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女王電影觀後感

女王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6-30 03:17:30

Ⅰ 女王電影 英文觀後感 在線等

This rates as high as it does for me because of the cinematography. It is dazzling and Blanchett can't be denied, but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is like a chick-flick with explosions plus costumes, super hair, and loud, intrusive music. The result is faux epic.

My wife summed it up well as we left the theater: "I feel like I've just flipped through a coffee table picture book for two hours and somebody turned up the stereo." History wrote this plot but Nicholson and Hirst thought they could do better. They couldn't, or certainly didn't. Freshmen composition classes come up with better stuff. Trite, forced, predictable. Did they even run this by an expert in English history? You gotta wonder. The script is oozing with 21st century mores and clichés. It made me think (ring the movie, mind you) of the way Dutch painters depicted Homer and Aristotle in the garb of 17th century Holland. Are we that mb? Sir Walter Raleigh is a caricature and Sir Francis Drake, never properly introced, was a throwaway. Geoffrey Rush is wasted as Walsingham. Come to think of it, nearly everybody is wasted. Every single character is underdeveloped, with the possible exception of the title character—possible exception.

"Golden Age" set the target high and then turned and fired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Realizing the script had missed, Director tried to make up for it with window dressing. Substance would have served this queen better. With the colon in the title, I almost expected to see Bruce Willis saving the day.

You can see why "Golden Age" came out in October because it's not going to compete for Oscars in categories that anybody cares about. With all the budget they had for this movie, you'd Universal could have found better writers.

Ⅱ 《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是什麼

在大衛·弗蘭克編導的美國劇情片《時尚女魔頭》的劇末,安德莉婭從頂級時裝雜志社《天橋》總編米蘭達工作助手的誘人職位辭職,循著自己做記者的理想去一家報社應聘,報社主編剛剛收到米蘭達發來的傳真,她說「在她所有的助理里,安德莉婭是到目前為止最讓她失望的,而且,報社主編如果不聘請安德莉婭,就是最大的傻瓜」——典型的美國喜劇式幽默。

美國的很多劇情片經常給人帶來深厚的回味,從那些情理兼備、細節精緻、談吐幽默、誘導啟發的意識風格中,觀眾真正領略到美國電影藝術的高度,美國電影對於人性的深入詮釋已經成為最打動觀眾的力量——人性無國界,美國的電影藝術也因之走向全球。

《時尚女魔頭》三分之二的篇幅為我們展現米蘭達這個在時尚圈呼風喚雨的大人物與她的工作助手安德莉婭的沖突和互動,同時鋪敘性的穿插以安德莉婭與男友、同事、朋友的沖突和互動,共同為最後三分之一篇幅影片高潮的來臨打下伏筆。

米蘭達的生活奢侈得離譜加誇張,米蘭達對工作投入全部、忘記一切,米蘭達對安德莉婭頤指氣使、居高臨下甚至視若無物——她似乎安德莉婭這個助手看作一個「機器人」,但當安德莉婭冒犯自己時則記得要給她施加更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從精神上予以報復。

這些都加強了米蘭達作為一個「女強人」「霸道的女權主義者」的形象,她以自己的工作中的冷酷壓力折磨安德莉婭的同時,逐步也開始改造安德莉婭的人生,安德莉婭越來越習慣於成為米蘭達的一個沒有自由、隨叫隨到的附庸,雖然她因此得到了地位、享樂、奢華、鮮花、光環,但也失去了生命的獨立、時間的自由甚至純潔的友情和愛情。

安德莉婭適應了米蘭達的要求也意味著喪失獨立和自我,她作為米蘭達的「附庸」必須隨時應付各種難纏的、突然的、艱巨的新任務,必須犧牲給男朋友過生日的時間去陪伴米蘭達,必須在米蘭達出席豪華晚會前花費整晚時間背誦佳賓資料以便在晚會現場及時提醒米蘭達即將和她握手寒暄的是什麼人……

Ⅲ 求電影伊麗莎白一世第二部觀後感(字數越多越好)

她,是一個一個不平凡的女人,因為她是一位不平凡的女王。她是一個開明的君主,她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她是一個了不起的君主。在她的帶領下,英格蘭和愛爾蘭逐漸走向強大,逐漸邁向現代工業。她為英格蘭和愛爾蘭這個小島國稱霸世界一時的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她,就是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
不平凡的經歷造就了一個不平凡的女王。生於王室的伊麗莎白一世雖然看起來很風光,但是她確被新教會認為是私生女。不平凡的童年經歷使她不平凡。在良好的教育下,童年的伊麗莎白學到很多,使她成長起來。
伊麗莎白一世是一個聰明很具有政治頭腦的女王。在她統治初期,她既鼓勵英格蘭人在海上進行貿易,搶奪當時海上霸主西班牙的海上生意,但有不得罪西班牙國王。這是非產明智的舉措。這是兩面派做法,但對當時的英格蘭是很有利的舉措,所以她是一個聰明、具有很強政治頭腦的女王。
伊麗莎白一世是一個領導能力非常強的女王。1588年,西班牙國王忍受不了英格蘭人搶奪自己海上貿易而派出超強無敵艦隊攻擊英格蘭,想一舉盪平英格蘭。但是伊麗莎白一世能領導全國海軍抗戰成功,殲滅浩浩盪盪的西班牙無敵艦隊。這不單一場軍事較量,也是領導人的領導能力較量,若伊麗莎白一世沒有超強的領導能力,根本無法號召、領導英格蘭人,從而抗戰成功。
伊麗莎白一世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胸襟廣闊的女王。她希望能使英格蘭強大起來,所以即使有人跟她唱反歌,她也不在意。
因此,伊麗莎白時期是英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文學,尤其是詩歌和話劇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即使舞台上有人辱罵她,她也照樣在台下觀看喜劇表演。這樣的女王,怎能不具有雄才大略、怎能不具有領導能力?
伊麗莎白一世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也是一個可怕的女人。因為她能為了國內政治穩定,為了不帶來政治斗爭,她終生未嫁!這樣的女人是不是很了不起,也是不是很可怕?
她聰明、具有很強的政治頭腦、胸襟廣闊,為英格蘭的穩定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她也不是神,她也有失策的時候。比如她在英格蘭的非洲奴隸貿易和她在愛爾蘭的失策,就影響了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發展。
後世的歷史學家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眾說紛紜。但她在她統治時期竭盡一生為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使得英國率先踏上工業革命的步伐。
這是一個讓我非常佩服的女人!

