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範文5篇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本很好的書,以下是 讀後感 5篇,歡迎參閱!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1
也許每個人都和蓋茨比一樣對於生活,愛情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幻想。即使現實把自己折磨的殘破不堪,也不會輕易放棄心中理想的世界。年輕時的蓋茨比和黛茜深深相愛,但是自己貧寒的家境和養尊處優的黛茜門不當戶不對,這樣的現實讓蓋茨比心中的幻想第一次破滅。然而他並沒有被現實打敗,懷揣著對黛茜的愛和對理想憧憬,他發誓要成為百萬富翁,滿足物質女黛茜,以便和她長相廝守。但是一個人即使非常的優秀,萬分的努力,也不大可能短時間成功。蓋茨比的地位和財富,在黛茜結婚五年後才取得,黛茜和湯姆結了婚,她沒有等他。
五年後的蓋茨比無疑是成功的,不過人都是不幸的,總是會有煩惱,成功者也不例外。他們鶴立雞群,站在眾人之上。有的由於沒有對手會感到孤獨,有的希望有人分享這份成功。蓋茨比無疑是後者,他深愛著黛茜,沒有她,這一切所謂的成功也就沒有意義,因為在他所幻想的美好世界中,黛茜是主角,其他的只是陪襯。 來來往往的人在他豪堡中穿梭,盛宴的狂歡聲與光彩奪目的燈光直到深夜才會慢慢褪去。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讓黛茜看見,看見現在的他是多麼的成功,如何的富有;看見現在的他有足夠的金錢和地位滿足她;看見現在的他是如何的愛她!最終在黛茜表弟尼克的幫助下,讓黛茜看到了這一切,她所流露的激動與熱淚也使蓋茨比深深地感到黛茜也愛他。
黛茜的丈夫湯姆生性暴虐,做了種.種對不起黛茜的事,和情婦威爾遜夫人越軌之事不僅不諱莫如深,還搞得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黛茜很絕望,但是她又能怎樣,歇斯底地大吼大叫,可是這是她自己選擇的丈夫。
然而蓋茨比的再次出現重新點亮了這個絕望女人的心,毫不掩飾的流露著對蓋茨比的愛。這一切也讓蓋茨比無比堅信他心中的世界就在眼前,即使他不願意相信黛茜的熱淚中流露的除了愛戀之外還有金錢。然而這一切全在尼克的眼裡,他看見了黛茜已經不是蓋茨比深愛的那個黛茜了,更不是他幻想世界中的黛茜。
湯姆的嫉妒成為了蓋茨比悲劇的導火索,在蓋茨比和黛茜的關系坦露之後,三人的激烈爭論使得黛茜情緒激動異常。情急之下撞死了湯姆的情婦威爾遜夫人,駕車離去。然而蓋茨比承擔了這一切,在湯姆的詭計之下,威爾遜為報夫人的仇,在蓋茨比的豪堡中響起了槍聲。
然而當蓋茨比的屍體躺在豪堡中時,卻沒有人來祭拜。整個豪堡入死一般的沉寂。往日的一切熱鬧景象似乎本來就與這座豪堡沒什麼關系。更加讓人無法忍受的是這時的黛茜正和湯姆在歐洲度假,享受著他們的「美好人生」。這一切看在尼克眼裡,他看見了蓋茨比幻想的破滅;看見了理想世界和現實的差距;看見了人性的冷漠無情;看見了為物質所動的一切虛情假意;心灰意冷之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這就是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一個活在美好幻想世界中的人,卻深愛了一個物質女,並為其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對於書中的人物印象最深的是蓋茨比、尼克、黛茜、湯姆、以及威爾遜。蓋茨比,本書的主人公,有理想,肯努力,能忍受,敢愛不敢恨,總是將一切想像的過於美好,最終悲劇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不過我想他是成功的,因為直到死他似乎也沒有意識到黛茜的背叛,帶著對黛茜的愛離去,也算是美滿。黛茜,一個典型的物質女,因為物質,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在物質的驅動下又將其重拾了起來。然後在犯罪的恐懼下又再次的放棄,完結了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不知道當來生再見到蓋茨比,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她又會因為什麼而再次愛上蓋茨比,當然,如果有來生。湯姆,一個典型強勢暴虐,用情不專之人。因為「愛」,應該是嫉妒而成為蓋茨比悲劇導演者。威爾遜,或許是書中最悲劇的人物,無錢,無地位,工作不努力。渾渾噩噩之下連老婆出軌也不知道,直到最後被人利用,結束了別人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觀其一生做過的唯一一件成功事就是把老婆騙到了手。尼克,整個過程的見證者,也是最後的承擔者,承擔著這個冷漠的世界。
人必須要有夢想,它激勵著我們步步向前,但是卻不能活在「美夢」之中。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2
寫在前面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打動我最深、對我影響最大的五部小說之一。有時候會有朋友問我:「我也讀過這本書啊,沒覺得有那麼出眾啊,怎麼會對你如此這般?」。我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然後很慶幸的發現,我是在自己人生的最合適的階段讀到了這本書。
如果我是在25歲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我會把他解讀為「草根的逆襲」;如果我是在30歲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我會關注「美國夢」的深層心理基礎和體制的影響。
然而,我是在20歲的時候第一次讀到他,在那個充滿了各種夢想但卻毫不瞭然夢想的代價的年齡。於是,我讀到了愛情,看到了一個孤獨的男人如何不斷地裝點自己的夢想(或者說幻想)並用它和現實抗爭,並聽到了夢碎的聲音。
念念不忘
這本書是落腳在「念念不忘」上的——
蓋茨比與黛西曾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但蓋茨比不得不因為戰事而遠走他鄉。在遙遠的異國,炮火紛飛的戰場上,戰友生離死別,死亡隨時在身邊回響。他不能表現出脆弱,他不能向孤獨屈服,他不能向命運投降,因此他需要一個夢想。黛西就成了他的夢想,一盞支撐他走過泥沼的明燈(書中的綠燈)。
黛西誠然只是一個普通的美麗女孩子,但對於蓋茨比來說,這不夠,遠遠不夠。如果她只是鄰家女孩那種水平,又怎麼能成為一個男人與命運抗爭時的救命稻草?於是,在蓋茨比心中,他需要黛西成為一個完美的女神,一個支撐他活下去的最完美的夢想,盡管黛西本身不完美,但他在心中不斷地為黛西添磚加瓦、添枝加葉、添油加醋……慢慢地,在蓋茨比與命運和孤獨的戰役中,黛西變成了完美,變成了人生的一切追求。
必有回響
黛西就是蓋茨比的夢想。我們看到了夢想的偉大力量,它使一個紈絝青年變成東海岸大富豪。多年後,窮小子蓋茨比功成名就,在紐約長島戴西家別墅的對岸買了一棟巨大的豪宅。他不敢貿然 拜訪 黛西,只是每天舉辦來者不拒的豪華派對,希望有一天能吸引黛西的注意,可是黛西總沒有來。臨近午夜,蓋茨比從熱鬧的派對里走出來,望著黛西的家——「他朝著幽暗的海水把兩只胳膊伸了出去,那樣子真古怪,盡管我離他很遠,我可以發誓他正在發抖。我也情不自禁地朝海上望去——什麼都看不出來,除了一盞綠燈,又小又遠,也許是一座碼頭的盡頭。」
我們終於可以看到對夢想的堅持得到了回應——每次我讀到下面這段,我的皮膚和我的內心都會無法自己的悸動——
「他心領神會地一笑——還不止心領神會。這極為罕見的笑容,其中含有永久的善意的表情,這你一輩子也不過能遇見二三次。它面對著——或者似乎面對著——整個永恆的世界一剎那,然後就凝注在你身上,對你表現出不可抗拒的偏愛。」
未必有回響
在尼克的一系列回想和反省中,我們得知,蓋茨比似乎也意識到,現實中的黛西並不如他夢想中那般完美,但蓋茨比依然在不斷與現實抗爭,直到死於非命。
夢想有的時候也很蒼白,夢碎的時候是如此地摧撼人心。
蕭伯納曾經說過「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這也許說出了夢想吊詭的地方:你希望一枚飛速旋轉的硬幣在停止旋轉的時候能立在原地?
何必有回響
讓我們從小說的文本中抽離出來,換個角度。夢想就是應該用來達成的嗎,或者說夢想會因為其無法達成而減少甚至失去其本身的價值嗎?
人生本不完美,我執是苦。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s,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身處溝渠仰望星空表達的遠非自戀或者自憐,而是理性認知後的堅持,這往往比當初的堅持更有價值。
每次我聽到那句充滿調侃和解構的「認真你就輸了」心裡總會有些許惆悵,因為不相信夢想的人只是因為未曾擁有真正的夢想,不能理解夢想的價值,不明白夢想的價值並不在於「回響」。讀完全書,我這么告訴和寬慰自己。即使擁有了,你又如何判斷那是否真的就是夢想。
也許夢想的存在只能用這樣的悖論來證明吧:
1. 夢想是存在的
2. 這兩句話都是錯的
做一個夢的爬行者吧,把夢想放在心裡,努力認真的活著,哪怕明知他沒有可能實現;哪怕就像「蓋茨比的愛情,卑微到可笑,鄭重到可憐,毫無用處」。(我喜歡某人的微博ID:Dream_Reptile)
寫在後面
就用全書的最後一句做結束吧——「我們繼續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後退,直至回到往昔歲月」——這句話數十年後成了比爾蓋茨的箴言,被刻在他書房的屋頂。
致每一顆微不足道或者洋洋得意的心。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3
最初,我以為《了不起的蓋茨比》講的是比爾蓋茨的 故事 ,當初買這本書也是出於想更多的了解比爾蓋茨,沒想到《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部美國當代小說,20世紀末,美國學術界權威在百年英語文學長河中選出一百部最優秀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高居第二位。鬧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不管是不是講比爾蓋茨的,總歸說是一部名著,可是自己只看了此書前五十頁之後,再也無法讀下去,真不知道這書怎麼獲得那麼高的贊譽?直到前些天,我看過同名電影之後,我的想法才得以改變。我喜歡電影里那道綠光,因為那道綠光,我又拿起原著重新讀開,希望這次能有不同第一次讀的感受!
