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婚姻與家庭的觀後感

電影婚姻與家庭的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8-15 01:05:10

❶ 電影《婚姻故事》好在哪裡

電影《婚姻故事》好在故事接近生活中很多人的婚姻現狀,讓觀眾從中學到很多。

❷ 家有喜事電影觀後感

其實這部電影講了四對夫妻的故事
一對是老大與大嫂,一個困在婚姻的圍城,總想逃離看外面世界的男人。一個困在婚姻圍城,不問窗外事,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女人。男人有了外遇,與大嫂離婚,後生活一團亂。女人離開男人,自力更生,自由但難免勞累,孤獨和不安全。男人需要女人穩定後方,女人需要男人賺錢養家。後又重歸於好的故事。所以說,夫妻也許是互相體諒的。

一對是老二(張國榮扮演)和表姑媽,兩人性格偏極端,男人略娘,女人剽悍。分別喜歡上了不可能的另一半,然後在公開場合得到晴空霹靂,一懵,再悲,三醒悟,找到適合的對方,戀愛之後性格顛倒,男人強勢,女人溫柔。所以說,夫妻也許是性格互補的。

一對是老三(周星馳扮演)和何里玉(張曼玉扮演),男人多情,處處留情。女人痴情,嚮往愛情。男人招惹了女人,女人愛上了男人,男人拋棄了女人,女人窮追不舍,男人裝瘋賣傻,女人始終如一,男人愛上了女人,女人原諒了男人。相愛相殺。所以說,夫妻也許是不離不棄的。

最後一對是老夫老妻,從頭至尾,兩人從未分開,一起看電視,一起無聊,一起過壽,一起唱卡拉OK。所以說,夫妻也許是陪伴。

電影是以藝術的形式影射現實生活,感謝偉大的電影製作人,對周星馳,張國榮等電影演員給予崇高的敬意。

❸ 電影《何以為家》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電影《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約12歲黎巴嫩男孩贊恩的悲慘 故事 。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五篇電影《何以為家》 觀後感 範文 精選,希望大家喜歡!

電影《何以為家》觀後感範文(一)

《何以為家》從這樣一個場景開始——一個營養不良的男孩正在接受醫生的檢查,醫生說,他還沒年滿12歲。

這個場景有一種探索紀錄片的感覺,這讓你覺得這個男孩將是一個偶然的人物,設置這樣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場景為的就是突出電影真正的主題。在現實中,這個孩子將會是《何以為家》的男主角贊恩,肩負起電影巨大的情感吸引力和道德支柱的重任。

從這之後,影片故事便迅速開始,男孩贊恩因刺傷他人而被判入獄,正在洗刷罪名,他將在法庭上面對自己的父母,在那裡,他起訴父母生了他。

故事的敘事框架處理得很笨拙,給觀眾帶來了接二連三的闡述,法庭場景和倒敘之間的切換也有些粗糙。但導演兼聯合編劇娜丁·拉巴基的敘事方式在故事本身是完美無缺的,使這部電影獲得了真正的情感沖擊,足以掩蓋技術上的缺陷,並為偶爾陷入傷感主義提供合理的解釋。

故事發生在黎巴嫩的一個城市,在那裡,贊恩幫助他不堪重負的父母勉強糊口。在一系列的敘事場景中,這個孩子做著零工,在街上拉皮條,或者幫助他的父母把送進監獄。

在這些場景中,導演拉巴基表現出了真正的專注力,創造出了贊恩在日常生活中的常態:一張骯臟的、打哈欠的臉;母親打了他一巴掌;一張男孩拖著一個罐子的照片;他疲憊的身體蜷縮在一張亂糟糟的床上,旁邊是三個兄弟姐妹,而且他母親又懷孕了,但並沒有能力撫養他們。

看到這些後,我被扎因·拉菲亞的精彩表演所折服:他的天使般的面孔上,透露著果敢。在他的父母想把女兒薩哈爾賣給當地雜貨店時,他表現出了巨大的勇氣。在他的肢體語言中也有一種溫柔,一種生活中的坦率,表現出對妹妹薩哈爾真實的愛。

盡管贊因付出了努力,但薩哈爾還是被迫嫁人了,所以他選擇逃離了他的父母,來到一個毗鄰路邊貧民窟的游樂場,在那裡,憑借高超的社交能力,他很快便認識拉希爾(約達諾斯·希弗洛飾)。拉希爾是一名衣索比亞難民,為了躲避當局的追捕,被迫將自己的孩子藏起來,並試圖從狡猾的貧民窟領主阿斯普羅獲得偽造的文件。

贊恩可以在拉希爾工作的時候照看她的孩子,但是當拉希爾消失的時候,他表現出了12歲男孩難得的責任與擔當——照顧這個孩子,並找到賺錢的 方法 。

這就是《何以為家》達到新高度的地方:電影井然有序的鏡頭賦予了電影一種持續向前推進的節奏,特別是贊恩抱著孩子穿過骯臟街道的鏡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感。拉巴基的劇本切中要害,故事的關鍵在於我們相信這個孩子有道德判斷的能力,而扎因·拉菲亞的表現在影片的其餘部分也表現出了相當的能力——就像贊恩為嬰兒放置了一面鏡子,讓他在鄰居的電視上看卡通片,盡管期間充滿了「白痴」和「混蛋」的對話。

導演拉巴基掌控著巨大的控制權,她的故事可以隨意擴大,也可以縮小到贊恩拼字游戲的畫面上——拼字游戲是他竭盡全力想要做對的事情。尤其在摩天輪的意象中,上一秒贊恩飛到頂端,看見海平線和晚霞,眼前是希冀中的美好天堂,下一秒落入凡間,嘈雜襲來,耳邊處處瘡痍。

