束的一個借口,而對男主角江可可來說,這更是一場為贏得愛情而參與的游戲。最初,他們也曾被鄉村優美自然的風景所感動,而當這一切都失去了新鮮味道的時候,鄉村的條件,艱苦的生活,沒有希望的田野,於初出城門的他們來說,這一切是多麼糟糕透頂。於是,江可可選擇逃離,選擇了放下為了愛情而掙扎在簡陋鄉間的游戲,回到了天邊的宏城。而許曉萌則是毅然選擇繼續留下來實現那為期三個月的支教諾言。
許曉萌是值得我們敬佩的,因為她的愛心,責任感,與那份為孩子們無悔的付出„„她休克在與江可可分別得那場雨中時,我知道,那一次的跌倒,承載著深愛的遺憾,緬含了無盡的傷心!落淚的不僅是那蒼茫的天空,還有許曉萌暢快的宣洩;破碎的不知是閃電劃破的天幕,還有那一份行將彼岸愛情的終結!走了,留下了,許曉萌終究不是江可可,我們從兩人的性格中讀出了許多的差別,也許江可可並沒有錯,因為他反應了這個時代多數大學生的特點;亦或許許曉萌太偉大了,因為她代表著更為珍貴的覺悟和博大的理想。歸根到底,兩人的矛盾,只是兩種價值觀的體現,只是不同選擇的使然!我們希望能出現千千萬萬個許曉萌,
可我們卻總把期望寄託在了別人的身上;
天那邊的風景,
我們不乏欣賞的藝
術,卻少了適應的勇氣!覺醒的一代人,是否錯在大學生?也許不盡然
...

天的那邊,沒有醉酒探戈,沒有戈壁沙漠,沒有爛漫風情,有的只是,山間,
那淡淡的質朴,那淡淡的真誠。天的那邊,於一些人來說,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選
擇,
然而,
有的人選擇了永遠的留在屬於自己的那片天,
有人選擇了天那邊為了
某個信念而付出一生,
誰又能說誰是誰非呢?不是每一次的熱情都能用一生來承
諾,不是每一時沖動就真能把一生做賭注,可是,她做到了,在天那邊,她尋到
了,她用她那獨特細膩的情感和敏銳的目光尋到了自己,尋到了真正的自己。

天的那邊,只是選擇,只是選擇罷了!或許,天的那邊,僅僅只是屬於某一
個人,抑或,某一些人。

Ⅶ 電影「天那邊」觀後感

剛看完一部電影《天那邊》,不知道是處景生情呢,還是有著相同的處境和感受?說不清楚,看的過程中我的眼睛濕潤了好幾次。

片尾說謹以此片獻給——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和大學生志願者們

許曉萌大學畢業的那一年,她和他的大學戀人江可可一起報名,志願去了山村支教。許曉萌第一次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自己的父母。沒有人知道她為什麼會這樣選擇,但是她真的走了,去了一個她從未去過的地方,去那裡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他們到了大山深處的村子。開始了支教的生活。
一切都是那麼新奇,一切都讓人感到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的確,這里遠離了城市喧鬧,遠離了塵世的紛亂,有的是湛藍的天空,有的是泥土的芬芳,一切看上去都像是世外桃源。

然而,這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短暫,只是一瞬間,便從許曉萌的指尖滑落。她遇到了一個人,一個改變了許曉萌人生軌跡的人,他就是羅老師。

支教的生活是艱苦的,沒有好的住宿條件,沒有電視,電話沒有信號,沒有任何娛樂,只有背朝大山,腳底泥土,沒有可口的飯菜,吃頓肉都是那麼的艱難,從小家庭條件優越的江可可為了愛情義無反顧的跟著她直奔向大山,可是這樣的生活一天能忍,兩天能忍,三天能忍,最後可可還是選擇了離開,我沒有一點看不慣,沒有一點覺得他們的愛情經受不住考驗的感覺,其實我還真能體會和理解可可的心情和處境,他選擇離開並沒有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每個人都有選擇幸福的權利。

