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華爾街>的觀後感
電影評論這類東西 上豆瓣找 上面有評論都還不錯!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2531/
2008-07-19 11:01:33 來自: 笑天不古
Wall Street / 華爾街的評論 5
用兩個晚上,看完了邁克爾道格拉斯主演的電影《華爾街》。
這是一部經典的商戰電影。道格拉斯主演的金融大亨蓋葛在股票市場上翻雲覆雨,叱吒風雲,毫不掩飾自己的貪婪,言談舉止充滿著咄咄逼人、自信飛揚的個性,似乎一切都盡在掌握中。很顯然,這種性格的人要麼令人討厭得徹底,要麼令人著迷得崇拜。
影片里的巴德(查利希恩飾),一個剛從紐約大學畢業還需要償還助學貸款的股票經紀人,盡管滿腔理想努力工作,卻仍然入不敷出,生活窘迫,掙扎在華爾街的最底層——每個人都可以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靠機敏接近了股市大亨蓋葛,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巴德開始利用自己的父親、同學、同事以及一切可能的機會刺探消息,將情報提供給蓋葛進行股票內線交易。於是金錢,豪宅和美女,一切都滾滾而來。而在收購巴德父親工作的藍星航空公司的過程中,貪婪的蓋葛利用了巴德,違背當初的諾言准備解散並賣掉航空公司,這與良知正義尚存的巴德發生了沖突。於是巴德反戈一擊,挽救了藍星航空,但最終也因為從事違法的股票內線交易而入獄。
曾經有一段時間,或許還包括現在,我極度迷戀關於華爾街的一切,書櫃里擺著盡是《偉大的博奕》,《對沖基金風雲錄》,《一個華爾街癮君子的自白》之類的書籍。在我們大眾的心目中,華爾街是一個集中著長春藤名校畢業的精英們才能工作的地方,這些人智商奇高,個性鮮明,精力十足,每天工作至少12個小時,即使資歷最淺的人也拿著6萬以上的美金,呼吸的空氣都彌漫著金錢和財富的味道。在這種著迷的情緒下,我對所有關於商戰、財經、股票的書籍趨之若騖,並自以為看完了所有面世的和在網上流行的商戰小說,但顯然僅僅看文字的描寫是不夠的,因為還有電影《華爾街》。順便說一句,大陸的財經和商戰小說僅僅處於啟蒙階段,泥沙俱下良莠不齊,到目前為止寫得最好的是丁力,有望成為中國的阿瑟黑利。而對那種工作經驗比兔子尾巴還短,還沒有經歷過完整的一輪牛市和熊市,卻也能編造出基金經理資本劍客之類小說的人感到欽佩無比,也總算了解了圖書行業為什麼不景氣的原因。
關於為何迷戀華爾街的問題,我想拿破崙的話或許是一種答案。拿破崙說過,男人的事業只存在於兩個地方:馬背上和女人的肚皮上。和平時代已經沒有了戰爭,無法騎上馬背沖鋒陷陣奮勇殺敵,但在股票市場、金融市場上可以找到這樣的感覺。通過電腦、網路和終端,你可以在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成為一個將軍,一個統帥,調遣著所有的貨幣和千軍萬馬作戰,可以叱吒風雲,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塵埃落定後,你會是嬴家,還是輸家?一切就會自然見分曉。這是一場零和游戲,有人賺得盆滿缽滿,就一定有人傾家盪產,所謂一將功成萬古枯,用在金融市場上也許再恰當不過了。對於這個行業的男人來說,K線圖比女人的S形身材更好看,更有趣,用影片中道格拉斯的台詞就是,賺錢的成就感「比性愛還棒」。
