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100字)
《沂蒙六姐妹》以1947年孟良崮戰役為故事的背景,通過主人公月芬的眼睛為我們講述了煙庄人民支援解放軍的故事,村裡幾乎所有青壯男丁全部參軍,以沂蒙六姐妹為代表的村民們為部隊送彈葯、送糧草、烙煎餅、洗軍衣、做軍鞋、護理傷病員,她們竭盡所能支援前線,最後為了盡快結束戰爭,她們紛紛趕赴前線,甚至為了讓解放軍渡河,她們用血肉之軀架起了橋梁,那一刻,我被深深的感動!
中國革命的勝利,除了是數不清的戰士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更是無數家庭忍受著家破人亡、至親分離的割心之痛等來的。影片中二兒媳婦大喊的那一句:沂蒙山的男人們都到前線去了!不僅喊出了這些家庭的心聲,更是刺痛了聽者的心。話語雖然簡單,卻蘊含女人們說不清的脆弱與堅強,它們隨著眼淚的緩緩落下交織在一起,與男人們並肩作戰,做他們最有力的後盾。
影片中的她們並沒有一身戎裝,但依舊用身體架起了通往勝利的橋梁,那些看似柔弱的本應被呵護的臂膀,支撐著舢板為她們的至親指引戰場的方向,或許這一去便永別陰陽,或許這一扇薄板就了斷今生最後的姻緣,片中描寫二兒媳婦就是在用身體架起橋梁時也不忘記找尋她那個永遠的期盼,而那急行的腳步是在肩頭上落下今生唯一的印記.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從沂蒙六姐妹所講述的戰爭年代的故事裡,我們體會到,沂蒙紅嫂這幾個字背後還有著沉甸甸的分量——忠誠、博愛、自強、奉獻,是其內蘊的涵義。作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輕人,我們應該繼承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繼續發揚戰士們不怕苦、不怕累的優良作風,學習沂蒙六姐妹們為了革命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我們應結合自身工作,勤奮學習,刻苦鍛煉,積極進取,勇於開拓,為祖國的建代化建設盡自已最大的努力!
B. 《沂蒙山六姐妹》觀後感 800字
這是一部有情節、有情感、有情趣、有情愛的,耐看的佳作。影片以情動人,我被真實感動了。
看喜劇片會讓我感覺輕松愉悅,看科幻動作片會帶給我驚奇刺激,然而一部《沂蒙山六姐妹》卻帶給我深深的心靈震撼和久久的思索。
影片以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為背景,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沂蒙六位姐妹帶領全村人民支援革命前線的感人事跡;影片描繪的「月芬與公雞拜堂」,終身未見丈夫一面的真實故事,被譽為世界上最令人動容的守候。其實所有擁軍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們傳遞著六姐妹的精神,傳遞著沂蒙的精神。我是一個80後臨沂人,這種精神需要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革命戰爭已經遙遠,對六姐妹的故事只是耳聞。而現實社會,耳邊只有對金錢和慾望的追求。我們需要這種精神來洗禮我們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有部名字叫《戰爭讓女人走開》的電影,使「戰爭讓女人走開」成了一句名言。也有人說:女人是戰爭中最為不幸的一個群體。因為「男人的戰場,女人的墳場」。在那炮火連連的戰亂中,不知有多少女性在槍桿下遭受踐踏和殺害。可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這段炮火連天的日子裡,沂蒙山區的婦女卻成了和共產黨貼得最近的一個群體。她們把原本局限於一個小家庭的愛,化作了對黨和子弟兵以及生養自己土地的愛。面對敵人的侵略,她們或者拿起武器抗爭在殺敵的戰場,或者積極動員生產、參軍支援前線,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們一起撐起了戰爭的勝利,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獨有的貢獻。
沂蒙六姐妹就是這些傑出沂蒙女性的代表,據不完全統計在整個萊蕪和孟良崮戰役中,煙庄村的鄉親們在"沂蒙六姐妹"的組織帶動下共為部隊烙煎餅15萬斤,籌集軍馬草料3萬斤,洗軍衣8500多件,做軍鞋500多雙,為戰爭的勝利打下了牢固的保障。而在和平年代裡,她們也沒有停住擁軍貢獻的腳步,用奉獻的一生,譜寫了一曲沂蒙女性的贊歌。
如果說南方濕潤的氣候和彎曲的石板街,陶冶出了南方女性的平和與綿軟,那麼北方的風霜雪雨和廣袤崎嶇,則塑造了北方女性所獨有的堅強和熱情。
北方女性是在男人篳路藍縷中幫他們打江山的女人。動盪的日子則會激揚煥發她們憎愛分明的感情。她們會不計代價地為男人揩凈身上的血痕,用溫熱的雙手為他們療傷,然後扶他們上路。沂蒙女性正是如此的善良淳樸、堅強熱情,深明大義。遲浩田上將曾深情地說:「孟良崮戰役取得了巨大勝利,這和沂蒙人民的傾力支援是分不開的。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掩護首長和戰士、辦地下托兒所、保護黨的絕密文件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門板搭成人橋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輕漂亮的識字班班長梁懷玉,在全村動員參軍的大會上,發出了堅定的誓言:「誰第一個報名,我就嫁給誰!」她把自己的婚姻幸福拋在了前線,交給了革命;女黨員尹德美,舍棄骨肉、出生入死、精心養育革命後代……
