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侍神令結局沒看懂
電影《侍神令》的結局:晴明重生,殺死慈沐,與眾妖撤回妖界,百美也恢復了神智。這部電影講述了陰陽師晴明與妖怪簽訂合同,共同守護平京的故事,於是晴明成了妖身。
半人半妖血統的晴明,原來在陰陽寮,作為一名陰陽師學習,並認識了對自己很好的慈沐師兄和感情頗深的百姿;
百姿與晴明立下了陰陽師的契約,立誓不會成為惡魔,但半人半妖血統的他總是成為許多陰陽師眼中的異類,怪物;
所以在慈沐慢慢被妖力所折服,招雪女作為自己的風神之後,他想把陰陽寮守護的原本屬於惡魔相柳的靈石據為己有,卻沒想到被晴明發現,卻假意被雪女設計殺死。
沒想到陰陽寮上下卻把晴明當作元兇,晴明逃到妖域,收養了許多被排擠的小妖作為自己的風神,在靈石被雪女設計用鴉天狗搶走的時候,沒想到被鐮鼠狼(晴明風神)搶走。
晴明又捲入其中,百姿也因此去搶劫,最後,晴明與相柳立下契約,與之成為風神的關系,降服相柳,但從此,與百姿絕情絕愛,與自己的式神們一夜前往妖域。
⑵ 這部《侍神令》,拍的奇幻又唯美,卻成了觀眾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投資6個億,拍攝周期10個月,後期製作長達兩年。由中、日、韓、美等多個國家的8支視效團隊共同完成。超過兩千八百多個視效鏡頭,創作七百多個數字角色。
如果說在宣發之初,《侍神令》吊足了大家的胃口。那麼票房2.73億,豆瓣評分5.8,卻成了《侍神令》難以掩飾的尷尬結局。
幕前卡司大,幕後團隊強,為什麼票房還是撲街了呢?
我把電影認真看了三遍,發現了問題所在。
《侍神令》講的是穿行於人妖兩界的陰陽師晴明與一眾妖怪締結契約,共同守護平京城的故事。
看到沒,這是講的一個故事,而不是講特效多麼華麗,多麼難以實現。
故事是核心,笑點、特效、演員陣容都只是依託於這個核心而做的錦上添花的東西。
那麼,《侍神令》把故事講好了嗎?
在這三點上,我感覺有很大問題。
首先是劇情設定
侍神令
電影中只要涉及到侍神令,基本都會強調這么一句話:「 同生共死,絕不背叛 」。這本應是體現侍神跟主人情感羈絆的地方,也是特別容易製造淚點的地方。但在劇情中,卻顯得很雞肋。
鐮鼬吞下鱗石,最後被晴明用塗山劍斬殺。
也就是侍神死了,對主人沒影響。
晴明被慈沐丟下山崖,其他妖怪以為晴明已死,然後樹妖讓大家散夥。
這告訴我們,主人死了,對侍神沒什麼影響。
晴明成妖,其他人身上的侍神令全都消失,各自散去。
這里說明了,背叛還是沒什麼影響。
從上面可以看出, 設定上給足了面子,實際上一點用處都沒有。 所謂的「同生共死,絕不背叛」僅僅是一句口號而已。
在這點上,其他電影卻有不同的表現手法。
在電影《魔童降世》中,哪吒也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號,但電影是把這句話融入到了哪吒的行為、思想里,最後喊出這句話時就特別有分量。
《侍神令》只有口號沒有行動的騷操作,完全偏離了初衷。觀眾觀看過程中,體會不到那種聯系,自然也不會為幾句空洞的口號而感動。
塗山劍
在相柳肆虐時,陰陽師們合力造出這么一把神器,成功打敗相柳。
背景給的很豐滿,實際應用卻很骨感。
電影中,塗山劍發揮了這些用處
1、袁柏雅拿到塗山劍後,朝著守衛揮了幾下,除了後期加了點顏色特效,貌似沒啥用處,跟普通武器差不多
2、在庭院里,晴明用塗山劍殺掉了異變的鐮鼬
3、晴明用塗山劍殺掉了雪妖
4、塗山劍對慈沐不起作用,被毀
看看,這就是傳說中的神器的威力,跟路邊撿根木棍的作用差不多。
鱗石
相柳被擊殺後,靈力長久不散,最終被煉化為鱗石。後來,陰陽寮的人把鱗石放在金塔中看管起來。
在很多電視劇或者電影中,一般會有這樣的設定:如果反派太過強大,消滅不了,那麼只能把它以某種形式封印起來。 這也是鱗石的設定一。
鱗石是相柳的靈力所化,也就代表著相柳的力量。 這是鱗石的設定二。
電影是怎麼處理這種設定的?
