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間怎樣才值得- 在雲端 Up in the Air 觀後感
人間一世, 三萬六千五百天, 怎樣過才值得?
美國電影《在雲端 Up in the Air》朴實簡單,透徹渾然, 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思考的方向。
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沃爾特•肯(Walter Kirn)的同名小說, 由賈森·雷特曼 (Jason Reitman) 執導,喬治·克魯尼 (George Clooney)、維拉·法梅加(Vera Farmiga)、安娜·肯德里克(Anna Kendrick)聯袂主演。該片於2009年9月5日在美國特柳賴德電影節首映。 本片獲在第82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及最佳改編劇本六項提名,金球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等六項提名,並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劇本獎。
2007-2009年,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經濟衰退。也造成了美國自上世紀30 年代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經濟衰退中最嚴重的就業萎縮。影片在著用的背景下展開,講述刻畫了四種人生路:公司裁員專家瑞恩(Ryan)的輕盈背包模式,商界女強人艾麗克斯(Alex)的間歇出逃模式, 公司新人娜塔莉(Natalie)的精英愛情至上模式,以及瑞恩妹妹的溫情平淡生活模式。
瑞恩的背包模式,目的在於可以始終輕盈, 必須保持警醒,時時減負, 避免積重難返, 致遠恐泥,今汝畫。也因此,瑞恩一直謹慎小心的和所有的情感敬而遠之, 包括親情愛情友情。
艾麗克斯(Alex)冷酷精明,享受出差的便利帶來的浪漫邂逅。她用這種間歇出逃充電的能量,來抵消對抗日常生活的一成不變的無趣。
公司新員工娜塔莉, 能力卓越,雷厲風行,追隨愛情放棄一線城市,成為瑞恩的同事並提出了零共情的遠程裁員商業模式。
瑞恩妹妹, 即將步入婚姻的殿堂, 開展溫情平淡的生活。
四種模式, 四種選擇, 四種風險。
選擇輕盈, 就要承受孤獨。輕盈的背包就是不斷地斷舍離,當你視所有的牽掛都是負擔,剩下的就只有漂泊。漂泊久了,會虛茫。
選擇間歇出逃來充電, 就要接受出逃敗露的風險和情感的分裂。魚和熊掌的兼得, 很難。
選擇忽略共情,就要承受不被共情的後果。己所不欲施於人,也會被人施。
選擇溫情平淡, 便要接受重復的輪回。
有趣的是, 看似冷漠無情的瑞恩,最是溫暖。他執著於執行裁員時面對面的溝通聆聽, 給這現實中的冷酷, 增加些許溫情。 這看似毫無用處的溫情,很多時候, 對涉事者來說,給他們坍塌的世界灑進幾許亮光,灑進希望。這份溫暖解救了象牙塔里的娜塔莉工作及生活中的崩潰。這份溫暖化解了瑞恩家人的危機。
影片中有幾處, 很是觸及心弦:
- Your favorite moment, the most important moment in your life, were you alone?你最美好的記憶, 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是一個人嗎?
- Life』s better with company 有人陪伴的生活才更好
親情愛情友情, 人類的情感是永恆的話題。人生是以趟單程路,我們每一個人最終都是孤獨的。不妨在生命的背包里放點愛, 放點責任, 別讓人生成為不可承受之輕, 有所負載才得以穩重。人生一世, 三萬六千五百天,有所愛且被愛, 人間才值得。
輕松不沉重,很好看的一部電影。
② 懸賞《在雲端》觀後感 最好關於心理分析方面的
在根據美國作家Walter Kirn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在雲端》(Up in the Air)中Ryan(George Clooney)是個以替其他公司解僱員工為生的人力資源專家,一年中有300多天都輾轉於各城市機場。對Ryan來說,機場就是家,積累美國航空里程是他最大的樂趣,就連在機場酒吧艷遇商務美女Alex(Vera Farmiga),二人聊天的內容都是比較誰的酒店、里程積分卡更多更稀罕;上完床這兩人立即面對面各開電腦,調出兩個「空中飛人」今後航線交匯的結點,為下一次艷遇打草稿。
每當有人批評Ryan這種生活方式脫離人群作繭自縛時,他都用「正相反,我總被人群包圍」來當擋箭牌,殊不知, 「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但比Ryan的生活方式更令人沮喪的是他的工作內容:解僱、解僱、解僱。Ryan所帶的那位銳意進取的大學生 Natalie(Anna Kendrick)在聽到被她解僱的員工絕望威脅要自殺時,不得不逃到大樓外面平復情緒。但作為觀眾的我真的很難同情這個職業,尤其Natalie。壞消息的使者是個兩面不討好的角色,但比起使者的這份尷尬或強裝出來的尊嚴,還有一遍遍重復的虛假勵志套話,面對鏡頭講述自己失業經歷、表演自己失業過程的真實的人們,那份從心底真實流露出來的絕望、恐懼、震驚、迷惘、無助、失措、委屈、憤懣、受傷,才看得人心如刀割。在這個一片低靡的經濟大蕭條中,唯一的安慰也只有家庭,只有親情。
但諷刺的是主人公Ryan的人生哲學偏偏是輕裝上陣,他躲避與人相處,哪怕是血肉至親;他避免固定關系,哪怕人潮中形單影只。這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更是一種人生選擇,並非輕巧巧「改變」二字便能逆轉戰局。我很喜歡電影的結局,尤其是Alex這個人物。她對家庭與婚姻關系的選擇是電影一直藏而不露的暗線,粉碎了一切人與人關系中有關「希望」、「安定」的虛幻未來。這之後終於剝落而出的事實真相其實只有一個:人生是條孤獨的單行道。再近的關系,再濃的親情愛情友情,再多條緊實密集的平行線,孤獨地走向墳墓依然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終極結局。
好在還有過程。過程也不好的還有童年,童年都不幸的還有親朋,親朋寡鮮的可投身事業,事業不順的總有家庭,家庭破碎的還有愛好,愛好不通的還可做夢,夢都做不成的總能看別人做夢,而連別人的夢想都看不到的人至少還有自己。
但如果喪失了自我怎麼辦?
