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 厲害了我的國 觀後感 有沒有看完了的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② 國歌中國男孩讀後感四百
國歌》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九二一年春天的這一天,阿里耶商業專門學校盛況空前,全校師生合影留念,照相的時候要唱國歌,可是中國學生知道中國沒有國歌,但又怕外國人恥笑,陳毅便用《中國男兒》代替國歌.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中國不僅陳毅一個這種人,還有很多很多,如詹天佑、魯迅、董存瑞.他們一生都在奮斗努力,為國家做貢獻,把自己的清楚獻給了祖國,他們無怨無悔,但是,我們為什麼一努力做題,就哭天喊地,無病呻吟.
陳毅元帥為了祖國的光榮編了暫定國歌,讓中華人民感到自豪.國家興旺,匹夫有責.陳毅就是61億匹夫里的一個,他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身為20世紀末的我們,只知道享受榮華富貴,也只知道吃喝玩樂,而在榮華富貴中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可是我們沒有陳毅艱苦,也沒有他那麼努力.身為20世紀的接班人,也是國家的一份子,我們也應該堅貞不屈.
中國的許多近代偉人,如:我們最敬愛的毛澤東毛主席,他從小就勤儉節約,他進城時,別人都穿著名牌衣服,就他風塵僕僕,在當上國家主席後會見外國總理,他連二郎腿都不敢翹,因為襪子縫補次數太多.毛主席襪子能來來回回縫補,可我們如果什麼東西自己認為毀壞,就扔掉.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是呀,周總理視民如子,卻對自己不管不顧,而我們正好反過來,我們遇到窮人不理不睬,甚至打他;遇到難人也不給點錢,這是的我們還有良知嗎?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我奮斗的目標,從這一刻起,我要全副武裝地迎接明天,迎接未來;從現在起,我要發憤圖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從現在起,我要努力學習,超越自我,不能一降再降,也不能原地踏步.
③ 電影國歌觀後感,1500字
很久沒有看到像《國歌》那樣令人為之震撼的電影了。影片從東北淪陷以後這個角度切人,描寫我們民族從苦難、悲憤到吶喊、抗爭的歷程,再現了本世紀三十年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那段屈辱慘痛的歷史;塑造了以田漢、聶耳、夏衍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精英奮起抗日、勇往直前的愛國形象;講述了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最初作為電影《風雲兒女》主題歌而誕生的來龍去脈。
《國歌》這部片子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五十周年的時候推出的,雖然是一部可以說是老片,但是這卻是我第一次看。看《國歌》時,看到東北的學生講述自己在東北如何遭到日本人的欺辱,日本人如何欺負中國人,就覺得眼眶熱熱的。
日本人不但在東北在上海也是橫行霸道的,竟可以在大街上隨便放槍之後就躲到租界里去當縮頭烏龜。實在是可氣!!!
在看到那批來到上海的東北學生為了搶回東北組成了東北志願軍後,覺得很震撼。
即使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還是義無反顧的大會東北去,就是他們這股子不搶回東北不結婚的勇氣使我感動了。
看了《國歌》,最讓人振奮的是大氣磅礴,充滿激情,富於崇高美、悲壯美。影片的這個整體效果是和氛圍的營造分不開的。當那列來自東北的載著傷兵和難民、流亡大學生的火車徐徐開進上海站時,國難當頭的危急、悲愴的氣氛迎面撲來。這種撲面而來的起勢一下子把你卷人戰亂的情景中去,同時又給你留下揪心的懸念:為影片中的人物的命運乃至國家、民族的命運而擔憂。
從那一刻起,影片的主人公田漢和聶耳等文化人就被卷人一場抗日救國的斗爭中去,經歷了一場血與大的洗禮;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影片就在一系列突變事件中展現一幅幅或慘烈或悲壯的畫面。在淞滬抗戰的時候,聶耳和田漢,不畏艱險,為了真實地記錄下戰爭的血淋淋的震撼人心的場面。冒著槍林彈雨,背著攝像機沖進戰斗第一線的勇氣是令人敬佩的。
他和夏衍創作的電影《風雲兒女》開拍了。在長城外景地,從南洋趕回國參加抗戰的女青年梅香不幸被日軍飛機炸死;不久又傳來了參加東北義勇軍的齊白山、林雪麗戰死疆場的消息。這一個又一個的噩耗激起了田漢的憤怒,他揮筆寫下了《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寫完歌詞,田漢即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逮捕人獄,聶耳揮淚譜曲,實現了他們的共同願望。當獄中的田漢聽到這支激越的歌曲時,他無比激動,但他還不知道他的親密戰友、年僅23歲的聶耳已不幸在日本溺水身亡……
身於抗日救亡運動。這一切,由主人公田漢輻射出去的眾多人物關系,構成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直接激發田漢創作《風雲兒女》主題歌的激情,使影片更真實生動地體現出作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是民族的最強音:永遠的進行曲!
