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蒙娜麗莎的微笑電影觀後感1000字

蒙娜麗莎的微笑電影觀後感1000字

發布時間:2023-11-18 03:17:09

❶ 蒙娜麗莎的微笑的電影800字的影評

講的是50多年前發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保守的衛斯理女子學院的故事。朱莉婭·羅伯茨演該學院新聘的藝術史老師凱瑟琳.沃森。在這所女子學院,學生們大多有著良好的家庭背景,受過優秀的教育,第一堂課就給凱瑟琳來了個下馬威。但是學院灌輸給學生們關於成功的定義卻是嫁一個好丈夫,她們所學的一切東西都是為了這個目的,找一個好丈夫,為丈夫服務。於是,凱瑟琳就在這個保守的環境里,試著引導學生們去尋找真實的自我,並且大膽去實踐她們的想法。整部片子在我看來,除了一些場景拍得不錯,知道了點那時美國學校的生活方式外,總的來說一般性,情節比較鬆散,缺少那種振奮人心的張力,就不細述了。但還是來寫上一評論,是因為它的主題不錯,就有感而發說上幾句了。
有一女性朋友,婚姻家庭關系不好,丈夫有了情人,兩人常常吵架,現在竟然公開地發展到上半夜睡情人那裡,下半夜才偶而回家。這樣的一種關系,她居然還在默默忍受!她自己有工作,經濟上能夠獨立,應該不用依賴丈夫,唯一的托詞是為了孩子。但這種名存實亡的家庭是否真的能夠帶給孩子健康成長的空間呢?(當然了,每個人都有對自己生活的選擇權,我是不會去橫加干涉的。但同樣,我也有著發表自己意見建議的權利。)或許可以說其是位偉大無私的母親,但無疑也是位不正常的女性,時時壓抑著對幸福生活追求的慾望,不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我很是懷疑在這樣一個失衡的痛苦的母親教導下的孩子的心理能否健康呢?她的選擇能否帶來好的結果呢?一直認為要愛人首先是愛自己,如果連自己都不能愛的話,還有能力去愛他人嗎?
女性不是低於男性的第二性,更不是男人的附屬品,即便那個亞當的肋骨創造了夏娃的故事還在廣為流傳。自由地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這也是她們與我們男性一樣天賦的權力。無論男女,平等的關系是我一直堅持的。雖然有個百依百順體貼可人的妻子是許多男人的夢想,但我首先希望的是她有著自己獨立的人格,與我平等相待,不是女奴,當然也不是女皇。所以我在桃花蟲兒的那個故事裡寫了那第三個結局
我並不是說當好一個家庭主婦就比當個女強人或女名人差,這就象那蒙娜麗莎的微笑,各人有各人的判斷。我只是希望無論她們作出何種選擇,都是發自內心的,是自己喜歡的,而不是別的什麼強迫她們這樣做。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婦女解放運動的實質吧。

❷ 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影評800字的影評

曾經是最保守的女子學院,幫助宋美齡奠定修養基礎的韋斯利女子學院來了個有新頭腦的藝術史教師凱瑟琳,她夢想到一個貴族學校教書,因為這些學生會成為未來的領導,如果她能改變這些學生,她的理想就有可能得到貫徹。五十年代的美國,戰爭時期的職業女性崛起並沒能改變女性的全面解放,女人依然回到家裡,忙著相夫教子,這種情況反映在韋斯利學院,依然保持了一切維持建校宗旨的教學方式——為上流社會的男人培養模範太太。而從加州來到麻省的凱瑟琳,已經目睹了好萊塢的女性主義革命,她認同那些尚得不到認可的新藝術和新思維,希望把這一切都教給自己的學生。但這些學生卻是什麼樣的都有,有極端保守,維護傳統的失敗妻子,有專門勾搭有婦之夫的問題少女,有忙著談戀愛的,還有為自己的未來困惑的。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認同凱瑟琳,她的麻煩不斷,而保守的校方也很不贊同她的女權主義教育,認為是在把學生教壞。就這樣,一個夾雜了愛情泡沫的極端女權主義說教片完全展開,凱瑟琳被學生認可固然算是電影的大團圓,但韋斯利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

說到韋斯利,其實可以以五十年代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宋美齡就學的時代,美國有大量暴發戶的女兒想得到老歐洲的爵位,於是韋斯利就擔負起教化暴發戶女兒的任務,把她們教育成文雅的貴族夫人,學會如何操持一個大家庭,管理眾多家僕,舉辦社交活動,相夫教子。五十年代以後,韋斯利搖身一變,逐漸成了極端女權主義的大本營,臭名昭著。我曾經見識過那個時代的一位畢業生,那是一個宣揚「做愛也不需要男人」的極端女權主義者,恨不得都視男人為濁物,唯女人至上,難怪現在韋斯利每年招一百個學生,卻要給兩百個申請者發錄取函,白人女孩不樂意去上,於是招了大量韓國女孩。《蒙娜麗莎的微笑》想必是反映了那個轉型時期,當夫人的市場日益萎縮,這些精英女人無法靠丈夫獲得她們想要的地位,便自己走上了追逐地位的道路,咄咄逼人的奮斗下是永遠不變的韋斯利女人自以為是的「精英情愫」。現在女權主義運動已經轉而承認兩性的差異,謀求兩性的理解和符合自身天生優勢的互補,共同實現社會利益的最大化。《蒙娜麗莎的微笑》卻依然祭起韋斯利那種自戀式的女權主義,真不知道這幫電影人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作不知道女權主義都唱到了哪一出了。美國曾經為極端女權主義付出過慘痛的代價,為「自由」而被煙草商蠱惑著吸煙的女人毀壞了自己的身體,高離婚率造就了大量的單親兒童,這些性格被傷害的兒童同時也扼殺了一個健康的未來。我除了說這幫電影人無知和落後以外,真的是無話可說,紐維爾導演好歹也算是個輕松派掌門,何必去趟韋斯利女權這趟渾水?

