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觀看新疆電影大河觀後感

觀看新疆電影大河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4-10-22 11:29:51

Ⅰ 大河戀觀後感

《大河戀》這樣的電影不是用來分析的,而是靜靜感受,所有的鏡頭都容易理解,沒有象徵沒有隱喻沒有荒誕,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常生活,很容易感同身受他們的快樂、痛苦、懷念和思念。

電影的畫面詩意寧靜,劇情雖單薄,可質朴,平緩的敘事節奏充滿了懷舊味道。喜歡《大河戀》的人,生活必定從容,心境想必淡泊,或許心底也懷念著一條大河或一座大山或一棵大樹——這些故土的象徵物,它們都鐫刻著過去的美好時光。

影片最後是老年的紐曼在河邊釣魚的獨白,「時間的流逝,人的肉體生命或長或短,但就靈魂而言,又最終都與這大河融為一體」。生命是不是從終點回到原點?所有人都是世界的過客。

好電影是時光的美妙機器,將時光記錄成夢,將夢迷戀成生命的底色。其實文字也有著類似功效,大概所有的藝術都是這樣。依戀大河是一位老人的生命底色。

Ⅱ 《大河之舞》觀後感

上周的音樂課上,老師給我們放映了一個愛爾蘭的音樂劇——《大河之舞》,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看過之後同學們都很震驚,我也被深深地震憾了。
在一片星星點點的燈光下,《大河之舞》拉開了序幕。先是聽見演員們用腳敲擊地面發出整齊的咚咚聲,繼而看到一大片身穿黑色上衣、綠色裙子的身影在穩而有序的閃動著。老師告訴我們,對於踢踏舞來說,最重要的是節奏是否清晰,一個好的踢踏舞者,不管是多快的節湊多復雜的舞步,多輕的聲音,都能做得清清楚楚。的確,舞者不注重身體的舞姿,而是炫耀腳下打擊節奏的復雜技巧。演員們都沒有太多的上身動作,雙手要麼垂直放在兩側,要麼叉腰,而腳下動作卻很多、很復雜,一會兒猛的向上一蹦,雙腳綳得筆直,一會兒又大步邁向舞台兩端,雙腿稍稍彎曲;一會兒用腳跟敲擊地面,發出異常清脆的響聲,一會兒又用腳尖支撐,兩個人背靠背轉圈,一會兒散成大三角,一會兒又圍成一個大圓……我很難想像那聲音竟是人用腳的跳動發出的。
《大河之舞》整場演出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穿黑白上衣的人交替互動的一段。先由兩個黑人用腳敲打出不同的節湊,彷彿在說著什麼悄悄話,然後再一起歡快地跳下台階,來到一個薩克斯手面前,分別為他表演了自己的絕活,正巧被三個白人撞見,他們商量了一下,決定也跳一段,彷彿是和黑人比賽似的,認真極了。其中一個白人用腳尖旋轉著,從這頭轉到那頭,厲害極了!同學們都驚訝的大叫起來。最後五個人一塊跳了起來,全場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大河之舞》不僅有愛爾蘭的踢踏舞,還有弗朗明哥舞、芭蕾舞、爵士舞……演員們一會兒用腳尖、一會兒用腳跟,一會兒能聽到聲音,一會兒聽不到聲音,原來這就是舞藝的比拼啊!

看了這部音樂劇,我深深地被演員們用腳尖和腳跟磨出的這么美的藝術火花而震撼了!這使我想到了以後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只有堅持到底,才能有所作為!

Ⅲ 電影精忠報國觀後感(280--300字)

在《大河》中,對特定歷史事件的描繪是成功的。影片沒有熱衷於對苦難的渲染和對"惡"的肆意展示,而是把著力點放在了表現苦難中迸發的人性美的光彩上。陳大河與異國姑娘冬妮婭志同道合、相濡以沫的愛情,支撐著他們跨越意識形態屏障,度過了艱難時日;為了保護冬妮婭,的父親挺身而出,毅然認做女兒護在身邊。這些情節如穿透烏雲和陰霾的一線線陽光,照亮了人生,點燃了希望,伸張了正義。

特別要提到的是方文剛這個角色。他是陳大河的同學與同事,和那個時代的幾乎所有年輕人一樣,同樣有理想和抱負。盡管在艱苦面前他曾經有過失望和消沉,但在文革中,卻勇敢地主動承擔了所有"罪責",保護了陳大河。這種曉以大義的自我精神,是對文革中那些卑鄙"叛賣"行徑的鞭笞;是對中華民族"捨身求義"傳統美德的堅守。他雖然因此被迫離開了陳大河,從影片敘事中消失了,但是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運用典型化手法,在生活的旋渦中塑造當代人物的鮮明性格,是這部影片的一個重要特色。

成功反映當代多民族社會生活的本質特點《大河》圍繞兩代人治理塔里木河的故事展開,具有典型而濃郁的新疆多民族特色。真實而自然地表現民族關系,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要求之一。在當代新疆的文藝創作中,我們既需要那些深刻揭示民族社會自身生活、生動塑造本民族時代新人形象的優秀作品,更需要深刻反映在新疆這塊祖國熱土上,各民族相惜相依、共榮家園,自古以來形成的"大家庭"關系和兄弟姊妹情意的作品。《大河》在反映當代多民族社會生活的這一本質特點方面也是成功和感人的。

Ⅳ 觀後感怎麼寫格式五篇

不少學生開始寫 觀後感 ,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 故事 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接下來請欣賞: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怎麼寫1

這部片子明線上是多拉幫助耶書亞找父親,暗線實則是多拉尋找父愛,與已故父親和解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里約熱內盧一個熙熙攘攘的中央車站。在這里被抓拿的小偷求饒時仍被警察當場擊斃;警察會勾結人販機構獲利;靠幫人寫信寄信為生的多拉卻從沒寄出一封;小男孩耶書亞在媽媽遇難後請求多拉再寫第二封信給爸爸被多拉嚴詞拒絕。這是巴西在上個世紀90年代文盲率高,治安殘暴,人性淡漠和麻木的社會縮影,當地熱帶偏海洋性的炎熱氣候似乎也無法溫暖冷漠的人心。