電影《華爾街》中,貪婪,金錢和人性的沖突時刻存在,而實際上,這種沖突也彌漫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之中。你或許像狗一樣地努力工作,空有滿腔抱負和理想,但卻僅僅掙扎在生存的邊緣,居無定所,為一日三餐奔波,看不到希望和夢想。而身邊存在著不如你的人,卻能身居高位,香車豪宅,享受人生。這個時候,你是否會動搖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存原則?就像影片中蓋葛教導巴德說,「賣命工作?我打賭你熬夜分析那些你要我買的爛股票,對吧?你又得到了什麼好處?我父親推銷電子零件,每天工作得死去活來,卻在49歲就心臟病發而死,還欠了一屁股的稅沒繳。」恰好昨晚在有線電視台重溫了劉德華主演的《雷洛傳》,雷洛剛出道時也想當一個正直有為的好警察,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卻走向和別人一樣的道路,而且比別人更黑更貪。
關於貪婪。某些時候這個詞語並非貶義詞。很多影評說《華爾街》是為人類的貪婪慾望辯護的一部電影,但在我看來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導演只是塑造了一個極有個性和魅力的貪婪大亨,最終的結局很明顯是要面臨法律的制裁。人本貪婪,每個人奮斗的過程就是一部滿足個人貪婪的歷史。蓋葛在股東大會上的精彩演講,或許就是影評人所說的為貪婪辯護吧。「貪婪是好的,貪婪是對的,貪婪是有用的,貪婪可以釐清一切,披荊斬棘直搗演化的精髓。貪婪就是一切形式之所在。對於生活要貪婪,對於愛情,對於知識……貪婪激發了人類向上的動力。貪婪,你們記住我的話,不僅能挽救泰達紙業(公司),更能挽救機制失調的美國。」影片里的很多台詞被道格拉斯飾演的蓋葛用一種張揚自信的語言表達出來,舉手投足極富魅力,張弛間盡顯道格拉斯的表演功力,我想這就是他憑藉此片獲得87年奧斯卡影帝的原因吧。
關於成功。我想現在大多數中國人衡量成功的標准,顯然是用一個人的財富、地位和權力來作為評價的尺度,這和影片里的蓋葛一樣,與巴德也一樣,當然直到最後他幡然醒悟。巴德和他的父親對此曾有過激烈的交鋒,巴德認為他的父親不支持他並購藍星航空公司,是嫉妒他的兒子比他成功的事實,是缺乏膽量放手一搏。而巴德的父親說「你看到的這個人,從不以皮夾厚薄來衡量成功」。好萊塢的影片中,常常讓你無形之中就接受到他們灌輸的主旋律,基督徒的精神,那就是對妻子、家庭忠誠,正直剛正,平凡而努力地工作,用男人的身軀給家庭撐起一片綠蔭,讓妻子兒女們生活幸福。這就是他們眼中的成功和偉大,所有的美國影片中都可以找到類似的共同點,並讓觀眾深有共鳴。反觀中國的電影,只能無言以對。影片中巴德的父親這個角色,給人印象深刻,話語不多,更多的是通過眼神和肢體動作來表演,將一個平凡、正直、具有深沉父愛的角色演繹得入木三分。他的扮演者馬丁希恩,實際上也是飾演巴德的演員,查利希恩的父親。
