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語作文電影觀後感60字,中學生易懂
成長,是一場沒有回頭的旅行,在這條道路上,少不了大風大浪。成長的大海,那麼波濤洶涌,但成長的鮮花,卻格外芬芳。無論你選擇了怎樣的道路,但都沒有後悔可言,可以做的,就是以最滿意的姿態活出自己的風采。知道嗎?成長的故事,可以有多美?
鷹·成長·學飛
小鷹的巢,在極高的山峰,上面狂風呼嘯,似乎處處隱藏著看不見的危險,小鷹站在巢邊,等待著父母帶回來的食物,。不久,就見兩只老鷹劃破狂風,停在巢邊。小鷹接過父母口中的食物,今天,兩只老鷹一同回歸,就意味著小鷹在今日就要學會飛翔,變為成鷹。果然,老鷹將小鷹推到巢邊,下面是深不見底的懸崖,小鷹怕了,慢慢地縮回父母的身旁,懸崖邊的一切都令它心生恐懼。但父母似乎毫不留情,用翅膀把小鷹直接扇到空中。小鷹直線下落,拚命叫喊,但它的父母只是站在巢邊淡漠的看著這一切。終於,小鷹展開翅膀,快速揮動,下落的速度慢慢減小,最終停在空中……忽然,一聲尖銳的鷹鳴響徹山谷,看見一隻矯健的大鷹,自如的穿梭在風中。它在那一瞬間,長大。
毛蟲·成長·化蝶
柔軟的毛蟲,困在繭中,今天,它就要破繭而出,化身為蝶。但在這之前,他要忍受巨大的痛苦,才能掙破蝶繭。它的面前有兩條路:一:掙破蝶繭,遍體鱗傷。二:困在繭中,安詳死去。但,它果斷選擇了第一條路,它拚命的撕咬著厚繭,翅膀拚命掙扎,血,慢慢流出,它痛並快樂著,終於,繭破了一個小洞,翅膀最後拚命一劃,破繭而出,化身為蝶,快樂的穿梭在花叢中,如一個絕美的舞者,它,圓了夢。
成長,使我們脫去稚氣的臉龐,成熟了我們的思想。成功的人,會感謝成長,錯誤的人,則會長嘆人生。
為成長點「贊」,成長不能回頭,成長不用回頭。
我為自己點個贊
人的一生離不開別人的贊美,但如果在前進的路上,只羨慕別人,贊美別人,也不會成才。那樣的人註定卑微。
那是好幾年前了,父母陪我去北京參加一個口語比賽。那時候,看著其他選手氣宇軒昂,朝氣蓬勃,滿臉陽光自信,看著他們唾沫橫飛的和外國友人交談,陽光下的他們,是如此的美好。我默默的站在一旁的陰影處自卑的幾乎抬不起頭,淚水啪啪的落下。
比賽安排在第二天的中午,進入了考場後,被閃著光的照相機照得刺眼。還有幾個選手,就快輪到我了。我站在等候區,咬緊了牙,雙腿不住的顫抖著,心中默念著台詞,生怕上了台後冷場。選手們的表演都很出色,他們華麗的聲線,優美的吐露,贏得了評委們的好評。我很害怕。
②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的作者是(意)亞歷山德羅·巴里科。主要講述了棄嬰丹尼·布德曼·TD萊蒙·1900在無師自通的情況下,僅憑聽到的鋼琴演奏音樂後就開始彈鋼琴,並成為才華矚目的鋼琴師的故事。下面是我給大家分享的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一
「只要你有好故事可以講,有人肯聽,你就還未完蛋。問題是,誰也不相信我這故事。」沒錯,一九九零的人生經歷的確令人難以置信。
他是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在維珍尼亞號輪船內的鋼琴上,被一個船員偶然中發現並收養。船員給他起名叫做丹尼·博德曼·TD·林蒙·一九九零。前面的是船員的名字,一九九零是那一年的年份。在一九九零八歲的時候,船員在工作的時候意外死亡,一九九零又變成了孤兒。八年,船員為一九九零編制了一個純潔,美好的童年。我想,這也賦予了他潔凈的靈魂,造就了他純粹的生命吧!
