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街女電影觀後感

街女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4-11-11 04:12:40

⑴ 《克萊恩先生》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克萊恩先生》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76 彩色片 120分鍾

法國福斯/里拉/阿台爾影片公司聯合攝制

導演:約瑟夫·洛塞 編劇:弗朗哥·索里納斯 約瑟夫·洛塞攝影:亞歷山大·特羅納 主要演員:阿蘭·德龍(飾克萊恩先生) 讓娜·莫蘿(飾弗羅昂絲) 米歇爾·隆斯達爾(飾皮埃爾)於里奧·貝爾托(飾雅妮娜)

本片獲1976年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劇情簡介】


1942年,德國法西斯正在瘋狂實施消滅猶太人計劃,已經成為德國法西斯合作者的法國貝當 *** 也在配合德軍大肆排除猶太人。受到懷疑者被迫到醫院接受檢查,以便確認是不是猶太人。在一家醫院診斷室里,一位中年婦女在接受醫生的檢查。從頭發到腳後跟,從前額到臀部,她被全面地檢查一遍。醫生告訴她,檢查結果將由警察局直接寄給她。一條權充候診室的走廊里,擠滿了前來接受檢查的人,走廊的一面牆上掛著法國 *** 元首貝當元帥的標准像。在另一條走廊里,這位中年婦女與同樣來接受檢查的丈夫相遇,兩人相互詢問對方有沒有什麼問題,他們都回答沒事,女人朝丈夫勉強微笑,卻掩飾不住內心的不安。

清晨,羅貝爾·克萊恩家裡。克萊恩年輕漂亮的情婦雅尼娜睡眼惺忪地躺在卧室的床上,克萊恩先生正在客廳里接待一位猶太人。克萊恩是個古董商,尤其喜歡做油畫方面的生意。此刻,那位猶太人想向克萊恩出售一幅17世紀畫家的油畫,畫上是一個荷蘭貴族肖像。克萊恩只肯出很低的價錢買這幅畫,處境艱難的猶太人由於急於將畫脫手,也只好答應了這筆交易。克萊恩開門送客的時候,在自家門口的擦鞋墊上發現了一份《猶太人消息報》,起初他以為是客人不小心掉下的,可是客人手裡分明拿著一份同樣的報紙。報紙是郵遞員放在門口的,他以為是郵遞員投遞錯了,可是寄報的地址准確無誤,收報人明明是「羅貝爾·克萊恩」。送走客人,克萊恩手裡拿著報紙站在門口發愣,他沒有訂過這份報紙,跟猶太人組織也沒有任何關系。或許,這座城裡有兩個克萊恩先生,而且都叫羅貝爾·克萊恩?抑或是有人設計陷害他?他無從知曉。但是他知道,如果自己被懷疑是猶太人意味著什麼,此刻,他的眼睛裡掠過一絲惶恐不安的陰影。

克萊恩周圍的好友都勸他不必過分把此事放在心上,但是克萊恩卻執意要查清自己究竟是不是猶太人,以及是否這座城裡還有一個叫羅貝爾·克萊恩的猶太人。為此,他開始四處奔波。他最先來到《猶太人消息報》社,向主編說明來意後,主編問他會不會是他的某個朋友替他訂了一份而又不曾讓他知道?克萊恩否認了這種可能性、請求主編不要再給他寄報紙,主編告訴他,得等到巴黎警察總局退還訂單以後才行,因為所有的訂戶名單都掌握在警察總局手裡,克萊恩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接著,他來到警察總局,當警官告訴他城裡確實還有一個同名同姓的羅貝爾·克萊恩時,他的緊張情緒稍稍鬆弛了一些,他想打聽另一位克萊恩的地址,但遭到拒絕。

克萊恩越來越發現自己處境危險,感到有必要換個住處,就來到阿貝賽街尋找出租的房屋。事有湊巧,他來到一座標著「房屋出租」字樣的小樓里,正趕上兩名警察來這里向女房東打聽一個叫克萊恩的人的情況。女房東看到克萊恩走過來,盡管不能十分肯定,她指著克萊恩說他就是克萊恩,可是克萊恩對她說:「對不起,我不是您說的那位克萊恩先生」。不過,這事也不能全怪女房東,因為她印象中那位克萊恩先生和這位克萊恩先生長得十分相像。女房東告訴警察,那位克萊恩先生已經從這里搬走,可是有時還有他的信件和報紙寄到這里。克萊恩想,這些信件早晚要寄到自己家裡來。

