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湄公河行動》觀後感精選
在主旋律電影中,《湄公河行動》無疑是成功的代表,它打開了主旋律文藝創作的新方式,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影《湄公河行動》 觀後感 ,希望大家喜歡!
電影《湄公河行動》觀後感篇一
看完這部片子還是有一些令我震撼的境頭,以前看到關於戰爭的書里說, 解放軍看到越南的小孩子會心懷慈悲. 但是那些小孩子會拿著槍就是一槍, 當一個人倒下的時候, 這時候才會有另一個人去開槍打小孩. 這些毒梟真心是沒有人性的. 但我看到那個小孩第一次拿出槍, 熟練的射殺那個警員的時候. 我真心是被震驚到了, 雖然之前書本上看到過,但是真正看到影片中畫片的表現形式時. 我還是被深深的震驚到了. 原來在我們看來純真的小孩子真的會去做這樣的事情. 讓人感到恐懼,同時也讓人感到無助. 連小孩子都不放過. 當然,還有那兩個小孩子玩俄羅斯輪盤. 居然小孩子會玩這種致命的游戲. 讓人感到可怕的是, 邊上的小孩子居然還在歡呼.這才是真正讓人感到毛骨悚然的. 把別人的生命都不讓生命,這是小孩子應該有的人生態度嗎?
這部片子看完,還有很多點想說. 喜歡的可以自己去看.
另外,網路了一下. 有些場景藝術化處理了. 比如最後抓到糯康的場景.但是藝術本來就是高於生活的.所以, 這是一部非常讓人震撼的影片. 值得去電影院看. 在電腦上看, 其音響效果就打折扣了.
讓我驚喜的是. 我去搜導演林超賢的簡介時.看到了他拍的另一部片子--激戰.然後看到了一句話. "怕,就是會輸一輩子!" 很喜歡這句話,把這句話當我一輩子--七年----的座右銘. 努力拚. 別怕. 有我在! 別怕!
電影《湄公河行動》觀後感篇二
首先,整部影片激盪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湄公河行動》緊緊把握住愛國主義的主旋律,通過講述國家沖破重重困難為13名無辜慘死的中國公民討回清白、討回公道的真實 故事 ,彰顯了國家捍衛公民權益的決心和能力,向世界傳遞了「害我同胞者,雖遠必誅」的聲音。影片為觀眾增添了一份更深層次的愛國情懷,增添了一份發自內心的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其次,整部影片最大限度還原了案件真實。藝術來源於生活,文藝創作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也是紮根生活。《湄公河行動》根據「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編,最大限度忠實於案件真實。作為主旋律電影,它沒有過度拔高意境,沒有刻意煽情,它用「誠意敘事」打動了觀眾。影片里的行動小隊是精英組成的,但它沒有神話行動小隊,在面對復雜的國外環境、兇殘的毒販,也有無能為力的失落和行動失敗的挫折,也有傷殘和犧牲。行動過程中,許多隊員受傷了,大師截肢了,哮天犬犧牲了……現實就是如此的殘酷真實,觀眾才會受到強烈的震撼,才會為之感動、為之落淚。
最後,整部影片是以精益求精的匠作精神創作的結果。《湄公河行動》從討論拍攝,到影片上映,歷時3年,經歷了無數修改,劇本就准備了20多個版本。為了拍好影片,劇組冒著危險遠赴金三角地區實地考察、搜集資料,他們與金三角地區的警察和我國一線幹警深度交流,盡量詳細掌握整個事件的全部情況和人物的典型特徵,光錄音資料就有幾十萬字。彭於晏等演員接受了槍械訓練、泰文及緬甸語學習,甚至連毒販佩戴的首飾等道具都來自泰國。為了更加真實,影片全部採取實景拍攝。這種精益求精的匠作精神,使電影獲得了成功。它緊湊的節奏感給人以強烈沖擊,它的角色性格鮮明而富有說服力,讓人印象深刻。
總而言之,在主旋律電影中,《湄公河行動》無疑是成功的代表,它打開了主旋律文藝創作的新方式,證明了主旋律文藝創作只要把握住主旋律、紮根於生活以及堅持精益求精的創作追求就能創作出既能弘揚主旋律又能受到大家普遍歡迎的好作品來。
電影《湄公河行動》觀後感篇三
湄公河好評如潮,我是一個口味於大眾相同的人,當然不願意錯過。剛好室友今天約著看電影,那就去唄。我們訂的是晚上九點二十的票,但是,人一點也不少,明天可是八號,史上災難的 back to work 。可見,這部影片還是非常有人氣的。
雖然最近剛看「勇敢的心」,也是殘暴,但畢竟故事人物國籍年代都離我甚遠,所以並沒有太多的刺激的感受。可是,湄公河,一下子就擊中我的神經,從頭到尾,就是一種視覺和神經系統交錯的沖擊感。很多年沒看過警匪題材的片子,最近看的就是網劇餘罪,說實話,彭於晏出場的時候,我就想起了餘罪。影片開頭,就是一個女孩<後面可知道這是彭於晏飾演的方新武的女朋友>吸毒的鏡頭,這個開門見山的片頭,著實讓我一下子倒吸一口涼氣。然後便是湄公河上漂浮的中國漁民的屍體,在一片驚愕中,我不自覺的閉上了眼睛。這部電影,殘暴。刀槍炸葯,分秒入戲。
以前總覺得毒販離我很遠,暴行離我很遠,保衛我們的刑警離我很遠。然而,電影中,最無辜死去的十三條人命,便是我們自己,那原本天真爛漫的孩子被訓練成最致命的殺人武器,還有,那些視死如歸的緝毒警察,還有那條嘯天犬,置生死於外,只為了國泰民安。電影上映時候,主要張涵予發表了一篇 文章 ,說歌德頌功沒有什麼意義,可是,有些人你不說,就沒人知道他們的存在。大概是這個意思。
以前,不會上網,周圍也沒有人吸毒,也不認識緝毒警察,於是總覺得毒品離我很遙遠。那時候對毒品的唯一認識和恐懼來自電視劇 「紅蜘蛛」,開始對毒品聽聞色變。後來,開始上網,陸陸續續地加深了對毒品的認識,就是毒品讓多少人家破人亡。最近幾年,各路明星接二連三被曝出吸毒,更是讓人驚愕。
不過,我第一次被毒品嚇到,來源於一個詐騙電話。當時大三,突然接到一個陌生號碼,說是公安局的,對方說出了我的名字和其他個人信息,於是我相信了。對方說,有人從雲南給我寄的包裹里發現了毒品,我一時驚愕,嚇了一跳,說不可能。我說那我直接打110說明情況,但對方說這個是專案什麼的,要我撥打一個號碼~正在此時,一個校友路過,估計是聽到了電話,忙和我說那是詐騙。我因此避免了被騙。那是,第一次,和毒品二字離得那麼近。
生活一直平靜安寧。可是,湄公河讓我看到了安寧盛世之外的另一個真實和黑暗的世界。販毒原來不只是金錢的交易,甚至是人性和靈魂的交易。原來,最致命的武器不是槍和炸彈,而是良心泯滅後的鐵石心腸。原來,緝毒也不是簡單的知道誰是毒販,就可以簡單地發個通緝令就可以緝捕歸案;原來,正義之間還有政權的干擾。
生活並不是理所當然地美好,而是,有人為此付出了代價。如同電影里的情報卧底方新武,一個人在異國他鄉卧底多年,遠離親人,只為了擊破毒販的窩。緝毒隊隊長高剛,也是為了事業放棄了家庭吧,每次他看著女兒,除了想念,大概也為不能陪在她身邊而感到內疚吧。還有其他的隊員,二郎在激戰中失去了一條腿,而他本可以避免,只因為對方是個小孩,驚愕猶豫中被一陣狂射……甚至劇中的嘯天,也是看得讓人心疼~這個團隊,讓人羨慕的不只是各有神通,而是每個隊員骨子裡共通的責任和信念。這個團隊,真棒。
這部電影,最讓人觸目驚心的不是十三具屍體,而是被打造成殺人機器的小孩。他們本不應該這樣,世界本不應該這樣。想起電影怦然心動里,布萊斯外公說的話,一個人的品行在兒時就已經定型。我憎恨考驗人性的一切,更憎恨,利用人性的殘暴。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幸運,生活在相對光明的世界,有愛的人在身邊,而自己也還保留作為人的真和善。謝謝導演,演員還有其他的人給我們帶來這樣的一部電影。
最後,是對電影的結局有些困擾。通過結尾高剛和隊長的談話,我認為方新武並沒有犧牲,而是回去繼續潛伏了。但是我室友認為,方新武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毒梟。。。雖然,後來網路發現方新武的化名奇夫,正好是琨沙,一代毒梟的別名,可是一再2007年去世。況且,我覺得名字上的選取,也只是配合卧底情報員這個角色吧。無論從哪一個方面想,我始終認為,方新武沒有叛變,也不會叛變。
作為一個極少看"暴力"電影的人,我還是感到刺激和震撼,無論是激戰的場面,還是那些冷冰空洞的眼神。總之,我願意和周圍的人推薦這部電影,非常棒。
B. 荒島餘生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荒島餘生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世界的盡頭,主人公開始了他的旅程。
這是一部類似於《魯賓孫漂流記》的電影。主人公查克乘坐的飛機出了事故,他漂流到了一個無人的荒島上,他每一天只能喝椰汁,從海里叉魚,捕螃蟹。剛開始,查克找到了一批在海上漂浮的快遞郵件,在這些郵件中,查克找到了陪伴他在島上渡過四年的朋友,威爾遜——一個排球,用鮮血畫著一個小人頭的排球。
在這四年中,查克收集著不斷被風刮來的東西、被海水沖上岸的物品,做了一些傢具,還在不停地造一艘船……最後,在四年後的一天,船造好了!查克選取了風向適宜的時候,帶著威爾遜離開了小島!但由於途中風太大,威爾遜被颳走了!查克眼中充滿了悲傷。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被震撼了。查克能夠在一個無人荒島中生活這么久,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是一個沒有生命的排球,向一個沒有生命的東西訴說自己的酸甜苦辣,得不到一點回答,只是自己一個人說,自己默默地在心裡回答!這是多麼痛苦的事情啊,但查克忍住了!他戰勝了自己!
並且,在威爾遜無聲的「鼓勵」下,查克學會了生火,叉魚等等,學會了在惡劣的條件下生存。
在這部電影中,我認為也反映出了美國國民的堅強品質——不懼困難的精神,在困難中用心尋找解決的辦法。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品質,查克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我們要發奮向他學習。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到人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有信念,就能夠取得成功!
在五一長假里,本是去外面遊玩,聆聽自然之聲,可是生病的我只能在家中尋找快樂。我在家看了《荒島餘生》這部勵志電影。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叫查克的快遞員,在一次飛機失事後飄落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他憑借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勇於拼搏的精神,在小島上獨自生活了4年多,最後在海上被路過的貨輪救下,絕處求生。查克,堅強的巨人!
查克在荒島上生活,吃的是生的,喝的也只有幾個葉片上的露水,他為了生活下去,他想到了鑽木取火的辦法,第一天,他使勁鑽,使勁鑽,可是,他把手都捅破了,也沒有取到火,第二天,他還是沒有成功,這種情況,如果換作是我,早已經放棄了,可他沒有,他憑借著堅持不懈的信念,在第三天終於取到了火!對於他來說,這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看著紅紅的火焰,查克載歌載舞,興奮極了。
查克在島上造船,他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驚人的智慧,造出了一艘竹筏,在造船的途中,他缺少繩子,於是,他就用樹皮擰成繩子,有一次,他把樹皮繩子都用光了,他就冒著生命危險,爬到幾百米的山上砍樹,他的頑強鬥志和聰明智慧令我佩服,使我震驚。
他在被救出來的時候,他沒有忘記自己是快遞公司中的一員,他沒有拆開那件快遞,而是把它送到了收信人的家裡。他始終不忘記自己的職業,他是好樣的。
查克在那樣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可以生活,我們在這么好的生活環境下難道不該好好學習嗎?我在想:生活中的坎坷、苦難常伴我們左右,如果我們像查克一樣,迎難而上,我們才能成為強者。
昨天,我看了一部名為《荒島餘生》的電影,令我印象很深刻。這部電影很有名,獲得了20xx年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演員工會獎等多個獎項。
電影主人公查克是一名FedEx聯邦快遞的系統工程師,由於他是個超級工作狂,所以很少有時間陪伴女友凱莉,因此他們的關系出現了危機。查克答應凱莉在孟菲斯過新年,可是他接到任務要出遠差,就在這次出差中,查克搭乘的小飛機出了事故,他被困在了一座資源貧瘠的無人荒島。他失去了現代生活的便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生活唯一的目的就是求生。他看見了許多聯邦快遞的盒子,便開始拆起了快遞,裡面有溜冰鞋,可以當作刀和鏡子用,有的快遞還可以作為衣服。
查克在島上生活了四年,在最後一年裡,他決定沖出這片天地。他成功了,工作人員把他救了出去。他的人生觀逐漸有所轉變,可他失去了凱莉。當他發現生活的壓力頓時消失,便開始反思人生的目的。最後對於工作、感情、甚至生命本身都有了全新的體會。
這部電影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講查克怎樣在荒島上生存的1460天,他怎麼取食椰子汁,怎麼獲取淡水,怎麼生火,怎麼捕魚。他還用皮球做了一個小孩,整天跟他對話。
聽說湯姆漢克斯為了拍好這部電影,先用正常的體重拍了前面一段,而在荒島求生的後半部分把自己減下去了50多斤重!我認為,這是非常厲害的了。
《荒島餘生》是一部類似於《魯賓孫漂流記》的電影。主人公查克乘坐的飛機出了事故,他漂流到了一個無人的荒島上,他每一天只能喝椰汁,從海里叉魚,捕螃蟹。剛開始,查克找到了一批在海上漂浮的快遞郵件,在這些郵件中,查克找到了陪伴他在島上渡過四年的朋友,威爾遜——一個排球,用鮮血畫著一個小人頭的排球。
在這四年中,查克收集著不斷被風刮來的東西、被海水沖上岸的物品,做了一些傢具,還在不停地造一艘船……最終,在四年後的一天,船造好了!查克選取了風向適宜的時候,帶著威爾遜離開了小島!但由於途中風太大,威爾遜被颳走了!查克眼中充滿了悲傷。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被震撼了。查克能夠在一個無人荒島中生活這么久,自我的精神支柱就是一個沒有生命的排球,向一個沒有生命的東西訴說自我的酸甜苦辣,得不到一點回答,只是自我一個人說,自我默默地在心裡回答!這是多麼痛苦的事情啊,但查克忍住了!他戰勝了自我!
