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對所謂完美愛情的理解,都不難想到一部電影:《泰坦尼克號》。這部曾讓無數觀眾暗然淚下的經典大片,至今仍感動著許多的影迷。但是這對於我而言,則有另一種不同的看法。
兒時看《泰坦尼克號》,我也為這種愛的奉獻而流淚,不過後來在次欣賞這部電影時,我有了一種更為冷靜的感悟。其實,愛情原本是很簡單的,我們不需要把它弄得過於復雜。 即使是在電影這藝術領域,它無論怎樣修飾都應該是精髓而絕非堆砌。
也許電影把它處理得有些「小題大做」了。兩個人一見鍾情是經常發生的,他們可以愛得平平淡淡,也可以愛的轟轟烈烈。怎麼愛都是美好的。如果說大家認為它浪漫,那絕不是因為他們一見鍾情。可能是因為看見他們在藍天下張開雙手自由飛翔;也可能是因為看見Jack 在船倉為Rose畫著楚楚動人的畫像。仔細想想吧,真正的愛情需你真的是因為他們超越門第的愛而感動嗎?會姑娘的美麗童話創作在100多年前,我們也曾為《愛情故事》的情節啜泣了不知多少回。如果不加點油,添點醋,再來欣賞此類題材的藝術作品恐怕你會一聽開頭就能見結尾了吧。商業電影的強項不就是加油添醋嗎?震聾你的耳 、 甜透你的嘴美 、 剎你的眼。OK,票房來了,觀眾哭了。仔細想想吧,真正的愛情是平凡,也能誇張;能從我們的感官層面誇張,也有從內心世界去突顯的。記得震耳欲聾的冰船撞擊聲,更不會遺忘藍色包圍下的親吻。影片剩下的,也就只有一個死得驚天地,泣鬼神的萊昂納多勾起無數女影迷的心疼了。至少對我而言,記得住的只要這么多了。當我用心體會時,感覺到《泰坦尼克號》所表現的愛情也是浮華之戀,看似美麗,卻浮在表面上。我也知道,一旦這么說,一定會有人反駁我說:「你懂什麼?Jack為了把生的希望流給心愛的人而犧牲了自己,這是多麼高尚的情操啊?這么偉大的情操又是你這種年齡的人能夠理解的嗎?」是的,我雙手贊成。他絕對偉大。為愛獻生是最容易打動人的,可是這種已死來顯示愛的花招在電影中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電影要感人就非得死人嗎?這可是俗得不能再俗的故事了。相行之下,梁山伯與祝英台的10年共處累積的一世姻緣難道比泰坦尼克號上的幾天纏綿更值得稱頌?至少在當時的中國,二人此舉是罕見的,是有個性的。要與之相比的,處處皆是。我甚至可以說,它從場景,到內言語,到內函的提升無一不是染著《海上鋼琴師》的魅麗,重踏著《夜色》里Rose 的求生足跡便不經意間「衍生」一句「你跳我也跳」,打的悲情招牌已證實它無法走出「好來塢模式」。
一個女人,沒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蔑視一切虛偽的光環。可她對自己的母親和未婚夫就真不虛偽嗎?她欺騙他們,自己又壓力重重;她覺得別人似乎都是自私的,而自己也不見得好到哪去。面對一個這樣的女主角,我既不會被她的精神與性格所吸引,也不會被她的愛情追求所打動,因為她也是個平凡而自私的女人,她的愛情也是平凡而自私的愛情。有什麼可令我欽佩的呢?在我看來,她之所以有權力追求真愛,是因為她衣食無憂,有權力不滿足於現狀。可是這種衣食無憂是誰給她的?是別人都不喜歡的母親和未婚夫,如果不是這兩個她最討厭的人,她是否有機會和自己心愛的人享受甜蜜的愛情?也許她會為了金錢與地位而妥協。本來她不是也快妥協了嗎?事實上她看上去不滿足是因為有人為她鋪路。說的俗一點,女人身邊的狗腿子多了,屁股就翹了,就想要更多的了。這似乎不叫『不畏貧富』,『坐享其成』是否更合適呢?如果她真的有骨氣,就把別的男人送的東西扔掉,她有這個勇氣嗎?沒有。她一手心安理得的拿著未婚夫送的禮物,一手牽著心上人Jack款款深情的談戀愛。她還說別人虛偽,但她也不能讓自己擺脫虛偽的貴族氣。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女性的虛榮---浮華。說到擺脫世俗羈絆的勇氣,她不如亂世獨立的郝思嘉;說到自主抗衡的精神,她不及苦尋婚約的 瑪蒂爾德 ; 說到持之生命的意義,她更比不上面對「似是故人來」後堅強訣別的茱迪。這個主人公實在吸引不了我。
