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詳細的描述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鏡頭,並說說好在哪裡
倒敘的結構,觀眾自然的已經明了了結局,基本完全是平鋪直敘的語氣,沒有半分修飾和誇張,娓娓道來一段關於愛情的故事。
截取了主人公昭蒂一生的兩個片段,與教書先生洛先生的初遇到結合,這是第一個片段;已經成為老伴六十多年的洛先生因為意外,疾病死去,抬回老伴的遺體,再到安葬,這是第二個片段。
影片好像大半場景都是冬天,北方的冬天經常是大學紛飛,一片白茫茫的雪景,配上女主角昭蒂的紅顏色棉襖,無疑是一種意境,有幾個畫面給筆者留下的印象是真的十分深刻,昭蒂在雪地里行走,人物構圖在畫面的右邊,背對著鏡頭,然後疊畫開始,面對著鏡頭走來構圖在右邊,很美的對稱,很美的已經,雪地中的昭蒂,不用看清楚她的面龐,但是我們明白她的心意,那是對愛人的想念,好一幅美到極致的畫面啊。關於這部影片的疊畫,待會還需要細細品嘗,先說完老謀子的畫面。
影片大致是兩種色調,既黑白的真實生活,彩色的回憶片段,總體上兩邊是黑白的畫面,中間講述的那段過去的故事使用彩色,然後在影片的最後幾分鍾,也就是影片中的那個「我」在臨行前,走進了父親(洛先生)曾經教授課程的教室,為學生們講授父親在年輕時曾為那時的學生們講授的第一堂課時,母親聽到了讀書聲,課文是當年的那一段,走下床,跑到村頭的小學,出神的聽著,這是畫面又是疊畫,老謀子的確是個倔強的傢伙,現時的記錄全部採用黑白,不願意改變,但是疊畫到了年輕的母親第一次跑去觀看父親上課的情形,自然而然的那一段是鮮活的彩色畫面,的確很美,郎朗的讀書聲中,彷彿回到了過去的光陰,隨著鏡頭的調度,不斷的轉場依舊採用疊畫,音樂的音量也是越來越大,整部電影的感情不由分說的被帶到了最後的高潮。畫面最終定格在那個年輕的過去的時代里,母親當然依舊是穿著紅色棉襖的昭蒂,跑著,影片便到此結束。這是老謀子的意境,不用說出來,感受需要用心,不可言傳。
而現時選用黑白的色彩,過去卻選用彩色,這無疑有點違背了常規的思路。但是從另一方面,即可理解為,失去了老伴的母親,生活很灰暗,而曾經的記憶,卻鮮活的烙印在腦海之中,雖然整個影片的旁白部分是以兒子的身份去展現的,老謀子的真正用意,我想這些故事應該是母親所獨有的美好的記憶,和美好的懷念。因為故事裡真正的主角,是母親,深愛著自己丈夫的母親,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深愛著。
細致的分,本部影片其實還有別的色調,因為彩色部分除了主要拍攝了冬季,秋季也是一個主要場景環境。秋天,當然色調是金黃金黃的,那大片大片的我不知名的植物,大概高到膝蓋,黃燦燦,還有荒野上的黃土地,一整片的暖色調,最後,太陽的光暈也是暖暖的黃,昭蒂(影片中年輕時候的母親)對愛情的追求,便在這片暖當中慢慢綻放。不過,昭蒂的紅色棉襖依舊跳躍在視覺里,她的愛情是熾熱的。
在大概第十三十四分鍾處的那段,昭蒂第一次見到洛先生,而在洛先生看到自己以後又羞澀的掉頭跑掉,下面的鏡頭雖然調度上有點略微單調,不過是從側面拍攝跑的姿態,不過昭蒂一邊跑動,一邊笑著回頭的動作又帶來了另一種感受,就是小姑娘情竇初開的那種羞澀,最後鏡頭隨著昭蒂跑遠的背影慢慢上搖,紅色的棉襖依舊在我們的視覺神經中跳動,黃土地上一個穿著紅色棉襖的女孩,跑動著,跳動著。
有一段尋找發卡,人物始終處於畫面大概四分之一處左右,不斷疊畫,變化的是人物的方向,有的是向著鏡頭走去,有的是背離著鏡頭走遠。發卡最後是在家的院子里找到的,畫面切到燭光前的鏡子,昭蒂對著鏡子帶上發卡,昭蒂的表情漸漸沉了下來,她在想念洛先生,繼續疊畫,疊畫到了小學堂前頭的那口井,疊畫轉場無疑是交代出了昭蒂心中的感情。在音樂聲中,意境又被老謀子給渲染出來了。在後來的一段當中,昭蒂在雪中等待洛先生回村,時間慢慢的過去,洛先生卻還沒有回來,這一段落的時間感便是通過疊畫來處理的,幾乎都只是固定鏡頭的疊畫,但是在音樂的渲染下,在旁白「我」的旁白之下,小女兒家的思念感情令人一下感受的真真切切,老謀子又把我們帶入那個唯美的意境了。外國的文藝電影也不乏有把疊畫轉場用的不錯的,不過筆者確確實實被老謀子平淡的敘事所感動,這是回歸平凡的愛,不算上轟轟烈烈,依舊感人,因為真實如同就在身邊發生一般。
