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觀《我與塞尚》有感
《我與塞尚》觀後感(一):北影節最愛
最後一幕,年邁的塞尚林中作畫 得知左拉來的消息 佯裝不在意地說我在工作,卻再也畫不下去。一瘸一拐從山上下來,坡著腳拖著拐杖,趕去左拉在的地方。在人群里遠遠的望著,聽到左拉說曾經是個天才折翼的天才的時候,黯然離去。
塞尚追著左拉爭吵時,左拉靜默的眼淚。——是塞尚沒讀懂左拉。雖然爭吵後塞尚離開左拉的家,但感覺對於塞尚來說真正的決裂或許是聽到左拉說折翼的天才的時候。
如果一個畫家,為了你放棄了那一刻的光線,這是真愛吧。
喜歡左拉媽媽來跟塞尚說我快喘不過氣了。
結尾的字幕,St.victor火山,變幻著顏色。
《我與塞尚》觀後感(二):相愛相殺里愛總是更多
「他們爭吵、決裂,但是又忍不住互相欣賞。他們就像一對註定要在一起的愛侶。」
看到他們每一次別後重逢的相擁,都會莫名想到歌德捧著席勒的屍骨時說的那句:回家吧,偉大的朋友。雖然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故事,但共同之處在於這兩對摯友他們都是彼此精神上的庇護所。塞尚可以拋下他最重要的工作拄著拐杖下山只為看左拉一眼,卻也可以在樓梯上用最惡毒傷人的言語向左拉宣洩他累積多年的尖銳怨氣。他們把對方刺得千瘡百孔,幾十年後過著反轉過來的人生,而不能否認的是,他們沒法過上缺少對方的生活。真正的離別當然比多年冰冷的決裂痛上幾千倍。
左拉對別人說:「沒有指針的時鍾,象徵我們的友誼。」
塞尚對別人說:「我很愛左拉。」
《我與塞尚》觀後感(三):孤獨,是追求永恆的背面圖景
忠於藝術者,將會在通往藝術的道路上不期而遇,相互認出,好像是老友相逢,親人重聚。
青年時期,艾克斯的塞尚就這樣在一群人中認出左拉的。塞尚是銀行家的兒子,大宅豪門,父親熱切盼望著將來子承父業。而左拉窮,父親早亡。但塞尚對左拉的才華幾乎是信仰著的:「我多麼想我畫出的畫能有你筆下寫出的文字那麼生動。」 而左拉對塞尚也是交口贊賞:「這個人是天才。」他這么說著,可他心裡永遠埋著那麼一丁點兒的懷疑。「你還需要時間證明你是天才。」
塞尚是老實人,對左拉對他的信任沒有絲毫懷疑。而左拉是婉轉的,他當然不懷疑塞尚對他才華的信任,但他的胃口更大,一個來自艾克斯的貧窮文藝青年,需要的是整個巴黎文藝界的賞識。塞尚這個本身沒有名氣的童年夥伴的賞識,能有什麼用呢?
左拉一開始就知道,除了努力工作外,他要去取悅巴黎的文藝圈。就像他有了小小的成功後,告訴塞尚的一樣,在巴黎取得成功,要周旋,要交遊,要世俗。
可是,老實人塞尚怎麼知道,即使知道,他也不屑。他質朴而直接,一心一意地信仰藝術,一心一意地信仰左拉,就像他對上帝一樣的專一誠懇。即使這個世界,家庭不接受他作為畫家的選擇,即使巴黎的整個畫家圈子不接受他,他始終有左拉這個朋友,在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他,鼓勵他,相信他。
可是,對一個內心純粹,對友情懷著信仰的老實人來說,左拉心中這一丁點兒的懷疑,就是二人友情悲劇的開始。
塞尚可以接受左拉娶自己的前女友為妻,可以接受這位朋友「你要世俗」一點兒的勸諫,但他不能接受的,就是懷疑。懷疑他的才華,他的努力,他的藝術。