忠誠、博愛、自強、奉獻。時刻銘記著先輩們的奮斗歷程,並將精神繼承、發揚下去,則成為我們這些成長於新時代的後來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養育了一群淳樸堅韌、熱情樂觀、重情重義的沂蒙人。他們在戰爭中幾乎傾盡所有,送兒子上戰場為親人的安危揪著心還要忍受失去親人的悲痛,為支援前線而籌集糧草哪怕自己餓著肚子穿著破舊的鞋。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他們的最無私的奉獻和極其巨大的犧牲,還有無數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人不能忘本,自己的祖先的本和自己的國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國的建立是那麼的來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麼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愛我們的國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C. 跪求電影《沂蒙山六姐妹》觀後感,一千字左右,,,謝謝了,,,
這是一部有情節、有情感、有情趣、有情愛的,耐看的佳作。影片以情動人,我被真實感動了。
看喜劇片會讓我感覺輕松愉悅,看科幻動作片會帶給我驚奇刺激,然而一部《沂蒙山六姐妹》卻帶給我深深的心靈震撼和久久的思索。
影片以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為背景,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沂蒙六位姐妹帶領全村人民支援革命前線的感人事跡;影片描繪的「月芬與公雞拜堂」,終身未見丈夫一面的真實故事,被譽為世界上最令人動容的守候。其實所有擁軍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們傳遞著六姐妹的精神,傳遞著沂蒙的精神。我是一個80後臨沂人,這種精神需要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革命戰爭已經遙遠,對六姐妹的故事只是耳聞。而現實社會,耳邊只有對金錢和慾望的追求。我們需要這種精神來洗禮我們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有部名字叫《戰爭讓女人走開》的電影,使「戰爭讓女人走開」成了一句名言。也有人說:女人是戰爭中最為不幸的一個群體。因為「男人的戰場,女人的墳場」。在那炮火連連的戰亂中,不知有多少女性在槍桿下遭受踐踏和殺害。可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這段炮火連天的日子裡,沂蒙山區的婦女卻成了和共產黨貼得最近的一個群體。她們把原本局限於一個小家庭的愛,化作了對黨和子弟兵以及生養自己土地的愛。面對敵人的侵略,她們或者拿起武器抗爭在殺敵的戰場,或者積極動員生產、參軍支援前線,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們一起撐起了戰爭的勝利,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獨有的貢獻。
沂蒙六姐妹就是這些傑出沂蒙女性的代表,據不完全統計在整個萊蕪和孟良崮戰役中,煙庄村的鄉親們在"沂蒙六姐妹"的組織帶動下共為部隊烙煎餅15萬斤,籌集軍馬草料3萬斤,洗軍衣8500多件,做軍鞋500多雙,為戰爭的勝利打下了牢固的保障。而在和平年代裡,她們也沒有停住擁軍貢獻的腳步,用奉獻的一生,譜寫了一曲沂蒙女性的贊歌。
如果說南方濕潤的氣候和彎曲的石板街,陶冶出了南方女性的平和與綿軟,那麼北方的風霜雪雨和廣袤崎嶇,則塑造了北方女性所獨有的堅強和熱情。
北方女性是在男人篳路藍縷中幫他們打江山的女人。動盪的日子則會激揚煥發她們憎愛分明的感情。她們會不計代價地為男人揩凈身上的血痕,用溫熱的雙手為他們療傷,然後扶他們上路。沂蒙女性正是如此的善良淳樸、堅強熱情,深明大義。遲浩田上將曾深情地說:「孟良崮戰役取得了巨大勝利,這和沂蒙人民的傾力支援是分不開的。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掩護首長和戰士、辦地下托兒所、保護黨的絕密文件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門板搭成人橋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輕漂亮的識字班班長梁懷玉,在全村動員參軍的大會上,發出了堅定的誓言:「誰第一個報名,我就嫁給誰!」她把自己的婚姻幸福拋在了前線,交給了革命;女黨員尹德美,舍棄骨肉、出生入死、精心養育革命後代……
忠誠、博愛、自強、奉獻。時刻銘記著先輩們的奮斗歷程,並將精神繼承、發揚下去,則成為我們這些成長於新時代的後來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養育了一群淳樸堅韌、熱情樂觀、重情重義的沂蒙人。他們在戰爭中幾乎傾盡所有,送兒子上戰場為親人的安危揪著心還要忍受失去親人的悲痛,為支援前線而籌集糧草哪怕自己餓著肚子穿著破舊的鞋。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他們的最無私的奉獻和極其巨大的犧牲,還有無數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人不能忘本,自己的祖先的本和自己的國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國的建立是那麼的來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麼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愛我們的國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D. 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後感1000字5篇