利用所處的背景環境來講故事非常有效,更容易突出電影既定的主題,比如贊恩學到的拉皮條,後來還知道了孩子是有價格的:薩哈爾值五隻雞、嬰兒能賣500美元。

盡管這部電影因為揭露社會現實的問題而受到了抨擊,但拉巴基憑借對貧困問題的充分調查,贏得了大眾的普遍支持。同樣的,她對女性的生活也進行了尖銳的審視,展現了女性被迫對男性妥協的過程。還有如拉希爾的孩子;贊恩的懷孕的母親;薩哈爾11歲時包辦婚姻後的命運——這些角色被挑選出來,就是為了表明女性權利的極度弱小和缺失,也表現了導演對女性地位的同性,就如她所說的:「我相信電影可以改變世界」,她呼籲更多的人關注 兒童 關注女性,特別是在中東那些社會不穩定、經濟貧困、保守伊斯蘭教統治的地方。

鏡頭回到法庭上,面對激情澎湃的結局,這部電影還有很多故事要講,但是有點粗略,偶爾也會變得嘩眾取寵。但即使是這樣,電影也有它最美的地方——贊恩將他所積累的情感力量,勇敢的宣洩出來並將其發揚光大。

電影依舊是現實主義的,就如扎因·拉菲亞這樣說:「生活是個婊子,我以為我們能做好人,被所有人愛,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他寧願我們做洗碗工」。

迦百農,在聖經里,是一個被耶穌詛咒的城鎮,說它永遠不能進入天堂;拉巴克希望有一天會有個好孩子會到那裡去。

電影《何以為家》觀後感範文(二)

「贊恩,這是護照照片,不是死亡證明。笑一笑。」《何以為家》片尾,小男孩贊恩終於露出了笑容,但這個難得的笑容卻讓人心頭百般不是滋味。這部電影讓人想起《無人知曉》和《佛羅里達樂園》,但它更殘酷,更讓人心碎,它提醒大家,在黎巴嫩,還有無數個像贊恩一樣的孩子。

《何以為家》並不是一部消費苦難的片子,導演娜丁·拉巴基用了大量手持攝像機的拍攝方式,盡最大可能真實地呈現黎巴嫩孩子的童年。雖然這是一部虛構的劇情片,但影片所呈現的現實和社會都是源自真實的,甚至真實得讓人不忍直視。

12歲的小男孩贊恩,把親生父母告上法庭,他控訴父母給了他生命——他們無力撫養和 教育 孩子,但依然不停生育,一家人擠在漏水的房子里,食不果腹。贊恩是家中長子,聰明、早熟,看上去還非常瘦小的身體早早扛起了生活的重壓。

片中有一幕是妹妹薩哈第一次來例假,她本人渾然不覺,反倒是贊恩主動把她拉到公共衛生間,讓她清理干凈,還用衣服製作了一個簡易的姨媽巾教妹妹用。贊恩不斷地叮囑妹妹,千萬不要被父母發現,他知道,一旦父母知道女兒在生理上已經成熟,妹妹唯一的命運就是被賣掉。然而,妹妹最後還是被強行賣給了商販為妻,憤怒的贊恩因此離家出走。

贊恩在開往另一個城市的汽車上,偶遇了在游樂場扮演蟑螂俠的老人,他中斷了原計劃,來到游樂場希望能找一份工作。在這兒,贊恩認識了沒有身份證明、在餐廳打黑工的拉希爾,他幫拉希爾照顧年幼的寶寶,沒想到有一天,拉希爾還是暴露了身份被抓走了……

影片中絕大多數都是非職業演員,扮演贊恩的小男孩也叫贊恩,片中看不出任何錶演的痕跡,因為他的童年生活,和片中呈現的並沒有太大差別。導演說,她幾乎是放任演員讓他們自由發揮,也正因為這樣,贊恩這個角色演得越好,就越讓人心疼小演員的遭遇。多麼希望,他沒有體驗過這樣的生活,多麼希望,這一切只是發生在電影里的故事。

電影《何以為家》觀後感範文(三)

若你無以為家,願你被溫柔以待。

一口氣看完《何以為家》,重重地舒了一口氣,忽然就想起周傑倫一首叫《止戰之殤》的老歌,腦海中浮現出戰亂貧困、超生墮胎、偷渡、制毒磕葯、宗教桎梏……令人生畏生厭的種.種詞彙。

影片的劇情沒有俗套地刻意營造跌宕起伏感,倒是清晰易懂,不落窠臼。製作也不是什麼大手筆,大編制,場面赤貧,塵土飛揚,平鋪直敘地鋪展出中東底層貧民的地獄生活狀態。

影片選擇在4月30日國際不打小孩日的前一天上映,也是顯得意味深長。

用棍棒打人固然疼痛,可是要想製造扎心地痛感,還得是用最不起眼的小針。這位叫拉巴基的導演用細如牛毛的暴雨梨花針扎觀眾的心,讓人處於如鯁在喉和為之動容的邊緣地帶,左右為難,削磨人心。

12歲的小男主贊恩站上法庭起訴自己的父母,在戰禍蔓延、秩序混亂的中東貧民窟地區,這本身就是一件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他的家中,他在孩子中排行老大,兄弟姊妹5人和父母一起在晦暗潮濕的破出租房內雞飛狗跳地生活。當他得知他未成年的妹妹要賣給開雜貨鋪的渣男時,他機智地為妹妹收拾好細軟,從雜貨鋪偷了方便麵,准備讓妹妹逃跑,結果當然以失敗告終。而贊恩除了習以為常地遭受父母的毒打和謾罵,別無出路。家中有個兩三歲的弟弟,父母用鐵鏈子拴住他的腳,作為「看孩子」的便捷方式,無異於拴了只小狗。這個畫面在後面還和贊恩用繩子拴住黑人「弟弟」一隻腳有呼應。不得不說的是,孩子們的眼神、表情和動作,真實飽滿的演技真是無情地吊打我們的流量花瓶和鮮肉娘炮之流。