塞尚深處在對藝術完美表達的追求中,他說:「我有一些感覺,但我卻無法將之表達出來,就像一個有金幣的人,不知道如何使用它一樣」,年輕的時候他暴戾,每次癲狂地,不分晝夜地作畫,作完又將其撕毀,砸掉,好像作品讓他永遠不滿足。一個真正的天才,在青年時期,常常要與內心中不受控制的狂熱打交道,他甚至都不能理解這種狂熱,他內心的能量爆棚,於是常常做些常人無法理解的怪事。塞尚把這種狂熱用在繪畫上,自從認識了繪畫,九頭牛也拉不回來。但同是狂熱,一個真正的天才並不等同於瘋子,他與瘋子的一線之隔,就是專一的信仰,並懂得節制。塞尚的生命深處,對自己的天賦是肯定的。他選擇了最終回到艾克斯,過一種隱居的生活,每日在自然里作畫,以自然為師,以光影為友,一步一步自己面對自然修行。他慢慢摒棄了在巴黎時期作畫的瘋狂成分,在他的繪畫里,漸漸表現出一種和諧,你看不出莫奈對光影碎碎念的敏感,雷諾阿的輕麗細膩,畢沙羅的溫厚,梵高的強烈到要閃光,要爆炸,塞尚是質朴的,和諧的,甚至有些笨拙的復歸自然的本身。艾克斯的山林,是他永恆的道場。
但一個人,總歸是活在自己的時代里。漫長時間的無名,當年身邊的窮小子也闊了,親友漠視和不理解,社會的否認,這樣的環境里,一個天才在冷眼中走著自己的路。他不怕,這孤獨的世界上,總歸還有朋友,只要一個人能夠理解他,能夠看出他的與眾不同,他的珍貴,就夠了。他相信左拉。然而,左拉,卻給了他致命的一擊。
業已出名的左拉寫了一部《傑作》,以塞尚為原型,描寫一位相信自己有天才但實際上沒有天才的藝術家,最終自殺的故事。
塞尚讀後,大為生氣,他寫了一封信給左拉,以示絕交。《塞尚和我》這部影片就是從收到這封信後左拉與塞尚的最後一次會面開始的。
這部影片展示著這次會面中二人的舊情,尷尬,沖突,吵架,甚至要打架。期間閃回著他們如何認識,如何成為好友,如何在巴黎文藝圈廝混,如何兩地分居彼此見證對方的感情生活,左拉又如何一次次地寬慰塞尚,卻默默地失去對他的信心。最終,由於信仰的缺失和對彼此的懷疑,二人在小事上不斷爭吵。塞尚說左拉變成了他之前所痛恨的資產階級,左拉說塞尚一直是啃老族,不能像自己一樣自食其力。塞尚說左拉是死胖子,左拉說塞尚是死禿子,然後又圍繞著塞尚的前任和左拉的現任進行了一場撕逼……
是的,友情就是這樣結束的,以一點懷疑開始,最後引發了一場文學藝術史上的悲催決裂。
人們不能理解,兩個天才,應該惺惺相惜,怎麼會決裂?
他們對於藝術都有完全的堅持:左拉每有好句,總是失眠,起夜數次,數次修改文本。塞尚創作的時候徹夜不眠,為一筆色彩想很久很久。
然而決裂是必然的。影片以它極其感性的緩慢方式,展現了藝術家看似平庸瑣碎矛盾背後的根本性分裂。
左拉骨子裡是科學的,現實的,塞尚骨子裡卻是浪漫的,極其精神性的。左拉打扮得漂亮精緻,好像個資本家,塞尚滿身油污,風吹日曬,祖魯得好像個老農民。 但這兩個人的外表卻隱藏了他們,顛倒了他們。左拉軟,善於服軟,所以他雖錦衣玉食,但在塞尚面前卻絕望地喊出:「我就是個失敗者,因為我為了暢銷而寫作!」塞尚硬,永不妥協,他是山間的飛鳥,在巴黎和沙龍上虛偽彌漫的世界感到窒息。左拉以軟屈服於世界,違背了當初他對藝術的信仰,而塞尚卻以硬抗擊著世界,在日復一日的修道中成就著自己。
忠於藝術者,在藝術的道路上會與人不期而遇,也會與人失之交臂。因為信仰的道路是窄的,羨慕世界的榮華者,最終會消失在榮華里。命運和個人選擇讓左拉從窮小子到了大文豪,讓塞尚從富二代到了每日顏料滿身住在山裡的瘋子。左拉在世的時候就已有名,人們歡迎他,彷彿百鳥朝鳳一般。塞尚一生,都沒有在博物館中看到自己的畫,連艾克斯當地美術館的館長也發誓,只要他活著,就決不讓塞尚的畫進入美術館。
然而他們已然在藝術的道路上分離。他們再也不是青年時代的塞尚和左拉。
在二人爭吵過去二十年後,著名文學家衣錦還鄉,左拉被眾人環繞著坐在艾克斯的街上,好像一個王,顯耀,受人矚目,有自己新的妻子,孩子。塞尚聽到二十年未會面的左拉來了,起初還有些賭氣,後來想通了,幾乎是小跑著雀躍地迎接,卻在人堆里聽到左拉說:「塞尚,他好嗎?他曾經是有點天才的。」