幸虧人生總有那些瞬間,哪怕是大冬天威斯康辛州的清貧婚禮,哪怕是小旅店露水相逢的短暫體溫。這一點點的光,一些些的熱,支撐著我們在人生這條孤單的路上繼續走下去,走下去,挨下去,盡管處處荊棘,盡管真相又冷又灰又殘酷。
但願如此。
③ 優秀影片觀後感(通用9篇)
精選專題推薦:「優秀影片觀後感」。
一部好的影視作品能給人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隨著觀看的繼續,會獲得相當多想要分享的內容,我們可以通過撰寫觀後感,進一步領略作品的玄奧,寫觀後感可以提升我們的作文水平。您做好准備開始寫作品的觀後感了嗎?也許以下內容「優秀影片觀後感」合你胃口!在此溫馨提醒你在瀏覽器收藏本頁。
這部夾雜著懸疑推理,動作打鬥的電影結合楊冪和鹿晗的演技,還是很值得期待的,情節步步緊扣,跌宕起伏,楊冪的盲女警也十分入戲,一首《蟲兒飛》貫穿了整個劇情,有正義感的一部電影。(飄飄的泡泡)
《我是證人》雖然是翻拍,但是,不得說一下的就是兩大主角的演技。楊冪演盲女,確實不錯,更厲害的是她的擒拿術過肩摔,堂堂一個七尺男人啪一聲就摔地上了。還有就是時尚帥哥鹿晗,輪滑溜得不行,帥的更加不行!不敢說比原作更好,但是看點多多,值得期待。(大鴻色筆)
我是證人因為有韓國原版支撐,節奏緊湊,細節到位,故事講的也不錯,楊冪演技有所進步,朱亞文演了個教科書式的變態,讓人恨得牙根直癢癢,鹿晗演的小痞子天不怕地不怕,燦爛的笑容讓人很喜歡,滑輪追逐很精彩。本片的高潮小黑屋對決十分精彩,打鬥戲和恐怖氛圍渲染得不錯。驚悚懸疑中還帶著小幽默溫馨,非常喜歡最後的大雨,暴雨沖刷,真相總會大白,天也總會亮。另外看完估計女性朋友都知道不要隨便使用約會軟體了,因為太不安全了。(最好的選擇)
我是證人故事情節緊湊,特別是後半段劇情很抓人。鹿晗的熱血少年林沖,朱亞文的變態殺手,纖高王景春的老警官演繹的都很出彩。正反雙方相鬥的過程凶險刺激,奔跑、強奪、摔打,緊張與恐懼深入人心,隔著屏幕都覺得身體部位在抽搐收縮。窒息的恐慌感與期望的正義感交錯,一直持續到最後。 (永不分離)
《我是證人》這部電影整體來講是個良心電影,每個演員塑造的角色都比較豐滿,個人認為最贊的是朱亞文演的變態整形醫生,鹿晗飾演的林沖是整部片子的增色點,讓緊張的不失搞笑。劇情方面覺得略顯單調,有些地方的邏輯也是有些槽點。電影整體色調偏暗,比較符合電影主題,磨碰配樂用到一首小時候聽過的兒歌,能引起大多數95前的共鳴,我很喜歡。總而言之,證人是一部值得去電影院看的電影,也希望以後這種類型電影中國導演也能多多嘗試。
今年40歲的拉齊尼·巴依卡是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一名護邊員。那裡位於帕米爾高原腹地,山區海拔高,終年積雪,環境非常惡劣。在大山深處分布著很多通往邊境的山口,這些山口就是護邊巡邏的重點區域。
20世紀50年代初,解放軍要去邊關建立哨所,由於山路崎嶇復雜,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成為當地第一位義務向導員,並主動和邊防軍人一起護邊。20世紀70年代開始,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繼續在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護邊員,一干就是30多年。
從2005年接過父親的「接力棒」開始,拉齊尼·巴依卡便把護邊當作自己的終生事業,再也沒有離開過雪山。他說:「我們是不穿軍裝的邊防衛士,我們會用實際行動守護好祖國的邊疆。」
過去近70年裡,爺爺、父親和他一家三代護邊員的巡邏足跡遍布這里的每一塊界碑、每一個山口、每一道河溝。
護邊員們每次巡邏靠騎氂牛或徒步行進,拉齊尼·巴依卡和其他護邊員出門時都穿著厚棉衣。他說,山裡面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夏季常常「一日過四季」,一會兒下雨,一會兒下雪,一會兒下冰雹,一會兒大晴天,如果天氣好的話,巡邏一次需要一個星期,遇上差天氣,則最起碼半個月以上。
「護邊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沒有國家的邊疆和平,哪有我們牧民的幸福生活。」多年來,爺爺和父親的教誨深深地印在拉齊尼·巴依卡心裡。
沒有酷炫的特效,沒有如何跌宕起伏的情節,只是簡簡單單的敘述:從過去到現在。有人說,這對於受難的老人及其親人來說就是一種折磨;也有人說,這也許是一種解脫,讓羈絆的受傷的心靈得以釋懷。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不是所有老人都能做到真正的放下,惟願這能減輕她們些許的傷痛。這一瞎豎談次,我不說歷史,歷史就在那裡。不說仇恨,也許仇恨早已不復存在,扎在老人們心裡的到底是什麼?歲月走到這里,更多的是滄桑啊!
幾乎所有的畫面都是在紀錄老人們的日常生活,在說起過去的時候,有的老人哭著說不想提了,顯然可以看出那段屈辱的往事給她們帶來了極深的傷害,這也深深地刺痛了我們的心。同時,我也看到了她們的孤獨與無助。中國現在可以說是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了,這個群體需要的關愛與陪伴,我們應該如何去守護,這需要我們深思。其實,人生就是一個輪回,從呱呱墜地到摸爬滾打,到最後的返老還童。
老人和孩子一樣,需要的更多是陪伴。無奈的是,我們很多時候都是背井離鄉,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他鄉買房置地,更多的.是漂泊。不是所有老人都願意遷徙,或是因為想著落葉歸根。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故鄉的大樹已不再茂盛,而那個巢則日漸空虛了,呱呱墜地和返老還童變成了留守。片中老人喂流浪貓的那一幕是我想起了奶奶,還有被我奶奶喂過的流浪貓生活不易,但我們可以讓心態變得簡單。海南的那幾位老人令我心生敬佩之意:耄耋之年,生活還能自理,洗衣做飯。我想,這必然離不開樂觀開朗的態度,離不開對生命的熱愛,離不開對生活的嚮往。其中有一位老人這樣說:這世界真好,吃野東西都要留著這條命來看。
願你我都能以感恩之心去對待這個世界的每一份恩賜。希望中國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以為一旦打仗,會有許多人死去。這也是一位倖存老人的心聲。是啊,仇恨不能永久,希望和平長存。社會還是那個社會,愛的旋律不會消逝。治國、平天下也許有點泛,修身,齊家不應該遙遠,踐行在點滴上。
我們要以拉齊尼·巴依卡為榜樣,傳承他愛國護邊、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捨己救人的精神,接續奮斗、勇往直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守衛祖國,護衛人民,拉齊尼·巴依卡用他的生命踐行了這句誓言。」我要以拉齊尼·巴依卡為榜樣,用實際行動傳承他愛國護邊、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捨己救人的精神;
忠實履行職責,積極建言獻策,為家鄉發展獻計出力。
我們將以『時代楷模』精神為動力,以更加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干勁來守護好邊防,維護好穩定,加強民族團結,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邊境各族群眾充分感受到黨的溫暖。
拉齊尼·巴依卡同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傳承拉齊尼·巴依卡捨己救人的奉獻精神,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拉齊尼·巴依卡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錚錚誓言,用寶貴的生命譜寫了『把人民利益高高舉過頭頂』的英雄贊歌!作為一名護邊員,我要以英雄模範為榜樣,守護好祖國的每一寸領土,保護好祖國的每一寸山河! 拉齊尼·巴依卡是我們護邊員的榜樣,我會擔起他的責任,繼續守好祖國的邊境線,守護好我們的家園。
如果回想國產的奇幻電影,叫好又叫座的屈指可數。《捉妖記》還未正式上映,未經市場檢驗,是否叫座拭目以待。但在看完全球首映後,我真心想為他先叫個好!
