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高考1977觀後感
3月30日晚,我在圖文400報告廳觀看了新片《高考1977》,看完後,我感慨頗深。我覺得,不論是當年的知青還是現在的我們看了此片都會被深深震撼,任何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未來的生活而奮斗過的人看了都會為之感動。
影片講述了一群知青在得知高考制度恢復以後,為了考上大學而共同奮斗、相互激勵的故事。盡管過去了30年,世事變遷,不過,作為和他們一樣奮斗過的人,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當時的他們為了高考所做出的種種「不可思議」之舉:偷偷鑽進貼了封條的圖書室偷書;深夜不睡覺,靠著煤油燈的微弱光線復習數理化;爸爸為了女兒,不惜千里迢迢從上海趕到黑龍江送去復習資料和「證明」;反抗農場革命委員會提出的「報名資格考試」甚至集體絕食;為了趕到縣城參加考試,在冬日早早起床,在去火車站的半路上拖拉機壞了,他們便索性跑到火車站,一路艱辛,他們相互鼓勵、相互打氣、相互攙扶、相互支持——這也算是他們為了打高考這一硬仗而艱辛准備、復習的一個縮影吧。他們這樣做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樣的:為了上大學,為了將來過上好日子,為了改變他們的自己命運、整個家族的命運——這是沒有年代差異的,甚至我相信,如果我們也處在那種環境下,我們也很有可能會很自然地做出和他們一樣的行為。
影片中有這么一句話,恢復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這一句話不禁讓我想到了一篇文章——《讀大學,究竟讀什麼?》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才跨入大學之門,開始大學人生?一個機電專業的大學畢業生能夠操作、維護一台機器,但是一個只有初中學歷的熟練技工也照樣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學生操作得更好;一個外語系畢業的大學生能夠說一口流利的外語,能夠將長篇的外文資料翻譯成中文,可是,一個跑到外國賣了幾年烤紅薯的人也能說外語,甚至比大學生說得更地道;一個醫學院的畢業生能夠拿起聽診器給病人看病,能夠憑借幾百萬一台的醫療儀器診斷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衛校畢業的中專生在積累若干年經驗以後,照樣可以拿手術刀,古代中醫更沒有掌握現代醫學知識,但是照樣能夠懸絲把脈,僅憑一根絲線就能為病人開葯方並保證葯到病除。所以我覺得,進入大學,學習書本的知識並不是大學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種主動的、高效的、獨立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不是被動的、機械的、人雲亦雲的記憶能力。社會需要的也正是大學生這種系統分析的能力。不管在什麼行業工作,所面對的問題都是紛繁復雜而且瞬息萬變的,如果沒有系統分析、獨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書本吞進肚子,就算大學期間每次期末考試得第一名,也絕對不可能在工作中脫穎而出。
但是反觀現在的我們,客觀物質條件比當年好了很多倍,大學也經過多次擴招,可以說,如今考大學的難度已經遠不如30年前,競爭激烈程度也小了不少,但是和他們相比,我們似乎少了些什麼——我們沒有他們當年讀書時的學習勁頭。可能有人會說,時代不同了,但是,追求知識的精神,我認為永不過時,學會學習的能力,我認為永遠都很重要。就拿我們身邊的事情說吧,早晨為了貪睡不肯早起,上課遲到還帶著剛從食堂買來的早餐;上課不專心聽講,和自己的女朋友發著簡訊,甚至女友就坐在自己的旁邊;覺得昨夜睡得還不過癮趴在桌子上「補覺」,或是壓根兒忘了還有上課這回事兒,在床上繼續和枕頭「親熱」;下課了作業相互拷貝解決,或者是直接忽略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宿舍里垃圾遍地,一腳踩上去感覺猶如太空漫步,一進門異味撲鼻;煲電話粥,每月比誰的通話清單更長;晚上業余時間與電腦為伴,或「魔獸世界」,或「夢幻西遊」,或聊QQ泡美眉,到了熄燈時間還要靠著筆記本電腦的電池再撐上兩三個小時——這也是科技的進步啊;到了期末臨時抱佛腳,進了考場還夾帶著小紙條,或者左顧右盼,交頭接耳……這就是現在一些大學生真實的大學生活。