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無問西東》觀後感
《無問西東》這部影片講述了四個不同時代卻同樣出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對青春滿懷期待,也因為時代變革在矛盾與掙扎中一路前行,最終找尋到真實自我的故事。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尋找著屬於自己的真實……
《無問西東》主要講述了四個來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在不同的時代迎接最艱難的選擇:陳鵬在愛情和理想之間徘徊,張果果對四胞胎提供幫助後,懷疑四胞胎的家人賴上了他,還被上司算計離職;沈光耀不顧母親的勸阻,投身戰場,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吳嶺瀾在轉專業的問題上犯難……
整篇電影都在探討一個問題:什麼是真實?梅老師說:真正的真實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泰戈爾說:世界於你而言,無意義無目的,卻又充滿隨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誰知,也許就在這悶熱令人疲倦的正午,那個陌生人,提著滿籃奇妙的貨物,路過你的門前,他響亮地叫賣著,你就會從朦朧中驚醒,走出房門,迎接命運的安排。」是啊,在生活之中,我們應該不顧左右,用平淡的心看待一切,尋求自己的真實。
再來看看沈光耀。沈光耀是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他的母親管的很嚴,當他的母親發現他要當飛行員時,立即就跟他講起了家規。她說:「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為,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
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啊!」可是沈光耀最終受不了自己的祖國被侵犯,最終為祖國獻出寶貴的生命。這時是1940年,抗日戰爭已經進入最為艱難的時刻。棗宜會戰中宜昌淪陷,日軍以此為基地開展對陪都重慶的大轟炸;後來美國來中國支援並組建了飛虎隊,沈光耀便加入了飛虎隊。我不禁想到,我們這個時代沒有戰爭,可是我們卻坐在空調房裡,躺在軟沙發上,比起沈光耀他們,我們的生活簡直就是天堂。我們應珍惜現在。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一個周末的下午,我們一家去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無問西東》。裡面有一段故事是說在20世紀30年代,一個叫沈光耀的.學生從香港來到清華大學求學。當時因為戰爭,學習環境很差,教室都是用稻草做的。盡管他是個富家子弟,但他也希望獲取更多知識報效國家。當他學習了一段時間後,祖國遭到了襲擊,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去當兵。在軍營里,他不但給貧困地方的孩子送東西吃,而且最後勇敢地走上了戰場,打死了一個又一個敵人,最後不幸英勇犧牲。
看完這部片子以後,我發現那時的學生是這樣求知若渴,但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都好艱辛啊!以前的學習環境很差,教學的儀器又很少,比現在落後了太多太多。我們現在有明亮、干凈的教室,有教學用的電視,還有這么多老師來給我們上課,也沒有那麼多戰爭和顛沛流離。雖然我們現在的學業不輕松,作業要求也很高,但一想到電影里沈光耀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也刻苦學習,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把握現在的機會,努力學習。看到電影里沈光耀在生活物資如此匱乏的情況下,也省下自己的口糧,送給窮苦的孩子們。我覺得在新時代,更應該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我也很喜歡幫助同學,當一個同學生病的時候,我可以主動幫他帶作業,幫他補課。以後我還要更關心周圍的同學和夥伴們,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毫不猶豫的伸出友愛之手,使大家一起進步!