從此,君走陽關道,我走奈何橋。
當然,這一段塞尚跑去看左拉,也是電影藝術性的杜撰,實際上塞尚的畫室離艾克斯市內遠得很,塞尚拖著大瘸腿是不能一下子跑到的。
左拉與塞尚,一生緣盡,後來左拉煤氣中毒死亡,老實人塞尚還是哭得天昏地轉。
關於這部電影的表演,我對Guillaume Gallienne的感覺還停留在有點娘的'喜劇演員的印象中,沒想到他塞尚的老年扮相,嚇我一跳。與左拉在其豪宅內吵架的時候,一個清晰的正面鏡頭除了頭頂的頭發較多以外,和塞尚本人太像了。當然,關於塞尚的頭發問題,其實是本片一個不小的瑕疵。當左拉看到塞尚的自畫像時,自畫像的頭發是比塞尚表演者本人的頭發少很多的。但是Guillaume Gallienne卻把塞尚的粗,悲催,孤獨演繹得淋漓盡致。特別是當塞尚聽到眾人在左拉房間對他的非議 ,甚至是左拉本人也對他懷疑時感到喘不上氣,遇上了在門外透氣的左拉母親,左拉母親讓他幫忙解開自己身上的束身帶子,她說道:「真讓人窒息。」塞尚邊解邊低著頭,最後哭了,身後是冷而黑的大塊的建築台階,背後是窗戶明艷的光明裡眾人的細小喧鬧,那是孤獨。塞尚的孤獨。他在人群中找不到共鳴,沒有人理解他。他的心中有執著地對永恆的追求,可是,現實卻被平庸的世俗所牽扯,一再被人的無聊和庸見所攻擊。這一幕,演得好極了。
左拉的扮演者小Guillaume 帥是很帥,表演中規中矩,在與塞尚在樓梯上爭吵的那一幕中,明顯表現出了氣場上的不足。
這部電影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恐怕是開幕,結束和其優美的音樂。簡直可以用驚艷來形容。開幕每一張圖都能作為攝影教材。關於艾克斯的自然風光部分,可以算得上是艾克斯旅遊風光大片。結尾非常巧妙,塞尚孤獨的身影融入艾克斯山林之間,然後鏡頭一轉,直接對准了當地的聖維克多山,瞬間山體光影流變,變幻成塞尚晚年所畫的一幅幅山的圖景。
當然,絕大多數觀眾是沒有耐心看完那一幅幅塞尚用生命所畫的聖維克多山圖,體驗他在孤獨中的偉大創舉,並安靜地等到字幕結束的。瑣碎友情的展現早已讓他們尿急,或者昏昏欲睡。
在這個速食的時代里,這部影片絕不算耀眼,反而像老媽子的嘮叨。許多人受了塞尚和左拉名字的吸引,本想著本片是一部驚險的撕逼傳奇,沒想到卻看了一場文藝碎碎念。但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和我一樣,喜歡這部片子,非常喜歡,以至於跑了幾回電影院,反反復復地看。除去塞尚和左拉這兩個耀眼的名字,這其實是一部關乎友情,內里卻展現生命孤獨的片子。
塞尚四十七歲死了父親,五十歲死了妻子。此後,他畫出了在藝術史上銘記千古的一系列著名作品,其中,聖維克多山風景圖佔有重要席位。在對此山與眾不同的,稜角嶙峋的山石的觀看冥想中,他形成了立體主義的畫法,並把對自然本體的沉思與個人的自由表達融為一體,開創了現代藝術的先河。
里爾克說:「關於塞尚的晚年,我想我還知道一些。他蒼茫,穿著破損的衣服。當他去畫室時,孩子成群在他背後追跑,丟石頭,好像在趕一隻喪家之犬。可是在他心靈的深處,卻隱藏著一個可愛的人,或者在某些被激怒的時間里,仍向罕有的訪客擲出他深湛的意念。」
塞尚死於寫生途中遇上的暴風雨所引起的疾病。他死之前,還在堅持工作。
死後,人們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他被發掘,被供養,像上帝一樣站在現代藝術的祭壇上,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然而生前,他卻是那樣地孤獨。
