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白玫瑰電影觀後感

白玫瑰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5-01-26 21:39:10

『壹』 《鄧小平,1928》觀後感

1922-1926年間,中國各地先後開辦的電影公司有175家,單上海一地就有145家。眾多電影公司的出現,造就了中國電影的第一個繁盛時期。

1927年

蘇聯電影導演雅可夫•布里奧赫來上海拍攝新聞紀錄片《上海紀事》。該片紀錄了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上海人民的生活和斗爭。

古裝片熱在中國影壇出現。本年度出現的影片有大中華百合公司拍攝的《美人計》、上海影戲公司拍攝的《盤絲洞》、民新公司拍攝的《西廂記》等。此外,武俠片也初現端倪,大中華百合公司拍攝的《王氏四俠》和友聯公司的《兒女英雄》引人關注。

1928年

明星公司拍攝的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第一集)上映。影片根據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改編,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上映後創下了國產影片最高賣座紀錄。其後,明星公司接連拍攝了18集。同時,其他公司受此影響,也紛紛拍攝武俠片,掀起了武俠片的熱潮。在1928-1931年生產的近400部影片中,武俠神怪片佔250部左右。

9月,國民政府內政部頒布《電影檢查規劃》,通令於翌年實施。

1929年

上海夏令配克影戲院安裝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放映機,首映有聲影片《飛行將軍》(僅有聲響,並無對白),引起轟動。半年後上海所有的高級電影院均安裝了有聲電影放映設備。

國民政府在滬設立戲曲電影審查會。由上海市政府公安、社會、教育三局聯合組成電影檢查委員會。此後,凡國產影片在滬上映,事前均須經上海租界工部局警務處和市電影檢查委員會審查。

武俠片熱繼續高漲。本年度出現的主要影片有《火燒紅蓮寺》四至九集、《王氏四俠續集》、《乾隆游江南》一至四集、《兒女英雄》二至三集、《紅俠》、《風流劍客》、《飛行大盜》、《白玫瑰》、《關東大俠》等。

1930年

國民政府頒布《電影檢查法》,另由內政部和教育部擬訂《電影檢查法施行規則》和《電影檢查委員會組織章程》,頒布施行。

以「大中華百合」為首的幾家中小型電影公司合並組成「聯華影業公司」。「聯華」主張的「復興國片,改造國片」的運動,與電影商業化潮流的熱浪相悖而行,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該公司存在的8年間,共攝制影片近100部,終形成了與「明星」、「天一」三足鼎力的格局。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野草閑花》上映。該片採用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插曲《尋兄詞》配音,這是中國電影的第一首插曲。

華威貿易公司製造成功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放映機,取名「四達通」。

1931年

3月,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問世。該片由明星影片公司和法商百代唱片公司合作攝制,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方法。

5月,友聯影片公司攝制的有聲片《虞美人》在夏令配克影戲院上映,該片與《歌女紅牡丹》系同時投拍。

6月,「大中國」和「暨南」兩家影片公司聯合拍攝的第一部片上發音影片《雨過天青》上映。該片是租用日本的有聲電影設備在日本拍攝,後在抵制日貨的愛國熱潮中受到觀眾的抵制。

九一八事變後,明星影片公司組成明星救國團,聯華影片公司組成聯華國人抗日救國團,開展「抵制日貨」活動。

10月,天一影片公司攝制的《歌場春色》上映,這是第一部在中國本土攝制的片上發聲影片。

1932年

1月28日日軍炮擊上海,一二八戰爭爆發。設在虹口、閘北和江灣地區的電影公司及16家影院皆毀於炮火,上海的30餘家中小電影公司均被迫停業。

3月,國民政府內政部和教育部聯合組成電影檢查委員會,翌年3月更名為中央電影檢查委員會,隸屬行政院,由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指導。

5月,《電聲日報》創刊。該報創刊後隨即舉辦「電影皇帝」評選,評選結果,「聯華」主要演員金焰當選為「電影皇帝」。1934年1月,該報改名《電聲周刊》,發行數量不斷增加,成為30年代發行量最大的電影刊物之一。

一二八事變後,上海各電影公司紛紛攝制抗日題材影片,主要有明星影片公司的故事片《戰地歷險記》、新聞紀錄片《抗日血戰》、《十九路軍血戰抗日》(第一集)、故事片《上海之戰》、動畫片《民族痛史》;聯華影片公司的故事片《共赴國難》、新聞紀錄片《暴日禍滬記》、《淞滬抗日將士追悼會》、動畫片《血錢》;天一影片公司的有聲新聞片《上海浩劫記》;惠民影片公司的《十九路軍光榮史》;暨南影片公司的《淞滬血》;慧沖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日血戰史》;錫藩影片公司的《中國鐵軍血戰史》;亞細亞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敵血戰史》等。這批影片在內地和南洋上映後,受到輿論的稱贊。

