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篇科普類電影的觀後感800-1000字
【旅行到宇宙邊緣】的觀後感
前蘇聯的天文學家卡爾達謝夫根據熱力學及能量定律 的原理,認為宇宙中的文明演化發展可能會依照他們使用能量方式的不同而分成三類:
第一類文明是一種掌握了所身處的行星(類地行星)上所有能量的文明。這種文明已經可以在行星上隨心所欲地改變氣侯,開發海洋,控制地震。總之,已經具有了在行星上移山倒海,合理的利用和控制行星上所有的資源和能量的能力。這就要求行星上的全體成員能夠高效率地合作和生存,也就意味著文明起源時的文明成員之間的所有階級、宗教、集團、民族甚至國家都已全部消亡。
第二類文明是能夠利用和控制整個恆星(例如太陽)的全部能量和資源的文明,在恆星系中,一般恆星的質量占整個星系質量的絕大部分,例如太陽的質量就占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由於第二類文明是如此的先進(是現代人類所難以想像的),對於能量和資源的需求也就十分的巨大,以至於需要恆星發出的光和熱大部分或全部都得到利用,辦法也許是打碎某些無用的行星把恆星封閉在內,文明單位中的成員可以在這些行星構成巨大的宇宙人工(或外星人工)的天體上,充分的享受到恆星發出的每一份光和熱。這時候的文明可以進行恆星系之間的航行。
第三類文明是可以控制若干個恆星系和星團,甚至如銀河系這樣大的具有2000億顆恆星構成的宇宙星系,真正的做到改天換地,這時文明的力量就會變得無所不能,不可想像。
這種對文明的劃分簡單明了:一類文明是使用行星;二類是文明使用恆星;三類文明是使用整個星系以致宇宙中所有的能量和資源。
那麼,我們今天地球上的這些現代人類的文明時代算是那一類呢?如果按照上面的標准哪一類都還算不上,可以說應該算是0類文明,也就是說只是在地球這顆行星上剛剛開始興起的文明萌芽而已。可現在卻面臨沒有出路的困境。但這亦是我們人類的轉折點。
森林裡最黑暗的時候並不是午夜,而是就在破曉之前。有人會說:多麼黑暗啊!另一個人抬起頭來,回答說:暗嗎 ?這就是說,不久就要天亮了!
——————————————《華麗的分割線》——————————————
看到這片的最後我感覺看到了2樣東西一個是天使,一個是惡魔;天使:「大爆炸」;惡魔:「黑洞」,可能這兩樣東西一直在無止境的循環........
2. 火星救援觀後感
火星救援觀後感(8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火星救援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其實一開始我對這個電影並不是特別地感興趣,我覺得不過是講太空中旅行什麼的,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是在老師的推薦下,我還是去了電影院買了張電影票。
這部影片講述了由於一場沙塵暴,沃特尼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面臨著飛船損毀,儲備糧不足,想方設法回地球的故事,沒有深奧的科學知識,沒有華麗的技術特效,帶給我的,只有心靈的震撼以及無盡的思考。
沃特尼獨自在火星上,即使不能聯繫上NASA,但他並沒有氣餒,憑著自己的知識和毅力,緊握著那一絲求生的希望。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樂觀,永不言敗以及對生存的渴望。
當他的隊友得知他們能夠接到沃特尼的時候,他們幾乎是沒有猶豫,冒著生命危險以及NASA的反對去營救沃特尼,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團結。
沃特尼在火星上利用火星上的土壤,通過燃燒氫氣來獲取水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電源來取暖,依靠人工重力的技術使宇航員在太空中像在地球上一樣正常活動。通過這些,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
也許有人對於沃特尼的「萬能」表示懷疑,但是,我毫不懷疑,因為我有親身體會。在今年夏天,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美國太空夏令營,我跟的是一個美國組。在我所在的美國組里,只有我一個中國人,這對我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剛開始,文化的差異以及語言的障礙使我一曾失落。但是不久我就調整好,跟他們進行訓練。我們需要完成的課程除了太空方面,飛船的知識及操作要求以外,還有各種各樣其他的課程,例如:生物(太空中生長的植物),物理(飛船的構造以及原理),化學(燃料的成分以及燃燒的原理),醫學(在升空或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疾病以及應對措施),潛水,水上求生,素質訓練(爬高台,繩索)等等。教官們特別注重人人參與,以及要求我們自己動手從而訓練我們的動手能力,我從中也收獲到了不少東西。在所有活動中,我們都被要求團隊合作,每個人都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從此可見,對於一個宇航員來說,「博學」自然是必須的了。
在他們團聚的那一剎那,我被深深地感動了,被感動的原因也許是我感受到他們的那份激動和喜悅吧。
《火星救援》讓我學到很多東西,樂觀,團結······它給我上了一課,也更加珍惜身邊的美好。
「這部電影真好看,好振奮人心啊!」咦,五(8)班的同學在討論什麼呢?哦,原來他們剛剛看了部精彩的電影《火星救援》。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美國科學研究團隊要在火星上完成一個驚險的任務,但在出行途中遇到了一次沙塵暴,所以宇航員們不得不返回地球,而馬克被一塊石頭砸中了。等他的同伴們回到地球的時,他才蘇醒。原來他被遺留在火星上了,而且身負重。馬克在火星上費盡了千辛萬苦,展開了一系列的自救活動,讓自已能夠健康地活著。他一邊種植土豆,一邊等待著他的同伴來救援。在火星上呆了一年多,終於被他的同伴帶回了地球。
整部電影故事非常驚險,情節引人入勝,音樂很有節奏感。同學們個個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時而緊張窒息,時而哈哈大笑,時而嘖嘖贊嘆。當馬克醒來時,發現自己孤身一人被留下,而且腹部被戳入一根天線,他強忍著巨痛,回到太空倉里進行治療。他在太空倉里找到了雞肉、土豆和蛋糕,這些食物只能提供他短時間的能量,無法長久。馬克為了在火星上成功地存活下去,於是他想出了個絕對妙的辦法「種土豆」。他憑著自己強大的毅力和體能,在太空倉里建造了一個陽光房,把土豆當種子、火星灰當泥土、自己的糞便當肥料,最後終於成功了。馬克對自己艱難的處境勇敢面對,不灰心,不放棄,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志和聰明才智,成功解決了一個又一個不能完成的任務。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也不能輕言放棄,必須像他一樣拼盡全力。馬克在火星上呆了五百多天時,一個好消息傳到了他的耳朵里。他的同伴來接他回地球了。營救過程中,他的同伴不惜一節代價,想盡一切辦法,經歷了艱難險阻。當馬克與女孩拉住手時,又被滑掉了,幸好馬克抓住了繩索,最後一刻同伴們終於把馬克拉上了宇宙飛船,真是太驚險了!在他們熱情擁抱時,讓我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是無比強大啊!在這一瞬間,我和許多同學們都熱淚盈眶了。
這部電影讓我收獲到了許多,我要努力做一個堅強、勇敢、永不放棄、熱愛團隊的人。
關於火星的電影很多,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只有《火星任務》和《火星救援》了。《火星任務》更多科幻,而《火星救援》卻接近現實。
開疆擴土源於人類的生存本能。在人成為地球主宰的情況下,地球表面可供探索的新疆域業已完結。二十世紀,人們的興趣集中於頭頂的月球,世界航天強國紛紛謀劃企圖染指,只有美國成功把自己的足跡印刻月壤。隨著兩強爭霸結束,超級帝國對月球興趣大減,而把目光投向更遠處的火星。登月只是在地球的家門口轉,而如果登臨火星那就是人類實現太陽系內行星際宇航的突破性壯舉,意義更大更容易滿足人類的雄心壯志。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由內向外數的第四顆,是太陽系最像地球的岩質星球,處於宜住帶內。二十一世紀初,美國的勇氣號、機遇號火星漫步車安全降落火星表面,傳回的畫面表明,火星表面如同地球的荒山峽谷杳無人煙,沒有生命跡象,氣候寒冷,空氣稀薄不含氧氣。這些困難都可克服,火星是太陽系內最類似地球最有可能被人類改造殖民的星球。
登臨火星,建立探索性基地,是殖民的第一步。這需要人類做出巨大的努力,《火星救援》的主角馬克瓦特尼被迫留在火星獨自生存,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為獲得糧食、水、氧氣等人必須的基本物質做出了嘗試。這種嘗試可以在地球上進行,獲得成功後直接移植到未來的火星基地。由於火星空氣稀薄,人類不大可能住在類似《火星救援》里馬克生活的房屋內,而必須設計特殊的房屋供人們使用,要有一個大氣壓,還需設計採暖裝置保證環境四季如春,否則冷如冰窟無法生存。在電影中,宇航員必須身穿宇航服外出活動,因為火星質量遠遠小於地球,人能否在火星正常行走尚不得而知;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後發現,象袋鼠一樣蹦跳比行走更自由。