❸ 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女人的最終歸宿是自我價值

凱瑟琳,一名敢為時代先的女性,在一所號稱「沒有男子的常青藤」的衛斯理女子學院任職藝術史的老師。接受自由改革思想的她,立志要做一番作為。

但她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家庭條件優厚、情商智商高超的天之嬌女們,她們學習的目的並不是成就自我,而是為了嫁一個好老公,做一個賢妻良母。

這讓凱瑟琳的教育之路極其坎坷,其不僅來自學生們的百般刁難,校委會的對其教學方式的阻擋,更是在她們身上如大山般的封建思想。

想打破長久的信念和價值觀談何容易?可是凱瑟琳並沒有妥協,她還是特立獨行,以自己的獨有的教學方式和風格,挑戰學校的權威,不斷地鼓勵和引導學生,把獨立自主的思想傳遞給她們。

最終,凱瑟琳獲得了學生的尊敬和愛戴,被學生們稱之為「蒙娜麗莎」。

在第一堂課上,凱瑟琳的遭遇就無比尷尬,學生們對其所教授的內容對答如流。她知道,這是學生們給她的下馬威。但凱瑟琳也發現了,學生們在對待藝術上,都只是單純的背誦,死記硬背下知識點,沒有自己任何的想法,這不禁讓凱瑟琳陷入沉思。

後來在課堂上,凱瑟琳拋開了書本,播放了幾張在教材上沒有畫作,沒有人知道。她指著一張照片說這是我的母親。學生們嘲笑她:這也算得上藝術嗎?

凱瑟琳問她的學生:什麼是藝術?標准誰來定?這張看起來如此普通的照片,如果他是出自著名攝影家之手呢?那你們是不是就會稱之為藝術?

學生們低下頭,開始深思。一直以來,她們極少思考,她們認為的藝術,就是把世界名畫的名稱、作者、年代、風格、技巧、寓意等倒背如流,就是掌握了藝術。

可是藝術本身並不是這些淺顯的記憶內容,而是通過畫作的表面去看到它的本質,作者的心境,所表達的意境。正如有一些大師生前默默無聞的作品,卻在去世多年後被重新定義新的藝術價值,然後一舉成名。

這個全新的角度,在學生們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在後來欣賞梵高的作品上,凱瑟琳帶給學生們對於當代女性的啟示:是僅僅是填色,活成別人所期待的樣子,還是創作出一番自己的風格,做自己?這成為了學生們蛻變的第一步。

在上層社會的封建思想中,嫁個好老公,相夫教子,就是終極的任務,所有一切都得為其讓路。好像一旦進入婚姻,人生就按下的暫停鍵,公主和王子從此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這些聰慧過人的女子,在學識上,在背景上都可以有著非凡的成就,卻被禁固在男權的思想里,狹隘了自己的價值。

她們的話題離不開戀愛和婚姻,學習是為了找個好老公,最重要的事情是變得優秀,然後等待,等待有人求婚。

學校的設立的游戲運動:獲勝的女孩將會第一個嫁出去。最高級的人身攻擊是:沒有男人娶她。放寒假前臨別的贈語是:祝願你戴上戒指。

儀態課成為婚姻的演習班,老師理直氣壯地宣導:幾年後你們唯一的職責就是照顧你們的丈夫和孩子。比起學習的分數,老公給的分數更重要。

這分別就是一所培養上流社會太太的修煉場,而非教育他人成為領導者的「常青藤」。

貝蒂和瓊,兩位核心主角,也是非常讓我印象深刻的兩個人。

貝蒂的母親,是思想傳統,作風強勢的校董會主席,在貝蒂的成長過程中就不斷地灌輸女性的宿命就是要回歸家庭,成為一個好妻子,好母親。

於是貝蒂也如願風風光光地嫁給市長的兒子斯賓塞。可是婚後的貝蒂並不幸福,丈夫的冷淡,她失去了一直以來的精神依託,成不了一個好妻子,一個好母親,一個女子的價值又何在?