Ⅳ 觀看完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800字

觀《穿普拉達的女王》有感
有人說,職場如戰場,充滿各種艱難險阻,非常能考驗和鍛煉一個人的能力,我看的這部《穿普拉達的女王》電影則深刻地反映了這個道理,讓我收獲頗多。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就在於一個初入社會的女孩子安德麗婭在就職後的一系列變化和心路歷程,剛從大學畢業的她幸運地進入了一個知名時尚雜志做助理,後來因為工作的關系,她漸漸失去了友情、愛情,失去了很多之前很寶貴的東西,在認識到需要踩著別人才能保住地位的現狀時,她選擇了放棄,轉而從事普通但卻很感興趣的編輯工作,重拾了自己的幸福。這部電影中有很多觸動我的地方,很多都值得我深思,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在職場上游刃有餘、如魚得水,在以後的求職道路上得到借鑒。
比如,一開始安德麗婭在時尚雜志公司應聘助理時,不會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樣非常注

重穿著打扮,喜歡時尚和名牌,她堅持走屬於自己的風格路線,表現出與常人不一樣的感
覺,讓人眼前一亮,十分清新,正因為如此她才會被時尚主編看中,有時候求職就是需要
這種堅持自我的精神,不隨大流,不從眾,不迷失自己,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這樣才能
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讓面試官看到自己的與眾不同,或許會提供一個寶貴的機會。
這部影片又叫作「時尚女魔頭」,因此裡面安德麗婭的上司馬琳達當然是這部戲的黑臉
角色,她是時尚界的先鋒及領袖,免不了在性格上有些自傲,什麼事都要求苛刻,所以作
為其助理的安德麗婭吃了不少苦頭,先是一大堆任務接連不斷地等著她,然後是一些根本
無法完成的任務,讓安德麗婭幾乎撐不下去了,於是她求助於前輩,前輩沒有安慰她,只
是跟她說有很多女孩瘋狂地想要安德麗婭這份工作,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滿懷熱情,
不能抱怨太多,因為這是你的職責所在。
這的確是真理,現在有太多的人抱怨自己的工作累,工作忙,其實靜下心來想想,這
份工作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公司也選擇了我們,所以我們就必須要對自己負責任,對他人
負責任,把工作看成是一份樂趣,熱愛它,擁抱它,好好完成它,這才是一個盡職工作人
的作風。
後來,安德麗婭的工作漸漸步入正軌,也漸漸超過了一些同事,但是也因此失去了親
情、友情和愛情,當安德麗婭看到馬琳達為了地位的穩固而打壓別人,而自己也要被迫傷
害同事前輩,於是她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最終選擇了離開該雜志社而轉向自己感
興趣的、普通的一家報社,開始了做編輯的工作,尋回了自己失掉的幸福。 「好的不一定適合自己」這句話我一直都很喜歡,就像影片中的女主角工作的那個頂級雜志社,雖然頂著亮閃閃的光環,但是背後的辛酸黑暗又有誰人知曉呢,也許普通的報社才是真正適合她的天堂。因此,我們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一定不能盲目從眾,瘋狂選擇那些熱門、工資高的工作,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求職,有句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時候選擇自己喜歡、感興趣的工作會更有發展潛力。總之,通過觀看這部影片,我學到了很多在實際生活中無法學到的職場知識,希望未來在從業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好!

Ⅳ 逆轉女王觀後感

[逆轉女王觀後感]湖南台最近在播韓劇《逆轉女王》,我每天下午都准時的守在電視機前觀看,女主角黃泰熙真的很了不起,雖然個性很要強,說話也很直接,對人比較嚴格,但是她那種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打擊都絕對不會退縮的強大氣場真的值得去深思,去學習,我覺得我骨子裡就是缺少這樣的東西,總是能躲就躲,或許是因為這樣看了之後很有感觸呢!男主角具勇值,做為一個企業小開,長得也很帥,是很多女生的理想對象,可是他卻偏偏喜歡上了離過婚還帶個孩子的黃泰熙,而且還是很執著的愛著,即使以他的前途來賭,他也不曾放棄,即使黃泰熙因為種種原因不斷的拒絕,不斷的傷害他,他也一直地堅持著這份愛,不放棄,即使是那麼的辛苦,那麼的痛,也不曾想放棄,逆轉女王觀後感。白茹真和奉俊秀是初戀,因為奉俊秀三年沒有工作,白茹真為了錢放棄了他,等到奉俊秀努力而且成功的和她在一家公司工作的時候,她才發現自己還是愛著他的,只是奉俊秀已經准備結婚了,奉俊秀結婚5年後離婚了,讓白茹真看到了希望,她不斷的努力想陪在她的身邊,可是卻發現奉俊秀的心還是在前妻的身上,而鮮於赫對白茹真一見鍾情,只要白茹真有需要就會及時出現在她身邊,可白茹真的眼裡只有奉俊秀---那個她愛了十年的男人,觀後感《逆轉女王觀後感》。愛情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它讓兩個毫不相乾的人走到了一起,相識相知相愛,彼此相互信任,包容和忍讓,是不是總是會有一方比另一方付出的多?總是會有個人愛得比較辛苦呢?他們最終會有個什麼樣的結局呢?我不知道,不過我現在終於理解了他的感受,做人不能太貪心,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即使你曾經擁有過,可是當你放棄的時候,他便不再屬於你,他的心不在了你也不需要再努力去得到他,因為你們都是受傷者,傷一次足矣,何必要把弄得自己傷痕累累呢,卻不知道身邊還有更美好的在等著你,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呢!期待著會有個美好而圓滿的結局!