30年間,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物質生活的確豐富了很多,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上大學」三個字的內在含義——為了將來能夠獨立的解決問題,更為了修身養性,培養自己的人格。如果整天都是這樣頹廢,那就是在浪費父母的金錢,浪費老師的精力,浪費國家的資源,更是浪費自己的未來,怎麼說都說不過去。我也想奉勸這些人能夠浪子回頭,別和自己的未來開玩笑,哪怕是上帝也開不起這樣的玩笑吧。
這就是我看《高考1977》這部片子之後想到的。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說,這部片子故事情節波折、人物形象鮮明、線索主次分明、表現手法新穎,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從一些小人物身上著手,反映了恢復高考制度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作為一部不錯的弘揚主旋律的勵志影片,我覺得若它能走進中學校園,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2. 飛奪瀘定橋觀後感
看了《飛奪瀘定橋》後,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對紅軍戰士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飛奪瀘定橋》講的是紅軍戰士佔領瀘定橋那一幕幕緊張激烈的情景:紅軍為了渡過大渡河,派出一支隊伍搶先奪取瀘定橋,這支隊伍就是紅一軍團的紅四團。他們想了一個辦法,使敵人中計,然後奪取瀘定橋。瀘定橋是鐵索橋,橋下是波濤洶涌的大渡河,兩岸是懸崖絕壁,地勢非常危險,而且紅軍要在29日早晨拿下瀘定橋,所以22位英雄在洪亮的沖鋒號聲中,飛也似的向火光沖去,經過兩個小時的激烈戰斗,敵人終於被消滅了。
讀了之後,我那晶瑩的淚花在我眼眶裡打轉,我從來不知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是有成千上萬個紅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胸前佩帶的紅領巾是紅軍勝利的象徵,我們要好好愛護紅領巾,因為紅領巾是他們的鮮血染紅的,我們是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必須要懂得為啥要好好地愛護紅領巾。現在有些小朋友不當紅領巾一回事。有的根本不去洗它。臟了、臭了就仍掉再買一條,好象一條紅領巾的價值就只有五毛錢、一元錢,還有的用紅領巾當武器使用,你們在與朋友玩耍嬉戲是,有沒有聽到紅領巾在無聲地哭泣!希望所有的學生們都要愛護、珍惜紅領巾,這也算是一種好學生的行為吧!
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有時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向長輩們發脾氣,還因為挑食,怪飯菜不好吃,你們知不知道,那個時侯是連飯都吃不上,好些老百姓都是因為飢餓而死去了。看別的小朋友有一樣好玩、好看的東西,就嚷著要父母買,他們不買,就大哭大鬧,你們知道嗎?那時侯的老百姓連基本的生活都維持不了,更別說什麼東西了,衣服破了,縫一縫。寒冷的冬天連棉被都沒有,只有用茅草來蓋一蓋。有些紅軍,為了我們,犧牲了自己的性命,還弄得妻離子散,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結果。可他們卻執意要保衛國家,可見紅軍們對共產黨忠心耿耿。作為學生,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
紅軍啊!你們是春蠶,把一切的利益全部奉獻給我們,自己卻壯烈犧牲了。我們敬佩你!
2 自從我們上了第24課《飛奪瀘定橋》後,我感慨萬分。
課文主要寫了紅軍接到上級命令必須奪下瀘定橋。經過種種艱險,紅軍都沒有退縮。因此紅軍成功地奪下瀘定橋。
是的,紅軍們真的渡過了許多艱險。從第四段中,文章寫了紅軍一邊走山路,一邊攻擊對岸的敵人。也夠辛苦的。他們為了一個命令,沒有吃飯,走山路,還要攻擊敵人。這為的是什麼呢?為的還不都是老百姓們和平、幸福的生活?
