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洋務運動電影觀後感600字

洋務運動電影觀後感600字

發布時間:2023-09-09 02:49:06

『壹』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3篇

下面是我整理的觀甲午大海戰 觀後感 3篇,希望大家喜歡。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

“好樣的,再打一發!”‘轟’一聲巨響,日本帝國的一艘戰艦被大清帝國摧毀了!我方士氣大振,一連擊落好幾艘敵方戰艦......就在戰爭進行到白熱化的時候,我方已經彈盡糧絕,重武器無法顯示威力。更不幸的是,我方遭遇魚雷的襲擊,因此全軍覆沒。朋友,你肯定想知道發生了什麼吧?就跟我一起揭開它的‘廬山真面目’!

這就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海上戰役“甲午大海戰”這場海戰是發生在清朝末年,1894年7月25日上午12時左右,這次戰役是由北洋艦隊指揮官李鴻辛、丁汝昌指揮。為什麼叫他甲午大海戰呢?因為當時正是甲午年間,因此,人們叫它“甲午大海戰”。這次戰斗,大清帝國派出作戰能力很強的北洋艦隊迎戰。這次戰爭,共波及朝鮮半島、遼東半島、山東威海、黃海北部海域。可算涉及面積最廣的海戰了!

回味這場海戰,讓我想起了現在的生活:如今的中國日益強大,陸、空、海三軍也越來越壯大。他們日夜在邊疆守候,因為他們知道:有國才有家!是啊!有國才有家,沒有了國,又何談自己的家呢?所以,同學們,我們要牢牢記住歷史,不讓悲劇重演!

同學們,國家,國家,沒有國,哪有家?所以,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讀書,奮發圖強,為祖國的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把祖國的明天建設得更美好!更強大!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2

7月6日上午,爸爸帶我去魯迅電影院觀看了《1894甲午大海戰》,我的心猶如波浪翻滾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877年,一批少年懷著強國之夢登上海輪赴英國,進入皇家海軍學院學習技術,並親自駕駛著清政府用重金購買的鐵甲巨艦駛回祖國。而他們的同學中就有一批日本 留學 生,同樣帶著強國之志,同樣駕著日本政府購買的軍艦向遙遠的東方駛去,年輕的日本天皇正等待著他們,以加速他同樣是學習西方的“明治維新”…… 古老的紫禁城裡,年輕的光緒皇帝立志變法強國,但慈禧太後才是真正的統治者,整個中國充滿了腐敗。中國的海上,第一次出現了一支強大的艦隊,艦長清一色是英美留學生,全部用英語發布口令,巨大的艦炮可以傾刻將目標轟成碎片…… 日本長崎、日本艦長們陰沉的目光迎來了到訪的中國艦隊,仇恨的日本民眾與中國水兵發生血腥的沖突,雙方炮口都迅速瞄準對方,戰火一觸即發……長崎事件極大地刺激了日本,天皇率先捐款,全國一心發展海軍,尤其發展新式的快速炮,使海軍實力迅速提高,而在隔海相望的中國,一座富麗的園林已近完工,為了討好慈禧太後六十大壽,用來修建頤和園的錢竟是中國海軍的軍費。小妹從英國帶回一個喜迅,英國願將一艘最新式的軍艦賣給中國,但眾人的喜悅很快化為泡影:朝庭因修頤和園早已無錢購艦,當日本知道這一情況後,天皇再次帶頭捐款,搶購下了這艘新艦,並命名為“吉野”號侵略擴張的野心終於使日本發動了戰爭,鄧世昌告別了趕來相送的小妹,毅然駕著“致遠”號隨艦隊駛向茫茫大海……黃海上,中日雙方海軍主力展開隊形,爆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蒸汽機鐵甲艦隊的大海戰!海面上炮聲隆隆,水柱沖天,在這場決定兩國命運的決戰中,日本的快速炮顯出絕對優勢,而中國海軍的炮彈卻經常命中敵艦而不炸!北洋艦隊的軍艦連連被擊沉,關健時刻,“致遠”號突然沖出層層彈雨,裹挾著濃煙烈火,直向日本海軍的主力“吉野”號沖來!在彈盡重傷之時,鄧世昌毅然駕著烈火之艦決死相拼,水柱如林的海面上傳出他的吼聲:“我等從軍衛國,今天一死,也要撞沉吉野”!但是在敵艦隊上百門快速炮的集中轟擊下,“致遠”號終於爆炸沉沒!悲忿交加的鄧世昌拒絕了戰友的救援,誓與“致遠”號同沉,但他的愛犬卻死死叼住他的肩頭不放,鄧世昌仰頭長嘯,抱住愛犬一同沉入波濤……驚天泣地,壯烈至極!連日軍也肅然起敬,被後人敬為“中華民族近代史第一英雄”。日軍大舉入侵中國,並在旅順進行了滅絕全城的大屠殺,而同一時刻,北京頤和園里卻是一片歡歌,慈禧太後的六十壽典開始了……劉公島,北洋艦隊在港內進行最後的苦戰,日軍攻佔了陸上所有炮台,將炮口轉過來猛轟港內的中國軍艦,所有人都望眼欲穿地盼望陸軍的救援,然而幾路援軍全推託不前,甚至轉頭逃跑!……卻不知日本早已破譯了中國的電報密碼!而且自己的國力也早就空虛,打不下去了!歷史就這樣把中國推向了更加苦難的深淵,李鴻章顫抖地在條約上簽下恥辱為名字,將中國的遼東半島,台灣及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並賠銀二億六千萬兩……

看了這部電影,我的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不停的掉落。每當聽見一聲聲隆隆的爆彈炸毀我國的一艘艘軍艦時,我心如刀割,悲痛萬分。黃海上,海軍們在與中國的命運搏鬥,可在古老的紫禁城裡,一聲聲歡歌笑語慶祝著慈禧太後的六十大壽。我憎恨日本的殘暴與冷酷,悔恨清政府的腐敗與懦弱。直到六十年後,日本在二戰中無條件投降,台灣及附屬島嶼才回歸祖國。

又過了六十年,一艘海輪駛過平靜的海面,一幅那群少年學子的照片飄落大海,在那深蘭色的海底,靜卧著一艘鐵甲艦的殘駭……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3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中國的尊嚴和主權一直受著侵略者的欺凌和搶奪。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中國的未來一片黑暗,舉國人民無不惴惴不安。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中國人民被西方列強叫做“東亞病夫”,被扣上了一頂“恥辱”的帽子。一場大戰,改變了中國的命運。而一位英雄的名字卻被人們深深記在了心裡。他就是鄧世昌。

我一直以來不知如何詮釋“人”的含義。兩個支架互相依靠,給了彼此安全感。是“安全”嗎?它們很像瓦房的房頂,有一點兒“家”的意思;是“頂天立地”嗎?兩腳蹬地,頭頂蒼天,活像一條錚錚鐵漢。大概是這樣。我想道。但這不一定是正確答案。我對自己的定義無法確信,所以我四處尋求。

當我坐在大廳里,靜靜地聽那平靜的語言引我入電影《甲午大海戰》的情節中時,我恍惚記得歷史課上,我的指尖不經意地翻過那頁書,又不經意地掃過他一眼,卻無法把他想得有血有肉。是的,歷史無情,翻過一頁,就將他的功績全部淡忘在上一頁中,讓那些熱情激昂的文字通通靜默地待在那裡,期盼著第二個不經意的眼神。我沉默地望著熒屏上那個男人,他突然在我心裡鮮活起來,一點一滴,構成一個完整的形象。接著,他犧牲在那場戰爭中,一聲聲撕心裂肺的怒吼引起了陣陣掌聲。於是電影的高潮就在他的犧牲中上演了。

