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要活著去天堂觀後感

電影要活著去天堂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8-30 11:02:41

A. 《活著》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活著》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著》觀後感1

當畫面上出現五個耄耋之年的老人,激情無限地騎著摩托車在公路上疾馳時,我情不自禁地為他們而感動。他們全都身患重疾,卻為了年輕時的夢想以及未完成的夙願,每天訓練,強鍵體能,拿出積蓄,開始一段熱血歷程。十三天環島騎行,風餐露宿,最終來到幾十年前相聚的海灘,手中舉著已逝妻子的照片,淚流滿面。那一刻,我感動得流下淚來。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夢想,是為了成功,是為了成長,還是為了經歷?

渾渾噩噩的人碌碌無為,活著就是為了活下去;隨隨便便的人沒有目標,活著就是為了明天;普普通通的人辛苦工作,活著就是為了這一輩子……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活法,活著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但我們需要明白,沒有夢想,不堅持為夢想而努力的人永遠都不是為自己而活,放棄目標,隨遇而安的人永遠也不會成功。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青春拼搏,人生才會無悔;夢想開花,未來才會充滿希望。人這一生,不過彈指揮間,但這漫漫歲月中,總得有什麼來支撐我們前行,這就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為了拼搏,為了愛,為了燦爛的陽光和心中永不磨滅的希望。

人生才會無怨無悔。

《活著》觀後感2

無論生活多麼艱苦,你要記住,要努力的活著;不管生活多少挫折,你要想起,你至少還活著。

他原有一個安定的家,但因他的賭注,敗光了所有家產。他要活著,他至少還有一家人。

他原有一個慈祥的父親,但因他賭失了房子,父親當場癱死在家中。他要活著,他至少還有妻母,一位可愛的女兒。

他原有一個陪他的妻子,但因為他成了賭徒,回了娘家。他要活著,他至少還有一位老母親,一位女兒。

他的家漸漸安定了,也就不再賭了。妻子回來了,還為他帶來一個兒子。

他原以為自己可以這樣安定的過一輩子,但他一次外出,被國民黨抓取充兵打仗,在回家便成了奢望。他要活著,不遠的那個家需要他。

他在那裡與好兄弟春生結識了老兵老全,一次次的死裡逃生。被解放軍俘虜後,他領了路費,終於回了家。

但他原來那個聰明乖巧的女兒,卻害了一場大病,失了聲。在他從解放軍那兒領了路費要回家的那晚,和樂呵呵的他卻不知娘悄無聲息的斷了氣。他還活著,他至少還有妻兒。

他原有一個為他放羊的好兒子,卻得一消息,他的兒子葬送在他那好兄弟手中,他要活著,他至少還有還有妻子和女兒。

他老了,但他不能老啊!女兒出了嫁,妻子害了病,這時候,死人遠比活人要輕松。但他不能死啊,他要活著!

他,福貴,就算一無所有,也要活著。不只是他活著,更要代那些死去的人啊活著,代那些受盡苦難的窮苦百姓活著。他並不是一無所有,他至少還活著。

活著,活著......

《活著》觀後感3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余華

第一次接觸《活著》並不是通過看余華的小說,而是看電視劇《福貴》。這部電視劇通過改編余華的小說《活著》而拍攝的,那時候奶奶很喜歡看這個電視劇。也許是同樣經過那樣的年代吧!

真正讀到余華的小說,是同學送給我的禮物,那是的我並不知道余華,也不知道他的小說,但因為同學的禮物,我很樂意的收下,並仔細的閱讀了這本小說。起初,我並不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並不大懂,只是深深沉沉的知道這是一個老人在回憶,回憶以前的日子,以前的痛楚,零零碎碎的片段,讀得我懵懵懂懂。與此同時,也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我嘗試過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認識主人公福貴,去走進他的悲慘世界,但我依舊還是在門外徘徊,著更激發了我對他的好奇心。於是,我決定上查查這本書,搜出來的詞條十分多,也看見了他的評價更是好多好多,人們不吝惜贊美之詞。

《活著》觀後感4

愛,是一個偉大的代名詞,含淚活著觀後感。一個人的本能就會讓他學會愛,而在千千萬萬愛中,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偉大的。「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片中主人公丁尚彪夫婦就是這樣無微不至的為他們的女兒默默的無私的奉獻著,他為了女兒淪落他國,每天還要打三份工。異國的孤寂,思鄉的煎熬,他都堅持著,堅強的活著,他與女兒別離了8年後再次重逢,他仍舊叫女兒到美國求學時要堅強,有了堅強的毅力,也能戰勝自己。

父母是子女的墊腳石,沒有老丁夫婦的無私的奉獻,他們的女兒不一定有輝煌燦爛的明天。同時讓我感動的是片中幾次離別又幾次重逢,離別時傷心,重逢時喜悅,我的情緒也跟著這樣的感人情節波動著,第一次是片中女主人公送女兒赴美國留學,在飛機場,8年前,她也是在同樣的地方送走了他的另一半,而如今,她又要送走她至愛的女兒,那種心情真是心如刀絞,我們做母親的人可能更能體會到那份母愛的辛酸,之後是女兒和父親在日本的重逢和別離,片中沒有太多的語言流露,只是用他們的眼神告訴對方,彼此是多麼的思念,再次,是他們夫妻在日本的重逢,丁尚彪對妻子說「你辛苦了!」再次讓我淚流而下,離別時在吵鬧的車廂裡面,在眾目睽睽之下,他們彼此痛哭,那種淚是令人感動,讓人觸動的淚。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年青一代的父母要和向片中主人公學習,學習他們那種責任感,為孩子的明天打好基礎。

《活著》觀後感5

韓國這兩年喪屍片拍的挺多的,強烈推薦看的是《釜山行》和《王國》一二季。

釜山行第二季還沒有看,怎麼樣暫且不發表意見。

這兩個是我覺得拍的甚好的,不論是演技還是情節還有呈現的畫面都是不錯的。大家可以去找來看看。

《活著》之前看海報的時候對立意很感興趣,加上是朴信惠和劉亞仁出演,期待值還是很高。

都是實力派的.演員,朴妹妹沒出來的時候,也就是電影開始那段,個人覺得是很難熬的,其實劉亞仁的演技是不錯的,演出了那種全世界只有他一個人活著的感覺,但是我總覺得很枯燥,所幸堅持看了下來,後面還是很精彩的。

個人覺得比較有意義的場面:

一個是:劉亞仁飾演的男主角准備上吊的時候發現除了他之外還有人存活的時候(女主),演出了那種見到還有活人的那種驚喜,開心還有語無倫次,那段的演技是真的可。

二個就是去8樓遇見的那個男的那裡,這個男的三觀我也是服了,我覺得韓國導演在喪屍片中很會用這樣的情節,烘託人其實有時候比喪屍更可怕,打著道德的旗幟裝飾人心。

我覺得這個電影有那麼一點點適合20xx的大環境,活著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啊!一定要好好的活著。

電影值得一看,細細體味也能悟出不少。

《活著》觀後感6

陳大會老師的《活著》適時的出現,讓我反省自己剛剛發出的想要去多買衣服,美美的包裝自己的決定,人活著不是為了包裝自己的外表,而是為了內心的平和。

我現在的生活已經很不錯了,每天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開始時我是很知足的,但是時間久了,慾望又冒出來了,總是有許多美中不足的事情發生,我糾結,我計較,我抱怨,我不平。心態影響身體,身體的不適又來敗壞我的心情,形成了惡性循環。

這時我看到了《活著》裡面的姐妹們,她們敢於把自己放到社會的最底層,每天去撿廢品,撿瓶子,在垃圾裡面撿吃的,面對別人的訓斥和謾罵,她們總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說對不起,她們沒有怨恨,也不肯放棄。最主要的是她們的內心是快樂的,是滿足的,這不也正是我所追求的嗎?

知足常樂,自食其力,不爭,不靠,不抱怨。修忍辱波羅蜜,把自己放低,對別人的訓斥和指責甚至抱怨,都要做到感恩,說對不起,不再委屈,不再辯解,不再抱怨,最好能做到內心不起波瀾。

《活著》觀後感7

終於完成了很多年一來的心願。很早就希望自己能夠讀完這本書。今天終於讀完了:《活著》里的福貴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里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福貴的一輩子,就如書名一般,活著,只是能夠活著,活著就要面臨苦難,但是苦難來臨了也必須艱難的活著,雖然這一輩子有許多的遺憾,但也曾經有過相逢,有過團聚,有過幸福時刻,老人最後也是看淡了人生,參透了人生的去活著。

《活著》這篇小說寫得溫和,相比老舍先生的文,就沒有那麼壓抑,沒有那麼露骨得讓人難受。這篇文章福貴的苦難絕不亞於老舍先生在《我這一輩子》小說筆下的那位巡警,那巡警最終的結尾是這樣的:我還笑,笑我這一輩子的聰明本事,笑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聲,這世界就換個樣兒吧!

但卻沒有這位巡警這樣讓人難受,可憐。二者不同就在於,應該小說中的人是怎麼看待自己的人生,是把自己的人生歸咎於內心還是歸咎於天命。這就是活著的學問吧。

《活著》觀後感8

心簡單,活著才簡單;心自由,活著才自由。

活著不在於享受,不在於索取,而在於付出。《活著》是一種歸零的教育方式,感覺義工們找回了人性的本善,懂得了知足,學會感恩。什麼是快樂?當我們能夠使別人快樂,我們才是最快樂的。當我們能讓父母家人幸福的時候,自己才是最幸福的,一個人懂得知足,懂得感恩,那還用擔心不幸福嗎?