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對上海各電影公司發出禁止拍攝抗日影片的「通告」,宣稱:「以後關於戰爭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攝之列……」

「劇聯」的影評小組成立。這是一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群眾影評組織,它通過茶話會、座談會等形式歡迎影評工作者自由參加。影評小組先後在不少報刊上開辟了電影副刊作為影評陣地。

1933年

明星影片公司設立卡通科,「萬氏兄弟」進入卡通科工作。

2月9日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在上海成立。會議選出黃子布(夏衍)、陳瑜(田漢)、洪深、鄭正秋、聶耳、蔡楚生、史東山、孫瑜、金焰、沈西苓等31人為執行委員和候補執行委員,由夏衍、聶耳、沈西苓分別擔任文學部、組織部、宣傳部的領導工作。

2月,義大利在米蘭市舉行國際電影賽會,邀請中國選送影片參賽。經過電影檢查會初選及復選,決定選送6部影片參賽,計有:「聯華」的無聲片《都會的早晨》、《城市之夜》、《野玫瑰》、《三個摩登女性》、《北平大觀》,以及「明星」的有聲片《自由之花》。這是中國最早參加的國際電影活動。

同月,《明星日報》發起的「電影皇後」選舉揭曉,胡蝶以21334票當選為「電影皇後」。3月28日上海電影界假座大滬舞廳,舉行「慶賀胡蝶女士當選電影皇後,航空救國游藝茶舞會。」大會向胡蝶頒發了「電影皇後證書」,並發行《電影皇後紀念冊》。

同月,《電聲日報》經過3個月籌備的「明星名片大選舉」揭曉,當選「中國十大明星」之第一名為胡蝶,第二名為阮玲玉,第三名為金焰;當選「外國十大明星」之第一名為珍妮•蓋諾,第二名為葛萊泰•嘉寶,第三名為麥•唐納。

3月,中國共產黨電影小組成立,組長夏衍,組員錢杏邨(阿英)、王塵無、石凌鶴、司徒慧敏。電影小組開展了劇本創作、影片評論、輸送新人、介紹蘇聯電影等活動。

中國教育電影協會舉行第一屆全國國產影片評選大會,聯華影片公司出品的《人道》獲默片一等獎,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自由之花》獲有聲片一等獎。

5月,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的製片機構「中央電影攝影場」(簡稱「中電」)在南京成立。

9月,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在「電影事業指導委員會」下設立「劇本審查委員會」和「電影檢查委員會」,以替代原直屬國民政府內政部和教育部主管的「電影檢查委員會」。

11月12日,在藝華公司攝制《烈焰》、《中國海的怒潮》等以反帝抗日和階級斗爭為內容的影片之際,國民黨特務組織指使暴徒30多人以「中國電影界鏟共同志會」的名義,沖入藝華公司,進行打砸和破壞,此即中國電影史上的「藝華被搗毀事件」。

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狂流》、《春蠶》上映。前者為第一部左翼電影;後者根據茅盾同名小說改編,是中國新文藝作品第一次搬上銀幕。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三個摩登女性》上映,該片是左翼電影運動產生了廣泛社會影響的影片之一。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都會的早晨》、《小玩意》和《城市之夜》上映。

1934年

國民黨特務機構以「中國青年鏟共大同盟」的名義向各報館散發《鏟除電影赤化宣言》,恫嚇各製片公司:「以後絕對不得再攝制宣傳赤化、危害國家、描寫階級斗爭、挑撥民族惡感的影片,對於社會病態黑暗面的描寫,亦應竭力避免,以符合教育社會的旨趣。」《宣言》還警告各公司不得使用田漢、夏衍、茅盾、沈西苓、樓適夷、許幸之等人的作品,「其擔任導演者也應迅速辭退」。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影片《神女》上映。該片是中國無聲電影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姊妹花》在上海新光大戲院上映,連映60天,創當時最高賣座紀錄。蝴蝶在片中一人飾演姐妹兩個性格不同的角色。該片在營業上的成功挽救了明星公司的經濟危機。