我不知道陸毅的精彩表演賺得了多少票房,我只知道這部作品的目的是好的。試問,有多少學生是真正了解那些歷史英雄人物的?他們大概也像我一樣,不經意地瞥過一眼就淡忘了吧。感謝那些製片人,為我們還原了那個時代的真實場面,讓那些鮮活的記憶悄然蘇醒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我眯起了眼。

“《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歷史書上,這一行令我觸目驚心的文字被老師大聲地讀了出來,它分外囂張,恨不得我們將它深深記在心裡,然後擾亂我們的心緒,讓我們認識到我們中國人的祖先有多可笑。我發瘋了,恨不得撕了這令我心煩的書,因我的血脈中流淌的是華夏子孫的血液,這一行字想是任何一個中國人也無法平靜地直視它。

終於,影片《甲午大海戰》放映到伊藤博文與李鴻章簽訂條約的片段了。條約的每一個字都像是一條惡龍,張牙舞爪,猙獰著面孔,欲要吞噬了那個瑟瑟發抖的外交大臣。該簽?還是不該簽?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戰敗才不久,中國雖是一條沉睡的巨龍,但也要療傷養病的時間啊!於是外交大臣李鴻章終於還是簽訂了那一紙喪權辱國的條約。倒霉的是,剛出門就被人打傷了臉。疼痛使這位老人清醒了不少,可清醒之後能做的卻只能是嘆息。

大廳中頓時響起了一陣嬉笑聲,還有人怒罵“活該!”。但嬉笑怒罵之餘,又不禁想到李老頭的種種貢獻。他建造了一支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艦隊,為中國的船政事業做了巨大貢獻,同時是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尤其值得提的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不過縱使李老頭有一身雄心壯志,也無法挽救墮落無能的清政府。國銀虧空,政府高級官員拿國家的錢去花天酒地,不顧戰中魂,不想戰中敵;另一方面,日本的團結也是一個首敵。資金不夠,明治天皇號召全國人民捐錢,天皇自己就帶頭捐了三十萬的俸祿,為了節省,每天就吃一頓飯。試問,這樣一個腐敗無能的政府遇上一個如此團結奮進的團隊,如何不戰敗投降?

現在,我終於找到了“人”的含義,那就是像鄧世昌這般的錚錚鐵漢,像鄧世昌這般的屹立不倒。他就是那聲黃海海面上最撼人心扉的怒吼,最堅強不屈的民族戰魂!

『貳』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5篇

甲午風雲電影中,鄧世昌不畏強敵,英勇抗戰的精神已深深感動了我!那膽小懦弱的賣國賊和恃強凌弱的侵略者真是可恥!說到這里,同學們知道怎麼寫甲午風雲的 觀後感 嗎?了解相關精彩內容請參考我為大家精心准備的 文章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1

最近,我國和日本為了一個釣魚島,而鬧得沸沸揚揚,中國人民開始全體行動,抗議日本購買釣魚島。老師為了讓我們深入了解這段歷史,便給我們看《甲午風雲》這部具有歷史性的電影。

電影《甲午風雲》講的是清朝末年,朝廷腐敗,當時一批有識之士搞起了「洋務運動」,振興我們的國家,想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就從英國購買了一些軍艦,組建了一支龐大的艦隊,叫「北洋水師」。當時的「北洋水師」是很厲害的,可以跟許多大國抗衡。

1894年,「北洋水師」在一次正常的巡邏中,無意間碰上了日本的軍艦入侵領海,日本挑釁的放了第一炮,把鄧世昌等人全都給激怒了,被迫自衛反擊。之後,就在黃海打響了「甲午戰爭」。鄧世昌等人英勇反抗,我們的艦隊先前還是占上風,但是由於「北洋水師」的炮彈不行,基本上是啞炮,還有的裡面不是火葯,而是沙子,所以威力遠遠小於日本的炮彈。就這樣一直打,打了三個多小時,最後打得艦船受重傷,但是「致遠」號艦長鄧世昌拒絕支援。鄧世昌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決定破釜沉舟,加速撞沉日本的「吉野」號。可是日本人連續發射魚雷,前兩次他都躲過去了,但第三次沒能躲過去,一身巨響後,鄧世昌等人沉入海底,英勇獻身,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為什麼「北洋水師」的炮彈不好呢?因為,那時是慈禧太後掌握大權,剋扣軍餉,把用於給「北洋水師」購買軍火的八十萬經費,幾乎全用在給她祝六十大壽了。戰敗後,李鴻章屈辱地登上了馬關簽訂了《馬關條約》,將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其中就有釣魚島)全部割讓給日本。直到抗日戰爭結束,它們才回歸祖國的懷抱中。

現在,中國強大了,可是可惡的小日本還要欺負我們中國,跟我們搶釣魚島,這事豈能不管呢?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衛釣魚島吧!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2

甲午戰爭是中國晚清年間發生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為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甲午戰爭前,朝鮮仍是中國的附庸國。當時的朝鮮仍處於封閉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產力落後,國內政局飄搖。1884年,日本趁中國忙於中法戰爭之際,駐朝公使竹添策動親日的「開化黨」政變,但最終被中國政府粉碎,日本由於當時為做好准備因而未與中國政府發生沖突。

1880年起,日本全力擴充軍力,舉國上下士氣高昂,以趕超中國為奮斗目標,准備進行一場以「國運相賭」的戰爭。截至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已經建立了一支擁有六萬三千名常備兵和二十三萬預備兵的陸軍,和排水量七萬二千噸的海軍,超過北洋海軍。而在此期間的清政府,經過數十年的洋務運動,在一系列的軍事對抗中,已經不象鴉片戰爭中那樣,洋人幾艘炮艦就應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飄飄然,更加放鬆了軍備意識。雖然說最近幾年東鄰日本的一些動作,但負責人李鴻章確認為日本是遠患而非近憂。北洋海軍自1888年正式建軍後,就再沒有增添任何艦只,艦齡漸漸老化,與日本新添的戰艦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動遲緩。1891年以後,慈禧花重金修頤和園,連槍炮彈葯都停止購買了。相對於中國政府,日本增強經濟軍事實力,並企圖發動戰爭。1894年7月25日,日艦襲擊中國船艦,甲午戰爭爆發。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宣戰,甲午戰爭全面爆發。甲午戰爭結果是中國失利,之後還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使中國從此走向更深重的災難。

甲午戰爭對中國的影響很大,甲午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在列強面前,徹底失去了防禦能力,同時也使中國門戶洞開。.甲午中日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果是中日雙方簽訂了《馬關條約》,它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的條約,是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社會的極其重要的步驟。.甲午戰敗,促使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覺醒。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慘敗引發的割地賠款和瓜分危機,將中國推向半殖民地的深淵。深重的民族危機,激發了新的民族覺醒,中國人民掀起了愛國救亡運動的高潮。甲午戰爭後,掠奪性的投資成為帝國主義對華進行經濟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時商品侵略也在擴大,進一步的加劇了中國社會自然經濟的解體,在客觀上使中國的城鄉商品經濟有所發展,從而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某些可能和條件。

甲午風雲這部電影將甲午戰爭中的主要人物和歷史事件展現在我的面前,以簡潔形象的方式訴說了甲午戰爭的前因後果。通過觀看這部影片,我對甲午戰爭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當時清政府主和派目光短淺,沒有意識到危險就在身邊,還一味的讓步,使得日本越發囂張,也導致了甲午戰敗的後果。

隨著鏡頭帶著我們到一處一處充滿歷史記憶的地方,看著一座座腐銹的炮台、古老的遺跡,屏幕前的我們體會了屬於民族的恥辱,屬於兩岸的哀傷。侵略者固然可惡,但在動-亂的時代里,落後者若不能記取教訓、迎頭追趕而只是裹足不前,總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結局。看完這部影片,我認為歷史教訓提醒我們的不是短暫的驚心動魄,自立自強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殘害的 方法 。