而自己的母親,面對女兒不幸福的婚姻,不僅不讓女兒回家,還勸說她不能離婚,家醜不可外揚。崩潰的貝蒂在凱瑟琳的影響下,重拾起自己失敗的人生。

她指著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跟母親說:看蒙娜麗莎的微笑,可是她真的幸福嗎?她並不幸福,這都是表面的。

然後她毅然起訴離婚,並搬出家裡,雖然還沒明確未來的方向,卻是勇於做自己的開始。

貝蒂的好朋友,瓊,卻是選擇另一條人生道理。

她成績優異,在凱瑟琳的幫助下,申請了耶魯大學的法律系,並被錄取。但為了家庭,卻毅然放棄了學業,投入了婚姻當中。

凱瑟琳知道後勸說她可以二者兼顧,但瓊最終還是拒絕了,她說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且對於她來說,擁有一個好的家庭就是她最想要的東西。

最終,她們都選擇了屬於自己道路。無論是那一條路,對她們說,都是自己想走,想去經歷的,而非活在別人的期待里。

最近看的幾場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自由作家》以及《蒙娜麗莎的微笑》,讓我看到,優秀的教師,是靈魂上的指路人。他們都堅守了自己使命,動搖了這些孩子們根深蒂固的價值觀,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和認可,也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偉大教育者的背後,都是一場顛覆原有思想,與時代抗爭的艱辛之旅。而每個時代教育的進步就是因為一個個像馬修、愛琳以及凱瑟琳這些勇於與規則、權威宣戰的教育者,他們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條條框框,拯救出那些迷茫的被時代牽制著人兒。

最後的一幕,凱瑟琳拒絕續聘離校時,學生們騎著自行車送行的一幕,讓我不禁熱淚盈眶。也許每個教師只是學生生命中匆匆掠過的過客,但她們傳遞的思想,所追求的真理,以及他們所一起經歷的短暫時光,將會影響著她們整整的一生。

最後與大家分享影片最後的一句台詞:

「我聽見了生命腳步快速的聲音,我會彷徨地徘徊。 但不是所有的徘徊都是沒有目的,尤其是當我在不受傳統影響尋求真理的時候,超越定義的限制,超越人性。」

❹ 蒙娜麗莎的微笑有感1500字

有感於《蒙娜麗莎的微笑》

在圖書館里看到了《蒙娜麗莎的微笑》這本書,馬上借來欣賞,看過蒙娜麗莎的畫、聽過蒙娜麗莎的歌,到沒看過這樣的書。書裡面講的是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整個人身歷程。對於一個有作為的人,正如古人所雲: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列奧納多從小就沒有跟隨親生母親,跟著養母,他的養母非常的美麗,對他也非常的好,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但列奧納多的人生經歷卻是坎坷的,他曾經做過吹拉彈唱的街頭藝人,在宮廷變過戲法,玩過魔術,做過節目組織人,做過失敗的雕塑家和軍事工程師,他自負、熱情、好幻想,不切實際的雄心勃勃,不負責任的輕許諾,沒有持久毅力的虎頭蛇尾。達芬奇是個天才,上天要恩賜一個人,就降了一場雨,而這所有的雨滴都聚集在一個人的身上,像列奧納多,不但有英俊瀟灑的外表,還有淵博的知識,可以說天文地理樣樣會,他集所有人的優點於一身,這可能也成了他致命的弱點,心不能靜。列奧納多是偉大的,他是不朽的,著名作品《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的微笑》......千古流傳。麗莎是他晚年的一個知交,他斷續用了三年的時間才畫好了麗莎的畫像,他對麗莎充滿了一種親情,因為麗莎像極了他的養母,麗莎的微笑震懾了他的心靈。他沒有朋友,唯有碰見麗莎,一個比他小很多的一個美麗的少婦,讓他吐露所有心酸,麗莎同情他,知道他的內情後,對他就像對待一個老小孩童,鼓勵他,才使他創出了不朽的名著《蒙娜麗莎的微笑》。

列奧納多.達.芬奇是偉大的,他那好學的精神讓人折服!偉人之所以偉大,除了一定的天資以外,就在於他的「好學」和一股不怕跌倒的韌勁,這是我們一般人所做不到的!

❺ <<蒙娜麗莎的微笑>>觀後感

[<<蒙娜麗莎的微笑>>觀後感]

《蒙娜麗莎的微笑》聽起來有點像歷史題材的影片,但其實是一部強調女權主義的電影,觀後感。1953年,坐落在美國馬薩諸塞州、被譽為沒有男子的常青藤的威斯理女子學院,新來了位藝術史老師,名叫凱瑟琳·沃森(朱莉婭·羅伯茨飾),她是個美麗成熟的女人,剛剛從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大學畢業,在大學里接受了自由改革思想,立志要成為一名傑出的教授,卻沒想到迎接她的是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阻擾。50年代的美國雖然女性的地位漸漸受到重視,但在上層社會封建思想依然非常嚴重,在威斯理這所著名的女子大學,學院對學生的教育並不是教他們如何獲得自己感興趣的學科知識,也不是重視心理教育,而是把學生的成功與否定義為以後的婚姻,她們學習的目的就是嫁個好丈夫。滿懷志向的凱瑟琳被這個現象驚呆了,當她正想改變這個現狀時,卻不小心迎來了學生們的挑戰。威斯理女子學院的女學生,大都有著良好的家庭背景,從小接受過優秀的教育,所以她們有時大膽,甚至挑戰老師。好在凱瑟琳的青春率直,以及她豐富的藝術史知識,加上風趣熱情的授課,很快就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女學生都稱她為蒙娜麗莎的微笑。這時的凱瑟琳也遇到了她的得意門生瓊(朱麗婭·斯黛爾斯飾),瓊和別的女孩不同,她嚮往像男孩子一樣做出一番自己的事業。另一位學生莉薇(瑪姬·葛倫霍飾)則非常好動,喜歡在班上賣弄風情,逗人喜愛,常常使凱瑟琳的課堂充滿笑聲。可是,不久後的一場婚禮,卻打破了凱瑟琳和她的學生的寧靜生活。凱瑟琳班上的學生貝蒂(克莉斯汀·鄧絲特飾)結婚了,這個消息頓時驚醒了女學生們,她們意識到能嫁給英俊富有的丈夫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於是對凱瑟琳教授的邁出社會做和男子一樣的生活產生了懷疑,觀後感《觀後感》。此時,學校里的領導和同事也越來越對凱瑟琳的教學方法反感,不斷地抨擊她。盡管如此,凱瑟琳還是告訴她們「不,這不是你們想要的,你們可以做得更好,找回自己」。正如所期待的那樣,凱瑟琳最後成功了,她贏得了同學們的理解,改變了她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讓她們重新審視這個世界。