④ 電視劇《國歌》觀後感150字左右
近日,觀看了電影《國歌》,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以國歌創作進程為序展現了國歌的誕生,國歌樂曲悲憤激昂,氣吞山河,催人奮勇崛起;歌詞沉重悲壯,洪鍾大呂,促人勇往直前!
電影《國歌》與電視劇《亮劍》在情節上有異曲同工之處:現實實用主義原則。
請看後來田漢與國歌的命運:
從1964年起,江青與康生一唱一和,將田漢的京劇《謝瑤環》打成了「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毒草」,並公開批判。郭沫若是了解田漢的,也是了解當時的批判情況的,他一針見血地指出當時的批判和批判者:「哪裡談得上開誠布公。兩面三刀,落井下石,踩著別人肩膀往上爬,甚至不惜賣友求榮者,大有人在。」後來,「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康生、江青等更加肆無忌憚地加緊迫害田漢。他們給田漢加上「叛徒、「黑幫」。「文藝黑線祖師爺」、「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等等罪名,並將田漢送進牢獄。在寒冷的1968年12月10日,被化名為李伍的田漢,在半監獄式的301醫院,含恨離開了人世,除了一件大衣,一副眼鏡外,沒有親人和朋友來與他告別……
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重新填詞的《國歌》。
新詞是:
前進,各民族英雄的人民,偉大的共產黨領導我們繼續長征。
萬眾一心,奔向共產主義明天,建設祖國,保衛祖國,英勇地斗爭。
前進!前進!前進!
我們千秋萬代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
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前進!進!
好在歷史是人民書寫的:1979年4月,田漢平反昭雪兩年多之後,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恢復了《國歌》原詞的決定。
電視劇《亮劍》於原著對比:原著的後半截重點之一描寫李雲龍在文革中與左的錯誤的斗爭,最後被迫害致死。
在我們國家,目前深刻總結內斗經驗教訓,促進國家的民主法制進程,推動政治文明建設,確是當務之急。
目前內憂勝於外患!
⑤ 國歌《中國男兒》讀後感作文399字
國歌《中國男兒》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國歌》這篇文章.
《國歌》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九二一年春天的這一天,阿里耶商業專門學校盛況空前,全校師生合影留念,照相的時候要唱國歌,可是中國學生知道中國沒有國歌,但又怕外國人恥笑,陳毅便用《中國男兒》代替國歌.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中國不僅陳毅一個這種人,還有很多很多,如詹天佑、魯迅、董存瑞.他們一生都在奮斗努力,為國家做貢獻,把自己的清楚獻給了祖國,他們無怨無悔,但是,我們為什麼一努力做題,就哭天喊地,無病呻吟.
陳毅元帥為了祖國的光榮編了暫定國歌,讓中華人民感到自豪.國家興旺,匹夫有責.陳毅就是61億匹夫里的一個,他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身為20世紀末的我們,只知道享受榮華富貴,也只知道吃喝玩樂,而在榮華富貴中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可是我們沒有陳毅艱苦,也沒有他那麼努力.身為20世紀的接班人,也是國家的一份子,我們也應該堅貞不屈.
