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攀登者電影觀後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攀登者電影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電影《攀登者》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克服萬難,成功首次北坡登頂珠峰,並在1975年,於珠峰「第二階梯」架設「中國梯」,成功精確勘測珠峰的「中國高度」兩次大事件,證明了中國的毅力與硬實力。
《攀登者》中登山隊員們為了登頂,玩命往上沖,為了團隊,堅決不拖後腿,為了夢想,砥礪前行。登山過程中,撲面而來的暴風雪,讓原本容易的幾十米變得舉步維艱。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停歇,冷風直灌。
惡劣的環境,讓人們由起初的信心滿滿,慢慢轉為立場的動搖。有的人開始懷疑,開始麻痹,置身於死亡的邊緣,帶著一股令人恐懼的氣息。
雖然,影片給人緊張的氣氛,但是《攀登者》依然讓人心潮澎湃,那種專注執著讓人感動,「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專注執著是一種心無旁騖的態度,更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
我們「要竭其力,對待事業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黃牛吃苦耐勞的精神,著眼於大局,立足於小事,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在新時代,敬業就是要求我們每個人在小到個人職業,大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上,都能專心致志,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近幾天在電視上觀看了19年國慶獻禮片《攀登者》,頗受感動。
電影《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然而因為雪崩,登山隊員方五洲不得已丟掉了攝影機,就因為沒有留下影像資料,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國際認可。
從1960到1975,中國的攀登者們遭到了15年的質疑與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們的遺願如猶在耳,第二代攀登者們再次出發,向著世界第一高峰發起沖擊。極度冷冽的風雪,氣象專家多次建議停止攀登,雪崩襲來被吞噬淹沒或跌入山谷,山間縫隙甚至要靠登山隊員冒死縱身一躍……一系列的艱難險阻,
終於登頂了,終於留下了影像證明。這個「終於」來之不易。看到預告里「為國登頂」這四個字我挺驕傲的。真的,作為一個中國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運動員憑借著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創造了奇跡,他們在極其嚴寒和飢餓的條件下忍受著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峰之巔。
現實生活中,中國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國梯」,讓後來許多國家的登山隊員順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然而,幾名登山隊員也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部分登山員因嚴重凍傷做了截肢手術,落下終身殘疾。就是他們的團結拼搏無畏艱險,映照著中國人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希望這種精神,也在一代一代人身上繼續傳承下去,生命不止,奮斗不息!
攀登珠峰與核試驗對於人類發展並沒有起到推進作用,把它們放到一塊來說,發現它倆有一共同點:人活著便是為了掙口氣。
這口氣太難掙了,為了這口氣太多人犧牲,太多妻離子散,太多太多。但是他們有退縮嗎?沒有。很多人看到有吳京在的電影,就覺得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沒有錯,有多了解中國的過往,必然會愛中國更多些。而且不僅僅是愛國主義,是人性,人性即能黑暗到一定地步,亦能光輝到一定境界。
中國是一個在苦難中壯大的國家,拿命搏才有今天的輝煌。人會不惜命嗎?不會,但他們知道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們去做。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國際上最後採用了中國標准,用命換來的數據,終於把這口氣給掙著了。
脫離歷史背景,單看這部電影,如此選材,必然得與惡劣天氣對抗,假如單單是要宣揚所謂的愛國主義,大可以選擇相對舒適環境的題材,唯有這生生不息的愛國精神吸引著這幫擁有赤子之心的人,這珠峰精神,不就是中國精神嗎?