但是多拉有一個很給力的閨蜜:伊琳。在多拉要撕掉耶書亞和媽媽寫給爸爸的信時,被伊琳阻止了;在多拉用賣掉耶書亞的錢換回新電視機時,伊琳及時識破並斥責了這種行為,多拉才得以良心發現;在多拉解救耶書亞逃亡到車站給伊琳打電話時,伊琳說:我就知道你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女人。同為單身大齡女性,伊琳更具有善良,明辨是非的清醒的品質,能夠在朋友犯迷糊時當頭棒喝,在朋友改邪歸正時給於鼓勵支持,這是真正的朋友所為。

小男孩耶書亞長到十歲都沒有見過他父親,盡管他的父親事實上是個十足的酒鬼,但是媽媽阿娜卻給兒子極力塑造了一個好父親的形象。在耶書亞的嘴裡經常會蹦出:我的爸爸工作很忙,他是個木匠,他的 木工 活很好,我家的房子是我爸爸蓋的。孩子對父親的憧憬中充滿了對父親的欽佩和敬愛。雖然孩子得到的只是片面的印象,但是相比母親只會在孩子面前抱怨丈夫的不負責任,大吐苦水,把孩子拉攏為一致不滿丈夫的對立面的這種做法,卻是避免母親爽快,孩子卻成了失敗婚姻的犧牲品的結局。有媽媽的呵護和能幹厲害的「爸爸」護航,耶書亞在一個單親家庭里卻成長得陽光坦率,猶如一枚沒有經受風霜的純潔玉石。

主角多拉的 兒童 時期,父親出軌,母親過世。離開家多年之後,父親已經認不出成年後的多拉。她對父親這個角色的印象不好,罵他們是笨蛋,蠢貨。我想多拉是非常害怕分離的,或者說是沒有得到好的分離,就衍生出被拋棄的不好體驗。甚至於成年後單身的選擇也不無可能受到小時候的創傷所影響,試想就連最親近的人會離自己而去,也會將自己給遺忘,那為什麼還要付出感情去建立關系呢,這些都是不靠譜的,猶如泡沫灰飛煙滅。既然如此,不如不付出即不會受傷害。既然不需要與他人建立關系,就無所謂自我要求。所以她的人生都很暗淡,穿著樸素,不化妝,不抹口紅。她對耶書亞說:「就算化妝化得再漂亮,像伊琳一樣,不也是沒人要嗎?」

在兩人到達北邦吉蘇找耶書亞的父親未果,兩人又餓又累還身無分文,耶書亞問怎麼辦,多拉爆發了:「你爸媽就不該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來!」這句話殺傷力十足,小男孩被氣跑了。她否認了孩子的存在價值,事實上喊出了自己潛意識里的心聲,內心千瘡百孔的多拉持著一種否定自己的消極想法而過活著。但是這一回她不想迴避分離,她趕緊去找耶書亞,在茫茫人海,在全城人都參與的向基督救贖的祈禱聚會中找尋男孩,最後因體力不支而暈倒。人群消散後,多拉枕在耶書亞的腿上睜開眼睛,兩人相視而笑,化解了之間的隔閡。我想這也是多拉與自己的童年重新連接上,與自己做了和解,接納了自己。

接下來,劇情開始了正能量的色彩。片中一共有三段寫信的場景,第一段是開篇是路人各種寬恕親人、朋友的信件,第二段則是此時兩人在北邦吉蘇為攢路費而擺攤寫的,這時候寫的都是感恩主題信件。我覺得編劇這樣的安排是與多拉的轉變有關,多拉早年家庭的不幸她認為都是由他人造成的,尤其是不負責任的父親,但是卻又無能為力去改變,所以她只能站在批判的角度去寬恕別人。第二次寫信時,多拉敞開了自己的心靈,不僅接納了自己也接納了世界,她的看法也變了。任何一個人都有做得不足的地方,但也有值得感恩之處。當一個人不再自我攻擊和否認,能量就開始向外湧出,她開始感受到了愛。

第三次寫信是多拉自己寫給耶書亞的信,在送男孩找到哥哥們的家以後,天還沒亮就悄悄離開在早班車上寫的。「你說的很對,你爸爸的確跟你想的一樣好。我還記得以前我爸爸開火車的時候,他會讓我這樣一個小女孩兒,一路上一直拉著汽笛響個不停……其實我很想念我的爸爸,很懷念曾經的一切。」信還沒寫完,多拉已經淚流滿面,這么多年的不滿,其實深埋著的是對父愛的追求而不能。耶書亞的爸爸做得一手好木工,但酗酒賣房被二兒子嫌棄,多拉的父親雖然一堆破事但在她的童年裡也曾給過她些許寵愛呀。人無完人,想要個完美的父親似乎真是太難了。事實上,我們對父母,對很多事情沒有選擇權。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離開時的多拉換上了耶書亞給她挑的藍色碎花連衣裙,塗上了路人給的口紅,用口紅給腮邊潤色,邁上輕盈卻又踏實篤定的步伐向著晨光走去。她已為父親的不滿在心中釋懷了,完成了女兒和已逝父親的和解,對生活更是激發了熱情。多拉年紀不小,臉上都有褶子了,與年輕美女簡直不能相提並論,但是這時的多拉卻美得發光。

多拉臨走前把男孩母親托她寫的信送達到了她丈夫家裡,和她丈夫半年寄回家的信,兩封信放在一起相聚在他們的畫像之下。信裡面各自表達著濃濃愛意,迫切希望重逢相聚在一起組建家庭,這一情節重重回擊了多拉之前的那句話:你爸媽就不該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來。而事實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相愛的結晶,至少是曾經相愛過的產物。我們是為愛而生,我們也應該為愛而活。

觀後感怎麼寫2

最近有一部非常好看的電視劇——《大江大河》。第一次看到是在公眾號中,稱其為今年最好看的國產劇,主角還是我喜歡的王凱、楊朔。前幾天恰巧刷到這個劇就開始看。一看就忍不住通宵看了十幾集。

第一集就在講x後恢復高考,青年學子激動的念著人民日報的社論,期盼著進入大學。後面劇集講述,退伍軍人接手村支書,帶著全縣最窮的大隊搞起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搞燒磚,搞養殖兔毛,搞建築隊等等。

