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征觀後感3000字 急用 速度!!!
電影《長征》片長三個小時,分上、下兩集,向觀眾展示了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戰略大轉移的歷史場景。影片宏偉壯觀,深入的再現了紅軍當年長征所遇到的種種內在和外在的艱難險阻,用史詩筆觸全景刻畫了湘江之戰、四渡赤水、強渡烏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夾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紅軍戰士長征途中的幾次較大的戰役和險境,謳歌了紅軍戰士勇於挑戰自我極限敢於戰勝惡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對於影片的藝術成就、歷史意義、現實作用,我就不去分析了。在觀看這部影片的同時,我也在思考那麼一些問題:紅軍是憑借什麼才能克服種種不利因素,甩掉圍追堵截的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國民黨的軍隊,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為中國的革命保留了珍貴的火種?是什麼讓本來是執行戰略大轉移的一支隊伍,在漫漫的萬里長征中卻扮演了播種機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論散播到千萬戶家庭呢? 影片沒有交待長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因為受限於電影片長的原因吧。故事是從湘江河畔,紅軍搶渡湘江開始的。由於博古、李德對軍隊撤退所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所以部隊帶著大量的緇重擠在湘江橋上,幾天幾夜部隊也沒有能完全通過湘江。然而,時間就是生命,在紅軍的上頭敵人的飛機在狂轟爛炸,後面有幾十萬追兵正洶涌而來,前方,蔣介石在加緊布置幾道攔截的防線。紅軍長征的第一道本來不是難關的難關就這樣橫在了全體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面前。幸虧紅軍的後衛部隊拚死抵擋住了國民黨追兵的猛烈進攻,為中央紅軍過河搶得了寶貴的時間,要不然,此役紅軍的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在渡過湘江之後,影片安排了一個特寫鏡頭,一個紅軍的後衛戰士在敵人蜂擁包圍住他的時候,毅然拉開了胸前手榴彈的彈弦,但是沒有爆炸場面的刻畫,鏡頭轉向了印滿紅霞的天空,不知道這可是象徵烈士流淌的鮮血?第一道本來是長征途中最容易渡過但卻因為人為的策略因素而造成的難關被克服了。湘江戰役後,紅軍連克國民黨軍隊的四道防線,但是自身的傷亡也非常慘重,八萬之師拼得只剩了三萬之士,雖然是勝利了,但按照這樣的打法別說陝北會師,沒到四川就得全軍覆沒。即使這樣,紅軍能突破國民黨的四道防線幾十萬大軍的攔截,原因何在呢? 我認為,在這個階段,紅軍能避免覆滅的原因在於紅軍將士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特別是後衛部隊的敢打猛拼的勁頭,阻滯了追兵前進的腳步,給紅軍帶來了珍貴的喘息機會。如果沒有五萬犧牲將士為了理想不怕犧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後衛阻擊,生還的可能性很少,但為了整個集體,甘願流盡最後一滴血)沒有他們的壯烈情懷,也就不可能再有後面八路軍和解放軍的發展,更不要說建立新中國了。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些犧牲的先烈們。 在一個集體當中,如果戰略指揮出了問題,大家都亂成一團,沒有眾志成城的決心,沒有凝成一股勁的凝聚力,沒有哪怕犧牲個人也要保全集體的信念,那麼這個集體決不會走得很遠,而我們的紅軍指戰員就具備有這些優良的素質,終於能夠令決策失誤的紅軍起死回生,創造了中華戰爭史上的奇跡。這些精神在我們現在這個國際形式變幻莫測的時代,我們的人民更應該汲取和發揚,不要先自亂了自己的陣腳,大家團結一致,發揚紅軍精神,不怕困難,克服困難,強國強軍,保證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之林更好的發展。 湘江戰役後,紅軍在通道得到了及時的修整,紅軍雖然沒有完全擺脫李德、博古的錯誤軍事路線,但是毛澤東開始重新獲得了發言權。在毛澤東和很多頭腦清醒的紅軍領導人的堅持之下,改變行軍路線,四渡赤水,佔領貴州,並在貴州遵義召開了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遵義會議徹底的糾正了博古、李德的錯誤戰略方針,重新奠定了毛澤東在軍隊中的指揮權。此後的紅軍聲東擊西、指南打北完全打亂了蔣介石的軍事部署,甩開圍追堵截的敵人,大踏步向前。如果說遵義會議之前紅軍是有險無驚,那麼遵義會議之後,紅軍更多的是有驚無險,強度烏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夾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更多的是向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紅軍自身的體能極限挑戰,毛澤東軍事指揮上的高明可見一斑。在和張國濤會師之後,雖然紅軍又經歷了兩條路線的選擇,同時受到了張國濤分裂勢力的威脅,但在黨中央的果斷決策下中央紅軍順利的越過千里大草原和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實現了長征北上抗日的戰略目標,揭開了中國革命史上新的征程
