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李學生觀後感
電影《李學生》是根據商丘籍務工青年李學生英勇救人的真實事件而改編的一部弘揚「商丘好人」精神的教育題材影片。電影故事片《李學生》時長100分鍾,再現了李學生平凡而又艱辛的生活經歷和捨身救人的感人事跡,吸引觀眾走近13年前的英雄,領略「商丘好人」的人性本色與時代風采,是一部感人至深、傳遞正能量的主旋律電影。
市民 李桂芝:從觀看《李學生》這個電影以後,他也是13年前在火車來臨的一瞬間,讓很多人淚奔這個事情, 感動了整個河南。
市民 劉小平:非常激動,他一個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非常感觸,看到那一幕,飛奔的火車過來之後,奮不顧身的去救那小孩,非常感動,我們要向李學生同志學習。
市民 楊保剛:通過看完李學生這個事跡,我非常震撼,李學生事跡已經過去多少年了,現在重溫,讓更多的人去認知李學生救人的事跡,感染更多的人一直來做公益,作為我個人,會一直堅持一直做好事做公益。
❷ 東方時空觀後感
東方時空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東方時空》。今天,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終於如期而至了。為什麼要說終於呢?因為對這次的日全食不僅是天文愛好者非常的盼望,而且普通人也加入了期待的行列。雖然說新中國成立已經六十年,我們發生過五次日全食,但是這一次的日全食呢,它的持續時間是最長的,覆蓋地域是最廣的。據說全國能觀測到日全食的地區人口就有三個億,其它地方也都能看到日偏食,這次日食可以說是掀起了一場全國觀測的總動員。那今天《東方時空》我們要觀察的是兩個目標:一個是今天參與觀測的老百姓,他們的熱情到底有多高;另外一個,當然就是美麗的日全食本身了。
主持人:這樣美麗的畫面感染了很多人,今天有很多人在現場觀測到了這一天文奇觀。用我們記者的話來說,這些觀測者的熱情簡直就像太陽一樣。
觀測者:從來沒有看到過,開一下眼界,也許這輩子就這一次了。
觀測者:真的還是比較高興的事情,又是見到一次天文奇觀了。
楊孝友:懷里揣著一顆太陽,興沖沖地上路。這是全中國最得意的一天,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顆太陽。
觀測者:確實感覺非常漂亮,因為我們從來沒觀察到,我們是第一次。
觀測者:以前從來沒有看到過,也沒有想到過太陽會變成這樣。
網友:無論是正宗天文「發燒友」,還是臨時「發燒友」,人們都為數百年難見的奇觀而熱血澎湃。
觀測者:我看到了鑽石環,貝利珠我沒看到,我見到了這一刻。
觀測者:月亮就在那光影,在太陽的正中間,非常漂亮,外面露出一個光環。
網友:慢慢地天也開始暗了下來,就如同月亮一樣,大家都在感慨,誰說白天不懂夜的黑呀,太精闢了。
觀測者:它很神秘,白天看到夜色,真是沒有的。
觀測者:雖然看不到食甚,但是能夠看到發光的一幕,還是很開心的。
網友:記得上小學的時候,看過日偏食,那還是課間操場上活動的時候,聽見有同學說太陽少了一塊,小時候真是天真啊。
觀測者:太陽在右上角的時候,有一個小小的缺口,經過時間的轉變,發現那個缺口越來越大了,覺得很不可思議,很神奇。
觀測者:現在太陽已經變成月牙了,太有意思,太神奇了。
主持人:其實,在今天之前,人們一直在擔心天公不作美,那從今天的情況看來,的確有很多人大失所望。上海和蘇州本來是兩個絕佳的觀測地,在今天之前,上海的各大酒店已經被搶定一空,接待人次達到了三萬人;而在安徽、浙江、江蘇的一些城市,觀測日全食使用的黑色的觀日鏡的價格就番了幾倍,但仍然是被搶購一空;另外還有安徽的銅陵,據說為此次的日全食觀測,准備了將近半年的時間,當地政府還投入了20萬元,聲稱一旦發生了烏雲遮日的情況,就會使用氣象的高射炮來驅雲。但今天的真實情況是銅陵、上海、蘇州等地都是陰雨天氣,人們除了感受到日全食六分鍾的黑夜,很難觀測到日全食的全過程。那今天北京也是陰沉有霧的天氣,但是北京的一些天文愛好者本著「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堅持守在了北京的天文台,最終得以見到了日偏食的真實面貌。
解說:今天上午7點30分左右,北京天文館的小廣場上就聚集了不少的天文愛好者,雖然天空一直陰沉著,但越積越多的天文愛好者,還是希望在這里一睹百年一遇的天文奇觀。
記者:我看您很早就過來,一直在這兒。
天文愛好者:6點多鍾,我6點鍾就過來看一下,先看一下周邊的環境。
記者:在北京的話,如果要是不陰天的話,在任何一個地也都可以看到日偏食,那為什麼非要到這個天文館來呢?
