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呂克貝松說他一生只拍幾部電影
"一生只拍10部",不過只有說當導演,不包括編劇啥的.
最近上海電台還有他的訪談,LZ可以網上搜來看看.好像是楊讕的節目/有提到的.
作品年表:
2000《舞者/呂克貝松之光芒萬丈/Dancer, The》(法國)、《終極殺陣2之霹靂雷霆/Taxi 2》(法國)
1999《聖女貞德/Joan Of Arc》(法國)
1998《出租汽車/Taxi》(法國)
1997《第五元素/Fifth Element, The》(法國,美國)
1996《Kamikaze》
1994《職業殺手裡昂/這個殺手不太冷/Professional, The;leon》(法國,美國)
1993《Point of No Return》、《舐血狂花/Assassin, The》(美國)
1991《大西洋島/Alantis》(義大利,法國)
1990《墮落花:尼基塔/Femme Nikita, La》(法國,義大利)
1988《碧海藍天/Big Blue, The;Grand bleu, Le》(法國,義大利,美國)
1985《地鐵/Subway》(法國)
1983《最後的戰斗/Dernier combat, Le (法國)》
獲獎記錄:
1990年《尼吉塔》(Nikita)獲得第1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9項提名,榮獲一個獎項
1988年《碧海藍天》(The Big Blue)獲得第14屆法國電影凱撒獎8項提名,並榮獲二個獎項包括最佳導演
1985年《地鐵》(Subway)榮獲第11屆法國電影凱撒獎13項提名,並榮獲三個獎項(詳細資料)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碧海藍天 (1988) .... 導演
暴力13街區 (2004) .... 導演
綠芥刑警 (2001) .... 編劇
企業戰士 (2001) .... 編劇
第五元素 (1997) .... 導演
鬱金香芳芳 (2003) .... 編劇
的士速遞3 (2003) .... 編劇
光芒萬丈 (2000) .... 編劇
暗流2:天使啟示錄 (2004) .... 編劇
車神 (2003) .... 編劇
的士速遞2 (2000) .... 編劇
碧海情天 (1988) .... 導演
不歸路 (1993) .... 編劇
這個殺手不太冷 (1994) .... 導演
聖女貞德 (1999) .... 導演
的士速遞 (1998) .... 編劇
的士女王 (2004) .... 編劇
狼犬丹尼 (2005) .... 編劇
地下鐵 (1985) .... 導演
最後決戰 (1983) .... 導演
亞瑟 (2006) .... 導演
13區 (2004) .... 編劇
非常人販2 (2005) .... 編劇
女搶匪 (2006) .... 編劇
亞特蘭提斯 (1991) .... 導演
霹靂煞 (1991) .... 導演組
法國電影大師:呂克·貝松電影作品集
一提起法國導演,人們通常的第一反應是一個無比深沉、或者超級前衛的形象,似乎他們總是熱衷於表現人類精神危機之類的東西,充滿知識分子氣。在這種情況下,呂克·貝松就顯得十分另類。這個來自法國的導演,既可以拍出夢境般純凈的《碧海藍天》,也可拍出比好萊塢更好萊塢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還揚言自己只拍十部電影就夠了。對於電影,他沒有太多的豪言狀語。他說他自己拍片,只是為了某個坐在戲院角落裡的少年,「只要這小孩喜歡我的電影就夠了!」
實際上呂克·貝松的作品已經遠遠超過十部,最新的《非常人販2》已經在北美票房榜上打拚了。
5K名為《呂克·貝松眼中的電影》作品集,收錄了其截至2005年最新《狼犬丹尼》一共21部電影,21D5。所有作品均精心挑選最佳D5配置,其中不乏獨家。