㈡ 電影長征觀後感
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觀看了革命歷史題材巨片《長征》。《長征》真實再現了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壯舉。因為中央根據地的失陷,中國工農紅軍必須立刻實行戰略性轉移。要突圍敵軍的第三線--湘江,由於從德國來的顧問李德和中央主要負責人博古倆人的錯誤指揮,從紅軍8.6萬多人降到3萬多人,紅軍損失巨大。
看完《長征》後,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使我感慨萬千。長征的精神激勵著我努力學習,克服生活.學習中的種種困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艱苦奮斗、大公無私的品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今我們生活在他們為我們創造下的和平年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有什麼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讓我們把《長征》的精神用到學習、生活中,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奮斗。
偉大的長征
這周,我看了一個名叫《長征》的電視連續劇,以前總聽說長征的事情,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看完後才明白了長征有多麼感人、多麼偉大,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1934年,蔣介石不顧日本軍國主義入侵東北三省,侵略我們中華民族的事實,依舊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對紅軍中央蘇區進行了五次大圍剿,在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進文秘114版權所有,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行了戰略轉移,開始了人類歷史上震驚中外的壯舉——兩萬五千里長征。
整個長征的過程是那麼的艱苦,沒有食物,沒有交通工具,物資極度匱乏,再加上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國民黨部隊的攔截追擊,但是紅軍戰士排除萬難,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勇敢的浴血奮戰,經歷了無數場戰斗,爬雪山過草地,走了兩年的時間,終於到達了延安,取得了勝利。在整個長征的戰斗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紅軍的先頭部隊強渡大渡河成功後,國民黨就調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瀘定橋,企圖把紅軍的隊伍切開,但先頭部隊的戰士們用兩天的時間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趕在敵人增援部隊的前面到達。而後續紅軍部隊組織了二十二名勇士的突擊隊,攀著只剩下鐵鏈的『鐵索橋』,冒著對面橋頭堡敵人的槍林彈雨,匍匐前進,他們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傷落入水中則必死無疑。但勇士們仍然冒著密集的炮火,勇敢頑強的向前沖,一個掉下去了,下一個沖上來,受傷的戰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還在向敵人射擊。
他們知道他們只能前進,在他們身後有毛主席,有黨中央,有千千萬萬個紅軍戰士。最後剩下的勇士們沖破了敵人在橋頭堡的火牆,沖進了瀘定城,和後續上來的紅軍戰士一起徹底消滅了國民黨的部隊。這次戰斗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要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圖。為長征的勝利大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長征的路上象這樣的戰斗還少嗎?湘江戰役、強渡烏江、四渡赤水還有金沙江、臘子口。有多少紅軍戰士犧牲在戰場上;有多少捨生忘死的感人事跡;有多少愛國志士拋頭顱灑熱血。
其實從一開始紅軍就勝利了,因為他是正義之師。紅軍深得民心、團結奮戰、保衛祖國。無論是大渡河還是金沙江;無論是爬雪山還是過草地;無論蔣介石的部隊有多少炮彈;也無論多麼少的食物和多麼惡劣的天氣。這一切都無法阻擋紅軍的步伐。
