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關於音樂電影觀後感700字

關於音樂電影觀後感700字

發布時間:2023-11-15 02:01:48

1. 音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範文三篇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沒有暴力、沒有商業化的元素,整個影片都流露出溫情,喚起了觀眾們的共鳴。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音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 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春天不僅意味著萬物復甦、奼紫嫣紅,候鳥一路向南,它更是一個友好的季節,我們大可以歡天喜地,穿紅戴綠。所以人們總是習慣用“春天”來形容美好,代替開始,謳歌希望。

   一群叛逆的孩子,一個暴虐的校長,當他們遇見仁慈的校監,整個校園奇跡般地度過陰霾,迎來了春天。

   校監馬修善良而不失嚴謹。他懂得人的尊嚴,因而慈悲為懷。他是個不成功的音樂家,不苟言笑,然而卻執著於音樂能使“壞小孩”轉變,給人帶去快樂。自然而然,同學們都成了小小合唱團的一員。每天的必修課就是唱歌。學著配合,學著使歌聲美麗,學著安定。

   孩子們由最初的五音不成調,到最後的自信與默契,這一變化是深諳音樂魔力的馬修意料之中的事。正如我們不必過分擔憂花苞是否綻放,權可以靜待花香四溢。

   春洗脫了冬的冷傲和秋的惆悵,當早晨八、九點鍾,太陽高掛,溫暖便在心裡靜靜流淌。人們會莫名地抬頭仰望藍天,並不是為了思念,而是一種祈禱或是感激。抑或只是單純地停駐,去欣賞向來被遺忘的風景。簡單使得春天擁正帆察有著可以高歌的權力。在孩子們的世界裡,快樂顯得純粹。有歌聲,微笑便裝滿胸膛。就像一場春雨後的彩虹,那樣自然,又很可貴。

   春天似乎有點短暫,來得靜悄悄,去得也無影蹤。徐志摩先生的那一膾炙人口的詩句———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原來也可以安放在“春天”。學校著火了,學生們安然無恙,這個像是故事的事故卻導致了馬修的離職。“我盼望著能看見孩子們涌到門口和我道別”,這是馬修心底里卑微的願望。可惜並沒有。然而在路的轉角,孩子們用他們引以為傲的清脆的歌聲鋪滿了整條街,覆蓋了臨別時的憂愁。揮動的雙手,是在道別,更像是無助的表達,也在宣告著,從此後要獨自轎兄飛翔。

   還在念著“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一轉眼,春天已掠過身旁。不經意地,我們竟看見小鳥歡唱、柳枝嫩綠、蝴蝶翩飛……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放牛班的春天》,裡面寫了一群不守規矩,沒有教養的孩子,在一位失意的音樂家馬修的耐心指導下,脫胎換骨,變成了一個個乖巧懂事的可人兒。

   電影中的校長,對孩子不僅沒有耐心,而且往往對犯了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關在密室里,無視這些孩子們的害怕,而新調來的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位偏袒,而是給予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在這部電影里,有許多感動人心的鏡頭。

   鏡頭一馬修老師剛進這所學校時,很多同學都不舉茄服氣,花招百出地捉弄他,每到上課時間,同學們都吵吵鬧鬧的,在馬修老師去校長辦公室的時候,有一位同學,畫了一個馬修老師的頭像,給他的禿頭來了個特寫,正巧馬修老師回到了教師,他不但沒生氣,而且也給那位同學畫了一幅畫,因為那位同學鼻子上有一顆紅痣,所以馬修老師也給這顆紅痣來了一個特寫,變成了小丑頭像,惹得同學們鬨堂大笑。

   鏡頭二:在影片快結束時,馬修老師指揮全班合唱一曲,那個最有天賦的男孩因為犯了錯而晾在一邊,神情顯得十分寂寞。第一節音樂快結束時,馬修老師突然轉向那個男孩,那個男孩很驚訝,但更多的是驚喜,他出色成功地完成了這次演唱。如果是換成任何一位別的老師,同學們犯了錯誤,一定會不相信他們,而馬修老師卻給了他們許多機會。

   我真想去那所學校里,成為馬修老師的一名學生。

   鏡頭三當馬修老師被校長開除時,校長下了一條命令:不準讓學生和馬修老師見面。於是,那些孩子們想出了一個辦法。當馬修老師快走到校門口時,突然從教室窗口飛下來了一些飛機,上面寫的都是對馬修老師的不舍,馬修老師抬頭一看,無數只小手在教室窗口擺動著,孩子們都捨不得這位擁有著父愛般的老師。

   看完影片後,我才知道這個“放牛班”是指那幫調皮的學生,“春天”,是代表希望的意思,而那位馬修老師就像一位放牧人,用他的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摒棄名利,金錢,權利等身外之物,這些世俗的符號會變成我們享受生活的桎梏。我們需要一種豁然的心態來看清未來與真諦。

   片中憨厚善良的音樂老師克萊門特固然拮據,然而他卻收獲了人性的褒獎——孩子們的尊敬與愛戴。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法國的1949,他無奈因命運退避到一間男子寄宿學校,成為一名助理教師。生活像是乾枯的木葉,毫無生機。我不得不承認,克萊門特的出現是一束暖黃的光,投射在人們所謂的“水池底部”——一所充滿問題少年的學校。我們的馬修老師沒有放任孩子,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捧給這里的少年一份光明。不同於校長的殘暴高壓,他試圖用音樂感化孩子,耐心將他們分成不同聲部,教他們音調,歌唱,驅趕走所有人內心的灰暗,他洞開了自己的心靈之門,他指給孩子們看,其實世界真的很美好。

   劇照上的放牛班儼然是其樂融融的一大家子。照片上每一個人的臉孔都笑容甜美,馬修老師是矮小的法國男人,微微謝頂,他站在孩子們旁邊,微微勾起嘴角。我突然有種想哭的沖動,我驚異於人性的美好,一個人的拯救顯得如此重要。我們得以聽見放牛班仿若天籟的童聲,是因為馬修所綻放的光芒,黑暗之光,毫不吝嗇自己的熱度與光亮。

   影片中的標志性聲音是童聲合唱,有著聖歌般細膩與洗禮過後的光華,愛音樂的話,相信你不會錯過這童聲。

   放牛班的春天在片子結尾姍姍來遲,但我們在影片中途就已經呼吸到了暖意,頑劣的學生開始唱歌,古板校長不再可怕,童心開始綻放光芒,少年開始直視這個世界。生活將會很美好,孩子們將來會變成工程師,音樂家,老師。他們將會散布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活得精彩。生活將是一盒甜美的巧克力豆。我們也已感受到了,永遠不要輕易放棄希望,因為,一個生命的存在便是最大的希望。

2. 電影音樂之聲的觀後感

導讀:電影中最感動之處,是瑪麗婭與孩子們、范崔普上校一起克服困難的種種場景。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一

有一部電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裡面的角色、情節、經歷家喻戶曉,主題歌曲也被廣為傳唱,由它帶來的影響面之廣、覆蓋范圍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謂空前絕後、獨一無二,它就是來自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脈的《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1965)。

電影離不開音樂。一部優秀的電影,如果同時能夠生產出讓人耳熟能詳的音樂或膾炙人口的插曲,那可真算得上是留影又留聲,「兩全齊美」。《音樂之聲》全片基本上都在奧地利歷史名城薩爾茨堡實地取景,畫面構圖優美,鏡頭運用流暢。寬闊的大銀幕把阿爾卑斯山、烏恩特山、月亮湖和沃爾夫岡湖、馮特拉普家莊園、古典韻味的教堂和古堡等景色盡收眼底:綠油油的青草地和峰巒疊翠的崇山峻嶺、蔚藍的天空與清澈的湖水相互交織,明快、清朗的歌聲在此間回盪激揚,恍如置身人間仙景,遐意舒暢,令人陶醉。其中,以表達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最受歡迎,還有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情深款款的「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含羞答答的「瑪麗亞」以及孩子們的「晚安,再見!」、「16歲來臨」等歌曲也是觀眾耳熟能詳、鍾愛無比的,在一部電影中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歌曲受歡迎並流行傳唱,相信也是一個難以改寫的記錄。

《音樂之聲》,該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美麗修女瑪利亞,奧地利美麗的阿爾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陽光明媚的氣候,和雅緻的別墅,以及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打動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心。

《音樂之聲》的內容,相信它是少數幾部讓人百看不厭的電影之一。美麗的見習修女,英俊富有的貴族,像灰姑娘和王子;她善良、純潔,圍繞身邊的是7個可愛的孩子,像白雪公主和7個小矮人,更絕的是,7個孩子正好組成7個音符,組成一首明快、動人的歌;而瑪利亞把特拉普上校從喪妻的悲痛中解脫出來,讓歡樂與音樂重新降臨這個家庭,就像美女用真愛解救了被巫術控制的野獸。可以說,《音樂之聲》中蘊涵了古老童話中的幾個母題,它幾乎表達了人類對所有美好事物的嚮往:愛、自由、歌聲……而且,據說,這是以真人真事為藍本改編的。真實的生活總是有那麼多的丑惡與遺憾。可是,那個美好如童話的電影,就是從真實的人生中提煉而來,它刪去了生活的枝枝蔓蔓,與種植蝗繅猓侔咽憊餘ㄋ醯磺卸嫉ゴ俊⒚髁痢⒍員確置鰨踩萌瀾緄娜思親×四歉鋈貢の綰蟮納焦齲艄獠永茫7個孩子和一位美麗的姑娘,用歌聲放飛愛、自由與夢想,那該是全人類的夢想。

《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倚托的關系,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美好、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惡雜念、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二

不久前,我又重看了一遍《音樂之聲》。雖然這是部老片子,但是每次看還是會有新的感覺。

故事發生在維也納。善良活潑的修女瑪利亞被修道院派到退役海軍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給他的七個孩子當家庭教師。瑪利亞剛來時,孩子們並不歡迎她,因為他們覺得:誰都沒法跟自己的媽媽相比。瑪利亞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最終她不但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可,也贏得了特拉普上校的心,他們成為了一家人。他們與納粹軍官鬥智斗勇,在修道院修女們的幫助下逃出國境,去追求幸福的生活。

這部影片不僅畫面美,最打動人的地方是它的音樂。孩子們為歡迎男爵夫人的到來,唱起了瑪利亞教給他們的歌《音樂之聲》。上校無法相信這歌聲會是孩子們唱的,自從他們的媽媽去世後,家裡的氣氛全變了,不再像以前一樣充滿歡笑,整天死氣沉沉,就像一座軍營。是瑪利亞改變了一切,家裡那久違的歌聲和溫馨又回來了。一曲歌罷,一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看到這個場景,誰不為之感動?

瑪利亞初次離開修道院時,對未來很迷茫,她給自己打氣:「上帝關上了一扇門,他又會在別處開一扇窗。」這句話觸動了我,我們在困難面前,不要膽怯,不要輕言放棄。瑪利亞面對感情的困惑,逃回修道院。院長嬤嬤鼓勵她,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情感:「翻越每一座山,上溯每一條溪,追尋心中的彩虹!」瑪利亞重新回到上校家中,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披著潔白的婚紗,隨著音樂的腳步,瑪利亞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幸福。幸福要靠自己去追求!

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三

昨天我觀看了《The sound of music》,影片引起的人的思緒讓我久久不能平靜入睡,一遍遍回憶著那些美麗的風景、歌聲、笑臉和畫面……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被德國吞並了的奧地利,講述的是年輕的見習修女瑪利亞到退役的海軍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瑪利亞用智慧和愛心逐漸溫暖了上校的七個孩子,並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教會了孩子們許多歌曲。給孩子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一份久違的情愫在不苟言笑的上校和身份懸殊的家庭教師中萌生,上校被瑪利亞美妙、動人的歌聲和她帶給整個家庭的快樂所融化,

它講述的故事是快樂地生活,在生活中發現快樂的重要方法是樂觀堅強的人生態度,還有藉助音樂來創造快樂的重要方法。它講述了愛情的故事、家庭的故事,它描繪了善良、愛心、智慧、自由、積極、熱情、尊嚴、尊重、氣度、原則、團結、忠誠、愛國和坦誠相見等等。我不知道電影敘述的故事會不會發生在自己身邊,但這個故事的`確給人帶來很多美好的回憶和思考,讓人精神愉悅,從內心裡也嚮往著故事中的歡樂,還有那美麗的阿爾卑斯山脈,翠綠的草地,潺潺的流水,夕陽中的背影……

故事的最後講述的是上校和瑪利亞勇敢、智慧地帶領七個孩子在修女們的幫助下突出重圍,不屈服德國納勢力逃離家園,跋山涉水找尋心靈的寧靜和精神的自由的情景,緊張的逃離讓人鑿實為他們捏了把汗,也為上校作為一名故國將士、一位丈夫、一位父親所表現出的沉著擔當、不屈不撓之精神喝彩,而此時他善解人意的妻子一直勇敢站在他身邊,盡心保護著孩子,默契地配合著最終獲得勝利。

電影中很多地方由歌聲代替敘述,每首歌都恰如其分地安排在劇情中,每句歌詞都彌足珍貴地向人們講述著人生路上要不斷堅信的道理。比如對初戀的珍藏,不要執迷於年輕時一時的感覺,要耐心等待「the star belong to you」;比如修女院院長告訴瑪利亞,修女院不是用來逃避現實的地方,對於人生路上遇到的迷茫、困惑和問題只有勇敢的面對並想辦法去解決才能獲得心靈的安靜、平和和精神上的舒暢;又比如本來不願孩子們參加民歌大賽的上校為解救全家不得不參加比賽,最後拿著吉他在台上獨唱《雪絨花》,唱道「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時,想起自己的祖國淪陷自己要被迫離開時哽咽著唱不下去,一個大丈夫平時埋藏在心的情感通過吉他聲和噙著的眼淚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一切被瑪利亞敏感地捕捉到,她迅速用歌聲接上,隨後孩子們加入,最後全場奧地利觀眾加入,影片達到一個高潮。

上校率領全家能最終順利逃離納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得到老朋友音樂經紀人和瑪利亞之前所在修道院院長和修女們的幫助,而在這關鍵的時候能得到他們的幫助有至少兩個原因,一是上校平日的為人正直、坦盪、大方贏得朋友的尊重,另一個原因是瑪利亞的為人得到修女院的認可和喜歡。這也說明人要常懷善心、常做善事,平日所積累的善德最終會在你遇到困難時給你帶來希望,總會有一隻手伸出來給你幫助。正如電影中,瑪利亞在離開修道院前往上校家走馬上任時,在她獲得上校的愛,既欣喜興奮有不敢相信現實時所說的那句話一樣:God close a door in front of you,there will be another door opened for you!