藝術的道路上每天都是人來人往,熱鬧極了。然而以藝術為生命者,註定是孤獨的。因為,孤獨,是追求永恆的背面圖景。
《我與塞尚》觀後感(四):左拉的身體住進了塞尚的靈魂
晚上回來和朋友復述了一下電影的劇情,還查了下維基補充了點背景知識。電影的最後,屏幕上出現塞尚的畫作和評論的文字(有人說塞尚是繪畫界的上帝,畢加索說塞尚是所有畫家的父親,等等。),我居然流淚了。
先說說電影觀感:
1、畫面特別干凈,沒有多餘的色彩。特別喜歡塞尚和左拉在小船上的對話,率性自然,好像在另一個世界。
2、劇情感覺有點散,但是可能就是片子的格調,兩度掐掉手機回過神來覺得好像錯過了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錯過。
3、缺乏法國藝術文學史的知識,一開始出現在酒館里的人名字挺熟,但是具體也想不起來是畫家還是作家,塞尚和馬奈的沖突電影里沒太看明白。
再說個人感悟:
1、每次在電影里看到法國的風光都非常懷念,看到電影里塞尚上樓去找左拉,那個樓梯,和當時蝸居在rue de babylone的那戶人家簡直沒差。
2、好像被認可是大多數人的追求,可是沉默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是不是大部分都擁有著左拉的「身體」,卻鮮有人想要去追逐塞尚自由的靈魂。
所以還是要先自我強大吧。
不管是有左拉還是塞尚這樣一個性格鮮明的朋友,都令人羨慕。
《我與塞尚》觀後感(五):跟隨塞尚,從五月普羅旺斯望穿藝術之美
五月是一個美好的月份,在最最殘酷的四月之後,春天卻又尚未完整退場。中法文化之春在內地做到了第十二個年頭,「法國五月」藝術節卻已經在香港盛放了二十四年——「自1993年以來,呈獻超過500個一流的節目,是亞洲最大型的法國藝術節」。
若論重磅程度,「法國五月」的亮點或許在於藝術展覽。不過專業所限,筆者感興趣的卻主要是其中電影模塊的策劃。今年的「法國電影之旅」以「藝術之美」為題,由港島出了名文藝范的女星林嘉欣小姐,揀選出了十部藝術贊歌款的法國電影。其中還包括與嘉欣友誼甚深的蔡明亮導演,受法國巴黎盧浮宮邀請拍攝的《臉》,十分難得。
十部影片中最新的一部尤其適合五月觀看,因為其「印象派」的影像呈現出了普羅旺斯地區恰如五月的風景。這部影片即是法國當代電影女干將達尼埃爾·湯普森執導的《我與塞尚》,講述的是19世紀兩位文化大家——現代藝術先驅、印象派畫家保羅·塞尚與自然主義作家埃米爾·左拉一對密友一生的對沖與情誼。
歐洲名人傳記片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類型,藝術家人生更是天然的故事題材,像是《花開花落》寫薩拉菲娜、《透納先生》寫約翰·透納。部部影片的調性上都有些相似,或許因為藝術家總是浪漫、自由、過敏又神經質的,在升華與自我毀滅之間徘徊。
《我與塞尚》共享了這樣的一些特質,卻勝在別具一格的結構。它首先是以二人五十歲左右時決定了彼此餘生的一場爭執為核心場景——左拉的短篇小說《傑作》如何刻薄地以塞尚為原型、擊垮了後者,並將二人一生的交往撕碎,拼湊填充到了這段爭執的氣口與縫隙中。其次,影片將兩個處處相反的人物並峙,敘述的不僅是好萊塢《宿敵》式的天才幹仗,更創造出一連串互相干涉的對立元,透視了整個時代的沖突規則。
塞尚與左拉的關系在藝術史上是常識,對法國之外普羅大眾來說卻不見得耳熟。分立繪畫文學兩界、思想風格更是相異的二人,其實十三歲起就相識,共同成長於普羅旺斯首府艾克斯。他們曾經時遠時親,卻在《傑作》事件後分崩離析,而塞尚也因此遠遁山林——這對密友似乎再也沒有相見。影片沒有花費過多的筆墨在他們共同成長的場景,甚至也沒有過分眷戀藝術家雲集的蓋爾波瓦咖啡館,而時時注意,用這些段落來為二人這場決定性的爭吵做腳注,殊為不易。或許會有觀眾認為,爭吵對話戲份吃重對觀賞效果略增門檻,不過,這樣的設計要求台詞能夠敲擊靈魂深處,對編劇文辭功底的考驗,實在要高多了。