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一個永恆不變的真理。明清的中國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在西方國家開始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仍然是一個於農業為主的落後的封建國家。盲目的自大使得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甚至於從唐朝開始就向我們學習的日本,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學習西方,逐步的追趕和超越中國,落後的中國被挨打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當今的世界局勢也可以說是風雲莫測的,中國本身既面臨機遇,又面臨著挑戰。中國只有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唯有發展好自己,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才能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才能避免歷史的重演,才能不再被挨打,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3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以雪國恥。鄧世昌兩次請戰均遭到拒絕,並且還因揭露方伯謙的賣國行為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致使北洋艦隊出師失利,旗艦被日擊沉。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擊中日軍旗艦「擊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只可惜了那三萬北洋水師,就這樣片甲不留,沉歇海底,數年來的訓練籌備,頃刻間付諸東流;只可惜了那鐵血男兒,滿腔愛國熱情,壯志凌雲,卻仍換不來人心的統一,最終悲壯戰死。「寧為溺死鬼,不做亡國奴。」多麼振奮人心的話啊,但落寞的清王朝,卻不識豪情志士,終不肯拚死一戰,眼睜睜看著別人在自家園里肆虐。 100多年前的戰爭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至今還隱隱作痛。鄧世昌和那些愛國將士雖然犧牲了,但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我十分痛恨那些貪生怕死的清朝官員,他們雖然是中國人,卻不想為人民的利益而戰,貪生怕死,遇到戰爭就退縮,他們的罪行讓他們失去了當中國人的資格,和鄧世昌等愛國將士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鄧世昌是一個願為國家犧牲自己的人,是一個願為民族犧牲自己的人,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中國人都不想懷念以前的悲慘,因為我們落後,我們在挨打。我們在解放後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家越來越有世界大國的風采。可是居安思危方能成奇遠,回顧歷史才能成其高。不準備就會落後這是定律。

我國歷史是屈辱的,沒有人能改變,也沒有人可以否定。可我國人民也是堅強的,在這么長時間我國人民沒倒下,不斷的發展中站得越來越穩。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由過去外國瞧不起的「東亞病夫」到今天的「體育強國」這有著無數人的努力。liuxue86.com國家不能在不該忍讓的地方忍讓,否則國家就是一片被侵略地。很多方面都面面俱到很難,所以在大方向上國家不能錯,每個人也不能錯。面對現實我們只有拼搏,不能輸給自己!

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麼呢?電影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拍攝這樣的一場失敗的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到底有什麼意義呢?不可否認,現在的年輕人確乎是缺少一些於歷史的 教育 以及對歷史的傳承。有些東西,並非我們不去了解它就不存在了。先人的夢,先人的理想,先人的光輝在我們的身上還剩下多少?並非我輩無能,只是在遺忘了我們民族的信仰與堅持,因而我們沒有辦法去傳承。

歷史不應該只用來歌頌英雄,更應該用來警醒世人。

鄧世昌並非是甲午海戰中英雄的個例,也並非是整個大海戰中中國方面的總指揮人。但他的在這段歷史中所展現出的是一個中華民族定義下的英雄的所有層面的美。事實上,在致遠艦沉沒之後,鄧世昌完全是有機會活下去的,但他沒有,他選擇了他所信仰的「與艦同沉」的理念。這比當時那個官員各種中飽私囊各種花天酒地各種結黨營私要光輝地多。人活一世,並不是非要在乎錢在乎名在乎命,更應該是尋求一種氣節,去追逐靈魂深處的堅持。很高興,他做到了。做得英勇無畏。

演員的表演將這位英雄人物的悲壯表現得淋漓盡致,也許演繹這樣的一個角色對於演員而言也是一個靈魂上的淬煉。英雄不應該只為歷史記,更要為天下人記。

不敢想像,未來的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是否還會有人再拍甲午,是否還會有人去費勁心血去竭力將這段歷史還原,是否還會有這樣的演員在為自己的角色而驕傲,是否還會,還會有觀眾去為這樣的電影捧場……是否還會有人願意傳承……

「致遠」是達到遠方的意思,是鄧世昌的軍艦的名字。那麼,我們又能走多遠?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4

今天我很激動的觀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講的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真實的 故事 ,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當時場面浩大、氣勢宏偉,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這一歷史事件中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譜寫了一曲氣勢磅礴的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歷史悲劇,塑造成傑出的藝術經典。

今天,我看了這部影片我的心就更加激動了,故事的每一個情節都使我很感動。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觀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鄧世昌有一種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他不像電影中的那位方大人,貪生怕死,遇到敵人就退縮,一點也沒有中華民族的氣概。而鄧世昌他不但堅強不屈,而且視死如歸在這部電影中,我覺得不只鄧世昌有民族骨氣,他身旁的林大人和那些水手們也都有著鄧世昌那種精神。當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時,那些水手們都抱著一種和敵人們同歸於盡的心態。

如今,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它的強大靠的不是別人,靠的正是這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勤奮與努力。當然還有那在戰場上付出了生命與鮮血的英雄人物。要想我們的國家繼續強大,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努力,長大為祖國效力。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5

我要向大家推薦一部描寫甲午戰爭的電影--《甲午風雲》。

這部電影的作者分別是希儂、葉楠、陳穎、李雄飛和杜梨這五個人。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62年拍攝的作品。攝影是王啟民,導演是林農。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1894年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清朝政府被迫出兵作戰的歷史。當時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只讓「濟遠」、「廣已」兩艘艦艇護送「高升」號出發了。結果可想而知,清軍大敗。然而清政府依然無所作為,竟把堅持正義的好將軍鄧世昌給辭退了。最後清政府沒有辦法,才不得不還給鄧世昌原來的官位。在鄧世昌的率領下,清軍奮勇殺敵,然而敵我力量懸殊,鄧世昌被迫帶領大家開船撞擊敵艦,卻被敵艦發射的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一場悲壯激烈的甲午戰爭就此結束,但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卻掀起了更大的怒潮。

大敵當前,強存弱亡。兩軍相逢勇者勝,軍威就是國威!漢高祖劉邦曾引吭高歌:「安得勇士兮守四方」,鄧世昌、王國成就是這樣的猛士。「致遠」號全力沖馳,撞擊敵艦「吉野」雖然功敗垂成,卻在這流星過空般的一瞬間里,讓無數愛國之士感到人世間的壯懷激烈!愛國戰士們視死如歸的豪邁情懷,永遠激盪在人民的心中。

我認為這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它每時每刻都在提醒著我們要不斷努力、進步,決不讓那飽受屈辱的歷史重演。


甲午風雲的觀後感5篇相關文章:

★ 《甲午風雲》觀後感2000字

★ 《甲午風雲》觀後感600字

★ 甲午風雲觀後感500字精選

★ 甲午風雲觀後感精選6篇600字

★ 甲午風雲觀後感500字精選作文

★ 甲午風雲觀後感800字優秀作文兩篇

★ 甲午風雲觀後感500字作文

★ 甲午風雲觀後感500字範文

★ 甲午風雲觀後感600字作文

★ 小學作文甲午風雲觀後感500字

『叄』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一觀看了電影《甲午海戰》,一時間好像穿越了百餘年時光,回顧一番中國人被鞭打的歷史,頗有感觸。

189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戰爭的開端,直至一年後《馬關條約》的簽訂,隨著遼東半島被無情地割讓,三千萬兩白銀交付給了日本,中華民族面臨著史上最嚴峻的危機。

中國歷來地理位置就相對封閉,北部西伯利亞是荒蕪地區,西邊沙漠和高原阻隔著歐洲大陸的文明,南部的海峽難以穿越。中國因此不受干擾地享受著自己文明的發展,但也圈住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和認知。清朝甚至「閉關鎖國」,不接納外來的先進的事物,卻固守著迂腐的觀念。封閉是可怕的,他盤踞在統治者的心裡,落後的只會更加落後。

