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革命電影觀後感作文400字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8-24
10:34
當讀完《小英雄雨來》時,我久久陷入了沉思。想著雨來跟我一般大小,卻能與日軍抗衡。
在晉察冀邊區,有一個村莊叫蘆花村,村裡有一個小孩名叫雨來。他水性好,尤其擅長鳧水,像個小鴨子一樣靈活。一天,鬼子又來「掃盪」了,雨來被日本鬼子捉住了。鬼子讓他交出李大叔,可雨來寧可玉碎,不為瓦全。這下激怒了日軍,被日軍的一頓毒打打得青皮臉腫。可雨來仍是寧死不屈。
讀到這里,我對我的懦弱感到羞恥。一次,同學打電話約我出去玩,平時爸爸一般都同意了,可這次說什麼也不讓我去。我很納悶兒,爸爸看我一臉狐疑,便解釋到:「今天天氣太熱,很容易出汗。況且你身體也不好,不宜出門。」聽了這話,我頓時來氣兒了,反駁道:「誰說我體質差?而且打籃球還能增強體質!」這時,媽媽發話了:「你喉嚨不是很痛嗎?那還去干嗎?在家裡好養身體。」「我喉嚨早就不痛了!」我急了。「不準去就不準去!」媽媽火了。「可……」話還沒說完,一股委屈勁兒直涌心頭,鼻子一酸,竟哭起來。姐姐走了過來,對我好言相勸,可我就是轉不過彎兒來。姐姐看也說服不了我,三人便都不管我,去看電視去了。而我卻倔在屋裡,不出來,獨自生著悶氣兒。幾分鍾過後,我的氣也消了一半,可又想著他們在客廳看電視不理我,又發起脾氣來。現在想著雨來的英雄舉動,我早已無地自容。
雖然雨來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卻能認真、刻苦學習;我呢,在這種和平的社會里,本應發奮讀書,與實際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我明白了兩個道理:一是在家或外面不能軟弱,更不能嬌氣,應該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同時也要在學校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在家裡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好孩子!
電影《紅旗譜》,根據梁斌同名小說改編。主演:朱老鞏(崔嵬 飾);嚴志和(蔡松齡 飾);賈湘農(魯非 飾)等。
二十世紀初,冀中平原民不聊生。地主馮蘭池(葛存壯 飾)為霸佔官產,砸鍾毀證。農民朱老鞏(崔嵬 飾)為民挺身,無奈抵不過強大的封建勢力,氣病身亡。幼子虎子(陳帆 飾)——朱老忠(崔嵬 飾)逃離家鄉。25年後,正值壯年的朱老忠帶領全家從關東返回家鄉。深知盲目尋仇解決不了任何問 題。不久,他結識了地下黨領導人賈湘農(魯非 飾),並同嚴志和(蔡松齡 飾)、伍老拔(李建國 飾)等人一起走上革命道路。在朱老忠的帶領下,他們在鎖井鎮和地主階級展開了斗爭。志和的長子運濤(趙聯 飾)南下黃埔軍校,參加了北伐戰爭。蔣介石背叛革命,運濤被捕入獄,革命陷入低潮。朱老忠帶著江濤(趙萬德 飾)去探望,從運濤那裡知道了更深刻的革命道理。返鄉後,他們串聯鎖井四十八村的農民,要在平原上捲起風暴。
Ⅲ 紅旗譜的讀後感
梁斌的《紅旗譜》是一部具有民族風格的農民革命斗爭的史詩。
作品開篇於清朝末年,長工朱老鞏、嚴老祥阻止惡霸地主馮蘭池毀鍾侵田大鬧柳樹林,揭開了20世紀冀中農民斗爭的序幕。馮蘭池得勝,朱老鞏嘔血身亡,嚴老祥漂泊異鄉,朱老明串連28戶窮人三告馮蘭池失敗,埋下了兩個階級的世仇,孕育了子輩朱老忠、嚴志和與馮家的矛盾。朱老忠帶著復仇的火種走出關東,挖參、打魚、淘金、歷盡磨難。25年後重返故土,繼續與馮家抗爭,並讓兒子大貴去當兵,資助嚴志和次子江濤去讀書,他憑直覺,寄希望於「一文一武」報仇雪恨。但殘酷的斗爭,使他遭受一系列打擊,給予他很大的教育。後來他找到了黨,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進行反割頭稅和保定二師學潮等集體斗爭,才真正改變了與馮家乃至兩個階級之間的斗爭形勢,結束了悲劇命運。