Ⅵ 電影《女王》的觀後感,1000字,救命啊

最近看了不少電影,大多是以前比較早的電影,比如說《魂斷藍橋》~~~夠早的吧~另外還有《藍宇》《蝴蝶效應》《千與千尋》《天空之城》,以前沒看過,這是第一次看,《大魚》《剪刀手愛德華》《畢業生》《十七歲的單車》算是又重溫了一遍,另外還有幾部最近的新片子,《落葉歸根》《門》《愛情呼叫轉移》,這幾部新片子都是在wzh的筆記本上看的,自己的電腦里現在只有一部新電影,就是這部《女王》。另外《死亡詩社》《龍貓》還沒來得及看,昨天剛把《我的黃金時代》下載完,以後找時間也要在重溫一下
自從有了電腦,看電影就比以前方便多了,而且還可以看好幾遍,於是有了寫寫觀後感的的想法。
今天打算寫一篇關於《女王》的觀後感,實話說這部電影我只看了一遍,所以上面說的其實都是廢話,我說話前後矛盾。
呵呵,開個玩笑(好像很冷),寫觀後感最主要的還是有沒有話說,如果只看過一遍就能寫出來很多,只能證明這部電影有很多讓人回味的東西(也說明本人很有才),想法也許有很多不妥的地方,但以後還可以再更正和改進,《女王》這部電影無疑就屬於這么一種電影。以後還有想法的時候,到那時再補充也不遲。
知道這部電影是看了一些網上有關的報道,對這部電影一直很期待,前天剛把電影下完,就迫不及待的看了一遍。
其實這部電影剛開始吸引我的,僅僅只是:這是一部純粹的英國電影~~~~
我不否認這一點,我最喜歡的國家是英國,喜歡英國人優雅高貴的貴族氣質,喜歡英國的自然景色和城市風光,喜歡英國時常陰冷的天氣,喜歡英國的足球:英超還有英格蘭國家隊。
《女王》這部電影可以稱作是對英國社會現實狀況的一種比較特殊的解讀,但我不想把它簡單的說成是對英國上層政治勢力的展現,它應該是對整個英國、所有英國人的生存狀況的展現,舉另一部電影作為例子——《魂斷藍橋》,《魂斷藍橋》是描述二戰時期英國社會狀況最經典的一部電影~~我高中學文科時,對這時的英國社會狀況也知道一點,正如《魂斷藍橋》所描寫的一樣,德國對英國的空襲持續了很長的時間,空襲讓英國損失慘重,人們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讓世人贊嘆的是,英國人並沒有被現實打倒,於是有了影片中空襲空隙芭蕾舞依然演出,夜總會依然人頭攢動的景象。電影里具體的描寫我就不詳細說了,以後我一定專門寫它的~~~
再說《女王》這部電影,很多影評都說他深刻描寫了女王與民眾,以及處在中間的首相三者如何溝通直至妥協的過程。至於如何溝通的,留到以後再說,現在只看了一遍,估計也寫不明白。今天說這種錯綜復雜的關系背後隱藏的更本質的東西—一—現代與傳統的沖突。女王及其王室無疑代表著保守的一方,這從影片中女王對「規程」的竭力遵守,王室,特別是菲利普親王和伊麗莎白皇太後從頭到尾不住地嘮叨就能知道。布萊爾和他領導下的工黨則是現代派。另外有一點要說一下,關於民眾的問題——並不是所有的民眾都是現代派,比如影片剛開頭是那一位畫家。這樣,現代和保守的沖突就不僅僅存在於政治寡頭之間,社會里的人民也都有切身的體會,這種沖突還不僅僅存在於人與人之間,他也存在於個體上,比如查爾斯王子。
電影拍攝的是黛妃去世後一個星期內這一特殊時期所發生的事情,矛盾顯然更加凸現,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有兩個非常可貴的地方(暫時發現有兩個,也許以後還會發現其他的)——它描寫的是政治人物,但這里沒有陰謀,也沒有丑聞(即使是黛安娜王妃這樣的話題人物在劇中多次被提起),而是把這些平時高高在上的人首先當作一個人來對待;另一個可貴之處是,整部戲節奏很平緩,我看到過預告片,感覺並沒有預告片中所表現的那種緊張急促的氣氛,影片里女王還有功夫開汽車出去散心,汽車出毛病也不是發生出車禍之類九死一生的事情。我很喜歡這種不緊不慢的電影,有的電影是給人以啟迪的,過癮不過癮並不重要。
和美國一樣,英國也是個發達的國家,但他的社會結構要比美國復雜,美國是人種復雜,社會貧富差距大,英國則是傳統勢力頑固,「有一千年的傳統」。
有句話要說在前面,我支持女王,「我不會投票給布萊爾,我不是個現代派」。
黛妃之死以及王室對這件事的處理引起了民眾的不滿,人們露營抗議說是革命有點過,但完全可以稱為是一次危機(甚至是騷亂),女王最後屈服了,但這次沖突沒有勝利者,人們還是依然愛戴女王,一切都沒有什麼本質的改變,所以事情最後也沒有發展成為革命。最後首相和女王平靜的在白金漢宮散步,好像兩位老朋友一樣,事實卻是這致使兩人的第二次單獨見面,兩人背後又有著兩股很難共存的勢力。英國就是這樣一個復雜奇怪的國家。
不知大家聽沒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社會終歸還是要恢復原來正常的軌道上來的」。這是很多歷史學家對法國大革命的評價,其實英國又何嘗不是?君主立憲制死而復生,為的是社會的穩定。對於英國人來說,君主制更代表的是一種尊嚴,這是穩定的社會所必須要有的。