克萊恩約請一些朋友來自己家裡聚會,包括他的好友、律師皮埃爾及妻子妮克爾。妮克爾既是皮埃爾的妻子,也是克萊恩的情人,當她看到克萊恩跟雅尼娜親密地跳舞時,不免心生妒意。克萊恩將自己近來遇到的事情告訴了皮埃爾,說肯定是一位叫克萊恩的猶太人在設計陷害自己。

一天,克萊恩接到一封來自巴黎郊外一座城堡的邀請信,出於好奇,同時為了弄清楚另一位克萊恩的身份,他就去赴會了。這是另一位克萊恩的情婦弗羅昂絲發出的邀請,克萊恩在這里看到,弗羅昂絲和她周圍的猶太人躲在城堡里靠生活在強顏歡笑的節日氣氛中來掩飾他們惶惶不可終日的情緒,同時,他從弗羅昂絲那裡得知確實有一位猶太人叫克萊恩,這位猶太人也許是為了報復將自己藏匿起來了。

克萊恩為了弄清自己是不是猶太人回到老家斯特拉斯堡,父親告訴他說:「我們家自從路易十四時代起就是地道的法國人,是天主教徒!」可是根據新的法令,為了更加可靠地證明自己不是猶太人,當事人必須出具三代人的出生證明,克萊恩必須找到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父母及自己的出生證,這需要大量時間,因為克萊恩的外公外婆的出生地是在馬賽。

巴黎一家夜總會劇院里,牆上貼著德國反猶影片《猶太人蘇士》的海報,舞台上此刻正在演出反猶戲劇。克萊恩和雅尼娜也在觀眾席中,雅尼娜實在有些看不下去,請求克萊恩跟她一起離開。他們來到一家咖啡餐廳跟皮埃爾會面,皮埃爾建議克萊恩設法追蹤那個陷害他的克萊恩,而不能只等待有關機構寄來祖輩們的出生證明。克萊恩卻寧可這樣等待,而無法容忍別人像獸醫一樣地來量他的鼻子、耳朵……話雖然這么說,他還是聽從了皮埃爾的建議,繼續打聽另一位克萊恩的下落。他再次來到另一位克萊恩從前的住所尋找線索,在得知另一位克萊恩從前的情人的名字之後,他就到處去尋找,結果是一無所獲。

自克萊恩接到《猶太人消息報》的那天起,他就被便衣警察跟蹤了,他已經失去行動自由。警察局依據法令派人來到他家沒收他的家產,家裡被弄得亂七八糟。這一切都僅僅是因為他祖母的出生證還沒寄到,克萊恩大為惱火。當時,克萊恩的情人雅尼娜,他的律師朋友皮埃爾及妻子妮克爾也在場,他們一邊安慰他,一邊為他出主意。皮埃爾說,只要捨得出錢,他就可以幫克萊恩弄到一張完美無缺的假證書,也可以弄到出國護照。克萊恩對此雖然興趣不大,卻也同意了皮埃爾的建議。

不久,皮埃爾在火車站將出國護照和船票交給了克萊恩,護照上他的新姓名是羅貝爾·德·吉尼,當然,皮埃爾為此向克萊恩索要的價碼也不低。克萊恩登上了開往尼斯的火車,雅尼娜不知道克萊恩走得這么快,當她來到車站向克萊恩告別時,火車已經開動。在車廂里,克萊恩認識了一個名叫娜達麗的年輕女人,女人說她認識另一個克萊恩,他剛才還在這列火車里。克萊恩打聽到地址後,立即在火車停靠的最近一站下了車。

深夜,克萊恩來到皮埃爾家裡,皮埃爾感到意外。克萊恩給另一個克萊恩撥通了電話,相約半個小時後在另一個克萊恩的住處會面。皮埃爾對克萊恩的做法感到莫名其妙。當克萊恩趕到阿貝賽街32號另一個克萊恩的住處時,只見幾名便衣警察正在將一名男子押上小汽車。克萊恩正躲在樓對面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皮埃爾趕來了,他來到克萊恩背後說:「羅貝爾,必須這樣,他是個罪犯……此外,我為你感到不安。」克萊恩猛地撲向皮埃爾,使勁地掐住他的脖子,狠命地把他往牆上撞。

克萊恩回到家裡,在亂七八糟的屋子裡毫無目標地走動著,黎明時分,兩個便衣警察和一名穿制服的警察來到他房間,其中一人掏出證件給他看,克萊恩對眼前將要發生的一切處之泰然。天漸漸放亮,巴黎街頭的小廣場上停放著兩輛公共汽車,每輛車上都載有30多個猶太人,其中有些是孩子。克萊恩從小汽車里下來,被警察推上公共汽車。此時,有的商店像往常一樣開市了,人們大多行色匆匆,廣場附近的市民們冷漠地看著車上的猶太人。克萊恩站在公共汽車內,有人問他是否知道他們將被運往什麼地方,他回答說:「我不知道,我什麼也不想知道……這一切都跟我無關!」他從衣袋裡掏出筆記本,撕下一頁,寫了幾個字和一個號碼,然後將紙條扔到車窗外的地上,一名工人將它揀了起來。公共汽車已經發動,准備朝體育場開去。