晴明打敗慈沐之後,隨手就捏碎了鱗石。也就是說,花了那麼多人力物力看守的鱗石,就這么輕易被破壞了。那其他人努力守護的意義在哪裡?
這里打破了不容易毀壞的設定一。
相柳認主之後,晴明獲得了很強的力量。假如說晴明獲得了相柳的經驗和能力,但自身靈力還是那麼多,並不會爆炸性增長。而作為相柳靈力集合體的鱗石,可以說是力量之源,慈沐吸收了鱗石怎麼說都要比晴明強才對。不然鱗石作為靈力的化身,意義又在哪裡?
這里打破了鱗石代表力量的設定二。
作為重要道具的鱗石, 由於設定前後不一,再一次加強了觀影的違和感 。
神樂
神樂的角色設定是從小跟著妖怪長大的人,這點是沒有問題的。
問題出在她對晴明的態度上。
小時候,無家可歸的神樂被幾名女妖所救。後來,陰陽寮的人把這幾名女妖要麼封印、要麼殺了。同是陰陽寮的晴明,在這過程中並沒有動手,神樂就下定決心認晴明為主。
這個意思就是,我親眼看到親人被陰陽寮的人所殺,其中一個人沒有動手,所以我就對他感恩戴德,甚至不惜一切想追隨他?這里人物動機的不合理簡直要破除屏幕了。不說恨屋及烏,也絕對不會上升到認其為主的程度。
難道觀眾的智商在導演的眼裡都是這種水平嗎? 這種邏輯怎麼敢的啊?
其次是故事線
電影上映後,不少網友感覺被騙了,打著陳坤與周迅的幌子,實際是在捧屈楚蕭跟沈月。
從整體劇情來說,前半段男主是屈楚蕭,後半段男主是陳坤。但女一肯定不是周迅。
讓觀眾蒙圈的原因就在於: 主創團隊太貪了,一條線都沒講好卻想講兩條線。
陳坤在電影開頭漏了幾分鍾臉之後,視角就開始跟著屈楚蕭走。
一般來說,由於電影的時長有限,電影視角都是跟著主角走,尤其英雄主題式的劇情,更要把握好主要角色。但《侍神令》偏偏用了一個很奇怪的手法。前面以袁柏雅的視角找到晴明,後面又以晴明的視角去推進反派的劇情。這個神奇操作直接把觀眾看蒙了: 究竟誰才是主角??