在往下看第六段,那段主要是寫瀘定橋的險。如果人走在橋上,肯定魂都飛了。一旦一失足掉了下去,那就再也回不來了。但戰士們並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地前進。戰士們走險橋這有是為什麼?都是為了老百姓!為了老百姓,戰士們把自己的生命也拿出來做賭注,這難道不令我們感動嗎?
我們現在所以擁有這美好的世界,全都是因為我們有這些勇敢的戰士。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地去保護我們的祖國!
3. 尖刀班觀後感怎麼寫
首先簡要敘述原文內容,對所看的電影做一個簡要的概述。寫作部分主要是為寫自己的感想做一個前期鋪墊。這部分寫作的重點一定要突出「簡」。
接著表明自己的感想,即自己的觀點。圍繞觀點寫出能支撐觀點的事實,展開聯想。一篇簡單的觀後感就完成了。
看電影《尖刀班》心得體會:為了認真開展弘揚優良的革命傳統,踐行優良的革命作風活動,xx黨支部21日晚在xx組織了一場觀看紅色電影尖刀班的文娛活動。
尖刀班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紅軍長征時的一隻槍法過硬的先遣隊在沖破敵人數道封鎖線後,由陝入甘的過程中他們一直沖鋒在前線,執行特殊的戰略任務。
其中有段劇情說道趙奎讓富貴找聶首長求情保留尖刀班的稱號時,富貴年紀小,搞不清重點,夾纏幾句才弄清楚尖刀班沒有被取消,趙奎高興得大叫謝謝首長。
這體現一個戰士在戰時對部隊榮譽稱號的尊重,在尖刀班中成長的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 當尖刀班又一次接受重大的作戰任務可能面臨著被敵人重兵包圍的情況下,連長考慮到富貴的年紀輕,讓他隨機關部隊轉移。
富貴卻沒有領情又獨自回到尖刀班,最終尖刀班不惜一切代價完成了上級交代的作戰任務,拖住了敵人的進攻,為機關部隊的轉移贏得寶貴的時間。尖刀班作風優良,紀律嚴明讓人連連稱贊。
4. 大渡河畔英雄多讀後感300字
剛 開始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講了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還給我們講了很多紅軍長征時期的故事。同學們都被紅軍不畏艱險、不怕困難、不怕犧牲、頑強奮戰、勇於勝利的大無畏精神所感動,對這篇文章特別感興趣,學的很認真。
老師一遍又一遍的帶領同學們高聲朗讀這篇文章。特別是讀到在安順場孫繼先挑選渡河勇士時,一位要求參加渡河先遣隊的小戰士哭喊著:「我也要去、我一定要去!」、並快步跑到指揮員身邊、要求參加渡河先鋒戰士時,老師和同學們的眼眶裡都充滿了激動的淚水,朗讀的聲音也都哽咽和嘶啞了。
文章學習結束,老師給我們出了一篇題為「《大渡河畔英雄多》讀後感」的作文題。這是我們全班同學第一次寫讀後感的作文。可同學們深深地被紅軍將士的大無畏精神所感動,
我們要繼續發揚紅軍的長征精神,不畏艱險,奮勇向前,把老一輩革命家和紅軍開創的偉大事業進行到底,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5. 電影可愛的中國觀後感
如果你問我:「世界上最親近的人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媽媽」。是媽媽用乳汁把我養大,媽媽時刻關心著我的冷暖,是媽媽把我掛在心尖上。但你想過沒有,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媽媽——親愛的祖國。
革命烈士方誌敏同志在獄中寫的《可愛的中國》用最美好的語言描繪我們的祖國:「中國是生育我們的母親,她是一個身體魁偉、胸寬背闊的婦女。美麗的母親,可愛的母親!」
方誌敏為了拯救祖國,他參加了革命,不幸被捕。在獄中寧死不屈,並且寫文章號召同胞們起來保護「母親」。「從崩潰毀滅救出中國來,從帝國主義惡魔的生吞活剝下救出我們垂死母親」。千萬個方誌敏為國捐軀了,他們用生命換來了祖國的解放,用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
六十年過去了,祖國有很大的變化,實現了方誌敏同志夢寐以求的願望:「到處是活躍的創造,到處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代替了悲傷,笑臉代替了哭臉,富裕代替了貧窮,祥和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代替了死之悲傷,明媚的花園代替了凄涼的荒地!」但是我們在世界上還比較落後,我們想讓祖國快快富強起來,還需要努力。不是嗎?