體育場被鐵絲網圍著,入口處有武裝警察嚴密把守。被趕進體育場內的猶太人越來越多,各種嘈雜聲、叫喊聲混成一片,他們都擠向自己姓名的第一個字母的指定處。克萊恩也被趕進裡面,突然,他聽到一聲叫喊,不由得一震。他轉過身來,原來是皮埃爾在叫他,皮埃爾手裡舉著克萊恩的出生證明書。克萊恩想往回走,但此時他已身不由己,被人流涌到一扇大門前,接著,所有人都被趕上運牲畜的悶罐貨車。克萊恩身後的猶太人中間站著那位向他出售荷蘭貴族肖像的男人,他看著克萊恩,但沒看清楚是誰。火車啟動,發出一片轟隆隆的響聲,一節節擠滿人的車廂在畫面閃過,分不清楚是誰的臉,只見無數不知姓名的人的頭部匆匆閃過。這時,伴隨著隆隆駛過的火車聲,畫外傳來影片開始部分克萊恩和那位向他出售油畫的猶太人討價還價的對話……

【鑒賞】

《克萊恩先生》在法國和歐美其他國家上映時得到廣泛好評,在1976年舉行的第二屆法國電影愷撒獎評選中榮獲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影片描寫的是迫害,是自私,是人類性格的雙重性,是法西斯主義,然而,其表現內容之繁雜遠不止於此,令分析家們難下斷語。影片中各種事件的起因、人物之間的關系、他們的行為動機等都含糊不清,歧義叢生。整個故事源於此: 1942年3月的一天清晨,一份小小的猶太人報紙放在了克萊恩先生家的門檻上,僅此一紙,已足以左右此人的整個命運。這位在被佔領時期尚且過著優裕富足生活、篤信天主教的阿爾薩斯人,從他那高傲的自私開始,經歷了疑惑不決、焦慮不安到內心恐慌,在作了一番徒勞的反抗之後終於屈從。

導演約瑟夫·洛塞曾多次強調指出:「據我之見,導演藝術也是一種認識方式,與學者和哲學家們所採用的方式沒有絲毫區別。首先必須正視現實,然後才能將它再現出來。」因此,對他來說,所有的風格都很適宜:現實主義的和非現實主義的,夢幻的和抽象的,卡夫卡式的氛圍和心理分析法,近似於偵探片的情節和潛在內心深處的苦惱都能為他所用。比如,要想充分表現佔領時期法國人的感情,僅僅描寫壓迫、飢餓和迫害還很不夠,還有一種感情尤其不能被忽視,那就是恥辱感。洛塞十分明確地感受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在影片伊始就安排了這樣一個令人不堪忍受的場面:一個已經不很年輕的婦女,全身被剝得 *** 裸的,站在那裡任一位官方醫生粗暴的雙手作著人體各部位的測量,為的是判斷她到底是不是猶太人。

這場戲不僅從內容上,而且在形式方面定下了整部影片的基調,洛塞的現實主義最後流入了卡夫卡式的世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克萊恩先生》近似於卡夫卡的作品《審判》,人物生活於其中的現實並不是一個只有單向時間標志的環境,這種現實還具有幻象性,像謎一樣令人捉摸不透,甚至不可知。就連影片的片名都是卡夫卡式的,因為卡夫卡作品中的主人公常常是一個叫「K」的人,他孤獨絕望,悲觀厭世,遠離現實,神秘虛幻乃至荒誕不經。佔領時期的世界也是荒誕的,生活在其中的個人被野獸般的、壓迫人的社會中那種非人的統治勢力所摧殘。那位婦女經過了令人氣憤、可憎的「檢查」之後,知道自己尚屬懷疑對象,找到了與她同來接受檢查的丈夫,她寬慰他說,一切都很好,丈夫也安慰她。然而,憂慮不寧已置身於他們的內心深處,這憂慮無疑將擊毀他們的幸福,甚至毀滅他們的生命。在表現形式方面,影片作者沒有過多地在題材本身的戲劇性上做文章,把影片處理成一部偵探片,而是把重點放在刻畫人物心理和揭示環境氣氛上,使之成為一部有力、精緻而又細膩的影片。