天文愛好者:因為我覺得天文館這個地方是個地標建築嘛,尤其在天文愛好者比較聚集的地方,過來看一看除了天文現場以外,還有一些天文愛好者的一些熱鬧的一些場面,來體會一下。
記者:主要想感受一下這樣的氣氛?
天文愛好者:對對,是這個意思。
記者:今天要是拍不到的話,會感到遺憾嗎?
天文愛好者:很失望。我看估計也拍不著了,再等一等吧。
記者:希望還是能拍到。
天文愛好者:當然了,萬一有一線希望呢,我覺得天現在好像比剛才要亮一點,萬一呢,再等等吧,也不抱太大希望,但是再等等。
天文愛好者:可以了,什麼都找不到,雲層太厚。
張學奎 北京天文館副館長:我們現在已經架了一台望遠鏡,我們本來計劃架三台望遠鏡,來了很多觀眾,現在看有兩三千人,但可惜這個天是陰天,今天觀測不到了,很遺憾。
解說:吳女士曾經是北京房山區某小學的學生。今天,她拿著20多年前用過的日食觀察卡來到了天文館。
吳女士:發的每人一張,然後那時候組織學生在操場上統一觀察,當時就是很興奮,但那時候知識也了解不是很多,大家都很興奮,很感興趣。然後我本人吧,本來對這方面也是比較感興趣,所以一直就存著,沒想到今年又有了,又有以後,突然想起這張卡片,然後找出來了。我覺得怎麼說這個應該有,大概20多年了吧,所以我覺得還是挺有紀念意義的,然後今天一塊來了,後來我朋友又給我買了一個新的,所以我想一塊都留著,挺有意義的一件事。前幾天都是晴天,今天陰天,還是有點遺憾,還是想親眼來看一看。因為現在回想那時候小學在操場看那個情景,還能回想起來。想重新看一看,但是比較遺憾,看不著。
解說:上午10點30分左右,躲在天文館上空雲層後面的太陽終於露了出來。
天文愛好者:五百年一遇,我看見了,我太幸福了,太興奮了。
記者:看到了嗎?
天文愛好者:看到了。
記者:看到什麼了?
天文愛好者:我看到太陽少了一半了。
記者:這是怎麼回事呢?
天文愛好者:是因為月亮把太陽的光給擋住了。
天文愛好者:剛才我在館里聽我媽說,是外面那個太陽缺了一小塊,然後我趕緊從館里跑出來,跑得滿頭大汗。
記者:你也是一個天文愛好者?
天文愛好者:也是比較喜歡天文,經常看科普書還有光碟,然後從裡面也獲取了一些天文知識。
記者:那你覺得親眼看到的跟看書有什麼不同感受嗎?
天文愛好者:首先是親眼看到了肯定跟看書有不同,而且心情非常激動。
記者:拍到了嗎?
天文愛好者:拍到了,拍到了。
記者:很幸運。
天文愛好者:挺好,挺好。
記者:能看一下嗎?