方誌敏烈士對祖國深情的感受打動了我的心。烈士啊,對祖國我和您一樣愛。您在苦難中奮斗,我在蜜水中長大,您獻給母親的是鮮血和忠骨,我要把全部的力量和指揮獻給我們親愛的母親。
我們要像烈士一樣,緊記毛主席的教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以後,報效我們、養我們的、最親愛的祖國媽媽。
可愛的中國啊,我永遠愛你!
6. 《星際穿越》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有什麼觀後感
片中給出的核心危機是:地球的所有糧食因為一種枯萎病減產,恐養不活所有人,而且植物的減少會導致氧氣含量下降,憋死所有人。片中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要移民太空,移民太空就需要控制重力的方法,要解一個有關空間的方程,這個方程已經被基本邁克爾凱恩扮演的老教授解出來了,就差一組數據,這組數據叫做量子數據,只存在於黑洞的視界內部,按照現有理論這組數據無法取出。這是plan A,是為了解救全人類。還有plan B,就是通過蟲洞,把人類的火種:五千個受精卵發射到遠方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上,這相當於拋棄大部分現存在地面上的人,只留下人類的文明火種。由於糧食不夠吃,所以政府關停了任何太空探索計劃,NASA變成了地下組織,專門干這plan A和plan B,拯救地球的事情。
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槽點太多,首先是糧食不夠吃,把全人類搬上太空算哪門子解決辦法?太空中哪裡有空間種糧食,其成本比在土地上種高太多。再說了,地面上的枯萎病不會被帶到太空中去嘛?至於植物的減少會憋死人,同理。太空中也沒有氧氣,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就算是要去找什麼宜居星球,改造一個陌生星球的環境會比改造跟來就有有自愈功能的生態圈的地球更容易?那個行星還是在黑洞旁邊啊。。所以plan A想達到的,解救全人類的目的,只能靠治療植物的枯萎病解決,而不是飛向太空。如果用航天技術去解決人類存亡的問題,那麼只有plan B是說得過去的:送一小撮人,或者一小撮受精卵去別處尋求生機,拋棄地球及其人類。然後就是主角拚死撲進黑洞利用隱喻發給她女兒的,用在解空間方程中最重要的量子數據,到了我也沒發現這玩意兒是幹啥用的。按片子所說的,這個數據可以用來解一個方程,解出來然後,然後呢?為什麼好像等主角回到地球,一切生存危機就都被解決了?諾蘭試圖做出一副硬科幻的派頭,扯了很多黑洞,空間,時間的幌子,結果主要危機落腳在生物學上,最後把觀眾的注意力用父女關系吸引過去,而把一開始設置的劇情沖突——植物都要死了——的解決辦法這么不負責任地就掃到地毯下面去了。沖突是這樣層層被轉移的:植物都要死了>解方程需要數據>主角掉到了黑洞里回不去,一切都完了>數據拿到了,傳回去了,危機解除!