電影《沂蒙六姐妹》
觀看了電影《沂蒙六姐妹》被深深的震撼了。她們的英勇事跡充分體現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她們愛黨愛軍,對黨充滿著無限的熱愛,視人民子弟兵做親人。為了革命,她們用乳汁救傷員,她們捨生掩護首長。只要部隊提出要求,她們沒有二話,發動廣大老鄉籌備打仗所需要的麻繩、軍鞋、煎餅、雞蛋等物資,應有盡有。在橋梁被炸毀而部隊急需強渡河時,她們搬來自家門板,手拉著手用肩膀抗著門板組成人橋。在她們正因需要換肩而要求部隊暫停的時候,「橋」上的戰士發現「橋墩」是由婦女們組成的,誰也不願從上跑過時,她們卻說:快!時刻就是生命。這一切充分體現了沂蒙人民對黨的忠誠,與解放軍的魚水情誼。
她們無私奉獻,為了支援前線,她們能夠拋棄自己的一切,甚至把四兒一女送往激戰正酣、槍林彈雨的部隊。為了支援前線,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裡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她們幾天幾夜不合眼,不停的攤著煎餅,看到發的糧食不夠了,就把家裡僅剩的一點糧食都拿了出來。十幾歲的小姑娘挽起褲腿搓麻繩,腿都磨破了,臉上卻是掛著笑容。她們都是英雄,做了她們所能做到的一切,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她們將自己對幸福的追求與民族解放結合起來,把對親人的思念變成了戰斗的動力,沂蒙人民那種特有的質朴在她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她們勤勞善良,為了戰爭的勝利,她們強忍悲痛,不怕困難,軍隊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追求就是戰爭的勝利。新郎打仗不在家,新娘月芬毅然和抱著大公雞的嫂子拜了堂;在丈夫隨部隊飄過家門口,而她又恰好借糧回了娘家,小兩口又失之交臂;直至戰後收到丈夫的烈士傳書,為忠誠於丈夫最後終生再沒有結婚。大嫂接到丈夫南山在戰場犧牲的噩耗,首先想到的是怕婆婆因爹爹已是烈士經受不了打擊,和心疼弟妹對前方新郎的無限掛記,自己強壓凄苦,剋制失落的情感。這一些是常人難以明白的,而在她們卻是無怨無悔,中國傳統女性美麗善良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詮釋。
她們是平凡而偉大的女性,不平凡而英雄的姐妹。在她們身上有許多許多我們學習的東西。經過戰爭的考驗,她們從親身經歷中看到了黨的英明偉大,構成了堅定的愛黨愛軍的政治覺悟。並將這種發自內心的愛轉化為實際行動,用心參軍參戰,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作為一名學生,我們從小理解黨的 教育 和培養,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確立共產主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我們終生的奮斗目標。從《沂蒙六姐妹》中我們深深體會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社會主義制度,只有我們黨是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在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走向富裕,國家日益富強。要自覺與黨中央持續高度一致,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學習她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她們顧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犧牲、勇於奉獻,她們堅守道義,耿直忠貞,一旦認清了前進的道路,就義無返顧地走下去。在這天,我們不論在任何時候要以黨和國家利益為重,挺身而出,滿腔熱情地主動承擔義務和職責,寧願犧牲小家,也要顧全大家,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像她們那樣一切為了他人著想,一切服從於事業的需要,把一切私心雜念拋到腦後。凡是對黨不利的話不說,凡是對黨有利的事多做,凡是黨要求做到的堅決做到,在實踐當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增強自己的黨性,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沂蒙六姐妹 觀後感
雖然硝煙彌漫的戰爭已經遠離了我們,但沂蒙六姐妹那種自覺為革命事業拼搏工作的精神、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那種堅定的信仰依然震撼人心,也給我們和諧社會的黨政幹部帶來深深的思索。
