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評價電影《我心雀躍》
女導演劉紫微首執導筒的《我心雀躍》是一部干凈、純粹的青春片,描寫一個高二女生暗戀男老師的故事。扮演女學生劉唯唯的孫伊涵表演扎實,令人眼前一亮,從情竇初開的被動到主動,帶有酸澀的不知所措,看起來清澈、單純,把女生的小心思拿捏的相當精準。美術方面也頗有趣味,用夏季與五光十色代表青春期的躁動與清新。女生閨房是綠色和紫色系,她喜歡雜志拼貼,喜歡沐浴在五光十色的玻璃瓶所投射的陽光中,這些都帶有一種少女夢的色彩。男老師的美術教室則是憂郁、閉塞,用房間折射出各自的性格,是美術方面的考量。
兩人性格不同,卻在冥冥之中產生了影響。好像女生物老師對染色體的闡述:「人與人的脾氣、性格不一樣,想法就不一樣,選擇也不一樣,這樣才有意思。」每當劉唯唯潛入鄒老師的美術教室,都像在探尋他的心房一樣。她用偷瞄、跟蹤,及透過畫作和對話所隱藏的信息,來「拼貼」出他的整體形象。美術老師(鄒老師)的身份設定,在迎合了影片美術指導的同時,也推進了敘事。觀眾可以看到鄒老師丟了「靈感」,劉唯唯則與「靈感」特別親近,這是老師羨慕學生的。愛情方面,劉唯唯開始憧憬,鄒老師已然凋零,這也是成年人羨慕年輕人的。
許多青春片都喜歡表達初戀的滋味,而本片展現的是暗戀的微妙。有場戲通過時間來描繪這種情愫,用慢鏡頭表現劉唯唯眼中的鄒老師,周圍的同學們都變成了定格,隨著時間的流淌,暗戀呈現出最美的姿態。學校里那隻孔雀,在首、中、尾分別出現過四次,只有中段女生情竇初開時,孔雀才有過要開屏的狀態,可惜尾巴都還沒長全。
除了女生暗戀男老師的情愫,片中也穿插了暗戀女生物老師的男生群像(以一位男生為代表),生物課原本就帶有青春期成長的隱喻。類似的成長暗示在片中隨處可見,劉唯唯初次見到新來的女生物老師,以為進錯了班,鏡頭由老師的臉龐切到女生的臉龐又移至胸部,映射出女老師即是女生想要成為的女人。美術老師對雜志拼貼的指點,生物老師對染色體的講解,在這種種「成人意識」的主導下,少女在單方面的成長。 鄒老師的婚姻生活和創作靈感枯竭,甚至對於同學們送的魚都沒有半點呵護。這么看來,唯唯愛上的未必是鄒老師,而是愛上了成長本身。鄒老師變成一個承載愛情幻想的載體,披著強加的七彩外衣,這外衣是唯唯對於愛情的憧憬,對於鄒老師的期望,但他並沒有這么七彩。最後,鄒老師用麻繩串起唯唯的雜志拼貼,也順便串起了她的少女夢。
❷ 如何評價電影《我心雀躍》
《我心雀躍》作為劉紫微導演的處女作,在上海國際電影節,First青年電影節上大放異彩,並獲多項提名和最佳演員獎。
和以往那些有強烈矛盾沖突來展現成長的青春片不同。
本片放棄內容方面的營造,細膩刻畫少女從情竇初開,到怦然心動,到默默喜愛最後到無疾而終的心路歷程。
劉唯唯(孫伊涵飾)是高二2班的一名普通學生,正是對世界和異性充滿好奇的年紀。
老師笑而不語,
劉唯唯不解。
熊想說,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那個年紀,
那個可以肆無忌憚地喜歡一個人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