有人可能會說,科幻片就是這樣,不需要什麼邏輯。在虛構作品中追求合理性的人都有病。首先,真正好的硬科幻不是這樣的,2001是一個極好的例子,裡面的科學技術硬傷非常少,是因為有Arthur Clarke把關的結果。其次,邏輯硬傷出現在最主要的戲劇沖突之上,這跟科不科幻已經沒什麼關系了,這是編故事的問題。如果講一個這樣的故事,還要我們不去關注最主要的沖突點,核心的科幻點子站不住腳,整個片子的邏輯地基就根本不存在,那這個片子不就只剩下情懷了么,情懷值幾個錢?考慮到大部分人沒有看過太多科幻作品,沒有形成硬科幻的審美概念,再加上沒有理工科背景的話,電影說啥他們就認為是啥,所以他們對邏輯漏洞的感受還不是很強烈,導致現在這個電影評分很高。我在看這個片子的時候,特別是在後半段,是很痛苦的,因為我喜歡裡面的特效,喜歡演員的表演,看著他們被這樣的故事邏輯糟蹋,很不開心。
而且,有一點讓我難受的是,科研工作者的形象又一次遭到了扭曲。理論計算很容易,在白板上chua chua chua幾下就能算出來,所需的數據用莫爾斯碼就能傳輸完畢,航天技術跟開賽車差不了多少,科學家宇航員的身份抵不過一個好父親一個好情人。我敢說,憑著從電影里的來的印象,大眾才在一定程度上有這樣的想法:科研經費給的太多了,都被科研人員拿去吃喝玩樂中飽私囊了。憑什麼給你們那麼多錢,你們動動腦筋就能有吃有喝,這對你們還不夠好嗎。這個往偏執了去說就是影片對於科研工作的極端不尊重了,不過反過來想,人家這么花大價錢炫酷化科研工作者,倒也挺享受的。沒錯,我們正在造的便是那毀天滅地的高能粒子加速器,指哪兒打哪兒,無所不能。有一次我們實驗室說要停電,我們就開動加速器,撞了點裂變元素出來點燈用。是的,我們就是這么野。
我試圖用類比的手段表達一下這種難受,因為可能我受不了的一些設定硬傷,在別人看來不太影響他們的觀影體驗。想像一下,你在看的片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馬修麥康納的國家正在遭受懶癌疫情的威脅,所有人都懶在家裡不上工,市場停擺,金融垮台,眼看著所有人都要餓死了。馬修麥康納原來是一名政客,因為疫情的原因,開始當一名快遞員,給患了懶癌的人挨家挨戶送吃的用的,維持他們的生命。因為大家懶,所以政府關停了金融機構,因為反正也沒有交易了。在全人類都快要懶死的危機之下,馬修麥康納發現了隱秘在叢林之中的紐約交易所,他們在密謀兩個計劃,plan A是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盤活整個金融體系,以拯救全世界,plan B是派一小波人,去尋找一片未被懶癌污染的潔凈市場,帶著貨幣的概念,到那裡去創造新經濟體系。馬特達蒙作為先遣隊,搶先來到了巴布亞紐幾內亞叢林中的一個野人部落,向馬修們發信號,說那裡的市場特別干凈,特別適合重建一個市場經濟體系。結果馬修麥康納放棄了別的幾個先遣隊發來的市場化信號,和馬特達蒙會和,結果發現馬特達蒙所在的野人部落早就英特納雄奈爾了,市場毫無立足之地。這邊廂,邁克爾凱恩在執行plan A的過程中,一直困擾於計算大量資金注入之後會導致什麼後果,算到最後一步,發現需要一組數據,那組數據描述的是,看不見的手能產生的推力上限。而這在理論上是不可能取到的,所以邁克爾凱恩隱瞞了這個事實,讓大家意味方程仍在計算當中。最後的最後,馬修麥康納主動跳入一個市場內部,利用看不見的手,讓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正在幫助邁克爾凱恩計算的他的女兒感受到了這股異樣的市場波動,從而將看不見的手的推力上限數據傳送給她的女兒,一舉解決了那個方程,大量資金注入市場之後的結果能被成功預測。大家終於團圓了。劇終。