加強修養,堅定信仰。春英得知丈夫犧牲卻不敢告訴婆婆,堅強地繼續工作;張月芬在丈夫奮戰前線的狀況下,按照婚約如期與公雞拜堂成親,直到丈夫犧牲,也未能見上一面,但仍舊發奮地做支前工作……六姐妹雖然都是普普通通的群眾,都遭受到了喪失親人的痛苦,但她們不怕犧牲寶貴的生命,以前赴後繼的精神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這種堅定的革命信仰讓人十分感動。正如胡錦濤同志在建黨__周年講話中所指出的一樣,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共產黨員務必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作為一名黨政機關幹部,今後我將發奮學習黨的理論知識,深刻領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注重黨性修養,嚴格遵守廉潔從政准則,堅定共產主義信仰,進一步強化勤政廉政、執政為民的意識。
愛崗敬業 ,拼搏工作。在炮聲隆隆、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戰爭年代,沂蒙六姐妹發動全村男女老幼,為部隊當向導、送彈葯、送糧草、做軍鞋、護理病員,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飯,有時三更半夜起床,有時一天步行幾十公里,甚至通宵達旦地工作,這種拚命硬乾的精神讓人敬佩。我所從事的辦公室服務工作和組織人事工作,相對較為繁雜瑣碎,但是與那個年代的艱苦環境相比,此刻的工作條件要勝過過去幾百倍,我想,應當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對待這天的生活和工作,珍愛崗位,敬業樂業,以十二分的熱情拼搏奮斗,沒有困難的工作要做好,有困難的工作更要做好,自覺加班加點,務實高效完成 崗位職責 和領導交付的各類任務。
無私奉獻,傾情服務。作為普通的農村婦女,六姐妹在沒有人的強制的狀況下,主動將自己的熱血獻給了革命事業,傾情服務前線官兵,這種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今後,我將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少思考個人得失,多思考服務大局、服務基層。要緊緊圍繞我局和部門領導布置的任務開展工作,要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帶頭學習提高,帶頭工作,帶頭爭創佳績,發揮好一個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要及時搜集基層單位和各部門的幹部群眾的意見,用心向領導提出機關作風建設、幹部任用選拔等方面合理化推薦;要深入基層和其他部門了解狀況,加強溝通,及時徵求基層幹部群眾意見,力所能及幫忙其排憂解難,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
總之,觀看《沂蒙六姐妹》給我許多感悟。我想,最關鍵的是要將六姐妹的奉獻精神精神、拼搏精神融入個人日常工作,轉化為工作動力,進一步堅定信仰,立足崗位拼搏工作,以優異的成績和優質的服務贏得群眾的贊許。
沂蒙六姐妹的觀後感800字
觀看的,它是沂蒙山區在革命戰爭年代擁軍支前的一個縮影和寫照。觀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如果說過去看過的許多電影、電視劇都曾讓我感動,那麼看完《沂蒙六姐妹》,我的心酸楚不已。山東沂蒙革命老區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為中國革命解放事業作出的無私而巨大的貢獻,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關於沂蒙山的 故事 ,自上小學那時起,許多我就相當的熟悉了。數次去沂蒙,都曾找尋過她的足跡。今天,當視線通過電影再次嵌入這片紅色土地時,那些淚水和硝煙大寫的歲月盡管走過了60多個春秋,但是,你仍能呼吸著它的氣息,撫摩著它的脈搏,那種博大、那種厚重、那種凄愴總是一次次使我的眸子發酸。沂蒙人民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是血、糧食、煎餅、布鞋、和千萬個戰士。電影演到一半,一旁的同事突然說了一聲:這就是六姐妹。其實,似乎所有人都忘記了,這樣殘酷的戰爭,婦孺都深陷其中,所有擁軍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們傳遞著六姐妹的精神,傳遞著沂蒙的精神。這種精神需要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雖然戰爭已經遙遠,對六姐妹的故事記憶也是慢慢變淡,而現實社會,耳聞目睹的只有對金錢和慾望的追求。我們需要這種精神來洗禮我們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真實是藝術的生命,生活是藝術的本源,優秀的藝術作品無不源於深厚的生活積淀。電影的原型是真實的,用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的手法表現了中國女性的堅韌、活潑、勇敢、和深厚的感情。塑造了一群生活在戰爭年代,最貧困、最落後、最底層的山區群眾形象,編劇及導演在刻畫這些形象時,避免了以往一些影片慣用的空洞的說教及公式化、概念化的東西,只是擷取了她們生活中的一些境界。整部作品以藝術真實還原歷史真實,以藝術化的表達方式,讓人們在藝術的享受中真切感受到偉大的沂蒙精神的本源和內涵,它獨辟蹊徑,通過細小而彰顯偉大,通過畫面和細節展示人物性格和內心世界,突破了傳統的創作手法和觀念,因而兼具了強大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功能。電影還是不錯的,能體現出一些東西,特別有幾個情節,能觸及到我們的心靈深處,六姐妹中有四位老人如今仍健在。
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悠揚的《沂蒙山小調》在這部電影中,導演獨具匠心的將二胡的演奏貫穿於其中,使其厚重深沉,達到了一種特殊的效果。當月芬知道自己未曾謀面的丈夫在戰場上犧牲,她回到家後才清楚在自己的家中,這已是第三位獻身於疆場上的烈士,在雪白的輓聯中,在眾多鄉親的跪拜中,低沉的二胡聲奏起,悲涼凄楚,我的淚水忍不住,又一次奪眶而出。