可可走後,她哭了……。病倒住進了醫院。安慰許曉萌的人,正是羅老師。也許到了這個時候,許曉萌才真的長大了,她也覺得自己成熟了許多。可可的離去,讓她感到孤獨,但是孩子們的存在很快填充了這種孤獨。

許曉萌漸漸開始了新的生活,一個完全獨立的生活。她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融進了大山,融進了大山裡孩子們的世界。

3個月的支教生活結束了,許曉萌終究不是大山裡的人,她還是要離開。走的那天,很多人去送了曉萌,她哭了……

在天的那邊,許曉萌開始了新的生活……
回到城市曉夢繼續她的教育工作,可是得知了山村的羅老師為了修建學校上山背黃土遇到泥石流不幸遇難了的消息後,小萌離開城市優越的生活,義無反顧選擇了支援山區的教育工作……

其實我還滿感動的,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決心和毅力,不是每個人都那麼的偉大,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樣,我還是滿佩服的,一個大學生放棄很多來到這個偏遠的山區支教,故事的最後是照了張全家福,一張沒有羅老師,只有一把鮮花的合影,看的我黯然淚下……

雖然和影片相比我的生活相對優越許多,可是……
知足應該長樂,但是,我始終內心孤獨,始終還是融入不到這里,我的心不在這,可能有一天我還是會跟可可一樣選擇離開……
我不知道,說不清楚,反正看完這部電影挺難受的。

不知道要表達些什麼了……
有人開始說是諷刺的,這樣的評論才諷刺,因為明明是感人為主。要說諷刺,也就那個信誓旦旦陪同而去的江同志滿口愛情最後忍受不了偏遠的落後與寂寞中途折回這個情景是諷刺的——諷刺都市愛情的脆弱、幼稚,經不起事實的考驗,在困難前不堪一擊。
我很喜歡小許,那麼執著那麼率真那麼堅毅那麼獨力。我也曾經想過如果有支教的機會我會義無反顧,到那些缺乏先進教學理念和現代化教育方式的落後地區貢獻自己的青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可是我知道,如果真有這樣的機會我會瞻前顧後考慮很多,哪怕只去三個月。所以,像許小萌那樣因為校長破羅的不幸去世而回到水咕嚕小學奉獻自己一生的事情,對我這樣的人而言更是天方夜談了。其實,類似的故事在生活中是有的。記得頭年在布政參加一個展現農村中小學教師風採的演講,我在網上一搜,搜到了好多類似的事例——到山區支教的老師因為感動於山區人民的質朴善良,感受到落後地區對教育的渴求,而心甘情願在支教地駐足,奉獻一生。
唉,支教本是好事,但真正要實施真的會受到現實太多的阻撓。可以理解,有點悲哀。
想去天那邊,想像小許那樣,想帶上一個好的小江,帶上一個不會中途折回的小江。想和那裡的孩子生活,想帶給水咕嚕快樂。想在那山青青水盈盈的地方,在那遠離城鎮煩躁的地方,找到心靈的棲息地,找到特別勇敢的自己