那麼,中國人想過要改嗎?是的,曾經的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北洋水師的成立是標志性的成功。而清朝晚期早已劣跡斑斑,那時的中國早就雜草叢生。科學技術的更新只是件華麗的衣裳,而中國的制度不改,又怎麼面向世界?官僚腐敗的現象不杜絕,又怎麼迎接外來侵略者的挑戰?慈禧愚昧至極,挪用海軍軍費只為建自己的頤和園,安享晚年和大清王朝的滅亡相比,究竟哪個更重要?北洋海軍戰敗,天降大雪,頤和園里的那艘石頭做的精緻的船真是個極大的諷刺。

海上的戰爭是一扇門,敗了,就推開了中國受外來侵略者的凌辱,關上了統治者做的關於天朝的夢。

中國的夢早該醒了。敲碎夢境的,是日本這個極富野心的民族,他們用接近殘忍的方式獲得想要的一切。如今我們譴責日本人的罪行,同時也悔恨當時中國的落後。歷史證明,落後,是要挨打的!

釣魚島問題曾一度被擱置,現在卻被日本再度拋出。無論這是國家利益的搶奪,中日友好局面的破壞,還是醜陋的黨派政治斗爭,甲午海戰中日本竊據的釣魚島,21世紀的中國絕對不會有半步退讓!

中國的和平發展,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中國的崛起,是龐大的經濟增長數字,是中國可以與世界首腦平起平坐,是美國在稱霸道路上意識到了「中國威脅」。

如果說曾經的中國不夠強大,對抗外來侵略時失敗了,而現在日本再次顯現出這種佔有的野心的時候,中國用最堅決的語氣說不!因為我們有實力面對肆意的侵犯,也絲毫不畏懼!

「每一場大海戰,都決定著兩個國家的命運。」1894年,威海,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18年後,戰火的硝煙早已消失,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已成歷史。如今,人們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漸漸遺忘了百餘年前的奇恥大辱。此刻,《甲午大海戰》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鍾,正如片中多次引用的《天演論》中的句子:「世間萬物,優勝者生存,民族國家也如此,今中華民族若不奮起,必將為人類歷史所淘汰。」

雖然早已在歷史書上了解過這段歷史,但當坐在電影院中直觀地感受那個中國人不願回首不願提起的時代、看著影片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時,我的心無疑是沉重的——在課本上正正經經的方塊字背後,沒有人知道那是多少鮮血、多少生命,也沒有人知道這些鮮血是怎麼流的、是為何而流的。

影片從一群懷揣強國之夢的少年講起,我的心也隨之起伏澎拜:

當他們在去英國的船上面對即將遠離的故土齊齊一跪時,我的心中不禁有一股暖流湧上,為他們的愛國赤誠而肅然起敬;當他們開著新式鐵甲船駛入中國領海時,那一刻,盡管我明知結局,卻依然像他們一樣的滿懷激動與興奮,彷彿看到了中國在大海上所向披靡的豪邁氣勢……

然而,好景不長,正如片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所言「中國這個巨人又是突然跳起,伸個懶腰,我們以為他醒了,准備看他做一番偉大的事業。但,過了一陣子,只見他坐了下來,喝口茶,吸口煙,打個哈欠又睡著了。」北洋水師這支當時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艦隊,七年未添一艦、炮彈嚴重不足。李鴻章增添艦隊裝備的多次奏請,被慈禧太後一一駁回,而她用以修葺頤和園慶六十大壽的費用可購買足足20艘軍艦!與此同時,日本天皇卻是省吃儉用、捐出俸祿購買快速艦。更有甚者,北洋水師與日軍打得如火如荼之時,北京頤和園內卻是一片歌舞昇平;堂堂大清的軍艦,竟成了為慈禧太後運送水果的私家貨船!命中日軍「松島」號彈葯庫的炮彈竟是臭彈!我憤懣於清政府的腐敗之風、人們的醉生夢死。

當慈禧下達「可以開戰,但不可先開炮」的荒唐懿旨並導致福建水師的全軍覆沒之時,當清政府面對侵略者的不平等條約一味求和之時,當看著海軍為守所謂的「禮」而錯失一次次戰機之時,我胸中恨鐵不成鋼之氣久久難以平復……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當鄧世昌駕駛著「致遠」號義無反顧地撞向日本「吉野」號時,當愛犬「太陽」咬著他的披風隨他一同沉入大海時,當劉步蟾等人拒絕投降、親手炸沉軍艦並自刎殉國時,我的心不可扼制地被深深地震撼了——「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自己的犧牲堅守了中國人的愛國信仰,捍衛了中國人的尊嚴,警醒國人「國難興邦」。

走出電影院,在觀影時迸發而出的情感已漸漸退去,但很多烙在心裡的畫面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不禁反思:那場艱苦的、恥辱的、悲慘的,壯烈的戰役所傳承的民族信仰與堅持,我們身上還剩下多少?當我們國家的領土與主權受到侵犯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致遠」——「到達遠方」,是希望我們走得更遠,那麼,我們又能走多遠?

『肆』 甲午大海戰(陸毅主演)的觀後感

看了愛國電影《甲午大海戰》之後我心潮澎湃,心情久久難以平復。當悲壯的背景音樂響起時,我的思緒隨之飄飛在了150年前歷史的上空,我是多麼想親眼看看這全世界第六強大的北洋艦隊如何奮勇抵禦外強,以至全軍覆沒的。

追尋先人的足跡,領略大海般波瀾壯闊的豪情萬丈;臆想著手摸艦舷,志存高遠,睥睨天下的颯爽英姿;感受雙拳緊握,卻無處發泄的憋屈悲憤;感悟前輩浴血殺場,與天水交融的悲壯史歌……

在我看來,與幾十分鍾的整場大海戰相比,那隻只有幾次鏡頭的德國犬倒像是神來之筆,通人性、機靈、可愛至極。

我很喜歡回憶式的敘述方法和悲壯的背景音樂,很具感染力和代入感,彷彿身臨其境。但我個人認為電影若是依仗導演的敘述才能,單講述中國為何憑借世界第六的北洋艦隊卻輸的慘不忍睹,淡化海戰,特效,或許效果更好。

電影中那些同窗數載,相見與浩瀚的大海的中日青年才俊皆是意氣風發,壯志雄心。在劉步蟾等擔心日本強大來犯我中華時,只有彈丸之地的日本出類拔萃的才子何嘗不是在擔心忌憚著中國呢?兩艘軍艦去日本楊威時,日本首相親自迎接,並謙卑的自稱「學生」,暗中卻派「百姓」搶占炮台,意圖炮轟軍艦;李鴻章去馬關談判,又是「小百姓」掏槍意圖射殺李鴻章;海戰開始,日本軍艦先鳴禮炮,以示友好,顧念舊情,隨後立即炮轟北洋軍艦。電影將這種腹黑的陰險丑惡嘴臉揭露的淋漓盡致。

日本為了一艘戰艦,天皇帶領全國領導捐款,為了一場戰爭,天皇一天吃一頓飯。然而中國呢?任何一場變革,「自上而下」的改革是最快的;「自下而上」的改革是最徹底的。清王朝的「洋務運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的對比,突出了腐朽的領導階層最終必然導致國家走向滅亡。清王朝—一個外表枝繁葉茂的大樹,而根已經腐爛了,來場風雨,定然倒下。

評判這次自救的「洋務運動」赫德說的再恰當不過了「中國這個巨人,有時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們以為他醒了,准備看他做一番偉大事業。但是過了一陣,卻看見他又坐了下來,喝一口茶,燃起煙袋,打個哈欠,又朦朧的睡著了……」