幫助妹妹逃跑失敗,贊恩索性自己離家出走,在車上遇到一個cos蜘蛛俠失敗的游樂園小丑「蟑螂俠」,他臨時叫停巴士,追著小丑老頭來了一個游樂場,追丟了小丑,他百無聊賴地費力地扒開了游樂場一個娛樂轉盤頂部的女人偶的上衣,一對碩大的乳房露了出來,毫無彈性和光澤,贊恩卻被自己的調皮逗笑了,這種荒誕無稽和殘酷現實對比強烈,充滿諷刺意味。被逗笑了的還有在游樂場樓上的餐廳不認真擦玻璃,同樣沒有合法身份的非洲女清潔工。她把和渣男未婚先育正在哺乳的孩子藏在洗手間的一個被她謊稱壞了無法使用的小隔間里,抽空還要插上門給孩子餵奶,防止孩子的哭聲被發現,再搞丟她通過在臉上拙劣地描畫痦子以匹配假護照上的相片,以此來偽造身份而繼續那得來不易的清潔工作。下班時再把孩子放在逛菜市場的大媽常用的手拉車里,拉出門去。贊恩想通過她找工作,結果沒有合適的工作,他尾隨女工回家,女工給他做了炒飯,像母親一樣給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洗澡。女工把奶水擠好,將信將疑地把嬰兒託付給贊恩在家照料。他們的出租板房有一扇窗戶,房東對窗戶傳出來的哭鬧聲和油煙味是不時咒罵,贊恩用一面鏡子,反射出隔壁家電視演的動畫片,逗得嬰兒咯咯直笑。這扇窗,代表著光明,代表著自由,代表著和諧家庭的寵愛,代表著他本該享受的童真童趣,代表著令人嚮往的嶄新的世界啊!

女工因為身份敗露被拘留後,贊恩又干起了偽造處方購買葯品,自製「汽水」沿街叫賣賺錢的老本行,一是給「弟弟」買奶粉,再是攢錢尋找女工「媽媽」,移民瑞典。販賣過程中他被小混混欺負,毆打,但是都沒有氣餒,也沒有放棄,甚至去露天菜場打聽女工「媽媽」的下落。攢了一點錢藏在出租屋鐵床的空心床腿里,又被黑心房東換鎖逐出,在攀爬到山腰期待陽光之時,被命運的大手一巴掌掄回了地平線上。他欲哭無淚,生無可戀。尋而不得之後,他終於把「弟弟」託付給了他認為的好人,實際上是露天菜場假裝開小賣部的護照黃牛。在黃牛那一藍一棕的眼中,他「弟弟」是一隻可以標價的「兔子」。贊恩以為自己已經耗光了所有力氣,所有道義,但實際上他卻販賣了他小心翼翼寧願自己不吃飯也要照顧和心疼的黑人「弟弟」。為了領到救濟奶粉和紙尿褲,身為白人的他說那是他親弟弟,媽媽懷弟弟時每天都喝一大壺咖啡,所以弟弟顏色比較深,叫人心不心疼啊?

雙線敘事又拉回他的原生家庭,准備回家偷拿身份證辦理護照的他得知他被賣「作對」的妹妹,因為早孕出血死在醫院門口,發瘋般地拿著長刀教訓了那個買走他妹妹的雜貨鋪渣男老闆,從後期法庭上的劇情推測,坐著的雜貨鋪老闆殘廢了,不知道是幾條腿斷了。當然,贊恩判刑入獄,在那個妖魔鬼怪盛行的混亂社會中,他的最後一根稻草被壓斷了。

獄中偶遇女工「媽媽」,一碰頭贊恩得知了事情始末,自己的「弟弟」被自己親手給賣了。最後案件告破,黑人女工母子團聚,贊恩出獄狀告父母,讓他們不要再生了。當天邊那顆星出現,你可知我又開始想念,可憐天下父母心。贊恩的母親說她又懷孕了,還想給寶寶取一個和早孕出血死去妹妹一樣的名字,多讓人感動又多讓人不適,讓人憤怒,讓人惡心。雖然贊恩的媽媽哭訴著說:「你有什麼權利批評我?你有我這種處境嗎?」

最後畫面定格在贊恩的一個愁眉苦臉,話外音說:咱們又不是採集嫌疑人照片,是護照照片,笑一個,贊恩,終於笑了。

為什麼一篇影評寫的像流水賬一樣,因為劇情確實沒有什麼蓄勢,只有孩子們或是抽煙或是磕葯或是打架或是流浪或是哭泣或是掙扎或是吶喊或是絕望的鏡頭,不斷地像牛毛針一樣,刺扎我們柔軟而脆弱的心。硝煙紛飛的戰爭是殺手,蔓延不可控的疾病是殺手,冷漠的原生家庭是殺手,不合時宜的宗教是殺手,動盪不安的社會是殺手,孩子要想活下來,活得好要躲過多少殺機?

出現又離開

像梁博在《出現又離開》里唱的:「當天空又暗下來,當周圍又安靜起來,當你突然夢里醒來,就等著太陽出來,願你的每一個未來,都有人在」。

若你無以為家,願你被溫柔以待。

電影《何以為家》觀後感範文(四)

《何以為家》被提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黎巴嫩電影從一場法庭戲開場,通過人物口述來梳理整個故事,插敘講述了一個約12歲黎巴嫩男孩贊恩的悲慘故事。

影片根據敘利亞難民兒童贊恩的真實經歷改編,以12歲男孩的視角講述了在直線距離我們約6974公里的黎巴嫩底層民眾的生存掠影。

贊恩出生於首都貝魯特的貧民窟,兄弟姐妹7個,與父母擠在一間破舊的閣樓里生活。贊恩和弟弟妹妹們沒有身份,也從未上過學,每天除了打零工和販賣手工果汁外,還不時受到父母的辱罵、毆打。