Ⅶ 《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1000字

你這20財富值。寫1000字劃不來啊(°ー°〃),愣住

Ⅷ 小學生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300字

也不知是為什麼,居然狗血的看完了《穿普拉達的女王》(又名《時尚女魔頭》)這部電影,看完以後感觸良多,
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
。本想用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觀點來支撐全文,但是基於片子所反映出來的東西本就無輕重之分,所以果斷放棄了,一個論點統領全篇的架構,採用逐個角色進行分析的方式進行。至於電影簡介,自個兒問「度娘」去,別拿這個問題來煩我。

一、米蘭達(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演)

有人說本部影片的亮點便是由梅麗爾·斯特里普扮演的米蘭達一角。

怎麼來形容她呢?如果那個意志力不夠堅強的同學,在剛踏入社會之際遇到了這么一位上司的話,那簡直就是噩夢。她嚴厲、苛刻、刻薄、傲慢,某種程度上講,如果你做的不夠好,她將徹底摧毀你的心裡防線。

不過如果你能堅持下來,你就會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無論心理還是能力。

當然米蘭達並不是十足的魔鬼,她嚴苛卻很細心,不會對於你的成長視而不見,她會以她的方式表示對你的肯定,我想這對於剛入職的年輕人來說,正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我們都會犯錯,可悲的是大多時間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到底哪裡錯了。所以及時、准確的批評比敷衍了事的應允更有幫助。

從這個角度來說,應該慶幸在入職初期有這么一位上司。請記住下面三句話:(出處問度娘)

不是每個在你身上拉屎是都是你的敵人。

不是每個把你從屎堆中拉出來的都是你的朋友。

而且當你陷入深深的屎堆中(身陷困境)的時候閉上你的鳥嘴。

Ⅸ 《撒嬌女王》觀後感

[《撒嬌女王》觀後感]
曾經,我以為何念在「形式大於內容」的路上越走越遠;曾經,我以為《撒嬌女王》前期炒作太熱所以質量堪憂,《撒嬌女王》觀後感。我承認我曾經失望過,我承認我原本對《撒嬌女王》沒有抱多大的希望。我省下我吃飯穿衣的錢特意從北京飛到上海,僅僅是因為慣性,是因為慣性的對他們的深愛。
但是,《撒嬌女王》卻結結實實的給了我一個驚喜。
觀劇過程中的拍手,跺腳,掉凳,都是真心的;謝幕時的起立鼓掌喝彩,都是真心的;邊看邊控制不住的微薄刷屏、語無倫次,都是真心的;看的時候不知怎麼的把外套愣是扔到或踢到後面一排座椅底下去——呃,這個真是無心的。
我預感到這篇觀後感的字數有可能又要破萬,但如果讓我用最最簡單的話來概括我對綵排場的觀感的話,我會對所有人說三個字:買,票,吧!!!

《撒嬌女王》第一次讓我見識到了什麼叫話劇的「未排先火」。

從聽到排演消息的第一刻起,「撒嬌女王」四個字就伴隨爭議而生。作為一個觀眾,所謂的「真相」永遠不得而知,但見臟話伴叫罵齊飛,撒潑並撒謊一色,最後以一個官司、雙方噤聲了結。整件事只給人一種感覺:無聊。

後來,又在時尚雜志、各種媒體上看到撒嬌女王的大篇幅報道,n個版面,各種宣傳,神馬「明星怎麼有名」,神馬「票房這個那個」,神馬「時尚七七八八」,沒一個提到戲怎麼樣的。不由得人不擔心:當一個戲的精力被過多的用在宣傳上時,還有多少可以放在戲本身?何況,這戲從一開始便是憋著一口氣的,倘若有一點點做不好,豈不再次授人以柄?
然而事實告訴我,我太低估他們所有人「用作品說話」的決心了。
事實不但讓我放了心,並且結結實實的給了我一個驚喜。

是怎樣的一種驚喜呢?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可以理解那種話劇迷在經歷了長期爛戲和無感戲之後,突然發現一部讓人激動的好戲的那種驚喜。
熟悉我的人都知,我對好戲的付出是很瘋狂的。不吃不喝不睡,一切的金錢和精力都可以投進去。而當我發現,已經沒有什麼戲可以值得我這樣瘋狂的時候,那種失落感可想而知。
就像一個吃貨,她把所有的錢都用在吃上,卻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身邊只剩下肯德基麥當勞了,那種失落感。就像一個購物狂,她用半年的薪水打算買個包,卻發現只剩下A貨,那種失落感。就像一個收藏愛好者,她費盡心力淘到一批文玩,卻發現都是「上周」的,那種失落感。
我想念那種感覺:當你得知某戲要來你的城市演出時,便像得了什麼珍寶一樣四處宣揚,一出票就飛速買下所有場次心水的座位,晚一分鍾也等不得,哪怕離演出還有幾個月,哪怕等一等還會有團購和贈票;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哪怕遇到了再多的煩心事,可一想起這天的晚上將要有一出好戲可以看,便興奮不已精神百倍充滿希望;當你看完戲走在回家的路上,意猶未盡的亢奮讓你忍不住想給人打電話聊戲、想刷微薄發感想,然後就神魂顛倒的發現你已經眼睜睜的錯過了回家的末班車、只能走路三小時回家了,也依然沒有絲毫的郁悶和害怕,因為你知道,當你一邊走夜路一邊想起精彩的地方,就會忍不住自顧自的說起來笑起來,嚇得周圍的一切都退避三舍的。
為了買票看戲,你哪怕為省下飯錢而一天又一天的餓著肚子、為省下車錢而大半夜徒步十幾公里,都始終不餓、不倦。
那是一種忘我的感覺。我想,這也許就是人生一世都在追求的、最難得的所謂幸福感和滿足感把?只不過有些人的萌點是錢,有些人是官,有些人是男人或女人,而我想要的,僅僅是好戲,而已。所以,當你又發現了值得這樣付出的戲時,你,會有一種驚喜。
就是這樣的驚喜。