我們之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就因為每天都在想那些不能得到的東西。

現在的人為什麼卑微了、低下了、貧賤了?當我們的生活富裕之後,就會有一種不良風氣,就是攀比,盲目的攀比;就是揮霍和腐敗。人們越來越傲慢了,傲慢招來的都是損害、災難。

我們這一代人被污染的太久了,我們的價值觀、生活觀念顛倒的太久了。我們之所以不能腳踏實地,就是沒有歸零,沒有知足的心態。我們之所以不快樂,就是計較的太多。我們之所以活的累,就是想太多。

老實、聽話、真干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最需要的精神!《活著》讓我看淡了得失,失去是為了更好的擁有!

往事濃淡,色如清,已輕;經年悲喜,凈如鏡,已靜。心寬了,世界就大了。

《活著》觀後感9

不論現實變成了什麼樣子,不論現實剝奪了我們什麼權利,只要我們活著,也只有我們活著,我們才有義務有權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這才能叫做真正的活著。我們不應該讓現實決定我們怎麼活著,而是應該自己決定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姿態活著。

活著,就要面對選擇,只有保持理智,才能做出客觀的判斷,才不會讓自己後悔。所以我們沒有機會錯過機會,在可以選擇可以改變的時候,用心做一個完整自己,用自己的態度去看待「活著」。

先前對余華的作品也略有接觸,他筆下的悲劇一向是這樣,大體上看似不卑不亢,糅合到一起的時候又讓人受不了。當你讀完整個故事,回頭整理這個完整的故事的時候,才會不情願、不忍面對的發現,原來把任何一個故事單獨拿出來分析的時候都能真實的感受到那種撕心裂肺的痛,難以承受的痛。他不屑於寫那些下里巴人,而是用一些看似荒誕的故事,講述著高度真實的生活。

文字里的安靜,冷漠,無形間渲染了一種壓抑沉悶的氣氛,不斷的痛苦從而不斷的期待,想發泄卻又束手無策,只能完整的看完,被這種單純痛苦所擺布,甚至是被玩弄於股掌之中,令你無法自拔,也不想自拔。當你痛到麻木的時候,才能看清現實,在簡單單純的感情里看待理解生命,好好活著。

余華深沉的講述著生命的悲劇,對於悲劇這件事我也有一點自己的看法,人之所以喜歡看悲劇,喜歡被這種悲劇所打動,無非是想尋求自我安慰。

《活著》觀後感10

活著,一個難以捉摸的詞語,就像這本書一樣。深奧。

活著就自然要接受痛苦,要接受煩,並解決。現在的學生,包括我,常常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而活,是自己的將來,或是余華在書中所寫的為了光耀祖宗。你還活著,那麼在你身上的擔子就從未放下。你要去承受痛苦,承受分離。余華在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當福貴的親人一一離去時他才學會珍惜。

所以,我們應該正視生命的有限和脆弱,立足現實,珍惜生命,以最大的努力熱愛生命。當面對磨難時,不要怨天尤人,要勇敢地面對它,用愛和寬容來超越苦難本身,靠忍耐和溫情來消散苦難。將生死無常的生命悲哀,轉換成對生命價值的自覺追尋與實現。相信生命在這樣一次一次的磨礪中,會變得更加堅強,而我們也會更加理解生活的本質,理解人生的美好。

這世上的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活著。近日中央台在向廣大市民提問:「你幸福嗎?」答案千千萬萬,但我覺得,能活在當下,就是幸福!

《活著》觀後感11

中午收到我的BD(Mlily)的提醒簡訊,馬上上網一口氣把《人為什麼活著》和《叫我第一名》的兩個視頻看完,後面一段還是四歲的女兒一起陪著看完的。

看完後女兒拿來一本叫《噩夢》的圖畫書纏著要我給她講,此前她媽媽給她講過,這次在我講之前她讓我跟著她做一個動作:雙手合什,然後用嘴巴對著吹一口氣。我按她示範做了,女兒接著說:「爸爸,兩個手掌里夾著一個大怪獸,但是,你不用怕,其實它是在你心裡的……」,我看著女兒一臉認真的樣子,想著她後面這段說話,一下子覺得很踏實平靜而又深有感觸,這不正是看完《人為什麼活著》和《叫我第一名》我所想要說的話嗎,---「你不用怕,其實,它是在你心裡的。」是的,無論是恐懼還是夢想,其實,它都是在我心裡的,我都不用怕,我只需要雙手合什(坦然的)去面對它、去迎接它。

《人為什麼活著》里那五個堅毅的老人讓我看到一幅很堅強、動人的畫面,感受到他們心中的那份溫暖和感動以及那份對重建人生、追尋夢想的渴望與堅持,人生的價值也體現在對自已極限的每一次超越中,而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次超越之程的那份體驗,讓人生豐盛而喜悅。《叫我第一名》里的那個科恩,讓夢想裝滿他的內心,把苦難看作他精彩人生的功課、自我成長的夥伴與導師,他內心的那份強大令人感懷至深。

讓我深深想起我的蛻變導師道格拉斯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想擁有一個美妙的童年,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因為,她一直在我心裡。

《活著》觀後感12

我總是看見一個老人,牽著那頭老牛緩慢的走著。有時候,他們在耕地;有時候,老人坐在草地上,老牛在水裡安靜地洗澡;有時候,他們一前一後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們沒有多餘的言語,他們只是相互依偎著走過餘下的時光。

我想,對於福貴來說,沒有什麼美麗人生,活著才是他全部的力量,也是他唯一的希望。堅忍地活著,頑強地活著,苟延殘喘地活著······我想,對於我來說,也沒有什麼美麗人生。我也默默地忍受過孤獨,我也一個人承受過失意,我也獨自地等在黑暗中,在傷心欲絕的時候,我也彷徨過,痛苦過,掙扎過,也感受過生活的無常。但是欲絕,卻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因為我知道,人生下來便帶有一種力量,不是與命運抗爭,而是與命運為友。人是世界上最脆弱又是最頑強的生物。如果我們不能將人生過得完美,我們可以將人生過得完整。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與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失意與痛苦,從來就不是消沉的理由,它們只是人生路上一塊小小的石子,或許會硌腳,或許會絆倒,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向前走去。它們或許不能讓人生變得更加美麗,但是這才是人生的意義。《活著》告訴我們,從來就沒有過不了的命運,只要能活著,我們就該好好的活著。人生的滄桑不過如青石板上的刻痕,歲月流轉,水珠滴過而又了無痕跡。曾經的掙扎不過是過眼雲煙,而事到如今,我們才明白,我們要的從來都不是美麗的人生,我們要的,是一步一步走過的故事。

《活著》觀後感13

故事平淡真實,福貴悲凄的大半生,伴隨著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場景。但我不知不覺地被他們的「悲慘」命運感動了,我品味到了什麼叫人生,人為什麼要活著……不能說這部作品多麼偉大,我只說他真切地告訴我什麼叫活著……命運如此,福貴有得選擇嗎?人在命運面前顯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活著》就我感覺而言,是我目前看過的最符合原著精神,又加入導演自己的理解的影片,可見,「老謀子」對原著的理解是超人的。有些人說張藝謀的電影是給外國人看的,但我覺得更是給我們看的。中國人最要命的就是不敢直面現實,中國的希望我以為要敢於否定我們的過去和自己。您說呢?

有些人生來就名聲顯赫,但更多的人生來是默默無聞;有些人生來就一帆風順,但更多的人生來就充滿了艱辛與坎坷。重要的不是出生怎麼樣,而是今後我們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學會在苦難中鍛煉和忍受。人生漫長也短暫,也不要嫌過程太坎坷,因為只有歷經磨難獲得的勝利才更讓人懂得珍惜!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活著的人都應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人是應該活著,因為世間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珍惜的感情!

《活著》觀後感14

活著能承受多幸福的就能承受多痛苦的。

福貴生在動亂,變革,飢荒的時代,能因敗家躲過地主斗爭,能從戰場上逃回來,妻子對他不離不棄,兒女懂事聰明,與他而言是非常大的運氣,他若是一直當地主,文革時他和他的孩子都要被斗死,他的妻子在他那麼落魄的時候依然沒有怪罪他,他是何德何能有這樣的妻子,沒有心疼過的孩子,都跟他那麼親熱,連戰場都沒有奪取他的性命,還能有個心眼好的女婿,有個可愛的外孫,他遇到了最大的驚喜和幸福,同時也在不斷承受一個個幸福的離去,福貴回憶他不斷失去親人的一生。

在時間的流逝里,他與痛苦已經和諧了,而與親人在一起時候的歡喜與溫暖卻在突顯,家人給他的愛伴隨著他的晚年生活,那個年代的人大多和福貴是類似的遭遇,好死不如賴活著是一個時代人的精神理念,只要活著,就可以遭遇更好的,更壞的,只要沒有打破活著,一切都可以接受,海明威說,人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而對當時的中國底層人,卻是可以被無數次打敗,但不能被消滅,可能這就是中國人與美國人的區別,我們慶幸生在一個平和的年代,有病可醫,有書可讀,不會被餓死也不擔心打仗,我們應當珍惜自己的親人,多愛自己的家人,他們是與活著最直接也是唯一有關系的,珍惜自己擁有的愛,是活著的見證。

《活著》觀後感15

電影《活著》改編自作家余華的同名小說。影片在開頭就展現了一個富家少爺沉迷賭博玩樂的情景,最後被騙去了全部家產並氣死了自家的父親。從此這個人物開始了他坎坷的後半生。在幾十年裡經歷被捕,中年喪母喪兒等一系列打擊,最後剩下的唯有「活著」。

電影中的主人公富貴的生活十分曲折,曾是富家少爺後來淪為演皮影戲為生,又經歷了喪兒的悲痛,最後連妻子也因為教授被饅頭噎著,而失血過多死亡。富貴經歷了一系列的打擊,他的親人一次又一次地離開他。電影中一次又一次地提到活著,人活著不容易,小人物活著更不容易。活著,再苦再難也要活著;因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活著,人最根本的需求也是活著。

命運給富貴開了一個又一個玩笑,電影中的表現手法也表現了對命運的諷刺。活著,這么不幸悲慘為什麼仍然要活著,我們到底又是為了什麼活著,這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寧願光鮮的死去,還是悲慘的活著?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不管怎麼說,我認為活著才有可能才有希望才有未來。

B. 電影《活著》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影《活著》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活著》觀後感1

生活中,每個人都為生活忙碌著,每個人都要有生活的本領,不能只生在溫室里靠父母,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應該懂得父母掙錢的辛苦,學會感恩,學會自己生活的兆餘本領!