長征的偉大不僅僅是他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長 征讓我們感到了正義的力量,長征忘我的大無畏精神和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氣魄深深的感動著我們每一代人。讓我們記住那些勇士們,象他們一樣勇敢的走下去,為我們的祖國努力的學習,努力的走下去……
㈢ 《長征》的觀後感(二)
為什麼紅軍的條件如此艱苦,卻總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呢?我們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有真正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紅軍戰士。紅軍能沖能打,同時又能有組織地順利退卻。當我們在遵義向王家烈的兩個師進攻時,發現敵人正在沿公路撤退。於是我們沿著小路,在不能點火把照明的情況下,連夜急行軍,八小時走了五十公里路。當我們趕到烏江時,敵人後面的幾個團還沒過江。我們燒毀橋梁後全殲剩下的幾團敵人。難道這不足以證明我們紅軍十分靈活的機動能力和進攻能力嗎?赤水之戰,持續了一整天。晚上十點,我們得知敵人的增援部隊來了,於是決定撤退。我們搭了渡橋。橋是晚上修好的,而黎明時紅軍主力已過河走出十五公里了。經過八個月的鍛煉,我們平均每天可以走五十公里到六十公里,都是山路,而且往往還是夜行軍。
我們的戰士具有很高的政治覺悟,所以他們表現出了高度的英雄主義。紅軍在江西時知道他們的使命是保衛土地革命的成果,現在他們依然很明確自己的任務,即為民族解放和在全中國完成蘇維埃革命而斗爭。
紅軍之所以這么英勇頑強,還在於它有一支優秀的、堅強的幹部隊伍。這些幹部都是在國內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我們的幹部不僅是優秀的軍事家,而且還是執行我黨路線的傑出政治家。他們積極主動,經常就下一步的計劃、紅軍的任務和發展前途等問題,向黨的領導人提出建議。他們總是從實際情況出發,善於採取靈活的策略。黨給他們的任務,他們都能獨立完成。
我們這次西征取得勝利的第二個原因,是我們黨真正成熟起來了,尤其是黨的領導人成熟了。它在國內戰爭的炮火中得到了鍛煉,的確變得有能力領導像我們的西征這樣光榮偉大的事業。黨一直領導軍隊,主持制定軍事計劃和戰略戰術。我們同國民黨已經持續了多年內戰。如果沒有真正正確的黨的領導,我們就不會取得這樣的成就。每次戰斗前,連隊的黨員都召開會議,選出後備指揮員,大約有四五個人。如果連長在前線受傷或者犧牲了,隊伍不會跑散,因為第一後備連長會立即挺身而出;如遇不幸,第二後備連長又會代替他,一個接著一個。黨員受傷後,為了不影響同志們的情緒,總是對他們說:「沒關系,你們繼續前進吧。」應該說,我們紅軍中的共產黨員都是我們黨的優秀分子。
我們取得勝利的第三個原因,是我們所到之處都得到了群眾的支持。我們每佔領一個新的地區,就動員群眾沒收當地軍閥、地主豪紳的財產和存糧。我們把這些財產和糧食分給貧苦百姓。只要有可能,我們到處都建立起地方革命政權——革命委員會。我們撥出一部分武器組織地方游擊隊。每個紅軍戰士都知道三大紀律和八項注意。這些規定包含了我們的優良傳統,因此,我們要求每一個戰士務必遵守。每一個紅軍戰士都隨身帶有一截粉筆,他每天至少要在走過的地方寫三條標語。正是由於我們密切聯系群眾,所以我們才得到了他們的支持,並得以為紅軍招募到志願兵。我們隨處可以找到幫助我們搬運輜重的腳夫,到處可以把紅軍戰士安置在老百姓的家中。當我們需要糧食時,老百姓會賣給我們。
㈣ 長征電視劇觀後感
《長征》觀後感:
在現代社會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在人們對物質利益追求極高的今天,在高科技技術日新月異快速發展的今天,還能夠在公司的要求下觀看《長征》這部不平凡的歷史巨片,實屬罕事。我很慶幸,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再次重溫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我們的革命前輩、先烈們用滿腔的熱血和激情換來了新中國的解放,繁榮與富強。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當年的紅軍戰士們經過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的革命精神,根本就不可能有我們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與自由民主。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
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重在「感」
不少學生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
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
㈤ 長征讀後感800字左右
長征猶如一座豐碑,光輝地立在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史冊中,成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奮圖強,堅忍不拔,積極向上,戰勝任何困難的精神力量。