國家在變化,人又何嘗不是啊。原來嘻嘻哈哈不問國事的頑童,變成了那群留洋英國、美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國難當頭,他們面對朝廷腐敗無能,太後昏庸無道,帶著有苦難言的憤懣步入而立之年;最終也沒有完成最初保家衛國的夢想,「同死」於甲午海戰……命運是如此的不懂憐愛。我想,即便是那個最能堅持童真童趣,總是跳到哥哥身上撒嬌,愛吃粽子的小丫頭,最後也將孤獨終老……

當看到戰爭結束,劉步蟾接到日本發來的勸降書,滿心怨恨的他命令手下「開炮回答」,得到沒有炮彈的回復時,當看到丁汝昌為了軍艦不為敵軍所得,下令毀掉自己曾經引以為豪的軍艦時,我真的感受到什麼叫做絕望,什麼叫做無助,什麼叫做無可奈何。
看完了這部《甲午大海戰》,我感覺自己更愛自己生長的這片領土,舊中國已然逝去,但新中國會不斷強大起來,我想向那些愛國志士一般,用自己的全部去建設國家,為祖國繁榮盡最大的努力,延續這份愛國的力量。

『伍』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8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觀《甲午大海戰》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1

當那塵封已久的歷史年輪緩緩倒回,定格在了1894年。此時那美麗、輝煌的東方,那顆曾多麼耀眼的明星——中國,正染上層層塵埃。這秀美的地方正陰雲密布,電閃雷鳴,硝煙彌漫,滿目瘡痍,戰爭、災難折磨著人民,使他們麻木。而他們的統治者——那不可一世、陳腐愚昧的靖王朝,也只不過在垂死掙扎罷了!

好一個漫漫長夜!黑暗充斥著這里的每個角落。厚厚的霧霾,太陽怎麼可能升起?怎麼可能普照大地呢?

曾是互相友好往來的兩個「好朋友」,曾宣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一對兄弟,一下正在水深火熱,另一個卻醞釀著,准備落井下石!那就是日本,一個被利益熏黑了心的傢伙,開著一艘艘大船,一隊隊艦艇浩浩盪盪地沖了過來,登陸在這上已經對戰爭麻木的地方,這個曾經的好朋友——清朝。

不知這一次是否是真的激怒了中國的大辮子們,在黃海大東溝,上演了一曲英雄的壯歌。

當日本艦隊的槍林彈雨之下,在黃海的洶涌波濤中,中國,哦,不,是清朝艦隊開頭的是一隻雄糾糾、氣昂昂的掩護旗艦,它如閃電,劃破硝煙彌漫,直逼敵人,迎擊敵艦,但中國有句俗話說「好吧難敵四手」,再勇敢的人,也怕自己勢單影孤,怕敵人人多勢眾。這艘掩護旗艦遭到了四艘日艦圍攻,在一片又一片、一陣又一陣的狂轟亂炸之後,雖它盡全力地躲閃,但還是多處中彈,「身負重傷」,艦身嚴重傾斜,眼看著這艘艦艇已無法逃脫,葬身在海底的命運。但這艘艦艇註定是不平凡的,它迅速地風馳電掣一般沖向另一隻氣焰囂張的日艦——吉野號,看來它是決心與敵艦同歸於盡了,日艦風此景慌忙逃竄,卻已經來不及了,情急之下開了兩三隻魚雷,正巧擊中,它在緩緩下沉,一切聲音都似乎消失,海浪敬畏,海風肅穆,似乎時間亦凝固了,世間只有這一個物體,一個救生圈,許久,卻不見有人跳下,無人知道艦上發生了什麼,在其將要沉沒之時,一個決絕的聲音,回盪在海上,「事已至此,義不獨生,誓與全艦將士共存亡!」是如此堅定又如此悲壯。不一會這艘艦艇就沉入滾滾波濤,連同那些將士。

這艘艦艇將被人銘記,它叫致遠艦,而這個人將萬古垂青,他叫鄧世昌。

若在如此時機下,再加大馬力,再強攻幾次,那麼日本的野心也就不會實現了,可清朝皇帝,怕了,慌了,急了,軟了,急忙派李鴻章去簽訂條約,賠多少錢不怕,從民眾那兒搜,割多少地不怕,反正清朝地大物博,不在乎那一點半點的,於是一個條約又誕生了,其美名《馬關條約》。但其野心又怎麼能滿足呢?瓜分中國者欲發猖狂,開始一點點吞噬中國。

但黑暗終透出一絲曙光,雖只是一絲一縷的,但終於開啟了一些人,讓他們不再麻木,讓他們不再逆來順受,不再愚昧,雖只是一些,雖只是絲縷那就夠了,因為他們就可以喚醒光明!過去是,現在亦是!因為——

因為黑暗並不會持續太久,再長的黑夜也有消散的時候!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2

放假期間,我觀看了《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看完這部偉大的愛國主義影片後,我的心觸動很大,產生了許多感想。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在洋務運動期間發生的甲午中日戰爭。在洋務運動早期,洋務派大臣李鴻章送了一批中國學生赴英留學,鄧世昌也包括在內。但是在英國,中國人被當地人看不起。一次在大街上,一位英國人對鄧世昌大肆羞辱,但卻被鄧世昌的羞辱惹怒了。這時,這位英國人拿出刀子要要挾鄧世昌,但卻被他搶過刀子並打倒在地。躺在地上的英國人心想自己會迎來一頓暴打,但出乎意料的是鄧世昌把刀子還給了他,並拉了他一把。這時,滿街的人都被這位充滿寬容之心中國學生所感動。像這樣中國人捍衛自己和國家尊嚴的事在影片中還有很多,我們從這些人身上能感受到偉大的愛國之心和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

但是,當中日矛盾突出時,慈禧太後卻在京城享受著榮華富貴,她全然不顧中日問題。當中國海軍實力弱小,李鴻章准備撥款購買鐵甲艦時,慈禧太後卻以資金不足的理由給拒絕了。這位垂簾聽政的太後自恃天朝物產豐富,中國強大無比,根本沒把日本放在眼裡,以至於甲午海戰時,慈禧太後在頤和園興高采烈的過著她的六十大壽。有了慈禧太後這樣的統治者,清政府怎能不垮台?清王朝怎能不滅亡?

在整部影片中,最使我感動的是我們的民族英雄鄧世昌。在甲午海戰的最後時刻,鄧世昌毅然指揮著致遠艦撞向日艦,但他失敗了,最後鄧世昌與致遠艦一起沉入茫茫東海之中。鄧世昌雖然沉入海底,但他的精神卻如高聳的山峰般屹立不倒。鄧世昌視死如歸,他的無私奉獻精神、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看完影片後,我若有所思:一個國家的強盛需要一個好的政府,但慈禧太後卻是國家的悲劇,而鄧世昌等人則是民族的希望。是鄧世昌他們以生命向人們詮釋了「落後就要挨打」,同時,他們也激發了人們的愛國之情,使一代代人為建設幸福美好的未來拋頭顱灑熱血。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正值求學階段的我們更應學習鄧世昌的偉大精神,努力學習,積極上進,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3

鳥兒無助地在天空盤旋,下面是一片綠林,翠綠的樹葉似乎要遮蔽整個南美洲,一條澄澈的河宛如一條白色的絲綢,水波泛著,流向湛藍的大海……這就是亞馬遜。

森林中,不僅只是一片映入眼簾的綠,還有一個學校,這就是獵人學校。199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兩名軍人——王暉、小龍,來到這里訓練,艱苦的生活環境給每位軍人們帶來了壓力。第二天,便有兩名軍人受不了,於是,他們敲響了銅鋥,他們國家的國旗被降下來。為了讓中國獲得世界的尊重,為了我們中國的榮譽,兩位軍人進行了頑強拼搏。

我的印象中,也許第三天是我最深刻的,所有人在經歷了前一天的艱苦訓練,都很疲憊,這時,小龍給了王暉一塊玉米餅吃,已經一天未吃的王暉問小龍:「是偷的嗎?」「不是」「嗯……」「難道你不相信我?」王暉便吃了它。看到這里,我不禁感到一股憐惜之情,多麼苦的生活,多麼頑強的意志!第四天,他們被誣為偷玉米餅的人,王暉認為,這是對中國的瞧不起,於是他執意要敲響銅鍾離開,但是小龍與他爭執了一番,「難道你忘了我們來的目的嗎?」

這時這刻,我彷彿也聆聽到他內心的想法,沒錯,他們為中國尊嚴而戰,他們是好樣的!

