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羅生門觀後感

電影羅生門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9-19 23:07:38

1. 日本黑白電影《羅生門》觀後感

2008年9月,正值黑澤明導演逝世十周年。在大師一生的電影創作生涯中,《羅生門》以其精湛的藝術手法和沉重的人文思索最為影迷稱道。這部創作於1950年的黑白電影時長88分鍾,雖然沒有《七武士》那樣好看,也不如《用心棒》那樣詼諧,但依然為成千上萬電影人推崇備至。《羅生門》的攝影風格以及劇情架構一再為後人效仿,而大師對於人生的反思足以讓所有人沉浸其中捫心自問。
《羅生門》的故事改編自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竹林中》,《羅生門》則是他的另一部小說。芥川龍之介是日本大正時代小說家,其一生全力創作短篇小說,取材新穎情節詭異,多關注社會丑惡現象,筆鋒冷峻簡潔有力。1922年剛從中國旅行歸國的芥川龍之介創作《竹林中》,效仿英國現代偵破小說鼻祖威爾基·柯林斯《月亮寶石》的結構,對同一樁案件聽取各方證詞,布設一個將所有人牽涉其中的迷局,透過故事反思人性。1927年芥川龍之介服安眠葯自殺身亡後,日本文壇為了對其表示紀念,特別設立「芥川賞」鼓勵新人,該獎項在日本文學界與「直木賞」齊名。黑澤明採用《竹林中》的故事,完成驚世之作《羅生門》。故事發生在戰亂連綿天災不斷的平安朝代,羅生門就位於京都大城圈正南門。黑澤明搭建的這個羅生門建築風格很詭異,亦是對歲月時局和人生的象徵。故事開場天下著雨,樵夫路人和一個游僧構成三人組,開始對一樁發生在竹林中的兇殺事件議論紛紛。案件圍繞著一個強盜和一對路經竹林的武士夫妻展開,這又是一個三人組。黑澤明繼《姿三四郎》後再度涉足三角關系,而此次意圖更為明顯,就是要讓人性在這看似三位一體的組合中分崩離析,而觀眾也和劇中人以及影片創作團隊形成隱含的三角關系。
嫌疑犯被抓到,五花大綁地送審公堂,原來是三船敏郎飾演的強盜多襄丸。多襄丸在竹林中小睡,偶遇了路過的武士金澤武弘和他的妻子真砂。一陣風吹過,真砂的真容被多襄丸看見,後者頓時心花怒放動了邪念。他誘騙武士到竹林深處,將其打倒後捆綁,又將真砂騙到武士面前,欲在此地凌辱女子給其夫君看,滿足自己變態的慾念。到這里前因基本交待清楚,而後果就是武士身中一刀死了,屍體被樵夫撞見後報官。影片中使用了倒敘手法先給出樵夫撞屍的情節,再把事情的起因托出,也是一種常見的設置懸念的手法。
看上去本片似乎就是一個普通的偵探破案故事,但黑澤明顯然不想被人誤解成愛倫坡。接下去故事開始有點兒意思了,圍繞著武士是被誰殺死的,幾位當事人開始各抒己見。第一個受審的是主犯多襄丸,他一副嘻嘻哈哈事不關己的表情,讓人覺得就是那種殺人不眨眼的主。多襄丸對自己殺死武士的罪行供認不諱,對於自己能夠和武士大戰二十回合,以及輕而易舉地捕獲美女芳心的舉動,甚至頗為自豪。在他的故事裡,早坂文雄編寫的配樂高亢激烈,襯托著多襄丸的英雄壯舉。
既然疑犯主動招供,看似可以結案了,但當事人真砂又給出了另一種說法。真砂承認了自己的受辱,其面對丈夫冷漠的眼神自覺羞愧,所以意圖讓丈夫結果了自己成全名節,但一不留神她昏了過去,也許在摔倒的過程中不慎刺死了丈夫。伴著真砂的傾訴,音樂變得平緩而又略帶哀傷。案情又一次陷入撲朔迷離。
為了徹底弄清案情,小日本把神神叨叨的招魂術也發揮了出來。本間文子扮演的巫婆故弄玄虛一番,竟然把死去的武士鬼魂附上了身。武士說了一個更為傷感的故事,看到妻子在自己面前受辱後居然還要求強盜殺死自己,更覺悲憤。即使心裡原諒了強盜,但對妻子仍是充滿了詛咒和怨恨。懷著這種激憤的情緒,他揮刀自盡,以一種武士道精神實現救贖。音樂在這里有些陰森而詭異。同一個故事,卻因為當事人不同的陳述,出現了三種說法。伴隨著這三種各自為政的說法,是三種完全不同的背景配樂。時而激昂時而幽怨時而詭異的音樂,襯托著陳述者不同的情緒狀態,將三個故事的界限劃清。張藝謀在《英雄》中嘗試復制《羅生門》的結構,但用不同的色調替換了不同的音樂,在大銀幕上看來風格化更趨明顯。
三個故事的經過不同,但起因和結果都是一樣的。因為一時的沖動,多襄丸看上了不該看上的女子,於是興起這一番荒唐事,其結果就是武士死了。但武士的死法各不相同,關鍵在於作案凶器。在多襄丸的故事裡,武士是被長刀劈死的,而在後面兩個故事裡,武士則是被屬於真砂的短刀刺死的。究竟誰在說謊,衙門看一眼屍體就知道。但黑澤明無心糾纏於事實真相,因為這不是一個查案子的故事,導演想要表達的深遠得多。
於是便有了最後一個故事,也就是站在羅生門下的樵夫講的親眼目睹的事情經過。多襄丸在侮辱真砂後哀求她跟自己走,不願做決定的真砂要多襄丸同丈夫決斗,沒想到丈夫卻因為嫌棄被人侮辱過的自己不願意跟多襄丸較量,同樣多襄丸也丟了膽子不敢跟武士拚命。在被近乎精神崩潰的真砂挑唆後兩人終於大戰一場,場面卻是丟盔卸甲十分難看,最終誤打誤撞多襄丸佔了上風殺死了武士。這個故事沒有配樂的伴奏,就如同我們的平凡人生那樣毫無渲染,暗示著這才是事情的真實經過。至此真相大白,殺死武士的是多襄丸,用的是長刀。那麼那把短刀哪裡去了呢?黑澤明在這里埋下伏筆,直到後文才揭開真相。通過路人的口,觀眾得知短刀原來是被貪心的樵夫拿走了,而樵夫之所以在公堂上做偽證,也是出於這個原因,而不僅僅是如其所言擔心被糾纏到案情之中。