這學期,學校開展了傳統文化《弟子規》的學習,老師讓我們觀看了陳大惠老師的視頻——《活著》,我很受感動。視頻播放得內容是一個傳統幼兒園的孩子接受傳統文化的聖賢教育。在這個幼兒園里,孩子們沒有大型玩具,沒有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卻生活得很快樂!老師帶他們做游戲,他們知道給老師送茶喝,給老師搬椅子坐,吃飯不挑食。尤其看到那個小朋友背誦毛澤東主席的詩詞,很讓我佩服。視頻還放了很多做義工的大學生,他們什麼都不會做,做義工還讓別人侍候。為了教育他們,陳老師帶他們到街上撿破爛七天,靠自己的能力吃飯,親自體驗靠自己生活的過程。在這七天里,他們遭受了種種困難和別人的白眼,撿了一天只掙到幾元錢,他們不再嫌棄垃圾桶臭,當遭到人罵時也學會了溝通,沒吃的盒飯也撿著吃了……他們都深深地體會到父母掙錢的不容易,體會到了擁有活著的本領的重要性。

是呀!現在我們物質生活好,父母又嬌慣我們,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什麼都不會做,都是父母替我做。當我們長大了,自己面對生活的時候,怎麼能有能力面對生活的困難?這樣將來不就是廢人嗎?想到自己平日里挑食,想到自己挑剔穿戴,想到自己還讓媽媽整理書包……我感到很慚愧。

觀看了視頻後,我想:今後的生活,我也要改變自己,從小事上鍛煉自己的生活能力,學會感恩,學會活著的本領。

電影《活著》觀後感2

當我看完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後,又有了直觀的感受,再次被電影中人物的命運所震撼。從我內心早就想寫點什麼,但頗感苦澀,很難落筆。不誇張地說,看《活著》小說和電影,我都是含著復雜的淚水看完的`,我相信每顆淚珠都閃爍著人性本有的憐憫之光澤。

余華的《活著》通族晌滾過徐福貴有些超脫的敘述,故事沿著倒敘展開。而電影則是張藝謀借用一支諷刺的椽筆,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寬度近達半個世紀中國農民家庭悲歡離合的畫卷。雖說故事是虛構的,但我相信他的真實,真實地存在於廣大農村的某個角落,是一部被官方扼殺的中國農民的命運史詩。

故事平淡真實,福貴悲凄的大半生,伴隨著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場景。但我不知不覺地被他們的。「悲慘」命運感動了,我品味到了什麼叫人生,人為什麼要活著……不能說這部作品多麼偉大,我只說他真切地告訴我什麼叫活著……命運如此,福貴有得選擇嗎?人在命運面前顯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活著》就我感覺而言,是我目前看過的最符合原著精神,又加入導演自己的理解的影片,可見,「老謀子」對原著的理解是超人的。有些人說張藝謀的電影是給外國人看的,但我覺得更是給我們看的。中國人最要命的就是不敢直面現實,中國的希望我以為要敢於否定我們的過去和自己。您說呢?

有些人生來就名聲顯赫,但更多的人生來是默默無聞;有些人生來就一帆風順,但更多的人生來就充滿了艱辛與坎坷。重要的不是出生怎麼樣,而是今後我們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學會在苦難中謹信鍛煉和忍受。人生漫長也短暫,也不要嫌過程太坎坷,因為只有歷經磨難獲得的勝利才更讓人懂得珍惜!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活著的人都應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人是應該活著,因為世間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珍惜的感情!

C. 《活著》觀後感

《活著》觀後感(通用5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活著》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著》觀後感1

看完電影《活著》之後的一些想法。

首先,是對故事本身的震撼。小說《活著》在一年以前看過,故事由福貴在田坎上道來。像一尊佛在講著輪回前的故事。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的我對它的熱烈和它對我的震撼可想而知。故事已了解,但看到要緊時仍是心一緊眼一濕。這應該就和演員的技藝有莫大的關系了吧。說到表演,只能用一竅不通一詞來形容自己。但我的表現定是真實的。每每看見處在感情的風口浪尖上的鞏俐,就不自覺地走入了電影中的她。不論是《活著》里的有慶、鳳霞他娘,還是《歸來》里在火車站天橋上大叫著陸焉識的馮婉愉,亦或是《紅高粱》里被扛在肩上的大麻花辮紅衣裳的九兒。

但我最想講的是中國女性。中國幾千年傳統的男尊女卑造就了中國女性堅強、隱忍、包容的性格特徵。家珍的經歷幾乎就是由大部分平常女性一生的經歷復印而來。試想一下,如果把家珍和福貴的經歷對調,可能早在賭場的那一幕,故事就以一紙休書結束了。心理學老師在上課中提到過這樣一種情況,在他接觸的案例中,婚內的出軌的男性多能得到妻子的原諒,而婚內出軌的女性極少能獲得一個新的機會。雖然這個例子有一些極端,但生活中的確不乏類似的例子。中國傳統給了男性遠多於女性的放肆的空間,具體可以體現在採用兩種不同的標准來衡量兩種性別的人,在同一件事情上對男女的態度差別較大等。

《活著》觀後感2

"記得我們高中語文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人所犯的每個錯誤都會得到懲罰。我想也是的。但趁法本身並不可悲,也不值得去同情,而真正令人可悲和同情的,是有的人還未來得及犯錯誤,就被命運之神宣判了死罪。在生活和生命面前,人的脆弱顯得那麼真實,人的反抗卻又那麼渺小。我們改變不了命運,能改變的,只是對命運的態度。活著,這是一個名詞呢,還是一個動詞,或者,它只是一個形容詞。

《活著》是張藝謀導演根據余華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故事的大背景是中國解放前後一二十年,是中國的動盪和轉型時期,可以說在這樣的環境里,每個人的生存空間都很小。以葛優扮演的主人公徐富貴的命途多舛為主線,以活著這樣一個既美好又無奈的事實為出發點的悲情故事。《活著》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著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另外,皮影戲是本片的一個亮點,它貫穿電影的始末。有些人認為是故意以「民俗」來取悅於外國的影片評委。皮影戲在這片子里是一種關於藝術與傳統的象徵,是人類生存中較高層次的需要。最初的時候,當福貴是個二世祖時,皮影戲是一種純粹的藝術追求;到後來他敗了家後,這既是藝術,又是謀生的手段;到文革的時候,關系就更為微妙了,那既是他的「幹革命」的本錢,又是他需巧妙地保護以免於被扼殺毀滅的「傳統」。後來皮影戲還是給「滅」了,但在片子最後,我們發現那箱子還在,只是變成了裝小雞。小雞是新生命的象徵,箱子曾經裝過代表藝術的皮影戲道具,如今又裝載著新生命,這就使藝術、傳統與新生命有著相通與聯系,則「活著」的意義又有了更深遠的內涵。

《活著》觀後感3

生活於我們來說太過容易,我們享受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就像福貴早年的日子,太過肆意,太過沒心沒肺。我們肆意揮霍父母的關愛,我們無休止地向父母索取,我們在大手花父母的錢時,我們的父母在最大限度地拼盡身體的所有潛能,只為了能在我們每一次向他們要錢時,能掏出那份血汗錢。

「活著」對一些人來說比死去還要困難,就像福貴掙扎在飢俄潦倒和衣不蔽體之間。活著成了一個信念,為了死去的親人,為了彼此的信念,代替他們活下去,只要活著。我最佩服的是,在親人相繼死去,在生活已至山窮水盡,在孤獨中生活了二十年之後,福貴還能堅持活下去的信念,在某個夏日的午後,還能平淡的.向路人細說自己的經歷。

還是那五畝地,還是那破草屋,人卻不在,正應了那句「最是無情台城柳」。到底為誰風露立宵中?在風輕,水清,人自醉的田野鄉村,阡陌交錯間,一頭老牛,一位老人,在黃昏斑駁的色彩里,佝著背,黝黑的脊背上流淌著歲月的汗水,是誰在依賴誰?是蹣跚前行的老牛,還是在歲月中摸索伸腳的老人?我們說不清,書中給我們的只是無盡的思考。我一直以為人世間最大的悲傷是生離死別,是肝腸寸寸斷裂心臟隨之窒息的絞痛,而福貴在面對一次一次的別離,卻能一次次在悲痛中堅強。

「這醫院和我們前世有仇,有慶死在這里,鳳霞也死在這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跟二喜說這話後,二喜最後也死在這里了。富貴回頭看了看身後的醫院,臉上的神情是悲憫,是無奈,我無法得知,我只想知道他的臉上有沒有一絲痛恨,有沒有對這個世俗的厭惡?但他似乎沒有。命運就這樣與福貴糾纏著,互相仇恨著,卻無法拋棄對方。以前從電視上或書上,亦或是別人嘴裡,聽到看到一些人,他們在命運前俯首低頭,我總認為這些熱人太沒用,遇到些困難就放棄,現在才覺得自己有多狂妄。當只有影子與自己相伴時,活與不活,對一些人來說已沒有太大意義。然,生命只有一次,放棄意味著從此了無痕跡。泰戈爾說「生如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寂靜」。福貴的人生莫過於此。

