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沂蒙紅嫂俺的娘電影觀後感6

沂蒙紅嫂俺的娘電影觀後感6

發布時間:2023-07-27 12:38:02

Ⅰ 沂蒙精神進校園愛國教育電影觀後感

沂蒙精神群眾路線學習心得體會來源心得體會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馬克思主義的照耀下,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在獻身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懈奮斗中所創造...
依照校團委的要求和部署,組織部份主要學生黨員幹部赴蒙陰孟良崮和費縣白石屋進行參觀學習和社會實踐。實踐團前後奔赴各地,參觀了孟良崮戰爭記念館、記念碑和沂蒙山小調誕生地,共同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緬懷革命義士,學習沂蒙奉獻精神。
孟良崮位於蒙陰縣東南,屬蒙山山系。相傳宋代楊家軍將領孟良曾屯兵於此,故名。
1947 年 5 月,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將軍的帶領下,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領」的英雄氣勢,浴血奮戰,一舉消滅國民黨主力王牌第七十四師,斃、傷、俘三萬兩千餘人,擊斃敵中將師長張靈甫、少將師長蔡仁傑;俘敵少將顧問長魏振鉞、少將旅長陳傳鈞等,緝獲大量武器設備,一舉粉碎了蔣介石「重點進攻山東」的詭計。孟良崮是歷史的碑碣,孟良崮戰爭的成功,完全改變了解放戰爭的局面,改變了華東戰局,揭開了我軍戰略***的序幕,迫使國民黨軍從戰略進攻轉進戰略防禦。
孟良崮戰爭記念館位於孟良崮義士陵園內。記念館前面是陳毅元帥、粟裕將軍侍馬而立的大型花崗石塑雕,雕像高7.75米,其中底座高2.75米。紅色花崗石上鐫刻著陳毅元帥的《孟良崮戰爭》長詩,兩位將帥雕象栩栩如生,再現了當年作為孟良崮戰爭主要指揮者的光輝形象。記念館後面是義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將軍骨灰撒放處,其後是義士英名塔,塔身鐫刻著在孟良崮戰爭中犧牲的2800多名義士的姓名,墓區內掩埋著2800多名義士的遺骨。
記念館用大量詳實的歷史史料、圖片展現了當年「刀叢撲往爭山頂,血雨飄來濕戰炮」的孟良崮戰爭的壯麗畫卷。展現了沂蒙人民為民族解放忘我奉獻、可歌可泣的英雄渾舉。戰爭廳以時間前後為序,展現了戰爭經過及華東野戰軍戰役序列表和參戰部隊的進攻、阻援情況。支前廳展現了沂蒙人民、特別是沂蒙紅嫂積極支前的情況。英烈廳展現了部份英模人物、戰役英雄的事跡情況。
參觀了山東抗日根據地記念館和沂蒙根據地群眾工作展館。一件件歷史實物,一張張戰場照片,一個個感人故事,把大家帶到了烽火紛飛的革命歲月。黨員幹部們共同追尋那逝往的烽火硝煙,共同領略那撼人心魄的戰爭場景。透過沙盤展現、歷史圖片、文獻資料和聲光電情形摹擬,逼真感遭到沂蒙人民積極支前、忘我奉獻的偉大精神。

Ⅱ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100字)

《沂蒙六姐妹》以1947年孟良崮戰役為故事的背景,通過主人公月芬的眼睛為我們講述了煙庄人民支援解放軍的故事,村裡幾乎所有青壯男丁全部參軍,以沂蒙六姐妹為代表的村民們為部隊送彈葯、送糧草、烙煎餅、洗軍衣、做軍鞋、護理傷病員,她們竭盡所能支援前線,最後為了盡快結束戰爭,她們紛紛趕赴前線,甚至為了讓解放軍渡河,她們用血肉之軀架起了橋梁,那一刻,我被深深的感動!

中國革命的勝利,除了是數不清的戰士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更是無數家庭忍受著家破人亡、至親分離的割心之痛等來的。影片中二兒媳婦大喊的那一句:沂蒙山的男人們都到前線去了!不僅喊出了這些家庭的心聲,更是刺痛了聽者的心。話語雖然簡單,卻蘊含女人們說不清的脆弱與堅強,它們隨著眼淚的緩緩落下交織在一起,與男人們並肩作戰,做他們最有力的後盾。

影片中的她們並沒有一身戎裝,但依舊用身體架起了通往勝利的橋梁,那些看似柔弱的本應被呵護的臂膀,支撐著舢板為她們的至親指引戰場的方向,或許這一去便永別陰陽,或許這一扇薄板就了斷今生最後的姻緣,片中描寫二兒媳婦就是在用身體架起橋梁時也不忘記找尋她那個永遠的期盼,而那急行的腳步是在肩頭上落下今生唯一的印記.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從沂蒙六姐妹所講述的戰爭年代的故事裡,我們體會到,沂蒙紅嫂這幾個字背後還有著沉甸甸的分量——忠誠、博愛、自強、奉獻,是其內蘊的涵義。作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輕人,我們應該繼承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繼續發揚戰士們不怕苦、不怕累的優良作風,學習沂蒙六姐妹們為了革命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我們應結合自身工作,勤奮學習,刻苦鍛煉,積極進取,勇於開拓,為祖國的建代化建設盡自已最大的努力!