就目前科技水平來說,到火星去這個日子應該不遠了。一個是飛的問題,一個是住的問題。飛的問題依賴火箭技術的進步,有了登月火箭的經驗,這個應不是不能解決的難題;住的問題就是這部電影表現的主題想辦法活著,實際的情況基本如此,長期自給自足不需地球提供生存物質。探索人類殖民火星可能遇到的困難是《火星救援》這部影片的的意義所在。
說一點題外話,幾個有實力的國家唯有中國獨自在航天領域有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其他國家未見雄心勃勃的行動。期盼中華國運昌盛長久,將來第一個登上火星的是中國人。
那是太空,它不會遷就你的,在某個時候,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糟糕,當一切越來越糟時,你只能堅強的面對,這就是我如何解決問題的。最近閑來無事,點開了愛奇藝電影排行榜,看到了這部經典影片。該影片講述的是宇航員馬克沃倫斯在火星獨自生活五百三十四天左右,最後被隊友救援了的故事。最令我動容的不是作為人類支援同胞的溫情,而是男主人公頑強的生命力。在了無生機的火星生存,面對著極大的挑戰。首先就是食物的問題,馬克利用了一切能夠充飢的備用糧食卻還是無法撐過去,慶幸的是他找到了一些土豆,利用這些土豆不斷的繁殖,從而有了生存的希望。他的聰慧以及知識儲備的豐富,讓他知道如何培育肥沃的土地、如何製造水分。其次利用基地留存下來的太陽能以及氧氣循環裝置確保氧氣的充足。除了生存必須之外,他還有一個巨大的難題擺在面前。人類都是群居生物,有時孤獨雖然是每個人的常態,可是身在火星的馬克是每時每刻都在承受孤獨的煎熬。當你現在火星上,面對的是一望無際的壯觀的地質風貌,你說話沒有人回應,只有火星上的風暴在肆意張揚,電影不僅一次的將馬克放在一個大背景之中,他顯得異常的渺小,在宏大與渺小的對比之中,這種無奈感、孤獨感深深的影響著觀眾。但是影片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讓男主人公活了起來,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呆萌的形象,他放著歌跳著舞,對著攝影機自拍,甚至在nasa直博時口吐臟話,在面對孤獨時,他竭力剋制以維持一個正常人的形象。他殖民了火星,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他殖民中,我們也應該看到科學知識的力量,這也證明好好學習是有必要的。然而我們除了看到馬克的突出表現後,也應該看看平行時空里,地球人民的反應。一開始以為馬剋死在了火星,於是全民開始裡面這位犧牲的英雄。再後來得知馬克的生命活動軌跡後,地球人並沒有放棄他,而是布置計劃,與馬克取得聯系,再到後來成功救出了馬克。我們可以看到整個人類的溫情,這是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大愛,也是值得被所有觀眾銘刻於心的部分之一。
一個人,和同伴們一起執行任務返回時,被同伴們誤以為死去而被拋棄在太空中的火星上,孤獨地生活了將近兩年。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難以想像的。而《火星救援》這部電影為我們展現了一幅「魯濱遜」在火星的奇妙圖景。魯濱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的漂流記令人震撼。而電影的主人公馬克·沃特尼,無非是在火星的魯濱遜,情況甚至比魯濱遜更糟——因為在外太空。
雖然情況嚴峻,我們也不得不說馬克也真是命運多舛。說他運氣好吧,因為他從死神手中撿回了一條命;說他運氣不好吧,因為他面臨著一個人孤獨地在火星生活,一切都得自己動手,直到航天局派人來救他。但馬克面對這些苦難,抱以豁達樂觀的心態。他憑借植物學家的職能,開始改造他和同伴在火星的居住艙和探測車,利用自製的肥料種植土豆,對手頭的所有材料物盡其用。他還經常和NASA的系統自言自語來消遣時間,他說話十分幽默,懂得為自己尋找快樂,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生存下去。而在美國航天局,經歷了一次深刻的為了盡快營救馬克,航天器發射失敗的教訓,他們決定讓馬克的同伴駕駛返程地球的赫爾墨斯號調頭到火星營救馬克。最後,馬克成功地被營救出來。
這本應是一部斥資巨大且嚴謹的.科幻大片,但導演卻巧妙地把嚴謹和幽默混合在了一起,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該片中,科學術語和知識涉及甚廣,但同時,男主角幽默的話語也穿插於此,有錦上添花的效果。同時,我們也領略到主人公身上豁達開朗,無懼挑戰,敢於創新的精神,這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這就是我對《火星救援》的一點看法。也把這部口碑人氣雙料佳作推薦給大家。被影片改編的小說也值得一讀。最後引用一句經典台詞吧:
那是太空,它不會遷就你的,在某個時候,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糟糕,當一切都越來越糟時,你只能堅強的面對,這就是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你要麼屈服,要麼反抗,就是這樣。你只要開始,進行計算,解決一個問題,解決下一個問題,解決下下個問題,等解決了足夠的問題,你就能回家了。
一群宇航員在火星執行任務期間遭到突如其來的風暴,撤離途中,宇航員馬克·沃特尼被飛船上吹落的零件擊中,由於生還希望渺茫,隊友們只得匆匆返航,並向世人宣告他已犧牲的事實。
出乎意料的是,馬克以極低的概率活了下來。然而,他面對的問題是:與NASA失去聯系,不知道別人會不會來拯救他;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後,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想像一下,無論是抱怨同事拋棄了自己,還是擔憂害怕自己的命運都是很正常的。然而馬克卻表現出樂觀冷靜的一面,從昏迷中蘇醒過來就很有條理地解決問題。先把傷口處理好,然後吃點東西,再坐下來分析目前的形勢。
食物不夠?自己種土豆。馬克還調侃幸虧自己是一個植物學家,並且開玩笑說:對不起阿姆斯特朗,現在火星被我佔領了。
水不夠?自己利用化學知識燃燒氫氧來生產水分。
與地球失去聯系?找到過去被埋起來的設備連線地球,利用16進制編碼傳遞信息。
這個過程中,NASA一直關注著馬克,並且他的同事也足夠聰明猜到了他的意圖,才能夠及時取得聯系,讓他知道地球上的人正在想方設法營救他。並且馬克種植的土豆也都生成了,足以保障他等待救援的到來。
意外不可預估,但是面對問題的心態很重要,解決問題的知識和能力很重要,當然還需要神隊友的助攻。
可惜禍不單行,突如其來的一場寒潮讓馬克的土豆全部被凍死了。食物的不充足使他等不到800多天後的救援。而救援又來不及在他食物吃完之前趕到。
幸運地是此時有外援中國航天宇航局願意用保密中的太陽神來幫助美國救援,又有他的隊友們願意冒著風險在太空中多漂流500多天來拯救他。而在最後救援時因為距離太遠,馬克又想到了扎破宇航服,自己手動控制在太空中飄向隊友,最終實現了成功對接。
這本是一次幾乎必死的災難,可是憑著幸運,馬克活了下來。憑著樂觀的心態,扎實的知識,馬克聯繫上了地球。憑著智慧和勇氣,馬克最終獲救了。
真的是非常好看的一部影片。故事平鋪直敘,主題簡單明了。
周末,老師組織我們看了一場科幻電影《火星救援》,我深深地被裡面的故事情節所吸引,看完之後久久回味。
電影《火星救援》講的是人類實現了首次在火星上登陸,美國宇航員馬克.沃特尼與其他五位宇航員兄弟遭遇巨型風暴,外太空之旅只能提前結束。他因為被誤認為無法生還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魯賓遜。清醒後的沃特尼發現自己遠離地球家園,食物只夠一個月的供應。幸好他天性幽默樂觀,而且還是個植物學家,決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到下次火星任務的到來,要等四年,沃特尼精心計算如何最大限度利用他在這顆星球上的時間,利用自製的肥料種植土豆,對手頭的所有材料物盡其用。而在地球上,公眾哀悼馬克的悲劇死之後,一位眼尖的NASA技術員在監看時注意到火星表面有運動跡象,懷疑馬克可能還活著,雙方重新獲得聯系後,火星救援任務由此啟動。
《火星救援》給我最強烈的震撼,一個人獨自留在火星,不放棄,不絕望,不甘就此坐等各種死的他運用自己的各種科學知識和動手技能在火星上殺出一條活路,雖然經歷了種種困難,但他堅持不懈,最後絕處逢生。他的國家耗上數以億計的資金,NASA高官搭上自己的前程,五位宇航員賭上自己的職業生涯乃至生命,只為拯救一個被遺落在火星上的夥伴,展現了生命高於一切的高尚。中國航天局以太陽神推進器作為重要的救援力量如救世主般出現,無私提供技術力量來與NASA一同完成拯救行動,把整部電影人權至上的立意推上了更高的境界。
《火星救援》讓我豐富了科普知識:硬核的天體運動、空氣運動、火星種植土豆的原理......,由淺到深,很通俗的為大家海量呈現。它會燃起人類探索太空的渴望,激勵新一代宇航員的誕生。
大力推薦《火星救援》,它3D效果強烈、水晶般清晰的頂級畫面、唯美恰到好處的音效,不得不說是一部完美的科幻片。它讓觀眾跟隨沃特尼用大量科學公式和計算不斷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懸念迭起。在火星嚴酷生存環境下,他機智勇敢、堅韌不拔的無畏精神,讓我們學到了在逆境中生存和處事的精髓,在學習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難題,只要持之以恆,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公司選擇在4月1日這天組織大夥觀看《火星救援》這部影片,4月1日?愚人節啊!小夥伴們頓時投來質疑。真的?假的?榕姐的腦門上一群烏鴉飛過......