以下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最後決戰Le Dernier Combat /The Last Combat (1983)——24歲的呂克貝松初出茅廬的異類之作,影片沒有任何大腕,也無任何對白,完全不含任何商業因素,卻一舉拿下瑞士阿沃基影展評審特別大獎及影評人獎,也開啟了呂克·貝松國際大導演的大門。一區版,由於本片沒有對白,所以也沒有任何字幕。可變型寬熒幕,畫質修復的非常不錯。本片是黑白片。
地下鐵Subway (1985)——此片是呂克·貝松初次結合大卡司,邀請身價不斐的大明星有伊莎貝艾珍妮,克里斯多夫藍伯,尚雨格安哥拉等來演出。此片有連環漫畫式風格,對話簡扼,通俗的警匪片卻帶著巴洛克式的色調。此片的出發點是邊緣人克里斯多夫藍伯對伊莎貝艾珍妮的迷戀。這是一部擁有繽紛原色的電影(藍,紅)。解剖現代文明底下的地鐵。克里斯多夫藍伯以此片贏得法國凱薩獎最佳男主角。這張D5的配置也可謂獨到,法2+正宗六區國配+三區中文字幕,法2畫面是可變的,畫質不錯,六區國配似乎還是頭一次加到9區節目中來。
碧海藍天Le Grand Bleu /The Big Blue(1988)——這部片子太有名了,所以偶就不多介紹了。日2版。
霹靂煞/尼基塔Nikita(1990)——此片是呂克·貝松從一個特務殺手角度,來解剖國家官僚體系背後的恐怖黑爪。濃厚的商業色彩讓好萊塢相中而將此片重拍成美國版的"雙面女蠍星",由布麗姬方達詮釋片中的女殺手。此片也呈現呂克·貝松對人性的探索,是部黑色調的動作片。此片也是呂克·貝松電影風格朝著好萊塢商業領域轉變的關鍵之作。日2版+六區國語+六區中文字幕+三區中文字幕,這個配置對於D5來說比較豪華了。另外說明一下,六區的中文字幕實際上跟國語翻譯一樣。日2的畫面也是原版中的佼佼者。
亞特蘭提斯Atlantis(1991)——此片無演員,只有旁白,這部影片將帶領影迷進入美麗的海底世界,配上美妙的音樂,以音畫來表現不同的生活面貌與心靈層面。此片是1991年威尼斯影展的開幕大片。這也是一部充滿環保意識的影片,全片只有悠遊大海的魚,毫無人影,是呂克·貝松又一次冒險之大不諱之作。此片與10年之後出現的《深藍Deep Blue》有異曲同工之妙。日2版+自製中文字幕,日2可變畫面畫質很不錯。本片只在影片開頭有一段簡單的英語獨白,所以自製字幕沒有任何問題,本片精妙之一,就是幾乎沒有任何對白,全憑觀眾想像力任意發揮,去領略一個神秘的海底世界。影片拍攝精美異常,值得好好欣賞。
殺手萊昂Leon /The Professional(1994)——本部影片是呂克·貝松的顛峰之作,也是呂克·貝松的第一部美國電影。從此呂克·貝松憑著自己對電影的獨特見解,在大師雲集的好萊塢殺出了一席之地。並且,本片也被譽為《尼基塔》的姊妹篇,前後兩部影片講述了男女殺手的復雜世界。一區特別版(畫面水準跟超碼版大致一樣)+六區版國配+電視版國配+六區DVD字幕+享譽江湖的全美版中文字幕,此片其實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任何確鑿的消息能證明三區有發售DVD,以前的字幕都是全美那版仿三區字幕,集成六區字幕的,5K是第一家。
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1997)——呂克·貝松真正好萊塢商業化的第一部大作,以好萊塢流行的科幻為題材,加上布盧斯·威利的加盟,成為真正的賣座大片。一區特別版+三區全套字幕+六區國配,江湖傳聞此特別版的畫面要優於之前發布的超碼版。
出租汽車Taxi( 1998)——呂克·貝松經典的幽默片之一,也很出名了,不再介紹。法2TF1+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配。
聖女貞德 the Messenger(1999)——個人認為呂克·貝松比較爛的一部片之一,宗教題材看來不適合這位天才導演,而且,女主角神經兮兮的表演著實讓人有點透不過氣來。不過,片子隨爛,配置可不差。日2超碼版+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配。
