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女主叫當午,是一個神的電影是什麼
㈡ 周星馳電影中的對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下面一句是什麼
我記得《賭俠Ⅱ之上海灘賭聖》裡面的暗號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最後對:酒干倘賣無。
你說的是這個嗎?
㈢ 古詩《憫農一》和《憫農二》完整版是什麼
憫農二首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胡簡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譯如下:
詩一翻譯: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詩二翻譯: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3)鋤禾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兩首詩的賞析如下:
這兩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其次,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採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族孝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從總體意義來說都是採用了鮮明的形象概括了農民在廣大田野里春種秋收等繁重勞動的辛苦。
這些辛苦並換來了大量的糧食褲穗褲,該說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後一句卻凌空一轉,來了個「農夫猶餓死」的事實。這樣,前後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引發讀者從對比中去思考問題,得出結論,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觀點告訴讀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兩句並沒有說農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只是把農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的情節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所以詩人最後用反問語氣道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說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
最後,詩的語言通俗、質朴,音節和諧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誦,也是這兩首小詩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