現在的中國之所以能夠傲立世界,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像登頂隊員這樣強大的靈魂支撐。我們的國家沒那麼完美,但又有哪個國家是完美的呢?有問題,去解決,去完善。
最後,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拍登山運動的題材,國內導演應該還沒有經驗。於是導演就加了愛情這條線,把一個陌生的題材拍成熟悉的兒女情長片。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把一個宏大的愛國題材變成狹小的愛情題材。
本來這部電影能把格局升到愛國精神的層面,但卻被方五洲和徐纓、李國梁和黑牡丹的愛情故事一攪和,格局瞬間就被拉下來了。
拍不出宏大的感覺,我們也可以在細小處用功,著重強調細膩的人物情感,但導演顯然也不夠細膩,把人物的情感表現得太粗糙,有著歷史電影的通病——假大空。
導演的表現手法粗糙提現在哪裡呢?例如為了表現人們對方五洲的偏見安排了砸玻璃的情節,這都是多少年前的表現手法了。例如很多劇情都要靠旁白推進,技術高超的導演會用影像說話,而不是像新聞紀錄片一樣念旁白,用太多旁白,就會導致電影看起來像博物館里的歷史資料,冷冰冰的。
電影結構上是的很平庸的平鋪直敘,缺乏新意。我認為如果能60年代和70年代兩條線並行推進,60年代的劇情影響著70年代人物的做出抉擇,最後同時達到高潮,電影在邏輯上會通順很多,情感上會強烈很多。
電影透露出的價值觀也不符合中國精神,要知道,中國精神強調的是每個個體的默默付出,是不提倡個人英雄主義的,片中方五洲個人的主角光環太強,顯得其他人都像廢物一樣,這樣設置完全否定了其他人的付出,是不尊重歷史。
1960年5月24日,人類史上中國人首次從喜馬拉雅山北坡登上珠峰,令世人震驚,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成為家喻戶曉的登山勇士,如今這部《攀登者》電影,又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登山精神。
登山精神就是要有勇於攀登、不怕吃苦、胸懷天下,團結合作,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的精神。登山精神是讓我們更好的去結合實際做好我們要做的事情,實現我們的目標。
扶貧攻堅好似登山,一座山登完了,還有山需要攀登,人生不到生命的盡頭,就要奮斗不止。扶貧攻堅如登山,循徑而上,則是在創造扶貧工作的輝煌。然而路途艱險,一路上重巒疊嶂,需要每個人付出代價。扶貧攻堅如同一座山峰,我們要想完美的成效就要勇於攀登,努力攀登。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們登山如此,現在我們的扶貧攻堅也是如此,只要我們努力了,就沒有無法逾越的障礙;只要我們努力了,就離我們預想達到的成功更近了一步;只要我們努力了,相信到20xx年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國慶節的時候,我觀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讓我非常感動。
1960年,中國登山隊由150個隊員組成,准備從北坡登頂珠峰。他們經歷了暴風雪、冰裂縫、雪崩等重重難關,終於登上了珠峰的「第二台階」。而此時,登山隊只剩下三個人。終於,在第二天的凌晨2點16分,他們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頂峰。
雖然他們登上了珠峰,但是,因為沒有拍到照片,所以不受西方媒體的認同。
1975年,中國登山隊又帶領了200餘人,准備再次登頂珠峰,並打算測量出珠峰的准確高度。在大量的練習和幾次的攀登後,9名登山隊員成功登頂,創下了人類首次連續18小時,不攜帶氧氣瓶登頂珠峰的奇跡!他們還測量出了珠峰的准確高度——8844。43米。
我們要學習登山隊員們頑強的'斗爭精神。電影中,攀登者們在攀登過程中,不斷地遇到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多次命懸一線,卻不曾妥協,帶著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
現在看來,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瑪峰,而是中國一步步向世界的新高度砥礪前行!
國慶假期,我觀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
《攀登者》主要講述在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成功登上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可是,隊長方五州因為救人,把相機丟了,沒能拍到照片,因此,西方國家就說:沒有照片,怎麼能證明登上了珠峰。就因為這句話,讓我們國家被恥辱、嘲笑了整整15年。終於,在1975年,國家決定,同志次組建登山隊,經過多次的訓練,登山隊再次向珠峰發起了沖峰。終於迎來了攀登珠峰最好的窗口期,中國登山隊終於成功登頂。
在登山的過程中,令我最感動的是,在李國梁的帶領下,登山隊再登珠峰北坡的第二台階時,他被一個氧氣瓶打中了腦袋,滾下了山,因為,他們的腰上都寄有線,便會把其他人也帶了下去,可就在要落下懸崖的時候,後面的一個同志拿出鎬子,將鎬子打進了雪地里,其他同志沒有落下山,但是,李國梁卻吊懸在懸崖邊上了,一個同志要他把手給他,李國梁同志卻把相機給了他,把自己的線割掉了,最後,相機保住了,李國梁同志卻墜落山澗,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禁想到這句話:「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是啊!攀登著為了國家的領土,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登上珠峰,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星期天上午7點50分,我們全班在電影院觀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
在觀影期間,我都沒有離開座位,哪怕是一分一秒。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我就坐了多長時間。
這其中,令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在第二次中國從北坡登頂珠峰時,遇上了十級大風。
當他們歷經千辛萬苦,穿過冰塔林,爬上北坳,到達大風口後;氣象組突然向大本營匯報:大風口有可能出現十級大風,建議突擊者立即後退。可副總指揮卻命令大風來臨之前,登上大風口。因為他太想讓西方登山界早些承認,中國人爬上了自己的山。可風實在是太大了,突擊隊只好就地露營,准備調整一晚,明早出發。當他們以為一切都很順利時,卻沒想到,一陣大風突然刮過來,捲走了他們的帳篷和隨身物品,還差點帶走了他們的一個隊友。隊長將攜帶的折疊梯展開,並用繩子固定好,可這也並不安全,梯子在半空中上下翻動,有好幾個人因為沒抓牢,差點被捲走。情況很不樂觀。可在這時,他們發現,繩子在石頭的稜角上越磨越細,最後「嘣」的一聲,斷了。石頭也被這股勁從土裡拔了出來,並以極快的速度朝著他們滾落下來。隊長眼疾手快,又套住另一塊岩石,並且用盡渾身力氣,在最後一刻使梯子掉轉方向,避開了滾落下來的石頭,才保住了全隊的性命,自己的胳膊卻因此受了傷。
這一小段電影,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人不能意氣用事,不然,便會讓自己和他人陷入危險,就像影片中的副總指揮一樣。
國慶假期間,我和幾個同學一起去電影院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看完後我一直在想著電影中這幾個瞬間:在電影剛開始的時候,方五洲登山隊長為了保住隊員曲松林的性命,把攝像機棄掉了的那一瞬間,然後就是那突擊隊新隊長李國梁為了保住攝像機犧牲了的那一瞬間,最後是接近結束的方五洲為了救徐纓同志,為她接下了一塊巨大的冰塊,最後就是片尾幾位登山隊員上珠峰的那一瞬間最讓人難忘!
