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甲午海戰陸毅電影觀後感

甲午海戰陸毅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4-09-18 20:38:23

①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是由馮小寧自編自導,陸毅、夏雨、楊立新、孫海英、龔潔主演的歷史、戰爭電影。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的童年講起,從尊重還原歷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講述了甲午年間我們的先輩抗擊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跡。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一)

看完《甲午大海戰》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心都不能平靜下來。這是一部能夠滌盪我的靈魂的電影,它讓我知道了這一段歷史背後的故事,那個叫中國人不願回首不願提的時代——現在就真真切切地解剖在了我的面前。歷史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簡單明了地展現在我的面前,讓我對中國的過去有了新的認識。也許以我的資格,沒有辦法去評價影片中的某些事實,但是多重線索的交織,簡明的敘事手法足以支撐起整部影片的骨架。愛國的信仰是它的大腦,不降的堅守是它的心臟,那些被流傳在人們口中被迎奉進祠堂里的英雄人物是它的四肢手足,這些便構成了活生生的歷史。或許我是一個感性的人,在我看著致遠艦沉沒的時候我的心是刺痛的。但我想,中國人或許都應該擁有這樣的感性,歷史不是你在學校不學習他就不需要你去了解的東西。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的身體里流著中華祖先的血液。我們的先輩們用自己的鮮血去警醒與自己流著同樣的血卻還在醉生夢死的人,為了祖國犧牲了自己。我們就有責任去了解我們的國家的每一段歷史,更有義務去熱愛我們的國家。

歷史不應該只用來歌頌英雄,更應該用來警醒世人。鄧世昌並非是甲午海戰中英雄的個例,也並非是整個大海戰中中國方面的總指揮人。但他的在這段歷史中所展現出的是一個中華民族定義下的英雄的所有層面的美。事實上,在致遠艦沉沒之後,鄧世昌完全是有機會活下去的,但他沒有,他選擇了他所信仰的“與艦同沉”的理念。這和當時那個官員各種中飽私囊各種花天酒地各種結黨營私要反差很大,這一切皆是因為他們信仰與理念的差異。

從某種意義上說,那些整日燈紅酒綠的官員並沒有明白:人活一世,並不是非要在乎錢在乎名在乎命,更應該是尋求一種氣節,去追逐靈魂深處的堅持。但是像鄧世昌這樣的人意識到了這些,並且他做到了,而且做得英勇無畏。

演員的角度看,影片中的演員將這位英雄人物的悲壯表現得淋漓盡致。因為海軍是一個紳士的軍種,講求知識、堅毅與風度。而陸毅扮演的鄧世昌恰是一名極優秀的海軍將領,據說是“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因此,一個長相清秀,又略帶書生意氣的演員可以很好地刻畫這位海軍英華的風采。而事實也正是如此,陸毅對鄧世昌的形象塑造是極成功的。這也使我們明白:英雄不應該只為歷史記,更要為天下人記。

值得一提的'是,該片在情節線中詳盡地說明了日本對釣魚島覬覦的由來,並讓鄧世昌率艦隊巡遊釣魚島、台灣及南海諸島。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影片,這些情節並不相去史實太遠,它記錄了我們的先輩對於疆域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同樣體現在1945年民國海軍南海宣示主權,同樣體現在1974年人民海軍西沙海戰和1988年南沙海戰,以及此後許多次的保釣、護漁、對峙事件中。無論到什麼時候,這種責任感在真正的華夏子孫的身上,都是一脈相承的。我們絕不退讓,這是我們的海洋!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二)

“每一場大海戰,都決定著兩個國家的命運。”1894年,威海,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18年後,戰火的硝煙早已消失,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已成歷史。如今,人們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漸漸遺忘了百餘年前的奇恥大辱。此刻,《甲午大海戰》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鍾,正如片中多次引用的《天演論》中的句子:“世間萬物,優勝者生存,民族國家也如此,今中華民族若不奮起,必將為人類歷史所淘汰。”

雖然早已在歷史書上了解過這段歷史,但當坐在電影院中直觀地感受那個中國人不願回首不願提起的時代、看著影片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時,我的心無疑是沉重的——在課本上正正經經的方塊字背後,沒有人知道那是多少鮮血、多少生命,也沒有人知道這些鮮血是怎麼流的、是為何而流的。

影片從一群懷揣強國之夢的少年講起,我的心也隨之起伏澎拜:

當他們在去英國的船上面對即將遠離的故土齊齊一跪時,我的心中不禁有一股暖流湧上,為他們的愛國赤誠而肅然起敬;當他們開著新式鐵甲船駛入中國領海時,那一刻,盡管我明知結局,卻依然像他們一樣的滿懷激動與興奮,彷彿看到了中國在大海上所向披靡的豪邁氣勢……然而,好景不長,正如片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所言“中國這個巨人又是突然跳起,伸個懶腰,我們以為他醒了,准備看他做一番偉大的事業。但,過了一陣子,只見他坐了下來,喝口茶,吸口煙,打個哈欠又睡著了。”北洋水師這支當時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艦隊,七年未添一艦、炮彈嚴重不足。李鴻章增添艦隊裝備的多次奏請,被慈禧太後一一駁回,而她用以修葺頤和園慶六十大壽的費用可購買足足20艘軍艦!與此同時,日本天皇卻是省吃儉用、捐出俸祿購買快速艦。更有甚者,北洋水師與日軍打得如火如荼之時,北京頤和園內卻是一片歌舞昇平;堂堂大清的軍艦,竟成了為慈禧太後運送水果的私家貨船!命中日軍“松島”號彈葯庫的炮彈竟是臭彈!我憤懣於清政府的腐敗之風、人們的醉生夢死。

當慈禧下達“可以開戰,但不可先開炮”的荒唐懿旨並導致福建水師的全軍覆沒之時,當清政府面對侵略者的不平等條約一味求和之時,當看著海軍為守所謂的“禮”而錯失一次次戰機之時,我胸中恨鐵不成鋼之氣久久難以平復……“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當鄧世昌駕駛著“致遠”號義無反顧地撞向日本“吉野”號時,當愛犬“太陽”咬著他的披風隨他一同沉入大海時,當劉步蟾等人拒絕投降、親手炸沉軍艦並自刎殉國時,我的心不可扼制地被深深地震撼了——“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自己的犧牲堅守了中國人的愛國信仰,扞衛了中國人的尊嚴,警醒國人“國難興邦”。走出電影院,在觀影時迸發而出的情感已漸漸退去,但很多烙在心裡的畫面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不禁反思:那場艱苦的、恥辱的、悲慘的,壯烈的戰役所傳承的民族信仰與堅持,我們身上還剩下多少?當我們國家的領土與主權受到侵犯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致遠”——“到達遠方”,是希望我們走得更遠,那麼,我們又能走多遠?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三)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高年級學生一起到多媒體教室去看電影——《甲午大海戰》,看完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是1894年9月18日,腐敗的清政府和可惡的日本艦隊在海上交戰時的情況,當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權力被可惡的慈禧太後掌握了,她毫不重視軍隊建設,在國家危機時刻,皇宮內還在為慈禧太後做六十大壽,將大量錢財揮霍掉了。可日本很重視軍隊建設,沒錢就把全國官員的工資減少十分之一,買新式鐵甲船,沒糧就每天只吃一頓飯,來節約糧食給海軍。我想日本真團結啊!要是我們中華民族也能這么團結,那麼中國就不會有這些屈辱的歷史了。

甲午大海戰剛開始,日本就顯示出了新式武器的好處,不一會兒,就擊沉了我們四艘北洋海艦,可他們的海艦卻未沉一艦,鄧世昌大怒,和他的手下所駕駛的致遠艦所向披靡,重創了日軍的五艘海艦,可後來,炮彈打光了,就只有用穿甲彈,對日軍根本沒有殺傷力。之後致遠艦被日軍的東洋海艦打敗了,面對嚴重的傾斜危險,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向日本吉野號沖去。從這可以看出鄧世昌寧死也要和日本吉野號同歸於盡,他為了國家甘願奉獻自己的生命,可日軍見勢不妙,邊逃邊放魚雷,致遠艦不幸被擊中,炸為兩截,鄧世昌本有機會逃走,可他寧死和日艦共存亡,他的狗——太陽,也隨著他一起犧牲了,看到這里我不禁為他們所感動,他們真是太偉大了!