凱瑟琳的第一節課,她的學生就給了她當頭一棒,她所帶來的繪圖幻燈片被學生們如數家珍。良好的藝術基礎和家庭教育使學生們對這位老師幾乎瞧不上眼。凱瑟琳在第二節課上才予以反擊,她拿出了很多另類的藝術作品,由於課本上並沒有這些作品的介紹,同學們開始學乖了。大多數的同學開始慢慢接受凱瑟琳,只有貝蒂除外。貝蒂原來在家長教育下是「結婚生子」路線最堅決的領導者和實踐者。為此,她不惜在課堂上和校刊上與凱瑟琳針鋒相對,並極力勸說動搖的中間派喬恩將其拉回結婚生子這樣的人生道路。喬恩最終放棄了去法律學院,這讓凱瑟琳失望透了,也讓我大吃一驚。這可是一個多好的機會啊!在耶魯上學可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機會啊,但是喬恩卻放棄了。這讓凱瑟琳傷透了心,本以為自己可以改變喬恩的命運,但卻落得了這樣的下場。

不過,貝蒂的丈夫在結婚沒多久,就背叛貝蒂,借口公司出差離開了家門,丟下老婆不管。由於婚姻並不如想像中的那般美滿,貝蒂開始覺悟了,她開始反抗自己的母親堅決離婚,「she』s
smiling,but does she
happy?」。原來,蒙娜麗莎在這部電影中是影射那些生活在傳統社會中的女性在家中雖然表面上是在微笑,但那並非是她們的追求,是社會傳統和社會價值觀賦予他們的,她們微笑的背後並不是真正的快樂。

<<蒙娜麗莎的微笑>>反映了新生事物向舊傳統挑戰的主題,希望婦女能夠打破社會傳統,跟男人一樣做她們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局限與做個家庭主婦。這也是我理解中的婦女解放的一部分內涵。
〔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❻ 關於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影評和對裡面主要人物的評價!!

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 (2003)
http://www.mtime.com/movie/11353/
有很多影評……

關於蒙娜麗莎著名的微笑,人們似乎不止於欣賞,而是喜歡猜測背後的含義。人們說她美,而對我來說,她微笑的恬靜與溫暖或許才是重點,至於美,這看法不說大相徑庭,也可能千差萬別。人類一思索,上帝就發笑。蒙娜麗莎一微笑,人類就思考。兩者有某種異曲同工之妙。
關於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原因,人們給出了五花八門的原因,其中甚至把模特兒與畫家的關系考量在內。人們的理由無非是,這畫里大概看出了作者的些許愛意。愛是創作的永恆推動力不假,但也大可不必這樣大費周章、生搬硬套,你且好好看她的微笑就好了,何必猜測那麼多呢。
美國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對於女性的幸福進行了探討。衛斯理學院有才能有個性的女學生們,在一位女老師的帶領下,努力尋找自身幸福的真正含義。因為這些女學生自己在如何幸福——學業還是家庭之間苦苦掙扎,於是難免向對象物投注同樣的思索,於是鄧斯特演的走入無愛婚姻的女學生後來憤怒地對婆婆說,蒙娜麗莎的笑只是表面的,我不會以虛假的微笑維持這段婚姻,我要離婚。她決定讓自己笑,不對別人笑。
我願意相信蒙娜麗莎那一刻的笑是發自內心的。請注意,蒙娜麗莎也不會永遠微笑,她也有煩心事,但是畫家用畫筆留下了她永恆之動人微笑,這微笑給了看客以美以溫暖以勇氣。因為這微笑如此誠摯,發自肺腑,所以才感動我們,所以,請相信它不僅是表面的。
好以己度人是人之通病。或許看起來足夠寬厚的蒙娜麗莎不介意你這樣解讀她。她知道你的迷惘,也許。那位羅伯茨演的女老師就沒那麼寬厚,她以為她墜入了情海,有天發現當過兵的教師愛人沒去過義大利,輝煌的戰場經歷都是假的,於是選擇退出來,她的生活里不能忍受欺騙。那人說,你太完美了,所以我不敢說出真相。那人還說,沒有人是完美的。那人還說,你以為你到這里是給別人方向,其實你也需要別人給你方向。強韌的女老師聽不下去了,她抽身而去,如此決絕。是啊,選擇一個人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她要的是完美。但從來沒有完美。最完美的就是她的學生經歷曲折後都理解了她。按照她說的,去找自己真實的需要。於是有去法學院求學的,有去當家庭主婦的,即使她們一樣有才華,她們人生的重點不一,但她們都學會了遵從自己的內心。
其實我覺得那位男老師說的沒錯。我想起看木心的一篇文章,裡面質疑白娘子為什麼不早點告訴許仙自己是蛇精,然後說,白娘子太珍視他了,所以不能允許他們之間有哪怕一絲一毫的罅隙。這位男老師像白娘子一樣,反而最後失掉了他的許仙,而許仙和白娘子最後還是心心相惜的。不免覺得許仙的寬厚,和女教師的不厚道。
我們都是在彼此給予方向。我們用一生成長。我們知道人生的不完美想盡力修正。就像那句話說的,慢長才能長好。只是那個微笑是完美的,而不是別的。