【故事】不劇透內容,《捉妖記》是個「完整」的故事,起因發展高潮結尾它都有,雖然對於電影故事來說這是最基本的,但實際上在影院上映的不知所雲的電影並不少。故事取材於《聊齋》,主旨是「萬物有靈且美」,一個失敗的電影的問題,有時就是對於主旨表達的生硬說教,或是完全無視主旨。《捉妖記》卻不同,主旨的表達用情節說話,有理有據、環環相扣、新穎有趣,就在這流暢的情節中講完了故事,主旨自然而然升華在觀眾心中,無需多言。
【導演】導演許誠毅是美國「夢工廠」的動畫主力,是「怪物史萊克之父」。一個中國的古老故事在一個熟練掌握西方電影節奏語言的導演手中,會是怎樣?中國電影史上中西結合最成功例子要數《卧虎藏龍》了吧。而《捉妖記》的節奏、情節設置,能感覺到美式風格,笑點十足。觀影過程某些笑點會讓我想起《功夫熊貓》,歌舞節奏會想起《如果愛》。
【演員】電影本在__年就拍完了,因為原本的男主柯震東吸毒所以不得不重拍。《捉妖記》重拍是在懷柔,今天看電影的時候忽然想起,過年後我跟組《名偵探狄仁傑》時,就聽說《捉妖記》在我們組附近重拍。如今看過電影,想想這樣的大製作和優秀班底,如果柯震東演技沒什麼bug,這部作品一定是他演藝生涯的一個代表,只是人生都是向前,錯誤和錯過都不能重來了。臨危受命的井柏然,把他的東北范兒帶進了角色,蠢萌又有情義,把男主的人設詮釋的特別自然!井寶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經歷重拍,女主白百合是演第二遍。因為影片大部分角色都是後期製作的動畫,所以前期拍攝演戲對手都是空氣,真的無實物啊。主創們都說,第二遍拍攝白百合對於自己的對手動畫角色,比第一遍更有譜。我想這也是如今呈現在銀幕上電影畫面好看、不跳戲的原因之一吧。
湯唯、閆妮、姜武、姚晨、吳君如、曾志偉等,各個黃金配角,各個出彩!一點也不是以往明星薈萃只為撐場面,《捉妖記》里人人有性格、人人有風格!吳君如和曾志偉配合默契不用說,姚晨的一口東北話自帶喜感,說得還挺標准!配角里好幾個角色都是重拍時才加的,絕對是為電影增色!
【啰嗦】這段時間,經歷了《侏羅紀世界》的震撼,《少年班》的情懷雖在故事稀碎,《捉妖記》不得不說是一部國產奇幻誠意之作,值得走進影院支持。
每部電影,都會靜靜看完字幕再離席,是對辛苦的幕後工作人員的感謝。覺得好的電影,不會吝嗇自己的掌聲,是對電影本體的感謝!
國慶假期,我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主要是由五個故事組成,故事緊貼現實生活,又讓人從中找到自己家鄉的感覺,既讓人忍俊不禁,又令人淚流滿面。
一是北京好人。主演是葛優,圍繞著看病社保卡報銷的問題展開的故事。人性內心深處斗爭,企圖利用自己的社保卡幫表舅治病,後來被發現,良心上的善終於戰勝了想買車的私慾,把買車的錢用在了給表舅治病上。回到農村才發現,原來農村人也有社保卡,國家對人們看病的保障已經普及到了廣大農村。過程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雖然講述的只是普通人的生活,卻鮮明地突出了「好人」的主題。
二是天上掉下個UFO;黃渤、王寶強等主演,笑點最多最集中在這里。黃渤開拖拉機那段,實在是擊中笑點了!圍繞著拉動旅遊業,縮短村與村的距離,實現愛情願望等故事,最後實實在在地成為了科技示範村,吸引了眾多遊客,推動了經濟發展。
三是最後一課;一眾人為了實現患老年痴呆症的范老師的最後一課,所作出的努力,情節在回放和現實中不斷交替,戳中了淚點,范老師記錄下來對同學的小事備忘,教師里似曾相識的感覺……讓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兒時記憶。熟悉的教室環境,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未曾忘卻。在這個故事中,讓我想起了三年村小民師經歷,我的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
四是回鄉之路;鄧超和閆妮主演,兩人回學校參加周年慶引發的系列劇情,兒時記憶中的風沙肆虐,老師高媽媽的殷切期望,閆妮終於學有所成歸來,成為了網紅帶貨主播,家鄉也在鄧超的帶領下,種上蘋果樹,帶領鄉親們致富,綠化等。校慶演出的過程中,播放出來真實的勞動模範的照片,有的已經去世……正是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的付出,才使得過去的風沙變綠林,想起了這樣一句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五是神筆馬亮。主演是馬麗和沈騰,也是令人笑翻的感覺。沈騰飾演的馬亮考上了俄羅斯列兵藝術學院,卻收到了學校下鄉扶貧的工作任務。他的妻子不同意他去下鄉扶貧,最後他放棄去讀書,決定欺騙妻子說去了讀書其實是去了扶貧。村民們配合馬亮欺騙他的妻子,場景和情節讓人捧腹不已。最後事情敗露後,馬麗飾演的妻子也接受了這個事實,並且引以為豪。充分體現了我們國家扶貧工作的成就以及扶貧工作人員的付出。舍小家為大家的大局意識,扶貧工作讓貧困地區人民富裕起來。在這個故事中,我彷彿找到未來自己家鄉的影子,父老鄉親用稻穀種出的風景畫,我的家鄉成為藝術公園。
這部電影是一部非常適合國慶節上映的電影,主旨完全是政府導向的題材,那麼我們自己的家鄉現在怎麼樣呢,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在積極努力的生活著,我們土生土長的那個地方是我們的根,希望那個地方能變得越來越好,如果家鄉需要我們,我們隨時都可以前行。這是一部讓人又哭又笑的電影。也是xx年疫情發生到現在,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看完之後,作為一名中國人油然而生出一種自豪感,我是中國人我自豪。
「來人啊!救救孩子!」今年1月4日中午,一名兒童掉入喀什大學校內人工湖的冰窟,拉齊尼·巴依卡奮不顧身,踏上冰面,施以援手。
就在他快要拉住孩子的瞬間,冰面破碎。拉齊尼·巴依卡掉入刺骨的湖水。他用凍僵的身體和所有的氣力托起孩子,堅持了漫長的十分鍾……
最終孩子獲救,他卻不幸犧牲,年僅41歲。
連日來,拉齊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跡,令無數人聞之落淚。在生死考驗面前,他把生的希望送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生命向黨和人民遞交了一份優秀答卷、譜寫了一曲英雄贊歌、樹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英雄托舉,響遏行雲。
不久前,伊寧縣英塔木鎮托萬克溫村黨支部書記木沙江·努爾墩一路奔波,踏上帕米爾高原,來到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拉齊尼·巴依卡的家鄉。