這一次,何念是真的,認真的在好好的給觀眾講故事,而並非用形式搭童話。

從每一個角度來看,都看得出這個工作團隊的每一個成員對於這部戲的努力、認真和精心——好多爛戲的主創都會說「雖然戲做得不好,可我們很努力」,但是,是不是真的努力了、是不是真的真心付出了,有沒有誠意要用作品說話,觀眾不是傻子,都看的出來。這戲里,我看得出他們的心血,看得出他們的痛苦打磨。

對於這部戲,我完全不想像很多人一樣盛贊它的「創意」如何如何新穎,想像力怎麼怎麼豐富。一來,何念是這方面的天才,他的每一部戲都可以把舞台手法玩兒到極致,我的詞彙量早已經在這方面耗盡了;二來,我一直在說,越來越「形式大於內容」的「何家班」我已經看夠了。

所以,這次我要贊的是:這一次,沒有了「戲不夠,形式湊」,沒有了為形式而形式的「炫技式形式」,一切的形式都是為了內容服務的,所以,也許不夠「新」,「奇」,不夠上天入地天馬行空,不夠讓人驚嘆「怎麼想出來的!!!」,但卻是處處都恰到好處。不多說了,怕忍不住劇透,只提個人最喜歡的一處吧,就是王一楠和張瑞涵初次見面同時發簡訊,那樣的停頓——追光——旁白:「他說……」,「她說……」。

這次的舞台設計非常精巧。
轉台共有四面兩層,以階梯、門、走廊等物彼此相通,板材搭成,一些部分可拆卸。(在香港故事中,這個轉台有一個全景展示)
前部面對觀眾演戲時,後部背對觀眾處同時裝台換景。北京,上海,台北,香港,家,公司,酒店,ktv,婚紗店,男廁所,海景別墅,飛機客艙,台一轉既是一處,中間通透相連,頗有種蘇州園林「別有洞天」、「移步換景」之感。
因為轉換頻繁,所以轉台的布置註定不能繁冗,非常之簡單,能去掉的裝飾都去掉,幾乎全是光板,所以也許有人會覺得簡陋,而我恰恰覺得干凈。沒有任何過度花哨的東西搶戲,卻千變萬化,這是我最喜歡的風格。如果正式演出的舞台也和綵排一樣的話,那麼這個舞台設計,我真是要狂贊。

雖然舞台簡單,但服裝一點都不簡單。這次的服裝設計我超愛。很多衣服都讓我口水不已。比如王一楠第一場的黑色蕾絲連衣裙,黑色高跟短靴,後來外場戲時又加了一件粉紅色大翻領大衣。張穎的那件鱗片式舞會連衣裙。萬綺雯的繞腳腕系帶坡跟鞋簡直就是我千淘萬淘淘不到的想像中的那一雙啊。最最愛的還是劉美玉的白底黑花水墨色長款雪紡衫,還有最最心水的,那件黑色腰帶裝飾的短袖開衫。另外,這次「謝謝」的造型,黑框眼鏡,黑色v領開衫,白色圓領T,米色褲子,活脫脫就是《21克拉》里的王扣扣九分褲版。還有,據點點透露,張瑞涵在台上換上的那件西裝,就是《21克拉》中王扣扣結婚時穿的那一件。

另外,這次的配樂使用了樂隊現場演奏。四個水靈靈的小姑娘穿著白裙子時而在舞台兩側時而在轉台中間,隨著劇情的發展演奏著音樂。第一養眼,第二如有突發情況也好應對,不會出現放了錄音卻對不上表演的情況。

寫到這里,突然想起前些天看過《情話紫釵》後,和一密友聊起該戲與「何家班」的對比。她亦是「愛情三部曲」的鐵粉,卻與我異口同聲說出:「若單從戲的精緻程度講,《愛情三部曲》與《情話紫釵》不是『比不上』的問題,而是『根本沒法比』的問題,完全不在一個層級之上。」話雖誇張了點,卻是實話。是一個作為「愛情三部曲」瘋狂粉絲也不得不說的實話。《情話紫釵》的「精緻」與「高級」達到了讓我震驚的程度。每一處燈光的變動,每一個道具的移動,乃至每一個人的走動,你會懷疑他們是否已經精確到了厘米。而這一切卻又出現得非常自然。那是一種精心到了一定程度之後才能達到的「自然」,就像大牌的服裝,看似隨意,實則處處充滿了設計感。

看慣了當下那些粗製濫造的「舞台劇」,作為觀眾,我們已經寬容到了只要不出太大的舞台事故、只要劇情能勉強地連續下來,就覺得很不錯了。所以,我心愛的「愛情三部曲」跟那些戲相比是絕絕對對的精品;可是,真見到了《情話紫釵》這樣的戲,就高下立現了。