我們現在在一個新時代,沒有戰爭,只有和平。這是最好的學習機會,時間一去不復返,我要好好把握它。當別人在隨意玩耍的時候,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我現在年紀還小,等我長大了以後,要像沈光耀一樣,在祖國需要我的時候,勇敢的沖出來,報效祖國。現在先要打好基礎,以後才能為祖國多出一份力,這樣我們的祖國才會越來越強大。記得古文《少年中國說》里說過:「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我們青少年應該樹立這遠大的志向,承擔這重大的責任。
今天和女兒一起去看了電影《無問西東》,該片是為紀念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專門拍攝的,2012年拍攝完畢,直到2018年初才公演,其間有過一些重拍和修改。雖然片中幾個橋段剪輯穿插的太厲害,但還是一部吸引人的電影,包括它的畫面構圖和背景音樂《AmazingGrace》,可以說是一首關於放飛青春、追求夢想和只問真實的散文詩。當然我內心對清華大學和曾經在清華任教和學習過的大師們的敬仰,也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所謂愛屋及烏是也。
在我們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出現這樣一部影片是難能可貴的,是混濁世界之中的一股清流,這一點我尤其欽佩這部影片的編劇和導演李芳芳——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導演。片尾在播出影片的演職員表的時候同時在左側播放曾經在清華包括西南聯大任教和學習過的著名人士的圖片和文字介紹,包括梅貽崎、馮友蘭、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聞一多、楊振寧、李政道、沈從文、錢鍾書等,長達七分鍾之久,全場觀眾無一人離席,默默靜坐看完全部人物介紹。中國人從骨子裡對文化人從來都不缺乏尊敬和仰慕之情,雖然我們曾經也有過一段段有辱斯文的荒唐歷史。
看完電影,回家的路上,我問女兒怎麼理解電影片名《無問西東》,她說就是但做好事、莫問前程,我的理解是英雄莫問出處。回家上網查了一下,無問西東一詞出自清華大學校歌歌詞中的一句: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句話原先出自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的文章,他在1914年於日本東京為《國學叢刊》撰寫的序文中提出:「學無新舊也,無中西也,無有用無用也」的觀點,認為探究學問應該打破舊學與新學、中學與西學、有用之學與無用之學的藩籬,才能獲得真知。但只從這句歌詞,怎麼理解無問西東,每個人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解讀。
1931年12月2日,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在就職演講中提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著名論斷。清華大學之所以讓人思慕和景仰,很重要的因素是因為她的大師輩出。西南聯大在當時簡陋的條件下辦學,仍然是名師薈萃,人才輩出,很好地驗證了梅校長的這句話。
我對清華的第一印象是我在中國科大夜大學上學的時候《數據結構》課程使用的是清華大學嚴蔚敏老師所著的《數據結構》一書,考研前一年去中國科大西校區混在本科生里旁聽一學期此課程也是使用的這本教材,這本書算是研究得爛熟於心,寫滿我的學習筆記,現在我的書架上還保存有我使用過的這本書。雖然我後來從北工大圖書館購得一本處理的美國出版的原版書《Data Structure Using Pascal》,該書不論在內容、排版和印刷質量上都不是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數據結構》一書可比的,但我得承認這兩本書都對我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嚴蔚敏老師的那本《數據結構》書,至今難以忘卻。
在北工大讀書的時候,我們經常去北京城西北的清華大學南門外的清華大學出版社讀者服務部購書,我記得當時都是和我的同學一起去,斜穿整個北京城,往返得花去一天時間。後來我加入SAP北京公司,辦公樓也是在清華東門外清華紫光的一棟小樓內,在那裡工作了近兩年,經常從清華的校們前走過,但好像很少進入清華校園,只有一次陪一位來自香港的好友游覽清華和北大校園的時候,踏進過清華的校園,但除了清華大禮堂和禮堂前面那塊日晷草坪,除了感覺校園很大之外,並沒有留下特別的印象。
後來我一位中專時期同年級平行班同學的女兒以上海市理科高考狀元考取清華大學管理學院,她送她女兒來北京上學,打電話聯系我,我去學校里找她們母女倆,請他們在清華南門外的文津國際酒店吃了一頓飯,然後陪她到宜家給孩子買書桌和椅子。後來一次回合肥參加我們班一位因病早逝同學的葬禮,聽其他同學說我的這位女同學已經因病在上海去世,讓人倍感意外和惋惜。也不知道她女兒清華畢業後飛往哪裡?也許已經到大洋彼岸的美國深造和工作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只能感嘆人生無常了。
晚上吃飯的時候,我女兒和我說她想上西南聯大,我說你上不了了,那個學校已經不復存在了,不過傳承西南聯大衣缽的清華、北大和南開依然存在,可以選擇。然後我悄悄和女兒說,看完這部電影我內心感覺此生一個很大的遺憾是沒有能夠進入清華園學習,不過人生沒有回頭之路,只待你們後生了。人生之路,一是自己可能不能完全自主選擇,二是有很多主客觀因素的限制,不能如願以償也屬正常,如今這個年齡只能釋然於心了。但清華的人文精神、大師的人格魅力和文章學問我們可以學習和追隨,英雄豪傑莫問出處,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花開只有一季,再艷麗也有期限,過季則凋零,這是自然規律,無法抗拒,但孩子們是我們的第二季,未來是他們的!
㈡ 求《80後》這部電影的影評,(注意是影評不是觀後感),要從心理學的方面寫。大家幫幫忙吧,謝謝啦!