電影主要講了1960年一些中國登山隊員已登上珠峰但沒有攝像所以世界不同意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過珠峰,1975年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並留下證物。20xx年,楊光又帶著新的登山隊完成了自己未完成的登頂珠峰的夢想。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受到了許多:曾經中國因為裝備不好,未能保住自己的領土,可是今天,我們中國已經富起來,好起來,強起來了,不再被別人瞧不起了,成為了世界第二強國。曾經有人說過:「山再高,也是在腳下的。」那現在我說:「人再強也是能超越的。」我希望各位同學好好學習,為中國變成第一強國而努力!
B. 求大佬提供一下2019年吳京和章子怡主演的的電影《攀登者》的百度網盤高清資源
《攀登者》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是由李仁港執導,彭昱暢/王大陸/魏大勛/曾夢雪/賈冰/岳暘/李歌主演的電影。於2019年上映。該片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沖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C. 《攀登者》是根據什麼真實事件改編的
《攀登者》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hujgdtks_OAw1aBrUD7xug
《攀登者》是由李仁港執導,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劇情冒險電影。影片以1960年與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事跡為背景,講述方五洲、曲松林等中國攀登者懷揣著最純粹的夢想集結於珠峰,肩負時代使命於世界之巔的故事。該片於2019年9月30日在中國上映。
D. 電影《攀登者》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攀登者》將在2019年9月30日上映,匯集了眾多如吳京、章子怡、胡歌這樣自帶流量大咖,有如此明星陣容的影片可不多,吳京自不必說,戰狼系列影片的熱度還未過去,流浪地球就又一次讓他聲名大噪,而章子怡和胡歌更是早已經名聲在外,這三人的粉絲量可能不一定比得過那些流量小生,但都是牢牢的鐵桿粉,而且三人的演技和業內口碑都是極佳。除此三人之外,大家還可以在電影中見到成龍、井柏然、何琳等諸多著名演員。
為了珠穆朗瑪峰的歸屬權,中國還是組建了一支登山的隊伍,並且派了一支軍隊保護,讓他們能夠順利地登上山頂,因為當時的珠穆朗瑪峰不僅自然條件惡劣,周圍更有很多土匪出沒,攀登珠峰也是登山隊對自己的極限挑戰.電影為了能夠還原當時的情況,在崗什卡雪峰實地拍攝,由吳京、成龍、章子怡等電影屆的大咖聯合出演,給大家帶來視覺和心靈上的雙重震撼。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
E. 吳京演過的全部電影
吳京演過的電影有:《長津湖系列》、《殺破狼系列》、《我和我的父輩》、《流浪地球》、《攀螞擾登者》、《戰狼系列》、《奪帥》、《雙子神偷》、《男兒本色》。
1、長津湖系列
《男兒本色》是由陳木勝執導,謝霆鋒,房祖名,余文樂,吳京,安志傑等演員主演的悶唯旦動作警匪片。影片於2007年7月19日上映。
F. 吳京《攀登者》原型,那麼危險為什麼還要登
是為了為了國家領土的完整。
原因是當時國家正在和尼泊爾對於邊界問題進行談判,在當時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讓步,提出平分珠穆朗瑪峰,但是尼泊爾卻嘲諷我們「貴國都沒爬上去過,憑什麼分一半?」
這次登頂,還讓珠峰有了8848.13米的標准「身高」。
隊員桑珠介紹說,用於精確測量珠峰高度的金屬覘標重5公斤,是另一位隊員大平措背上去的,「大家一起把覘標展開、連接,以三足鼎立之勢架設好,再用三根尼龍繩向三個方向用冰錐固定在冰上。」
就這樣,上書「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的紅色三米高的覘標,牢固地豎立在珠峰頂上,不僅為國家測繪人員精確測算珠峰高度提供了技術支持,而且也在一段時間內成為世界各地登山者登頂珠峰的「鐵證」。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裝備和客觀條件極端艱苦,由此,先行者們的捨命前行之姿才愈發值得後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