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夜與日電影完整

夜與日電影完整

發布時間:2023-09-08 03:51:45

⑴ 電影《夏夏夏》《夜與日》bt種子有沒有

《夏夏夏》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KY_6PyWxWX5A2aF6bvzqyA

提取碼:5fy8

《夏夏夏》是由洪尚秀執導,金相慶、劉俊相主演的情感電影,於2010年5月6日在韓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兩個男人在首爾清溪山腳下的一個酒館里相遇,隨後在清爽的海邊城市統營展開旅行的故事。

⑵ 弗吉尼亞 伍爾芙簡介

弗吉尼亞·伍爾芙
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國女作家,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之一。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吳爾芙是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時也是布盧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員之一。其最知名的小說包括《戴洛維夫人》(Mrs. Dalloway‎)、《燈塔行》(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間》(Jakob's Room‎)。

生平以及著作
出生於倫敦的伍爾芙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結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亞·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1895年母親去世之後,她第一次精神崩潰。後來她在自傳《存在的瞬間》(Moment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內薩·貝爾(Vanessa Bell‎)曾遭受同母異父的哥哥喬治和傑瑞德·杜克沃斯(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1904年她父親萊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著名的編輯和文學批評家)去世之後,她和瓦內薩遷居到了布盧姆斯伯里(Bloomsbury‎)。後來以她們和幾位朋友為中心創立了布盧姆茨伯里派文人團體。她在1905年開始職業寫作生涯,剛開始是為《泰晤士報文學增刊》撰稿。

1912年和雷納德·伍爾夫(Leonard Woolf)結婚,丈夫是一位公務員、政治理論家。對於自己的婚姻,弗吉尼亞·伍爾夫曾大犯躊躇。她就像自己的小說《到燈塔去》里的莉麗,盡管認為愛情宛如壯麗的火焰,但因為必須以焚棄個性的「珍寶」為代價,因此視婚姻為「喪失自我身份的災難」。一個女人抱持這樣悲觀的看法,又是在三十歲的「高齡」上才開始構築「二人空間」,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事後證明,弗吉尼亞的憂慮純屬多餘,倒是她的心理症結落下的性恐懼和性冷淡,使婚姻生活從一開始就走上了歧路。 倫納德畢業於劍橋大學,饒有文才,深具眼力,與其說他欣賞弗吉尼亞的嫻雅風度,毋寧說他傾慕弗吉尼亞的超凡智慧。在他眼裡,弗吉尼亞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智慧的童貞女」,在她身上完全不粘附世俗的肉慾色彩。應該說,起初,倫納德心有不甘,他抱著幻想,認為自己能像王子喚醒睡美人那樣喚醒弗吉尼亞體內的性意識。幾經努力,徒勞無功之後,他創作小說《智慧的童貞女》,借用男主人公哈里·大衛的口吻譴責了冷血的女人,認為「那些長著白皮膚和金色頭發的蒼白的女人……是冰冷的,同時也使人冰冷」,他的這些心懷不忿的說辭(近乎指桑罵槐)無疑對弗吉尼亞的自尊構成了深深的傷害。弗吉尼亞婚後的「精神雪崩」給倫納德適時地敲響了警鍾,他決定從此認命,轉而追求精神之愛這一更高遠的境界。他這樣做,僅需一條理由——「她是個天才」——就足夠了。弗吉尼亞的感激之情也溢於言表,她明確地宣布倫納德是自己生命中隱藏的核心,是她創造力的源泉。1930年,弗吉尼亞告訴一位朋友,沒有倫納德,她可能早就開槍自殺了。弗吉尼亞能以多病之身取得非凡的文學成就,倫納德可謂居功至偉。

1915年,她的第一部小說《遠航》出版,其後的作品都深受評論界和讀者喜愛。大部分作品都是由自己成立的「賀加斯岀版」推岀。

伍爾芙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現代主義文學潮流的先鋒;不過她本人並不喜歡某些現代主義作者,如喬伊斯。她對英語語言革新良多,在小說中嘗試意識流的寫作方法,試圖去描繪在人們心底的潛意識。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稱她將英語「朝著光明的方向推進了一小步」。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創新性至今仍然產生著影響。二戰後她的聲望有所下降,但隨著70年代女權主義的興起,她又成為文學界關注的對象。

伍爾芙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她曾在1936年寫給朋友的信中提及:

"....never trust a letter of mine not to exaggerate that's written after a night lying awake looking at a bottle of chloral and saying, No, no no, you shall not take it. It's odd how sleeplessness, even of a modified kind, has the power to frighten me. It's connected I think with these awful times when I couldn't control myself."