片中的這對父母把孩子一個接一個生出來,卻從未以愛的名義去保護和愛惜,反而把孩子當做自己求生的工具,甚至責怪其為妹妹報仇的兒子。

12歲,對於孩子來說本來享受著家庭的愛護與童年的快樂。但對於弱小的贊恩來說,不僅無法上學,還要上街賺錢養家,甚至還得忍受父母不時的謾罵的毆打。

反觀這對父母呢?無力負擔起養育和教育責任的同時依舊不停生育,為了幾只雞便拿11歲的妹妹被父母強行賣給商販為妻,最後懷孕慘死,徹底引爆了贊恩的憤怒。他拿起刀奔向兇手……

贊恩在監獄里通過電話熱線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控訴自己的父母沒有給自己一個家,將他們告上法庭。

「我想起訴父母。」

「為什麼要起訴父母?」

「因為生了我。」

當這一幕出現的時候會有許多父母會無法理解,為什麼孩子不感恩卻反過來責備自己?

孩子真的不懂得感恩嗎?

《何以為家》的前半段描述了贊恩的家庭背景和生存現狀,後半段則描述了贊恩離家出走後暫時得到了年輕黑人媽媽的憐憫庇護,可沒多久年輕黑媽被抓後贊恩不得不獨自艱辛照顧小黑娃。

一個連自己都三餐不保的12歲孩子卻還時刻想著照顧一個未足歲的孩子,只因為曾經短短幾天的庇護,如果連這樣的舉動都算不上感恩的話,那什麼樣的行為才算感恩呢?

《何以為家》不僅給天下所有的父母敲響了警鍾,更在「生育癌患者」臉上狠狠地甩了兩巴掌。

幾千年的 文化 沉澱,造就了中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和「多子多福」等傳統觀念。在壓抑了三十年之後許多中國人終於放開了肚皮,義無反顧投身進了生育浪潮。

但在這股浪潮里我們看到了許多個為了生而生的家庭,他們無視自己的年齡、無視經濟承受能力,甚至是無視自己該有的責任就把孩子生了出來。在新生兒出世的那一天,不僅僅帶來了喜悅和希望,更伴隨著巨大的責任。可往往在養育的過程中,愛與責任時常是不到位、甚至是不對等的。

「父母」是世界上最容易的職業,因為成為父母不需要考試,也不需要經過孩子的同意。但為了一己之私就把孩子生下來,讓他們經歷人世間的苦難卻不給予他們愛與關懷,是何等的殘忍。

片中經歷一切苦難的贊恩,最後法庭上發出了他憤怒的吶喊:「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生而不養」是贊恩對自己父母的控訴。贊恩在流浪時,與衣索比亞單身母親相處,深刻感受到自己父母與這位母親的強烈對比。

延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父母的責任又是什麼?

若連給孩子一個身份的證明都沒有,連最基本的溫飽都無法解決,周邊充斥著家暴、童工、販賣兒童,那麼將他帶到這個世界來受苦的父母,與惡魔有何區別?

贊恩也是幸運的,因為他懂得用盡全力對愛的人負責,他不像父母那樣用貧窮和低賤當做身不由己的借口,盡管生活讓他一次次紅了眼眶,但他始終堅毅,始終倔強,獨自和命運抗爭,最後獲得挪威永久居住權,兄妹開始了求學之路,一家人開啟新生活。

何以為家?唯有愛和責任才能成全一個家。

電影《何以為家》觀後感範文(五)

看過《何以為家》,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唯有悲傷足以治癒悲傷。

本片根據主人公真實經歷改編。在我看來,是一部文藝現實片。以一個大概12歲的小男生贊恩(主人公)為主線,講述一個有父母生,但沒有父母養的一段悲劇。

本片沒有濃墨重彩的描述悲傷的故事。反而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錯覺。雖然全篇都是悲傷的鏡頭,但給人的不止是悲傷,還有更多的是感恩。至於具體感受,還是因人而異。

小男孩12歲,已經開始忙於生計,還要照顧弟弟妹妹,在這些事件里,他從未笑過,他有些叛逆,但依然做著這些事。小男孩為了保護自己最愛的妹妹,和家人抗爭,最後激憤離家。那個爭執的長鏡頭里,我看到了兩種人的縮影,他們堅硬的碰撞,卻無力改變。縱想整個影片,任何一方的理由,你都能找到一定人性的點。他們只是力量微薄,無力反抗。然後愚昧的一代代的傳承,也因此,讓小男孩11歲的妹妹死於孕期大出血。

在法庭上,那個商人說,我的岳母也是這個年紀出嫁生孩子,他不知道會變成這樣。當時我感受到一種難以言語的情感,當鏡頭切給男孩母親時,她雙眼含淚,眼神低垂,我發現這不是這個女人的錯,她只是一個縮影,一個社會的縮影。當你發覺,整件事情,它是一種無形的「傳承」時,僅僅只是這一個原因,就已經讓人無比動容了。

個12歲的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想要逃離這種生活,他經歷了種.種事件,努力生存,他能自己想辦法掙錢,也能拿起石頭砸門,還能和父母反抗斗爭,同時也能用鍋打節奏, 唱歌 哄衣索比亞女人的孩子,並且不到最後一刻他都沒有放棄那個因為媽媽被抓而留下來的小孩。他用鏡子的反射看別人家的動畫,他好幾次看著校車上的孩子,投去一種渴望。影片的很多細節,都看得出他靈活,聰明,大膽,善良,最重要的是即使生活這樣不堪,他依然對未來報有希望。所以因為人物的特性,讓現實的殘酷突出的額外明顯。他的年紀本該享有教育的權力的,生活如此沉重的負擔,不該他來承受。

電影中還有很多觸動人心的畫面,我不想再冗長的一一說明,在故事結束時,我只是覺得有些傷心和難過,以及有一些讓人深思的東西。但當我看完第一個彩蛋時,知道這個故事裡大部分的事件都是這個主演的小男孩親身經歷過的,我的眼淚就無法忍住了,這個時候的感受,加上剛剛經歷過影片中發生的一切,只要再稍微回想一下,你的難受就像達到一個頂點。但是讓我情緒崩潰甚至出現抽泣時,卻是因為看到第二個彩蛋,因為小男孩在現實中,已經有了自己的身份,就是海報中那個笑臉的照片,並且已經開始接受教育了。情緒的失控,只是因為找到了一種安慰,就像是熬過苦痛後看到曙光,人們很容易喜極而泣,難以自抑。

看完影片後,我只想寫下:

願,世界和平。

願,世界公平。

哪怕只是多那麼一點點!