前蘇聯著名導演愛森斯坦說過:鏡頭畫面將我們引向感情,感情又將我們引向思考。大師的話可以當做我看完電影《80後》最好的詮釋。在這部展示年輕人情感的電影中,同樣年輕的導演用自己的視角,解讀著大時代中小人物的愛情,尤其是當整個中國變成一列高速列車開上現代化的軌道時,作為與這個時代同齡的、現在已到而立之年的「80後」們,他們是如何熱烈而執著追求愛情的同時卻又充滿懷疑與恐懼,以及什麼原因讓他們如此。
「我只是拍出了我心目中80後對愛情的理解」,導演李芳芳的這句話應該是解讀《80後》這部電影的一把鑰匙。在《80後》中,婚變、離異、背叛這些不和諧的婚姻比比皆是,家長對於婚姻的態度與做法對年幼的80後們帶來了極大的傷害,直接造成了成年後這些人對愛的不成熟。沈星辰發出「我們都絕望地渴望被愛,卻不懂得如何去愛人!」這樣的吶喊,明遠對愛情渴望卻恐懼甚至仇視,這就造成了明明相愛的人,卻總選擇逃避、選擇分手。
可以說80後的一代人在感情上是早熟卻不成熟的,當父母們努力的在維系一門婚姻時,實際上婚姻已經淪為一種技術,也就是孔慶東先生說的「經濟互助組」,如何從技術角度讓婚姻維持長久是不會讓身處其中的孩子學會愛與被愛,相反只會讓他們從中看到失望,分手只不過是長痛中的短痛,而這些孩子又是成長在信息越來越豐富的時代,愛的本性被召喚出來,但愛的方法卻沒有學會,於是很多時候,80後誤以為愛的沖動便是愛的能力,所以他們更多的是在進行一場場為了分手的牽手,轟轟烈烈卻極易受傷,而且是雙方乃至三方都很受傷。
而且年輕人又是追求完美的,這更增加了他們愛情的難度系數和悲情指數。就像片中年輕、美麗的第二代舅母問沈星辰:你最喜歡什麼顏色?沈星辰回答是白色。舅母輕笑了一聲:這世上哪有什麼純粹的白色,所有的白色都會變黃。於是沈星辰眼裡看到了發黃的窗簾、泛黃的牆壁以及開始凋謝的百合。不過這對於初諳世事的沈星辰未嘗不是一種智慧的傳授,讓這個敏感而剛烈的女孩看到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沈星辰與明遠一次次的錯過讓人可惜,聞嘉狂熱的愛與黯然退出也讓人可惜,其實感情這東西沒有可惜不可惜的,只有珍惜不珍惜,明遠認為煙花易冷,再好的東西也會變。但最後他也終於明白了,唯一的辦法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十幾年的感情長跑終於能讓牽著的手不分開,這就是不變,一如張靚穎的歌,這么近、那麼遠。
有人說80後最大的特點就是過於自我,其實不然,李芳芳通過《80後》讓我們看到,在很多時候他們也會付出甚至犧牲,他們只是追求心中的「純白」、渴望彼此不分手以及過於任性缺少溝通。這些責任有他們自己的,也有時代和家庭的,但無論如何,當歲月將他們推上時代的潮頭,成為中流砥柱的時候,他們的感情理應讓我們關注、探索和思考,同樣他們的分手不分手也意義深遠,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到「一零後」的成長。
㈢ 《煙火》觀後感
在寒假中,我玩了一個恐怖懸疑解謎游戲——《煙火》這裡面濃郁的中國風讓我非常喜歡,這裡面藏著的故事讓人無奈、讓人感動。
游戲是由一樁棺材起火案來引入游戲的故事,主角林理詢有著能看到鬼怪過去的能力的警察。游戲的主題還是反封建迷信的,而男主身上的能力也只是幫助玩家得知最深處的真相。