中國的許多近代偉人,如:我們最敬愛的毛澤東毛主席,他從小就勤儉節約,他進城時,別人都穿著名牌衣服,就他風塵僕僕,在當上國家主席後會見外國總理,他連二郎腿都不敢翹,因為襪子縫補次數太多.毛主席襪子能來來回回縫補,可我們如果什麼東西自己認為毀壞,就扔掉.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是呀,周總理視民如子,卻對自己不管不顧,而我們正好反過來,我們遇到窮人不理不睬,甚至打他;遇到難人也不給點錢,這是的我們還有良知嗎?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我奮斗的目標,從這一刻起,我要全副武裝地迎接明天,迎接未來;從現在起,我要發憤圖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從現在起,我要努力學習,超越自我,不能一降再降,也不能原地踏步.
⑥ 中國人民共和國國歌,寫這首歌的內在意義和愛國情懷的感言不少於400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即《義勇軍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1935年,文學家、劇作家田漢作詞,中國新音樂運動的創始人、人民的音樂家聶耳作曲。這首歌原為電影《風雲兒女》的片尾主題歌,被稱為中國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在人民中廣為流傳,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成為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義勇軍進行曲》歌詞如下: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這首歌是抗戰歌曲,所以處處體現著抗戰的烙印。日本帝國主義是近代以來我國最危險的敵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使我們面臨亡國滅種的災難。中國人怎麼辦?唯有起來反抗!《義勇軍進行曲》就是反抗的宣言、沖鋒的號角,號召所有中國人團結起來,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抗擊侵略者。
今天,我們處於和平時代,《義勇軍進行曲》仍有現實意義,因為這個世界還遠遠不是太平世界。歷史告訴我們,忘戰必危,任何時候都要居安思危,牢記歷史的教訓。我們不搞霸權、侵略,然而要時刻警惕別人的野心。一個富裕起來的中國必須也是一個強大的中國,不去外面搞事,但要能夠自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倘有任何人侵犯我們的利益、危害我們的安全,我們就要用自己的鐵拳予以堅決回擊!
⑦ 國歌的電影劇情
1931年「9.18事變」,東北三省淪陷了,正在上海積極從事抗日戲劇活動的田漢結識了東北流亡學生齊白山等人,並與這些熱血青年成為了朋友,共同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28"淞滬戰爭期間,田漢深感戲劇舞台不足以表現抗戰,在夏衍的號召下,田漢等人毅然拿起攝影機,以電影武器,創作了一糸列愛國影片,同時他創作的愛國歌曲也不斷問世。當他的朋友齊白山與義勇軍夥伴相繼為國捐軀的消息傳來後,田漢在悲憤中為影片《風雲兒女》寫下了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鼓舞中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這就是傳唱至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⑧ 關於祖國電影的觀後感。
紅色電影《世紀大閱兵》
觀後感
祖國是哺育我們的母親,是所有生命的搖籃,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因此,我們要時常對自己說:「我是中國人,我為此感到驕傲!」
《世紀大閱兵》這部電影講述了開國大典的全過程,大為壯觀的就是閱兵儀式,整個儀式震撼人心,十分壯觀。
時間曾今凝聚在1949年10月1日,當巍峨的華表披上清晨的第一縷曙光,當雄偉的天安門迎來新一輪的太陽,當無數先烈用鮮血染紅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偉大的領袖毛澤東洪亮的聲音傳遍了全世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時刻,對於一個飽經憂患盡受欺凌的名族來說是多麼寶貴啊!中國,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讓世界震撼的名字;一個讓無數華夏兒女為之驕傲與自豪的名字從此誕生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日子到來時,億萬炎黃子孫歡呼雀躍。沉睡了千百年的東方「雄獅」終於昂首世界之林。這是一個沸騰向上的祖國;這是一個如日中天的祖國!