這個謎團一解開,看似解答了案件中所有疑點,實則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上面四個故事中有真有假,我們還基本知道了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但我們還想知道,他們各自為什麼說了一些假話,這些謊言究竟維護了什麼?細加分析便知,樵夫用謊言維護了自己的貪財,多襄丸用謊言維護了自己的虛榮,真砂用謊言維護了自己的名節,武士用謊言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樵夫的謊言代價最小,由於案件無關自身,他在乎的只是很小的財物。即使是一把短刀那麼小的事情,畢竟也是丟面子的,所以他沒有對路人和游僧道出。多襄丸明知自己要死了,所以盡量往自己的臉上抹金,試圖用英雄壯舉來滿足自己被認作強賊的虛榮心,掩蓋自己其實不過是一膽小毛賊的本質。真砂是女人,發生了這種事情,她最在乎的是自己的名節。所以在她的故事裡,掩蓋掉了自己因為愛欲快感而放棄抵抗的細節,而把自己偽裝成一個烈女形象。武士既不勇猛也不高貴,他打不過人家,而且還膽怯如鼠。對於他而言,最要考慮的是維護自己的武士道精神,所以編造出一個剖腹自盡的壯烈故事。出身於武士世家的導演本人在此唏噓武士道精神業已不再。案情終了,因果也都有了報。但導演還是覺得意猶未盡,因而讓羅生門的那場雨繼續下。為了拍出雨的效果,攝制組還往水中加了墨汁。而演員們要長時間在這搖搖欲墜的羅生門布景下工作,也實是敬業萬分。一聲嬰兒的啼哭劃破雨聲,樵夫發現路人在偷棄嬰的外衣欲加阻攔,這才讓路人將自己偷去短刀的心事挑明。路人語不驚人死不休,順帶著道出世界上所有人都在欺騙的事實,一句「人間即是地獄」驚醒所有看電影的夢中人。此時的黑澤明已不僅僅是劇中戲的導演,而是要以上帝的姿態向世人發出哲學語氣的質問。
在這時影片格外沉默,劇中人在沉思,觀影者也陷入深深的思索。在這世界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在欺騙,更為甚者我們都已經習慣了信口開河。當為了獲得一些格外利益,或者是為了維護一些自我形象,我們都會不斷地欺騙別人,久而久之卻是一直在欺騙著自己的良心。當人世間失去了真誠的價值,這世界還值不值得去為之奮斗?探討此類題材的文藝作品不少,吉姆·凱瑞在《大話王》里嬉笑著慨嘆人生,匹諾曹被教導著不能說謊否則鼻子會變長。但黑澤明的思索格外沉重,他以一種大家風范高屋建瓴,又以一種末世姿態對人類表示絕望。我們都是人類的一分子,由彼及身地聯繫到自己,因而也生出一份莫名的悲哀來。
影片拍攝時正值日本處於戰後政權交替時期,國家衰敗經濟頹廢生產力嚴重下降,國民的自信心都在逐漸缺失。黑澤明借用人類共同的心靈思索對國家未來的走向表示了身為藝術家的迷茫和憂慮,而如今再看《羅生門》,也依然為其深入人心的發問而感到震撼。當今影壇愈來愈多的作者開始關注人性在物質大潮沖擊下的流失,《黑客帝國》《28天之後》《人工智慧》《三峽好人》等或多或少皆有所提及,但都不能達到50年前《羅生門》的哲學高度。都說電影是娛樂,黑澤明卻用電影寫了一本充滿哲學思辨的書。他的西方弟子庫布里克也十分贊同大師的情懷,在後者的影片中也總是充滿了對人性的解構和反思。
《羅生門》沒有一黑到底。在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原作里,老婆婆的衣服被奪走,作家給出了悲觀和絕望的答案。但黑澤明終究還是在影片末尾給出了一點希望,故事最後雨過天晴,沉默良久的樵夫從游僧手中抱走棄嬰決定收養,游僧則表達了對人間尚有光明和美好的信心。游僧的設置一眼就能看出,他代表了一種道義,一種只有東方人才能理解的哲學思想。導演試圖用傳統的道義來教化新新人類的意圖也很明顯,而伴著這種有一些希望的結局,音樂變得平靜而優美,樵夫漸行漸遠的背影亦是觀眾對於美好未來的一種期待和嚮往。嬰兒即是我們的未來,是人類懷抱的希望。只要有希望,那麼未來就有可能是美好的。大師在最後展露了自己的慈悲心,而我們觀影者則不該沉醉在這份假象的痴情里,而應以身作則地思索自身的價值,並且力所能及地去做真誠的事情。電影只能探討生命的意義,惟有每個人的行動才對生命有實際價值。除了思想上的超前,《羅生門》在技術上的突破也是顯而易見的,其劃時代的意義絲毫不遜色於奧森·威爾斯的《公民凱恩》。本片不僅是電影史上第一次走進森林拍攝,更是第一次將鏡頭直接對著太陽拍攝。技術上的實驗成功,讓我們有幸觀摩到如此瑰麗迷人的《羅生門》。主要故事都發生在斑駁陸離的樹葉下,光和影交相輝映,一如人心的叵測與未知。黑澤明對移動機位的把握爐火純青,在竹林中的幾場戲,很少出現單調的反打鏡頭,取而代之的是構思精巧的鏡頭移動。角色視角的移動不僅自然,而且成功地過度了情緒。在50年代就能達到在畫面和思想上如此完美的結合,難怪世界也為之傾倒。
本片卡司也是實力超群。和黑澤明有過多次合作的三船敏郎,是日本影壇的傳奇人物。這個出生在愚人節逝世在平安夜的男人,從小生長在中國,回國後參與電影拍攝,在《泥醉天使》中一鳴驚人。本片中他將一個看似牛氣沖天實則熊包一個的多襄丸表演得入木三分,嬉笑怒罵把握得恰到好處。之後他憑借《保鏢》和《紅鬍子》兩度奪下威尼斯影帝,和黑澤明一起被譽為「國際的黑澤,世界的三船」。60年代後三船敏郎和黑澤明發生不和,之後再未合作過,不得不說是電影界的一大遺憾。
在《羅生門》的優異表演中僅次於三船的就是飾演真砂的京町子了,她將一個時而堅毅時而軟弱時而瘋癲的受辱女子形象表演得淋漓盡致,舉手投足見優雅,蹙眉轉眼現憂傷。京町子被稱作「最優秀賞女演員」,從上台表演至今始終是單身。
和三船敏郎演對手戲的森雅之,是黑澤明班底中的優雅美男。他沉著理智的表演,和激越放縱的三船敏郎恰好形成鮮明對比,被人稱為「靜的森雅之」。1973年他因直腸癌去世,他的女兒中島葵也是一名演員。
另外扮演樵夫的志村喬和飾演僧侶的千秋實,也都一直活躍在日本影壇上。《羅生門》公映後震撼了全世界,次年接連奪下威尼斯金獅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日本電影震驚了世界影壇,而《羅生門》也一舉將黑澤明扶上電影大師的王座。
大師離開人間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而《羅生門》的誕生也接近六十年。如今的世界愈加惟利是圖,連專心做電影的人也都少而又少。在娛樂大片充斥眼球的時代,我們需要經常靜下心來,欣賞一下《羅生門》這樣的電影。如同喝慣了可樂,也需要坐下來品一杯香茗一樣。《羅生門》有這樣一種寧靜致遠的情懷,讓人省身,讓人回味。
許多人都說,《羅生門》這部電影,是一輩子都要看的好電影。竹林里犯了錯無法翻案,那就不要在人生里再犯這樣的錯了,大師在天堂看著呢。