看完電影後,感觸頗深,這既是心靈上的一次洗禮,又是思想上的一次升華。我們要以沂蒙精神為鼓舞,學習六姐妹立場堅定、追求信念的崇高政治信仰;學習她們堅韌不拔、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貌;學習她們顧全大局、勇於犧牲、甘於奉獻的價值取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落實「執政為民,廉潔高效」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愛國熱情和工作干勁,把沂蒙精神與工作相結合,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一己之力。
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後感1000字
戰爭,一直都是男性的舞台,可是在六十年前的沂蒙大地上,在革命成功的功名簿上有這樣一群偉大的女性。影片《沂蒙六姐妹》把歷史、把這些偉大的女性再一次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這群本應是受保護的群體,在幹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線的情況下,用她們瘦弱而又不屈的身軀主動挑起村裡擁軍支前重擔,發動全村男女老少,為部隊當向導、送子彈、送糧草、烙煎餅、洗軍衣、做軍鞋、護理傷病員等。
一場特殊的婚禮拉開了電影的序幕,沒有新郎的婚禮、夾雜著炮火聲的婚禮!新郎呢?新郎在前線呢!未曾見過新郎一面的月芬在剛剛嫁到婆家後,就在煙庄婦救會會長蘭花的帶領下忙著艱巨的支前任務。為了做好五千斤的煎餅,臭兒的奶奶兩天兩夜沒合眼;為了讓戰士們能穿上鞋子,沂蒙大嫂寧願自己的孩子穿著破爛的鞋子也要完成支前任務;為了給戰士們多作幾雙軍鞋,童養媳黑燕被婆婆打的遍體鱗傷;為了湊夠支前的糧食,她們寧願自己餓著肚子。
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忘不了,她們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橋被敵人炸斷了,她們毫不猶豫地跳進冰冷的河水,用柔弱的肩膀在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忘不了,當戰地醫生要為受傷的戰士輸血的時候,月芬毫不猶豫地伸出胳膊,可是醫生說他要抽男人的血,「你們沂蒙山沒有男人嗎?」「我們沂蒙山的男人都上了前線了!」是啊,為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沂蒙姐妹們失去了太多、太多……
戰爭勝利了,臭兒奶奶失去了兒子,臭兒失去了自己還不曾叫過一聲「爸爸」的父親,月芬失去了未曾謀面的丈夫……那首傳遍了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調》再一次響起「高粱那個紅來,稻花兒香,萬擔那個穀子兒,堆滿倉……」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掩護首長和戰士,辦地下托兒所,保護黨的絕密文件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門板搭成人橋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輕漂亮的識字班班長梁懷玉,在全村動員參軍的大會上,發出了堅定的誓言:「誰第一個報名,我就嫁給誰!」她把自己的婚姻幸福拋在了前線,交給了革命。
忠誠、博愛、自強、奉獻,就是我們這些朴實的沂蒙紅嫂的精神。作為新一代的沂蒙人我們要時刻銘記著先輩們的奮斗歷程,將沂蒙紅嫂精神永遠繼承、發揚下去。
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沂蒙六姐妹》。這部電影以發生在沂蒙山區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為大背景,以著名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為原型而拍攝的。雖然這部戲圍繞六個平凡普通的沂蒙山區婦女而展開,但他們身上的堅強勇敢不遜男子漢,從他們柔弱的身上可以得到無窮的力量。六姐妹作為普通的婦女是平凡的,但是她們在不平凡的年代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劇中有無數個感人的瞬間,她們帶領全村人在幾天之內准備好5000斤煎餅,5000斤馬草和200雙軍鞋;她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雙肩在冰冷的河中架起「火線橋」……我對六姐妹中的新媳婦月芬印象深刻,她和公雞拜堂,只因丈夫去前線打仗。她本有一次見丈夫一面的機會卻因回娘家借糧而擦肩而過。戰爭奪去了丈夫的生命而這個連丈夫一面都無緣見到的女人卻選擇終生不嫁。在劇中她還有一句台詞很感人,讓我每次想起都忍不住流淚。醫生要男同志獻血,她說:「醫生,你傻了嗎!這里是沂蒙山,我們沂蒙山的男人現在都在前線呢!」
每個人都珍愛生命,崇尚和平,但當國家需要的時候,無數的英雄兒女都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偉大的革命事業。戰爭的殘酷、親人的離去都摧不毀打不倒她們,因為她們有最堅定的信念來支撐。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正是這種愛國精神讓她們做到「一口飯為軍糧,一塊布為軍裝,一個兒子送戰場」偉大壯舉。我們應該繼承先輩的遺志,珍惜英烈們用巨大犧牲才換來的的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相關文章:
