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茶館電影影評
茶館就像現在的網路貼吧論壇,能各抒己見,也得注意分寸拿捏,一個不小心就會招徠口舌之災。比如一身正氣常四爺,因為一句「我看著大清國,要亡啊」,身陷囹圄。
能運營這樣一個茶館的掌櫃,也必須圓滑和氣的,能在言語間消減了刀光劍影,有些本事才能控場。
《茶館》本身就是老舍先生創作的劇本,電影拍出來,也有濃厚的舞台話劇感,你方唱罷我登場,劇情緊湊很有沖突,人藝演員個個都是老戲骨,每個角色都很出彩,個性鮮明,舉手投足都是戲,入木三分,演出了歷史的酸辛苦辣。鮮活的生命,鮮活的歷史,穿插其中的三段數來寶唱出晚清末期迴光返照的「繁榮」、軍閥割據的兵荒馬亂、抗日勝利後盤剝民脂民膏的民國政府,影射出舊時代的很多社會百態。
茶館王掌櫃是中國傳統的老百姓的寫照,一生順民,處事圓滑,敬畏權貴,自私也善良,一輩子運營茶館,也跟著時代不斷改良,晚清末期人聲鼎沸算場面敞亮;軍閥混戰時縮減面積,開學生公寓;國民黨執政北平時,只剩兩張茶桌,生意荒涼,評書不行了,打算招女招待
⑵ 一部厚重感十足的歷史電影,朴實的小人物,卻撐起了幾個時代嗎
看過《茶館》這部電影你會發現,這部電影有著無與倫比的歷史厚重感,沒有任何大場面和畫面炫弄技巧,只是憑借演員傳神的表演和精湛的台詞,撐起這樣一部展現縱跨半個多世紀社會變遷、人間百態的活教科書。沉下心來,選一個安靜的時間,看完這部電影,你會有所收獲。
老舍先生是真正有大格局的創作者,雖然他用文字穿透並還原了歷史的樣貌,但他實際聚焦的還是每一個渺小個體,他們的掙扎悲喜,他們的被犧牲、被拋棄,他們的求而不得,這也是《茶館》為何偉大的緣由。同樣可貴的是,老舍寫出本劇時,他所透露出的難得的對新時代浪潮的懷疑。
⑶ 茶館電影觀後感
1982年,由謝添導演,於是之、鄭榕、藍天野等戲劇演員出演的《茶館》公映,成為不能復制的經典,喜獲中國電影金雞獎優秀獎等。
影片敘述的是大清帝退位前到民國,社會動盪,老百姓艱辛存活的情況。影片將所有故事萃取在老北京城的一個茶樓內及其茶樓外的大街上,根據茶樓的盛衰來反映在那時候社會發展情況下一般普通百姓存活愈來愈艱辛。
一個小小茶樓也是一個社會發展,里邊有各色各樣人馬。有一想著實業救國的秦二爺;一身公平正義的常四爺;忠厚老實悲嘆運數的松二爺;也有處事圓滑的王掌櫃。這些人一生從沒做了一切錯事,卻也沒有落個善終。
秦二爺經營產業40年,被輕浮冠以「逆產」以名義收回,人生奮斗毫無意義,無奈說出來「有錢就得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千萬不要做好事」。
正義的常四爺自力更生,靠賣菜賣花生為生。誠實的松二爺餓死了,連棺材都沒有,常四爺為他化。王掌櫃的茶館終於被占據了一輩子。
另一方面,那些崇洋媚外,做壞事的人,卻過著瀟灑滋潤的生活。比如70多歲的龐太監,花200大洋買年輕媳婦,窮人只能賣女兒生存。
在影片《茶館》末尾,三個七八十歲的老年人,在燈光效果逐漸暗下來的森冷的茶樓里,在蒼涼、崩潰中含淚,叫著,笑著,撒冥幣祭拜自身,講出一番番心如刀割的感受,令人不由自主感覺,所說人情冷暖也莫過於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