2. 《羅生門》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羅生門》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羅生門》觀後感1

《羅生門》應該是黑澤明最廣為人熟知的一部電影吧,《羅生門》觀後感。與其以往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不同的是,這部只是圍繞一個很小的一個故事的幾段敘述而已,這部電影之所以受到如此關注在於,她比其他作品更加直面揭露人性的黑暗。

故事透過四個人的嘴巴,呈現四種不同的狀態。故事的主角只有三人:強盜、武士、女人,他們都為了掩飾自己的齷齪與軟弱而粉飾自己而說謊。武士和強盜一樣,都是為了給世人表現自己的"男子漢"氣概而把自己說成是"俠士"或"勇士",其實都是一樣懦弱,自私,更加可笑的是死去的人也要說謊。女人陰險和惡毒,本身不止淫x而且還在武士與強盜之間挑撥,要讓他們自相殘殺。她這樣做是為了不讓自己的壞名聲得以流傳。最後透過了樵夫的講述呈現了故事的真相。

故事雖然簡單,但其中透露出來許多人寰的悲劇,人性的齷齪。人性的黑暗比魔鬼還可怕!女人可以為了自己的名聲而教唆人殺害自己的丈夫;武士可以為了保命而出賣自己的妻子;強盜可以為了自己的獸x而去玷污別人的妻子,這樣組成了一個因果的環,人們在這個環里唯一做的.事就是出賣別人。但這個故事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她只是為了表現社會的一個狀態。

讓我們回到羅生門前,如果說上面的故事只是一個故事,就讓我們真正見識現實中的"惡"。乞丐最後奪去嬰兒的外衣,為了自己能買幾個錢。幾間衣服能抵幾個錢?!就可以這樣殘害一個生命?!(包括棄嬰的父母)整個影片呈現出的是一個瘋狂而自私的世界,人們都為了自己而編織各種謊言,都是虛偽地隱藏自身的險惡,以至於每個人都不信任別人。

可能每個人都是"自私"的,但自私不一定都為"惡",世上也有善意的謊言。樵夫同樣說了謊,同樣偷了別人的東西,但他並沒有給別人帶來傷害,而且他是為了撫養家裡的6個孩子。最後他收養了羅生門下的棄嬰,這個嬰兒象徵著新生命,也是新希望。黑澤明對於這個瘋狂的世界並沒有完全放棄,他還是"抱有希望"並藉由樵夫的手來表現。暴雨過後,樵夫身後重回了陽光。不過社會再黑暗都要堅信有善和光明存在,永遠都不要放棄希望。因為如果放棄了希望就會墮入黑暗之中。

《羅生門》觀後感2

作為現代人,說謊應該是我們經常做的事兒,沒感覺到有多麼的丑惡和罪惡。在現代,比如律師在給人打官司時,為了保證自己的當事人的無關性,總會適當的美化自己,從而,丑惡對自己不利的人,來獲取減刑活著釋放。但是電影中也是正常人的思維,在自己陳述事件時,美化自己,醜化別人,但是,最大的不同就是,三個當事人都承認是自己殺死的死者。當然我們都相信死人說的話,但是那個死人借屍還魂承認自殺,真是不可思議!那個年代,導演想表達的思想是「社會的黑暗,人性的丑惡,沒有真實,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雖然在整部電影中,陽光是非常充足的,真實展現了那時人們膽大妄為,在神聖面前做盡壞事,絲毫沒有悔改的意思!最後屈從於多襄丸的真砂是睜著眼睛看著太陽的。導演安排了貫穿整部電影的暴雨(純粹的自我探索),我認為是想讓雨水來洗干凈人們骯臟的心靈。

