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甲午風雲電影觀後感250

甲午風雲電影觀後感250

發布時間:2023-09-13 00:10:33

⑴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5篇

甲午風雲電影中,鄧世昌不畏強敵,英勇抗戰的精神已深深感動了我!那膽小懦弱的賣國賊和恃強凌弱的侵略者真是可恥!說到這里,同學們知道怎麼寫甲午風雲的 觀後感 嗎?了解相關精彩內容請參考我為大家精心准備的 文章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1

最近,我國和日本為了一個釣魚島,而鬧得沸沸揚揚,中國人民開始全體行動,抗議日本購買釣魚島。老師為了讓我們深入了解這段歷史,便給我們看《甲午風雲》這部具有歷史性的電影。

電影《甲午風雲》講的是清朝末年,朝廷腐敗,當時一批有識之士搞起了「洋務運動」,振興我們的國家,想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就從英國購買了一些軍艦,組建了一支龐大的艦隊,叫「北洋水師」。當時的「北洋水師」是很厲害的,可以跟許多大國抗衡。

1894年,「北洋水師」在一次正常的巡邏中,無意間碰上了日本的軍艦入侵領海,日本挑釁的放了第一炮,把鄧世昌等人全都給激怒了,被迫自衛反擊。之後,就在黃海打響了「甲午戰爭」。鄧世昌等人英勇反抗,我們的艦隊先前還是占上風,但是由於「北洋水師」的炮彈不行,基本上是啞炮,還有的裡面不是火葯,而是沙子,所以威力遠遠小於日本的炮彈。就這樣一直打,打了三個多小時,最後打得艦船受重傷,但是「致遠」號艦長鄧世昌拒絕支援。鄧世昌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決定破釜沉舟,加速撞沉日本的「吉野」號。可是日本人連續發射魚雷,前兩次他都躲過去了,但第三次沒能躲過去,一身巨響後,鄧世昌等人沉入海底,英勇獻身,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什麼「北洋水師」的炮彈不好呢?因為,那時是慈禧太後掌握大權,剋扣軍餉,把用於給「北洋水師」購買軍火的八十萬經費,幾乎全用在給她祝六十大壽了。戰敗後,李鴻章屈辱地登上了馬關簽訂了《馬關條約》,將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其中就有釣魚島)全部割讓給日本。直到抗日戰爭結束,它們才回歸祖國的懷抱中。

現在,中國強大了,可是可惡的小日本還要欺負我們中國,跟我們搶釣魚島,這事豈能不管呢?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衛釣魚島吧!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2

甲午戰爭是中國晚清年間發生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為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甲午戰爭前,朝鮮仍是中國的附庸國。當時的朝鮮仍處於封閉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產力落後,國內政局飄搖。1884年,日本趁中國忙於中法戰爭之際,駐朝公使竹添策動親日的「開化黨」政變,但最終被中國政府粉碎,日本由於當時為做好准備因而未與中國政府發生沖突。

1880年起,日本全力擴充軍力,舉國上下士氣高昂,以趕超中國為奮斗目標,准備進行一場以「國運相賭」的戰爭。截至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已經建立了一支擁有六萬三千名常備兵和二十三萬預備兵的陸軍,和排水量七萬二千噸的海軍,超過北洋海軍。而在此期間的清政府,經過數十年的洋務運動,在一系列的軍事對抗中,已經不象鴉片戰爭中那樣,洋人幾艘炮艦就應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飄飄然,更加放鬆了軍備意識。雖然說最近幾年東鄰日本的一些動作,但負責人李鴻章確認為日本是遠患而非近憂。北洋海軍自1888年正式建軍後,就再沒有增添任何艦只,艦齡漸漸老化,與日本新添的戰艦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動遲緩。1891年以後,慈禧花重金修頤和園,連槍炮彈葯都停止購買了。相對於中國政府,日本增強經濟軍事實力,並企圖發動戰爭。1894年7月25日,日艦襲擊中國船艦,甲午戰爭爆發。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宣戰,甲午戰爭全面爆發。甲午戰爭結果是中國失利,之後還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使中國從此走向更深重的災難。

甲午戰爭對中國的影響很大,甲午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在列強面前,徹底失去了防禦能力,同時也使中國門戶洞開。.甲午中日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果是中日雙方簽訂了《馬關條約》,它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的條約,是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社會的極其重要的步驟。.甲午戰敗,促使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覺醒。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慘敗引發的割地賠款和瓜分危機,將中國推向半殖民地的深淵。深重的民族危機,激發了新的民族覺醒,中國人民掀起了愛國救亡運動的高潮。甲午戰爭後,掠奪性的投資成為帝國主義對華進行經濟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時商品侵略也在擴大,進一步的加劇了中國社會自然經濟的解體,在客觀上使中國的城鄉商品經濟有所發展,從而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某些可能和條件。