國民政府實業部派遣聯華影業公司總經理羅明佑為電影考察專員,赴日、美、英、法、德、意等國考察電影業。

國民黨中央黨部,國民政府內政部、教育部和中國教育電影協會共同組成國產影片評選委員會,主持第二屆國產影片比賽。評委會從10部參賽片中評選出《人生》為無聲片第一名,《姊妹花》為有聲片第一名。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漁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戲院上映,連映84天,超過了《姊妹花》的賣座紀錄。

迫於反動勢力的壓力,明星影片公司解除夏衍、錢杏邨和鄭伯奇三人的「編劇顧問」職務。夏衍轉移到電通影片公司。

12月,電通影片公司的創業作品《桃李劫》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映。這是中國第一部以聲音作為藝術手段創作的有聲影片。

1935年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大路》及《新女性》在上海金城大戲院上映。後者為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最後一部影片。

2月21日~3月2日,蘇聯舉行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中國派遣由周劍雲、陶伯遜、余清、黃謙、胡蝶、顏鶴鳴、孫桂籍(翻譯)共7人組成的代表團攜片參展。參展影片為:明星公司的《姊妹花》、《空谷蘭》、《春蠶》、《重婚》,聯華公司的《大路》、《漁光曲》,藝華公司的《女人》,電通公司的《桃李劫》)。

中國影片《漁光曲》(導演蔡楚生)在莫斯學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獎, 這是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影片。

3月8日,著名演員阮玲玉因婚姻生活的不幸,社會惡勢力的迫害以及小報記者的誹謗,於三八婦女節前夕,留下「人言可畏」的遺言,服毒自殺。同月14日,舉行出殯送葬儀式,沿途送葬者達30萬人之多。

電通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風雲兒女》上映。影片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於1949年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78年被確定為國歌。

7月16日中國電影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編導鄭正秋因病逝世,終年47歲。中國教育電影協會以「鄭正秋盡瘁影業,功在社會教育,特請中央准請褒獎和撫恤遺族」。

電通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都市風光》上映,這是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

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製作完成,該片由萬氏兄弟繪制,明星影片公司出品。

1936年

1月,由歐陽予倩、蔡楚生、周劍雲、孫瑜、費穆、李萍倩、孫師毅等人發起的上海電影界救國會宣告成立,並發表成立宣言。宣言要求:一、「堅持領土主權完整」、「收復失地」、「保護愛國運動及集會、結社、言論、出版和攝制電影自由」,同時提出四項主張:「全國電影界聯合組織救國的統一戰線,參加民族解放運動;二、撤廢現行的電影檢查制度;三、用自己組織的力量,檢查一切反大眾化要求的影片的製作,並制裁一切直接間接有害民族解放運動的中外影片的放映;四、動員整個電影界的力量,攝制鼓吹民族解放的影片。」上海電影界救國會的成立及其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中國電影進入了「國防電影」(抗日)運動的新階段。

2月11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發表《告國人書》說:「前聞共產黨密議,欲利用文化團體及知識分子,在救國的口號掩護之下,作卷土重來之計。果然不久,上海即有電影救國會之出現,不久又有文化救國會之產生」,又說各救國會的宣言,「不曰反對中央,即曰顛覆政府」。翌日,歐陽予倩代表電影界救國會向報界發表聲明,對《告國人書》中的不實之詞提出了辨正。

國際電影大師卓別林攜同夫人寶蓮•高黛及寶蓮的母親亞爾泰•高黛訪問上海。著名電影演員胡蝶在國際飯店設宴招待,陪客中有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卓別林還會見了電影導演史東山和演員韓蘭根、劉繼群等人。

由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主持的國產影片評選委員會,根據「三分娛樂七分教育之原則」,評選出1935年出品的「佳片」7部,各片名次如下:1.《凱歌》(藝華影業公司),2.《天倫》(聯華影業公司),3.《母親》(天一影片公司),4.《小天使》(聯華影業公司),5.《長恨歌》(新華影業公司),6.《翡翠馬》(明星影片公司),7.《船家女》(明星影片公司)。評委會還對當選影片的創作人員進行獎勵,受獎者共65人。

藝華影業公司攝制的「軟性影片」代表作《化身姑娘》上映,受到左翼和進步的電影評論工作者的尖銳抨擊。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新片《迷途的羔羊》上映,這是中國第一部以流浪兒童為題材的影片。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國防影片《狼山喋血記》上映。影片以寓言式的故事,暗示人們團結起來,抵抗野獸的入侵。

1937年

新華影業公司攝制的抗日題材影片《壯志凌雲》上映。

1月,電影演員陳波兒率領上海婦孺前線慰問團赴綏遠、察哈爾抗日前線慰勞抗日將士,演出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張家店》、《走私》等。