電影的畫面總會定格在一九九零淡藍色的眼眸上,他透過船艙的玻璃,望著波濤洶涌的海面,從孩童一直到成年。他若有所思,卻不能被猜測出眼神中到底藏著什麼,他那麼的平靜,那麼的悵然……
八歲之後,他的音樂才能逐漸展露出來,凡是聽過他彈奏鋼琴的人,都覺得他是上帝派來的,專門為有幸上船的人演奏。一九九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天分,也從一開始就被安排好了一生的宿命。在這片海洋上他彈著鋼琴,直到與維珍尼亞號一起消失。海洋、船、鋼琴、一九九零,冥冥中自有定數。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在好朋友麥士勸他離開維珍尼亞號去大陸發展的時候,他絲毫不為所動。他的願意把自己的生命全部交給維珍尼亞號,和它一起經歷四季的變換。然而,當愛情降臨時,他也想勇敢地走出去,為心愛的女孩子登陸。可當他走到樓梯的一半時,他忽然停住腳步,望著眼前陌生的城市,眼神里流露出未知的情感,是畏怯,還是恐懼?或許世人永遠不能理解他,就像不能理解上帝的詩篇。最終,他回過頭,眼神堅定,一步一步走上船來。他的眼裡,容不得擁擠的城市,他的心裡,只有純粹的音樂。
多年後,維珍尼亞號已是一艘即將被炸毀的破船,麥士得知消息後上船去找一九九零,好不容易找到了他,結果,他仍舊堅持著,不肯離開。如他所言,外面的世界太廣闊了,陌生得讓他害怕,那些城市裡的街道無邊無際,就像有無數個琴鍵的鋼琴一樣,沒有盡頭,讓他感到恐懼。他寧可退出生命的舞台,給自己一個盡頭,也不願意茫然無措地面對一個無邊無際、無所適從的生活。
就這樣,他生於船,死於船,從未離開過維珍尼亞號,也從未離開過他的音樂。船爆破前的那一刻,他騰空彈奏著樂曲,彷彿面對的不是死亡,而是一場熟悉的航行。
最終,他與維珍尼亞號一同消失在蒼茫的海上。他最後的希望,便是天堂能有鋼琴。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二
朋友的強烈推薦,我看了《海上鋼琴師》,而且一口氣看了三遍,因為我想讀懂其中的寂寞與孤獨,是什麼能讓你如此痴迷,更是因為我想讀懂你的.心,明白你心中到底在想什麼,到底想要什麼,我想了解你,可是在我看完之後你卻走了,帶著我讀不懂的孤獨和蒙著紗的心,一年的約定是我中斷的,因為我不想猜,猜你的想法,你的喜怒哀樂,你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猜,真的很累!看罷,我似乎明白了點什麼,我不用猜了,孤獨是人生的一種姿態,與其他人無關。
看第一遍,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斗琴,華麗的指法,雖有漫不經心,不願應對,或是與世無爭,可是實力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做人就是要灑脫,可以裝傻,但不能真傻,外表柔弱的隱藏著強大的心。看第二遍腦海中定格在了那個女孩的回眸,還有一張未送出的唱片和帶著雜音的天籟,因為,我覺得像極了現在的我,我在心裡暗暗地給1900打氣,有愛就說出來吧,愛他就告訴她吧,有些人你真的會錯過啊,錯過後可能一輩子再也見不到了。同樣的回眸,目光的相對,未來得及說出口的愛,我在等,我想下船,踏上陸地去尋找,可是她在哪兒啊,我又要到哪兒去找啊,我還能回來嗎?第三遍看是最後的獨白,沒猶豫,我背了下來,在用靈魂的傾訴中,心靈震撼了,這不是結束,除非你有了一段可以拿出去講給他人聽的故事才是結束。1900的傳奇足以震撼全世界了,所以他應該結束,徹底的解脫。
船上的窗口就像是1900的眼睛,他透過這雙眼來觀察世界,世間,帕多安在這樣一個不經意的瞬間,不適合的場合闖入了他的眼中,更闖入了他的腦海中,在他的腦海中走來走去。他不為任何人而存在,但是因為她,在這個世上1900有了牽掛,像個有了心事的大孩子。擦肩而過,真的是錯過,1900一遍一遍地練習的表白。雨中,帕多安走了,回眸,雨打在唱片上,更澆滅了他剛剛燃起的對陸地的希望,對生活的憧憬。幾句話,一輩子,以後真的沒機會了,唱片里收錄的心聲被海的聲音(the voice of ocean)吞噬。
It is a secret,and secret should be kept。離別是痛徹心扉的,在分開的一瞬間,痛苦不言而喻,扭曲變形的臉,撕裂的心,1900也想走出自己的城堡,他想聽海的聲音,有下船的沖動,18步,離開船在舷梯上走了18步,1900停住了,偌大的城市,無盡頭的街道,一個虛無縹緲的地址和一個日思夜想的人,一切在他眼裡是那樣的陌生,那樣的不確定,在他心裡劃過,激起短暫的波瀾,他怕,真的害怕,找不到前進的路,回不去後面的船,他選擇逃避,不敢面對,躲入船艙,在他的世界裡,生活在心中的船,依舊的堅固。
你在你自己的船上生活好久了,我想要做的是把你領下船,漫不經心,毫不在意,隨機的迎合,我還是再猜,我也最後猜一次,你也怕受傷,想要偽裝,不要把自己暴露出來,也許是生活的環境,成長的歷程,這個不用猜,下船沒有你去的方向。我決定了下船,猜累了,也受夠了顛簸,更因為我真不再想把你領下船,在不確定的鍵盤上,你不會彈奏,在玷污的書上,你不會了書寫。你還在船上,我先下了,不能陪你到目的地了,我不知道你的目的地在哪裡,我真猜不到。等到你心中的維吉尼亞號裝上6噸半的炸葯,或是你想下船的時候,踏著陸地聽一下海的聲音。別忘了,我在陸地上,下船,有一個歸宿。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三
用了三天的時間,慢慢地靜靜地看《海上鋼琴師》。
不斷地回放,不斷地思索。
在思想的過程中,悲哀的是:鋪墊、襯托、人物形象特點、人物之間的關系、環境、結構、主題這些詞像小丑一樣地在我的腦海里跳盪亂舞,我為自己的固化思維惡心。
1900是個象徵,是希望?是夢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獨?是決絕?是堅守?……文學作品鼓勵「合理誤讀」,從文藝學的角度來看,這也是被允許的。在一定范圍內,允許讀者有自己的思考,讓讀者發揮創造性和想像力,將他們的想法帶到作品中去,對作品進行解構與再創造。或者,這也叫多元解讀,或者,這就是《海上鋼琴師》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個人都從它那裡讀出了一些什麼。
我喜歡1900一臉的清澈,喜歡他沉迷的樣子,喜歡他靜靜地用音樂和心與自己對話。喜歡他說的話。他說:「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拿鋼琴來說,鍵盤有始也有終,並不是無限的,音樂是無限的。在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喜歡。可是走過跳板之後,前面的鍵盤,有無數的琴鍵。無限大的鍵盤怎奏得出音樂?——不是給凡人奏,是給上帝奏。我生於船,長於船。這艘船每次只載客二千,既載人也載夢想,但范圍離不開船頭與船尾之間,我過慣那樣的日子——陸地?對我來說,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篇無從彈奏的樂章。我沒法舍棄這艘船。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間沒有人記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這里。你屬於少數,原諒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③ 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100字3篇