天文愛好者:拍不好,多了。
記者:還是很幸運。
天文愛好者:對,沒錯。6點鍾來,總算拍到了,白沒等,挺好的,很幸運,剛才以為都沒希望了,現在看起來還不錯。
主持人:神話里有誇父追日,現在天文里也要追日,他們絕對是「發燒級」的,因為他們不滿足於留守北京,去觀看一個日偏食,他們一定要趕到最佳的地點,去看那場純正的日全食。
解說:天文愛好者和「發燒友」們,紛紛打探哪裡是最佳觀測點,然後通過各種方式前往觀測地點觀看,形成了追日一族。北京的24歲的天文愛好者王樂天,7月18日就和家人一起專程從北京自駕車前往武漢,觀看五百年一遇的奇觀。
王樂天 天文愛好者:這次本來是想來武漢觀測,因為昨天看了天氣預報,今天凌晨從武漢出發,然後早上到的宜昌。
解說:這是王樂天在宜賓市長江西岸拍攝下的日全食的美麗畫面。
王樂天:比想像的應該更好一些,因為以前看過一些照片,只停留在平面上,現在是真實地感受到了這個(日全食),所以覺得挺震撼的。尤其是那個太陽特別黑,然後周圍日冕特別亮,應該說很壯觀,大自然特別神奇。也因為我們在長江的西安,我們都聽見了長江東岸的人尖叫聲。
解說:在四川內江,一批天文愛好者在高速公路的服務區里,觀測到了天文奇觀。
詹想 天文愛好者:我們一開始是在選在內江電視台樓頂上,但是今天上午去的時候,發現有雲,臨時決定轉移到這邊,然後在高速公路上你就能看見,旁邊有個服務區,我們就在那服務區里觀測。對整個日全食的過程,偏食的前半段沒有看到,但是偏食的後半段到整個全食階段,以及到整個生光到復圓這個階段都看到了,非常的好。
解說:詹想說,他和服務區的工作人員以及當地的一些農民,一起見證了這個奇妙的時刻。
詹想:非常的熱烈,非常歡呼,望遠鏡支上,大家都爭先恐後地過來看,後來全食的時候,大家就全部歡呼起來,都紛紛地說太漂亮了,太壯觀了。
解說:在浙江海鹽,今天的觀測天氣並不太理想,一早就下起了雨,專程從北京來到海鹽的天文愛好者寇文卻說,他經歷了一次難忘日食觀測。
寇文 天文愛好者:過程其實也挺好玩的。我們是早晨將近8點趕到觀測現場,那觀測現場因為安排在海鹽縣城的邊上,雨越下越大了,到了初虧的時候基本就沒看到,然後就一直認為就覺得沒戲了,9點一過,那個雲比較稀薄一點,看見太陽了,然後過了那麼十幾分鍾又停了,雲彩又來了,來了以後,再遮上以後,這時候已經快接近全食了。
解說:雖然雲彩遮住了太陽,但是很多市民仍然停留在廣場上,冒著雨,等待著太陽再次出現。寇文說,之前他有過三次觀看日全食的經歷,前幾次都非常成功。但這一次的雨中觀測,雖然沒有全程看到太陽,但這一次的觀看讓他覺得更加特別和難忘。
寇文: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當然天晴能看到太陽,那肯定更好,看不到,下著雨,感受這個天一下就黑了,基本上就是完全黑了,伸手不見五指,可能誇張了,但是基本上是非常非常黑的,如果說你事先不知道,或者是古人或者什麼,大白天變成這樣,肯定是感覺害怕,感覺到不知所措的,就那個感受。海邊上茫茫的大海,還有那個海潮漲落我們也看到,我們開始在那兒剛觀測海水還是很低,等到天一亮,就全食一過,低下頭一看,海水都已經把那壩都沒了,這種現象都挺好玩的。
主持人:今天的日食奇觀,讓很多人都感覺到了興奮和激動,尤其是親眼看到了這個美妙景象的人,都為此感到幸運。其實,人類對日全食的認識自古就有,而且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日全食的興趣,我們來看看古人是怎麼來看待日全食的。
解說:在古人眼裡,出現日食是一種可怕的預兆,那時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深為驚恐。
解說:傳說釋迦牟尼十位弟子中,有一位名叫目連的公子十分孝順母親,但是目連之母生性暴力,天上玉帝知道,將目連之母打下18層地獄,變成一隻惡狗,永世不得超生。目連日夜修煉,成為地藏菩薩。為救母親,目連公子用錫杖打開地獄門,放走變成惡狗的母親。母親竄到天庭去找玉帝算賬,她在天庭上找不到玉帝,就去追趕太陽和月亮,想將它們吞吃了,讓天上人間變成一片黑暗世界,民間就叫「天狗吃日」。一旦出現日食現象,古人是相當嚴肅的,為謹慎處理,特別是一國之君,首先要檢討自己的行為得失,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失誤,得罪了天神,才引發了日食。與此同時,就是想法子拯救太陽,將太陽從天狗的嘴裡搶奪下來。那古人是如何拯救太陽的呢?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擊鼓狂叫。老百姓全部走出家門,走上街頭,集體大呼小叫,敲鑼打鼓。官方還有安排有力氣的武士們,站在城牆、山頂最高處,向天上瘋狂射箭,直到天狗被嚇走,太陽或月亮重新出來,擊鼓叫喊才會停下來。二是祭社祀神,一般要殺豬宰羊,作為祭品,敬獻神靈,請求神靈消除災難,降福人間。