什麼嘛。懶癌呢?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嘛。
這個想像中的片子的一個場景:馬修麥康納的女兒皺著眉頭計算方程式,收到了他爹發給他的看不見的手的數據,眼中閃過智慧的光芒,在白板上計算了起來:「不不,我們一開始的假設都錯了,這是一個e的負指數函數,所以積分沒有上限,而應該有一個下限,也就是說,看不見的手應該有最小推力而不是最大推力!我解出來了!Eureka!!!!!」然後把白板從陽台上扔向陽光下的普羅大眾。
其實這個片子中的確有很不錯的地方,比如一開始造出的末世氛圍,沙塵暴和植物枯萎,政府的反智政策,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講故事的環境。只是諾蘭為了要給觀眾營造視覺奇觀,生拼硬湊起來一個有關蟲洞之類的劇情。我非常喜歡一開頭馬修麥康納開著破吉普捕獵無人機的橋段,原始的追獵,和高科技的獵物組合在一起,美得人肝兒顫。馬修麥康納駕駛著陸器入大氣層的螺旋式下降,是曾經太空梭重返大氣層的減速招式,只不過電影做了酷炫化處理。方方正正的極簡主義機器人也特別萌,我不知道這個機器人的外形設計是否參考了2001里黑方石碑的設定,其行為和性格設定是否參考了銀河系漫遊指南里馬文的設定。每次那幾台方機器人的出場都會讓我特別開心。以及片子最後的殖民衛星。在高達中有著經典地位的圓筒形殖民衛星終於出現在了大熒幕上,不得不讓人感慨。這個圓筒狀殖民衛星的點子最初也來自於Arthur Clarke。
最後列舉一下其餘對主要劇情影響沒那麼大的硬傷
1.開頭離開地球的是分級助推的大型火箭,後來在1.2G的星球上,一個登陸艇靠自己的引擎就上軌道了,那一開始地球上用那麼大的火箭是為啥?
2.枯萎病滅了小麥,現在開始滅玉米,據說最後能毀滅所有植物。真的有這種病可以傳染不同種屬的植物?
3.先遣隊去的幾個行星都是在一個巨大的黑洞附近,那麼這個體系應該是以這個黑洞為中心,行星繞其旋轉。那麼沒有恆星的行星系統,怎麼可能適合人類居住。在幾個行星的地表場景中,可以看見大氣的散射光(明顯是在地球上取景),說明有恆星存在,那麼恆星在哪兒?
4.如果這個太陽系確實有一顆恆星,那麼這個恆星有較大可能和黑洞組成雙星,這樣就導致了一個問題:繞這個雙星系統的行星的軌道會較大程度地偏離圓形,行星與恆星的距離波動會很大,氣候會非常不穩定。再考慮到一年中有一半時間恆星被黑洞擋住,就更加劇了行星的氣候波動,地表存在液態水的幾率非常小。這樣的行星適宜人類居住,說啥都不信。
4.5.說道那個有水的行星,為什麼海那麼淺(片中角色站在水中,海水到腰),能有幾十米高的浪?那麼高的浪,行進在淺水中,會形成拍岸浪,就是在海邊見到的,浪尖捲曲向下拍擊的浪,拍完之後大浪就消失了。而片中那個浪經過主角們就直直的繼續前進了。
(有人說是引力引起的潮汐浪。潮汐的波長是半個行星周長,你不可能看見一堵水牆沖過來,你只能看見水位上升和下降)
5.另外一個問題,據片中展示,黑洞周身環繞著發光氣團,如果這是黑洞捕獲的恆星物質,那麼這些恆星物質因為角動量守恆會形成一個圍繞黑洞旋轉的圓盤,而不是像片中那樣像條哈達一樣繞得哪兒哪兒都是。在黑洞捕獲恆星物質的時候,會放出極高強度的X射線和gamma射線。這些輻射在主角兒們能看見黑洞的時候就把他們輻射死了,飛船幾毫米的鋁板(片中原話)根本不可能擋住這么強的輻射。
(關於黑洞吸積盤的問題,就是黑洞吸引恆星物質產生的光帶,確實應該是平面。但我在看片子的時候忽略了黑洞的引力透鏡效應,處在黑洞後面的吸積盤的像會被彎折,看起來像是從黑洞的上下兩方向探出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