捧著書,讀了一周,終於讀完,最大的感覺就是電影版拍的非常好,忠於原著,如果不是先看過電影,我一定無法堅持下去讀完這本書。
看了別人對此書的讀後感,有高度有深度,我什麼也寫不出來。只是對蓋茨比惋惜,為了一個不值得的拜金女葬送自己的生命!對上流社會有了一點了解,沒人性,自私,傲慢,冷漠,那樣一個世界,那樣一群人,真是讓人心寒!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1925年所寫的一部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中篇小說,小說的背景被設定在現代化的美國社會中上階層的白人圈內,通過卡拉韋的敘述展開。《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奠定了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20世紀末,美國學術界權威在百年英語文學長河中選出一百部最優秀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高居第二位,傲然躋身當代經典行列。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4
上周一口氣讀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是一本在美國很有名的書,在美國人心目中,它對美國人的心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空氣里彌漫著歡歌與縱飲的氣息。一個偶然的機會,窮職員尼克從美國西部來到紐約追尋自己的夢想,從事起債券生意,無意中他闖入了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隱秘的世界,驚訝地發現,他內心惟一的牽絆竟是河對岸那盞小小的綠燈——燈影婆娑中,住著心愛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現實容不下縹緲的夢,到頭來,蓋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過是凡塵俗世、任性不負責任的物質女郎。而蓋茨比走後,卻無人問津,無論生意夥伴還是朋友門客。當一切真相大白,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亦如煙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滅才是永恆。最終尼克紐約沒有帶走一片雲彩,而選擇了回家,而蓋茨比卻留給了他一個現實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
現在的中國,有多少懷揣夢想的「尼克」,我想自己也是其中一個。當然不是每個尼克都會遇到並執著於某個物質女郎。有些「尼克」功成名就,但是卻也傷痕累累;有些「尼克」想明白,看明白了,選擇了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東西。更多的「尼克」迷失了。往往我們過份執著於什麼,就越容易在什麼中迷失,經常走的太遠。我想我們需要停下來,休息一下,靜靜的思考,讓自己的靈魂跟上。
生活只有一次機會,不可重來。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5
《了不起的蓋茨比》小說中三名主要女性人物分別是黛西、喬丹、茉特爾,作者筆下的三名女性人物都表現出自私、空虛、金錢至上的品性。而蓋茨比更是願意付出一切的守望一個夢想,一個其實不難實現卻沒有實現的夢想。
我 總結 了《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經典詞句:1)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世界上的所有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那樣優越的條件。2)世界上只有被追求者和追求者,忙碌的人和疲倦別的人。3)當以一種創造性的熱情投入這個幻夢,不斷地添枝加葉,用飄來的每一根炫麗的羽毛加以綴飾。)再多的激情或活力都趕不上一個人陰凄凄的心裡所能積聚的情思。4)為了抱著一夢太久而付出了很高的代價。5)它從前逃脫了我們的追求,不過沒關系-------明天我們跑得更快一點,把胳膊伸得更遠一點……總有一天……於是我們分離向前滑,你流水向上的小舟,不停的倒退,進入過去。書中人物除了蓋茨比之外都是普通的人,要吃喝拉撒爬梯,也有愛恨情仇,個個都有人前人後得瑟失落多張面孔,關鍵是要「過日子」,然而蓋茨比卻是個不要過日子的人似的,有太多的不同尋常的過去,以及現在,看起來像世界的中心,其實只不過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除了過好日子之外,英雄只不過是可有可無的點綴罷了。蓋茨比給黛西看襯衫算是個經典橋段,黛西兩眼一花,我從來沒見過這么多好襯衫啊。蓋茨比靜靜地看著。後來黛西當著湯姆的面向蓋茨比示愛的時候,蓋茨比接著書里的「我」的話說下去:蓋茨比還是這么冷靜,他清清楚楚黛西是什麼,可是卻依舊呀挽回黛西,或者更是完成一件自己決定要做的事情,不論如何。再後來蓋茨比死了,所謂樹倒猢猻散,眾人都不願來葬禮,可是他們又不是勢利小人而已,他們和你我一樣,不過都是要過普通日子的,普通人。普通的黛西為了這種生活,第一次離開了蓋茨比,因為她不能等,很寂寞。後來她又一次離開了蓋茨比,依然是為了生活。二十世紀初的美國西部和東部大概有著很強的象徵意義。但我倒覺得,蓋茨比終究是這個「大多數人」生活的世界上,日常生活中,可以缺少的點綴吧。書的故事雖然很簡單,講的卻是一個孤獨的英雄在一群平民之中悲壯死去的時代悲劇。
相關 文章 :
1. 關於《了不起的蓋茨比 》讀後感5篇
2. 關於《了不起的蓋茨比 》讀後感500字5篇
3. 關於《了不起的蓋茨比 》讀後感600字5篇
4. 小學《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500字5篇
5. 《了不起的蓋茨比》觀後感影評5篇
6.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精選8篇
7. 關於《了不起的蓋茨比 》讀後感500字
⑵ 送你一朵小紅花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送你一朵小紅花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送你一朵小紅花,開在你昨天新長的枝椏,獎勵你有勇氣,主動來和我說話……」
周六晚上去看了《送你一朵小紅花》,整個周末家裡都循環播放這首主題曲。電影講述兩個抗癌家庭的故事,畫面取自真實而普通的生活場景,卻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出電影院,我問,「剛才流眼淚了嗎?「她使勁給我擠眼睛說,」沒有,一滴都沒有,我體會不到……「看來她這個年齡,還不在電影能」輻射「到的群體。
「送你一朵小紅花,開在你昨天新長的枝椏,獎勵你有勇氣,主動來和我說話。不共戴天的冰水啊,義無反顧的烈酒啊!多麼苦難的日子裡,你都已經戰勝了它,送你一朵小紅花,遮住你新添的傷疤……「
一個二級腦腫瘤患者韋一航在一次追思會上,遇見了染癌十幾年的女孩馬小遠。馬小遠與韋一航性格完全不同,一個陽光,一個喪氣,同是天涯患癌人。馬小遠也察覺到了他的獨特,約朋友跟他一起"冒險" 。在一次馬小遠聽到韋一航腦海里未來與一個白衣女子在湖邊踱步,當他倆知道未來在青島時,先與父母商談,再打算自己賺錢去旅行。期間韋一航試葯與父親韋江發生沖突,到吳曉昧的假發店裡寄宿。沖突化解後馬小遠與韋一航在青島之旅中,馬小遠復發去醫院檢查,活不了幾天。韋一航在馬小遠死後,又去了青島那片湖區,那是另一個平行時空的他和白裙子的馬小遠玩耍,畫面里病友也安然無恙。不過最後韋一航因為馬小遠的小紅花變得積極起來了……
在這部電影中,最明顯的莫過於兩類人群,一群是得癌的那群病友,一群是沒有得癌為生病操碎了心的病人家屬。這部電影中兩群人的關系又是怎麼演繹的,我們從一個片段,韋一航父母錄了視頻給韋一航這兒入手。這個視頻是韋一航問父母「如果我死了,你們會怎樣?」問題的回答,從這個視頻可以看出韋一航父母也沒有過得垂頭喪氣,而是如一對平常夫妻一樣自由和諧。
雖然陶慧(韋一航媽媽)還是每天去參加抗癌的活動,閱讀健康的書籍,晚上也把韋一航的照片拿出來翻閱,不過也看不出這是一個特殊的家庭。
在腫瘤醫院門口馬路上,坐著韋一航上次見過的小女孩爸爸,他低頭坐在綠化帶旁邊,正整理上次他給開顱手術前剃光頭的女孩准備的假發,一個外賣小哥送給父親一碗曾經許諾給女兒買的紅燒飯,父親四周張望,卻不見那個點外賣的人,父親吃著吃著哭了起來,這個情景讓我也十分感動。
一個人剛剛失去至親,突然一個陌生人給他送去溫暖,這會勾起那個人所有的悲傷,我想那位父親也是如此。
從一個人到一個群體,到一大片陌生人,我們需要溫暖關心,也給彼此一朵小紅花。
」送你一朵小紅花,開在你昨天新長的枝椏……」
「小紅花被風吹到每一個地方,落在每個人心裡開出了希望的種子。」《送你一朵小紅花》,看完了這部電影,我頗有感觸,很久都沒有看過能真正打動我的電影了。韋一航是電影的主角,在他得了腦部腫瘤以後都非常的喪。偶然的一次追思會,讓他與馬小遠結下樑子,那時的韋一航還不知道,這個女孩將改變自己的一生。
一次,馬小遠拿到了一個旅遊本。於是,她帶著韋一航就開始了他們的「環球旅行」。他們去菜市場,把那當成,白鯊沙灘;他們去冷藏室,把那當成北極;他們去修車場,把那當成夏威夷;他們去樓頂,把那當成山峰;他們去工地,把那當成撒哈拉;他們去噴水池,把那當成瀑布。一個讀,一個聽,配上音樂,振奮人心。韋一航說:「當正常人的快樂,像他們一樣老去,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韋一航的家庭很溫暖,但他父母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昂貴的手術費與兒子的病痛,這些壓力不斷地折磨著他們。自從韋一航得病後家裡的東西便沒換過,桌角已經斷了一塊卻還在用紙巾墊著強撐。父親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因為手術費流淚;母親因為錢與乞丐爭吵。在工作之餘,為了錢的問題,父親偷偷跑專車,母親藏著摘菜葉。韋一航得知這一切後,便開始試葯賺錢。父親知道後怒扇了他一巴掌。事後卻又上門給韋一航道歉,送葯。父親提著一袋撕一個個拿出來叮囑韋一航該何吃。這個面面既感人又溫馨,令我潸然淚下。
電影中小紅花出現了三次。一次是書一航對馬遠說自己幼兒園從未得到過小紅花;一次是馬小遠獎勵韋一航人生的第一回和極主動;最後一次是韋一航鼓勵馬小遠要積極對抗病魔時畫的小紅花。小紅花代表的不僅是小紅花,更是活下去的希望與鼓勵,是面對團難時的努力堅強……醫院門為死去女兒痛哭的父親,靠別人錄音溝通的聾啞外賣小哥、因為自己失誤讓愛人者看見復發珍斷書而自殺的吳曉昧,孫子被拐走貼尋人啟事的奶奶…他們都需要小紅花的鼓勵。
馬小遠在最後因為腦腫瘤復發身亡,結局沒有多美好,卻很現實。她的出現改變了韋一航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韋一航最後去了自己夢中都期盼去的青島湖,與馬小遠在平行時空中過起沒有病痛的生活……
是啊,生活就是如此,不斷地給我們出難題,讓我們一次次的絕望。但我們只有以樂觀心態面對困難,才能更好地活著。讓我們去熱愛生活,珍惜生活,享受生活吧!