Ⅷ 觀《天那邊》有感.作文

我們共擁有一個天空,卻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恍若身處兩個不同的國度。
這是一部很現代范、很中國風的電影,與早前如《美麗的大腳》等反映支教的影片相比,少了一些沉鬱的氣氛,多了許多幽默元素和偏遠山區鄉村農民最日常的生活體驗。一方面是中國經濟確實比以前有顯著的提高,反映近年支教問題便拉遠了我們的觀察焦距,讓我們了解到當下還有許多默默無聞的崗位上的真實情況與我們想像之間的差異。另一方面,在學生中的影響使我們跳出支教問題,思考更多在城市成長的孩子們出現的各種問題,有助於我們認清周邊,反省自己,對外界世界有更深的、更真實的了解。
曾經,支教這個群體代表多少義務勞動,熱愛祖國、關心窮人,渴望揮灑青春——體現自我價值的熱血青年。可隨著這些年義務勞動的不斷宣傳,支教的目的與實際情況正在面臨著許多悲哀的改變。很大一部分支教大學生並不是把改善貧困地區孩子的學習條件為首要目的的,他們的初中大都是想通過支教體驗艱苦生活,磨礪自己的毅力,豐富自己的閱歷,留下重要的一筆。甚至像電影里的男女主人公是為了考驗彼此愛情的忠貞與否,抱著這樣復雜的想法去當地從事短暫的教育工作,這樣的工作目的,結果能好嗎?
影片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支教老師在短暫任期內,如果和孩子們結下深厚的感情,他走時孩子們又不喜歡當地老師,這又造成了孩子們的厭學性。而無論來的老師多麼優秀,實際他們大多數不打算永久留任窮困地區的教育情況就成了破破爛爛的「井底」,孩子們落空後唯一安居的底線,偶爾會有新來的陌生人送給他們短暫的亮光卻沒有實質的東西以提升他們的基本情況,這時支教不就成了一種「蜻蜓點水」的形式主義了嗎?另外,我還知道許多大學生在暑假實踐活動期間選擇了支教,由於暑期當地學生放假了,但為了迎接支教大學生的到來,學校實行補課不然沒有學生哪來的「支教」啊?學生在酷熱的天氣下,還得忍受大學生們短期的、混亂的教學,當地人對這些龍生鳳養的大學生還得好好照顧,以免出什麼岔子,上頭領導怪罪下來,實在是「為國為民」呀!!!
要解決這不堪的社會問題,我認為還是應該從支教老師的源頭—中國各地的大學生入手。
影片中是營造的兩個普通城市人的形象還是讓我感到十分的漠然和麻木,也可能是導演特意為之的誇張之舉,尤其是那個「高富帥」——中國真有這么嬌生慣養、追求自我還要來貧困地區支教的學生呢?中國再好也還是個發展中的國家,如果一個大學生連中國偏遠地區的的情況都不了解,未免有點太不讓人理解了,但由於我們對東部和南部較發達地區有更多了解。可能這樣誇張的人物確實大有人在。可是,去支教一個月不吃肉就瘋成那樣了嘛?這是一個讓即使生活在三線城市的我也無法理解的。這個事實也就進一步說明了中國現在有十分大的貧富差距,中國人已經不再能統一的稱呼為「處在同一水平上的群體」,這便導致了職教教師與當地人世界觀的沖突,農民工與城市政策的矛盾等等。這是一個社會發展部協調帶來的問題匣子,這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可在這之間我們如何生存呢?這就需要我們每一個處在體制之下的人比宏觀角度上思考自己的價值觀和體現集體責任心的方法。
中國農村並不是都像電影所說的那麼美,那麼朴實和諧,絕大多處山村地區仍面臨著許多令人厭惡、悲哀甚至令人絕望的種種問題,他們不應成為體制無能為力的受害者,他們並不是生來就落後,他們需要我們這些城市公民揮散對鄉村的「美好嚮往」和心理安慰,需要我們用更貼心的想法和更有效的行動來捍衛他們的權利,將灰兮兮的牆壁、泥濘濘的街道、荒禿禿的農田重新粉刷、重新修繕、重新開墾。而要做到這些,就不能簡單的支教而要以更深刻的方式徹底革新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情況了吧?