彷彿人們都在真相的迷宮里穿行,走不出來,也不想走出來。武士的妻子被侮辱和武士之死已經成為事實,但是當事人與旁觀者所說的都不相同,不管誰說的是真話,都代表了另一些人的自私。

影片的結尾,樵夫,行腳僧,打雜的聽到外面有小孩子在哭泣,打雜的第一個跑出去並將小孩身上的和服拔下緊緊拿著,任憑樵夫搶奪;行腳僧將孩子抱起。最後的最後樵夫是又善良的人性的,收養了孩子(人性從黑暗回到了光明),行腳僧說:「你讓我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是有真善美的」。導演黑澤明告訴觀眾:人時間確實存在著自私自利、泯滅人性的嚴酷現實。但是,與之相對,人道主義也是永恆的,人終究是可以相信的。

在佐藤忠男的闡述很精闢,《羅生門》中的太陽、暴雨並非只是故事情節可有可無的背景與環境,而是一種「純粹得自我探索」的樣式,就像莎士比亞的悲劇《李爾王》中的暴風雨一樣,是一個人的自我面對,在大自然中的自我放逐,一種靈魂的歷練與洗禮。

人性真是最恐怖的電影,小說,故事。你不去探究還好,只要一接觸,就將是痛苦的深淵。

但是,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對於這人性丑惡,人性的墮落已經習以為常,也許根本不用擔心。真正的真善美也只是個人的一種堅持與信仰了;也只能存在那人心靈的最深處。

對於《羅生門》了解的還是很膚淺,還需要進一步的去學習去領悟導演的想法!

《羅生門》觀後感3

這是日本導演黑澤明的作品,1950年上映,黑白影像,關於世道人心的故事。

武士鬼魂附體的女巫、女人、強盜,在武士死後,公堂上,鬼魂和兩人都各執一詞。鬼魂說是自殺,女人說是可能無意中殺死了他,強盜說是自己殺死了武士。但又都在表達自己很無奈,為各自的自私自利辯護。究竟誰是兇手,觀眾從電影上映以來一直猜到今天,可能每一位看了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會疑問重重,同時也深感人性的可怕之處,自私自利,人與人沒有信任可言,以及人性的多變。

樵夫、和尚、乞丐三人到羅生門避雨,樵夫與和尚很沮喪,在看到前面鬼魂和女人與強盜在公堂上的供述以後,怎麼也想不通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是樵夫發現了屍體,可前面的供述里有一件物證,鑲著貴重之物的短刀不見了。乞丐說是樵夫拿走了,樵夫為自己辯護,說武士是被長刀刺死的。羅生門傳來嬰兒的哭聲,他們三人發現了那個棄嬰。乞丐把嬰兒的被子衣服據為己有,樵夫說他沒有愛心,乞丐也為自己的自私自利辯護。乞丐走後,和尚抱著嬰兒很是難過,樵夫說自己已有六個孩子,不多這一個棄嬰,之後,抱著孩子走了。誰相信他真的能收養棄嬰,也許他會為了生活所需賣掉這個孩子。和尚很少言語,只是愁上加愁,感嘆世道人心,絕非人們所能想像。

這部電影有三個場景地點,羅生門、樹林、公堂。場景簡單,大部分是自述和對話,但人物內心的自私自利,雖然有自述時語言的掩蓋,但也已經顯露無疑。大膽的評價一句,他們為了達到自私自利的目的,甚至不惜承認自殺和殺人,但卻把罪責的原因歸於他人,自己實在是被迫無奈之舉,以達到為自己所有自私自利行為辯護的目的。對於自私自利的人性,殺人與自殺都是其次的行為了,如此的話,還有誰會被相信呢?這難道不就是人性的可怕之處嗎?

人物刻畫彰顯了演員的演技,武士鬼魂附體的女巫、女人、強盜、樵夫、和尚、乞丐、嬰兒,共七人,除嬰兒外,每個人都能稱得上是主角,形象各異。能如此清晰看出有幾個人物,又把人物形象塑造的幾近完美,缺一不可,應該是很經典了。由人物串連出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又牽連出另一個接近主題的結局。由故事中的人物各執一詞與電影結局,表達了人性自私自利的深刻內容。

這部電影的主旨,就是影片中的人物所言:世道人心,人性愚懦,對自己都不能完全坦白。當每個人都不被信任,就是地獄了。

3. 羅生門觀後感

《羅生門》應該是黑澤明最廣為人熟知的一部電影吧。與其以往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不同的是,這部只是圍繞一個很小的一個故事的幾段敘述而已,這部電影之所以受到如此關注在於,她比其他作品更加直面揭露人性的黑暗。

故事透過四個人的嘴巴,呈現四種不同的狀態。故事的主角只有三人:強盜、武士、女人,他們都為了掩飾自己的齷齪與軟弱而粉飾自己而說謊。武士和強盜一樣,都是為了給世人表現自己的"男子漢"氣概而把自己說成是"俠士"或"勇士",其實都是一樣懦弱,自私,更加可笑的是死去的人也要說謊。女人陰險和惡毒,本身不止淫盪而且還在武士與強盜之間挑撥,要讓他們自相殘殺。她這樣做是為了不讓自己的壞名聲得以流傳。最後透過了樵夫的講述呈現了故事的真相。