電影情節豐富,高潮迭起,有高揚、輕快的節奏,也有緊張、壓抑的插曲,有美麗、浪漫的憧憬,也有扭曲、報復的人性。最讓人不能忘懷的當然是女主角瑪利亞了,她單純、快樂,熱情、活潑,勇於接受挑戰,同時聰明、大度,富有智慧、多才多藝。她讓一個本來了無生機的家庭逐漸散發出生氣和活力,她的愛讓孩子們打開心扉回歸天性,逐漸喜歡她、依賴她、不能離開她;她的堅持她的倔強她的才藝和對孩子們的愛將一個冷酷的男人的激情也重新點燃…..一個好女人是一粒火種,是一本好書,是一首溫馨的音樂,是淡淡而持久的芳香,是得體溫柔的笑厴,是耐人尋味、引人追隨的一股力量。而瑪利亞正是這樣的一個女人,讓我敬佩、欣賞!

值得一提的還有另外一個重要角色就是差點成為上校妻子的男爵夫人,她美麗、高貴、優雅、富有,也有聰明、善解人意的一面。電影先把男爵夫人以上校妻子最佳人選的方式帶進情節,他們地位相當,品味相同,在一起也能談得來,在一般人眼裡這是最完美的結合。男爵夫人也就此認為她即將要成為七個孩子的繼母,和上校開啟強強聯手的幸福婚姻。可瑪利亞與上校在舞會上的一段默契完美的奧地利民族舞蹈所流露出來的感情讓男爵夫人有了危機感,企圖說服瑪利亞離開讓這根還未發芽的感情之苗就此夭折未果,兩顆心靈深處火花的產生、激情的碰撞、情感的共鳴、靈魂的契合最終譜出真愛的篇章。男爵夫人的退出姿態是讓我欣賞的,她始終是高貴且優雅的,在即將親耳聽到上校對她說出所愛非伊人之前,她選擇了保存自己的尊嚴,不讓自己面子盡失的方式,說出上校其實也不合適自己的理由,噙著眼淚、帶著微笑輕輕吻別愛人,優雅地轉身離去。沒有爭吵、沒有中傷、沒有憤怒、沒有歇斯底里、沒有嫉妒、沒有流言蜚語……這樣的退出其實很體面,即使最終沒有得到所愛,也沒有失去本身的尊嚴,有勇氣!

總之,《音樂之聲》這部電影是很久以來再次深深感動我的一部外語片,它帶給人的思考和回味是永恆的,我將把它給我的所有美好感覺深深烙印在心裡。也希望自己能從影片中的人物身上汲取到精神營養,學習到瑪利亞那些美麗的閃光點,讓自己變得更寬容、豁達、智慧,也贏得更多人的喜愛,用她告訴的精神指引自己找到生命中的真愛!

3.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篇1

單位同事熱情的授之以魚,讓我很快的如願以償,看到了兒子極力推薦的義大利影片《海上鋼琴師》。

電影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師從出生到死亡始終沒有踏上過陸地的傳奇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存在似乎歸之於大海。嚴格講是屬於那艘能承載兩千人的維多利亞號巨輪。是浩瀚的大海給了他靈感,讓他無師自通地成為出色的鋼琴師,88個琴鍵在他的手中似水般流淌,令前來挑戰的爵士樂鼻祖謝利也目瞪口呆;也是深邃的大海教會他對世界細微而深入的觀察。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家,也是個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陸地的,因為一個連死亡時都能面帶笑容悠然自得講著左右手笑話的人是不會害怕任何事情的。他是在追求生活存在的意義,大海、維多利亞號就是他的世界,鋼琴就是他的人生,離開這任何一項,他將無法正常呼吸,1900告別時曾說過,我的世界就是在這艘船上,我可以用88個鍵彈奏像大海一樣無限寬廣的音樂,在這里我能看到天邊的盡頭。沒有盡頭的世界畢竟比不了船上那樣簡單的生活。換句話講,1900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吧。

六噸半的TNT埋葬了偉大而又無人知曉的1900。他的朋友小號手邁爾斯曾說過:你其實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這一小步始終沒有踏出。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竟不敢冒險,這也是我看了片子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之惋惜之所在。如果從非藝術的角度講,1900人生的價值不應這樣地消盡,他應該出現在另一條船上,或是沖破心中的樊籬,到岸上給更多的人帶去美的享受,這樣人生也許會更加光鮮奪目!

《海上鋼琴師》最經典的地方應該是它的配樂。劇情與音樂配合的天衣無縫。空闊的舞廳里鋼琴隨著海浪飄動,琴技比試時的激烈彈奏,愛情到來時的迷惑,不需要多餘的對白,音樂足以完美演繹出其中的精髓。無論是激情四溢的,還是感傷懷悲的都深深打動著我……在餐廳的那一場隨著海浪拍動而進行的華爾茲鋼琴舞,讓人大開眼界;與爵士樂大師謝利的琴鍵上的較量將整個片子推上了高潮。美侖美奐!驚嘆不已!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篇2

很難想像人的一生只在船中度過的樣子。所以就有了一個人在海上的傳奇。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而命運卻選擇了1900在波動的大海和旋律中度過他執著卻又短暫的一生。

《海上鋼琴師》,一部義大利充滿藝術和美學的音樂電影作品。整個影片看下來 ,都會被悲傷所環繞。海上鋼琴師的每一首曲子都是用心演繹,好象在訴說著他那內心空無卻又無奈的絲絲憂傷。

一個被拋棄的孩子,被好心的黑人燒煤工丹尼所收養,1900就是他的名字,只因為他是在1900年所生。一場意外老丹尼被飛來的鐵塊砸死了,從此1900又成了沒人要的孩子了,他從未下過那隻船,他沒有國籍,沒有生日;他雖然8歲了但從官方的角度來看,他好象沒有出生一樣,這是一個怎樣的`孤獨!而上帝又是公平的,1900的鋼琴天賦,使他成為「弗吉尼亞號」的海上鋼琴師。

的確,他一生從未下過船。即使是愛情的出現與友情的勸說都從未動搖過他。玄梯成了他與外界的一面「牆」。有人曾告訴他:「世界就在外面,它只隔著一個跳板,只有一小步,就是海上午那一面。」也許,1900並不在乎海的那一面的名利與幸福;也許,他在乎的是那種感受—對船上一切的眷戀還有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也許,是他對音樂的熱愛;也許,因為大海所給予他太多的感情,他美妙的靈感就是源於對大海的深情。這正像1900所說的:「我永遠也看不到盡頭;那些漫無邊際的城市什麼都不錯,就是看不到盡頭,也只有在海上,我才能感受的到……1900曾把城市比做鋼琴的鍵盤,城市的鍵盤太大,他無法去演奏。這就是1900能夠放棄愛情,友情的原因。他希望的是一個簡單而又熟悉的生活,在那裡只有 波動的旋律和起伏的海水。

一聲爆炸聲,結束了尼「弗吉尼亞號」的旅行,同時也給載著一段傳奇一生的「孤獨」鋼琴師劃上了一個休止符。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篇3

有人說,別人的故事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故事有別人的影子。仔細想想,又何嘗不是這樣。

在我至今所生活的18年中,我讀懂了很多故事,也錯過了很多故事,也無緣很多故事。拋開這生活不說,至少在股市發展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充實而幸福著的。而那些過往,或許是我們見過的最美好,最在乎,最深刻的記憶。

也許在故事中,他們在旅行,他們在工作,他們在聚會,他們在前進他們在駐足,而現在的我也如其中的一類,仔細發現那一切的美好,即使它早已隨風遠去,不再重來,即使它正在向我駛來,而我卻沉默不語,毫無行動。

在看完之後,所以的這些感悟,都蜂擁而至,或許許多人更側重與1900對於鋼琴的執著與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卻是拿短暫而不連續卻又令人至今難忘,深刻不已的友情。

影片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始終讓我難以忘懷,在1900下定決心終於開始追逐新生活,決定下船時,1900這樣問康傑,你會來看我嗎。當然,你會把我介紹給孩子的母親,還邀請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帶著甜品,一瓶酒,你會說我太客氣了,然後你領著我參觀你的家,外形像條船,等你妻子燒好了烤雞,我們圍著桌子坐下,我會稱贊她的廚藝驚人,她會告訴我你平時總是嘮叨我。

或許他們相遇的時間的時間並不長,但彼此的感情卻足夠堅固,也足夠深。人總說知音難遇,或許那個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盡頭,或許就在咫尺,只是等著我們去發掘,去體會。

在影片的尾端,康傑坐在快要報廢的船艙里,將摯友的琴聲用流聲機放遍整個角落,懷念所有從前的相見,回憶著從前的林林種種,也包括對他的思念。

最終一句,這些年你是怎麼過的。打破了報廢舊船艙里的寧靜,也觸動我的心。

有時我們也會因為周遭環境的變化和心情的不同,而對事物有了重新的定義和認識。但是那些生活中你認為珍貴的東西希望千萬不要放棄,類似於友情,也許我們早已長大,真正懂我們的同齡人又有幾個,不必在乎那麼多,好好把握現在,可以去尋覓,好好地珍惜,保持以前,繼續向前,始終如一,從中體會那最初的美好。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篇4

其實,在一個月前我就已經把電影下載到電腦里了,一直是沒機會看,所謂沒機會不是沒時間,因為看這種電影,必須一氣呵成地看完,還得心無雜念,心無旁騖。這邊廂滿腦子都是明天該買那隻股票抄底,那邊廂還要跟著偉大的鋼琴師在海上顛沛流離,如此的私心雜念絕對是對一部好電影的大不敬。所以等來等去,我決定今晚觀看,原因是今天我的股票跌停了。

文藝電影的片長都不短,幾乎都在兩個小時以上,這讓我很是受用,誰叫我是文藝片的粉絲呢。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的是一位叫1900的鋼琴師在海上生海上長,最後死在海上的故事,當然這位鋼琴師不是大西洋底來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類似於泰坦尼克號的大船上。他彈鋼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鋼琴師甚至是偉大鋼琴家來形容他一點也不過分,因為他彈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熱鬧的都為之折服。然而,鋼琴師1900對大海的熱愛,准確地說是對他一生也沒有離開過的那艘船的痴迷,遠遠勝過其他的一切,當然也包括鋼琴。電影的最後演的是,在那一艘即將被銷毀的大船上,海上鋼琴師1900萬般投入地,非常的忘我地,上下搖動手指對著空氣彈琴,看到這里我唏噓不已。

這真的是一部文藝的不能再文藝的電影了。

電影講的就是一個人的宿命,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當一個人的生命被一樣事物決定了的時候,這個人也許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愛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來決定,也許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滿這樣的荒唐。

生命被決定,在這部電影看來是美麗的。

也許,我是無法評判劇中人的幸或不幸。不過,我倒寧願看到電影這樣的結尾:海上鋼琴師1900跟隨著他的鋼琴而去,而不是那艘船,至於最後的生與死,不在我關心的范疇之內。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篇5

故事從1900開始。從1900這個數字開始?不,不是。它不是個數字,而是一個人名,一位偉大的鋼琴家的名字,再准確點,是一位從沒有下過船的偉大的鋼琴家的名字。

他清瘦,身材修長,永遠一身西裝革履,對鋼琴和音樂有著超於常人的天賦和熱情。他熱愛大海,熱愛得甚至從未下過船。

或許他對陸地並非懼怕,並非恐懼,有的只是無所適從和一臉的茫然。他的人生過於悲壯,以至於和那艘從未下過的船同歸於盡。朋友的勸說沒有起絲毫的作用。

「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在哪裡 ? 我能看到嗎 ? 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地,開辟一道風景,然後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選擇,太復雜的判斷了,難道你不怕精神崩潰嗎 ? 陸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個女人,一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這個世界現在也沒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能見。」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託!拜託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裡,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Nineteen Hundred

使這部電影深埋我心的不是他那優美而華麗的音樂,雖然它至始至終吸引著我。真正使我著迷的是他悲厭的人生觀和陸地至始至終奇怪的理解。真是這些,使我夜闌時難以入眠。他那安慰朋友Max的略帶幽默的話語,卻是我心中最難過的記憶。

故事中他唯一愛著的女孩無疑是幸福的,雖然她可能永遠不知道他愛她,更不知道那個冒險半夜闖進寢室去吻她的人是他,這些美麗的剪影讓人落淚。

哪位朋友,如果你看到這里,請一定要去看這部電影,《海上鋼琴師》。那份美麗的悲哀和永世的溫存,值得珍藏一生。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篇6

有人說,這是一個杯具。而我卻以為,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了。

如果1900下了船,不外乎兩種結局。一是徹底地被這個骯臟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摯愛的方面、鬱郁而終。而無論是哪一種,遠沒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這般廣大的胸懷方可容得下他驚世絕艷的才華。即使陸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錢,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燈紅酒綠的生活,1900卻不屬於那裡。不屬於一個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裡,這才是個杯具。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沒有人能夠說水裡和地上哪個更好,魚屬於水,人屬於地,只是適合不適合的問題。

與MAX道別的時候,1900說:「原諒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該如何活下去。記得他決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終把帽子扔進大海,人卻很堅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沒嘗試過,終不能戰勝他的內心,只因那裡太純凈。他說他看到無數條街道,卻不明白路該往哪裡走。

看到那裡,應無人再指責他的懦弱了。所謂「不懦弱」的人們會在這個骯臟的世界上很圓滑地活著,他們或是有錢,或是有權,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然而他們終究無法純粹地活,因為愛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顆完整而干凈的心,令他的音樂永遠流淌著純凈的氣息。

影片的末尾,1900對MAX說:「兩條右臂能彈出什麼音樂,期望天堂有鋼琴。」我想,1900終是不屬於人間,即使在那裡,他獲得過無數掌聲。然而,他需要的不是這些。如果能夠的話,他寧願一個人,一架鋼琴,就這樣一向彈下去。

天使不應在人間。正如1900最終選擇與船一齊炸毀,如此,海上會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以往有個天才的鋼琴師,他的音樂令所有人為之折服,他始終沒有離開過大海,然而他的心卻已到達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篇7

第三次重溫了《海上鋼琴師》。不論第幾次看,它都是我心目中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在所有我曾讀到過看到過的故事裡面,許久沒有一個人如1900般讓我充滿了迫切的沖動,想要去理解他,懂得他,感知他。

他手指劃過鍵盤流淌出來的音樂,深情,動人,一如他不曾出口的情感表達。他慵懶典雅的身姿,孩童般純凈的天使面龐,清澈純凈的藍眼睛······當這樣的聲音鑽進耳朵,這樣的畫面印入眼簾,總是禁

不住心裡的激盪,大雨滂沱。不是難過,是深深的疼惜。是一種幸好遇見的慶幸與榮幸。

1900被遺棄在弗吉尼亞號游輪的頭等艙里,一個黑人煤礦工在一架鋼琴上發現了他。

因為是新世紀的第一天,養父丹尼給他起名叫1900。由於沒有相關的出生證明,丹尼擔心他被人抱走,所以1900從來沒有離開過船艙。他就在這船一樣大的搖籃里長大,他不知道海的盡頭還有其他世界。就像他單純地以為「媽媽」是一匹馬,一匹跑得很快的馬,一匹好馬。盡管如此,有養父丹尼的疼愛與照顧,1900的世界是溫情的。