寫作於一九四二年的《幕間》,是弗吉尼亞·伍爾夫辭世之前的最後一部作品。當這部小說進展到約前五分之一的部分時,作家在讓波因茨宅一個干粗活的女僕到清涼的睡蓮池旁喘息片刻時順便交待,十年前曾經有一位貴婦人在該處投水溺亡。那是一片濃綠的水,其間有無數魚兒「遨遊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裡,閃著亮光。」

這真是一個不詳之兆:僅在小說完成又過了一個月之後,也就是1941年3月28日,舉世無雙的伍爾夫在自己的口袋裡裝滿了石頭,投入了位於羅德麥爾(Rodmell)她家附近的歐塞河(River Ouse)自盡。她在給丈夫的遺書中寫道:

最親愛的:

我感到我一定又要發狂了。我覺得我們無法再一次經受那種可怕的時刻。而且這一次我也不會再痊癒。我開始聽見種種幻聲,我的心神無法集中。因此我就要採取那種看來算是最恰當的行動。你已給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你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到了任何人所能做到的一切。我相信,在這種可怕的疾病來臨之前,沒有哪兩個人能像我們這樣幸福。我無力再奮斗下去了。我知道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沒有我,你才能工作。我知道,事情就是如此。你看,我連這張字條也寫不好。我也不能看書。我要說的是:我生活中的全部幸福都歸功於你。你對我一直十分耐心,你是難以置信地善良。這一點,我要說----人人也都知道。假如還有任何人能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現在,一切都離我而去,剩下的只有確信你的善良。我不能再繼續糟蹋你的生命。

我相信,再沒有哪兩個人像我們在一起時這樣幸福。維

(據昆丁·貝爾(Quentin Bell:伍爾夫的侄子)所寫的傳記中原文譯出)

現代研究
最近關於伍爾芙的研究大多關注於三個方向:女權主義、同性戀傾向及抑鬱症病史。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1997年Eileen Barrett和Patricia Cramer所著的一系列文學批評:《Virginia Woolf: Lesbian Readings》。

1966年伊麗莎白·泰勒曾主演的電影《靈欲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但這部影片的名字,卻和Virginia Woolf沒有絲毫關系,而是套用了一曲英國童謠,名為「Who's afraid of the big,bad wolf?」

在2002年,出現了一部以伍爾芙在寫《達洛維夫人》期間故事為題材的電影《時時刻刻》(The Hours)。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提名,但是沒有獲獎。但是影片的主角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這部電影取材於普利策獎得主麥克爾·坎寧安(Michael Cunningham)1998年的同名小說。其中「The Hours」是伍爾芙在創作期間為《達洛維夫人》所起的名字。不過從事伍爾芙研究的學者對影片所描繪的伍爾芙的形象非常不滿。
出航(The Voyage Out) (1915年)
夜與日(Night and Day) (1919年)
雅各的房間(Jacob's Room) (1920年)
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 (1925年)
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 (1927年)
奧蘭多(Orlando: a Biography) (1928年)
海浪(The Waves) (1931年)
歲月(The Years) (1937年)
幕間(Between the Acts) (1941年)
鬼屋及其他(The Haunted House and Others)(短篇小說集)

隨筆
一間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 )(1929年)
普通讀者I(The Common Reader)(1925年)
普通讀者II(The Second Common Reader)(1933年)
三個畿尼(Three Guineas)(1938年)
羅傑.弗萊傳記Roger Fry: A Biography (1940年)
飛蛾之死及其它The Death of the Moth and Other Essays (1942年)
瞬間及其它隨筆The Moment and Other Essays (1948年)
存在的瞬間Moments of Being
現代小說Modern Fiction (1919年)

1992年9月16日在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一部以基於Virginia Woolf‎的小說《Orlando》的同名電影上映。
因為親密的女朋友離家出走而備感思念,為了表達思念之情,伍爾芙便以她為原型,創作了被稱為「世界上最長,最動人的情書」的傳奇小說《奧蘭多》。
有評論家把伍爾芙的小說分為戲劇小說和實驗小說兩類,認為戲劇小說是其社會評論的戲劇化移植,使她能通過作品中的人物曲折地表達自己對社會問題的種種看法。《奧蘭多》當在此列。小說突破年齡,性別的限制,追隨主人公三百年間的傳奇經歷,在輕松幽默的表面情節下,以滑稽模仿的方式重審英國文學史,提出了將在同期出版的評論《一間自己的屋子》里將正式討論的男女性差,婦女與文學等嚴肅問題。因此,這部關於同性戀,換裝癖和雙性同體的小說對女性主義批評含義無窮。而後殖民主義則十分關注奧蘭多出使東方的經歷。小說出版的年代,同性戀、種族等問題正一起困擾英國,成為公眾熱點話題。由此看來小說又不乏諷世之社會意義。
在女性主義尚未興起之前,《奧蘭多》一度被忽略。伍爾芙自己也戲稱其為一個「玩笑」。近年來,隨著女性主義文學理論的深入發展和後現代主義重讀現代主義話題的提及,《奧蘭多》愈來愈受到評論關注,成為女性主義批評的典範作家的精華作品。