最令人熱血沸騰的還是閱兵大典,總指揮員和司令員依次對靜止狀態的士兵進行檢閱。檢閱完畢後,海、陸、空三軍還在天安門樓前進行表演,最讓我佩服的就是那個齊步走,都不能用整齊劃一來形容了,手臂揮的角度,腳抬的角度都差不多一樣,沒有任何一個人濫竽充數,簡直不敢相信,我都覺得這些動作完全出於一個人。可這些士兵也是台上三分鍾,台下十年功啊!在不為人知的背後,他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淚水啊!其中還展示了各軍的武器,由輕到重,由低到高,由大到小,看得我是眼花繚亂,所有武器渾合一體,形成了強大陣容!
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要想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就一定要確定一個遠大的志向,樹立和培養正確的理想觀念,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要立志為祖國的未來而努力奮斗,把祖國建設成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國家,因此,我們要珍惜和抓緊童年的每一秒,抓緊鍛煉身體,培養高尚道德,掌握豐富知識,把自己的學習、成長同中國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為祖國建設、振興中華時刻做好准備。
其次,我們要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無論是在什麼地方,不管我們有多忙,當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伴隨著國歌緩緩升起時,我們都必須停下腳步,一邊注視著國旗行隊禮,一邊響亮地唱起國歌。平常生活中要愛護紅領巾,應該為自己是少先隊的一員而感到驕傲。在學校里要帶紅領巾,上體育課時可以把紅領巾摘下來,疊好放進書包。回到家裡要把紅領巾放在床頭,以便第二天起來時佩戴。紅領巾要定期清洗,保持干凈整潔,雖然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但卻充分地體現出了自己的愛國意識,只有愛我們的母親祖國,為祖國獻出一份力,才會茁壯成長。
同學們,愛國是一種堅定的民族精神,更是一種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我們青少年要用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去描繪祖國未來的宏圖,將一片丹心獻給祖國。祖國在我心中,祖國在你心中,祖國在我們中華兒女心中,讓我們一起為祖國美好的明天努力吧!
⑨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後感,250字左右
從1949到2019,新中國在復興大道上不斷前行。這70年,是先烈捨命創造的70年,是充滿艱難險阻的70年,是中國砥礪前行的70年,更是中國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70年!今年,全國人民都為祖國70華誕感到歡喜和驕傲,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母親送去了祝福。陳凱歌、張一白、徐崢等聯合執導的70周年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選取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個畫面,重現祖國70年的經歷,使人產生極強的共鳴,相信每個觀眾都有不同的感受。
電影選取代表中國幾個不同階段的大事件,將70年的大事件呈現出來,使每個人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祖國的70年經歷。每個小故事都將個人與國家的命運結合在一起,將幾代人聯系在一起,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力量的強大。
令觀眾最感動、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前兩個故事《前夜》和《相遇》。《前夜》由管虎執導,黃渤主演,是關於開國大典前夕的故事。黃渤扮演的林治遠說過:「28年革命,2000萬人的犧牲換回來的紅旗,我們能做的只有四個字——萬無一失」,僅僅兩個數字,就讓很多人熱淚盈眶。爭分奪秒地為國奮斗,眾志成城的群策群力。這面旗幟看起來很簡單,背後卻有著無法計數的人們共同努力。影片中生動的內容,不僅讓人們感受到歷史真真切切的存在,而且讓人們被歷史感動,為這樣的歷史而自豪。而《相遇》則是關於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他叫什麼名字?他叫什麼名字我都不知道。」在新中國第一原子彈爆炸成功的背後,所有人共同的狀態——無名。他們將個人的情感深埋心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青春和汗水甚至生命換來國家的強盛。他們唱響了青春之歌的主旋律——奉獻!當方敏和高遠在慶祝的人群中走散、當若干年後方敏看著電視流下情緒復雜的眼淚,影廳里多數觀眾也都跟著流下了眼淚。其實,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