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火燒圓明園》觀後感600字
電影《火燒圓明園》觀後感【1】
《火燒圓明園》電影解說詞里有這樣一段話:“有一把火曾把恥辱烙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臉上,同時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裡烙上了深深的仇恨。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一個擁有黃河和長江滾滾波濤的民族,一個擁有億萬雙有力的手和億萬雙淚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卻只能握著空拳,眼睜睜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一片灰燼。”電影剛開始,就出現了這樣幾個鏡頭:圓明園里熊熊的大火無情地燃燒著,一批又一批的宮殿燒塌了,一根根柱子冒著黑煙,陸陸續續倒了下去,圓明園成了一片廢墟……看到這里,我又氣又恨:“圓明園--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公園競毀在英法聯軍手裡,真可恨啊!”我發現四周的同學看到這里,都緊皺眉頭,緊握雙拳,氣憤極了!
隨著電影情節的不斷發展,我心潮起伏,激動不已。當電影放到清朝騎兵用長矛、刀劍殺死一個又一個手持鋼槍的洋鬼子時,我情不自禁地與同學們一起喊了起來:“打啊!狠狠地打!打死侵略者!打死狗強盜!”當電影放到英法聯軍瘋狂地掠奪珍寶、焚燒圓明園時,我憤怒地緊握拳頭,咬牙切齒。我永遠忘不了這批強盜搶奪珍寶、互相扭打、放聲狂笑的可憎的樣子!
電影結束了,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我感到,清政府太腐敗了。慈禧太後只知道保住自己的權勢,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對外步步退讓,不斷地割地賠款,讓侵略者長驅直入。這樣的封建統治者真是民族的罪人啊!
我又想到:侵略者是不會有好下場的,歷史終將審判他們的滔天罪行。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當時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有一次,兩個強盜闖入了圓明園,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之一炬。原來勝利就是進行一場掠奪,勝利者盜竊了圓明園的全部財富,然後彼此分贓……”踐踏人類文明的侵略者總有一天會受到正義的.審判,歷史的清算!
如今,圓明園的斷柱殘垣還頑強地屹立在那裡。它記錄著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摧殘中華文明的滔天罪行,它記錄著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它告訴我們後代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落後就要挨打,中國一定要強盛!
電影《火燒圓明園》觀後感【1】
周五的時候看了《火燒圓明園》的電影,老師說寫觀後感,一時半會兒思思索索,還真不知道寫些什麼好。
上網查了背景資料和相關的說明,只是覺得,中國人所謂對火燒圓明園的記載和評價洋洋灑灑有幾萬字之餘,但不如外國學者的 9 個字。
“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
看過《火燒圓明園》後,震撼之餘就是嘆息。之所以說這部片子是經典之作,是因為這是自古至今數百數千部歷史劇最真實、最中肯的片子。從裡面可以看出,帝國主義的野蠻是火燒圓明園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單方面的原因,而是中國當代皇帝的昏庸和大臣宰相們的無知親手將清初盛世歷經 150 余年苦心打造的“萬園之園”毀於一旦。
圓明園是我國著名的皇家園林,佔地三百五十多公頃。裡面珍藏著名勝古跡,奇珍異寶。作為中國人,誰不想親眼目睹萬園之園 -- 那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緻的亭台樓閣,那珍貴的歷史文物,那價值連成的奇珍異寶呢?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了殘亘斷瓦和以示後人的恥辱。
中國是自古以來的文明古國,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我們作為中國的一份子,作為一名中國人,不單單要勿忘國恥,也應當不只歷史教科書上的“落後就要挨打”,應當靜下心來分析中國成為一個在歐洲當作反面教材的原因,而不能再在我們身上重蹈覆轍。
既然這篇文章是觀後感,那我不得不提所有此類文章的共同話題:勤奮學習,報效祖國。我們是民族振興是國家富強的希望,是正值青春年華的學生。我們不用像國家領導般的為國事擾心,我們也不用像爸爸媽媽般的為家事煩心,我們更不用像老師們的為班事亂心,但我們應該有做好一名優秀中學生的義務和責任,這是我們的當務之急,也是國家繼續處理的問題。迫在眉睫。
整個文章把我想說的都說了,把我想講的都講了,把我想傾倒的都傾倒了,但是渾身上下沒有輕松多少,因為我肩負著興建祖國的重任,雖然任重而道遠,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總會有屬於我們的一片天!