同月,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聯華交響曲》上映。影片由8個小故事組成,「聯華」大部分編導和演員都參加了這部「集錦片」的拍攝,

2月,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壓歲錢》上映。

2月,新華影業公司攝制的「恐怖片」《夜半歌聲》上映,創當時票房最高紀錄。

4月,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十字街頭》上映。

6月,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馬路天使》上映。

由國民黨中宣部主持的國產影片評選委員會評出1936年出品的「優勝片」6部,各片名次如下:1.《小玲子》(明星影片公司),2.《壯志凌雲》(新華影業公司),3.《女權》(明星影片公司),4.《新婚大血案》(藝華影業公司),5.《母愛》(民新影業公司),6.《狼山喋血記》(聯華影業公司)。

7月,電影界工作人協會在上海成立。歐陽予倩、蔡楚生、沈西苓、史東山、許幸之、司徒慧敏、應雲衛、白楊、柯靈、金山等39人當選為常務委員,並在該協會上成立了中國電影界救亡協會(後改名為中國電影界救亡委員會)。兩個協會一致號召電影工作者以實際行動為抗日戰爭服務。

七七事變後,上海各劇團、各電影公司的主要演員近百人參加了大型話劇《保衛蘆溝橋》的演出。該劇每天演出日夜兩場,一直持續到八一三戰爭爆發才告停止。

8月,日本在被其佔領的長春建立了「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簡稱「滿映」)。「滿映」至1939年全部建成,為其時亞洲最大的電影製作基地,其主要管理和創作人員均為日本人,以後又吸收了一些中國職員。滿映是日本對華文化侵略的重要機構,開始時主要拍攝宣傳日本侵略政策的電影。從1937至1945年,滿映共拍攝了200餘部為侵華戰爭進行宣傳的故事片及大量紀錄片。

9月,上海電影工作者陳白塵、沈浮、孟君謀、白楊、吳茵、周曼華、龔稼農、等34人組成上海影人劇團,先後赴成都、重慶演出救亡話劇,經費由夏雲瑚籌集。

10月17日,上海電影界救亡協會成立。

11月,日軍佔領上海。在其它外國租界里繼續生產的中國電影被稱為「孤島電影」。孤島電影至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租界區而結束。在此期間,「孤島」地區共成立了20多家電影製片廠,拍攝了250餘部影片,形成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之後又一次商業電影的熱潮。

中央電影製片場攝制了科教片《農人之春》。該片於翌年在布魯塞爾科教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科教片獎。

1938年

1月29日,中華全國電影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

滿映在北平成立分支機構「新民映畫協會」,控制華北電影發行,並拍攝了為日軍侵華戰爭進行宣傳的短紀錄片。

中國電影製片廠在武漢漢口建立(簡稱「中制」)。該製片廠的前身為1935年建立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南昌行營政訓處所屬的「漢口攝影場」,重組為中國電影製片廠後改歸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領導,許多抗日救亡演出隊中的進步電影工作者被調入該廠。該廠的建立是基於抗戰需要進行的軍事機構調整,是抗戰時期大後方最大的電影製片機構,並附設中國萬歲劇團、中制合唱團及10個放映隊。

中國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抗日題材影片《保衛我們的土地》、《熱血忠魂》和《八百壯士》上映。這是第一批集中出現的抗日題材的故事片。

9月,八路軍總政治部電影團在延安成立(習稱「延安電影團」)。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最早的電影製作和放映機構。

同月,中國電影製片廠因武漢瀕於淪陷,遷往重慶,並進一步吸收了大量進步電影工作者作為創作力量。

中央電影攝影場遷往重慶,並成為抗戰期間大後方規模僅次於「中制」的電影製作機構。

蔡楚生等導演在香港拍攝了《血濺寶山城》、《正氣歌》等粵語抗日題材影片。

1939年

上海華成影片公司出品《木蘭從軍》,連映85天。這是「孤島」電影借古喻今,鼓舞人民抗日精神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大晚報》刊登14位影評人聯合署名文章,推薦《木蘭從軍》。

延安電影團攝制了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

中央電影攝影場攝制了《孤城喋血》、《中華兒女》等抗戰電影。

中國電影製片廠繼續拍攝了《保家鄉》、《好丈夫》等抗日電影。

日偽在南京成立中華電影公司。該公司由日本東寶映畫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南京汪偽集團共同投資,主要為壟斷華中、華南敵占區的影片發行,並攝制為日寇侵略政策服務的新聞紀錄片。

日偽以「新民映畫協會」為基礎,在北平建立「華北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任務仍為壟斷華北地區的電影發行,並攝制侵華宣傳影片。