10月30日,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群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群。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現在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說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為什麼會這樣?告訴你吧,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己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如果他們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你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間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你會更好。
同時,我也希望我們小學生好好學習,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長大為國家做奉獻。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二.《地道戰》全片的劇情是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盪。日本鬼子從炮樓出來不斷襲擊鄰村老百姓,進村後,他們燒殺搶奪,無惡不作,老百姓對他們咬牙切齒,恨之入骨。
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民兵隊長高傳寶的領導下,隨機應變,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敵人的炮樓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隊長率日軍在天黑之際偷襲高家莊,這事被老鍾叔發現了,高老鍾意識到鬼子進村將是老百姓的一場災難。面對凶惡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鍾,就在鍾聲回盪在高家莊的上空時,山田的槍聲也響了,這位忠誠的老鍾叔倒在了山田的槍口下……高家莊人民被激怒了,他們望著老鍾叔的遺體,立下了錚錚誓言,他們要為老鍾叔報仇!
鬼子一出炮樓就會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發現,他們連忙告訴村裡的老百姓,趕快下地道,敵人進村後,什麼也發現不了,可是,民兵連長高傳寶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戰斗准備,一聲令下,四面開火,敵明我暗,戰術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亂竄亂跳。敵人在逃往炮樓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從地下向神兵一樣殺出,打得鬼子潰不成軍。最後,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隊長。高傳寶揪著小鬼子的衣領說:「你抬起頭來看一看,這是什麼?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跡,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六十幾年後的今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里,高家莊的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跡,而我說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們才是奇跡!他們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的困難,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以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靜,因為英雄的形象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地道戰發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為了趕日本鬼子出中國,在每戶人家裡挖了一條通道,這做了陷井,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冀中人民終於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但是,高老忠為敲鍾報警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去對付他們,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冀中人發會想到挖地道,家家戶戶連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為歷史,我們現在很少存在戰爭,因為人們不想打仗,他們想有一個溫馨的家,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們小學生,應該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④ 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範文(精選13篇),歡迎大家分享。
看完電影《長津湖》後,我感觸頗深。
從電影的開篇,我了解到美軍要越過三八線,攻打朝鮮,這種舉動讓我非常氣憤。而且他們的將軍—麥克阿瑟還說,可以在聖誕節之前結束戰斗。所謂「唇亡齒寒」,經過商議,我們國家決定抗美援朝。
隨即,我們的部隊出發了。經過各種防線和哨兵,我們到達了美軍大本營。當看到美軍豐富的食物和先進的裝備時,我深刻懷疑他們是從現代拿物資過去的呢。但這並未嚇到我們勇敢的志願軍戰士。雖然我們沒有豐盛的食物和先進的裝備,但我們有勇氣、毅力和智慧。志願軍們盡管一整天里只能吃著凍得像冰塊一樣的土豆,也堅持戰斗著。
經過長時間的堅守和奮戰,志願軍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在另一個營地,也就是美軍軍隊機場,麥克阿瑟聽說營地被攻佔後,連忙讓軍隊撤退。最終,我們粉碎了麥克阿瑟要在聖誕節之前結束戰斗的想法,把他們打回了三八線。
我覺得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戰士們用熱血和生命換來的,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打仗,就是為了不讓下一代打仗。」希望世界永和平,人類遠離戰爭!