因為慈禧太後和許多的貪官污吏把那些錢財都用在了不正當的地方,不給海軍新添海艦,就連炮彈也用次品代替,所以造成中國甲午大海戰的失敗,日本人也太可惡了,就連現在日本仗著有美國撐腰,還試圖霸佔我們中國的領土——釣魚島。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國防建設,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卓越成就,一大批“高、精、尖”武器相繼面世,“核導彈”、“核潛艇”、“殲_20戰斗機”、“航空母艦”……。

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要永遠記住“甲午海戰”這段屈辱的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一定要發奮學習,將來更好的報效祖國。

②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是由馮小寧自編自導,陸毅、夏雨、楊立新、孫海英、龔潔主演的歷史、戰爭電影。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的童年講起,從尊重還原歷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講述了甲午年間我們的先輩抗擊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跡。該電影於2012年7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並獲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獎。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

120年前,那些人物、事件在熒幕上浮現時,盡管我不喜歡辮子裝,也不願去復習那場慘敗,內心不由得嚴肅、沉重。

這部片子導演讓我想起老年的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馮小寧真的老了,滿篇是老人的固執、嘮叨——讓人辛酸。在敘事方面,大東溝海戰之後和電影前半部分相比顯得急促了,略感凌亂。但是前期的重重鋪墊、鄧世昌的壯烈殉國,以及劉公島海戰中劉步蟾、楊用霖的自殺,已將整部電影的情感帶至高潮。所以即使凌亂,也毫不破壞觀感,無損電影的激情。光緒皇帝在風雪中面對頤和園的石舫哀呼「一千八百里江山」,李鴻章在病床上含淚概嘆「千古罵名」,算是給這段歷史以蒼涼的結筆。

我們經常會因為它過於沉重而不去面對,可是這段歷史遠遠沒有結束,它註定深深的影響著國家的進程,當電影結尾處,解說人在海上回憶往昔,解說一百年後中國以三千五百萬人的犧牲為代價,取得抗日的勝利,奪回因甲午之敗、馬關條約而失去的澎湖列島和台灣;鏡頭中,碧藍的大海深處,是沉入海底的北洋艦艇銹跡斑斑的船體,海面上人們在和平的陽光下盡情歡笑。這是一段屬於我們自己的歷史和現實,從釣魚島到黃岩島,從黃海到南海,那些沉澱在海下的遺骸是有著和自己相同的血脈,他們默默地守護著祖國的海疆。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2

隨著鏡頭帶著我們到一處一處充滿歷史記憶的地方,看著一座座腐銹的炮台、古老的遺跡,屏幕前的我們體會了屬於民族的恥辱,屬於兩岸的哀傷。

電視機里一個一個學者教授都在述說那段用士兵、人民血肉堆起的往事,我們難過、憤恨,但是我們手中卻拿著印有」MADE IN JAPEN」字樣的0.38記下我們的感想。經過了一世紀這么漫長的歲月,現在的我們能說傷痛嗎?或許在那40分鍾,我們是吧。

軍國主義像是一頭瘋狂的野獸咬噬著中國的人民,但是我們祖先流的淚流的血,終將被時間沖淡。我們可以傷痛,但那不是重點。「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侵略者固然可惡,但在動亂的時代理,落後者若不能記取教訓、迎頭追趕而只是裹足不前,總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結局。看完這卷影片,我認為歷史教訓提醒我們的不是短暫的驚心動魄,自立自強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殘害的方法。

看了《甲午戰爭》這個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

《甲午戰爭》講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師的基地——山東劉公島軍港。丟了魂似的李鴻章命令:「海軍艦隊不要遠出,靠山巡走,略張聲勢……」

清晨, 日本「吉野」號軍艦要攻佔小島,北洋水師前去迎戰,可是鄧世昌他們船好、裝備差、彈葯少,抵不過日本的軍艦。他們不放棄,炸船的要害,炮彈百炸不穿……有的'船還升起了白旗,雙手抱頭,還有的跳水逃跑。看到這里,我非常生氣,幾千年來的歷史,全部都給侮辱了。鄧世昌沒有退縮,對水手們說:「我們一定要打掉倭寇。」這時船開的越來越快趕上「吉野」,突然一聲巨響,兩艘軍艦撞在一起,鄧世昌和水手們都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軟弱,不要落後,落後必將挨打,要讓國家強大起來,不受欺凌……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3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甲午大海戰》。

回到家,眼淚就不爭氣的從我的臉上往下流,那感人的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

這部電影的內容是這樣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鄧世昌的人,他很愛國,也很好學。從廣東到北京的一個叫「船政學堂」的校園來求學,最後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入學考試。全校師生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一致決定去英國留學,而鄧世昌並沒有和他們一起去,因為他是一個有骨氣的人。