背景故事是在一九九幾年到兩千年初期,一個很小、很閉塞的村莊里,這里有一個田家,田家家主田向榮非常死要面子活受罪,這也導致了他去掙一些不該掙的錢———倒賣文物,他有一個兒子,從小患有癲癇,一直沒有接受正規的治療,而是用一些迷信的土方子。在他癲癇發作時只能送到最近的衛生室,但僅靠一個小村莊的衛生室已無力回天,田向榮不願承認是自己耽誤了兒子的治療,好面子的他發起了一場醫鬧,把無辜的醫生打傷,斷了幾根肋骨,還去向醫生索賠。好在,田向榮的兒媳趙小娟是一個明事理的人,她去向醫生葉敬山賠禮道歉,並表示要由她來支付索賠的錢。
田向榮的妻子何桂蘭是一個愚昧的老婦,她找到了一個神婆,每周靠神婆的招魂(當然只是表演)來聊以自慰,有一次帶上了孫女田芳芳,芳芳把這件事告訴了她的媽媽,一直苦於讓芳芳接受更好的教育的趙小娟,想到了一個辦法:裝作被丈夫附身,從而達到送芳芳去城裡上學的目的。起初,還是非常順利,但貪心的田家夫婦越來越不滿足兒子一星期只回來一次,便歹毒的起了殺心,想要毒死兒媳趙小娟,用趙小娟的身體作為容器,讓兒子永遠的和他們在一起。「夫妻永結同心兮 重敘天倫之樂!」
趙小娟知道了公公婆婆想要害她,她只能夠吃安眠葯來維持自己的睡眠,想要撐到把女兒送進城裡。他們在趙小娟的安眠葯里下了毒......他們沒有預料到的是,芳芳問她的媽媽:「這是什麼葯?」趙小娟一句無意的:是一種吃了能讓人忘記煩惱的葯,雖然警告了芳芳不能碰,但善良的芳芳為了讓一家人都開心起來,將含有毒葯的安眠葯放入了家人的飯菜中,在芳芳放葯的那天,趙小娟去找了葉大夫拿葯,回來後發現自己的公公婆婆和自己最愛的女兒都死了,就心灰意冷的上吊自殺了。
「我的屍體,不會腐爛在泥土裡。我會像鳥兒一樣,死在天空中。」趙小娟可謂是整個故事裡最可憐的人了,為了田向榮的面子,放棄了自己安穩的工作,放棄了自己的自由,將自己愛的一切,都補貼給了家用。為了自己的孩子,假扮丈夫,去裝作無意識的買煙,去修剪他丈夫最愛的花草,去碰自己聞到味道就想吐的食物。背上神經病的名頭也不後悔。但到頭來,所有擔驚受怕、忍辱負重,都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連自己生命中最後一點光都消散了。因為趙小娟背上了神經病的名頭,村子裡的人們把罪名都歸攏到了趙小娟身上,說她是因為思念丈夫過度,得了神經病,然後把家人毒死,自己上吊了。但就算知道真相又如何呢?游戲里是這么說的:「就算知道事情的真相,人們也只會說是因為田芳芳的淘氣害死了一家人。」
醫生葉敬山,和趙小娟可謂同病相憐,他是被拐賣進小村莊里的,但他的養父母卻欺騙他是被拋棄的,導致葉醫生為了報養育之恩,不得不放棄了自己深愛的法醫工作,去養父母所在的村莊里開了一個小衛生室。他們都失去了本該屬於他們的人生。他們也都是「想離開卻又不能離開的人。」他想要幫助趙小娟離開,假扮田宇是他的主意。在最後,趙小娟背負罵名時,是他偽造現場,將一切罪名攬到了自己身上。
在我們操縱男主角辦案時,有一個支教老師陳青穗會陪伴著我們,她原本是一個記者,為了調查田家的文物倒賣案來到這里支教,接近了田芳芳,用田芳芳去城裡上學的資格向趙小娟換取文物買賣的賬本,但賬本上的有些名字並不能曝光,陳老師也因此招來了殺身之禍,死後,便變為靈體幫助男主。陳老師是一個好老師,她死前,已經向報社提出辭職,要留在孩子們的身邊,她想要幫助這些孩子們去看看浩瀚星海。
我很喜歡這個游戲,這游戲沒有像普通恐怖游戲有的跳臉,整部游戲都只是在用情緒渲染,現實世界和里世界的穿插也十分有趣。
㈣ 呼喚電影達人、發燒友推薦電影
《奧蘭多》根據伍爾芙的小說改編
《歷史系男生》
《老無所依》我想你肯定看了,「氣姑」很帥吧!