。恕我暫時在這里無法劇透,為什麼在動畫里只會發出簡單如「皮卡皮卡」聲音的萌物,在真人電影中,居然變成一個滿嘴滄桑的大叔腔,這其實也是《大偵探皮卡丘》埋下的一個重要伏筆,具體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還得請各位親自走進影院去了解了。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的事,每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背後,其實都有著父母替你擋風遮雨的辛勞背影!

❹ 跪求!!!!隨便一篇電影的觀後感 (原創)

這是一部比較有名的原創電影 海上鋼琴師

我只是偶然的點擊,偶然的發現一部很久之前一個朋友介紹我看的電影——海上鋼琴師。

記得她介紹我看的時候,我在網上搜索卻沒搜到,但是現在看到了……

影片開始的時候並不怎麼吸引我,但是看著看著,你會被他吸住眼球

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孩子,被自己的親生父母拋棄在頭等艙的鋼琴上,被一個船上的煤礦工抱養。取名為1900,我個人認為這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悲哀。抱養他的丹尼教給他的是:媽媽是一種馬,賽馬,是世界上最好的馬。他的一生從來沒有離開過這艘船,可以說是生在船上,死於船上。也可以說沒有人知道他的存在,除了MAX

孩子的天分是讓人覺得很恐怖

它發生在丹尼死後,丹尼因為船上的意外死亡,留下無可所依的1900,1900在一次進入頭等艙演奏的時候吸引了當時船上所有的人,此時被發現他的音樂天賦

當MAX回憶的時候,總會講起那是他一生快樂的記憶:

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剛應聘到船上吹小號的工作,但是不到三天並不覺得這是一件喜事,船在海上駛的時候,晃動的很是厲害,他暈船嘔吐的很狼狽,此時1900經過的時候卻是如履平地,叫他跟上他,1900帶他到頭等艙的鋼琴就落座了下來,徑自彈起鋼琴,鋼琴聲一直在飄,鋼琴隨著船身患動而移動,那個場景真是一絕

一次,當他問及1900他的音樂靈感是哪來的時候,1900跟他講的卻是他看到的人生百態,船上的一個貴婦看起來就像和她的情夫一起殺了她的丈夫,現在正帶著珠寶在跑路;一個紳士有心事,腦中充斥著回憶卻無能為力;一個正在和一個男士跳舞的漂亮女士看上去就像是想變成修女的妓女……這些是他的靈感

他的音樂很像他,他想著的時候可以隨便更改曲風但是完全不落俗套,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觀眾,但是,每當有人喊起NEW YORK的時候,說明這一段旅程的結束,觀眾一鬨而散,只留下1900一個人——這個場景看起來很凄涼

在他被人挑著要比賽的時候,他第一曲彈了平安夜,第二曲彈了和挑戰者一模一樣的曲子,第三曲他揮灑盡至,汗如雨下,震驚了場下所有的人,曲畢後,可以拿一根沒著的香煙在鋼琴後面的弦上而點燃……

他唯一的一張膠片唱曲是因為一個在他窗口留下影子的女生而存在,他的所有靈感都來自於人類,他不會讓他的音樂離他而去,本來想送給那個女生,但是最終沒有成功,然後他把膠片掰壞——

最終,他下定決心為那女孩子下船的時候,看到陸地上高聳的建築時,斷然斷了上岸的念頭,從此不再想著下船……但是並不是高聳的建築讓他怯步,而是城市街道的無盡頭……不知什麼是城市的盡頭,他害怕他所看不到的盡頭

有人說,1900他看透了人生百態,為什麼看不透自己的人生,我是覺得他已經看透了一切,只不過他已經沒有可以留戀並為之存在

最後的結局是他死於那艘船上……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不畏懼死亡的,人的生命很寶貴,那是因為我們還有愛我們的人,生活在一個從小就適應的世界,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正確面對失意和挫敗的態度,以及如何調試自己,每個人其實都不堅強的……

❺ 真實改編電影《只有芸知道》觀後感以及影評【精選5篇】

《只有芸知道》這部影片改編自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愛情經歷,講述了隋東風和羅芸之間相濡以沫的動人 愛情 故事 。而關於觀看《只有芸知道》電影的 觀後感 以及影評。我准備了以下 文章 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只有芸知道》電影觀後感及影評【1】

雖然是現實改編,但是故事是真的弱,即使,中心思想是一段詩一樣的愛情。

愛情,平淡的一身守候,因為真實,就讓人特別羨慕,但拍成電影,真就變得十分寡淡,紐西蘭再好的風景也只能支撐你10來分鍾的新鮮感,說白了就是缺少了故事性,沒有太多的高潮,只知道你們從一開始就是相愛,然後結婚,然後想廝守,然後,你走了,我想念。

中間一段時間真的想走,陪老婆一起熬了2個小時,看完後,只有一個念頭,國外再好的風景,也擋不住冷清二字,那種寂寞,看著都可怕。

沒有什麼沖突,也沒有讓人恍然大悟的期待,你說愛情就是這么平平淡淡才是真,這個誰都知道,但是你也能拍的稍微跌宕一點吧,畢竟是電影。反倒是林太(徐帆)那一段酒後真言和極富情感的表演,讓人印象深刻。

