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孔子觀後感之顏回

電影孔子觀後感之顏回

發布時間:2023-10-23 03:10:55

1. 電影孔子觀後感500字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影片孔子觀後感500字,一起來看一下吧。

篇一:影片《孔子》觀後感

影片《孔子》講述的是我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生平故事。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就知這親的年代生活。孔子滿腹經論,學識淵博。他就任「中都宰」這個職務時,使中都面貌大變,老百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孔子因此受到魯定公的重用,被魯定公任命為大司寇。

當時是奴隸社會,有一個這樣殘忍的陋俗,就是只要有一個王權去世了,他的奴隸們就要陪他殉葬。孔子不畏大司徒和公山狃的權勢,提出要廢除這個殘酷的陋習,用智慧戰勝了兩位王侯貴族,展現了孔子的聰明和機智,以及他的仁愛之心。

孔子擔任大司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陪同魯定公去會見齊王。孔子向公山狃和大司徒索要戰車五百乘,但遭到公山狃的拒絕,只好帶著孔子的十乘戰車去會盟,受到齊國的威脅,但孔子用他的智慧,用一百輛牛車嚇退齊國的五百戰車。因此,得到魯國王的稱贊和重用。孔子與他的弟子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奔走列國之間,傳授學問,用仁愛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對孔子也是非常崇敬。有一件事讓我感動,就是顏回下到冰海,給孔子撈書籍,但在冰海里待太長時間,就被凍僵了,已三個時辰了,顏回沒有緩過來,這種視書如命的精神讓我感動。

這部影片僅僅是孔子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藝術體現,我還要從孔子的文學著作《論語》再深入進行了解,還要向他學習「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精神。

篇二:影片《孔子》觀後感

今天下班後,和坤兒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影片《孔子》拍得規規矩矩的,說不上超好,但是可以看。

裡面故事都有影兒,既沒被捧成孔聖人,也沒貶成孔老二。不像於丹,她說話太咋呼,擱她理解的論語里走出來的孔子,像個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連著,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說周潤發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個有對有錯,有血有肉,愛國愛家,疼老婆愛孩子的山東大漢。孔子穿得棉袍後現代,特軟和,特暖和。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麼一灰面棉袍。到哪能買到棉花哈?

比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英雄》誠懇萬分,比陳凱歌的《無極》和《刺秦》智商高,比馮小剛的《夜宴》講故事講得明白,那幫男人呀,一堆老笨蛋,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像他們貓一頓狗一頓的,沒常性,人家她拍的歷史劇一貫高水平,影片《孔子》比她的電視劇《雍正》還要好得多。

其實,咱有五千年歷史,題材不缺,有故事著呢。可是俺沒撈著看過啥像模像樣的正劇影片,就算你帶上近代史在內,也都沒啥好看的。《甲午風雲》和《武訓傳》是俺看過的影片里,應該還算講明白點兒事兒的,其他真想不出來啥,誰還拍過好歷史片?你們幫忙想想?興許有,俺忘了?

周潤發不負眾望,孔子演得好,有時候他能化腐朽為神奇,你比如,磕頭,多讓人反感的動作,可是周潤發演得實在,瀟灑。哎喲,和他在一起演這場影片,對其他那些演員,像陳建斌周迅和任泉,來說絕對是難得的學習機會,俺這么笨猜啦,人家那幾個心裡可能還不服捏。

篇三:影片《孔子》觀後感

胡玫是個了不起的女導演,她能把有關於信仰與理念的重大主題在熒屏的方寸間運籌帷幄,不能不說這些有關於她的氣度與胸懷。正如比李詠更出眾的哈文一樣,其唯美與氣魄的完美統一,告訴世界,女人的心胸不只是僅僅能容下廚房與男人,如果有其善良、善感、堅忍與包容,她甚至比男人更能容下這個正反兩面的世界。在胡玫導演的影片《孔子》里我看到了這一點。

後人追尋著孔子閃閃發光的思想一走千年,卻不知其實孔子的一生也是因落魄不得志而鬱郁寡歡。那麼多有見地的政治思想和四兩撥千斤的軍事謀略,只能寄託給能夠採納它的明君智臣,這不能不說是其命運的悲哀。所以當我們看到顏回在冰河中用生命去護衛聖人的思想時,看到子路急於實現孔子的理想而戰死沙場時,我們便會不由自主地熱淚狂奔。影片的結尾我們看到堆積成山的竹簡被各種顏色的布匹分類包裹著,那其中不乏「人之初性本善」的.教化,也不乏馳騁疆場時爭與讓的哲學,滿頭白發的孔聖人就那樣安詳的坐化期間,窗外是一個山高水長雲霧繚繞的人間仙境。這也許就是中國人心中的天堂,那是常人渴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正如最了解女人的是男人一樣,最了解男人的也是女人。而孔聖人是洞穿了人心,不管你是男人還是女人!他更是看透了事物發展的規律,而且縱貫古今。

也許,我所理解的孔夫子未免太過粗淺,但在看這部影片時,我確實感到了孔子的真實存在。其實不管你認不認同,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裡,都或多或少地保有著儒家思想的印記,這已經成為人們評價是非的標准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中流砥柱。歷經千年風霜雨雪的歷煉,幾次火浴後的鳳凰涅盤,讓它擁有了可以撼動世界的力量。所以,不管我們是商人,還是政客,是婦孺還是童叟,我們真的該時常捫心自問:「孔聖人你是否住在我的心裡?」

篇四:影片《孔子》觀後感

昨天,我聽母親說銀谷影城正在熱播影片《孔子》,我立刻手舞足蹈起來。母親見我這么興高采烈,便答應帶我去看這個影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出生於公元前五世紀。他學問淵博,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整個影片講述的是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孔子在周遊列國時先後去過衛國、蔡國、齊國、鄭國等國家。

孔子本來在他的家鄉魯國享有很高的官職—司寇,他倡導用禮儀治國,讓國家富強,不同意連綿的戰亂,耗費錢糧,這樣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可是他這種理念當時並沒有被魯國國君採納。雖然這樣,孔子還是在魯國廢除了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殉葬」。古代,每個有錢的主人,手下都會有一些奴隸,而主人去世後,他的奴隸就會一個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這殘忍的一幕,令人心驚膽顫。有一次,一個大臣的父親死了,他的一個小奴逃到了孔子的家中,哆哆嗦嗦地說了實情。第二天上朝,孔子帶來了了這個小奴,國君憤憤地說:「你怎麼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這個小奴呢?」這時,一位朝中大臣對孔子說:「奴隸陪葬是一種禮節,你是不能收留的。」孔子不慌不忙地說:「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為什麼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說得這位大臣啞口無言。但孔子最後還是被魯君趕出了魯國。

孔子離開魯國後,先後周遊了很多國家,都沒有得到重用。這時,魯君派人請孔子回國,孔子經三思後同意了。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動的一幕發生了。當他們的馬車行駛在冰凍的河面上時,冰面突然崩裂了,書簡掉到了河水裡,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知道這些書簡是孔子的全部心血,所以不顧自身安危跳進冰水,救出了這些書,而他卻被冰冷的河水凍死了。看到這時,我差點眼淚奪眶而出。

孔子周遊列國14年,終於在68歲時回到了魯國,專心講學,最終在73歲時因病去世。孔子的精神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他那不因艱難而退縮的的品格深受人們敬佩,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懷念他,時時刻刻學習他。

2. 孔子的電影觀後感

《孔子》是一部2010年的傳記歷史片,由胡玫執導,周潤發、陳建斌、周迅、陸毅、姚櫓、任泉等主演。以下是我整理好的孔子的電影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影孔子觀後感【1】

這部片子在前部分都是講孔子投身政治與教育,使用「仁義禮治」來治理魯國,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順利。然而,在後部分卻峰迴路轉,即從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和齊國大兵壓境之後,孔子便開始里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最後到老的時候回到魯國投身教育。孔子一輩子也沒有將「仁義禮治」推行成功。

電影幾乎沒有涉及到孔子在學術上的成就和「仁義禮治」的思想,只是從一個很普通的視角來描述孔子的一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的面孔一樣,看起來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為孔子的命運埋下了伏筆,即該部分實際上是危機四伏。同樣的,平和的孔子,背後是其經受了一般人沒有經歷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體驗的境界和對信念的執著。

這部片子有幾個情節讓我記憶尤深。

第一個情節是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後,孔子和魯王的對話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對話。孔子以一腔充滿「仁義」的熱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維護「君臣之綱」。魯王便說了,「仁義只是一個說辭,如果失敗了,誰還在乎你仁義與否」,「我們應該『無為方能無不為』」。於是,孔子便回憶起和老子的對話,老子提了一句話,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棄吧,這非常符合老子「無為」的思想。老子的「無為」,即無違,不要違反規律,也就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的話,說明條件還不成熟,無需勉強硬來。孔子眼見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義」,卻在這一時刻失敗了,要放棄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這真是一般人難以接受的。於是,孔子便離開魯國,顛沛流離到周朝列國,每到一個地方便開始「仁義」的教育。

第二個情節是孔子和衛國君夫人南子的對話。南子對孔子說了一句話,「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的意境」。南子在電影出現的第一幕是,她拿著一卷書,趴在草上讀書,從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是一個有知識知禮節的人,當然也是一個美麗性感的女人。同樣的,從她與衛君和太子等人的對話中,你也會發現,南子是一個聰慧、做事強硬果斷的女強人。她對孔子充滿一種「惺惺相惜」的敬仰與欽佩,他和夫子兩個人在對話的那一刻都能夠深深體會到對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現,讓我能夠進一步理解孔子的內心和執著。

第三個情節是顏回之死。這個情節是讓我最無法忘記的情節。我對顏回的`體會是,他在片子是一個非常帥氣、有才和忠誠的人。在這一個情節,一方面是顏回為了挽救孔子流離各國譜寫的書籍而一次又一次的深潛到冰冷的水裡,撈起一卷又一卷的竹簡;另一方面是夫子慟哭的說道「回,你給我回來」,夫子只想顏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撈那些花費了無數心血編寫的書籍。顏回對夫子和夫子對顏回間的這種感情,真是讓人無法言表。

第四個情節是孔子回到魯國。他和弟子們經歷了諸國戰火,顛沛流離的回來後,在城牆底下哭著喊,我回來了。

在這個片子,孔子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許能夠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的境界」。孔子內心的痛苦和對信念的執著讓我無法忘記。這是一部非常有內涵的國產片。該片弘揚傳統文化中國古聖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這樣的題材拍成如此優秀的電影,在當前文化缺失、物慾橫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認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為的條條框框。其實,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孔子》電影觀後感【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讀起琅琅上口的《論語》,就讓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在班上看了《孔子》這部電影,進一步加深了我對孔子的了解,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心靈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滌。