群山如闕,雪峰林立。看著拉齊尼·巴依卡的長眠之地,這個身材魁梧、皮膚黝黑的大漢,不禁聲淚俱下:「兄弟,我來看你了……」
木沙江·努爾墩是拉齊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學培訓期間的室友,1月4日,曾與拉齊尼·巴依卡一起救人。
「我時常會夢到當時的場景,他在冰水中對我大喊:『別過來,冰薄!』『救孩子,先救孩子!』」2月26日,木沙江·努爾墩回憶起那個驚心動魄的中午,眼眶通紅。
盡管聽見了拉齊尼·巴依卡的勸阻,但緊要關頭,木沙江·努爾墩顧不了那麼多,急忙前去施救。在施救過程中,他也不慎掉入冰水。回想起那凍透骨髓的寒意,他不禁打了個寒顫。
「落入水中的瞬間,我大腦一片空白。感覺有無數根針扎進了皮膚,再後來,全身都僵了。」木沙江·努爾墩感慨,拉齊尼·巴依卡不會游泳,卻在冰水裡托舉著孩子堅持了那麼久,真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
拉齊尼·巴依卡以無比堅強的毅力、超人的意志,用托舉成就大愛。英雄一幕,宛若一曲高亢的壯歌,響遏行雲。
馬燕是拉齊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學培訓期間的教師。「他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打掃衛生、擦黑板,學習很刻苦。」馬燕動容地說,「拉齊尼·巴依卡雖然是我的學生,但卻是我人生的導師、學習的楷模。」
在拉齊尼·巴依卡曾經巡邏的邊境線上,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邊境派出所副所長阿布都賈米·龍吉克和同事把拉齊尼·巴依卡巡邊使用過的望遠鏡留在這里,用石頭壓住,鏡頭朝著提孜那甫村的.方向,希望英雄每天都能看見家鄉,看見祖國的大山。
「他是我在部隊時照顧我的『老班長』,是工作中帶我巡邊的『領路人』。」阿布都賈米·龍吉克哽咽地說,「我會傳承他的精神,擔起他的責任,繼續守護好祖國的邊境線,守護好我們的家園。」
看似無關乎心靈,看似意淫好笑,可是我們卻能從中找到對現實的考量。「我們擁有的不多,或許也不太好,但是我們要好好學會珍惜」。夏洛,男主角,不求上進,無房無車無工作,因無法忘記對秋雅的愛,想在暗戀女神婚禮現場上表白,卻里子面子丟盡,被老婆馬冬梅追著跑,跑著跑著進入了一場夢,在夢里,他肆無忌憚的叛逆,打老師,燒書,奪走秋雅的初吻,在學校公開對秋雅的表白。在這個夏洛以為是夢的地方,他想「胡作非為」一次,他做到了名利雙收,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他以為可以憑借這種方式,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可是所有人都看到了,即使回到過去又如何,他依然記得馬冬梅走路的姿勢,喜歡的向日葵,馬冬梅粘著他的時候,脫口而出,媳婦,別鬧了。他來到40平米的小房子里找到她,一碗茴香打鹵面下肚,夏洛醒了,心中充滿無限悔恨,可他已是小春的老婆。在名譽與金錢的揮霍下,他開始懷戀那個曾經落魄的自己,懷念和馬冬梅的點滴時光,盡管貧窮,平凡,但他唯一的愛一直陪在他身邊,不離不棄。
人生若是一碗茴香打鹵面,大春喝口湯就知足,而夏洛,偏生要留口湯,他想得不徹底,要得也不徹底,什麼都想要,什麼都得不到。
在這個車水馬龍的時代,我們都匆匆忙碌著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為父母,為家庭,努力的活出最好的自己,盡管生活平淡,普通,但只要我們心中有奮斗的目標,奮斗的方向,身邊的朋友,親人的愛就是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我們要學會好好珍惜。
「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常說的一句話,我們要把拉齊尼·巴依卡的先進事跡作為一種自覺追求、一種精神支撐、一種持久動力,做守護邊境線的表率。
拉齊尼·巴依卡的先進事跡是黨員幹部的一面鏡子、一桿旗幟、一盞明燈。作為一名基層幹部將把拉齊尼·巴依卡同志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不斷激勵自己前行的動力,立足自身崗位,開展好社區各項工作,把社區建設得更好。
正是一個又一個像拉齊尼·巴依卡一樣的共產黨員,努力拚搏、奮斗,乃至犧牲,使黨旗更加鮮艷,使共產黨員的形象在人民心中閃耀著更加奪目的光彩。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在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中打頭陣做表率,以實際行動向拉齊尼·巴依卡致敬。
拉齊尼·巴依卡守邊護邊十多年,被當地群眾稱為『帕爾米雄鷹』,他用生命踐行初心使命,用堅守詮釋愛國忠誠的先進事跡讓我深受感動。作為愛心車隊的一員,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以時代楷模為榜樣,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用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
④ 懸賞 求《在雲端》英文 簡介或觀後感
劇情簡介(英漢都有)
喬治·克魯尼飾演的是一名叫瑞恩·賓厄姆的公司裁員專家,他的工作是飛來飛去為各地公司去解決麻煩,他人生的目標則是乘坐飛機積攢的英里數達到1000萬,從而晉升為白金會員。
但瑞恩這種「在路上」的生活方式卻受到了新人的威脅,一個名叫娜塔莉(安娜·肯德里克 飾)的大學畢業新生發明了一種互聯網遠程會議系統,讓裁員變得輕松省事,也讓瑞恩的工作顯得毫無必要。正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瑞恩的新任務竟然是帶領娜塔莉熟悉工作環境,他的飛行之旅終於有了個不那麼和諧的夥伴……
電影還有另一條線索,瑞恩在機場邂逅了他夢中情人、同是空中飛人的亞歷克斯(維拉·法梅加 飾),他們之間的浪漫關系在機場的一次次偶遇中慢慢展開。
瑞恩崇尚的這種無拘無束的生活狀態是否會因亞歷克斯的出現發生改變?採用網路視像會議方式的裁員系統是否能夠解決一些問題,讓瑞恩們擺脫空中飛人的生活?……讓我們在電影中尋找答案。
George clooney plays a named Ryan bingham company layoffs experts, his work is flying around for companies to solve problems, and his life's goal is flying saved reached 10 million miles, which promoted to platinum membership.