上海新華、華新、華成三家電影製片公司合並改組為中國聯合影業公司(簡稱「國聯」),由張善琨擔任總經理,其後攝制了一批重要作品。

1940年

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制了《東亞之光》、《勝利進行曲》、《塞上風雲》等8部抗日題材故事片及大型抗戰紀錄片《民族萬歲》。

上海「孤島」電影中出現的《梁紅玉》、《蘇武牧羊》、《岳飛盡忠報國》、《西施》等一批具有愛國思想的影片受到觀眾的歡迎。

上海民華影片公司在「孤島」攝制的第一部影片《孔夫子》在金城大戲院上映,同時並編輯出版《孔夫子》特刊一本。

汪偽政府頒布《電影檢查法》,並成立電影檢查委員會。

1941年

表現忍辱負重和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巨片《西施》上映。該片由此前成立的中國聯合影業公司攝制。

中國聯合影業公司攝制的影片《家》(上、下集)上映。該片根據巴金同名小說改編,張善琨、卜萬蒼、王次龍、徐欣夫、方沛霖、楊小仲、岳楓、李萍倩、吳永剛和陳翼青10名導演聯合執導,公司中的著名影星陳雲裳、顧蘭君,陳燕燕、袁美雲、梅熹、劉瓊、王引等全部參加了演出。

中國第一部大型動畫片《鐵扇公主》(片長80分鍾)問世。該片由中國聯合影業公司攝制,萬氏兄弟主持製作。

12月,日本侵略軍佔領上海租界,「孤島」電影結束。

1942年

4月,在日軍和汪偽政府的操縱下,新華、華成等12家中國電影公司實行合並,成立了中華聯合製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聯」),由此前成立的「中華電影公司」投資。公司董事長為汪偽政府宣傳部長林柏生,副董事長川喜多長政(日),經理張善琨。「中聯」至1943年結束,共攝制影片50餘部,大多為愛情倫理片。

八路軍延安電影團拍攝了《南泥灣》等紀錄片。

《小老虎》、《故鄉烽火》、《民族的吼聲》等一批粵語抗日題材影片在香港問世。此後,隨著香港淪陷,香港影壇也陷於沉寂。

『貳』 《釜山行》觀後感

《釜山行》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 《釜山行》觀後感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釜山行》觀後感 1

影片開始,在一隻小鹿被撞死後,又奇跡的站起來開始,整個電影圍繞著父愛與人性,主角為了找到女兒,保護女兒,以及其中一個父親為了保護自己未出生的孩子,在列車中的喪屍阻擋了他們的去路,當父親們排除一切困難到達倖存者所在的車廂中時,一個把人性發揮的淋漓盡致的人卻阻擋了他們,怕他們已經被喪屍感染,其中那位父親為了保護妻兒,犧牲了自己這正是父愛的體現,父愛的偉大到願意為愛人和未出生的孩子犧牲自己。、

來到安全車廂後,其中一位婦人,看到被感染的成為喪屍的姐姐,又看了看那些所謂保護自己卻心靈丑惡的的其他人,他打開了車門,喪屍涌了進來。

影片最後主角為了保護女兒,在被喪屍咬後,從火車上跳下,在他眼前展現的是女兒剛出生的模樣,那時的他是多麼的開心。這時我們不禁感慨,在危機之下,人們到底應該各顧各自,還是彼此相互幫助,有自私有無私,光鮮亮麗的的人內心不一定美麗,邋裡邋遢的外表也不一定丑惡。父愛的偉大,為了親人所不顧一切,他們為了親情,為了愛,為了友情。

《釜山行》觀後感 2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釜山行》,是一部韓國災難片,雖然有點恐怖,但是也很感人!

《釜山行》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隻僵屍鹿為了報復人類,咬傷了一個女人,感染了喪屍病毒,後來上了一輛列車,最後感染了整個列車的人,與此同時,其他地方也全是喪屍,只有釜山是安全的,列車長就打算把車開到釜山,但車內還有一大堆沒被感染的人,拚命的反抗喪屍,最後只剩下一個孕婦和一個小女孩活了下來。

看完這部電影,我深有感觸,故事中的馬叔自然也成了我的偶像,萌發了長大要去想法。然而如果我現在學習不好,就沒有能力去韓國。我又想了一下,如果當時病毒爆發時我在場,我會怎麼辦?是躲著?NO!我要和馬叔一樣一起打喪失,保護人類安全!