下午三點整,妥妥的《火星救援》開放,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看的我們熱血沸騰,在最後男主角成功獲救的那一刻小夥伴們是不是驚呆了!如果簡單的把這部影片看成「火星救援」,那麼你就out了,讓我們來扒一扒這部影片中的精髓。
《火星救援》的開場沒有過多的鋪墊和煽情,而是開門見山的將整個劇情擺在了觀眾的面前,就是在火星遭遇困境,進行自救的過程。和《星際穿越》相比,雖然失去了野心,也沒有上升到全人類利益的角度。但是正是因為這份「安分守己」才讓《火星救援》的口碑大贊。《火星救援》里有著簡單易懂的科學知識,自帶吐槽模式的幽默男主,還有NASA內部的小爭小吵。隨著主人公一點點克服困難回到家園,觀眾得到了較為真實的體驗同時也滿足了觀眾對於外太空生活的好奇。
《火星救援》是一部讓你在為主角獲救激動的熱淚盈眶時還能好好的開懷大笑一把。《火星救援》有著明確的敘事線,以馬克在火星的種。種遭遇為主,輔以恰到好處的支線情節,點到為止的笑點,令人大開眼界的小發明,5分鍾一轉折,10分鍾一起伏。「處處意料之中,卻又是往往出人意表」。如電影中馬克聽音樂,洗澡,種植,生存,對著攝像頭開玩笑等等,他活生生的將孤獨和恐懼活成了幽默和樂觀。
《火星救援》除了展示出宇宙的神秘和不可知外,故事通篇放在了「人」字上、在蒼莽寂寥的火星上、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只有人類不斷開拓進取的科學精神以及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才能生存,才能發展。當馬克一個人孤立無援的面對浩瀚的宇宙時;當無數次的希望和絕望交替,幾經絕境時馬克卻始終沒放棄哪怕一絲絲求生的希望,他沒有崩潰也從不輕言放棄,永遠是在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實踐,還能自娛自樂自嘲,保持樂觀。也許正是這樣的一份不放棄和努力才使得馬克「幸遇解救,絕處逢生」,回到了他摯愛的地球。
;3. 火星救援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火星救援觀後感(通用11篇),歡迎大家分享。
「這部電影真好看,好振奮人心啊!」咦,五(8)班的同學在討論什麼呢?哦,原來他們剛剛看了部精彩的電影《火星救援》。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美國科學研究團隊要在火星上完成一個驚險的任務,但在出行途中遇到了一次沙塵暴,所以宇航員們不得不返回地球,而馬克被一塊石頭砸中了。等他的同伴們回到地球的時,他才蘇醒。原來他被遺留在火星上了,而且身負重。馬克在火星上費盡了千辛萬苦,展開了一系列的自救活動,讓自已能夠健康地活著。他一邊種植土豆,一邊等待著他的同伴來救援。在火星上呆了一年多,終於被他的同伴帶回了地球。
整部電影故事非常驚險,情節引人入勝,音樂很有節奏感。同學們個個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時而緊張窒息,時而哈哈大笑,時而嘖嘖贊嘆。當馬克醒來時,發現自己孤身一人被留下,而且腹部被戳入一根天線,他強忍著巨痛,回到太空倉里進行治療。他在太空倉里找到了雞肉、土豆和蛋糕,這些食物只能提供他短時間的能量,無法長久。馬克為了在火星上成功地存活下去,於是他想出了個絕對妙的辦法「種土豆」。他憑著自己強大的毅力和體能,在太空倉里建造了一個陽光房,把土豆當種子、火星灰當泥土、自己的糞便當肥料,最後終於成功了。馬克對自己艱難的處境勇敢面對,不灰心,不放棄,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志和聰明才智,成功解決了一個又一個不能完成的任務。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也不能輕言放棄,必須像他一樣拼盡全力。馬克在火星上呆了五百多天時,一個好消息傳到了他的耳朵里。他的同伴來接他回地球了。營救過程中,他的同伴不惜一節代價,想盡一切辦法,經歷了艱難險阻。當馬克與女孩拉住手時,又被滑掉了,幸好馬克抓住了繩索,最後一刻同伴們終於把馬克拉上了宇宙飛船,真是太驚險了!在他們熱情擁抱時,讓我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是無比強大啊!在這一瞬間,我和許多同學們都熱淚盈眶了。
這部電影讓我收獲到了許多,我要努力做一個堅強、勇敢、永不放棄、熱愛團隊的人。
在「被拯救」了N次後,馬特·戴蒙不介意再被救一次。這一回比諾曼底遠一些,比冰凍星球近一些,就在5600萬公里之外的火星上。當然,真正拯救戴蒙的只能是他自己。《火星救援》就像是太空版的《荒島餘生》,和所有的遇險求生片一樣,光環護體的主角,向觀眾展露的是堅強的求生意志,挑戰概率的運氣,捎帶話癆的幽默感,以及完備的科學素養。
為了這部「情節簡單」的《火星救援》,雷德利·斯科特不惜推遲了籌備多年的《異形:契約》和《銀翼殺手2》,這部新作更像是他科幻序列中的一個「小品」。從全片的視覺風格來看,《火星救援》並沒有斯科特以往作品中的奇詭造型,陰暗場景,即便是壯闊的火星地貌也沒有太多奇觀式的渲染,導演迴避了「幻想」成分,但仍保留了「科幻」的訴求,在可知的科技,可行的邏輯中尋求「奇想」,抖的都是工程師的「機靈」。要知道開創了一代「太空驚悚片」的斯科特,最不缺的就是「炸裂」的腦洞,當年異形仔「破胸而出」的一幕,成了無數人的「太空噩夢」,也埋葬了《星際迷航》多年培養的對於太空探索和文明接觸的樂觀暢想。
而這一回,三十多年後的斯科特又兜了回來,《火星救援》完全沒有了「對未知宇宙的恐懼」,宇航員只要種種菜,開開車,聽聽音樂,完全不用擔心黑暗處會突然躥出什麼,一切都彷彿是已知的,經過嚴密推算的呈現。許多時候,影片的平靜甚至讓人一度忘了這是在危險的火星地表,一身便裝的「植物學家」馬克,還在地球上的某個溫室里育種,施肥,等著收獲時挖個土豆。影片中僅有幾處設計,讓影迷反應過來——這還是斯科特的作品:宇航員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風暴中出艙,自己給自己做急診手術。類似的場景和鏡頭,上回出現正是在《普羅米修斯》里,比起努米·拉佩斯面對的異形追擊和破胎而出,這次馬特·戴蒙遭遇的不過是狂風吹斷的通信天線,淡化了那種逼人心懸的緊迫感(當然生死也在須臾之間)。「驚險」而不「驚悚」,斯科特可從來不缺想像力,但為了保存原著的「硬科幻」屬性,他還是一比一照搬了NASA的火星計劃,從設備到操作,無不向火箭推動工程師驗證其可行性。
比起安迪·威爾原著中的第一人稱視角,電影減少了沉悶的自我讀解,降低了地表求生和技術操作的危險鋪墊,同時也豐富了NASA總部的群像表演。畢竟在兩個多小時的片長中,並非每個觀眾都會像理科宅男那樣,對技術細節和科學原理津津有味,笑話也就成了把控節奏的調味劑(居然還報名了金球獎的「音樂喜劇類」獎項)。《火星救援》的三條線中,最生動喧鬧的當屬NASA內的爭辯,技術至上與官僚主義的權衡,同其他好萊塢類型片一樣,最後還得靠某個天才的拍腦瓜來解決難題。赫爾墨斯號的團結和仗義,依然是在遇見難題、解決難題、下一個難題中前行,傑西卡·查斯坦的性格在後半程愈加鮮明,她也終於在《時空穿越》後穿上了宇航服,而這種對於堅韌女性的偏愛,也是承自西格尼·韋弗的「異形時代」。只有馬特·戴蒙的表演是自成一體的,孤獨,但不封閉,他有時是《荒島餘生》里的湯姆·漢克斯,話嘮式的自嘲自娛;時而又像《瓦力》里的小機器人,聽聽老歌,曬曬太陽能;更多時候他還是《月球》里的山姆·洛克威爾,數著日子等著地球的指令。正如許多經典的硬科幻作品,科技是《火星救援》情節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小說中「第一個死在火星上的人」的悲觀情緒在電影中隱藏,閃爍在馬克·沃特尼的眼神中的,是挖掘科學潛能的靈感。縱然是居住艙爆炸也沒有氣餒,工程師特有的行動主義延伸著希望,一個人帶起了整個地球的熱情。