觀百部電影,品百味人生。
——題記
在假期中,我用手機看了播出很長時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
「這是什麼?」
「小紅花,獎勵你人生中第一次積極主動。」
這段對話是電影主人公馬小遠和韋一航最讓人難忘的一次對話。馬小遠和韋一航是不幸的,同時也是幸運的,說他們不幸的,是因為他們也才十幾歲,卻都被癌症給纏上了,都是腦癌……說他們幸運的是因為他們擁有好的父母,遇見了彼此。
馬小遠和韋一航是相互救贖的,馬小遠讓韋一航變得自信,陪他完成他想要成為探險家,游遍全世界的夢想,當然由於他們的身體狀況,這世界各地也是馬曉遠一點一點為韋一航搭造出來的。他們唯一想要去的地方是青海,因為韋一航說他在夢里見過青海那裡的一個湖泊,有一個女孩和她一起,站在湖泊,但他始終看不清少女的臉。但這場旅行到這里也只宣告結束,因為馬小遠的病情加重了。
在病房中,韋一航問馬曉雪為什麼不告訴自己?馬小遠只說「我怕那個和你一起的女孩兒不是我。」馬小遠也曾表現出自己不想治病的想法,看到這兒我突然就哭了。馬小遠在這之前的劇情中是一直以自信、積極、樂觀的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的,但我們忽略了一個細節,馬小遠五歲的時候,腦癌就已經二級了……
她也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啊,她也會難受的。我看到很多人說馬小遠也「喪」了,但我並不想用「喪」這個字來形容他,她也是害怕自己的人生會戛然而止。
在電影最開始的時候,我認為韋一航沒有責任心,如他們第一次見面,馬小遠給韋一航起了一個稱呼:媽寶男。在後來的劇情中,我也一直認為他沒有骨氣,太「喪」,但我看來他給別人是要來補貼家用的時候,我的眼淚再次奪眶而出,他也是很難的,他在最美好,最炫爛的年華患了癌症,這個打擊放在誰身上可以很快就接受了呢?
他的話像一根針一樣扎在我心上:「媽,你看,你看這個家,在我生病以後這個家還像個家嗎?您和我爸多長時間沒有換過新衣服了?我不想看見您跟我爸周末出去跑專車掙錢,不想看見您因為幾毛錢跟人家斤斤計較你們這樣會讓我覺得我是個累贅!」韋一航也是為了這個家好,但他的方式不對……這部電影中有很多人,我沒寫到,但不代表他們不重要,他們的病友群,那對父女……都使人感動,但大多也沒有一個好結局。
在電影結尾中,導演沒有交代馬小遠和韋一航的結局,只是拍攝了韋一航去青海找到那個湖圓夢。
我在電影結束後,一直在想。要是有一個平行世界比如電影中所說的一樣太多好,在那個世界裡,馬小遠和韋一航會平安健康,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那個世界也沒有癌症,沒有病痛,所有人都有一個快樂的結局!希望我們都可以擁有一顆,樂觀向上,積極的心。
和老公一起看了《送你一朵小紅花》,是朋友邀請一起觀看的。那天看電影的人比較多,一是因為剛剛上映,二是因為朋友公司搞活動邀請客戶參加。電影院里多數是成年人,然後是小孩子們,整個後半部的的電影放映過程中,淚水從沒有止住過,有種強烈的「悲從中來」之感。
感觸頗深的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忍受著病痛的折磨,特別是癌症這種病,讓人猝不及防就會中招。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內心在得知病情時刻的感受,多半一定就是「絕望」,絕望不是面對死亡,而是面對所有事情的無所謂,韋一航就是這樣無所謂地出現在鏡頭中。畫面中沒有表現成年人的無所謂,而是把風華正茂的青春少年作為焦點,原本應該活力四射的少年是怎樣的「勘破世事」,看他的眼神、他的`步伐以及他無處安放的雙手,這是一個隱忍者,隱忍著不能拒絕的來自父母的關愛,隱忍著無法抗拒的來自醫生的勸慰,隱忍著自己不能面對自己的痛楚。我們不知道的是,有多少個這樣的孩子,有多少個這樣的家庭,有多少個這樣悄悄逝去的生命。我們不知道的是,有多少個家庭因此破碎,有多少個父母終年走不出失孤的陰影,有多少個家庭因此窮困潦倒。我們不知道的是,有多少個患者得到治癒,有多少的生命重獲新生,有多少人走出了心中的魔障。我們不知道!
後來,女兒想看,我又陪著她看了一次。她想看,就一起看!電影院里除了我倆沒有別人,看的是專場。身邊坐著孩子,看電影時候便不會完全沉浸其中了。也有淚水流過,但女兒啜泣的聲音更大。
感觸不同的是「我們知道的」。我們知道的是,無數個家庭都在孩子身上寄託了美好的希望,即使不期望他們成龍成鳳,但至少他們是健康快樂的;作為父母看到孩子生病的時候,寧願這病痛轉移到自己身上也不願孩子遭罪受苦;作為父母,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失去未來的希望。我們知道的是,孩子應該有他們應有的童年、少年、青年時光,可我們也總是會不斷教導他們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常常在事與願違的各種矛盾中扭曲了親子關系、疏離了家庭親情。我們知道的是,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從來都是在節節攀升的目標中前進,靜下來反思就會發現,我們的期許總是像「猴子掰玉米」,常常努力、時有盲目。
回到電影的名字《送你一朵小紅花》,生活中有沒有常常獎勵孩子的行為或思想,是否不斷肯定他們的努力贊美他們的行為?生活中有沒有常常誇贊親人的言談或舉止,是否不斷肯定他們的付出贊美他們的奉獻?生活中有沒有常常誇誇自己的內心或外在,是否不斷肯定自己的作為贊美自己的品格?這一年,要不要畫些小紅花,獎勵每一個努力的人,獎勵每一個奮進的人,獎勵每一個你生命中遇到的平凡的那個人!
送你一朵小紅花,獎給平凡生活中不斷奮斗的你!
影片開頭就是劫難,而後慢慢鋪開慢慢敘述,對於絕症沒有半絲迴避或者有分毫隱晦之意,易烊千璽演的韋一航該喪的喪到家了,該煽的也沒留半點餘地,收割了無數淚水。
馬小遠像春天裡的一朵小紅花,開朗、活潑、機靈、善良、漂亮,笑起來特迷人的一孩子,我想這性格應該跟她看起來不著調的父親有很大關系,遇大事如烹小鮮,外松內緊處事不驚,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培養出一個陽光的個性。就這善良的小姑涼點燃韋一航的生命之火,青春、懵懂,愛情來的悄悄燃。絕症之人的敏感,自艾自憐、自我保護、青春期的叛逆,還有抱團取暖。某大師的燙嘴雞湯,高亢的必勝口號,這些也過於真實,其實大師活的也不容易,也需要能解世間愁苦的碎銀幾兩來度日,小人物的生存之道很多都擺不上檯面,但凡有點辦法誰不想體面一點呢?包括小嶽嶽演的還是個蕾絲邊的悲慘愛情故事,影片也只是蜻蜓點水般的點了一下,看懂得便懂,看不明白的一帶而過。
起初韋一航自閉,喪氣,挺暗的性格,要不是愛情的喚起他可能一直會暗沉下去,一直在父母的雙重保護下,還有周圍一群人的關愛,最終捂開他心裡的冰山,漸漸的打開自己主動跟癌友互動,參加一些聚會,這些改變可把那對可憐的老父母樂壞了,都是實力派演員,演起來沒有半點演的樣子,煽起來也是了無痕跡,自然的情緒帶動,入了情鏡不能自拔。
因為害怕才勇敢,激揚高亢的口號背後是一顆顆瑟瑟發抖怕死的心,正如小嶽嶽所說再樂觀的性格也有蹦不住的時候,那些看起來異常活潑的人,在人後可能也常常暗自傷神,只是更善於偽裝,假裝自己無堅不摧,其實也只是想把美好的一面呈現出來,就像馬小遠復查明知道結果不好,還隱瞞不說哄韋一航開心,最後照亮了別人燒盡了自己,這些選擇都沒對錯,隱不隱瞞可能都治不好,偷了一點時間圓了心願,未必就不對,只是苦了失去愛女的老父親,一夜滄桑。
笑點低的人淚點也低,一點溫情的畫面被煽的稀里嘩啦,這么柔弱的心腸真不適合,在這塵世里打轉,偏偏又生在這紅塵之中,平生信佛也信因果輪回,如果有來生我寧願不入六道不見識這些劫難,任由魂飛魄散在三界外游盪。
晚上頂著哭腫的雙眼泡出去散步,不由的想假如是個喜劇結尾會是怎麼樣?韋一航和馬小遠共就美好姻緣,像絕大多數幸福的年輕人一樣,享受著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後,除一切苦,心無掛礙,無無明,無死盡。
揭諦,揭諦。
暗夜中尋光,荊棘中生長,時光的平仄里,有你的梨渦淺笑,便覺溫暖安然。——題記
元旦假期間去看了新上映的電影《送你—朵小紅花》。比較慶幸的是看電影時帶足了紙巾,不知是我太感性,還是這部電影真的觸及到我內心柔軟的地方——再堅強的人在病痛之下也無可奈何。