原本是沖著馮導來的,畢竟自己大學時代的賀歲好感余溫至此,但是忘記了他也這么大歲數了,可能他修出了真身,懶得去迎合討好,懶得去做多餘的修飾,拍的電影自然是返璞歸真,讓你去悟,讓你去想,留點味道,這才高級。也許,這片子真要歲數大一點才能沉得下心來看吧。

總而言之,這片子說的是愛情,也知道偉大的愛情應該是如此,但是非要這樣拍成電影,就是覺得太平淡。因為是真實故事改編,對愛情,都要嘴下留情,但是從直觀的觀影感受來說,寡淡,看的過程有點煎熬。

《只有芸知道》電影觀後感及影評【2】

有過《芳華》珠玉在前,原本大家對這部《只有芸知道》都只敢抱一個保守期待的態度,結果12月中旬點映之後,影片的口碑又是不俗。

黃軒一如既往的穩,徐帆的特別出演貢獻了笑點和淚點,脫離開林丁丁的楊采鈺柔中帶美演技也好驚喜。

許多人都說,如果《只有芸知道》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雙魚」的馮小剛的話,那影片女主角羅芸,就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硬核」的楊采鈺。

《只有芸知道》是根據馮小剛摯友的真實經歷改編的,影片用文藝又溫情的手法,講了一個平淡又永恆的愛情故事。

而楊采鈺在片中潤物細無聲的表演處理,輕輕柔柔的引人入戲,極大地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足以讓我們又重新認識了一次這位「馮女郎」。

據說片子把馮小剛自己都看哭了,有人覺得沒想到楊采鈺在銀幕那麼美演技也遠超預期,也有人覺得這種有質感的表演,恰恰纔是符合楊采鈺氣質的路線。

其實哪怕拋開「馮女郎」這個頭銜,楊采鈺的實力也非常能打,從小到大都很優秀。

楊采鈺出生於1992年,最早觸電熒屏是因為2003年中央電視台的大型動畫《哪吒傳奇》。

彼時年僅11歲的楊采鈺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哪吒傳奇》片尾曲《少年英雄小哪吒》的演唱者。

對,就是那首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小哪吒」,就是楊采鈺演唱的。

之後楊采鈺去了美國讀書,2011年又同時被美國南加州大學、波士頓大學等五所大學的傳媒專業錄取,是名副其實的學霸沒錯了。

但因為熱愛表演,楊采鈺放棄了海外高校,選擇了回國報考北電表演系,一次考上、順利錄取,還憑著自己優異的學習成績和藝術功底,成為了表演系的大一課代表。

所以縱觀楊采鈺的成長史,她一直都算是三好學生,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過優秀的成績。

在《只有芸知道》里,故事背景發生在紐西蘭,所以楊采鈺的英語實力派上了用場。

影片前半段,男女主剛到國外生活沒多久,口語很笨拙,後半段男女主已經在國外生活很多年了,英語慢慢變得流程。

這期間楊采鈺切換起來就非常自如,並且用我們最初學英語用漢語拼音的方式塑造出「中式口語」,看到這里學英語還沒離開「拼音拐杖」的同學會不會覺得有點慚愧。

據黃軒透露,他常在片場向楊采鈺請教口語。

采訪里兩人還開玩笑地說道,拍《芳華》的時候,黃軒是前輩,楊采鈺對他非常客氣和小心翼翼。

結果到了拍《只有芸知道》的時候,換成黃軒要向楊采鈺請教英語了,兩人有點導師身份互換的意思,關系慢慢更熟絡起來。

真正驚艷到我的,還是影片中飾演梅琳達的外籍演員在露面采訪時,楊采鈺現場被抓來當現場翻譯,在這個很多明星念句口語都值得好好吹一吹的時代,這樣的英語水平真的值得點贊。

至於為什麼要選擇楊采鈺作女主角,恐怕不止是老熟人和「英語好」這些理由。

12月16日,馮小剛在轉發給與楊彩鈺高度評價的影評中提及一個關鍵詞:酒窩

而再看楊采鈺的長相,正是兩個甜甜的梨渦。

楊采鈺的長相其實算是成熟的那一種,成熟風的臉上梨渦增添了甜美,反而於距離感之中更添一份親和力。

所以她在大熒幕中總給人一種舒服,同時又很有質感的感覺。

《大江大河2》選女主時,關於女主梁思申的討論層出不窮,楊采鈺也成為了網友心目中的最佳人選之一,因為《芳華》中的出色表現,同時又有極具韻味的東方美長相,再加上相同的 留學 背景,非常適合片中女主梁思申的人設,獲得了很多人的肯定。

大家知道《大江大河2》女主的位置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此劇不僅是獻禮劇,還有正午陽光這塊金字招牌作保,質量非常能打。

第一部就在豆瓣拿下了8.8的高分,成為分最高的獻禮劇之一:

片中女主梁思申是宋運輝的學生,之後 出國 留學,成長為一個海歸精英,同時也成為了宋運輝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他的靈魂伴侶。

梁思申這個角色,既要有知識女性的精英范兒,又要有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成長過的東方痕跡,這時候英語好、具有東方美長相的楊采鈺就很占優勢了。