《活著》觀後感4

「福貴啊,我們可得活著回去了」,「回去了,可得好好活呀」。而我們又是為什麼活著呢?對生命的認識,也許只有在失去後才能體會。不管怎樣,生活總要繼續。電影給我的感覺是「活著」,是進行時,帶有一種生命的張力與韌性,表達的是人類延續生命的動力。福貴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斷地適應著環境的變化,頑強的追求生命的延續。 影片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為背景,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這是典型的黑色幽默,悲劇而變態,在苦難深處,反而不知為苦。只有沉醉於苦痛,所有的傷口才會不葯而愈。從影片中主人公的各種遭遇,讓我們了解到個體的思想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顯得太過渺小無力了。

正如《活著》題目里所隱喻的,小人物力所能及的只是關心自己的生存罷了,在那樣的特定歷史環境下是「活著」二字;在當今呢,將之換成「自我」之後,我們何嘗不是這樣的小人物呢。在時代的迷霧里看不清周遭險惡,我們無法尋找「自我」源頭在哪裡。作為底層小人物,我們也只有好好的過好自己的生活。

總說人要活得睿智、活得有「自我」,要學會寵辱不驚、留無意。被這樣的價值觀念勸說良久,我們卻慢慢失表情,面對森多萬象,只當在觀看玻璃窗外風起雲涌,不管是否內心暗潮激揚都不動聲色。也許你可以對他人如此,不以他的言行動及任何情感,以為冷漠是自我意識強烈的前提。但是否想過,會有這樣漠然冷峻的姿態的你我,正是被周圍的一切驅使的結果呢。而作為生活底層的普通百姓來說,他們的標准始終在不斷放低,最後完全依順於麻木與不幸的世界。而電影主人公則活靈活現地敘述出了在那個時代的小人物身上那種自然而又悲哀的耐性,在被迫面對各種失去後,繼續平靜地生活下去,彷彿領略過了生命的各種真諦,但最終興許還是歸於無物,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人世,又赤裸裸地離去。影片中所展現顛沛流離的生活,讓我們感受到了和平的可貴,感謝現在的安詳與和平。

《活著》觀後感5

今天,我媽讓我看電影,我媽推薦看《活著》電影,我開始不太情願,到後來才覺得挺好看的,我就認認真真得看了起來。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故事情況?好,我現在就來給你講一講吧!

從前啊,有一位少爺,叫徐福貴。他呀為了賭博,輸光了家產,輸掉了房子,他爸被他氣死了,他媽身體不好,而且沒有家產,真是在福貴少爺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福貴呀,什麼家產也沒有了,只好出去要飯,福貴立即從少爺的寶座上跌到了一分錢也沒有的窮光蛋,真是可憐。反對賭博的妻子也回娘家了,只剩福貴一個人過日子,他靠皮影戲勉強生活。

過了幾年,他的妻子回來了,生了個小男孩,叫有慶,有一天,福貴正在做皮影,忽然一把刀刺了進來,日本人把他捉去做苦力去了,沒過幾天,八路軍就把福貴救了出來,他和妻子相見的時候,有慶已經五歲了。還有一件搞笑的事,我忘給你們說了,縣長拿著剛煉成的鐵,說:這一塊鐵,可以造三顆大炮彈,一顆打到蔣介石的床上,一顆打到蔣介石的飯桌上,還有一顆打到蔣介石的毛坑裡,讓他睡不了覺,吃不了飯,也拉不了屎!「這句話惹得我們哈哈大笑。有一天,有慶去練鋼,說區長要來檢查,結果區長的車撞在了牆上,把牆對面的有慶撞死了。安葬它的那一天,區長親自來看,福貴說了他幾句,他從此就不開車了。以後,區長經常來送禮物,又過了幾年,鳳霞出嫁生了個小子,可是她自己卻大出血死了,現在就剩福貴和他妻子小孫子了,最後福貴逗他的孫子說:」雞長大了變成鵝,鵝長大了變成羊,羊長大了變成牛,牛長大了就變成新社會新時代了。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人類不也是一點一點進步才到新時代的么?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福貴不應該同情他,因為他不孝,變賣家產來賭博;又覺得他很可憐;沒有住處,兒子死掉,女兒死掉……所以我們要珍惜我們的家庭,不能放棄我們家中的哪一個成員。並且人生的道路總是充滿艱辛和坎坷,要勇敢的面對一切苦難和不幸。

;

D. 活著電影觀後感800字兩篇

我們將要說的影片片名為《活著》,但是貫穿整部影片的卻是接踵而至的死去。下面是我整理的活著電影 觀後感 ,字數在800字左右,共兩篇

活著電影觀後感800字

今天下午看了部電影《活著》,葛優和鞏俐拍的。

是啊,「活著就是幸福」--其實是一句很無奈的話,看了這部影片,我的思緒難以平復,人生來就像____所說的是有原罪的,佛教中也說因為有業力所以才會投胎為人。人活著其實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南師說過人這一生就是這樣糊里糊塗一輩子所謂「莫名其妙的生下來,無可奈何地活著,又不知其所以然地死去」。

當然這樣說是很消極的,因為每個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將來必定要死亡,道家雲「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對人生的生死問題看得就很透徹了,所以人有的時候是很奇怪的,為什麼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會讓人們高興,而一個生命的死去又會讓人們痛不欲生呢。所有的宗教都在談論這個問題,只有佛教講的最徹底最圓滿,出生是因為因緣果報,活著是讓人領會到生命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後去不斷提升自己的生命層次和等級,而死亡則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死後又被這股業分吹往六道中的某一道,所以佛說的六道輪回是真實存在的,因果也是真實存在的。

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人們卻利用愛因斯坦的理論製造出了殺人武器原子彈。愛因斯坦晚年的時候走入宗教,並十分欣賞佛法,愛因斯坦曾說過:「佛法是最圓滿的科學,是最高的獨一無二的真理!」。因為科學把人類誤入歧途,卻無法自拔,醫學發展到現在這樣一個高度,卻產生更多的讓人類束手無策的疾病,科學到現在還是無法解釋出人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這樣一個生命科學的問題。

到現在,世界大國都掌握了核武器,一旦爆發世界大戰,則人類將自取滅亡。這樣看來科學能解決問題嗎,連最基本的戰爭都解決不了,又有何用呢?!所有的一切問題都歸結於人心,人的道德問題。如果道德缺失,人心不古,那麼科學越發展下去,只能是越把人類推向毀滅的邊緣!

2012是瑪雅歷法中所說的本次人類終結的時間,誰也無法斷定瑪雅人說的是不是事實。如果是,我們這些正走在通向2012時間道路上的渺小的人類又將何去何從?是在這短短的1年多時間里盡情揮霍,還是去利用好這不多的時間努力思考生命的問題並找到真理?古人雲「朝聞道,夕死可也」,找到了道,我們的生命就有了正確的指引和方向,就不會迷失。就像一盞明燈,帶領我們在生命的時空中遨遊,找到自己最終的歸宿。

活著電影觀後感800字

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活著就是幸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就是要演繹這種堅忍的「活著」。

片名為《活著》,可是貫穿整部影片的卻是接踵而至的死去,主人公福貴先後在民國失去了父親,在內戰中母親逝去,在「大躍進」中失去了兒子,在「「」」中死了女兒。每一次的死亡,看似意外,但冥冥之中又是順應歷史發展的必然。動盪、抑制的時代,是對生存在底層的百姓無情的掠奪,使他們和他們的家庭,從形式到內在實現,一貧如洗。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姑且不去說,人只有先活著,才能去實現所謂的生命的意義。

人一旦被上帝關注,那麼他得到的不是垂青,就是遺棄。那一抹悲傷的氣氛還未退卻,又增加了一份妻離之痛,家珍之父羅鼓聲張的接走了女兒,帶著福貴未出生的孩子。福貴木訥了,啞然了,沒有說一句話。人往往在容易活的時候不安分地活,而在難以活下去的時候又要竭力地活下去,我一直認為:親情是人內心中無形的線,看著親人為自己所累時,人的自責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福貴也如此。福貴的人生軌跡從圓滑優美的弧線變的曲曲折折、顛簸不平了,而他在一直竭力的想要好好的活。此時的福貴叫「富貴」,帶有點諷刺性的悲涼,但此時的福貴很真實,很認真的在活著。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著,只要活著,只為能夠活著。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著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E. 《活著》觀後感

《活著》是一部獲獎很多的老片,反映了中國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之間的大變革。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活著》觀後感,希望能幫到您!

篇一:電影《活著》觀後感

看完余華的小說《活著》再看張藝謀的電影版《活著》,深深覺得張藝謀就是上帝派來拯救小說《活著》殘酷結局的天使,灑滿溫暖在人間,滿滿的正能量。小說相比電影更加殘忍,讓人痛心。電影的結尾是福貴祖孫一家人其樂融融坐在一起吃飯的畫面,香火得以保留,親情得以延續,這樣的結局處理顯得更加溫暖,留有溫情,給人希望。

我談「賭」

影片第一個出現的鏡頭就是男主人公福貴在跟皮影班主龍二賭博。這場賭,福貴既是輸了,也是贏了。輸是因為福貴敗家把家產全輸光了,並和龍兒對調了身份,以前的大少爺變得狼狽落魄,老爹被他氣死,懷孕的妻子也帶著女兒離他而去,福貴的世界瞬間天昏地暗。又說福貴贏了是因為他和龍二的身份互換,在特殊時期龍二換來的身份使得龍二成為被批判的人,龍二反而死了,福貴反而保住了一條命。這個「賭」在影片中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情節就是福貴妻子家珍帶著剛出生的兒子回到福貴身邊,一家團聚,福貴問妻子起名了嗎,妻子開玩笑說叫「不賭,徐不賭」,福貴信以為真,開心的說「不賭好,不賭好,我後來再沒賭過,下輩子也不賭了。」可見「賭」對福貴是件好事,讓福貴成長。「賭」的第三次出現是在福貴低聲下氣的向龍二借錢的時候,龍二說「我不賭了,免得以後像你一樣。」可見龍二見好就收,也吸取了賭博害人的教訓。「賭」最後一次出現是在福貴女兒鳳霞要生孩子的時候,開玩笑說給他的孫子起名叫「不賭」,可見「賭」影響福貴的一生,福貴是真的改正「賭」,拒絕「賭」了。

