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0,70,80年代最難忘的經典影視作品有哪些為什麼
第2部影視作品則就是在81年所拍攝的「霍元甲」,這部作品在當時激發了很多年輕人心中的一腔熱血,也影響了很多年輕人在日後的人生道路,在當時很多人都是因為這部電視劇而踏上了軍旅的路程,而在其中的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更是成為了非常經典的歌曲,再後來更是廣為流傳。
第6部影視作品應該就是最經典的88年所拍攝的「西遊記」,這部作品也開創了中國影視圈的一個新時代,更是影響了好幾代人的童年生活,給他們創造了一個充滿美好幻想的世界,這也成為了一部影視圈中無法超越的經典著作。
2. 譚元壽排沙家濱電影是多少歲
大概43歲左右 , 譚元壽生於1928年 .
1964年初,《蘆盪火種》去北京公演,被北京京劇團一眼看中,由著名作家汪曾祺等人執筆,改編為京劇。趙燕俠演阿慶嫂,高寶賢演郭建光。後來,演員又做了變更。阿慶嫂用A、B角,趙燕俠、劉秀榮輪流演出,郭建光則由譚元壽飾演。
當京劇《蘆盪火種》修改得比較成熟時,請毛主席觀看。毛主席提出故事發生在沙家浜,中國許多戲用地方為戲名,這出戲名字可改叫《沙家浜》。
1971年 ,《沙家浜》電影上映 .
3. 鮑方幕後作品
鮑方在其電影生涯中,早期的作品已經開始展現才華。他於1959年與陳靜波共同執導了電影「導演有女初長成」,標志著他導演生涯的開端。緊接著,他們在1962年合作了「窗戀」,以及電影「亂點鴛鴦」,這兩部作品進一步鞏固了他的導演地位。
從1964年的「假婿乘龍」到1966年的「我來也」和「畫皮」,鮑方的作品風格多樣,深受觀眾喜愛。他的導演才能在1966年的「未婚夫妻」和「蟋蟀皇帝」中得到了展現,而在1968年的「沙家濱殲敵記」和「我又來也」中,他的戰爭題材影片也贏得了贊譽。
1969年的「姻緣道上」和1970年的「大學生」是鮑方在成長期的代表作,而1977年的「屈原」則展示了他對於歷史題材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演繹。1978年的「上海」,鮑方與羅君雄聯合執導,展現了他跨領域的合作能力。
除了導演,鮑方在編劇領域也有深厚的功底,他編劇的電影包括「女初長成」、「我們要結婚」、「沙家濱殲敵記」等,這些作品都證明了他對於故事情節的把控力。1979年的「怪客」和1984年的「嶗山鬼戀」是他後期的代表作,展現了他在恐怖和奇幻題材上的獨特見解。
總的來說,鮑方的幕後作品豐富多樣,他的導演和編劇才華貫穿了他的整個電影生涯,為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鮑方(1922.11.13-2006.9.22),原名鮑繼煥,人稱鮑方叔,香港國語電影明星,電視劇演員、導演。原籍安徽歙縣,生於江西南昌,廣西大學法律系畢業。鮑方家族是香港著名電影世家,夫人劉甦,女兒鮑起靜,女婿,兒子鮑德熹均為香港電影圈名人。
4. 電影沙家:濱
《沙家浜》是武兆堤、馬爾路、姜樹森執導,譚元壽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地下共產黨員阿慶嫂依靠以沙奶奶為代表的進步抗日群眾,巧妙掩護了新四軍安全傷愈歸隊,最終消滅了盤踞在沙家浜的敵頑武裝,解放了江南大好河山的故事。
5. 文革期間八大樣板戲有哪些
1;京劇《智取威虎山》
2:京劇《紅燈記》
3:京劇《沙家浜》
4:京劇《海港》
5:音樂《沙家浜》
6:京劇《奇襲白虎團》
7:舞劇《白毛女》
8:舞劇《紅色娘子軍》
所謂樣板戲(model drama)是「文化大革命」中一個特殊的詞語,是江青等人把當時一批文藝作品視為開無產階級文藝新紀元的代表所賜的封號。「
樣板戲出現的原因:
一、樣板戲是五四以來新文學運動的繼續。
二、是當時革命斗爭與鞏固政權的需要。
三、自從 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共產黨一直在試圖創建自己的文學,並且把文學作為一種革命與建設的工具。因此種種,作為革命現代京劇的樣板戲就應運而生了。但後來更被江青利用作幫派文藝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