為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周四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徒步來到好萊塢影城,共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電影。
《長津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中國志願軍在十分寒冷艱難的環境下依然奮勇殺敵,取得長津湖戰役勝利的事跡,英雄們即使被凍成冰雕都沒有退縮,不畏嚴寒、視死如歸的精神和英雄氣概。
當我看到我們中國志願軍在冰天雪地里,吃著凍得像石頭一樣的土豆,穿著單薄的軍衣,而美國軍人卻在軍營里大口吃肉。我真是無比憤怒,眼淚瞬間嘩嘩流了出來。在這樣條件惡劣的情況下,我們的中國軍人依然堅守陣地,抗戰到底。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是,一排排志願軍戰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陣地上,保持著戰斗姿態成為了一個個永不傾倒的「冰雕」。
電影結束了,回去的路上下著蒙蒙細雨,我心裡更加沉重,讓我想起當今流行的一句話「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一刻,我才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同時,我明白了革命先烈的辛苦與當今的生活來之不易,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此刻我就要立下遠大志向,努力學習,為建設更強大的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感覺家就是一座房子,一個地方,後來長大了才知道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慶假期,跟著朋友一起去看了《長津湖》,這是一部新時代戰爭影片的高峰之作,三個多小時的時長,沒有一秒是可以停歇的,而且三個小時不足以記錄抗美援朝時期先輩的付出,看完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復。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
如果不是這部電影,相信現在很多中國青年可能對這場戰役一無所知,課本上也介紹的很少,只是從老一輩回憶中聽到,這部電影在國慶期間上映,無疑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教育課,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場景:火車開過長城,晨光照耀在火車上時;電影最後戰士們被凍在雪地里的那個鏡頭。實際上,對這場戰斗而言,窮究戰爭的勝負已毫無必要,這都已經成為了過去,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我們今日之生活,全是先輩以血肉鑄成。
如今我們生活在國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遠不能忘記我們的祖國是無數先烈用甘於奉獻、無所畏懼的勇氣,拋頭顱、灑熱血替我們打下的。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所以,那些為了保衛祖國未來拚死戰斗的戰士,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在祖國發展的今天,我們更要勿忘過去、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在我們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當以吾輩之青春,護我盛世之中華。
今天我和媽媽去看了電影《長津湖》,回家後我表面十分平靜,心裡卻波濤洶涌。
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了。最讓我震撼的是「冰雕連」和「雷公移標識彈」。
因為美軍飛機在中國陣地扔下了一枚標識彈,瞬時冒出滾滾紅煙,布滿整個陣地。躲在草叢的雷公見情況不妙,跑出草叢,抱起高溫的標識彈,而此時他已經全身著火了。其他美軍飛機在不停地朝地面扔炸彈,如雨一樣。雷公強忍著身上的痛,吃力地把標識彈挪到一個小車上,開著小車把標識彈移走了。當隊友發現他時,雷公躺在隊友的懷里,奄奄一息的地說:「不要把我留下,我想回家。」說完就犧牲了。隊長伍千里哭著在自己的本子上,把雷公的名字畫了一個紅色的框框,非常不舍。
雷公去世了,軍情更緊急了,因此中國志願軍准備埋伏。他們用雪鋪在身上,趴在雪堆里,紋絲不動,生怕敵人從眼前逃走。這讓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軍事夏令營,吃完飯就去不停的練操,感覺非常辛苦。而志願軍面臨的是我們上萬倍的苦,再加上零下40多度的寒冷,餓了只能吃凍土豆,熬了三天三夜,最後活活凍成了「冰雕」。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手裡還保持著打槍的姿勢。
電影結束後,我走出電影院。看著眼前的中國,我想對這些革命烈士說:「現在的中國,如您所願!」也想對人們說:「請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先輩們打仗是為了我們後代不用打仗。我們要好好學習,不要辜負了先輩們的希望。
1950年,朝鮮和韓國發生統一戰爭,美國出兵朝鮮半島,聯合韓國,攻打朝鮮,朝鮮節節敗退。朝鮮就在中國東北的大門口。如果朝鮮被打下,相當於中國家門口就蹲了只大老虎美國。美國時時刻刻威脅在剛成立的新中國。
《長津湖》這部電影以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為題材,描繪中國軍隊的堅強。讓中國人民有了安全感,讓大家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知道國家的尊嚴是在戰爭中打出來的。
不說評分,光看電影中志願軍良好的秩序和整齊的步伐,就知道整個劇組為了拍這部電影用了多少精力。
我想起電影中的情節,志願軍為了護送譯電員和電台去大榆洞,不知有多少戰士因此陣亡。