塞尚是印象派的代表,左拉則靠自然主義地寫生巴黎成名;重形式的嚮往理想世界,重寫實的關注現實生活;前者家境優渥卻與父母離間清貧度日,後者則兢兢業業步步為營終於從巴黎底層搬入華美大宅。世間的事情如此巧合,類似的人物設定,我們可以在戈達爾與特呂弗身上找到,也可以在竹林七賢的嵇康與山濤身上找到。《我與塞尚》架設這樣一對人物並不稀奇,值得注意的卻是影片題名中的強調:左拉是「我」,塞尚仍是塞尚。
實際上我們並不能由此成功猜想影片是否配有左拉第一人稱的自白。「我與塞尚」的含義更為精妙,它似乎將「我」詮釋為從創作者、觀眾到你我他的實在個體,而「塞尚」則成為了藝術理想的一個象徵,「我」筆下的一個人物,存在於「我」的想像與對話中,並且行走於光線明滅的某個珍貴瞬間。也是因此,塞尚一角固然瘋瘋癲癲、脾氣嚇人,卻在質素、品德上總顯得比心機深沉的左拉「我」要高上幾分,「我」對塞尚,幾乎懷有自卑而妒忌的愛慕——因此影片才以塞尚的山間漫步結束,將這位現代藝術之父的心靈體悟,視為影片對永恆「藝術之美」的探尋,在現實世界裡,此時左拉已經煤氣中毒逝世。
或許來自導演拓展電影作用空間的企圖,兩位角色由兩個同樣叫做吉約姆的演員從青年扮演到老年:一是法蘭西喜劇院「當家花旦」吉約姆·加里尼,一是瑪麗昂·歌迪亞愛侶、全方位電影人吉約姆·卡內。有人曾說,塞尚的繪畫顛倒過來觀看,反而能感到一種奇妙的平衡感——《我與塞尚》的鏡像設置,或許也靈感源於如此這般的繪畫知覺。
中國觀眾對導演達尼埃爾·湯普森的名字或許不太熟悉,對從她筆下走出的電影作品卻一定不會陌生。她是法國著名戲劇導演傑拉爾·烏里的愛女,24歲就參加了喜劇經典、票房冠軍《虎口脫險》的編劇。後來,她不僅多次支持父親的喜劇創作,也曾與拍攝《初吻》的克勞德·比諾多、拍攝《愛我就搭火車》的帕特里斯·夏侯等多位知名導演合作。作為編劇大名鼎鼎的湯普森目前已經獨立執導了5部作品,而她的兒子也正在踏上電影導演的道路。
湯普森的背景提醒了我們,《我與塞尚》當然仍舊是今日法國某種新「優質電影」的一個代表。其優質體現在或許從傑拉爾·烏里言傳身教而來的對歐洲文化風情、社會風俗的注重;體現在影片中超強的舞台劇特徵與演員的戲劇背景;還可以體現在影片唯美、精緻的美術與攝影。
面對一部畫家傳記片永遠也不用擔心的就是畫面美感不過關。膽敢挑戰這一題材的攝影師或導演,想必都將畫家作品翻來覆去看了千萬遍。因此,《我與塞尚》的每一格外景,艾克斯鄉間、聖維克多山、普羅旺斯的五月,都如同塞尚本人筆下的景色,有著那樣柔和的色彩、那樣秩序的結構。每一位女配角,都如同繪畫中的浴女,豐滿而純潔,袒露而自由。那種輕柔的觸覺,甚至從影像中浮出來,與風拂過樹葉的聲音疊加入耳。但這樣美的視聽里,我們卻將無法脫離塞尚與左拉,保羅與埃米爾,令人悵惘的破碎情誼,而且我們深知,這樣的破碎,不是意外與誤會帶來的,而直接源自理想與現實兩種選擇的天然鴻溝。
Ⅱ 一部法國的電影講一個女畫家的
花開花落 Seraphine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38023/
Ⅲ 講述一個女人研究一個畫家的電影 法國的 片中女主角還和一個行為藝術的男的談戀愛了
你好,這部電影是2008年馬丁·波渥斯導演的電影<花開花落>
片名:塞拉菲娜/花落花開 Séraphine
主演:烏爾里奇·圖克爾 友蘭達·夢露
上映時間:2008-9-28
國家地區:法國
對白語言:法語
希望能採納,謝謝!