我談「皮影」

皮影也算是電影中的.一條主線,伴隨福貴的一生,是福貴的謀生工具,更是福貴的護身符。福貴去向皮影班主龍二借錢,龍二借給他一箱自己曾經用過的皮影,從此皮影與福貴不離不棄,相依為命。起先唱皮影戲是福貴的一份謀生的工作,接著福貴無奈的去了兵荒馬亂的戰場給士兵唱皮影,後來福貴在村裡給鄉親們唱皮影。在這樣顛簸流離的日子裡,福貴保住了皮影,皮影也保住了福貴。在電影中,皮影給人們帶來歡笑,鼓舞人們,給人們希望,安撫人們的心靈,也是一種精神寄託。

我談「尊嚴」

福貴本是天生好命的公子哥,卻因為賭博輸掉了一切,原先的高傲盛氣便自然向生活低下了頭。他向龍二低下頭,他向生活低下頭,他開始順從一切別人說的、政策要求的、正確的事,一切的不反抗,只求保命,只求生活安穩,尊嚴面子這種東西變得一文不值,活著最重要。

我談「小雞」

小雞在影片中出現過兩次。第一次出現是在福貴送兒子有慶去學校的路上對兒子說的:「你看啊,咱們家現在也就是一隻小雞,雞養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養大了就變成了羊,羊再養大了就變成牛啦。」有慶問:「牛以後呢?」福貴答:「牛以後就是共產主義。」第二次出現是福貴孫子饅頭看著皮影箱里的小雞問的:「牛以後呢?」是福貴妻子家珍回答的:「牛以後啊,饅頭就長大了。」饅頭說:「我要騎在牛背上。」這句「我要騎在牛背上。」實則表現出人不再受壓迫,命運由自己掌握,自己當家作主的美好願景。小雞象徵著希望,就算生活再怎麼艱苦,福貴還是報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將希望傳遞一代又一代。原本裝皮影的皮影箱最後裝的是小雞,也象徵舊時代的過去,新時代的到來。

我談「父愛」

影片中福貴的愛跟所有中國式父愛一樣,嚴厲而不乏疼愛,但總是默默的默默的。看到女兒兒子的喜悅是一種愛,當他看到啞了的女兒對他笑他滿眼流露出一種心疼的愛;在眾人面前教育犯錯的兒子,希望兒子吸取教訓是一種愛;因為錯打兒子給兒子揉屁股是一種愛;作為道歉他叫兒子去看他唱皮影戲,兒子跟他開玩笑他跟兒子追逐打鬧是一種愛;他背著睏乏的兒子去學校,三番囑咐兒子把餃子泡熱再吃是一種愛;他百般後悔當初自己不該讓兒子去學校,就不會發生兒子被車子撞死的事,這樣的後悔是一種愛;他細心給女兒挑選對象,關心女兒的終身大事是一種愛;女兒成親那天離開的時候他眼裡溢滿一種不舍的愛;女兒生產的時候等待焦急是一種愛;他用自行車推著孫子,幫小雞找住所,對孫子的疼愛也是一種「父愛」。

我談「活著」

當福貴的命運被徹底翻牌,生活不再如意,家破人亡,開始流離失所,開始流浪,開始漂泊,開始領悟,開始謀生,開始奮斗,經歷過生與死,目睹過生命的消失,感嘆活著是多麼的不容易,多麼的重要,當生存成為最基本的渴望,與親人的每一分相聚都是幸福,只希望日子過得平靜,不被打擾,只要活著,什麼都好。活著就有希望!

篇二:電影《活著》觀後感

活著是一部電影,它訴說了一個人的一生。

從前,有一個少爺(葛優)叫徐福貴,他家很有錢。不這怎麼回事,他爸爸愛上了賭博。他也隨著愛上了賭博,他們徐家的三家院子被他爸爸賭的只剩下一家了,獨為剩下了一家,也被這位少爺賭沒了。

這位少爺曾經向他的夫人家珍許諾過,如果他夫人又懷了一個孩子,他就戒掉賭癮。現在,他的夫人又真的懷了一個孩子,可是他還沒有戒掉賭癮。而且當著他的夫人面前賭了一場,當他夫人看著他的時候,他還讓他的夫人馬上滾蛋。

他夫人馬上回家,帶上她的孩子鳳霞,打了一個包袱。在福貴的面前說了幾句話,拍拍屁股就走了。

家珍在外面流浪了很久,當找到安頓的地方時,她肚子里的兒子已經出生了。

家珍一直沒有工作,多虧鎮長好心,給她了一個送水的活干。可送水的活可不是好乾的,因為早上要水的人多,鳳霞也幫著媽媽送水。終於,福貴在外面流浪找回了家,他們才團聚。我想,盡管現在的福貴不富,但他們家人團聚了是最富有的。

福貴因為沒活干,整天在家裡悶得慌。最後,龍二便給了他唱皮影戲的東西,讓他去唱皮影戲。天大的禍說來就來了,那天福貴和春生再唱皮影戲時,國民黨的軍隊突然來了,把福貴從老家帶走了。我想,福貴現在沒了老婆沒了孩子的,肯定不想再活了。但是,他活下去了。

當福貴再次回到家的時候,他遇見了鳳霞。風霞光沖著他笑,不說話。最後福貴一問家珍才知道 ,一場延續了七天的高燒奪去了鳳霞的聲音。看到這里,我心裡暗暗的流眼淚,這么痛苦地事情,誰受得了啊!可是福貴堅持著。

接著,福貴的小兒子死了。鳳霞嫁出去後生孩子大出血也死了。現在,福貴只有妻子女婿和孫子,但他很快樂。

看完活著這篇電影後,我突然感覺到,世界上有很多比我們生活更悲慘的人,我們能到現在,應該感謝生活。不管怎麼樣,你經受了今晚的風雨,明天的太陽也會一定升起。在這部電影裡面,福貴給他的兒子和孫子講過同樣的一句話:「雞長大了是鵝,鵝長大了是羊,羊長大了就會是牛。」日子會一天比一天過得好。

F. 《活著》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活著》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著》讀後感1

人終究要踏上死亡的道路,因此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題記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了余華的《活著》,書中講述了一位叫福貴的富家少爺,先是把家產賭光淪為一無所有的窮人,父親氣恨而亡;之後他不幸被國民黨捉去當壯丁歷經死難而倖免於世,但母親卻因病去世;再之後兒子有慶被抽血至干而死,女兒鳳霞產後的敗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軟骨病最終病死;繼而女婿二喜工傷而亡,外孫子苦根因吃豆子被撐死了;最後,只剩下老了的福貴和一頭牛的故事。這個故事跨越了中國從國民黨到毛澤東的時期。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讀完這個平凡的故事後,令我意味深長也讓我明白了絕望的不存在。

余華在序中這么寫,「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職責,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我喜愛與年邁的老者交談,正因與他們交談總能使我對人生多一份思考。已到暮年的他們,不是痛苦地與這個世界說再見,惶恐著死亡的到來,亦不是在生活的磨練中留下哀愁的容顏,抱怨著不公的昨日。我看到的是,歲月的磨練讓心靈在塵埃中洗盡鉛華,潔白純凈。游覽過萬千世界,經歷過生命的傾盆暴雨,凝聚而成的卻是生命的一泓清水,給似水流年增添了柔和,讓生命在落葉中安享靜美。恬靜的年華里,他們不再問花開幾許,只問是否淺笑安然。

《活著》裡面有一句話十分棒,「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生命只有一條,失去了就真的沒有了,這是無價的,是用金錢也買不了的。人生無常,聚散離合。在每個離別的路口,我們只能目送著一個又一個的背影,重重疊疊的留戀不舍載滿了無盡的牽掛祝福。在生命與靈魂融匯的瞬間,凝聚著的是完美、幸福,這瞬間所迸發出的光華值得我們用一生守候,永世珍藏。

老者的心靈都如同流水經過的鵝卵石,晶瑩透亮。年少的我們又怎能吸收全部的光芒?只正因,芸芸眾生,不免沾點人間煙火,不經歷時事滄桑的磨練又怎能得到真正的修煉,讓淡然演繹一生呢?但是,這份淡然的人生態度卻多多少少給予了我一份前行的從容。就像一位哲人說過,其實生活到頭來但是是虛驚一場。暮然發覺,原來那麼多隨風而逝的過往都變成了歲月的逝水沉香,成長的苦痛似乎如風中的記憶,輕描淡寫。我開始學著反轉青春囈語背後的寧靜,輕輕敲打著歲月的皺痕,只期望人生的光景中,我仍然能夠選取做回那個用心樂觀的自己,讓心如鏡,悠然前行。

生命本就是一場旖旎多姿的單程旅行,其魅力正在於它的單程,在於它的有去無回。既如此,我們就當心神清明,盛裝華服地踏上這程生命的幸福之旅,享受生命的奢華。在似水年華中譜就生命的華美樂章。

生活的路還很長很長,生命還得一路高歌,一路向前。活著,比什麼都重要。活著,真幸運。

《活著》讀後感2

一本從頭到尾都在死人的書,居然取名叫活著。這跟青春疼痛系列--郭敬明小說中翻到最後一章突然全軍覆沒的死亡不同。余華寫的死亡,是耗。耗盡最後一滴血,還有一絲微妙的希望。福貴和一支老牛,在田埂上唱著歌,繼續熬著。

苦的連嘆息都沒有,卻還有寬慰的理由。

不知道一夜暴富是什麼感覺,當然也不知道一夜落魄是什麼滋味。2011年長沙的街頭有個拉小提琴的賣藝者,只會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他看起來最多40歲,中等身材,頭發已經全白。總是站在步行街的哈根達斯門口,拉著他的小提琴。不知為何,每次路過都會傷神。