表面看來,《克萊恩先生》只是一出描寫惟利是圖者的帶有神秘荒誕色彩的戲劇,但對於洛塞來說,首要的是將影片拍成一部社會正劇:德軍佔領時期的法國和她那不幸的民眾。洛塞在談及影片的創作經過時曾說:「當我著手這部關於佔領時期和如何對待德國人1942年7月對猶太人大屠殺的影片時,我讀著那些文獻史料,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人類如此的殘酷無情簡直使人不敢信以為真……」。影片的確是以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背景:1942年7月16日,法國維希 *** 派警察兜捕一萬三千多名猶太人,把他們趕進了集中營。

這一悲劇道路也是克萊恩先生的道路。起初,他養尊處優,以低得不近人情的價格買下猶太人的藝術品,還強迫那些不幸的人們立下對價格表示滿意的收據,而到末尾,他經過激烈的內省之後,聽任命運的安排捲入了這些猶太人中間。這個細節是非現實的,卻有著十分真實的背景:在克萊恩身後,人們又看到了那個猶太人,影片開始時克萊恩從他手中買下阿特里昂·馮·奧斯達所作的那幅荷蘭貴族的肖像畫,這幅油畫既是迷人之作,也是他趨於毀滅的見證。兩人這樣的相遇自然不甚合乎「邏輯」,然而,這個象徵性的重逢卻賦予了影片另一種新的解釋:人們可以認為克萊恩之所以陷入不幸,是由於他自己所作的不謹慎的私訪,但賣主的出現又會推翻這個設想,那個猶太人克萊恩,為了保全自己或為了他的恐怖行動作掩護,冒名頂替天主教徒克萊恩的身份也未嘗不可能;或者,那個被重重盤剝的賣主給卑鄙骯臟的惟利是圖者設下了這個圈套,他想得到絕望的滿足:看到克萊恩也和自己一樣遭到流放,走向毀滅。

這種兩可的含糊性也體現在其他人物身上。比如,克萊恩先生的律師朋友也許是借著克萊恩的破產趁火打劫,表面上是在保護他的委託人,暗地裡卻在乘機撈一票。這位律師的妻子作為克萊恩的情婦,無疑也是最為嫉妒的女人。不就是她為了報復而驅使情夫荒誕可笑地去跟蹤那另一個假設的克萊恩嗎?不僅每一個人物都顯得模稜兩可,令人捉摸不透,而且每一個情境也是含糊不清的。克萊恩的《猶太人消息報》報社之行是因為幼稚還是表裡不一?他訪問報社的目的是想知道為什麼會收到使自己受牽累的報紙,但是,接待他的官員使他了解到每個訂戶卡都必須上報警察總局,這就加深了這一疑問,以及克萊恩因此而產生的恐懼。另一封來信是一封邀請信,他接信後來到城堡,見到了那些靠生活在強顏歡笑的節日氣氛中來掩飾惶惶不可終日的猶太人,他們似乎拚命要把走向滅頂之災的時針往回撥。他和另一位克萊恩的情婦在這里作了一番奇怪的交談,還居然和她調起情來。但是,黑夜裡出現的那位開摩托車的男人,在院子里差不多看到了這位年輕女人撇下克萊恩朝自己走來,是巧合抑或是陰謀? 還是想要證實一下所設的圈套是否發揮了效力?

在這些場面和另一些非現實性場面之間,洛塞插入了大段大段的大肆搜捕猶太人的近乎史料的場景,個人的戲劇正是通過這種表現方式才和集體的戲劇融為一體。比如,警察總局裡忙碌的景象、阿貝賽街女房東的警惕、猶太人的謹小慎微、戲院里上映排猶影片的海報等等,都時時在提醒觀眾:克萊恩先生的命運是和那個充滿恐怖的年代聯系在一起的。洛塞還借機揭示了其他法國人的罪惡般的冷酷,他們對開往體育場路上的塞滿猶太人的公共汽車幾乎都是冷漠無情。不過,他對自私自利的法國人的指控也有例外,比如克萊恩的正式情人,即那位順從他並完全聽命於他的姑娘雅尼娜就具有可親可愛的態度,克萊恩先生與其說是出於興趣倒不如說是因為無聊,才把她帶到一家落後於時尚的夜總會去看那些可憐的演員演出粗俗的排猶小喜劇,雅尼娜厭惡地扭過頭去,請求克萊恩跟她一起離席。洛塞認為,雅尼娜是「該片中散發出純潔氣息的少數幾個人物中」 的一個。