其實我一向對「人性本善」的觀點持懷疑態度。人也是動物,我們並不比這個星球上其他動物來得高尚和純潔。甚至恰恰相反,人類學會了披著文明的外衣,來隱藏自己作為動物的劣根性,顯得更虛偽更狡詐。我很煩某些影評,動不動就把人的貪婪性和資本主義社會聯系在一起,社會主義國家的人難道更崇高更高尚?這與政治體制無關,只是人的本性。東方社會似乎普遍相信「人性本善」,所以幾千年來一直是以人治為中心,將國家和社會的昌盛公平建立在出現「聖人、清官、明君」的身上。西方社會則認為「人性本惡」,人總是有缺點和易犯錯誤,所以設計出了一整套的監管、法律、分權、制衡制度。孰優孰劣,一望即知。
影片的結尾,仍然是好萊塢主旋律的模式,正義良知戰勝了貪婪慾望,巴德戴罪立功錄下了與蓋葛的談話,並交給了監管局。而實際上,我很難相信僅僅憑借短暫的錄音就能將蓋葛定罪,因為導演在之前埋下了伏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律師讓巴德簽署了文件,授權給巴德處理蓋葛的帳戶,全權處理每一筆交易,股票的買賣在法律上與蓋葛完全無關。巴德與蓋葛相比,就是綿羊和豺狼的區別,而用蓋葛的話語,「綿羊就是要被宰的」。
影片中的台詞。道格拉斯飾演的蓋葛在影片中經常教導巴德,自信、貪婪、赤裸而直白的語言,令人印象深刻。
「外面的人買股票是猜的,我可不會亂槍打鳥,我只做最有把握的事。」
「你(巴德)沒有我想像中聰明,你有沒有想過為何基金管理人,打不過史坦普500股價指數,因為他們是綿羊,綿羊就是要被宰的。」
「哈佛商學院畢業生,多數比狗屎還不如。(股票買賣)這一行需要窮苦的聰明人,要夠飢渴,還要冷血,有輸有嬴,但要一直奮戰下去。若你需要朋友,就養條狗吧。外面的世界是場近身戰。」
「醒醒吧,朋友,你若不是局內人,那你就是出局了。」
「我不是指年薪40萬、在華爾街討生活的老古板,坐坐頭等艙、生活舒適就算了。我說的可是大筆的現金,有錢到可以自己買飛機,有錢到不會浪費時間,我說的不是五千萬就是一億。做不成真正的玩家,就只能當無名小卒。」
「美國企業的法則似乎變成了,不適者生存。而我的看法是,你要不就做對,要不就是被消滅。」
「(賺錢)這不是夠不夠的問題,這是場零和游戲,非輸即嬴。金錢本身並沒有輸嬴,只是轉手了而已,就像變戲法一樣。「
「我不去創造,但我能擁有。規則就是我制訂的,朋友!」
人類貪婪的慾望與道德法律的交鋒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貪婪是魔鬼,是洪水猛獸,會吞噬我們的靈魂,撕碎我們的心靈和肉體。可我們也必須保持必要的貪婪,對知識,對生活,這也是我們奮斗前進的動力。就像恩格斯所說的,人類的貪婪、慾望和永不滿足,是推動人類歷史前進的杠桿。可在兩者之間究竟保持什麼樣的平衡,什麼的尺度,可能只有每個人自己才能解答了。
或許我們只能用康德的話聊以自慰:這個世界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② 電影《華爾街》觀後感
要麼成為局內人,要麼出局,這是一場游戲,進入華爾街就是一場近身戰,無時無刻的博弈,而這場游戲又是零和游戲。要麼賺得盆滿體缽,要麼輸得傾家盪產,沒有人能置身事外,一不小心掉入深淵。
父與子,金錢與人性,愛情與虛偽,自信和貪婪,市場和政府,金融和欺詐,無處不在的博弈。內部交易是違法的,不違法怎麼能發財。關鍵看如何違法的同時可以掩蓋。這就是詭道了。
貪嗔痴,人類的本性。天生如此,造物主的巧妙設計。無法避免的問題,當一個問題無法避免時,我們就要做好一個解決問題的准備了。戒定慧,佛家的「禪」道,自然而然!