一小時二十五分鍾,唯美,意境和藝術。
『貳』 老謀子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影評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寫。大家談談自己的想法就行了。
穿紅棉襖的她,和穿中山裝的他,初相識了。
三合屯這窮鄉僻壤之地,他是鎮上來的教書先生。讀書識字,對她來說,是從未碰觸過的美好事物,而他,就是閃著金光的美好人兒。
於是,她費盡心思,做了一頓頓美味,用青花瓷碗盛著,苦心期待他能在那麼多隻碗里,恰好挑中這只青花瓷碗。
於是,她一次次等待在他護送學生回家的路旁,卻又不敢貿然靠近,只是遠遠跟著,聽他的聲音。期待他發現她,卻又害怕他發現她。
終於,他發現她故意繞著遠路到前井來打水,只為路過學校,聽他念書的聲音;發現她青花瓷碗里盛著的秘密;發現穿紅棉襖的她美得像一幅畫。
說好要來吃餃子的,她換上紅棉襖,滿心歡喜地等著。可是,他來不了了,甚至連一句再見也來不及講。
她戴上他送的紅發卡,手捧著盛滿餃子的青花瓷碗,發瘋似地追著馬車。碗碎了,紅發卡丟了,馬車遠去了,她終於,忍不住大聲地哭了。
她痴心地等待,他說過他會回來的。
一顆顆細密的釘子,居然補好了破碎的青花瓷碗;紅發卡居然就掉在自家門口的石縫里。
他,也回來了,從此再沒和她分開,直到他去世,再不可能回來。
她的回憶,是溫暖彩色的。
她的現實,是冰冷灰色的。
她輕不言愛,卻又輕不放棄,她把愛盛滿在青花瓷碗里,一生一世,只為他。
給你找了一篇影評,你看看吧,我覺得這電影還是細節和情感的刻畫寫影評更好
『叄』 《我的父親母親》電影中母親跑了幾次,分別是什麼,里邊的路出現過幾次,每次是啥時候。
四十多年前的偏僻小村莊,貧瘠落後,但是孩子們嚮往知識,姑娘們嚮往愛情,村民們希望下一代有出息,於是,一個高大英俊的城裡男人出現在這座村莊里。他是坐一輛馬車來的。下車後,無數的村民們翹首仰望這個象徵著知識和文明的男人。筆挺的中山裝,短短的蓋分頭,干凈的笑容。他回過頭去,一個女孩清亮的眸子緊緊追隨著他的身影。那是母親第一次見到父親。第一眼看到父親,便喜歡上了。
父親在鄉村唯一的一所學校教書,吃的飯是村民們弄得。而母親為了讓父親吃上她煮的飯菜,每次都用同一個白底青花紋的碗,並在不遠處窺視父親是否吃了她煮的飯。
那樣等待心愛的男人的場面,那樣純朴執著的感情,它們像一根線,牽引著畫面不斷變換。
母親開始了每天跑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因為那口井靠近村小學,可以看見父親的身影。母親不停踮足回望,而父親,也帶著有點傻的笑容望向母親。沒有多餘的話語,只有柔情脈脈的眼神。
章子怡美得幾乎讓人不敢呼吸。太清純的美,太清亮的眸子,似乎不存在這個世界上。
世外桃源的平原,微微傾斜的山坡,一直蜿蜒著,起起伏伏,百折曲回。父親送學生回家,母親守候在父親必經之路,一看到父親的身影,立即提起籃子,開始了追逐父親的行程。終於,有一天,他們面對面相遇了,父親對母親簡單說了幾句話,母親就歡喜得忘掉了整個世界,籃子丟落在地。她跑回去,對父親一笑,像一隻小鹿一樣歡快地奔跑在山坡上。
這並不是影片的高潮,卻讓我感動至極。懷著愛慕的心情,忐忑不安地在路邊守候心愛的人,這樣的場景,或許我們每一個初戀的人都經歷過。或許,張藝謀也是這樣訴說著初戀的情懷。