主持人:今天對於天文工作者來說可不是看熱鬧的日子,而是一個搞研究的絕佳的機會。因為當日全食發生的時候,月亮正好把太陽給遮住了,太陽旁邊日冕的結果就顯露出來。日冕的活動對於地球有重要的影響,但至今為止,還有很多未解之謎,而日全食是觀測太陽日冕的最佳時機。據江蘇省天文學會透露,這一次的日全食的觀測,他們獲得了長達30分鍾的連續日冕像,這在中國天文學界還是第一次,而且在世界天文學界也是非常少見的。這樣的寶貴資料,將為天文學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那除了天文工作者,還有一些動物學家也在抓住這個機會,搞起了科研活動。江蘇常州的淹城野生動物世界,今天上午就組織了一個關注動物變化的實驗活動。我們看到這是日全食發生的一刻動物們的反應。那首先給大家看的是節尾狐猴,另外還有金錢豹,它們都會顯得是比較安靜,而接下來您看到的是獵豹,它就顯得比較躁動,這個小熊貓就基本上有些無所適從了。那接下來我們就來連線一下江蘇常州淹城野生動物世界的主管趙有發先生,趙先生您好。
趙有發 江蘇常州淹城野生動物世界 主管:您好。
主持人:您能不能給我們詳細介紹一下,發生日全食的那一刻,動物們都有什麼樣的反應?
趙有發:也就是我們從我們動物學方面來分析這兩個情況的話,個人觀點就是以下幾點:就是第一,就是動物提高警惕,密切注視周圍環境,就是乾脆保持不動,第一個可能就是金錢豹,表現比較明顯一點;第二個方面就是動物煩燥不安,來回走動比較急、比較燥,可能就是想找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就是從密保這方面,應該說表現比較明顯一點;還有就是我們說到小熊貓這方面是吧;還有就是有一些,單方面就是,畢竟那個日全食持續時間比較短,可能對部分動物影響也不是很大。
主持人:您的主要觀測是覺得動物們有些害怕,是吧?
趙有發:害怕是因為對於突然改變的環境它有個適應過程,在這個沒有適應的過程,它感覺挺突然的。
主持人:那趙先生,你們怎麼想到要做這么一個實驗呢?
趙有發:就是說機會很少嘛。在我們有生之年有這個機會,既然是搞動物的,就是為動物方面考慮,或者做一個研究,或者做一個行為方面的,可以趁此機會,做一下此方面的看法或者觀察。
主持人:好,謝謝趙先生。所以今天除了我國之外,印度、孟加拉和日本等國家,也觀測到了這一次日全食的天文奇觀。雖然今天一些地方的天氣並不晴朗,但是並沒有影響到人們觀看這次日全食的熱情。
解說:印度是第一個迎接日全食到來的國家。在當地時間早晨的5點半左右,就出現了初虧,6點20開始日全食,全過程持續了6分39秒。在印度的首都新德里,雖然天氣陰沉,烏雲密布,但是人們還是透過雲層,看到了日偏食的勝景。這次日全食給印度的旅遊業帶來了不少商機,很多外國遊客早早地就預定了當地的酒店。而應印度科技部的要求,印度空軍還安排了運輸機載科學家在空中觀看日全食,更有一些狂熱的天文愛好者,乾脆自己租賃小飛機在空中追日觀測。在日本,民眾也同樣被這次難得的日全食所吸引。由於最佳觀測點交通不便,一些旅遊公司專門為此設計了旅遊路線。雖然因為當地的接待能力有限,大多數人只能住帳篷,而且要承擔昂貴的交通費,但是這絲毫沒能阻擋天文愛好者的熱情。在鹿兒島就聚集了上千名特意趕來觀測日全食的遊客,人數遠遠超過了島上的常住居民。為了保護島上的生態環境,當地政府之前對上島人數進行了限制,通過抽簽來決定誰能上島,能被抽中上島的人,真的是百里挑一的幸運者。
主持人:今天的日全食不僅讓我們親眼目睹了一場神秘的天象,也讓我們看到了人們對於地球之外的天文世界,原來是如此的熱情和好奇,這種勁頭簡直是勢不可當。當然今天還是有一些遺憾的,很多地方天公不作美,有一些人甚至無緣見識一下盧山真面目,一眼日全食的過程都沒有看到。那他們是浪費時間了嗎,我覺得還真不是。聽聽那些老老小小,如數家珍地在說一些專有名詞,比如說像是鑽石環,像是貝利珠,還有黃道夾角,日冕,聽他們說這么多的專有名詞的時候,你突然意識到,即便沒有真的去看到日全食,大家也上了一堂最最生動的科普課。那節目的最後呢,我們也不妨讓全國的觀眾,也來欣賞一下同樣來自全國各地的老百姓是如何記錄下了自己心目中那個神奇的太陽。
❸ 商丘好人事跡觀後感