而且正午陽光的劇一向很硬核,《琅琊榜》、《都挺好》、《知否》等這幾年的國劇標桿都來自於它。

此前出品方為了專注創作還直接取消了藝人經紀部,因為他們拒絕潛規則、奶自家人、走後門等操作,選演員一切只為了角色服務。

所以才造成了國內很多演員都對正午陽光的角色趨之若鶩,但最後卻沒有幾個能被選上的現象。

梁思申這個角色官宣之前,關於正午欽定演員爭論不休,金晨,鍾楚曦、趙露思、何泓姍等多位知名小花,都參與過這個角色的競爭。

畢竟《大江大河2》不僅IP硬、實力硬,第二部的播放平台也非常可觀,還能和王凱這樣的優質演員對戲,是女演員們都渴望得到的機會。

而楊采鈺則憑借形象氣質的貼合和不落下風的演技,最終贏得了《大江大河2》的女主角色。

所以不難理解馮小剛會二度選擇楊采鈺擔任女主,天時地利人和統統到位,看過電影,也覺得沒有比她更適合羅芸的女演員。比如在表演人物青年時期的天真與俏皮時,一個微微笑容,少女的羞澀和親和馬上就有了。

《只有芸知道》中角色的年齡跨度大,對演員的體態、眼神、語氣的變化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這些楊采鈺也拿捏得非常細致到位。

比如早期新婚燕爾時,楊采鈺和黃軒在樹下打鬧:

楊采鈺的體態就顯得輕松活潑又自然。

到了中後期,生活平淡下來了,有了瑣碎的煩惱,和難以消解的無聊與寂寞時,楊采鈺的眼神又變得沉靜了:

一個幾近於靜態的畫面,是最考驗演員表現力的時候。

當然除了這些靜水流深般的表演,片中也有一些渲染力極強、情緒比較濃的時刻,比如新婚之夜。

此時的羅芸,同時懷揣著希望與苦楚,聽男主說著那些彷彿一輩子也不會屬於自己的情話時,楊采鈺先哭後笑,那種帶著憂傷由泣轉笑的瞬間讓人極為驚艷:

她剋制而自然的演繹,給後面的劇情做了鋪墊,即便是和馮小剛妻子徐帆坐在同一張桌子上,楊采鈺的表現也不落下風。

後半段老夫老妻時,楊采鈺和黃軒的肢體動作、眼神方面的切換都非常自然:

隨便截取一個時刻,我們都能從人物身上感受到時光流逝的痕跡。

我們常說表演就是相互成就,黃軒和楊采鈺在《只有芸知道》中的表演,就像是高手在打 乒乓球 ,一來一回,相互接得住,節奏感非常好。

如果說《芳華》只是讓我們認識到楊采鈺這個人,為她貼上「馮女郎」這個標簽的話;那《只有芸知道》就是讓我們確認了,馮小剛確實沒有看錯人。

不可小覷,楊采鈺是一個未來可期的好演員。

《只有芸知道》電影觀後感及影評【3】

很多人在觀影之前都會覺得這部電影是許茹芸《如果雲知道》的歌曲改編之作,但其實不然,本片實則是由馮小剛導演的摯友的真實故事改編而來,與歌曲基本沒有什麼關系,正因為取這個片名全是由於女主叫羅芸罷了,因而全片自然也並不會有這首歌曲出現,所以有誤解的觀眾請先撕下這層無關聯的標簽再觀影才對,不然多多少少就會有種走錯影廳的錯覺。

本片看似沿用了《非誠勿擾》的標准人設:男主油腔滑調、女主細膩善良,但內核上大大地減少了馮氏冷幽默那種先入為主的特性,反而更多的是增加了情感爆發的有效傳遞,說白了就是格外煽情。所以,即便電影的背景發生在異國他鄉,但是這段生離死別的愛情依舊很中式很美好很令人感同身受,特別是電影中後段一系列不幸的事件接踵而來時,兩位主角的情感流露讓人無法不為之動容。

當然,本片其實更像是《芳華》的衍生續作,不僅依舊以旁白+插敘的相同手法來拍攝剪輯,更是沿用「劉峰」和「林丁丁」這兩位角色的扮演者來「再續前緣」。片中男主的「我怎麼看你那麼眼熟啊,咱倆是不是在哪見過」和女主的回答「我看你也挺眼熟的」讓人會心一笑,雖然大家都知道兩部電影之間並不沾邊,但這也算是一種側面的安慰吧,畢竟本片劇情越到後面越是有些虐人的意味。

為什麼會很虐呢?那是因為很多台詞都直戳人心窩,特別是這句「半路上留下的那個人,苦啊。」

其實看過本片預告和劇情簡介都知道,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相愛相守、相濡以沫,直至死亡將兩人分開的愛情故事,之所以能感人至深,自然不只有片中兩位主角花前月下、山盟海誓的青春愛情,更還有現實生活的柴米油鹽和生老病死。

一個沒有以後的人,用偷來的時間與自己愛也愛自己的人相伴度過,在有限的時間里得到了無限溫存,即便沒能相守到老,但認真且用力地享受了生活的種.種美好。

雖然男主隋東風為了讓女主羅芸過得好就一心掙錢而多年沒再碰自己喜愛的笛子,他總說等再掙幾年錢,有錢了就不做了。而女主羅芸則逐漸嚮往去更多的地方看看,她知道自己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等待去消耗,她想去看極光想去看鯨魚,但是他們卻被困在了自己開的飯館里。直到飯館燒毀了,才不得不離開,但那時也已晚了,羅芸的心臟開始支撐不了身體的負荷。

不過,羅芸並不是一個運氣不好的女人,她得到了上天的眷顧,獲得了額外的生命,即便時限未知,但有隋東風和布魯的相伴,還能在賭場贏得了嫁妝,也如願地看到了極光,生後鯨魚也來迎送踐行,她值得擁有這些甚至更多。而隋東風履行著自己的諾言,雖然內心非常捨不得也很是掛念羅芸所有的一切,但還是不得不平靜地接受她的離去。這份愛情,即便與我們有一些距離,但依然能感受得到那份真摯感情所散發出來的溫度。畢竟,男女主角或多或少何嘗不是現實中每一對情侶伴侶的縮影呢?!