而讓我驚奇的就是這個劇的真實。男主高考全縣第一,卻因家庭成分不好被萬般阻撓。即使已有安徽小崗村的例子,包產到戶很長時期還是被認為是瓜分集體財產。

這樣的細節在劇中有非常多的體現。劇中有非常多讓感動的地方,第一集就已經讓我十分感動,男主為了勸說鎮主任,在革委會門前要背一千零一遍人民日報的社論。那時青年人對於知識,對於大學殿堂的渴盼之情。

第二處感動就是在大學宿舍里,每個人都在爭論國家大事,能吵得面紅耳赤,為了獲得真理而 辯論 。我猜我大概是共情到男主的心情,在那個破落的年代裡,農村青年走進大學殿堂的激動心情。

第三處感動就是,在小雷家從全縣最窮最多光棍的大隊,後來奮發圖強的過程。當然很大因素是因為大隊支書作為退伍軍人很有剛性,很敢闖。這個劇還有許多大視野的觀點角度,如何讓全大隊的人共同富裕而不是小部分人富裕,出現了隊辦企業和公辦企業的惡性競爭怎麼辦等等等等。

那時候盡管不是最好的時代,卻是最有希望的時代。

觀後感怎麼寫3

《大江大河》為什麼會吸引我?

其實在剛開始看的時候我也感覺很奇怪。作為已經有兩年的沒有看過電視的我,怎麼就突然愛上了它。難道是它的題材特別好?主角特別帥、漂亮?還是說它的故事特別的新穎?......直到看完最後一集,然後我再回頭想這個問題,才發現然來我是第一次真正的看懂了一部電視劇。之前的那完全是左眼進、右眼出,一點收獲也沒有。帶著對主角強烈的崇拜感,和對美好結局的期望感,怎麼能注意到劇中人物的塑造。我記得曾經語文老師說小說的最高境界就是對人物的性格塑造。所以這次我懂得了結合當時的故事背景對人物性格進行分析。當我懂得這些以後,我再來 說說 為什麼它能吸引我。我覺得是以下幾個方面:

1、當時的時代背景,處在x後,中國工業復興的那段時間。

2、以時間為主軸,塑造一系列人物發生的故事。

3、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不同性格擔任的不同角色。

宋運輝,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而且家庭一直帶著「大帽子」,所以他處處受打壓,導致他性格內向。同時也很要強,在1978年的恢復高考的機會下,他主動出擊抓住機會,以全線第一的成績,考上大學。在大學他學習很刻苦,不放過一絲學習的機會,哪怕是在排隊打飯,他都在學習函數的連續性。圖書管更是他唯一娛樂的地方。 畢業 以後,在徐縣長的幫助一下,他來到了金州化工廠。由於性格直,人不夠圓滑,導致他在工作中並不是那麼順利,最可最累的活都扔給他,好在他心態好,不抱怨,最終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宋運輝靠著自己的勤奮堅持和改革春風,為大家證明了是金子最會發光的道理,生活沒有過不去的坎。同時他的做事原則也是我最欣賞的,雖然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原則就是原則,沒有例外。

雷東寶,他雷厲風行,干勁十足,說做就做。在農村改革開放時,他主動抓住潮流,率先推出包產到戶,讓最窮的小雷家迅速富裕起來。他性格直爽,沒有什麼心機,敢做敢當,有軍人的血氣。以至於在面臨選擇時,他敢與獨裁專制。事實也證明的他的果斷是正確的。同時在用人方面,他也很果斷,不計較私人恩怨。把集體利益放在私人利益之前。對感情也很忠誠,妻子出世5年,卻一直不敢忘記,每每遇到過不去的坎,都會過去和妻子說說話。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妻子的出世,卻讓他終日洗面。足以表明他對妻子的思念。

楊巡,其實他挺堅強的,書讀的少,沒有什麼工作 經驗 ,人又比較瘦小,闖盪社會處處受到欺負,但是家裡窮,弟弟妹妹也比較多,以至於家裡重擔都落在他肩上。所以即使面對再大的困難,他都咬牙堅持著。在電線批發店發生變故時,他沒有放棄,想方設法的繼續售賣。哪怕手骨折住院,他都沒有忘記給之前的老客戶打電話慰問。當他走頭無路,一把火燒點所有的假貨,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氣魄值得我們學習。

三個角色都代表不同的職業,但是不管他們是什麼角色,什麼職業,他們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不放棄。你不楊帆,沒有人替你起航。你在裝睡,誰也叫不醒你!你無需告訴每一個人,那一個個艱難的日字是如何熬過來的,大多數人都看你飛的高不高。很少人在意你飛的遠不遠,所以做該做的事,走該走的路,不退縮,不動搖,無論多難,也要告訴自己:堅持到底,不要辜負曾經經歷的苦難和煎熬。人因夢想而偉大,因學習而改變,因行動而成功,相信自己。

觀後感怎麼寫4

11月14日,171班組織了一場觀影活動,是暑假時上映的一部影片——《我不是葯神》。

這部電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主人公原型名叫陸勇,來自江蘇無錫,是一名白血病患者,因為他幫助病友購買便宜的印度仿製葯,被許多白血病患者稱為「葯神」但2014年,一直覺得自己在做好事的陸勇,因涉嫌販賣「假葯」,被警方帶走,之後千餘名病友簽名為他求情,最終檢察院對他「撤回起訴」。而這部影片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葯「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由最初就只父親和交租心切不得已而為之,到中間受不法分子脅迫暫停為之,再到後來看到生命中的夥伴,一個個病友離世再次折本為之,最後被判有期徒刑五年。

第一個觸動到我的是「老呂」的離世,從最開始慫恿程勇走私,到後來誠心邀請他到家中做客,到弟媳去求程勇施以援手,以及那麼多病友最後與他的告白,都是使程勇再次走上義無反顧的牢獄之路。

第二個觸動到我的是「小黃毛」在看到警察靠近後,故意將程勇調開,開著裝有格列寧的車憤然超前吸引警察注意力,不幸被大貨車撞擊而喪命。雖然他做事激進,也不擅長表達語言,大部分行動都是挺極端,可他卻是這么仗義。

第三個觸動到我的是年邁的奶奶因為患病而給家裡帶來的巨大壓力,她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最讓我刻苦銘心的是她說的那句話「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是啊,這一切都是因為,她們想活著……

最後觸動到我的是程勇在被押往監獄的路上,道路兩旁為他送行的白血病人紛紛摘下口罩,表達對他這種救世濟貧精神的感謝和敬意。

影片的最後回歸到現實社會中,看到我們的醫保改革取得了讓人欣慰的成功,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這一類的問題,社會終究是會越來越好的。生命這么漫長而又短暫,好好活著就是最大的奢侈,好好活著,保持善良,傳遞正能量。

觀後感怎麼寫5

這部電影說實話,我已經看了2遍了,一遍是剛上映的時在電影院看的,還有一遍是我們團隊看電影看的。每次看完這部電影,我都是淚流滿面,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是真的好看,給人觸動很多,確實是一部良心大作!