故事雖然簡單,但其中透露出來許多人寰的悲劇,人性的齷齪。人性的黑暗比魔鬼還可怕!女人可以為了自己的名聲而教唆人殺害自己的丈夫;武士可以為了保命而出賣自己的.妻子;強盜可以為了自己的獸欲而去玷污別人的妻子,這樣組成了一個因果的環,人們在這個環里唯一做的事就是出賣別人。但這個故事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她只是為了表現社會的一個狀態。

讓我們回到羅生門前,如果說上面的故事只是一個故事,就讓我們真正見識現實中的"惡"。乞丐最後奪去嬰兒的外衣,為了自己能買幾個錢。幾間衣服能抵幾個錢?!就可以這樣殘害一個生命?!(包括棄嬰的父母)整個影片呈現出的是一個瘋狂而自私的世界,人們都為了自己而編織各種謊言,都是虛偽地隱藏自身的險惡,以至於每個人都不信任別人,觀後感《《羅生門》觀後感》。

可能每個人都是"自私"的,但自私不一定都為"惡",世上也有善意的謊言。樵夫同樣說了謊,同樣偷了別人的東西,但他並沒有給別人帶來傷害,而且他是為了撫養家裡的6個孩子。最後他收養了羅生門下的棄嬰,這個嬰兒象徵著新生命,也是新希望。黑澤明對於這個瘋狂的世界並沒有完全放棄,他還是"抱有希望"並藉由樵夫的手來表現。暴雨過後,樵夫身後重回了陽光。不過社會再黑暗都要堅信有善和光明存在,永遠都不要放棄希望。因為如果放棄了希望就會墮入黑暗之中。

PS:羅生門是古時日本京都外城的正南門,在公元九世紀日本皇家衰敗,內戰頻繁的歲月里,羅城門因失於理修而毀壞。頹敗之後,立刻顯得荒涼陰森。許多無名死屍,也被拖到城樓丟棄。年積月久,在人們心中產生了陰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因此後被世人應用到許多民間的鬼怪故事裡面,而傳播到亞洲各地。從而羅生門成為日本傳說中的一道門,通往生死。也有人稱之為"魔鬼消失之門",如果將其意義結合電影結尾就是電影的主旨了。

PPS:因這部電影關系,現在"羅生門"被用來指每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編造自己的謊言,令事實真相不為人所知。

4. 羅生門讀後感6篇600字

羅生門是人世與地獄之間的門,意味著「生死徘徊」。標題看似玄幻,情節卻真實得近乎殘酷。不論家將後來有沒有當強盜,都隱喻了他放低善念,從人間踏入地獄,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希望你喜歡。

羅生門 讀後感 1

先來聊聊作者。芥川龍之介,日本人,1892年生,卒於抗日戰爭前十年。他博聞強識,多愁善感,喜愛中國 傳統 文化 ,討厭隔靴搔癢式的含蓄。他擅長猛烈的直擊人心,毫不留情,所以無病呻吟與他徹底無緣。書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他和我國大學者胡適的交集,提到孔子、諸葛亮、李白、蘇軾等名人,更是頻繁引用我國古詩,讓我心生好感。

言歸正傳,羅生門是人世與地獄之間的門,意味著「生死徘徊」。標題看似玄幻,情節卻真實得近乎殘酷。不論家將後來有沒有當強盜,都隱喻了他放低善念,從人間踏入地獄。家將手握短刀,逼問老婦時,一種站在道德高位上的驕傲感油然而生,他成了老婦的審判官,自以為是正義的化身。

羅生門是坐落於京都的一座破廟, 故事 年代,京都連年遭災:地震、龍卷風、大火、飢荒等不一而足。整個京城尚且衰敗不堪,何況小小的羅生門,於是,樂得狐狸來棲,盜賊入住,羅生門里的佛像和祭祀用具俱已損毀,塗著朱漆或飾有金箔的木料被人推在路旁當柴出售。

社會經濟低迷,人們普遍生活窘迫,在生存壓力下,道德和良知失去約束,人性的「惡」漸露猙獰。由此犯下羅生門下的五宗罪。

第一宗罪。由於京都城的衰敗不堪,僕人被多年的僱主解僱,以致僕人走投無路,迫得在破廟棲身。經濟壓力下,僱主的冷漠與僕人的弱勢形成強烈對比。僕人對僱主不能說無怨無恨,卻也是無可奈何。僕人的當務之急是設法籌措明日的生計,但在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即使想方設法也是無法可想。為生計所迫,是僕人蛻變為盜賊的原動力。

第二宗罪。在蕭條的大背景下,廟宇因無人修繕而衰敗不堪倒也罷了。但無主屍體被遺棄於羅生門樓上且日久成俗,任由食屍鳥啄食,以致日暮時分羅生門的上空昏鴉蔽日。人世間重生輕死本是常情,然而對死者的遺棄卻超出了「輕死」的度,一個對死者失去尊重的社會必然見利忘義,死者的無助折射出整個社會弱勢群體的無助。

第三宗罪。為生計所迫,老太婆竟然去撥死人的頭發做假發。對死者的褻瀆,必然導致生者的同類相殘。無論這個得瘟疫死去的女人生前有多麼的十惡不赦,死亡等於清算,應該能洗去其一生的罪孽。然而,老太婆連死人也不肯放過,求生的本能淹沒了道德的界限,良知輕易地滑向罪惡,其行為之惡劣可與當年午子胥掘墓鞭屍相提並論。

羅生門讀後感2

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有七個章節,第二章節《竹林中》,被改編成電影,叫《羅生門》,日本導演黑澤明導的,獲了幾個國際獎。羅生門,日本京都的正南門。雲游和尚、砍柴人和乞丐在城門底下避雨,三人閑聊,話題開始:一個武士和他妻子路過荒山,遭遇了不測。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慘遭殺害。慘案如何釀成?兇手、妻子、借武士亡魂來做證的女巫,都各有說法。真相只有一個。但為了美化自己,掩飾自己的罪過,各人提供證詞各不相同。從法律角度來說,即使所有見證人的證言中,都有一部分是基於有利於自己的動機而說的謊言,那麼真相通過邏輯推理還是可以得知的。