萬物自始,陰陽相衡,高矮胖瘦,好壞與共,二者相輔相成,自成一體。人類是高級的是最復雜的。一張和諧的面孔,至善的行為下,可能藏著一顆邪惡無比的心。人類是巧妙的化妝師,自己給自己化妝,音容笑貌隨時隨地隨機播放。在利益相突時,尤其明顯,小到親兄弟會為它反目成仇,大至睦鄰友國大戰相加。在對沖面前,人類最容易暴露出本性,可能是激烈的表演,讓所有出場的演員都暴露了最真實的一面吧,反而還不存在什麼破綻。和平共處不是沒有,而是需要一方的妥協,這意味著犧牲。情侶之間如此,好友之間也是這樣。但凡白頭到老的愛情都是有一方伴侶特別能忍,忍無可忍還在忍。其實叫愛了。友誼長存的例子也是這個道理。這叫友愛。距離感的把握會巧妙的減少對沖,會有效的減少這些問題的出現。不管怎麼說平靜的海面下,溝壑難填。
每每一出場,人們總是帶好各式裝備,皮囊和靈魂。只有皮囊是顯而易見的,靈魂就顯得飄渺多了。「外面的世界是場近身戰,若需要朋友就養條狗吧」可見人的孤獨,對忠誠和真心的渴望。劉庸的《我不是教你詐》,我只是教你一些常識。最早接觸的對沖理念,早一點了解就有早一點的新鮮。盡管看到的滿是鮮血淋淋的戰場,也總比盲目成為游戲的炮灰好!算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的本能吧!
隨著成長,會有更多血淋的場面。生活不是恐怖片,只是年歲的增長,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真實。可能不喜歡,當然,人們只喜歡裹了糖衣的葯丸。「你看起來又長高了,但卻愁眉苦臉的」,是恐懼和貪婪讓我們面相苦楚。
可貪婪某種程度是好的,是對的,貪婪是有用的,貪婪可以釐清一切,披荊斬棘直搗演化的精髓。貪婪就是一切形式之所在。對於生活要貪婪,對於愛情,對於知識…貪婪激發了人類向上的動力。貪婪控制著貪婪,恐懼消滅著恐懼。「我從未見過一幅畫,能捕捉到此刻的海洋之美」,我也從未寫下一句話,能夠描述我心中想;「我從來就不知道我有多窮,直到我開始賺了點小錢」,我也從來就不知道我有多無知,直到我看了《華爾街》。在很多事情面前,人類是蒼白無力的。這是沒有捷徑可言的。
人往深淵里看,他看不到倒影,人在此刻才能了解自己,這也使他能離開深淵。有時候真的是在劫難逃,不得不動搖;有的時候真的是鍾於本真,如痴如醉。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類是矛盾的共同體。高級的復雜。
小人物追尋自己的夢想,到頭來被夢想所淹沒,迷失了自己。成功本身即帶有濃重的個人色彩,人生並不是粘貼復制那麼簡單。但如果這個游戲過於簡單,就像打豆豆一樣,過於大眾化的激情,往往只是一時的精神娛樂。LOL這種費智的游戲,才會激發人們持續的激情去做一個高級玩家。「高收益與高風險同在」,這是初中政治書上的,時隔經年,終於領悟!
高考前寫過一篇墓誌銘,早已消失不見,結尾大概是說:這個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小女子吧!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你的存在於我來說就是獨一無二的。生而傳奇。不論是平凡或是跌宕,只要內心的良心沒有作怪。
矛盾。有矛盾才精彩。平鋪直敘的文章讀來無味,一帆風順的人生還是差點底蘊。
反復。太陽總會升起,夜幕也會低垂。可是,只要明天的太陽還會升起,那又有什麼關系呢!