孔子出身於魯國,是一個有愛心、有智慧的人,主張禮儀仁和。當時的社會極其混亂,孔子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沒能實現他的政治抱負。隨後的十四年,孔子率領眾弟子周遊列國,傳播其思想,並進行文獻整理工作,他的思想和學說為後世留下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孔子曾經說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我覺得這句話說的非常好。在當今社會,大家都愛面子,怕丟臉。因為愛「面子」,有的人在某些時候會變得不懂裝懂。我以前也有這個缺點,有時候老師上課講的題目,我似懂非懂,本想下課後去問老師或同學,可又怕他們說班幹部還不認真聽,所以,就一直把題目憋在心裡,而導致成績下降。後來,我發現這個缺點實在是太可怕了,它使我不會的題目越積越多,腦子里一片糊塗,嚴重影響了我的學習。現在,我再也不會不懂裝懂了,上課認真聽,遇到難題先思考,實在想不出,就再去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把每一道題都想清想透,成績也在一點點的上去。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當學習孔子對學問孜孜不倦的態度,對學習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精神,以及剛正不阿的做人品格,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思想、品德高尚的博學之人。

《孔子》觀後感【3】

今天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孔子》,這是一部與文學有關的電影,至於它的主要內容,也是十分簡單,孔子當時生活在魯國,原本生活是安康的,可有一天,孔子的妻子收留了一個家奴,名叫漆思弓,他是季氏的家奴,原本應去陪葬,但被孔子的妻子所救,孔子向魯君提出廢除這個陋習,卻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但是孔子憑借自己的力量去使魯君廢除了這個陋習。我從這裡面明白了對於那些不應該有的陋習,應立刻去廢除它,而不是把它持續下去。後來由於魯君不採取孔子的建議,孔子便周遊列國,途經蔡,陳,鄭等國家都不歡迎他們,反而去驅趕,孔子與弟子們路上風餐露宿,艱苦的生活著。

從這部影片中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學習孔子那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去反對那些不成文明的陋習與壞勢力去做斗爭,要尊重師長,重視賢人,自己說到的事就要做到,不能出爾反爾。「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句話,它的意思是:自己不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我們有很多事都不願去做,總是推給別人,讓別人的替我們完成,這是一種十分不好的習慣,我們應該及時改正。

《孔子》這部電影令我受益非淺,我也推薦大家去看一看哦!

3. 電影孔子的優秀觀後感

電影孔子是由胡玫執導,周潤發、陳建斌、周迅、陸毅、姚櫓、任泉等主演。下面是我推薦給大家的電影孔子的優秀觀後感,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電影孔子的優秀觀後感一

當孔子仰望蒼天,俯瞰大地,踽踽獨行彷徨不定時,他的追隨者們出現了,先是最鐵磁的顏回,接著是一堆熟悉的腦袋晃動、臉孔浮現,一行人在漫天風沙的野外再次聚首,看到這里時,一首歌的旋律很自然的在我耳邊響起:

希望你會記得

永遠的記得

我們曾經擁有

閃亮的日子

我們為了理想

歷盡了艱苦

我們曾經哭泣

也曾共同歡笑

.......

竟然,有一點點被觸動的感覺。彷彿這首歌就是寫給他的。或者,寫給一切理想主義者吧。自有中國人,孔子算是第一個理想主義者吧。

《孔子》沒有傳說中那麼差嘛,尤其是越到老年,發哥的表演也越趨近於想像中的孔子,顏回之死一段,過於狗血,過於主旋律,且既不符合物理規律(冰層破裂時大家都圍著冰窟窿,肯定會塌方的)也不符合孔子思想(老師讓上來就得上來,怎麼能不聽話呢?)。也許是期望值太低,所以感覺挺驚喜的。我當初想9:30的場次,又是孔子,也許一半兒都坐不滿,還為此和人打賭,結果又輸掉了。當我看到第一排有人坐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又輸掉了。看完《風聲》後我就說過,以後再也不在電影院看國產電影,這次也不能算例外,因為是用朋友的贈票,我惡意的推斷:拿贈票的人還真不少,都坐滿了。

孔子,是中國人的耶穌,是我們信仰的來源--別說你沒有信仰,每個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的人,都是信儒教長大的,它沒有教堂,沒有像聖經一樣家喻戶曉的經書,但它融在一代代人的血液里,是中國人的DNA,儒教對我們的影響,猶如《聖經》對美國人的影響一樣大,他們從小耳濡目染,我們亦然,就算長大以後,想要努力的改造自己,都無法改掉DNA,誰讓你生於斯長於斯。我們的倫理觀道德觀,我們面對自己內心的時刻,其實面對的是儒教,是孔子建立的一套倫理體系,想一想自己和父母的關系,想一想那些讓自己開心和慚愧的時刻,你就能明白我的話。曾經有過幾年的時間,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得出的就是這么個結論,沒轍,因為我生在中國,青春期長在中國,我骨子裡我的DNA里,就是儒教,努力的改掉一些荒唐的東西,還是改不了一些本質的東西。

經過幾番的祛魅,我覺得儒教並不壞,孔子也是個健康有趣的老頭兒,身上還閃耀著理想主義者獨有的光芒--無論在任何時期,理想主義者都是悲情達觀之人,也令人敬仰。如今我們都知道《論語》是孔子之後的人搜集他的言論編訂而成,是個天然『斷章取義』的文本,孔子說這些話時,有語境有上下文,而不是孤零零的那些斷章,如果搞文字原教旨主義,往往令人啼笑皆非。古代笑話集上有很多這樣的風雅笑話,例如『三年不改父之志是為孝』,於是盜賊的兒子仍為盜賊就是孝順。

考研第一年做過一道題,寫一篇短文來解釋『有教無類』,考研第二年,是寫一篇短文解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些沒標點的論語,可以有許多種句讀,正符合了政客們對意識形態的定義,一代代的傳了下來,有時候你會發現同一句話,在不同時期,有了截然相反的解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種是啟蒙主義,一種是愚民的政策。哪樣用的好,都能當領導。

我們課本里斷斷續續學了許多孔子的文章和關於孔子的文章,其實孔子一生只留下了一部非虛構類作品(算不算是歷史作品有待研究)《春秋》和一部編輯整理作品《詩經》。司馬遷說孔子『厄而作春秋』,在他看來,人得絕望了才能靜下心來做點實事。孔子作春秋非常簡約,隱藏了許多當說未說的話,後來三個人出來作注,於是有了《春秋三傳》,都是用竹簡,看來孔子很可惜東西,我們比較熟悉的『鄭伯克段於鄢』,春秋里只有這一句話,到了左傳就演繹成一篇百字的精彩故事,有時間地點人物沖突,至今,我讀到鄭伯和母親『黃泉下相見』,『大隧之外,其樂融融,大隧之內,其樂熠熠』時,還會感動又難過。

這部電影大致梳理了理想主義者孔子的一生,算是圓滿,孔子性格里的干練和迂腐都有所表達,他的那幾個老是掛在嘴邊上念叨的弟子,也都還算個性鮮明,電影對白也沒其它國產電影么傻,大部分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都演到了,比如『在陳絕糧』、『子見南子』、『子路問津』、『克己復禮』這些我從小在小畫本上看到的小故事,演繹的都不錯,它的聰明之處是把論語中我們熟悉的那些典故,一點點的攤開融入到不同的場景中去,論語的那些段落,有些表明了時間地點,有些則只有一句話,所以安插到哪兒,都說得過去,只要是孔子說的,上下文也符合語境就行,畢竟沒有人知道,孔子是在何時何地何種場合下說這些話的。我尤其喜歡『子見南子』那一小節,而且覺得把『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和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安排到這兒,恰切無比。

電影開始那一場國事討論,那種自由辯論的氣氛,有點英國議院的意思,此時的孔子就像蘇格拉底,勇敢的挑戰當時社會的常識,採用蘇格拉底式的邏輯三段論來推翻人人習以為常的論斷和制度。後來的故事大都過於蒙太奇了。這個電影重點講的還是孔子在魯國的故事。

電影開始時一個個牛人的面子在眼前閃過:奚仲文,鮑德熹,趙季平。。。。掌鏡的鮑德熹,有意選取角度,把孔子拍的十分高大。

當然,還有第五代女導演胡玫,當我們談起陳凱歌張藝謀時,可能大家都沒想到,她也是同屆的畢業生,也參與了《黃土地》的拍攝。有人說在她每一部作品背後都有何新的影子,我不以為然,大學時期 ,我讀過何新的東西,我覺得他比胡玫差遠了。但《雍正王朝》和這部《孔子》又都拐著彎的主旋律,曲線愛國愛黨。也挺引人聯想的,我想,在這部電影里,至少可以把『苛政猛於虎』濃墨重彩的拍一下,至少這個故事是有確切記載的。

還有一個很八卦的偶然發現,這部電影的策劃人是於品海--當年,金庸權衡再三,左挑右選,把《明報》賣給了他。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的,起碼可以梳理一下過去我們硬被灌輸的關於孔子的雜亂的一切---假如你還沒有忘光光的話。可以認識幾個生僻字--以前讀古文,到了《左傳》就頭大,電影里沿用了古音古字,遵循著古代的姓氏和名字的稱謂方式,算是了解一點古代文化知識吧。

電影開始和結束時,白發蒼蒼的孔子坐在階前,捧著竹簡昏昏欲睡,他大概也在想自己執著理想波瀾壯闊又悲凄孤獨的一生吧,做過春風化雨的精神領袖,也曾在矢石如雨的戰場沉著擂鼓應戰。『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但他一條道跑到黑,知其不可而為之,為了理想,什麼都可以放棄。

最後一個鏡頭中的孔子,喃喃的說:已經很久沒有夢見周公了,的確如此,因為據記載,孔子晚年喜讀《易》韋編三絕。就算到老,他都不服膺老子獨善其身的出世教誨,哪怕是鑽研易經,也不相信老子。

電影孔子的優秀觀後感二

歷史上的孔子,曾被困於陳蔡,電影上的孔子,被困在了平庸的鏡框之中。

作為電影,《孔子》是一部過於保守的作品,看了開場的五分鍾,就可以得出這個結論。攝影、剪輯,一切都那麼平平無奇。那個覆倒又立起的欹器彷彿是全片一個隱喻,告訴我們藏在這個貌似古奧的作品後面的,是多麼可怕的直白。

《孔子》再次提出了一個恆久的問題:如何在銀幕上表現我們的文化英雄?