Ⅸ 《天那邊》觀後感2000字的文章

看了《天那邊》這部電影,我感受到了鄉村支教的不易與艱辛,看到了師范學校大學生畢業後,去邊遠鄉村當支教的諸多麻煩與問題,被村民們不信任的感覺,被農村教師欺騙,惡劣的環境使故事中的男主角「江可可」近乎崩潰,在大城市中享受著優越的環境,不適應艱苦的條件,而離開,《天那邊》觀後感作文600字。
女主角則不同,雖然江可可的離開給予了她沉重的打擊,但孩子們的熱情讓她很快地將孤獨感填滿,父母的疼愛、家庭的呵護,讓這個女孩差一點在困難面前倒下。可最終她沒有,她用她頑強的意志力與堅定的信念堅持了3個月,而後回到大城市中,一日,村長來城裡看望她,當許曉萌問及羅老師的情況時,村長嘆了一聲:「羅老師因為修教室,到山上背黃泥,遇到泥石流而去世了這部電影主要為敘事的手法,在羅老師操著一口湖南方言教英語、江可可滿村偷雞解饞等都是該片令人捧腹的片段,而趣中帶著對生活的感悟與理解,也更真切地反應出中國邊疆地區農村生活的現實情景,襯托出了邊疆農村地區學校的落後與知識的偏倚。以江可可的角度出發,可以反應出許多中國大學生生活自立能力的不足與吃苦耐勞精神的缺陷。
環境描寫上突出了邊遠農村建設的失敗,破舊的土房,不堪入目的傢具。以同學們不洗手就吃飯,家長更是教導孩子們錯誤的理念,足以表現出邊遠地區人民文化水平的落後與淺顯。
這部電影是一部教育類的影視作品,不僅是學生該看,國家建設者更應該關注這個作品。全篇都有可思考的問題與題材,個人認為是一部非常好的教育系列影視作品。

Ⅹ 急求一份《天那邊》的觀後感!謝謝!加急的!

天那邊》觀後感
晚霞映紅了天空,我漫步走在放學路上。同學們七嘴八舌地交談著,而我卻無心參加他們的交談。今天剛剛看完《天那邊》這部電影,其中最讓我刻骨銘心的是羅老師。

這部電影講的是:許老師來到農村實習三個月,村長李大頭和校長羅老師不願讓許老師來,害怕學生們像對上個老師一樣捨不得許老師。三個月過後,許老師要走了,同學們依依不捨。許老師找到工作後,看見村長李大頭來找她,原來是羅老師因為修教室上山背黃泥,遇到泥石流去世了,聽到這個消息的許老師便回到農村繼續教學了。

當我聽到羅老師去世後,心裡非常傷心,他是一位多麼好的教師啊!他的美無人可比!他的美照亮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知道了該做一位怎樣的少年。羅老師就是我們的榜樣。他用一生來教孩子們,讓他們學到知識。而相比,我就是家裡的小公主,你讓我往東,我偏往西,總是不吃虧,而且還有些不講理,現在我懂了!我們應該學習羅老師的那種用愛照亮別人的品質。
羅老師,你就是我的榜樣。
最近看的都是朋友推薦的片子,朋友最近推薦了一部片子——《天那邊》,趕緊下載來看。下載的影片效果還真是不錯,比我國內買的D9版壓縮碟在手提上的播放效果好。言歸正傳,說說這部片子。

2007年上映的老片子了,按照慣例,我先看片子,然後上網看影片簡潔以及評論等。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這部片子,那我只能說是一部青春小片,適合給未畢業的在校高中生作為人生激勵片,適合給未畢業在校的大學生作為創業指導片,適合給畢業剛走上工作崗位的80後們作為社會搞笑片,適合給特定有類似經歷的人群作為人生感懷片。

片子講述的內容比較簡單,倆大學即將畢業的學生男女到農村支教三個月,女大學生為了考驗男大學生對自己的愛情,答應他如果共同堅持完這三個月就結婚。理所當然地在農村遇到了種種生活工作以及愛情上的困難,最後男生逃走,女生堅守三個月後也返回學校,步入社會。片尾在村長到市裡看望女大學生的時候轉告了農村小學原來的老師去世的消息,女大學生毅然返回農村小學任教。