But Ryan this "on the road" way of life is threatened by a new one, called Anna KenDeLiKe Natalie (the) university freshman invented a kind of Internet teleconferencing systems, make lay-offs easier convenient, also let Ryan appears necessary job. So-called is JuTou, Ryan's new task is familiar with the work environment, Natalie led his flight trip finally had a not so harmonious partner...
Movies have another clue, Ryan met him at the airport, with dreams are frequent flyers alex (villa, may add), the ro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the airport and slowly. Encounter
Ryan advocate the unrestrained life by alex will appear changed? By way of network video conferencing system can solve some jobs, let the air out of the air Ryan's life? ... Let us find answers in the movie.
這些應該夠了吧,找了幾個都太長,想你要做課前演講不合適,就用這個吧。
⑤ 看完電影的讀後感怎麼寫作文
看你感悟的什麼作文呀 把你的讀後感 寫下
第十一、感悟(附一)
面對紛繁的生活,我們常常有許多感悟:當我們看見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時,我們也許會感悟到人的朝氣蓬勃與旺盛的生命力;當我們看見葉子從樹上落下,我們也許會感悟到生命的短暫,應該珍惜時光發奮進取……
在參與社會交往的歷程中,因睹物、見景、思人、歷事……總會引起我們內在思想情緒的變化,撥動我們情感的琴弦,因而有所感觸,有所領悟。怎樣的感觸和領悟在化為文字後能引起他人共鳴呢?唯有靠深刻獨特取勝。
一、因景而感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寫作中,我們可以把自己的主觀情感和思想意志融入到景物之中去,使山水有情,草木含意。我們在觀花時懷人,賞月時思鄉,看海時可以感受博大,觀雲時可以感受飄逸,一切皆由景而感。
有時,景也昭示著一種自然哲理。這時寫感,要對景進行聯想和想像,賦予具體的景象以抽象的哲理。我們看到黎明,感悟它沖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陽,我們同樣感悟它孕育希望的艱難。
二、因物而感
文學作品中的物,或牽系著一個故事,或寄託著一段感情,或隱含著一個道理。在記物的時候,可借物言情,也可托物喻意,還可詠物明理。如一塊橡皮記錄著一段友誼,一聲問候承載著一份親情,一束玫瑰詮釋著一種愛意。
因物而感是一種「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構思寫作模式,作者描述事物的目的,不是為了表現這個事物,而是為了引出一段感情,一種哲理。所以要在寫物之前,賦物以意;在寫物之時,為感蓄勢;在寫物之後,自然出感。如寫蓮花,其實是為了贊美高潔;寫翠竹,其實是為了頌揚虛心;寫黃牛,其實是為了昭示勤勞;寫蜜蜂,其實是為了謳歌奉獻。
三、因人而感
即從人的外貌、語言、行為、性格中尋找感點。可以邊敘邊感,在描寫中點綴自己的感受、感想。也可以敘後出感,在寫人之後,詳寫感點,借勢出理。我們可以因自己的衣食父母而感,感悟父愛的深沉母愛的偉大。我們可以因祖國的英雄兒女而感,感悟先烈的英勇後生的可畏。
四、因事而感
在記事之後,或就事論事抒發感想,或由事入理闡發感悟,是讓作文具有一種哲思之美的重要手段。嘗試爬山,可以感悟征服困難的滋味;體驗垂釣,可以感悟寧靜淡泊的境界。在由事寫感的時候,要對事件進行由表及裡的分析、挖掘,由一事提煉出一理,並且用精闢的語言予以點示。
五、因文而感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除了「讀後感」外,你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觀完某一展覽後還可以寫寫「觀後感」。在寫這一類感悟文章時,你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等弊病。
附一、感悟耐人尋味
一個人生活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有笑容,也會有淚水;有歡樂,也會有悲傷。正所謂「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把我們生活中的那些苦辣酸甜寫進作文里,情節自然就有了波瀾。
一、感悟要有信度——真實
真實的感悟才能讓人產生共鳴,一旦有矯揉造作地痕跡,就收不到感人的效果。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心,要做到為情造文,而不是為文造情。
二、感悟要有坡度——自然
感悟不是對人或事物一見即發,而是有一個過程,必須存在關聯、過渡、蓄勢、鋪墊,否則會使人感到突兀,不易理解,更不會接受。
三、感悟要有深度——深刻
首先要對所描述的材料進行分析,找出可以生發開去的點,然後對材料進行提煉,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展開想像和聯想,由此及彼地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蘊。
四、感悟要有濃度——感人
文章不是無情物,一篇好文章,往往滲透著作者真摯而濃厚的感情。感情濃郁的感悟就會在讀者的心頭打下深深的烙印,感情淺淡的感悟就會像過眼雲煙不留任何痕跡。
感悟無處不在!只有通過感悟,我們才能發現世界的奇妙,生活的精彩!只有通過感悟,我們才能發現世界是多麼令人神往,生活是多麼美麗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
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