第一章《羅生門》講的是一名被僱主辭退的家將,傍晚被困雨中無路可走,一邊避雨一邊為明天的生計犯愁。當他在考慮選擇當強盜還是選擇餓死的時候,看到一名老婦在拔死人的頭發,以用來做假發,並說這個人生前也不是好人,將蛇肉當作魚干來賣。然後家將搶走了老婦的衣服,消失在了夜色之中。故事陰森但不難懂,惡念就在一瞬間,只要有個壞榜樣。《地獄變》章節講的統治者堀川大公驕奢淫逸,民不聊生,老百姓煎熬在水深火熱中。老畫師良秀孤高倨傲性情乖張,他有一獨女年方十五,生得花容玉貌,不幸被堀川大公擄入宮闈。 堀川大公敕命良秀畫一扇「地獄變」屏風,而一向只能畫親眼所見之物的良秀為了畫出火焰地獄的景象,請求堀川大公焚燒一輛檳榔毛車讓他寫生。大公應允,可令良秀魂飛魄散的是,檳榔毛車中竟鎖著自己的女兒……什麼是地獄,這個真實的人間就是地獄。

《鼻子》章節講的是高僧禪智內供的鼻子。那鼻子足有五六寸長,從嘴唇上方一直耷拉到下頜。這給內供的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但真正讓他苦悶的是他那因鼻子而受傷的自尊。都說他是因為這鼻子而遁入空門的。為了尋求心理上的安慰,內供希望他們僧人中間也有這樣一個長鼻子的人,又希望能從內典外典中找一個和自己鼻子一模一樣的人,但都毫無結果。內供的徒弟得到一個 方法 ,讓內供用開水燙鼻子,然後在鼻子上踩。最後方法奏效,內供的鼻子變短了。他以為人們會改變對他的態度。可人們非但沒有改變對內供的態度,反而變本加厲地嘲笑他,這讓內供後悔把鼻子縮短了。「人都有兩種相互矛盾的情感。當然每個人都有惻隱之心。

羅生門讀後感3

羅生門,本是一座廟。廟是看世間的一隻眼,廟破落了,世道就破落了,世道破落了,人心就破落了。破落的羅生門里,佛像和供品被打碎,塗著朱漆、金箔的木頭被人堆在路旁當柴出售,狐狸來棲,盜賊入住,無主屍體也紛紛扔到這里任由鴉群啄食。

陰冷,潮濕,散發著腐屍味的羅生門,在芥川的筆下變成文字,變成故事,變成一隻尖鋒利刃的手術刀,從皮到肉一點點剖開,直剖至人性深處。

亂世中,最先墮落的,恐怕就是人性。人性是什麼?不過是善與惡的相互糾纏和相互較量。世間沒有純粹的善,也沒有純粹的惡,只有純粹的利己主義。尤其在一個地震、火災、台風、飢荒災連禍接的年代,在一個只要餓倒在路旁,就會像野狗一樣被丟棄的年代,僅生計和吃飽,就能夠收買人性,使它成為惡的傀儡。

惡的誕生也不是一蹴而就,畢竟,還有善的反擊和壓制。起初,當走投無路的家丁坐在羅生門坍塌的石階上避雨時,在餓死還是當強盜的妄想中,就是因為不能認同"強盜"而委決不下。尤其是看到小老太殘忍地褻瀆死者時,善本能的驅動,使他產生了強烈的正義感,那一刻,在餓死和強盜之間,他毫不含糊地選擇了餓死。

然而,正義是善變的,因為,走投無路更容易使人的內心充滿沮喪和憎恨。生,是世間所有的生物本能的慾望和共同衛護的底線,當這條底線被碰觸,一切行為都能夠成為冠冕堂皇的理由。為了生,僱主解僱了家丁,家丁剝走了小老太的衣服,小老太拔掉了死人的頭發。人欺人,欺不了活人的,便去褻瀆死人。為了生,一切罪惡都變得理直氣壯。小老太拔去女屍頭發時,是以懲惡的名義在作惡,因為那個女屍生前曾不斷地賣假魚干去欺騙士兵。家丁剝走小老太的衣服時,也是以懲惡的名義在作惡,因為小老太喪盡天良,竟然連死人也不放過。

羅生門讀後感4

據說《羅生門》本身是一個來自佛教禪經裡面的故事。講的是在戰爭年代,一個破產的農民因迫於生計,拿起屠刀,決心作強盜。可是或許是因為他人心本善,抑或是膽子太小,總之一向沒狠下心來動手。一天,他來到一個剛剛經歷了浩劫和瘟疫的城市。那裡到處是殘垣斷壁,且屍橫遍野,一片蕭索絕望的情景,他希冀能在此尋到一些財物。結果在一處廢棄的門樓里他發現有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婦人正從一具年輕女屍頭上拔頭發。他沖上去怒斥道:「你這個沒人性的,竟然對死屍也不放過!」老太婆說她只是想用這些頭發做個頭套賣錢謀生罷了,「並且,你以為她生前是個善人嗎?她可是把蛇曬幹了當成鱔魚來賣。」「我這么做完全是為了生存啊!」。這一番話讓強盜完卻放下了最終的一點善心了,既然是為了生存,還有什麼是不能夠的?丟棄了僅存的良知後,他就搶走老太婆的衣服,揚長而去。