過了不久見報,他曾富商。08年股市大跌,財產散盡,妻離子散。在富時唯獨學了小提琴,練了一段時間,只會這一首。如今住在下河街那片破舊的房子里,和其他同樣落魄的人一起。

他的琴,拉的很動人。後來被哈根達斯趕走,又挪到悅方門口。總是一件干凈的白襯衣,球鞋。站在他旁邊幾米,會感覺整個坡子街安靜了下來。心中想起許久不見的那個人,想起自己曾經美好過又失去的東西,在眼眶濕潤之前,畢恭畢敬的在琴盒裡放上五塊錢,然後離開。

他的自稱陳伯,許久沒回長沙了,不知還在不在。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回報以歌。

《活著》讀後感3

這本書看完了,這確實是一本不需要書簽的書,對於想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來說,十分推薦這本書,讀起來很流暢。

一本書一共有五篇自序,這還是第一次見。在日本自序中,余華談到了時間創造了一切,創造了生離死別,創造了酸甜苦辣,並引用了賀知章的一首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對於某些事情的認識,確實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懂。就像對於讀完上面這首詩的感受,初中和現在相差深遠。而現在當我讀完《活著》的這本書時,感觸並不是很深,並沒有覺得這本書寫的有多麼好,這可能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對於上一兩代人所遭受的苦難沒有切身體會的原因吧。

讀完之後大概有以下幾點感觸:富貴最大的幸運就是取了家珍這么好的妻子,這一點甚至改變了自己之前的擇偶觀;鳳霞因為生病變成啞巴真的是太可惜了,但是她第一次就相親成功我感覺還是比較意外的;有慶一定是一個超級可愛的孩子,如果當時能給他一隻狗狗陪他玩,簡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了,畢竟綿羊和人類的互動還是很少的,感觸最深的就是富貴誇他跑步得第一名的時候,僅有的一次表揚,內心真得比有慶本人還要激動,這可能和自己的生活經歷有關系吧;鳳霞因為難產而去世,二喜因為工地事故而去世,苦根因為吃豆子而去世,這樣類似的事情回老家時也聽長輩提起過,那個年代這樣的事情確實。

只有回老家時,才能聽到長輩講述他們年輕時的苦難,表情狀態大都相似,臉上的皺紋快樂的游動著,和富貴一樣,精彩的講述著自己。

《活著》讀後感4

人越怕死亡,就獲得越怯懦,而堅強樂觀,又是一種對死亡的超越。人會因孤獨而痛苦,又會因痛苦而孤獨,兩者看似毫無關聯,但在冥冥之中,互為因果。讀了余華的《活著》之後,我才發覺,原來我未曾真正活過。

坐在窗前,抬頭才發覺已夕陽西下,沾染了一些書中的悲愴。在一個黃昏,福貴江蘇了他的故事,帶著些許無奈,帶著些許悲涼,帶著些許惆悵與悔悟,再帶著些許的淡然。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好似一天的太陽,從升起時的光芒萬丈,到落下時的微弱呼吸,無一不透著一個老人的釋然。

年少時的福貴,流連於花月場地中,只是因為他還是一個富少,他有著劉村人都沒有的條件,有著他人都咩有的尊寵,當他被青樓女子背著行走於大街小巷時,他一切都沒有顧及,包括他妻子的父親。他沉醉在紙醉金迷的世界,他不顧嬌妻。他也許從未想到此刻的逍遙只是曇花一現,未曾感覺到煙花易涼時的凄涼,忘乎所以。放浪形骸,當一切浮華都成為過去時,繁華也悄聲無息,福貴不知道,他已經跳入了為自己挖的陷阱。

當富貴敗光了家當後,他的父親沒有動手打他,反而表現的很平靜。然而表面上的平靜如水並不能掩飾心中的驚濤駭浪,福貴的父親的死,恰巧告訴了我們這一道理。當一個人被上帝盯上後,他不一定是幸運的,還有遺棄。家裡的那一抹悲傷還未散去,福貴又經歷了妻離之痛。岳父大張旗鼓地接走了妻子和自己還未出生的孩子。福貴的心中一定一分悲痛吧。會了種地,用著自己的雙手和租來的五畝地,養活了母親和自己。這時的福貴還叫「富貴,」這也是命運的一種諷刺吧。不過這里的福貴,是真真正正的,認認真真的用心活著。

命運總是變化多端的。福貴剛與妻子重逢,卻又被抓去充兵,心理一定十分悲痛吧。當他被倖免回家時,他是否看著那依舊的茅草屋,心裡有親切之情?他看看自己的一對兒女,也許真正感受到了活著的價值吧?眼淚是歡欣的背面,是思念的載體,是情意的流淌。夫妻兩人劫後相逢是讓人感動的場景。福貴在死亡中的掙扎時有價值的,是對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獨與痛苦的勇敢。

可惜上天並不在意他的勇敢,無情地奪走了有慶年輕的生命。福貴心中那升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澆滅了。看著躺在病床上的兒子,福貴的堅強被失子之痛沖磨的所剩無幾了,他也許自責自己給兒子起的「有慶」這樣帶著嘲弄的名字吧,但福貴還活著,因為他還有家人。隨後女兒、妻子、外孫……都離他而去,只留下了他孤獨一人,懷揣著思念,忍受著寂寞,經歷著孤獨。但這些並沒有將他打倒,因為他還有老牛。在凄清的歲月中,他把所有的思念全部寄託在老牛身上。人就是這樣,在沒有任何人可傾訴、可理解的情況下,他往往將感情轉移到他物,超脫了那樣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帶半點掩飾痛苦的虛假。

福貴一生的悲慘,是自身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織,活著,為了什麼,為了這讓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嗎?不!正是這種痛楚才使活著的感覺更加強烈。希望破碎後的痛楚使下一個希望更加真摯,使得來的幸福更加珍貴。人生來就註定要伴隨悲傷,但正是悲傷人明白了死亡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實是另一種的生,那麼人就活的真實、寧靜、淡然,就像福貴在靜的午後向被人講訴自己的一生。正如余華自己所說:「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是它帶給我們最重要的信息,堅持活著,再苦再難也要活著,因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活著》給了我生命的意義。

《活著》讀後感5

前些天利用閑暇的時光,閱讀了余華的《活著》。讀這本書的起因是先看了張藝謀在1994年拍的老電影《活著》電影故事的結尾是福貴、福貴的媳婦家珍、女婿二喜和他的外孫子一起吃著午飯,個人感覺還是一個比較美滿的結尾。但是,我總感覺葛優、鞏俐在電影里塑造人物的最終命運不應該僅僅如此,後邊應該還有故事,但是電影限於篇幅沒有拍完!於是我對這本小說充滿了好奇。

帶著這份好奇,我打開了書本。不同於電影的表現手法,余華文章的開始是平淡無奇的,一個普通的小村莊,一個普通的老人和一頭老牛。文章中不普通的是老人對待牛的方式——他把牛當做自己的家人。作者就以這個普通老人為第一視角,徐徐鋪開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這個老人就是我們的主人公福貴,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從父親那一輩開始,家族逐漸敗落,到他開始更是吃喝嫖賭樣樣皆沾,終於在龍二的設局下,徹底的敗落了家產,從一個地主變成了一個貧農。

當讀到這里的時候,就不得不佩服張藝謀90年代的電影表現手法實屬一流。因為在書中的福貴是身無長物的一個廢物!而張導演給予了福貴一樣特殊的技能——會唱皮影戲,而且唱的還不賴。電影的故事中更是圍繞主角這個特殊的技能,展示了中國臨近49年的解放時期,文革時期對人們生活的種種影響,反映了在時代潮流中人們是如何的活著,顯示這個小人物身上的一絲不平凡。

可是余華的文章比張導的電影更加的殘酷,因為文章中的福貴什麼都不會!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一個靠自己雙手吃飯的人,中間的艱辛讓人無法想像,是什麼力量讓福貴活下來了?文章沒有寫——就是這樣活下來了!其實想想人生有時就是如此,再難的事情咬咬牙就挺過來了,後頭看一看也沒什麼!

可貴的是福貴的妻子家珍,一個米商的女兒,從小也是嬌生慣養的小姐,卻嫁了一個混蛋丈夫。雖然福貴後來破敗了,可以家珍對他也是不離不棄,就算父親把她接回娘家她也是為了肚子里的孩子。當兒子1歲時,她又義無反顧的回到了丈夫的`身邊,不僅操持家務,伺候婆婆,還幫助丈夫下田勞作。可以說這是作者塑造的一個完美的女性(感覺我這樣寫有點大男子主義了),電影中的鞏俐對人物的塑造相當符合原著的精神,可是這樣的一個女性,在她的後半生中接連經歷喪子、喪女的沉痛打擊,本人還得了當時的絕症軟骨病。她的一生是坎坷的,我們常常會想這樣的一個人,老天待其何等不公平,難免會發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感嘆!

隨著閱讀的深入,在主人公平淡的描述中,越發體會到了生命的弱小與生活的殘酷。喪子、喪女、喪妻、喪女婿、喪外孫子,周圍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離他而去,結果他卻在一頭老牛的陪伴下獨自又生活了十幾年——就這樣活著!果然,文字比電影更加的殘酷與血淋淋。我在想一個人和一頭牛是怎樣活下來了?

目前的我還找不到答案,可能生命就像破石而出小草,只要能活著,哪怕再難也要向著陽光!