韋一航是個對生活喪失希望的癌症少年,他的生活里充滿了陰霾。他看不見光,但他常做一個夢,夢里,他站在美麗的湖邊,岸上還有一個姑娘,他認為這是未來。
馬小遠是個相信平行世界的女孩,她的母親在她年幼時死於癌症,她也因為遺傳的癌症從五歲開始大把大把地吃葯。生活不曾給她陽光,她卻給自己希望,她眼裡的光終於照在韋一航心裡的陰霾上。
馬小遠告訴韋一航:「正是因為我們的生命可能會很短,所以才要更加珍惜。」韋一航的夢想是環游世界,馬小遠就帶她去「旅行」。他們把冷庫當南極,把工地的沙堆當撒哈拉,把廣場的噴泉當大瀑布,把天台的風當大峽谷。成為探險家的夢是奢侈的,但遙遠的路途,困不住少年的夢。
當如泡沫般的夢與殘酷的現實聯系起來,他們的臉上的笑容越燦爛,我心裡就越難受,他們還能在這世上待多久,是一個誰也不知曉的未知數。
「你生病了苦,周圍的人更苦。」留下的人面對著失去,離開的人也好奇著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後,身邊的人會怎樣生活。為了解答兒子的疑惑,韋一航的父母拍了一段「兒子不在的一天」的vlog,他們會繼續正常地生活,以及每天想他。韋一航的媽媽為了幾塊錢停車費和人爭論半天,韋一航的爸爸每天背著家人開專車,他們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家人,努力維持著生活原來的樣子,希望病痛不曾發生。他們努力地活著,努力地愛著,在爭吵和淚水中學會了表達和珍惜。
「你的病復發了為什麼不告訴我?「
「我太想成為和你一起站在湖邊的那個人了。」
馬小遠去到了沒有疾病與痛苦的世界,韋一航夢里的未來成了馬小遠口中的平行時空。一定還有另外一個世界,那裡沒有生病的韋一航和馬小遠,那裡從不落雪,也沒有風,是亘古不變的地方。病友群的人各自完成了自己的夢想,韋一航和馬小遠去了青海尋找那片湖,大家都過著簡單而美好的生活,他們很少說話,卻常常微笑。
「萬一我們走散了怎麼辦?「
「走散了呢,你就在人群里舉起這個胳膊,我一看到這朵小紅花呢,就馬上跑過來找你。」
湖旁的牧民在合群的羊兒上畫彩色的標記而區分,韋一航在馬小遠的手背上畫了小紅花找到彼此。
韋一航,生如逆旅,一葦以航。喪很簡單,可活著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放棄愛與希望的每一個勇敢的人,都值得獎勵一朵小紅花。
死亡隨時可能到來,我們唯—要做的就是愛與珍惜。
韋一航,希望你帶著她的那份希望繼續尋找生命中的光亮。
跨年逐漸有了儀式感,我們在平凡瑣碎的生活中,開始選擇令精神愉悅思想豐富的方式。於是我走進了影院,因喜歡光與影的藝術,導演把人物長長的一生濃縮進一百分鍾左右的銀幕里,我們常常在淚與笑的交織中,感受生活的離合悲歡。
一部新上映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吸引了我,易烊千璽與謀女郎劉浩存聯袂出演,年輕的時光是那麼明媚而美好,這是多麼值得期許的啊。
有人說這是一部治癒系的電影,有人說這是青春版的戀愛,我覺得,這是一部溫暖有愛的影片,讓人在歡笑與淚水裡,去感受愛的真實,去珍惜當下的擁有,並且學會在生活的重壓下,依然樂觀而堅強。
因為有愛,所以前行的路上,從不孤單。
男女主角都是癌症患者,所以父母便格外憐惜。易烊千璽飾演的男主名叫韋一航,想起菩提達摩的「一葦渡江」的典故,生如逆旅,一葦以航。這樣的名字,寄託了父母太深的情感,太重的期望。一航的父親,為了省錢可以忍住胃疼的折磨而不去醫院;一航的母親,為了讓兒子與人交往而不遺餘力地推介;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呵。還有馬小遠那長不大的父親,為了哄女兒開心而學會的魔術……影片中溫暖的細節俯拾皆是。當一航的父親,拿著葯瓶對剛剛爭執過的兒子又殷殷囑托時,看到他轉過身那滄桑辛勞的背影,禁不住淚如泉涌。
活著從來都是一件不易的事,但是,攜愛前行,我們的步伐才從容而堅定。
我們終會失去,對抗失去的最有力反擊,就是學會珍惜。
改變一航的沉默與頹廢的小遠,終於還是沒能逃脫病痛的魔爪;那位丟失孫子的老奶奶,依舊在下雨天坐在門口等待;那位滄桑的父親,獨自一個人望著女兒的假發嚎啕大哭……一幕幕令人動容的場景,讓人無法不流淚。也許,導演是想用這種直面苦難的方式,喚醒我們那早已麻木不仁的心吧。
我們總是在匆匆趕路,卻不知道早春的第一朵迎春花何時開放;我們只是一遍遍地被別人的故事感動著,卻忽略了身邊最愛的人的感受;我們每天可以看到清晨的陽光,呼吸新鮮的空氣,可以大聲地歌唱,自由地奔跑,可以聽父母的嘮叨和爭吵聲,可以看孩子臉上快樂的微笑,這是多麼幸福而美好的事!影片的結尾,所有人都在陽光下燦爛的微笑。那是一航的暢想。但是,那就是我們真實的生活啊。
原來我們瑣碎平凡的日常,卻是別人眼中的天堂。
愛情的穿插,讓原本沉重的話題多了幾分青春的快樂印記,還有一朵小紅花的溫暖象徵,加上男女主角青春靚麗的面龐,清澈純凈的眼神,純熟自然的演技,都使得影片增色不少,多了幾分可觀性。
讓我們在凡塵俗世里,以愛之名,攜手同行,那麼,生命就有了溫暖的意義。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這是一部有關抗癌的電影,主人公分別叫韋一航、馬小遠。這兩位都是癌症患者,與癌抗爭。韋一航是特別喪的一個人,馬小遠的出現改變了他,但是結局很現實,馬小遠復發,永遠離開了他。原本我以為我會哭的稀里嘩啦,因為我曾經也是癌症患者的家屬大軍中的一員。但是可能是我已經看開了吧,看電影是時候竟然沒掉一滴淚,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冷血。我可能是吧,現在的我很怕愛,更怕被愛。言歸正傳,先談談電影。
電影中有很多細節,比如語言,並不是全部都是標准普通話,有夾雜著各種口音的普通話,這樣更顯真實。確實,患癌症的人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不可能都是統一的標准普通話啊。比如韋一航拿筷子特別近,這在中國習俗文化中表示離家近,走不遠。確實很符合這個人設。比如醫院門口那位爸爸,女兒離世之後的痛哭流涕,明明吃不下卻硬往嘴裡塞。比如假發店老闆錢包掉地上韋一航看到照片後驚訝的臉。比如……太多的細節,很符合現實。回想起我知曉我爸患癌的時候,整個人也變得很喪,就像韋爸一樣聽不得「死」這個字,自家生活就像韋媽掐菜葉子那般斤斤計較。看到這部電影,真的帶給我太多的回憶。現在想想,其實也就是半年之前的事情罷了,但是我卻感覺已經過了很久很久,久到我已經有些想不起來了。
電影中大家喊口號的時候,都在喊可以戰勝癌症,但是癌症真的可以戰勝嗎?這是很多人的疑問,這也是我的疑問。當今科技日新月異,醫療設備、醫學水平都發生著令人難以置信的變化。現在癌症的治癒率明顯提高,但是我還是有疑問,癌症可以戰勝嗎?如果可以戰勝,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人離開?包括我的父親。有時候我就在想啊,讓他們經歷了痛苦的化療,也只是暫時稍微延緩了他們的生命,但是他們活的很痛苦,延長他們的生命就是在延長他們的痛苦,他們活的真的太累太累了。但是順其自然,看著自己的親人一步步走向死亡,真的是很殘忍的一件事情。當我看到我父親咽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我悲傷的同時也感到一種解脫,無論是對我父親還是對於我,還是對於我的家人。怎麼說呢,因為我父親查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中晚期了,醫生明確告訴我們治療的意義就是蓄著一口氣,也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所以我們都知道未來的某一天我父親就會永遠離我們而去,所以我們想的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直到死亡把我們分開。
等待的過程是很煎熬的,我們明明知道最終的審判結果,卻在等待著,等待著判決。所以當父親真的離開之後,心痛的同時還有一絲解脫,就像死囚的審判結果終於出來了,斬立決。
觀看這部電影觸動很大,明明有的地方很悲傷,心很痛,卻沒有眼淚。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了,應該是冷血吧!