初讀《羅生門》時,不太能懂其中的深層含義。其實即使此刻,我也不確定自我理解是否正確。可是,不可否認的是,每一次讀《羅生門》都會有種莫名的壓抑和憂悶感。小說開場即描述了一個地獄一樣的場景:日落黃昏,陰霾密布,淫雨綿綿,杳無人煙的街道,斷壁殘垣的廢墟,頭上盤旋著吞噬人肉的烏鴉,腳下重疊著無人認領的屍體……總之是滿目瘡痍。據說為了描述屍體,作者芥川龍之介曾專程到醫科大學的解剖室去取經。真是佩服他,為了完成這篇小說對著恐怖的屍體看上幾個小時,還要忍受屍體濃烈的腐臭味。也許正是這些描述及小說人物的為了謀生的舉動讓人感受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人們的苦難。

其實無論是那個不積陰德的老婦,還是那個由朴實農民蛻變成的強盜其實都是可悲而可憐的。天災人禍,為了生計,這是一切犯罪的借口,也是致使人性墮落的原因。這就是說吃不起飯的時候什麼都幹得出來,這樣推理下去,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作出的任何事都是能夠原諒的。然而縱觀中國歷史,違背這種生存至上理論的不在少數。古有「廉者不受嗟來之食」「不為五斗米折腰」「貧賤不能移」等等說法,就正好論證了這個世界上還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事——人的尊嚴。

羅生門讀後感5

芥川龍之介其人,若不知其小說家的身份,僅通過黑白照片拜見真容,或許很難想像這位天庭飽滿、相貌堂堂、目光深邃、氣質瀟灑的男子,會在由而立之年邁向不惑之年時不負『龍』吟之威的文壇成就中主動赴死,只留下那些至今仍震撼世間、大大小小的華彩篇章,任由它們長嘯九天。

芥川自書中走入人生,在人生中見識到與書中理想相矛盾的現實,遂對現實產生思考,對當時日本社會文化的變革產生困惑和失望。在這篇小說的末尾,芥川借盧生之口表達出積極的人生態度∶「正因人生如夢,才需真活。人活一世,唯願此生精彩紛呈,方不辜負自己。」芥川經常對人生、對人性表示蔑視,同時,又常常對人生、對人性感到喜愛。他的通透也表現在參透生死輪回、善惡禍福、因果報應的概念上。他的小說,不但追求挖掘深刻的立益,也注重打磨完美的技巧。

笛卡爾曾說∶「如果你想成為真正的真理探索者,那麼,只要有可能,在你的生命歷程中,你有必要對所有事物至少懷疑一次。」芥川本人亦在《小說做法十則》中闡述∶「對於任何事物,我都是一個懷疑者。」雖然芥川和笛卡爾的討論方向有些不一致,但大體上說,懷疑主義是這樣一個傾向∶它是工具,不是態度;它是手段,不是立場。

1950年,《竹林中》的故事被電影大師黑澤明搬上銀幕,並改名為《羅生門》。故事中的人物從竹林中移到了羅生門下,與另一篇《羅生門》做了完美融合。從大的方向上看,《羅生門》與《竹林中》一樣,都是冷靜的將人性和利己主義剖析出來,展示在讀者面前。

羅生門讀後感6

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有好多個版本,大都收錄了他的一些中短篇作品,內容不盡相同。我讀的這本來自北京聯合出版社,包含了《羅生門》、《竹林中》、《地獄變》、《鼻子》、《山葯粥》、《河童》與《侏儒的話》七篇 文章 。之所以選擇這個版本,在於它只有短短的220頁,而我是個懶人,但讀完後才發覺意猶未盡,今後還會閱讀更多的版本,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關於日本文學大師芥川龍之介,之前多有耳聞,但從未想要去嘗試閱讀他的作品。我對日本文學的認知起於川端康成、村上春樹,高中時對於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以及生死觀不能完全理解,只感覺牽強甚至矯揉造作,這讓我在一定程度上對日本文學退避三舍,只願意去讀一些純文學之外的推理或者玄幻。

讀《羅生門》是因為「羅生門」這個詞,自從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推出後,這個詞語就賦予了特殊的含義,以至於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能看見「陷入羅生門」的字眼。出於好奇心,我本能的想要弄清楚來龍去脈,也出於長時間以來對日本文學的看法,我選擇了一本並不是很厚的書,這就是我閱讀本書的動機。

七篇文章,先後花了三天時間,幾乎每一篇讀完後都會讓我大為感概。芥川龍之介無愧於日本文學界的鬼才,他的文章短小而富有深意,充滿了壓抑、諷刺以及社會黑暗。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用鮮明的敘事風格描繪出了一幅幅人間地獄景象,故事中無不透露著他對人性、生死以及宗教的種.種觀念,讀者只覺如鯁在喉,什麼都能理解,但卻什麼也說不出。

本書前六篇文章均為小說,最後一篇《侏儒的話》是他的 隨筆 評論集,闡述了他對藝術、人生與社會現象的看法。就小說而言,他的每一篇故事,初看下來有點摸不著頭腦,但細細品味卻含義深遠。


羅生門讀後感6篇600字相關文章:

★ 關於《羅生門》讀後感6篇

★ 關於《羅生門》讀後感7篇

★ 關於5篇精選《羅生門》讀後感1000字範文

★ 關於《羅生門》讀後感5篇

★ 羅生門觀後感範文5篇

★ 《羅生門》觀後感範文5篇

★ 羅生門讀後感範文5篇

★ 電影《羅生門》觀後感範文5篇

★ 羅生門觀後感範文500字

★ 關於《羅生門》讀後感

5. 人人都在撒謊——電影《羅生門》觀後感

       一場大雨把樵夫、和尚和一個雜工困在一個叫羅生門的地方。樵夫嘴裡一直在念叨:「可怕,實在是太可怕了。」和尚也是神情恍惚,如遇重創。在雜工的好奇催促下,一個故事的四個版本出現了。