《活著》讀後感6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余華

闔上書本,心情感覺沉重至極,一為故事中現實的殘酷,二則是作者那近乎冷漠絕情的敘述筆調。

書中講述了福貴悲慘的一生。年輕時,這位地主家的寶貝闊少爺娶了妻,生活本是無憂無慮。但他的的濫賭,最終賭光了家業,使他變得一貧如洗。他的父親上茅廁時死了,而母親後來也病了。為了幫母親抓葯,他進了城裡,卻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拉去當兵。戰場上槍林彈雨,九死一生,幸運的是他在戰亂中還能保住自己的一條命。可當他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裡一窮二白。而後來,福貴的兒子也意外身亡;還有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緊接著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連相依為命的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只剩下一頭老牛伴著他,度過餘生。

一次又一次地白發人送黑發人,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年僅7歲的外孫苦根。他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了,而他卻沒有這種「幸運」,他只能活著,與那頭不會說話的老牛在人間苦苦掙扎著。

《活著》讀後感7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活著》,這部電影使我感受深刻,更加了解了生命的意義。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在民國時期,一個叫富貴的少爺,因為賭博,把自己的家產全都輸光了,妻子家珍也離開了,父親也去世了,過著貧窮的生活。一直到他妻子家珍回來,並得到一個皮影工作,日子才漸漸好起來。不幸的是,再一次表演中,富貴被士兵給抓走了,在國民黨的兵團里,他感受到了死亡的氣息。後來富貴又到了共產黨的團隊里,最後終於回到了家。在他家裡,妻子家珍每天只能靠起早貪黑地送水來維持生活。以後,生活越來越好,但不幸卻不斷發生在他身上:唯一的兒子被兄弟弄死了,唯一的女兒因為生產時大出血也死了,不過最後他的妻子、外孫、女婿還一直陪伴著他……

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深刻感受到活著是一件多麼美好、幸福、快樂的事。在富貴那時候,一剎那間就是幾條人命,但即使生活在艱難、困苦,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生命,永遠抱著一顆求生的心。

而我們現在的人,每天都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沒有看重生命,從來沒認識到生命是多麼美好的事物。

世界上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只要你有求生的心,有熱愛生命的心,有堅強的心,無論是生活還是心理上的困難總會過去,幸福的大門總會向你打開。我們應該像富貴那樣,用堅強面對生活。

讓我們一起熱愛生活吧!

G. 電影《活著》觀後感

以前看過余華的小說,很震撼。而且我總認為根據小說拍成的電影總不會比小說精彩。討厭跟風。所以一直沒看張藝謀拍的《活著》,雖然身邊的朋友一直在推薦。前段時間因為選修電影文學而找來了看,我終於打消了對電影《活著》的誤解,在我眼中,電影比小說又多了一種韻味。

小說給我的感覺是「活」,余華太殘忍,福貴身邊的親人一個個而去,最後只剩下他守著一頭老牛,我當時看小說的時候淚水不停的流,余華這樣安排有他的道理,可是我覺得太沉重,但我絕不否認,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篇小說。而電影給我的感覺是「活著」,是進行時,帶有一種生命的張力與韌性,表達姿孝的是人類延續生命的動力。福貴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斷地適應著環境的變化,頑強的追求生命的延續。

福貴出生在地主富豪之家,有一定的藝術修養,皮影是他的特殊愛好。當他的文藝嗜好變成謀生的工具時,他卻表現的.「樂得其所」。這是一種「活著」的韌性在激勵著他,帶領著他,讓他頑強地生活著。

片尾,福貴找出裝皮影的舊箱子,讓外孫養小雞。外孫和小雞都是新生命的象徵,皮影雖然沒有了,但生命依然延續。一家人開心的笑著,影片到這里戛然而止,給人一種「影片結束,而生活繼續」的感覺,我非常喜歡。

生命總要綻放,不管經過多曲折的道路。看過余華的所有小說,深深欽佩這樣寫作很有獨立思想,不夾帶個人感情的敘述,在他的小說面前很多時候我自己都深深感受到了小說中所傳達出的悲痛和那個時代的無奈和壓抑。

沖此看了張藝謀的《活著》,在整個電影行進中我再一次被這樣小人物在那個年代的命運的主線所深深吸引與牽動。

葛優的演技簡直就是入了骨了,更別提鞏俐的表演,將那樣的一個中國傳統女子的性格與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鳳霞臨死時她的哭戲,宛若我們身邊的即將喪空冊螞失兒女的可憐母親;最痛苦的不是看著女兒受苦,最痛苦的是可以救但救不成的那種惋惜。其實這些在余華的小說中體現得更為透徹。

在改編上很多地方作了變動,但也不影響整個主線的發展,但是沒有小說詳盡,所以「活著」的這斗埋個主題在電影中的體現就需要觀眾仔細分析,而不像小說中文字中透出的都是血淚的辛酸和人生社會的無奈。

在結局的時候,電影並沒有把小說中家珍逝去女婿二喜被預制板夾死以及孫子在自然災害時期吃豌豆噎死的結局再刻畫出來;結尾處,導演以一種祥和的生活狀態結束了這一幕幕的人生悲慟——病倒的家珍和福貴二喜以及孫子幸福開心地吃飯···

電影也確實不需要像小說中那樣再刻畫下去了,因為主題在於活著,這一切的經歷以足夠反映一切,而再說下去似乎就成了人生剪影了。主題與意蘊也在那一系列的事情中慢慢地向觀眾們傳達著活著的信念。

再次感嘆,葛優的戛納影帝真是不是這么簡單得到的,這樣純熟的演技也實在讓人佩服。

顛沛流離的生活,感謝現在的安詳與和平。

H. 求電影活著的觀後感

《活著》這部電影根據小說《活著》改編而來的。《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小說中的主人翁福貴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由於嗜賭放盪,輸盡家財。父親被氣死後,福貴一家成為佃農,並很快被國軍抓壯丁捲入國共內戰。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斷經受著苦難,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小說中很多情節都沒有在電影中出現,所以看完電影後,我又看了遍小說。電影和小說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作為張藝謀導演的作品,《活著》能夠說是他不同風格的代表作。1994年,該片在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等獎項。雖然電影給人傷感,但遠沒有小說給人帶來的震撼。小說給人帶來的震撼是福貴身邊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那種死亡所產生的悲痛感是十分緊湊的,讓讀者感覺到生命的脆弱。而電影在表現這點上有點散漫,也不夠著重,反正是想死又死得不能感動人,要死又死得不徹底。比如有慶的死,小說中本來是寫有慶給縣長的老婆去獻血,結果他獻死了。不像電影里死得那麼不值一提,荒誕卻不如小說那種寫法讓人心痛。如果這件事跟後面鳳霞難產而死的事聯系起來,兩個小孩都死在同一家醫院里,就更具有杯具色彩。然而電影中卻加入了政治因素,這也是為什麼該

電影唄禁止上映的原因之一。

整部電影給我一種灰色的傷感。如兒子先被倒塌的牆壓死,鳳霞先天聾啞,然後難產超多出血而死等等。小說中最後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牛,兩者相依為命。而親人一個個的死去。

張導在電影中加了一些諷刺的東西。如:救風霞的教授因為太餓被饅頭噎著,而不能去動手術,眼睜睜地看著鳳霞被紅小兵們弄得大出血死亡,還有加了福貴靠皮影吃飯的情節。電影還有一個情節,就是當年透過賭博贏取福貴祖屋的龍二在建國時期抗法和破壞國家財產而被判處死刑,福貴感慨著自己的「幸運」。雖然龍二的死是因為其違法抗法,他被槍斃也是死有餘辜的,而福貴如果當年繼續保留著祖屋,那他難免也會成為一個冷酷自私的刻薄地主。而且這樣的劇情描述更顯示出了這種亂世年代,世事無常。活著這部電影十分的長。整個電影的過程給我活著真好的感覺。活著真好不僅僅是對自己也是對家人、朋友的一種安慰,一種幸福。

I. 2022關於電影《活著》的觀後感範文集錦

   電影《活著》通過主人公福貴的回憶進行敘述。講述了一個小人物的一生,彷彿就發生在觀眾身邊。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2022關於電影《活著》的 觀後感 範文集錦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篇1

   這次教師給我們放了一個名叫《活著》的電影,隨即我就猜到我們必定要寫影評或觀後感了。話說,大學沒有白看的電影。可是感到慶幸的是,教師讓我們寫的是觀後感。山川說,真正的影評人是不會帶著感情去看電影的,也就是用俯視的角度去看一部電影。去雹襪伍把握一部電影,就要用有如刀子般銳利的眼光去剖析和解釋。這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觀眾可不就是有點難了,而是十分難。

   “活著”,一看這電影名字我們也許會猜想,這影片究竟想要表達的是什麼。畢竟影名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那就是生命。究竟是活著,還是死去。

   《活著》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福貴的悲慘命運。影片背景是從內戰到解放戰爭再到大躍進最終,在這幾個叫轉的時期,福貴經歷了命運加之在他身上的磨難和對他殘忍的捉弄。盡管他的人生經歷了如此多的波折,最悲的就是他那兩次白發人送黑發人。可是這些磨難都沒有把他擊垮,他依然堅強的活著。其實福貴的命運也就是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一個縮影,無論是兵荒馬亂還是政局動盪,老百姓無論是頑強斗爭還是苟且偷生,目的都僅有一個,那就是能好好的活著。是的,就算再卑微的活著,只要活著,那就比什麼都好。富貴的一生雖然悲慘,我們看到這樣的結局也定會表示震撼,表示惋惜。可是影片的結尾福貴依然是笑著的,因為他明白,僅有活著才能看到生活的期望。只要自我還活著,就能有機會感受到生命的完美。

   影片中的福貴在開始時是一個典型的富家紈絝子弟,他也像一些典型的富家公子哥一樣喜愛賭博。他因為祖上留下的財富能夠揮霍,每一天就以賭場為家。他的妻子用他們的孩子勸說了他多次,但他沒有一次聽進去了,還是依然嗜賭。俗話說:坐吃空山,坐等其成,到頭來換來的只會是一無所有。最終,福貴終究是把家產都輸光了。從此,他走上了命運給他安排的軌道。加之之後發生的種植ㄕ郟使福貴變成了一個全心為家庭而奮斗的男人,也讓他慢慢懂得了幸福的真諦。