甲午風雲這部電影將甲午戰爭中的主要人物和歷史事件展現在我的面前,以簡潔形象的方式訴說了甲午戰爭的前因後果。通過觀看這部影片,我對甲午戰爭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當時清政府主和派目光短淺,沒有意識到危險就在身邊,還一味的讓步,使得日本越發囂張,也導致了甲午戰敗的後果。

隨著鏡頭帶著我們到一處一處充滿歷史記憶的地方,看著一座座腐銹的炮台、古老的遺跡,屏幕前的我們體會了屬於民族的恥辱,屬於兩岸的哀傷。侵略者固然可惡,但在動-亂的時代里,落後者若不能記取教訓、迎頭追趕而只是裹足不前,總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結局。看完這部影片,我認為歷史教訓提醒我們的不是短暫的驚心動魄,自立自強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殘害的 方法 。

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一個永恆不變的真理。明清的中國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在西方國家開始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仍然是一個於農業為主的落後的封建國家。盲目的自大使得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甚至於從唐朝開始就向我們學習的日本,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學習西方,逐步的追趕和超越中國,落後的中國被挨打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當今的世界局勢也可以說是風雲莫測的,中國本身既面臨機遇,又面臨著挑戰。中國只有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唯有發展好自己,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才能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才能避免歷史的重演,才能不再被挨打,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3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以雪國恥。鄧世昌兩次請戰均遭到拒絕,並且還因揭露方伯謙的賣國行為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致使北洋艦隊出師失利,旗艦被日擊沉。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擊中日軍旗艦「擊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只可惜了那三萬北洋水師,就這樣片甲不留,沉歇海底,數年來的訓練籌備,頃刻間付諸東流;只可惜了那鐵血男兒,滿腔愛國熱情,壯志凌雲,卻仍換不來人心的統一,最終悲壯戰死。「寧為溺死鬼,不做亡國奴。」多麼振奮人心的話啊,但落寞的清王朝,卻不識豪情志士,終不肯拚死一戰,眼睜睜看著別人在自家園里肆虐。 100多年前的戰爭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至今還隱隱作痛。鄧世昌和那些愛國將士雖然犧牲了,但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我十分痛恨那些貪生怕死的清朝官員,他們雖然是中國人,卻不想為人民的利益而戰,貪生怕死,遇到戰爭就退縮,他們的罪行讓他們失去了當中國人的資格,和鄧世昌等愛國將士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鄧世昌是一個願為國家犧牲自己的人,是一個願為民族犧牲自己的人,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中國人都不想懷念以前的悲慘,因為我們落後,我們在挨打。我們在解放後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家越來越有世界大國的風采。可是居安思危方能成奇遠,回顧歷史才能成其高。不準備就會落後這是定律。

我國歷史是屈辱的,沒有人能改變,也沒有人可以否定。可我國人民也是堅強的,在這么長時間我國人民沒倒下,不斷的發展中站得越來越穩。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由過去外國瞧不起的「東亞病夫」到今天的「體育強國」這有著無數人的努力。liuxue86.com國家不能在不該忍讓的地方忍讓,否則國家就是一片被侵略地。很多方面都面面俱到很難,所以在大方向上國家不能錯,每個人也不能錯。面對現實我們只有拼搏,不能輸給自己!

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麼呢?電影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拍攝這樣的一場失敗的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到底有什麼意義呢?不可否認,現在的年輕人確乎是缺少一些於歷史的 教育 以及對歷史的傳承。有些東西,並非我們不去了解它就不存在了。先人的夢,先人的理想,先人的光輝在我們的身上還剩下多少?並非我輩無能,只是在遺忘了我們民族的信仰與堅持,因而我們沒有辦法去傳承。

歷史不應該只用來歌頌英雄,更應該用來警醒世人。

鄧世昌並非是甲午海戰中英雄的個例,也並非是整個大海戰中中國方面的總指揮人。但他的在這段歷史中所展現出的是一個中華民族定義下的英雄的所有層面的美。事實上,在致遠艦沉沒之後,鄧世昌完全是有機會活下去的,但他沒有,他選擇了他所信仰的「與艦同沉」的理念。這比當時那個官員各種中飽私囊各種花天酒地各種結黨營私要光輝地多。人活一世,並不是非要在乎錢在乎名在乎命,更應該是尋求一種氣節,去追逐靈魂深處的堅持。很高興,他做到了。做得英勇無畏。