Ⅳ 花開花落的幕後製作
人物原型
塞拉芬娜是一個畫家,一個瘋子,一個僕人。塞拉芬娜居住在離巴黎不遠的小鎮塞利斯,小鎮里的居民一度沒有人知道塞拉芬娜是位畫家,人們只知道她是一位僕人。每天從早到晚的去富人家裡做清潔工,擦地、刷碗、洗衣服,靠著打掃衛生來賺點生活費。塞拉芬娜沒有多餘的錢來買顏料,便把所有可能的東西都拿來做顏料,借工作之機從富人家的廚房裡偷些動物血來做紅色顏料,趁著去教堂做禮拜的時候偷些燈油來做調色油,從野草甚至河泥里提取顏色,所以她的畫與眾不同。
白天的時候,塞拉芬娜是一個真正的僕人,晚上的時候,她卻是一個真正的畫家。在幽暗的燈光下,塞拉芬娜用她自製的那些原始顏料來傾訴自己的孤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花開花落,孤獨依舊。每一朵花,每一片樹葉,每一個果實,都是她訴說的對象。塞拉芬娜的繪畫主題大多是植物,她喜歡和自然交流,喜歡把自己肥胖的身體浸在河水裡,喜歡和樹說話。 她對伍德先生說:「先生,您知道嗎?當我悲傷時,我會去野外,摸摸樹,和花、鳥、蟲子說說話,一切就會好的。」
伍德是位德國畫商,也是塞拉芬娜的伯樂。他從德國來到法國,住在塞拉芬娜的主人家裡,正是在這里,伍德發現塞拉芬娜的畫,它被棄在牆角。伍德發現後,雖說不上是如獲至寶,卻也是喜形於色。當他得知這幅畫出自每天到他房間打掃衛生的那位僕人之手後,他便成了塞拉芬娜唯一的知心朋友,孤獨的塞拉芬娜似乎對生活有了新的希望,伍德也使塞拉芬娜心中的那團藝術之火燃的更高。
然而事實卻是:雖是朋友,知心卻未必。一戰來臨,身為德國人的伍德在法國待不下去了,連夜逃離法國,走的時候只帶了一幅畫,但不是塞拉芬娜的,而是盧梭的。這既體現了伍德的身份,他不是一般的畫商,他發掘了很多的畫家,比如盧梭、畢加索,塞拉芬娜的畫得到伍德賞識,說明了她的畫的確是有一定的水準,不過,同時也看出了塞拉芬娜的畫在伍德心中的真正位置。
塞拉芬娜早期的畫都很簡單,一根樹枝上挑著幾顆微熟的果子和幾片稀疏的葉子,簡單卻滿足。這種滿足恰似塞拉芬娜在勞作一天後,走入綠草萋萋的大自然里,傾聽樹和清風的對話時的那種滿足。然而,她後期的畫里有一種繁華,一種病態的繁華,這種繁華是虛假的,宛若夜空里的煙花,那瞬間的綻放與美麗。一棵樹,長滿了數不清的果實,果實彷彿有生命似的,相互推搡著要從畫布里爬出來,還有那些樹葉,像一隻隻眼睛,驚恐萬分,正如梵谷的向日葵,在陽光般燦爛的顏色下,卻潛伏著神經質般的躁動和不安。
這種病態的、虛假的繁華正是塞拉芬娜後來生活與精神的寫照。一戰結束後,塞拉芬娜的生活更加窮困,再加上年齡大了,做不了重活,只能靠著小鎮里人們的施捨來度日,盡管如此,她仍然沒有放棄畫畫。後來塞利斯小鎮舉辦了一次畫展,其中就有她的畫,也就是在這次畫展上,她又遇到了一位伯樂。這位伯樂依然是那位畫商伍德。
伍德戰後回到了法國,此時的他因為成功的挖掘了畢加索和盧梭而名聲大噪。不過,他已經忘記了那個戰前曾讓他的藝術靈魂為之一震的塞拉芬娜,伍德以為塞拉芬娜在戰爭中死了,直到陰差陽錯的在一張報紙上看見小鎮畫展的消息,伍德才想起了那位僕人,那位藝術的僕人——塞拉芬娜。
Ⅳ 一部法國的電影講一個女畫家的
這部電影是2008年馬丁·波渥斯導演的電影<花開花落>
片名:塞拉菲娜/花落花開 Séraphine
主演:烏爾里奇·圖克爾 友蘭達·夢露
分類:劇情片
片長:121 min
上映時間:2008-9-28
國家地區:法國
對白語言:法語
1914年,知名的德國藝術品收藏家威廉伍德在離巴黎40公里遠的Senlis鎮租了一套公寓,他想暫時告別巴黎忙亂喧囂的生活,在這里靜靜地寫作。一天,房東邀請威廉去她家,伍德在房東的客廳里看到一幅畫。他非常吃驚地發現,原來這幅畫是房東四十多歲的臃腫女僕、眾人的笑料——塞拉菲娜畫的。她得到伍德的慧眼賞識,伍德希望為她開一個個人畫展。於是,她便更加廢寢忘食地作畫,只為盡快達到足以開畫展的作品數量。但是一次大戰突然爆發,伍德被迫逃離法國拋棄塞拉菲娜。然而戰時不論經歷多少困難,塞拉菲娜都不曾放下畫筆,一直墨守對藝術及伍德的承諾。1927年,伍德回到法國與塞拉菲娜重逢。但後來塞拉菲娜卻發了瘋,1942年死在精神病醫院……
記得採納...不要問完就一走了之...