可就在1900八歲的時候,唯一能夠給他庇佑的養父意外去世。懵懂中,年幼的他便經歷了生離死別。

丹尼的葬禮上,迷茫無措的1900聽見遠處隱約傳來一陣動人心魄的聲音。身邊的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就此註定,他此生將與音樂結下深深的不解之緣。

音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篇8

其實,一個月前我已經把電影下載到電腦里了,一直沒機會看,所謂沒機會不是沒時間,因為看這種電影,必須一氣呵成地看完,還得心無雜念,心無旁騖。這邊廂滿腦子都是明天該買那隻股票抄底,那邊廂還要跟著偉大的鋼琴師在海上顛沛流離,如此的私心雜念絕對是對一部好電影的大不敬。所以等來等去,我決定今晚觀看,原因是今天我的股票跌停了。

文藝電影的片長都不短,幾乎都在兩個小時以上,這讓我很受用,誰叫我是文藝片的粉絲呢。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的是一位叫1900的鋼琴師在海上生海上長,最後死在海上的故事,當然這位鋼琴師不是大西洋底來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類似於泰坦尼克號的大船上。他彈鋼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鋼琴師甚至是偉大鋼琴家來形容他一點也不過分,因為他彈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熱鬧的都為之折服。然而,鋼琴師1900對大海的熱愛,准確地說是對他一生也沒有離開過的那艘船的痴迷,遠遠勝過其他的一切,當然也包括鋼琴。電影最後演的是,在那艘即將被銷毀的大船上,海上鋼琴師1900萬般投入地,非常忘我地,上下搖動手指對著空氣彈琴,看到這里我唏噓不已。

這真的是一部文藝的不能再文藝的電影了。

電影講的是一個人的宿命,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當一個人的生命被一樣事物決定了的時候,這個人也許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愛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來決定,也許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滿這樣的荒唐。

生命被決定,在這部電影看來是美麗的。

也許,我無法評判劇中人的幸或不幸。不過,我倒寧願看到電影這樣的結尾:海上鋼琴師1900跟隨著他的鋼琴而去,而不是那艘船,至於最後的生與死,不在我關心的范疇之內。

4. 電影《海上鋼琴師》1000字5篇觀後感

一部能讓你產生求知慾的作品,可想而知是好還是壞。我為大家帶來幾篇《海上鋼琴師》 觀後感 供大家閱讀。以下是我整理的電影《海上鋼琴師》1000字5篇觀後感精選,歡迎閱讀分享。

更多「海上鋼琴師」的相關 文章 推薦【↓ ↓ ↓ 】

★有關海上鋼琴師感觸五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心得5篇★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作文7篇★

★《海上鋼琴師》800字觀後感5篇★

★《海上鋼琴師》電影影評及優秀觀後感★

電影《海上鋼琴師》1000字1

又是一個唯美的 故事 :一個被遺棄的孤兒在一艘航船上,從喜歡上了音樂到以之為業,船成為了他生活的全部,鋼琴成了他生命的全部,直到船被炸沉,他也沒有踏上岸一步,伴著他的家園和鋼琴一起沉浸於深海。

1900一個數字,一個年份,也是一個或許莫須有的人的名字。1900這個人真的存在嗎?那個一生都在船上,從來沒有觸碰到過陸地的天才鋼琴師。

我在想,如果我是1900,我會不會下船,會不會去找那個一見鍾情的姑娘。說真的,我並不能確定自己的答案,因為這真的是一件難以下決定的事情,如果真的在想了很多很多的未來以後。

如果下了船,未來是否真會像他們描述的那樣美好?名揚天下,然後呢?定期的在某些滿售眾的劇場表演?每隔一陣子的灌制一張錄音盤?然後呢?買一座房子,生活在一個固定的圈子裡?然後呢?找到那個自己愛上的姑娘,結婚,生個孩子?然後呢?慢慢的老去嗎?如果那樣,自己真的會開心嗎?

或者,下了船,會是更可怕的事情。名噪一時只是短暫的,音樂只是陸地上的人們生活的很小的一部分,有太多的東西可以供他們去消遣。那麼,到了陸地上的我又算是什麼?一個鋼琴家?誰知道那陸地上有多少個鋼琴家,又會有多少個 其它 這樣那樣的家。

而船上不一樣。我出生在這里,熟悉這船,每個角落,每個起伏和動盪的節奏,都是我所熟悉的。還有那個大廳,那架鋼琴,它們是我所能夠主宰的,我在那裡,我就是它的靈魂。在船上,觀眾數客,我是這里的主人,他們一批一批的來了又走,而我總是在這里,而且已經熟悉了這里的一切,所有的習慣都依賴於這船。

下了船,會怎樣?一個自己無法掌握的夢,是一個別人吹起卻總覺得要破滅的泡沫。而留下來,我知道將會有什麼,那些都是我所熟悉的,那個住的小船艙,那個吃飯的餐廳,那個歡樂的大廳,還有那架鋼琴,那鋼琴上的88個按鍵,我都無比的熟悉。留下來挺好的,為何要下船呢?

如果那船永遠不會沉,我想,如果我是1900,我也是不會選擇下船的。至於那個姑娘,為何非得下船才行呢,如果真的屬於我,為何不能一起在這船上,如果不屬於我,那麼,我何不留在這船上等待,屬於我的那個她。

然而,有一天那船就要沉了,我還會繼續留在那裡嗎,如果我是1900?

事實是,我不是1900,但是我想我能夠理解他不下船。不只是那陸地上看上去沒有盡頭那麼簡單,而是陸地上的是他無法期待的東西。有多少人想過,1900在那艘船上演奏了多少年的鋼琴,有多少人聽到過,然而,在船將要炸毀的時候,卻只有Max想到了他。

那麼,那一日日在大廳里演奏的神乎其技,和那些被感染的人們都是假的嗎?為何他們在下船之後,卻再沒有人去提起了?真的是天才嗎?還是只是在那艘船上是,下了船就什麼都不是了?贏了那個人又怎麼樣?是那個人繼續在陸地上風生水起,而他依然在船上,當船將要被炸毀的時候卻只有一個Max想起他。如果陸地上的世界真的在乎他,在乎他的鋼琴曲,結局為何會是這樣?能夠去相信他們所描繪的下船之後的未來嗎?

如果我是1900,我也會對陸地上的人們沒有啥幻想,也不會有啥期待,那是一個無盡的地方,那也是一個沒人真心在乎你的地方,那害怕,何止是因為陌生呢?

然而,我卻是就快要下船了,走下我的船。

這船從出生開始我就在上面,我們叫它學校。從幾十年前開始,中國的每個孩子都會出生在那船上,在那船上生活,有的下船早些,有的下船晚些。這船上是一個世界,船下是另一個世界。在這船上一切很簡單,食堂,教室,圖書館,考試,有令人煩躁的東西,也有令人愉快的東西,卻都是我們所日復一日所經歷所熟悉的東西。這就是我們的船,不一樣的只是,我們並不都是1900,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不是每個人都被陸地上的來客說如果下了船就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船上的我們更悲哀,這船不會沉,但是我們必須在某個時候下船,走上社會這塊陸地,說真的,雖然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這個社會,然而,船下的,卻真的是我們所不了解的,很多也是我們所害怕的。

多在這船上待一會兒,還是早些到陸地上走走,去熟悉一下?這是一個問題。

鋼琴上有88個鍵,大廳是那個熟悉的大廳。考試科目就那麼幾個,內容也是我們熟悉的內容。陸地上的街道沒有盡頭,社會上的渾水沒有盡頭。陸地上的生活又究竟會是怎樣?誰能說,哪裡真的能夠接納我們?

在船上演奏了那麼多年之後,在慰藉了一個又一個船客之後,當船就要被炸毀了,卻只有Max在乎1900的生死,其他人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也是在讀了這么多年書之後,考了一場場試之後,當要走向社會,也只有自己的家人在乎自己的未來,對於其他人,我們是不可見的,也像是不存在的。我們只是一些 報告 上的湊成某個數字的一個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這是多麼相似的場景,也是多麼讓人失落的場景。那麼多年,我們究竟都幹了什麼,在這條船上生活那麼久,意義何在?能想些什麼?是如果出生在另一艘船上又會是怎樣嗎?但是那有什麼意義呢?現實只有一個。

我不是1900,我只是一個出生於1990年的中國的人,甚至沒有啥天賦,或許我有我的一個小世界,但是陸地上的人完全不在乎。

而現在,我正准備著走下這條船,雖然不了解船下的世界,雖然看不清未來。

電影《海上鋼琴師》1000字2

一個人,沒有父母,沒有名字,沒有任何能證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嬰兒時期被遺棄在一條叫「維珍尼亞號」的蒸汽船上,然後一生在船上度過,不曾踏上過陸地一步。他的職業是「維珍尼亞號」上的鋼琴師。當「維珍尼亞號」廢棄的時候,好友前來的勸解未能改變他與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毀滅的決定。記錄了他曾活在這個世界的唯一痕跡,是一張他彈奏的唱片模版。當然,唱片中的琴聲絕大多數人聽不到,即使聽到也不知道琴聲的另一邊是誰。

音樂,是一門國際通用的語言,不用解釋,就能打動人們的心弦。與生俱來的天賦,造就了這位海上鋼琴師。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鋼琴領域才華橫溢的天才。而一場震耳欲聾的場面,不僅僅讓我們震驚和深感遺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跡。天妒英才,用在這位海上鋼琴師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適與否?但人們總說上帝詩平的,他拿走你些什麼,總會還給你些什麼,就當關上了一扇門時,他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如此看來,上帝也是方圓有度的。

小學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就告訴我們「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賦。」現在看來,這似乎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還要重要。」至今為止,我們可以十分確定我們都還不是天才!我們沒有如這位海上鋼琴師般的天賦,但很慶幸的是我們有一個健全的身心。「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88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並不是無限的,而音樂,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松應對!」他喜歡做他能輕松應對的事,他覺得陸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無法應對,會使他崩潰。他選擇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陸地的步伐,為心靈加上了一把枷鎖。回憶一下,愛迪生為人類開啟電燈時代做了多少次的嘗試!生命因嘗試而勇敢,人生因嘗試而更加富有意義。這位鋼琴師沒有讓音樂離開他的身邊,未能用自己的琴音點亮別人的世界。如果多一點嘗試,多一份勇敢,也許他就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不一樣的世界。

一聲轟響,巨大的火花在海上開放,他帶著他尚未奏完的樂曲飛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結了,但我們生活還在繼續。疲憊的奔波於這個紙醉金迷物慾橫流的世界,拷問自己靈魂的深處,我們為了什麼而活,我們怎麼活,又是什麼支撐著自己,我們是否能像這位鋼琴師做到忠於自己的價值觀,不被利益所左右呢?雖然很遺憾,但不得不說,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藝術家,他有著真正藝術家所擁有的高貴的自尊。

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於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放棄了不該放棄的。或堅持,或放棄,如當我們取捨有道,則常足!

電影《海上鋼琴師》1000字3

今天下午,太陽正盛,疲倦地窩在家裡。躲在房間看完了《海上鋼琴師》,深深地被打動了。

1900這個人物身上有許多動人之處。一出生就被父母拋棄在一艘船上,躺在船上的一架鋼琴上面。他出生在二十世紀初,但是,無論生在哪一個時代在那個時刻他就只是一個孩子,一個應該是被媽媽疼惜爸爸愛護的小寶貝。從那時起,他就註定不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樣長大成人。

從某個壞的角度來說,1900是一個棄嬰,但從某個好的角度看,他雖被拋棄,至少沒有被扔在荒郊野嶺里等死,沒有被一個壞人抓去當一個小壞人,而是被善良的工人丹尼收養了,並取名為1900.但沒過多少年,丹尼就死於一場意外。

我不禁思索,1900從小過著一種怎樣的生活。他從小就生活在陰暗潮濕的船的最底層,身體方面會不會有什麼不適呢?他從小都沒有爸爸媽媽,都是跟著幹活的大叔們一起生活 ,會不會感到傷心難過呢?他從小就沒上過學,沒有踏進過學堂半步,沒有和同學一起玩耍的經歷,會不會感到不甘和寂寞呢?當他遇到問題煩惱的時候卻無人訴說,是否會感到深深地孤獨呢?他從來沒有離開過船半步,有沒有過想要去看看更遠方的世界呢?

每天早晨伴著第一縷從海平面升起的陽光睜開雙眼,夜晚隨著最亮的月光進入夢鄉。千千萬萬個日子就這樣反反復復,任誰都會受不了的吧。但是,1900有音樂作伴。他是一個極具音樂天賦的音樂家,是船上最優秀的鋼琴家。

從小便被視為音樂神童,長大後更是名聲大噪。無論是船上本身的人還是船上的遊客都願意做一個合格的聆聽者。突然有一天,一名世界著名的鋼琴家親自來到這艘船,為的就是親自和1900較量一番。而此時的1900還一副狀況外的表情,彷彿在問:「音樂是用來比賽的嗎?」比賽一共三局,前兩局1900完全就是隨便應付,直到麥克斯(他的好朋友)十分氣憤地說全船的兄弟都把賭注壓在他身上啦,結果他卻不好好應戰,這才彷彿一下驚醒了1900:原來這場比賽不止關乎他一個人啊。隨即找麥克斯要了一支煙放在鋼琴上,雖然他不吸煙,然後又轉過頭對他的對手狠狠地說了一句:「這都是你逼我的。」(聽這語氣好像大Boss哦。)然後就開始了一場視覺與聽覺齊飛的盛宴。觀眾們都已目瞪口呆,那位大名鼎鼎的對手也露出慍色。瘋狂的音符在1900的手指間狂舞著,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打擾到他,細細密密的汗液從額頭流至下巴。終於,曲畢,可眾人仍處於某種呆滯狀態,久久不能回神。

1900此時露出了一抹微笑,拿起那隻放在鋼琴上的煙,翻起鋼琴的後蓋,將煙頭與琴弦接觸,然後,,,煙頭竟然燒著了。這也許就是他對於勝利的宣告,一種無聲的宣告。

再來 說說 1900和他的朋友麥克斯。麥克斯剛來到這艘船上當小號手時很不習慣,半夜裡暈船,一直吐。1900看見他後便開始彈鋼琴,讓麥克斯跟上他,慢慢的,麥克斯竟然好了(忒神奇)。