並且,在威爾遜無聲的「鼓勵」下,查克學會了生火,叉魚等等,學會了在惡劣的條件下生存。
在這部電影中,我認為也反映出了美國國民的堅強品質——不懼困難的精神,在困難中用心尋找解決的辦法。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品質,查克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我們要發奮向他學習。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到人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有信念,就能夠取得成功!
查克-諾蘭,一個聯邦快遞業務工程師查克-諾蘭,一個聯邦快遞業務工程師由於飛機被困在一個荒島上,在荒島上艱難生存了五年後奇跡般自救成功的故事。他在荒島成功逃離獲救的成功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強健的體魄。
2.豐富的生活常識。
3.頑強的意志力,尤其利用虛擬的WELSON加強積極的自我暗示。
4.極高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責任感(這使他給自己留下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5.沒有放過求生的任何機會,這包括兩個因素:一是不放棄回家的希望,二是在逃生的機會來臨之前他做好了應有的准備。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6.有情有義。沒有責任感又怎有必要忍受那麼多痛苦活下去?
我不知道如果一旦有一天我身臨困境能不能堅持活下去?如果像電影里查克-諾蘭那麼難,我想我不會。影片揭示了生命的耐力,尤其是當你孤立無援時,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在克服無數天然屏障的同時,戰勝自己內心無奈無助、渴望放棄的意識。
電影中兩個場景和音樂深深觸動了我,讓我的心在顫抖,淚如泉涌:
在島上與他相伴四年多的好友Wilson也飄走,他絕望。與自己生死相依的親人痛苦分別,與自己至親至愛相隔永遠。他撕心裂肺的痛哭,他扔掉船槳放求生。這種分別我懂。
再有片尾與一直是他活下來的信念的未婚妻相見卻又不得不把他送回去時那幾秒鍾的放著不舍又哀怨的、充滿淚水眼神,讓人心碎。
以椰果和魚為食,漫長的四年,陪伴他的除了孤獨,恐怕還有像漂泊在大浪中的陋船一樣忽隱忽現的希望。這種隨時要熄滅的希望帶來的忽明忽暗的前景最折磨人心,倘若沒有希望了,徹底沒有了,那麼就可以爽快地結束自己的生命了。可是查克是個不服輸的人,他在FedEx工作的時候充滿了激情,他像一個演說家一樣激勵員工,他的生命就是時刻的忙碌。這樣的人在發現自己遠離了人間,回去的希望渺茫時,要麼就會選擇死亡,要麼就會像影片中所展現的那樣,艱難地挺過來。
我一邊看的一邊想,倘若是我,恐怕已經餓死在孤島上了,不要說四年,也許四天都很難撐過去。飢腸轆轆、渾身是傷,更要命的是被絕望覆頂,就像那高聳的大浪山牆一般砸下來。
現代人活得忙碌,每日為食為衣為車為房為家人疲於奔命。個個都是一副精神抖擻的樣子,一副以英勇姿態迎接現代生活挑戰的姿態。倘若被拋諸孤獨,像查克那樣徹底的孤獨——沒有人,沒有活物,沒有現代的一切,要火也只能回到原始狀態下鑽木取火,最堅硬的武器也只是石頭。當所有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去造時,還會剩下幾個像查克那樣屹立不倒。
查克在海面上去救排球Wilson的那一段不煽情,但不一定每個觀者都會感受至深。只有體味過那種在黑暗中孤獨一點點吞噬你的人,對信念有著未曾放棄的痴迷的人,才能感受到他撲騰在水中大聲嘶喊的陣陣揪心。海水不斷推走的不只是一個排球,是查克四年來支撐自己活下去的希望的外化具物。
幸運的是,查克回到了人間,一切噩夢都結束了。但是沒有結束的,是我們對人生和生活的思考。
一個對工作充滿熱情的快遞員,告別深愛的女友,帶著與女友互換的聖誕禮物-一個祖傳的懷表,裡面貼有女友的相片。
他正趕著派送今年的最後一批快件,趕著聖誕夜與女友相聚。
不料意外的事發生了,飛機失事。
他從大海中漂至了一個孤島,獨自一人憑著頑強的毅力,執著的信念,憑借最原始的求生方法在孤島上度過了四年的漫長歲月。
海上漂來的一片船帆讓他原本在海上老死、病死的想法轉變。
他有一線希望回家,用島上的樹木做船板,樹上的篾條做繩子。
在他的精心預測下,他成功了!漂浮在海上被一艘大船上的人解救了。
四年後返回的他聽來的卻是女友已婚的消息。
他坦然地面對,堅強地活下來。
什麼是強者?與厄運頑強地做斗爭,善於適應環境,改變環境的人!這是一部催人奮進,感人至深的影片。
聯想到我們自己,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磨難和挫折,但誰經歷的都無法與他相比。
他做到了!為什麼你們做不到?這正是影片帶給我們內心深處強烈的震憾。
最近經常有新聞報道:影星自殺,學生不堪重壓自殺的事件。
其實人經常過不了的是自己這關。
一部份人面對困難,面對壓力的承受能力實在太低。
所以說,一個人有頑強的`毅力,在黑暗中不放棄、不退縮的品質是多麼的可貴!
現實中的人們一般不會遇到影片中的情況。
它告訴我們,平凡的生活其實很幸福。
在平凡的生活中我們需要的更多是一種好的心理素質,正確地面對得與失,成功與失敗。
在遇到危險或惡劣的環境時,要懂得隨機應變,善於運用身旁一切可以幫助你的資源。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領悟與思考。
在生活中多去體會,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荒島餘生》就是一部現代版的《羅賓遜漂流記》。湯姆.漢克斯主演,他的演技真的沒話話說,真的很不錯,打算把他的電影都看完。
他為了拍這部電影,減重了50斤,這非常是需要勇氣的,由於過快的減重,他的皮膚在瘦下去後,感覺非常不結實,很鬆弛。
一個人在一個孤島上呆上4個年頭是什麼概念,但是既然上帝讓他活了下來,並在他想自殺的時候,阻止他。那麼他就不放棄了。上帝對他是很眷顧的,不僅讓他了解鑽木取火的方法,更確切的說是摩擦起火,而且還給了他一個夥伴(一個叫「威爾遜」的排球),使他可以對其說話,不至於失去說話的能力。最後飄上來的帆,其實就是一塊破舊的門,然他再一次萌生離開這小島的念頭。終於,他破浪而出,成功了。離開的時候他不舍地望著這座他生活了4年的島。
一艘集裝箱船讓他回到了現實,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孟菲斯。但4年的時間早已物是人非,他的未婚妻早已嫁給了他人,而且使他最討厭的牙醫,那個牙醫他以前認識,鬼知道以前他的愛人有沒有背叛。
在孤島上,是對她的愛一直支持著他。所以他還是一樣愛著她,但是很多事情已經不能改變。所以他選擇釋懷,他從中感悟了很多,他對他好友的話是這部電影的經典對白。
最後,他開著以前的車去送快遞,快遞上的翅膀就好像是天使之翼,船帆上畫著它,讓漢克斯沖破最後的巨浪。快遞送往一座荒涼的農場,農場主是一位美麗的女孩,他開的小卡車上也畫著這對「天使之翼」,後面坐著一條小狗。在主人公的微笑中,鏡頭漸漸變暗,END。
在世界的盡頭,英雄開始了他的旅程。
這是一部類似《魯賓孫漂流記》的電影。主人公查克在飛機上出了事故。他漂流到一個荒島上。他每天只能喝椰奶,吃海里的魚,抓螃蟹。起初,查克發現一批快遞郵件漂浮在海上。在這些郵件中,查克找到了一個和他一起在島上呆了四年的朋友,威爾遜——,一個小腦袋塗了血的排球。
這四年間,查克收集了不斷被風吹走又被海水沖上岸的東西,做了一些傢具,不停地造船……終於,四年後的一天,船造好了!查克選對了風向,帶著威爾遜離開了小島!但是威爾遜因為路上的大風被吹走了!查克的眼裡充滿了悲傷。
看完這部電影,我驚呆了。查克能在一個無人居住的荒島上生活這么久,他的精神支柱就是一個毫無生氣的排球。他講了一件毫無生氣的事情,講了自己的起起落落,卻得不到任何答案。他只自言自語,心裡默默回答!多痛苦啊,但是查克忍住了!他打敗了自己!
而且,在威爾遜無聲的鼓勵下,查克學會了生火、養魚等等,學會了在惡劣的條件下生存。
在這部影片中,我認為也體現了美國國民的強烈品質,不畏困難,在困難中尋求解決辦法的精神。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素質。查克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我們應該大力向他學習。
看完這部電影,感覺人的力量是無限的,只要有信念,就能成功!
當查克在失去了威爾森,痛不欲生的倒在生命之舟上嚎啕大哭時,我的眼淚也滴答滴答的浸濕了臉龐。湯姆漢克斯那無與倫比的表演,深深地將觀眾帶進了影片的最核心最觸動人心的中心點。威爾森,一個陪伴了查克在荒島上度過了1500個日日夜夜的紅臉排球,它究竟承載的是什麼?
如果說支撐查克在一個與世隔絕得荒島上繼續活下去的是人類自身的求生意識,也許還不夠有力,於是導演便加上了另一個重要的支撐點,感情。()可也許只有這兩點,也不是十分足夠。因為與其說查克是困在一個荒島上,還不如說他是困在一個永恆封閉的空間中,周而復始的日出日落,潮起潮落,永遠不會有什麼改變。一個正常人處於一種這樣的空間中,即使存活下來,和死亡有何不同?
所以還要加上威爾森,它是查克唯一的傾訴對象,是它支撐了查克1500天的生存勇氣,是它給了查克生的勇氣,如果沒有他,我們實在難以想像,查克,或者換做任意一個凡人,是否能夠支撐那麼長的時間。威爾森,它承載著查克對於生對於感情對於逃脫這個封閉空間的強大信念!
所以,當查克失去威爾森哪一刻起,他也失去了生存與逃脫的信念,所以他放下了雙槳,放下了對於生存的努力,隨波漂流。
最後電影還是以一種相對美滿的結局安撫了觀眾的心靈,查克和他的愛人雖然未能生活在一齊,但是他們的心靈卻是美滿幸福的結合在了一齊。
影片結局處,處在十字路口的查克,手中拿著的排球,也許在影射在人生的路口,信念是支撐我們選取和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我們人人都要心存信念,才能精彩的活著。
下午,我觀看了一部名叫《荒島餘生》的電影。
故事發生在聖誕節前夕,一家快遞公司的工程師查克乘坐的飛機因為暴風雨來臨了,天空頓時變的雷雨交加,海面變得風號浪吼,所以在太平洋上空失控了,便緊急迫降。查克在危難時迅速的打開了一個救生艇,隨後那架飛機爆炸了,幸好救生艇快速的向前漂去,他才死裡逃生。歷盡了千辛萬苦之後,終於,查克漂浮到了一個資源貧瘠的小島上。他獨自一人被困在荒島上渴了就喝椰子汁,餓了就吃生魚肉。他想得到光明得到溫暖還不想吃生魚肉就只能使用古人鑽木取火的方法取火,他鑽了兩天終於鑽出火了,又加入了很多木頭便生起了熊熊大火,那一刻他興奮極了,彷彿看到了希望盼望有一天搜救人員能夠找到他。這一等四年過去了,有好多次他都嘗試逃離荒島,但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這些打擊使他幾近萬念俱灰,但內心的另一面告訴他:我要繼續呼吸。他重生了要活下去的信念,便再次精心改良了一隻木筏。幸運的是這次他成功了,不光離開了那個荒島還遇上了一艘客輪,好心的船長把他送回了他盼望已久的家園------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看出了查克是一個不僅有勇有謀更有著頑強意志力的人,他獨自在荒島上苦苦掙扎,受盡折磨依然堅強的熬過了四年,但他永不放棄,最終才逃離了荒島回到了自己的家園。查克在影片中那頑強的意志力和遇到困難不妥協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如果今後我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一定要和查克一樣堅持到底。
一個對工作充滿熱情的快遞員,告別深愛的女友,帶著與女友互換的聖誕禮物-一個祖傳的懷表,裡面貼有女友的相片。他正趕著派送今年的最終一批快件,趕著聖誕夜與女友相聚。不料意外的事發生了,飛機失事。他從大海中漂至了一個孤島,獨自一人憑著頑強的毅力,執著的信念,憑借最原始的求生方法在孤島上度過了四年的漫長歲月。海上漂來的一片船帆讓他原本在海上老死、病死的想法轉變。他有一線期望回家,用島上的樹木做船板,樹上的篾條做繩子。在他的精心預測下,他成功了!漂浮在海上被一艘大船上的人解救了。四年後回到的他聽來的卻是女友已婚的消息。他坦然地應對,堅強地活下來。
什麼是強者與厄運頑強地做斗爭,善於適應環境,改變環境的人!這是一部催人奮進,感人至深的影片。聯想到我們自我,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磨難和挫折,但誰經歷的都無法與他相比。他做到了!為什麼你們做不到這正是影片帶給我們內心深處強烈的震憾。
最近經常有新聞報道:影星自殺,學生不堪重壓自殺的事件。其實人經常過不了的是自我這關。一部份人應對困難,應對壓力的承受本事實在太低。所以說,一個人有頑強的毅力,在黑暗中不放棄、不退縮的品質是多麼的可貴!