這是一部中國農民尋求自身解放之路的曲折歷史。這部歷史的展開,立足於反割頭稅和保定二師學潮等斗爭,反映了冀中農民運動的風貌,同時他們又與全國范圍的大革命時期的農民運動、北伐戰爭、四一二政變、秋收起義等遙相呼應。這樣,冀中平原的風雲,不僅成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革命的寫照,而且把農民的反抗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結合起來,通過農民反抗過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斗爭的歷史,藝術地說明了億萬農民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體力量,農民的反抗斗爭,如不匯入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洪流,就不可能獲得成功。
就人物而論,《紅旗譜》在特定的歷史內容和深厚的地域土壤基礎上,塑造了性格鮮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點的人物形象。朱老忠的形象尤為醒目。家族乃至階級的世仇,孕育了他強烈的反抗精神;20餘年闖盪江湖的傳奇經歷,造就了他「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俠義精神;不尋常的人生磨難,曲折的斗爭歷程,使他逐漸加深了對現實生活的認識,養成了「出水才看兩腿泥」的堅韌性。總之,朱老忠是一個生活在20世紀初葉,新舊兩個時代交替時期的農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作者說:「一部具有民族風格的小說,首先是小說的主題。在我來說,主題思想又是和小說的內容同時形成的。」《紅旗譜》所描寫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它對農民的生存狀態、斗爭方式和歷史命運的反映,在十七年文學創作中是不多見的。小說所寫的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具有農民革命斗爭史詩的性質。
《紅旗譜》,這是我國著名作家梁斌先生所寫的一部具有廣泛影響的長篇小說。由於是一次讀完作品,所以明顯倉促,何況本身對這類小說帶一些成見,雖然讀時盡量避免,但仍然花費了許多時間。
《紅旗譜》通過在大革命失敗前後十年革命斗爭的歷史背景下,冀中平原兩家農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兩代人的尖銳矛盾斗爭,以「反割頭稅」和「二師學潮」為中心事件,生動地展示了當時農村和城市階級斗爭和革命運動的壯麗圖景,獲得重大的成就。《紅旗譜》成功地塑造了三代農民的英雄形象,特別是橫跨兩個時代的農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閃爍著奪目光彩的「這一個」,是長篇小說園地中不多見的成功典型。整部作品凸顯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另外,綜合作品中「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傳統精神,充滿濃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廣背景等,該書稱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農民革命運動的史詩式作品。
從父輩的嚴老祥和朱老鞏再到子輩的嚴志和和朱老忠,無不折射出同鄉人,建立在友情之上的同鄉人,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是魯迅對瞿秋白的真誠剖析,而嚴老祥和朱老鞏、嚴志和和朱老忠不單單是經歷了我們現代人中非常「不顯眼」的「富貴」,更是共同經歷了數不盡的「患難」。
從整本小說來看,我覺得像是在回憶一件事。就如,開篇所說的「那時小虎子才十幾歲」,「二十五年後的一個春天」等,我覺得作者是站在時間軸的末端來寫這部小說,像是在回憶那些事那些情,卻不失當時時代的先鋒力量;在彷佛在審視著所謂的「命運」,好像第一代人、第二代人都在經歷著似曾相識的坎坷。兩歲的距離並不遠,卻猛然懂得擱在腦子深處的那些曾經的點點、幕幕。每當我們往後看一次,所獃想的,不管是一句歌詞還是一個字,都是那樣的揪心。眼裡看著墨黑的字,感受到有時代痕跡的家庭、朋友、愛情、家鄉,抹去那小說中感動的情節,凸顯出那種時代的「悲」,或許那是我心中的自己對生命的「悲」吧。