內容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但是片中採用很搞笑的描寫手法,處處透露著幽默,將城市文化與農村文化進行矛盾碰撞,從而引發笑料。但是本片的最終目的絕對不是為了搞笑。

有本片中引發的對幾個詞彙的聯想:

1、 愛 情

愛情是一架天平,愛情的天平不應始終傾向一側,傾向任何一側都會導致天平失去平衡。

很多人以為男性在追求女孩子的過程中付出的其實比女孩子多,可是大家看到的不是愛情,當他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這座愛情的天平就會調整他之前的失衡。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女人都在抱怨,為什麼自己的老公在婚後表現得沒有婚前好了,現在我告訴大家,這不是因為他不夠愛你了,而是自然規律要求愛情天平的平衡。

大家知道天平吧,就算它左晃右晃,但是只要分量相同,那就會達到平衡。更甚至,它能忍受一定限度的重量差,達到一種傾斜的平衡,但是如果這個重量差超過他的限度,就會導致稱量的失敗。我把影片中的愛情描繪成一次超出本來就傾斜的天平的稱量范圍,我相信這個形象的比喻很清晰地告訴大家這部片子中的愛情是什麼了。

愛情的天平上可以放任何東西,自己一邊的健康、父母、理想、鈔票、跑車、洋房統統都可以,放得越多,天平傾斜得更厲害,特別是只在一個托盤里放某種東西,卻不在另一個托盤里放同樣的東西或等重的東西,這種情況肯定要導致天平傾斜的,是不是超出那個范圍,就看添砝碼的人的水平了。

另外說一句,有一些砝碼我叫它固定砝碼,這個固定砝碼的意思不是說他固定重量,而是說它只能固定誰拿,並且,固定砝碼與固定砝碼之間有排斥作用,你拿了這個就不能拿那個了,哈哈,所以怎麼選擇固定砝碼,在愛情的天平上實在是一門學問啊。

很多人看完通篇都覺得很感動許曉萌的事跡,在這里我可以負責任地講,她是個很善良的人,為她的義舉我表示崇拜和敬仰,但對她的愛情觀念,持批駁的立場。她太注重自己這一方托盤里的東西了,根本不知道對方托盤的存在,更不要說調節了,這樣的天平別說傾斜了,完全垮掉都是意料之事。

2、 教 育

我很感慨為什麼我們的國家日益富強起來了,但是還是很多農村的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這部片子讓我想起張藝謀早先的一部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至今都還記憶猶新。那部片子對我的觸動很大,讓我不禁感慨,2007年拍的片子,同樣是農村題材,為什麼我們國家的農村沒有什麼進步?

我們的政府很有錢,有錢到幾千億外匯儲備被美元貶值直接燒掉。有錢到可以給陝西發現周老虎的自然保護區投資幾千萬建立老虎保護基地。GDP年年都在告訴增加,GPN也在迅猛增加,但是真的看不到農村人得到多大的實惠。可能我們國家的包袱太沉重了,但是作為生活資料的提供者來說,他們為什麼要承擔一切的不幸?我們國家人口眾多,很多糧食還是大量進口,我就非常不明白,如果是市場經濟,那是不是說市場上供不應求的產品就肯定漲價呢?那漲價就意味著供不應求產品的生產者們獲得更多利潤呢?但是豬肉羊肉雞肉漲價我看到了,大米油鹽漲價我看到了,青菜水果漲價我也看到了,可是我怎麼就沒有看到哪些農民由此致富了起來呢?為什麼在市場經濟機制下,別的行業,工業、手工業、商人就可以遵循供需關系的規律,而恰恰是提供人們日常口糧的農業卻得不到這個機會呢?

農業得不到好的發展,直到意味著什麼嗎?農村的教育問題跟著就來了。如果農村孩子長大後只有很小的幾率是靠上大學才能走進城市,那麼其他大部分人是不是全得成為打工圓領,淪為城市的建築民工爛仔和發廊妹KTV小姐啊?