這兩人既是音樂上的夥伴,又是生活中的摯友。

我一直覺得1900骨子裡有一種灑脫,為人不拘。他敢在共同演奏時突然任性地改變曲目,讓指揮措手不及;他敢一邊彈鋼琴一邊橫沖直撞,撞碎了整面玻璃也毫不在乎,最後又撞開了船長的房門;他敢在受罰時大膽地將鐵鍬扔進熊熊燃燒的大火中,然後優哉游哉地躺下休息。這一切的一切,在我看來,還是和他的成長環境有關。從小沒有人親力親為地教導,犯了錯也不一定能及時改錯,因為也許根本就沒有人注意到他。所以他對聽話沒什麼概念,最嚮往自由,音樂。

1900每一次演奏似乎都是即興創作。因為連續數次我都沒有在他的鋼琴架上看見任何譜子,這不禁讓我好奇,他每次演奏的時候都在想什麼呢?麥克斯替我問了這個問題,原來,每次彈奏時他都會觀察觀眾的神情。看到某一個觀眾沮喪,就彈奏憂傷的曲子;看到某一個觀眾高興,就彈奏歡快的曲子。曲風就在他的手中這樣變幻自如,讓我不得不嘆服的技巧和能力。

最令我可惜的是與1900擦肩而過的愛情。1900在船上錄制自己的第一張唱片時,突然在窗外看見了一位妙齡女郎,他的目光被吸引住了,手中的音符也有了細微的變化。也許,1900對這個姑娘一見鍾情了,他不斷找尋姑娘的蹤跡,甚至悄悄潛入女寢,他想把自己的第一張音樂唱片送給這位姑娘。但最後,1900還是錯過了這位有可能成為自己初戀的女孩,自己的唱片也還沒有送出去,他想踏入陸地的願望最終也未能實現。令人惋惜至極。

最後的最後。時間在推移,歷史在前進。這艘船免不了被炸毀的命運,可是1900寧死不下。船就是他的整個世界,而陸地,船除外的地方也許也是世界,但是於他,真是太過於龐大,他根本無法掌控,只有深深地恐懼,還不如去天堂繼續做一名快樂的鋼琴手。但是,1900是沒有身份的,在船上生,在船上死,人間沒有他存在的確切記錄,那天堂也不會有,他只能以一個無身份的人生活。不過,他已經無所謂了。

「砰!」船碎了,人死了,靈魂飄向天堂去了。

電影《海上鋼琴師》1000字4

關於鋼琴,關於盡頭,關於彼岸,這些我都不想說。我只想說說1900這個人。

眾人叫他天才,眾人為之瘋狂。1900,從擁有這個不平凡的名字起,就註定是個不平凡的人。目光、掌聲和榮耀,平凡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得不到的東西,對於天才的1900就像空氣一樣稀鬆平常。

但目光、掌聲和榮耀並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長久。

電影里有一個鏡頭讓我特別難受:人們圍繞在1900身邊為音樂起舞的時候,有人看見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鳥獸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榮耀也挽救不了孤獨,此刻他非天才,是個可憐的被遺棄者。

天才其實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異類。而再體面的異類都不會被人真正地愛。那些為1900的琴聲瞠目結舌的人,在琴聲終結的時候,他們也就咂巴著嘴散去。1900這樣的天才更像是個寵物。人們會喜歡它、呵護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馬路中間迎面馳來飛車,誰也不會撲過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

大概只有小號手是願意聆聽1900的內心而非琴聲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獨立。我看到有人說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會把1900敲昏然後拖下船。我想這樣的想法也就註定他成不了那個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海上鋼琴師》普通人理解不了的幸福金典片沒的說!

如果我們較真一點,假設小號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將怎樣延伸?我們都知道,落魄的小號手沒有能力去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個琴鍵和盡頭。1900將無可避免被磨去稜角和平庸,落入紅塵變成一個凡人。

活著,還是活得安心。這也是個問題。凡人的選擇是無論如何先活下去再說,"活著"這件事情本身比什麼都重要。而天才則把心靈的舒適看得更重,生死則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卻情願玉碎。每一種人都獲得了他最看重的東西,說起來誰也不比誰虧。

其實我不太樂意用天才這個詞兒來定義1900。天才已經被用濫了。我更願意說1900是個ET。我們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想表達就開口說話。這是人類的方式。但是1900不屬於人類范疇。他的手指是他的發聲器官,連著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體機能是人類的,他的感知和內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ET。

小時候看哲學入門讀物《蘇菲的世界》,哲學老師說,你是否想過自己或許是個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會停下腳步,審視自己然後想:"我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存在。我是一個神秘的生物。"——我並不理解。我看著每一個人都有兩個眼睛一張嘴,我無法理解這一模一樣的人怎麼會是不同星球的物種。

直到後來我發現人的內心比海還深,發現一個人和一個人的差異比天和地的相錯都大。我才漸漸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ET,至少都曾經是ET。我們生下來的時候如此千差萬別,就像從宇宙的各個角落聚集到這個星球。我們透過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們吃奶頭的力度,我們尿褲子的姿勢,都如此獨立如此百花齊放。

我們曾經都很與眾不同,鮮活跳躍。但是後來,我們被 教育 ,被糾偏,被放入軌道。於是我們從一個個ET變成一群地球人。我們鮮活的面容淹沒在人群之中變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無分別。只有那些因緣巧合的,比如1900,僥幸(或者說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獨立和ET本色,成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異類。

差異導致孤獨。葆存了差異性的ET在承受異樣目光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孤獨,遠超出凡人的孤獨。凡人們如我們雖然也還都殘留一些差異,但大致面貌八,九不離十。我們失戀了後覺得痛苦比誰的都大,我們擁抱心愛的人自認比誰都幸福。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每個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沒什麼區別。我們在不斷重復,千篇一律。《海上鋼琴師》普通人理解不了的幸福金典片沒的說!

我們丟了個性卻換來了共鳴。我們藉助藝術尋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著眼淚互相慰藉,或者說,互相平衡(原來有人比我還慘啊,這下心裡舒坦多了)。而被稱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憂郁地注視這群有些像他又不是他的物種。用他們ET的本能將那些交叉部分,提煉、放大、直抵內心。那些永遠無法交叉的部分,則作為孤獨的源頭,令他們永遠無法融入人群。他們只有躲在自己的輪船里,躲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孤獨地活著,然後死去。

電影《海上鋼琴師》1000字5

兩個鍾頭陪主人公1900度過了一生,又是一部經典。

主人公1900從船上一出生便被拋棄成為孤兒,由好心的燒煤工丹尼收養。童年時一次意外丹尼喪生,1900再次成為孤兒。不經意的接觸鋼琴,讓人驚訝的發現原來他竟是無師自通的天才,此後他便開始了一生的鋼琴生涯。

美國電影海上鋼琴師中1900; 沒有出生證明因為他沒有在醫院出生,沒有國籍因為公海海洋不屬於任何國家1900 TD檸檬從一出生就和鋼琴結下了一生之緣;鋼琴上撿來的,曠世的鋼琴造詣、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一個生活在人類社會,卻又不去遵守人類通用的生存規律的人,少年時的td1900和其他小孩一樣擁有一顆叛逆的心他的叛逆是可愛的無害的。當他穿過禁止通行往高級區的門;第一次聽到鋼琴的聲音,就是那個夜晚他來到那台鋼琴前;隨心而動撥弄著鋼琴發出優美的旋律,驚東一船乘客、當船長告訴他私自來高級區並且彈琴是違規的,他的回答是fuck the regulation 法律法規是用來約束那些因為自私自利而違規的人的,對於一個純情的人來說他需要最大的自由, 因為他就是那樣的人

這樣一個偌大的世界很多人是生活在忙忙碌碌中、虛偽的表情下、可還是感到彷徨和不安;一個純情的人什麼能很好地生活在這樣的世界 楊雨說;納蘭性德是一個純情的人他根本就不應該生活在這樣的人世間 多情的人純情的人在這個世間的存在,往往是一個美麗的錯誤;用一般人的眼光來看他們是沒有好下場的, 納蘭性德是這樣的 南唐後主是這樣的 魏晉時期的嵇康是這樣的,1900也是這樣的。

他懂得如何用音樂去表達生活,見到過心動的女孩,他會用音樂抒發情感,他用最笨拙的方式表達愛意獲得女孩的芳心,他的出身事單的,他終究還事單的。

1900他用他一身的經歷告訴我們其實人可以一生的單純可以一生的純潔,每個小孩子都是那樣的天真純潔,但不是每個成年人都是那樣,社會給予的東西太多我們都無法選擇,美好的音樂是自由的音樂、是自然的音樂、美好的音樂就像1990一生,順其自然 隨心而動。

當1900聽說大海的聲音;那是一種給人力量讓人震撼的音樂,他不懂,因為他就生活在沒有離開過海的船上,當他聽說要聽見大海的聲音需要離開大海來到陸地上生活幾年,他想聽,他想去聽大海呼呼的聲音,他收拾好行裝准備來到這個復雜的世界,剛剛走到船頭看見漫天的高樓他止住了腳步, 一個純情的人渴望生活到一個充滿誘惑的世界,但他無法控制漫無邊際的琴鍵,世界太大了就沒有自由,美好的音樂需要自由,需要自然,需要純情; 失去自由、自然、純情的音樂不是他想要到音樂。

1900想和人交流 他發現了一部可以撥通通向外面世界的電話,翻著號碼他的目的就是純粹地想跟人交流,可是人海中有多少人是閑著的,人們忙著生活、忙著工作、從一出生就註定一輩子跟別人比個高低,小的時候孩子們比聰明, 長大了比財富、比地位、比漂亮、比才華,一輩子生活在抱怨和不足之中、死亡也在之中,世界就變得安靜了;可之後又重復著一樣的命運,自然說不上兩句話, 就會收到比較難聽的拒絕…… 你白痴啊,你有神經病……

他根本就沒不懂什麼去跟人攀比,當爵士樂的創始人傑利聽說海上有那麼一艘船上有那麼一個人有很高的鋼琴造詣、鋼琴比自己彈得好,傑利為了比個高下搭上這艘船,在比賽的第一回1990彈了一首優美的聖誕曲;在現代社會中稱得上的鋼琴師是不會用那樣的曲子來比賽的,第二回中1990聽到傑利動人的爵士樂感動地流下了淚;忘了自己是在比賽 在第三輪中吉利說了一句帶有侮辱的語言;讓你屁滾尿流, 純情的人是有自尊的,就是那一段在1990亂舞的雙手下詮釋了,辱人者自取其辱。

可以這樣說1900是一個孤單但不孤獨,沒有愛但是有請的人.他的生活環境中、從一出生下來就被父母拋棄沒有七大姑沒有八大爺只有一個船上的添煤工是他的養父1900還是很小的時候添煤工死去,說他孤單但不孤獨是因為他生來就事單的無親無靠,但是音樂陪伴他的一生在音樂的世界他能找到自我意識,養父教會了1900認字,養父死去的時候他流了有情的淚,從哪個時候在他生活的環境中在也沒有至親的人。

1900就像是一個看破紅塵出家的道人、沒有名利他是平凡的沒有財富沒有家人;沒有還是沒有;他擁有的就音樂般情懷,《紅樓夢》里一首歌說;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名利忘不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是忘不了、忘不掉的太多太多,1990他從沒有這些從來就沒有,所以他過著神仙一樣的生活,生活在他的精神世界,

現代社會喜歡用不同的眼光來審視不同於一般人的人,像1900那樣的人;人們無日無夜的追逐著榮華富貴,遇到困難了就用抱怨來發泄發泄,年輕時候抱怨社會的不公社會的腐敗,當權者的無能,然後一代一代的總是要過去的,當年輕的一代老了有了地位有了權力,他們卻忘了年少時候的理想,反而被殘酷現實的社會所改變 世界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反復循環,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類可伶人性,做一個純情的人多好,可是純情的人在這樣一個誘惑的世界多苦

1900始終沒有離開過他的小世界,他的一生就像音樂一樣,能夠用音樂完完整整地表達出來,剛開始的時候音樂緩慢而優美 音樂的中間時時刻刻都出現了感人的音符 音樂的結尾平淡而凄慘,這種平淡的凄慘能夠讓人流淚,1900最終隨著船的炸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死亡的時候他一次抬起自己的雙手演奏那無聲的音樂 ,他能夠聽見。

電影《海上鋼琴師》1000字5篇觀後感相關文章:

★ 電影《海上鋼琴師》1000字5篇觀後感

★ 電影《海上鋼琴師》1000字高中觀後感範文

★ 電影《海上鋼琴師》5篇觀後感

★ 電影《海上鋼琴師》5篇400觀後感

★ 電影《海上鋼琴師》1000字影評

★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00字感悟5篇

★ 《海上鋼琴師》加長版觀後感1000字(5篇)

★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000字作文

★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及影評5篇

★ 《海上鋼琴師》800字觀後感精選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5. 精選音樂觀後感700字最新作文

是音樂課使我對音樂有了深一步的了解,是音樂能夠陶冶我的情操!不僅這樣,我還學到了很多很基礎的音樂知識,所有的音符像一個個跳動的精靈,是多麼的活潑可愛啊!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音樂 觀後感 ,供大家參考。

音樂觀後感1

朦朧中,聽見了一曲極動聽的吉他曲,連貫而有節奏,有音韻而不乏力度,那些從吉他中蹦出的音符叩擊著我的耳膜。那些富有金屬氣息的聲音在我心中久久回盪,餘音繞梁。

原本靜謐得可怕的房間立即成了音符的歡樂天堂,那些音符躍上牆壁,又反彈到書桌上,再蹦到床上,久久回盪。這高低起伏的音律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迷上了這美妙的吉他聲。我深吸一口氣,再次拿起已久久未觸摸的吉他。我甩開手指輕輕撥動琴弦,一聲聲清澈明亮、低沉激昂的樂聲在空中悄然響起,我微微地閉上了眼睛。韻致典雅,如小橋流水般輕輕澹澹,寂靜卻不失微波,我彷彿到了地鐵站台旁的月台,在無人的夜晚,望著澹澹秋水,深情脈脈地彈起一支低緩、優美的旋律,秋波微顫,盪開絲絲漣漪。望著明月,唱起一首首思念之歌,在地鐵站台中空盪盪地回響,留下多少悸動。激昂澎湃,如站在高山之巔,與雄鷹共舞,氣壯山河。我彷彿到了大海之上,腳踏青雲,在激盪的浪花上高歌,傳來穿雲裂石之聲,眼前巨浪轟然拍碎在岩石上,變成四散激射的渾濁泡沫。海水彷彿在琴弦上滾動,擊一下弦便是萬丈浪花,洶涌澎湃。我彷彿在大海的懷抱之中,與大海共舞。琴聲也與浪聲交錯,流星呼嘯,一陣又一陣狼嗥般的凄厲聲響,真可震顫日月,舞動一切生靈。

在我反復琢磨與把玩之後,我突然發現無論是《卡農》還是《天空之城》,每一首旋律,每一聲節奏,都是極其耐人尋味的佳品,每一個音樂聲都能醉人心扉,我甚至是百聽不厭,始終覺得音樂是那麼讓人心扉坦盪。

我愛上了音樂聲,浸入其中,就是和千萬個知己在談心,衷訴人生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輕松舒暢地享受快樂,美美地沉醉……

音樂觀後感2

說到 興趣 愛好 ,我最愛的便是音樂。它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我學跳民族舞。上課時,我一會兒跑到這,一會兒又跳到那,常常滿頭大汗,壓腿下腰時有時會痛得掉眼淚,可我還是興致勃勃地跟著老師學。呵!功夫不負有心人,時間一長,我的舞蹈考上了八級。「太好了!向十級進發!」表演時,我的一支江南style在舞台上大放光彩,連評委都連聲叫好!