Jack確是個好男人,帥哥演戲十有八九是情痴。要把他留給瓊瑤阿姨保管更教中國少女人欣喜若狂。要讓雷諾演呢?起碼年輕影迷不會如此為之陶醉了吧。我倒相信萊昂可以塑造更果敢的「情人」。除了「你好」——「我愛你」——「我快死了」的不變定理,男人能對女人說的有很多不是嗎?應該不只會幾句「風花雪月」吧。我怎麼都感覺不到他們之間有何相互理解的基礎了呢?如果你要回答是:對令人窒息的,齷齪的上流社會都有所不滿。那我會認為萊昂的片中形象可不如皮爾斯 · 布魯斯南讓女人更可靠。Rose的迷戀不是頭腦發熱,就是不知死活,要不就是花痴做夢了。就戲里看,我想是「豬腳+干豆=大鍋飯——一次吃個夠」(我不是在損兩為演員,而是比喻外表與內涵的嚴重脫節)情話要聽隨處有,才子佳人也見的多。我一直在想:如果他們酸死人不償命的談話里多一點實質性,3個小時可能會稍顯充實一點。我不否認, Jack的遺言已夠創意了。如果我有資格做編劇,我一定回讓每個角色說的每句台詞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愛情的最大美好不是結果,而是過程。過程就表現在很多方面。它可以是浪漫的,可以是質朴的,也可以是現實的。即使沒有美麗的邂逅 、 沒有親密的接觸 、 真情永遠都是不會退色的。它根本不需要通過這些只有華麗的外表沒有實質意義的情節來表達。某些電影喜歡過分誇張的展現結果,而以一種極度浪漫又見頭知尾的手法詮釋過程。是啊,它很實用。人們會被那些華麗卻虛無的包裝吸引,但那隻是一種盈利手段而已,並沒什麼本質。很快,人們就認定它為「輝宏巨制」,其次才是「愛情大片」,最後為「劇情片」。藍藍的大海,溫柔的情話,無疑充滿了浪漫的氣息。然而,並不是兩個人看看大海,說說「我愛你」之類的肉麻話就叫愛情。真正的愛情不需要任何點綴,也不需要甜言蜜語的修飾(若要有,就更不該是乾巴巴的);需要的是心靈的交融,是在對方沉默時你也能感受到他(她)要什麼,想什麼。即使二人從來沒有一起享受過大海,或任何其他環境的浪漫;即使從來未對對方說過一句「我愛你」;即使沒有驚天動地的死亡的結局,也可以擁有更動人的愛情。譬如,回到家聽聽他(她)的工作上歷程;失意後仍伴他(她)左右...也許大家認為這太平凡了,一點也不浪漫。其實錯了。用此素材拍一部溫情劇定有足夠品位。看你懂不懂「透過外衣看靈魂」。歐洲電影多的是榜樣。《魂斷巴黎》之情不凄美嗎?《瑟堡雨傘》之景不浪漫嗎?我看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的愛是將更真實的:它純粹自然,摒棄浮華;雖然沒有華麗的外殼(其實大多都能找個相對華麗的外殼),卻有靈魂深處的共鳴。在年齡之外,這對男女的心靈的交融真的符合嗎?性格有什麼?愛好有什麼?追求又有什麼?他們最大交融的無非是挖掘到『有錢不配,沒錢可貴』的真理。這就算心心相印吧。
有兩個這樣的老人:一個老人站在船頭,拿著她 不愛 的男人送她的 最貴重 的項鏈,紀念著她 最愛 的男人,然後告訴全世界什麼叫真愛永恆;另一個老人站在窗前,看著頻繁降臨於冬季的紛飛大雪,對孫女說:世間本沒有雪,自從他上了山,每年的這個時後就下雪了。你說,哪個老人對真愛永恆的詮釋更深刻?文藝愛情片常把頻繁化成真愛的記憶,而商業愛情片則讓貴重來闡述真愛的長久。同樣是愛情,小片會用普通的男女間的小故事震撼人心,大片則更愛採用上流社會的男女當主角,構制出宏偉的背景和精良的道局引發大眾的淚水漣漣。我不覺得商業大片就不能拍出對真情無價的贊頌,它甚至更有令人哭得氣壯山河的爆發力。只不過我個人始終對文藝情感電影中淡淡憂郁,卻每時每刻無不懷揣思念之情的片斷情有獨鍾。17歲時看一次《泰坦尼克號》,我淚流滿面,為愛追思。18歲時再看我竟發現——「哪行都愛看熱鬧」。 17歲時看一次《剪刀手愛德華》,我不敢相信一個男人從一個女人身邊離開,正如同一般的淡出她生命的男人一樣,也會使老人的心永遠定格在少女的位置。 18歲時再看我才明白,無需生死離別的表白,也未必會迸發我流不盡的盈盈淚光,僅僅是在沉默中飄揚的第一場雪把我也變成了女主角,牢牢記住了每年都會在同一時間被開起的美麗傳說。誰也不理解(包括我自己)這種感覺從哪裡來。