演員的表演將這位英雄人物的悲壯表現得淋漓盡致,也許演繹這樣的一個角色對於演員而言也是一個靈魂上的淬煉。英雄不應該只為歷史記,更要為天下人記。

不敢想像,未來的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是否還會有人再拍甲午,是否還會有人去費勁心血去竭力將這段歷史還原,是否還會有這樣的演員在為自己的角色而驕傲,是否還會,還會有觀眾去為這樣的電影捧場……是否還會有人願意傳承……

「致遠」是達到遠方的意思,是鄧世昌的軍艦的名字。那麼,我們又能走多遠?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4

今天我很激動的觀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講的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真實的 故事 ,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當時場面浩大、氣勢宏偉,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這一歷史事件中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譜寫了一曲氣勢磅礴的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歷史悲劇,塑造成傑出的藝術經典。

今天,我看了這部影片我的心就更加激動了,故事的每一個情節都使我很感動。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觀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鄧世昌有一種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他不像電影中的那位方大人,貪生怕死,遇到敵人就退縮,一點也沒有中華民族的氣概。而鄧世昌他不但堅強不屈,而且視死如歸在這部電影中,我覺得不只鄧世昌有民族骨氣,他身旁的林大人和那些水手們也都有著鄧世昌那種精神。當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時,那些水手們都抱著一種和敵人們同歸於盡的心態。

如今,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它的強大靠的不是別人,靠的正是這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勤奮與努力。當然還有那在戰場上付出了生命與鮮血的英雄人物。要想我們的國家繼續強大,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努力,長大為祖國效力。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5

我要向大家推薦一部描寫甲午戰爭的電影--《甲午風雲》。

這部電影的作者分別是希儂、葉楠、陳穎、李雄飛和杜梨這五個人。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62年拍攝的作品。攝影是王啟民,導演是林農。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1894年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清朝政府被迫出兵作戰的歷史。當時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只讓「濟遠」、「廣已」兩艘艦艇護送「高升」號出發了。結果可想而知,清軍大敗。然而清政府依然無所作為,竟把堅持正義的好將軍鄧世昌給辭退了。最後清政府沒有辦法,才不得不還給鄧世昌原來的官位。在鄧世昌的率領下,清軍奮勇殺敵,然而敵我力量懸殊,鄧世昌被迫帶領大家開船撞擊敵艦,卻被敵艦發射的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一場悲壯激烈的甲午戰爭就此結束,但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卻掀起了更大的怒潮。

大敵當前,強存弱亡。兩軍相逢勇者勝,軍威就是國威!漢高祖劉邦曾引吭高歌:「安得勇士兮守四方」,鄧世昌、王國成就是這樣的猛士。「致遠」號全力沖馳,撞擊敵艦「吉野」雖然功敗垂成,卻在這流星過空般的一瞬間里,讓無數愛國之士感到人世間的壯懷激烈!愛國戰士們視死如歸的豪邁情懷,永遠激盪在人民的心中。

我認為這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它每時每刻都在提醒著我們要不斷努力、進步,決不讓那飽受屈辱的歷史重演。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5篇相關文章:

★ 《甲午風雲》觀後感2000字

★ 《甲午風雲》觀後感600字

★ 甲午風雲觀後感500字精選

★ 甲午風雲觀後感精選6篇600字

★ 甲午風雲觀後感500字精選作文

★ 甲午風雲觀後感800字優秀作文兩篇

★ 甲午風雲觀後感500字作文

★ 甲午風雲觀後感500字範文

★ 甲午風雲觀後感600字作文

★ 小學作文甲午風雲觀後感500字

⑵ 《甲午風雲》觀後感300字。

答:《甲午風雲》觀後感

看了《甲午風雲》讓我感悟很深,裡面的故事很感人,也讓人憤怒,裡面的清政府太腐敗了,鴉片戰才過去的,也沒有給他們敲個警鍾,還 是那麼貪生怕死,裡面的慈禧太後,大手大腳的花錢,將海軍的經費用來辦壽辰還 說辦完壽辰再買也不遲,害的鄧世昌和他的弟兄們到最後沒能換個新船,連炮彈都沒得用了,只能拿船去撞擊敵人,到最後被敵人用魚雷炸死,為祖國光榮的獻身了,而其他艦隊也被敵軍炸沉了,全軍覆沒,集體光榮獻身了。