現實中的人們一般不會遇到影片中的情景。它告訴我們,平凡的生活其實很幸福。在平凡的生活中我們需要的更多是一種好的心理素質,正確地應對得與失,成功與失敗。在遇到危險或惡劣的環境時,要懂得隨機應變,善於運用身旁一切能夠幫忙你的資源。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的領悟與思考。在生活中多去體會,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今天上午,我們觀看了《荒島餘生》這個電影,主人公查克是一個快遞公司的人員,他要把許多包裹送到其他國家。途中飛機失事,他自己通過救生衣而逃過了死神的魔爪,漂落在一個孤島上。他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建造了一個帳篷,還造了一隻船,最後被一艘輪船所救而回到了家人的身邊。
在查克流落荒島後,一個被他畫上了笑臉的足球,成了他的精神支柱,這個足球,鼓勵著他,讓他有了生的希望,他還給了這個足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威爾遜」,伴隨著他,讓他克服了重重困難,使他變得堅強,變得勇敢。
他孤身一人,在這個島上生活著,面對人生的困境,查克的所作所為,顯示出一個硬漢子的堅韌性格和英雄的本色,克服了許許多多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活了下來。
他不害怕死亡,上帝用神奇的力量把他救下來,也能讓他回到家中。在島上,沒有火,他嘗試著用鑽木取火,沒有水和食物,他嘗試著採集水或喝椰子汁來止渴,他嘗試著捕魚抓螃蟹等;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查克的不懈努力下,他終於造出了一條船,開始出海,最終他回到了自己溫暖的家庭中。
《荒島餘生》中的查克,表現出了他那堅強的性格,使他即使流落荒島,也絕不氣餒,讓他有了生的勇氣和希望。
C. 如何寫好電影觀後感
如何寫好電影觀後感範文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視頻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悲喜劇與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觀後感是對電影更加具體深入的欣賞,但是著筆寫觀後感,卻是大多數人頭痛的事。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如何寫好觀後感的方法,並附有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閱讀。
方法:
(一)
電影觀後感到底怎麼寫?怎樣才能寫好?近幾年,我在指導學生寫觀後感中「摸著石頭過河」,漸漸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聚「睛」會神,觀感共鳴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提醒學生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所謂細節,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如《大轉折》中先後三次出現蔣xx的背影,每一次出現都預示著國民政府軍隊下一次的失敗,通過三次背影的刻畫,將蔣xx政權日薄西山的局面溢於言表地體現出來。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電影《英雄》運用了音樂與情節的和諧搭配,提高了人們的觀看情緒,又用紅、黃、藍這三種色彩清楚地說明了三個不同的故事。音色相配使《英雄》的視覺觀賞效果達到了中國武俠電影一種新的境界。可是看了《英雄》後,學生認為無法聯系實際。我就這樣啟發學生:那麼這部影片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是為了殺秦王可以犧牲自己性命的長空和飛雪;還是為了國家、人民能得到統一,而放棄報仇的殘劍和無名;或是為了宏圖大業,明明不忍心卻狠下心殺了無名的秦王;又或者每個人都是英雄,因為英雄的特質在他們身上都得到了體現?然後我再要求學生用比較法,針對現今社會,看是否有不同於秦王等大英雄的無名英雄?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英雄人物?這樣,學生馬上想到了當今社會上的各種英雄行為,想到了如今並不太平的世界大勢。同學們暢所欲言,彷彿一下子有話可寫了。後來,班上小葛和小陸同學的《英雄》觀後感陸續在《新視野作文》上發表。如今小葛上了名牌大學又進入新聞系學習,也許是當初的鼓勵激發了她與文字結緣吧!
引導學生觀感「共鳴」,聯系實際寫好觀後感,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認識能力,還能起到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比老師嚴肅地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曲徑通幽,挖掘要深
從寫作訓練的角度講,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如電影《少女穆然》記敘了一個女孩短暫、坎坷而又富有意義的一生,表現了她勇於戰勝困難、挫折乃至疾病、死亡的獨特經歷,謳歌了堅強、善良、樂觀的理想主義精神。
也可以從細節寫起:「『生命不是質量,而是一個量詞……』這是影片《少女穆然》中張穆然墓碑上的一句話,它的含義或許只有真正嘗試過垂死掙扎的人才能體會,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也在消耗生命,你是否體會到你生命中獲得了什麼?體會了什麼?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意義嗎?」
三、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比如有一個同學,他在寫《少女穆然》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穆然如何跟著父親從貧窮落後的陝北農村來到北京求學,再寫張穆然在學校中如何被嘲笑,如何進步,接著寫張穆然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如何為辦理母親的戶口問題一再來到派出所,然後寫她突然患病,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在病床上怎樣寫下自傳體小說,怎樣接受《實話實說》欄目組的采訪。最後結尾時才寫到:「電影看完後,我感覺到張穆然真是太偉大了,我要向她學習,做生活中的強者。」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二)
許多同學都害怕寫電影觀後感,看時激動不已,寫時無從下筆,要麼通篇復述影片內容,要麼不著邊際地空發議論。那如何寫出真情流露的觀後感呢?
一、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二、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三、循序漸進寫出特色。
初學觀後感的同學可按照常見的「簡介-評論-感受」三段式順序謀篇布局,這樣容易上手。有時,「評論」和「感想」可合二為一,邊點評邊寫感受。有了一定基礎後可突破固定結構,採用邊敘邊議邊抒情等方式,圍繞一條中心線索,寫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獨特感受。
範文:《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這部影片講述了郵輪弗吉尼亞號上的一個傳奇故事。主人公1900是一個棄嬰,他被發現在頭等艙的一架鋼琴上,老船員丹尼收養了他,為了逃避法律,1900作為一個不為人知的孩子存在於世,就好像這個世界,他根本不存在一樣,1900在8歲那年,丹尼因為一個意外去世,他失去了他唯一的親人。當丹尼的遺體投向大海的那一刻,他便真的是以海為生了。那一天,他聽到了遠處船上傳來的聲音,有人告訴他,那是音樂。也許是天註定,他對音樂非凡的天分讓他不到十歲就能演奏出讓人感動的音樂。這一切,他無師自通。他是一個音樂天才。 影片中最令我震撼的有3幕。其一,是當風暴來臨時,1900坐在鋼琴上與他後來的好友康隨船滑翔,伴著美妙絕倫的音樂,享受海洋的顛簸。那一刻,是如此的驚心動魄,又是如此的安逸。1900彈著悠揚的樂曲,彷彿在海上起舞,音樂是那樣的切合情景。那一刻,他不僅為海而生,更是為鋼琴而生。其二,是他與另一個著名鋼琴師比賽的場景,影片用誇張的手法向觀眾表現了1900驚為天人的鋼琴演繹天賦。當全場為之安靜的那一刻,當香煙被琴弦點燃的那一瞬間,1900贏了,他贏得了全場的贊嘆,也讓那個著名鋼琴師黯然離去,他用他自己的海洋贏得了所有人的喜愛。其三,便是結尾時,1900含著淚告訴老友:「在船上,我擁有鋼琴,我可以在他的88個琴鍵上奏出我所喜歡的無限音樂,在這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當我看到面前那個陌生世界的時候,我突然感到恐懼,那是一個無限的鋼琴沒有限制,你行走其中永遠都不會知道你要去彈什麼。在這樣的世界我要怎麼去生活呢?」這是他的遺言。1900一生都未曾下過船,這個超然物外的鋼琴師始終沒有邁出那跨越的一步,即使岸上能使他有令他譜出無比華美樂曲,令他砰然心動的女孩,即使踏上岸能使他聽到他嚮往已久的另一種海的聲音,他還是選擇了停留,即使這個決定的砝碼,是他的生命。
1900的死也許太過遺憾,他與輪船一起被炸毀升天,一代音樂奇才沒有留下任何完整的著作便離開世界,他留下的只有那些震撼,那些回憶,那些人們的遺憾,還有懷念。
看完這部影片,最終,我的遺憾和惋惜占據了上風,有那麼些無奈,他是孤獨的,也是封閉的。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需要封閉和退守的天地,就如同1900的「船」和「鋼琴」,每個人都離不開自己的習慣,而且對習慣和制度產生著無限的依賴甚至與之共生死,如1900一樣與弗吉尼亞號共歸於盡。1900喜歡船,喜歡搖滾和漂浮的大陸,喜歡那些匆匆的過客從眼前走過,因為他已經徹底的習慣了,已經與船和鋼琴融為了一體。一旦離開那裡,他會感覺到陸地在搖晃和顫抖,習慣了動盪,是不是也就拒絕和厭惡和平和寧靜呢?
他喜歡看別人實現夢想的人生匆匆來去,喜歡自己在鋼琴前獨唱主角,這種喜歡是不是也說明了一個人思維定式對人生價值觀的禁錮?一個不能適應環境變化、不能隨環境變化而改變自己角色的人註定與那個時代一起消亡,這是社會的也是自然的生存法則,那麼1900的結局也許也是註定的,他喜歡自由和恬淡,他有自己的理想世界,那就是他的海洋,他的船,他的鋼琴。1900代表的是一種童真和純潔,代表的是人類對自身無窮無盡的慾望的恐懼,當1900站在舷梯上猶豫不決的時候,面對塵煙四起的現代工業文明,1900終於下定決心從此不再離開自己漂浮的世界。
如果說把弗吉尼亞號看做是1900的家的話,那麼這個價就是他的全部的世界,1900終究沒有勇氣走下船的原因,是他一直生活在這樣一個單一的世界裡。1900愚蠢的一點在於他沒有勇氣去接受一個未知的世界,但他的智慧之處也就在這里。人的盲目之處就是過高的看待了自己的水平,其實有些東西是可以駕馭的,但有些則不是,對於前者要全力把握,對於後者就要懂得如何去放棄,否則就是「致命的自負」。自負是一種無知的表現。對於1900而言,他能把握的鋼琴中的音樂世界和弗吉尼亞號上的小人際社會,而岸上的世界無疑太大,太復雜。1900的聰明之處在於他懂得捨去,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這種單純讓我們看到了一絲可愛,這是他的本心。
1900的故事倒是提醒了我,在世界中流浪的時間久了,我們對於本心的認識究竟是多了還是少了,倘若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越來越淡薄,那麼該如何去認識周圍的世界呢?我也很迷惑。
;D. 海洋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海洋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天氣晴朗,又十分涼爽,天空湛藍而又明亮,像一張微笑的臉,正如我的心情一樣,非常開心,因為我和媽媽要去紅豆購物廣場看一部名叫海洋朋友的電影。
電影在我的急切期盼下終於開始了,講述了小男孩小奇與海豚琪琪在烏龜湯姆大叔魔法的促成下產生了心靈感應,使彼此能夠溝通。小奇知道了琪琪想找爸爸,不顧一切練潛水,結果被海藻纏住腳,差點淹死;他還獨闖鯊魚潭去問鯊魚巴莎,巴莎說琪琪爸爸維克多死了,可並不是,維克多在那場戰爭中已被它善良的種群所救;小奇和夥伴們還打算偷運琪琪,可被發現,小奇因為大人不想放歸琪琪而倔強地跳入了池子里;最後經過小奇的百般努力,接受了野生訓練的琪琪終被放歸海洋,放歸大自然,去尋找它的爸爸去了,小奇和夥伴們對它難舍難分......
這部電影給我的感想很多,也給了我不少啟發。它使我清楚地意識到世界上不止人類有思想和感情,動物也有,並且不比我們差,只是我們忽略了它們。它們和我們人類一樣會思念父母,思念故鄉,迫切地想回家,想和親友團聚,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動物不止是我們人類的玩伴,它們還是大自然的精靈、大自然的生機,它們的存在使大自然充滿活力、生機勃勃。所以我們應當把大自然借給我們的精靈玩伴還回去,讓它們享受自由的快樂,達成它們的心願,送它們回家。這使我想到了有一些人非但不放歸動物,還肆意捕殺動物,拿去賣,這真叫人痛心,動物是人類最忠誠的夥伴,它們會報恩,也懂感情,你對它好,它會記得,然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報答。動物清純質朴,不會像人類勾心鬥角,這是多麼忠實的夥伴!但願人類與動物永遠是朋友,最後我在此向大家發出呼籲:請愛護動物,給它們一個美麗整潔的家!
今天看了海洋奇緣,覺得迪士尼噶動畫電影題材都是差不多,都說主角都系勇敢善良熱心腸樂觀派。當然也少不了它獨特的唱歌行動模式,還有遇到困難還會勇敢面對並克服的題材。不得不說它的傳統還是繼續傳承著的。不過看這些電影也有很多治癒的功效,是的,其實我們的生活都充滿著困難重重的,有得人選擇逃避,結果他只能做一個平凡的配角。而有得人選擇了勇敢面對,即使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下還是繼續努力前進,當然也有放棄的人。然而就是那些繼續努力克服困難的成就了自己的傳奇,也成為了大家口中的主角。
其實每個成功的人都不容易,沒有一個成功的人是不辛苦不勞累的,他們在無盡個不睡的晚上在努力,在平凡人安然入睡的時候還在努力著。所以才能完成他的不平凡,能在同一時間生活並學習的情況下成就自己。也就是外國人那麼喜歡帶孩子看迪士尼動畫電影的原因的。充滿奇幻的童真,還教會孩子善良勇敢並擁有樂觀的心態。當然還告訴孩子男孩與女孩除了愛情還是有純友誼的。在結局裡說到主角回到了島上與父母擁抱的一刻真有點感觸。其實父母都會希望我們少走彎路不用受苦,然而我們總像一個好奇的寶寶總想嘗試著未知的一切。在女兒回來相擁的一刻,卻實感受到父母並沒有想女兒有多大成就,能看到女兒能成就自我還健康開心地回來就也很開心了。那感覺一切盡在不言中。
昨日去看電影了,《海洋天堂》李連傑、文章演的。
關於這部片子在看完之後給我的感覺是意猶未盡,但凡能讓人產生如此感覺的就應能夠稱的上不錯了吧,按一般商業片的技巧來看真實性、生活性、戲劇性、邏輯性是必不可少的,影片講述的是一名身患絕症的父親與智障兒子的故事,所提取的素材都是生活中發生的,很朴實,沒有做作之嫌,令人為之感動。
喜歡父親老王說的話。我就要死了。我走後他怎樣活,他能不能活下去,能不能活好……(台詞記不清了,大體是這么說的吧)很現實。那些生活中常常被忽視的場景一旦聚焦會讓人動容,父親給大福拖衣服的鏡頭,還有臨終前給大福縫在衣服上的標簽:大福B型血孤獨症患者**
影片中有兩處情感戲,有些浪漫的因素在裡面,但最終又歸回到現實中。在海洋館大福與玲兒的相遇以及玲兒的離開,父親老王與鄰家柴阿姨,終不能在一齊的結果很貼合實際,要不就脫離主題了哈,這是一部描述父愛的片子。
演員表演的不錯。
有幾處水下的鏡頭拍的挺好。
……
大福,狗不能放電視上。
大福,狗不能放電視上。
大福,你回家用什麼開門啊
大福,你要買什麼啊?買冰箱
一部杯具片裡面不乏趣味性的東西。
父親教大福自我穿衣服,做飯,拖地,坐車,認識人民幣,怎樣做人……一個臨終前的父親呵。
結尾處父親把自我比作海龜,大福跟海龜在水裡游泳的一幕很唯美。
片子看完後,一個個鏡頭在腦袋裡飄來飄去,一向追隨到此刻,在我寫這篇觀後感的時候,我確信還將持續下去。
近日我看了一部電影《海洋天堂》,這部電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大福有孤獨證,21歲了,還和四五歲的小孩智商一樣,什麼事都會干。他的媽媽在游泳時淹死了,他的爸爸在海洋館當電工,但是得了肝癌,而且是晚期。他的爸爸要站大福學會處理和掙錢。
大福的爸爸要教他認識錢,買東西,脫衣服,乘坐汽車,做雞蛋,拖地等。大福總把100元錢當成小錢,一元錢當成大錢,最後,還是似懂非懂。脫衣服和穿衣服總算學會了,乘車時大福差點坐過站,幸虧爸爸把大福「救」下車。後來,大福終於會坐車了。大福學做雞蛋,並且很容易就學會了。學拖地很難,大福總算也學會了。大福還學會了打電話,不過也不太容易。大福最喜歡游泳了,總跳到水池裡。有一次要放鯊魚,大福跳進水池裡,幸虧你爸爸讓關上了閘門,才免了一場災難。
大福爸爸死了。大福終於會做飯,乘車,拖地,脫衣服,穿衣服,還經常到海洋館游泳。他爸爸說要變成那個最大的烏龜,大福是小烏龜,大福就是和大烏龜一起游泳。
這部電影上的爸爸真偉大!