我學習 唱歌 。上天賜予了我像棒棒糖一樣甜的嗓音。在音樂小合唱團中,我的甜美嗓音再次獲得了老師的認可,我被老師請去當領唱,並在「六一」 兒童 節時到新區校區去表演!我興奮極了,因為那時會有好多老師、同學觀看,有好多人會羨慕我!老師和同學們也會為我感到驕傲:四(1)班有一位小領唱了!

我還學習小提琴。每當爸爸聽到我那優美的琴聲,總會情不自禁地感嘆:「一節課就要兩百塊,真貴!但這是值得的,因為我能欣賞到女兒拉的美妙琴聲,這錢交一千都行!」爸爸的話更是成了我練琴的動力。我還被老師請去參加了合奏團呢!在合奏團,不僅對個人演奏水平要求高,而且更要和其他小樂手配合好。這讓我懂得了合作的意義和團結的力量!我的一首《第五協奏曲(第一樂章)》在「2014新加坡第八屆中新國際音樂比賽」初賽中獲得了三等獎!爸爸媽媽真心為我感到驕傲,叫我把獎狀 收藏 好,以此為起點,再接再厲,在小提琴的殿堂里更上一層樓!

現在,我的音樂類獎狀都有好多張了,比如:「最佳領唱獎」、「舞蹈表現獎」、「小提琴演奏三等獎」。這就是我的音樂生活,有練習舞蹈的淚水,也有表演時的歡樂;有練習小提琴的枯燥,也有演奏時的樂趣;練習唱歌有時讓我失去了玩耍的時間,卻讓我收獲了老師與同學們的掌聲。我熱愛音樂!我會在音樂的領域里繼續奮發前進!

音樂觀後感3

尋找音樂,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 ——題記

小時候,我曾著魔般地喜歡上一部校園動畫「我為歌狂」。喜歡它,是因為這部動畫中擁有太多太多美妙的音樂,使我迷戀不已。

其實從小就喜歡音樂。據媽媽回憶,當我連話還說不清時,就會跟著音樂「翩翩起舞」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也還是受「我為歌狂」的影響,我深深地愛上了一門樂器——吉他。每每在電視屏幕上看到有歌手懷抱吉他唱著那些好聽的歌,我就會特別羨慕。後來,當我終於有機會學習吉他時,對音樂的尋求就愈加強烈。

我喜歡所有的音樂:喜歡古典中的精華——化蝶,喜歡歡快的輕音樂,喜歡粗獷朴實的美國鄉村音樂,也喜歡大眾化的流行音樂,而搖滾則是我的最愛。

心情煩躁時,聽聽輕音樂,讓柔和美妙的樂曲充滿心田。

感覺沮喪時,聽聽搖滾樂,重金屬的音感使人精神為之一振。

獨處無聊時,聽聽流行音樂,隨著節拍搖擺哼唱,是一種精神上的放鬆和享受。

心靜如水時,也會學著媽媽的樣子,為自己准備一杯清茶,靜靜地品品「化蝶」,把自己完全融入音樂世界!

我愛音樂,是它給了我真正的快樂!

音樂觀後感4

音樂,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音樂,就像是一種甜蜜,這種甜蜜讓任何人都無法拒絕;音樂,就像是一顆顆星星,它在夜空中發光發亮,就會留下一段令人美好的遐想;音樂,就像是一朵國色天香的牡丹,那迷人的幽香可以彌漫任何人心中的每一個角落……

音樂,是人們表達感情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只要你是一個愛音樂、懂音樂的人,你就必定會知道它那種無法抵擋的力量。音樂可以使人捧腹大笑,音樂可以使人怒氣沖天,音樂可以潸然淚下,音樂可以使人重新找回自己失去的某些東西。音樂的魅力就是這樣無法抵擋。

我喜歡聽古典的音樂。閑睱時,我會戴上耳機,調大音響,靜靜地聆聽它們。當我聽著伯牙的《高山流水》,我會感嘆他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當我聽著嵇康的《廣陵散》,我會感受到作者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和壯烈 事跡 的歌頌與贊揚。當我聽著阿炳的《二泉映月》,悲傷的二胡徐徐地拉開,表現了一個經歷舊中國生活坎坷和磨難的流浪藝人的感受和堅強不屈的性格。從中可以體會阿炳在黑暗的舊社會追求光明,樂觀向上的可貴精神。那些感人的肺腑的音樂,常常引起我深思,常常另我為之擅動。

我也喜歡聽流行音樂。它的每一個音符彷彿都有一種擴張的力量,深深地隱藏著你感受到或者感受不到的東西。我喜歡流行音樂不僅僅是因為它那華麗的詞曲,清新的旋律,歌詞裡面所蘊含的意義同樣讓我的心為之一動。許嵩的每一首歌都是一個動人的 故事 ,一首 清明 雨上,表達了他對女主人公的祝福,一首內線,表達了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首玫瑰花的葬禮,表達了他對女友無盡的思念,一首拆東牆表達了他對窮苦人民的憐憫,對那些不公平事情的鄙視。鳳凰傳奇的歌,帶有一種獨特的民族風,讓人聽了鬥志昂揚……,音樂如同夜晚的星辰,帶走了我無盡的遐想。

一個又一個跳動的音符,一句又一句動人的旋律,一段又一段意味深長的歌詞,深深的在我的心中紮根。我愛音樂,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音樂觀後感5

音樂是一種有魔力的東西。不同類型的音樂有不同的功效,有的讓落魄的人變得堅強;有的讓失敗的人走向成功;有些讓脆弱的人變的勇敢……這些魔力促使我對音樂的喜愛越來越濃烈。

大概從三年級開始,我和班上的大部分同學一樣,喜歡上周傑倫的音樂作品。其實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要問為什麼喜歡也並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解,只是單純的覺得旋律動聽、歌詞琅琅上口。漸漸地聽多了也聽出了一些門道,歌詞中的那些勵志的人生故事,經常會在我學習遇到懈怠和挫折時出現在腦海里,有時候這些感同身受的歌詞描述對我的影響,比媽媽的嘮叨還要管用呢,嘻嘻!

上個月和媽媽一起去看了《不能說的秘密》這部音樂劇。音樂劇用周傑倫的24部作品將每個人學生時代會經歷到的一個個小故事串聯起來。舞台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現實校園中的你我他,每個經歷者,在這部音樂劇里都能找到自己。欣賞完音樂劇之後,我似乎更加愛同學、愛老師、愛校園、愛短暫的學生時代。

近幾天我有點痴迷鋼琴曲,「樂器之王」帶給我的心靈震撼又是通俗音樂完全不能達到的,這又要感謝媽媽了。前幾天媽媽說要帶我去聽《殷承宗鋼琴音樂會》。其實剛開始我是不太想去的,因為媽媽告訴我,這位老藝術家的代表作是鋼琴協奏曲《黃河》。這完全不附合我們現代小學生的口味啊!可誰知道,當我坐在金碧輝煌的音樂廳里,那首耳熟能詳的《黃河》旋律從殷爺爺的指尖流淌出來的時候,我徹底被征服了。音樂中豪邁和大氣磅礴的氣勢,讓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鋼琴上跳動的音符頓時使我的心靈感受到強烈的震撼。我幾乎是屏著呼吸聽完的,手掌拍紅了,眼淚也激動地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

那時候我更加確信,好的音樂對人的思想和情緒有操控作用。

當我學習壓力大的時候,會聽一聽音樂;遇到困難暫時不能解決的時候,會聽一聽音樂;生活和學習中有了一些值得高興的事,更會去聽一聽音樂……音樂用我的理解,她是治癒系的,同時音樂也代表我生活和學習中的喜、怒、哀、樂。


音樂觀後感700字最新 作文 相關 文章 :

★ 音樂觀後感中學生700字

★ 音樂之聲觀後感800作文

★ 最新音樂的觀後感800字

★ 關於音樂的作文800字3篇

★ 感動生活的音樂作文700字

★ 音樂之聲觀後感優秀作文

★ 觸摸音樂的旋律作文700字

★ 最新音樂之聲觀後感800字

★ 電影《音樂之聲》5篇觀後感800字小學作文

★ 音樂之聲觀後感400字作文

6. 《音樂之聲》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音樂之聲》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之聲》觀後感1

如果問我最愛看的電影是哪部?我會不假思索地告訴你,非《音樂之聲》莫屬。

它講述了一個叫瑪利亞的修女去給一個母親去世多年的家庭當家庭教師。當她第一次見到這個家庭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個家的七個孩子都中規中矩,父親是那麼嚴肅和刻板。

她趁父親去維也納接他的未婚妻男爵夫人的時候,用窗簾給每個孩子縫制了游戲服,並帶他們去外面玩,在山上教他們唱歌,在草地上野餐,甚至爬樹、劃船,孩子開心極了。她把音樂帶回了這個家,打破了這個家的沉寂,用她的童心和善良贏得了孩子們的友誼。

這部電影帶給我太多的快樂,影片中優美的音樂和動人的歌曲《哆、來、咪》、《雪絨花》、《孤獨的牧羊人》等都是我非常熟悉和喜歡的歌曲。

我喜歡瑪利亞,她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身上帶著孩子的童真、純朴和快樂。她是孩子們的玩伴,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她愛音樂、愛生活的品質改變了整個家庭的命運。

《音樂之聲》觀後感2

今天晚自習,我們帶領十一十二班的學生觀看了《音樂之聲》。看完後我的感觸很大。《音樂之聲》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實習修女瑪利亞因為性格問題被送到馮·特拉普上校家作女家庭教師。後來與上校相愛並結婚,可當他們度蜜月回來時奧地利卻被德國入侵,第三帝國要求上校到第三帝國任職。上校為了拒絕而打算連夜帶家人一起逃出奧地利。可行動卻被德軍發現,最後他們在修女們的幫助下終於逃離了奧地利。這部電影有很多角色都令人難忘。

我難忘的是馮·特拉普上校上,他的愛國之情令我難忘。當他唱完時,看到期望祖國美好的希望破滅,不禁哽咽得無/法繼續唱下去,這讓我們看到了上校高尚的愛國情懷。馮·特拉普一家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拋下自己所有的財產和地位以及冒著生命危險逃出奧地利的行動讓我非常的感動。

從傳統的意義上說,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對於女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純真、熱情、美麗的瑪利亞後來成為了船長的妻子。影片為了表現瑪利亞和船長之間的愛情,安排了伯爵夫人這一角色。當然這位伯爵夫人也美麗,善解人意,而且還很富有,看起來是船長妻子的最佳人選,但船長最終還是選擇瑪利亞。

《音樂之聲》觀後感3

《音樂之聲》這部影片實在是太美了,觀後令我久久不能忘懷。劇中優美而又熟悉的音樂旋律,令我陶醉!修女瑪利亞的教育理念,特別是她跟七茖孩子和家長的故事,令我感動!

瑪利亞沒侑接受正規的專業理論的教育,但是她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行為讓孩子們信任自己,並且使孩子接受自己。從瑪利亞第一次和七茖充滿茖性的孩子見面開始,我們就看了她那獨特的教育態度,面對孩子們的惡作劇,既沒侑當面指責,也沒侑當著家長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們惡作劇背後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孩子們的捉弄後,面帶微笑的說:「我要感謝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裡的禮物,你們使我感快樂和溫暖。」

通過這件事情的巧妙處理,讓孩子們自然地把她當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長輩看待。七茖孩子由於長期的軍事化管理,自由、童心、茖性、甚至夢想都被壓抑和禁錮,瑪利亞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和茖性特點,帶領他們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開啟了他們的心靈,放飛了理想。

《音樂之聲》觀後感4

《音樂之聲》講述了見習修女瑪利亞是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的姑娘。她愛唱歌、愛跳舞,還十分喜愛大自然的清新、寧靜和美麗。修道院院長覺得瑪利亞不適合過與塵寰隔絕的生活,於是介紹她去薩爾茨堡當上了前奧地利帝國海軍退役軍官馮·特拉普上校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馮·特拉普是個善良勇敢的愛國者,他的妻子早逝。家裡沒有歌聲,也沒有笑聲。

瑪利亞來到上校家中,發現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簡單而粗暴。只要他的哨聲一響,孩子們就從各自的房間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來,排好隊,按水兵操練的要求通報自己的姓名。一開始,孩子們對瑪利亞帶有排斥情緒,總是想法設法捉弄她,但是瑪利亞理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她引導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音樂之聲》觀後感5

音樂和歌唱是情感的宣洩。人們高興時和痛苦時都會唱歌。

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劇。瑪麗亞不停地唱歌。這是她對自由的渴望。是的,這是自由,盡管她起初沒有意識到。我認為自由是這部電影要表達的主題之一。

寺院是修身養性的地方,與中國的道觀有些相似,但它實際上是對人性的約束,有許多規則。瑪麗亞顯然不屬於那種地方。她熱愛自由。她喜歡在遼闊的草地上奔跑,像鳥兒一樣歌唱。修道院里的所有人都不理解她的這種行為,所以她感到困惑,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應該向上帝懺悔。幸運的是,院長是個通情達理的人,也是個有價值的人。我們也看到她在唱歌,非常漂亮。沒有這位開明的修道院院長,瑪麗亞可能會像其他修女一樣在修道院里過著單調乏味的生活,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忘記唱歌。院長可能在瑪麗亞身上看到了他年輕時的影子,所以他希望她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在傳統意義上,一個快樂的人必須有一個快樂的家庭,特別是對女人來說,所以純潔、熱情和美麗的瑪麗亞後來成為了船長的妻子。

為了表達瑪麗亞和船長之間的愛,電影安排了女伯爵的角色。當然,伯爵夫人也是美麗、體貼和富有的。她似乎是船長妻子的最佳選擇,但船長最終選擇了瑪麗亞。

《音樂之聲》觀後感6

我看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深受感動。

這部電影主要講:修女瑪利亞受修道院委派,當了一位上校的孩子的`家庭教師。上校把他的七個孩子像士兵一樣訓練,家中沒有一絲生活氣息,瑪利亞帶著孩子們唱歌,用音樂感動了上校一家的事。

看這部電影時時,有很多地方讓人看了忍不住會發笑,卻在笑的同時悟出很多道理。

一開始,我看到這個家庭的這種狀況,不禁感嘆道:「多麼可怕的家庭!」我覺得這家庭已經無可救葯了。我看著這些孩子一次次搞惡作劇捉弄瑪利亞,卻想不到瑪利亞竟會用奇特的教育方法使他們與她融洽相處!正是這么一個可怕的家庭,被瑪利亞徹底改變了,這是什麼力量?是愛!瑪利亞的愛感化了他們全家,使人的心靈得到溫暖與快樂,並使人主動地渴望這種快樂!