1.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2. 盧安達飯店觀後感1000字範文5篇
3. 盧安達飯店電影觀後感5篇(2)
4. 紅海行動觀後感500字 紅海行動觀後體會
5.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500字 小學生觀影心得體會
E. 《力量》讀後感,
《力量》觀後感
在我們黨課的最後一節課,我們觀看了《力量》這部愛國紅色教育片,讓我感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給我留下了很多感觸。 這是一首譜寫在戰亂年代的雄歌,這是一段書寫著血淚的歷史,這是一種為了前線,為了勝利,為了大同,為了人民的精神,這是一種情操高尚的大愛無疆。抗戰八年艱難險阻,沂蒙軍民魚水情深,折射出沂蒙山抗日根據地濃厚的群眾基礎。沂蒙山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老革命根據地之一,被譽為兩戰聖地和紅色沂蒙,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勝利付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
在這之前,我印象中的愛國紅色教育片都過於正式,在給人悲壯,雄渾之感的同時也讓人感覺高高在上,遙不可及, 也許是年代過於久遠,時間的浪潮沖刷走了總總悲傷;也許是時代的腳步過於快速,記憶沒來的急傳承,紅色電影所要傳遞給我們的精神總是多多少少地打了折扣。但是《力量》卻給了人與眾不同的清新感, 拉近了我們與紅色教育片的距離,改變了我們對紅色電影的成見。
沂蒙山作為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老革命根據地之一,被譽為兩戰聖地和紅色沂蒙,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勝利付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
抗日戰爭期間沂蒙山涌現出了許多擁軍模範,有「沂蒙母親」稱號的紅嫂王換於的事跡,令許多革命老前輩每每回憶都唏噓不已熱淚盈眶,抗戰最艱苦的年代裡「沂蒙紅嫂」王換於一家掩護首長和戰士、保護黨的絕密文件、收養八路軍後代幾十人,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貢獻。解放戰爭中,為支援孟良崮戰役艾山鄉婦救會長李桂芳帶領東波池村32名婦女按照上級指示,5個小時內架設起一座浮橋,沒有橋腿用人腿,沒有橋板用人板,在冰冷的汶河內用自己的身軀米喂出來的,用擔架抬出來的,我們永遠也忘不了沂蒙老姐姐們的恩情。陳毅元帥也曾深情概嘆,是老區人民把最後一塊布做軍鞋、最後一口飯做軍糧、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奉獻精神,這就是人民戰爭的光輝寫照。同樣,共產黨領導的隊伍,帶給沂蒙群眾的是嶄新的面貌和作風,他們天亮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老百姓院子打掃干凈,要把老百姓家裡的水缸挑滿水,這種密切的軍民關系是共產黨領導的隊伍傳統做法,被叫做"滿缸"運動。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沂蒙山養育了淳樸堅韌、熱情樂觀、重情重義的沂蒙人,他們在戰爭中幾乎傾盡所有送郎參軍上戰場,為支援前線籌集糧草,為革命事業奉獻了一切,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他們的最無私的奉獻和犧牲精神 。現在我們學習黨的群眾路線,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才能真正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必浚其泉源」人民群眾是我們黨執政的力量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 《力量》充分展示出群眾力量是無窮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的群眾路線是我黨執政的核心基礎,只有擁有了群眾基礎,只有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與人民群眾團結奮斗,心連心、肩並肩,就沒有我們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勝利來源於群眾路線和群眾基礎,中國共產黨的執政來源於群眾路線和群眾基礎,中國共產黨的未來同樣來源於群眾路線和群眾基礎,這是恆古不變的革命真理和中國共產黨員孜孜不倦的實踐基礎與追求。 那一幅幅沂蒙秀美風光的畫面,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支前故事,無時無刻不觸動著我的心靈。沂蒙山區的紅嫂,把原本局限於小家庭的愛,化作了對黨和子弟兵以及生養自己土地的大愛。她們積極動員生產,參軍支援前線,她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為戰役的全面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敢於勝利 」,這就是紅嫂沂蒙兒女用鮮血和淚水鑄就的力量無窮的沂蒙精神。他們感人至深,讓我們真正融入到那個時代中,感受到那些真摯情誼!