倒霉的戴蒙在《時空穿越》里是配角,所以他掛了;幸運的他在《火星救援》里是主角,開朗逗逼惹人愛,簡直是完美的理工男。全人類從上到下,不惜花光NASA的巨額資源,搭上中國的太空戰略,甚至其他宇航員的生命來拯救他。這與其說是人道主義和國際主義的偉大,不如說是劇中人對於「科學必勝」的篤信,以及對於傳統信仰(十字架)的平視。正如馬克的自言自語「我必須用科學去解決這些問題」,點出了創作者「探索不息」的極客精神,「硬科幻」獨有的樂觀心態,感染著所有人。具有系統科學素養的植物學家,能在火星的紅色土壤里種土豆,自建化學儀器制水,用自己的糞便制肥,在最貧乏的設備和資源條件下,也能實現與外界的溝通和自救。這份荒野求生的技能大成,多少讓文科生們羨慕(當然,最好一輩子用不上)。雖然過程驚險萬分,但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總有一種機智和自信貫穿全身,這份樂觀,源自一百多年前的凡爾納,從《海底兩萬里》的鸚鵡螺號,到《火星救援》的赫爾墨斯號,生生不息,探索不止。
近些年的熱門科幻片中,《火星救援》和《地心引力》的成色最硬,劇情也最為簡單直白,畢竟真正的科研多是如此,考驗耐心的重復勞動,少有千回百轉的戲劇性。電影中的太空任務已經寫在了美國宇航局的計劃簿上,科技水平就在當下,好萊塢甚至兩次都把中國也捎上,向全球觀眾證明技術與環境的可行性。從票房上看,沒有反派,沒有陰謀,甚至沒有愛情橋段的硬科幻片,如今到底有多大的市場,《火星》和《地心》的口碑就是明示。科幻片的「未來」越近,科技水平越符合現實,「幻想」成分越少,其質感就越「硬」,探索黑洞和時空維度的《時空穿越》,就比還在太陽系的《火星救援》要軟;而在人類尚未踏足火星的今天,《火星救援》又沒有已熟練太空行走的《地心引力》更硬。若依此類推,最硬的恐怕要數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阿波羅十三號》了,可這已經不能算是「科幻電影」,只能稱之為「科學傳記電影」了。如人所言,一切的幻想都是基於現實,只要人類的思維模式不變,銀幕上還會出現陽光樂觀的理工男,為人類的未來默默的做實驗,開飛船,種土豆。
周末,老師組織我們看了一場科幻電影《火星救援》,我深深地被裡面的故事情節所吸引,看完之後久久回味。
電影《火星救援》講的是人類實現了首次在火星上登陸,美國宇航員馬克.沃特尼與其他五位宇航員兄弟遭遇巨型風暴,外太空之旅只能提前結束。他因為被誤認為無法生還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魯賓遜。清醒後的沃特尼發現自己遠離地球家園,食物只夠一個月的供應。幸好他天性幽默樂觀,而且還是個植物學家,決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到下次火星任務的到來,要等四年,沃特尼精心計算如何最大限度利用他在這顆星球上的時間,利用自製的肥料種植土豆,對手頭的所有材料物盡其用。而在地球上,公眾哀悼馬克的悲劇死之後,一位眼尖的NASA技術員在監看時注意到火星表面有運動跡象,懷疑馬克可能還活著,雙方重新獲得聯系後,火星救援任務由此啟動。
《火星救援》給我最強烈的震撼,一個人獨自留在火星,不放棄,不絕望,不甘就此坐等各種死的他運用自己的各種科學知識和動手技能在火星上殺出一條活路,雖然經歷了種種困難,但他堅持不懈,最後絕處逢生。他的國家耗上數以億計的資金,NASA高官搭上自己的前程,五位宇航員賭上自己的職業生涯乃至生命,只為拯救一個被遺落在火星上的夥伴,展現了生命高於一切的高尚。中國航天局以太陽神推進器作為重要的救援力量如救世主般出現,無私提供技術力量來與NASA一同完成拯救行動,把整部電影人權至上的立意推上了更高的境界。
《火星救援》讓我豐富了科普知識:硬核的天體運動、空氣運動、火星種植土豆的原理......,由淺到深,很通俗的為大家海量呈現。它會燃起人類探索太空的渴望,激勵新一代宇航員的誕生。
大力推薦《火星救援》,它3D效果強烈、水晶般清晰的頂級畫面、唯美恰到好處的音效,不得不說是一部完美的科幻片。它讓觀眾跟隨沃特尼用大量科學公式和計算不斷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懸念迭起。在火星嚴酷生存環境下,他機智勇敢、堅韌不拔的無畏精神,讓我們學到了在逆境中生存和處事的精髓,在學習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難題,只要持之以恆,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天空中隱隱約約出現一道彩虹,我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了星空影院,影院里人多極了,還有我們作文班的學生,簡直是人山人海,同學們都急得冒汗,老師給我們發了一張票去領爆米花,看了一部我期待已久的《火星救援》電影。
《火星救援》是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塞巴斯蒂安·斯坦、阿卡塞爾·亨涅聯袂出演的科幻片。
該片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由於一場沙塵暴,馬克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面臨著飛船損毀,想方設法回地球的故事。
把我們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果你是馬克,是否會想過隊友以為自己死了他們走了,你的糧食不夠堅持到下一次人們的到來而去自殺,你是否想過活一天是一天,可馬克卻不是這樣想的,因為他那積極樂觀、幽默的態度使他堅持了下來,但他並沒有等死,經過他的計算食物只夠他一個人吃400多天,而下一次卻要4年後,他想:我可是個植物學家啊!於是他便開始在火星上種植土豆,第一次被炸了,而且失敗了,但他沒有氣餒,他經受住了挫折,第二次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訓成功了!這時地球的nASA公司中的一個眼睛尖的人通過衛星發現馬克沒有死,他堅持了下來,而沒有放棄,他用他的知識已及他那求生的意志活了下來。nASA的人員立即採取了救援行動,最後馬克獲救。從此他成為了世界上在火星生活時間最長的一個人。
馬克在面臨危險時沒有退縮,而是勇往直前,尋找並創造求生的機會,他用他那充滿智慧的大腦與他那勤勞的雙手使他克服困境,頑強的生存了下去。在生活中我們也要經得住挫折,要迎難而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剛開始的時候,即使《火星救援》在騰訊、愛奇藝等各大視頻客戶端上占據著顯赫的地位,我打開看了發現沒有英文字幕,就把它關掉了,聳聳肩覺得它不是十分具備吸引力。
後來,一個偶然,在音悅台上無意中看到一個節目《與Taylor Swift的73道快問快答》,這是一個明星問答節目,十來分鍾時間,我感覺時間還是挺為短暫的也就看了。很意外的是,其中Taylor Swift兩次提到了《火星救援》這部電影。一次是記者問道:「最近讓你最感動的事情?
「再一次是記者提問:」哪部電影曾讓你眼淚潰堤?