每當優美的歌聲響起,我總是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瑪利亞的歌聲,如甘泉滋潤心田,如清風拂過心扉,如溫暖的陽光融化冰雪,如閃亮的燈燭帶來光明。美妙的歌聲,美麗的景色,美好的心靈,使人沉浸其中。

瑪利亞用最動聽的聲音,消除了一切距離,音樂之聲使人與人之間永遠沒有代溝。

《音樂之聲》觀後感7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做《音樂之聲》的電影。

電影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瑪利亞是一個年輕活潑的修女,喜歡在大自然下高聲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記了修道院里的規矩。院長認為瑪利亞並不屬於規矩嚴格的修道院。院長與眾人商量後,決定安排瑪利亞到一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

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個孩子,他要求對孩子嚴格管教。他告訴瑪利亞在他家的家庭教師都做不長久,都是因為孩子的惡作劇。瑪利亞果然也遭到了惡作劇,可是這位善良的老師並沒有告訴他們的父親,而是像個母親一樣照顧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上校與瑪利亞之間發生了感情,他們完婚後回到了已被納粹佔領的奧地利,上校並不想為納粹辦事,於是他帶著家人逃出了奧地利。

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音樂之聲》是部音樂劇,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嚮往。

這部影片還有一個譯名叫《真善美》,音樂就是真善美的代名詞,我們一定要多看這種電影,將真善美播灑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音樂之聲》觀後感8

其實,第一次接觸《音樂之聲》是在初中的時候,音樂老師播放給我們看的,那時候就深深地喜歡了這部作品,特別是裡面的瑪麗亞在教孩子們唱《哆來咪》的時候,第一次發現,音樂原來是可以這么有魅力的。

而在這學期的最後一節課上,重新看到老師播放的一些《音樂之聲》中的經典片段時,我還是很受感動。這部作品被認為是經典中的經典,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我覺得它的成功在於它的內容與音樂。內容涉及的范圍有孩子們的輕松學習,浪漫的愛情和崇高的愛國主義。這三個主題使得這部影片從小孩到老年人都很喜歡它,它所面對的群眾范圍很廣。小孩子喜歡看裡面瑪麗亞帶著孩子們一起玩耍的快樂時光和學簡單有趣又好聽的歌曲,年輕人喜歡看裡面瑪麗亞和馮特拉普的浪漫愛情,喜歡他們不顧一切勇敢追求愛情的勇氣。當然,裡面還有一些灰姑娘的色彩。而影片的最後,還將這部作品升華到愛國主義的高度,就使得它更具有欣賞的價值。

《音樂之聲》觀後感9

《音樂之聲》這部影片實在是太美了,觀後令我久久不能忘懷。劇中優美而又熟悉的音樂旋律,令我陶醉!修女瑪利亞的教育理念,特別是她跟七個孩子和家長的故事,令我感動!

瑪利亞沒有接受正規的專業理論的教育,但是她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行為讓孩子們信任自己,並且使孩子接受自己。

從瑪利亞第一次和七個充滿個性的孩子見面開始,我們就看到了她那獨特的教育態度,面對孩子們的惡作劇,既沒有當面指責,也沒有當著家長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們惡作劇背後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到孩子們的捉弄後,面帶微笑的說:「我要感謝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裡的禮物,你們使我感到快樂和溫暖。」

通過這件事情的巧妙處理,讓孩子們自然地把她當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長輩看待。七個孩子由於長期的軍事化管理,自由、童心、個性、甚至夢想都被壓抑和禁錮,瑪利亞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和個性特點,帶領他們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開啟了他們的心靈,放飛了理想。

《音樂之聲》觀後感10

今天我看了部音樂電影《音樂之聲》。

電影講述了一個修女瑪利亞去給一位上校家當教師的故事。當她剛進入這個家庭時,看到孩子們很淘氣,孩子們的父親非常嚴肅,用軍隊的方法管理孩子。孩子們用惡作劇作弄老師,瑪利亞也未能倖免,但是她沒告訴上校。

這位瑪利亞趁上校到其它地方的時候,用窗簾給每個孩子縫制了游戲服,並帶他們去外面玩,在山上教他們唱歌,在草地上吃飯、跳舞,在河裡劃船,孩子非常開心。她很快和孩子們成為了好朋友。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影響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上校與瑪利亞婚後回到了家裡。這時納粹這些壞蛋佔領了他們住的地方,還想讓上校為納粹辦事。上校不想為壞蛋服務,利用參加音樂會的機會帶著家人在朋友幫助下逃了出來。

瑪利亞善良、樂觀的精神和勇敢的行為深深感動了我,這部電影中有很多優美的歌曲是我喜歡的,優美音樂也讓我久久不能忘懷,這部影片實在是太美了。

《音樂之聲》觀後感11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在邁視網上觀看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

故事講述了修女瑪瑞亞性格開朗,活潑,賦有愛心,被修道院院長派到一個有著七個孩子的家庭去當家庭教師。孩子們的媽媽去世了,他們非常調皮,在瑪瑞亞之前,他們已經氣走了七位家庭教師了。瑪瑞亞克服了重重困難,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讓他們的爸爸懂得如何去愛他們。最終瑪瑞亞得到孩子們的認可,成了他們的媽媽,過著幸福的生活。

其中有一個部分特別好玩:在瑪瑞亞來的第一個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不停地打雷。突然一聲雷響,最小的女兒跑進瑪瑞亞的房間,她對瑪瑞亞說:「姐姐哥哥們都不怕。」剛說完,又一聲雷響,4個大點的女兒同時跑了進來,她們對瑪瑞亞說:「男孩子們不會害怕!」雷聲再次響了,2個男孩也跑了進來,「怎麼你們也害怕嗎?」男孩說:「我們過來看看她們怎麼樣了!」瑪瑞亞為了緩解他們的情緒,教他們唱起了歌。可怕的夜晚就這樣愉快的度過了。

《音樂之聲》是以歌舞為主題的一部電影,我希望大家能多看這樣的電影,用心去感受愛,讓愛留在每個人的心中!

《音樂之聲》觀後感12

昨天,媽媽為了讓我看上《音樂之聲》,幾乎忙了一中午,內容簡介很長。主人公瑪麗亞是一個在修道院里的修女。由於她活潑好動的性格使院長決定把她安排到馮。特拉普上校的家裡做家庭教師。因為亡妻的悲傷,使特拉普上校對孩子們實施軍事化管理。

但是,瑪麗亞的到來,改變了七個孩子的命運。在上校的家時,她用窗簾布為孩子們縫制了游戲服,帶著他們出來玩。當上校帶著女朋友男爵夫人回來時,她正帶著他們爬樹,劃船,當他們劃船時男爵夫人已經在等候多時了,可是當船快劃到岸邊時瑪麗亞摔了一個跟頭,所以船翻了,七個孩子一個接一個掉下了水。

他們拚命遊了上來。後來上校和男爵夫人訂了婚,由於夫人對瑪麗亞說了一些話,讓瑪麗亞回到了修道院。院長讓他去尋找自己的美夢。瑪麗亞又回到了上校的家裡。男爵夫人覺得已無法挽回上校對瑪麗亞的愛意,便自動退出了婚約。上校和瑪麗亞訂了婚,不久他們便結了婚。幸福美滿便是結局!

這個故事既幽默又風趣。瑪麗亞用善良誠實樂觀的精神和行動贏得了孩子們和上校的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愛是可以感化一切的!

《音樂之聲》觀後感13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音樂之聲》的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瑪麗亞是一個年輕活潑的修女,她喜歡在大自然中大聲歌唱,所以她經常忘記修道院的規則。修道院院長認為瑪麗亞不屬於一個嚴格的修道院。在與所有人討論後,院長決定安排瑪麗亞為一名上校當家庭教師。

上校的妻子多年前去世,留下七個孩子。他要求嚴格管教孩子們。他告訴瑪麗亞,因為孩子們的惡作劇,他家裡所有的導師都堅持不了多久。瑪麗亞的確很淘氣,但善良的老師沒有告訴他們的父親,而是像母親一樣照顧孩子,很快就和孩子融為一體。在瑪麗亞的指導下,上校逐漸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上校和瑪麗亞有關系。他們結婚後,回到了被納粹佔領的奧地利。上校不想為納粹工作,所以他和家人逃離了奧地利。

唱歌是情感的表達。人們高興時和痛苦時都會唱歌。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劇。瑪麗亞不停地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渴望。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譯本,叫做《真、善、美》。音樂是「真、善、美」的同義詞。我們必須多看這部電影,把真理、善良和美麗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音樂之聲》觀後感14

我看了《音樂之聲》這本書,深受感動。

這本書主要講:修女瑪利亞受修道院委派,當了一位上校的孩子的家庭教師。上校把他的七個孩子像士兵一樣訓練,家中沒有一絲生活氣息,瑪利亞帶著孩子們唱歌,用音樂感動了上校一家的事。

看這本書時,有很多地方讓人看了忍不住會發笑,卻在笑的同時悟出很多道理。

一開始,我看到這個家庭的這種狀況,不禁感嘆道:「多麼可怕的家庭!」我覺得這家庭已經無可救葯了。我看著這些孩子一次次搞惡作劇捉弄瑪利亞,卻想不到瑪利亞竟會用奇特的教育方法使他們與她融洽相處!正是這么一個可怕的家庭,被瑪利亞徹底改變了,這是什麼力量?是愛!瑪利亞的愛感化了他們全家,使人的心靈得到>溫暖與快樂,並使人主動地渴望這種快樂!

每當優美的歌聲響起,我總是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瑪利亞的歌聲,如甘泉滋潤心田,如清風拂過心扉,如溫暖的陽光融化冰雪,如閃亮的燈燭帶來光明。美妙的歌聲,美麗的景色,美好的心靈,使人沉浸其中。

瑪利亞用最動聽的聲音,消除了一切距離,音樂之聲使人與人之間永遠沒有代溝。

《音樂之聲》觀後感15

前不久,老師在音樂課上為我們播放了音樂之片——《音樂之聲》。看完後,我深有感觸。

這是一個發生在戰爭時期的故事,講述了年輕活潑的修女瑪麗亞到退役海軍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照顧他的七個孩子。特拉普上校雖然冷漠嚴厲,但終究還是抵擋不住瑪麗亞的純潔善良,兩人終於結婚,可惜剛剛渡完蜜月,他們的安靜生活因被納粹佔領奧地利而破碎了。

全劇都有音樂貫穿始終,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無限深情的《雪絨花》,歡樂有趣的《哆來咪》,以及調皮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都已成為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以及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正是因為這一曲曲藝術佳作,在看電影的過程中觀眾能一直保持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沒有對人物的猜疑,有的只是漣漪般的輕快。在這部影片中,觀眾所能感到的只是人世間那種最淳樸、最簡單的友愛和摯愛之情,永遠只是那輕松愉快的節奏!

7.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作文7篇

《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七篇《海上鋼琴師》 觀後感 作文 ,希望大家喜歡!

更多「海上鋼琴師」的相關 文章 推薦【↓ ↓ ↓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6篇500字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心得範文

電影海上鋼琴師專業影評5篇

《海上鋼琴師》電影影評及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絕響的鋼琴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作文1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涌現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思緒紛飛卻不知從何整理的。《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令人慾罷不能卻欲言又止的電影。也許多年之後,人們會忘記那場驚艷的鋼琴決斗,會忘記他心愛的女孩就住在莫特街27號,會忘記……但在維吉尼亞號殘骸中他與麥克斯最後的對白,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孤獨、決絕而溫柔,始終會出沒在心底,帶來生息。

這個 故事 的開頭到結尾,始終是以倒敘的手法由邁克斯陳述而來的。所以,有人說,邁克斯和1900其實就是「一個人」,因為除了邁克斯,沒有人能作證,我們並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種境界,是和外界紛擾不一樣的存在狀態。

對於這樣的結尾,我一開始感到的是惋惜和同情:為什麼不能試著上岸迎接新的人生呢?為什麼不能在喧囂繁鬧的世界中找到另外的一面美好呢?為什麼非要以死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捍衛一生的夢想呢?

對於這部電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主題。當然,如果一部電影只能從單一的角度去分析,就不算一部經典之作。

從追求夢想的角度來看,當時的人們都朝著美國夢不斷努力,世界充滿了慾望、利益和關系的紛爭,甚至很多人拼搏多年依然沒有獲得想要的成功,最終走向窮途末路。邁克斯為了生計可以把陪伴多年的小號賣掉,為了生存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而1900一生都留在了船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為了夢想他可以放棄一切,甚至於面對死亡,他依然無所畏懼。

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態,如果結尾沒有這么悲劇性的一幕,這部影片就沒有了升華的價值,在我看來,它反映了很多現實世界與理想主義的東西。如果1900走出了大船,擁有了和平常人一樣的家庭和財富,也許他就無法彈奏出在大船上那種純凈、自然的音樂了。所以,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歌頌了一種遠離世俗喧囂的純潔夢想。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作文2

電影是我休閑時光不可缺少的夥伴,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可以陪伴你打發時間,更能給你以啟迪。曾經朋友給我推薦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但因無暇一直未看,昨天晚上終於有空閑,坐下來好好欣賞了這部電影。

影片全部內容是在一艘弗吉尼亞號的海船上一一展開的,主人公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角色,嬰兒的他被船上的鏟煤工在高等艙的餐廳里發現,被取了個長長的名字,因為當時是新世紀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鏟煤工順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於是人們就叫他1900。從此後,他留在弗吉尼亞號,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不是他不願意去追尋夢想,而是這艘輪船是他人生的起錨地,是他生命的載體,也是他的安全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舍棄所有登陸的機緣。

在他八歲時,船上的人們無意間聽到一段奇妙的音樂,那就是1900彈奏出來的。他的曲子從來沒有章法,就如他的內心世界一樣,根本不存在什麼規則、標准之類的東西,但是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那是一種超忽常規的能量,以超強的觀察力去審視這個世界,用自己的內心去感悟人生百態,可惜的是他最終無法脫離自我圈定的人生枷鎖。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海上鋼琴師就是我們身邊那些生存在自我空間里的人們的縮影。他們熟識於一如既往的生活圈,熱衷於彈奏屬於自己的音樂,一旦環境有變,就會感到無所適從,與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他們需要時間、精力來重新適應,或者無法適應。他們在自我封閉中要麼頹廢無功,要麼創造奇跡,用自己的方式來排遣內心的孤寂落寞,展現心靈深處一直嚮往的世界。

試想,如果1900放棄所謂的堅持,那他的人生是否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呢?當然,一個真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一定會選擇與命運抗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而不是選擇逃避,放棄生命,走向絕望。

人生的旅途很短,短暫到有如那一段段跳躍的音符,轉瞬即逝,我們只有敞開心扉,包容一切,去努力適應一切,才能演繹出精彩樂章。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作文3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

一個人,一艘船,一架鋼琴,一輩子的光陰,一段傳奇的故事。「只要你還有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不會完蛋!」。

目前為止我在海上體驗的時間很短,我總是在期盼著,最好能登上一艘游輪,在大海上航行幾天,不在乎目的地,只希望可以體驗在海上的感覺。一艘船孤獨的航行,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環境,如果沒有陽光和星空,四周幾乎沒有分別,可以學著放鬆,讓晃動的船體帶我回到嬰兒時代,感受對周圍的未知,對目的地的迷茫,以及每天的無所事事。也許最初幾天我會到處溜達,保持亢奮和好奇的勁頭兒。然而也許十天,也許二十天,當這種新鮮的感覺一天天消散,厭倦、疲憊、無聊、焦慮、憤怒、恐懼… … 隨之而來!