文章的收尾總是一大難題,但我想《火燒圓明園》帶給我們了一顆平和的心,讓我們接受所不能改變的,改變能改變的,正如西方學者的話。
電影《火燒圓明園》觀後感【1】
昨天,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關於圓明園的課,這節課讓我感觸深刻!去年“十一”的時候,我在家裡看電影--《火燒圓明園》。這部電影教育我們很多。
從影片中,我了解到圓明園是的風景優麗、環境優美的地方。園內宮殿的建築,美妙奇特,變化無窮。那無數名貴的奇花異木,珠寶玉器,無論是建築的優美,還是金珠玉器的珍奇,圓明園都可稱是世界的傑作。可是,到後來,我越看越生氣。片中演到:1860年6月,八國聯軍闖進圓明園,看見這么多的珍貴文物和金銀珠寶,就像惡狼見了豬物,瘋狂地搶奪起來,能拿走的盡量拿走,手裡拿不下的就用綢緞和刺綉品做包袱,背走成包的珍貴文物和金銀珠寶。對拿不走的器具則用槍托或棍棒砸碎,接連幾天。侵略者有分頭到圓明園放火。霎那間,圓明園被火光煙霧吞沒,在烈焰中噼啪噼啪的響了一陣後,一座座宮殿倒下去。整個圓明園變成了一堆堆焦土和破瓦。世界上最輝煌最偉大的建築物從此消失了。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我們的祖國在歷史上有光榮的時候,也有屈辱的過去,火燒圓明園就是祖國屈辱的一頁。
為什麼我們的祖國這樣軟弱?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封建王朝使我們的祖國在許多方面都遠遠落後於資本主義國家,清政府對外來的侵略者無力抵抗,又不敢抵抗,還是人民的反抗,使侵略軍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看完這場電影,我非常氣憤。看看過去,想想現在,如今我們的祖國又像條巨龍騰飛在世界的東方,可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❷ 電影<暖春>的觀後感 至少600字 跪求
好久不曾認真的去看一部電影,更不用說寫什麼觀後感。可是自從護士長介紹了《暖春》這部影片後,我的內心震撼了,就象孩提時看《媽媽在愛我一次》時的那種感動,又從新回到了我的身體里。 整個影片我是在淚眼朦朧中看完的。故事並不復雜。貧窮的老爺爺寶柱爹收養暈倒在村口的小女孩小花,並千方百計供她去上學。兒媳婦香草多年不孕,認為公公撿了一個女娃,是存心出自己的丑,幾度凌辱小花並背著公公把她送走,未能如願。小花乖巧懂事,偶爾聽說吃了草間的螞蚱能生娃,為了嬸嬸香草,她利用放學時間跑到山坡上去抓捕。以德報怨,處處為他人著想。可惡的嬸嬸也被她感動了。最後才知道,兒子寶柱也是老爺爺收養的。兩代收養,善良的品性讓老爺爺一直在貧窮中堅守人性中最純潔的愛。一種真情感動另一種真情。老爺爺把真情給予了小花,小花的真情贏得了親情。 《暖春》使我明白了真情和愛是現代社會所最不可缺少的東西。由於城市的步伐加快,大家都忙於追逐,經常忽略了它的存在,多的是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但是最終留下來的卻是無盡的疲憊與哀傷。其實愛是存在於世間的每一個角落,要用心體會,才能明白它的存在的意義。就好像不管是在工作或是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是與同事有了摩擦,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解決,不應該有逃避的心態,或是以牙還牙,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就象影片中的小花。她明知道嬸嬸不喜歡她,並多次的刁難,可還是沒有怨恨,存在她心裡的這個世界上難能可貴的無私的愛。也正是這樣的愛可以化解許多的無謂紛爭,凈化心靈。 人無完人,但應該帶給別人象春天般的溫暖,並堅守人性中最純潔的愛,世界就會因此變得可愛而溫暖。
11月10日下午,我們觀看了電影《暖春》。我被影片中的故事情節深深地感動了,流下了眼淚。
《暖春》寫的是:一個老爺爺收養了一個小姑娘,這個小姑娘的名字叫小花。在三十年前,這位老爺爺也收養了一位孤兒。三十年後,也就是電影的現在,那個孤兒,小花叫他叔叔。他長大成人後,也有了老婆,小花叫她嬸嬸。因為嬸嬸沒有孩子,小花不是自己的孩子,她不喜歡小花。而小花,用一件件感人的事跡,像溫暖的春風,觸動了嬸嬸,解開了她心裡的疙瘩。她慢慢的改變了對小花的態度。
小花的親爹、親娘都死了,她的奶奶也死了。老爺爺收養了她,給了她溫暖,給了她幸福。然而她的嬸嬸幾次要把小花送走,爺爺都來救了她。小花被爺爺送進學校讀書,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每次考試都得第一名。小花聽嬸嬸說吃螞蚱能生小弟弟。小花每天上學都帶著一個瓶子,看見螞蚱就撿。過了許久,小花便有十幾瓶螞蚱。小花把那些螞蚱都給了嬸嬸,嬸嬸感動得流下了淚水,從此嬸嬸就愛小花了。
小花生活在一個貧苦的人家裡,但是她沒有泄氣,勤儉節約,更加努力地學習,每次考試都得第一名。而我,現在是多麼幸福,學習條件、學習環境都很好,可是考試沒有得過第一名。如果我是小花,我肯定不會像小花那樣有耐心,不會給嬸嬸捉螞蚱,不會理她,嬸嬸也不會喜歡我。
這部影片贊揚了老爺爺的愛心,把自己的全部都給了這兩個孤兒。我既要學習小花這種有耐心的精神,還要學習老爺爺那種有愛心的精神。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看完<暖春>這部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淚水順著我的臉頰悄悄地流了下來,這部電影使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震撼!