故事主人翁程勇,在劇中的標簽是一名油膩膩的大叔,印度神油店的老闆,家暴男,甚至可以說一無是處,他在生意慘淡的時候,店面臨倒閉,拖久房租鎖大門,老婆跟別人跑了,在雙方打官司要孩子的情況下他的爸爸又得了血管瘤,面對高昂的費用,程勇走投無路,採納了白血病人呂受益的提議,就是去印度走私格列寧,然後回中國賣。格列寧它是一種抗癌葯物,價格十分的高,它在國內賣4萬元1瓶,有些人甚至認為是天價,而印度仿製葯的格列寧效果可達原葯的百分之九十九,市場價卻只要兩千,廠家的價格更低,只要五百(這瓶格列寧白血病要終身服用)程勇和呂受益聯系了病友群群主劉思慧,患者黃毛,懂英文的X教患者劉牧師,五人組成一團,開始慢慢走上偷偷販賣印度葯的路。

有效又便宜的葯,一開始沒人要,因為別人不信任,覺得便宜沒好貨。所以要找對組長,群主,找講話的人,找市場信任的人,從這些人開始入手,他們的一句話比你講的天花亂墜都有用。

劇中有一段是這樣的:經理男讓劉思慧跳舞,程勇一次又一次扔出一大筆錢讓經理男跳,最終他跳了,「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能讓經理男跳 鋼管舞 ,脫衣服。這個社會有錢的人很多,但是這個社會底層,沒錢的人,做服務行業的人更多,有錢人能用錢砸出他們的底線,可以用錢踐踏他們那些所謂的底線,「不可逾越的鴻溝」,這就是社會很現實,也很真實的一面。

但是賣印度葯總規是違法的,容易招人嫉妒,招人暗算,低價葯高價賣,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不過醫葯行業確實很賺錢。現在科技發達這么快,各種葯品隨處可見,可見一斑,言歸正傳,這些行為只能是傷人又害己。

我在這里突然想到那天老師問:為什麼劇中要提到那個橘子,我之後回去看了一下,呂受益說過2次吃橘子,在呂受益死的時候,黃毛在吃橘子,顯示他真心把呂受益當作朋友來看待。

因為販賣印度格列寧危險系數太高,程勇決定不做了,轉正了,程勇不想坐牢。最後涉及到人性的時候,尤其是生命的時候,沒有任何人為正版葯抱不平,覺得和正版葯幾乎一模一樣,「憑什麼正版葯賣這么貴」。在這個時候,人們渴望一個救世主。這個時候呂受益的妻子找到了程勇,求他救救呂受益,經過程勇深思熟慮,他決定再度開始賣印度格列寧。最後他自己添錢賣給那些白血病病人,最後程勇還是被抓了,法律無情,程勇被判刑五年,但法院理解程勇賣假葯是因為救人,減刑三年。

看完這部電影,我思緒萬千,程勇最後做的決定讓我是真的非常感動,通過這部電影,看到了社會的真實性,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



觀後感怎麼寫格式五篇相關 文章 :

★ 觀後感怎麼寫五篇

★ 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 電影觀後感範文5篇

★ 關於觀後感的作文範文5篇

★ 彩虹鴿讀後感怎麼寫5篇600字

★ 讀後感作文範文5篇

★ 《雪人奇緣》觀後感5篇範文

★ 電影2012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 《在一起》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五篇

★ 抗疫第一課觀後感怎麼寫

Ⅳ 電影《河》觀後感

      五月十二號下午,我和大河讀書會的部分群友一起觀看電影《河》,一起感受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美感和沖擊。這部影片由中國藏族導演松太加執導,央金拉姆、格日才旦等主演。在長達近兩個小時的觀影過程中,幾乎沒有觀眾提前離開。直到電影結束,大家還覺得意猶未盡。觀看完《河》這部影片,我認為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它有如下優點:

        一、環境的變換和人物活動、心理相對應。隨著影片場景的變換,我們慢慢走進這一家人的生活和空間。在影片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塵土飛揚,烏雲密布,路面泥濘。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家人共度難關,體現了人們的樂觀和堅強。這部影片讓我想到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主人公老漁夫聖地亞哥同鯊魚之間的搏鬥,體現了人類與惡劣的環境和命運的斗爭。

        二、小主人公和她的母親的出色表演,讓影片增色不少。央金拉姆有著清澈的眼神和一顆童心,讓觀影者可以看到兒童眼裡的世界。她哭了,因為父親的摩托車掉進冰里;她不說話了,因為小羊不見了;當爺爺生病了在醫院里,她給爺爺提鞋子;她給爺爺吃糖,給羊餵奶;下雨天,陪爺爺在石頭下躲雨。從孩子身上,我們看到人性的美好品質。孩子的母親雖然言語不多,但是,她孩子的愛沒有變。她美麗而溫柔,勤勞而質朴。她時常把孩子抱在懷里,有孕在身還干很多家務;講誠信,拒絕謊言。

      三、影片中的音樂打動人心。在影片開始播放時,我們聽到一首粗獷的歌曲。接著是彈唱樂曲,撥動心的漣漪。影片中有一首曲子,似曾熟悉。它如同我在小區跳舞的舞曲,這種草原曲子讓人的心靈得到撫慰。音樂可以聽出:當人們面對磨難時,希望可以藉助神靈的護佑。影片結尾的音樂響起,我們似乎看到新生嬰兒降臨,一家人和睦相處。