摘自網路文庫,謝謝。
F. 沂蒙紅色故事觀後感400字
提起沂蒙山,人們自然會想到沂蒙紅嫂,想起用乳汁救護八路軍傷員的明德英,想起沂蒙六姐妹,想起王換於、孫玉蘭、侍振玉、祖秀蓮……作為老一輩沂蒙婦女群體形象的沂蒙紅嫂,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究竟還有多少沂蒙紅嫂,她們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今天我就講一個紅嫂——祖秀蓮的故事。
1941年的深秋,日本帝國主義對沂蒙山抗日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大掃盪。山東縱隊司令部的一名戰士在桃棵子村的擋陽柱山附近偵查時,被前來掃盪的日本鬼子發現,身中五彈、兩刺刀,後來日本鬼子以為戰士死去了,便離開了。戰士雖受了重傷,但還沒有死去。他靜靜的躺在地上,一陣深秋的涼風讓他蘇醒過來,強忍著劇痛,他慢慢的睜開眼睛。天快黑了,他用力想站起來,可是再也沒有力氣了。他用手摸了摸肚子,發現腸子已經淌了出來,便極力按了進去,用衣服勒緊了。他緊咬牙關,強忍劇痛,憑著堅強的意志,向著桃棵子村爬去。也不知道過來多長時間,戰士終於爬到一戶人家的門口,便再也沒有力氣,又昏死了過去。
祖秀蓮在出門倒水時,發現了受傷的戰士。當她看到眼前的這個「血人」時,驚得連水瓢都掉到了地上。她仔細看了一下戰士,認清是一名八路軍,便急忙跑進家裡,喚來老伴,一同把戰士架到家裡。她為戰士擦洗包紮了傷口,戰士慢慢蘇醒過來了。後來祖秀蓮給他喂水喂飯,用上山采來的草葯為他療傷,她還把家中僅有的一隻下蛋母雞殺了,熬成雞湯喂養他,戰士的傷慢慢好了起來。
G.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哎
《長津湖》觀後感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哎)。
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哎)。
小時候,耳熟能詳的《沂蒙山小調》,在雷爹生命的最後時刻,唱起這首民歌的時候,我徹底破防了。
以後,我再聽到這首,腦海浮現的,就是開著吉普車載著標識彈,還給敵人的場景。
《長津湖》是一部震撼的電影,看了兩天了,心情還很沉重。借這部電影的機會,再次回憶一下,沂蒙山一個小山村。
沂蒙山比所屬的地級市臨沂名氣要大,我在外地,有人問我老家哪裡的?我說臨沂,好多人表情茫然,我就補一句,沂蒙山的,一般就可以收到回答,哦,革命老區的。這不難理解,大多數人,聽說過曲阜,這里些人中,很多人不知道,曲阜隸屬濟寧的一個縣級市。久而久之,有人問我老家哪裡,我就直接說,沂蒙山的,一部到位。
我小時候,知道村子裡很多的退伍軍人,900人左右的一個小山村,約有20人左右,有八路軍,有解放軍,有志願軍。那時候小,不知道他們背後的那些戰斗故事的珍貴,他們一般也不說。可能就是想說,也說不清楚,那些退伍軍人作為普通的戰士,也就是知道一些戰斗過的小村莊,而我的有限的 歷史 知識,只了解一些大的戰役的名字,並且,這些退伍軍人還健在的時候,還沒有網路,我連這些有限的 歷史 知識都沒有。
有一位老退伍軍人,有一隻眼睛留在了戰場,他自己也說不清那是哪一場仗,我也從來沒有聽說過,他講戰斗故事。還有一位老人說,他當年給前線,用小推車送糧,都能聽到炮響,我後來根據他說的時間,個人推測,那可能是淮海戰役。還有一些解放軍,說曾經打過四平街,我查了一下,那應該是遼沈戰役。我所知道的的志願軍有三位,其中一位志願軍的功勞牌,我還見過,那是在計劃生育時,他已經不在了,他家被罰款,那位奶奶拿出功勞牌給人看,我有幸見過,不過,現在不記得了。
有一個退伍軍人,他打的仗,是方圓幾個村裡最多的,他跟父親一起,去東北闖關東,他就在東北當兵,屬於四野,從東北打到海南島,後來又去了抗美援朝。少年無知的我,還曾經懷疑他說謊,海南島又不是沒有解放軍,還要從東北調部隊?後來,才知道自己的無知,解放海南島的,確實是四野。
我也不記得那位大爺爺說過戰斗故事,我只記得他曾說:恁這些年青的甭(ben)能,我走的橋,比恁走的路還多!如果他還健在,再對我這么說,我一定會恭敬的說:你說一點都沒叉,大爺爺。他老婆還健在,身體還不錯,前年我回家,問她:大奶奶,俺大爺爺打過什麼仗。
她回答:俺---不知道。