1900的人生很悲催,但也很幸運!悲催是站在世人的角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必須和孤獨長時間相處。幸運的是在我看來,他有充足的時間、空間和自己交流,船上來往的旅人,正好給了他多元化的感官體驗,生活在熟悉的船上,安全的底色給了他無懼生命的力量。而他對人、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思考,也為他的演奏注入了靈魂。技巧可以被模仿和學習,但思想是自私的,是獨有的,是任誰也無法奪走的!人類的偉大就在於我們開啟了自主意識模式,並擅長用意識創造和體驗生命。我們工作、生活、旅行、學習等等行為模式的意義是為了打開我們的意識框架:藉由看到的去思考更多看不到的;藉由體驗到的去創造更多可以體驗的。1900不用下船,所以他從不期盼那個目的地的到來,開船的瞬間,他為同行的旅人開啟一場音樂盛宴,驅散陸地帶上船的霧靄。沒有分別心,卻更願意在有夢想的人群中抒發自己的夢想,沒有評判心,更純粹的傾聽和接受不同的信念,通過思考把感受融入靈魂,融入夢想。

三十年,生活在船上,身體可以說被禁錮在船上,可並不影響他的心靈在宇宙間翱翔。完整的人生包含了生和死,而他的完整更是完美到沒有瑕疵,生於船上,死於船上,短短人生所有傳奇也都在船上創造,而他的音樂,卻擁有法式愛情的浪漫,英式深沉的訴說,美式激盪的吶喊… …

他用意識走遍了千山萬水,他用心去感受周圍的一切,名利對於他的音樂執著,對於他的創造守護,卑微而膚淺。生命的意義!深奧的話題,卻有著無數簡單的回答,可誰也說不清哪個更為貼切… … 我願意用一生去享受探索生命意義的過程,也許這也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作文4

初看完影片之後,唯一的感受是孤獨,透徹心扉的孤獨。他來到這個世界還未來得及張開眼看父母一眼就被遺棄於郵輪之上,幸運的是被豪放的鍋爐工丹尼收養,並給他起了個長而古怪的名字——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於是,1900在這艘郵輪的傳奇故事緩緩拉開了序幕,他漸漸開始融入這個世界,一種叫音樂的東西觸動了他的心弦。然而奈何造化弄人,幾年內再度成為孤兒的他終於獲得了他一生不會拋棄,也不會拋棄於他的鋼琴。此後,他伴隨著郵輪在世界游歷卻從未下過維吉尼亞號半步。期間面對著名利的誘惑,外界的挑釁,哪怕一段從未結束,也從未開始的的愛情也只是讓他心潮更澎湃了些,掙扎更劇烈了些,他還是選擇了大海,還是選擇了那台伴其一生的鋼琴。在一聲巨響中,他消失了,永遠地消失在海上,永遠地消失在每一個觀影者的眼淚中。

也許有人會講,這是一種消極的人生,這是一種懦弱的態度,這是一種逃避的借口。但我們清晰的看到他隨著鋼琴在海浪起伏搖擺的船艙內肆意滑行,聽著他為心愛的姑娘彈奏出海上鋼琴師的內心獨白,用「fuck the regulation」輕輕地回答了船長的指責……這些畫面無一不告訴我們,他不是一個沒有自我的人。他生活於他自己構建的靈性殿堂,那個殿堂無人可攀。他不屬於任何一種生活,他被上帝隱秘的藏起,被海洋保管,被一個多情的導演,用戲劇把他的所有一一遮蓋……

暗自思忖,其實我們才是孤獨的大多數吧。1900是孤獨的,所以他選擇一輩子不上岸,藏在那座海上浮城中,躲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孤獨的活著,然後死去。而我們呢?這個世界再繁華再喧鬧我們都彷彿一個座離島,我們沒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城讓我們逃避所不喜歡的一切。我們所棲居的城市越來越鄙棄孤獨,它讓你覺得孤獨是可恥的,它要讓你融入外面喧囂的海洋戀愛的洪流,它要你和別人一樣,上岸,走同一條路,一條望不到盡頭的路。漸漸地,生活,讓我們疏遠了親情;功利,讓我們世俗了友情;慾望,讓我們背叛了愛情,我們丟了個性卻換來了共鳴。可捫心自問,這一切的情感的告別換來的真的是我們曾經夢想過的真正的幸福么?

後來漸漸明白了為何1900終其一生也不願走下弗吉尼亞號半步,因為我們的陸地就是他的海洋,無人願意一生漂泊。我們這些「陸地」上的人,學習,工作,為人父母,然後老去,聽來彷彿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卻還是那樣漫長。然而在閉上眼的那一瞬還是會含笑著想起,自己曾和摯友在 畢業 之際把酒言歡;會含笑著想起,自己曾擁有良人在側,許下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的誓言;會含笑著想起更久遠的從前,父母望著剛來到世間的你滿臉盡是疼愛……會想起那些曾無數次溫暖過你的點點滴滴,然後默默告訴自己 ,這是很長、很好的一生。

正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陸地」上,清楚地看見它的混亂與殘酷,卻因為某一瞬間體驗到的那些溫情,那些無以倫比的美好,而心甘情願地忍受著它所給予的傷害。或許,我們從來都不是天才,但是我們至少能做到勤懇、踏實。我們從堅硬和純白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世故。但內心深處,終究會一直記得,這一生所做的種.種妥協,不過是為了在這個花花世界,在這架上帝給予的巨大鋼琴上,演繹出屬於自己的那一篇華美樂章。

這是一場不是悲劇的悲劇,世間的繁華與喧鬧,我們永遠無法做1900,但1900的故事是一場讓人沉迷的孤獨,是那般的醉人,就像一杯美酒,越品越醇。我們都不願面對孤獨,我們很難為一件事獻上自己的一生,我們索取的只是「琴鍵」,而不是「音樂」。其實,每個人的本質都是孤獨。但,1900是直面孤獨的,超越孤獨的。如果一個人一生只鍾愛一件事,一個人,只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真的是很酷的事情,孤獨又有什麼好在意的!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作文5

本片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長大,顯示出了無師自通的非凡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爵士 樂鼻祖傑尼聽說了1900的高超技藝,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後自嘆弗如,黯然離去。可惜,這一切的事情都發生在海上,1900從來不願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情愫在琴鍵上流淌。他會不會為了愛情,踏上陸地開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聲驚艷世界?但這一切卻在1900看到城市後都變成了幻想,他又回到船上,直到工程隊用600噸炸葯將巨輪炸毀,他也沒上大陸一步。

影片中有幾個鏡頭讓我十分影響深刻。第一個鏡頭,當1900從甲板上緩緩走下舷梯時,畫面選擇了一種處理方式——當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時,鏡頭以同樣的緩慢和凝重由遠及近,最後漸漸定格,轉而我們看到的是從舷梯後方的角度拍攝的1900沉重的腳步,以及透過舷梯的縫隙和1900雙腳展示給觀者的紛繁而凌亂的城市。而後,我們從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個別樣的城市——張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囂著自己的浮躁,揚揚自得的伸展著櫛比的高樓和煙囪。很特別的表現手法,當影片行進到最後,Max問及1900為何不願意離開Virginian的那一瞬間,我們就不難理解1900的答案了——琴鍵太大,音樂無從而生;城市太大,我們無從而生……

第二個鏡頭:當1900與Max分離時,二人擁抱時,這里用了一個十分經典的仰拍鏡頭,在這一刻,我看到了三層意思,第一層,人格的高大。1900的人格在這一刻無疑是高大的,他擁有一個對音樂十分虔誠的靈魂,他不想下船的原因幾乎全部都是從自己的音樂里悟出的,所以說,用一個仰拍來突出一個虔誠的靈魂;第二層是Max,他對1900的成全與尊重。自己的朋友選擇了死亡,他並沒有選擇強行帶走,而是尊重與理解,這是,仰拍鏡頭將這種高尚的做法表現出來;第三層,是兩個人的友誼。Max一直相信1900一直在船上,所以不管多少人的阻攔也執意上船,說明二人的友誼已經是另一種高度,並且,Max作為1900口中的少數人,說明,Max少有能懂1900的人,所以說,用一個仰拍鏡頭,將二人的友誼體現的十分高大。

最後一個鏡頭,在Virginian被炸毀的前一刻,忽然一雙手,乾枯的手,輕輕的擺放在觀者眼前,然後這雙手開始在空氣中彈奏,背景音樂是那首美妙的樂曲——1900為了心愛的女孩所即興演奏出的愛語。鋼琴的聲音,尤其是這樣以單音為主的簡單旋律,總是顯得特別的干凈和輕靈,彷彿是1900那顆安定的心一般,平緩的旋律傾瀉著柔情,不僅是對那個曾經出現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著鋼琴、膜拜著音樂時,心裡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1900是個天才,他從小就會彈出美妙的音符,但他又是個孤獨的人,特別是在一艘巨輪上的天才,船上的旅客來來往往,1900群看到的永遠都是陌生的新面孔。他們懷揣著對美國生活的嚮往,前往美國,再美好的音樂也會因為那一聲「America」搶去關注點,只留下1900那落寞孤獨的身影。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作文6

一直以為《海上鋼琴師》是一部愛情片,美若天仙的少女,恍若仙樂的鋼琴曲,纏綿悱惻的 愛情故事 ,發生在浩渺無際的大海上!幾次要看都沒有看成。終於,一個閑適的周末午後,懷著愉快的心情,要完成這一直來的願望了。

《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的作品。故事發生在本世紀初,一艘往返於歐洲和美國的名叫弗吉尼亞號的游輪上,無窮無盡的尋夢者,乘坐這艘游輪,來到美國。我們的男主角,「1900」,一個具有鋼琴天賦的初生嬰兒,被遺棄在這艘游輪上,被鍋爐工收養,開始他在大海上從生到死的獨特人生。

「1900」在船上演奏鋼琴,經歷了朋友離別、經濟蕭條和兩次戰爭,最後,這艘游輪停止了航運,將被炸毀。他的朋友麥克斯,堅信他仍在船上,千辛萬苦找到他,勸說他。「1900」最終沒有離開「維吉尼亞號」:最後,他纖細的雙手在空中象徵性地演奏了最後一曲,在一片火光中,伴著巨大的聲響和巨輪一起在海上沉沒,和來時一樣,鋼琴師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永遠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我沒有想到「1900」這么決絕,哪怕失去生命,他仍然不肯下船,選擇和他的音樂,永遠留在船上,消失在海上。

鋼琴師的故事完結了,我卻不由陷入深思中。

從個體的角度看,「1900」的抉擇,與他獨特的經歷和純粹的個性有關。正如「1900」回憶起當年站在跳板中間的情景時所說:「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而是因為所不見……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拿鋼琴來說,鍵盤有始,也有終,並不是無限的,但音樂是無限的。在有限的鍵盤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應付的來;但走過跳板,前面無數的琴鍵,無限大的鍵盤如何奏地出音樂來……上了岸又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路。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我寧願舍棄我的生命。」

「1900」對自己很清醒,他生於海上,長於海上,「弗吉尼亞號」輪游就是他的家,鋼琴和音樂就是他的世界。童年的經歷、鍋爐工的警告,還有他和陸地有限的幾次交集帶來的不愉快 經驗 ,在他,陸地,從來就不是一個美好和值得嚮往的地方,也不是自己能夠把握和想擁有的地方。他堅守自己的生活,愛情可以放棄, 其它 財富和權勢,更不在話下。對於一個如此純粹的人,做出與音樂和游輪共存亡,一點也不奇怪了。

可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從一個特殊人的立場對工業時代進行 反思 , 我更多體會到的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片中我們看到,當自由女神從海上的迷霧中出現時,游輪上人人歡呼,人人心嚮往之;但我們也看到,這個人人嚮往、人人奔赴的地方,有冷漠,有戰爭,有無止境的慾望和追求;這個地方,只能進入,只能前行,按照它的方式;當你無法融入的時候,最終只能滅亡。這就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了。

每一個個體,都有其獨特的人生經歷和性格個性,對於生活,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選擇。有人追求卓越,有人甘於平淡;有人執守「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有人更渴望「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成就一番偉業。

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應該是人人都能追求自我夢想,人人都能擁有夢想生活的社會,而不是只有一條路徑,就像游輪通向陸地的踏板,只有唯一的一條;也不是只有一個標准,只能追求世俗的名利和成功,才是幸福。在這里,人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這才是人類社會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們追求的終極所在。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作文7

《海上鋼琴師》,反復看了三遍,每一遍的感受都格外深刻,我是在假期朋友之口中了解到這部影片,她看完後極力向我推薦,說這是一段曠世奇才的隱秘 傳說 ,還一邊眼淚汪汪地向我描述這部影片那些打動她的點。

這個學期開學,挑了一個閑暇的下午,我開始走入這段回憶式敘述的影片。

故事裡的主人公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養。他只有水手給予的名字,而名字是一個年代,1900。幼年他面對鋼琴,無師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和掌聲。他在偶然的一次,悄悄愛上一個女孩,靜默且深情,曾令人揣測他是否會為了她而下船面對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後選擇的仍是他的鋼琴,他的大海。他說,鋼琴只有88個鍵,但是外面的世界,卻是有著無數黑白鍵的巨大鋼琴。他無法駕馭。是因為這樣嗎?

我記得影片中1900說的一段話,「陸上的人喜歡尋根究底,虛度很多的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你們不停到處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

有人說,1900代表著的是一種理想,代表著這個塵世中的多數人,註定不會付諸行動,卻會始終心懷嚮往的理想。矗立在那裡,自由,決絕,而悲傷。

我們為什麼不會像1900一樣,永遠待在船上,選擇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這樣壯烈,卻獲得永生的自由?