<暖春>中主人公小花的命運十分悲慘,4歲時她被親人拋棄在村口,後來一個爺爺把她帶到了這個家.這個爺爺非常疼愛小花,但這個家庭的其他人都嫌棄小花,兩次要把小花送人,但由於老爺爺的反對都沒有送成.慢慢的小花長大了,她以純潔善良的心感動了家人,家人也回心轉意開始善待小花.小花勤奮好學,最終以優異的成績成為全村的第一個大學生.
看完電影,我深受感觸,我覺得人時常應有一顆寬容的心,感恩的心.就像電影里小花那樣,小花爺爺的兒子平時討厭小花,但有一次他僅僅對小花說了一句關心的話,激動的小花一路飛奔到在地里種地的爺爺那裡,告訴爺爺,有時候,愛就這么簡單,一個微笑,一句問候,就能給人帶來快樂,帶來幸福.可是,我們許多人就缺乏一顆善良的心,缺乏對他的給予,更缺乏一顆感恩的心.世間應讓我們感恩的人真是太多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親人,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從幼兒園到大學所有老師對我們的辛勤培育;同學們的幫助;社會上無數的人在為我們辛勤培育......難道我們不應該回報嗎?不應該付出嗎?不應該感恩嗎?在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來減輕父母的負擔,就是對父母的感恩;好好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就是對老師的感恩;長大成為國家有用之材報效國家,就是對社會的回報與感恩!
只要人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寬容的心,感恩的心,這社會就充滿了和諧,充滿了快樂,這世界就回更加美好!
電影《暖春》觀後感:一個逃離了養父養母家的孤兒,一個好心的老人收養了她。她不被老人的兒子兒媳接受,幾經坎坷,老人和孩子用真情感動了兒子兒媳,一家人終於其樂融融。在老人和孩子感動著兒子兒媳的同時,他們也感動著影片的觀眾。
無論劇作還是拍攝,《暖春》的編劇兼導演古蘭卡娜都將人間真情的主題體現的惟妙惟肖。影片的情節設置巧妙,畫面寫意而有富有情感,演員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堪稱國產小製作影片中不可多得的好片。影片高度感人的鮮明特點是該片的最大特色,也是這個「好」字的最高體現。
電影的拍攝與觀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移情」的過程,製作人員通過電影將感情移給觀眾,讓觀眾在觀片的同時體會到製作者的所思所想,這便是電影的魅力所在。一部感人的好電影,必須是以一部感人的好劇本為基礎的,否則就會無情可移,觀眾也就毫無感動可言。古蘭卡娜將劇本取材自中國農村,將主角設定為弱勢的老人和小孩,故事在發展中經過幾個令觀眾潸然淚下的大小高潮,最終以大團圓的方式結局。這個劇本框架可以有力的抓住觀眾的心,讓觀眾在對人物命運的關注中,順利自然的完成感動的全過程。加之故事的情節設置巧妙,同時注重細節表現力,給予觀眾多而不膩的感動元素,使影片更加有血有肉。例如,老人為了供小花上學,拖著年邁的身體上山看柳條編筐,讓觀眾在老人的偉大中深受感動。再如,老人與孩子吃雞肉的情節,充分的表現了彼此間真誠無私的感情。細節上,小花識字的那段情節,短短三分鍾,寥寥十餘個畫面,便將小花的童真、聰明與老人的和藹、心酸展露無余。老人為小花買新鞋的情節更是單用一個鏡頭就達到了震撼的效果。最為巧妙的是風車的設置,故事於不同階段在人與人的關系中插入了三個風車,用風車作為故事的旁線,寄託了人物感情。
好的劇本要經過好的演繹才會真正使影片感人至深。片中沒有明星大腕,卻有著表現出色的老人、孩子。影片最感人的幾處幾乎都有哭戲,面對數目眾多的哭戲,老人與小孩的扮演者用毫無華彩的演技,告訴了人們眼淚是怎樣感人的。老人臉上的皺紋,孩子的大眼睛,在一個個中近景鏡頭中,傳神的表現了人物內心世界。
影片的畫面把色彩做的很足,冷暖色調分明。例如,影片開始的夜幕運用黑色和藍色的冷色調,表現了小花內心的痛苦與不安。再如,那個大雨瓢潑的傍晚也是運用冷色調,表現了老人和小花心中的苦澀等復雜情感。而更多的,在對莊稼、房屋等景物的大全景、全景畫面中,影片大量採用暖色調,不僅切合了《暖春》的片名和人間真情的主題,也為感人的故事情節做了良好的視覺陪襯。
背景音樂也為影片的感人程度做了重要貢獻。該片的背景音樂,從音樂本身到播放時機都是很值得稱贊的。例如,在影片高潮與小高潮處中多次播放背景音樂,每次都是在情節鋪墊基本完成、人物感情即將傾泄的關鍵時刻,恰到好處的響起了那情緒催化劑一般的小提琴曲,讓觀眾的心隨著音樂,陶醉在深深的感動中。
在感動過後,仔細思量這部《暖春》,同大多數國產電影一樣,也是有著許多瑕疵的。例如,影片中近景畫面過多,特寫鏡頭過少,鏡頭的運動也沒能與演員的表演達到足夠和諧,鏡頭的表現力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再如,片中對於原本就稀少的特寫,處理的不夠細膩,尤其是姨娘將眼淚滴在手上的大特寫鏡頭,沒等到淚水在手上充分滑落就匆匆切換畫面,不免令觀眾產生「吃冷槍」的感覺。而片中最大的敗筆在於片尾的十分鍾,徹底打亂了全篇的格調與節奏。先是揭露兒子身世時的幾個鏡頭,沒有更多的捕捉到主要人物的神態動作,卻浪費在了對圍觀群眾的中鏡頭拍攝上,而群眾的動作無非是用手機械的抹一抹眼淚,甚至有的群演表情木訥眼神迷離,完全沒有起到側面襯托的作用。接著是小花長大以後,老人的一段語言獨白和青年小花的一段內心獨白,兩段獨白好像作報告一樣,用數十秒的時間喋喋不休的總結著自己的思想,卻始終沒有出現足夠經典感人的語句,就好比用填鴨的方式向觀眾灌輸了自己的想法,用極不和諧的方式結束了全片。
回顧國產電影,在感人程度上能夠和《暖春》相媲美的並不多。中國電影的未來,絕不可缺少《暖春》這樣感人的故事影片。但願一個個《暖春》這樣樣的好電影,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多更深刻的感動,能夠用真情的主題產生深遠的社會意義,能夠為中國電影帶來真正的暖春!