紀錄片的開頭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一個從未見過大海的小男孩發出疑問,什麼是海洋?人們解釋不清什麼是海,什麼是洋,只能用人類肉眼所能見到的有限畫面來展現。
食物鏈是大海的法則。沒有人類的干涉,大海維持著它的和諧秩序。我們對海洋的磅礴氣勢和海洋生物的多樣性而震驚和感動。紀錄片總體來說可以分成兩大部分,一是展示了海洋生物的千姿萬態,二是表達人類涉足海洋對美麗大海帶來的破壞污染,最後呼籲人類保護海洋,與海洋生物和諧共生。
讓我震撼的還有海洋中的捕食景象,亮點在於海洋生物的成群結隊,陣容龐大顯得壯觀無比。畫面中呈現出來不僅僅是我們熟知的海豚、鯨魚、鯊魚、海豹等海洋明星生物,還有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動物。有趣的是海洋上的食草動物,長著像大象一樣的鼻子,在海底匍匐前進,揚起陣陣「塵土」,這就是它們正在進食的景象。要說海洋中最美的景象是什麼,我覺得大海中的珊瑚礁群極美。
相對於前半部分來給我的震撼,而影片的後半部分卻是讓人痛心和反思。人類對海洋的破壞不止是濫捕海洋動物,污水混在河中,最終流入大海,幾乎所有的近海都難逃污染,在衛星地圖上看上去不是藍色,而是深褐色的。當我看到鯊魚的魚鰭和尾巴被割掉後在無力的掙扎的時候很心痛。
海洋之歌在今天上映了,懷揣對保護大自然保護動物的訴求,愛爾蘭一直把海豹當做是逝者的靈魂,當看到有人正在屠殺海報的時候導演湯姆。摩爾非常的痛心,並且找到愛爾蘭民間傳說賽爾奇精靈改遍而成。
電影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的夢幻奇緣。故事在一個風景如畫的海中小島,小男孩本(大衛·羅爾配音)和懷有身孕的母親布羅娜(麗莎·漢尼根配音)渡過了最後一個快樂而難忘的夜晚。不久後,妹妹西爾莎(露西·奧康奈爾配音)出生,而因母親卻撒手人寰。轉眼過了六年,他們的父親康納(布萊丹·格里森配音)始終未從喪妻之痛中走出,而充滿幻想的西爾莎偶然發現媽媽留下的貝笛,結果險些溺斃大海,最終導致奶奶強制性地將兩個孩子帶離這座小島。
兄妹倆無法適應城市的生活,他們在街道遊走的時候,意外遭遇了三個奇怪的小精靈。
他們希望藉助「海豹女」西爾莎的歌聲回到故鄉,神奇的冒險就此展開。之後,西爾莎和本決定返回家中尋找海豹精靈的衣服,但西爾莎在途中被貓頭鷹抓走,本也意外地掉進了偉大的肖納吉的洞穴中,肖納吉幫他找回了從前失去的那些記憶,所以本決定去救西爾莎。
他歷盡千辛,終於找到了貓頭鷹的老巢,救出了西爾莎,但西爾莎已經極度虛弱,所以本和庫決定立刻返回,並在海底找到了海豹精靈的衣服,使西爾莎和精靈們重獲新生。
本片極具教育意義,保護動物保護自然與動物和自然和諧相處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只有這樣生態平衡才能達到做好的生產模式,更能讓我們對自然的了解加深了一部,感謝有這部好片子,感謝湯姆。摩爾的作品。
" 中午,伴著溫和的陽光,我們和老師來到了學校的多媒體教師觀看科普電影《海洋》,這部紀錄片令我感慨萬千,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海洋》畫面精美,讓人身臨其境。它讓我感到了海洋的壯闊,更感到了它的美麗。海洋中那些數量龐大的透明水母,從下往上望,簡直就像是一幅美麗的水墨畫。各種各樣的魚五彩繽紛,沙丁魚群龐大但卻有秩序。還有可愛的海豚、搞笑的螃蟹、兇猛的鯊魚、美麗的烏賊、在海底吃草的憨憨的海象,還有許多從未見過的海洋動物……真是讓人應接不暇啊!
可是,接下來的畫面卻讓我大吃一驚。人們用漁網捕魚,經常纏死海豚、海龜、鯊魚這些海洋動物。然後殘忍地割下了鯊魚的魚鰭和尾巴後,又把它們扔進大海里,我們知道鯊魚沒有了魚鰭就游不了了,會因為失血過多而死去。它們在海水中痛苦地掙扎,最後沉到海底。多麼悲慘的一幕啊!姚明做的公益廣告說得好——「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從我做起:拒絕食用海洋生物、野生動物!我在書上看到,鯊魚鰭和尾巴可以製成人們餐桌上昂貴的「魚翅」。實際上一碗魚翅的營養還不及一碗雞蛋羹,而且鯊魚一但滅絕,小魚數量瘋狂生長,會吃光浮游生物。地球上,70%的氧氣來自浮游生物,沒有它們,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從衛星拍攝回來的照片,我們看到了由於人們向海洋排放污水,蔚藍色的海洋逐漸變得污濁,地球環境已面目全非,動物滅絕速度大於從前的'幾千倍。
還好,人類已認識到錯誤,開始保護海洋生物,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很強,加上人類的覺悟,對海洋加以保護還不算太晚。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千瘡百孔的地球又會恢復到她原有的美貌。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海上奇緣》。
故事發生在一個孤島上,風雨半神毛伊在一天中盜走特菲堤之心並丟失,讓黑暗勢力日漸擴大,使孤島失去了一切東西。孤島上住著一群人,這一群人中有一個長老,長老有一個女兒叫莫阿娜,莫阿娜有一個夢想,就是出海邊行。有一天,莫阿娜跑到海邊,大海竟捲起一個浪頭,把丟失已久的特菲堤之心交給了莫安娜。這一幕被奶奶看在眼裡,就讓莫安娜找到了毛伊和毛伊一起去特菲堤島去歸還特菲堤之心。
莫安娜從海上遭遇了龍卷風,竟意外的漂到了一個荒島之上,找到了毛伊。毛伊一開始想自己逃離這個荒島,就把莫阿娜關到一個石洞之中,莫安那好不容易逃出後,毛伊又把莫安娜仍到海中,可大海又把莫阿娜給推了上來,毛伊自己下船,可海水又把毛伊自己推了上來,毛伊這才同意一起去特菲堤島。
毛伊在怪獸王國找回了自己的神鉤,和莫安娜一起向特菲堤島出發。
到了特菲堤島之後,莫安娜遇到了火神——惡卡。在第一番較量之後,毛伊的神鉤惡卡打壞,再打一次就會壞掉。毛伊沒有再去挑戰,自己便走了。莫阿娜也想放棄,可這是,已經去世了的奶奶來到了莫安娜身邊,並讓她堅持下去。莫阿娜領悟到了奶奶的良苦用心,自己駕船,沖向了特菲堤島。
惡卡想把莫阿娜的船擊沉,可這時候,天空中飛來一隻鳥,那隻鳥突然又變成了毛伊,把惡夫的手用神鉤砍斷。最後,莫安娜對惡卡說:「這並不是你」惡卡把頭低下,讓莫阿娜把特菲堤之心歸還。一瞬間,萬物重新復甦,惡卡變成了特菲堤。
這部電影中的莫安娜和毛伊是一個鮮明的對比,一個勇敢,一個膽小;一個有恆心,有毅力,另一個半途而廢,有始無終。
這部電影讓我懂得了:要支持,不要半途而廢。
在新學期的第二個星期三,學校組織全體師生觀看愛心影片《海洋天堂》。雖然只有短短一個半小時,但卻打動了每個同學,也盪滌了每個同學的心靈……
一個平凡的父親靠著海洋館微薄的工資,撐起了一個家。不幸,自己卻患上了癌症。於是,他帶著患有孤獨症的兒子四處奔波,為他找一個棲身之處。經過一波三折,他終於找到了合適的住處。於是,他安心的去了,去到了兒子嚮往的海洋天堂……
伴隨著沉重而又帶著而悲傷的音樂,電影結束了,可同學們的思緒仍舊沒有結束,他們仍沉醉在傷感的電影之中。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我,我托著腮幫,思考著「父愛」到底是什麼?
是堅實的臂膀,是嚴厲的眼神,還是……不,都不是!父愛是變幻的,他可以是剛強,他也可以是似水的溫柔,他更可以是任性的孩子氣。
如果你要問我為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因為我也有這么一個父親,他愛哭,愛笑,也愛鬧。就在不久前,我與父親大吵了一架,我恨他,我已經長大了,不想總在他的臂彎下生活,我躺在床上抽泣,不覺枕邊已被淚水浸濕。感覺自己就像一隻小鳥。13年來一直與父親住在同一個籠子里,而對面就是一片自由,我拍拍翅膀,要飛,可籠孔太小,欲飛卻飛不出。第二天,父親又拉著我逗我笑,可我並沒有解氣,不想理他。他就像一個小孩子,噘著嘴,悶悶不樂。
其實,這就是父愛,平凡而又不平凡,每一個父親都是一樣的,願為自己的兒女付出一切。父親,您辛苦了!
他們是一個不幸的家庭。我的母親首先離開了這個世界,我的父親被診斷患有晚期癌症,我的兒子王大夫患有自閉症,幾乎每天都去游泳。為了讓兒子死後有個地方住,不被別人欺騙,得了不治之症的父親跑遍了大大小小的福利院,卻沒有得到一個大福分。誰讓他21歲呢?孤兒院說他太大,養老院說他太小。
看到兒子暫時沒有位置,爸爸王新程開始教大福一些必要的東西,比如拿錢買東西,坐公交車,做飯。這是我們短時間內要做的事情,但對於只有兩三歲孩子智力的人來說,比上天還要難。大福的智力相當於一個三歲的孩子。一邊教大福,爸爸又給福利院打電話。努力有回報,終於有福利院願意收留大福了。
為了怕失去孩子,爸爸把兒子的個人信息縫在大福的每一件衣服上。很快,爸爸離開去追大福已故的母親。奇怪的是,大福逐漸變得自力更生,可以做一些容易的事情。大富爸爸的汗水終於沒有白費!
其中最後一點最讓我感動。大福的父親在彌留之際,用撕破的衣服和被子在身上縫了一個烏龜殼,扮成烏龜,和兒子在水裡追逐嬉戲,度過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自覺的流下了眼淚,周圍的同學都紅著眼睛輕聲抽泣,連老師也不例外。沒錯,大達的父親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他可以在平凡中不平凡,這就體現了做父親的偉大。最偉大的愛給人以生命的希望,大富的父親有這種愛,也正是有了這種愛,他澆灌了大富,讓他成長。
我相信大富的父親雖然去世了,但此時此刻他應該看著兒子在天堂的一舉一動,臉上掛著幸福的笑容。前面的路依然曲折緩慢,但所有的好人都會幫助他。讓我們多關心,多愛,不要吝嗇自己的愛,這樣世界才會更和平美好。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海洋奇緣》,感觸特別深。
故事講的是一個叫毛伊的半神偷走了特菲提之心,從此惡卡蘇醒。海洋上的綠島一座座被吞噬了。有一個小島,莫阿娜和她的部落生活在那裡,她的部落也在即將被吞噬,莫阿娜在祖母的彭勵下,踏上了歸還特菲提之心的道路。
莫阿娜是個聰明、勇敢、堅持不懈的人。她找到半神毛伊,再通往怪獸王國,拿回了毛伊的魚鉤法杖。但在被兇猛的惡卡打敗後,毛伊退卻了,想半途而廢。但是莫阿娜沒有退後,反而變得更加堅強了,之有的失敗讓她吸取教訓,她用聲東擊西的方法引開惡卡,順利通過惡卡擋住的通往特菲提的心的道路口,但是惡卡繼續追殺莫阿娜,這時毛伊被莫阿娜的堅持感動,重新回來幫助她,莫阿娜終於歸還了特菲提之心,世界萬物又恢復了原樣。
看完電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小女孩莫阿娜勇敢堅強,堅持不懈的精神真是值的我們學習啊!海洋奇緣觀後感150字
在電影《海洋奇緣》中,海盜之神的莫非提之心被毛伊偷走以後,黑暗勢力被釋放出來。必須有人把莫提之心還回去。這個時候大海選擇了莫阿娜。大海為什麼要選著莫阿娜呢?
莫阿娜喜歡大海,雖然她的族人都不允許進入大海,可是莫阿娜從小就喜歡大海,只有機會她就會溜到海邊去玩水。即使一次次的被爸爸抓回來,仍然不能阻止她繼續走向大海。
莫阿娜很勇敢。有一次,莫阿娜在海邊看到一隻小烏龜被一群大鳥圍攻,大鳥的嘴巴非常的尖利。小小的莫阿娜一點都不海派大鳥。她趕緊摘來一片大葉子蓋在烏龜的身上,然後把大鳥們趕走了。小烏龜安全回到大海了。
最後莫阿娜把莫非提之心還回去了。綠色重新回到人類。
媽媽帶我來到奇妙無比的海洋館,進館後我們剛好趕上兩場水秀表演,第一場是俄羅斯美人魚,講的是一位人魚公主在舞會上逃跑了,去找她心愛的王子,可是正在高興的時候,水魔王來了,他搶走了人魚公主,王子和魔王大戰了一場,終於把人魚公主救了回來,整個表演都非常好,我就是有一個疑惑點,美人魚的頭發怎麼沒有濕。
第二場是海獅表演,海獅伴隨著我們的掌聲走了上來,海獅的身子滑溜溜的,一身烏黑的毛發,更是讓人喜歡,它拍著手掌,立起身子與馴獸師一起跳舞。馴獸師介紹小海獅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胡辣湯。馴獸師還拿了一個套圈,扔向胡辣湯,胡辣湯就完美的接住。胡辣湯跳到水裡,空中吊著一個球,胡辣湯從水裡一躍而出,頭頂到了球,海獅表演真好看,胡辣湯就像個小孩子。
我們穿越了海底隧道,彷彿置身在海洋里,魔鬼魚、大海龜、還有很多小魚都從我們的頭頂游過。我們又來到了三樓,看到兩只小小的可愛的企鵝,企鵝的頭比較小,嘴尖,腹部呈白色的,背部和鰭部都是黑色的,走起路來一搖一擺。
海洋館豐富多彩,兩天的旅行讓我流連忘返。
電影海洋的觀後感
海洋的片頭是一個孩子問的一個問題"什麼是海洋?"什麼是海?什麼是洋?伴隨著這個問題,影片帶我們來到了藍藍的海水之中,電影《海洋》觀後感。
首先出境的就成群的海豚,整齊的隊伍,有節奏感的躍出海面,接著是海鷗,在海面盤旋幾圈之後,翅膀一收,像離弦的箭筆直的栽入水裡,水裡的魚群不停的變換著隊型,時合時分,接著鯊魚,鯨等也加入了海豚的隊伍當中,頓時一場掠奪賽開始了!這是大自然的生存規則,一切都那麼和諧自然,有被掠食的,就有新的生命出生,新生命出生就要經受大自然的篩選,只有足夠強壯幸運的傢伙才能生存下來,一切生物在水裡都自由自在,看著他們就像是在翩翩起舞,觀後感《電影《海洋》觀後感》。知道人類的出現,但人類發現了海洋這塊富饒的資源。一切都在慢慢消失。海洋環境的污染,看著他們在滿是垃圾的水裡穿行,我都覺得有點喘不過起來!還有對海里生物的屠殺。只為一己私慾。將鯊魚捕捉上來,砍掉鰭和尾部,然後再把它們丟到水裡。沒有了鰭和尾巴,他們就不能生存!直直的墜入海底。腮里呼出的都是血!這一刻,就像是人被剁去了雙手雙腳!人類怎可以這么漠然!最後。我們的孩子只能在海洋館里看那些海洋動物的化石。人類如果想繼續生存在地球上,就必須讓雖有生物都活著!我們不是地球的霸主!要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地球。
最後。少數的人類開始行動起來,懷著崇敬的心與自然和諧相處,現在行動起來!還不晚!