⑶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亞洲獲獎

亞洲獲獎

華人獲獎(主競賽單元)
1988年:第38屆最佳影片金熊獎:張藝謀《紅高粱》(首部「金熊獎」華語電影,首部華語片獲得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
1989年:第39屆銀熊獎:吳子牛《晚鍾》
1990年:第40屆銀熊獎:謝飛《本命年》
1992年:第42屆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張曼玉《阮玲玉》(首位華人柏林影後,首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華人最佳演員)
1993年:第43最佳影片金熊獎:李安《喜宴》、謝飛《香魂女》(並列)
1995年:第45屆最佳女演員:蕭芳芳《女人四十》 、銀熊獎(最佳視覺成就)李少紅《紅粉》
1996年:第46屆金熊獎:李安《理智與情感》 、最佳導演:嚴浩《太陽有耳》
1997年:第47屆銀熊獎:蔡明亮《河流》
2000年:第50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
2001年:第51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最佳導演:林正盛《愛你愛我》,最佳新進男演員:崔林、李濱《十七歲的單車》,最佳新進女演員:李心潔《愛你愛我》
2003年:第53屆阿爾弗雷 德·鮑爾特別創新獎:張藝謀《英雄》,特別藝術貢獻獎:李楊《盲井》[16]
2005年:第55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顧長衛《孔雀》,特別藝術貢獻獎、阿爾弗雷德·鮑爾特別創新獎、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
2006年:第56屆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金培達《伊莎貝拉》
2007年:第57屆最佳影片金熊獎:王全安《圖雅的婚事》
2008年:第58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小帥《左右》[17]
2010年:第60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全安、金娜《團圓》
2014年:第64屆《白日焰火》摘得最佳影片金熊獎(導演為刁亦男)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廖凡,第一位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的中國男演員),最佳藝術成就獎《推拿》(曾劍,攝影師)
2016年:第66屆《長江圖》攝影師李屏賓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

⑷ 在泰坦尼克號中演rose的母親的人是不是在哈利波特中演麥格教授

不是,但看起來的確挺像的。
麥格教授扮演者
瑪姬•史密斯小傳

米赫普譯

1934年12月28日生於艾爾福特,英格蘭。
獎項:兩次奧斯卡金像獎;五次英國學院獎;兩次金球獎;一次艾米獎。
身高:5英尺5英寸。

藝壇生涯全回顧

當人們提起近代英國的偉大演員時,傾向於想到男性。奧立弗爾、吉爾古德、理查德遜;然後是保羅•舍菲爾德,德拉克•傑克比,還有那些新銳影星,如阿倫•利克曼和拉爾夫•費恩斯。當然,也有一系列能讓任何自我中心的男明星動容的女星們:朱迪•丹池、瓦涅莎•日德格雷夫、格蘭達•傑克遜、黛安娜•里格、菲歐納•肖等,她們隨時隨地都可以作為重量級明星權威登場,吸引公眾的眼球。這里所要介紹的便是又一位這樣的女星:作為專注於自己事業的女性,她從未追求過名人的地位;盡管她曾六獲奧斯卡提名並成功獲獎兩次,她的個人生活卻如此嚴謹,以至於我們對藝壇外的她幾乎一無所知。這就是瑪姬•史密斯,可能是當今英國在世的最傑出的演員。關於她,和她一起在剛起步的國家劇院開始自己演藝生涯的傑克比是這樣評論的:「與瑪姬•史密斯這樣有著閃電般迅捷思維的人同台演出……這本身就是上課。除非你能跟上她,否則你就聽不懂了。」無法有更高的贊譽了。

1934年12月28日,她出生於艾爾福特,原名瑪格麗特•娜塔莉•史密斯,大概是最受世人尊敬的艾瑟克斯郡女子了。她的母親,瑪格麗特•哈頓•里透是蘇格蘭人;她的父親,納塔尼歐•史密斯來自紐卡素爾。可能這就是為什麼瑪姬能夠成功飾演那些堅忍不拔的北方角色的原因。她還有兩個雙胞胎哥哥,伊安和阿歷斯塔爾 (都是典型的蘇格蘭名字),早她六年出生。

1939年盛夏,瑪姬四歲時,舉家遷往牛津。時倫敦飽受納粹的炸彈威脅,因此這是一個更為安全的選擇。納塔尼歐在牛津大學做病理學家,而瑪姬後來在牛津女子中學讀書。盡管她的父親是位學者,瑪姬卻並不適合做學問。1951年她16歲時轉讀牛津劇院附屬學校,旋即開始全面的戲劇學習。她後來開始了演藝生涯,並最終升至助理舞台監督的級別。

瑪姬的人所公認的「正式」處子演出是在1952年,她在牛津大學話劇協會出演《第十二夜》。但此前她已在齊格威爾演員會的《子弟兵》和牛津劇院的《帶位女郎》中登過台。在以後的四年裡,她試練著自己,在各種劇目的表演中拓寬自己的能力。她演過《倍受打擊者》,《海豹藏身處》,甚至還有《灰姑娘》。這段時間里,她在嘲諷時事的綜藝滑稽劇上做了許多努力,並以此參加了愛丁堡戲劇節,還完成了她在倫敦的首演:在新水門劇院出演《牛津口音》。當她在百老匯的伊瑟爾•巴利摩爾劇場參加「1956 年新人時事滑稽劇演」(1934至1968年由前演員利昂納多•西歐曼組織的一系列演出會中最新的一個)時,在演員表中她被介紹為「唱歌的女喜劇演員」。這無疑是史密斯全面演藝學習的一個證明。