癌症,一個在上世紀可能大部分人都沒聽說過的疾病,如今卻像流行感冒一樣發生在很多人身上,我們無法探究背後的原因,但患癌群體的確需要更多的關注。《送你一朵小紅花》訴說了溫情,但更重要的是讓患癌群體被看到,被關注。
韋一航是一名癌症患者,人們異樣的眼光讓他慢慢為自己披上了滿是荊棘的外衣,他的家庭本不富裕,因為他的病更是雪上加霜。他不把自己當正常人,在一次次復發的惶恐中度過日子。韋一航的父親,為了省錢可以忍住胃痛的折磨不去醫院,韋一航的母親為了讓兒子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不留餘力的教他社交,像大家訴說推介自己的兒子,越是如此,韋一航越發覺自己是父母的負擔,是家庭中無用的包袱。知道馬小遠的出現,他的生活一點點被染上了色彩。馬小遠從七歲就患了癌症,卻樂觀向上,如小太陽努力的放光發熱,盡己所能向周圍的人傳達正能量。他的父親像是長不大的孩子,實際上為了逗女兒開心學了魔術。韋一航表面不屑一顧,心中早已被這開朗的女孩兒吸引,他對馬小遠的感情也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變化,而馬小遠在把韋一航從頹廢拉出後癌症復發,最終離去了人世。
馬小遠對韋一航來說是生命的救贖,因為她,韋一航轉變了生活的態度。初見面時,韋一航面帶微笑說:「你好,我叫韋一航,你要看一下我的腦腫瘤切片嗎?」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勸退想要靠近自己的人,讓人心疼而又無奈,馬小遠的回答卻在他的意料之外,就這樣他們相識了。馬小遠看出韋一航的喪,便一直努力幫助他,從私信,到帶著韋一航去見各種人,再到帶著韋一航模擬游覽世界各地風景。就這樣,有著相同病痛的兩個人,漸漸靠近,漸漸走進彼此的心,感人亦溫情,因為馬小遠的存在,韋一航的生活變的多彩。兩個人互相鼓勵,互相安慰,他們是彼此的救贖,他們是彼此的依戀。我想,相愛的兩個人在一起,幸福便是抵禦病痛最好的武器,生老病死並不能阻擋愛情,愛可以跨越時光,跨越生死。
我們總是在匆匆趕路,卻不知道早春的第一朵迎春花何時開放;我們只是一遍遍地被別人的故事感動著,卻忽略了身邊最愛的人的感受;我們每天可以看到清晨的陽光,呼吸新鮮的空氣,可以大聲地歌唱,自由地奔跑,可以聽父母的嘮叨和爭吵聲,可以看孩子臉上快樂的微笑,這是多麼幸福而美好的事!影片的結尾,所有人都在陽光下燦爛的微笑。那是一航的暢想。但是,那就是我們真實的生活啊。原來我們平凡瑣碎的生活,是別人夢寐以求的天堂。
生活本就不易,無論是身患癌症的病人,還是大千世界的普通人,活著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勇敢拼搏、絕不放棄,是我們所堅持的原則,無論遇到什麼都要繼續努力,要相信未來總會迎來光明。我們都是普通人,但我們永不妥協,永遠努力。
⑶ <雨中的樹>觀後感題目
雨,長久以來都是情愫與感性的代表,繾綣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干凈玲瓏剔透,「細雨,煙雨,烏篷雨,狐狸雨,斜風細雨,煙雨凄迷,好雨知時節,夜來風雨聲,清明時節雨紛紛,寒雨連江夜入吳,」不一而足。人們在雨中抒發感嘆,在雨中俯仰情感。雨,也是一個民族集體思緒的載體,香港回歸的傾盆大雨,洗刷了中華民族百年的恥辱,汶川地震的驟雨不歇,則是天公對華夏兒女苦難的嗚咽。而今天,雨,被寄託了新一層含義,那就是我們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李林森同志的雨,在他身前,和煦如春風雨露,在他身後,悲慟如雨雪嘶歌。
《雨中的樹》這部電影,正是以此為契機,講述李林森同志平凡而又卓越的人生軌跡。他的名字中有五個木,五代表多,代表廣,代表眾,代表他豐碩的工作業績和博大的精神境界。之所以取樹,是因為樹正是由眾多的木所組成的,樹剛正不阿,浩然正氣,站直了就是頂天地,立乾坤,為人民遮陰,為環境守衛,倒下了,也是渾身是寶,果可入食,葉可用葯,枝條可做燃料,軀干可作建材。這些都是對李林森同志鞠躬盡瘁的精妙比喻,在這部電影里,他身先士卒戰洪魔、扶弱濟困獻愛心、甘於清貧重名節、公正用權不謀私、工作當命抗死神、燃盡生命寫忠誠,一幕幕慷慨悲壯之歌,響遍銀幕內外,響遍每個觀眾的心間。
那些震撼心靈的點滴,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洪浪滔天之際,他沉著應對,勞心費神,難舍晝夜,心力交瘁,體力嚴重透支。他聲嘶力竭地呼喊,奮不顧身地救助百姓,讓人感慨萬千;病重之後他強忍劇痛忘我工作,審簽文件、組織會議、接訪群眾、下鄉調研,萬源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鐫刻了他的信仰;他在生命的盡頭,臉色愈加顯得蒼白,幽深的黑眼圈更加顯得形容枯槁,他還堅持嘔心瀝血,修改文件,布置會議,上傳下達;最後他的小兒子深情呼喚父親的鏡頭,所有的人都不免淚眼迷離,鼻中酸楚。誠然,每個人都是平凡的,在死神面前,生命都是蒼白無力的,李林森是平凡的人,同時也是偉大的,他的偉大是在他不懈追求生命意義中體現出來的。他始終保持善良、真誠的本性。這正是我們所苦苦追尋的人生主題。
最後,讓我以一首小詩表示對他的景仰與尊崇吧: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⑷ 拉貝日記觀後感範文5篇
拉貝日記 觀後感
由於時光關系,沒有讀書籍版的《拉貝日記》,而選取了觀看影片。拉貝是一位被譽為「中國人民的旅租英雄」、「中國的辛德勒」的偉大人物。他與 其它 國際友人一齊建立南京安全區,竭盡所能拯救了20多萬中國平民百姓。
在拉貝離開南京的前一天,日軍入侵南京,本能夠帶著妻子回德國平安度日的他,義無反顧地選取留在中國,與中國人民一齊共患難,可見他對中國人民的情誼之深!其實,像擾鎮棗他那樣在危難之際向中國人民伸出援手的外國友人還有很多,例如威爾遜醫生、杜普蕾女士、羅森博士等等,他們都是像白求恩那樣的擁有國際人道情懷的偉大人物!無論他們從事何種職業,商人、醫生、教師……出於對戰爭的譴責,對中國人民的同情,他們團結在一齊,不畏艱難困苦,盡最大的潛力保護無辜的平民百姓。他們沒有任何至高無上的權利,有的只是一顆勇敢而無私的愛心!比較日本軍官的殘酷無情,更襯托出他們人格的高尚!雖說時勢造就英雄,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英雄。能夠成為英雄的必定是機智、善良、勇敢、仁慈、無私的人,拉貝和他的外國朋友就是這一類人!
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人留下的對中國百姓最為發指的一刀,這一刀砍掉了成千上百的頭顱,砍掉了成千上百人的前途跟命運。這一刀是無恥的,令人難以理解的一刀,日本人的行為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是對中華民族聖靈的褻瀆,這種行為就應受到國際社會的唾棄和譴責。盡管日本軍官冷血到竟然用殺人作為比賽項目的地步,但是也有的日本軍官是心存良知的,影片中的少佐就是其中之一。他清楚地明白日本發動的戰爭是違反國際法的,他試圖說服同僚,他違背命令不忍心屠殺戰俘,他向羅森博士通風報信日軍對安全區的行動。這讓人對日本人的憤怒有所緩解,即使是發動戰爭的一方,也會有厭戰的人,也有善良的人,只是這樣的人群不能與另外一部分好戰的人群相抗衡,他們身不由己,無力阻止,只能從命。這讓我想起了《鋼琴家》里的一位救下了波蘭著名猶太人鋼琴家的納粹德軍官,如果沒有他的庇護,也許那位鋼琴家就不能倖存,也就不能繼續發揮他的才華了!
但是,僅僅依靠外國人的幫忙和庇護,又如何拯救得了十幾億中國人民的生命呢?戰爭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僅是災難,還有 反思 。為什麼日本能夠擁有飛機大炮這么先進的武裝設備,為什麼他們能夠這么自信短期之內就能完全佔領中國?他們之所以認為自我很強大,不正是因為中國的落後嗎?落後就要挨打,為了不受挨打,我們務必自強,只有自強才能自救!歷史證明,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為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抗戰,為挽救中國的不斷努力!
另外,對於日本軍官強奸婦女的惡性,影片當中也有體現。杜普蕾女士為了保護自我的女學生免受侵犯,以防生虱子為借口,把每個女生都剪成平頭,緩拆愛美的女孩悲哀地落淚。不僅僅是中國的婦女受到傷害,日本的婦女也是,被抓去當慰安婦,以滿足日本軍官的生理需求!卻給千千萬萬的女性同胞造成生理和心理的無盡的傷痛!我覺得身為女性,在動亂的年代,比小孩更處於弱勢的地位。男人怎樣就能夠肆無忌憚的對女人做出這么禽獸的行為呢?有時候真的覺得做女人很可憐,如果有來生,就投胎做男人吧,那樣就不怕吃虧受欺負了!盡管身處和平的年代,女性的地位和人格都得不到尊重,被男人視為衣服!女人該有自我的尊嚴,該被社會所尊重!
戰爭是萬惡的,然而卻依然存在。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互相殘殺的歷史。在當今,美國為了保存自我世界超級強國的地位,違反國際和平條約侵犯這個那個國家,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為的是搶奪這些國家唯一能夠賴以生存的石油!為了自我的強大而給他國發動無理的戰爭,為了自我的私利而殺害手無寸鐵的百姓,於心何忍啊?同樣身為人類,憑什麼剝奪他人的生命呢?還說什麼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人類不但自相殘殺,還要自我毀滅。天災不能避免,還要製造人禍。戰爭是人禍,環境受污染和破壞同樣是人禍。日本發生9級地震,應對天災,已是難以應付,再加上核泄漏,真是雪上加霜!這次的核泄漏受影響和傷害的不只是日本,還有周邊國家和海洋生物,其危害是全球性、長久性和不可估量性的!每一次災難過後我們都會反思,但是我們真正做到了嗎?我們從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中吸取教訓了嗎?人類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痛!
災難無情人有情。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相信在當今這個不是很和平的年代,依然不乏像拉貝那樣的仁人志士!
從歷史中,我們明白拉貝先生愛中國,愛中國人民,中國人民也深深的愛著拉貝先生,他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中華民族最為真摯的朋友。從歷史中,我們看到,災難面前無國界,世界各國人民是能夠和平相處,互相幫忙的!在當今國際社會中,我們也能夠看到,各國以國際合作的方式應對災難,互幫互助!就應說全世界的和平是能夠實現的,讓我們都向拉貝先生學習,以自我的方式,為實現世界和平,消除戰爭而努力吧!
