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如夢》的結局
《如夢》影評
於現在都不怎麼懂得欣賞文藝片的人來說,你的品味很好。
我不知道你所謂的結局是看到哪了,如果說是MAX終於去了病房,看到昏睡在病榻上的艾琳開始,那麼你真的錯過了很重要的部分。
文藝片的唯美很多人都喜歡,但是很少人會選擇文藝片,這是因為文藝片大多劇情拖沓,場景變換過於緩慢,容易讓人失去耐心。
《如夢》難得的讓人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很容易看完的片子。MAX(吳彥祖飾)和艾琳(袁泉飾)在夢中相遇,片子幾乎用一半的時間在演繹他們夢境中的愛情,但是因為空曠的環境,和巨大的舞台效果又讓人覺得唯美,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唯美,而是有內容有意義的唯美,我指的傳統意義上的唯美,是指僅僅畫面唯美。很多的時候MAX和艾琳都在行走,畫面是移動的,有節奏的,這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文藝片過於緩慢的弊端。再有,從語言和台詞上來說也很生動,這也有很大的作用。
故事串聯得很好,一個美籍華人因為意外的工作機會來上海出差,很多的巧合出現,夢中的女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突然被看到了,但是卻不是夢中人,而是另一個和夢中人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孩子,不是艾琳,叫依依。
重點來了,活潑的依依,沒有多餘修飾的依依出現在屏幕中,踏著腳踏車,語言豪放爽直,夾雜著很多市井又地域特色的依依像一顆炸彈一樣給了觀眾新的視覺沖擊。好吧,這個故事馬上就要落於俗套了。按照劇情走,英俊的美籍男子應該會順理成章的愛上與夢中人長得一樣的依依,然後留在上海,或者去美國,從此以後依依擺脫掉市井小民的影子,兩人共譜華美愛情,看看這將是多麼成功的多麼賣座的愛情片。
但是沒有,MAX並沒有愛上依依,他只是要找到艾琳。他費盡一切都是為了找到艾琳,盡管如此虛幻。虛幻得會激起觀眾的好奇心,究竟MAX要以什麼樣的方式與依依在一起。
兩個人開始尋找,從杭州到上海。從紐約到杭州再到上海。一直都是尋找,在尋找的前提下,影片的時間開始飛快的流逝。動靜結合,相得益彰。這是《如夢》的精彩之處。
精彩的演繹著愛情。劇中大喇喇的依依因為MAX夢中的女孩子一直改變著自己,從感覺上,形態上,她想克隆一個真實的艾琳給MAX。當依依敲響MAX房間門的時候,MAX眼中閃過的驚喜馬上讓依依捕捉到了,而這時候MAX以為自己看到的是艾琳。鏡頭往下游移,最後在依依腳上給出特寫,依依穿不慣高跟鞋蹩腳的樣子讓一切的迷惑解開了。而MAX選擇與依依繼續演戲。動心了么?當然動心了,但是MAX愛的人從來沒有改變過他只是因為太過想念艾琳,才會一時間縱容了自己的意亂情迷。
之後在依依留給MAX的便條里寫了這么一句話:「傻瓜的是我,現實生活怎麼可能比得上夢中那般美麗。我怎麼可能認為你這個嚴肅的人,會不信守諾言?」在愛情中,每個人都有自己最美好的夢,一個人愛著另一個人的感覺不會因為任何因素而更改。真愛如水,純凈透明。所以先動心的那個人一定要先離開,決絕的。因為愛情可以把人扭曲成為任何一種形態。
這部片子拍得很有意思,導演一直在讓觀眾做不同類型的題目。
問題一:影片類型,怎麼定義這部片子?
這是一部恐怖片?還是一部懸疑片?或者是一部玄幻片?還是僅僅只是一部文藝片?整個故事由一隻貓的死引出,貓死後MAX開始做夢,夢到一個哀怨的白衣女孩。從這個角度去說這應該是一部恐怖片,因為主人公遇上了貓精。白衣女孩開始跟MAX講述關於自己男友去世的消息,並想讓MAX與其一起找到男友自殺的原因,從這個角度上去說,這又更像是一部懸疑片。之後,MAX不遠萬里從紐約來到上海遇到依依,那麼,這肯定是愛情玄幻片了。所以,這道題觀眾到底該選什麼?
問題二:誰才是真正的女主角?
到底夢中的女孩是不是真實存在?如果你是MAX你會選擇誰?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孩子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一個是真實存在的,另一個或許是真實的,誰知道呢?