我想大海是藍色的,是一幽深神秘,壯美遼闊的藍色領土。那裡大到藍鯨、大白鯊、海豚小到水魚、小丑魚、梭子蟹都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在那麼自然,那麼有生命力。在這個物種豐富的海底世界,生長在海底的各類水生植物,以及發光的水母各式各樣,顏色多彩的魚;還有海豚,它們成群結隊地在海面上跳躍,形成了一道美麗的弧線,真是多彩絢麗。比如那巨大的沙丁魚群,在海豚的追趕下,還有致的排列組合,迅速地變出各種狀態的美;又如成千上萬的海鳥,如箭一般扎進海水中捕食。再如那成群結隊的海獅,被鯊魚追趕捕食後為同伴而悲傷這一切,看在我眼裡是一個個震撼的畫面。對海洋生物來說是有喜怒哀樂的。然而,好景不長,人類在海面上亂扔垃圾,造成了海洋污染和肆意捕殺,讓海洋中那美好一切都失去了。海水變得不再清澈湛藍,渾濁的海水漂浮著成百上千的垃圾。海里的生物失去了往日的快樂,一切變得生氣沉沉。巨 網中的魚苦苦地掙扎,被割取魚翅的鯊魚在海水中扭動著身體,身邊的海水都被血染紅了。我看了好可憐。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海洋是我們家園的一部分,而海洋生物是我們的朋友。只有好好保護它,才能創造一個美麗的家園。
晚風徐徐,我和媽媽來到保利大劇院,觀看話劇《海洋天堂》。
《海洋天堂》講的是一個叫大福的自閉症孩子,他不會與人交流,只會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他的父母想盡一切辦法想讓他好起來,可是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後來母親帶著大福來到了北京的太陽花學校進行治療,但是還是沒有明顯的好轉,絕望的母親選擇跳海自殺。父親不得不面對現實,走上了母親曾走過的路,陪伴大幅……後來父親發現大福非常喜歡水,而恰巧自己和海洋館的館長是老同學,於是父親就把大幅託付了給海洋館的館長,因為那時的父親已查出患有絕症。大幅如願在海洋館安定了下來,可是父親再也沒有醒來……
演出結束了,雷鳴般的掌聲在保利大劇院久久回響。回家的途中,我想了很久很久,原來在我們的周圍,還有這么多被折斷翅膀的孩子,這么多需要關愛的同齡人。跟大福比起來,我們這些健康的孩子是何其幸運,何其幸福,我們可以每天學習,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甚至可以在媽媽的懷抱里撒嬌,但是即便這樣我們還時常不滿足。當我們每天過著平淡安穩的日子,卻老是抱怨生活不夠精彩;當我們擁有著一大堆關愛我們的親人,卻總是討厭他們的嘮叨;當我們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卻總是為了一點小事情鬧矛盾……我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海洋天堂》讓我懂得感恩,感謝爸媽讓我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美好的生活。《海洋天堂》也讓我懂得生命的珍貴,就像大福的爸爸在演講中講到「宇宙中第一個生命是在水中誕生的」,珍惜生命,傳遞關愛,這是對生命最好的回報。
E. 電影風聲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電影風聲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電影《風聲》,既有現代中國2大美女的斗戲,也有令人毛骨悚然的逼真酷刑再現,自己雖沒有獵奇的心思,自從看電影《建國大業》時,看到影院的《風聲》海報,倒是真的被它的廣告攻勢吸引,可惜也沒有很好的時間和機會,沒想到在貴陽有幸去欣賞了。
看完電影,在房間卻無法入睡。影片中有過多的感官刺激,以及陰暗心理的回味。人物幾乎都沒有人性,不是給人當墊背,就是互相猜忌。我們也許會討論影片中的穿幫鏡頭、也許會討論城堡的真假與地理位置,甚至會討論某人的裸戲,或者沉迷於《風聲》中的流行台詞。但是,驚悚帶來的感官刺激褪去後,令人長久回味的是「因為信仰,向死而生」的萬丈豪情。特別是曉夢最後的獨白「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記錄,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諒我此刻的決定,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意,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我的肉體即將殞滅,靈魂將與你們同在,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民族存亡之刻,多少年輕兒女,不負自己內心滾滾升騰的信念,與親人訣別,踏上血色荊棘的不歸路。我想,正是共產黨員「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無畏「死」,才迎來了我們新中國的「生」,這種信仰,令人無法對抗。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曾寫道「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也許這就是「老鬼」稱呼的真實含義。
現在我們處在和平年代,回味剛剛過去的國慶60周年大閱兵,我們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自豪,為自己身為一個中國人而驕傲,也許你會情不自禁地感嘆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歷了多少的艱難困苦,才有了今天的偉大成就啊!可能你不會經歷彌漫的硝煙,但是先烈們「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的精神會激勵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應為偉大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為中華之復興而奮斗!」就是我們今天的信仰!
看完電影《風聲》,離開電影院很久,壓抑和感動的感覺還在我心裡揮之不去,畢竟地下黨「老鬼」最終揭曉讓人頗為意外。
論專業,她不如李寧玉;論後台,她不如白小年;論官職,她不如金生火;論聰悟,她不如吳隊長。很多年前,在我們祖國遭受日本侵略,中華民族到了存亡絕續的緊要關頭,在日軍佔領區,在一個大男人都會心驚肉跳的特務環境里,這個外表嬌氣的顧曉夢暗中遞送情報,並策劃了多起刺殺日軍首領的行動,她就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地下黨「老鬼」。
電影最初敘述中,顧曉夢每一天就是喝酒玩耍,因為她本身就是一個富家女孩,富有的家族還向汪精衛組織捐過一架飛機,她本來能夠生活得很安逸,能夠憑借自家財富遠離鐵蹄踐踏的家園出國定居。可是隨著故事進展,看她懷著赴死的決心縫在李寧玉衣服上的密碼,我理解她為什麼選擇留下來做地下黨,用那瘦小的肩膀承擔危險和壓力,只為正義,只為她深愛的祖國。電影中顧曉夢一向在給李寧玉縫補那件開線的衣服,此刻明白了她用生命織補的不僅僅是衣服的破損,更是修補當時社會中那種正在潰散的民族精神,喚醒那些苟且偷生的麻木同胞。
那個殘酷的年代,還有許許多多像顧曉夢一樣的英雄,為民族獨立犧牲了自我。吳隊長就是這樣的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德國軍校,但他放棄了其他軍事強國高官厚祿的邀請,義無反顧回到了戰亂中的祖國。是他最早發現了特務們安裝的隱蔽,也是他教會顧曉夢用手語交流,而用言語迷惑敵人。在敵人酷刑面前,他把能暴露自我身份的香煙放到顧曉夢手裡,是為了保護黨的秘密,也為保全戰友生命。但顧曉夢又把香煙放到了逐漸覺醒的李寧玉手中,地下黨「老鬼」保住了戰友「老槍」的生命。電影即將結束,全國解放後的「老槍」吳隊長擦拭眼淚,為所有保家衛國而犧牲的戰友。
默默告慰長眠的「顧曉夢們」,此刻新中國六十歲了,傲然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但我們經過這部電影明白,一切安定祥和都是那麼來之不易,所有踏實幸福是那麼值得後輩珍惜。我們必須會努力!
看了電影《風聲》感覺心情很壓抑,想說說,那灰暗的燈光、冰冷的刑具、精湛的演技、暗涌的智慧、堅強的意志,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在那個年代的人,他們的心境和精神是我們無法理解的。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仰,他們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來成就心中的夢想。正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現在的新中國,真是感激他們呀!在1127這樣的日子裡,寫下些緬懷先烈們的文字,應該是很合適的。看完電影之後我一直在想,假如生在那樣的年代,也會去當地下黨嗎?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還是把思路扯回電影來,男主角黃曉明戲份不多,連對李冰冰受刑那一部分都淡化了,完全沒有將日本人骨子裡那種殘暴演繹出來,有些讓人失望。蘇有朋的反串就比較有意思,演得還真有點象男妾的樣子。最美麗的算是周迅了,就連她的死都是那樣的凄美。王志文在這戲中所表現出的陰險,還有對周迅的曖昧,是否有些矛盾。做他這樣工作的人,是不該有什麼感情的。李冰冰演出了高貴的氣質,有知性女人的味道,我喜歡。
張涵予和周迅受刑的場面極為血腥,普通人三針下去就招了,隊長還真是強悍,七針下去了,青筋都冒出來,吐一口鮮血,愣是挺住了,什麼都沒招。佩服!佩服!太有男子漢氣慨了!周迅更是在那粗粗的繩索上留下慘叫和血跡,也沒鬆口。他們的內心是多麼的強大呀,為了那信仰,他們什麼都不怕。其實,人真的應該有信仰,當然,最好是良好的信仰(別把殺人越貨當信仰)。心中有了信仰,那麼生活就不會孤獨,也不會寂寞。心中的信仰就象熊熊的烈火,讓生命隨它一起燃燒,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事業,是大多數人心中的信仰,為了追求這成功的事業,哪怕經歷再多的磨難,也要咬著牙挺過去,因為夢想總會因為努力的付出而實現!