對於農村的教育問題是該提到日程上來了,而且人人有責去做一些實際的事情,而不是給希望小學捐錢。

3、 理 想

很多人有很崇高的理想,這些理想有的很大,有的不大。讓我想起《奮斗》中陸濤的理想,蓋全世界最大的透明迷宮,成為藝術交流中心。也許這個理想永遠都不會實現,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她很美好。

這部影片中沒有提及任何理想的字眼,但是隱含其間。也許劇中人根本就不清楚理想是什麼,但是清楚的是理想不是什麼。剛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對新生活充滿希望,他們的理想沒有經過成熟的思維,所以很難在這個時期去定位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片子中不提理想這個字眼是正確的。

從短暫的支教過程來看,許曉萌顯然沒有什麼明確的理想,甚至對於愛情用這樣的方式去考驗,充分說明了心理的幼稚。人家三毛帶著荷西跑到撒哈拉,那是考驗,但是三毛眼光好,帶著一個值得考驗的人去了。那位江可可同學我是也沒看出來他的理想在哪裡,小小海龜的表現真是冷幽默,根據我的分析,他在歐洲澳洲沒有學到該學的東西,倒是把自己家族的惡習全部繼承。像他這種富家敗家子弟,不要說理想了,可能連理想是什麼都不清楚,為了一個自己不那麼喜歡的女孩可以隨意浪費自己的青春,他的路以後還長呢。

片子中唯一有點透露理想的是那個羅老師,他時一個質朴得都不知道理想是什麼的人。卻在為自己的「理想」不斷奮斗著。這種人,中國真的太多了,但是沒有獲得足夠的社會地位。在東北活躍著一個家庭救援隊,每天上街去救助在郊區路上出了車禍的人,全部是自費,不要回報,現在有了很多志願者聚集在那裡了,規模比較大了,但是卻很少有人去報道和宣傳。同樣在東北,一對老夫婦,騎著腳踏三輪車走遍全國,只為宣傳奧運。但是大家有多少人聽過他們的事跡報道,更有多少媒體進行宣傳和贊揚?在中國,永遠都活躍著這么一批人,他們默默無聞地隱形在鬧市或朝野中,這些才是真正的高人,中國不是有句老話嗎,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說得在理。

整部片子可點評的地方不多,簡單說下人物吧。

1、 許曉萌

不懂愛情的小孩兒,長相很大眾,這個相信給觀眾帶來的視覺沖擊不夠,廣大女性朋友可以松一口氣了。對待愛情上我前面已經分析過了,這里總結一下,是一個只關注自己托盤的女孩,連女人都不是,距離愛情就更遠了。

理想抱負上可圈可點,特別是最後一幕同孩子們在學校前合影的一幕,讓人感動。但是確實讓人懷疑她能堅持多久。

業務能力上非常普通,除了能說標準的標准普通話以外,找不到她教學的先進手段。在副科上倒是具備了相當專業的資質,不過帶領小屁股們去山上郊遊一幕,讓人有些費解。是想引導小朋友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是滿足自己的審美情趣?可惜的是導演沒有表現的徹底。對於導演我非常非常不滿,在這里說幾句,本來鄉下那麼美好的風光,完全可以安排幾幕很有情調的戲,給個全景什麼的,但是我始終沒有看到那如水墨畫一樣美麗的景色,或者如《50外傳》中房頂上談心的場景,我覺得太遺憾了,太太遺憾了。如果把男女主人公的矛盾沖突以及溫情畫面放在廣闊天地,繁星曠野中,那是多麼得完美啊。可惜導演不是張藝謀,不是大師的作品,往往不僅僅缺乏深度。

一句話點評許曉萌——嫩!

2、 江可可

小P孩一個,不知道愛情,不知道理想,完全是空白,他的世界很狹隘,狹隘得具有代表性。因為現在很多人以這種狹隘作為人生奮斗目標和培養下一代的計劃,可悲!