我感覺馬叔是電影里最英勇的人,他不怕喪屍,為了救人類甚至徒手打喪屍,不怕咬,不怕死,被喪屍咬了也不怕,用盡全力阻擋不讓他們攻擊人類,舍己為人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但是還有的人,為了自己的生命,騙了很多人,把他們拿去喂喪屍,自己卻逃之夭夭。我看後非常氣憤,我們可不能這樣。

總體來說《釜山行》是一部考驗人性的電影,有劇情,很感人,內容豐富,同時也明白了許多道理,值得一看!

這部電影我看了三遍了,每一遍都能感動到哭!

最後,我只想說:人性,在死前綻放!

《釜山行》觀後感 3

我是最怕看恐怖片的人,但是這次我真的看完了。在電影中,最令人害怕的不是喪屍,而是人性。為了財團利益而拋棄廣大的散戶的股票經紀人;為了自己逃命處處害人的老闆;可憐自己老姐姐而怕喪屍放進來的老太太。一個個做的事情,令人發指。如果不是他們,就不會有那麼的多的悲劇。

可是最溫暖的還是人性。小姑娘處處為別人著想,甚至影響了爸爸;帶著懷孕妻子的大叔,勇敢的與喪屍斗爭,救了不少人;火車司機堅定不移,就在最後還要救人;老太太還有乞丐為了大家的安全,甘願用自己的身體為別人贏得時間。最受不了,爸爸為了救女兒和孕婦,變成了喪屍,最後關頭還不忘教會他們如何停車。然後自己來到車後,在變成喪屍的過程里,不忘女兒的小時候,痛苦還有滿足的摔下車去。

故事並不高智商,但是在講人性的過程中,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我們是人,有我們最本真的東西。

教育也是這樣,無論多大的高談闊論,無論課多麼的花哨,都應該抓住最真實的東西。我們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這比學多少知識重要的多。如今,在社會思潮的紛爭中,我們的教育很難做。我們需要改變去適應這個社會。但是改變絕對不是遷就。我們還是應該做最本真,有原則的教育人。不是不管我的事,我就逃之夭夭的教書匠;不是只要成績,不要做人的的教書匠。

教育人最應該做的事,改變自己,更優秀;影響孩子,讓他們更知道做人的道理。

把讀書人的傲骨拿出來,堅持初心,影響這一代,下一代還有未來。

《釜山行》觀後感 4

韓國喪屍電影釜山行講述單親爸爸石宇與女兒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車往釜山,列車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帶來的僵屍病毒開始肆虐且不斷擴散,傾刻間列車陷入災難的故事。

首先,本片的主題非常直白,那就是「人性有時比災難更可怕」。可是這種「災難外皮下的人性討論」已經早算不上什麼「小新鮮」了,早就是各類災難片玩爛了的概念。

其次,這部電影最大的短板就在於對於人性探討的極端膚淺。既然要玩人性概念,導演和編劇就應該首先搞清楚人性。人性是個很奇妙的東西,裡面既有善良、憐憫、剋制等光輝,又有自私、貪婪、放縱等陰暗。中間還有恐懼,好奇等中性奧義(比如恐懼有時讓人勇敢,有時讓人怯弱)。無論人性是什麼,人性都絕對不該是單線條的,絕不能膚淺到用「好」與「壞」來總結提煉。

總體來看,《釜山行》背負不起目前獲得的贊譽,比起同類的美劇《行屍走肉》,在人性探索和哲學思考方面差了許多。不過,純粹作為一部爆米花商業片,《釜山行》還是值得我這樣的「僵屍片迷」們一看的。

《釜山行》觀後感 5

影片講述的是韓國爆發喪屍疫情後4年後的故事,逃到香港的男主(請原諒我沒記住人名)被迫回到韓國找尋一輛裝了錢的貨車。此時韓國已經被喪屍佔領,但還有少量倖存的人士,他們「佔山為王」成為比喪屍更邪惡的存在。