電影中的主人公伍萬里小時候很調皮,經常打水漂,不服從管教,但在戰場上卻英勇無比,手榴彈一扔一個准,實踐了雷公告訴他的一句話:「讓自己人瞧得起你不是本事,讓敵人瞧得起你才是真本事。」
為了確保長津湖戰斗的突然性,在前往長津湖中,我方發現直升機後,不是逃跑,而是把身體融入雪堆中。要是一般人,一定會冷得跳起來的。可是他們卻忍著刺骨的冰冷,不發出一點動靜。體現了中國志願軍毫不畏懼的意志力。一天一個凍僵的土豆還要省下來給傷員吃。
長津湖戰鬥打響時,一聲令下,七連立刻沖了出去。為了勝利,他們奮不顧身,只管沖過去貼身肉搏,奮勇殺敵。為了勝利,好多的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看見七連的本子上有好多紅圈圈,我終於明白了,紅圈圈裡的人都是陣亡的戰士。戰斗結束後,伍萬里深深的記住了,他是「七連第五百七十七名戰士——伍萬里」的真正含義。
當美國人看到我們潛伏的戰士都凍成了冰雕時所說的:「這是一個不可戰勝的對手」時,我很自豪,我為國家而自豪,我為我是個中國人自豪,我為我們的民族精神而自豪。
我想,中國這個國家,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知足,更要知道加倍努力。
現在,我們一起對志願軍烈士致敬。
「這一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他們不再打仗。」電影《長津湖》中的這句台詞,讓人潸然淚下……志願軍戰士對民族獨立的信念及對國家強盛的渴望,讓人肅然起敬。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派兵侵略朝鮮。美國的入侵嚴重地威脅到了中國領土的安全,中國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在當時,中國與美國實力差距懸殊。美軍擁有成千上萬架坦克及火炮,而中國志願軍坦克寥寥,火炮更是不足與落後。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狹路相逢勇者勝,在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以勇敢精神和鋼鐵意志,打出了氣勢,打出了國威,徹底地粉碎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贏得了對手的尊重和敬意!
據親歷戰爭的老兵們回憶,長津湖戰役遠比電影所拍的更殘酷,那是一場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下進行的戰役。志願軍戰士以硬得咬崩牙齒的土豆為食,而美軍卻在享受咖啡美食,歡度聖誕節。美軍擁有優質的防寒設備,而我們軍隊的戰士身上卻只穿著薄薄的棉衣。距長津湖僅僅兩公里處的死鷹嶺上,一個連的戰士全部凍死在雪地里。其中,上海戰士宋阿毛身上發現了一張紙片:「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們的陣地上。」
長津湖戰役的勝利絕不是偶然,而是靠人民志願軍鋼鐵般的意志,以及「我在」的必勝信念。第七穿插連的戰士個個鐵骨錚錚,不畏犧牲,保家衛國。身為後輩,我們要銘記這一座座血肉鑄就的豐碑!
一句「我在」,既是責任,也是擔當,更是對祖國的熱愛與無比的忠誠。身處新時代,過著幸福生活的我們,更應勿忘國恥,銘記歷史,為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山河已無恙,光影敬英雄。
如今的中國已一步步強大起來。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先輩用血肉開拓出來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努力學習。
展望未來,我在,我們在!
我聽說有一部很有名的電影《長津湖》,很想去看看。今天我終於看到了這部時長三個小時的電影。
長津湖之戰是志願軍第九兵團和美國最王牌的北極熊兵團之間的一場強強對決。原本在休息中的軍人們一接到集結指令,就坐上北上的火車奔赴朝鮮。長津湖地區溫度很低,零下三十五度左右,戰士們沒有棉衣更沒有棉帽,後面連吃的都只有凍土豆,在這么惡劣的環境下戰士們就是靠著頑強的毅力,偉大的理想一直堅持到勝利。
美國軍隊武器很多,大炮、坦克、飛機……這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而我們中國志願軍是小米加步槍,可我們一點也不怕美國,我們用智慧和戰略打贏了武裝到牙齒的美國大軍。
我想對你們說:「志願軍叔叔!你們辛苦了,我永遠忘不了你們那時的模樣,你們用生命換來山河無恙,現在的中國擁有先進的武器,精良的部隊,你們放心吧!再也沒有人敢欺負我們了!」
「世上沒有打不死的英雄,有被炸死的,有被凍死的,還有被敵人打死的,但是打不死的永遠是『中國魂』!」
——題記
天陰沉沉的,空中飄著零星的小雨,許久未見到陽光了,不免讓人心生煩悶。父母提議一起去看電影,我們選擇了一部愛國題材的電影——《長津湖》。
故事的內容主要圍繞中國抗美援朝時期一場重要的戰役——長津湖戰役展開。電影真實記錄了當時這場戰役的艱苦和慘烈,種種悲傷、痛苦、難忘的場景讓我應接不暇。
其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看到美國人在聖誕節前夕喝著酒、吃著巧克力、打著牌的時候,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卻趴在冰天雪地里啃著能隔掉牙的凍土豆,喝著雪化後的冰水。當美國人正穿著皮大衣聊著回家過聖誕節的時候,我們的戰士卻有許多人早已凍死在零下40攝氏度的高山上。當美國人開坦克,坐飛機進攻的時候,我們的戰士卻只能拿著槍一次次的倒在沖鋒的路上。
看到這里,我早已淚流滿面,我才理解了爸爸說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回家的路上,我百感交集,想哭、想哀、想怒。想哭,那白雪紛飛、屍橫遍野;想哀,我們的志願軍戰士為了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想怒,那美國人的自私自利,不顧他國,悍然發動侵略。想想現在還有很多外國人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生活中,而我們的國家和平而強大,真是一種無以言狀的幸福。「我何其幸生於你懷,承一脈血流淌……」街上不知何處傳來的歌聲傳入我的耳中,頓時倍感驕傲和自豪:我是中國人!