裡面的大臣也貪生怕死,貪污腐敗,在掛旗時,故意掛錯,還 掛白旗,導致全軍覆沒,自己也被炸死。外國總統帶領大家一起捐款,為海軍出力,去買最新的軍艦。我國人卻大手大腳花錢,到處貪污腐敗,貪生怕死,連炮彈都不給,不敢打仗,以保存我軍實力為借口,向日本人求和,向英國等求救,讓他們來幫忙解決事情,自己躲在老窩里不敢出來。

這裡面的清政府一點也沒有氣魄,像一隻小肥羊,任人宰割。

⑶ 甲午風雲觀後感800字

甲午戰爭發生於1894年7月。它的發生是日本密謀已久的。那麼你有哪些觀後感呢?下面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甲午風雲觀後感800字【1】

當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上升的時候,當全國人民為申奧成功而歡欣鼓舞的時候,我們不會忘記,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經有過一個百年的噩夢。那是一段中華民族受盡屈辱的歷史,也是一段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中中華兒女磨練出了許多美好的品質。在這段歷史中,出了許多愛國愛民的真英雄。這段歷史也為將來的欣欣向榮打好了基礎。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英勇的民族,從來不屈服於任何外來勢力的侵略,,林則徐、鄧世昌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在今天,人們為了讓自己牢記這些人物,便把他們弄得英雄事跡拍成了電影。而我也看了其中額一部講鄧世昌事跡的----《甲午風雲》,它講得是: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肆意挑釁。北洋大臣李鴻極力求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極力主戰,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工作,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因為炮彈打完了,鄧世昌做出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做出了這個決定之後,全艦無一人退縮。但在追趕敵艦的時候,全艦官兵壯烈犧牲,可是,卻沒有人後悔過。這部與失敗告終的中日甲午戰爭的悲壯史詩電影還時時刻刻震撼著我的心靈!

在電影中,鄧世昌不畏強敵,英勇抗戰的精神已深深感動了我!那膽小懦弱的賣國賊和恃強凌弱的侵略者真是可恥!這幫可惡的侵略者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真是喪心病狂!侵略者的貪婪、自私讓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感到悲憤,這要是我們中國人在日本土地上欺凌他們自己的人民,那他們會有什麼感受?一定也是非常憤怒,非常傷心。可這也是因為清政府腐敗,要是國家強大,那還會有別的國家欺負我們嗎?鄧世昌的勇敢無畏、堅強不屈、為人著想的`美好品質都是因為他愛國!而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忘國恥,好好讀書,振興中華,並學習鄧世昌的美好品質,將來報答這些為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前輩!

走過世紀的風雨,萬里長城像巨龍在雲中穿梭;跨過歲月的長河,珠穆朗瑪峰像雄鷹傲立在世界最高坡。我們的共和國沒有像今天這樣強大,我們的人民沒有像今天這樣鬥志昂揚!

甲午風雲觀後感800字【2】

甲午戰爭發生於1894年7月。它的發生是日本密謀已久的。觀看《甲午風雲》,我深深地被鄧世昌那偉大的愛國精神感動了。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兩次請戰均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後旗艦被日擊傷。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鄧世昌和那些愛國將士雖然犧牲了,但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我十分痛恨那些貪生怕死的清朝官員,他們雖然是中國人,卻不想為人民的利益而戰,貪生怕死,遇到戰爭就退縮,他們的罪行讓他們失去了當中國人的資格,和鄧世昌等愛國將士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鄧世昌是一個願為國家犧牲自己的人,是一個願為民族犧牲自己的人,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甲午風雲》影片展現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英雄們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我們要好好的學習鄧世昌的精神。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一定要努力的學習,在長大了以後繼續發揚這一種精神。報效祖國,報效人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甲午風雲觀後感800字【3】

昨天晚上,我把《甲午風雲》看完了,《甲午風雲》影片展現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英雄們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鄧世昌從小好學,別人不知道的他知道,這也是他為什當了艦船長的原因之一。我記得有一次,他去外國,看望他的同學,在路上有一個外國人玩弄他的辮子:「中國人就是這樣嗎?還留長頭發,和女孩兒一樣!」鄧世昌不僅沒有發火,而是跟他說了一句「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地方,請給我們放尊重一點!」這時,外國人生氣了,跟他打起來了,鄧世昌文武雙全,根本沒有留給他贏的餘地。我看了那一段,真的太激動了,讓外國人見識見識,什麼是中國人!不要那麼隨便!尊重一點。之後,他們在外國留學的也畢業了(也有日本人),這也意味著戰爭的開始。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世昌兩次請戰均遭李鴻章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鄧世昌說:「如果這仗打敗了,與船同沉!」這句話中也表達了鄧世昌堅定的意志,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後旗艦被日擊傷。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雖然鄧世昌沒有被炸死,但是他說過「與船同沉!」)