歷史事實已經證明,長征鍛煉了中國共產黨,使黨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憑著長征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才戰勝了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創造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人間奇跡,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最終取得長征的勝利,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長征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懈奮斗。
歷史也將證明,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長征精神還將繼續激勵中國青年堅定地跟黨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撫今追昔,共和國和滄桑巨變令人感慨萬千;繼往開來,全面的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呼喚著我們奮然前行。
傳承長征精神,就是要樹立忠於人民、忠於事業的理想主義精神,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遠大的理想,必須與祖國的命運和人民的意願緊密結合。當代青年應該具有的遠大理想,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只有在為遠大理想的頑強奮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負才能真正實現,青年的人生道路才會煥發光彩。
傳承長征精神,就是要堅持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精神,長征給人們一種深刻的啟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支軍隊,只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我們要徹底改變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貧窮落後的面貌,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進行艱苦的努力。艱苦能磨煉人,創業能造就人。青年要時刻銘記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發揚甘於奉獻和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自覺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艱苦的環境中去,經歷風雨,經受鍛煉,努力為祖國和人民建功立業。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走進21世紀的中國青年,一定能夠接過前輩長征的火炬,讓偉大的長征精神代代相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譜寫出更加壯美的青春之歌
長征,你使中國更輝煌
我記不起這是我第幾次想起長征了,在我的記憶中,它就像古希臘文學中一部長長的史詩,我至今才讀懂它一個小小的章節。
在漫長的歷史與文化的進程中,我們的民族有著很多輝煌的過去,穿越時空的蒼涼與沉重,是歷經滄桑後的繁華,的確,我們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難。
㈥ 長征電影觀後感
寫作思路:把自己對四渡赤水的長征精神的感悟寫出來,突出表現長征精神。
距長征結束已經已經整整70周年了,我們懷著夢想,懷著希望的一代人知道,是長征給了我們學習、游戲的機會,沒有長征的勝利,又何來我們這一代人的幸福和美滿!每一個中華人民,都會為長征而感到自豪。因為這樂觀堅定而又豪邁的精神,已經深深地扎在了我們的心中!
滾雪山,過草地,渡金沙,戰鐵索,這么多故事,哪個故事不流傳在大街小巷?紅軍不畏艱險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我們小學生的學習上,同樣也需要長征知難而進的精神,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我們必須努力去克服,而不是欺軟怕硬。想一想長征的那些老前輩們,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換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不好好地珍惜,又如何能對得起他們?
自從知道長征精神70周年後,我開始發奮地努力,不再像以前一樣遇到小小的困難就退縮:那次我正在做數學題,結果半路殺出個程咬金_奧數題,難就不說了,還劇復雜,算了幾次結果都不一樣,當時我就是很喪氣,一下子吃癟了,心想:這道題簡直不是人做的,還是跳過吧!