在以後的兩年裡,她在演藝界異軍突起。她這時定期在倫敦演出。她在哈默爾史密斯的李日克劇場出演諷刺時劇《分我的萵苣菜》,在聖•馬丁劇場出演《後娘》。她敏銳的智慧和已然純熟的舞台把握表現在她在《理查德二世》、《皆大歡喜》和《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的演出中,使她在聲望很高的歐德維克劇場聲譽日隆。很快,她主演的《瑪麗,瑪麗》在倫敦西區劇場首演,並以此被評選為 「綜藝俱樂部全年最佳女演員」。她初放的光彩受到了注意。1963年,她簽約成為勞倫斯•奧利弗爾的新「皇家國家劇院公司」的發起成員,並在諸如《奧賽羅》和易卜生的《大師締造者》這樣的隆篇巨作中擔綱演出。

由於史密斯把她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舞台表演上, 她沒有在影壇迅速走紅。1956年她初登銀屏,在厄里克•普特曼主演的《房子里的孩子》中扮演一位參加聚會的客人。這很難說是一個「閃亮登場」:她在出場職演員表中的排列甚至遠在阿爾費•巴斯之下。兩年後她又在一部犯罪片《無處可去》中出演了一個小角色,並為此獲得了英國學院獎的「最可期待新人獎」提名。到了1962年,她的地位上升到了男主角的女友;在犯罪喜劇片《走向火焰》中,她出演耍小聰明的混混丹尼爾•馬西的年輕女友嬋桃。在這部影片中,三個無賴偷了一部消防車充當他們的逃亡交通工具。
但自1963年,當她取得了在 國家劇院公司的地位之後,她在電影中的角色也重要些了。她在《重要人物》一片中出演米德小姐,理查德•博爾頓的專心投入、渴望愛情的私人助理。然後,下一年,她在傑克•克雷頓的《食南瓜者》中扮演任性的菲爾博特,展現了她女性的神授之才:她先與安•班克洛夫特交好,然後暗中勾搭她的丈夫彼德•芬奇。再下面的便是由愛爾蘭詩人遜•歐卡瑟的自傳體著作改編的影片《青年卡西迪》(卡西迪是歐卡瑟在作品中給自己取的名字)。片中羅德•泰勒主演歐卡瑟,一個手工工人,革命者。盡管他與年輕的朱麗葉•克里斯蒂的表演是該片理所當然的主要看點,但他與史密斯飾演的拘謹的賣書女郎諾拉間的關系也很出彩。除了這兩個演員本身的能力之外,這可能還有兩個原因:首先,他們倆已經在《重要人物》中一起演出過;再者,導演約翰•福特或許會將該片拍成一個更為粗糙的作品,但他在影片開拍三星期後離開,由不那麼土氣的傑克•卡迪夫接替。

1965年瑪姬成為蜚聲國際藝壇的重要演員。她在奧利弗爾的《奧賽羅》中飾演德斯德摩娜時表現非凡。她深深地投入了角色,最後倒在摩爾人升騰的妒火之中。據報稱,演畢《奧賽羅》,以喜好冒險和精於改編著稱的奧利弗爾發誓再也不與她合作。劇團的演出走上了銀屏,史密斯以此獲得奧斯卡提名。她繼續演電影:1967年她出演了《著名景觀》,一部改編自摩利爾的《狐狸》的喜劇;1968年她出演了《燙手的數百萬英鎊》,一部有關盜用款子的鬧劇。但話劇還是她的主要職業。她留在歐德維克劇場,偶爾巡迴演出,出演《荷達•戈波勒》和《維爾斯的特里勞妮》一類劇目。

然後是她的婚姻。在整個60年代中期,瑪姬都和羅伯特•斯蒂文斯一起演出。他們一起出演了弗蘭克•傑弗熱利導演的《無所事事》和努爾•卡沃德導演的《枯草熱》以及其他劇目。1967年他們成婚,繼續一起演出話劇和電影。斯蒂文斯與史密斯合演了《全盛的傑恩•布羅迪小姐》和《與我的阿姨一起旅行》,兩者都是史密斯的成功之作。他們有兩個兒子,都是演員。克里斯•拉金1999年與他的母親一起出演傑弗熱利導演的《與墨索里尼一起喝茶》,而托比•斯蒂文斯則出演了拉爾夫•費恩斯的《奧涅金》和科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太空牧羊人》。

由於需要照看兩個孩子,史密斯開始減輕了她的工作量。盡管如此,她的作品的影響卻沒有下降。1969年,她主演姆里爾•斯帕克的《全盛的傑恩•布羅迪小姐》,她的招牌角色之一。劇中她扮演一位愛丁堡女校的思想超前的教師,大獲成功。她像伊莎多拉•鄧肯一樣熱情洋溢,魅力四射;她大膽果敢,引人歡笑;不過在對學生們進行她思想右傾的洗腦時,她也實在是個危險分子。為此她輕松獲取了她的第一次奧斯卡獎。隨之,她在理查德•阿滕波拉的《啊,多麼美好的戰爭》中開始了新的探索,扮演一位優雅而又性貪婪的歌唱演員。此後,1972年,她在《與我的阿姨一起旅行》中成功地刻畫了一個極為燦爛奪目的奧古斯塔阿姨,帶著一位呆板的年輕銀行家在歐洲瘋狂旅行。為此,她又一次得到了奧斯卡提名。