拉貝日記觀後感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了《拉貝日記》這部電影。
當日本戰機開始轟炸南京時,拉貝張開納粹大旗,讓大家躲在下方的時候,我是被震撼了。潮水般的人群聚集在下方祈求保命,忐忑不安,那面巨大的納粹旗霎時成了拯救生命的護身符,那一幕躲在旗下的人們和碩大的納粹旗,十分有視覺沖擊力。其所帶來的感受十分復雜,但毋庸置疑,生命的存活在那時是最為重要的,不論採取何種手段。
拉貝的司機被砍頭後,日軍軍官答應賠償損失。拉貝提出用20位中國戰俘來彌補自我的損失。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為了多挽救幾條生命。當拉貝走向那一群充滿恐懼以及期盼的戰俘時,空氣彷佛都凝結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我卻只能挑選帶走20個人,每一個名額的選取都是艱難的,也足以讓心流血。拉貝用自我的勇氣與智慧盡量多挽救那些已經走投無路的生命們。
影片中沒有過多殺戮,暴力等場景,相對平緩的敘述了日本人在南京的屠城。重點突出了拉貝這位國際友人如何挽救20萬南京百姓。日本鬼子轟炸西門子的南京分公司的時候,西門子公司的中國員工躲到公司院子里來,日本轟炸機還是炸個不停,但之後拉貝把德國國旗拿了出來,中國員工們都躲在了德國國旗下,結果日本轟炸機就停止轟炸回去了。看到那裡,深刻的明白了毛主席那句:落後就要挨打的真正意思了。N條的生命竟然連一面德國納粹國旗都不如,真的很悲哀。
拉貝日記觀後感
這天看完「拉貝日記」。一個人看片子,好像很怪僻,影院全場算上我只有三個人,如果不是有我,那一對兒算是包場,從影院出來,天還沒全黑,都快七點半了,空氣很暖和,香香的,是槐花開了,但是看不到槐樹,它們都藏在小區里,馬路兩旁是高大的楊樹和銀杏,我對這條街很有情感,走過也快十年了,馬路不很寬,銀杏樹長得很大了,到了秋天,金黃的色彩很濃郁,把一條街打扮的滿滿的,從天空到地面。良久沒有薄暮在街上逛逛了,一個人。街上人來人往,誰都不留神誰。
「拉貝的日記」,看完後,第一的感覺是「拉貝」的導演輸了,輸在平淡。但在平庸之下,卻是 故事 的完全跟整體的可托。並且最凸起的一點是將殺害的罪惡本源 清明 白楚的告訴,並用了許多的篇幅重復強調:那就是――戰役的禍首罪魁是政府,日本的天皇直接參加(向參演天皇他「大爺,說大一點是態度,此片給出的是反法西斯的破場(固然我們應用納粹的影響救命了戰斗中的人,但並不能因而感謝納粹),導演刻意用了必定的篇幅分不一樣的場景展現此觀點;最後的立足點當然是人性主義,亦即本片的重中之重,從個體好漢到其他國際友人逐一描繪,只是那演大夫的演員似乎是演吸血鬼出生,很跳戲。觀影中對仁慈的本國人是有激動的,然而當看到咱們的運氣須要外國人開圓桌會議舉腕錶決並由外國的聖母瑪利亞來操辦的時候,仍是有辱沒的感到。至此,用這三根線穿成一根連起全部故事,順水行舟。只是人物塑造的很失敗,不個性,平庸是很致命的,由於平庸可能使人損失觀看的興致,並在看過之後沒有回想,當初想想拉貝就是一光頭戴眼鏡的老頭
兒,但是看拉貝自我的照片,得到的印象就比整個影片給我的印象深良多。所以「夏伯陽」不會被遺忘,而「拉貝日記」會。另外對於屠殺的鏡頭並未幾,但那段在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砍頭比賽被突出表示,並且競賽的過程逐日在報紙上登載,屠城的來源在日本本土再一次被提示。其餘印象還有張靜初的主角,基礎就能夠沒這個主角;還有拉貝夫人上的那艘大船,有點挪亞方舟的感覺,鬼子連方舟都給炸了,人神共憤。
陸川的「南京南京」贏了,贏在一個一個獨立的鏡頭。如果將鏡頭離開,每一個片斷都有很強的沖擊力,很奇特,歷史的質感強烈,塑造的人物影像刻骨銘心,僅僅是影像;一個一個的鏡頭語言,就是他們歷經四年將粒粒頑石磨製成的寶物,只等著用紅線穿起,只是切實是功力不夠,穿亂了套;那日本處男純摯善良的眼線就是一根稻草,處處都可斷裂。至於我們的聖母瑪利亞高圓圓,堅定不演被強橫的戲,此刻看來很對,陸川說如果演了影片會很不一樣,我也沒看出有什麼不一樣,「南京南京」里強暴的戲份兒太多了,足夠了。只是對高瑪麗亞塑造的單薄了些,印象不足。對網上很有爭議的那一段日軍祭奠的十多少分鍾,我感到很棒,不可或缺的一局部,想想國家的人被殺,國都被占,還要在你們的國都里祭祀殺人者的亡靈,是什麼樣的羞辱嗎!況且日本人的團結紀律和睦勢也由此展示得很充足,我們好好想想,那麼大的國家為什麼被殺的那麼慘?重要還是男人們尖勤讒滑,奴顏卑祈的太多,精英太少,一個國家假如男人們精力上被摧垮,精神上被毀滅,國度根本就亡了,所以,陸川雖然本作品不算勝利,但這樣玩命工作的男人就是國家的盼望。
拉貝日記觀後感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了《拉貝日記》這部電影。
當日本戰機開始轟炸南京時,拉貝張開納粹大旗,讓大家躲在下方的時候,我是被震撼了。潮水般的人群聚集在下方祈求保命,忐忑不安,那面巨大的納粹旗霎時成了拯救生命的護身符,那一幕躲在旗下的人們和碩大的納粹旗,十分有視覺沖擊力。其所帶來的感受十分復雜,但毋庸置疑,生命的存活在那時是最為重要的,不論採取何種手段。
拉貝的司機被砍頭後,日軍軍官答應賠償損失。拉貝提出用20位中國戰俘來彌補自我的損失。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為了多挽救幾條生命。當拉貝走向那一群充滿恐懼以及期盼的戰俘時,空氣彷佛都凝結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我卻只能挑選帶走20個人,每一個名額的選取都是艱難的,也足以讓心流血。拉貝用自我的勇氣與智慧盡量多挽救那些已經走投無路的生命們。
影片中沒有過多殺戮,暴力等場景,相對平緩的敘述了日本人在南京的屠城。重點突出了拉貝這位國際友人如何挽救20萬南京百姓。日本鬼子轟炸西門子的南京分公司的時候,西門子公司的中國員工躲到公司院子里來,日本轟炸機還是炸個不停,但之後拉貝把德國國旗拿了出來,中國員工們都躲在了德國國旗下,結果日本轟炸機就停止轟炸回去了。看到那裡,深刻的明白了毛主席那句:落後就要挨打的真正意思了。N條的生命竟然連一面德國納粹國旗都不如,真的很悲哀。
電影往往只是一個有局限性的載體,它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的歷史。這部電影讓我們明白,我們不能忘記這些以前在那段特殊的日子裡給予我們幫忙的人,更不能忘記那段歷史。勿忘先烈,勿忘國恥!
拉貝日記觀後感
我觀後甚為不解:一部平庸之作何以得到「權威」的群眾聯手誇獎?遂作此文。一是在鑼鼓喧天的吆喝聲中給《拉貝日記》一個客觀的評價,二是務必警惕且質疑拍戲的初衷、水準與良心。
影片的開頭有這樣一個鏡頭,日軍飛機轟炸,中國難民逃到拉貝的納粹旗幟下獲救。這一個鏡頭就把本片的故事給概括了。說它好,因為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說它不好,因為一個鏡頭的資料被拍成了一部電影。色彩平庸,畫面平庸,鏡頭平庸。這部片子哪裡是因為色彩、畫面、鏡頭而讓人印象深刻?飛機掠過,聲響轟鳴。鋼琴響起,旋律可人。除此之外的音效,作為一部非小成本影片,這方面並不樂觀。一部電影是有氣味的。同檔期的《南京》在戰場有塵土味,在角川自盡時有蒼涼味。而《拉貝》只有在醫院里有一點血腥味,其他的部分通俗得卻缺乏氣味。拉貝能夠用國語配音,但日本人為什麼不用原音加字幕?更糟糕的是在沒有翻譯的狀況下,總不能讓日本人與德國人自由對話吧?