《紅旗譜》這部革命著作給我感觸頗深,它不僅反映了歷史,更給了我們深刻的歷史反思。
《紅旗譜》是梁斌1953年開始創作的一部三卷本長篇小說,1958年出版第一部,被譽為反映中國農民革命斗爭的史詩式作品,引起了強烈反應,並被多次改編為話劇,電影。《紅旗譜》講述了鎖井鎮農民的革命斗爭,再現了那個軍閥混戰、日寇侵華的危急年代,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農村農民真實而又復雜的生活和精神狀態。作品通過三代農民的不同斗爭道路及其命運的歷史性變遷,力圖深刻地勾勒出中國農民在民主革命中尋找解放的曲折歷史。這部歷史的展開,立足於反割頭稅和保定二師學潮等斗爭,反映了冀中農民運動的風貌,同時他們又與全國范圍的大革命時期的農民運動、北伐戰爭、四一二政變、秋收起義等遙相呼應。這樣,冀中平原的風雲,不僅成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革命的寫照,而且把農民的反抗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結合起來,通過農民反抗過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斗爭的歷史,藝術地說明了億萬農民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體力量,農民的反抗斗爭,如不匯入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洪流,就不可能獲得成功。
《紅旗譜》成功地塑造了各種人物形象,其中有沉著歷練的朱老忠,貪得無厭的馮老蘭;有執刀仗義相助的嚴老祥;有糊里糊塗的朱老星;有莊稼正義的「樂天派」伍老撥;有狹隘孤僻的老驢頭;有封建頑固的老套子有變換花樣剝削壓榨農民的「新型劊子手」馮貴堂;有狠心手辣、貪得無厭的馮老蘭;有憨厚淳樸的嚴志和;有欺軟怕硬、甘當狗腿子的`李德才;有為北伐入獄的嚴運濤;有被抓強迫當兵的朱大貴;有後繼哥哥道路的嚴江濤;有積極向上、嚮往革命的知識分子嚴萍;有出身地主門庭的革命青年張嘉慶;有熱情奔放、忠於革命的農村姑娘春蘭;有捨身獨擋惡霸的朱老鞏,附炎趨勢、好管閑事的嚴老尚等等。《紅旗譜》塑造了三代農民的英雄形象,特別是橫跨兩個時代的農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讓我感觸頗深。
朱老忠是一個跨越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的革命兩個歷史階段的人物。在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里,他從父輩那裡繼承了豪爽正直、剛毅不屈的斗爭精神,傳統農民的英雄的性格特徵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斗爭實踐中,他增長了斗爭的才幹,提高了革命覺悟,在原有的農民英雄的基礎上增添了一種「新質」,使其最終成為一個具有高度的共產主義覺悟的農民英雄典型。而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謀的斗爭精神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與父輩相比,他有著更多的斗爭的智慧,懂得了斗爭的策略和方式,恰當地處理「脯紅鳥事件」,便是他善用智謀這一性格特點的顯露。朱老忠有句口頭禪:「出水才見兩泥腿」。這可以說是他韌性性格中的一個凝結點,也是他不同於一般農民形象的一個顯著特徵。這句話除了蘊有韌性精神外,還有一種必勝的信念。尤其是他後來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之後,他的性格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總之,朱老忠身上閃爍著奪目的光彩,他講義氣,重團結,救危扶貧,舍己為人,剛直不屈,堅韌不拔,敢於斗爭,勇於反抗等等。這些優良的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好好學習,小說中表現出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我們更要時刻銘記於心。我們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和修養,爭取把品格不斷地提高,把覺悟不斷地提升,進入一個更高的精神境界。