「這就讓我內心一顫了,原來《火星救援》在一些明星人物眼中那麼高大上的,我也就決定去觀看一遍它了。
的確,《火星救援》帶給我一種純粹的感動。它的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是電影中的細節和許多技術使人覺得它很真實。其次,角色也是簡單化的,主要是馬克·沃特尼在唱獨角戲,而即使他被「拋棄」在無人的火星上,他卻依然樂觀以及充滿科學精神。
他在火星的時候說:「我要用科學殺出一條血路!」而當他回到地球幾年後在學員培訓中對他們說:「你解決一個問題,然後解決下一個問題。當你把問題解決完了,你才有機會回家。」就是這么一個有著科學精神的人對待苦境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樂觀主義,所以我們也不怎麼質疑他在火星上的生活。
另外一個我想要說的是這部電影中沒有壞人,不像什麼宮廷戲充滿勾心鬥角,也不像童話故事總有個壞蛋。雖然在那麼一瞬間,NASA局長猶豫過要不要救援,但他是在考慮未來的航天計劃;中國航天局高層猶豫要不要暴露絕密的「太陽神計劃」……但他們都只是在衡量利弊,不代表他們是壞人。所以,就覺得這部電影充滿善意與人文關懷。
就沖這是沒有壞人的一部電影,看了沒有沉重感與沒有陰暗的人性,我十分推薦這部《火星救援》。
趕趟看了呆萌的《火星救援》,真是最近在影院上映最好看的作品了~除了get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原來是條宇宙定理外,還對一路把我看懵逼的各類專業詞彙留下一點好奇,原因是本片對普通受眾非常友好,呆萌同學不僅話癆逗逼而且行動力驚人,簡直是人類正能量和智慧的集大成者,讓人完全感受不到來自硬科幻一貫碾壓觀眾智商的惡意。
雖說整部電影到處是可以開整堂課的科學細節,不過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有這么兩處,一是呆萌同學餓的皮包骨頭還有力氣想海商法對於自己的意義,他一個堂堂理工男居然有功夫研究這個,而且那位拯救他的印度基友立刻就能明白他的腦洞說明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了?據此細節可推,莫非今日的理工男早已不是一心只泡實驗室的書呆了?嗯,這很有可能。
二是呆萌同學不遠萬里拉回來一個古早的衛星之後與地球通信了,當然整片充滿了「要是一個普通人死一萬次都不夠」的細節,只是這個點尤為讓我反省自己,沒錯雖然我啥都不會死一萬次不足惜,但我的點既不是種土豆也不是造水,就是這么一個找回失落破爛的小事件。完成這一事件,首先得知道有這么一個衛星,其次得知道這東西確切的位置,再次得排除萬難把它拉回來,最後得有這么一個基友和你心意相通,把這倆只會搖腦袋的超延遲照相機用上,看到這里我膝蓋已碎,詞窮。
僅以上兩點給我的啟發就是,無論進行哪個方向的知識探索,對人類整體科學、文化、政治進程的了解都是不可或缺的,對單一學科的歷史進度也是要深入研究的,站在人類集體智慧的肩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手裡的土豆、屏幕上的代碼。
周末,我觀看了一部美國科幻大片《火星救援》。這部電影場面雄偉壯觀、對話幽默有趣、人們樂觀向上、永不放棄,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六名美國宇航員在火星上執行勘探任務時突然遭遇到沙塵暴,一名叫馬克的宇航員受傷和隊友失去了聯系,另外5名隊友以為他已經死了就直接返航了。馬克被獨自留在了火星,面對著食物短缺、飲水不足等問題,他克服困難,作為一名植物學家,他利用自身的知識,在火星上成功種植了土豆,合成了水,頑強的活了下來,並利用衛星和地球取得了聯系。為了成功拯救馬克,地球上的科學家們絞盡腦汁,想盡了各種辦法,而他的5名隊友更是冒著生命危險,重新返航營救他。正是大家的團結一致,才使馬克獲得營救。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非常佩服馬克。首先,我敬佩他的永不放棄的精神。獨自在火星上的500多天里,馬克沒有等死,沒有放棄,為生存下去,他制定了周密的自救措施,利用火星上一切有限的資源,解決了生存所需的物品,為等待救援做好了充足的准備。在計劃執行中,居住艙突然爆炸,使所有種植的土豆全部死亡,但他並不氣餒。一面節約食物,一面積極和地球聯系,為最後成功被救創作了機會。其次,他的樂觀積極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火星漫長的等待救援中,馬克每天都積極記錄當天的工作日誌,自己給自己講一些有趣的話作為鼓勵。有時寂寞的時候,便會拿出同事留下的光碟聽歌,自娛自樂。這是這種精神支撐著他度過孤獨寂寞的500多天,等來了最後的救援。
在生活中,我也會遇到很多困難。我應該像電影中的馬克一樣,樂觀積極,永不放棄。
這周末,我觀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對我觸動很深,它的名字叫《火星救援》。
這部影片主要講的是由於一場沙塵暴,馬克與他們團隊在太空上失聯了,面對孤身一人處在火星的險境,他只能靠自救延長時間等待救援。他先是靠自己豐富的知識種出了火星土豆,後因艙門爆炸,使原本的.希望——自己種的土豆一夜之間全部凍壞了。後來,他依靠著之前運回的探路者1號與地球總部取得了聯系。在眾多專家的幫助之下,馬克經歷了生死營救,以及他們之間相互的信任,終於回到了地球。
在這部影片中,我認為最好看的不是最後那一段驚險的營救過程,而是馬克在火星上用自己的聰明和毅力種植土豆以及在火星上想盡一切辦法與地球取得聯系的那一段。因為我認為,如果馬克沒有這種求生的毅力與行動,他就不能支撐到同伴來救他,就不能活著回來。設想一下,如果沒有他利用自己的化學知識,用自己的糞便種土豆,用氫、氧造水的話,他是絕對不可能在火星上生活500多天。可想而知,知識是多麼的重要啊!
說起來,他之所以能夠順利回來,還有一位功不可沒的人,就是地球總部一位天體動力學家,他想出了利用動力學的原理讓馬克的同伴快速返回到火星站,與馬克接壤,他們團隊同伴們更是付出了重大的代價,在太空多呆了五百多天。
由些片我得出,在面對困難之時,我們一定要學習馬克的這種精神,勇於面對與戰勝困難,有超強的意志力和毅力,活學活用,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今天,我在老師的推薦下,和父母一同觀看了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電影——《火星救援》。
第一鏡頭就是馬克·沃特尼和其他宇航員在火星上採集標本准備帶回地球,但突如其來的風暴使他們迫不得已撤離。就在上飛船之際,沃特尼被物體擊中,消失在漆黑之中。為了能讓飛船安全起航,只能把沃特尼留在了火星。可是,沃特尼並沒有死,反而異常堅強地活了下來。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他自行搬土、種土豆。還跑到大老遠找到信號源,聯繫到了NASA。可是,上天並沒有看到他的努力,一次意外,把他的種植場炸毀了。他不能再種土豆來維持生計。後來,他的同伴知道他活著,決定回火星救沃特尼,這給了他很多的信心,他日夜兼程,來到了火星升空艙,也就是獲救地點。終於,沃特尼在火星過了512個太陽日後,重新回到了飛船上,回到了地球。
在這部電影中,沃特尼最讓我敬佩的就是他那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和樂觀的精神。當馬克一個人孤立無援的面對浩瀚的宇宙時;當無數次的希望和絕望交替,幾經絕境時馬克卻始終沒放棄哪怕一絲絲求生的希望,他沒有崩潰也從不輕言放棄,永遠是在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實踐,還能自娛自樂自嘲,保持樂觀。這便是求生准則!
最讓我深刻感受的幾句話就是:「當我獨自被困在那兒時,想過會死在那兒嗎?想過,當然想過。這是你必須知道的,因為他正發生在你身上。那是太空,它是不會遷就你的。在某個時候,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糟糕,當一切越來越糟時,你只能堅強地面對。這是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你要麼屈服,要麼反抗就是這樣。你只要開始進行計算,解決一個問題,解決下一個問題,解決下下個問題。等解決了足夠的問題,你就能回家了。」是的,如果說任何問題都能解決,那麼只需要你的時間精力和努力,沃特尼就是這樣度過這512個太陽日的。
只要堅持,就有生的希望!
吃完大草原烤肉,我們一群人去看了電影《火星救援》,這是一部科幻片,情節跌宕起伏,內容精彩絕倫,從開始到結束,我們時而緊張,時而驚嘆,看得超級過癮!
《火星救援》講述了主人公馬克在沙塵暴中執行任務因為意外被隊友誤以為犧牲,扔在了孤獨的火星上,他沒有悲觀,利用自己的知識,尋找活下去的辦法,歷經磨難,最後成功回到地球的故事。在影片中,當馬克在掩埋的沙土中醒來,發現只剩自己一人,沒有足夠的供給,他樂觀地面對,運用自己的智慧造水、造氧氣、種土豆,堪稱植物學霸和化學學霸,又將損壞的衛星修復,通過衛星與地球取得聯系,簡直是物理學霸,使用十六進制需要數學知識,要想活著,不但要有積極的心態,還要有全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影片中當我看到隊友們決定回到火星接馬克,需要馬克克服火星引力,攔截墨爾本號,他乘坐的回收艙因為推進器速度不夠,需要減負,最後連艙頂都卸掉,只罩著一層氈布,好像乘坐敞蓬車一樣進入太空中,看著四外漏風的回收艙,我笑得肚子都疼了。
影片中當隊友得知馬克還活著的時候,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義無反顧地返回火星,看到隊長抓到馬克的手又失去時,我的心懸了起來,看到馬克經歷磨難回到隊友中間,我由衷地為他歡呼!
馬克終於回到地球上,為學生講課時,他說:遇到困難,你是想辦法克服還是消極等待,決定著你的命運。我懂得了這個道理!
《火星救援》是一部讓你在為主角獲救激動的熱淚盈眶時還能好好的開懷大笑一把。《火星救援》有著明確的敘事線,以達蒙在火星的種種遭遇為主,輔以恰到好處的支線情節,點到為止的笑點,令人大開眼界的小發明,5分鍾一轉折,10分鍾一起伏。「處處意料之中,卻又是往往出人意表」。如電影中達蒙聽音樂,洗澡,種植,生存,對著攝像頭開玩笑等等,他活生生的將孤獨和恐懼活成了幽默和樂觀。
《火星救援》展現除了展示出宇宙的神秘和不可知外,故事通篇放在了「人」字上。在蒼莽寂寥的火星上、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只有人類不斷開拓進取的科學精神以及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才能生存,才能發展。當達蒙一個人孤立無援的面對浩瀚的宇宙時;當無數次的希望和絕望交替,幾經絕境時達蒙卻始終沒放棄哪怕一絲絲求生的希望,他沒有崩潰也從不輕言放棄,永遠是在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實踐,還能自娛自樂自嘲,保持樂觀。也許正是這樣的一份不放棄和努力才使得達蒙「幸遇解救,絕處逢生」,回到了他摯愛的地球。
古語有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不斷的努力最後一定會得到最好的結果。只要你盡力的去嘗試了,也許嘗試的盡頭就會有好運來臨。
4. 科普觀後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科普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前幾天,我觀看了一部科普片,裡面的內容令我久久不能平靜。
裡面講述著媽媽懷我並努力的把我們生下來的故事:一位媽媽懷上了一個孩子,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媽媽經過9個月的辛苦,把孩子生了下來。別覺得聽起來容易,可做起來是多麼的痛苦啊!