《侍神令》跟雙男主的設定還不一樣。
在《人潮洶涌》中,劉德華跟肖央就是雙男主的設定,但故事是圍繞著兩人互換身份展開,雖然也有反派,但核心故事是身份互換。
反觀《侍神令》這邊,陳坤的故事是主線,卻又花費了大量篇幅去描寫屈楚蕭的視角,最後
結果就是兩條線都沒講好,感情線更是一塌糊塗。
神樂與袁柏雅
從最後的結局來看,神樂跟袁柏雅有一個團圓結局。但前面的鋪墊太少,導致看到這個結果時沒有感動、沒有愛情,只有突兀。這里的鋪墊不是指劇情、互動少,而是兩人感情升溫的過程。
之前還誓死追隨晴明的神樂,突然就變了心。
一直跟神樂不對付的袁柏雅突然就喜歡上了神樂。
一切都太突然了。
晴明與百旎
晴明與百旎的感情線有結果卻沒有開頭。
對於這兩人前期的感情,電影給了我們兩個鏡頭:一個是在金塔前念護身咒,晴明突然失控。另一個是兩人簽下生死不棄的侍神令。然後鏡頭一轉就說兩人感情很深。
感情變化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點。因為經歷了一些事,兩人有成長,有思想的轉變,所以有了感情。但《侍神令》的操作就是,他們兩人以前有接觸,所以我把他們設置成一對情侶也是合理的。
問題是,真的合理嗎?
邏輯上說得通,觀影體驗上卻不合理。
第三是戰鬥力
《侍神令》裡面可以說沒有戰鬥力劃分,全都靠著創作團隊的隨意發揮。
比如陰陽寮完全是一個很奇葩的設定。
作為與妖怪作戰的主要團隊,身負看管封妖塔的重要職責。僅僅一個照面,就被雪妖團滅了,裡面甚至包括了長老級別人物。
就這水平,還捉什麼妖啊?
多年來陰陽寮一直負責看管鱗石,但是鱗石經過多年淬煉,反而變強了,導致塗山劍發揮不了作用。 那麼問題來了陰陽寮究竟是在鎮壓鱗石還是在強化?
前面剛大展神威的雪妖,還沒得意幾分鍾就被晴明給秒了。
種種情節來看,雪妖是個襯托晴明強大的工具人無疑,同時又反襯出陰陽寮的弱小。
問題又來了,一個晴明等於多少個陰陽寮的戰鬥力?
戰鬥力體系的崩壞,導致戰斗場面除了看看特效,沒有任何激情和壓迫感。
甚至能感受到主創團隊在說 「劇情不重要,看特效就行」。
《侍神令》這部劇,要說沒用心,它的特效挺好,人物背景也都有,故事線還比較完整。要說用心,卻總能感覺到滿滿的不和諧感。
這種矛盾感其實是來源於創作團隊的傲慢。
創作團隊以自己的視角拍了這部電影,而不是以觀眾的視角去思考怎麼展現更合理。所以在觀影過程中我們能理解到創作團隊想表達的意思,卻完全沒有代入感。
所謂的「笑點」「淚點」這些情緒不是我們看完故事後自己感受到的,而是電影創作團隊一直在耳邊告訴我們的:這里你該笑了,這里你該哭了。
這算什麼?
「笑點」「淚點」「特效」等鏡頭的設置,應該依託於故事本身,通過故事讓觀眾感受到那種情緒。別人強行給的,並不是觀眾想要的,最終票房的不如意也反應了這一點。
⑶ 《侍神令》:能把一手好牌給打爛,這部電影也是夠奇葩,對此你怎麼看呢
《侍神令》這部影片由陳坤、周迅、陳偉霆、王麗坤領街,沈月、王悅伊出演,王紫璇特別演出,孫紅雷友情表演。我覺得這部影片,便是對著陳坤而成,在劇里陳坤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或是一如既往的出眾。陳坤對著作的苛刻是大家都知道的。
本以為歷經一年的沉積,他會給觀眾們產生強勁有力視覺沖擊。可是想不到,就算擁有陳偉霆、周迅、王麗坤等諸位「神」的加盟代理,依然更改不上影片嗝屁的客觀事實,連神都解救不上的影片,顯而易見它是有多麼的得「爛」了。
此外更加欠缺的便是小故事延伸上,奇妙時期、陰陽師手游情況交代後,花了太多時間交代神樂和會展的相逢,不清楚的人認為屈楚蕭和沈月才算是男孩和女孩一呢,而周迅和陳坤全過程好像為他兩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