生活會是多麼完美啊。她享有著人們的贊譽和尊敬,還有兩個孩子和英俊有名的丈夫。但生活展開了動盪。1971年,由於一連串令她失望的事件她離開了國家劇院。然後她的婚姻也開始破裂了。是的,開始是破裂,然後便引人注目地爆炸了。1974年,史密斯和斯蒂文斯一同出演吉爾古德導演的巡迴劇目《卡沃德的私生活》。在洛杉磯的演出之後,餘下的旅行則是一場惡夢。史密斯飽受折磨,她看上去「面部抽搐,滿是神經質的做作」。最後,斯蒂文斯離開了劇組,他們的婚姻也結束了。巧合的是,斯蒂文斯的影壇生涯也崩潰了。十年以上,他沒有出演任何角色,直到他後來在《太陽王國》和《空虛的篝火》一類電影中出場,展現英國人作風中蹩腳的一面。

幸運的是,拯救很快便來臨了。1975年,史密斯重新找到了愛情。這次是和對她傾慕已久的貝弗里•科洛斯。科洛斯是一個劇作家,他也為《傑森與亞哥號船員》、《成吉思汗》、《半枚六便士硬幣》等電影提供腳本。他也是著名的電視作品《亨利八世的六個妻子》的編劇。他後來為史密斯寫了《巨人的沖突》。遺憾的是,他於1998年死於動脈瘤。

但是,瑪姬已經重新振作起來了。為迎擊那些「她的角色是她本人的寫照」一類的攻擊,她在年輕風雅的導演羅賓•費力普斯的支持下加盟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斯特拉特福德節日劇院。在這里,離開了倫敦舞台的勾心鬥角,她重鑄自我,在1976與1980年間出演了許多劇目如《埃及的最後女王》、《三姐妹》、《麥克白》等,當然還有她在《私生活》中的大膽嘗試。她也在紐約的鳳凰劇場出演了《夜與日》,並以此獲得托尼獎提名。

帶著轟動,她重返銀屏。1976年,她出演尼爾•賽門的輕喜劇《已死者的謀殺》,劇中她是被杜魯門•卡普特譏諷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偵探之一。然後,1978年,她再次與賽門合作,和阿倫•阿爾達,麥克爾•凱恩 ,簡•方達一起出演群星薈萃的《加里福尼亞組曲》。這是一出聰明的,時而又不失殘酷的喜劇,敘述了在貝物里山一家旅館的四個不同房間中發生的四個不同故事。片中她扮演黛安娜•巴利,一位心情高度緊張的女演員,在頒獎之夜與奧斯卡獎失之交臂。與劇中人物命運迥然不同的是,瑪姬因此片的演出而第二次榮膺奧斯卡金像獎。

顯然,此時史密斯處於她事業的巔峰,在她出演的每一個作品中都起著主導作用。在《傳教士》中,她扮演歡鬧的艾姆斯女士,勾搭幼稚的麥克爾•帕林;在《隱秘功能》中她扮演野心勃勃的賣魚婦,又一次掩蔽了帕林的光彩。她在《全景房間》中扮演海琳娜•波南•卡特的陪伴夏洛特•巴特列特,並因此再獲奧斯卡提名。然後,在又一次由傑克•克雷頓執導的《朱迪斯•赫恩的孤獨激情》中,她成功地詮釋了「被圍困的優雅」,並因此獲得英國學院獎。她在阿倫•本尼特的獨角劇集《多嘴的頭頭們》中掀起了一場風暴;本尼特是這樣評論她的:「笑與淚的交界,就是瑪姬的平衡之所在。」1999年,史密斯又一次演出本尼特的作品,這次是在女王劇場出演《貨車中的女士》。

令人驚訝的是,她還在繼續前進。1987-1988年她在倫敦的環球劇場演出《萵苣菜與獨活草》,1990年她將此劇帶到了百老匯(正是在34年前她首演的伊瑟爾•巴里摩爾劇場),並獲得托尼獎。然後她進軍好萊塢。她在斯蒂文•斯皮爾貝格的《胡克》中扮演夢想著彼得•潘的老萬蒂;在胡皮•格爾德貝格的風行一時的《修女情》(1)和(2)中扮演總是不以為然的卓越母親;並參演《第一夫人俱樂部》。

當然,瑪姬•史密斯參演的並不總是資金雄厚的標新立異之作。她演的是那些更為意義深遠的作品,如伊安•麥克卡蘭的強力新編《理查德三世》和傑弗熱利的《與墨索里尼一起喝茶》。她也演古裝戲,如《大衛•科波菲爾》(她飾演的別絲•特洛特伍德得到艾米獎提名)和羅伯特•阿爾特曼的《格斯福特公園》(她非常嚴厲而又自鳴得意,正如她所扮演的特蘭沙姆女侯爵康斯坦斯;因此角她再獲奧斯卡提名)。很自然的,她被選中在斯皮爾貝格執導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扮演舉止端莊的米內娃•麥格教授。據說,她和羅比•科爾特瑞恩是作者J。K。羅琳親自邀演的僅有的兩名演員。她在以後的《哈利•波特》系列影片《密室》、《阿茲卡班的囚徒》和《火焰杯》中續演此角。