Ⅵ 海蒂和爺爺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海蒂和爺爺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電影《海蒂和爺爺》的主人翁海蒂是個孤兒,是一個被自己親近的姨媽拋棄的女孩。海蒂沒有因為自己的不幸自暴自棄,相反的,海蒂是一個快樂、熱情、善良的孩子。
海蒂沒有因為爺爺冷漠、倔強而苦惱,而是用自己那顆陽光般火熱的心溫暖著爺爺那顆孤獨的心。海蒂的真誠付出感動了爺爺,他們之間的感情在做飯、放羊、擠羊奶、砍柴、學習、講故事、唱歌中日益加深。冷清的小木屋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個叫做海蒂的小女孩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傷亡,與姨媽相依為命。而她的姨媽卻始終把她當成一個累贅,在她7歲那年把她交給了獨自一人在瑞士的阿爾卑斯山上生活的爺爺。爺爺性格孤僻,深居簡出,山下村子裡的人都對他身懷偏見,將他視為異類。
而小女孩並不在意這些,幾番接觸下來,爺爺被她的天真和純潔所打動,打消了送她走的念頭。很快,她便迷上了山裡的生活,迷上了和爺爺相依為命的日子。白天和同齡的牧羊人一起趕著羊群漫步在青草地上,望著日升日落,雲卷雲舒;夜晚睡在爺爺小屋的二層上,頭枕乾草、仰望星辰。日子一天天過去,她愛上了這段幼小生命里最為美好的時光。
就在這一天,之前拋棄她的姨媽突然出現,將她擅自從爺爺身邊帶走,坐上火車,從瑞士來到德國的法蘭克福,賣到了城裡一戶有錢人的家中,去陪著家裡身有殘疾不能行走的富家小姐。離開了家的海蒂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她不止一次地坐在窗口,看著大城市裡無邊無際的樓房,心裡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阿爾卑斯山上一望無際的草地,草地上的岩石、岩石邊的泉水;她思念著直到她匆匆離去都還沒來得及道別的爺爺,以及爺爺那座不大卻寄託了她最美好童年的小屋。
日升日落,斗轉星移,轉眼又是一年。
海蒂從一個一無所知,莽撞輕率的鄉下少女成為了一個舉手投足都自然得體,富有教養的女孩兒。她天真的性格讓她不僅成為富家小姐克拉拉最親近的夥伴,甚至家裡的仆佣雜役,小姐的私人教師,專職大夫都對她喜愛有加。不知什麼時候起,她已經徹底融入了這個全新的世界。
對家鄉的思念讓她每晚都起來夢游,並且日漸憔悴,終於有一天,醫生和小姐的父親發現她的'症狀,他們不忍心讓她繼續留這里,決定送她回到家鄉,回到她魂牽夢索的爺爺身旁,回到家鄉後的她又變得像原來一樣天真活潑。
過了幾天後,她的好朋友格拉拉來到了這里,;兩人相見後緊緊的擁抱在了一起。然後教她如何不用刀叉去吃飯,直到有一天,彼得見海蒂不和他一起放羊生了氣,就把格拉拉的輪椅推下了山崖,所以,這只能讓爺爺背著格拉拉上山去,這時,格拉拉為了一隻蝴蝶站了起來,這讓海蒂驚喜萬分,並扶著她走路,這才讓她學會了走路。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不得不佩服海蒂的勇氣,面對再困難的問題她都不怕;也正是因為海蒂的身上有著對朋友真摯的友情,才能使格拉拉重新站起來。
所以,正是這真摯的友情,才能使世界上有了很多的奇跡發生。