出租汽車2Taxi2( 2000)——98年經典搞笑片的續集,Taxi三部曲大概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本集同樣是TF1素材,法2TF1版+三區中文字幕。
無聲的舞者Dancer, The( 2000) ——2000年是呂克·貝松的多產年。人們不會忘記在2000年的戛納電影節上,那部由馮特里爾導演的震撼了評審團和無數觀眾的丹麥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冰島女歌手比約克把這位「黑暗中的舞者」演繹得入木三分。她讓我們知道語言是可以看見的。影片《無聲的舞者》同樣是一部描寫舞蹈語言的影片,但在呂克.貝松這樣一個前衛、叛逆並不斷向自己挑戰的導演手中,它就附加了許多與眾不同的東西。
本節目5K為獨家配置,市面以前並不見其他版本面世。5K此片獨家法2版+自製優質字幕(無三區),首次面世的法2素材非常值得稱道。
龍之吻Kiss of the Dragon(2000)——本片呂克貝松其實是編劇+製片,不過,將這部影片放到呂克·貝松的作品集里還是非常合適的。這是呂克·貝松第一次功夫片的嘗試,而且也是第一次與中國演員合作,龍之吻盡管不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但是,這也是李連傑邁進好萊塢的重要一步。呂克·貝松就盛贊李連傑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演員。一區版+三區中文字幕。
綠芥刑警Wasabi(2001)——在嘗試跟中國演員合作之後,呂克·貝松似乎對東方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首次與日本知名女星廣末梁子合作出品了這部影片,不過,這部片子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好評,大多數影評人都批評呂克·貝松敷衍了事。韓三版+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配。
非常人販The Transporter(2002)——同樣呂克貝松只是擔任了本片的監制,導演是香港功夫片領軍人物之一的元奎Corey Yuen,更有靠拍攝三級影片走紅的舒淇Shu Qi加盟。一區版+三區全套字幕+國語。
出租汽車3Taxi3( 2003)——在前兩集的《的士速逮》系列電影中,我們領略了法國人獨特的法式幽默和搞笑能力。既有的士飆車的速度刺激,搞笑司機的睿智,又有對法國馬賽警察嘲諷的噱頭。第三集用回第二集的原班製作精英,選擇寒冷的季節,把場景搬上冷峻陡峭的阿爾卑斯山,冰天雪地的場面壯觀浩瀚,動作難度更大更刺激,極盡速度的雪山飆車精彩紛呈,加上頗有新意的幽默感,大大提升了電影觀賞的娛樂性和趣味性,華人女星白靈也參與了演出。日2版+三區中文字幕。日2版的優勢是帶有滿檔DTS,不過對於D5節目似乎沒有什麼價值。
鬱金香芳芳Fanfan la tulipe (2003) ——這個電影使人想到大仲馬的小說,故事曲折離奇,充滿傳奇色彩,俏皮幽默,但過目即忘。影片編劇是呂克·貝松。法2+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語。
車神Michel Vaillant(2003)——本片作為中法文化交流的項目之一,是中影集團重點引進的法國大片。除了酷,沒啥別的感覺了,看來呂克·貝松對汽車似乎也情由獨鍾啊,跟汽車相關的影片,算一算也至少有4部了。採用畫質最佳的法2版+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公映版國語。市面帶國語的D9都不多,5K的D5倒是帶上了這條國配。