一部英雄的傳記電影,可以有很多種辦法來塑造偉人的高大形象,其中最笨的一種,就是讓偉人自己出來告訴大家,他有多麼偉大。不幸的是,《孔子》恰恰就是這個思路。

片中的孔子幾乎成了一架復讀格言的機器,而往往是格言警句還沒念完,甚至還沒開始,趙季平的交響樂就已經急不可待地提醒大家「立正,格言來了」!有心人可以注意一下「格言加交響樂」這種招數在片中被重復了多少次,要不是周潤發老到的台詞功底,保不齊會笑場。發哥偉岸的身形和炯炯的目光,成為了這種貧乏的一個擋箭牌,不知是幸或不幸。

用電影的手段表現偉人,各國電影人有各自的招數,這與人們通常認為的「畫面是國際語言」的假設,多少有點出入。歐美人拍基督或者天使,多半會採取逆光拍攝,正面補光的辦法,拍出此人「身負神的旨意而來」的威勢,背後強烈的光芒隱喻著神恩眷顧。這與西方人有一個單一人格神——上帝的觀念緊密相關。與此相彷彿的,是拍攝「神性景觀」時,好用濃密雲層中透出的縷縷筆直的光線,大自然普通的丁達爾現象,在西方人眼中卻隱藏著天國的旨意,彷彿救贖人間的使者。這些氣勢非凡的場面都是既有西方文化背景,又符合電影特性的手段。是西方電影百餘年發展的結晶。

日本人拍武士,就不用這種手段。他們注重的,多半是人物的姿態和表情,以及畫面位置和周圍人物的襯托,這是很有趣的一個東西對比。中國在17年電影期間,也曾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賞善罰惡」美學,簡單說,就是拍好人必用仰角、平光,拍壞人必用俯角、光源來自下方,好人站得高,壞人站得低,老觀眾都很熟悉這套編碼系統。李向陽和豬頭小隊長出場,不用說話,觀眾一眼就分得清善惡。與此同時,香港人也發展出了一套拍英雄的辦法,關鍵要素之一是利用「時間的特寫」——慢鏡頭來表現英雄的威勢。當年英雄片看得多了,偶爾見到周潤發出場不用慢鏡,我居然都會有些出戲。

把東西方的這種差別做個比較,會挺有意思。天主教神學家孔漢斯曾經有個精闢的概括,他認為世界上的宗教分為三大河系:歐洲-西亞的「先知宗教」,包括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印度次大陸產生的「神秘宗教」,包括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等,以及中國產生的「聖賢宗教」,標准版本就是儒教。西方宗教電影拍攝的對象,永遠不會是上帝本身,而是他的使者或者在人間的代理人——先知。所以我們就可以理解,那種逆光拍攝的效果,就是專為「背後有上帝撐腰」的先知們准備的,重點不僅僅在於拍攝的對象人物,更在於其背後的神恩浩盪。而東方「聖賢宗教」講究的是人間的德行和禮儀,對神仙之事不能說不承認,只是敬鬼神而遠之。日本也好,大陸也好,香港也好,拍攝英雄時注意的都是他作為人的屬性,以及與他人之間的關系。慢鏡後面隱藏的,是東方人特有的對於時間流逝的敏感,以及「英雄歷風霜而不朽」的理念。

用這個角度去看《孔子》,你會發現其背後並沒有一個完整的美學體系在支撐。除了讓發哥一臉真誠地面對鏡頭講格言之外,導演似乎沒有什麼一以貫之的塑造英雄的理念。各種辦法都用了一點,但都沒用到位。全片絕大部分時間一直在用平視鏡頭拍孔子,然而在構圖、場面調度方面均平平無奇,內景不斷的正反打讓人以為在看電視劇。你要說他是在蓄意強調「聖人也是普通人」吧,「儒道高峰會晤」那段顯然又不是,說明導演還是想突出孔子的,只是沒辦法而已。最要命的是,就連這種「沒風格的風格」也沒保持住,從季孫斯遣人迎接孔子回鄉開始,視聽風格陡然大變。孔子及其弟子先是在逆光中傲然挺立,秀了一下「英雄群像」,然後又是在「神光護佑」下返回了魯國,這些都顯然是在亂抄西方電影。此後孔子跪拜故城一節,又破天荒用了一個仰鏡頭。看這意思,是在恭維「喪家犬」的崇高理想終於得到了故國的承認,可是難道挨餓受凍的孔子就不崇高了么?這一記仰視,給得未免有點勢利。

《孔子》的這個毛病,也是中國電影的問題。自從擺脫了「敵俯我仰」的革命電影美學之後,我們塑造英雄人物就沒了個章法。《席捲大西南》等抄過香港電影里的槍林彈雨慢鏡頭,效果頗雷,《超強台風》讓爆炸的水柱從西裝革履的領導背後沖天而起,雷點已經接近霹靂級別。《孔子》實在沒辦法了,就乾脆電視劇化,最後再抄一點國外的成規了事。水土不服不要緊,反正現在觀眾看好萊塢也習慣了。把《孔子》拍成《魔戒》才好呢!

然而單從《孔子》出發,我們不能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拍孔聖人會更好呢?如何才能在鏡頭和場面調度中體現出「中庸」、「禮讓」乃至「中和位育」的儒家思想來呢?適當用一點慢鏡頭來表現孔子「萬世不朽」,會不會效果也不錯?還有沒有別的法子?這些都是留給整個中國電影界的大問題。

小津安二郎在自己的電影里發明了一種低機位、微微仰起的視角,就被世界目為東方傳統禮俗在電影界的代言人。而在傳統的禮儀之邦拍攝的一部講述儒家聖人的電影,卻只能七零八碎地照抄他國電影的陳規,說起來,畢竟是個遺憾。這大概也正是今日中國的一個寫照——急於擁抱傳統,卻還遠遠沒有體認到傳統的核心。

電影的另一大敗筆在於音樂,趙季平的配樂不能說沒有用心,但是純西化的交響樂放在這部定位「民族史詩」的電影裡面,就好像《國風》里插進了十四行詩,說不出的別扭。不知從何時開始,這種風格的配樂變成了主旋律電影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好拍檔。青藏高原上的《紅河谷》是這個調調,河南人民的好公僕《焦裕祿》是這個調調,兩千年前的《孔子》還是這個調調,其中偶爾點綴一些時代或地方音樂元素,就算是「民族化」了。衛國宮廷中的舞樂本來是還原春秋文化原生態的一個大好機會,可惜樂聲甫起,就被宏大的`交響樂壓了個嚴嚴實實,只剩下一絲磬聲在重圍中苦苦掙扎,全片其他部分的配樂,也大抵若此。姍姍來遲的《幽蘭操》也沒能挽回敗局。沒有了可信的音樂,電影說服觀眾「這就是那個時代」的力量,無形中消失了一半。

不過所有這些,都比不上劇情上的疏忽。影片前半部分的緊湊和後半部分的疏鬆已經受到許多詬病,我認為更大的問題出在對孔子這個人物及其精神的把握。夫子一出場,就被設定成了一個道德高尚、思想成熟的中年男人,可任誰都知道,沒有一個人生來就是這樣的。對於走進電影院的大多數觀眾來說,他們需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意義,這在今日的中國,不能假設為是盡人皆知的背景知識。然而電影的主創人員卻似乎並未把精力放在這上面,除了開始的反對活人殉葬稍有涉及之外,影片對於儒家學說的社會背景、在當時的意義、與其他學派之間的辯難、孔子的心路歷程等等都毫無涉及,彷彿他天生就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殉道者,儒學天然就是救國救民的大道。這樣想當然的劇本,根本上是缺乏力度的,是屬於意識形態上過分自信的作品(鮮明的大陸特色)。所以有的觀眾看完之後質疑「孔子有什麼偉大?他不就是一個失意的政客嗎?」,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客氣地說,《孔子》是在用拍「好乾部」的思路在拍一個文化聖人,去掉了所有那些屬於思想家的猶疑和彷徨,去掉了思想背後的所有社會根基,只留下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還有戰爭和美女。這樣的電影,看似寫實,實則神話,再好看也不過是場熱鬧而已,打動不了人心。

在我的想像中,今日中國拍攝《孔子》,從他弟子的視角來進入這個人物的人生,會更適合當下的觀眾。用群雄爭霸與百姓疾苦之間的矛盾來說「仁」,用諸侯僭越與周代禮儀之間的矛盾來展現「禮」,角度會更好。前者重煽情,後者有奇觀,都是既讓片子好看,又有思想深度的角度。總比把寶押在無關緊要的CG戰爭場面和「香艷秘聞」上好。

可惜,如今這個時代,好大喜功和省錢省料才是王道。「正面表現偉人生平」的《孔子》從開鏡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會是一個文化事件,至於電影本身,只能說聊勝於無,如此而已。

電影孔子的優秀觀後感三

據說《孔子》捲入了一起政治陰謀論事件之中,網路上幾近兵戎相見,蔚為壯觀 。我帶著輕易被輿論影響的,那種不懷好意的批評心態走進影院,看完電影我才發現,自己終究是小人之心了,電影中的孔子原來在現實中遭遇了戲中一樣的局面——不過成為了若幹人泄憤的手段與工具,「被誤解」的局面無法避免。而戲中他尚且能夠「改變內心」,用於應對世界的不公與紛亂;而對於電影外的遭遇,他就真的陽痿了——「老二無力」。

但這種境遇卻出奇得與電影本身互相照應,因為電影中的孔子雖然一直尋覓「知音」,但結局卻知音寥寥。《孔子》的故事不是一部聖人傳記,說到底是一部關於自我認同的故事。「孔子眾門徒與孔子的關系」和「子見南子」是《孔子》的兩大部分,無論是眾門生還是南子,都是在彼時為數不多的孔子「知音」。而慘烈的不止是知音者寥寥,而是知音們的結局死的死,傷的傷,無一不以悵然落幕。所以本片著墨於「子見南子」與「顏回救書簡」,孔子明知南子賞識他,亦無法留在衛國;明知顏回落水性命堪輿,亦無法營救——通篇其實是在製造一種關於人物的「無力感」:既無法改變時局,亦無法改變身邊人的命運。

這也是電影的另一個主題,就是孔子「無為」的由來。電影中年輕的孔子有一身鴻圖抱負,不認同老子的「無為而治」,而希望能夠憑借一己之力改變時局。但迎接他的卻是其後的風餐露宿,顛沛流離,幾近喪家之犬,理想主義要被挖空殆盡。在電影結尾,孔子的背影一襲白衣,與老子相若無幾,他最終領會到「不參政事」以及「無為而治」,「改變不了世界,只能改變自己的內心。」電影看似描摹了一個理想主義失敗者的落魄與無奈,實際上是敘述了另外的一番「豁然開朗」:以「傳道授業解惑」來終其一生,用「無為」來「有為」,結尾孔子死後鮑德熹的鏡頭探到窗外,一片淡定從容的畫卷,正與此心態相得益彰。

電影講到尾巴的時候已經立意鮮明,《孔子》從入世到出世,最後希望逃避政治與爭端。「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戲中的孔子領悟到生命中彌足珍貴東西相當多:師生之情,知音之情,家園之情……而那些黨同伐異的斗爭並無意義。這也是這部電影為什麼顯得相當「中庸」的原因,因為他要表達的本身就是「無為」的價值觀。因為缺失激烈的矛盾與可看性強的戲劇性斗爭,所以電影節奏顯得相當緩慢。不過原本希望「逃避政治」的《孔子》,卻因循墜入戲外的「輿論口角」之中,這豈非另外一種黑色幽默?