媽媽天天照顧我們,如土地滋潤著大樹那麼長久,媽媽供我們吃穿,可有些孩子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天天跟媽媽鬥嘴,向父母們要這要那。那些鄉村留守兒童大多都是靠爺爺奶奶支撐著這個家,想到這兒,你們還會和母親鬥嘴嗎?你們還會和父母要這要要那嗎?你們還會埋怨父母的不好嗎?
只要我們對父母說幾聲:「我愛您」!這樣我們的愛還會更深、更深…
記得上一次,因為我和媽媽鬧了矛盾,就因為那短短的幾分鍾讓我和媽媽沉默了一天,在這一天里,我遇見了媽媽就皺眉頭,媽媽卻早已把這件事給忘了每天都笑眯眯地望著我,那是,我還心想:哼,我就不信你不會給我道歉!其實那件事也有我的錯誤。過了一天的早晨,媽媽跑來給我道歉,那是的我還不以為然,而媽媽卻誠懇地向我賠禮道歉。
想想這件事,我現在有多麼後悔。通過看完科普片後令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媽媽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從今以後,我要珍惜母愛,讓我們的愛更加長久!
我來到科技館,參觀了本次展覽我明白了生命的可貴,觀後感王卓溢。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造成了30多萬人的死亡。三十多萬人哪!多少人在甜蜜的夢中,被無情地奪走了生命。如果人們早早地學會如何應對災難的到來,那會挽回多少條寶貴的生命啊!
中國是個災難多發的國家,所以更加應該重視如何逃生。我們平時要多積累逃生知識,以方便在關鍵時刻可以利用。學校等各個公共場所應該多加演練,避免一系列悲劇的發生。
地震來臨時,千萬不要慌張,觀後感《觀後感王卓溢》。來得及逃的,可以跟隨有秩序的隊伍走,來不及逃跑的,可以蹲在桌子底下,用枕頭或其他柔軟物保護頭部,在學校里只能用書包來保護。人群撤離時盡量往空曠地帶走,避開一些危險物品。
在家中,每個家庭必備一個急救箱,裡面應該裝一些葯品、礦泉水、收音機、創可貼、干糧等,以便在關鍵時刻得以利用。如果被困在廢墟底下,千萬不要一直大聲喊,避免體力大量消耗。我們可以用石頭或者別的硬物敲擊,聽見腳步聲可以輕輕唱歌,腳步聲越來越近時,再大聲求救。
地震發生後,有些房屋因為電線短路而引發火災,所以,要避開這些危險場地,盡快來到安全的地方。地震之後會發生多次餘震,未成年人不要到廢墟旁邊參加救助,也不要到山腳等地,以免被石塊砸傷。
地震的力量與人類是不可比的,但是我們只要多增長一些抗震知識,一定能減少悲劇的發生。
今天,我去看了紹興科技館的「防震減災科普展」,感受頗深。
地震是怎麼發生的呢?原來是由於地球內部物質不停地運動,會產生一股巨大的力量,這股力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會使岩層彎曲、變形,一旦受不了這種變化的時候,岩層就會發生劇烈的破裂、錯開,釋放出巨大的力量,產生巨大的震動,這就是地震。地震的類型很多,比如:構造地震 、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誘發地震、人工地震等。我國發生的大地震有:邢台大地震、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樹大地震等等。地震對地球和人類的破壞很大,如:地表破壞,崩塌、滑坡,泥石流,沙土液化,火災,建築物結構破壞等危害。
大災難發生後,我們要必須積極採取技術和社會管理等防震減災措施,一是要建立地震監測網,二是要建築要抗震,震不倒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三是我們要學習地震知識,制定家庭防震計劃,准備防震應急包,應急物品包括急救干糧、瓶裝飲用水、手電筒、電池、繩子、哨子和葯品、收音機等,四是要學習緊急避險知識,如在室內躲避時,要迅速躲避到堅固的傢具旁邊,或者廁所、廚房等地方,如在戶外,我們要跑到空曠的地方,避開人多的地方,有秩序地依次撤離。總而言之,把災害的風險和損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通過這次紹興科技館的「防震減災科普展」活動,我懂得了預防大地震的許多辦法和知識,所以,我再也不怕地震了。
今天,我和媽媽踏著初春的太陽來參觀科技館的「防震減災」科普展覽。剛進入科技館,我就覺得氣氛和以前不一樣。哇!人真多呀!好多同學在抄取科普展覽圖片上的資料,有些家長在用相機拍資料,最後同學們在試著用那些設施更進一步了解。首先,我了解了地震是因為地球內部物質不停運動,會產生一股作用於岩層的巨大力量,當這股力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會使岩層彎曲、變形,一旦承受不了這種變化的時候,岩層就會發生急劇的破裂、錯動,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產生強烈振動。發生地震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地震主要有: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中國的三次大地震:邢台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都是構造地震。接著,我知道了地震是最具殺傷力的自然災害之一,可以使一瞬間整個城市變成一片廢墟。地震來了:我們要迅速躲到堅固的傢具旁邊、廚房、衛生間等區域;在學校里,應蹲在桌子或其他支撐物下面,用手或其他東西保護頭部;千萬不要跳樓或靠近陽台、窗戶,不要乘電梯;注意近水不近火。
最後,我也知道了遇到火災,要保持鎮靜,盡快撤離險地;若身在高層,不能跳樓,撤離時不能乘坐電梯,要往安全出口走,走安全出口應保持彎腰撤離。
今天,我的收獲真多啊!我不僅知道了地震和地震的自救,還知道了遇到火災不要慌張,要鎮靜。這將對我以後的生活中都有很多幫助。
為提高鄉村兒童的科普知識,我省舉行了"百名專家鄉村講科普"活動,今天專家章軍來到我校進行科學講座。
這次講座主要內容是人工智慧,神經網路和深度學習,我最喜歡的還是人工智慧。
章軍老師首先為我們簡單介紹了什麼是AI(人工智慧),並且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不管;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他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沖突時例外;第三定律:機器人在不違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盡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
當然,機器人也分等級,分別是弱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和超人工智慧,目前人工智慧還處在弱人工智慧。弱人工智慧既字面意思,表示人工智慧只可做單一的事情,如阿爾法圍棋(AlphaGo),戰勝了幾位世界冠軍,但在其他領域就一竅不通了。強人工智慧既表示與人類平均智商相等的人工智慧,精通所有領域。超人工智慧既表示超出人類智商的'人工智慧。
什麼時候人工智慧才能更進一步的發展呢?這就要靠我們來研究了,梁啟超的《少年說》說得好:"···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低碳生活,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履行的責任,為了使我們的地球更加美好,我們必須要做到低碳生活。那麼,低碳生活到底是什麼呢?我去科技館參觀了「話說低碳」科普展,去一探究竟。
森林是地球的肺,它凈化空氣、抵制惡劣天氣、防止水土流失……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森林,我們就無法生存。所以,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護森林。我們不能亂砍濫伐樹木,不僅不能砍伐樹木,而且要多植樹造林這樣才能做到低碳。
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潤了萬物,任何生物都離不開水;電,我們也無法離開,現在生活中幾乎處處要用電。然而,這兩種資源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加節制地使用,必將加速他們的枯竭。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節水節電呢?其實都是舉手之勞。平時,洗手時水龍頭不要開得太大,盡量不要到河邊洗衣服;不用電器時,要記得關閉電器的電源,將電腦上不用的軟體關掉……這些都是節水節電。
如果我們再不保護地球,地球將會不斷升溫,改變大量動植物的生存環境,使它們全都面臨滅亡,生活在北極地帶的北極熊等,如果冰川都融化了,它們怎麼生存呢?那些要冬眠的動物,如蛇、熊等,因為氣候變暖,也不會冬眠了。松鼠等動物也因為氣候變暖,不會為冬天的來臨准備糧食了……這是多麼可怕的災難啊!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人人都能做到,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創美好的世界!
寒假來臨,我懷著對科學的熱情,踏上了科技館之旅。
一進入科技館的大門,映入眼簾的還是那個在中央旋轉的地球模型,每次去科技館,總能見到它在旋轉。地球模型的後面,是一副巨大的宣傳海報,海報上便印著這次科普展的主題——「低碳環保」。
說起低碳環保,幾乎到處都能看到這四個字,要做到低碳環保,看似困難,其實也很簡單。
森林,是地球擁有生命的象徵。森林沒有了綠色,地球就沒有了脈搏。森林的存在有著很大的作用:它能防止水土流失,抵抗沙塵暴、土地沙漠化的侵襲,還能凈化空氣……如果我們能夠不亂砍濫伐,並擴大森林的覆蓋面積,低碳生活對我們來說就不遠了吧?
水,是生命之源。它同森林一樣,是十分重要的。它滋養了世間萬物,任何地方、任何生物都離不開水:植物需要水的澆灌,人類、動物一樣需要水。如今的淡水資源已經十分缺乏,如果繼續不加節制地破壞水資源,那麼我們也將因為缺水而滅亡。所以在平時,我們還要做到節約水資源。那麼,怎麼做才算節約呢?這同樣很簡單,只要隨手把路邊正在滴水的水龍頭關上;或在我們淘完米之後,把淘米水保留下來,用來澆花或洗衣服。這樣,我們的水資源就能大大節省。
地球模型在不停旋轉,那鮮艷的綠色和藍色,彷彿在呼籲著我們:地球是人類最美好的家園,也是人類唯一的家園,我們不能再破壞它。行動起來吧,將低碳進行到底,讓枯枝再發新芽!