   不去品嘗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候呢但無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困苦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十分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只要活著就是幸福的。

   福貴經歷了由富貴到貧窮,從悲痛到歡喜再到悲痛……命運的苦水侵蝕著他的一生。個中心酸,各種悲痛,我想僅有福貴自我的體會才更透徹。一群人的死去到最終卻是一個人的留守。我們也許不會很清楚福貴活的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福,但經歷了這么多次蛻變的福貴,也許活著,就算卑微,也一樣是幸福的。

   生活本身就不會都是盡如人意的,他就像是一條路,不會總是平坦而筆直的。可是,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擁有信心,期望就會在前方出現。活著不僅僅是一種證明,它更是一種歷練。只要我們有勇氣,有毅力,有信心去應對和克服命運給你插之下來的種種困難、挫折與不幸,就會體會到幸福的甜蜜,體會到生活的完美。

篇2

   “一定要活著回去啊”

   “回去了一定要好好活著。”

   又到了每周一部的電影時間,還是舊習慣,先網路了個遍,再認認真真看遍電影。雖然網上的一些評論可以會把自己的想法和認識框住,但是本著自己智障有時候不太夠,電影的某些細節會看不懂。

   還沒有去看過原著,只知道但很多人評價原著比電影好看,但是結局也悲慘得多。還是就記錄一下電影的觀後感吧。

   不知道別的人是怎麼樣看待徐福貴的,可是在我眼裡,他是個非常幸運的人。電影中,雖然他賭錢輸掉了自己的大院,從福貴少爺到一無所有,但是他跑回娘家生孩子的老婆家珍又回到了他身邊,在當時我不太了解是什麼樣的情況,可是在現在看來,已經是難得的源或不能再難得。回來以後不僅幫忙著照顧福貴卧病在床的母親,而且自己也挑起了養家的擔子,開始送水。始終只有一句話:”福貴啊,我就想跟你過個安生日子。“劉龍二被當成地主後,福貴輸給他的大院也被燒了,當時鎮長(還是村長什麼的)在一旁說,福貴啊,你家的木頭真好,燒了三天呢。由此可以推斷福貴家的財力。而在好芹那個門當戶對的年代,福貴的妻子家珍估計也不是窮苦人家出生,就算是窮苦人家,嫁給福貴的時候已經是少奶奶了,也享了一些福。人從窮苦日子到一夜暴富總從一夜暴富到一貧如洗要容易些吧,不得不為家珍的至始至終點贊,作為一個妻子她是合格的。但還是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在我們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大家對女性的看法各有褒貶。有的人說現在的新新女性,有學歷,有思想,掙錢也不輸給男人,這是女性地位上升的一個表現;而另一個方面,現在聽到最多的對女性的評價就是:哎,現在的女生都太現實,太勢力。。。(其實我想弱弱地說一句,難道廣大男性同志都喜歡又丑又窮的女性么?只是大家都想選擇好的罷了)從當時的社會風氣來看,家珍就應該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還要三從四德,改嫁也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所以她願意待在福貴身邊,可能也是時代的思想吧。福貴除了有家珍這個老婆是莫大的幸運,還有就是他被國民黨抓走當壯丁,沒有戰死。鬥地主的時候,因為把房子輸給了龍二,所以槍斃的不是他。

   故事時間是從40年代的國共內戰,到50年代的大躍進,再到60年代的*****,在這顛沛流離的年代裡面,福貴活了下來,何嘗不也是一種幸運。可確實也有輸給時代的地方。大躍進期間,福貴的兒子有慶,就是因為去學校參加煉鐵,而意外被春生的車壓死。在我看來這真諷刺。有慶去之前還說村長就誇了他們家在煉鋼期間貢獻多,所以他寧可背著自己還在熟睡的兒子,也要響應黨的號召去煉鋼。**期間,她的女兒鳳霞在生產的時候由於失血過多,死在了手術台上。此處是否可以假設,要是沒有**,知識分子都各司其職,學以致用,這樣的悲劇或許就不會發生。

   雖沒有看過原著,只知道原著的結局很悲慘,只留下福貴一個人孤獨終老,余華想反映的是更深刻的社會問題吧。而我也挺喜歡電影版的結局。二老一小三口人其樂融融在一起也沒什麼不好。福貴年輕時雖然紈絝,輸光了家產,但是他後半生,一直踏踏實實的在生活。我喜歡這樣的角色,上天應該也會給浪子回頭的一個好好活下去的機會。

   自己在的城市,腳步確實很快,雖然只是一個sophomore,但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想到將來,就發現自己跟別人的差距很大,還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去充實自己,怕自己畢業以後沒有跟別人競爭的東西。其實想想,有的時候還是要放慢腳步,去享受生活,提升自己很重要,但是發現美也很重要。一直想要變成一個美麗,聰明,情商高女生,顯然自己還差得很多,對情緒的掌控還不是那麼的成熟,小的時候耍耍脾氣可以說是可愛,有個性,長大了再不懂得控制情緒,可能自己都要討厭自己了。

   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年代是不是最好的時代,我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輸給時代。但是我感謝自己出現在這個時代,並且以此為幸運。活著確實是一件難事,想要活得好,應該更難。最後想對自己說,沒關系,慢慢活,好好活,認真活,成熟得活,快樂得活,最最重要的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活。

篇3

   以前看過余華的小說,很震撼。

   而且我總認為根據小說拍成的電影總不會比小說精彩。

   討厭跟風。

   所以一直沒看張藝謀拍的《活著》,雖然身邊的朋友一直在推薦。

   前段時間因為選修電影文學而找來了看,我終於打消了對電影《活著》的誤解,在我眼中,電影比小說又多了一種韻味。

   小說給我的感覺是“活”,余華太殘忍,福貴身邊的親人一個個而去,最後只剩下他守著一頭老牛,我當時看小說的時候淚水不停的流,余華這樣安排有他的道理,可是我覺得太沉重,但我絕不否認,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篇小說。

   而電影給我的感覺是“活著”,是進行時,帶有一種生命的張力與韌性,表達的是人類延續生命的動力。

   福貴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斷地適應著環境的變化,頑強的追求生命的延續。

   福貴出生在地主富豪之家,有一定的藝術修養,皮影是他的特殊愛好。

   當他的文藝嗜好變成謀生的工具時,他卻表現的“樂得其所”。

   這是一種“活著”的韌性在激勵著他,帶領著他,讓他頑強地生活著。

   片尾,福貴找出裝皮影的舊箱子,讓外孫養小雞。

   外孫和小雞都是新生命的象徵,皮影雖然沒有了,但生命依然延續。

   一家人開心的笑著,影片到這里戛然而止,給人一種“影片結束,而生活繼續”的感覺,我非常喜歡。

   生命總要綻放,不管經過多曲折的道路。

   看過余華的所有小說,深深欽佩這樣寫作很有獨立思想,不夾帶個人感情的敘述,在他的小說面前很多時候我自己都深深感受到了小說中所傳達出的悲痛和那個時代的無奈和壓抑。

   沖此看了張藝謀的《活著》,在整個電影行進中我再一次被這樣小人物在那個年代的命運的主線所深深吸引與牽動。

   葛優的演技簡直就是入了骨了,更別提鞏俐的表演,將那樣的一個中國傳統女子的性格與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鳳霞臨死時她的哭戲,宛若我們身邊的即將喪失兒女的可憐母親;最痛苦的不是看著女兒受苦,最痛苦的是可以救但救不成的那種惋惜。

   其實這些在余華的小說中體現得更為透徹。

   在改編上很多地方作了變動,但也不影響整個主線的發展,但是沒有小說詳盡,所以“活著”的這個主題在電影中的體現就需要觀眾仔細分析,而不像小說中文字中透出的都是血淚的辛酸和人生社會的無奈。

   在結局的時候,電影並沒有把小說中家珍逝去女婿二喜被預制板夾死以及孫子在自然災害時期吃豌豆噎死的結局再刻畫出來;結尾處,導演以一種祥和的生活狀態結束了這一幕幕的人生悲慟——病倒的家珍和福貴二喜以及孫子幸福開心地吃飯···

   電影也確實不需要像小說中那樣再刻畫下去了,因為主題在於活著,這一切的經歷以足夠反映一切,而再說下去似乎就成了人生剪影了。主題與意蘊也在那一系列的事情中慢慢地向觀眾們傳達著活著的信念。

   再次感嘆,葛優的戛納影帝真是不是這么簡單得到的,這樣純熟的演技也實在讓人佩服。顛沛流離的生活,感謝現在的安詳與和平。

閱讀全文

與電影要活著去天堂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劇音樂電影推薦2015年 瀏覽:763
我爸是黑幫的完整版電影 瀏覽:451
青年愛情的韓國電影 瀏覽:447
關於星星電影大全 瀏覽:317
電影喜歡你中文翻譯 瀏覽:207
一部電影有無數種變異成動物 瀏覽:107
哪個網站可以看高清國語電影 瀏覽:694
阿洛伊斯電影完整播放 瀏覽:736
有沒有一部電影讓你感動到哭 瀏覽:201
中國經典動畫電影大全 瀏覽:681
銀河奧特曼大電影全集中文版全集 瀏覽:329
順豐第一部電影完整版 瀏覽:944
免費卡通電影大全 瀏覽:340
有一部科幻電影人被關在容器里 瀏覽:563
電影小螺號觀後感 瀏覽:783
科幻片電影中文版 瀏覽:551
貞子鬼片這個電影的名字 瀏覽:264
扔手榴彈的電影戰爭片大全 瀏覽:74
天字型大小特工電影完整版 瀏覽:155
音樂廳附的電影院 瀏覽: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