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
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
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
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 *** 不斷深化的過程。
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
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
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
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
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
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
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
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
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1、內容簡介。
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2、發表評論。
寫。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硝煙彌漫的戰場,八路軍和日本鬼子進行著激烈的斗爭,兩個小八路——大興和小武冒著生命危險為八路軍送情報。
大興在與鬼子紛爭時,左腿不幸負傷,只得留在敵占區養傷,但是他們帶著傷仍堅持進行戰斗,幾次差點犧牲……電影《兩個小八路》的情節扣人心弦,我自始至終為影片中的小英雄捏著一把甫亥顛酵郯寂奠檄訂漏汗看完電影,我陷入了沉思……兩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小孩,卻有著「愛祖國、愛人民、嚴守紀律」的心,在危急時刻始終能隨機應變,他們的機智勇敢真令人折服。而我們呢?有這樣好的學習環境卻不能好好珍惜,遇到一點小事就亂了陣腳,不敢向困難挑戰,只是因為心裡的膽怯,哪能跟機智勇敢的大興和小武相比呢?他們面對心狠手辣的日本鬼子毫不畏懼,反而幾次三番給他們製造麻煩,使我們八路軍贏得戰勝敵人的機會,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我想,我們真應該好好學習他們的精神,把他們的精神運用到我們的學習中去,不斷前進,為理想而奮斗!這部電影又讓我聯想到了許許多多的革命先烈,如李大釗、郝副營長等,他們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為了後人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在革命戰爭中,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精神多寶貴呀!想想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啊!我們真應該發奮圖強,好好學習,讓自己將來成為棟梁之才,為祖國的建設增添一份力,這樣才對得起那些為我們創造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呢。
要是應付的話大體有個套路,開頭就寫哪天哪天我觀影了{驚天動地},本片講述了***(電影內容)。過渡一下說你受益匪淺什麼的,然後寫得到的心靈感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責任方面-看到救災軍人的形象你的感觸,比如做人要有擔當,引用寫有關責任的名言小故事什麼的。團結方面-面對災難我們的民族是怎樣度過的,可以上升到民族團結的方面。奉獻-災難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跡,可拿出一例具體說說體會。最後,可以寫作為當代的學生,你要怎樣怎樣。
這個是最俗的。
要是高雅點,寫成隨筆,主要寫體會,影片內容也可少穿插點,把某個鏡頭帶來的心靈觸動放開了寫,可以盡量煽情。呵呵,以上供參考,還得自己多努力!
剛看完《聽說》這部台灣風味十足的電影,感覺耳目一新,平常看的台灣偶像劇脂粉氣太濃,女生太嗲,實在讓人受不了。
這部電影其中70%的時間卻是在男女主角的無聲中度過,怎麼樣,有趣吧!一對聾啞姐妹?一個聾啞小子?裡面還潛藏著一個小小的秘密哦!總之說透了就沒意思了,各位看官可以看看這部電影。用電影里男主角對女主角的評價,做人就要很努力,很樂觀,很可愛,很活潑,很孝順,很親切,很善良,對姐姐很好(對親人很好),對大家都很好。
這是一部平民電影,裡面沒有王子和公主,有的只是普通甚至有點讓人同情的可憐的一對姐妹,她們失去了母親,父親是傳教士,跑到非洲傳教去了(看到這里,真是很生氣,而且怎麼也想不通他居然丟下這兩個姊妹花就跑了,可能傳教士就是博愛的吧,用愛普渡非洲人去了),妹妹打工養姐姐,姐姐是游泳健將,卻為了妹妹在她身上寄託的希望要在殘奧會上拿金牌。兩個太可愛的姐妹花呀,尤其是妹妹,引起了便當小子的愛慕,然後就這樣發展下去,成就了一段平凡而又讓人感動的愛情故事。
電影里便當小子胖胖的爸爸媽媽也很招人喜歡,他們文化不是很高,但心地善良,在便當小子想娶聽障姑娘的時候,堅定的支持了他,就這一點,他們就超越了現實中的很多父母,尤其是農村裡,嫁姑娘象賣女兒似的,陪嫁就得數萬,誰有錢就嫁給誰,有多少是考慮了孩子的感受呢?男的呢,要是傍上了一個有錢有勢的親家,那前途自然不用愁,吃香的喝辣的,社會中比比皆是,因此導致婚姻最終破裂的也數不勝數。因此,兩個人的婚姻就一定要互敬互愛,而不是只圖金錢利益(當然要是互敬互愛又有錢有勢那咱也不拒絕,可惜這種情況是鳳毛麟角)。
上天是公平的,他給你一些東西,必然會從你身上取走一些東西,正所謂有得必有失,不是嗎?他給了你金錢和權力,你就會失去一個普通人勞動生活的能力,因為你離開金錢和權力什麼都幹不了;他給你力量,你就會失去一個弱者的感覺,而這個世界並不全是強者構成的,強弱是相對的,世界上有一個超人他是超人,如果全是超人也許這個超人就是個弱者,強者要依靠弱者生存,當弱者全部被消滅的時候,強者們也將走向滅絕;他給了你智慧,你就會失去犯傻的機會,不會有人說你傻得可愛,更不會有人說你傻人有傻福,很多事實說明,世界上比較快樂的常常是那些犯傻的人,而那些聰明人卻常常感受不到幸福;他在你出生時給了你幸福,你就會失去拼搏的勇氣,失去吃苦的精神,在將來就有可能變的不幸福。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數不勝數。 同樣,上天從你身上奪走一些東西,也必然還給你一些。