        四、語言簡練凝神。影片中人物沒有多餘的語言,沒有華麗的語言,非常接近生活。影片中爺爺在醫院中的話,發人深省。爸爸為何開始對爺爺不冷不熱?因為爺爺拒絕看奶奶最後一眼。小女孩開始不想和他人分享母愛,但是最後接納了母親肚子里的小孩。這是一部講述普通人家庭中的情感故事的影片,盡管有的地方令人疑惑,但它確實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現實生活中,有的家庭里,存在父子反目或兄弟反目現象,有的家庭存在嚴重的親子矛盾。如何教育孩子與親人相處,如何化解沖突,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讓一家人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是一個嚴肅而沉重的話題。

      五、人物形象鮮明。影片中塑造了純潔可愛有點倔強的小女孩,堅忍而慈祥的母親,頑強而內斂的父親,一心修道的爺爺,頑皮的鄰家兒童以及好心的鄰居。特別是小女孩央金拉姆對小羊的呼喚和對母親的呼喚,喚起了我的童年記憶。小時候,我常常在夜裡醒來時,呼喚我的母親。

        六、影片中小羊的命運令人嘆息。它的母親被狼咬死,而小羊在一家人的照顧下漸漸長大,卻不料最終慘遭狼口。難道是母親和孩子溺愛小羊造成的?我認為不是。是小羊不能適應環境造成的,是狼的兇殘造成的,是父母對小羊的監管不力造成的。

        影片中值得探討的地方在以下方面:

          一、《河》的標題有何寓意?有觀眾認為河是指人和人之間的隔閡。在我看來,影片中有結冰的河以及解凍的河,但是「河」是指爺爺和父親的關系由凍結變成融化,猶如春天河水的解凍。有的觀眾認為,父親沒有給女人良好的教育,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所幸,父親最後接納了自己的父親。

      二、孩子的年齡。她到底幾歲?她為什麼還要吃奶?在影片中,孩子有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冷靜和成熟。她的成長環境和都市孩子相比,有著天壤之別。她的善良和活潑,是影片中的亮點。

      三、這里有綠樹和青草嗎?影片中一年四季為什麼難以看到綠樹和草地,只是光禿禿的山和地面。

      盡管影片存在一些令人費解的地方,這里也沒有都市的繁華以及激烈的場面。但是我認為,這是一部可以讓人靜靜欣賞的影片,有內涵的影片。我喜歡主人公央金拉姆的純真,我喜歡遼闊蒼茫的背景,我喜歡那些震撼人心的音樂,我喜歡影片中母親的面容和身影,喜歡人物面對苦難的不妥協,喜歡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的情景。但願我們的孩子可以有快樂的成長環境和幸福的童年;但願親人之間可以少一點隔膜,多一點真誠和理解;但願天空可以更藍,水可以更清,親人之間相親相愛、不離不棄!

 

     

 

Ⅵ 紅色電影1000字觀後感_觀看紅色電影1000字觀後感

紅色電影有很多,我們看了之後都有很深的感觸,寫一些1000字的 觀後感 也是常有的事情。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紅色電影1000字觀後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紅色電影1000字觀後感:辛亥革命觀後感

如今,我們依然銘記,在百年之前,有這樣一個人,棄醫救國,“起共和而終帝制”,乃揚起徹底反封建旗幟的第一人。我們依然銘記,在百年之前,有這樣一群人,願離家棄子,捨生忘死,只為共擊帝制自為者。我們依然銘記,在百年之前,有這樣一次革命,浩浩盪盪,給一個曾經頹廢不堪的國家帶來了民族獨立之思潮,使之發生偉大的歷史巨變。這就是,辛亥革命。

立足當下,回顧過去。我們問自己:“革命所為何事?”時下的我們對於這個問題或許能給出較有說服力的回答。確實,如今的中國,更加強盛、更加民主、國家更加開放、科技更加進步、民生更加幸福。這就是我們的回答,這就是革命所為之事。

然而,在百年之前,也曾有一人做出了同樣的回答,他就是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孫先生是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他領導同盟會,帶領無數革命人為救國存亡、振興中華而頑強奮斗。他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並給人們帶來了思想上的解放,激發了人民愛國熱情,打開了思想進步的閘門[1]。在影片《辛亥革命》中,當袁世凱在家宴中向唐紹儀問起與之談判的孫文是個怎樣的人時,唐紹儀給出了許多人對於孫先生的評價。章士釗說他:“有孫逸仙,而中國始可為。談興中國者,不可脫離孫逸仙三字。”日本人宮崎滔天把他尊奉為拯救中國的英雄。也有人說他目不識丁,是綠林豪傑、是造反的土匪,有人說他是一介書生,手舉手術刀的江湖郎中。然而這么多人如此義無反顧地追隨孫先生讓袁世凱不解其中緣由。而唐紹儀的回答是:“孫文是一個無私的人。”正因為“無私”,讓許多人願意跟隨他。當孫先生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時,影片中響起了這樣一句話: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居,文將與諸位同志一道,致力於實現革命的目標。這更加驗證了唐紹儀說的那句話。孫先生的無私、孫先生的堅定的革命理想,讓我敬佩,值得我們學習與發揚。

現在,我們努力渴望透過一部部影片,透過《辛亥革命》,來還原百年之前的這段偉大的歷史。這不僅是讓我們時刻銘記中國曾經遭受的列強的欺辱與清政府的腐朽,更是讓我們這代人和之後的數代人從這場民主主義革命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作為一名身處幸福和諧社會的大學生,同時也作為一名光榮的入黨積極分子,我感到無比自豪,心中的感激與敬畏之情,無法用語言表達。此時,我不由地想到了影片中年僅24歲便從容就義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他參加革命的時候與我年齡相仿,有著年輕人的滿腔熱情與活力。不僅如此,他才華橫溢,曾東渡日本 留學 ,是一個有先進思想和 文化 的現代知識分子。然而,他放棄了一切,參加同盟會,只為“革命”二字。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領敢死隊在廣州舉行起義,林覺民因傷被俘,審問官念其年輕有為,願法外開恩,但林覺民毅然拒絕,可見,其革命之心的堅定,精神力量的強大。“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讀著這《與妻書》中的字字句句,讓我們每一個人感動。林覺民之所以革命,就像他說的,是為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

現在的我們,身處和平年代,沒有戰爭與炮火的侵襲,生活在一個寧靜溫暖的社會,但是,無數的先烈不懈拼搏的精神不會被抹去,革命者自由、民主、共和的思想不會被抹去。我們大學生,應將其傳承和發揚。當今社會,在面對日益增強的就業壓力的時候,我們不應倒下;在未來瞬息萬變的今天,我們不應迷茫;在爭取民族獨立與國家領土與主權完整的斗爭中,我們不應退縮。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台灣始終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的成功召開,讓世界看到了一個自信、民主、嶄新的中國。神六、神七的順利飛天,讓中國人在世界揚眉吐氣。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讓無數人脫離了貧窮。“以人為本”的先進理論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加和諧。

革命所為何事?正如影片結尾的那段話所說:革命讓社會進步的理念從此深入人心,革命讓我們中國人有了自己的工廠、銀行、鐵路、礦山,有了可以追尋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讓我們這個即將強盛的民族不再受列強的侵略和掠奪,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隸。我以為,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便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最好答案。革命人的 事跡 與精神,我們將會永遠銘記!