《孔子》表面上竭力依葫蘆畫瓢照足歷史,事實上不過是借古喻今,依舊是近來影視劇題材不變的主題:對於信仰缺失,喪失「堅持」品質的主流社會,《孔子》依舊是在宣道。所以電影中的孔子即便顛沛流離無處遁藏,也依然堅持「歲寒而知松柏。」人只能在歷練中變得頑強,在風霜後看出本質。只可惜這部電影描摹出了孔子的「本質」,但卻對那些「風霜」和「歷練」沒有深入敘述,以至於電影主題先行而細節稀缺。

但這也是關於電影本身的缺陷而已,至於那些陰謀論的攻擊者,當然他們不會關心電影本身是什麼。

4. 《孔子》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看完《孔子》這部電影,你有什麼感想嗎?以下是我整理的《孔子》電影觀後感3篇,歡迎閱讀。

《孔子》電影觀後感一

被熱炒了很久的《孔子》終於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傳活動中,愈發「老來俏」的主演周潤發揚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這番話讓本次評審團的成員們不禁誠惶誠恐。我卻只感覺到欣賞了一場冗長的「百家講壇」,而且很顯然,胡玫導演講故事的能力,遠遠不及於丹老師。據觀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氣還算不錯,影迷們對電影如何展現孔聖人的一生更感興趣,也不乏慕發哥之名來觀影的粉絲。我想從散場之後大家的反應來看,《孔子》這部電影給了懷揣這兩大期待的觀眾一個交代,但是,沒人想到,過程卻是如此枯燥沉悶。

CCTV—6電影頻道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打開電視看電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開電影看電視」則更為恰當。電影故事從孔子得到魯公賞識擔任大司寇開始,前半段主要講述了孔子在魯國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國家,然而處處受掣肘,只得遠離故土,與弟子踏上周遊列國的路途。後半段則集中講述孔子在周遊列國的路上遇到的種種困境,欲尋明主而不得,歷經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顏回死於非命等坎坷,最後葉落歸根回到魯國傳道授業了此餘生。如此復雜的內容想要用一部電影表現出來,原本就是個艱難的任務。而擅長拍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胡玫導演,也顯然並沒有拿捏好尺寸,於是,觀眾們便在電影院里花費了兩個半小時「欣賞」到了一場「電視劇」。

平心而論,電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劇情,通過保護小童、齊魯會盟、平息公山狃叛亂等段落,集中表現了孔子的仁愛、智謀和軍事上的才華。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從魯國出走,眾弟子趕來追隨等一組戲,起承轉合之間頗為流暢,算是片中的亮點。但後半段孔子周遊列國的歷程卻成為了一場支離破碎的橋段集錦,影迷們均認為這一部分毫無主線可言,零散且瑣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遲遲不見高潮出現,也總是看不見電影將要結束的徵兆,期間有幾位觀眾陸續離場,一去不復返。我想有相當一部分的影迷認為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蒼白無聊的劇情。

《孔子》電影觀後感二

"我來到樹下,一邊幫忙收橘子一邊問奶奶:"奶奶,奶奶為什麼幾粒橘子的籽,能變出這么多的'橘子;350字作文過了一會,輪到我表演了,我悄悄一看紙條,天呀。同桌的你,可愛的像墜入凡間的天使。嘴裡不停地說:"好、好;過年的時候我們家進行了一次大掃除,在拖地的時候發現在我的床下有一支鋼筆,正是不見了的那一支筆,看到這支鋼筆,我真想對那個朋友說生對不起,是我誤會你了,但是再也沒有機會向他道歉了。

電影里的孔子溫和又嚴肅,有威嚴的氣質但並不兇狠,謙虛恭敬又安詳。這讓我想起《論語》里的一句話:「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還很熱愛學習,學習永遠不感到滿足。孔子也很會教導別人,教導別人永遠不知倦怠。我想,「學而不大厭,誨人不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電影里有一個片段,令我終身難忘。孔子的馬車正行駛在表面結了冰的大河上,突然,一大塊冰破裂了,而孔子的馬車正好在那塊冰上,駕車的人讓馬車跑過了那塊冰,一卷卷書卻掉入了水中,孔子的一位學生潛入水中,把一卷卷書拿上了岸。這就反映了他的學生是多麼愛書啊。

孔子還有一句名言:朝聞道,夕死可矣!在《孔子》里充分表達了出來。魏國一位女子上午和孔子聊天,學到了許多知識。而臨近傍晚時,她坐在馬車里被人用暗箭射死。臨死前,她並沒有非常傷心,而是微微一笑。她想起了上午和孔子交談時的情景。朝聞道,夕死可矣!

看完《孔子》後,我被孔子的精神震撼了。我覺得,孔子真是一個偉大的人啊!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孔子》電影觀後感三

近日學校組織同學們觀看了電影《孔子》,我看完之後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深深地被震撼了,對孔夫子的倫理道德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和「禮」,其主要內容是「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而我卻認為孔子思想里包含了仁,義,禮,智,信。等精神。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他以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當孔子看到當權者只懂得用酷刑來統治人民的時候,他不顧自己的危險依然提出了廢除活人殉葬制度。這在當時是十分危險的,這不能不體現出他的仁愛之心。而當子路將漆思弓救到他的家裡時,他表現的是那麼鎮定,沒有一絲畏懼,這又是他大義的體現。當孔子被迫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時,他第一站來到了衛國。衛國南子問孔子:「夫子常說,仁者愛人。不知夫子的這個人,包不包括像我這樣名聲不好的女人?」這時孔子無語,但是從他恭敬和淡定的表情當中,我解讀出了《論語》當中的一句話:「君子尊賢而容眾」,南子又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請問夫子是什麼意思?」孔子答曰:「這首詩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禮。」南子又問:「詩經三百首,大多都是在講男女之間的情愛,夫子又該怎麼解釋?」孔子答曰:「詩經三百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情思深深,但無邪念!」面對孔子的聖德,最終南子恭恭敬敬道出了這樣的話:「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孔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到孔子在痛苦中所領悟的境界!」可見孔子的君子之禮是博大的。不管對方是什麼人。在夾谷會盟上,孔子以不戰而驅齊國數萬之眾,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智慧。這也讓我重新認識了孔子。當季氏將亡之時,他終於明白了孔子的真確,他決定將孔子請回魯國,這就是孔子身上的信。

在周遊列國路上,他顛沛流離、風餐露宿,受盡磨難。在逃離齊國時「接淅而行」,在魯國分不到祭肉,在陳蔡被圍差點餓死,在宋國差點被樹砸死……他卻榮辱不驚,為了理想中的仁禮之國,像永不停息的日月星辰一樣自強不息,這不正是我們今天應該繼承和發揚光大的精神嗎!

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有了優越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條件,更應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不畏艱難,腳踏實地地向著理想進發。

5. 周潤發演的孔子觀後感

孔子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學習孔子高尚,讓人深有所思,是的,在當時那個戰亂的時代,孔子的儒家道法被各個國家重用,但他沒被別的國家用重聘金所動,我精心為你整理了周潤發演的孔子觀後感,希望對你有所借鑒作用喲。

篇一:《孔子》觀後感

電影導演胡玫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是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回事,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傳承。孔子連同他身後的弟子,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他們給人的感覺確實如海濤般洶涌澎湃的千軍萬馬,統領著一個時代。

這部電影將孔子拉下神壇,從一個凡人的角度去詮釋這個「聖人」。孔子亦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有缺點,也有七情六慾。不經意見了南子給後人留下口實,他是驚艷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斬斷了即將升華為曖昧的一種情愫。簡單的人物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卻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耐人尋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樂,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愛國家而不能報其君,戀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懷理想而不能償其志。孔子周遊列國十四載,受盡風霜之苦離別之痛,嘗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依然堅守禮儀仁和,堅持在求索,這樣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萬世的思想,是奠定中華文化兩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後人受益匪淺的精神之髓。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是這部電影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決淡定,禮儀之說娓娓道來。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在電影中,顏回死後,孔子一直緊緊地抱住他的屍體,始終一語不發,呆坐在那裡,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愛顏回甚至比愛他的兒子還要多一些,由於兒子只能傳承血脈,顏回卻可以傳他的'大道。

當影片最後皓首霜須的孔子再回到闊別多年的故國之時,跌落塵埃痛哭失聲,既符合一個受盡顛沛之苦的遊子應有的情懷,也凸顯了這個於平凡之中孕育偉大的生命個體的不同凡響之處,同樣地這一手也深深撥動了我內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由於《春秋》。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裡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電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症結點,讓我有悲傷又有感動。君子固窮、君子死義、君子傳道以及君子不慍,這便是一部《論語》,這便是一個孔子。

篇二:周潤發演的孔子觀後感

整部電影一直安靜地敘述著,正如孔子的一生,沒太多華麗的特技與動畫,平淡如水,幽香如蘭,片中不斷顛覆著孔子聖人的形象。心中的聖人在世界面前,在生死抉擇面前,在堅守與逃離面前,心中難免會忐忑、會焦慮、會猶豫、會害怕,包圍著聖人的是命運給與的苦厄與磨難,是世界給於太多嘲諷與冷漠,孔聖人面對這一切,唯有用君子的胸懷去包容與諒解,用禮的光芒去感化與觀照,然而面對著弱肉強食、狼煙遍地的世界,禮樂道德不過是虛無飄渺的說辭罷了,天下人中用生命去踐行自己理想的,唯孔子一人耳。