當然,《情話紫釵》這類型的戲,也會有個特點——說不上算是優點還是缺點——那就是,因為太精緻、戲磨得太熟,所以演員已成為整部機器中一個按規矩運轉的螺絲釘,很難有過於突出的個人魅力。比如謝君豪,我就絲毫沒有在情話紫釵中看到什麼他特別出彩的地方。「不知謝君豪,無論何超儀」。

而相反,「愛情三部曲」中,演員的個人魅力都被發揮到了極致。一個資深上海戲友曾評價《羅密歐與祝英台》說:「《羅祝》現時可打9分,而若無郭錢,便連7分也不值」——我深有同感。《羅祝》是本子弱,先天不足沒有辦法,《21克拉》和《鹿鼎記》是本來本子不錯,可惜形式忒花哨生生的淹沒了內容,也沒有辦法。套用「短板」理論,《羅祝》的長板非常突出,短板也顯而易見,但由於優點實在太突出,所以觀眾都願意忽略或者包容那些缺點。這就是個人魅力的力量。《羅祝》和《21克拉》,自始至終都沒有給兩個主角設置過B組演員,這說明了郭錢的優秀、無可替代,也說明了某種無奈。因為,充分的挖掘和發揮演員,固然是一個導演重要的能力體現,但如果一個戲已經變成了「人托戲」的狀態,那,就不穩,戲不穩吶——那麼多對「三部曲」念念不忘的粉絲,很難說迷戀的是戲,還是郭京飛和錢芳。

同樣,這僅僅是一種「特點」,很難說是優點還是缺點。一方面,這樣「個人魅力」類型的戲很容易培養出鐵桿粉絲、之後慢慢培養成穩定的話劇觀眾群;另一方面,如果過於依賴演員,戲本身則難成經典。經典都是會經久流傳、常演常新的(例如那些已有幾百年歷史的戲曲,成千上萬的演員演過那些戲,但是觀眾依然愛看),如果一個戲換了主演觀眾就不接受,那必然不能長久。

我認為,《撒嬌女王》就是「何家班」在「後郭錢時代」擺脫對金牌演員的依賴、而成功打造的新精品,觀後感《《撒嬌女王》觀後感》。

在去年9月26號至今的這半年時間中,我曾不止一次感嘆過:「沒有了郭京飛和錢芳的舞台,怎麼突然就空了。」——不是說,話劇沒有了郭錢就沒得看了,而是說,同風格的作品,沒有了郭錢就真是沒得看了,《杜拉拉》、《資本論》、《分手大師》等等系列,統統令人絕望。

而現在,我終於遇到了沒有郭京飛和錢芳卻依然能打動我心的同風格作品。而且我個人認為,這次的《撒嬌女王》跟《情話紫釵》那種風格蠻像的了。雖然依然比不上情話紫釵,但是,已經可以站在同一個層級上了。
還是那句話,「戲託人」永遠比「人托戲」穩當得多。

當然,除了因為這次的劇本真的講了很不錯的故事之外,也因為《撒嬌女王》的演員同樣很優秀。
給我最大驚喜的是張瑞涵和張穎。
好久不見張瑞涵。
上一次看他的戲已經是兩年前。那時候我還在感嘆這個孩子的戲好歸好,但少了點主角氣質。而現在再見,才知我的落伍有多麼的嚴重。這次的張瑞涵,從一上台起,就「啪」的一下把人的視線吸到他的身上,無論台詞、聲音,還是台風,都充滿了那種帥到不行的「主角氣質」。好,是真的好。
張穎長大了。
上次看她的建寧公主和黑衣人,還覺得她只是一個小姑娘。而今次再見,小姑娘已經長大了。時而成熟嫵媚,時而天真可愛;漂亮,高挑,音樂劇專業的她還歌舞俱佳。張穎,有前途。當然,最讓我驚詫的是某一場戲有張穎背著謝帥從台的一頭走到另一頭的橋段,要知道謝帥可是一米八六呀,就張穎那個小細胳膊小細腿兒。你說是咋背起來滴。
對不起的許子皓——我准備了四束花,然後才知道,原來是五個男演員,汗啊,繼「對不起謝帥」之後,我又多了一個對不起的人,許子皓。當然在四大神獸的對比下,他的表演確實還有進步的空間。
楊皓宇,不用說了,他的戲我就沒看到不出彩的地方。喜歡喜劇的人一定要期待香港部分。楊皓宇「咆哮」的時候,我笑得把外套都扔了,散場亮燈之後才找回來的。對了,這里還有楊皓宇的「裸戲」和「床戲」哦~~~~而且在香港部分,楊皓宇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隨時調控萬綺雯的台詞,因為字幕只有純粵語部分才打,萬綺雯說「普通話」的時候是不打字幕的,但她的「普通話」聽起來真的是非常的費勁,而她本人很難自己意識到哪句觀眾聽不懂,所以,隨時能聽到楊皓宇在一邊說「你說什麼?」「你把這句翻譯一下」「啊,這句我懂了,你是說**********」。
謝帥。
為什麼每次遇到謝帥,我總是能做出一些對不起他的事情呢?比如這次,我本來打算買三束花,經過小端木提醒我才意識到,我完全把謝帥給忘記了。。。和張穎一樣,這個「小韋小寶」跟「小建寧」一樣,無論演技還是台緣都成長了太多太多。當我又看到他們兩個演一對的時候,我甚至在想,他們在不久的將來,會不會是新「郭錢」式的「明星搭檔」?
李傳纓——打下這三個字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傳纓大爺的爆炸頭和那個啥「丁字褲」,然後,容我先笑一會兒去。。。大爺的戲跟皓宇哥哥一樣,屬於「不用說」的那種。潤物細無聲的就把戲都遞到你心裡,演什麼,像什麼。這就叫「戲骨」吧。我第一次在心裡大呼「好戲」的時候,就是傳纓大爺的戲份。在看戲的過程中,我一直都特別特別的,想擁抱一下傳纓大爺,然後對他鞠一躬。
劉美鈺我第一次看到。但我很喜歡。台北部分的女作家知性而哀怨,還稍微帶了一點點的因為「小資」和「文藝」而生的「做作」和清傲。但在北京部分那個「I
never」游戲時,「車震」之後那一系列的表現,分明就是一個北方大妞兒的豪氣與爽利。同樣是港台演員,也許因為台灣和香港的語系不同,劉美鈺的台詞沒有任何障礙,句句清清楚楚。
王一楠。幾年前的上話第一當家花旦。演技沒得說。我就是愛看這種「會演話劇」的演員,演話劇。