上大學以來,自認為很少碰上令自己感動的事物,更沒有一次因感動而流過眼淚,然而,在觀看電影《暖春》的過程中自己竟然不止一次地流下感動的淚水。
當小花從昏迷中醒來第一次看到寶柱爹時,由於恐懼而本能地蜷縮在牆角。可以看出她以前曾遭受過怎樣的苦難,她幼小的心靈經歷過怎樣的創傷。她今後會生活得怎樣呢?她還會以純真無邪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嗎?
接下來的情節讓我認識到,純真和善良是不會輕易地從一個小孩身上消逝的。小花用她的善良感化了千方百計想把她送走的寶柱的媳婦兒香草,感動了村民,也感動了我。原本刻薄的寶柱兩口子,最後卻從心底真正地把小花當成自己的親生女兒來看待;左鄰右舍也個個都稱贊小花是個懂事的孩子;而我,是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看。
最讓我感動的有三處:
一處是小花和寶柱爹互相推讓一個雞腿,讓來讓去,小花還是不肯吃,爺爺就說:「你怎麼就不懂事呢——」聽到這句話,使我不由得想起小時候經常聽到的「媽媽愛吃魚頭」和「外婆愛吃雞屁股」這類話語,可憐天下父母心吶。
一處是寶柱爹上山砍柳條,背著一大捆比他還重的柳條在風雨交加的泥濘的山路中艱難行走的鏡頭,最後竟致病卧在床,不省人事,而他砍柳條的目的是用來編筐來賣,以供小花上學所需。這使我想到了天下千千萬萬日夜勞作的父母親們。看到這里,我真擔心寶柱爹會在導演的「安排」下去世,那小花該怎麼辦吶!還好,後來,寶柱爹慢慢地康復了,直到小花大學畢業之後都還在,這很讓像我這樣多愁善感的人感到欣慰。
最後一處是最令我感動的,也是我最難忘的一幕:當著大夥的面,村長說出了一個保守了三十年的秘密。原來,寶柱也是寶柱爹撿回來的一個孩子。為這,寶柱爹一輩子單身。聽到這個隱瞞了三十年的秘密,寶柱在父親面前長跪不起,悔恨交加,惟有一聲悲切的「爹」的呼喚在小山村上空回盪不散。就在這一刻,寶柱爹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變得更加高大、鮮活、令人敬佩。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一種博大無私的愛,看到了一顆普通的久經滄桑卻又善良的心,一種人類本性的完美詮釋。
普通的演員,平實的敘事,暖暖的春色,簡單卻曲折感人的故事,催人淚下的旋律,是這部電影給我的總體感受。朴實的村民對小花的無私幫助,讓我們看到了勞動人民善良、勤勞的傳統美德;平平常常的家庭瑣事,讓我們更覺得故事就像我們親身經歷過一樣,平易近人;春天的鄉村山野,到處是暖暖的綠色,與電影的主題相互映襯;簡潔的情感線索,卻也又不失令人意外之處;平實的感情詮釋,卻也入木三分,發人深省。相信每一個看過影片的人都回感慨良多。
人越長越大,見得多了,心也變得越來越冷漠:多了幾分世故,少了幾分率真,甚至還有一些玩世不恭,這是自己每每內省的時候心裡時常閃現的念頭。然而,現在我卻被這部電影給徹底地感動了。這說明現在我自己離「真誠、善良」越來越遠,偶爾碰上,便覺得稀奇;自己感動了,說明自己浮華世故的外表覆蓋下的內心深處還殘存這一絲人類最原始的東西——率真和善良。我常捫心自問: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呀?難道這就是每個人成長所必須經歷的嗎?如果是這樣,我寧願不要長大。可是,人一旦長大,就必然就必然會失去善良和率真的本性么?如果誰看了這部電影不感動的話,那真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這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哀,更是整個社會的悲哀,是整個時代的悲哀——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文化傳統都到哪裡去了?對於這些人,感動是需要理由的,苛刻的理由,因為他們是用異樣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所以看不到令他們感動的東西。但是,我相信,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不管他是怎麼的自私還是凶惡,但是到頭來還是被善良的心該征服,化為感動的眼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感動又是不需要理由的
當小花從昏迷中醒來第一次看到寶柱爹時,由於恐懼而本能地蜷縮在牆角。可以看出她以前曾遭受過怎樣的苦難,她幼小的心靈經歷過怎樣的創傷。她今後會生活得怎樣呢?她還會以純真無邪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嗎?