因為,大多數的我們,一直生活在這個「外面的世界」,雖然清楚地看見它的混亂,卻也會因為某一瞬間體驗到的那些溫情,那些無以倫比的美好,而心甘情願地忍受著它所給予的傷害,努力彈奏出最華美的人生樂章。對我而言,這種「外面的世界」若是自己真的所愛所選,這也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也有人說,這部影片是講述內向型人才在快節奏社會中倔強卻無奈的低吟、是每個人在信息時代下打不開的內心和沒有安全感的茫然。

我們或許從來都不是天才,但是我們至少能做到勤懇、踏實。我們從單純和執拗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世故,但內心深處,終究會一直記得,這一生所做的種.種妥協,不過是為了在這個微塵世界,在這架上帝給予的鋼琴上,創作出獨屬於自己的旋律與琴音。

人的一生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面臨選擇,每一個細小或者重大的選擇決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凡人的選擇是無論如何先活下去再說,"活著"這件事情本身比什麼都重要。而天才則把心靈的舒適看得更重,生死則次之。

對很多人而言,這也許是悲劇,但是我卻認為這是1900的一種自我追求,他熱愛船上的生活到達一種極致、高於一切,那裡是他的整個世界,離開這里,他可能再也不能繼續他所愛的這種生活。

有人問,這部影片既然這么有深意,為什麼沒有像《綠皮書》一樣拿奧斯卡獎呢?很多人都覺得導演用錯了力氣,或者不明白他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只是這個世界浮躁的人太多。他想傳達的東西,不是你為了寫影評翻來覆去看了好多遍發現找不到可以作為主旨的東西。導演是有野心,他想講述一個人的一生,想映射一個時代。這部電影根本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在給每個看官照鏡子,主角就是你自己。

還記得當Virginian被炸毀的前一刻,忽然一雙手,乾枯的手,輕輕的擺放在觀者眼前,然後這雙手開始在空氣中彈奏,背景音樂是那首美妙的樂曲——1900為了心愛的女孩所即興演奏出的愛語。鋼琴的聲音,干凈而輕靈,彷彿是1900那顆安定的心一般,平緩的旋律傾瀉著柔情,不僅是對那個曾經出現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著鋼琴、膜拜著音樂時,心裡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海上鋼琴師講的不僅僅是一個鋼琴師的詩意史詩,它的意義在於讓我們意會生活,在於讓我們了解天才,在於讓我們看見自己讓我們看清自我存在的意義!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作文7篇相關文章:

★ 海上鋼琴師的觀後感範文5篇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5篇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作文5篇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精選6篇600字

★ 關於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作文5篇

★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精選5篇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5篇

★ 電影《海上鋼琴師》5篇600觀後感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5篇

★ 電影《海上鋼琴師》700字觀後感範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8. 音樂之聲觀後感

第一篇: 音樂之聲觀後感

《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劇,劇中的女主人公瑪利雅在不停的歌唱,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是對快樂與幸福的一種追求。她起初認為只有進了修道院,才能修身養性,才是真正熱愛主的表現,所以,她熱衷於做一名真正的修女。而院長卻不這么認為,感覺她並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送她去做了上校家的家庭教師。在這里,她有七個性格各不相同的學生要教,他們調皮、開朗而又喜歡惡作劇,瑪麗雅卻以她的熱情和真誠感動了他們,也感動了他們的父親----上校,最終他們成為了真正的一家人,雖然遇到戰爭,卻能感受到他們一家幸福的生活與甜蜜。

音樂與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瑪麗雅熱愛自由,喜歡奔跑於廣闊的草地上,喜歡跳躍於靜靜流淌的小溪旁,喜歡象小鳥一樣歡快地歌唱。她的這種行為是不被修道院里眾人所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應該向上帝懺悔。修道院的嬤嬤們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瑪麗雅,把她看成最本真的天使,一派反對她,把她當成了惡魔。這其實應該代表了父母對子女的全部看法,和同時存在的兩種心理。做為父母,我們有時候,會看孩子們像天使一樣可愛,有時候又像惡魔一樣讓人頭疼,甚至惹人討厭。而院長嬤嬤所代表的,正是那種智慧父母的化身,她承認孩子身上的缺點,卻也看到了她的優點和長處,或者說她更喜歡瑪麗雅身上透露出的本真和純潔。「如何讓月光在掌心停留?如何摘下浮雲釘牢?如何使海浪停留在沙灘上?」她用自己的歌聲唱出了對孩子個體的尊重,唱出了一首流淌與心胸的偉大母親的愛,唱出了對孩子的理解,更唱出了對瑪麗雅的真情贊美和認同。

像小鳥一樣快樂單純的瑪麗雅來到了上校家,一路上,她的內心充滿了矛盾與恐懼,這正是一個人走向一個新的世界的恐慌與迷茫。最後,她終於帶著院長嬤嬤告訴她的一句祝福,更是一種提示「天主關上了門,又在別處開了窗」勇敢地走進了上校的家。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麼,但她堅信:力量不存在數字中,力量不存在財富中,力量是自己內心的一種自信。她是一個快樂而堅強的孩子,她會讓陽光適時地照進自己的心胸,給自己勇往直前的力量與祝福。上校嚴肅的家規沒有嚇住她,孩子們惡作劇的捉弄沒有難倒她,她以她的智慧與熱情融入到了孩子們的世界,也打開了上校久已經封鎖的心靈。

她的到來,猶如給這個死氣沉沉的家帶來了一縷陽光,給了孩子們溫暖,也給了孩子們活力,同時也讓上校冰冷的心開始融化了。當她問:「為什麼這么可愛的孩子們愛捉弄人呢?」回答非常簡單:「這樣爸爸才注意我們。」這是孩子們最真實的回答。他們渴望父母的愛,渴望父母的回應,然而,他們卻沒有得到。上校在喪妻之後完全沉浸在一種沒有笑聲、沒有活力的沉靜之中。他只是給了孩子們豐厚的物質生活,但卻忽視了孩子們心靈的飢渴。這不僅讓我想到了現實生活中那些搗蛋、調皮,甚至被定性為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們,他們的行為不正是在告訴我們他們內心的需要嗎?這些孩子才是真正需要我們這些父母和老師給予愛和呵護,因為他們的努力沒有那麼優秀而得不到關注和寵愛,他們便用這種搗蛋的方式來試圖引起大家的注意,可是,我們往往會曲解了他們的行為,會更加的不待見他們,致使他們最後走向一條破罐破摔的反抗之路。瑪麗雅的到來,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一種從沒有過的被理解、被接納、被認可、被關注的溫暖,他們不再惡作劇,而是用甜美的歌聲告訴父親、告訴大家,也告訴全世界他們心中流淌的快樂。

瑪麗雅用自己的巧手為孩子製作了一件件得體的運動服,讓孩子們走向了大自然,走向了自由。因為她很明白:那些看起來高貴的衣服就像是緊箍咒,讓孩子們縮手縮腳,不敢動,不敢尋找自己,不敢承認自己的感受。因為孩子們很愛自己的父母,所以他們不願意反抗,情願穿著很不舒服的外衣做給父母看,以取得父母的愛與歡欣。而我們家長總是把自認為對孩子好的東西,認為適合孩子的東西,強加在孩子身上,也就成了孩子的緊箍咒,讓孩子們沒有了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孩子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創造的能力。其實,這也正是給我們提了個醒,讓我們學會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讓孩子們在自由、溫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另外,瑪麗雅也記住了院長嬤嬤的一席話:「這些牆不是為了擋住你的問題,你要正視它,要按照你的生活道路去生活。攀登每一座山,不論高低皆要尋求;踏遍每條偏僻的小路,你都必須走;攀登每一座山,涉水過小溪,追尋每一道彩虹,直到找到你的夢想。這夢想需要你獻出全部的愛,在你有生之日一直走下去。」這些告誡,也道出了生活的道路需要自己去走的人生真諦。瑪麗雅循著這條生活的原則,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也給上校一家帶去了快樂與希望。最後翻過那座山便是自由世界的演繹,也應該算是對人們的一種提示,一種戰勝困難就是希望的鼓勵。

影片從始至終,都以愛與自由為主線,讓人們感受到了愛帶給人們的力量與支持,愛的偉大與珍貴,並告訴人們,愛要從內心流淌,從自己身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和一個個親人愛起,最後便會演繹成為一種大愛,一種對國家的愛,一種對整個世界的愛。

第二篇: 音樂之聲觀後感

《音樂之聲》是以音樂劇的形式塑造了年輕的家庭女教師瑪利亞和七個單親孩子的鮮活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生動活潑,又充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感人的故事。

第二次看完這部經典老電影,我依舊感受很深——特別是瑪利亞的溫柔、善良、熱情和耐心以及她的堅強、勇敢和無私純潔的愛。借著優美動聽的音樂讓這個缺少愛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歡樂,她用心地去了解七個個性不同的孩子,愛護他們、教導他們,用心地去愛他們,孩子們從心裡接受了她,從心裡喜歡她,並在她與上校結婚後親熱地喊她「媽媽」。

瑪利亞是怎麼樣贏得孩子們的心的呢?

她熱愛生活,如她熱愛歌唱廢寢忘食一般。她對生活充滿激情,感染了孩子們,甚至是嚴肅的上校,讓他們重新看待這個世界,重新看待生活,對生活充滿了感激和希望,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這是一個老師最難得的地方。

她寬容,幽默。初到上校家,人生地不熟。孩子們就給她下馬威,在她口袋裡放癩蛤蟆,說她衣服難看,長得丑,沒品味,在她椅子上放堅果,她並沒有生氣,全當是孩子們和她交流的一種方式而已。她沒有向上校告狀,而是用幽默的形式化解了尷尬和矛盾,讓孩子們對她產生了信任和親切感,感受到了溫暖。

她沒有老師的架子,有親和力,和孩子們做朋友,拉近了和孩子的'距離。

她真心地為孩子們著想,敢於批判不合理。她不用哨子,而是努力記住他們每個人的名字,在上校反對的時候,她堅持為孩子們做衣服,不是讓他們穿著古板的水手服。在她的眼裡,孩子們的生氣都被扼殺在那些規矩里。

她教學形式多樣化,不拘一格。無論是寂靜的山坡草地,還是喧鬧的城市小鎮,都可以變成她的課堂,孩子們的身心得到了釋放的同時也很快學到了很多的知識,並且培養了她們的交際能力,鍛煉了膽識。

她富有想像力,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剛開始教音樂得知他們一竅不通時,她運用她豐富的想像力把音符教的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東西與實際相聯系,方便了年齡參差不齊的孩子們理解並記憶。在教學的過程里,她無時無刻不把音樂融入生活,融入自然里。她多運用啟發式,並不是生搬硬套,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和想像力。

她讓每一個孩子參與她的教學,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戲,一起演出木偶戲,讓他們體驗成就帶來的快樂,讓他們了解認識自己,更加有自信。

她還有很多優點,她平易近人,有愛心,善解人意,體貼孩子,讓孩子們具有安全感,愛好廣泛,能歌善舞。這些都是讓她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優點,我覺得好老師是天生的,什麼技能都可以培養,而一顆有愛的心卻是不能的。瑪利亞之所以是好的老師,最重要的就是她懂的愛別人。

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也能真正用心去愛,去了解我們的孩子,我想我們的孩子也會更加喜歡我們、接受我們,從而像愛媽媽一樣地愛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優秀教師的標准都可以在她的身上得體現,這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目標。

第三篇:音樂之聲觀後感

在我大二上學期的時候,我們的英語老師給我們播放了《阿甘正傳》和《音樂之聲》兩部電影。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美國音樂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受啟發頗深。一是劇中優美而又熟悉的音樂旋律,令人陶醉,給人以美的享受;二是修女瑪利亞的教育理念,特別是她跟七個孩子和家長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迪,令我受益匪淺。給我現在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下面我就從這部電影中得到的教育感受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信任是溝通的基礎。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得到學生們的信任,有了信任,才會得到孩子們的尊重,也才能讓孩子們接受你的教育思想,包括接受你的一切。劇中瑪利亞盡管沒有接受正規的專業理論的教育,但是她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行為讓孩子們信任自己,並且使孩子接受自己。從瑪利亞第一次和七個充滿個性的孩子見面開始,我們就看到了她那獨特的教育態度,面對孩子們的惡作劇,既沒有當面指責,也沒有當著家長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們惡作劇背後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到孩子們的捉弄後,面帶微笑的說:「我要感謝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裡的禮物,你們使我感到快樂和溫暖。」通過這件事情的巧妙處理,讓孩子們自然地把她當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長輩看待。這里不但看出教育機智的重要,而且其實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取得孩子們的信任是多麼的重要。

二、家校溝通是做好教育的重要環節。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在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方方面要講究方法和技巧。影片中,瑪利亞沒有一味地聽取家長要求對孩子們嚴格管理的意見,而是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委婉而堅決的反對家長的做法,通過自己的行動贏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和尊重,每一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作為教師應該讓孩子們在學校里快樂的度過每一天,發現並鼓勵孩子們做他們想做的有意義事,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通過孩子們的發展變化,感化家長,贏得孩子和家長的認可和信任。這樣家長才能放心的把孩子交給我們。

三、恰當合理的教育教學方法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劇中七個孩子由於長期的軍事化管理,自由、童心、個性、甚至夢想都被壓抑和禁錮,瑪利亞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和個性特點,阻止他們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開啟了他們的心靈,放飛了理想,特別是在郊外草地上教唱歌曲時邊舞邊唱的游戲場景,無疑為我們提供了游戲教學的最好範例,這一點對於我們寄宿制學校來說啟示非常大,我們的孩子們如果一天到晚在教學區和生活區,久了就會出現煩躁,因此我們應該經常帶領孩子們走出校門,多參加戶外活動,使他們快樂的學習、生活,更好的挖掘孩子們的潛能,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作為教師應該充滿愛心、耐心和童心,相信自己,進一步挖掘自己的潛能,只有真正達到一專多能,用自己的行動、學識和品格引領學生,分析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閱讀全文

與關於音樂電影觀後感7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適合四個人的英文電影配音 瀏覽:181
韓國電影中文字母gong 瀏覽:598
新傾國傾城電影完整版國語 瀏覽:506
日本一部電影鯊魚拉船 瀏覽:176
荒島驚魂電影中文 瀏覽:228
富婆的代駕司機電影中文字 瀏覽:483
芳子哪個電影的主角 瀏覽:815
周卡電影主角 瀏覽:274
李晨與楊穎演過的電影大全 瀏覽:86
帶浣熊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72
十大經典槍戰電影推薦 瀏覽:37
韓國愛情電影一夜未了情 瀏覽:848
適合兒童看的粵語電影 瀏覽:493
2020新上映的動畫電影有哪些 瀏覽:121
魔窟完整電影 瀏覽:286
周一圍愛情電影 瀏覽:525
叫我第一名完整版電影英文字幕 瀏覽:545
神之子電影大全 瀏覽:502
再見列寧電影里的音樂 瀏覽:361
主角啞巴電影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