5. 科普電影觀後感
[科普電影觀後感]今天,我與鄭楊銘一同前往紹興科技館參加防震減災科普展,科普電影觀後感。走進大門,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個以磁做成的浮空地球儀,貌似是自動轉動的。在二廳,科普版上舉了幾個我國大地震的資料例子,其中印象深刻的是汶川的和青海的還有唐山。資料牆上所舉例的內容看了哪一個不讓人傷心不已?千千萬萬個我國同胞因大自然無情的地震,被房屋被群眾壓得慘不忍睹。接著往裡面走,唐山地區的老百姓,沒有工具只能靠自己無力的雙手進行挖掘。我們在大自然的面前顯得那麼渺小、脆弱,何嘗不一起來保護它呢?在悶心沉思的過程中,刺耳的喇叭聲打破了集中的思想:3D電影就要開始了!學生免費!我運氣還是不錯的,來一次就有電影看— —3D電影果然與眾電影而不同,電影里的畫面好像要沖出來一樣。這部電影講述了由海地地震誘發的災難到大陸,影片中一輛法拉利,在災難中瘋狂飈車,最終撞破。參加了這次科普展我很有感觸。-------------我在一樓觀看了神奇的立體電影,戴上眼鏡,電影里的一切好像就在我面前,顯得十分刺激,觀後感《科普電影觀後感》。電影講述一隻小海龜的成長經歷:在海島上,這只海龜一出生就被鳥兒抓走了,後又因兩只鳥兒的互相爭搶僥幸逃脫掉入了海里。在海里經過一番曲折,最終帶著它的伴侶回到了海島,產卵,孵化出新生命。我上了二樓央走廊邊上看見了許多同學的美工作品,它們的材料各不相同,有的用橡皮泥,有的用彩泥……他們的作品豐富多彩,格外美觀,有的用陶泥做出了一架纜車,有的用橡皮泥捏出了煙囪和木樁,提醒人們保護樹木,……這些作品都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別有一番風趣啊!走進機器人展廳,那真是大開眼界啊!有會走迷宮的機器人,有會彈鋼琴的機器人,等等,這些機器人會幫人類干許多事,人們辦不到的,它能。讓我充分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魅力,使人留戀往返。這真是一場一應俱全,別開生面的科普展。
6. 鍙戠幇涔嬭礬瑙傚悗鎰
銆婂彂鐜頒箣鏃呫嬫槸涓閮ㄧ戞櫘鐢靛獎銆傚畠璁╂垜浜嗚В浜嗗畤瀹欑殑嫻╃氭棤鍨狅紝鍙鏄瀹冮偅灞傜炵樼殑闈㈢罕錛岃嚦浠婅繕鏈琚鎻寮錛屼緷鏃у厖婊$潃紲炵樿壊褰╋紝榪欐牱鏇村潥瀹氫簡鎴戠殑鍐沖績鈥斺斿︿範縐戝︼紝鎺㈢儲瀹囧畽銆
銆銆UFO錛岀炕璇戜負涓嶆槑椋炶岀墿錛屾槸鍦18涓栫邯鍥涗簲鍗佸勾浠o紝鎵嶈瀹氭т負鈥滈樋璇哄痙鈥濅簨浠訛紙綆縐癠F O錛夈
銆銆鐜板湪涓栫晫鍚勫湴鍏充簬UFO鐨勪簨浠朵笉鑳滄灇涓 銆傚畤瀹欏埌搴曟湁娌℃湁澶栨槦浜猴紵椋炵熸槸浠庡摢閲屾潵錛屽張鍒板摢閲屽幓?椋炵熼潬浠涔堣兘婧愭潵鍦扮悆錛屽張涓轟粈涔堣兘澶熷湪絀轟腑鍋滅暀錛屾憜鑴遍噸鍔?鈥︹︿竴緋誨垪闂棰樻椂鍒誨洶鎵扮潃浜轟滑 銆傛湁鐨勮縐戝﹀跺ぇ鐧戒簬澶╀笅錛屼絾鏇村氱殑渚濈劧甯︾潃瀹冪炵樼殑鑹插僵銆
銆銆鎻寮UFO鐨勯潰綰憋紝璁╁畠鐪熺浉澶х櫧錛屽敮涓鐨勯斿緞鏄鈥斺旂戝︺
銆銆浠婂ぉ錛岀戝︽d互瀹冪獊椋炵寷榪涚殑閫熷害鍙戝睍鐫銆備粠浼藉埄鐣ュ彂鏄庝笘鐣屼笂絎涓鍙版湜榪滈暅錛屽埌鐜板湪鏈涓哄厛榪涚殑縐戝﹂珮鍊嶅ぉ鏂囨湜榪滈暅錛涘啀浠 搴炵劧澶х墿鐨勶紝鍒扮幇鍦ㄥ皬宸х幉鐜茬殑縐戝﹁$畻鏈衡︹︽棤涓涓嶈瘉鏄庯紝縐戝︽d互榪呴浄涓嶅強鎺╄充箣鍔跨┖鍓嶅彂灞曠潃錛岃岀戝︾殑婧愭硥鏉ヨ嚜浜庡壋鏂般
銆銆鎺㈢儲涔嬫棶涓婏紝縐戝︽棤鏃舵棤鍒誨彂鎸ョ潃瀹冪殑娼滃姏浣滅敤銆備漢綾諱粠鏃犵煡鍒拌よ瘑錛屼粠璁よ瘑鍒頒簡瑙o紝鍐嶄粠浜嗚В鍒扮戝︼紝褰掓牴緇撳簳錛岄兘鏄縐戝︾殑鍔熷姵銆傛帰緔涔嬫棶錛屼笉鍍忔兂璞′腑鐨勪竴甯嗛庨『錛岃屾槸鑹伴毦鐨勶紝鏃跺埢鍏呮弧鐫鎸戞垬錛岄渶瑕佽秴浜虹殑鍕囨皵銆
銆銆縐戝︿績浣誇漢綾誨悜瀹囧畽鈥滆繘鍐涒濓紝浜虹被鎺㈢儲瀹囧畽鏄鏃犳㈠冪殑銆備縿緹庡湪鎺㈢儲瀹囧畽涓鍙栧緱浜嗕婦涓栫灘鐩鐨勬垚灝憋紝鍏堝悗鍙戝皠浜嗚埅澶╅炴満錛屽苟鍦ㄥ畤瀹欎腑寤虹珛浜嗙┖闂寸珯銆傛垜鍥戒篃涓嶇敇钀藉悗錛屽彂灝勪簡鈥滅炲窞鈥濈郴鍒楄澆浜鴻埅澶╅炶埞 銆傝屼笖錛屾垜鍥藉皢鍦2008騫存墽琛屽お絀鴻岃蛋浠誨姟;鍦2012騫達紝鎵ц岄炶埞瀵規帴浠誨姟銆傜戶淇勭編涔嬪悗錛2003騫存潹鍒╀紵涔樺潗紲炰簲閬ㄦ父澶絀恆2006騫達紝璐逛繆榫欍佽亗嫻瘋儨涔樺潗紲炲窞鍏鍙瘋澆浜鴻埅澶╅炶埞錛屾墽琛屽氫漢澶氬ぉ椋炶屼換鍔★紝騫墮『鍒╄繑鍥炲湴闈銆2008騫翠腑鍥戒漢涔樺潗紲炲窞涓冨彿鎵ц屽お絀鴻岃蛋浠誨姟錛岄『鍒╁畬鎴愪換鍔°傛爣蹇楃潃涓鍥藉湪鎺㈢儲瀹囧畽涓婅繄鍑烘柊鐨勪竴澶фワ紝鏄絝嬩簡涓涓鏂扮殑閲岀▼紕戙
銆銆鏃犳暟鍏充簬瀹囧畽鐨勫浘鐗囧拰鍦熷¥鏍鋒湰甯﹀洖鍦扮悆錛屼績浣跨戝﹀跺瑰畤瀹欐柊鐨勬帰緔銆
銆銆鎴戝潥淇★紝闅忎箣縐戝︾殑榪呯寷鍙戝睍錛屽畤瀹欑炵橀潰綰變竴瀹氫細琚鎻寮銆傝╂垜浠鎷鐩浠ュ緟鍚э紝鍚屾椂闅忔椂鍑嗗囩潃錛
7. 老師要我們看了《宇宙與人》寫一篇觀後感。。。。 求助朋友們
我觀看了一部科普片《宇宙與人》,在經歷了60分鍾驚心動魄的視覺享受,1個小時盪氣回腸的心靈震撼之後,真叫人感慨萬千。
應該說,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跡,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了人類去反思這個宇宙,這也許就是哲學的真正根源所在。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著,因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所以說運動是絕對的,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萬物,大至一個星體,小至一粒塵埃,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只不過是在原子的數目上的差異。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究竟有沒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構成這個宇宙,至今科學尚未發現。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終究有一天,科學必將揭示整個宇宙的奧秘。
如果這個世界只存在物質,而沒有一個更高級的形式去意識到這個物質世界,那麼這個世界的存在將毫無意義。宇宙選擇了生命、然後又選擇了人。地球的環境是那麼的適宜,有不遠又不近的太陽在源源不斷提供著生命所需的光和熱,液態水為生命誕生提供了溫床,時刻不停繞著地球轉動的月球給了生命的運動規律,還有那些為我們阻擋外來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夥伴們。這種種的一切,促使生命產生了。
人類產生的又是那麼的恰到時候,上一代的地球統治者??恐龍為我們承擔了一次毀滅性的打擊,人類從此走進地球的統治。在發現了自然規律這一寶藏之後,人類按著宇宙事先制定的法則,一步步將地球改造成按人類意志發展的生機勃勃的世界。而今,人類已有能力採取措施來避免恐龍的悲劇,也許人類會永遠在這個星球上生存下去。然而,事物是辯證的,人類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也在破壞著自然,並且促使著這個自然向著不利於人類發展的環境轉化。環境污染、人口膨脹已經讓人類吃夠苦頭,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去遏制這個勢頭,恐怕將來毀滅地球的,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人類自己了。「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我們應該感謝這個宇宙,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奇跡,愛護好自己和自己的同類,讓這個宇宙為這個地球而驕傲!
