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價《私人訂制》
馮小剛先生拍出來的電影,總體來說都是非常的好的,但是偶爾也會出現「人有失足」的情況,比如《私人訂制》,在我眼裡,《私人訂制》是一部算不得很好但也不是很差的片子吧。
《私人訂制》
《私人訂制》是2013年由馮小剛導演的,匯聚了各路明星的一部喜劇電影。劇情大概可以概括為一家「私人訂制」公司,專門為了滿足各類人士的白日夢,而對他們進行的一個圓夢活動。
所以,在我眼裡,《私人訂制》是部有思考,反映現實卻並不怎麼優秀的片子。
『貳』 私人訂制這部電影表達了什麼情感,有這么價值
馮小剛2014年的賀歲影片《私人定製》在上映以來備受爭議,但不得不說,這部影片仍然傳承了馮小剛一直以來的喜劇理念,「俗」和「諷」。俗是為了滿足大眾需要,拍攝老百姓都能看懂的、接地氣兒的影片;諷則給馮氏喜劇增加了一些主題意蘊,恰到好處地讓馮小剛的電影介於經典與爛片之間。所以《私人定製》的諸多爭議也變成了毋庸置疑的事情。影片講述的是一家叫「私人定製」的公司,以滿足客戶的白日夢需求為宗旨,並且為客戶定製圓夢計劃。由編劇虛構出來的公司從根本上滿足了觀眾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同時圓夢的內容也吸引了觀眾。影片由三個故事組成,性格迥異的客戶和天馬行空的要求(即白日夢)增添了不少喜劇效果。影片主人公本來就是大俗之人,客戶需求也是平常人之平常事,再加上故事本身的諷刺性構成了馮小剛諷刺喜劇的基本要素。
『叄』 《私人訂制》:成全別人,惡心自己
一、
2014年3月18日,《私人訂制》這部電影得了一個獎,叫做「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影片」。
刷刷評論,大家更是一水的罵,不少人為了罵這部片子,還特意找出了《甲方乙方》和《頑主》,馮導也坐不住了,一連發了七條微博,和某些影評人直接開罵。
這回可是以一個人的力量來對抗一群人了,得,不是罵嗎,他一導演還能贏得過人家影評人啊。
還是馮小剛的導演,還是王朔的編劇,還是葛大爺的場子,可這回,觀眾不買賬了。
這部片子是2013年12月19日上映,一直拍到了現在,觀眾對馮小剛的賀歲片,期待太高了,一個中國賀歲片之父拍出的賀歲片,大家都想去看看。
1997年的《甲方乙方》,懷念的人太多,那是中國內地第一部賀歲片,承載了太多人的歡笑聲。
所以,免不了的是一番比較,謾罵可以理解,先入為主是不可避免,除非翻拍或續集太過出彩,否則一般也贏不過第一部。
1997畢竟過去了,現在還是讓我們說一下這個2013年的故事吧。
《一九四二》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馮小剛都沒有從苦悶壓抑的情緒當中走出來,拍歷史太累了,他想拍個快樂,讓人從頭笑到尾的那種。
拍喜劇,那就是馮導的老本行了,拍起來,那絕對是玩票的。
如果要以票房論成敗的話,這比《一九四二》成功的可不是一星半點的,雖然看完之後,大家都罵了起來。
其實馮小剛自己也想不明白,為什麼他玩票的拍出來的電影,反而幫他還了《一九四二》的債呢。
我覺得,這是一個爛片,但很賺錢。
還是接地氣,還是歡笑之中的,對於這個社會的諷刺,只是信息發達了,言論自由了,大家對於朔爺的諷刺,不那麼買賬了。
二、
做白日夢是快樂的,我一直那麼認為,而好多的時候,我們拼盡一生也不過是為了圓一個夢。
就像是那個為西遊記作了所有曲的作曲家,他窮盡一生的夢想不過是有一場屬於他自己的音樂會,所以人民大會堂的那一晚上可能會使他一直到死的時候,在音樂上了卻一個遺憾。
私人訂制在我看來是一件溫暖的事情,四個人極盡自己的才智,來給予他人一段美麗的回憶,這有什麼不可呢?
當然,王朔作為當今這個社會上的清道夫,他一定不會僅僅為了一場博人一笑的喜劇而動筆的,這個一直在批判社會的人如果不能承受得起這個社會對他的批判,那他還有什麼資格去批判這個社會,所以,他勸官為人,為民說話,為俗正聲,向大自然道歉。
為官為什麼必貪?
他還是一個司機的時候想不明白這個問題,他想如果是他的話他一定會是一個好官,絕對是一個清廉的為民說話的好官,可是他成了官之後,他知道了為什麼。
穿上灰色的中山裝,戴上了沒有鏡片的老花鏡,坐在一宏辯裂個有皮沙發的小辦公室里,這樣看起來吧,還真蔽閉那麼像回事。
金錢的誘惑是收住了,一場預先安排的好戲在最後的時候剎住了車,還真沒把那些錢拿住,楊重本想誇他的定力,但師傅自己承認,他知道那些錢原本也不屬於他,不如不要。
還是入戲不深啊。
錢倒是躲過去了,毀在了一色上。
權力和金錢在得不到的時候並不會對它有什麼別樣的欣喜,可是在得到那些權力和金錢的時候就想要可以得到的更多一些,這種慾望不是一個人想控制就可以控制的住的。
當嘗到這種慾望帶來的甜頭的時候就想得到更甜的果,滿足了小的慾望之後就會想要滿足更大一些的慾望。
這就是為什麼大多官都成了貪官,只不過是沒有抵擋住作為一個人的最基本的最基本的慾念。
三、
大俗與大雅。
俗和雅成為了越來越難以加以區分的一個概念,古時會用高山流水和下里巴人來做出區分,而他們的區別也不過是懂的人的多少。
得到那麼多獎的大俗導演,勵志要做出別人所看不懂的東西,彈棉花大家都看得懂,可是當它被搬到舞台上以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的時候,大多的人便看不懂了,所以大導便覺得自己做出了大雅的東西。
要不就再諷刺一把藝術?