就這樣,我放棄了一次鍛煉自己的機會,當時已經被困難沖昏了頭腦,什麼長征不長征的精神全都忘了,殊不知紅軍在遇到困難時根本沒有「跳過」的機會,只能亮劍,向困難發起挑戰,最終還是勝利了,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
由此可見長征精神是多麼的可貴,他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一個團結、互助的群體。回想當時的放棄,真不知道有多麼的慚愧,紅軍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去自豪的。當義勇軍進行曲結束時,我會昂頭挺胸,自豪地看著國旗,因為長征精神,會在我的心中永存,永存!
㈦ 長征觀後感怎麼寫 長征觀後感範文參考
1、《長征》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在長征勝利會師時候為緬懷長征抒寫的詩歌。它講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的艱難困苦,飢餓、病魔,每時每刻都在吞沒我們英勇的紅軍戰士,因而在長征之路上每天都會有流血犧牲。但面對長征路上重重磨難,我們的英雄們以不怕流血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去克服困難,最終走完了令世界震驚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2、而今晚的電影《我的長征》講述了一個老人對自己長征的回憶。老人叫王瑞,在長征的時候他還只是個十多歲的孩子,大家都叫他瑞伢子,在江西瑞金跟著父親、姐姐和姐夫參加了紅軍,並且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跟隨黨中央開始了長征之路。瑞伢子跟著紅軍隊伍四渡赤水、飛奪瀘定、爬雪山、過草地。戰爭是殘酷無情的,在這艱苦的長征途中,瑞伢子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被敵人奪去了寶貴的生命。但在長征的過程中使他不斷長大,使他對黨信念更加堅定。
3、長征途中涌現出無數的英雄,是他們用熱血創造了一個個世界奇跡。紅軍在長征途中四渡赤水、飛奪瀘定、爬雪山、過草地,他們不僅要受到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而且還要受到病魔、飢餓的艱苦折磨。但是面對困難,勇敢的紅軍戰士沒有畏懼,一個倒下了,後面的人繼續跟上去。這精神已經不僅僅是言語所能概括的了。這是一種信念,是對中國革命抱著必勝的信念,他們無所畏懼,他們甘願獻出生命,為了革命事業奮斗一生。
4、在長征中,未滿年齡的瑞伢子被破格吸收入黨。當黨組織問及他用什麼保證他的入黨信念的時候,他回答只有一句話:用我的生命和靈魂。這簡短堅定的回答不僅是瑞伢子當時的真實內心,也是當時每個紅軍戰士,每個中共員的心理寫照。為了解放中國,為了解放所有的窮苦百姓,為了中國人民不再受剝削、受壓迫、受欺凌,他們願意獻出自己的一切為中國革命事業做斗爭。
5、二萬五千里長征,歷時兩年,經歷無數艱苦磨難悄稿,但紅軍在長征途中表現出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忠誠、堅定的信念,使紅軍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為此孝中國革命事業保留下了寶貴火種。當毛主席問到瑞伢子是怎麼走長征的時候,瑞伢子只回答道「跟著走」很簡單的三個字,但卻體現了他對中國中共的無比信任。雖然長征已經過去了多年,當年參加過長征的英雄們也大多離開了我們,但是長征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們這一代心中。
6、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和中共人革命精神的凝聚,也是中國中共的靈魂。它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國中共人精神的集中體現。而在我而言,長征是我們英雄們的拼搏之旅,他們用生命熱血給我們換回來了今天的幸福。但也許由於我們的英雄離我們這一代已經很遠,因而我們這一代新青年已早已遺忘了我們的長征精神,遺忘啟扒孝了我們的革命先輩當年的艱難歷程。我認為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不應該遺忘我們的英雄,遺忘我們的歷史,遺忘我們的長征精神。相反,我們要發揚我們先輩留給我們的長征精神,讓我們的英雄魂永存於世,讓世人銘記那段我們英雄們特殊的人生歷程。
7、通過今晚觀看電影,讓我回想起小學時候所學的《七根火柴》,無名老黨員用生命守護著那珍貴的七根火柴,為了能給部隊帶來火種,給長征帶來希望,他放棄了自己生的希望,這也許這就是一名黨員堅定的信仰。作為一名中國中共預備黨員,我更應學習培養這種信仰,因而我今後要學習長征英雄們不怕艱難困苦,堅韌不拔的精神;把長征精神發揚到自己的學習工作中;保持黨員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樹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學習本專業知識,踏實工作,希望今後能為人民、為黨、為國家、為社會貢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㈧ 我的長征電影觀後感