紅色電影1000字觀後感:長征觀後感1000字

連續坐在那裡閉著眼睛也要等完,因為我不希望有頭無尾,終於就這么著完了,看完了。

看的是什麼,看的是電影《長征》……

無論怎樣都壓抑不了心中的震撼,或者說是感動,心酸,這是一種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的心情。長征,這震驚中外,舉世皆無的兩萬五千里的軍事長征,是中國紅軍的戰略大轉移。中國工農紅軍長驅二萬五千餘里,縱橫十一省。長征途中,天上有敵人飛機轟炸,地下有敵人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還有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五嶺、烏蒙山、 大雪 山、草地等天險的阻隔,紅軍要戰勝克服這些艱難險阻,不僅身體要遭受超出人類種種極限才能忍受的痛苦,更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慢慢長征路,是血肉鑄成的。

長征是一首悲壯的詩,一幅悲壯的畫,一曲悲壯的交響樂。

長征路上,硝煙彌漫,血肉模糊,再稚嫩的生命在這樣的氛圍中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著熏陶。少年紅軍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參加了長征,湘江之戰的慘烈炮火奪去了他父親的生命,過彝區時失去了他的姐姐,姐夫犧牲在飛奪瀘定橋的戰斗中,新結交的彝族戰友達爾火捐軀於瀘定城頭,連長為了救他墜下懸崖。苦難與艱險刺痛並磨礪著少年的心,這是怎樣的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又是怎樣的一種刻骨銘心的經歷?也許只有他才能真切的感受。

現在的我們,上網玩游戲通宵達旦,上課遲到,攀比炫耀等等。是的,或許我們覺得這樣子很幸福,但這僅僅只是停留在物質層面的,捫心自問我們學到的知識有多少,心虛了吧。或許年輕的我們會迷途,會不知所措,就像紅軍當年那樣不知往何走,但請不要輕言放棄,只有不動的目標最容易被找到,“學習時的痛苦是短暫的,學不到的痛苦才是終生的”,在我們這個最需要知識的時期澆灌的時候,或許為了將來的勝利我們要靜靜的沉寂、蓄勢待發,但請不要懷疑自己的價值,往哪走,跟著走,跟著黨走,用黨先進的思想不斷武裝自己,承擔起我們背負著鐵的使命——振興中華民族。當然我們不用流血也不用犧牲,但我們卻要以鐵的意志來要求自己,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繼承和弘揚長征的精神,才能完成我們的使命。

長征的精神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克服生活、學習中的種種困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艱苦奮斗、大公無私的品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今我們生活在他們為我們創造下的和平年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有什麼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讓我們把《長征》的精神用到學習、生活中,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奮斗。

作為一名學生,我要用“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去征服學習、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條條大河,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讀書,決不能浪費光陰,虛度年華。迎來自己人生的“盡開顏”。

紅色電影1000字觀後感:我的長征觀後感1000字

黨課期間,再次重溫了《我的長征》這部電影,不知道怎麼的,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總是會在裡面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份精神支柱,然後不斷堅持奮斗下去。

“人的一生常常生活在對往事的回憶中,有幸福的回憶,也有痛苦的回憶。我最幸福的回憶是我的長征,我最痛苦的回憶也是我的長征。”這是影片開頭王瑞老人對其一生 總結 的肺腑之言,之後鏡頭便轉向了被敵人狂轟濫炸的戰場上,從一個小紅軍的視角見證了《我的長征》。

長征是幸福的:“往哪走?跟著走。”一個十五六歲孩童瑞伢子的成長與長征緊密結合在一起,血戰湘江、遵義會議、婁山關戰、烏江大捷、過彝區、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一場場浴血的奮戰,一次次敲響鬼門關的門鈴,每一次脫胎換骨的成長都是建立在無數先烈血肉之軀上的,當湘江的水映紅那片天時,當面對槍林彈雨匍匐瀘定橋時,一起吃苦、拼搏、死戰到底、永不言棄的幸福,為了全國人民美好生活而去奮斗的幸福,是啊,長征是幸福的,是為了是屬於少數人的幸福屬於更廣大的人民,瑞伢子身處其中自然幸福,特別是最後老人家在一群小紅領巾的簇擁下點燃那見證幸福的三根紅蠟燭頭。

但長征也是痛苦的:試想瑞伢子身邊的父親、姐姐、連長、姐夫先後犧牲,還有親眼目睹了那麼多一個個倒下的先烈,成功的代價太大了,試想讓一個小孩如何、如何去一下子接受,但瑞伢子挺過來了。正是在如此的磨練中一個個像瑞伢子這樣的小紅軍戰士在痛苦中成長為真真正正的紅軍戰士,並揮筆寫下了那個時代乃至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篇章。

一路走過來,我看到許許多多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上網玩游戲通宵達旦,逃課遲到,攀比炫耀等等。是的,或許我們覺得這樣子很幸福,但這僅僅只是停留在物質層面的,捫心自問我們學到的知識有多少,心虛了吧。或許年輕的我們會迷途,會不知所措,就像紅軍當年那樣不知往何走,但請不要輕言放棄,只有不動的目標最容易被找到,還有哈佛圖書館管訓說到“學習時的痛苦是短暫的,學不到的痛苦才是終生的”,在我們這個最需要知識的時期澆灌的時候,或許為了將來的勝利我們要靜靜的沉寂、蓄勢待發,但請不要懷疑自己的價值,往哪走,跟著走,跟著黨走,用黨先進的思想不斷武裝自己,承擔起我們大學生背負著鐵的使命——振興中華民族。當然我們大學生不用流血也不用犧牲,但我們卻要以鐵的意志來要求自己,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完成我們“鐵的使命”。