一個人痛苦的程度正是他所徹悟的深度。他由於不被人理解而痛苦,他由於禮樂已廢道德淪喪而痛苦,他由於自己的堅守與艱難的矛盾而痛苦,在某個冰冷的夢深處,他是否會懷疑當初的抉擇,他是否會懷疑自己的道,是否會自嘲無奈,是否會辭窮墨盡,會的,一定會的,只由於他是個平凡的人,而歷史證明他終究不是個平凡的人,聖之所以為聖,聖人之所以能夠配得上聖人的稱號,是由於——堅守。

當一個人歷經磨難,幾經沉淪,洗去鉛華,孑然一身地回到命運的起點,理想在他面前斑駁而落,田野茫茫,長夜無邊,從頭開始,從第一步開始,這就是聖人的抉擇。也許,孔子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刻正是他顛沛流離,周遊歷國的時侯,磨難與苦厄不斷沖擊著他心中的君子之道,而聖人心中的火焰愈來愈旺盛,孔子的道分明已成為他生命的最有力的支柱,道,有的人為了拿起而有的人是為了放下。孔子毅然選擇了拿起,盡管他的理想終點是放下,可是沒拿起又何談放下?歲月的年輪伴隨著聖人的步履磨平了命運的稜角,孔子的道,孔子對道道的踐行從未停止,君子之道,天下大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切溫暖的生命元素絲絲點點如星星之火溫暖著歷盡滄桑的心。道的踐行是哀痛而又幸福的,起碼能用自己留下的足跡來成為儒家之道的千年不變的載體。孔丘從道中領悟出的境界,從痛苦中領略到的境界,讓儒學有了更為深刻的生命內容。當我們回首經典時,依稀能夠看到一個高大清瘦的背影,在夕陽下的天涯,莞自哀傷,莞自離神,遍地灑落落魄。想像千年以前,一個聖人懷揣著那經天緯地的禮儀仁德游說歷國,最後卻在夕陽之下黯然心傷的情景;想像千年以前,一個老者在學生、親人相繼從世間離去而要獨自一人面對正義與生死冷暖時,眼眶濕潤了。

天邊的明月,依舊為他指引著回家的道路,而他從未回頭,他的道,儒家的道永遠是出發,永遠是天下,永遠是社稷,這是孔子的人格。用千年的時間積淀而成的道的方向與途徑,他憑著心中的方向,越走越遠,盡管年華已逝,雙眼漸漸模糊,風吹拂著蒼白的發梢,聖人的抉擇,永遠都是那麼高大,又那麼溫暖與倔強,具禮樂仁義而天下大同,這是君子如幽蘭般無聲的堅守,這是對理想最無私的奉獻與守護。儒學由於孔子的堅守永遠充盈著命運責任的力量,永遠都承載著濟天下的最終使命,這是孔子的道。從《論語》中便可以窺見老者夕陽之下堅定的沉重的腳步,年邁的心沒由於老而邁向腐朽,正如他的精神,正如他的靈魂,經過歲月的洗禮與滲透,變得更加深厚與明亮,而這堅守道的精神力量已成為儒家精神的根基力量與基礎人格。

孔子高大的背影,夕陽西下,高山仰止……在他的心中,不知日月,不知天地…

6. 《孔子》電影觀後感800字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孔子》電影觀後感(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孔子》電影觀後感1

被熱炒了很久的《孔子》終於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傳活動中,愈發「老來俏」的主演周潤發揚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這番話讓本次評審團的成員們不禁誠惶誠恐。然而觀影歸來,大家卻只感覺到欣賞了一場冗長的「百家講壇」,而且很顯然,胡玫導演講故事的能力,遠遠不及於丹老師。1月22日是星期五,下午黃石廣電影迷成員們在華夏電影城集合的時候,明顯感覺到這一天影院的人比以往這個時段多出不少,而且很多都是穿著校服來的學生們,看來紛紛開始放假的學生群體有可能成為下一階段電影院的主力人群。據觀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氣還算不錯,影迷們對電影如何展現孔聖人的一生更感興趣,也不乏慕發哥之名來觀影的粉絲。從散場之後大家的反應來看,《孔子》這部電影給了懷揣這兩大期待的觀眾一個交代,但是,沒人想到,過程卻是如此枯燥沉悶。

CCTV—6電影頻道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打開電視看電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開電影看電視」則更為恰當。電影故事從孔子得到魯公賞識擔任大司寇開始,前半段主要講述了孔子在魯國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國家,然而處處受掣肘,只得遠離故土,與弟子踏上周遊列國的路途。後半段則集中講述孔子在周遊列國的路上遇到的種種困境,欲尋明主而不得,歷經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顏回死於非命等坎坷,最後葉落歸根回到魯國傳道授業了此餘生。如此復雜的內容想要用一部電影表現出來,原本就是個艱難的任務。而擅長拍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胡玫導演,也顯然並沒有拿捏好尺寸,於是,觀眾們便在電影院里花費了兩個半小時「欣賞」到了一場「電視劇」。

平心而論,電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劇情,通過保護小童、齊魯會盟、平息公山狃叛亂等段落,集中表現了孔子的仁愛、智謀和軍事上的才華。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從魯國出走,眾弟子趕來追隨等一組戲,起承轉合之間頗為流暢,算是片中的亮點。但後半段孔子周遊列國的歷程卻成為了一場支離破碎的橋段集錦,影迷們均認為這一部分毫無主線可言,零散且瑣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遲遲不見高潮出現,也總是看不見電影將要結束的徵兆,期間有幾位觀眾陸續離場,一去不復返。有相當一部分的影迷認為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蒼白無聊的劇情。

《孔子》電影觀後感2

這個寒假,我看了《孔子》這部電影,對此,我很是感觸。

對於孔子,我們也已經對他的了解很少了,我想,我們這些後代,也正是需要去了解這些中華民族上曾經的歷史。

影片中感觸最深的,是理想與現實的沖撞。孔子從政,希望實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卻被現實無情地拋棄。孔子一心只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對可能的困難估計不足,最終只能黯然離去。

孔子到了晚年,認清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他最能影響社會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從政。他的弟子有各種各樣的才幹,可以將他的思想傳播到更多的地方。孔子把精力放在講學上,能夠影響到更多的人,意義要遠大於參政。

聯繫到實際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抱怨身邊的事不如自己所願,不完善,不合理等等,還喜歡去描繪一個理想的情境。可是,這些都於事無補。

現實擺在這里,我們也只有從思想上轉變,親自去行動,不要總依賴於別人。不要只是替別人著急,看到自己應該做的,才最重要。這樣,把握好方向,有步驟、有計劃、從實際出發,理想才會越來越近。

這部影片人物刻畫的生動形象,也能讓人深受教育,人們能在這種場景中得到知識。孔子面對貴族與惡勢力不低頭,面對困難不畏縮,面對孤苦不冷漠,我想,他的精神會激勵我永遠向上。

所以,我們這一代新世紀的幼苗,一定要銘記這位開創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孔子》電影觀後感3

《孔子》這部電影是由周潤發等大陸一線影星出演的,並且表演的都比較到位。周潤發飾演的孔子,基本上把孔子聖人的一面表現了出來,任泉飾演的顏回,鏡頭不多,但是把顏回的那種謙卑、禮讓的樣子表演的也還算到位,當孔子在衛國要見南子的時候,子路的一句「那個女人,您一定不能見!」,把子路的豪爽性格也展現出來。 電影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公元前六世紀,孔子受到魯定公賞識,從中督宰晉升為大司寇,這讓他得以實行自己的以禮治國的執政理念。但是,三桓權傾朝野,讓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的家奴免受陪葬,而與之結怨。其後,他隨魯定公赴齊國會盟,與齊景公和大夫黎鉏鬥智斗勇,維護了魯國的利益,討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國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發佞臣謀反,在平叛之後,季桓子假傳聖旨,罷黜了孔子。

從此,孔子率顏回、子路等弟子開始游歷各國。在衛國,孔子得到衛靈公的尊重。他見到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並在交談中展現了正氣凜然的君子風范。結尾孔子死後鮑德熹的鏡頭探到窗外,一片淡定從容的畫卷,電影就在優美而有意境的畫卷中結束。

電影中的孔子雖然一直尋覓「知音」,但結局卻知音寥寥。在這里,《孔子》的故事不是一部聖人傳記,更像是一部關於自我認同的故事。「孔子眾門徒與孔子的關系」和「子見南子」是《孔子》的兩大部分,無論是眾門生還是南子,都是在彼時為數不多的孔子「知音」。而慘烈的不止是知音者寥寥,而是知音們的結局死的死,傷的傷,無一不以悵然落幕。所以本片著重於講述「孔子見南子」與「顏回救書簡」,孔子明知南子賞識他,亦無法留在衛國;明知顏回落水性命堪輿,亦無法營救——通篇其實是在製造一種關於人物的「無力感」:既無法改變時局,亦無法改變身邊人的命運。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為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孔子》電影觀後感4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帶著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眾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著一個時代。

電影中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於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於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獻祭的`戲,十分精彩。朝堂之上發哥舌戰群儒,圓形的會場,不知道當時是不是這樣的,整個場景很像古羅馬元老院或者現在英國議會,呵呵,對待公山狃這種小人,最經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個話啊」,展現了孔子的從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對話,也可在歷史上找到印證,史書中有關於孔子向老子請教學問的記載,而電影中編劇為了劇情的需要,讓孔子去回憶他和老子的對話,此情節並無不妥,反而可以從他們的對話中表現了儒道兩家思想的同異。

《孔子》電影觀後感5

時光流轉,兩千年只是彈指一揮。論語,讓我的心穿過時空的隧道,感受到你的智慧。通過這部電影,我更加了解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魅力。

愛默生對孔子有這樣的評價:孔子是哲學上的華盛頓。司馬遷也有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嘆。雖不能至,卻十分嚮往。我們從影片中不難看出,孔子的言行舉止間透漏著智慧。在救漆思弓時,他憑借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反駁的公山大人無話可說。在於齊國會盟之日,又憑借自己的智慧打破了齊國的陰謀。可見他過人的本領,及其在政治上的深謀遠略。

孔子的一生簡單而復雜。簡單,是因為他只有一個簡單的目標。他終其一生只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斗。他不貪圖能夠榮華富貴,不追求功名利祿,淡泊明志。復雜,雖志向宏大卻因魯公的膽小,懦弱而不受重用。一句不要太看得開,像我一樣裝瘋賣傻多好,也使孔子遭受了不少打擊。玉珏送到他手中後,他明白訣別之際的到來。他不得不拋棄妻兒,獨身一人前行。至此他周遊列國數十載,過程顛沛流離,喪失愛徒,可見其艱辛。