《只有芸知道》電影觀後感及影評【4】

電影講的是一個:一狗,兩人,三餐,四季的故事,時間跨度是15年,敘事結構:倒敘+閃回,攝影指導趙小丁把紐西蘭拍的很美,山川樹木,田園小鎮,鏡頭唯美,可以說是一部紐西蘭宣傳片。

人和人的關系:不明白男主為什麼愛女主,前面沒有鋪墊,同居房子就能產生情感,海外華人在異國他鄉就那麼容易產生感情,前面故事交代,男主和女主在青年時期就邂逅了,男主文工團和女主做公交車邂逅,時隔多年在異國他鄉相遇,這個故事真小兒科,太扯淡了。莫名其妙的就在一起了。沒有細膩的情感戲。

人和動物的關系:男主和女主收養了一條狗布魯,養了很多年,得病去世了,兩人都很傷心,但是前面根本沒交代動物和主人公的各種細膩的經歷。這層關系坦白講太淺了。

人和自然關系:紐西蘭風景是好,有山有水,山川樹木,突然冒出來一顆大樹,顯得特別突兀,小鎮恬靜優美就是太安靜了,既然選擇了這個環境,住了一段時間為什麼厭倦。這層關系交代的太淺了,一點思考都沒有。

最後 說說 主人公的愛情,男主就是一個無私奉獻的人,女主想幹啥她都陪著一起去,女主生病去世還滿足她一生的夙願,男主為了一個停車位和人打架,他們結婚也是一場賭博,男主賭贏了一次,缺輸了一輩子。女主隱瞞了早產兒有心臟病的歷史,這其實就是一種欺騙,兩人相愛的前提就是互相坦白自己的一切,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很有很多的缺點,你是否能接受,你是否能愛我。女主想看極光,想看鯨魚男主都陪著她,看見極光還許願失去那個餐廳,因為她想要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她顧及過男主的感受嗎?從這些事來看,女主就是一個特別自私的人, 雙魚座 天真爛漫表現的特別突出。從來沒問過男主想要什麼,太自私了。難道男主就愛這樣一個自私的人嗎?

兩人相愛,都需要付出,一起經歷,一起成就最好的的彼此,男主好像也沒啥夢想,全劇情都是圍繞女主轉悠,女主也沒有為男主做過什麼,也沒體現怎麼愛男主。如今這樣的好男人不多啦。不計任何回報的莫名其妙的愛一個人。

最後說說馮小剛,這部電影講的是個啥,海外華人莫名其妙的愛情故事。真扯淡。失望透頂,流水賬故事。紐西蘭觀光MV,兩首歌貫穿電影。太忽悠觀眾了。

最好的愛情就是一起經歷,一起體驗,一起攜手扶持共同進步。一起對抗這個世界。

婚姻不是賭博,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只有芸知道》電影觀後感及影評【5】

「手機2」一直沒動靜,馮導悶聲拍片,年末了來了一部「很不馮氏」的返璞歸真之作,改編了摯友夫婦的真實故事。總覺得這風格票房很懸,點映場場次挺多還補貼了不少電影票錢,馮導為了賺一波口碑也是很拼。可熱度如果真起來了,評分怕是也不會很樂觀。

影片都明示了「謹以此片紀念一段相濡以沫的愛情」。再分析得太多,顯俗。然而俗就俗吧,聊聊。

像這種類型的愛情片,沒有什麼「山無棱天地合」,沒有小三小四的雞飛狗跳,也沒有戲劇性的沖突作引。馮導敢於把長度定在132min也是很有魄力。把舞台定在紐西蘭,從大背景先把觀眾的心拉得慢下來。再把故事時間線全打亂,半強行地牽著觀眾的注意力走一走,過了會兒也就適應了。

把時間線打亂這一點很有趣,真是因為這樣做,避免了讓這部電影落入俗套。畢竟以當事人的角度,往往是很難按照時間線的順序(相識-相知-相愛)去回憶的。若把倒敘回憶啥的都忽略只看主線的話,這部電影其實就是男主人公隋東風(黃軒 飾)通過回訪故人故地從喪妻之痛中走出來的過程。正因此,兩人一同度過的15年是記憶中最深刻的,放最開始,相識時的青澀美好在中間,最後才是痛徹心扉的訣別。

然而如此大的年代跨度,是需要演員的演技去提高信服度的,每一個階段的氣質都應該不同,這一點上黃軒做的要比楊采鈺強許多。

另外這部電影中其實有太多 童話故事 的成分。比如電影中倆人一直處於「彼此疼愛彼此掛念彼此尊重」的狀態,連一次架都沒吵過,也太過理想化。更別提開一家中餐館十幾年,身上都沒有沾染太多「生活的疲憊感」。雖說是「紀念愛情」,可這愛情也需要根植於現實哇。。所以這部電影與其說是「紀念愛情」,不如說是「紀念愛情中的美好」?

歸根結底,說全片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紐西蘭的美麗風光和可愛的汪

閱讀全文

與電影婚姻與家庭的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陝北電影大全 瀏覽:788
音樂僵屍電影在線播放 瀏覽:970
舒淇三級都有電影網站 瀏覽:988
模擬人生電影主角 瀏覽:730
誤殺電影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瀏覽:572
二戰美國隊長電影圖片大全 瀏覽:24
大刺客矮子電影免費看 瀏覽:103
無限復活電影粵語完整版下載 瀏覽:125
泰國校園同性腐劇電影 瀏覽:845
上海動畫片大全電影片三頭牛 瀏覽:175
淚點較高的愛情電影 瀏覽:685
最新關於愛情的電影 瀏覽:133
必看台灣警電影 瀏覽:528
我要電影動漫圖片 瀏覽:265
土耳其電影壯麗一百年音樂 瀏覽:361
電影大狗巴克視頻介紹 瀏覽:388
手機迅雷下載電影沒有中文字幕怎麼辦 瀏覽:679
廣漢萬興一品電影院 瀏覽:963
泰國派3電影 瀏覽:677
醉畫仙電影音樂 瀏覽: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