花開花落,這自由快樂的生活太過於快,我們追求著卻也在毀滅著。唯有孩子與動物們追求自由快樂卻不毀滅
同女兒一起觀看了《海蒂和爺爺》,影片中的故事都源於一個小女孩海蒂
在長滿鮮花綠草的山坡上,有一個穿戴整齊頭帶草帽的小姑娘,嘴裡叼著一根草兒,伸開雙臂正在享受著泥土的氣息、花草的芳香、小山對自己的高舉、天空的蔚藍和蒼鷹的問候時,不遠處傳來一個女人對她的呼喚海蒂海蒂
在海蒂大腦還沒有反應過來時,她的腿腳已經三步並作兩步的向呼喚聲跑去。
女人拉著她並迴避他人的在山路上快速的行走,通過一老婦人窮追不舍的追問才知道這個女人是海蒂的姨媽,她要把海蒂送去給她爺爺。
在姨媽與老婦人交談之時,小海蒂已開心的脫去上衣與裙撐,穿著睡衣,赤著腳Y在山坡上與山羊玩耍起來了。
當姨媽帶著小海蒂上山找到爺爺後,爺爺冷冷的拒絕了她。
故事說到這里才得知,海蒂很小就失去了父母,無依無靠,還好得到姨媽的收留。然而,因為生活的窘迫這照顧卻不能持久,無奈只能把海蒂送到阿爾卑斯山的爺爺家裡。
在村民們眼中,爺爺是個倔強而又古怪的老頭,說他是憎恨人類的人,大家都怕他,躲他。
老人古怪,不愛說話;家中簡陋的陳設,卻十分整潔。每日,爺爺除了提供給海蒂一碗飯外,並不與她多說一句話。
海蒂用她天真無邪的眼睛和純潔的靈魂發現了爺爺深藏在內心的柔情,漸漸溫暖了他的心。
在這簡朴的小木屋內她可以每日睡在閣樓上的乾草里,每日可以穿著睡衣任意的在山上、草叢里、羊群里,自由的奔跑玩耍,想笑就笑,想樂就樂,對於小海蒂來說這里是風光優美的瑞士山嶺,是她的童話王國。
一個名為皮特放羊男孩成為了海蒂的新朋友。她們一起放牧、吃午餐、交談,盡情享受自由自在的日子。
可是好景不長,海蒂突然被姨媽送往法蘭克福,寄養在富裕的史家,做史先生行動不便、要坐輪椅的女兒嘉拉的玩伴。
於其說是送,不如說是賣好了,因為姨媽收了史家的錢。
嘉拉的雙腿生來就走小毛病,後來她媽媽去世後,就完全不能走路了,因此她的個性內向怪癖。
由於女管家的嚴格與苛刻,海蒂和嘉拉一拍即合,很快的成為形影不離的好友,他們一起吃麵包喝牛奶、一起讀書寫字、一起曬太陽插花、一起畫畫彈鋼琴,互相說小秘密。後在善良、博學的祖母循循善誘下,引發了海蒂對書本濃厚的興趣,生活很是充足富裕。
但在法蘭克福的海蒂像是被鏈鎖鎖住了腳的飛鷹,她對美麗的高山風光和爺爺的懷念卻有增無減後來由於海蒂推著嘉拉二人背著女管家偷跑出去尋找高處看山,嘉拉又從外面帶回貓咪,導致女管家讓史先生將貝蒂送還了爺爺。
影片的最後,在嘉拉不斷的懇求下,祖母帶著嘉拉來到阿爾卑斯山,讓嘉拉與海蒂一起過上了每晚睡乾草、全天穿睡衣、赤著腳Y到處跑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後來由於皮特把嘉拉的輪椅推下山底,嘉拉才發現自己能站立並能行走於山野之中
心扉的敞開,放飛的自由,使我想去追求,毫無毀滅之情。致你,致我,致所有人可得到自由與快樂同行
Ⅶ 跪求花開花落 法國電影的百度盤資源😣
你好,我是大魚兒不吐泡泡,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3的分享
如果有另外想要的資源或者鏈接失效,可以使用網路網盤推出的【收集文件】功能進行提問收集資源哦,無需轉存簡單快捷,功能鏈接:https://pan..com/disk/main#/transfer/list微信小程序、網路網盤app、web端都已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