題外話。要是有一天我有錢了,我一定要給話劇演員大把的獻花。謝幕時我看到「影視明星」和憑借影視而出名的演員們在台上得到那麼多那麼大束的花,而我能給的,卻只是那麼小那麼可憐的幾小把花,我的心裡真的在難受。

=======================

我要講故事了,怕劇透者請跳過此段。

=======================

四個城市。上海,台北,香港,北京。
四個故事,閃婚,喪偶,戀愛,小三(或者姐弟戀)。

有人問我最喜歡哪一個。我覺得各有千秋我都喜歡,但如果一定非要讓我選一個話,也許,我會選擇北京的故事吧。
都這個歲數了,誰沒有一種對愛情的嚮往,以及絕望呢?
就是那樣一種愛。愛就是愛,愛了就是愛了。

張瑞涵演的那個小男孩被五個人按在地上打的時候,他說,他們越打我,你就欠我越多,你欠我越多,我就越幸福。

那種不管不顧,那種混不吝,一下子讓我想起了《羅祝》中大鬧劇場的羅鍋。那個樣子沒法讓人不動心。

說是姐弟戀,可是李莫又比他成熟多少啊?真成熟了,能為了什麼愛情,而給一個混蛋當了十年的小三嗎?別告訴我,她其實是為了錢。
就是那種不管不顧。

當李莫一路追著陳思涵殺進男廁所的時候,我真心的覺得這倆二百五真乃天生的一對地賜的一雙呀。
陳思涵就是老天爺派過來把李莫從那段爛泥里拯救出來的。
相信他抱著李莫的肩膀說的那段關於幸福的表白,會讓多少人在劇場落淚呢。

那是最純粹的愛情。是我們都在嚮往著的愛情。是「什麼都沒有,只剩下愛情」的愛情。
可惜,相同的人並不一定適合在一起。
那種不管不顧,那種所謂的「愛」,會傷己,也會傷人。

很多話一旦說出口,就不可能憑借道歉和寬容而讓那些傷口消失。如果是普通朋友,沒有關系,而如果在一起了,當你看著那個人的時候,你會想起那些傷害,然後,它們就會讓你疼得只想遠遠地逃離。那些傷害,都是忘不了、過不去的。

你憑什麼,就有權利當著所有的人說她是小三?也許很多人在背後會這樣說她這樣笑話她踐踏她,可是你不行,因為你愛她!
可是你卻這樣做了。
這就是年輕的愛。年輕的愛,永遠都是熾烈的,同時充滿了無法平復的傷害。
然後,讓人念念不忘,死死的記住一輩子。
傷,然後,念念不忘。
他們,註定離別。

一開始,我以為台北的故事又是一個爛俗的小三戲。何況那種瓊瑤風的語言和調調,實在是嗲得人雞皮疙瘩一片一片的落地。
一開始,我以為台北的故事就是為了以這種溫吞平和的氛圍,緩解一下過於勁爆的上海和香港部分的節奏的。
然而直到那個大轉折,我才恍然大悟。
我第一次在心中篤定了這是一部好戲的時候,就是李傳纓飾演的丈夫說出反轉劇情的時候。
真心愛上了這一段故事。
其實,這才是愛情的童話。
愛你,就是無論你有什麼樣的過去,無論你是否已經過了水嫩的年紀,無論是不是已經走進了柴米油鹽,無論你的眼中是我還是他,沒辦法,我都是這樣的愛著你。
我的心,在這一段溫水一樣熨帖的故事中,一點一點的融化。
同時還有絲絲的嫉妒了女主角,總能被人這般包容的寵愛著。讓人把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讓人在台風中守在她的門外。
這個故事讓人無比的溫暖,無比的感動和動容。尤其是那一個時候,屋外刮著台風,李傳纓和許子皓對坐在沙發上,李傳纓用那樣一種平和以及好聽的聲音地問,了解我嗎?了解她嗎?

上海小夫妻,可愛無匹。
當我看見張穎哭著對著謝帥手裡身手異處的hello
kitty一塊一塊的掰奧特曼的時候,我覺得我這一年都沒這么開心的笑過了。
他們真是太可愛了。

從落水救人開始的相識,續上乾柴烈火的閃婚,預示了這必將是一段水深火熱的愛情。

在連愛情是什麼都沒來得及想明白,莫說理解婚姻真諦的年齡,他們就稀里糊塗的結了婚了。然後又離了婚了。然後又結了婚了。然後這次沒離。
這絕不是一個結尾,而僅僅是一個開始。
婚姻登記處的大媽是把他們勸到一起了,但是以後,不接著打架才怪呢!
但是沒關系,《失戀33天》里說過,吵架亦是一種溝通。
年輕小夫妻,打打更健康。

只是以後要注意,心疼著點兒錢,這一場架打下來,砸進去小十萬。別老跟錢過不去啊是不是,以後還得過日子呢對吧!

張穎「瞎」得太可愛了。謝帥「抽」得更可愛。——起來起來,別睡了,你跟我說說,那隻小老鼠臨死之前,說了句神馬啊?