比起整個宇宙的歷史,人的生命是短暫的,猶如劃過夜空的流星一樣轉瞬即逝,是選擇碌碌無為還是選擇充滿追求,是每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時刻不忘的問題。前者的命運,直如同一顆宇宙塵埃,在生命終結的一剎那,將無聲無息地消沉在這無邊無際的宇宙之中。人應該對生命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及組成生命的材料??時間,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暫的生命在瞬息之間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8. 《植物王國》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植物王國》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星期二,老師讓我們觀看了科普電影《植物王國》的一部分。 這部電影好看極了,也讓我們學到了許多關於植物的知識。如植物利用風力、水力和動物的皮毛來繁殖。知道了植物的進化過程:先是藻,然後是苔蘚,再後來是被子植物,最後是顯花植物。也讓我知道了植物是如何利用昆蟲授粉的,一些植物還會保護自己,如西番蓮的葉子會產生黃斑,模仿蝶卵,使映蝶以為這片葉子已被別的映蝶占據,就不會再在上面產卵,讓孵出來的幼蟲吃掉葉子。也懂得了豬籠草等植物捕食昆蟲的方法,大部分豬籠草都是先用蜜來引誘昆蟲,昆蟲飛來舔食香甜的蜜,踩到光滑的四壁,就會滑下去,然後豬籠草的蓋子關閉,昆蟲無法逃走,會在裡面被消化掉。狸藻則是趁蚊子的幼蟲孑孓離它很近時,將孑孓快速吸入小囊內,然後消化。
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在大自然中是誰也離不開誰的,因為如果失去一種植物,就有可能失去一種昆蟲,也可能會使另一種植物失去授粉者,或使某種哺乳動物沒有食物。所以我們要全力保護瀕危植物,防止以後產生一連串的後果。
《植物王國》是一部紀錄片,分三集,是講西方科學家對植物的發現與研究,有點「走進科學」的奇妙感。跟大多數人一樣我也並不是很熱衷於這類題材,但是看著看著還是忍不住驚嘆,我們所存在的世界時多麼神奇,四處都隱藏著生命的秘密。
電影以慢鏡頭在你眼前展示了植物們的王國??英國皇家植物園里栽培著世界各地各種各樣的植物,有的在炙烤的沙漠里生長,有的在濕潤的雨林里繁衍。從地下的種子,到地面的植被,到存在感不大的灌木叢,最後到依附在樹干枝頭的藤蔓植物,每分每秒都應接不暇。這是一個真正的植物們的王國。腳下的土壤,遠方的山林,多少生物在蓬勃的'生存著,這部紀錄片想詮釋的是,我們可以以旁觀者的角度見證一株植物從一粒小小的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這自然恩賜下陽光和雨水造就出的奇跡。雖然很多相關的生物學我還是沒記住,但它所展現的植物的生命力,植物世界的龐大神秘是教科書里所體會不到的。
教科書里所體會不到的還有大自然與人類的和諧。每株植物的存在都與大自然與人類的和諧息息相關,一旦這種和諧關系被破壞,植物們的生存空間也會被破壞。自然包羅萬象,包括這些讓人驚嘆的生命,美麗的植物,奇妙的動物。有些觸目可及,有前所未見,我們的每一個舉動都將影響著它們的生存,只有愛護環境才能保護它們,延續它們的精彩。
今天我們年段看了一篇科普電影——《植物王國》,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植物世界的無限魅力。
影片中展現了英國皇家植物園林里,栽培的世界各地的植物。植物的種類繁多,有在酷熱沙漠中生存的,也有在濕潤雨林中繁衍的,還有許多不知名的稀有植物……;從最奇異的到最美麗的,從地面上的植被,到矮小灌木,再到附著在枝頭樹幹上的藤根植物,最壯觀的是那直沖雲霄的蘇鐵樹,多得讓我應接不暇,彷彿自身在原始森林中。在這里生命的
第一文庫網繁衍生息無時無刻都在生長著,自然界的共生是如此的和諧,也許這就是生命的起源吧!
更為人驚訝的是植物的奇特本領,有種樹為了防止昆蟲在樹葉上產卵,讓幼蟲吃它的嫩葉,就會長出一種類似蟲卵的斑點來迷惑,使其以為葉子已經被同類占據,而飛離此樹。還有些植物有「反守為攻」的能力——吃掉昆蟲,「豬籠草」就是一大代表。它那瓶狀的「身子」里裝著香甜的蜜,能誘惑許多昆蟲自投羅網,瓶口有一層蠟,即便抓地力極強的蒼蠅也難以站穩,一滑下去就會掉入消化液中,成了豬籠草的囊中之物了。眾多以昆蟲、小型哺乳動物為食的植物,雖然生活在貧瘠的土壤里,為了生存下來它們聰明地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個陷阱,靜候小動物們自送上門,汲取他們體內的所有營養來維持生命。植物的智慧真讓我們敬佩啊!
植物的生活百態,在這部影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們大開了眼界。植物與動物的和諧共存,讓我聯想到我們人類與大自然之間也有著緊密的聯系,人類一旦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也就是自我毀滅的開始,為了維系這樣的生態平衡,我呼籲大家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大自然,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植物王國》的書,它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知識萬花筒,又是一個神奇美妙的知識花園,還是一把啟迪智慧的金鑰匙。《植物王國》值得少年兒童去欣賞,去採納。這本書的作者是張雲凱。
我最喜歡的植物就得屬:寒秋之魂——菊花了。菊花是我國傳統花朵,又叫黃花;金蕊;帝女花等。因花開於晚秋並具有濃郁的香氣,故有「晚艷」,「冷香」的雅稱。菊花的品種繁多,色彩鮮明,用途廣泛,深受大眾喜愛。菊花是一種喜涼爽,較耐寒的草本植物。我家就有一株菊苗,夏天的時候,我無論給它多少關愛也沒有用,它還是一片葉子都不長;可秋天一到,我就算放著不管它,它自己也能長出碧綠的葉子來。還有一些贊美菊花的詩句呢:「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著有的詩句。菊花還有很高的葯用價值,一般有清熱散風,平肝明目,降低血壓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熱力稍弱,長於平肝明目。黃菊花味苦,瀉熱力較強,常用於疏散風熱。野菊花味甚苦,清熱解毒力很強。難怪媽媽每次上火時都要泡菊花茶喝啊!
《植物王國》是一本好書。
今年暑假學校推薦一本科普讀物《植物王國》,讀完這本書,我了解到很多關於植物的科普知識。從中我學到了關於植物的構造、分類、特性、生長地以及有趣的植物和有用的植物、真菌等知識。還有有趣的「花鍾」,人們通過不同植物各不相同開花時間,來看時間,比如蛇床花是凌晨3點開放,牽牛花凌晨4點開放。
通過《植物王國》一書,我知道植物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好朋友。尤其是森林的存在對人和動物都是非常重要的,森林可以把二氧化碳凈化成氧氣,並且可以減輕或消除空中塵粉和煙霧;森林還可以消除噪音;森林的蓄水能力很強,每5萬畝林地就相當於建一座100萬立方米庫容的小型水庫。目前,世界上的森林正以每年1800萬~2000萬公頃的速度消失,自1950~1980年間,全世界的森林面積減少了一半。破壞森林產生一系列嚴重的後果。據估計,我國每年約有50多億噸土壤被沖進江河,使一些珍稀動物失去繁衍基地。我國的海南坡鹿、華南虎、黑冠長臂猿等珍貴動物都由於環境遭到破壞而瀕臨滅絕。為了防止這些豐富的物種棲息地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殆盡,我們每一個地球人都應當擔負起保護森林的重任,建設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