家庭的幸福,也是一種信仰,中國女人中有不少數都是這樣,把自己的老公當成信仰,當成天,當成地,成就了老公,成就了家庭,也就幸福了自己。暫不去衡量這種思維方式的對與錯,只是覺得這也是一種方式,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
當然,人最幸福的一種方式是有堅實的家庭作為後盾,然後成就一番事業,這樣,在蓋棺那天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遺憾了。
看完電影《風聲》,離開電影院很久,壓抑和感動的感覺還在我心裡揮之不去,畢竟地下黨"老鬼"最後揭曉讓人頗為意外。
論專業,她不如李寧玉;論後台,她不如白小年;論官職,她不如金生火;論聰悟,她不如吳隊長。很多年前,在我們祖國遭受日本侵略,中華民族到了存亡絕續的緊要關頭,在日軍佔領區,在一個大男人都會心驚肉跳的特務環境里,這個外表嬌氣的顧曉夢暗中遞送情報,並策劃了多起刺殺日軍首領的行動,她就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地下黨"老鬼"。
電影最初敘述中,顧曉夢每天就是喝酒玩耍,因為她本身就是一個富家女孩,富有的家族還向汪精衛組織捐過一架飛機,她本來可以生活得很安逸,可以憑借自家財富遠離鐵蹄踐踏的家園出國定居。但是隨著故事進展,看她懷著赴死的決心縫在李寧玉衣服上的密碼,我理解她為什麼選擇留下來做地下黨,用那瘦小的肩膀承擔危險和壓力,只為正義,只為她深愛的祖國。電影中顧曉夢一直在給李寧玉縫補那件開線的衣服,現在明白了她用生命織補的不僅僅是衣服的破損,更是修補當時社會中那種正在潰散的民族精神,喚醒那些苟且偷生的麻木同胞。
那個殘酷的年代,還有許許多多像顧曉夢一樣的英雄,為民族獨立犧牲了自我。吳隊長就是這樣的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德國軍校,但他放棄了其他軍事強國高官厚祿的邀請,義無反顧回到了戰亂中的祖國。是他最早發現了特務們安裝的隱蔽qie聽器,也是他教會顧曉夢用手語交流,而用言語迷惑敵人。在敵人酷刑面前,他把能暴露自己身份的香煙放到顧曉夢手裡,是為了保護黨的秘密,也為保全戰友生命。但顧曉夢又把香煙放到了逐漸覺醒的李寧玉手中,地下黨"老鬼"保住了戰友"老槍"的生命。電影即將結束,全國解放後的"老槍"吳隊長擦拭眼淚,為所有保家衛國而犧牲的戰友。
默默告慰長眠的"顧曉夢們",現在新中國六十歲了,傲然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但我們通過這部電影知道,一切安定祥和都是那麼來之不易,所有踏實幸福是那麼值得後輩珍惜。我們一定會努力!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我的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將於你們同在。」伴隨著顧曉夢感人肺腑的遺言,電影《風聲》逐漸走向結尾。這部電影讓我感慨良多,不僅僅僅是因為貫穿全篇的嚴刑拷打帶給我的沖擊,更是因為像電影中的顧曉夢吳志國等革命先烈為了信仰敢於犧牲勇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帶給我的深深震撼。《風聲》講述了我黨諜報人員在陷入險境後與敵人鬥智斗勇,最終透過顧曉夢的犧牲保證了信息的及時送出,拯救了我黨地下工作者的故事。電影引人入勝的方面不僅僅有血腥的酷刑場面,還有演員們精湛的演技,更有那股「精神」——敵人永遠不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種精神——我黨地下工作者敢於為革命犧牲,勇於犧牲自我顧全大局的大無畏精神。為信仰而革命,即使粉身碎骨,仍無畏無怨無悔。
看了這部電影,我總想著革命先輩們太了不起,經受太多我們無法想像的苦難。而此刻的我們,動不動無病呻吟,不關心國家大事,總為自我的小事鬱郁寡歡。我們八零九零後就是缺少了一種精神,一種為了信仰能夠奮不顧身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如果我們身處那個動盪的時代,我們又會成為哪類人呢我想大多數人都是英達的主角,扛不住的時候就自我了結了自我的生命、他永遠不明白誰是老槍誰是老鬼、中國人是如何把日本打回老家的;張涵予所扮演的吳志國這個主角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這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摧殘,又有幾個人能夠承受呢;周迅所扮演的顧曉夢是典型的為了信仰能夠無畏赴死的革命先烈,在他們的心中,無產階級的革命夢想信仰高過生命,高於一切。
回想祖國建國至今六十餘載,歷經滄桑歲月,我黨涌現了無數仁人志士和英雄楷模,他們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祖國的繁榮拋頭顱灑熱血,把血汗灑在家鄉和異鄉的土地上。正是有了這些革命先輩的犧牲與奉獻才換來現如今的國泰民安,盛世繁榮。和平時代的我們雖然已經不需要透過犧牲生命來實現自我報國的夢想,但我們仍然就應以無私奉獻為己任,將實現自我的價值與建設和諧社會主義相結合,無所畏懼地戰勝困難以實現革命夢想,用我們的信仰托起祖國興隆昌盛。
有一種力量,叫信仰,信仰的力量——電影《風聲》觀後感。信仰是一個人的精神內核,是支撐人堅定走下去的動力源泉。電影《風聲》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革命的信仰和共產主義信仰讓「老槍」和「老鬼」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堅持到了最後。沒有信仰,就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沒有信仰,就沒有名副其實的國土。正因為有一批又一批這樣堅守信仰的英雄烈士,才成就了革命斗爭的最後勝利。是信仰的力量,讓那個女特工抗住了食人犬的撕咬;是信仰的力量,讓「老槍」承受住了殘酷的電刑和針刺,甚至在手術過程中,還以微弱的意識哼唱出含有玄機的唱詞;是信仰的力量,讓顧曉夢忍住酷刑的折磨,堅持去彌補因自己中了敵人奸計傳出錯誤情報的失職,更為了令真情報能夠傳出去……當片尾顧曉夢的摩斯碼遺言被破譯出來,在悲壯回腸的音樂聲中,我們懂得了:「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觀後感《信仰的力量——電影《風聲》觀後感》。」堅持革命勝利和共產主義的偉大信仰給了英雄們頑強走下去信心,使共產黨人如鋼鐵般堅毅,對敵人的嗤之以鼻,從容淡定地面對酷刑和殘殺。為了沖破黑暗的束縛,飛向光明,無論前方是雄關漫道還是荊棘滿途,他們都無所畏懼。人,只要有一種信仰,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信仰就如指航的明燈,在茫茫的人生海洋中,指引著我們走向光明的便。高舉信仰旗幟的人,對一切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定的信仰。沒有信仰的人,就猶如一葉浮萍,漂浮不定,或隨波逐流,或畏首畏尾,渾渾噩噩,戰戰兢兢,既看不到光明,也沒有希望,因而也感受不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樂。馬丁科爾說過:「信仰的力量是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最偉大的力量。」這是對一個有信仰的人最好的饋贈。
《風聲》故事性挺強的,情節緊湊,扣人心弦,在老槍這個人物的設置上,前期看起來像普通諜戰片那樣只是不會露面的主角,看到之後才明白這個人物的神秘色彩。在電影中看到五個人,有兩個因「老鬼」遲遲未抓到而犧牲,雖然他們是現今視角下的.對立面,但也看得到當時偽軍政府對待自我人所用的殘暴手段,也襯托出他們的扭曲的人性和變態的心理。顧曉夢給玉姐縫的裙子,我一向以為是傳遞出訊息的一種手段,之後才明白是遺書,而她情真意切的自白,也讓這部電影在情感的表達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故事裡立得住的兩個人物:李寧玉(李冰冰)和武田(黃曉明)。李冰冰台詞不多,電影前半部並不是鏡頭的焦點。但舉手投足就是一個專業的破譯人員。就在為數不多的眼神與謹慎的肢體語言中,她的收斂、她的穩重、她的含蓄觸到我內心了。而李寧玉的緩緩宣洩在武田侮辱她的頃刻間爆發了。李寧玉,一個沒有政治立場,一個把刻骨銘心的感情藏在心裡的人,原先有著如此自尊又堅毅的生命力。這樣一個品格端正又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一步步走向了癲狂、崩潰與自卑。她被愛人利用了,她被顧曉夢利用了,但她憑什麼連怨恨的資格也沒有?她不是一個地下黨要捨生取義的符號,她只是一個善良的姐姐和女人。
之後,武田(黃曉明)無人性、不擇手段的面具被拆下來了,他只是一個爺爺做了逃兵、隨時要被日軍棄用的棋子而已。再之後,日軍投降之後,武田死在了逃回日本之前。
影片的結尾,自卑又脆弱的李寧玉已經在解放後被改造得麻木了;但張涵予遞給她那件顧曉夢的旗袍,她看著上頭的摩斯密碼,臉抽搐了,她抖抖地抽起一支煙;被命運殘害了一輩子的她還是找不到任何怨恨別人的理由。
李冰冰在整部電影流過的所有眼淚、她所有的無助與顫抖、無處宣洩的憤恨,都來自於靈魂深處。她是一個並沒有天賦的,但卻拿出靈魂獻給主角的好演員。她讓李寧玉成為這部電影中最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僅僅是一個符號。
電影里每個人物都有不一樣的特點,很多諜戰片可能容易把人物塑造得很片面,但這部電影,人物很鮮活。喜歡這部電影。
昨天抽空往看首映,也很久沒有寫電影的觀後感,由於這部片是我一直期待看的影片,所以想方設法地去弄首映門票,務求搶先欣賞。
認識高群書導演已經有一段時間,對於高導的才華,我是一直欣賞的,他的電視劇,電影《東京審判》,都是我喜愛的作品。由於《風聲》這部電影的題材,更是我喜歡的類型,所以急不及待的想看,當然,這部片子並沒有讓我失望,更讓我有痛的感覺,所以才想寫這篇觀後感。
當初知道這部片子的題材(誰是兇手)類型,便聯想到《非常嫌疑犯》,再看到演員陣容,自然是引頸以待。雖然早讓我猜到誰是兇手,但也讓我感到這部片子的計算精密,無論在製作、特效、劇本、演員、導演功力,都是上佳之作,因為在建國六十周年,很多題材和意識,都會有一些局限,所以能看到這部片子的成品,並沒有受到大幅刪剪,是較為開心的事情。
《風聲》打著旗號是六十周年第一部諜戰片,從賣點上已經很有看頭,加上在國慶期間公映,觀眾在《建國大業》下的公映選擇,就只有《風聲》了。因為太多片子要讓路,形成《建國大業》雄霸院線,當大部份的觀眾看罷《建國大業》後,自然想轉轉口味,只要《風聲》的水準到位,是不愁沒有觀眾的,我相信在內地的票房,應該能有好成績。
論戲來說,確實是一部好片,但好片也有他不足的地方,有人說某些情節沉悶,有人說黃曉明的角色表現沒有其它演員好等等,這些都是小問題,關鍵在於整體的效果如何。沒有一部影片是所有人都喜歡的,更沒有一部片,是所有演員都讓人喜歡的,但觀眾喜歡就夠了!讓某些觀眾有意見,有話題,也是一種策略,總比沒有人看來的實在!那麼…是否我完全一點意見也沒有嗎?當然不是!確實的,用香港人的節奏真的是長了點(片長120分鍾),布局確實是有漏洞,而且兇手早已呼之欲出,但是…局中局不是所有人都能猜到,更不是每個人都會想到有局中局。這些我都早已猜到(用製作人和創作人的角度自會猜到結構和布局),但無阻我喜歡這部片子,因為我欣賞的是整體,而不是雞蛋里挑骨頭。如果想動腦的,想鬥智的,想看酷刑的,這片子不會讓你失望的。
電影《風聲》,既有現代中國2大美女的斗戲,也有令人毛骨悚然的逼真酷刑再現,自我雖沒有獵奇的心思,自從看電影《建國大業》時,看到影院的《風聲》海報,倒是真的被它的廣告攻勢吸引,可惜也沒有很好的時間和機會,沒想到在貴陽有幸去欣賞了。
看完電影,在房間卻無法入睡。影片中有過多的感官刺激,以及陰暗心理的回味。人物幾乎都沒有人性,不是給人當墊背,就是互相猜忌。我們也許會討論影片中的穿幫鏡頭、也許會討論城堡的真假與地理位置,甚至會討論某人的裸戲,或者沉迷於《風聲》中的流行台詞。可是,驚悚帶來的感官刺激褪去後,令人長久回味的是「因為信仰,向死而生」的萬丈豪情。個性是曉夢最終的獨白「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記錄,只期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諒我此刻的決定,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意,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我的肉體即將殞滅,靈魂將與你們同在,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民族存亡之刻,多少年輕兒女,不負自我內心滾滾升騰的信念,與親人訣別,踏上血色荊棘的不歸路。我想,正是共產黨員「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無畏「死」,才迎來了我們新中國的「生」,這種信仰,令人無法對抗。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曾寫道「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也許這就是「老鬼」稱呼的真實含義。
此刻我們處在和平年代,回味剛剛過去的國慶60周年大閱兵,我們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自豪,為自我身為一個中國人而驕傲,也許你會情不自禁地感嘆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歷了多少的艱難困苦,才有了這天的偉大成就啊!可能你不會經歷彌漫的硝煙,可是先烈們「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的精神會激勵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應為偉大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為中華之復興而奮斗!」就是我們這天的信仰!
F. 《走路上學》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走路上學》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這是一場關於夢想、關於未來、關於教育、關於友愛的電影。正如張老師說的:「這部影片你絕對看不到廉價的搞笑,也看不到眼花繚亂的武打,只有久違的感動!」沒錯,走出電影院,我才真正感受到這種感覺!
這部電影發生在怒江邊,講述的是一對姐弟倆的故事。弟弟叫瓦娃,姐姐叫娜香。瓦娃對姐姐每天能和小夥伴一起溜索過江去上學非常羨慕。每當跟媽媽提起時,媽媽總是擔心瓦娃太年幼、溜索太危險,而堅持要等爸爸回來帶著瓦娃才能溜索上學。可是,瓦娃知道:在城市打工的爸爸遲遲不回。終於,瓦娃抵擋不住對岸的「誘惑」,獨自偷偷的溜索過江。他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學校,心中欣喜萬分。沒想到瓦娃溜索過江的秘密居然被家訪的老師「戳破」了。最終,竟是老師送來的雨鞋把瓦娃留在家中。瓦娃答應:有了這雙鞋,他就不再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還是把雨鞋還給了姐姐。日子就這樣平靜地過著……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姐姐娜香特別愛弟弟:什麼都讓著弟弟;媽媽打弟弟也上前阻擋;就連自己的生命也是為弟弟而付出的……這點我覺得特別佩服娜香,想想自己又特別慚愧:平時我沒有盡到一個做堂姐的責任就算了,居然還欺負堂弟。我覺得自己要認識錯誤,要像娜香學習。
同時,我也覺得弟弟瓦娃特別疼愛姐姐,也特別聰明:他沒有上過學,卻能幫助姐姐解決難題;還幫姐姐擦腳,穿鞋……我覺得姐姐真幸福!
看完這部電影,使我深深的認識到山區孩子們的艱苦生活。他們渴望學習,渴望能夠走路上學,這對一般人來說是很平常的,而他們卻那麼難於得到!我們天天坐車上學如果都還覺得不滿足,那世界上還有誰比我們更幸福的呢?
所以,我提議: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節約每一角、每一分錢,一起來幫助更多像瓦娃和娜香一樣的孩子實現走路上學的夢想!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一部名叫《走路上學》的影片. 它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瓦娃和他姐姐娜香,在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貧困山區生活.娜香每天上、下學,都要從急匆匆的河水上面滑索回家,那是非常危險的.之後,來了一位深圳的自願者,她是聶老師,教山區的孩子們讀書.同學們在冬天裡沒有鞋子穿,就穿拖鞋,聶老師發現後,將朋友們捐助的第一批貨物――鞋子、襪子和書包,便發給大家每人一件物品.看到瓦娃那麼羨慕,娜香非常想給伊娃買一雙鞋子,但要16.5元,於是老師幫娜香買下來,送給瓦娃,娜香很開心,滑索回家了.中途鞋子掉出了一半,娜香想去救鞋子,可是滑索鬆了,娜香掉進河裡摔死了……政府為了能讓孩子們走路上學,就修了一座橋,實現了瓦娃和大家盼望已久的夢想―...於是老師幫娜香買下來,就穿拖鞋;他們非常的……他們有著說不完的優點,在寒冷的冬天裡能忍受寒冷穿拖鞋來上課,聶老師發現後.
我覺得.同學們在冬天裡沒有鞋子穿,瓦娃和他姐姐娜香,送給瓦娃,便發給大家每人一件物品,可是他們能堅持下來,娜香很開心,那是非常危險的,娜香非常想給伊娃買一雙鞋子,她是聶老師,只要機會在面前他們就不會放棄,來了一位深圳的自願者今天.中途鞋子掉出了一半.娜香每天上;他們非常的勇敢,但是他們的有著遠大的理想,娜香掉進河裡摔死了……政府為了能讓孩子們走路上學,將朋友們捐助的第一批貨物――鞋子.看到瓦娃那麼羨慕,他們雖然是貧困山區的孩子,娜香想去救鞋子、下學,實現了瓦娃和大家盼望已久的夢想――走路上學,都要從急匆匆的河水上面滑索回家,但要16,說明他們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我和媽媽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一部名叫《走路上學》的影片:主人公,教山區的孩子們讀書,等待著被實現,當天學習的內容有些聽幾遍就記下來了,在山清水秀;他們非常懂得珍惜,雖然非常的貧窮、鳥語花香的貧困山區生活.之後.5元、襪子和書包;他們非常的聰明,滑索回家了,可是滑索鬆了,就修了一座橋.