我想起時下流行的一句話,「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一刻,我才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分量。
和平不是老天給的,是靠我們一代一代中國人奮斗來的,我從此刻就要立下遠大志向,努力向上,為將來建設更加強大的祖國獻出自己的一切。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看《長津湖之戰》,電影很感人。
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敵機越過38線,開始轟炸中國。面對有先進武器的美國,中國毫不畏懼。由彭德懷率領戰士們一次又一次地防守攻打,可美國敵機還是飛過鴨綠江。
美國軍隊想只要越過狼林山就可以佔領朝鮮,但是沒那麼簡單。中國軍隊在零下40度惡劣天氣,穿著單薄衣服日夜趕路,餓了只能吃讓人磕掉牙的凍土豆,但是他們沒有放棄。他們用堅強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擊退了美國軍隊。
整部影片感人的地方有很多,最難忘的一句話是:這一仗如果我們不打,我們的後人就要打。聽到這句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原來我們的幸福生活是這些英勇的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一定要銘記他們的付出。
少年強則國強!我要鍛煉身體,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為一名軍人,保衛祖國,保衛家園!
周末媽媽帶我去電影院觀看了電影《長津湖》,媽媽說:「通過看這部電影可以讓你了解那段艱苦殘酷的戰爭歷史,要讓你懂得現在幸福美滿的生活來之不易。」
在電影中,我看到志願軍戰士為了不讓敵人發現,躺在石頭上裝「屍體」,最後被導彈炸得血肉模糊;我還看到敵人吃的是烤雞、肉罐頭,喝著咖啡,有厚厚的軍大衣,可是我們的戰士只能咬著硬得把牙崩掉的凍土豆,穿著薄薄的棉服;我更看到志願軍戰士們堅守到最後一刻,在冰冷的長津湖凍成了一座座冰雕。媽媽說,這些志願軍戰士有的只有十五六歲,就比我大一點,可是他們已經在槍林彈雨中為國浴血奮戰,捨身忘死。
看到這里,我眼淚都要流下來了。革命先輩們拚命打下這一仗,就是為了讓後代不再打仗。他們的犧牲換來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要感謝他們,更要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好好學習,長大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長津湖講述的是抗美援朝中的長津湖戰役,東線部隊以鋼鐵般的意志,扭轉戰局,為長津湖戰役做出巨大貢獻的故事。
這裡面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感恩節的時候,美國軍營的士兵吃著火雞,甚至還可以喝到咖啡,而中國的戰士們卻在雪地里啃著冰冷的土豆。在這種差距懸殊的戰斗中,中國人竟然贏得了勝利。我們眼中看似晦澀的知識點,是他們風雨飄搖的一生,是他們連屍體都無法完整的交給親人,卻為革命獻身的一生。這樣的英雄是值得我們後輩一直銘記的,我們所崇拜的也應該是這樣保家衛國的英雄。
在美國的士兵吃火雞時,兩個士兵的對話也讓我感觸很深:「明年感恩節一定請你到我家去」。「好,要是我們能活著回去的話」。
這讓我想到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信》中的一句話: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是強盜。那些美國的士兵肯定也不希望戰爭,肯定渴望光明與和平,但是在大的勢力下,他們只能選擇屈從。這可能是美軍最後失敗的原因之一,士兵們是因屈服統治者的野心而作戰的,而中國革命者是為守吾土而奮不顧身,為了他們的下一代不再有戰爭,這種信念支撐他們無所畏懼的迎著敵人的炮火沖去,最終取得的了戰斗的勝利。
哪怕有再多的磨難與犧牲,我們也要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題記
《長津湖》這部影片主要是講抗美援朝時期發生在長津湖一帶的一場名叫「長津湖戰役」的戰爭。看完這部戰爭史詩般的影片,我的內心感受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震撼」。
我震撼於一張臉的凄苦與不舍。這是九兵團七連連長伍千里母親的臉,這是一張刻著不舍、不想讓兒子去戰場的母親的臉。戰爭已奪去了她大兒子伍百里的生命,而她二兒子伍千里剛回來又要歸隊去打仗。她捨不得,不想讓二兒子去,她也擔心二兒子又回不來。可憐天下父母心呀!