是時候把藝術從神壇上拉下來了,藝術難道不為了觀眾而服務的嗎?如果所有觀眾都看不懂的之雅,那麼藝術的命運也就顯的有些悲催了。
大導那一陣兒獨白,可不就是馮小剛想說的話嘛!他自己都承認,他就是一個市民導演,而大眾對於他成功的分析,大多是因為他正確的把握住了人們的市民心理。
那口子京片子和戲謔的話語,妥妥的一俗啊。
俗了有啥不好,電影門檻低怎麼了灶做,大眾都能看懂怎麼了,老百姓就不能享受藝術了?
大導折騰到了雅過敏,得找點俗的東西治好他。
把彈棉花當成高雅,大家是都看不懂了,但最後,也看不懂了他。
丹姐所代表的,是中國數以億計的勞動者,他們每天拚死拼活的不過賺夠了得以果腹的錢,所以在他們的認知當中,錢就是幸福的標志。
可是當他們真的有了好多錢之後,卻不知道該怎麼花了,這人窮慣了還就是有這么一毛病,把錢遞你手裡都當成那燙手的山芋。
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窮人也有窮人的活法,楊重最後的話也揭示了有錢人生活的壓力,他們每天有那麼多的貸款要還,他們過的,其實並不一定可以比得上丹姐幸福。
所以,有錢不一定可以讓生活更加的幸福。
對於影片最後對於大自然的道歉,我看豆瓣評論有說是硬插了一則公益環保廣告,廣告都打到電影里來了,也有人說這是插進去的一段詩朗誦,無論評價是怎樣的,環境的問題,是需要大家做出努力了。
人總是試圖著和大自然對抗,可是最後受苦的只是人類,那真的是,何苦呢?人類應該學會道歉,應該學會給大自然道歉。
成全別人,惡心自己,這其實,是一件蠻厲害的事情。
『肆』 《私人訂制》這部電影的三個故事你喜歡哪個
《私人訂制》其中一個故事 講的是生活中的大俗大雅。故事說的是一位得過無數國際國內大獎的導演,感覺他過得太俗了,他拍的電影俗,那些獎也俗,反正他的一切都俗,想要玩點雅的,開始葛優他們團隊提供了個大綱給這大導演,裡面涉及芭蕾,交響,崑曲等,被這大導演痛批:古代的就是雅的嗎?宮廷的就是高的嗎?並說以年代判斷價值,以社會等級區分高下,那是文物觀。看到這我不禁想是不是馮導或王朔(本片編劇)被一些自認為高雅的人士傷到了或惡心到了?這些自認為高雅的人士是不是經常跟他兜售芭蕾,交響,崑曲等他們認為高雅的東西?不然為什麼他對此有那麼大怨念?言歸正傳,方案被否認後,他們再利用逆向思維,既然不知道什麼叫雅那就把現在認為俗的東西都剔除,剩下的自然就是雅了,然後大導演離開了他的豪華大別墅搬到了一個應該是農民工混居的地方過「雅」的生活,在滿是泥土灰塵的地板上打起地鋪。當然了,這雅得也太高了,差點給雅死,被送到他們認為最俗的夜總會聽最俗的歌曲「傷不起」才挽救回來,是不是要表達一個人在現實社會中單靠雅是活不下去的,必須回到現實生活中世俗的活著才更真實這層意思呢?
之後,這大導演還是不甘心,他還是想尋找雅的東西,最後來到了道觀求脫俗之法,被告之與王阿強換血即可,王阿強何許人也?大雅之士伯牙之弟叔牙的後裔,當然傳到王阿強這代,他只會彈棉花。最後他們換了血,王阿強噌噌噌一直往上竄,拿了無數大導演之前拿的獎,與王阿強那的喧鬧相比,咱們這位大導演則研究起他認為的雅的藝術---彈棉花,並請了葛優他們去觀看他的表演,他們一致認為這大導演廢了,而大導演則認真的彈著他的棉花,也是噌噌噌的。說實話,這里我沒怎麼看懂,感覺情節荒誕離奇,不知道是不是想表達大俗即大雅,返璞歸真,素樸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的道理?或許是我過度解讀了吧。
『伍』 如何評價《私人訂制》
私人訂制絕對是有內涵,敢披露的電影。
『陸』 如何評價電影《私人定製》
《私人訂制》觀眾們在觀影時可能更加關注「成全別人,惡心自己」的這句台詞,或者對范偉飾演的「廉政司機」和小璐的「不惜獻身」也要讓客戶完成對性賄賂的情節記憶猶深。但是有句話可能才是影片的核心思想。「私人訂制就是白日夢」,這句台詞從包括范偉、宋丹丹等多個演員口中說出。而且在影片的最後,「向環境道歉」的主題將觀眾從無所不能的白日夢拉回了現實,包括霧霾、污水、砍伐等諸多問題都被展現出來。「私人訂製造夢VS我們要面對現實」成為影片的主題,雖然看似嬉笑怒罵,實際上確是別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