以史為鑒,想著我們的革命先烈在我們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一路拋頭顱山熱血才換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看著他們的 故事 想著我們自己的人生,想著我們周圍的是是非非,無疑會為我們渾濁的靈魂注入道道甘泉,而且這也會給我們如何去走未來的路指明方向,往哪走,跟著黨走,跟著我們人生的目標走,也只有這樣我們人生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Ⅶ 新疆電影大河觀後感

導語: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大型故事片《大河》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大河觀後感400字【1】

冬妮婭走了,她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被無情可恨的桃花水奪去了。陳大河走了,在那瑟瑟而呼嘯著的塔里木風中,在那生命最後一刻的工作中,他完成了一次人生中的重要意義的超越。如今,只有塔里木河旁堅固的大壩和凄涼的墳冢在鑒證著那段寶貴的歷史,鑒證著那段特別的歲月,鑒證著那曾經令人難以忘懷的友情、愛情和親情,鑒證著一種偉大無私的民族團結精神。其實,有時候我總會反復的去思索這樣一個人生道理:在那生命即將消逝的最後一刻,對於一個甘於奉獻的人來說,生命的真正意義就這樣在人類歷史上永恆的存在和呈現了。

有一種信仰叫做奉獻。是的,當太陽把它的光和熱全都奉獻給了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時候,我們才會永遠的去歌頌和贊美它;是的,當季節把它的一切全都奉獻給了大地的時候,我們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無限秀麗;是的,當我們把自己的無悔青春和短暫生命全都奉獻給了一種如信仰般的事業的時候,生命才有了更深刻的意義和歷史內涵;是的.,當奉獻成為了一種信仰的時候,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艱險和困難。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我們的生活條件在逐步的改善和提高,這是一種好的、不爭的歷史事實和必然。然而,在物慾橫流的當今時代,我們似乎已經缺失和正在流失一些傳統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虔誠信仰。而這般的所體現在如陳大河那一代人身上的優良傳統,是需要我們一代代後來人去繼續傳承和發揚的。中國式的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發展,更是需要我們一代代人去弘揚和發揮這種偉大無私的奉獻精神的。

大河觀後感400字【2】

伴隨著悠揚蒼涼的笛聲,舞者踏著整齊的步伐走上舞台,當小提琴演奏起《大河之舞》的主旋律,他們用挺拔的身姿和令人驚嘆的踢踏聲開始演繹來自愛爾蘭的長篇史詩。13幕的演出,每一幕都有獨立的主題和炫目的表演方式,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12幕“新世界勞工”。在新城市的街燈下,2個黑人和3個愛爾蘭踢踏舞者開始了一場踢踏舞對決。黑人舞者朴實、散漫,再拌上幽默風趣的動作,惹得觀眾笑聲不止,愛爾蘭舞者也毫不示弱,以王者的姿態沉著應戰,手臂動作簡潔,舞步清晰歡快。他們的飆舞競技表演不斷升級升溫,全場觀眾不約而同地合著節奏為他們鼓掌加油,將現場的氣氛掀至最高點。

整場演出那富有生活氣息的布景、夢幻典雅的燈光、獨具一格的舞蹈、天籟般的音樂,每一秒都在撥動著我的心弦,讓我覺得就是眨一下眼都是對演出團隊的一種愧疚。今年《大河之舞》第一部完美謝幕,我期待著全新的第二部能早日在中國正式上演。

大河觀後感400字【3】

作為來到新疆到基層服務的志願者,我們更需要懂得和領悟這種“奉獻、互助、有愛、進步”的志願者精神,學會把這種精神力量化作一種高於理論的社會實踐,一種崇高虔敬的中華民族信仰。我們堅信,“新西部,新生活,新成長”將成為一種指引我們在西部這片熱土上一路前行的坐標和啟明燈。我們要讓如那一代人的奉獻精神深深地紮根在新疆這片神奇美麗的土地上,讓它開出絢爛芬芳的“民族大團結之花”,結出碩大金黃的“民族大團結之果”來回報我們偉大的祖國,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也許,成為一名志願者可能會為自己的選擇而後悔一段時間。但是,如果沒有成為一名志願者一定會為自己沒有做出的這種選擇而後悔終生。這就是一種志願精神所隱含著的深邃意義。或許,我們每一個志願者僅僅是一根根火柴,在擦亮的短暫時間里迸發著一點光和熱,來奉獻自己的點滴溫暖。然而,當我們所有的志願者共同來擦亮點燃的時候,那麼這種光和熱的能量卻是巨大的,能夠照亮和溫暖一整片土地。其實,對於哪些深深紮根於西部並且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西部的人來說,他們更像是一根根值得敬佩的紅燭。但願我們這些志願者在將來的人生中能夠成為這般的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和溫暖他人。

有一種信仰叫做奉獻。我想,《大河》這部優秀的大型故事片便是要向我們傳達這種深厚的思想內涵和獨特的人生意義。如果我們能夠真正懂得和理解這般的意義,那麼我們一定能夠把這種奉獻精神當做一種虔敬的生命信仰來對待。是的,這就是在我觀看完《大河》這部影片之後的一些所思、所想和所感。是的,這就是我所能理解的有關影片《大河》的所有一切和它所帶來的價值和影響意義。

有一種信仰叫做奉獻。我們正在踐行著這般莊重而偉大的誓言。是的,紮根新疆,奉獻新疆,在新疆這片神奇、美麗、遼闊的土地上播種生命的意義和理想。

Ⅷ 大河之戀 觀後感(要用文言文寫啊)

