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郭富山觀後感
黃土高原紅嘴山,植樹造林郭富山。山清水秀金銀山,二十餘載顯奉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懷著滿腔期待,2021年1月12日晚大井中學校黨委、工會委員會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生態文明主旋律電影《郭富山》。看完電影,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那漫山綻放的桃花,那綴滿枝條的蘋果,縈繞在腦海里,美得如同一首詩。真所謂淡泊名利育桃李,無私奉獻鑄豐碑。
影片《郭富山》生動再現了甘肅省勞動模範郭富山同志為響應毛主席「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消滅荒山荒地」的號召,憑著一腔熱血,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憑著對黨的信念、憑著志存高遠的理想,咬定青山不放鬆,1964年,時年四十九歲的郭富山來到紅嘴山,他用生命點燃了「激情燃燒的歲月」,堅持23 年,吃住在山上,用壞了三十多把鐵鍬,移動了43000 方土, 修起753 塊反坡梯田,栽下了38000 棵樹,用他的骨血養綠了紅嘴山,給甘肅省會寧縣紅嘴山留下了一座「花果山」。郭富山身上體現出一個普通農民對自己生存的這片土地的無比熱愛,體現出一個勞模敢於愚公移山的豪情壯志。感人的事跡,折射出了郭富山積極踐行黨的宗旨、牢記職責使命、艱苦創業奮斗的共產黨人精神。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祖國兒女戰天斗地改造家鄉,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那些「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頗具教育意義和精神營養。干山枯嶺植樹造林,「遇雨滑如油,逢旱渴死牛」的紅嘴山,變成了綠意鋪滿人間的「花果山」。這座山,在未來的很多時候,也將教育著我們、鼓舞著我們、激勵著我們,遇到困難,不怕吃苦。紅嘴山上漫天的桃花雨,紅彤彤的大蘋果,縈繞在我心田。黃土高原深處會寧山嶺間那厚厚的溏土,是人間的煙火色。這煙火色,讓人學會了質朴、學會了堅韌、學會了自強,就像朋友們平時開玩笑的時候喜歡說的那樣「蒼天饒過誰」,不怕吃苦,便就不苦了。那厚重的溏土,教育著人沉下去、扎牢根,教育著人牢記心中的願景和熱望,不偏離不迷茫,無論身在何方、置身何地、何等處境,因為吃過一些苦,所以站得堂堂正正。
荒山尚且可成花果園,何況我們腳下所站立的這片三尺講台。通過觀影,我校教師們又一次的接受了新愚公——郭富山的精神感召和洗禮。學習郭富山,就是向勞模致敬,向先進看齊,對於統一思想、強化擔當、凝聚力量樹立了榜樣。我們要從楷模身上汲取奮進前行的精神力量,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守「初心使命」、忠誠擔當,全身心投入學校教育事業中,發揚「艱苦奮斗、淡泊名利、愛崗敬業、甘於奉獻」的郭富山精神力量,向先進看齊,踐行黨的宗旨,奮進前行,並將其轉化為教學崗位上的現實力量,以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境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B. 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心得讀後感
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心得讀後感
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心得讀後感是一篇很文章,下面我整理了我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心得讀後感,歡迎閱讀1
近期對《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的學習,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系列表述,其實就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枝滾明觀的主要含義在中國背景和語境下的另一種形象化表達,所強調的是通過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在逐漸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嚴重生態環境難題的同時,找到一條通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關系的現實道路。
主席曾語重心長的強調:「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講就是要『兩座山』: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在低碳環保產業轉移和邁向強盛的'過程中,必須要把關繫到人民生活安康和子孫萬代幸福的環境保護放在思想的首位,工作的首位。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中,耕地、山林、草原資源(數量和質量)急劇退化;農業的命脈水資源的人均數量和質量急劇下降,至今沒有根本性的解決良法;農業勞動力資源急劇萎縮。在人均資源減少的前提下,理當更應珍惜資源、保護資源、培育資源,更應遵循自然界的生物循環規律,結果是反其道而行之。現實中,各利益集團隨意或憑借強勢力量占農林牧用地以作他用,或土地粗放經營,生產效率低下,對土地資源形成嚴重的浪費。農葯份量越來越重錢財浪費越來越多,成本也越來越高。造成土壤酸、板、毒越來越嚴重,由此帶來的面源污染也與日俱增。
人們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為了當下的GDP賬面還看,盲目發展高污染、高能耗產業,破話綠水青山,最後不得不回頭投入巨資處理。西部一些地方過去建了不少鉻鹽猛皮余化工廠,當時只顧賺錢,而顧不上處理廢物,鉻渣直接堆放在草原上、河灘邊。青山變成了垃圾山,綠水變成了黑水。這種「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許多國家都走過。上世紀的「世界八大公握岩害事件」。如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倫敦煙霧事件、日本水俁病事件,當時這些國家也付出了慘重代價,我們應該引以為鑒,從中學習,探索一條環境保護的新路,一條適合地方生態環境條件的綠色發展道路,實現綠水青山、城鄉協調的發展範式。
在發展過程中,我們只是追求GDP,追求產品,卻沒有把生態產品作為人的生存發展的必需品,也沒有樹立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概念,也沒有在人和自然的關系中學會怎麼樣去約束人的行為。甚至到今天仍然有一部分人認為環保和發展是對立的,還有部分人認為環保是包袱,抓環保就會影響GDP,就會影響發展。
的、生態的、長遠的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