他奪去你的視力,必然會給你比常人更加敏銳的聽力;奪走你的聽力——片子中的聾啞女孩——卻給了她異於常人的勇氣和毅力,敏銳的感覺和熱情、善良、充滿愛的心。 所以,請不要自怨自艾吧,我們這些正常人,有手有腳,看得見聽得到,沒有什麼大病大災的,就不要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計較了。
今天剛剛看了一條新聞,有個一家三口,丈夫和妻子爭吵過度,丈夫一怒之下把妻子殺死了,殺了妻子他非常後悔,當時就想自殺,結果被警察救下來了。他們平時感情很深,就是愛為一些小事情吵嘴,這次就是為一顆釘子的事引發的,可以稱之為「一顆釘子引發的血案」,所以千萬不要認為夫妻打是親罵是愛,夫妻的感情是要雙方細心經營的,退一步海闊天空,夫妻就是手心手背,誰退都不要緊,關鍵是要讓步,生活中沒有誰不犯錯,犯錯沒關系,只要悔改就OK。
當我們走在擁擠的人群中,請不要抱怨,要知道在遙遠的伊拉克和非洲正蔓延著戰火和艾滋病;當你走在瓢潑的大雨中,請不要抱怨,因為中國西南的幾百萬人正在忍受著乾渴和飢餓;當你住在40平米的蝸居中時,請不要抱怨,因為有人正住在只有十平米又潮又悶的地下室里;當你坐在辦公室里,感嘆著工資低毫無前途時,請別忘了,還有多少農民工正在又臟又差,毫無勞動保障的血汗工廠里揮汗如雨;當你在為失戀悲傷時,請你記住,你又有了一次重新戀愛的機會,你失去的只是一個並不很適合的對象,卻得到了無比寶貴的經驗。
⑥ 雲中行走觀後感
雲中行走是傳記劇情片,本片根據菲利普·帕特的個人自傳改編。講述了1974年雜技人菲利普·帕特,在紐約世貿大樓雙子塔之間搭建鋼索,下面是我給大家介紹的雲中行走觀後感,歡迎閱讀。
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約瑟夫 戈登 萊維特主演的電影《雲中行走》正在中國各大院線上映,而我一直都對基於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感興趣,所以最近在洛杉磯和紐約的展覽空隙看了這部電影。
表面上這部電影是聚焦於一個來自法國的雜技藝術家菲利普·帕特在1976年8月於還沒有完全竣工的紐約世貿大廈-雙子塔塔頂之間進行的鋼索行走表演。但其實越看到後面您會越覺得這部電影其實講的是911世貿大廈被恐怖襲擊事件和其造成的深遠影響,當你看完了這部電影走出電影院,你會更深層次的感受到這部電影是美國精神的再次體現。
電影一開始,菲利普就堅持要說英文,而且讓周圍的朋友也說英文,雖然他說這樣做是為了能更融入在紐約的生活,但其實這是明顯的在講英文和法文的那個小梗,但這也是影片體現更大的情懷的開始,什麼情懷?美國精神的廣闊,接納,包容。菲利普本人就像美國這個國家一樣,嚮往自由,調皮,喜歡挑戰。菲利普要在世界最高的兩棟樓之間走鋼絲,他要挑戰權威,挑戰法律,更是挑戰恐懼,挑戰自己。而美國這個國家也是非常開放的包容像菲利普這樣的藝術家,美國也像是在國際社會中走鋼絲的那個人。不管是菲利普,還是安迪沃霍爾,還是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太多太多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家,來到美國,在美國紮下了根。就是因為美國這個國家喜歡挑戰新事物,也接受新事物的挑戰。菲利普被警察逮捕,從天台上被帶下來,迎接他的卻是建築工人的掌聲,另一些警察的贊嘆,觀眾的掌聲和歡呼,來自媒體的關注,記者的發問。這也是體現美國這個社會對於藝術和更高精神的接納,歡迎和崇拜。
所有的藝術作品,或者說好的藝術作品,都是用一種非常明確但卻無法形容的比喻去講述它要表達的精神,這種作品總是可以用不可名狀的情感打動你。那種感覺就像你突然驚喜的吃到了這世界上最獨特最美妙的食物,但是你卻和上帝簽下了協議,不可以告訴別人這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好的電影永遠都不是關於它好像要說的那件事,至少不僅是關於它好像要說的那件事。這部電影同樣如此,紐約世貿中心的雙子塔,我們都知道在哪一年的哪一天,那裡發生了什麼,但是這部電影中隻字不提,只帶給你美麗,帶給你喜悅,帶給你贊嘆。那種感覺就像一個美麗的姑娘,站在那兒,靜靜的等待,你不知道她是誰,你不知道她在等誰,你只知道她非常非常的美麗,而她正在等待的人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傢伙,而你只能心裡默默的羨慕和祝福。這部電影帶給你的不僅僅是美麗,喜悅,更是勇氣,信念。看似那次恐怖襲擊帶給人們的是悲痛,憤怒,但那不是永遠的,它帶來的更多的、更深遠的,是希望,是憧憬;是擦乾淚水重新微笑,更是原諒。
菲利普在世貿中心之間行走,他也成為了世貿中心。之所以這么說,因為他也代表了這種要建立世界第一高樓的精神,是美國要做第一個登月國家的精神,更是美國要做世界第一大國的精神。菲利普對生命,藝術和夢想的追求也是美國人對生命,藝術和夢想的追求。當然,當世貿中心被恐怖主義摧毀,就像菲利普第一次表演時掉進了池塘,他受到了挫折;但是美國人卻因為這件事情更加團結,更堅強的站了起來。大家可以回想那些在廢墟中滿臉塵土的紐約警察,那些不顧自己安危第一批沖進大廈的消防員,甚至還有那些為了保護群眾,讓大家躲進他的咖啡店的咖啡廳老闆。紐約人的勇氣,其實更是美國人的信念,都像世貿大廈一樣高聳雲端,更像菲利普一樣無懼任何困難,堅信自己。
整部影片中菲利普站在自由女神像上的火炬說了那麼多旁白,我只記得最後最後他說的那句話,世貿中心的設計者給了他一張天台參觀券,不像別人的都有截止日期,他的那張上面寫的是Forever 永遠。這個"永遠"更是說,世貿中心永遠矗立在人們心中。(正如片中盧迪爸爸一直教菲利普的那樣,向藝術致敬,向觀眾致敬,菲利普在鋼絲上向紐約這座城市致敬。)然後鏡頭再一次轉到世貿中心,最後一次向美國人致敬,也給美國人最後一次機會向世貿中心致敬,更是給全世界看到這部電影的人們向那些所有勇敢的不屈不撓的靈魂,致敬。
《雲中行走》於美國首映的日期是2015年9月26日 - 911事件的15周年紀念日之後的第15天。
周星馳在《功夫足球》里曾說道:「做人如果沒夢想,跟咸魚有什麼分別。」《雲中行走》就是這么一部講述不甘心做咸魚的Philippe Petit努力實現夢想的電影。其實白日夢人人會做,它有可能是突發奇想的吹牛皮,也可能是說走咱就走的誇父追日,但就像那句不屑一顧的總結陳詞「做你的美夢去吧」一樣,人們對於白日夢的態度不外乎「好大的口氣!」或者「呵呵噠!」,原因就在於似乎極少數的人能把當時誇下的海口兌現。《雲中行走》觀影的最大樂趣恰恰就是看Philippe Petit如何把一個春秋大夢一步一步變為現實從而避免啪啪打臉的。