        第一位講述者:強盜多囊丸

        一個炎熱的夏天,我吃飽喝足了躺在涼爽的樹林里睡大覺。突然,一個武士帶著騎在馬上的妻子從我面前經過。他的妻子戴著面紗,渾身裹得嚴嚴實實的。我本來沒有什麼想法,准備繼續做夢。突然間,一陣涼風吹過,武士妻子的裙擺也被風掀起,一雙雪白的小腳如玉一般精緻。我瞬間徹底驚醒,再往上看,風吹開了她由帽沿垂下來的面紗,她的真容也顯露在我面前。天啊,我彷彿看到了女神般春心搖盪,無法自已。

        我下定決心要得到她,但她的武士丈夫還在旁邊。我不想殺了他,就拿起手中的劍走到他跟前向他炫耀:「怎麼樣?,這是把好劍吧?我在那邊的松樹下發現了許多,如果你想要,我願意低價賣給你。」武士半信半疑,但還是跟著我走了,留他的妻子和馬在樹下等他。

       憑著對山間地形的熟悉,我一路披荊斬棘,帶他走了許多雜草叢生的小路。好久之後,我們才來到一塊相對平坦的坡地。這時我才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告訴他我的實際意圖。他憤怒極了,拔起劍就要殺我。我雖為強盜,但也是人人聞風喪膽的大盜,這武士不是我的對手,過了20多回合,他就成了我的手下敗將,被我用繩子捆了起來。

       接著,我跑到女神旁邊,騙她說她丈夫病倒了,拉著她就來到了她丈夫面前。可憐的她一見丈夫的可憐樣,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她從袖中伸出匕首刺向我,可惜被我制服了。我喜歡她的兇猛勁,畢竟這樣的女人太少了。奇怪的是,當我撲向她時,她非但不反抗,反而很主動。事後,我決定帶她離開。她提出要求:不能同時讓兩個男人知道自己的羞恥之事,兩人中必須要死一個人,她將和活著的人在一起。無奈之下,我只好殺了武士。但當我轉過身來時,她已經不見了。

       我是怎麼被官府抓來的?並不是和尚所說的,我遭到報應從武士的馬上摔下來了,而是我溪邊喝了不幹凈的水,因肚子劇痛從馬上掉下來了。於是乎,英雄落難的悲劇發生在我頭上了。

       第二位講述者:武士妻子

       誠然,前面如強盜所說,他綁了我丈夫,佔有了我,但我是被強迫的。多囊丸得逞後打算把我還給丈夫。我用悲痛的眼神看向他,希望他能給我一點同情,沒想到他竟然用鄙視的嫌棄的冰冷目光回應我。那目光像刀一樣刺入我的胸中,非但如此,他還無情地對強盜說:」這樣的女人我不要了,你帶走吧!」 我被他們倆拋棄了,侮辱了,可這真是我的錯嗎?不,我也是受害者。一怒之下,我奮勇站起來,拿起刀朝我的丈夫撲去……當我晃過神來,丈夫已經死了。我想過自殺,但最終還是沒有成功。於是,我躲進寺廟里,不過還是被人發現了。

       第三位講述者:武士本人 藉助靈媒,我的魂魄從黑暗的地獄回來了。他們兩人都在冤枉我,我不是被殺死的,是在看到朝夕相處的妻子要跟人跑時感到絕望而拿起匕首剖腹自殺的。你們知道,死人是不會說謊的,我說的才是真的。

       第四位講述者:樵夫

       不,武士根本不是因匕首而死,他是被長劍殺死的。他的妻子被強盜佔有後,他嫌棄妻子不幹凈不要她了。強盜先前被妻子的兇猛吸引,得到後發現跟別的女人沒什麼區別,也不打算要。悲傷至極的妻子生出一股怒火,控訴對強盜的失望,對丈夫懦弱的鄙視,並慫恿他們決一死戰來證明自己是男子漢。哪知兩人礙於面子拿起刀後卻都因為怕死而畏畏縮縮,甚至往後退去。他們兩人在混亂中暴露出自己內心的膽小本質,不過,強盜最終抓住一個機會還是把武士殺死了。武士的妻子早已嚇跑,最後是我撿走了這把鑲著珍珠的值錢的匕首,誰叫我有6個孩子要撫養。當然,我在向官府報案時,省去了這件事。

       羅生門,在日本語里是人間與地獄之間的門。電影借雜工的話說出了「人間和地獄之間差別並不大」。因為人人都是自私的,所以真相中不利於自己的那部分總是被隱去,於是真相很難很難呈現出來。這個世界,人人都在撒謊,事事都被扭曲,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對他人那麼苛責了。黑澤明沒有把人置於無葯可救的地步,偷匕首的樵夫最後還是收養了一個棄嬰,人性還是有光芒的,生活還是有希望的。

                                                                                             2020年12月6日星期日

閱讀全文

與電影羅生門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他演得最好的電影是星星的英文 瀏覽:233
機械俠粵語電影 瀏覽:588
華裔主角叫艾迪的電影 瀏覽:538
老師好電影觀後感簡書 瀏覽:54
安慶大潤發電影院今日電影表 瀏覽:227
演韓信的電影演員 瀏覽:50
帶有俚語的英語電影 瀏覽:166
張學友僵屍電影國語大全 瀏覽:778
鄉村愛情737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30
一次別離電影還叫什麼名字 瀏覽:263
法國電影毀滅劇情 瀏覽:758
一部電影男主用網速差賺錢 瀏覽:937
好萊塢電影節動態拍照 瀏覽:195
法國綁架舞蹈師電影 瀏覽:962
哈利比特電影導演 瀏覽:426
皮克斯大電影動畫全集 瀏覽:471
彩色鉛筆畫電影人物圖片大全 瀏覽:653
周星馳電影雷老虎 瀏覽:309
死侍2英文電影台詞 瀏覽:734
鎖王電影完整 瀏覽: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