❼ 《蒙娜麗莎的微笑》觀後感範文5篇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售賞過後的感觸。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蒙娜麗莎的微笑》觀後感範文5篇,歡迎借鑒參考。

《蒙娜麗莎的微笑》觀後感範文5篇(一)

看完這部朱莉婭·羅伯茨 飾演女主角的《蒙娜麗莎的微笑》,片中的凱瑟琳·沃森這位1953年,坐落在美國馬薩諸塞州、被譽為"沒有男子的常青藤"的威斯理女子學院的新任藝術史老師,美麗成熟,特立獨行,極力推崇自由改革思想。

雖然50年代的美國女性的地位漸漸受到重視,但在上層社會封建思想依然非常嚴重,而這位女教師在試圖讓自己的女學生和世人了解,要摒棄女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嫁個好丈夫。這一舉動和思想與當時的思想傳統格格不入。於是,伴隨而來的是對她各種不公正的議論和評價,滿懷志向的凱瑟琳面對的是重重的阻力和挑戰。

但是,這位女老師並沒有屈服,她的青春率直,以及她豐富的藝術史知識,加上風趣熱情的授課,最終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和理解。

影片自始至終彌散著一種輕柔卻又強烈的女性柔情,而當影片結束的時候後,我腦子里很強烈的反復著一句話「女人,愛情很重要,家庭也很重要,但是,女人決不是為取悅男人而生的。」

《蒙娜麗莎的微笑》觀後感範文5篇(二)

達芬奇的畫《蒙娜麗莎》,畫像中蒙娜麗莎的微笑給我甜蜜、溫馨、寧靜的感覺,我想知道在蒙娜麗莎的微笑下表達的是什麼,所以帶著些許探索神秘氣息的心理,看完了《蒙娜麗莎的微笑》。

電影的一開始給我感覺——這應該是一個很有個性的教師。無論在什麼場合,有個性,能推陳出新,總會受到別人的關注,縱然結果會不順人意。就像影片中凱瑟琳到衛斯理女子學院的第一課,我能感受到凱瑟琳的極度尷尬,我甚至不能說學生的不對之處,因為她們真的很優秀,能把課本上的內容了解得很透徹。隨著劇情的推移,問題漸漸出現端倪,衛斯理女子學院是一所比較傳統的學校,基本上學校的事務都有明文規定,從而學校培養出來的人都是學校要把你培養成的人,而不是自己想成為的人,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教育模式已經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對於社會,這是一種停滯。但凱瑟琳是一個比較前衛、有思想、有個性的教師,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她面臨著許多困難,不只是校方對自己教育方式的警告,還有學生對前衛思想的不接納,但是凱瑟琳不畏艱難,執著地影響著威斯理的這群女生們,引領她們找回自我,啟迪她們大膽選擇自己的道路,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那麼的令人寧靜沁心,但是在微笑下面呢?相信每個人都一樣,微笑並不表示生活就沒有煩惱,而是因為做自己願意做的事,順從自己的內心,所以流露出很自然的表情。在影片中,凱瑟琳也曾迷惑過,她氣憤這樣的教育模式,氣憤用婚姻禁錮一個女性的未來,她認為並非每段感情都必須走上婚姻的殿堂,人生不是圍著婚姻來計劃的,結婚不應該成為女性惟一出路。在這個方面似乎貝蒂的感受要多一些,在上學期間結了婚,按照學校的傳統,一邊在家裡做一個家庭主婦,一邊在學校攻讀學業。但是在影片結尾處出現了讓人意想不到的結局——在經歷了不幸的婚姻之後,貝蒂勇敢地選擇了離婚,並開始邁向自己的新生活,她選擇到紐約去求學,不再活在母親的影響下。對於她來說這應該算是成功,敢於去挑戰自己的未來,不再活在他人的陰影下,會思考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內心的自己。