《 泰坦尼克號》 的浪潮已過,當人們再看《珍珠港》或《冷山》時,爭議便越來越大。在電影的藝術殿堂,能虛構的愛情有太多了,只要你想像力豐富。關鍵是,剔除豪華的軀體,它還有值得我們回味的嗎?在聽到一句動聽的對白卻發現似曾相識之際;在煙耳麻痹到忽略內容之際;在為優質偶像的「完美」奇緣大呼羨慕之際,我們都受騙了。 《 泰坦尼克號》的 「完美」在我們心中被固定得婉如從小就拒絕不了的『德芙』的甜美。若干年後,愛吃零食的孩子終會發現最甜美的有著更多——包括水果和蔬菜。並且我們會全心愛上這更真的一切。浮華也是種美,美的過癮,美得壯烈。只是,它不是最美的。永恆與多元都不屬於它。不管電影是多長,真正有能量的是「精典」非「經典」。有多精?不光是「談」,不光是「戀」,不光是「愛」而是心。
2. 電影的結尾是什麼意思
個人認為那是主人公的幻想,是一種映射。他從對他人友好變成不信任。
關於結尾,我覺得是導演對本片主題和片名的隱喻,男主經歷的這次事件就如同一次狩獵:
作為獵物,我們通常不知道是誰對我們造成了傷害,自己就無緣無故,不明所以,沒有為自己辯解的機會就這樣被獵殺了,而像主角這樣,即使是獵人打歪了,我們也看不到對我們造成傷害的人(我想這里不是一個個體,而是喻指烏合之眾),雖然沒有被射中。
但一定會被那聲巨大的槍響和從自己身邊劃過子彈嚇得不輕,可能那種與死亡失之交臂的恐懼讓我們久久不能忘懷,讓我們日後的每天擔驚受怕,噩夢連連,總之不能再想以前那樣平靜的生活了,或許會一生都會留在差點被殺的陰影中。
作為獵人,我們只是在不斷的尋找著我們的獵物,他們並不了解自己會對獵物造成的傷害,不管有沒有射中,獵人們都不會為獵物負任何責任,射中了,扛著獵物高高興興的回家,不管這獵物該不該死,他都沒辦法再張口了,沒射中,獵人可以一走了之,向什麼也沒發生一樣,繼續尋找下一個獵物,但他想像不到自己對獵物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但願我們大多數人不要變成這種獵人,因為這種獵人越多,獵物也就越多,而每一個獵人都有可能是他人的獵物,每一個獵物也有可能會變成另一個獵人。
影片評價
對於該影片英國媒體filmoria和《衛報》分別給出了4星半和4星的超高好評。Filmoria撰文稱:「雖然《狩獵》講述了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故事,而且觀賞性並不出色。但是影片異常精彩,讓人回味無窮。」
《衛報》則評論:「麥德斯·米科爾森的表演非常精準,配合上影片的故事和溫特伯格的講述,顯得力量十足。」
《好萊塢報道者》撰文稱:「這是在《家族慶典》之後,溫特伯格最好的影片。讓影片如此優秀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是麥德斯·米科爾森那令人震撼的表演。」
《綜藝》稱:「相比較於《家族慶典》,《狩獵》這部電影格局更大、反映的事件也更多。」
3. 電影《最愛》的結局有什麼含義
電影《最愛》的最後,這段在絕境中萌生的近乎看得到盡頭的愛情,並沒有得到世人的理解與祝福,表達了當人的生命在進入倒計時時,會回過頭來看生命中最美的東西。
經歷過千辛萬苦最終二人還是跟原本的配偶離婚彼此在一起了,挨家挨戶的發喜糖,報喜,幸福的背後卻也逃不過熱病帶來的死亡。發病的當晚,琴琴將自己的身體浸在冷水裡,給得意降溫,本來就沒好的發燒,變得更加厲害了。
第二天早晨,得意醒來後依然招手叫琴琴,可琴琴已經走了,琴琴的頭邊放著他們結婚證。傷心至極的得意揮起鐮刀砍向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出房門。
(3)電影結局意義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電影《最愛》整體拍攝歷時百天,橫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拍攝期間,劇組每天休息的時間只有六七個小時,但工作的時間是十幾個小時。所有演員天一亮就穿上戲服,吃住在村子裡,導演顧長衛從來都是喊他們的角色名字,「得意」、「琴琴」你們要怎樣怎樣,因為這樣有助於演員的定位。
顧長衛在拍攝過程中格外注重細節,經常幾組戲拍完了,他回過頭來再看的時候發現一些細節不到位,於是又還原場景、演員重新就位,再補拍一遍。
《最愛》拍攝初期,劇組就在網上尋找艾茲病患者,爭取與之對話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態,並邀請他們來到劇組工作,最終,有六名艾茲病患者進入了劇組,其中三名同意無遮擋出鏡拍攝紀錄片。