就人物而論,《紅旗譜》在特定的歷史內容和深厚的地域土壤基礎上,塑造了性格鮮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點的人物形象。朱老忠的形象尤為醒目。家族乃至階級的世仇,孕育了他強烈的反抗精神;20餘年闖盪江湖的傳奇經歷,造就了他「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俠義精神;不尋常的人生磨難,曲折的斗爭歷程,使他逐漸加深了對現實生活的認識,養成了「出水才看兩腿泥」的堅韌性。總之,朱老忠是一個生活在20世紀初葉,新舊兩個時代交替時期的農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春蘭是當代文學創作中最優秀的農村閨女形象,他與運濤的相愛過程,從兩小無猜到以身相許,再到忠貞不渝,都寫得朴實無華,真摯動人,表現出在北方保守的倫理下,農村姑娘對新生活的嚮往和美好感情,作品中最美的段落大多與春蘭有關,不僅描繪了美麗的田園景色,在濃郁的春野氣息中,包含著作家對農村生活的眷念。而江濤,運濤,大貴青年一代成為著作中革命思想的領頭人,反抗斗爭的真正戰士,是中國革命的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他們正是這烈火的領頭人,體現了中國革命思想根固人心,共產黨的精神無處不在。
《紅旗譜》是真實的,它將生活氣息和革命斗爭精神達到和諧的統一,它既寫出了祖國歷史的風雲,農民心裡的演變,又再現了中國農民走向革命的過程,總結了兩千多年來中國農民階級斗爭的歷史經驗,形象地說明了中國農民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組織起來,革命才會勝利。
梁斌說:「一部具有民族風格的小說,首先是小說的主題。在我來說,主題思想又是和小說的內容同時形成的。」《紅旗譜》所描寫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它對農民的生存狀態、斗爭方式和歷史命運的反映,在十七年文學創作中是不多見的。小說所寫的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具有農民革命斗爭史詩的性質,帶給了讀者無與倫比的情感體驗。
梁斌的《紅旗譜》講述了鎖井鎮農民的革命斗爭,展現出幾代人誓死與黑暗社會抗爭的堅強不屈、英勇無畏,塑造了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紅旗譜》再現了那個軍閥混戰、日寇侵華的危急年代,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農村農民真實而又復雜的各種形象。有捨身獨擋惡霸的朱老鞏,執刀仗義相助的嚴老祥;有狠心手辣、貪得無厭的馮老蘭,附炎趨勢、好管閑事的嚴老尚;有沉著歷練的朱老忠;有憨厚淳樸的嚴志和;有變換花樣剝削壓榨農民的「新型劊子手」馮貴堂;有欺軟怕硬、甘當狗腿子的李德才;有為北伐入獄的嚴運濤;有被抓強迫當兵的朱大貴;有後繼哥哥道路的嚴江濤;有出身地主門庭的革命青年張嘉慶;有熱情奔放、忠於革命的農村姑娘春蘭;有積極向上、嚮往革命的知識分子嚴萍;有糊里糊塗的朱老星;有莊稼正義的「樂天派」伍老撥;有狹隘孤僻的老驢頭;有封建頑固的老套子……
從鎖井鎮農民的革命斗爭方式,可以明顯看出一代比一代進步。朱老鞏是赤膊上陣,拿起鍘刀拚命。朱老明他們採取所謂對薄公堂、和地主打官司,這註定要失敗的,就像馮貴堂說的:「好像吃炸焦肉、蘸花椒鹽兒。吃不完咱的炸肉,就把他們那幾畝地蘸完了!」到了朱老忠和江濤,他們接觸了黨,黨教導他們要團結群眾,走群眾路線的道路,於是所發起的反割頭稅的斗爭就取得了很大的勝利。這說明中國農民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戰勝階級敵人,解放自己。
還有許多人物,如嚴運濤、賈湘農、嚴知孝、大貴、朱老星、伍老撥……就不一一細說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就請翻看《紅旗譜》這本小說吧!