男主和女主一行人,經過激烈的戰斗後,總算等來了救援。

這部影片打著《釜山行》的名號卻和前一個故事毫不相干。

《釜山行》豆瓣評分至今還保持著8.5的高分,可見其質量。

前作的火爆讓大家對這第2部充滿期待,可惜《釜山行2》只是狗尾續貂之作,實在讓人很遺憾。

影片中給我最深印象的是飆車那段,給人感覺就是《速度與激情》的喪屍版。但是顯然並沒有很好的融合,影片中沒有一個讓我留下印象的人物。

而前作中的男主變成喪屍後那欣慰的笑容,讓人印象深刻。

這第2部很顯然是圈錢的作品,質量平庸,情節俗套,沒有亮點,建議看這部不如重看一遍前作。

喜歡喪屍片的朋友,推薦你們可以看看《我不是傳奇》,《行屍走肉》,更多的想不起來了。《行屍走肉》爛尾比較可惜,前面還是很精彩,後面就不好看了。

《釜山行》觀後感 6

喪屍圍城劫後重生,人性的好被誇張,人性的丑惡被放大。

步入社會五年來,想起很多回憶的點點滴滴,磕磕絆絆,我想這一路走來,每個步入社會的我們都是自私的。

工作不再有剛參加工作的激情,甚至更多看到的就是混日子,多數我們想到的只是雞湯,如果你有一天死了,家人朋友會失去你而無法接受,而單位會替換你,話糙理不糙,確實如此,所以我們不再為夢想前進,停留在混吃等死的狀態,為什麼父母那輩和我們的工作態度截然不同,因為我們缺少了奮斗和憧憬的夢,可你想過嗎,就算再愛你的一個人,你死了,他也有百分之五十的幾率會選擇再愛,所以憑什麼要把你的命責怪給奮斗和工作,物質充斥,自私自利,並不是我們喪失年輕拼搏的淺借口。

愛情是能聚則聚,能散則散,手機覆蓋了書信,我們這個時代的我愛你只需要三秒,飛機火車汽車覆蓋了車馬步行,我們這個時代的我想你也許只需要一天就可以見到,珍惜和背叛分分鍾都在衍生,紅玫瑰和白玫瑰分分鍾都在和男女相遇,我們總是在最快的速度里學會了愛別人,忘卻了剛剛你的思念,愛情變得斤斤計較,變得稍縱即逝,變得物質經濟,因為生活,因為貪,我們現在的愛情還是一眼動心而奮不顧身嗎?不管則其所選,但願無人痛無人傷,,這條路上希望我還有一絲人性,忠其所愛。

《釜山行》觀後感 7

朋友圈對《釜山行》這部電影的標簽是重口味、血腥,我覺得應該符合我的口味,再加上對豆瓣電影評分的一向信任,今晚終於把《釜山行》看完了。這是我看的第一部韓國電影,出於說不清的理由我一向對韓國電影和電視劇都是抗拒的,不過這一部電影讓我很滿意。

總得感覺,這部電影就是《行屍走肉》的韓國電影版,利用高鐵的環境和電影的緊湊性,在情結設置上比《行屍走肉》更加緊張刺激,不過動作戲份較之少一些,主題同樣是人性,其中穿插親情、友情和愛情。電影同樣設置了一個自私自利、貪生怕死的反面角色,在情節帶動下不免會對他咬牙切齒,可是捫心自問,處在這種隨時變喪屍的環境中,我們誰敢保證就會比他好多少。

雖然《行屍走肉》一集不落的看過了,可是看完這部電影還是忍不住長長舒了一口氣,災難片的教育意義就在於讓人們感受到能活著是多幸運,能自由呼吸是多幸福。至於人性,無論你現在怎麼吐槽,如何標榜高尚人格,把你餓上半個月一樣想吃人肉。

世界末日或許離我們太遠,可是各種意外隨時會降臨身邊,有空多跑步,用不上也可以強身健體,多活幾年!

;

『叄』 《愛情呼叫轉移》觀後感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嘉凌的電影觀後感之《愛情呼叫轉移》誰能愛一個人的全部。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張愛玲

這是很久之前,朋友提出的一個話題,我一直不知如何回復,昨晚有空特意拿出來看了這部一直被我視為無聊片的《愛情呼叫轉移》(當然特意看這部片子是有一定淵源的,呵呵……)。在部片子里有十二個女人,也代表著十二個星座的特質。雖然我覺得有些誇張,但確實表現出女人們的缺點和弊病。但是每個女人有每個女人的優點,每個女人也有每個女人的缺點。這可能就是為什麼男人們總是想要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女人的原因吧。當然女人也是一樣的,這是人類追求完美的本性,無一例外。只是片中的徐朗像所有的男人一樣不懂得去欣賞女人的優點,隱蔽女人的缺點,反倒笨拙的搞得自己生活一團亂。呵呵……想想真覺得,嗯!確實是這么一回事。想起一片文章寫的是關於一個精神病人的症狀是極其恐懼與女人接觸,包括看一眼也要失去安全感。他說女人與男人根本不是同一種類,就是關於DNA里X和Y染色體的差異(男人的X/Y當中,X包含了兩三千基因,是活動頻繁的。Y才包含了幾十個基因,活動很小!)都了解的特別透徹。他說女人生來是為了征服地球的。是不是每個男人對女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恐懼感呢?但我覺得大可不必,或許上帝安排女人生來只是為了征服男人的呢?話說遠了,說重點,在片子的結尾出現了這樣一句話:愛一個人就要愛他(她)的全部。這是一句俗的不能再俗的話,而這話也不知流傳了多少年,大家都說,愛一個人就要愛他(她)的全部,可是,我想問,有誰能愛一個人的全部?