他們忍受著痛苦,逐漸的,他們讓其他人對他們刮目相看,兩名軍人在任務中頑強努力,受了傷卻依然堅持服從命令歸隊。他們堅持的精神與服從命令的執著,讓我想到了邱少雲,多麼的豪邁!

從電影中,我可以縱觀一直以來,外國人對中斬的偏見,又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不屈!電影中的兩名軍人,帶著堅強、堅韌、堅定的精神,我也學會了他們的機智、果斷,勇敢與善良。這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品質凝聚在他們身上,也就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忍辱負重,堅忍不拔,終於,他們還有3個國家的成員完成了困難重重的訓練,獲得了榮譽,中國國旗也被佇立在了這片美麗的亞馬遜森林中,它將一直在這里,在這片土地上,在這南美洲上,在這地球上,王暉也因成功消滅販毒團伙而成為出色學員。讓我們中國被他人尊重。此刻,他們內心的自豪與激動正如十月一日看閱兵式那樣激盪、澎湃。

鳥兒無助地在天空盤旋,下面是一片綠林,翠綠的樹葉似乎要遮蔽整個南美洲,這樹葉中,清晰可見的紅色與金黃色,在空中與風齊舞,飄揚!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4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甲午大海戰》。主要講了,1894年中日黃海大海戰。

1894年,日本的野心漸漸膨脹,便帶著日本新型的戰艦長崎號戰艦向中國艦隊撲來。雙方在黃河的大東溝展開陣型。

海上的炮聲震耳欲聾,水柱沖天,雙方都知道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戰爭。但是隨著戰事的發展,中國海軍的.軍艦被連連擊沉,而日方卻一艘未沉就在這時致遠號的艦長鄧世昌說道:我們即使死,也要把吉野好給撞沉。在敵人的炮火中致遠號沉沒了。

劉公島,是北洋艦隊最後戰斗過的地方。日軍佔領灘頭把大炮轉向中國艦隊實施轟炸。最後由於北洋艦隊軍心渙散一些艦長寧可沉船也不願投降。

看了這個電影後使我深受啟發。落後會被挨打!是我看完電影後腦子里第一個想到的句子。當時由於清政府,腐敗使得軍費大部分都花費於貪圖享樂,再加上許多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天津條約》……這一個個條約都是在警示我們勿忘國恥好好學習長大了為自己的國家而奮斗!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5

此刻距離我觀影九個小時。

可腦海里依舊是揮之不去的讓涕淚俱下的畫面,九個小時讓我認清了孰是孰非,讓我看清支撐我看完這部災難片的信念是什麼。

九小時前,無法平息心中的怒火,想把慈禧太後從椅子上摔下來,給光緒皇帝一個耳光,再把日本島給轟滅。

此刻的我,心中波瀾起伏,煌卻是那另一番景象。

鄧世昌,好一個英雄男兒!

丁汝昌,好一個英雄男兒!

他們不在驕奢淫逸的宮廷,不在烏煙瘴氣的官場,所以他們看清了當前中國的局勢:一個被放棄海權的民族必然要在海上吃虧!可整個民族仍處在一個渾渾噩噩的病態之中,只能靠場更慘痛的失敗才能讓中國醒過來,總得有人用鮮血去警醒國人!

所以,他們選擇了為這個腐敗的民族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相信,這是一種發自肺腑的民族精神,它是每個炎黃子孫,中華兒女都俱備的精神。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他在生死一線時義正嚴辭:「要與敵艦一同沉沒!」

他用沾滿鮮血的雙手支起了大清的旗幟。

他發出最後一份電報:望諸位同學,奮勇報國!

他用僅能用的一隻手撕掉了那份勸降書。

他用槍口指向了自己的太陽穴,「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他在四面楚歌時苦苦哀求:「把我殺了吧,只要我活著一天,都不許把鐵甲艦交於敵手。」

他憤然飲下那杯絕命茶。

他,他,他,還有太多個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出身,他們是位父親,是個兒子,是個平民,是個士兵,但在那時那刻,他們是個戰士,是個英雄!在成百上千不同的胸腔中跳動著一樣的赤誠的心!

咚咚咚!是急促的心跳,咚咚咚!是沖鋒的號角,咚咚咚!是響得震天的炮火,咚咚咚!是報著必死的信念,咚咚咚!是超越極限的拼搏,咚咚咚!是他們共同的心願——奮勇報國!

周恩來說:「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譚嗣同說:「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咚咚咚!我聽見了我心中的吶喊:我以我血薦軒轅!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6

星期天,我觀看了一部愛國電影《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演映了我們中國歷史上一段屈辱的歷史,但同時也頌揚了那些為了正義而犧牲的英雄人物。

甲午大海戰是甲午戰爭中的一場,雖然我們北洋水師團結一致,誓死對抗日本軍隊,但是兵力懸殊,還是以失敗告終。中國被迫簽下了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這部電影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鄧世昌和慈禧太後。

鄧世昌,愛國將領,率領士兵對抗日本軍隊,最後和「太陽」(一條狗)一起淹死在水裡。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地方是鄧世昌讓士兵們把沖鋒旗掛起,可掛旗的士兵被炮彈炸死了,眼看沖鋒旗就要落下了,這時鄧世昌手裡拉著掛旗的繩子死也不鬆手,船被燒了也不放,艦在人在,艦亡人亡。他這種愛國主義和視死如歸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

可當鄧世昌等戰士正在拚死護國時,慈喜太後和眾妃子卻在一起看戲,還曾把戰士們作戰用的戰船當做私家游輪玩。當然,還有李鴻章等腐朽勢力,國難當頭時,他們卻還在逍遙。戰士們保家護國連命都丟了,他們還要俯首投降。如果中國的皇帝也和日本的明治大帝一樣,那該有多好啊。他自己寧可少吃一頓飯,省下來的錢用來買大炮、戰船,還鼓動他的臣民為戰艦捐款。日本有這樣的領導者能不戰勝我們中國嗎?

從這段歷史中,我不但看到了英雄們愛國勇敢,視死如歸的高貴品質,更看到了因領導階層貪圖享樂,目光短淺而導致喪權辱國的警世作用。

我想每個中國人都應該以史為鑒,奮發圖強。「c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作為祖國的下一代,你准備好了嗎?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7

適逢甲午戰爭的120周年之際,我看了根據清朝中日戰爭拍攝的電影《甲午大海戰》。走進了電影,走進了歷史,才發現甲午戰爭,是中國人心中說不出的痛!清政府的腐敗導致了多少中國人30年心血——北洋水師付之一炬!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是中國五千年歷史的恥辱!讓120年後的我們為之憤慨!又為之鼓舞!