本片不只是單純地表現了一個捍衛女權主義的的教師戰勝腐朽的傳統教育體制,感化了無知懵懂的學生。其實她也一樣,生活在欺騙當中,來這所學校是她覺得是被欺騙的,認識的新男友也欺騙了她,所以她也需要從中感悟到一些東西,慢慢成長起來。凱瑟琳給予學生的是對前衛思想的思考,引導她們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學生也給了她許多欣慰,並畫了畫給她,這說明這群學生已經從思想上接受了這位教師,最感人的是當凱瑟琳離開的時候,許多學生騎車為她送別,有淚水,也有微笑。

凱瑟琳是個有特色的教師,經過她的授業必定會有一批不尋常的學生。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個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習,還要教人如何做人,要有適當的方式,也要有合適的氣氛,要有自己的特色,要能推陳出新,才能育人成才,德才兼備。

看完這部電影,聯想起蒙娜麗莎的微笑,難免思緒又有些漂浮起來。也許我們都在給彼此方向,我們都知道人生不完美,所以用一生的時間去彌補,努力讓自己完美。就像蒙娜麗莎的微笑,是完美的,但是,只是一個微笑,不是別的。

《蒙娜麗莎的微笑》觀後感範文5篇(三)

不是這次的學習,我還真事陋寡聞,原來還有這一樣一部精彩的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

影片中的傳奇老師,茱莉亞·羅伯茨扮演的凱瑟琳·華森,以及她和學生們的情誼,讓我很受觸動。教育到底所為何物?教育到底應該是怎樣的?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很多很多,也讓我思考了很多。

這部《蒙娜麗莎的微笑》應該說也是一部非常精美和有思想的影片。所反映的時代背景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們的觀念依舊很保守,女子要以結婚為神聖的使命。在威斯理女子學院,對學生的教育並不是教她們如何獲得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而是把這些女孩子訓練成賢妻良母,以便嫁個好丈夫。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從正面描寫女性追求自我意識與自我價值實現的優秀影片,通過主人公之口,溫和地表達了女性完全可以家庭與事業並重的看法。由茱莉亞羅伯茨扮演的凱瑟琳·沃森老師給女生們上的第一堂課非常失敗,但她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地堅持自己的教學理念,大膽地開拓嶄新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第二節課上,凱瑟琳給學生們展示了教學大綱外的幾幅藝術作品,並順著爭論不休的學生們的思路,自然而然地提出了這門課所要回答的最重要的問題——「什麼是藝術?是什麼決定了藝術的好壞?又由誰來決定?」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實難回答,它往往使人陷入更深層次的思考。凱瑟琳不畏艱難,執著地影響著威斯理的這群女生們,引領她們找回自我,啟迪她們大膽選擇自己的道路,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電影故事中很多情節讓我想到:1、教育應當給學生足夠的多元化發展空間,教師自己應當有獨特的風格及,讓學生們有自由獨立思考的能力。2、在評判一件事物之前,先全面了解它。3、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並且能夠找到支持自己想法的理由,從而不害怕自己和別人不同,為了一個獨特的自己而驕傲。我們的教學也應該如此。

真正優秀的教育電影,常常是在電影藝術、人生哲理與教育行為方面都有極其豐富的蘊藏。好的電影,讓人終身難忘,終身獲益。

《蒙娜麗莎的微笑》觀後感範文5篇(四)

記得大四導員在進行就業指導時對男同學說過的一句話:「你們有很多優勢明白嗎?首先,你們是男生。」

一句簡單的話,印證了男權社會的主導地位如今依然不可動搖。自19世紀末起,婦女解放運動的浪潮就沒有平息過。在電影中,雖女性運動的成果非凡,但許多現代女性主義者仍然認為尚有許多與男權社會打不完的丈,比如《蒙娜麗莎的微笑》。

故事發生在1953年,第二次婦女解放運動逐漸興起。然而,以美國威斯利女子學院為代表的教育機構依然執著地履行著男權社會賦予的使命:培養「德才兼備」的家庭主婦。但當凱瑟琳,一位滿懷自由改革理想的女子來此校任教之後,其前衛的女權思想便與校方及男權教育下熏陶出來的學生產生了矛盾。無論誰都想將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別人,故事就在各種思想的互相抗爭與影響中展開。

凱瑟琳和吉賽爾這些反抗傳統父權制的女子總是受到批評和排斥。對她們進行批評的人,不僅僅是父權制的統治者——男人,更是一些把父權制的規則、想法內化了的女人。

貝蒂是威斯利學院傳統的捍衛者,任何對學院傳統的懷疑和動搖都將受到她尖苛的批判。較之凱瑟琳和貝蒂,瓊則顯得更加理性、成熟。她放下耶魯大學的深造機會並不是沒有思考過凱瑟琳的一番苦心,也非向好友貝蒂妥協,而是忠於自己內心的選取。

在電影中,女性通常被視為性客體,唯其美貌和性吸引力才有價值。有時充當蛇蠍美人,以誘惑或阻礙男主人公,如《本能》;有時又成為性感佳麗,以協助英雄式男主人公完成其「偉大的使命」,最終往往成為戰利品為男主人公所有,如《007》、《諜影重重》、《奪寶奇兵》等。後者的例子簡直不勝枚舉。