故事在「起」之後的「承」,說的是拉貝「應邀」而留下來管理「難民營」。如果沒有大夫的嘲諷,事實將會怎樣,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習慣把救星看做十全十美的英雄。故事試圖去還原那一段歷史的風貌,但卻缺少能夠承擔起這樣重任的大場面。無論是人數,還是建築,無論是戰場,還是後方。片中最大的場面是拉貝送夫人上巨輪,好傢伙,人山人海,大船比小山還高——有這氣力「重現」一點「南京」好不好?導演的初衷到底是什麼?這絕對值得懷疑!在拉貝左右,有兩位幫手。好幫手男博士對於納粹的罪行的控訴顯得短而有力,思索的深度也遠遠領先於本片「主題」,對於本片來說是喜是憂?片中最有力量的當屬中國大夫為救自我當兵的兒子而慘遭殺戮,鐵蹄踐踏人性,多麼具有直擊人心的能量!人物關系就是電影故事的骨骼。本片的人物關系十分簡單,清晰明了——以拉貝為樹干,分出若干支。這不是問題,問題是「分支」被處理的太簡單、太平面。「性格組合論」想必是中國文藝批評家眾所周之的,洋人們不會忘記馬爾庫塞的《單向度的人》。難民營缺糧少吃,拉貝即使明白有敗兵藏匿於此,也給予了默許。期間即沒有激烈的戲劇沖突,也沒有深情的感人畫面,一切流於平淡。
張靜初等女生被強迫脫衣服一幕,洋博士怎樣不明白自我也迴避一下?這樣一部從題材上就應拍成災難片的電影,其中居然加入了洋博士與中國女學生的感情,以及拉貝夫婦的「久別重逢」與「深情一吻」的大特寫。即使觀眾愛看「好萊塢範式」電影,也不該把褲子都脫了、露出整個光溜溜的屁股示人不是?當日本兵准備攻入難民營之際,幾百名中國百姓以血肉之軀築起壁壘來守衛難民營,此時,他們就應比之後才走出大門的洋人們勇敢得多。故事的在漫長的「承」之後,最後一「轉」。一觸即發的殺戮被外來的媒體化解,意外的、僥幸的、突如其來的化險為夷到底有多少感人的情懷與崇高的光芒?獲救後大人們喜出望外,像人人都中了五百萬一樣,這樣的鏡頭是什麼水準?故事走向「合」,拉貝勝利地完成了使命,即將離開時,民族感激涕零,無比留念。在故事前面作者並沒有給出多少拉貝歷盡千辛萬苦以保難民營的鋪墊的前提下,這一切都顯得那麼一相情願地把拉貝推上「大救星」的神壇。當我們整體來看這部電影時,我們會發現,本片在還原歷史的原貌,在開掘歷史的深度,在歌頌人性的偉大等諸多方面的心有餘而力不足。本片就像一個舉著大旗的裸體老頭,巨大無邊的旗幟遮掩了他蒼老的身體——本片以其題材的好處遮蔽了品質的平庸
一切便變得能夠理解:這只是一個講述一名德國人在異國遭遇戰爭後,保護了20萬人又與妻子最後團聚的故事。這只是一部通俗、大眾、平淡的片子,一部因為與我們七十年前的巨痛有關而被我們主觀地賦予了過高的期望的普通電影而已!
好的影片,就應讓關注與創作者都有受益。如影片的手法,風格,藝術風格與水準,「題材好處」與「歷史好處」被搬上銀幕的合法性。就《拉貝日記》這樣一部壓根算不上優秀的電影,影評人的「眾口鑠金」,原因何在?是文藝理論貯備上的單薄?是電影審美趣味上的跑偏?是人文精神立場的隱退?是對知名影評聲譽的自毀?是對廣大普通觀眾的誤導?是對朋友強大面子的妥協?是對金子銀元鈔票的臣服?誰能揭開這些奧秘,誰就變得聰明無比!
相關文章:
1. 拉貝日記觀後感
2. 拉貝日記讀後感400字
3. 拉貝日記觀後感500字
4. 開學感受日記100字
5. 黃埔軍校的觀後感
⑸ 反腐電影往事如煙觀後感
影片故事細膩動人卻力量十足。
影片故事細膩動人卻力量十足,女導演比爾以往一直以淡然敘事見長,《遺失在火中的記憶》雖仍保持這一基調,但比爾卻突破風格地加入了大量特寫鏡頭。
尤其是對角色眼神的特寫:哈里·貝瑞的哀傷而美麗的眼睛、德爾·托羅痛苦隱忍的眼神,以及兩個孩子天真及恐懼的大眼睛,這些鏡頭給人印象十分深刻,在適度誇張的程度上,成功地烘託了影片的情緒與氣氛 。
3、史蒂芬
奧黛麗·波克的丈夫,脾氣溫和、性格可愛,擁有一個十歲的女兒哈普、六歲的兒子多利。在尋訪傑瑞的途中,因為在街頭好心拉勸一位暴夫不要毆打妻子,導致在暴力中斃命。
⑹ 求《我是特種兵》的觀後感
十九歲的小庄,在青梅竹馬的小影鼓勵下,考入了戲劇學院導演系。然而他沒想到的是,小影病倒了,沒能去參加解放軍藝術學院的藝術專業考試,她選擇了參軍。為了追隨青梅竹馬的初戀女友小影,為了不能在戰爭爆發時讓小影獨自上前線,小庄毅然選擇了休學去參軍。就這樣,小庄和農村兵喜娃等人被稀里糊塗地拉到了新兵連。
在新兵連,倔強個性的小庄和「冷麵無情」的班長老炮格格不入,成為了不守規矩的模範。刺頭兵小庄被苗連看上了,他成了苗連的文書,開始了他的偵察兵生涯。軍區年度對抗大演習開始,小庄、老炮和陳排潛入了藍軍大後方,出奇制勝地搗毀了藍軍的導彈旅,給偵察連爭了臉。演習結束以後,小庄作為一個合格偵察兵得到了全連的公認。為了苗連的期望,小庄報名參加了特種兵集訓。
全軍區偵察部分隊選送的100多名偵察兵骨幹在僅僅五天的地獄周訓練里,就只剩下47個菜鳥。地獄周的目的,就是篩選那些不能忍受痛苦、疲憊和精神虐待的淘汰者,留下可以繼續受訓的種子選手——這就是特種部隊選拔當中的『除銹』。緊接著,第二階段的訓練又開始了,小庄和其他學員們要學習和掌握非常規和秘密作戰的特定技能——輕武器和重武器使用、爆破和工程建設、密碼密語通訊、戰地急救甚至是截肢手術,如何審訊和反審訊、如何偵察和反偵察等等。夜老虎偵察連的陳排、小庄、喜娃、老炮,鋼鐵八連的強子,尖刀偵察連二排排長耿繼輝,海軍陸戰隊偵察連的衛生員史大凡,空降兵雄鷹師偵察連狙擊手鄧振華,共同組成了菜鳥A隊。高中隊告訴他們,只有強者當中的強者,才能成為特種兵。……。
這是簡介,你自己看著辦把——————一曲凄美纏綿的軍營戀歌,一份血與淚水的成長記錄。19歲的大學新生小庄,為了追隨初戀女友而開始了一段迷彩軍營生活,但兩個少年都沒有料到,當命運的子彈穿過愛情的心臟時,面對著噴涌而出的夢想和鮮血,這無常荒誕的人生又有幾許承擔之重?
一段激情昂揚的熱血青春,一部與眾不同的軍旅勵志劇。從一個桀驁不馴的藝術青年,到一個驍勇善戰、百煉成鋼的合格特種兵,小庄在綠色的軍營中一遍一遍經歷著蛻變、感召和洗禮……
小庄在城市的某個角落偶遇了以前的老班長老炮,不能忘卻的回憶如同子彈般呼嘯著擊中了他,帶著風聲帶著影子從四周擦身而過。三十歲的小庄,坐在電腦前,開始用小說《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講述了那段關於愛,關於軍隊,關於戰友的如夢歲月——
十九歲的小庄,在青梅竹馬的小影鼓勵下,考入了戲劇學院導演系。然而他沒想到的是,小影病倒了,沒能去參加解放軍藝術學院的藝術專業考試,她選擇了參軍。為了追隨青梅竹馬的初戀女友小影,為了不能在戰爭爆發時讓小影獨自上前線,小庄毅然選擇了休學去參軍。就這樣,小庄和農村兵喜娃等人被稀里糊塗地拉到了新兵連。
在新兵連,倔強個性的小庄和「冷麵無情」的班長老炮格格不入,成為了不守規矩的模範。刺頭兵小庄被苗連看上了,他成了苗連的文書,開始了他的偵察兵生涯。軍區年度對抗大演習開始,小庄、老炮和陳排潛入了藍軍大後方,出奇制勝地搗毀了藍軍的導彈旅,給偵察連爭了臉。演習結束以後,小庄作為一個合格偵察兵得到了全連的公認。為了苗連的期望,小庄報名參加了特種兵集訓。
全軍區偵察部分隊選送的100多名偵察兵骨幹在僅僅五天的地獄周訓練里,就只剩下47個菜鳥。地獄周的目的,就是篩選那些不能忍受痛苦、疲憊和精神虐待的淘汰者,留下可以繼續受訓的種子選手——這就是特種部隊選拔當中的『除銹』。緊接著,第二階段的訓練又開始了,小庄和其他學員們要學習和掌握非常規和秘密作戰的特定技能——輕武器和重武器使用、爆破和工程建設、密碼密語通訊、戰地急救甚至是截肢手術,如何審訊和反審訊、如何偵察和反偵察等等。夜老虎偵察連的陳排、小庄、喜娃、老炮,鋼鐵八連的強子,尖刀偵察連二排排長耿繼輝,海軍陸戰隊偵察連的衛生員史大凡,空降兵雄鷹師偵察連狙擊手鄧振華,共同組成了菜鳥A隊。高中隊告訴他們,只有強者當中的強者,才能成為特種兵。強者的概念,不光是體能,更重要的是智商。特種部隊要的,不是超級戰士,不是蘭博,而是——智商和體能、聰明和智慧、忠誠和狡詐等一系列的完美結合,加上嚴格的訓練和精良的裝備,所以稱之為——特種兵。
喜娃和陳排先後被淘汰了。小庄、耿繼輝、老炮、強子、鄧振華、史大凡通過了各種測試,被分到了孤狼特別突擊隊——特種部隊當中的特種部隊,一支高度保密的精銳別動隊,對外番號是026後勤倉庫。首戰告捷,他們成功地擊斃了三名犯罪分子,順利地解救了被劫持的七歲小女孩丫頭,並用巧妙的方式,給了她滿車的米老鼠和唐老鴨,保留了一個小女孩童年的天真爛漫……
在和中國陸軍黑虎特種大隊對抗的實戰演習中,他們一夜之間毀壞了「敵方」空降師和物流中心,並雞犬不留地破壞了陸航團……而小庄更是大難不死,化險為夷,最終孤身一人挺進藍軍縱深,夜襲藍軍心臟,一次漂亮的斬首行動,使得敵人司令部所有的軍事主官和參謀人員通通報銷……群龍無首的敵人各自為戰,狼牙特種大隊開始了大反攻,徹底將武裝到牙齒的現代化敵軍殲滅。小庄做夢也沒想到,僅憑他們幾個人,便在一定意義上改變了戰爭的進程。
小庄十九歲生日那天,軍區總院的小影抱著蛋糕,走了雙腳的血泡,來到了小庄所在的營區,藍天白雲之下,兩位少年共同吹滅了生日蠟燭,甜蜜相依,心心相印。而當小影得知小庄等人會開赴西南邊境為大規模的邊境緝毒戰役做前期滲透偵查行動時,為了和小庄並肩戰斗,不顧一切的主動申請調往邊境武警部隊,奔赴了戰斗第一線……
孤狼特別突擊隊一路跋山涉水,來到邊境山寨朗德,和武警情報參謀夏嵐會合。他們和當地的老鄉一起,組織和訓練民兵,籌建防禦工事,扶助山村教育……