《紅旗譜》的主要內容寫了三代農民的不同斗爭道路及其命運的歷史性的變遷,深刻地描述了中國農民在民主革命中尋找解放道路的曲折歷程。其中,朱老鞏單槍匹馬,赤膊上陣,與惡霸地主斗爭,結果卻家破人亡。朱老明三告馮老藍,可後來卻以傾家盪產而告終,朱老忠與嚴志和則是新舊交替時代的革命農民代表,他們從父兄輩的慘痛失敗中吸取了教訓,在斗爭中找到了共產黨,終於走上了正確的斗爭道路。運濤、江濤、大貴等一些青年農民在共產黨的培育下成長起來,成為了新一代革命者的代表,他們也在斗爭中逐漸成為了無產階級戰士。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清澈響亮的歌聲放佛回盪在耳際;「出水才看一腳泥」,憨厚老實的朱老忠形象依稀浮現眼前。暢游在紅色書籍《紅旗譜》的字里行間,思緒飄回那動盪不安的年代。
作品開篇於清朝末年,長工朱老鞏、嚴老祥阻止惡霸地主馮蘭池毀鍾侵田大鬧柳樹林,揭開了20世紀冀中農民斗爭的序幕。馮蘭池得勝,朱老鞏嘔血身亡,嚴老祥漂泊異鄉,朱老明串連28戶窮人三告馮蘭池失敗,埋下了兩個階級的世仇,孕育了子輩朱老忠、嚴志和與馮家的矛盾。朱老忠帶著復仇的火種走出關東,挖參、打魚、淘金、歷盡磨難。25年後重返故土,繼續與馮家抗爭,並讓兒子大貴去當兵,資助嚴志和次子江濤去讀書,他憑直覺,寄希望於「一文一武」報仇雪恨。但殘酷的斗爭,使他遭受一系列打擊,給予他很大的教育。後來他找到了黨,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進行反割頭稅和保定二師學潮等集體斗爭,才真正改變了與馮家乃至兩個階級之間的斗爭形勢,結束了悲劇命運。
梁斌的《紅旗譜》是一部具有民族風格的農民革命斗爭的史詩。這是一部中國農民尋求自身解放之路的曲折歷史。這部歷史的展開,立足於反割頭稅和保定二師學潮等斗爭,反映了冀中農民運動的風貌,同時他們又與全國范圍的大革命時期的農民運動、北伐戰爭、四一二政變、秋收起義等遙相呼應。這樣,冀中平原的風雲,不僅成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革命的寫照,而且把農民的反抗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結合起來,通過農民反抗過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斗爭的歷史,藝術地說明了億萬農民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體力量,農民的反抗斗爭,如不匯入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洪流,就不可能獲得成功。
就人物而論,《紅旗譜》在特定的歷史內容和深厚的地域土壤基礎上,塑造了性格鮮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點的人物形象。朱老忠的形象尤為醒目。家族乃至階級的世仇,孕育了他強烈的反抗精神,朱老忠是一個生活在20世紀初葉,新舊兩個時代交替時期的農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紅旗譜》所描寫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它對農民的生存狀態、斗爭方式和歷史命運的反映,在十七年文學創作中是不多見的。小說所寫的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具有農民革命斗爭史詩的性質。
書中的人物形象鮮活,愛恨分明,通過對人物語言的描寫刻畫,生動的展現了北方農民的豪放粗獷的性格特點。朱老忠,那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俠義精神,出水才看兩腳泥的堅韌,不得不令人欽佩。但幾次斗爭的失敗,也不得不引人深思。只有找到正確的道路,在黨的帶領,才會取得斗爭的勝利,真正的使廣大農民翻身做主人。
做為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多讀紅色經典,常讀紅色經典,了解歷史,了解黨。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學習,培養自己堅韌不拔的個性,學會理解、學會忍耐、學會珍惜。緊緊擁護在黨的周圍,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
看完了《紅旗譜》這本書以後,我感慨萬千,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經歷了多少滄桑。最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才建立了新中國,並使國家走上繁榮富強之路,人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中國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我們要永遠牢記這段難忘的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為祖國更輝煌的明天而努力!