接下來的情節讓我認識到,純真和善良是不會輕易地從一個小孩身上消逝的。小花用她的善良感化了千方百計想把她送走的寶柱的媳婦兒香草,感動了村民,也感動了我。原本刻薄的寶柱兩口子,最後卻從心底真正地把小花當成自己的親生女兒來看待;左鄰右舍也個個都稱贊小花是個懂事的孩子;而我,是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看。
最讓我感動的有三處:
一處是小花和寶柱爹互相推讓一個雞腿,讓來讓去,小花還是不肯吃,爺爺就說:「你怎麼就不懂事呢——」聽到這句話,使我不由得想起小時候經常聽到的「媽媽愛吃魚頭」和「外婆愛吃雞屁股」這類話語,可憐天下父母心吶。
一處是寶柱爹上山砍柳條,背著一大捆比他還重的柳條在風雨交加的泥濘的山路中艱難行走的鏡頭,最後竟致病卧在床,不省人事,而他砍柳條的目的是用來編筐來賣,以供小花上學所需。這使我想到了天下千千萬萬日夜勞作的父母親們。看到這里,我真擔心寶柱爹會在導演的「安排」下去世,那小花該怎麼辦吶!還好,後來,寶柱爹慢慢地康復了,直到小花大學畢業之後都還在,這很讓像我這樣多愁善感的人感到欣慰。
最後一處是最令我感動的,也是我最難忘的一幕:當著大夥的面,村長說出了一個保守了三十年的秘密。原來,寶柱也是寶柱爹撿回來的一個孩子。為這,寶柱爹一輩子單身。聽到這個隱瞞了三十年的秘密,寶柱在父親面前長跪不起,悔恨交加,惟有一聲悲切的「爹」的呼喚在小山村上空回盪不散。就在這一刻,寶柱爹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變得更加高大、鮮活、令人敬佩。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一種博大無私的愛,看到了一顆普通的久經滄桑卻又善良的心,一種人類本性的完美詮釋。
今天,我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暖春》。
影片講述了可憐的孤兒小花因忍受不了乾爸、干媽的殘忍毒打而被迫離家流浪,被一個好心的爺爺領回家,最後爺爺把她養育成人的動人故事。
雖然學校曾經多次組織學生看電影,但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感到了電影院里從未有過的氣氛:整個電影院鴉雀無聲,幾乎每個同學都流下了熱淚,每當放映到感人的鏡頭時,大家會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
令我最感動的是爺爺為小花買鞋的鏡頭。雖然這一情節影片沒有加聲音,但「此時無聲勝有聲」,更加令人感動。只見爺爺拉著小花的手,走到賣鞋的攤位前,從衣服口袋裡掏出一個用手絹疊成的包。他打開包,只見手絹里包著的全是一張一張的毛票,僅有一、兩張是壹、貳元的。爺爺顫顫巍巍地把手伸到賣鞋的面前,好像是在問,這些錢夠不夠?賣鞋的人搖了搖頭。爺爺失望地把錢包好,又裝了回去,領著小花走開了。小花回頭用渴望的目光望著那雙鞋,但她知道爺爺的艱難,扭過頭和爺爺走了。
小花是可憐的,她不到八歲就成了孤兒,又遇上了那麼狠毒的乾爸、干媽;但她又是幸福的,她被好心的爺爺收養爺爺拚命地掙錢讓小花上學,小花沒有辜負爺爺的養育和期望,長大成了村裡的第一名大學生。
古人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認為爺爺就是這樣的人,他把小花當成了自己的親孫女。我們應該學習爺爺的這種美德。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我在看《暖春》這部電影時,使我受到很大的感受,淚水悄然地從我的臉頰流出,一次,又一次。
當我看到爺爺為了有足夠的錢供小花上學,在無奈的情況下去砍柳條,編竹籃。有一天,爺爺去砍柳條,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於是爺爺只好背起籮筐,一步一步艱難地走著。由於身體懦弱,爺爺經不起狂風暴雨,跌倒在濕濕漉漉的馬路上,正好小花來接爺爺了,看見爺爺倒在地上,忙去把爺爺扶起,送回家,到了家,爺爺一直昏迷不醒,一家人都很著急。小花看到爺爺一直昏迷不醒,報著爺爺痛哭起來。最後爺爺醒了。
過上一些日子,小花在大家的幫助下,終於可以上學了。她每次考試都名列前矛。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學習是來之不易的。而我們呢?不知道珍惜自己的學習,不知道自己的學費是用爸爸媽媽辛勞的汗水換來的。
當我看到嬸娘千方百計的要把小花送走,但小花一點也不記恨她。一次,嬸娘不小心被燙出了水泡,小花想幫嬸娘,嬸娘卻把小花推倒在地,手出了很多血。小花忍著痛爬了起來,跑去請鄰居大嬸大叔,而我們呢?別人不小心傷害了你,就會計仇。
當我看到嬸娘把小花的風車踩壞時,她哭著找到爺爺,撲進爺爺懷里,到了深夜,爺爺用顫抖地手幫小花做了個漂亮的風車,小花高興極了,拿著風車在院子里跑來跑去,而我們呢?一點也不愛惜自己的玩具,爛了又買。
每一次我看到小花眼裡的淚花,自己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流出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像小花一樣的孩子。
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生活,好好學習,不能辜負父母地希望,無論是窮還是富,只要我們認真,貧窮變富裕,富裕變幸福。
❸ 影片《八佰》觀後感600字