最終到了解謎的時候,原來夢中出現的女子確實是真實存在的。MAX和依依在影片中一直做了很好的鋪墊,原來兩個長得一樣的女孩子是雙胞胎姐妹,因先天不足,被遺棄的是艾琳,被父親贈予大禮物的也是艾琳。像父親一樣,艾琳遺傳了父親的腦疾。或者上天真的是公平的,他給予依依的是生命的延續,他給予艾琳的是愛情的延續。
導演幽了觀眾一默,看看,最美好的東西不能被一個人同時擁有,就像財富與美貌不可兼得,太完美的那是童話。
最終MAX於艾琳在夢中共舞的那一段尤其精彩。在憂傷華爾茲的映襯下,在空曠的舞台與極為明亮的燈光中。男子苦苦哀求心愛的情人,請你留下來,請你多給我一些時間。女子眼中藏著極大的眷戀,更多的卻是無奈。那就讓我們放縱一次吧,至少我們曾這樣深深的相愛著。有劇情的編舞,兩人最後纏綿的深吻像是愛情的完美落幕。兩人在舞蹈中眼神的交匯,交纏的肢體能更好的詮釋愛情。如此痴情的男子與即將離去的愛人。在愛情中掙扎,時間如此短暫卻又愛得如此的淋漓盡致,這樣的難分難舍。愛人啊,看到了我的不舍么?我多麼的想與你共此一生,剩下的卻只是遺憾。但是你要好好的生活下去,為了你自己更是為了我。
這一段舞蹈詩是《如夢》極大的點睛之筆,讓所有人被兩人短暫又無望的愛情深深打動。
片子的結束語中有MAX這樣的一段獨白:我出席了一個葬禮,儀式很簡單,是火葬。之後,我去看山,去看水。有人教了我一句古老的話,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我明白了,我們都會被失去的。帶走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在尋找這失去了的生命。
MAX最終並沒有挽回艾琳,也沒有回頭去找依依。這個孤獨的男子用自己的方式祭奠著自己深愛的女子。
影片結尾當中依依開心的說著:「你幹嘛又跑到我的夢里來?不會是我跑到你的夢里去了吧?」
影片到這里戛然而止。MAX最後的笑容頗具玩味。
新的問題是:選擇了么?或者是沒有?誰知道呢,到底是MAX走進了依依的夢中,還是MAX真的夢到了依依?於是這個結局有兩種:具有悲劇情節的人會認為,多痴情的男女,為什麼最終還是不能在一起,愛情果然是一場獨角戲。而具有浪漫情節的觀眾當然可以說,最後還是會在一起的,因為MAX夢到了依依。
愛情是一場如此甜美的夢境,誰,會是出現在你夢中的那個人?
總體來說,《如夢》確實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好片子。不論從角色挑選上或者是影片畫面感、選樂與燈光上都比較契合,比較貼題。更難得的是能一直緊扣中心,環環相接,伏筆良好,情節順暢。尤其結尾,不落俗套。
B. 推薦下溫馨HE結局的男同電影吧…… 看完糾結的……真是……
我想想哦,我看了太多了。。。《閃亮的日子》(強薦),《欲蓋弄潮》(強薦),《迷宮》《每個人都有愛的權利》《只是愛的問題》《情非尋常》(也算吧),《夏日風暴》《外出就餐系列》《美好事物》(強薦),《兩代十八歲》《天佑鮑比》《追愛四字頭》《Another
Gay
Movie》,HE的就這些,其實還有很多好片雖然不是HE也不算BE啦,而且很有內容,《情獄》的話下到好的資源還行,因為這部片有些XXOO的內容,所以各取所好啦。。。哦,對了,日本的一般都是好結局吧,但是我一般不看,不是我的菜,好像《愛的言靈》是HE,另外《絕不後悔》也很好看,但是是不是HE我也記不清了,回答得好的話加分哦,有什麼疑問可以Hi我。。。
C. 紐約夢男事件是怎麼一回事
你是否有過一種特殊的感覺, 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而腦子里卻感覺什麼時候到過這里,無論怎麼想都想不起來。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今天要說的是一個更恐怖的事,早年轟動一時的都市故事——夢男事件。
最早關於夢男的事發生在2006年,紐約一位精神病醫生的患者畫出了反復出現在她夢中的一個男人,這個男人經常對她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而且她表示現實生活中從來沒見過這個人。這幅畫放在了精神病醫生的桌子上,後來來了另一位患者聲稱這個男人也出現在他夢里!
後來的四個月里,至少有2000多人說這個男人出現在自己的夢里。在洛杉磯、柏林、聖保羅、德黑蘭、北京、羅馬、巴塞羅那、斯德哥爾摩、巴黎、新德里、莫斯科這些城市都有人做過這個夢,夢男究竟是誰,至今沒人找到他,而他還在困擾著許多人。
後來日本《世界奇妙物語》把這件事改編成電影,講的是一個16歲女生上課無聊犯困,就開始畫一個頭像並發表朋友圈說自己最近總是夢到這個人,後來一發不可收拾了,全日本都開始恐慌,所有人都不敢睡覺,引起了許多暴動。
看著夢男的臉5分鍾,很多人開始感覺身體不適,無論自己坐在哪個角落,這雙眼睛總是看著自己,十分滲人。
當然後來也有科學地解釋,心理學家榮格提出過一個概念「集體無意識」就是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對一個想像有了同樣的認知,並且產生了許多原型,比如所有人看見蛇都認為這是邪惡的象徵,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中。社會心理也有類似的闡述,當多數人做著同一樣事情,你會傾向於跟著做,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商場大促銷。
D. 盜夢空間的結局
《盜夢空間》的結局就是Cobb擺脫所有指控回到美國和家人團聚,最終他也見到了自己的岳父(這是回到了現實中)。陀螺雖然在影片結束時還未停止轉動,但這並不代表它不會停下。
2010年,由著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懸疑類型影片《記憶魔方》(又名:盜夢空間)正式上映,影片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等影星共同參與演出。
影片以極富創意的夢境元素和視覺特效獲得了眾多影迷的追捧,而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在該片中展現的鬼斧神工的敘事技法使得影片極具可看性和思考價值,影片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在內的八項提名,並斬獲了包括最佳攝影獎在內的四項大獎。
(4)夢男電影結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不安定的精神狀態和不可信的邏輯推理一直是諾蘭電影中反復出現的主題:
《記憶碎片》裡面是一個失去記憶的受害者,《失眠症》是一個飽受失眠困擾的中年警探,《致命魔術》裡面講的是一個腦海中滿是錯覺的又一例病患,而《蝙蝠俠:黑暗騎士》的故事中則採取顛覆性的形式,從根本上就不再讓那個隱姓埋名的超能好市民出現了。
《盜夢空間》是諾蘭執導的第七部電影,也是他在科幻電影領域的首次試水,這部融合了《記憶碎片》的感官錯亂和《黑暗騎士》的拍攝規模的影片擁有1.6億美元的前期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