一天父親跑到母親的家門前,他拘束地立在柵欄外,說,我要走了。母親的歡喜頓時煙消雲散,父親又說,過兩天,我會回來的,一定會回來的。並送母親一個紅色的發夾。母親呆了,回到屋裡時,看到一碗餃子還沒給父親,她快速包好餃子,追趕父親。可是父親已坐上馬車走遠了。母親就抄近路,幾次看到馬車就在前面了,追趕再追趕,愛的力量,超越了疲勞,超越了恐懼。很多次,跌倒在地上,很多次,爬起來。當再一次跌倒時,摔得那麼重,碗也摔破了。連同母親的心,也一起破碎。然而,更讓母親傷心的是,父親送的發夾不見了。她就一直找,一連幾天,最後終於在家門口找到。那隻摔破的碗,母親請人縫補好了。
父親要回來的那幾天,母親都早早出發,到村路口等父親。漫天漫地的大雪,凜冽的大風。冰天雪地里,母親一直張望,凍得感冒了,暈倒了。而父親終於回來了。
回憶的大門漸漸閉合,明亮寬闊的平原,金黃色的田野.舒緩而略帶感傷的音樂.
父親的葬禮簡單,但又隆重無比。很多很多他的學生都趕來了,長長的人群,灰暗的色彩。
『肆』 分析《我的父親母親》影片結構特色拜託了各位 謝謝
我的父親母親》採用了散文式的敘事結構,很明顯,導演的目的在於注重情緒的渲染。相信看完影片,沒幾個不哭鼻子的。 因為注重情緒和散文化的結構,情節和人物形象就在其次了。因此,有人嫌電影故事單調,人物形象模糊也是正常的。攝影機的鏡頭光是在村裡來回轉悠,對於這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故事的背景一點沒交代。可就是這個極為簡單平淡的故事卻能讓人哭得不行。父親和母親之間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感情糾葛,也沒有什麼第三者插足的戲劇設置,甚至連一件真正意義上的事情都沒有發生。有的只是漫山遍野的紅樹林和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上母親那熱切的渴望和等待。這就是愛,張藝謀讓我們看到了赤裸裸的愛。這愛沒有一點修飾,不需要任何跌宕的情節去證明,無比純凈,因此才具有了直達人心的力量,讓人動容。拋開驚艷的美術、攝影和音樂不談,主要來看看影片的劇作結構吧 總體上是一個大插敘。插敘的部分是影片的主體內容,採用最常見的順敘結構。以「我」的畫外音陳述為線索,將從母親和父親的初次相遇,父親回城,母親病倒,父親二次回城,最後父親母親終於在一起這段「愛情長跑」以回憶錄的方式呈現。影片主要圍繞母親的行為和心理活動為主要的表現內容,父親的形象和行為則主要是作為側面表現。其中穿插了織紅,送工飯,吃派飯這些簡單的情節來推動故事發展和情緒積淀。而在插敘之外,也就是影片的開頭和結尾,也依然是以我的行蹤為線索,將我聽到父親死訊歸來到最後我臨走之前在老教室里上課這一連串的內容順敘呈現,而在這其中,也是把筆墨的重心更多地落在了母親的身上。這樣就形成了影片結構的渾然一體。 而在敘事技巧上,影片也別具一格。在插敘的部分,影片的高潮放在了母親雪地等父親上,發展部分自然落在了送餃子那一場。那麼在送餃子之前的部分都算是影片的開端。這么長的開端你見過嗎?反正是我從沒見過的。在半個小時的片長里,故事絲毫沒有進展,只是通過織紅,挑水,送飯這樣的小插曲來刻畫母親那刻熾熱慌亂的少女之心。在這半個小時里,我滿眼都是章子怡那張純凈的臉和一路慌張奔跑的紅棉襖。得虧影片主題音樂的貫穿和唯美精緻的攝影美術,讓母親走過的井台和跑過的小路都呈現了美學的意境,而不至於讓人想睡覺。正如前邊我提到的,就是這樣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的愛情才顯得純粹和感人,因為看似沒有什麼事情,其實導演正在秘密地調動一切元素來進行情緒的積淀。導演在井台,學校,小路上各個場景上對母親獨角戲的情緒神態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反反復復的描繪,若是沒有這半個多小時的情感積累,怎能在後面高潮時的幾秒鍾之內就讓人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