看完《我的長征》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我的長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少年紅軍王瑞一家四口都參加了長征,可是殘酷的戰爭相繼奪去了他父親、姐姐和姐夫的生命,痛苦和艱險磨礪著少年的心,一直關心著他的主席用長輩般的慈愛撫慰和激勵著他,使少不更事的王瑞在炮火和硝煙中真正成長了起來。
整部影片充斥著苦難與抉擇、充斥著光榮與犧牲,並藉助王瑞的成長歷程再現了紅軍長征這段神奇的歷史。
電影雖然結束了,但片中一幕幕氣勢磅礴的影像卻歷歷在目。當二十多名戰士身掛沖鋒槍,背插馬刀,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東橋頭猛撲的那一刻,我震驚了,紅軍戰士們在那樣險峻與艱難的環境下,競還能以血肉之身搏以敵人的那數以千計的武器,那是一種怎樣偉大的精神啊!
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革命先烈用血肉豎起了一座萬世矚目的豐碑,英雄們的斗爭精神也將靠我們這些後世子孫去延伸,我們只有發奮學習,做一個正直、勤勉的人,才能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而艱巨的歷史責任。
㈨ 觀看電影長征觀後感不少於500字
觀影《長征》有感 今天的黨課上,我們觀看了《長征》這部電影。隨著鏡頭再次經歷當年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偉大歷程時,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長征》是描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行程的艱難險阻,記述了在戰爭時代的種種艱辛困苦,我深深地體會到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 長征途中,紅軍在險境中打了許多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勝仗,其中有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等。當看到張國燾拒絕北上抗日,還將參謀長曾中生殺害時,我和旁邊的同學都十分氣憤!當影片放映到飛奪瀘定橋時,我被電影那震撼人心的畫面所感染。國民黨在紅軍到達前,已經將所有的木板拆下,只剩下十幾根鐵鏈橫在大渡河上,形勢十分險惡。戰斗剛打響,紅軍所有的武器一起向對岸開火,軍號聲、槍聲震撼山谷,二十二位突擊勇士手持沖鋒槍、手槍或輕機槍,背掛馬刀,腰纏十幾顆手榴彈,趴在鐵索上匍匐前進。他們不顧下面洶涌的大渡河水和對面敵軍密集的槍彈,向橋對面奮勇前進。國民黨為了阻止紅軍前進,在橋口放起了熊熊大火,想把紅軍擋在橋上。緊急關頭,有一位戰士中彈跌入大渡河中,但其他戰士仍然不怕犧牲,勇猛地向瀘定城挺進。經過了幾個小時的戰斗,紅軍快速佔領了瀘定城,在橋面上架起了木板,為紅軍脫離險境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長征的勝利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不僅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而且是革命的宣言書、宣傳隊和播種機,使得中國革命形成了燎原之勢,最終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讓中國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如果沒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奮戰,怎能有今天的幸福和平。長征精神,就是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想,今天我們在這里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和總結長征革命歷史經驗,繼承和發揚長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我們需要學習、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把紅軍長征時期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堅定信念、敢為人先、艱苦奮斗、依靠群眾、重於求實、善於團結的精神發揚光大。 我們要始終以革命先輩為榜樣,更好地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堅定報國之志,揚起理想的風帆;學習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勇敢面對、百折不撓,要學會在失敗與挫折中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我們要把長征精神發揚光大,腳踏實地,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甘於奉獻,奮發圖強,開拓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