如果你對於本片導演的名號比較熟悉,那你就肯定知道Robert Zemeckis是個段位很高的技術達人,《回到未來》三部曲不僅劇情有些燒腦,裡面對於未來社會的想像和各種新奇的科技產品都是開眼界的新奇玩意兒;《誰陷害了兔子羅傑》則是完成了動畫二次元對於現實世界的突入,動畫+真人的和諧共生讓人忍俊不禁;《阿甘正傳》更牛,玩得一手移花積木的好把戲,阿甘與肯尼迪的握手足能以假亂真;《極地特快》運用最先進的「表演捕捉」技術,即是所有角色都有電腦CGI技術生成,也能夠做到形神兼備……《雲中行走》也不例外,影片用上了最先進的3D技術拍攝,把Philippe Petit美國雙子塔的高空行走完美地再現於熒幕之上。俗話說,不看廣告看療效,你可以親自去電影院體驗這段手心冒汗、脊背發涼、膽戰心驚、頭暈目眩的高空行走,據報道,本片在紐約首映的時候,有一位觀眾直接吐了出來,在此善意提醒各位恐高症患者,觀影時一定要自帶紙巾、濕巾、塑料袋。
雖然說《雲中行走》是一部正經八百的劇情片,但這並不妨礙導演在電影中「勾兌」一些其他元素——盜匪片元素。在行動之前,Philippe Petit陰差陽錯地找到了一個又一個看上去很不靠譜的同夥,並喬裝打扮潛入雙子塔施工工地進行一系列的勘察、踩點、籌劃等「間諜」活動,節奏十分明快。這盜匪片元素就好比正餐里意外現身的水果拼盤,它能使你在享受主菜的同時還能嘗到一些新鮮感。
在表達的層面上,《雲中行走》一方面表現了Philippe Petit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苦難(腳被釘子扎穿、神出鬼沒的看護員、同夥的退出、射偏的箭……),道出他的成功來之不易,是堅持不懈的結果;另一方面,Philippe Petit又不僅僅是要戰勝夢想實現道路上殺出來的程咬金們,更重要的是戰勝人類對於海拔的天生恐懼,也就是在挑戰人類的極限。Philippe Petit的高空行走本是違法的行為,但當他完成壯舉後人們還是歡呼雀躍,這正是對於他勇攀高峰的褒獎。
有很多奇觀電影(超級英雄類電影)在觀看過程中高潮迭起,但是謝幕之後你會清晰地認識到此物只應熒幕有,但是《雲中行走》的魅力在於它改編自真實事件,電影中的壯舉的的確確發生過,因此它給人帶來的沖擊要更強。更加高明的是,《雲中行走》中Philippe Petit對於雙子塔的感情不是征服,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激之情,感謝了雙子塔在他人生巔峰的舞台上能夠支持他完成此次驚人的「Coup」,這對於美國觀眾來說,可能更加意義非凡,因為雙子塔在911恐怖襲擊中被毀,現如今它們雖然已不復存在,但卻在人們心中永遠佇立。
無論是現實生活中的'菲利普·帕特,或是《雲中行走》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都是屬於藝高人膽大的絕世高手。前者能在紐約摩天大廈之間走鋼索,冒著犯法與生命危險完成壯舉,後者能拍出《阿甘正傳》《回到未來》《兔子羅傑》這樣經典力作,還敢於去拍攝法國雜技藝術家傳記,因此二者皆受世人敬佩。偏偏菲利普創造了業內奇跡,註定載入人類史冊,《雲中行走》則有些費力不討好,盡管它細膩精緻、驚險刺激,卻偏離商業賣座軌道,換來影迷們真心的掌聲。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菲利普帕特歷經種種坎坷,最終成功在美國紐約世貿雙子大樓間成功走鋼絲的過程。從小就喜愛表演且對雜技類的高空行走著迷痴狂的菲利普帕特不顧家人的反對,堅持己見,終成小有名氣的巴黎街頭的表演藝人。一個意外的機會,讓這個喜歡不斷挑戰自己的神人決定在高空搭建鋼絲,以穿越在當時世界最高雙子塔紐約世貿中心兩座大樓間。為了實現自己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菲利普帕特吃盡各種苦頭,在眾人的幫助下,最終成功。過程雖艱辛無比,卻也有幸福快樂,他也因此收獲了愛情、友情,並終成全球名人。
雖然是流水賬式的記錄了菲利普帕特雲中行走的前前後後,但導演、編劇卻沒有讓影片充斥著流水賬式的枯燥與乏味。相反的是,在整個劇情中,穿插著諸多逗比的趣事,而菲利普帕特的命運波折也一次次逆轉、反轉,成為劇情最具張力的插曲片段。當然,影片最高潮處無疑是最後的雲中行走。接近百分百實拍的雲中行走場景,堪稱視覺上的頂級饕餮盛宴。如果你有恐高症,若或是心臟不好,估計會造成體驗不適。但對大多數觀眾而言,這種百年一見的視覺珍饈美饌,絕對適合在大銀幕上尤其是IMAX、中國巨幕、3D上欣賞,快感無比,從未如此。
但如果僅僅把《雲中行走》看成是簡單的視覺大片就大錯特錯了。作為好萊塢知名大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繼《阿甘正傳》《荒島餘生》後的又一部大片,《雲中行走》在視覺上突破極限,打造極致之外,依舊是一部慰藉心靈,砥礪人生的經典佳作。影片最精彩之處雖然是最後的「雲中行走」,但作為前期鋪墊的小插曲小故事卻也動人異常。尤其是對菲利普帕特成長過程的描述,特別是心理的成長與變化,以及不氣餒不放棄的堅持精神,雖非濃墨重彩,著墨深厚,卻在很大程度上烘託了影片的主題。在很大程度上都承襲了其代表佳作《阿甘正傳》《荒島餘生》的精品內質。
走鋼絲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陌生,無論電視熒屏還是現實生活中,這樣驚險刺激的視覺節目都很容易激發人們的觀賞慾望。但一般人都簡單的將其作為娛樂消費,很難對她們背後的艱辛有所體會、感悟。《雲中行走》在視覺上呈獻給大家一幅幅珍饈美饌的盡美畫面外,還對這類特殊人的特殊行為背後的酸甜苦辣有所細瑣記錄。這當然不是為了羅列她們的苦楚,其更重要的意義或將是他對普民大眾的積極勵志意義。人的一生,總會遭遇各種不可能,但面對種種不可能,我們是面對它挑戰它征服它還是被它征服順從它,不同的人總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如果我們也都想菲利普帕特一樣,堅持理想,永不放棄,人生自然也會大不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羅伯特澤米基斯將菲利普帕特的故事搬上大銀幕,絕不是為了想要大家效仿他山寨他走鋼絲,只是想用他這種精神感動人,溫暖人,勵志人。而在日漸浮躁且常常讓人脆弱無力的時代,這種感動與勵志無疑是應景且及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