盡管如此,女性電影依然在增多。《末路狂花》探討了兩個好友的親密友情,兩人周末的偷閑卻因遭受男性的侵犯而演變成橫越美國的大冒險。

末路狂花

這部電影探討了婚姻、工作、獨立、女性情誼、大男人主義等主題。搞笑的是,電影的結構卻受惠於兩個傳統男性的類型——哥們兒電影(buddyfilm)以及公路電影(roadpicture)。

較之傳統女性主義,後現代女性主義追求在差異中尋求平等,努力建立與男性的和諧共存。窮在應對凱瑟琳極力反對自己放下耶魯大學的深造機會時說:「我明白自己在干什麼,這並不是愚蠢的行為。......對你來說,做家庭主婦和把自己淪為殖民地是一樣的。主婦們沒有,沒有才智,缺乏情趣。你說過我們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而這正是我想做的。」

瓊的一番回答使凱瑟琳認識到,唯有獨立思考、理性選取自我人生才是女性幸福的歸宿。真正的女性主義不應囿於形式,而應依照具體狀況和自身的意願而選取。

如果《蒙》單純地表現高舉女性獨立大旗的教師戰勝腐朽的教育體制,感化了無知懵懂的學生,那麼影片就流於俗套了。它的與眾不同之處,便在於它不是任何一種女權主義的宣講,而是藉由影片的幾個女主人公的成長之路,向觀眾傳達一種態度:

「女性真正的獨立解放,不在於擁有怎樣的社會地位,更不在於特立獨行的處世態度和放盪不羈的生活方式,而在於是否擁有不受外界眼光碟機使而獨立選取人生的潛力。」

《蒙娜麗莎的微笑》觀後感範文5篇(五)

這部電影不比好萊塢大片,不緊張,不刺激,沒有天馬行空的想像,沒有眼花繚亂的特技,朋友很好奇這么「無聊」的電影我竟然看過不下6遍。但是,它有思考,有感動。我個人覺得每個女孩子都該看一次,涵養一下氣質。

電影的情節我就不贅述了,google一下就明白了。很多人看這部片子充滿疑惑,我想是因為對歷史大背景和衛斯里傳統的陌生。

這部電影反映的是50年代的美國,那時候二戰剛結束,經濟大蕭條。因為二戰中,男人都上前線了,所以政府就號召女人要自力更生,出來工作。但是二戰結束,男人歸國了,卻發現以前的工作機會都被女人搶佔了,於是,政府又號召女人要回歸家庭,照顧老公和小孩,這才是她們生來的職責和使命。這就導致以前的liberal(自由解放)話語重新回歸到conversative(保守)話語。這種話語的轉變首先就滲透到學校教育體系中,Catherine期望改變這樣一種教育,讓女生學會為自己而生活學習。

衛斯里女子學院,美國最有名的女子學院,貴族女校,校友中大家比較熟悉的當屬宋氏三姐妹,還有柯林頓夫人。我有個朋友表示,如果她女兒申請到這所學校,她砸鍋賣鐵都要讓她念。50年代美國的大學逐漸開放女生名額,讓她們有高等教育的權利。衛斯里的女生都是來自富裕保守的中產階級家庭,她們期望女兒在那裡被培養成為得體的淑女,找到理想的丈夫(常青藤名校之一的哈佛就在附近),組成體面的家庭。所以那裡的女生要修藝術,文學和歐洲語言,還有家政課,但是她們學習並不是為了讓自己有所成就,她們最大的成就是成為高貴端莊的妻子,輔佐丈夫的事業。因此,衛斯里每年都有個滾鐵環的傳統,據說第一個滾到終點的就能第一個步入禮堂。她們大學四年就是趕快找到優秀的男人,把自己嫁出去。

電影中的四個衛斯里女生對這種話語和學校教育有的維護,有的認同,有的懷疑,有的不屑。最終,她們因為各自的遭遇都改變了自己原先的想法,都學著從表面看本質,不要為外象迷惑,要獨立思考和做人。

電影裡面最大的爭議就是女人是否生來就是要履行妻子和母親的主角,她們是否只能成為領導者的夫人而不是領導者,這個討論在當時歷史背景和衛斯里語境中,答案就是肯定的。

這天女人有了更多選取,但是也掙脫不了性別的宿命。一旦結婚,就面臨生育的壓力,事業和家庭難以兩全的顧慮。當全職太太不簡單,蠟燭兩頭燒更辛苦。雖然沒有人規定女人生來務必當妻子,當媽媽,此刻很多女人選取不婚不孕,但是沒人否認生理上只有女人能夠擔負這項社會生產的職責。如果你放下了社會生產,就會製造很多社會問題,老齡化,少子化。

這個社會對性別還是無法絕對公平的。女生從小要和男生一樣,千軍萬馬擠破頭,受高等教育,研究所畢業,發現自己到了尷尬的年齡,要事業還是要生育?怎樣都有遺憾。有了孩子,要付出全部的心力還要力圖持續自我,擔心對孩子的付出不夠也擔心對老公的照顧忽略,還擔心自己的事業陷入瓶頸。社會的話語也是一樣,一會兒要獨立自主新女性,一會兒要新全職太太,但是社會保障體系還是停滯不前,無論扮演什麼主角,都沒有十足的安全感。大眾輿論就更可怕了。不管怎樣,我們得明白,任何時候都會有矛盾出現,船到橋頭自然直。

❽ 觀《蒙娜麗莎的微笑》有感

      最初聽到這個名字,《蒙娜麗莎的微笑》,第一印象便是這部電影是講述關於「藝術,繪畫」這一類的吧。對於電影名,可以說是一部電影打開市場、吸引觀影者的一大鑰匙,帶著對內容的好奇,我開始了這短暫的探尋之旅,最後收獲頗豐!