看完電影《走路上學》,我沒有像許許多多的飽含同情心的人們一樣眼淚亂飛,我也沒有覺得主人公的生活有多麼的可憐,請讀者先不要罵我,靜心下來看完再批判也不遲。
電影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故事的主人公是生活在雲南怒江邊上的傈僳族姐弟倆—娜香和瓦娃,姐姐為了到對面去上學,不得不每天溜索過江。弟弟嚮往上學卻因溜索的危險而被呆在家裡。後來姐姐溜索弟弟送新鞋,途中鞋子差點跌落江中,姐姐反身抓鞋子失手跌入滔滔的江水中,再也沒有回來,弟弟瓦娃從此沉默無語,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中。直到後來在愛心人士的捐助下,政府修建了一座新橋,瓦娃終於可以走路去上學了。
看完電影,我的心裡充滿了羨慕,我震撼於怒江兩岸綺麗的'風光,我震撼於娜香與瓦娃那種可以換命的姐弟情誼。我渴望有一份那樣的愛,渴望有一個哥哥姐姐或者一個弟弟妹妹,而不是像現在那麼孤單,我渴望在那種淳樸、真摯的生活里純凈著自己靈魂。
世界是紛繁多姿的,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經歷,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精彩。我認為一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不懂什麼是真正的幸福,一個永遠成功的人不會懂得什麼叫真正的成功。
或許有很多人認為娜香和瓦娃值得同情,讓人可憐,我不這樣認為。至少他們能守候在自己的故鄉,守候那些山山水水,守候那一份牽掛和付出。而我們,我們這些移民遷徙的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故鄉在哪裡,像一片沒有根的浮萍,在人海中漂浮著;我們這些獨生子女,沒有了兄弟姐妹,有的沒有姨媽舅舅,沒有叔叔伯伯,就這樣成長著。回到祖居地我們成了外鄉人,生活在廣東我們成了北方人。我們的父母輩在艱難中奮斗,而我們在無奈中孤單著。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原始的就是最美的。不要苛求世界為你改變,也不要輕易的去改變世界。
到底誰裝典了誰的夢?到底誰同情了誰的眼淚?到底誰羨慕了誰的幸福?到底誰苦了誰的生活?到底誰錯過了誰的錯?
如果可以,我寧願選擇出生在大樓山下,那裡有著自己的祖先和族類,那裡說著先輩們的語言,那裡有著雞犬相聞,你來我往的村落。
到底誰收留了誰?到底誰愛了誰?到底誰又欠了誰?一個人看著鏡子,忍不住問:「whocareyou??」
鞋,這樣生活的必需品,家家都有。拖鞋、皮鞋、皮靴、布鞋、運動鞋……各式各樣的鞋,在商店的櫥窗里,五彩繽紛,光鮮誘人。我們按照各自的喜好去買;各自的尺碼去買;天氣的冷暖去買。
可是,在雲南怒江邊的那一群孩子們,卻幾乎沒有對鞋子模樣的印象,整天踏著一雙白色拖鞋,就連寒冷的嚴冬季節,也是如此。城裡來的老師們看了都不忍心:自己一個成年人都帶著圍巾、穿著毛衣、踏著皮靴;一個十歲不到的孩子怎能踏著拖鞋走路?
當第一雙鞋被遞到瓦娃手裡,他便愛不釋手,彷彿一顆鑽石,價值連城。但那在我們看來,不過是攤上的小貨,至於價格,更是「小菜一碟」,幾秒鍾的事情:拿包、付錢、拎鞋、走人。可對他們來說,這似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奢望。當鏡頭瞄準女教師的皮靴與孩子們一雙雙赤裸的小腳時,我震撼了!
生活在怒江旁的他們,是多麼地執著。為了學習,他們每天都冒著生命危險溜索過河,到達河對岸破舊不堪的學校上學。而所謂的上學,只是讀讀唐詩,學學簡單的數學而已,根本談不上規范化。放學回家,更是要做成堆的家務,承擔著他們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負擔。母親則更是累,更是苦,無暇旁顧孩子的學習與生活。
天啊,生活是多麼地諷刺!一邊是深圳的我們,想要什麼幾乎全可以得到滿足,以至於過生日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禮物,因為都有;而另一邊,卻是那群怒江邊的孩子們,對於他們來說,就連我們日常生活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情,也需要拿生命來作賭注。
每個人的命運都不同,那麼,我們一出生便得到了屬於自己的命運:一個生活在中國經濟特區——深圳的,衣食無憂的孩子。相比他們的生活,我們真的是好到沒法形容:天冷了,會有暖氣;平時如果想去看場電影,坐在私家車里,幾分鍾就到了影院。
既然我們已經擁有,為何不好好珍惜呢?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全校師生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名字叫《走路上學》。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溜索上學的感人故事。娜香和瓦娃住在美麗怒江邊,學校在江對岸,由於沒有橋,走山路又要幾個小時,所以娜香每天冒著生命危險溜索上學
弟弟很小,所以媽媽不給他溜索,說要等爸爸回來才可以溜。可是,爸爸遲遲沒有回來,弟弟是多麼渴望去對岸上學啊!有一天,瓦娃趁媽媽出去幹活時,偷偷溜索到對岸,去看看那所充滿歡聲笑語的學校。可是不巧,被深圳新派來的聶老師看見了,接著瓦娃快速的跑回家了。
有一次,老師來家訪時,把在學校看到瓦娃的那件事說了出來,結果媽媽十分生氣,姐姐也十分擔心。老師在學校看到孩子們寒冬也穿拖鞋,很心疼。所以送了對雨鞋給娜香,娜香看弟弟如此喜歡,便把雨鞋送給他,只要他不在溜索。第二天放學時,娜香去買鹽的時候看到了一對適合瓦娃的鞋子,他剛拿起來,接著又把鞋子放下了,因為她手中只有剩下的1元錢。聶老師經過小賣部時,剛好看到這一幕。於是,她便不假思索的把鞋子買了下來,讓娜香帶回去送給瓦娃。興高采烈的娜香,帶著滿心歡喜溜索回家了。可溜到一半的時候,新買的鞋子從娜香的書包里掉了出來,娜香一急,便從溜索翻了下來。瓦娃知道這個消息傷心極了,未曾說過一句話。有一天,聶老師
決定到家裡去輔導瓦娃。於是,瓦娃帶老師看了他自己畫的畫。那是一座美麗的橋,橋下滔滔的江水,橋上是姐弟兩個手牽手快樂得上學……六個月後,橋終於建好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感受很深:他們每天上學要冒著生命危險溜索卻未曾抱怨一句。我們現在可以坐車上學,還抱怨著,抱怨那。他們在寒冬就只能穿拖鞋,而我們見到破了一點點的鞋子,就要扔掉。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就不吃。我想起了我糟蹋書的畫面。鞋子,書,筆,食物對他們是多麼重要,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娜香為了知識,為了本領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我們只需要坐在教室里認真的聽課。
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本日,我看觀了一部依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片子 《 走路上學》,觀完之後,感觸良多。
片子發生在雲南福貢縣馬吉鄉,主角瓦娃是一個七歲來自傈僳少數民族的孩子,奶奶因病卧床不起,爸爸外出打工,媽媽獨自一人要照顧一家老小,還要打理田裡和家裡的大小事情。他除了姐姐娜香之外,只有一條叫明明的狗陪著他玩。
瓦娃羨慕姐姐可以或許溜索過江去念書,但因媽媽一次不明原因而差點墜江,從此,便不讓瓦娃溜索,媽媽要瓦娃等外出的爸爸回來後一起陪同瓦娃能力溜索,可瓦娃不聽卻悄悄地溜到了江對面,他來到學校多次偷觀被聶先生發明,一次家訪,媽媽得知後大發脾氣,瓦娃准許媽媽,只要把姐姐獲得的紅雨鞋給他,他就不再溜索。第二天,懂事的瓦娃又把這雙鞋給了姐姐。後來,娜香又獲得了一雙新鞋。急著給瓦娃送去,卻一時失手而墜入江中,活生生給淹死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娃娃從此不再說話。
幾個月後的一天里,一坐愛心橋建成了,瓦娃踏上了橋彷彿觀見了他和姐姐,在初春里,兩人一起走向那座通往希望的橋。
瓦娃七歲,一個多麼美好的年齡,卻被困在一寸之地,無法觀到大千世界,他的姐姐娜香為了上學,每天都靠一根尼龍繩、一個自製的滑輪,從200米的鋼索上滑過日夜奔跑的怒江,去對面的學校開始一天的學習。每天都要冒著生命危險,存亡一線,一個忽略就能讓她失去生命,她太喜歡念書了,但她離開了這個世界,娜香為了念書獲得知識,支付了生命的價值。而瓦娃是幸運的,因為世界各地的人們都伸出來一雙雙手,獻出了他們的愛心,建起了一座橋,讓那裡的孩子終於可以或許走路上學了,大概一座橋對付別人來說彷彿只是一件小事,然則對付那群盼望念書,盼望獲得知識的滋潤的孩子,卻如大雪中的碳火,戈壁中的甘露。但願能有更多這樣的希望之橋,讓那些人處在貧困邊緣的孩子獲得物質的滿足,心靈的慰箱,讓娜香的故事不再發生,讓千千萬萬的瓦娃能高枕無憂地舉著童年的紅風車,愉快地學習和發展……
影片停止我哭了,為娜香凄涼的命運而哭,為生命的不公而哭,也為這個世界的大美和大愛而沖動。但願能有越來越多的人開脫這片苦海,站在這個世界,擁有屬於他們的愉快。
講述了生活在怒江邊上的小姐弟倆姐姐叫娜香.弟弟叫瓦娃,姐姐為了到對面去上學,而不得不每天命懸一線、溜索過江。弟弟嚮往上學卻因溜索的危險而被呆在家裡。後來姐姐因弟弟的新鞋而墜落江中,弟弟從此沉默寡言,直到政府修建了一座新橋,他才得以「走路上學」。
走路上學,在常人眼中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對於怒江邊的小學
生而言,卻是難以實現的夢想。在怒江的對面,散落著幾戶人家。一直以來,小學生每天都靠一根尼龍繩、一個自製的滑輪,從鋼索上滑過日夜奔騰的怒江,去對面的學校開始一天的學習。
其中瓦娃的爸爸外出打工,奶奶病在床上,媽媽要照顧一家老小和田裡的農活,姐弟倆沒有玩伴,陪伴他們的只有一條叫明明的狗。姐姐每天溜索過江上學,弟弟望眼欲穿等待姐姐歸來。因為常有人掉落湍急江中,或溜索受傷,所以媽媽堅決不讓瓦娃過江,買鹽打醬油的事情,也都由姐姐承擔。但調皮的弟弟暗中學習溜索,幾次過江爬在牆外看其他小夥伴念書,玩游戲。
催淚之1:所有的孩子們,不管冬夏,都穿塑料拖鞋。在1月的寒冷季節里,他們依然快活地玩游戲,深圳支教女教師看到這一幕,心痛如割,感人的一幕出現在深圳支教女教師將孩子們安排在泥牆上坐下,一個一個用尺子量他們的泥腳板的大小……姐姐娜香漂亮的紅雨鞋,令弟弟瓦娃愛不釋手,一雙鞋子的歸屬問題,尤其是弟弟在姐姐過江之前,用衣袖給姐姐擦腳穿鞋的一幕,極為感人。
催淚之2:全劇最震撼一幕。我們雖然可以猜得到姐姐肯定要出事,但電影沒有表現母親和老師在出事後的呼天搶地。湍急的怒江依然在流淌,只是母親徹底呆傻了……隨後配上的電影音樂,極富雲南民族特色,一詠三嘆,像在招魂,又像在送行,令我們泣不成聲。
催淚之3:弟弟瓦娃,受姐姐事情的打擊徹底變成了獃人。終於能過江上學了,卻在不經意看到姐姐掉落在江里的紅雨鞋被沖到了岩石上,他再一次發瘋,玩命地沖向了那雙紅雨鞋,觀眾無不為之動容。
催淚之4:茅草屋的院廊上,弟弟瓦娃幾個月沒說一句話,用粉筆畫下了一座漂亮的橋梁。橋樑上,姐姐領著弟弟歡快地走在上學的路上……
看過《走路上學》這部電影後,我深受感動,那一幕幕感人的畫面觸動著我的心靈。
《走路上學》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小姑娘娜香為了保護弟弟的新鞋,在翻身去抓鞋的時候,娜香被那來勢兇猛的怒江給吞噬了。從此,離開了人世。
看到這里時我的心不禁顫了一下,淚水不斷的湧出,是的,對於我們來講一雙鞋子並不稀奇,但對於山區的窮孩子來說,是多麼的珍貴,因為他們無論是春夏秋冬,腳上永遠是那雙破舊的涼鞋,當從深圳來支教的聶老師問校長:「孩子不冷嗎」,校長回答說:「他們都已經習慣了」。當聶老師為孩子們募捐到新鞋的時候,孩子們如珍寶,娜香就是為了這雙來之不易的新鞋而獻出生命。
看到這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我的內心被震撼著,生活在大城市的我們,條件優越、交通便利、不愁吃、不愁穿。有時走一點路也不想,打車上學,甚至父母煮的飯菜、買的衣服、鞋等不稱心,還責問父母不會買東西,強烈要求在買,山區里的孩子們沒天天不亮就走路上學,而且溜索很危險,常年是那兩件洗的發白的衣服和四季不變的涼鞋,與他們相比之下,我們真是太幸運了,但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吃要好的、要穿名牌、要喝飲料、住要高檔,不比學習,而講物質,不講節約、而講奢侈。
同學們,我們要學習山區里的孩子,要學習山區孩子們那吃苦耐勞的精神,要學習山區孩子那團結和睦的風格。
我們不但要向他們學習,更需要一顆溫暖的愛心,去幫助他們,讓他們也像我們一樣幸福快樂的成長。現在,我也呼籲大家伸出你們援助的手,去幫助生活在貧困山區的孩子。
不是有這樣一句歌詞:「只要大家都獻出一點愛心,世界的明天會更美好。」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少買一件名牌衣服,少喝一瓶飲料,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
就在最近,我去看了一部教育片《走路上學》!我聽說這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電影,時長90分,我來給大家說一下它的大致內容吧!