有一次,在海戰中,日本人對他的衛兵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你知道中國人為什麼總是打敗仗嗎?」「為什嗎」「因為他們不團結!」這句話久久在我腦海里出現。

中國人真的不團結嗎?如果真的打起來,我真的希望這次海戰,再出現一個「鄧世昌」!

⑷ 精選甲午風雲觀後感200字

甲午風雲觀後感

影片《甲午風雲》展現了一段中華民族的屈辱史,更展現了中國人民的抗爭史, 電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愛國將領鄧世昌主動請纓,抗擊倭寇,在黃海展現了英勇的民族氣節和無畏的犧牲精神。

影片的整體基調是沉痛的,因為它發反映的是一個沒落王朝的懦弱與屈辱,李鴻章為首的清朝當權派為了統治集團利益竟向小一彈丸之小國屈服乞和,讓我天朝上國顏面盡失,論歷史,日本乃中國之附屬國,其語言其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延伸,論國力,我泱泱中華強於倭寇幾十倍,盡管日本學習西方比我們早,但就其軍事而言和我們也相差不大,甚至其整體實力還不如我們,但為什麼黃海一戰其結果如此?完全是指揮的失敗,未戰先降,動搖軍心,統治集團的懦弱導致軍隊的懦弱,盡管有個別民族英雄式的人物,但是無力回天。大多數的歷史教材將其根本原因歸結為:腐朽的封建制度難以抵抗資本主義的強大攻勢。當然,這種說法很深刻,但似乎又比較空虛,具體看來:一,統治集團目光短淺,一直沉浸在虛偽的繁華中,對戰爭缺乏預見性認識,戰備不足,拿軍費辦壽宴,軍費吃緊;二,依靠外國勢力調停,痴心妄想,沒能發揮自己的優勢作戰;三,信奉「武器決定論」,未充分發揮人的作用,讓日本的大炮嚇敗了;四,喪失制海權,指揮戰略失誤;六,封建練兵方式,即使是新軍也實行舊式管理模式,軍隊戰鬥力低下;七,核心領導層缺乏強硬領導人物,女人治國,屈辱求和!

影片也弘揚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自古就不缺乏捨生取義的人,這是一偉大民族延續幾千年的奧秘。鄧世昌率領「致遠」號全體官兵英勇戰斗,將敵人打的落花流水,後來因彈盡糧絕,不得不以死相拼,用『致遠』去撞擊倭寇的『吉野』號,全艦將士無一人退縮,但在追趕『吉野』的時候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慷慨殉國。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飽受帝國主義列強凌辱瓜分的的屈辱史,也是中國人民前赴後繼英勇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史。爆發於十九世紀末的中日甲午戰爭,雖然以中國失敗而告終,但影片在表現這一歷史悲劇時,則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氣勢磅礴地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灰暗的歷史,塑造成一件燦爛的藝術經典。

閱讀全文

與甲午風雲電影觀後感250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槍戰外星人的一部電影大全 瀏覽:830
我是誰電影成龍電影圖片 瀏覽:2
中文字幕電影hd 瀏覽:924
電影雨人結局什麼意思 瀏覽:184
周星馳演過的捉鬼電影 瀏覽:871
法國強我人生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873
毒誡電影圖片 瀏覽:733
躲閃電影完整 瀏覽:502
新半斤八兩電影完整播放 瀏覽:304
新基督山伯爵的電影完整版 瀏覽:69
金凱瑞一部交警的電影 瀏覽:275
主角是時間超能力的電影 瀏覽:625
給電影開頭音樂配音 瀏覽:61
高顏值歐美喜劇愛情電影 瀏覽:358
莫少聰周星馳的電影 瀏覽:361
奔愛電影男生唱的英文歌 瀏覽:368
四大探長電影下載 瀏覽:544
電影男主角有特異功能救火車 瀏覽:153
我在假期中看了一部可怕的電影 瀏覽:686
後來居上猜一個電影名字 瀏覽: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