胡澤濤在《最愛》中出演了小鑫的角色,這個角色原本可以找其他孩子,但是在選擇感染志願者的過程中,顧長衛被濤濤的故事感動,於是給了他這個機會出演角色。
4. 下女結局是什麼含義
大概是要表達下層人民即使用生命去報復給她施加痛苦的有錢人,悲慘的死去,卻改變不了什麼,上層社會華麗的表象下掩蓋的是更為骯臟醜陋的道德淪喪。
5. 韓國電影走到盡頭結局什麼意思
經過好長一段時間激烈的斗爭,男主僥幸活命,警官自己拿槍的時候不小心崩死了自己。意味深長的結局給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空間。
《走到盡頭》是由金成勛執導,李善均、趙震雄主演的驚悚動作片。影片講述了刑警高建洙因為一次失誤而陷入絕對險境,為了掩蓋自己犯下的錯誤,展開了無法預測行動的故事。該片於2014年5月29日在韓國上映。影片獲第51屆韓國電影大鍾獎和第35屆韓國青龍電影獎最佳電影提名。
劇情簡介
道貌岸然的水源警局警官高建洙(李善均飾)正處在人生的危急關頭,他的母親不久前剛剛去世,警局方面因為和同事涉嫌受賄而被檢察官調查,回家奔喪的路上速度過快又不慎撞死了人。高左右奔突,疲於奔命,最後以瞞天過海的方式逃過一劫。
好不容易渡過危機的高和同事受命追查一個通緝犯,結果卻發現對方正是自己撞到的人。雪上加霜的是,偏偏有人目擊了車禍過程,並且匿名舉報。之後不久,神秘之人(趙震雄飾)打來電話,直接道出高建洙撞到通緝犯的隱情。
對方擁有和高警官同樣體面的身份,而他反復糾纏這個驚弓之鳥背後又有怎樣不可告人的目的。
影片評價
《走到盡頭》一片是一部很特別看不到終結的作品,也是金導演獨特自有的拍攝手法,它更像樂曲中的即興,想到什麼發展到什麼就是什麼,像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似的。
開始拍攝得很像恐怖片,後來又有點懸念,最後又帶點趣味,李善均和趙鎮雄兩位的飆戲也是非常有看頭的,一個在明心中帶暗,一個則一直在暗操作,很有新鮮感。
6. 昨晚看了電影《老無所依》,但不知道結局說的是什麼意思,那位可否給解釋一下
影片結局以老警長的無力的醒悟結束,影片的結尾除了幾個無辜者死亡的暴力場面,被派出暗殺齊格的卡爾森和摩斯,一個本該更危險的殺手和一個越戰老兵,就那麼輕易地倒下了,讓我們感覺如同被拋到荒野,瞪著恐懼的雙眼等待死亡一步步逼近。
影片揭示了在這個世界如果你不夠堅強就會被一生的平庸折磨致死,至少摩斯在被追殺的路上勇敢地拿起槍,死的還算壯烈;還有類似齊格的強者們,終將在戰場、商場、職場上在輝煌漸漸暗淡時象齊格一樣帶著一身的傷痛悄悄離開,老無所依,這是每個人結局,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
當惡變成一種純粹的惡,無從理解也無從破解,而他又充斥著這個社會的時候,他們相信人性、道德、個人奮斗,相信勇氣智慧和力量能戰勝邪惡,他們所重視的個人和榮譽和堅守的信條,似乎都靠不住了,這大概是片名的意思,這是一個與過去斷裂的社會,它的內在邏輯,在過去社會成長並成功的人怎麼能把握得了呢。
影片的最後會讓大部分觀眾覺得倉促和無所適從,歷經數次意外的刺激的情節轉換後,竟然以一個老人絮叨自己關於父輩的夢而結束,沒有英雄,沒有勝利,沒有結局,也沒有對未來的預測,只覺得震撼而無望。
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其實也像電影里的景象一樣,全球化淡化了國家的界限,每個角落都有像湯姆那樣的警察在年老力衰時無奈地、心有不甘地躲在被遺棄或自我放棄的角落裡獨自悲哀。
(6)電影結局意義擴展閱讀:
《老無所依》是派拉蒙出品的一部時裝西部電影,改編自戈馬克·麥卡錫同名小說,由喬爾·科恩、伊桑·科恩兄弟執導,湯米·里·瓊斯、伍迪·哈里森、賈維爾·巴爾登、喬什·布洛林主演。影片於2007年8月12日上映。
劇情描述在1980年代的德州西部,因為邪惡入侵了平靜城鎮,導致一場貓捉老鼠的五人追逐的故事,該片2008年獲得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獎項並獲得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