《花園州》
《卡薩布蘭卡》歷史上最佳劇本之一。
《十二怒漢》社會共同的良知(還推薦去年俄羅斯的翻拍版
《木蘭花》精彩的群戲
《陽光小美女》
《朱諾》
《我在伊朗長大》
《天才家族》
《喜福會》
《南海十三郎》
㈤ 無問西東觀後感5篇影評範文
一部好作品需內容與形式兼美。該片形式別出心裁,場面變化多姿,脈絡清晰而有條不紊,時代的跨越重疊分散,如花開花謝。下面是我為你們整理的關於無問西東觀後感5篇影評範文的內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無問西東觀後感一
最近電影《無問西東》熱播,我也去揍了回熱鬧。帶著些許期待,也為這段時間的忙碌而找點休閑。
和平時所看到的電影不一樣的是:劇情從現代一直演到了戰火烽飛年代而後又回到現代。思緒此起彼伏,一開始還真有點「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摸不著頭腦的感覺。看完仔細品味,慢慢琢磨,再看劇情介紹,原來《無問西東》說的是四代人的芳華,四代人的青春,四代人的熱血。電影展現了四代人在貧苦時期年輕學者的迷茫,經典台詞是:「把自己交給繁忙,得到的是踏實,卻不是真實」。戰爭時期老牌知識分子的風骨,經典台詞是:「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建國初期青年支邊的熱血,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和平時期物慾橫流中保持善良的初心,經典台詞是:「看見的和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了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四條敘事線連貫在一起,讓整部影片充滿熱血、溫情的同時又不矯情。
從《無問西東》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生命了珍貴,青春的無畏,也讓我明白我們這一代人太過於浮躁,做什麼事情都是火急火燎,只想快速成功,有時卻忘了自己的初心,就像劇中張果果當他掃墓回來,終於看清了自己的內心,那句「我跟別人不一樣」雖然輕柔緩和但卻那麼擲地有聲。我們這個年代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對自我保持初心,對事情保持敬畏的人。
電影最後以這句台詞結尾: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實在是經典,讓我明白,在任何時代,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做一個善良樂於奉獻的人。
無問西東觀後感二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吳嶺瀾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意氣風發,但很快便在途中迷失了方向,是在追求盲目的踏實?還是追求內心的真實?他給自己獨處的時光去靜靜思考最終聽到了內心真實的呼喚。
沈光耀,他一直都在努力去做那些令他害怕但重要的事,國難當頭,他自願參與最殘酷的戰爭,自願幫助飢寒交迫的人們,給他們食物,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無畏他人的言語,他一直都在追求自己的真心。
王敏佳,最初的錯誤只是為了虛榮撒了一個謊;最初的煩惱,只是在兩個優秀的男人中選一個;但命運卻把她拖入被眾人唾罵的深淵。王敏佳也是個正義的女人,她為自己的老師不平寫信出頭,王敏佳一開始應該是喜歡李想的,所以在寫信一事被揭露的時候她一個人攬下了所有的責任,到後來被被唾罵被毀容,直至被陳鵬感動,她最終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意識到陳鵬對自己的愛,最終邁出了自己真心的步伐。
陳鵬,把愛情擺在了理想前面,但愛情卻沒有把他擺在前面。他說,「我有人要照顧」,縱然這意味著與所有人作對,意味著要和她一起被放逐千里。他對王敏佳的愛是無私的,無關乎一切,他愛的只是王敏佳這個人,他願意為王敏佳付出一切,這一點是李想比不上的,李想把支邊的理想放在愛情的前頭寧願犧牲王敏佳,即便知道王敏佳身處逆境也沒有勇氣出頭,最終不過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陳鵬的付出最終是換來了王敏佳的真心。
張果果,身處爾虞我詐的職場,「贏」是他的習慣。為了贏,他總是見招拆招,先發制人。而有一天,他卻面臨了一個比「贏」更重要的選擇,清明節在父母的一席話中,他感悟良多,最終選擇堅守自己的內心,也獲得了內心的快樂和知足。
希望我們都堅信自己的珍貴,堅守自己內心的決定,聽從本心,無問東西。
無問西東觀後感三
寒冷的天氣,呼出的氣欲要結冰,然而我卻揣著一顆火熱的心看完了電影《無問西東》,繼這是《芳華》後又一部力作。
說「傷心」太過沉重,只有心潮起伏。
編劇兼導演李芳芳手法巧妙,將幾個不同時代年輕人的故事編織在一起,主題當然是奮斗,無畏和奉獻。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西南聯大在困境中求生存,青年們為報國無所畏懼,甚至奉獻生命。催人淚下的故事中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美德。然「美德」下卻涌動著無德與無奈的暗流。
最近看了部「風箏」的電視劇。時代的暗流淹沒了主人公的一生,是非曲直令人惋惜。這與「芳華」、「無問」片中的時代標志大同小異。
正值青春之年,理想,愛情被無情摧殘,家庭矛盾與政治矛盾強攪在一起,美麗的女孩子王敏佳因編個與領袖合影的事而被誣陷「通美特務,加上語文老師的妻子蔑其勾引丈夫,幾被打死……
人性的泯滅再度升溫,不堪情景匪夷所思似乎沖淡了影片的主流。
丫頭常想,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現怎會如此淡然?