《八佰》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是屬於歷史的每一個人的故事,也是此刻我們所要銘記的的歷史。電影很長,感人的地方也很多。下面是我整理的影片《八佰》 觀後感 600字,以供參考。
影片《八佰》觀後感1
如果說《1917》是偏向於個人英雄主義,憑借著一個人的英勇排除萬難、堅持到底,傳達了正確的消息。那麼《八佰》是真正意義上的團體力量、民族力量,這種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觸動人心。
抗戰中的上海,已經幾乎淪陷,被困在四行倉庫中的四佰多名中國士兵是這個城市最終的防線,如果他們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淪陷了。
隔著一座橋對岸的租界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歌舞昇平,是完美的天堂。同時也有很多心懷國家危亡的各界人士,他們心中有著無奈、有著失望,更有著對中國士兵的期許。
日軍揚言三小時之內攻下四行倉庫,想要擊潰這上海的最終一絲反抗,當日軍試圖經過工事摧毀牆體,讓倉庫中的中國士兵失去作戰的陣地。緊要關頭,有人身體上綁了炸彈,開啟了自我犧牲式的爆破,去摧毀日軍的工事。緊之後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士兵排成隊,身體都綁了炸彈,只留下自我的姓名,然後就為國獻身了。
不禁讓人發出感嘆,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天空中的飛機中有各國的觀察員,為了向其他國家證明中國的立場,冒著挑釁敵軍的危險,中國士兵決定升旗,護旗手被機槍掃射,旗桿將倒之際,中國士兵用身體繼續護旗,不顧生命的成為旗桿下的水泥樁。
戰斗機中的士兵對這種舉動甚是驚訝,飛機的玻璃時不時被中國士兵打中,展示了我們的決心和大無畏的精神。
最終為了保存實力,去喚醒更多的中國人,四佰名士兵決定沖過橋的對面,沖到安全區。明明白會被機槍掃射,可是這是我們必須的選擇,就好像那幾個冒死將電話線送到倉庫的英雄一樣,多活一個就是多一分期望。
危難之際,我們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區的教授也會拿出自我的槍,不願再忍受別人的欺負,混血後代也會貢獻自我的一份綿薄之力,因為身體里流著一半中國人的血。無數的人們拿出最珍貴的物資,為的就是爭一口氣。
戰爭是萬惡的,和平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吾輩不應忘記這血的教訓,當以自強不息去敬慰先驅。這種近似殘暴,令人發指的場面期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幀幀生離死別帶來的僅有痛心與沉重。
記錄不去忘記,是我們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驅們當初最真摯的期望。
影片《八佰》觀後感2
在“九一八”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八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目的是讓學生銘記民族的苦難歷史,勿忘國恥,奮發學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2020年9月18日晚上7點30分,電影開播。斷壁殘垣、戰火連天的場景一下子就讓全場靜悄悄的,瞬間安靜下來。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終一役,導演管虎將視角聚焦在戰爭中底層小人物身上——他們都是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的芸芸眾生,這些普通士兵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展現出一幅英勇頑強的抗戰群像。在觀影過程中,同學們一次次被影片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一次次被影片中的情節感動落淚,一次次被中國軍人和人民群眾為了抵抗外敵侵略、拯救民族危難而不懼犧牲的精神所震撼。
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深深感動和震撼了學生。“教師,你哭了嗎”走出電影院,這是學生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普通士兵揮灑民族氣概,小人物捨生取義哭倒學生是我真實的感受!”這就是教師的答案。到了淚點,整個影院抽泣聲一片,中華民族的無畏精神是不可磨滅的。
看完電影後的學生被片中平民英雄的堅守感動,也被他們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振奮,有學生真摯表達:“電影《八佰》,異常棒異常感人的一部電影。這些感動,來自民族苦難的共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義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捨生取義。他們大多數沒有名字,但他們真實地活過。”一位學生在回到的路上說:“看到那麼多戰士壯烈犧牲前喊娘,忍不住流淚,願世界和平,永不再戰。”我們生活在這個幸福的時代,沒有戰亂,沒有飢餓,我們很多同學卻不好好讀書,沉迷手機,活在網路世界;也有同學在學校不想努力學習,只圖安逸享受;更有同學在教室不認真學習,不尊重教師……我們不指望一部電影能夠改變什麼,我們只願大家有所觸動即可,哪怕是一丁點的都不枉費13元的電影票錢。