中日甲午戰爭是1894年7月末至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在清朝末期,清政府籌資從外國購進魚雷艦、鐵甲艦、巡洋艦,組建成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可悲的是,當時的清政府狂妄自大、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從此便不再更新軍械。讓一直虎視眈眈地小日本膽敢多次與北洋水師發起沖突,在黃海大戰中,發現日本軍艦早已更新中國艦隊許多,既便是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鄧世昌、丁汝昌頑強奮戰,也無法抵過日本艦隊的先進和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最終日軍直沖威海衛,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繼《南京條約》後,又一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又一次,把中華民族帶入了災難的深淵。

之所以我會看《甲午大海戰》,是因為我來到了大連旅順,來到了旅順軍港,庄嚴氣派的軍港東側是雄偉的黃金山,西側是老虎尾半島,西南是巍峨的老鐵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要地。現在有許多的遊客在這里觀賞風景,還可以看到靜靜守衛國土的巡洋艦三五成群地停靠在海港口。經過導游介紹我才知道旅順這美麗的地方還會有那麼慘痛的傷痕!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旅順軍港被日寇侵佔,隨後的幾十年由日俄分別占守,直至1955年才回到祖國懷抱。

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當時的清政府固步自封、經濟封閉,大臣們腐敗墮落,為了個人利益明爭暗鬥;而日本,當時對內推行「明治維新」增強國力,對外不斷擴張,侵略掠奪朝鮮和中國。一方是准備充分、蓄謀已久、陰謀狡詐的日本侵略者;一方是缺乏警惕、准備不足、倉促應戰、戰略失誤的腐敗透頂的清朝政府。這不是擺明了中國必輸無疑了!

「落後就要挨打」,一個學生落後了,就會被恥笑;一個員工落後了,會受到批評甚至被淘汰;一個軍人落後了,會受傷甚至失去生命;一個企業落後了,會被吞並,破產;一個國家落後了,會被別的國家攻擊、欺凌。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會永記歷史,讓那些曾經的歷史永遠成為歷史!我不說「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壯志,也不想「先天下人之憂而憂」的情懷,但我會做一名踏踏實實的好學生,我會努力學習知識,學習做人,讓自己成為一名對家庭,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8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甲午大海戰》,看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甲午大海戰》講述的是1894年9月18日,在海上,清朝政府的北洋海艦和日本艦隊交戰的情節。當時清政府十分腐敗,權力被慈禧太後掌握了,她天天只管自己的吃喝玩樂,一點也不重視軍隊建設。而且在國家危機時刻,宮廷還在給她做六十大壽。

我們的敵人——日本卻剛好相反,他們很重視軍隊,為了有新式鐵甲船,政府把官員的工資都減少了,一天只吃一頓飯,節約糧食給海軍。如果中國能像日本一樣重視軍隊建設,我想這場戰爭就不會輸得那麼屈辱。

甲午大戰剛開始,日本就用了新式武器,不一會兒就擊沉了我們好幾艘海艦。北洋海艦首領鄧世昌下令進攻,在他和手下齊心協力的合作下,他們擊沉了日軍五艘海艦。可由於我們的武器嚴重不足,後來炮彈打光了,就只有用穿甲彈,但這對日軍根本沒有殺傷力。於是鄧世昌下令升上艦旗,開足馬力,向日本的吉野號沖去。鄧世昌說死也要和吉野號一起同歸於盡。日軍見勢不妙,連放了五六顆魚雷,致遠艦被擊中,炸成了兩半。鄧世昌本可以抱上救生圈逃走,可他誓死要和日艦共存亡。他的狗——太陽也和他一起殉職了,他十分的偉大,讓我非常的感動,震撼。

清政府還是在亂花錢,最終讓中國一次次戰敗。現在,新中國成立後,一個個國家領導人對軍事十分重視,我們中國也有了很多「高、精、尖」的武器。

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更應該好好學習,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

;

『陸』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有哪些觀影感受

電影《甲午大海戰》就是講述了這樣的一群英雄為了捍衛民族尊嚴,抵抗侵略者,最終壯烈犧牲的 故事 。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甲午大海戰 觀後感 ,歡迎大家參考。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篇1
馮小寧當年的《北洋水師》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視劇,很多鏡頭記憶深刻,而且就是因為看了這部電視劇,我對軍艦和海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首先要表揚本電影,其特效自然比20年前的電視連續劇好得多,雖然比《超級戰艦》還差了不少,但很欣慰的看到中國海戰特技的進步,這也難怪,中國歷史上近現代化海戰本來就少,缺素材啊。

這部電影還值得表揚的,就是重現了不少《北洋水師》的經典鏡頭,比如士兵掛在沉船桅桿上繼續向日本軍艦開火、頭天挨打的士兵冒死下艙開閥門滅火等等。

但是,對這部電影,我總體態度是否定的。我否定的內容不是針對馮小寧導演,就我所找出來電影本身的問題很少,甚至我都不能確認,比如英國皇家海軍學院點名時念到“東鄉平八郎”時用的是漢語發音(影片8分32秒),根據我對日本人名字的研究(主要對象是愛情動作片巨星),日本人名字的漢語發音和日語發音是不同的,當然不排除“東鄉平八郎”除外。

還有就是幾乎貫穿本片的背景音樂。我不懂電影藝術,但覺得這背景音樂用得太濫了,幾乎無時不刻在用,音樂是雄壯,但不能老是雄壯啊,這好比一個男人擁有金槍不倒之功,但不能是一天24小時都不倒,那樣就不值得羨慕,而是怪胎了。

我否定的,是時代。

當看到本片第21分20秒時我不禁笑了,慈禧老巫婆對光緒皇帝說:“大清祖訓有個規矩,各代皇上,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靈位。”這是不是個大笑話?暫且不論1840年以後割香港、九龍、澳門以及東北和西北那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單說本朝教科書承認是“平等條約”的《尼布楚條約》首開滿清“盛世割地”的先河,把額爾古納河以西、柏帕爾海以東的布里亞特地區割給了老毛子,目測其面積大概為四五十萬平方公里,這塊土地上有個城市叫赤塔,駐扎著前蘇聯戰略火箭軍的一個單位,在當年中蘇交惡時是對中國的嚴重威脅點之一。要是滿清真有老巫婆說的這個“祖訓”,別說咸豐、光緒這些了,康熙第一個就入不得列祖靈位。至於末代皇帝溥儀,那更是個笑話。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篇2
看完影片,我思緒萬千。

這部影片描述了在19世紀後期,慈禧太後掌權,中國閉關自守,國家落後,政府腐敗的背景下,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帶領全體將士,鄧世昌、劉步蟾等海軍精英懷揣保家衛國的理想登上各自的戰艦,與日本海軍在黃海海域上展開了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鐵甲艦隊大決戰,中方英勇反擊。但是,最後甲午海戰仍然是以清政府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不得不割地賠款,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屈辱的一頁。

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泱泱大國,人才濟濟,卻被日本這樣一個彈丸小國打的落花流水。與同事交流,我談到,看這樣的影片,太沉重,太壓抑。這樣的結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社會制度的差異。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資本主義道路,不但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成為世界強國,而中國正處在晚清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科技落後,成為列強瓜分的目標。清朝統治的腐敗無疑是另一個重要原因。慈禧等人寄希望於外國調停,沒有把立足點放在增強自身力量上來。慈禧太後為了舉辦萬壽慶典,挪用了1500萬兩海軍軍費,北洋水師多年無錢置辦裝備。而日本為了備戰,天皇帶頭捐款,日本各界競相傾囊。 制度的差異,領導者的思想,致使國家遭受了巨大的災難。新中國的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正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制度,必將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富強,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落後就要挨打”,當我們看完這部影片,不自然的就會想起這句話。這不僅僅是對一段歷史的 總結 ,它更是告誡我們當代年輕人要發憤圖強,振興中華,使我們昂首立於世界之林。