這個世界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震撼,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康德好像這樣說的。
邪不壓正。不變的信條。當一切的規則不再是規則。修行就在個人,道德的至高點就不能被潮窩了!人性的舞台,期望每一個人都傾情演繹與自己的這場零和博弈。
③ 華爾街之狼影評50∼100字
首先從演員角度,小李子的演技是無可挑剔的。三個小時,光是欣賞小李子的表情都不會覺得無聊。所以這部片子應該怎麼也不能說是爛片吧…
然後內容上,紙醉金迷到令人震撼的生活令觀眾不得不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也讓人認清楚洗腦勵志的本質,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善惡?每個人都應該仔細思考清楚,而不是無腦地被煽動了就屁顛屁顛把別人當成聖人一樣追隨著,我眼裡的貝爾福特就是這樣一個有點可悲的人,他其實是愛他第一任老婆的,原來也不吸毒對性也沒上癮,但是在華爾街被改變了,他沒有思考老闆的話就照做了,難道真的要嗑葯每天擼三次才能成為一個好的證券營銷員?於是他的人生被別人輕易地就改變了,結局也令人唏噓。
另外一個串起劇情的就是背叛,貝爾福特被第二任妻子背叛了,被好朋友Danny背叛了,這讓他絕望。被第二任妻子背叛他又重拾了本來已經戒掉的毒品,被Danny背叛的時候他選擇了背叛所有人。
這其實都是必然,因為貝爾福特太相信金錢了,金錢改變了他的生活,讓他選擇了更美麗的妻子,選擇了「忠心耿耿有點狂熱」的夥伴,他那麼陶醉以至於從來沒有懷疑過第二任妻子當初為什麼會勾引他上床,沒有想過Danny為什麼會辭職跟著自己干。
貝爾福特應該是個可悲的角色,他折射了這個社會扭曲的許多價值觀。與之對比的便是那個FBI的警察。
所以總的來說,華爾街之狼該是一部不錯的片子,不論是人物還是故事本身。
④ 華爾街2觀後感
當華爾街的高樓大廈在銀幕上幻化成一條條K線圖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大時代》,莫非,這也是一個關於利用投資游戲去復仇的故事?套用大話西遊里的一句話,我猜中了這開頭,卻沒猜中這結局。
美國的華爾街與北京的金融街完全不同,他們與美國政府的關系就像杠桿。當股市崩盤時,幾乎沒有人會知道金錢都流向了哪裡,連美國政府都不知道。但在這部電影里,有兩個人似乎知道。第一個人是人格閃亮的白鬍子老頭,我非常欣賞他那寵辱不驚的處事方式,乃至於最後談判時的苦苦哀求讓我感到非常難過。後來,這個優秀的老頭子不玩了,真正的故事也開始了。
很久以來,我一直苦苦思索著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世界上的錢都去哪了。在中國,這個問題似乎很容易解釋,錢都在領導手裡,可每天都熱衷於拿金錢做游戲的領導卻並不多見。而在美國,一個股票交易員如果想搞到十幾萬美金的月薪似乎也並非幻想,但這些只是小錢,那些被用來做游戲的大錢都去哪了?中學生都會說,錢在股市裡,錢在銀行里,錢是會流動的。但這部電影似乎更新了一些常識——錢在信息里,或者說,信息可以操控金錢流動的方向。
所以,傳媒業對金融業的走向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片中男主角的女友是一家新聞網站的負責人,這家新聞網站不已盈利為目的,因為網站的名字是「說真話」,他們做的事情也是說真話。電影里有段對話提到了這家網站,說他們做的很好,「每天大概有五萬的點擊」。這句話說完的同時,我聽見旁邊來自豆瓣的員工兄弟輕輕的發出了「切」的一聲來表示心中的不屑,其他幾位同事哈哈大笑。我也會心一笑,因為我突然想到了四天前剛剛倒閉的一家網站,倒閉的原因則是說了太多真話。