電影中,一條蘇州河分隔了倉庫與租界,地獄天堂,構成強烈比較,給予觀眾強大的視覺沖擊力,我不由感嘆: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屍橫遍野,這種直觀視覺沖擊太過於震撼,珍惜此刻來之不易的生活。在今後的日子裡,同學們必須銘記歷史教訓,珍惜和平生活,立足學習,錘煉本領,奮發有為,以千萬個“小我”之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我應有的貢獻。
影片《八佰》觀後感3
今日去看了電影“八佰”,期間哭得我直抽搐。拍得是真好,也十分感激電影這樣的媒介,跨越時間,跨越現實和想像,把資料記錄和展現出來,供人們觀看欣賞。
看完我最終理解了些國旗和國歌的意義了,太沉了,因為背後是無數先人們的鮮血和尊嚴。教科書上有寫,教師也有講,但直到我自我看到這部電影了,我才切身領悟到了。同時也領悟到初中做操升旗時教導主任為何大罵來回走動的學生,還有戰士們對國旗的那一份感情。數不清的先人們前赴後繼所捍衛的他,在何時何地都是沉甸甸的。
再有就是這部電影讓我覺得他很客觀,片中應對日軍的侵佔和槍林彈雨,有頑強反抗的、有逃跑的、有崩潰的、更有在租界處唱戲的、賣藝的、拍照的、做買賣的、翻譯的,等等等。看時雖可讓人覺得恨其不爭,但確實也是世間百態的真實寫照。難道此刻不是這樣嗎?未來又怎會不是呢。
看的時候最大的沖動就是我也要做點什麼,再不想只是一味的賺錢花錢,而是想做點能夠讓周邊人們變好的,中國變好的,全世界變好的一些事情來做做。
影片《八佰》觀後感4
9月7日,在隊工會的統一組織下,全隊職工觀看了影片《八佰》,我覺得異常有意義。本片講述了1937年10月淞滬戰役後期日寇侵略上海,國民革命軍88師524團為牽制日軍,掩護主力軍全線西撤,率領423名青年官兵,對外號稱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英勇殺敵,牽制任務完成後,守軍越過蘇州橋後撤離的一段真實的歷史。
近代的中國走過了一段痛苦的歷史,晚清政府的腐朽和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讓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中華民族的崛起之路,是這些不怕犧牲的壯士們用血肉之軀鋪就的。應對極其野蠻、極其殘暴的侵略者,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空前鬥志,展現出不畏強暴、敢於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
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
這是我看完《八佰》最真實的感受。盡管戰爭的殘酷給中國人民帶來無法彌補的創傷,但中國軍人的浴血奮戰,疫情中醫護人員的守護,他們保家衛國,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勝利的曙光,我始終堅信“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期望”。
❹ 《跑出一片天》觀後感600字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跑出一片天》觀後感6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昨天,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和同學們觀看了一部生動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跑出一片天》。這部電影講述了熱愛跑步的.小男孩李小天,經過不懈努力、克服困難阻礙,最終奪得400米比賽冠軍的故事。
李小天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媽媽,他的爸爸靠賣砂鍋賺錢維持生活。小天非常喜歡跑步,可惜身高不夠,常被同學嘲笑。而且,爸爸也不支持小天練習跑步,只希望他一心讀書,將來考上重點中學。但是,小天堅持自己的愛好,借著每天偷偷的幫爸爸送外賣的時間來練習自己的跑步速度。一個偶然的機會,小天認識了曾經是田徑專業運動員的大眼仔並成為好朋友,大眼仔經常教小天練習跑步的方法、技巧,讓小天進步很快。有一次,大眼仔帶著小天參加「酷跑之夜」俱樂部挑戰,經過激烈比賽,他們贏得了金牌,獲得「夜跑之王」稱號,這讓李小天對跑步的興趣更濃了,也對自己更加有信心了。
不久,小天所在的小學要舉辦田徑運動會。為了參加比賽,小天爭取到了爸爸的支持,他在大眼仔的指導下刻苦訓練,一次次付出、一次次進步,終於取得比賽資格。比賽那天,小天雖然起跑慢了,但是,在大眼仔、爸爸、藝丹阿姨、街坊鄰居還有同學們的鼓勵下,他始終不放棄,奮力拚搏,在跑道上超過了一個又一個曾經嘲笑他跑得慢的人,最終奪取了冠軍。
看到小天第一個沖過終點線時,我忍不住流下了熱淚。我雖然不是電影里的李小天,也沒有類似的經歷,但我卻十分激動、深受感動。我為小天贏得冠軍、實現夢想而激動,為小天勇於拼搏、堅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動,他是經歷了多少困難、付出了多少辛苦才奪到了冠軍呀!我想:一個人只要擁有夢想,矢志不渝為之努力,哪怕遇到多少困難都不會屈服吧?