記得小時候有三本書是我的最愛,其一《格林童話選》,其二《安徒生童話選》,其三《法國童話選》,以至於現在,我經常無法分辨《灰姑娘》、《丑小鴨》、《美女與野獸》都出自何處……話題扯遠了,其實我是想說,童話故事裡不乏些許美好愛情的童話,然而,我印象當中,所有愛情童話的結尾無外乎:「從此以後,公主和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我在想,如果,我們繼續幻想公主和王子從此以後的幸福生活,會如何?是否也會有所謂的七年之癢?王子是否會埋怨公主為什麼總是一襲白裙?而公主是否又會對王子胯下那一成不變的白馬感到厭煩?如同《愛情呼叫轉移》里徐朗所說:「你在家裡永遠穿這件紫色的毛衣,永遠穿這件紫色的毛衣,我最煩紫色知道嗎?我最討厭看見紫顏色,刷牙的杯子得放在格架的第二層,觀後感《嘉凌的電影觀後感之《愛情呼叫轉移》誰能愛一個人的全部》。連個印兒都不能差,牙膏必須得從上往下擠,那我從當中擠怎麼了?我願意從當中擠怎麼了?每星期四次永遠是炸醬面,電視劇;電視劇,炸醬面。還有你吃面條的時候,能不能不要嘬得那個面條一直打轉轉?……」

那麼,還是那個問題:誰,能愛一個人的全部?

我記得曾經有一天,收到一條簡訊,大致的意思是說:愛一個人是因為他(她)的身上有一種氣質,讓你得到自私的滿足。我想這是對愛的另一種詮釋,雖然它不能成為主旋律,但卻是實實在在的。有時候愛本身就是自私的,是一種佔有,只有無法擁有之時才會說「相愛不如相知」。然而,擁有之後,卻也擁有了這樣那樣的'麻煩,擁有的越多,麻煩越多,擁有了全部,也就擁有了麻煩的全部。例如女人的潔癖與嘮叨,男人的粗心與邋遢。這些在沒有擁有之前,都是無關緊要的,甚至可以成為一種優點,嘮叨可以被看成關心,邋遢可以被視為個性,只是當擁有之後,卻不盡相同。

那麼誰又能愛一個人的全部?

其實,我們都無法愛一個人全部。所謂愛一個人的全部,不過是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接受一個人的全部,可以包容,可以理解。或者我們可以永遠把他(她)記在心中。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句話(似乎是出自《猶太法典》):神沒有用男人的頭部來做女人,因為女人是不可以支配男人的;同時神也並沒有用男人的腳來造女人,這是因為不可以讓女人成為男人的奴隸而被無辜踐踏之故;為什麼神要用男人的肋骨來創造女人呢?因為,神希望女人經常能夠在男人的心中。

我們都深知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如同,沒有完美的愛情,如同,沒有完美的婚姻。但我們每一個身邊的人都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在鏡子里看到的其實就是自己的影子。如果我們都能把他人看成是自己,就會有一顆包容他人之心,就不會計較他人之過了。

閱讀全文

與白玫瑰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97電影在線中文字幕 瀏覽:776
有什麼打架電影好看 瀏覽:967
托馬斯的朋友大電影 瀏覽:139
護士復仇泰國電影 瀏覽:225
心理電影500字觀後感 瀏覽:168
愛情電影甜歐美 瀏覽:785
英語版電影大片 瀏覽:557
最新香港槍戰片槍戰電影大全 瀏覽:406
怎麼改變電影里演員的對話 瀏覽:350
你好李煥英電影賈玲完整 瀏覽:726
工兵台灣電影 瀏覽:287
女人的法國電影百度雲 瀏覽:238
地中海電影完整 瀏覽:236
愛情電影網沖田杏梨倫理片 瀏覽:317
余飛鴻導演的電影 瀏覽:47
加菲貓電影國語完整版下載 瀏覽:543
延吉電影院有包間嗎 瀏覽:292
拍電影新演員 瀏覽:627
動作冒險電影的名字 瀏覽:953
電影院要把 瀏覽: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