很汗顏,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是我已經年齡很大了,才在電視上看到的。我小時候,沒有聽是村裡的說過,紅嫂的詳細事跡,是後來聽一個同村人說的,他參與了修建紅嫂紀念館。
我的記憶里,小村莊里的人很關注, 社會 對他們的認可。有當兵的家裡,每年春節,縣城裡會發一張軍屬慰問年畫。有一年春節前夕,一位同村的老退伍軍人,顫巍巍的拄著拐杖,走了近一里地,來到,我奶奶家,問我奶奶,收到了畫沒有?怎麼今年沒有發?我當時心裡想,像年輕人,你讓他去那,他們也未必去。老一輩人的生活經歷,造就了他們的堅守,新一輩人,未必可以理解。
小村莊里的人,很看重入黨,一個外面工作的,回老家說,他是個博士,老人們不知道意味著什麼,說,他是個黨員,老人們就知道,這孩子很上進,還不錯。完全是不同的判斷的體系,就像對男人說,TF口紅,他可能無感,如果說,相當於,寶馬、賓士,男生就懂了。
那些老人們基本都不在了,但是,他們的故事,還會在那個小村莊流傳,故事裡有他們打了很多仗,故事有這些人,為國家出力了感嘆,也有,誰誰誰,打仗不多,喜歡吹!
國家現在富了,也開始關注國家功臣老兵的故事,也許故事將來會流傳更廣。
《長津湖》電影熱播,讓我這個普通老百姓再次聚焦,那戰火紛飛的年代。裡面的一句話,很印象深刻,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下一代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他們不再打仗。
生活在革命老區,聽說一些戰爭殘忍,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受此感動,記錄一下,沂蒙山一個普通小山村老兵們的故事。珍惜和平,我輩自強!
H.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300字
沂蒙六姐妹》的確是一部好作品。90分鍾里,隨著影片劇情的展開,一位位為支援革命甘做犧牲和奉獻的沂蒙女性,一個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支前故事,一幅幅展現沂蒙秀美風光的畫面慢慢呈現出來,緊緊纏繞著我的情感。整場演出,沂蒙山區的婦女們用她們柔弱的肩膀挑起了重擔,為孟良崮戰役的勝利乃至整個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作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在撞擊著我的視線,震撼著我的心靈。我的淚水情不自禁地一次次打濕雙眼,悄然滑落。戰爭,我們往往關注軍隊、戰士,關注軍人、男性,關注在血肉紛飛的戰火當中,他們如何去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的民族和國家做出的犧牲、奉獻。戰爭本應該讓女人走開,因為,女人是柔弱的,是戰爭中最為不幸的一個群體。在炮火連天的戰亂中,不知有多少女人飽受欺凌、殺戮。 在殘酷的戰爭面前,他們是真正的弱者。然而,以沂蒙六姐妹為代表的沂蒙山區的婦女卻成了這場戰爭的絕對主角,成了和共產黨貼得最近的一個群體,。她們把原本局限於一個小家庭的愛,化作了對黨和子弟兵以及生養自己土地的愛。面對敵人,她們或者拿起武器抗爭在殺敵的戰場,或者積極動員生產、參軍支援前線,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們一起撐起了戰爭的勝利,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獨有的貢獻 。這就是以沂蒙六姐妹為代表的沂蒙兒女用鮮血和淚水鑄就的力量無窮的沂蒙精神。愛黨愛國、艱苦創業,改革創新、敢為人先,不懈奮斗、無私奉獻沂蒙精神的真實寫照。難怪陳毅曾動情地感嘆:「我進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 正是有了這種精神,在崢嶸歲月沂蒙兒女擁軍支前拋灑熱血;正是有了這種精神,沂蒙人民抹一把淚水,挺起脊樑,在新中國成立後,開始了艱苦創業;正是有了這種精神,沂蒙人民走出深山,甩脫閉塞,走進新時代。沂蒙人民的事跡感天動地!沂蒙精神萬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