在一個離城市非常遙遠的山區,住著一個姐妹兩,他們的媽媽,還有奶奶,姐姐每天上學都要過一條非常寬的江,因為這里沒有橋,姐姐只能滑溜索過去,每天這樣返來返去,姐姐自然成了滑溜索的高手,過了幾天一個深圳老師來了,她非常不滿意孩子們
在這大冬天穿拖鞋,於是就召集了幾個朋友,給山區捐款,買了好多雙雨鞋,看到這里,我真的很感動 大哭 ,是啊,要是我們全中國的人民每人捐一塊錢,就共有13億元!這樣也就可以幫助山區孩子解決他們生活的問題,接受教育問題??——在看過姐姐第一次滑索後,弟弟的夢想就是滑溜索,聽說姐姐學校里有許多好玩的,他有好幾次偷偷過江,被媽媽發現了,差點被打斷腿,原來媽媽也溜過索,差點摔下江里,這溜索是多麼危險啊!為什麼就不能建點橋呢,為什麼不能保證山區孩子的安全呢?再發了雨鞋之後,弟弟非常想要姐姐的那雙雨鞋,姐姐為此給他買了一雙更加漂亮的球鞋,可是在回來的路上,溜索過於生銹,而導致半路斷線,姐姐沒抓好,摔進江里 淚奔。過了六個月,政府最終在這里建了第一座橋,弟弟終於可以上學了,但是弟弟經過那一次打擊,而沉默不語,什麼事也不幹,就當我們等待弟弟的做法時,電影就此結束了。
看了以後我在想:我們每天上學都有校車接送,中午回家吃飯也有大魚大肉,晚上回來寫完作業就扔下書包,跑出去瘋玩。在周末,我們也可以睡懶覺,隨意的玩,甚至可以出去休閑度假,我們的生活跟山區孩子真是有天壤之別,我們在休閑的同時,有沒有想過那些山區的孩子?我們可以為他做最小的一件事,也可以為他做一件大事,無論如何,我們只要幫助了他們,就會使他們生活變得美好起來!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走路上學》,看完之後,感觸良多。
電影發生在雲南福貢縣馬吉鄉,主角瓦娃是一個七歲的傈僳族的孩子,奶奶因病卧床不起,爸爸外出打工,媽媽獨自一人要照顧一家老小,還要打理田裡和家裡的大小事情。他除了姐姐娜香之外,只有一條叫明明的狗陪著他玩。
瓦娃羨慕姐姐能夠溜索過江去讀書,但因媽媽一次不明原因而差點墜江,從此,便不讓瓦娃溜索,媽媽要瓦娃等外出的爸爸回來後一起陪同瓦娃才能溜索,可瓦娃不聽卻悄悄地溜到了江對面,他來到學校多次偷看被聶老師發現,一次家訪,媽媽得知後大發脾氣,瓦娃答應媽媽,只要把姐姐得到的紅雨鞋給他,他就不再溜索。第二天,懂事的瓦娃又把這雙鞋給了姐姐。後來,娜香又得到了一雙新鞋。急著給瓦娃送去,卻一時失手而墜入江中,活生生給淹死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娃娃從此不再說話。
幾個月後的一天里,一坐愛心橋建成了,瓦娃踏上了橋彷彿看見了他和姐姐,在初春里,兩人一起走向那座通往希望的橋。
瓦娃七歲,一個多麼美好的年齡,卻被困在一寸之地,無法看到大千世界,他的姐姐娜香為了上學,每天都靠一根尼龍繩、一個自製的滑輪,從200米的鋼索上滑過日夜奔騰的怒江,去對面的學校開始一天的學習。每天都要冒著生命危險,生死一線,一個疏忽就能讓她失去生命,她太喜歡讀書了,但她離開了這個世界,娜香為了讀書得到知識,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瓦娃是幸運的,因為世界各地的人們都伸出來一雙雙手,獻出了他們的愛心,建起了一座橋,讓那裡的孩子終於能夠走路上學了,也許一座橋對於別人來說彷彿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對於那群渴望讀書,渴望得到知識的滋潤的孩子,卻如大雪中的碳火,沙漠中的甘露。但願能有更多這樣的希望之橋,讓那些人處在貧困邊緣的孩子得到物質的滿足,心靈的慰箱,讓娜香的故事不再發生,讓千千萬萬的瓦娃能無憂無慮地舉著童年的紅風車,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影片結束我哭了,為娜香悲慘的命運而哭,為生命的不公而哭,也為這個世界的大美和大愛而感動。但願能有越來越多的人擺脫這片苦海,站在這個世界,擁有屬於他們的快樂。
G. 「天空之城」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天空之城」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悠揚的音樂圍繞著我,我漸漸沉入了夢境。音樂將我帶上天空,進入天堂。
天空中,一朵朵白雲在我身邊飄過,組成一個個音符,有時,是一首優美的歌;有時,歌聲中彷彿又滲進了一種悲傷,似乎一隻折翅的天使,永遠不能再次飛向那美麗的童話了。
聽!這是黃昏的低歌,又似母親為幼兒唱的催眠曲。我彷彿坐在一朵白雲上,這是來自大自然的、連世界級的樂曲都無法比擬的聲音。只有最自然的,才是最美的,的確!大自然的聲音又怎麼會不美呢?
鏡頭一轉,我又坐在了山頂上。山頂的風輕輕地吹過,一輪紅日漸漸沉了下去,天空布滿了漸變色的晚霞。城裡,路燈也早早地亮起來了;城外,一輛輛馬車飛馳而過,其中一輛向我駛來。
馬車停下,帶我來到了天空之城,我正要觀賞寧靜的星空,宵禁聲音響起,原來已是子時了,看門人朝我吆喝,我只好返回,回到自己的房間。
深夜,我趴在窗邊,星星眨一眨眼,時常有幾顆流星劃過夜空,照亮一片片雲彩,雲朵兒都亮起來了。他們像一盞盞小夜燈,把天空照得宛如白晝。
漸漸地,天亮了,太陽在一頭升起來,月亮在一邊沉下去,又是新的一天了。我一夜未眠,真是累極了。
在歌聲的包圍中,我回到了現實,面前放著那個小八音盒。有些事,可能並不真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個人的心裡都裝著一個童話。
雖然這是在假期當中,我們也會把電影課程做的完美。於是我今天就看了宮崎駿老師的一篇名為「天空之城」的電影。
這部影片主要講的是:一個女孩——希達乘坐的飛行船遭到空中海盜的襲擊,她打開窗戶抓著外倉,卻不小心踩滑了一個坎。在她掉落的過程中,他的脖子上似乎有什麼東西在發光。與此同時小男孩——巴魯發現天上有好大一顆「星星」往下墜,他跑去接,那就是希達。於是她把希達放進了一個柴房裡面。
第二天希達醒來,剛伸出頭,就有一群鳥從她頭頂飛過,使她不得不把腦袋縮回來,當巴魯發現希達醒來時,他們兩相遇了,後來他們發現房裡有一張「天空之城拉普達」的照片,他們決定去那裡。路上重新遭遇海盜襲擊,希達告訴巴魯,她有個秘密名字叫:羅希達·多利路·烏路·拉普達。不久希達被軍隊抓去。一個叫穆斯卡的人給她看一個來自拉普達的機器人。希達念起尋求幫助的咒語,機器人復活後,整個要塞變成火海。巴魯趁亂和海盜出發飛入要塞救出希達。匆忙中希達丟了飛行石,穆斯卡發現寶石,命軍隊按寶石上光芒指的方向飛向天空之城。海盜媽媽從希達的記述中算出了天空之城的方位,帶他們向天空之城前進。後來穆斯卡抓住海盜,也來到拉普達。他逼希達和他一起進入中央控制室,企圖開始他稱霸世界的野心。經過一反爭斗,希達搶回飛行石,為了阻止穆斯卡的野心,她和巴魯一起念起了毀滅一切的咒語:巴魯斯,拉普達解體,巨大的樹根保護了孩子們,他們最終在海盜的幫助下回到地面。
從這部影片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困難的時候,不要著急;在危險的時候,不要害怕。就算是有危險,最後還是會有驚無險的。
星期五,我們在校看了一部日本經典冒險動畫片《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是一個名叫「巴魯」的小男孩夢寐以求的地方。巴魯的爸爸曾經在飛船上看到了漂浮在天空中的城市,拍下了照片但人們都認為那是憑空想像的,於是巴魯的爸爸帶著憂郁死去了。天空之城在他的心裡種下了神秘的種子。「巴魯」從小生活在礦山,是一個非常勤勞,勇敢、有愛心的男孩。女孩的名字叫「希達」,她是天空之城拉普達家族的傳人。希達和巴魯都是孤兒,但巴魯有愛他的師傅和師母,希達的命運真不好,因為她身上有一顆具有神奇力量的飛行石,通過它可以找到天空之城,希達被軍隊和海盜追殺,他們都想找到天空之城,達到自己在目的,有的是想搶寶藏,還有的是想統治整個世界。
就在一天的晚上,他准備給師傅送飯時,卻在天空中有一個發著藍光的東西在搖搖欲墜。他趕快去查看,是一個女孩!巴魯接住了她,把她放在了自己的屋子裡。於是一段冒險故事開始了。在軍隊和海盜的追殺中,希達和巴魯結成了最深厚的友誼,遇到困難兩個人一起擔當,高興的事兩個人一起分享,最後在海盜的幫助下來到了美麗天空之城。但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懷有敵意的軍隊打破了這里寧靜,希達被軍隊的敵人抓去,敵人搶到飛行石,操控了天空之城,並想要控制世界。但巴魯出現了,他們是為了天空之城不被破壞,跟著希達手牽手在面對死亡和毀滅的時候勇敢的一同念出了毀滅的咒語,天空之城的底部崩塌,在飛行石的保護下,緩緩的上升,消失,永遠的消失在了宇宙,但希達和巴魯憑著智慧逃出了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這部電影我早在三四年前就看過了,當時只覺得情節曲折,引人入勝。巧的是,幾天前,郎老師又領我們看了《天空之城》,這一次的感受和上一次看的完全不同,感覺又有了新的收獲,新的發現。
看,天空之城,那裡的一切是多麼的美好!蝴蝶、松鼠、機器人、腳底下飄浮著的雲朵……生活得無憂無慮!這就是天空之城。先進、美麗、純凈,很原始的地方,一切,都被機器人管理著。一點也不像科技發達之地,倒像個世外桃源。
之所以叫做天空之城,是因為城中那一顆巨大的飛行石,就是它使天空之城飄浮在空中。飛行石蘊藏著的能量,是我們人類無法預測的。
希達、巴斯是故事中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希達是天空之城拉普達的後裔,為了逃離可怕的軍隊和海盜的追殺,從飛行船上掉下來,身上的飛行石使她緩緩落地,被小男孩巴斯接住。善良、富有正義感的兩個小孩相遇,巴斯給予希達無限的支持,他們在一起度過悲傷、快樂,一起上天尋找天空之城,直到最後……
電影畫面清新優美,人物不光有個性,還充滿幽默感,讓人在故事的緊張氣氛下也有開懷大笑的快樂。我喜歡純真、勇敢的希達和巴斯,也喜歡那個能吃能打有勇有謀的海盜媽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久石讓大師寫的音樂,安靜純凈,打動人心,讓人百聽不厭。
電影的最後,在咒語的毀滅下,天空之城毀滅,只剩下一棵無比巨大的樹,靜靜地飄著,飄向不可知的未來。希達之所以把天空之城毀滅了,就是因為她知道,貪婪的人們肯定還會發現它,會利用那一顆能讓天空之城飄浮的巨大飛行石,利用它超強的能量,來發動戰爭,稱霸地球,統治宇宙。
天空之城飄走了,但我相信,當地球恢復寧靜、安詳,當人們不再貪婪、紛爭時,它一定還會再回來的。
前幾天,我觀看了宮崎駿的主題系列動漫之一的《天空之城》。故事講述了主人公巴斯與女主人公希達的一段冒險,女主人公是天空之城王族的後裔,她的祖先不知為何隱居在大陸之上,有一天軍隊的人希望靠著天空之城的技術掌控世界,帶走了希達,但碰上了海盜的船隊,發生了戰斗,希達從天空墜落。主人公巴斯是礦工機師的徒弟,他發現有東西墜落,原來是希達她身上的飛行石使她緩緩下降。巴斯的父親冒著生命危險到達天空之城並拍了照,但沒人相信他,鬱郁而終。巴斯為了證明,巴斯發誓,一定要向他人證實,世上真的有天空之城存在!
終於海盜找上了門,希達和巴斯開始了逃生,但希達還是被軍隊的人抓住了,希達憑借留下的天空之城的機器火燒要塞,巴斯借著這次機會就走了希達,又開始逃亡,但又遇到龍卷風,被捲入龍卷風之中,可是他們驚奇地發現龍卷風的中心竟是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是一部反戰政治主張的電影,電影里用最純粹,最簡單,最易懂,而且還附有童話色彩的方式體現了出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從天上接到神秘少女,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背上與世界做斗爭的命運,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在腦海中反復閃現的故事情節。
我還喜歡它的主題曲《伴隨著你》,雖然我不懂音樂的美妙,但我仍然能感覺出,曲子的美妙,僅僅是重復的曲調,卻總是讓人無法忘懷。
宮崎駿的長篇動畫作品裡,多以少女作為主角,而且主角都背負著沉重的宿命,使得整部片子到了末尾,都會讓人感覺到相當悲哀,早期的作品1979年〈魯邦三世劇場版:卡里奧斯特羅城〉里頭的公主,還有1984年〈風之谷的娜烏
斯嘉〉的`女主角娜烏斯嘉,就是明顯的例子。當然,後來拍攝的1997年〈魔法公主〉也是一例。相對於走寫實的溫馨路線頗受歡迎的1988年〈龍貓〉,它是一個天真的,屬於孩子們的童年故事,姊姊代替病弱的母親照顧年幼的妹妹小米,似乎不用去背負什麼宿命啊,歷史的,只要在大自然里充分感受就行了,只有心地純潔的人才能看得見多多龍(龍貓)喔!「純真」才是這部片最主要的著眼點。
《天空之城》的架構,就內涵而言,更加地深化《風之谷》所揭示的人與自然共生的母題,空中花園,池裡的魚,飛翔的鳥兒,雖然都是我們不曾看見過的生物品種,可是卻能體會那種和諧的自然生態,被茂密森林覆蓋的架空帝國,整座島的核心不僅僅是巨大的飛行石,在綠色之間兀自閃爍著璀燦的藍光,同時也是以「樹」作為支柱,撐起這個新天新地。
看完這部片,我相信還有許許多多的天空之城,飄浮在未來的時空,向我們招手,也許下一個科幻版的天空之城,從你的手中浮現也說不定?
擁有人類難以企及的高科技,這座建立在雲端上的架空帝國,曾幾何時變成了廢墟,令人欣羨的飛行技術,可以不用耗盡能源便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翱翔,這是人類窮盡此生希望達到的夢想,在動畫電影里,宮崎駿帶領我們提前進入這個原本存在於幻想小說中的天空之城拉比達。
天空之城的靈感及故事架構,主要來自於英國作家斯威夫特所寫的《格列佛游記》,故事中Laputa是一座浮島。以下是格列佛看見天空之城的景象:我沿著岩石邊上走了一會兒;天氣好的不得了,晴空萬里,炙烈的太陽,灑下金光,我必須把身體側向另一邊,才不致曬傷了我的臉。就在這時候,天忽然暗了下來,我覺得有點不太對勁,因為那情形和平時從天空飄過來一片雲不太一樣。
我轉過身來,只見一個巨大的不透明物體,浮在半空中,正朝著我所在的島嶼飛來。那物體看上去大約有兩英哩的高度,把太陽遮蔽了約莫六到七分鍾,但是並沒有讓我感覺到空氣變得涼爽,天空也沒有變得更加灰暗,這情形就如同我站在背陽的山谷處。隨著那東西離我所在的地方越來越近,我看它像是一個固體,底部平滑,在下面海水的映照下閃閃發光。我站在離海邊約兩百碼的一個高處,看著那個巨大的物體逐漸下降,差不多到了與我平行的位置,離開我已經不到半英哩了。我才取出袖珍望遠鏡,仔細地察看有些人站在那東西的邊緣,似乎正忙碌地上上下下。邊緣似乎是呈傾斜狀,可是我分辨不出那些人究竟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