十幾年後,鄧世昌到英國的軍校來尋找自己的好朋友劉步檐,而再去英國軍校的路程中碰到了劉步檐的表妹小妹(化名),兩人相見,互相都覺得曾經好像見過一樣。一問,兩人正好同路。當小妹去攔車時,英國人嘲笑鄧世昌,說鄧世昌是中國人,不應該得到尊重,而鄧世昌卻冷靜的對這位英國人說:「如果我們中國人不應該得到尊重,那麼你們英國人更不應該得到尊重,難道不是嗎?」鄧世昌的話激怒了這位英國人,這位英國人就想拿刀來刺鄧世昌,而鄧世昌不僅靈巧的躲過了英國人的暗器,還拿著刀對英國人說:「如果有下次,你認為我會放過你嗎?」

就這樣,小妹和鄧世昌去英國軍校找到了已經畢業的劉步檐,湊足了兵力,開始了海上大戰。

在中國湊足了兵力時,也就是中日兩國開戰之時。鄧世昌帶領著自己的「致遠號」在中國的海疆開戰了,在中國一籌莫展的時候,鄧世昌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為了戰爭的勝利,他決定用自己的「致遠號」去撞擊日本的「吉野號」,可是,由於撞擊的裂縫非常的大,所以當時船上所有人都淹沒在海中,只有十幾人活了下來,這些活下來的人不惜自己的生命代價,打出了最後一戰。他們用已經破損的「致遠號」,對著正在得意洋洋的「吉野號」發出了一顆魚雷,可是讓「吉野號」跑掉了,真可惜,然後中國又向日本連續發出了兩顆魚雷,在發出第三顆魚雷的時候日本已經無路可逃了,被我們中國的魚雷炸毀了!最後我們還是失敗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鄧世昌的愛國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的感想是:我們小學生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學習,長大以後做祖國的棟梁!

③ 如何評價《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

影片用看似無意實為刻意的筆調描寫了鄧世昌那條殉主的義犬,照我看,它表現的不是狗的忠義,而是揶揄某些人還不如牲畜。這是有歷史記載的故事,創作者信手拈來,作為象徵藝術,運用得恰如其分,無法不予喝彩。

一聲「太後有旨,我船不得先開炮!」,撕心裂肺,即便是蠻夷一腳踏進家門口耀武揚威,你也得裝聾作啞;聯想起我們政府一直以來秉承的決不先亮劍的作派,原來這是有傳統的。除了窩心落淚,還能咋地?

陸毅、夏雨、楊立新等人的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尤其是陸毅,有前輩李默然深入人心之標桿,一個慷慨激昂,一個張弛有度,各有千秋,值得宣揚。新老《甲午海戰》,拍攝時代不同,資料取捨不同,雖有差異,同樣經典!

《甲午大海戰》的上映,不僅給觀眾帶來一次視覺享受(當然指場面、表演、感染力和表現手法),也是有現實意義的。人們從過去的歷史中可以觀照出今人許多的言行舉止,也可以從歷史鏡鑒里打造出一桿稱,衡量歷史與現實的孰優孰劣?什麼樣的決策是符合國家的核心價值的?什麼樣的舉措是順應民心的?當有人將祖宗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領土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時候,隱忍、退卻、甚至分汝一杯羹,不就是又在延續甲午海戰的悲劇嗎?中國人民太需要用一次揚眉吐氣的決戰來提振久捺的精神了!

「歷史上每一次大海戰,都將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影片結尾的畫外音繞梁不絕;1974年的西沙之戰不是使南海太平了好多年嗎?為了中國人民的長治久安,讓應該到來的命運早一點到來,也未嘗不可。

④ 甲午大海戰(陸毅主演)的觀後感

看了愛國電影《甲午大海戰》之後我心潮澎湃,心情久久難以平復。當悲壯的背景音樂響起時,我的思緒隨之飄飛在了150年前歷史的上空,我是多麼想親眼看看這全世界第六強大的北洋艦隊如何奮勇抵禦外強,以至全軍覆沒的。

追尋先人的足跡,領略大海般波瀾壯闊的豪情萬丈;臆想著手摸艦舷,志存高遠,睥睨天下的颯爽英姿;感受雙拳緊握,卻無處發泄的憋屈悲憤;感悟前輩浴血殺場,與天水交融的悲壯史歌……