她的參演作品還有《雅雅姐妹的神聖秘密》,劇中珊德拉•布洛克與她的母親,前南部美女伊倫•波爾斯丁關系冷淡;為此瑪姬和另外兩個波爾斯丁家族的終身朋友綁架了布洛克並讓她知道她們過去與她的母親是怎樣在一起玩鬧喧嚷的,冀望以此使母女倆重歸於好。下一年,2003年,成功的電視劇《我在安布利亞的家》走上熒屏。史密斯在其中扮演一位遭遇恐怖主義炸彈事件的戀愛小說作家,她邀請劫後餘生的夥伴們——一位年輕的德國人、一個心力交瘁的女孩、和羅尼•巴克爾扮演的咆哮上校——到她的鄉間家中休養。這位孤獨的、飲酒過度而且沉迷於幻想之中的老婦人就這樣有了一個家庭。但這樣一個溫馨的場面卻為前來調查的警察局長和女孩叔叔的到來所影響。這是史密斯的又一個經典之作,為她贏得了艾米獎。

2004年瑪姬又推出兩項力作。先是《阿茲卡班的囚徒》。然後是查爾斯•丹斯的導演處子作,《拉文德的女士們》,此劇中她與朱迪•丹池(2002 與2003年間史密斯曾在海瑪克特的皇家劇院與之合演大衛•哈厄的《生命的呼吸》)出演一對姐妹,她們在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年月里居住在英國康瓦耳郡的村舍之中。由於發現了一位被沖到海岸邊的年輕英俊的外國小伙,她們的生活發生了劇變。這是因為丹池不理智地愛上了他,而當局卻在疑惑他是否是個德國間諜。2005年她又出演了新的《哈利•波特》電影;還繼續在《母親》中擔任角色。該劇中羅萬•阿金森扮演一位沉迷於書寫完美佈道的牧師;他沒有注意到他的孩子們出了岔子,也沒有注意到他的妻子,克利斯蒂•斯考特•托馬斯對高爾夫教練帕特里克•斯威茲心有所屬。此時,瑪姬扮演的形同魔鬼的新管家瑪麗•波賓斯出現了。她決心重整秩序並懲罰犯錯者,即使採取最不正當的措施也在所不惜。

在贏得了許多獎項之後,瑪姬在她事業的道路上是成功的。作為獲得英國女王勛章的冊封女爵士,她深受最高層的贊賞。但我們都知道的是,她永遠也不會止步不前。她的聲譽來源於她的智慧、她的直覺與勇氣、她恰如其分的時間選擇、她對他人的理解以及她睿智的幽默感。同時她也有獨特的表演風格。2005年,她在美國宣傳《拉文德的女士們》時被問及她對於山福特•麥斯諾那極端自我中心型的表演學校的看法。她回答道:「啊,在英格蘭也是那樣的。我們把這稱為」w***ing」(譯者註:缺字母,照抄原文)。」 她曾在表演中表現過積郁的情慾,但她從不依賴自己的容貌;因此,她不像那些依賴容貌的人們;她不必懼怕時間。只要她活著,她就是最好的。

⑸ 國外邂逅公交車愛情故事的電影叫什麼名

▲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劇照,大愛的一張

之前朋友計劃出門旅行,要我推薦一些關於異地邂逅的愛情片給她,好豐富一下她夢寐已久的嚮往和憧憬,然後我就在下面這些片子里選了幾部(過程美好,結尾分手的那種)讓她看看,然後得到的回復是:果然還是幻想很美感,現實很沒感,還沒出發呢你就澆了我一盆涼水,應驗了那句童話故事裡有的沒的都是騙人的這句真理。看完讓我大笑不止。

我是早已過了那種懷有不切實際幻想年紀的現實生物,不過每每看完一些深刻沉悶或是慢節奏的電影,就老想著看點不費腦細胞的片子好好輕松一下,或是找些讓我有重溫動力的老片看看,下面這些就是看過比較有感或是看了N遍的電影,就像是吃完香噴噴的干饅頭後如鯁在喉,急需來上一杯香溢甘甜的果汁下咽一般,這些片子對我而言的作用就在於此。

①.《愛在三部曲》/理查德·林克萊特

九年又九年又四年了,宛若彈指一揮間,不知不覺中悄然流逝,緣分不易,感情不易,家庭不易,生活不易,所以得學會把握和珍惜,從浪漫的黎明到曖昧的黃昏再到沉靜的午夜,似乎是以時間作為象徵(猶如一場偉大而討喜的影像實驗,讓人難以抵禦),展現他們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身份變更、生活狀態和心智想法上的情感歷程。

三部順勢看下去,有種難以言喻的感動和幸福,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生如此夫復何求,一路見證著這段感情從無疾而終到依依不捨再到開花結果,跟著陶醉、跟著心動、跟著不舍,跟著糾結……跟著幸福,令人感慨萬千。再過五年,從時間的推算看似乎到了《愛在凌晨未來時》,希望到時還能看到兩人幸福的攜手而來,將這段美妙的愛情刻畫得更加飽滿而動人。