如果說上海故事中的那個小女人是「作女」,那麼香港故事中的這個公主病患者,更是作天作地作死了的主兒。不過,她應該是最點題的一個人了,那個嬌撒得呀,喔喲。。。
一哭二鬧三上吊,在這里算是全見識到了。
楊皓宇演的那個角色說的好,你撕東西有癮啊?
都這么大了,誰有義務一輩子哄孩子啊?你就那麼嬌貴,憑什麼呀?
我在一個情感專欄里看到說,美女年輕的時候總是受寵,男人也愛寵,但是,這種寵愛和忍讓總有到頭兒的一天。在長時間的相處過程中,小美女會越來越多的邀寵,因為她需要安全感,而男人會一邊忍,一邊越來越不耐煩,一直到了他認為忍不了的時候,就會爆發。那個時候,他會走得毅然決然,而小美女還莫名其妙,覺得這一切都毫無預兆。
我想,香港的這個故事,應該就是以上那個理論的現場版吧。
因此,我也總覺得他們在和好之後的日子依然令人憂心忡忡。不相信那個小公主會真的改變,也不相信那個王子會繼續忍讓。
當然啊,這是我作為一個既不漂亮也不會撒嬌的女人的想法,說不定會被很多人鄙視的,也許男人就喜歡小美女這樣鬧呢?唉,我不是美女我沒法明白呀。
另外,我還不明白的一點是,女主的男朋友決定分手的原因,究竟是因為女主撕掉了設計圖,還是因為他誤解了女主和別人有染呢?

上海和香港,女孩子都很年輕,都很會撒嬌,都很鬧騰,要的都是天雷勾動地火的愛,都需要一個外人來讓她們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然後回頭。

北京和台灣,都是兩男一女,都有單方面的愛情,都需要女主「放下」,而男主都是來拉女主往前走的。她們好像都不太會撒嬌,北京故事中的李莫的撒嬌方式貌似是抓到什麼就拿什麼打男主,而台北故事中,馬小暉兒說得好,她說,好像台北故事是男主在撒嬌。不過我想,那個台北故事中的女主可以得到兩個男人這樣長久和無微不至的寵愛,也許,她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是很會跟愛人撒嬌的。

可是無論如何,她們都會得到幸福的,對吧?

=======================

誇完了,該挑挑毛病了。
我個人認為,《撒嬌女王》主要的問題有幾點。
第一,四個「城市」的故事,實際上地域性的特質並不是那麼的強,「城市」不過是一個殼子,裝進了四個平行講述著的故事。而如果把故事的核兒拎出來,換一個名字,換一種口音,其實差別並不大。如果改成上海女人刷爆男友的卡,北京女作家喪偶,香港女人發生姐弟戀,台北小夫妻打打鬧鬧過生活,又有什麼不可以呢?何況,這「北京男孩」滿嘴東北口音,「上海小夫妻」也非「本地風味」。
第二,樂隊現場演奏非常美好。可是音量一定要控製得小一點。至少綵排場中,音樂的聲音太大,實在影響聽詞。序幕時四個女主角的朗誦,我只聽到了王一楠一個人的內容,前三個完全沒有聽到。
第三,嚴重建議在「香港部分」女主角說話的時候,以及上海部分「婚姻登記大媽」說話的時候,全部都加上字幕。現在是只有純粵語和純滬語的部分有字幕,但實際上「港普」和「滬普」部分那也是真心的聽不懂啊,再加上配樂,就更不知道她們在說什麼了。
第四,最後一幕過於冗長。三個多小時的戲,看到最後一幕的時候觀眾和表演者都已經很疲憊了,而且說實話,戲看到這里,對結局神馬的已經都猜得差不多了。所以,那些大段的情感宣洩和鋪墊,放在第一幕是金子,放在這一幕就是「多餘」了。個人感覺,最後一幕,各砍掉三五分鍾最好。
第五,植入廣告可以加,但請適度。我在寫這篇觀後感的時候,一直在努力回憶「經典台詞」,卻發現,我印象最深的台詞居然是:「老公,我用九陽豆漿機給你做的早餐~~」「什麼?」「九陽榨汁機,榨的果汁~~~」——咳,還好還好,在結尾處感謝的那一大串的贊助商里,沒有去年天津《21克拉》時那雷倒眾生的「小護士衛生巾」。

總而言之一句話,《撒嬌女王》真的是近期同類型的戲中,非常好的一出戲,很值得花錢買票去看。但是,如果想做成真正的精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加油啊。愛你們。

〔《撒嬌女王》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Ⅹ 《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要有自己的觀點

那本時尚雜志成了多少人追求的燈塔,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而美的姿態人各有異,不一定穿著普拉達才是美,美是一種高昂的精神狀態。

閱讀全文

與女王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貓釣魚動畫電影完整版 瀏覽:466
女生說電影票貴是拒絕嗎 瀏覽:306
以幼兒為主角的電影 瀏覽:437
料理鼠王電影英文簡介 瀏覽:975
清澗縣哪有電影院 瀏覽:684
哈利4k重映只能電影院看嗎 瀏覽:667
兄弟各養了一頭狼是什麼電影 瀏覽:718
濟南老解放電影院那年折的 瀏覽:192
開戰電影法國 瀏覽:555
於謙點名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853
英語電影英文介紹 瀏覽:838
愛情電影網海田 瀏覽:361
小強電影叫什麼 瀏覽:769
英文版電影紅一縱隊 瀏覽:308
大傻和瀟灑哥演的電影 瀏覽:304
2021年電影票都漲價了嗎 瀏覽:101
周星馳父親電影粵語版 瀏覽:13
電影某一天的結局 瀏覽:395
韓國電影重返18歲演員 瀏覽:95
水仙花台灣電影 瀏覽: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