作家巴金曾言,人不能只靠吃米活著。精神正義不可缺失。多麼希望今天的人們不要讓自己的心靈坍塌!
一部好作品需內容與形式兼美。該片形式別出心裁,場面變化多姿,脈絡清晰而有條不紊,時代的跨越重疊分散,如花開花謝。可見導演構思新穎絕不流弊。
丫頭欽佩芳芳導演的細膩和大膽的表現。大時代大氣派,藝術創作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作品要迎合不同人群的口味,觀眾能從不同角度去揣度作品的和感受其中的藝術魅力。但我認為只要是反映了時代的真實意義,宏揚了真善美,就不失乃難能可貴的作品了。
願: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後感四
清華大學生吳嶺瀾看到自己的語文和英語考試成績都是第一名,自然是喜不自禁,可物理成績確是「不列」,可想心情一下子就跌到了谷底。經歷了打擊的他決定去找老師轉系,於是有了下面的精彩對白:
——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我只知道不管我將來做什麼,在這個年紀,讀書、學習都是對的,何用管我學什麼,把自己交給書本,心裡就有一種踏實。
——但是你還忽略了一件事——真實。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卻損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
——什麼是真實?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益出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他有幸聽到泰戈爾的演講,更有幸親眼目睹了自己崇拜的老師學者在傾聽演講時的那份自信、篤定和泰然。
「我們各民族最珍貴的擁有是什麼,你們有什麼是可以從民族裡拿出來的。你知道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的文化,你史冊里最完善最永久的是什麼,因此我用我的致誠懇請你們,不要走錯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記你們的真心和真性。」
從此,吳嶺瀾開始過上了真實的生活,不再認為花時間思考人生是在浪費生命、甚至是可恥的。
「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里,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和對自己的真實。」這是吳嶺瀾對學生的教誨,也是他的人生信條吧。
無問西東觀後感五
很早聽聞,這明星雲集大部頭拍完後,無從下手,橫豎不像談賺錢,撈票房的商業片,不知如何是好。也掃到了,它事關清華大學獻禮回顧,涉及悲壯西遷,有那麼點新型主旋律的意思。影片遭遇的諸多評價,撲朔迷離,堪比前年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這種吃驚,幾乎可以把《無問西東》和《芳華》、《驢得水》、《羅曼蒂克消亡史》放在一起,做擇偶觀影測試。有人評價其中一部電影說,有些人,寫的每個字都挺好看,可放在一起,怎麼瞅都別扭。貓姐也說,《無問西東》就像你收到一張紙條,上面書寫了康德,字寫得頗為難看,但你還是願意,把這張紙條傳遞給另一個人。
《無問西東》最有沖擊震撼的一個段落,來自1962年的噴氣式。一段不該遺忘的歷史。章子怡和黃曉明任主演,為了講述什麼是核,他們模仿加速的原子,穿越了清華園,圓滿完成了一篇命題作文和影片的宣傳任務。
但一封恐嚇信引發的悲劇故事,才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哪怕是歪打正著)。同一時空下的會與表彰會,這邊的瘋狂咒罵,那邊的熱烈掌聲,恐怖的荒誕和強烈的諷刺,集體的無腦狂熱足可撕毀一個人的軀體。什麼是真?是黃曉明吼出的台詞么。我認為不是,這里的滿臉血污,才是去偽存真的真。
這是一部離完美還有不小距離的電影,我也不認為裡面台詞稱得上金句,但我看的那場電影落幕之際,許多人正要離開電影院,卻站著,看完了片尾字幕,歷數大師音容。我相信,恐怕不是因為該場觀眾的文化素質水平高。接受這樣一部電影,被煽到直落淚,總比刷一晚上的明星出軌八卦,來得更有意義一些。我是真這么想的。我們當然無權干涉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