因為清政府的懦弱無能,簽訂不平等條約,賠款,割地不計其數。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的落後局面不斷改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中國距離一個發達國家的標准還差得太遠太遠。作為我們新一代的青年,我們就應該立足於發揮自己的微薄力量,團結奮進,建設祖國,使祖國更加強大。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首次從執政黨戰略的高度確立“ 文化 強國”的發展戰略,這一政策看似離我們很遙遠,它的實現,需要每一個國人的共同努力。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雖然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傾其所有,無私奉獻,用我們的全部力量去澆灌祖國的花朵,做好一批批人才的鋪路石,用我們的青春建設祖國,祖國一定會強大起來。因此,現在我們的任務就是,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

看完電影,我還被一種力量震撼著,那就是一個個英雄人物對祖國的摯愛。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少愛國志士,他們深愛自己的祖國,為了中華民族的每一步前進,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奉獻自己的生命。“用血液去警醒國人。”這是影片中鄧世昌說的。在致遠艦沉沒之後,鄧世昌完全是有機會活下去的,但他沒有,他選擇了他所信仰的“與艦同沉”的理念。鄧世昌並非是甲午海戰中英雄的個例,提督丁汝昌,撕毀日軍的勸降書怒道:“目下我師雖難,予決不棄報國大義,今惟一死以盡職也。”管帶劉步蟾信念堅定,一位位英勇的士兵……他們與敵人猛烈對抗,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永存。一百多年前的戰爭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至今還隱隱作痛。但是那些愛國將士,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情到深處,我的淚水流下,為了那些英烈們,他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滄海橫流,驚濤拍岸,似乎還在默默地吟唱著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但是,聯想現實,在釣魚島問題愈演愈烈的今天,當我們看到影片最後,氣勢恢宏的人民海軍艦艇編隊在鐵甲艦的殘骸旁破浪駛過的一幕,一定感染了所有熱愛祖國,關心中國海軍發展的人們。一百多年前,洋務運動中興起的北洋水師迅速成軍,擁有世界一流的戰艦,最終以失敗而告終;而今天,幾乎是同一片海域上,一支嶄新而強大的海軍又將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古老的東方。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此情此景,如何不令人激動萬分!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篇3
風華正茂的年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那些聰穎靈慧、意氣風發的少年,學習世界最為先進、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知識,保送至世界最為先進、現代化的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成為尖子生中的前列,只等以後的“時勢造英雄”。

悲情慘烈的定局:小時候一直很認真地抱著地理歷史課本書籍,會苦心鑽研歷史的發展流程、細節或者微妙,會盯著一張地圖很久很久,甚至會饒有興趣地找起地名來。不由自主成為了愛國小少年,看到敵人入侵國土、欺辱國人的場景、畫面,甚至會哭出來。明知道結局並不美好,仍會執拗地希望翻轉歷史中註定的結局。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我一直很尊重這個歷史中的重要事件的名稱。誠然,歷史中發生過很多重要事件,影響了人類發展進程。可這個不一樣,每一個讀過這段歷史的人心情都會很沉重,比1840年鴉片戰爭、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80年中法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都要沉重,或許不僅僅因為我們曾經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近代中國的歷史,是一段不堪回首、令人痛心的屈辱史,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於是很多仁人志士、不甘為亡國奴的國人開始覺醒了,他們開始探索,尋找救國救民之路。 同中國一樣,自被西方炮艦強行打開國門、幕府統治上百年的日本,也開始了自救之路。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篇4
中國近代史是血與淚的屈辱史,很多國人從心底里不願回首也不願提及,隨著電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的鏡頭帶著我們到一處一處戰爭歷史遺跡,看著一座座銹跡斑斑的炮台,銀幕前的我們彷彿感覺到歷史就在那裡用最簡單、最直接、甚至最殘酷的方式向後人訴說著。

1867年,李鴻章上書朝廷,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學堂,洋務運動由此拉開了帷幕。影片從北洋水師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的少年時代開始,將其一生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1877年,清政府派遣一批少年學子遠赴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他們懷著強國之夢登上了當時最新式的軍艦,學習到了最先進的海軍軍事理論和戰略戰術。四年後,鄧世昌代表朝廷赴英國迎接同學們凱旋,他們駕駛著清政府用重金購買的鐵甲巨艦劈波斬浪駛回祖國。這批學生在英國 留學 期間的同學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學生,同樣駕駛著日本政府購買的軍艦向日本駛去。影片中不斷使用對比手法,中日兩國領導人在面對國際形勢變化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態度似乎在預示著戰爭的結局。明治天皇的奮發進取和慈禧太後的驕奢淫逸決定了北洋水師悲慘的命運。戰敗後清政府和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全島及附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賠償白銀兩億五千萬兩。甲午戰爭的失敗將中國人民推向了更加苦難的深淵。

“我等從軍衛國,今天一死也要撞沉‘吉野’艦”,這是鄧世昌在炮彈用盡、艦身受重傷傾斜的情況下毅然決然指揮”致遠“艦撞向日本海軍“吉野”艦時說的話。鄧世昌和所屬官兵壯烈殉國是悲壯的,也充滿了悲哀和辛酸。慈禧太後挪用海軍軍費修繕頤和園為自己慶祝六十大壽,導致海軍多年未添新式軍艦,舊軍艦上的武器得不到保養,彈葯奇缺且有不少打不響的臭彈。在海戰中這些弊端都以致命的形式暴露出來,日本的快速軍艦和艦炮顯示出明顯的優勢,而北洋水師的炮彈經常命中敵艦卻不爆炸,裝備的落後和戰術指揮的老化讓將士們有心無力。影片中彷彿展示著日本軍國主義像是一頭瘋狂的野獸無情地噬咬著中國人民,讓我們忿恨辛酸。

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源是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舊中國的貧窮落後。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一個永恆不變的真理。明清兩朝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在西方國家開始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仍然沉浸在泱泱大國的美夢中。盲目的自大使得中國失去了和西方資本主義強國交流和競爭的機會,和他們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從唐朝就開始向我們學習的彈丸小國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全盤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強國,國力逐漸追趕和超越中國,落後的舊中國挨打就是必然的。

影片中提到了釣魚島被日本佔領的過程,自從今年9月日本政府製造購島鬧劇以來,中日釣魚島事件不斷升級,從影片中所呈現的歷史事實來看,日本拿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做交易儼然是個笑話。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剝削和壓迫中站起來了,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國民經濟取得了世界歷史上罕見的高速增長,綜合國力和國防力量有了質的飛躍,中國任人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絕不懼怕戰爭,有信心更有能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少年強則中國強,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多學習中國和世界歷史,以史為鑒,勿忘國恥,努力學習,奮發進取,像革命先烈一樣用我們的勤勞智慧和生命去建設祖國、保衛祖國。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範文 相關 文章 :

1.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000字兩篇

2.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400字5篇

3.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800字

4.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6篇

5. 1894甲午大海戰觀後感3篇

閱讀全文

與洋務運動電影觀後感6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七殺電影院在線 瀏覽:380
古墓麗影勞拉完整電影 瀏覽:656
愛情電影網上床片 瀏覽:75
昨天的電影你看了嗎英文 瀏覽:326
好狠心的父母電影完整版 瀏覽:788
361dy泰國電影周星馳 瀏覽:124
電影八佰免費觀看高清完整 瀏覽:846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大全 瀏覽:869
胡桃夾子第一部大電影 瀏覽:435
英語電影ppt背景圖片 瀏覽:392
大電影朵蜜天女 瀏覽:47
大鵬17年電影 瀏覽:271
鄉村微電影大全 瀏覽:183
推薦超好看的英文電影 瀏覽:113
動作都市電影大全集 瀏覽:50
黃渤飛機的電影名字 瀏覽:395
韓國狼人愛情電影 瀏覽:727
電影歲月神偷英文簡介 瀏覽:770
棺材大電影 瀏覽:90
女主角是最終boss的電影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