梁斌的《紅旗譜》是一部描繪中國農民革命斗爭的作品。它通過對20世紀30年代大革命失敗前後中國北方農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地主階級和反動統治階級進行生死搏鬥的藝術概括,較為真實的反映了中國農民在黨的領導下不斷戰勝自我逐漸成長的過程。
《紅旗譜》講述了華北冀中平原上一個叫鎖井鎮的的兩家三代農民和一家兩代地主之間的血海深仇、矛盾沖突以及尖銳斗爭,展現了農民由早先的自發反抗到後來自覺革命的歷史道路。
三代農民的不同斗爭道路及其命運的變遷,揭示出了中國農民在尋找解放道路上的曲折與艱難歷程。朱老鞏單槍匹馬、赤膊上陣,與惡霸地主斗爭,大鬧柳樹林,結果家破人亡;朱老明三告馮老蘭,最終傾家盪產;朱老忠和嚴志和是新舊交替時代的革命農民代表,他們在斗爭中加入了共產黨,接受共產黨的領導,終於走上了正確的道路。特別是朱老忠,是一個兼具民族性、階級性、革命性的新農民英雄形象的藝術典型。朱老忠有與壓迫階級不共戴天的復仇心理,父親吐血身亡,自小離家,輾轉北京天津關東等地,回家後准備報仇,在此之後,朱老忠參加反割頭稅運動,給二師學生送糧等充分反映了他在壓迫下的反抗精神。同時穿插老奶奶去世,其主持嚴家喪事;代病重的嚴志和去濟南探監;拿錢給江濤上學……這些細節體現了其「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俠義性格。另外,他還有「出水才看兩腿泥」的韌性精神,面臨困境,在艱難時刻,他依然堅信「出水才看兩腿泥」,斗爭定會勝利。
運濤、江濤、大貴等青年農民是在共產黨的培養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革命者的代表。運濤南下參加大革命,江濤領導反割頭稅斗爭和保定二師學潮,他們在斗爭中逐漸成長為無產階級戰士。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先輩們幾代人用血淚不斷斗爭換來的,我們要珍惜。作文
讀完《紅旗譜》總共花了一天大約整整十四小時,不算快,但由於是一次讀完,所以明顯倉促。何況,本身對這類小說帶一些成見,雖然讀時盡量避免,然亦必有影響。所以下文的許多是非,都全屬個人的主觀意見,寫之前也只看過極少的評論它的書。對觀點的正確與否,不敢自信,聊資一說而。想分幾點來說說我對《紅旗譜》的看法:
第一,有關內容主題方面。
首先在主題定位上,大都認為是為「中國的革命」立下「英雄的譜系」,這一說法我認為有人為自作之嫌。小說描繪的誠然是北方農村乃至城市革命運動的代代興起,但明顯並不是很有代表性。首先就說北民的粗獷顯與南方不同,而革命之星火實起於南方,而北方受五?四影響又好於南方,教育發達亦勝之,故小說里才有運濤,江濤很容易就上學的條件,此條件在南方農村並不具備。如此種種,我覺得所謂譜系一說相當程度上是讀者評論家甚至觀作者主後加的。
其次在主題集中性上,作者嘗試農村與城鎮相連的用意是好的,但我感覺不大成功。就說江濤吧,原是農村氣很重,但到小說後期則完全是個城市革命者,其中作者強調的革命思想、教育的作用或者可信,但缺少必要的交代,而這些交代是很重要的,關繫到農村到城市的鏈接。而小說恰好略去了這些,所以感覺主題農村-城市的變換顯得生硬。
再有是《紅旗譜》一個比較出色的用意,就是緊扣歷史。從革命源起到4·12反革命政變,再到革命高潮的慢慢復甦,都很自然地融入書中,並與人物性格的發展結合得很好(主要是江濤)。當然應指出的是這些反映有些太直接,我不知道當時的情況果真如何,只是個人覺得。我想這與小說主角們的身份有關,他們都是農村革命的頂先人物,所以描寫下來給人以「政治變動直接廣泛影響農村」的錯覺。
第二,小說結構方面。
小說是以時間為序的,中間亦有小段的回序(如張嘉慶的回憶),這些都是表面,不值一提。要說的是小說視角的選取,大部分是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有時心裡獨白也有第一人稱的時候)。全知視角給作者統籌故事情節及人物性格發展的優勢,但對那時的作者而言,它有時也有些極大的缺陷。
首先小說的人物思想顯然受到了作者自己思想的限制,而我印象中那時候作者們的思想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意識的限制,從而不可避免的使小說中的人物過多地體現時代的「共名」。從現在的觀點看,這樣的小說往往失敗的成分多。