他是新中國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和《中國革命之歌》的主創者之一,是電影歌劇《劉三姐》、故事片《紅孩子》的編劇和話劇《楊開慧》等劇作的主創者。是《讓我們盪起雙槳》、《我的祖國》、《牡丹之歌》、《思念》、《心中的玫瑰》、《人說山西好風光》、《難忘今宵》、《愛我中華》等著名歌曲的詞作者。他是20世紀下半葉中國歌壇具有代表性的詞作家。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無不是聽著、唱著他的歌長大。 他靠作品創造著偉大,卻又用心靈固守著平凡。他是菜市場里,小餐館里那些小商販、農民工的朋友;他和幾個忘年交將就著幾個小菜,用酒瓶蓋喝著小二鍋頭,可以聊得神采飛揚。在大學的講壇上,他詼諧地侃起他的藝術人生:「那是我說的嗎?我哪有那麼高的智慧想出那樣的句子:『在男人眼裡最美麗的風景是女人。』」 他就是中國文藝界的一代奇才、著名詩人、詞壇泰斗喬羽;他就是順其自然地揮灑性情,洋溢情趣,真實地生活在百姓中間的喬老爺子

Ⅸ 新疆電影大河觀後感

所有的大河,都是一部流動的歷史。她們孕育了人類文明,催生了滄桑巨變,把自然和人與社會宿命地糾結在一起。翻滾的河水波濤浩盪,承載了無數人的愛恨情仇和命運跌宕。大河的命運就是人類的命運,在大河史詩之中誕生了人的史詩,在勇往直前的大河精神之中,升華了無私、奮斗和矢志不渝的人類精神。

天山電影製片廠獻給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新片《大河》,就是在這樣一個凝重的主題下,展開了當代的宏大敘事。

同影片中的人物同悲共喜同願相求這段宏大敘事在影片中通過交替的鏡頭切換,濃縮在近60年的時空中。以陳大河和陳南疆為代表的父子兩代知識分子,圍繞大河的開發和利用,傾其畢生的心血和精力,進行了做法相悖、卻殊途同歸的奮斗。

為了造福村民,當年陳大河頂住外國專家的壓力,攔河壘壩,引水澆田;同樣為了永久地造福村民,陳南疆卻要與村民們奮力抗爭,親手炸掉父母帶領村民們築起的大壩,向乾枯的大河下游注水。殊不知,這些村民們對陳大河和大壩傾注了無限深情。如此尖銳的矛盾,在敘事伊始就被推到了觀眾面前,使我們頃刻之間不由自主地走進了歷史和現實交相對比和映襯的情境中,隨情節發展,同影片中的人物同悲共喜、同願相求。

影片顯示的矛盾是尖銳的、不可調和的,我們卻無法對此做出價值判斷。二元論的價值觀在生活顯示的歷史現象的豐富性面前,常常凸顯出簡單和無力。我們只能說,陳大河父子的不同做法,是歷史條件和境遇的差別所致,截然相悖的做法在不同的歷史時段上都表現了合理性。而矛盾的最終解決過程,則形象地表現了歷史的進步和建立在科學基礎上人的理性和精神的成長。正是在這一點上,顯示出影片編導對歷史生活所持辯證唯物的態度和恪守「寫真實」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堅定性。

在生活的旋渦中塑造當代人物的鮮明性格運用史詩手法對當代生活進行歷程式的掃描,就無法繞過諸如中蘇決裂、「十年浩劫」這樣一些產生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重大事件。

盡管這個時段距今已經過去近五十年,但許多人對當年的天災人禍仍舊記憶猶新。人們痛恨那段歷史,卻又毫無例外地曾經被裹挾其中。毫無疑問,向前看並非要徹底遺忘過去。防止歷史悲劇重演的最好方法,不是讓人們淡忘那段歷史,而是讓人們記住那段歷史,記住具有歷史和社會根源的人生教訓,從而更加珍惜和擁抱今天。

在《大河》中,對特定歷史事件的描繪是成功的。影片沒有熱衷於對苦難的渲染和對「惡」的肆意展示,而是把著力點放在了表現苦難中迸發的人性美的光彩上。陳大河與異國姑娘冬妮婭志同道合、相濡以沫的愛情,支撐著他們跨越意識形態屏障,度過了艱難時日;為了保護冬妮婭,吐爾遜的父親挺身而出,毅然認做女兒護在身邊。這些情節如穿透烏雲和陰霾的一線線陽光,照亮了人生,點燃了希望,伸張了正義。

特別要提到的是方文剛這個角色。他是陳大河的同學與同事,和那個時代的幾乎所有年輕人一樣,同樣有理想和抱負。盡管在艱苦面前他曾經有過失望和消沉,但在文革中,卻勇敢地主動承擔了所有「罪責」,保護了陳大河。這種曉以大義的自我犧牲精神,是對文革中那些卑鄙「叛賣」行徑的鞭笞;是對中華民族「捨身求義」傳統美德的堅守。他雖然因此被迫離開了陳大河,從影片敘事中消失了,但是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運用典型化手法,在生活的旋渦中塑造當代人物的鮮明性格,是這部影片的一個重要特色。

成功反映當代多民族社會生活的本質特點《大河》圍繞兩代人治理塔里木河的故事展開,具有典型而濃郁的新疆多民族特色。真實而自然地表現民族關系,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要求之一。在當代新疆的文藝創作中,我們既需要那些深刻揭示民族社會自身生活、生動塑造本民族時代新人形象的優秀作品,更需要深刻反映在新疆這塊祖國熱土上,各民族相惜相依、共榮家園,自古以來形成的「大家庭」關系和兄弟姊妹情意的作品。《大河》在反映當代多民族社會生活的這一本質特點方面也是成功和感人的。

閱讀全文

與觀看新疆電影大河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好看出色的韓國電影 瀏覽:894
電影院有人加微信 瀏覽:103
電影橫版海報圖片 瀏覽:881
瘋狂原始人二中文版電影免費 瀏覽:562
七八十年代知青愛情電影 瀏覽:777
美娜是什麼電影韓國 瀏覽:988
蒙古族電影什麼定 瀏覽:610
電影古墓麗影女主角 瀏覽:753
法國電影院燒死德軍 瀏覽:660
湄公河行動電影觀後感800 瀏覽:391
Alies喪屍名字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909
男主角叫林墨的電影 瀏覽:251
變成小雅的電影名字 瀏覽:956
大逃殺類是的電影觀後感 瀏覽:154
電影四大神獸在線直播 瀏覽:642
劉亦菲唐嫣電影大全圖片壁紙 瀏覽:287
老電影大全app 瀏覽:766
熊二的所有大電影 瀏覽:936
電影難以入眠演員 瀏覽:844
耗盡一生電影劇情結局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