暗流2:末日天使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2004)——呂克·貝松與讓·雷諾再度聯手!融合《七宗罪》的驚悚,以及《印第安納·瓊斯》的冒險動作,刷新觀眾視野!2003年,影片《暗流》曾經以中國第一部進口分帳法國大片的身份被引進國內發行。由於該片是美國投資、法國班底拍攝的好萊塢式偵探懸疑片,因此融合了法國電影細膩優雅、善於營造氣氛的特色,以及好萊塢電影所擅長製作的宏大逼真的動作場面,讓觀眾獲得視聽和心理上的雙重滿足。《暗流》在世界各地公映後好評如潮,創造高額票房收入,更榮獲2001年法國電影最高獎--愷撒獎的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電影音樂及最佳音響五項提名。在如此成功的背景下,續集《暗流2:末日天使》的推出自然不足為奇了。這是大名鼎鼎的呂克·貝松與著名影星讓·雷諾的再度攜手合作,共同再創法國動作片的奇跡。該片延續了《暗流1》中的驚悚風格,監制兼編劇呂克·貝松的劇本向觀眾們提供了更多令人不解的神秘感,而情節的錯綜復雜性,也比上一集更加豐富,是一個真實社會案件與神秘宗教的混合體。
5K本D5使用了日2素材,日2版+三區中文字幕,這片日版的畫質簡直好到驚人。
的士速遞(美國版)TAXI(2004)——本片是1998年法國賣座電影《的士速遞》(英文同名)的翻拍片,當時那部電影是由傑萊德·皮爾斯導演,呂克·貝松編劇和監制的。影片在上映後獲得大獲成功,不僅創造了國內票房記錄,還順勢進去美國,在世界范圍內造成轟動。 日2dts加長版+三區中文字幕,有泰語音軌。
暴力街區Banlieue 13(2005)——呂克·貝松編劇,三區版。
狼犬丹尼 Danny the Dog (2005) ——《狼犬丹尼》由歐美雙方斥資4500萬美元合拍而成,是法國名導呂克·貝松(Luc Besson)繼《終極殺陣》(taxi)、《赤色追緝令》等片之後,又一部身兼製片與編劇的力作,影片由《美麗新世界》和《玩命快遞》的助理導演路易·萊特瑞爾(Louis Leterrier)執導,由享有「中華第一武指」美稱的袁和平擔任動作指導。片中更是明星濟濟,包括中國功夫皇帝李連傑,黑人影帝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主演《大敵當前》的鮑勃·霍金斯(Bob Hoskins)。 5K本節目使用三區版素材製作而成,帶國粵語配音。
2. 《救世(2014)》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救世(2014)》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0uGmmrJY2hHCcgHUwB_gmg
3. 有一部電影,結局是赤道變冷,兩極變暖,求片名
片名《The Day After Tomorrow》無疑是個警示:溫室效應將導致地球災難,環保問題需政府重視,人民自覺。2004年的老電影,教育意義不用贅述,世界早已關注並執行。今天推薦這部電影,純粹是為它強烈的視覺美感所震撼,讓我一度忘記高科技的效用。其空前的想像力和磅礴氣勢,迄今無人超越。它是後繼者朝拜跟模仿的經典。《The Day After Tomorrow》,絕對是災難片的巔峰之作。
故事伊始在南極洲拉森冰川,一望無際的冰面,遠處盡頭的霞光。幾個黑點是勘測隊所在地。半分鍾內橫生變故。隊員站立的地面驀地下陷,深淵深不可測。鏡頭拉遠,茫茫的冰川一分為二。盡頭,仍然是一無所知的霞光。
與此同時,印度新德里開始飄雪;蘇格蘭平原下陷,都是很好玩的創意。東京,卻開始下冰雹。拳頭大小的冰雹,突如其來地砸在車窗、屋頂上。重重的、圓圓的,火花跟晶瑩沒有絲毫的爛漫氣息,因為行人逃避不及,死於災難。
最類似的天災電影有1997年的《龍卷風》和1996年的《天崩地裂》。在描述群眾奪路而逃的前半個小時是災難片的重頭戲,某些大膽想像如果成功即是傳世經典。譬如《龍卷風》,就有女主角開車過程中,一隻奶牛被龍卷風席捲上天,然後對准鏡頭直飛過來。在《The Day After Tomorrow》里,選景在紐約。十個路口塞車,象徵環保問題迫在眉睫。毫不知情的男主角下車,發現天空顏色陰暗,數以萬計的鳥倉惶逃散;圈養的動物驚恐不安,災難前夕的恐怖預兆醞釀十分精彩。