離別後,下起的傾盆大雨似乎也在為孔子感到不公,途中,馬車陷到了一個泥坑裡,但他用盡力氣想把馬拉出來的時候,自己卻不小心摔倒了,但這並沒有是他崩潰,反而他大笑了起來,也許,在這時,他已經釋然了。他的笑,是那麼爽朗,震撼了我的內心。孔子是幸運的,他有一群願隨他同甘共苦的弟子。最後一碗的馬肉湯,他沒有獨自一人喝掉,而是與周圍嗷嗷待哺的弟子共享,最後,自己倒在地上。這么樣一位老師,又怎會不受學生愛戴那。但在途中,冉求在衛國的戰場上離開,顏回的溺水身亡都給孔子帶來沉重的打擊。我想,這比不受魯國重用更為難過吧。

玉環到來之際,意味著孔子即將返還魯國。但他早已對戰亂的時代絕望,他不在熱衷於政務,只想投身於教育,教授更多的學子,讓教育發揚光大。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些流傳下來的至理名言,是孔子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這部電影,帶給我們強烈的震撼。終其一生,孔子雖沒實現他的政治訴求,但他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教學財富。他注重的禮,穿越千年,穿到了我們的眼中,穿進了我們的心裡。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

《孔子》電影觀後感6

近日學校組織同學們觀看了電影《孔子》,我看完之後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深深地被震撼了,對孔夫子的倫理道德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和「禮」,其主要內容是「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而我卻認為孔子思想里包含了仁,義,禮,智,信。等精神。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他以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當孔子看到當權者只懂得用酷刑來統治人民的時候,他不顧自己的危險依然提出了廢除活人殉葬制度。這在當時是十分危險的,這不能不體現出他的仁愛之心。而當子路將漆思弓救到他的家裡時,他表現的是那麼鎮定,沒有一絲畏懼,這又是他大義的體現。當孔子被迫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時,他第一站來到了衛國。衛國南子問孔子:「夫子常說,仁者愛人。不知夫子的這個人,包不包括像我這樣名聲不好的女人?」這時孔子無語,但是從他恭敬和淡定的表情當中,我解讀出了《論語》當中的一句話:「君子尊賢而容眾」,南子又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請問夫子是什麼意思?」孔子答曰:「這首詩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禮。」南子又問:「詩經三百首,大多都是在講男女之間的情愛,夫子又該怎麼解釋?」孔子答曰:「詩經三百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情思深深,但無邪念!」面對孔子的聖德,最終南子恭恭敬敬道出了這樣的話:「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孔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到孔子在痛苦中所領悟的境界!」可見孔子的君子之禮是博大的。不管對方是什麼人。在夾谷會盟上,孔子以不戰而驅齊國數萬之眾,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智慧。這也讓我重新認識了孔子。當季氏將亡之時,他終於明白了孔子的真確,他決定將孔子請回魯國,這就是孔子身上的信。

在周遊列國路上,他顛沛流離、風餐露宿,受盡磨難。在逃離齊國時「接淅而行」,在魯國分不到祭肉,在陳蔡被圍差點餓死,在宋國差點被樹砸死。他卻榮辱不驚,為了理想中的仁禮之國,像永不停息的日月星辰一樣自強不息,這不正是我們今天應該繼承和發揚光大的精神嗎!

《孔子》電影觀後感7

他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他處處不得志,一腔報國熱血付諸東流;他飽嘗憂患遭受了太多非議和世人的誤解,也承擔了太多責任,但精神從未磨滅……這位至聖先師——孔子。

孔子,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這一生處處碰壁,歷經滄桑,一路失去也一路擁有,不斷升華。

開篇時,他用巧妙的語言和他的機智將漆思弓救下,運用計謀與他國抗衡,展現出他的智慧和過人的本領。卻也因此受害,從此開始周遊列國。孔子依舊堅持以禮治國的信念。他十分執著。

在雨中離開,歷經風霜雨露,卻又仰天大笑。顏回等其他弟子的忠心跟隨令他感動不已;在列國間傳播思想卻也天不隨人意;弟子不斷離開選擇從政,顏回的是逝去使他痛心不已……十幾年的漂泊之旅,顛沛流離,嘗遍人情冷暖,事態世態,使孔子明白更多。正如南子所說:「世人也許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所領悟的境界。」從始至終,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理念,這令我感觸頗深。是什麼樣的一種力量支撐著他的精神世界?我明白了,是信仰!他從未放棄。我們所缺乏的正是此般精神,對於信念搖晃不已,經受不住磨難,沒有耐心。孔子的精神感染了我,每個人都應不忘初心。

「告訴我,我做錯了什麼?」

「您錯就錯在過於將自己的理想寄託在魯君系身上。」

「如果改變不了世界,那麼就應當改變自己的內心。」

公元前四百八十四年,孔子終於回到故土魯國。他須發皆白,當他跪在故國國門前吶喊:「魯國,我的父母之邦,我終於回來了。」我聽到了,那是來自顫抖的靈魂內心的呼喊。這聲呼喊使我如此真切的感受到孔子這十幾年的痛苦。從此不再過問政事,致力於整理文獻、從事教育。他這一生背負太多,坎坷磨難無一不施加,縱使遭受世人誤解唾棄,依舊初心不改。他希望通過教化影響人們。他是偉大的。

公元前四百七十九年,孔子逝。弟子遍天下。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電影觀後感8

《孔子》這部電影已經上映幾天,今天才抽出時間去看,在去看這電影之前,我重新找回看關於《孔子》的歷史。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高大、偉岸、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和普通人一樣,體會著各種苦痛,充滿悲情。讓自己很失望的是,我已經對孔子的一些事跡沒有很大印象了。看完這部電影後,更想自己重新去研究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導演胡玫通過這部電影,讓我們對這位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時在軍事上亦有建樹,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學名人之一。與孟子並稱「孔孟」,孔子是「內聖」,孟子是「外王」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弟子:子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曾參、子夏、子張…

在電影當中扮演孔子弟子:顏回--任泉飾演

顏回為了救回夫子的著作,不顧自己的安危墜入冰湖,最後離開人世。當孔子抱著顏回冰冷的身體,想用所有的辦法想救顏回時,那一幕是非常的感人,我差點哭了。裡面顏回說的一句話,使我記憶猶新:「如果人不能改變世界,那應該改變自己的內心。」

是的,有些世間的事物,環境的導致,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無法改變的,只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

劇情裡面有好多台詞都是大家熟悉的--孔子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等等。

對這些名言生動的註解

看完這部電影,有種想去學習研究歷史的想法。覺得自己之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當中了,卻很失誤怎麼會對這些歷史都不夠了解呢。要好好的學習。

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勤求學問而不用心思考,還是不能明白究竟,僅是空想而不肯勤學,變成疑不能解,危不能安,是靠不住的。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廣泛地熟讀典籍,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孔子》電影觀後感9

之前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了《論語》,了解了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這本書是在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纂而成。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最近我們看來《孔子》的電影,這部電影主要從公元六世紀孔子受到魯定公賞識,得到重用,步步高升,能夠用以禮治國的執政理念來實踐。但在他人的嫉妒下被罷黜,於是開始了周遊列國、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歷經磨難之後,孔子最終歸魯,專心致志,開設學堂講學。他為後人留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的政治和文化產生了了深遠的影響,被舉世公認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典範。

再談一下孔子的扮演者周潤發,他的表演十分出色,把老年的孔子的形態表現的淋漓盡致。他的表演彷彿真的把我們帶回到了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時光,回到了東周時期那段戰亂頻繁之時,他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都讓人回味無窮。我們不妨從《孔子》中去細細品味周潤發的表演,去了解他表演的分寸得體、真誠朴實,從而啟發我們在生活中做事時的一種真誠朴實,踏踏實實的態度。

在遊行中,孔子最喜愛的弟子顏回離他而去,孔子悲痛欲絕,顏回用自己的生命演繹著儒家「仁」和「愛」,詮釋著「忠」和「孝」。這也就告訴我們要珍惜知識,崇尚文化。

在最後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為《春秋》。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裡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因此在之後看待事物時要從多方面去觀察、了解事物,切忌從一方面片面的了解,否則得到的結果總是以偏概全,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質。

《孔子》電影觀後感10

周六下午同妻女一起去觀看了電影《孔子》,故事情節基本符合史實且連貫流暢,畫面富有美感,拖沓鏡頭和廢話頗少,無論從史學美學角度還是教育意義來說,都是一部上乘之作。我將點滴感想記述如下。

之一,體會並非領悟之境界。當孔子主張隳三都失敗遭魯國君臣冷落而顛沛流離周遊列國時,我們可以體會到其與弟子們的艱難處境,但要領悟孔子渴望實現理想、傳授仁義道法之境界就難了。人與人之間難的就是領悟啊!

之二,心正者必相正。每遇伸張正義、扶弱濟貧、維護國威乃至痛失弟子時,孔子的眼神必定是沉穩而睿智的,如果漂移而油滑,小人之相暴露無遺。無言相,而非像。

之三,好色之徒絕非好德之人。當孔子受到衛國王後美色引誘時,可以看出其介於痛苦與逃避之間的表情,而且他預感到衛國將天下大亂。這是莫大的考驗。如今一些男人看到稍有姿色的女人就挪不動腳了,眼睛發綠,更有甚者動手動腳或口出穢言佔小便宜,卻滿嘴仁義道德而不臉紅,好色者怎會好德呢?實乃道貌岸然,惡俗之極。

之四,真愛必自然流露而非造作或刻意在小處表白。當孔子被驅逐出魯國時,與相濡以沫的妻子及疼愛的子女離別時的內心掙扎,當他失去最鍾愛的弟子顏回時的痛苦憐惜,當他與相依為命的弟子們分享一碗羊肉湯時的愧疚……孔子的言語和表情都非常自然地流露,而非矯揉。

之五,堅持為善者必識大體。孔子盡管遭誤解冷落而被迫周遊列國,歷經磨難,但最後魯國迎請他回國時,他還是非常樂意地帶弟子們回國傳授正道,僅提出不要以政擾他,他只想教書育人,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識大體是由內而外散發的,是由他堅持為善的積淀造就的。現在有些人受點小委屈、吃點小苦就怨天尤人甚至惡言相向,更有「扔紗帽」的荒唐之舉。實乃狹隘。

之六,樂觀可以戰勝暫時的困難。孔子奔波在春秋列國,生活堪為艱辛。特別是當他們到達陳蔡交界處時,已無丁點糧食,弟子飢餓難忍,孔子撫琴鼓氣,展現了一個樂觀堅毅的孔子,渴望用內心戰勝一切的孔子。