品讀紅色經典,感受先烈艱辛,暢建美好未來。——題記
《紅旗譜》這部小說主要描寫了在大革命時期的歷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三代農民和地主的尖銳矛盾斗爭,以「反割頭稅」和「二師學潮」事件為中心,生動地展示了當時農村階級斗爭和革命運動的壯麗圖景。三代農民的不同斗爭道路及其命運的變遷,深刻地反映了農民在民主革命中尋找解放道路的曲折歷程。小說闡明了一個真理: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才能徹底翻身過上好日子。
捧著書籍,我的眼前浮現出大革命時期冀中平原如火如荼的農民革命運動,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捨身護鍾的朱老鞏、沉著冷靜朱老忠,忠厚老實的嚴志和,運濤江濤,嚮往革命的春蘭……
《紅旗譜》將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與平凡瑣碎的農村生活交織在一起,塑造了個性鮮明的農民英雄朱老忠。他是一個融合了民族魂魄,時代精神和反抗性格的農民英雄,不但具有舊時代農民起義英雄的叛逆血液、正義豪氣,還吸納了新時代無產階級的先進理論和斗爭精神,是在革命斗爭中不斷成熟起來的農民英雄。他對待階級兄弟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把階級利益放在首位。這種遠見卓識,堅忍不拔的品格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朱老忠善於通過學習來改變自身的局限性,樂於接受革命理論,堅信革命真理,而不是保守自閉。在反割頭稅的斗爭中,他喊出了:「沒有共產黨的領導,要打倒馮蘭池是萬萬不能的。」朱老忠吸取前輩們的斗爭失敗的教訓,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增長了斗爭的才幹,提升了革命的覺悟。他放下鐮刀,走出田野,手拿武器,適應了火熱的戰爭生活他們用激憤將敵人打得跪地求饒,用他們的熱血換來冉冉上升的五星紅旗。
每一個英雄形象,並非都是憑空捏造的,他們都是經過革命的熔爐打造出來的的。朱老忠也不例外。在他15歲的時候,遠走他鄉,身在異地,牢記仇恨。幾十年以後,他返回故鄉,重新與馮蘭池針鋒相對。而這一路上,他經歷了九一八事件、「四一二」反革命……其中高蠡起義的失敗,令他痛苦萬分,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反而更堅定了與敵人鬥志到底的信念。看著他的每一個腳印,我漸漸理解了黨的心路歷程,明白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鎖井鎮農民的革命斗爭方式,也是一代比一代進步的。朱老鞏是赤膊上陣,拿起鍘刀拚命。朱老明他們採取所謂對薄公堂、和地主打官司,這註定要失敗的,就像馮貴堂說的:「好像吃炸焦肉、蘸花椒鹽兒。吃不完咱的炸肉,就把他們那幾畝地蘸完了!」到了朱老忠和江濤,他們接觸了黨,黨教導他們要團結群眾,走群眾路線的道路,於是所發起的反割頭稅的斗爭就取得了很大的勝利。說明了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戰勝敵人,解放自己。
在小說中除了斗爭,我感受更多的是到家庭的溫馨和朋友間的關懷。當朋友家遇難,朱老忠挺身而出,千里迢迢的趕過去探監。又是他為了幫助朋友的兒子上學,不惜賣掉自己家的耕牛。「土地是農民的命根,他們不想離開寶地」,但為了去看運濤,土地還是變賣了……這些情節都強烈地表現出家和友情的凝聚力。
時間如風,吹走了歷史,將未來不斷向我們推進,熱血的時代雖然隨風而去,但是朱老忠身上堅韌的品質還應流傳下來。從這篇小說中我不但學習到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具備的自身素質,更深刻的認識到,我們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堅信革命真理,才能更好的為公路事業添磚添瓦,才能正確把握黨對人民的正確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