很快,幾個派別的販毒武裝聯合起來,准備圍攻朗德寨。孤狼特別突擊隊帶領全寨民兵,採用衛星通信器材和麻雀戰術,打退進攻,然而,為了救出一個和孩子相依為命的小狗,六名隊員再次沖進危機四伏的叢林……
德朗戰斗,武裝毒販遭到全殲,德朗毒品走廊從此不復存在,而孤狼特別突擊隊的隊員們卻因此多數負傷……
在武警野戰拉練醫院,小庄再次見到了成為武警上等兵的小影,二人悲喜交集。小庄又得知,自己一向敬重的苗連轉業成為了緝毒警察,並被邊境的馬家販毒集團所扣,生死不明。又一次單獨行動開始了,偽裝後的小庄通過毒梟馬世昌的女兒馬綺彤打入了毒梟家族的內部,里應外合,剿匪遠山鎮,一舉清除了盤踞在祖國西南邊境的毒瘤。
勝利後的孤狼特別突擊隊員和小影所在的衛生隊員們興高采烈,但未曾預料的悲劇卻緊隨而至:被審訊的毒梟馬世昌之子馬雲飛用計自殘,綁架了小影——當小庄果斷的扣動扳機時,也成為了小庄軍人生涯的最後一顆子彈……
《我是特種兵》(原名《子彈上膛》)在央視一套熱後,收視率節節攀高。其中「人群風向標中」關注《我是特種兵》的排行中, 80後位居第1名,90後位居第2名,成為國內少有被90後關注的軍事題材作品之一,當然,最關注的還是屬於80後,本身該劇的主角就是80後群體。
每個部隊都會有自己的特色,放開該劇對於部隊情況拍攝的真假於否,只是站在人的立場,去看士兵奮斗歷程來講,都是值得稱贊的,也是反映了80後一代在奉獻和索取、在榮譽和犧牲、在奮斗和運氣上做出的一系列的選擇,也證明了這樣一個群體是多麼值得驕傲的群體。
1、開場是回憶,庄焱雖然已經融入了社會大集體,但他還是會回憶起在部隊的那些時光,有過部隊生活經歷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是的,也許社會太過浮躁了吧,才讓人覺得部隊里是那麼的純凈。雖然每天的訓練很艱苦,但那畢竟是只要流汗就可以有收獲的地方。所以,他會突然的迷失自己,而無法走出自己曾經的那個世界。
2、不要忘了,集體的利益高於一切。80後本身就是一個個性張揚的群體,他們需要付出,同樣也需要肯定。但付出之後沒有被肯定反而被誤解或者被打擊之後,他們需要有自己的反擊,但是,個人英雄主義並不是什麼好事,也許會帶來全隊的犧牲。
3、感情是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所改變,而不能改變的,是我們那顆永恆的心。也許你會因為一個女人做出一個很特別的決定,但對於男人來說,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做出這個決定後為這個決定而努力的過程,我想,該劇中的人物就是這樣去發揮的。
4、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但當你奉獻和犧牲之後,你不會因為當初的選擇而感到懊悔,這也是該劇想要給予我們啟迪的吧。庄焱、老炮等等,都是這樣的人物,他們的人生是精彩的,而他們軍旅生涯是永遠不會被淹沒的。
5、刺頭兵永遠都不是最次的,該劇和《士兵突擊》走的不是同樣的路線,徐三多不算是佼佼者,從一開始從軍到軍營之後的每一次考核,他都不是最優秀的,但是,他有一顆執著的心,不拋棄不放棄感動了很多人。我想,徐老三走的是一個極端,而在另一個極端,則是屬於《我是特種兵》里的庄焱,雖然他是個刺頭兵,但是他有自己刺的實力,正是因為這些刺,才讓他成為一個優秀的兵。
6、沒有人會黑你,黑到你的,只有你自己。看似精心設計的局,看似那些沒有人情味的訓練,看似那些毫無人性化的條條框框,你會覺得無恥到了極點。但事實上,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嚴格要求,這樣的沒有「人性」,才讓英雄變得更加神秘和神奇。不是有人故意在黑你,也不會有人黑你,黑到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要正確對待每一次的挫折,過去了,就過去了,回頭想想,你不會因為這些挫折而有感傷,反而會感謝這些挫折。
7、懂得奉獻才會更博愛。有犧牲、有奉獻、有奮斗、有艱苦的生活,有那些值得銘記的日子,才會懂得奉獻不僅僅是犧牲,而是讓自己學會了博愛。是的,那些人生經歷中的男男女女,那些給予自己愛又被愛了的人們,也許會成為自己整個精彩人生中最亮的風景線。
8、純爺們的戲越來越招人喜歡。《士兵突擊》後,似乎這樣的體裁越來越受到推崇,我想很重要的一點是爺們,純爺們的戲會讓人看後有一種力量,是的,渾身充滿力量,才會更加努力的去工作。
9、好的小說和劇本是電視劇成功的保障。這部電視劇由紅遍網路的小說《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改編,主創力求真實再現中國當代特種兵充滿神秘和傳奇色彩的軍旅生活,同樣,電視劇又針對收視群體做出了自己的調整,不過,還是很忠於原著,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10、《我是特種兵》作為央視迎新春大戲,給予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該劇的本身,是軍旅勵志題材,還有要樹立一種新的風尚,就是我們這樣一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力量做為我們的精神支柱,伴隨我們的生活,跟我們一起成長。
最初看的時候,《我是特種兵》已播了一半,看了半集,我就深深迷上了艱辛的軍旅生涯。劇中穿插了主人公庄焱的獨白,以及憂傷的背景音樂,恰如其分地引人入境。如果我是小庄,我也會懷念那段當兵的日子,在十一年後,在夢回深處,也會潸然淚下。他太孤單了,沒人能理解他,當年和他一起奮斗的戰友早已失去聯系,深愛的小影死在自己的槍口下,只有記憶支撐他走下去。
第一集就上演了他與班長大炮相遇的場景,僅僅一個「一,二」就讓小庄找到了十餘年前的感覺,四目相對,紅了眼眶。之後大炮悄然離開,說他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離開是件好事。年少氣盛早已風逝在回憶里的十一個年月,只是,他們都選擇把懷念珍藏在心裡,不聯系,不問候,並不代表不想念。我有些心疼長發時的小庄,不知道現實生活中原型「小庄」如今怎樣了,是否真的走上了成功的導演路。我喜歡看他們在部隊里的樣子,即便再苦再累,堅毅的臉上也會微笑,那時小庄總是如孩子那般沒心沒肺地大笑,明亮的眼睛閃乎出對未來的渴望,而長發小庄只會對著電腦,抑或拿著啤酒瓶,苦澀無奈地咧咧嘴,晦暗無神的大眼睛裡沒有任何快樂,只有無盡的思念。
小庄碰上老炮,強子。物非人也非,他不知道這些年來發生了什麼事,轉眼間老炮入了毒梟之流。在狼牙特種大隊的訓練,老炮全用在了逃跑和對付戰友上,接著強子,衛生員,傘兵「死」在老炮槍口下。小庄開始了人生的最低迷時期,他一定特別迷茫,當六人聚首可以把酒言歡共訴寂寞時,他們走向不歸路。
我幾次被感動得差點流淚。總以為男兒有淚不輕彈,可屏幕上的他們,會因為戰友的離去,連長的轉業而眼泛淚光。如果有來生,我也要做個男子,去當兵,去特種部隊,去體會有血有肉的生活。整部電視劇以小庄的回憶為主線,穿插零星愛情片段,沒有勾心鬥角,沒有物慾橫流,展現得更多的是他們剛強有力的口號「忠於祖國忠於人民」。要是看這電視劇之前聽見這口號,一定會打心眼裡惡心他,可現在感覺很真很真。他們屬於原始森林,一直在那摸爬滾打。我陷在劇情中,一閉上眼睛,腦海里閃現一抹綠,原始森林鬱郁蔥蔥的植物,戰士們的迷彩服,臉上的油彩,都是充滿生機的綠。
我喜歡老炮(暫且稱為男二號,不知道為什麼,看小說電視劇啥的,我都喜歡男二號),寡言少語的他,濃眉大眼的他,稜角分明的他,沉著堅毅的他,笑起來十分羞澀含蓄的他,身為爆破手的他,最喜歡眉宇間「川」字分明的他!他與小莊重逢時震驚地一回頭,十餘年前身著軍裝的一回頭,重疊起來,我被他們的情緒感染了,似乎一切都沒變,只是時光流年轟轟烈烈地消逝了一陣。
《我是特種兵》給我了強烈的心靈震撼,是絕對的勵志劇。我不得不承認女性身上缺少而且永遠也不可能有他們那種英雄氣概,那永遠的六人組,那讓人聞風喪膽的孤狼B組!這是關於男人的電視劇,僅有的幾個女演員也算是配角吧。在青春蓬勃的時光里,他們瀟灑豪邁地活了一把,倒也可以說不虛此行了。生活里除了愛情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留戀的東西,然而,眼下生活節奏極快的社會,許多人都在為小感情糾結無病呻吟。唉唉唉!
我一直都希望小庄,這個自誤殺小影後行屍走肉的男人,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好在上天沒有拋棄他,給了他和小影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孩兒丫頭。但是今天的結局讓我不是很滿意,過於爛俗過於小說化了。小庄不可能振作得那麼快,真正的特種部隊也不會幼稚得通過一個小劇組來殲滅毒梟,毒梟的大腦也不會簡單得像已滅絕的恐龍,一切都太富有戲劇色彩了。不過,我真誠地希望,小庄能和丫頭在一起,能回到部隊,能重做西伯利亞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