業務能力比較強,不管是主課還是副課都可以融入比較先進的方式,給小屁股們帶來新鮮和刺激,拓展了他們的視野,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是否時候那個具體情況,要靠業界專家點評了。

作為80後的一員,江可可的代表性還體現在他的頭腦靈活,審時度勢,不吃眼前虧,可以快刀斬亂麻割捨對自己不利的東西,這種果斷地思維以及行為是80後崛起的新一代的典型特徵。哥們兒不跟你耗著,談不籠了就散夥,哥們兒喝兩瓶酒一覺之後還是好漢一條。要是擱到從前,那兩個人要是產生了愛情,可能這輩子都是冤家,就算不結婚,各自有了家庭,再見面也是有很多碰頭戲的。時代在進步,愛情的觀念在轉變,是否適合自己的才是關鍵。

一句話點評江可可——肉!(一是說他對肉的渴望,二是說他像肉一樣帶油,三是說他只有找到適合的地方才能鮮活地生存,如果被割了下來扔在一邊,酒不是僅僅蒼白了,很快就會腐爛。)

3、 羅老師

演員是我最不喜歡的喜劇小品演員之一,從來就覺得演技做作。在這部片中表現尚可,將一個農村老師演繹得比較真實。

愛情上,羅老師極度地自卑。也是,本來在農村做個教書先生是個很讓人尊敬的職務,在當地應該很是有一些社會地位的,況且手下還出過大學生,按照常理那在農村,上門提親的是他破門檻了。但是大家請注意,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村的廣大青年男女都投身無限的大城市建設中去了。稍有些姿色的女孩子都幾乎不會淪落到城市中生活的下層,這也是社會現狀,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像楊二老師那種帶花的女人都從大山中堅強地走出,估計農村現在不出來的都是絕對的歪瓜裂棗了。羅老師雖然已經到了已婚年紀,但是還是沒有交往中的女友,這也是農村教育留不住人的一個重要原因啊!

業務上,羅老師絕對可以說是盡職盡責。對待教育的那份赤誠與奉獻精神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他教學水平的落後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全村也就他的文化水平最高了。

理想上,我感悟到的是羅老師期望小屁股們走出農村,但是不是靠春秀的方式,而是通過學習考上大學這條狹隘的出路。這也是他內心矛盾所在,一方面期望孩子們走出去,一方面又清楚這條路很難走。對於這種社會現狀,我真的感到慘淡,這部片子反應的社會現實問題,不知道能不能得到社會的關注,不過目前來看,好像一點水花都沒有。可悲!

全篇幾乎沒有經典台詞,故不總結了。全劇拍攝粗糙,主旨不錯,表演湊合,作為一部青春小片,可以一看。

閱讀全文

與天那邊電影觀後感7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邵氏老闆娘電影完整版 瀏覽:972
喪屍電影暗無天日大結局 瀏覽:580
宏勝電影院 瀏覽:424
英文字幕狼圖騰電影 瀏覽:656
2戰電影大全在線觀看 瀏覽:831
安山干楊貴妃的電影名字 瀏覽:264
泰國的恐怖電影名字有數字 瀏覽:509
幼兒3到6歲英文電影都有什麼 瀏覽:508
主角有躁鬱症的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10
2016港台電影大全 瀏覽:366
英文原版冰雪女王電影免費下載 瀏覽:238
2018電影節紅地毯集 瀏覽:737
郭敬明導演的電影AI主演是誰 瀏覽:693
交警開罰單是什麼電影 瀏覽:626
有個電影是去泰國玩講述的一個故事 瀏覽:757
2018暑期愛情電影 瀏覽:260
奧特曼與蜘蛛俠大電影 瀏覽:309
台灣陶虹電影作品 瀏覽:54
六大恐怖電影名字 瀏覽:497
電影票是真的嗎 瀏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