唯一不足的是影片沒有一處交待孔子有什麼不足,此與今世塑造高大全典型的套路頗為相似。

7.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

電影《孔子》改編了史書中記載的墮三都、周遊列國、子見南子、孔子回國以及韋編三絕等故事,除了闡述中國儒家「仁義禮樂」思想外,兩千多年前的陪葬祭祀、叩拜禮數、木簡文書、建築風格等都映射著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接下來我搜集了電影《孔子》的觀後感800字(精選10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1

近日學校組織同學們觀看了電影《孔子》,我看完之後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深深地被震撼了,對孔夫子的倫理道德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和「禮」,其主要內容是「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而我卻認為孔子思想里包含了仁,義,禮,智,信。等精神。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他以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當孔子看到當權者只懂得用酷刑來統治人民的時候,他不顧自己的危險依然提出了廢除活人殉葬制度。這在當時是十分危險的,這不能不體現出他的仁愛之心。而當子路將漆思弓救到他的家裡時,他表現的是那麼鎮定,沒有一絲畏懼,這又是他大義的體現。當孔子被迫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時,他第一站來到了衛國。衛國南子問孔子:「夫子常說,仁者愛人。不知夫子的這個人,包不包括像我這樣名聲不好的女人?」

這時孔子無語,但是從他恭敬和淡定的表情當中,我解讀出了《論語》當中的一句話:「君子尊賢而容眾」,南子又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請問夫子是什麼意思?」孔子答曰:「這首詩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禮。」南子又問:「詩經三百首,大多都是在講男女之間的情愛,夫子又該怎麼解釋?」孔子答曰:「詩經三百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情思深深,但無邪念!」面對孔子的聖德,最終南子恭恭敬敬道出了這樣的話:「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孔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到孔子在痛苦中所領悟的境界!」可見孔子的君子之禮是博大的。不管對方是什麼人。在夾谷會盟上,孔子以不戰而驅齊國數萬之眾,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智慧。這也讓我重新認識了孔子。當季氏將亡之時,他終於明白了孔子的真確,他決定將孔子請回魯國,這就是孔子身上的信。

在周遊列國路上,他顛沛流離、風餐露宿,受盡磨難。在逃離齊國時「接淅而行」,在魯國分不到祭肉,在陳蔡被圍差點餓死,在宋國差點被樹砸死。他卻榮辱不驚,為了理想中的仁禮之國,像永不停息的日月星辰一樣自強不息,這不正是我們今天應該繼承和發揚光大的精神嗎!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2

今天,搶先在首影前觀看了《孔子》,不能說悶,也沒有十分激動,總體上還有點失望,所以要寫觀後感,真的讓我久久不能下筆。

作為一部人物傳記片,電影《孔子》選擇了最為嚴肅的處理方式,並沒有像一般的電影那樣,用名人拍出一幕激情四射的通俗劇,它幾乎沒有娛樂片的特質,可以稱得上是「嚴肅的商業片」,大段的半文對白,繁瑣禮法的悉數呈現,春秋五霸的權勢關系,都需要觀眾做好「備課」的准備。我雖然在此前已惡補了一下,但還是有不少話語聽不明白;而且很多劇情很快地一下帶過,對歷史沒有相當了解的人,是會完全看慒的。感覺導演在這方面的處理,是比較文藝化了,考驗觀眾的智慧啊!

故事從孔夫子五十多歲,得以實現夢想,踏上仕途開始,感覺開場有點突然,接下來就是孔子運用計謀,抗衡齊國、三桓,然後平步清雲,連升幾級,做到代相國之職,劇情很緊湊。精彩的辯論,讓人精神一振,不過不失的特效,這也帶來了一點視覺刺激。不過,總覺得有那麼點不明所以,在半知半解中努力往下看,頭上冒出的問號越來越多:作為三桓之首的季孫氏,為何讓孔丘當代相國?孔丘推行墮三都的時候,季孫氏又讓旁邊的人推動此舉,任由孔丘拆他的城牆?而這此似乎都是他的計謀,但看不出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了對他有什麼好處,電影對此沒有交待清楚。接下來與公山狃一戰,這也挺振奮人心的,不過其中的萬剪齊發,而孔子「無懈可擊」,然後又出現「諸葛連弩」,真的有點說不過去。中段的「子見南子」也讓人印象深刻,美色與權勢擺於前,孔夫子還是選擇了仁義道德,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智,聖人也!而不過那一幕想要表現南子的美艷,我卻感覺不出有任何的吸引,同是周迅,比起畫皮里的小唯真是差遠了。

再到後面,讓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顏回落水,來回多次在冰水裡搶救竹簡一幕,雖然他的行為很偉大,我也有那麼一點感動,但轉念再一想,這樣是不是有點迂腐呢?不管怎樣,他是為這些孔子最愛的書簡獻身了,導演讓他死得很唯美。

最後,孔子與弟子們得以回魯國,一眾人喜極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門前跪拜,老淚縱橫,那時候我也哭了,不過不是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員的入戲所帶動。

總的來說,「就這樣吧」!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3

昨天下午,在教育局號召、學校帶領下,我們觀看了《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後人尊稱為「聖人」。《孔子》這部電影,介紹了孔子一生的經歷,從年少時胸懷大志渴望強盛國家,中年終獲賞識身居要職卻在勝利前被迫止步,到後來辭官周遊列國,故事裡包括了孔子對弟子的教育、自己的思想以及學習方法,讓我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這位被後世傳頌也確實值得被尊重的偉人。

孔子青年當官時,在深山從虎口中救下一位老婦人,震驚於「苛政猛於虎」的他,從此決定尊禮樂、行仁政、鑄杏壇傳道授業。在講學過程中,接納了一位貧窮卻好學的奴隸,主張「有教無類」,凡好學者不分貴賤。話劇中還演了「兩小兒辯日」、「虛則傾,中則正,滿則覆」……等蘊含了很多道理的故事,映射孔子的思想。

後來不得志的孔子終於被委以重任,被派去與齊國開戰。而後方,昏庸的君王卻在宮中日日享樂,甚至叫停了即將到來的勝利。失望痛心的孔子辭官了。但是沒有放棄他的理想,孔子開始周遊列國,整整十四年,開展講學,推行仁政思想,渡濟蒼生。

故事接近尾聲,孔子回到故土,他已經老了。

回顧孔子的一生若是用一句話概括,那便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為社會的混亂情形憂心忡忡,為國君的昏庸無度失望痛心,所幸他懷有大愛、懷有志向,一生都在推行禮樂仁政,努力擔負著濟世的責任。他深深地記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想,我們也一樣擔負著責任。即使如今是一片太平盛世,沒有那許多濟世救人的需求,但我們同樣需要時刻警醒自己,居安思危,以學習為途徑、報國為目標,勇往直前,定能迸發出千軍萬馬之力。

或許這便是教育局與學校組織我們觀看《孔子》目的和用意吧,我們確是該好好了解孔子,傳承並發揚孔子的精神,讓中華文化真正地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現,用我們的能力,為歷史的長河也添上如孔子這般濃墨重彩的一筆。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4

《孔子》這部電影是由周潤發等大陸一線影星出演的,並且表演的都比較到位。周潤發飾演的孔子,基本上把孔子聖人的一面表現了出來,任泉飾演的顏回,鏡頭不多,但是把顏回的那種謙卑、禮讓的樣子表演的也還算到位,當孔子在衛國要見南子的時候,子路的一句「那個女人,您一定不能見!」把子路的豪爽性格也展現出來。

電影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公元前六世紀,孔子受到魯定公賞識,從中督宰晉升為大司寇,這讓他得以實行自己的以禮治國的執政理念。但是,三桓權傾朝野,讓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的家奴免受陪葬,而與之結怨。其後,他隨魯定公赴齊國會盟,與齊景公和大夫黎鉏鬥智斗勇,維護了魯國的利益,討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國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發佞臣謀反,在平叛之後,季桓子假傳聖旨,罷黜了孔子。

從此,孔子率顏回、子路等弟子開始游歷各國。在衛國,孔子得到衛靈公的尊重。他見到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並在交談中展現了正氣凜然的君子風范。結尾孔子死後鮑德熹的鏡頭探到窗外,一片淡定從容的畫卷,電影就在優美而有意境的畫卷中結束。

電影中的孔子雖然一直尋覓「知音」,但結局卻知音寥寥。在這里,《孔子》的故事不是一部聖人傳記,更像是一部關於自我認同的故事。「孔子眾門徒與孔子的關系」和「子見南子」是《孔子》的兩大部分,無論是眾門生還是南子,都是在彼時為數不多的孔子「知音」。

而慘烈的不止是知音者寥寥,而是知音們的結局死的死,傷的傷,無一不以悵然落幕。所以本片著重於講述「孔子見南子」與「顏回救書簡」,孔子明知南子賞識他,亦無法留在衛國;明知顏回落水性命堪輿,亦無法營救——通篇其實是在製造一種關於人物的「無力感」:既無法改變時局,亦無法改變身邊人的命運。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為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5

時光流轉,兩千年只是彈指一揮。論語,讓我的心穿過時空的隧道,感受到你的智慧。通過《孔子》這部電影,我更加了解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魅力。

愛默生對孔子有這樣的評價:孔子是哲學上的華盛頓。司馬遷也有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嘆。雖不能至,卻十分嚮往。我們從影片中不難看出,孔子的言行舉止間透漏著智慧。在救漆思弓時,他憑借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反駁的公山大人無話可說。在於齊國會盟之日,又憑借自己的智慧打破了齊國的陰謀。可見他過人的本領,及其在政治上的深謀遠略。

孔子的一生簡單而復雜。簡單,是因為他只有一個簡單的目標。他終其一生只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斗。他不貪圖能夠榮華富貴,不追求功名利祿,淡泊明志。復雜,雖志向宏大卻因魯公的膽小,懦弱而不受重用。一句不要太看得開,像我一樣裝瘋賣傻多好,也使孔子遭受了不少打擊。玉珏送到他手中後,他明白訣別之際的到來。他不得不拋棄妻兒,獨身一人前行。至此他周遊列國數十載,過程顛沛流離,喪失愛徒,可見其艱辛。

離別後,下起的傾盆大雨似乎也在為孔子感到不公,途中,馬車陷到了一個泥坑裡,但他用盡力氣想把馬拉出來的時候,自己卻不小心摔倒了,但這並沒有是他崩潰,反而他大笑了起來,也許,在這時,他已經釋然了。他的笑,是那麼爽朗,震撼了我的內心。孔子是幸運的,他有一群願隨他同甘共苦的弟子。最後一碗的馬肉湯,他沒有獨自一人喝掉,而是與周圍嗷嗷待哺的弟子共享,最後,自己倒在地上。這么樣一位老師,又怎會不受學生愛戴那。但在途中,冉求在衛國的戰場上離開,顏回的溺水身亡都給孔子帶來沉重的打擊。我想,這比不受魯國重用更為難過吧。