②.《午夜巴塞羅那》/伍迪·艾倫

除了侯麥和洪尚秀,關於兩性之間的那點事,最讓我服氣的就是無敵老頭,對於進入晚年後的老頭的作品我反倒更加偏愛,姜還是老的辣,在閑庭信步般的愛情小品中蘊藏著他一貫的辛辣嘲諷和尖銳戲謔,進入八十大關後,每年一部的節奏,輕松玩轉的背後總是透著他的睿智、犀利和狡猾,當然,少不了一如既往的話癆本色。

聰明和幽默中不失對於男人和女人(兩個復雜生物,特別是後者)的深刻實驗,西班牙風光無限好,配著應景動聽的音樂,深度渲染了浪漫迷人的氛圍,各種賞心悅目,加上大牌齊聚,哈維爾和佩內洛普戲里戲外的關系,令人無比驚艷的佩內洛普,魅力真是強大, 斯嘉麗也不遜色,道德和慾望,性格和追求,理智與情感,論三人行的可能性,那一槍的走火和解釋真夠啼笑皆非的。

③.《艷陽天》/大衛·里恩

無意中看到CC的片單,二話不說就把這片看了,看完想必不少人都會對威尼斯心懷嚮往,古典獨特的風景加分不少,也是大衛·里恩著重體現的特點,現在看來是一個夾雜在旅行觀光中略顯俗套的故事,不過要知道這片是拍攝於1955年,也是後來不少經典愛情片的參考和借鑒對象。

一段感情註定無果,還不如乘早分手,有緣無份的短暫異地戀,將曾經擁有的美好經歷留存於記憶反倒更加明智,有點想到了導演的另一部電影《相見恨晚》/1945,年過半百漂亮依舊的凱瑟琳·赫本(保養得真好)演得活脫脫就像個意亂情迷的少女,義大利男人的魅力的確無敵。

④.《羅馬假日》/威廉·惠勒

世上的痴男怨女如此之多,鬼才信都能像童話里幸福一輩子,現實畢竟是現實,童話畢竟是童話,就算兩者有交集之處,也會無比的短暫,不過至少讓人學會了珍惜與感恩,最終,兩人之間沒有感人至深的離別情話,沒有天長地久的承諾,更沒有對現實的抱怨和憤懣,彼此的心中只有懷念與感謝,而留給觀眾的只有無盡的惆悵,甚至會有一絲莫名的因不完美而滋生出的美好。

彌漫在羅馬的浪漫和幽默,愛死調皮可愛的赫本和英俊瀟灑的派克了,對他們騎著摩托車四處亂竄的情節一直記憶猶新,美麗的城市,巧妙的偶遇,走心的交往,促成了這段動人的羅馬童話,最後出於幸福與責任的抉擇,因為身份地位的懸殊,不得不無奈的選擇「相忘於江湖,各自安好」,只能將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永遠留在心中。

⑤.《閏年》/安南德·圖克爾

重溫完居然要好過第一次的觀感,愛爾蘭可愛的迷信和幽默,因為難得四年一次在閏年女孩有向男孩求婚的鬼扯傳統,因此譜寫出了一段意外的戀曲,愛爾蘭原始自然、美不勝收的景色大加分,現在看來故事還是有點落俗,不過還算有滋有味,雖然一開始兩人水火不容、互不謙讓,但到了後來不出所料的暗生情愫,曾經的傷痛,現在的抉擇,還是挺動人的。

結尾拍得不能更唯美浪漫,自由隨性開車去浪給好評,路易的廣告植入,有意思。艾米演繹著擅長的恬妞形象,馬修·古迪無論是身板還是外貌、以及表現出的那種野獸氣質不知俘獲了多少迷妹的心,這種題材感覺永遠都不會過時,只要拍得有誠意夠走心,依舊吃香,要知道這廣大的世界上還有無數不諳世事的少男少女們堅信並期待著美好愛情的到來。

⑥.《情人》/讓-雅克·阿諾

杜拉斯在《情人》的開頭寫道:……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王道乾譯),開門見山的一段不知暴擊了多少人。

腐朽的封建思想,偏見的社會觀念,身份地位的懸殊,再次葬送了一段真摯而動人的愛情,看到最後有種無奈的哀傷和痛惜,慾火掩飾下的那份不斷克制而濃烈的愛,令人動容。這種軟弱、無能、悶騷卻又鍾情的富二代真是非梁家輝莫屬,女主角有種過目難忘的美,曾經處於蘿莉時期的杜拉斯十足也是個公認的美人胚子。

⑦.《雛菊》/劉偉強

當年大愛這片,看了無數遍,選角太明智,全智賢各種甜美可人,梵高畫的向日葵,她畫的雛菊,看似美好的一塌糊塗,太惹人愛了,鄭雨盛和李成宰也很有型,特別是前者好感度飆升,默默的付出、關愛、隱忍和守護,多線敘事帶有一絲懸念和遺憾地替代與錯過,但劇情還是略顯老套。