在金錢面前,善惡有報不再有效,成王敗寇才是終極真理。在道格拉斯飾演的投機皇帝戈登·蓋柯出獄時,我就隱約感覺到這個老傢伙會狡黠地笑到最後,不過他的再次欺騙確實讓我錯愕不已。男主角傑克的復仇失敗倒是在意料之中,不過一篇爆料就能搞垮一家公司的故事也實在太缺乏真實性了,盡管這看上去更像幾滴催化劑。女婿和老丈人居然就這樣在並不默契的情況下聯手打敗了老對手。
「金錢永不眠」這個副標題取的非常好,因為這部電影並非只從華爾街一個簡單的角度去詮釋的貨幣的流通性。傑克的母親是一位愛上炒房的退役老護士,在中國,這種個體有一個比較專業的名字,叫「房蟲」。他們與炒房團最為明顯的區別就是非常容易因為一些自己並不知曉的原因而莫名陷入被動,在資金上往往受制於人,賺錢不多卻經常提心吊膽,不過一旦有了游資就會再次投入到房市,樂此不疲。這也正是2009年的中國人普遍的想法,一旦有了錢勢必要買房玩,而所有的買房者在某種角度看來幾乎都賺了不少錢,這一大筆利潤從何而來?似乎跟老百姓的剛性需求上漲過快並無太大關系,因為今年不再有人買房了。
別人都說錢很好賺,但我老是覺得錢不好賺。記得有天半夜打車回家,路上怕司機犯困就聊了起來,他說外企員工一個月拚死拼活賺那七八千塊錢多累啊,心裡壓力還大。當時我心裡還咯噔一聲,心說這筆錢還不算太少啊,莫非現在的計程車司機一個月能賺一萬多了?前天晚上睡不著,後半夜跑出去吃夜宵,和賣烤串的小販兒沒聊幾句就開始掏心窩子。人家告訴我,現在賣烤串賣的好的,一年後就能開輛奧迪回老家,當然前提是你得打通各路關系,還說現在賣早點賣的好一個月也有一萬五左右的凈利潤。——這兩個例子只是為了說明中國人賺錢的能力也不弱,坐在辦公室里的白領們賺得也未必有這種小本生意賺得多,而小本生意賺到的錢幾乎永遠不可能被用來投資房產或是操控股市。小錢畢竟都是用來過小日子的,那種電影里的世界,離我們還很遙遠。
由此可以引出關於幸福指數的一些話題,電影里的女主角(傑克的未婚妻同時也是戈登的女兒)的幸福指數就比較高,這與她在瑞士的那筆巨額存款似乎沒什麼關系。她最看重的是愛情,最不看重的反倒是金錢,不知道這跟她富二代的出身有沒有直接關系,但她與富一代爸爸的關系可真是讓人感慨不已。同時,這個幸福的角色也間接地告訴了男性觀眾一個道理,那就是富家小姐的錢很好騙,前提是自己得有兩把刷子。
很慚愧,寫到最後也沒能回答出題目里提出的問題,因為這種高深的問題實在非我輩所能解答。如果有人掌握了金錢的終極奧義,那一定件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可惜這些信息很難從課本里得到,否則世界上就沒有經濟學教授這種職業了。引據大部分新聞評論下的一句話做結尾吧——看到這句話的人,年底發大財!
⑤ 電影華爾街的觀後感
貪婪和道德倫理之間必須有一個平衡點,尤其在商界,出賣誠信也許會帶來金錢、名利,但如果任由貪婪的慾望泛濫,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是一個「利益最大化」的血腥世界。
關於成功。衡量成功的標准,是用一個人的財富、地位還是權利來作為評價的尺度?如果巴德最後沒有幡然醒悟,他會保持自己的地位,但會失去親人的信任,失去人性最寶貴的誠信,而最終成為像蓋葛那樣唯利是圖的人。他受到心靈和道德的拷問,最後破壞了這場金融陰謀,雖然因此鋃鐺入獄,但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最後的決策和做法,懺悔的同時捍衛了商業道德。我認為,巴德曾經的輝煌並不算是一種完全的成功,或許只是成功的表象,他最後的轉變才是人性的覺醒與誠信的回歸。
⑥ 美國電影《華爾街之狼》觀後感