玉環到來之際,意味著孔子即將返還魯國。但他早已對戰亂的時代絕望,他不在熱衷於政務,只想投身於教育,教授更多的學子,讓教育發揚光大。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些流傳下來的至理名言,是孔子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這部電影,帶給我們強烈的震撼。終其一生,孔子雖沒實現他的政治訴求,但他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教學財富。他注重的禮,穿越千年,穿到了我們的眼中,穿進了我們的心裡。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6

之前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了《論語》,了解了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祖籍宋國,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這本書是在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纂而成。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最近我們看來《孔子》的電影,這部電影主要從公元六世紀孔子受到魯定公賞識,得到重用,步步高升,能夠用以禮治國的執政理念來實踐。但在他人的嫉妒下被罷黜,於是開始了周遊列國、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歷經磨難之後,孔子最終歸魯,專心致志,開設學堂講學。他為後人留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的政治和文化產生了了深遠的影響,被舉世公認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典範。

再談一下孔子的扮演者周潤發,他的表演十分出色,把老年的孔子的形態表現的淋漓盡致。他的表演彷彿真的把我們帶回到了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時光,回到了東周時期那段戰亂頻繁之時,他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都讓人回味無窮。我們不妨從《孔子》中去細細品味周潤發的表演,去了解他表演的分寸得體、真誠朴實,從而啟發我們在生活中做事時的一種真誠朴實,踏踏實實的態度。

在遊行中,孔子最喜愛的弟子顏回離他而去,孔子悲痛欲絕,顏回用自己的生命演繹著儒家「仁」和「愛」,詮釋著「忠」和「孝」。這也就告訴我們要珍惜知識,崇尚文化。

在最後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為《春秋》。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裡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因此在之後看待事物時要從多方面去觀察、了解事物,切忌從一方面片面的了解,否則得到的結果總是以偏概全,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質。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7

《孔子》這部電影已經上映幾天,今天才抽出時間去看,在去看這電影之前,我重新找回看關於《孔子》的歷史。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高大、偉岸、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和普通人一樣,體會著各種苦痛,充滿悲情。讓自己很失望的是,我已經對孔子的一些事跡沒有很大印象了。看完這部電影後,更想自己重新去研究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導演胡玫通過這部電影,讓我們對這位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時在軍事上亦有建樹,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學名人之一。與孟子並稱「孔孟」,孔子是「內聖」,孟子是「外王」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弟子:子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曾參、子夏、子張……

顏回為了救回夫子的著作,不顧自己的安危墜入冰湖,最後離開人世。當孔子抱著顏回冰冷的身體,想用所有的辦法想救顏回時,那一幕是非常的感人,我差點哭了。裡面顏回說的一句話,使我記憶猶新:「如果人不能改變世界,那應該改變自己的內心。」

是的,有些世間的事物,環境的導致,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無法改變的,只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

劇情裡面有好多台詞都是大家熟悉的——孔子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等等。

看完這部電影,有種想去學習研究歷史的想法。覺得自己之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當中了,卻很失誤怎麼會對這些歷史都不夠了解呢。要好好的學習。

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勤求學問而不用心思考,還是不能明白究竟,僅是空想而不肯勤學,變成疑不能解,危不能安,是靠不住的。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廣泛地熟讀典籍,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8

被熱炒了很久的《孔子》終於正式上映。

在上映前的宣傳活動中,此時愈發「老來俏」的主演周潤發揚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這番話讓本次評審團的成員們不禁誠惶誠恐。我卻只感覺到欣賞了一場冗長的「百家講壇」,而且很顯然,胡玫導演講故事的潛力,遠遠不及於丹老師。

據觀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氣還算不錯,影迷們對電影如何展現孔聖人的一生更感興趣,也不乏慕發哥之名來觀影的粉絲。我想從散場之後大家的反應來看,《孔子》這部電影給了懷揣這兩大期盼的觀眾一個交代,但是,沒人想到,過程卻是如此枯燥沉悶。

CCTV—6電影頻道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打開電視看電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開電影看電視」則更為恰當。電影故事從孔子得到魯公賞識擔任大司寇開始,此時前半段主要講述了孔子在魯國意欲用自我的方式治理國家,然而處處受掣肘,只得遠離故土,與弟子踏上周遊列國的路途。

後半段則集中講述孔子在周遊列國的路上遇到的種種困境,欲尋明主而不得,歷經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顏回死於非命等坎坷,最後葉落歸根回到魯國傳道授業了此餘生。如此復雜的資料想要用一部電影表現出來,原本就是個艱難的任務。而擅長拍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胡玫導演,此時也顯然並沒有拿捏好尺寸,於是,觀眾們便在電影院里花費了兩個半小時「欣賞」到了一場「電視劇」。

平心而論,電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劇情,透過保護小童、齊魯會盟、平息公山狃叛亂等段落,集中表現了孔子的仁愛、智謀和軍事上的才華。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從魯國出走,眾弟子趕來追隨等一組戲,起承轉合之間頗為流暢,算是片中的亮點。但後半段孔子周遊列國的歷程卻成為了一場支離破碎的橋段集錦,影迷們均認為這一部分毫無主線可言,零散且瑣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

遲遲不見高潮出現,也總是看不見電影將要結束的徵兆,期間有幾位觀眾陸續離場,一去不復返。我想有相當一部分的影迷認為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蒼白無聊的劇情。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9

周六下午去觀看了電影《孔子》,故事情節基本符合史實且連貫流暢,畫面富有美感,拖沓鏡頭和廢話頗少,無論從史學美學角度還是教育意義來說,都是一部上乘之作。我將點滴感想記述如下。

之一,體會並非領悟之境界。當孔子主張隳三都失敗遭魯國君臣冷落而顛沛流離周遊列國時,我們可以體會到其與弟子們的艱難處境,但要領悟孔子渴望實現理想、傳授仁義道法之境界就難了。人與人之間難的就是領悟啊!

之二,心正者必相正。每遇伸張正義、扶弱濟貧、維護國威乃至痛失弟子時,孔子的眼神必定是沉穩而睿智的,如果漂移而油滑,小人之相暴露無遺。無言相,而非像。

之三,好色之徒絕非好德之人。當孔子受到衛國王後美色引誘時,可以看出其介於痛苦與逃避之間的表情,而且他預感到衛國將天下大亂。這是莫大的考驗。如今一些男人看到稍有姿色的女人就挪不動腳了,眼睛發綠,更有甚者動手動腳或口出穢言佔小便宜,卻滿嘴仁義道德而不臉紅,好色者怎會好德呢?實乃道貌岸然,惡俗之極。

之四,真愛必自然流露而非造作或刻意在小處表白。當孔子被驅逐出魯國時,與相濡以沫的妻子及疼愛的子女離別時的內心掙扎,當他失去最鍾愛的弟子顏回時的痛苦憐惜,當他與相依為命的弟子們分享一碗羊肉湯時的愧疚……孔子的言語和表情都非常自然地流露,而非矯揉。

之五,堅持為善者必識大體。孔子盡管遭誤解冷落而被迫周遊列國,歷經磨難,但最後魯國迎請他回國時,他還是非常樂意地帶弟子們回國傳授正道,僅提出不要以政擾他,他只想教書育人,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識大體是由內而外散發的,是由他堅持為善的積淀造就的。現在有些人受點小委屈、吃點小苦就怨天尤人甚至惡言相向,更有「扔紗帽」的荒唐之舉。實乃狹隘。

之六,樂觀可以戰勝暫時的困難。孔子奔波在春秋列國,生活堪為艱辛。特別是當他們到達陳蔡交界處時,已無丁點糧食,弟子飢餓難忍,孔子撫琴鼓氣,展現了一個樂觀堅毅的孔子,渴望用內心戰勝一切的孔子。

唯一不足的是影片沒有一處交待孔子有什麼不足,此與今世塑造高大全典型的套路頗為相似。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10

電影導演胡玫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

這部電影將孔子先生拉下神壇,從一個凡人的角度去詮釋這個「聖人」。孔子先生亦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有缺點,也有七情六慾。不經意見了南子給後人留下口實,他是驚艷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斬斷了即將升華為曖昧的一種情愫。簡單的人物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卻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先生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耐人尋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樂,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愛國家而不能報其君,戀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懷理想而不能償其志。孔子先生周遊列國十四載,受盡風霜之苦離別之痛,嘗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依然堅守禮儀仁和,堅持在求索,這樣的孔子先生留下的是立足萬世的思想,是奠定中華文化兩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後人受益匪淺的精神之髓。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先生是這部電影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決淡定,禮儀之說娓娓道來。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先生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在電影中,顏回死後,孔子先生一直緊緊地抱住他的屍體,始終一語不發,呆坐在那裡,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先生愛顏回甚至比愛他的兒子還要多一些,因為兒子只能傳承血脈,顏回卻可以傳他的大道。

當影片最後皓首霜須的孔子先生再回到闊別多年的故國之時,跌落塵埃痛哭失聲,既符合一個受盡顛沛之苦的遊子應有的情懷,也凸顯了這個於平凡之中孕育偉大的生命個體的不同凡響之處,同樣地這一手也深深撥動了我內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裡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電影抓住了孔子先生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症結點,讓我有悲傷又有感動。君子固窮、君子死義、君子傳道以及君子不慍,這便是一部《論語》,這便是一個孔子先生。

閱讀全文

與電影孔子觀後感之顏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傻跟傻標一起演的電影 瀏覽:374
最新多倫多電影節參展影片 瀏覽:190
成龍穿的內褲里有槍是什麼電影 瀏覽:128
電影演員飛凡 瀏覽:497
十大偽裝電影排行 瀏覽:853
路遙電影人生圖片 瀏覽:300
恐龍紀電影完整在線觀看 瀏覽:484
每天電影台詞英文翻譯 瀏覽:829
韓國電影密愛中文字幕手機在線觀看 瀏覽:614
蚌埠電影院兒童票標准 瀏覽:434
電影演員白楊的家 瀏覽:284
香港說粵語電影 瀏覽:512
唐人街探案312完整電影解說 瀏覽:235
最嚇人的僵屍片電影大全 瀏覽:187
比ck電影網好的網站 瀏覽:150
有關老年人的愛情的電影 瀏覽:244
雷洛電影粵語完整版 瀏覽:205
春節電影院服務費 瀏覽:528
電影放一部電影 瀏覽:51
成龍電影實力排名 瀏覽: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