瑕不掩瑜,最後還是被生離死別給深深打動了,配樂一級棒,觸動心弦的曲調一直縈繞在耳邊,一個在阿姆斯特丹畫畫的女孩期待著自己真命天子出現的那一刻,結果卻在誤解和交錯中迎來了難以彌補的遺憾,世事一切皆是命運錯落,走在不歸路上的殺手註定會與傷痛和別離緊密相連,陰錯陽差後無奈還是以悲劇收場。

⑧.《秋天的童話》/張婉婷

一對超級經典的黃金搭檔,一部讓人津津樂道回味無窮的香港愛情片,雖然在片中的男主既沒錢又是個十足的小癟三,卻足夠的吸引人,他幽默風趣樂於助人為了心愛的「茶包」願意改過自新努力成為一個能配得上她的人,雖然身份地位的懸殊為這段愛情披上了一層傷感的陰影,不過愛情的力量終究拉近了兩者間的距離,沖破世俗的偏見走到了一起。

這也是一部讓人賞心悅目的電影,異國的那種無處不在的浪漫氣息,紅姑和發哥這對俊男美女的養眼搭配再加上他們精湛自然的演技,一個讓人悲喜交加、戀戀不忘的愛情故事,留給了觀眾足夠深刻的影像記憶和感動,能成為香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可謂是實至名歸,陳百強也真是俊朗。

⑨.《午夜巴黎》/伍迪·艾倫

愛情,在穿越題材中猶如一種難以舍棄的心肝寶貝,劇情上始終都會出現現代人與古人相互間難以擺脫誘惑或糾纏的故事情節,在《午夜巴黎》中同樣如此,美國作家吉爾穿越後不可思議的愛上了畢加索的情人阿德瑞娜,譜寫了一段朦朧而短暫的戀曲。

而在一般的穿越劇中,跨時代的男女間往往不是愛得陰陽相隔就是撕心裂肺,大體上都俗套和狗血到不行,但在這片里老頭卻來了個點到即止,兩人戲劇性的在理智的分歧中分手了,將穿越後激發的瞬間感性的愛情刻畫得相當現實,印證了靠譜的愛情還得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遇到對的人的道理,一種潛在而真實的緣分,猶如影片最後在午夜巴黎陪伴下的浪漫一幕。

⑩.《綠光》/埃里克·侯麥

影片最後那一幕可謂是本片的點睛之筆,尋尋覓覓,兜兜轉轉,來來回回,現實充滿了空乏、孤獨、輕浮和枯燥,深陷於消極而負面的情緒中難以自拔,不過風雨過後往往都會有令人期待的彩虹出現,最後侯麥給予了女主角一絲安慰的溫暖曙光,通過超現實的力量往女主角的內心注入了對於愛情的自信,以及對於生活的希望。

侯麥一直將女主角置於人生郁悶的風口浪尖上,經歷著情緒的風吹雨打,直到最後出現轉折點,期待已久的邂逅終究降臨,當帶著懷疑的態度,不安的情緒,猶豫的想法,看到奇跡出現的那一刻帶來的肯定、慰藉和感動,是多麼的浪漫,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幸福,多麼的動人,而這就是侯麥的神奇,也是《綠光》的力量。

彩蛋:《夜與日》/洪尚秀

關於男女間的那點事說什麼都不能少了洪尚秀的電影,不愧為「東方版侯麥」,雖然這也能算部在異國邂逅的愛情片,但看著真有點不堪,絲毫嗅不到半點巴黎的氣息,還是一如既往的那股生活流的日常味道,洪尚秀真是亘古不變的玩著他的愛情游戲,全程以時間為序(日記體)的敘事走向,又見無敵猥褻齷齪男,以及好不到哪去的心機女。

赤裸直接的表白,需要慰藉的寂寞身心,不顧道德和原則的慾火,懺悔也沒用,還是熟門熟路的一貫套路,好在裡面一些意外的轉折和有趣的插曲挺有意思,又見熟悉的夢境設計,變向可見其渣的程度,死心塌地的妻子,夢中百般順從的妻子,在巴黎被他俘獲的女學生,全被這個潦倒窘困的猥褻大叔通通收割,話說這份魅力我也是一萬個不懂。

閱讀全文

與夜與日電影完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搞笑笑話電影大全視頻大全視頻播放 瀏覽:775
網紅的誕生電影完整版小黃車 瀏覽:97
法國電影我愛老爺車 瀏覽:921
日本演員繭主演的電影 瀏覽:606
泰國有個兩個女生電影 瀏覽:735
電影生雙胞胎電視劇大全 瀏覽:272
電影什麼都什麼 瀏覽:522
電影白鹿吻戲完整版 瀏覽:361
妖怪附身校長電影大全 瀏覽:708
電影愛情凍住了解說 瀏覽:635
韓劇十大愛情電影 瀏覽:620
兩個字愛情電影 瀏覽:251
電影大全鬼媽媽 瀏覽:870
小馬寶莉大電影第二部太空 瀏覽:108
李現出席韓國釜山電影節 瀏覽:168
電影你好李煥英完整版迅雷下載 瀏覽:209
表白的英文電影對白 瀏覽:276
誅仙一部電影院線賺多少錢 瀏覽:588
音樂電影五糧液 瀏覽: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