      教師這個崗位,請鍛煉強大心理素質再就業!「為別人而改變,就是欺騙自己」,我們都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者,為什麼要為了迎合別人而改變自己呢?為什麼要教師就要跟隨大眾的教學開展工作呢?影片中的凱瑟琳老師,作為一位在當時美國背景下有著獨立思想的老師,顛覆傳統對於「藝術」的概念,講授出一門新穎的藝術史。哪怕准備好的第一節課以學生已經熟背課本而告終,凱瑟琳老師卻在第二節課開始新的征程。很難想像在我的第一節課收到學生的全部離場,當認為是一名教不了什麼知識的老師,該有怎樣的反應。從影片中,可以看到凱瑟琳老師的堅韌,不僅是在課堂講學中,還是在生活中,她都是打開新大門的催化劑;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敢於接受學生的已知超越你預備的講授,要敢於以強韌的心態迎接學生發起的挑戰。

      學生這個對象,請敞開心扉面對教師的教學!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校長的女兒「貝蒂」和學生「瓊」。貝蒂的思想深受傳統教育的影響,認為結婚是女性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情,服從丈夫、照顧好家庭,成為家庭主婦就是最幸福的事情、是最後的歸宿,這就同我國古代「夫為妻綱」「相夫教子」相呼應了。甚至對沒有結婚的老師展開嘲諷,以自己的權利刊發報紙,卻也沒有看清自己。同學瓊,受到凱瑟琳老師的鼓勵,申請到耶魯大學法學的研究生,最後仍然選擇和男朋友私奔結婚,為了愛情、家庭放棄自己的學業,哪怕有可以兩者兼顧的方式,也沒有完全放棄家庭!

      但是,在電影最後,我們的凱瑟琳老師這門課是所有學生想要選修人數最多的,而且學生們都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感悟,貝蒂勇敢的向婚姻發出挑戰,告別不幸福的婚姻選擇繼續追求知識,她發出這樣的話語,「蒙娜麗莎的微笑,她在微笑,她快樂嗎?最重要的是別告訴別人,她看起來很快樂,所以有什麼關系呢?」所以,作為學生,不妨卸下心底的偏見,沉下心來聽一聽老師的講話吧!我們不僅需要從老師那裡汲取到知識,更需要從老師那裡學習到生活的意義。

      教育這門功課,請敢於沖破枷鎖帶來新生!正如電影中「Let us try to open our minds to a new idea」,「讓我們的心靈為新的思想打開一扇門」,衛斯理女子學院因為有了凱瑟琳老師的到來有了新鮮的血液,我們教育這個大家庭更需要沖破傳統的腐敗觀念,為了更好的發展努力。

      看完這部電影,更加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如同小溪水汩汩而流去,卻涓涓細流深入到我們的生活、生命,帶來蓬勃的發展力。

❾ 如何評價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

美國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對於女性的幸福進行了探討。衛斯理學院有才能有個性的女學生們,在一位女老師的帶領下,努力尋找自身幸福的真正含義。因為這些女學生自己在如何幸福——學業還是家庭之間苦苦掙扎,於是難免向對象物投注同樣的思索,於是鄧斯特演的走入無愛婚姻的女學生後來憤怒地對婆婆說,蒙娜麗莎的笑只是表面的,我不會以虛假的微笑維持這段婚姻,我要離婚。她決定讓自己笑,不對別人笑。我願意相信蒙娜麗莎那一刻的笑是發自內心的。請注意,蒙娜麗莎也不會永遠微笑,她也有煩心事,但是畫家用畫筆留下了她永恆之動人微笑,這微笑給了看客以美以溫暖以勇氣。因為這微笑如此誠摯,發自肺腑,所以才感動我們,所以,請相信它不僅是表面的。

閱讀全文

與蒙娜麗莎的微笑電影觀後感10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馬利亞大電影之第一季全集 瀏覽:169
他們准備去電影院英文翻譯 瀏覽:786
適合四個人的英文電影配音 瀏覽:181
韓國電影中文字母gong 瀏覽:598
新傾國傾城電影完整版國語 瀏覽:506
日本一部電影鯊魚拉船 瀏覽:176
荒島驚魂電影中文 瀏覽:228
富婆的代駕司機電影中文字 瀏覽:483
芳子哪個電影的主角 瀏覽:815
周卡電影主角 瀏覽:274
李晨與楊穎演過的電影大全 瀏覽:86
帶浣熊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72
十大經典槍戰電影推薦 瀏覽:37
韓國愛情電影一夜未了情 瀏覽:848
適合兒童看的粵語電影 瀏覽:493
2020新上映的動畫電影有哪些 瀏覽:121
魔窟完整電影 瀏覽:286
周一圍愛情電影 瀏覽:525
叫我第一名完整版電影英文字幕 瀏覽:545
神之子電影大全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