我震撼於兩句話帶給人的思考。伍千里有個弟弟叫伍萬里,他被編入伍千里的連隊,伍千里對他很嚴格。在伍萬里的入連儀式上,就因為他沒回答出自己是第多少名戰士,伍千里就罰他站一晚上,還告訴他「一個蛋從外面被敲開,註定會被吃掉,你要是能從裡面自己啄開,很可能是只鷹。」正是因為哥哥的嚴格要求,伍萬里在戰場上才會表現得極其勇敢,在與美軍的第一次正面交鋒時,為了把美軍的信號塔給破壞,伍萬里與一個美軍殊死搏鬥,終於贏得了勝利。伍千里的這句話告訴我們,當我們面臨危險時,如果選擇逃避,就只能坐以待斃;如果主動出擊,製造並利用機會,就會化險為夷。還有一句是「這一仗我們不打,我們的下一代就要打。」是呀,沒有先輩們的浴血奮戰,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震撼於三個畫面的感人至深。零下四十度,極寒的天氣,美軍部隊吃著美味的食物,而我們的戰士一天僅有一個土豆,這土豆硬得將戰士們的牙齒都硌壞了,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七連戰士以苦為樂,令我感動不已。最後一戰,美軍這個稱霸全球的北極熊團,投了個標識彈,雷公為了掩護大家,讓大家脫險,他把標識彈挖出來並開車送到無人的地方,此時,他全身被標識彈炙烤,血肉模糊,看到這里,我淚如雨下。雷公的犧牲自我、保全連隊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電影的最後,美軍空軍在撤退的路上發現了中國軍隊,一排排志願軍戰士,俯卧在零下40℃的陣地上,他們以戰斗隊形散開,人人都是手執武器的姿態,怒目注視前方,沒有一個人向後,堅持到最後一刻,他們是人民軍隊歷史上最為悲壯的「冰雕連」。美軍空軍部總指揮員看到這一幕,摘下手套,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並說了一句:「我們永遠不可能戰勝這樣的軍隊。」為了保家衛國,戰士們前仆後繼,英勇無畏,贏得了所有人的敬重,向所有志願軍戰士致敬!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生逢盛世,我們享受著新時代的和平陽光,我們將砥礪前行,書寫新時代的奮斗華章。
今天,我和媽媽去看了一部國慶大片《長津湖》,講的是我國在抗美援朝時的長津湖戰役。
故事發生在七連連長伍千里回家探親,剛安定好吃了頓飯,忽然,伍千里收到消息要去抗美援朝,他出發後,他的弟弟伍萬里偷偷跟了上去,入進他們連,伍千里只好帶著弟弟出征,可剛走不久就遇到美國的空中攻擊,他們拿上了所需品跑掉了,他們走著走著來到了一處美國的團邊,發現友軍正在奮力殺敵,於是他們就去幫助他們,也就是在這里伍千里發現了他弟弟的優點,手榴彈扔得准。他們一路上雖然百戰百勝,但是糧食並不好,美國軍隊吃的都是大魚大肉,而七連只能在雪山上啃「土豆冰坨」,但最後還是戰勝了美軍,美國軍師在撤退的路上發現我們被凍死的戰士們,還為他們敬了一個禮,他說:「面對意志力這么強大的敵人,我們是無法戰勝他們的。」
可見我們的軍隊有多厲害,面對全面武裝的美國,我們簡直是以卵擊石,但是我們還是靠頑強的意志扭轉了乾坤,也正是因為有像雷排長這樣的人犧牲自己,才能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勿忘國恥,牢記使命。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
⑤ 人潮洶涌是什麼意思
《人潮洶涌》是指一部電影,名字就叫《人潮洶涌》。
《人潮洶涌》上映之初,由於慘不忍睹的票房成績,讓很多人開始質疑劉德華的影響力,尤其是劉德華過半億的超級人氣與《人潮洶涌》的悲慘境遇形成的強烈對比。
不過《人潮洶涌》的排片上來後,這種謬論也不攻自破,因為從很多《人潮洶涌》的觀影評論中我們發現,大部分人都是沖著劉德華才去看的《人潮洶涌》。
(5)人濤洶涌電影觀後感擴展閱讀
宣傳活動
2020年9月27日,電影《人潮洶涌》發布劉德華生日特輯;11月4日,該片發布「換個活法」版定檔預告及海報 。12月25日,該片發布「好多人」版海報。12月30日,該片發布「有喜有戲」版預告。12月31日,片方宣布由劉若英演唱電影片尾曲《人潮里》,並發布預告片尾曲MV。
2021年1月,片方發布一支劉德華「重返32歲」特輯。1月15日,片方發布了一支肖央「小人物做主角」特輯。1月,片方發布電影插曲《一則寓言》MV;
2月1日,該片發布劇情預告和全陣容海報;同日,由劉德華、肖央合體演繹的新歌《新的一年》作為該片的新年推廣曲在酷我音樂獨家首發;3月8日,該片宣布密鑰將從2021年3月15日延期至2021年4月14日23時59分。
⑥ 電影觀後感的格式
電影觀後感應該怎麼寫?觀後感格式是怎麼樣的?我們在初中或者高中的時候常常會寫觀後感,那麼怎樣寫電影觀後感呢?