在美國,百分之一的富人們掌握著全國百分之九十九的金錢,華爾街是這些命運寵兒們的天堂。物慾橫流的華爾街與金錢畫上等號,每一寸土地散發著俗不可耐的銅臭味和昂貴的古龍水香氣,一批批年輕氣盛的金融追夢者飛蛾撲火不顧一切地投身於金錢的滾雪球游戲。它也與人性的貪婪畫上等號,累積的財富只能讓少數人滿足,而華爾街人的目標不設上限——沒有最多,只有更多。
華爾街之狼根據真實人物改編,影片本要被美國電影協會定為NC-17級,即比R級更為嚴格的,17歲以下未成年人不允許觀看,並有可能在「觀看過程中猝死」的影片等級。片中充斥著粗口,暴力,露骨的色情,吸毒橋段,以及令道貌岸然的看客們訝異皺眉,讓人性中「獸」的一面摩拳擦掌,熱血沸騰的瘋狂作樂派對。普通人往往難以置信片中描繪的癲狂生活方式。正如主角喬丹貝福特帶著他標志性的,彷彿世界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中的笑容,對著鏡頭所說的:「我一天磕的葯足夠放倒整個曼哈頓。但是,我的朋友們,這世間比xx更令人上癮欲罷不能的毒品,只有金錢。」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歇斯底里,酣暢淋漓地演繹了喬丹貝福特這個魅力無敵,油嘴滑舌,奸佞狡詐,如癲似狂的華爾街狼人。他白手起家,在一間小地下室里以替中產階級買賣廉價便士股票一夜暴富,帶領著他一群狐朋狗友的創業團隊進軍金融界聖地華爾街。他能在三分鍾內賺一千二百萬美元,他成為了金融業界根深蒂固的大亨們輕蔑卻羨慕的「狼人」,他的一舉一動占據著華爾街日報頭條。但在這風生水起的事業背後,他用公費在辦公室公然女吸毒,他在辦公室領著全體員工策劃一次次不堪入目的交往派對,拋棄原配與美麗富有的女公爵結婚。
喬丹貝福特似乎驗證了一句老話:男人有錢就變壞。《華爾街之狼》不由得引發對人性本質的思考和深切擔憂。事業成功是世上所有工作者們的追求,不以此為追求的倒真正是不思上進不得進取的潦倒失敗者。貝福特的家財萬貫,香車豪宅,社會地位是千千萬萬沒日沒夜在辦公室忙碌的白領們最終目標。但人一旦達到了這樣的地步,當所有束縛你的枷鎖不復存在,當你的財富給予你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權利,當你日夜縱情狂歡而你的資產自覺地愈發龐大無需你的辛苦工作的時候,接下來你該怎樣做?工作或不工作,財富一樣增長,律己或不律己,人生一樣短暫。沒有人能夠約束你,世界被你壓在掌下,任你搓圓揉扁。無限制的自我放大化能夠讓人忘乎所以,人之根本暴露無疑,在金錢至上的華爾街,擁有美國99%財富的人們吸毒狂歡濫交女,無所顧忌無所畏懼,帶著玩世不恭的心態瘋狂地消耗自己的時間,財產,和生命。為什麼?因為他們有本錢這樣做,因為他們的資產還能在一個個派對中悄無聲息地增長。
那麼,我們所追求既然就是同樣的成功,同樣的財富,是否說明在內心深處,在西裝革履的'華麗外衣下那不輕易示人的隱秘一角,我們自始至終追求的也都是同樣的放縱,同樣的濫情,同樣的癲狂呢?渴望的不是財富本身,而是財富能夠帶來的徹底的,令人畏懼的自由。而《華爾街之狼》展示的則是獲得自由後得到釋放的貪婪暴力之本性。正如霍布斯所說,大部分人原始的野獸只是被社會,法規,道德觀等虛幻的,強加於人身的思想抑制住。歸根結底那陰暗的,帶著不詳黑色的人之本性,是渴望狂轟濫炸式,徹底的放盪與墮落的。但「放盪」和「墮落」這樣的負面詞彙只是人的語言描述此類行為的偏見。華爾街之狼中這群獲得自由的人們,是純粹被激情和慾望驅使的人們,如果這種存在狀態是被社會公認為「惡」的,那豈不是驗證了霍布斯的「人性本惡」?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由此家喻戶曉的詩歌能一探人類心中自由的價值,卻沒有人能准確定義,自由到底是什麼?多少人對自由趨之若鶩,但是你得到自由後,你會怎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