近年來,「商丘好人」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已成為商丘區域一張獨特的文化符號,也可以說已經成為了響當當的「商丘名片」。多年來商丘市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壯大「商丘好人」群體,涌現出了勇救兒童的李學生、義勇河南哥何鐵領、拾金不昧販菜哥王超華、送葯哥姜德強、紅帽哥喬乃昶、彎腰哥張偉、最美大學生村官劉美華、十八大女民工代表高美麗、敬業愛崗檢察官袁廣業、商丘市水上義務救援隊、商丘市義工聯、愛心家園志願服務隊等一大批先進個人和優秀集體。他們來自社會的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分男女老幼,但卻代表了中華民族共有的優良傳統美德——勤勞、善良,堅韌、勇敢,淳樸、智慧,誠信、奉獻……
隨著「商丘好人」群體不斷擴大,其覆蓋面也越來越廣。如今,「商丘好人」不僅僅是某一行業、某一領域的個體現象,而是在各行各業都有「商丘好人」的代表和先進事跡,不但實現了行業全覆蓋,而且實現了城鄉全覆蓋,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種「好人文化」氛圍,成為商丘社會的主旋律和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商丘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做好人、辦好事已經成為商丘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自覺和習慣。「商丘好人」在全省、全國都有很大影響,據統計有600多名好人事跡被中央、省、市級新聞媒體深度報道,50多人入選「中國好人榜」候選人,其中14人榮登「中國好人榜」,5人分別被評為全國、全省道德模範或道德模範提名獎,5人榮登「河南好人榜」,李東亮、孫紅軍分別獲得2013年度「中國最佳公益精神獎」和「中國公益事業形象大使」稱號。特別是一部分在外務工人員爭做好人好事,他們的事跡不但感動了當地群眾,而且充分展示了當代河南人的良好風貌。
「商丘好人」的誕生,與他們適宜的成長土壤和所處環境密不可分。商丘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樂善好施的民風積淀了令人稱道的優秀文化傳統。商丘是「三商之源」,是商人、商品、商業的發源地,華商始祖王亥在這里開啟中華商業文明的第一縷曙光。「商文化」的精神內核就是誠信、契約、創新、拼搏和奉獻,「商文化」遺傳基因的地域性,深深根植於商部落後人的血脈中,烙印在他們的腦海里,成為代代相傳的家訓、家教、家風,自覺成為他們的行動指南。商丘還是至聖先師孔子的祖籍、文哲大師莊子的故里、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鄉。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就有「國學」、「庠學」等國家教育文化中心,宋代的應天書院為全國「四大書院」之首,到元、明、清時期,商丘作為學者匯聚之地,學風之盛,惠及民間,著述之豐,傳之後世。綿延數千年的國學文化傳承中,重社會和諧、重道德修養、重禮義廉恥、重理想人格、重和而不同等思想精髓,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般融入了百姓生活,形成了他們的生活習慣和行為自覺。正是在這種厚重文化傳承的熏陶下,在古聖先賢、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精神感召下,「商丘好人」層出不窮。新時期以來,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商丘市在高度重視職業技能培訓的同時,突出抓好文明禮儀知識的引導性培訓,在外出務工人員中大力開展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勤儉自強的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文化層次和道德水平。他們助人為樂、關愛他人的高尚情懷,他們見義勇為、勇於擔當的無畏精神,他們舍己為人、扶危救難的人間大義,他們以誠待人、守信踐諾的崇高品格,他們敬業奉獻、勤勉做事的職業操守,不但傳遞了社會正能量,改變了外界對於河南人的偏見,而且贏得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尊重和歡迎,展現了平凡的、有血有肉的普通河南人的正面形象。
「商丘好人」的大量涌現及其身上所體現出的彌足珍貴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無疑對當下的中國社會具有極大啟示性價值,因而體現出了鮮明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