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
具體談感受是什麼,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
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
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電影《少年阿超》
星期三,我們有幸觀看了電影《少年阿超》。隨著電影情節的不斷拓展延伸,把阿超這個少年的一舉一動、前後變化,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情節曲折、十分感人。
其實,阿超就像雄鷹嚮往藍天、搏擊長空;也像浪花嚮往波濤洶涌的大海一樣去尋找自己的夢想。目睹這部影片,更加堅定了我那份對自由生活的嚮往;更加堅定了我對信念的執著、對夢想的追求。我相信:只要有恆心,鐵杵也能磨成針。雖然成功不是輕而易舉的,但在老師、家長朋友的支持幫助下去改變自己,改變命運,改變人生是做得到的。
至於阿超與那小女孩的悲歡離合,也十分扣人心弦。我總感覺到:人與人之間只有有誠信才能辦得到,確實令人感慨。
我們每個人都在生活,應該面對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在生活中吸取營養,不斷積累,去鑄造人生的輝煌。
《風聲》觀後感
因為本身比較喜歡節奏緊湊的諜戰題材,所以趁假期又看了一次《風聲》。雖然各類血腥刑罰的場景依舊讓人毛骨悚然。但在已知謎底的情況下,對顧曉夢的「老鬼」共產黨員身份少了很多糾結。更多的是隨著卧底,顧曉夢和吳隊長的隨時的遭遇處境,而心情起伏。也思考了許多情節以外的東西。
也重新想起了那個有關生與義的問題,在那個國將不國,大廈將傾的年代。太多的人貪圖一時的安穩,轉而投靠侵略者。片中的幾位主角除去黃曉明扮演的日本軍官。其餘都是在日偽政權中擔任要職的公職人員,其中不乏家境顯赫,大權在握的社會上層。就如家境優渥的顧曉夢,本是富家千金,每天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如果這樣看來,就算日本人掌權,他們依舊衣食無憂。
但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民族危難之際,顧曉夢、吳隊長等一批愛國志士,卻能站出來跳出自己的階級與生活。頂著巨大的心理、酷刑壓力,為抗日解放做出不懈抗爭。這不是一時的沖動,否則面對著那正常人難以忍受的刑罰,他們不會那樣無畏不屈。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兩千年前的孟子如是說。而片中的顧曉夢和吳隊長將其一以貫之。不得不令人欽佩。而片中最讓我感動的場景,是當武田設計運用排除法將卧底鎖定在顧曉夢和吳隊長之間時,兩人被關進牢中,做最後的'試探。此時,生死攸關,兩人卻在爭著承擔,敵人的監聽使他們不敢出聲,但寫在對方手掌上的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這也是我們黨員所獨具的擔當精神和奉獻意識。敢在關鍵時刻挺身站出。
這也讓我聯想起高級將領張靈甫的遭遇,孟良崮戰役中,俗稱常勝將軍的他,遭遇了軍事才能同樣卓絕的陳毅、粟裕部隊。雙方都是不世出的名將,實力也旗鼓相當。隨著戰局進入膠著狀態,眼看進展艱難。張靈甫便設計孤軍深入我軍的包圍圈,企圖牽制我方火力,待周圍其他國軍部隊趕到,一舉圍殲。可是,他錯估了他的同僚,雖眼看他深陷險境,周圍的國軍將領卻無一例外的保持了沉默,選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隔岸觀火的結局便是張靈甫軍全軍覆沒。不久之後,周圍的國軍也被一一收拾,山東得到全面解放。不得不令人為之唏噓。
今天,我們國力富強,民族興旺,在世界的聲音也愈發洪亮。都離不開這些仁人志士的獻身。正如一位將軍在戰後哀嘆:之所以戰敗,是因為都想吃肉;而共產黨的軍隊之所以戰勝,是因為有人願意啃骨頭。犧牲奉獻精神是黨能領導人民群眾取得最終勝利的重要原因。而目前,我國進入了持續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和平與發展成為了時代的主題,或許不再需要人們去犧牲,但是我們作為黨員還是要堅持奉獻精神。從自身做起,嚴於律己,在發揮出自己的光和熱的同時,也做好引領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