我要向李小天學習,朝著夢想的方向跑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❺ 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600字三篇
1.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600字
《辛亥革命》電影給我們展現了曲折的革命道路,給我們刻畫了一群為祖國獻身的烈士形象。不知你們注意了沒有,曾有這樣一個動人的鏡頭:許多華僑把全部家當捐獻給孫中山。
我們知道光有不怕死的志士仁人拋頭顱灑熱血是不夠的,強大的經濟後盾,是決定起義能夠真正發動的重要因素,誠如歷史學家張鳴所言:"革命首要的是錢,沒錢,即使是革命這樣正當的事,也沒戲。革命在前台唱戲,後台站的是利益。"那麼是什麼驅使華僑們這么做呢?是責任?
這樣一群勇於承擔責任的人,必然敢於承擔自身各種行為所帶來的後果,無論是好是壞。而勇於承擔自身責任的人,也必然敢於對歷自己做出的行為後果進行承擔。
責任代表著形象。一個不敢於承擔責任至故意迴避責任的政府,必然是一個形象不好的政府。在二戰中,日本軍閥主義者強征亞洲各國婦女充當慰 安婦,給亞洲古國婦女造成無窮的傷害。作為施害者,日本政府理應在戰後承擔起對受害者和受害國進行道歉和賠償的責任。但事實很遺憾,我們看到的脊毀,不是日本誠心誠意的進行道歉的面孔,而是千方百計否認和進行詭辯的嘴臉。這無疑是大大損害了日本政府在世界面前的形象。
責任意味著信任。一個敢於負責任的政府,才是值得人們信任的。就如孫中山。他建立一個對人民負責的政府,*清王朝,結束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這樣人們信任他,是因為他們有勇氣對過去所犯的各種錯誤進行深刻的反思,並採取各種措施防止類似錯誤的發生。如果連過去的錯誤都不糾正,那又怎樣才能建設美好的未來呢?就如袁世凱。他*了清王朝,但?建立起自己的王朝,人們又怎會信任他?人們只會*他,建立一個值得人們信任的政府。
因此,為了樹立良好的形象,為了獲取人們更多的信任,我們必須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作為90後的青年人,我們必須勇於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也是一條通往美好未來的之路。
2.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600字
今天看了一部紅色革命電影《上甘嶺》,電影的主要情節是:1952年秋,朝鮮戰爭進入最後的關鍵階段。美國侵略者竟在板門店談判休會期間,調動六萬多兵力,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企圖奪取上甘嶺陣地,進而攻佔五聖山,用武力獲得他們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堅守上甘嶺陣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的率領下,與敵人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二十多次的瘋狂進攻。
此後,他們又根據上級指示,退入坑道堅守陣地,拖住敵人,使之無法前進一步。在山上坑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他們遇到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不僅與外界的聯系被敵人切斷,而且缺水缺糧,生存艱難。但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了二十四天,從而贏得了時間『使中朝軍隊取得了大進攻的勝利,並使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美國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來談判,無可奈何地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朝鮮人民得到了和平。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細節讓我為之動容: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乾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後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缺叢然連長自己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飢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麼高尚。
他們真正做到了「,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此時,我也感觸良多;作為一名大學生,作為一名國防生,我們更應發揚繼承老一代先烈的這種優秀品質。
「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和大家齊心合力,擰成一股繩,才能限度地實現伏野櫻自己的價值,相應地,自己得到的也會得到很多東西。
3.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600字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地道戰》。
這部影片主要講的是:1942年到1944年,日軍對我國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盪。我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日寇,想出了很多巧妙的方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一個。冀中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和民兵隊長的帶領下,把幾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幾處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裡,黑風口據點的日寇偷襲高家莊,高老忠敲鍾警告壯烈犧牲,地道遭到了敵人的破壞。高家莊人民總結教訓,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最後,根據地人民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起並肩作戰,取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天晚上,敲鍾大叔發現敵人又來掃盪時,毅然來到村頭的老槐樹旁,解下繩子,敲響了鍾,向全村人發出了敵人入侵的信號。當鍾聲還回盪在高家莊時,日本總司令已經開了槍,敲鍾大叔寧死不屈,拉響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了。我被敲鍾大叔這種舍己為人、無私奉獻、一心為群眾著想的精神所感動了。這種精神讓我看到了戰爭時期老百姓的錚錚烈骨,也讓我看到了老百姓不畏犧牲、堅強抗日的品質,正如毛澤東所說:「只有靠人民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靠人民群眾才能支持戰爭。」
這部影片讓我學習到了很多戰士和人民這一種愛國的精神,更加值得反思自己:我們現在的生活很美好也很幸福,沒有炮火和硝煙,這全部都是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的,但是還有很多人不懂的珍惜這種美好的生活。我作為一名小學生,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貢獻出一份力,讓國家變得更加強大,不讓戰爭中發生的一切事情再次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