此外,由於洛塞採用兩條情節線索同時展開的巧妙手法,人物和情境顯得更為錯綜復雜。例如,當雅妮娜頗為遺憾地拖著箱子准備離去而又希望得到克萊恩的挽留時,克萊恩卻正在讀報紙上關於某個羅貝爾·克萊恩在一次失敗的破壞行動中喪生的消息。兩個重要的信息在同一時刻顯示在觀眾面前:在這個憂慮的世界上,他惟一可親近的人的出走和那個討厭的與他同名的傢伙的正式消失。有時,洛塞還毫不猶豫地乾脆利用想像手段。在一節列車的車廂里,克萊恩在短暫的瞬間似乎遠離了危險,坐在一個年輕女人對面,他立即猜想到這女人是另一個克萊恩的情婦。這個帶著迷惑不解的笑容而又似乎對他無所不知的年輕女人也許就是他的命運、他的不幸的媒介。後來發生的事件證明,這果真是克萊恩的不幸,也許相反,這正是他進行贖罪的表示。洛塞表面上再一次把選擇的自由留給了觀眾,然而他如此明確地表現出迫害的恐怖和手段的恐怖,以至於難以使人感覺真的能夠完全聽憑觀眾自由選擇。面對這樣的恥辱,如此的遭遇和恐懼,還有這般非人的屈辱,人是需要自贖的!從這一層上說,《克萊恩先生》可以稱得上是一部有教育意義的影片。

《克萊恩先生》既具有現代意識又崇尚傳統觀念,影片作者十分強調影片的哲理性內涵,這種內涵又往往是多義的,甚至是曖昧的,要求觀眾自己去細心揣度領會。影片雖然寫的是反法西斯主義的題材,但它想表達的內容顯然要復雜得多。這與洛塞對電影功能的認識有關,洛塞尤其重視影片的認識功能,認為「一部影片的宗旨就是作者對他所生活於其中的世界或社會的思考,不論作者是想脫離這個社會還是想與之斗爭。作者應該揭示社會的各種面貌,或者去表達自己對這個社會的看法。只有這樣,他的作品才能同現實建立接觸。」洛塞並不十分強調影片的社會批判功能:「如果我不喜歡這個社會的某些價值,我也不會去批判我所生活於其中的這個世界。我只想揭示這個社會,希望我的影片能表明一種對待社會的責任感。」

在藝術技巧上,《克萊恩先生》嚴格遵循傳統表現手法。它那較為緩慢的敘事節奏,注重對細節的處理,以及攝影機運動的平穩順暢,都反映了洛塞作品的一貫藝術特徵。他在場面處理、氣氛渲染上都十分講究,例如,在表現被佔領時期的巴黎的場景中,就具有超現實主義色彩。演員的表演是影片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老一輩影星讓娜·莫蘿的戲雖然不多卻為影片增色不少,阿蘭·德龍的表演則「從未像在這部影片中那樣成熟」。

約瑟夫·洛塞(1909~1984)是出生於英國的美國電影導演,是一位創作態度嚴肅認真、藝術技巧嫻熟、勇敢而又磊落的藝術家。他自1931年起即從事舞台導演,深受布萊希特的影響。50年代,因遭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他被迫離開美國到英國定居。70年代,由於英國電影不景氣,他前往法國發展。洛塞是從攝制短片開始電影創作生涯的,以後又改任編劇。自40年代末起,他開始從事長故事片的攝制工作,成為一個多產導演,一生中攝制過40多部影片,其中很多都獲得國際影評界的褒獎或好評,如《僕人》(1963),《車禍》(1967),《送信人》(1970,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托洛斯基兇殺案》(1972)等。

閱讀全文

與街女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主角叫薩羅的外國電影 瀏覽:438
四大美國科幻電影 瀏覽:12
花蕾的電影大全 瀏覽:144
四大名著相關電影 瀏覽:373
大尺度電影動漫圖片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189
日本的一部蟑螂外星人的電影 瀏覽:830
地牢回憶電影大全集 瀏覽:534
求最新歐美日韓青春愛情電影 瀏覽:732
有一部電影車上有導彈 瀏覽:702
大秦戰歌電影完整版 瀏覽:707
徐崢電影幕後玩家結局 瀏覽:15
演員傅曉娜電影 瀏覽:915
格林童話電影海報圖片 瀏覽:964
決戰中途島電影完整在線觀看 瀏覽:43
主角叫海芳她女兒叫阿梅的電影 瀏覽:511
法國電影的民族發展道路 瀏覽:347
為什麼要看優秀的電影 瀏覽:30
電影愛情是什麼在哪裡能看到 瀏覽:305
中國維和警察電影女演員 瀏覽:359
新紮師妹國語電影完整版 瀏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