影片進行到25分鍾,出現了第一個龍卷風。太酷了!我們見過太多成型的龍卷風,卻從沒見識它的形成過程。城市上空壓得低低的雲層,好像擁有極大的魔力,如吸塵機一樣將地表灰塵向上牽引。霎時,淺色的塵粒連接天地,由散亂變得有序,逐漸成型。時尚頂級城市紐約,矗立成排高樓的背面,是成群結隊的龍卷風。災難效果簡單到不可思議,反正街上車多,那麼就直接將汽車卷上去摔下來。特別之處是快,摔得快,沖擊力狠。
影片第30分鍾,人們還未在驟變中醒覺,我們迎來了該片的傳世經典:一名男子緩緩推開隔壁的門,發現自己站在懸崖邊緣,大樓的另一邊不見蹤影。對面的大樓全是斷壁殘垣,而更大的龍卷風正在形成。音樂徐徐響起,空靈的女聲縹緲、遙遠,透著死寂。
影片第40分鍾,飛行勘測隊查看地形。因天氣驟冷凍壞油管而墜機。一名雪地生還的機師推開機窗,正要慶賀生的喜悅,3秒內雪跡爬上他的臉,嘴還張著,人就凍死了。
電影海報是被雪地掩埋的自由女神像。雖然我更喜歡斷壁殘垣的那幅景象,但是理解政治意義的高度。盡管災難遍及全球,自由女神像並沒有遭到損壞,這大概也是影片的善意。她在影片出現過兩次,都帶來炫惑的美麗和震撼。一次是海嘯,翻騰的海浪以魔鬼般的猙獰呼嘯過來,她堅強而孤獨地站立原地,頭頂一道閃電,奪目驚心。這是一場神與魔的較量,但是信念已逐漸崩塌。另一次已接近電影的尾聲,就是海報那幅。男主角他爹從帳篷出來,發現晶瑩一片,女神像安靜地半埋於地,手上的火炬仍不失尊嚴的高舉,肅穆地哀悼,更多的是希冀。
誠然影片在故事脈絡方面稍顯單薄,結構上災難情境較短,抗災的篇幅過長。而抗災兩條線未免太容易:受災群眾只要在屋內躲避即可;救世英雄是南極勘測隊員,只需走到紐約救兒子就成了。結尾當然粗糙,因為很多父親都不是專業探險的,他們同樣在屋頂得到直升機的救援。年輕的男主角Jake Gyllenhaal出演過《斷背山》和《十二宮殺手》,在這里還稍顯稚嫩。但是瑕不掩瑜,對於喜愛災難電影的同好,《The Day After Tomorrow》是必修課。
二、看《後天》之前,在「環保」上我是言語的巨人;看過《後天》之後,我決心不再做個行動的矮子。
《後天》這個災難片的故事發生在遙遠的美國,看著金發碧眼的洋鬼子們逃出生天,很多人也可能「只會」當成旁觀來看個驚險和揪心。但是內容涉及的是全球氣候變暖,這就不得不讓人跟著一塊杞人憂天一下。來來來,我們來看個權威的預言: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氣候變暖,溫室效應會造成如下後果——
●每年將有16萬人因溫室效應外圍影響喪生,2020年死亡人數更會加倍;
●海平面上升會造成2500萬人遠離家園;
●第三世界將因洪水、飢荒、乾旱和農作物欠收而大舉移民;
●歐洲老年人將死於熱浪。
綜合各種氣候變化的趨勢,在影片的官方網站上,做了一個駭人的統計和預測:2003年,在歐洲有2萬多人因氣溫過高死亡;美國創下龍卷風最高紀錄,一個月中平均每天6次,而且據分析該數字還有可能被很快刷新;在過去30年裡,熱帶氣旋帶來的死亡半數與洪水有關……到2050年,125萬種生物將會滅絕;美麗的自然景觀將由於氣溫變暖而消失;由於氣候變暖,各種疾病將在這個星球上大肆傳播……
就是這么一部電影,它不是把時間搬到幾十年後,而是讓災難活活地在眼皮子底下席捲而來:洪水,就在眼前;冰雹,就在眼前;酷寒,就在眼前;一切人力不可抗力,就在眼前!上一個冰河世紀結束時,恐龍滅絕,但人類存活了;如果又一個冰河世紀就在眼前,措手不及的人類將如何?
《後天》這部影片直觀地體現了影視藝術的逼真性和假定性,一方面運用電腦特技營造出了一個似乎不可能發生的「後天」,但特技之後,我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到,隱隱地感覺到那個「後天」真的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