在我看來,與幾十分鍾的整場大海戰相比,那隻只有幾次鏡頭的德國犬倒像是神來之筆,通人性、機靈、可愛至極。

我很喜歡回憶式的敘述方法和悲壯的背景音樂,很具感染力和代入感,彷彿身臨其境。但我個人認為電影若是依仗導演的敘述才能,單講述中國為何憑借世界第六的北洋艦隊卻輸的慘不忍睹,淡化海戰,特效,或許效果更好。

電影中那些同窗數載,相見與浩瀚的大海的中日青年才俊皆是意氣風發,壯志雄心。在劉步蟾等擔心日本強大來犯我中華時,只有彈丸之地的日本出類拔萃的才子何嘗不是在擔心忌憚著中國呢?兩艘軍艦去日本楊威時,日本首相親自迎接,並謙卑的自稱「學生」,暗中卻派「百姓」搶占炮台,意圖炮轟軍艦;李鴻章去馬關談判,又是「小百姓」掏槍意圖射殺李鴻章;海戰開始,日本軍艦先鳴禮炮,以示友好,顧念舊情,隨後立即炮轟北洋軍艦。電影將這種腹黑的陰險丑惡嘴臉揭露的淋漓盡致。

日本為了一艘戰艦,天皇帶領全國領導捐款,為了一場戰爭,天皇一天吃一頓飯。然而中國呢?任何一場變革,「自上而下」的改革是最快的;「自下而上」的改革是最徹底的。清王朝的「洋務運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的對比,突出了腐朽的領導階層最終必然導致國家走向滅亡。清王朝—一個外表枝繁葉茂的大樹,而根已經腐爛了,來場風雨,定然倒下。

評判這次自救的「洋務運動」赫德說的再恰當不過了「中國這個巨人,有時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們以為他醒了,准備看他做一番偉大事業。但是過了一陣,卻看見他又坐了下來,喝一口茶,燃起煙袋,打個哈欠,又朦朧的睡著了……」

國家在變化,人又何嘗不是啊。原來嘻嘻哈哈不問國事的頑童,變成了那群留洋英國、美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國難當頭,他們面對朝廷腐敗無能,太後昏庸無道,帶著有苦難言的憤懣步入而立之年;最終也沒有完成最初保家衛國的夢想,「同死」於甲午海戰……命運是如此的不懂憐愛。我想,即便是那個最能堅持童真童趣,總是跳到哥哥身上撒嬌,愛吃粽子的小丫頭,最後也將孤獨終老……

當看到戰爭結束,劉步蟾接到日本發來的勸降書,滿心怨恨的他命令手下「開炮回答」,得到沒有炮彈的回復時,當看到丁汝昌為了軍艦不為敵軍所得,下令毀掉自己曾經引以為豪的軍艦時,我真的感受到什麼叫做絕望,什麼叫做無助,什麼叫做無可奈何。
看完了這部《甲午大海戰》,我感覺自己更愛自己生長的這片領土,舊中國已然逝去,但新中國會不斷強大起來,我想向那些愛國志士一般,用自己的全部去建設國家,為祖國繁榮盡最大的努力,延續這份愛國的力量。

閱讀全文

與甲午海戰陸毅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劇愛情電影在線觀看高清 瀏覽:729
泰國電影天才會計師 瀏覽:536
成龍電影隔壁 瀏覽:858
毛基地電影圖片搜索 瀏覽:476
法國電影住在車里的女人 瀏覽:306
美國拍的阿拉伯電影大全 瀏覽:933
生活秀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 瀏覽:733
怎麼收獲愛情電影 瀏覽:953
電影英文簡介幾句話 瀏覽:877
電影劇組演員招聘 瀏覽:195
一部尼古拉斯凱奇電影蟲族 瀏覽:752
達達兔達達兔電影院達達兔達達兔電影網 瀏覽:959
有一部電影叫斯巴達什麼事 瀏覽:444
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粵語電影 瀏覽:766
怪俠電影網站 瀏覽:991
教師電影版中文 瀏覽:20
小男孩喂鯊魚的電影完整 瀏覽:886
中文版茜茜公主電影 瀏覽:948
如何找網站看電影 瀏覽:663
獵殺清單電影圖片 瀏覽: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