Ⅲ 追導紅色足跡,引揚革命精神一游什麼有感

沂蒙山為革命老區,曾為中國革命做出過巨大貢獻,保留了大量革命遺址,成為今天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七一來臨,裴紅副校長帶領教研人員赴沂蒙革命老區開展以「追尋紅色足跡,感悟革命精神」為主題的體驗式現場教學活動。老區一行,雖只有短短一天時間,但許多老師都表示,心靈受到震撼,思想得到盪滌,精神得到升華,是一次名副其實的紅色之旅、感動之旅、收獲之旅。
一、紀念館里再現驚心動魄的孟良崮戰役
早上6點鍾,我們的車踏上了奔赴革命老區的征程。昨夜的雨未下透,早上停歇了很短時間,又嘩啦啦得下起來。與窗外雨聲相伴的,則是車內熱烈的交談聲,因為老師們前段時間忙於上課,已很長時間沒有這樣聚在一起了。
從地圖看,濰沂兩地比鄰而居,然而真正丈量起來卻有5個多小時的行程,近11點我們才到達了地處蒙陰縣的孟良崮戰役紀念館。該館於2007年紀念孟良崮戰役勝利60周年新落成,整個外形是兩個紅色的三角形戰旗,兩個戰旗形成孟良崮大崮頂山形,共二層,高度為19.47米,象徵著孟良戰役發生在1947年。走進紀念館,才看到粗糙的紅色外牆上,嵌滿了成千上萬顆子彈,這粒粒子彈,似乎在訴說著63年前那場戰爭的慘烈。
進入館內,一幅幅圖片、一件件珍貴的實物、一組組雕塑,在解說員的動情解說下,彷彿把我們帶回到那個炮火紛飛的年代。 1947年4月,蔣介石在對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受挫的情況下,轉而對陝北和山東兩解放區發動了重點進攻。我人民解放軍著名將領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十個縱隊和大批的地方武裝,以壓倒一切的氣慨,以不怕流血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經過5月13至16日的浴血戰斗,將國民黨素有「王牌師」之稱的整編74師3萬餘人全殲於孟良崮山區,該師師長張靈甫亦被擊斃,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也是後來小說《紅日》的歷史題材。此次戰役扭轉了當時的華東戰局,拉開了解放戰爭大反攻的序幕,對推進解放戰爭的進程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勝利信心。
雨仍在淅淅瀝瀝的下著,解說員把我們帶到了紀念館後面的山坡上,只見山坡上密密地排滿了一座座黑色大理石底座、上雕銀色五星的墳塋。解說員介紹到,在那場戰役中有五千餘名英烈長眠於這塊英雄的土地上,他們犧牲時的平均年齡只有20歲。20歲!多麼鮮活的生命!按常理,他們的生命似乎沒來得及展開,但他們卻用自己最短促的一生,用一腔熱血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歷史上綻放出朵朵耀眼的火花。
墳塋靜靜,細雨霏霏,訴說的是一段歷史,感悟的是一種品質,傳承的是一種精神。烈士們那種對黨和人民事業無限忠誠的品質,那種雖犧牲生命在所不惜的精神,不依然是今天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所需要的嗎?
二、小山村裡重溫感人肺腑的軍民魚水情
午飯後,我們又驅車趕往沂南的「紅嫂革命紀念館」。窗外雨仍在飄飄灑灑,放眼望去,山嶺連綿,梯田盤繞。雨後的秧苗正恣意綻放著自己的青翠,耳邊不覺回響起「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朵朵白雲繞山間。一片片梯田一層層浪,一陣陣歌聲隨風傳」的經典旋律。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紅嫂革命紀念館」所在地——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沂南縣委黨校現場教學老師向我們介紹說:馬牧池鄉在抗日戰爭時期曾是山東沂蒙抗日根據地的中心,數十萬軍民在此浴血奮戰抗擊日寇侵略;解放戰爭時期更是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奉獻和犧牲。而紀念館所在的常山莊村,不僅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而且至今仍保持著戰爭年代歷史風貌。尤其隨著電影《沂蒙六姐妹》、電視劇《沂蒙》等多部影視劇的播出,讓這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偏僻小山村搖身變為沂蒙山的「好萊塢」。自2010年,沂南縣又以整個常山村為展示場地,以沂蒙紅嫂這一群體為展示主題,整合沂蒙紅色資源,開辟出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紅色革命基地,現已成為我省黨員幹部進行黨性鍛煉的重要現場教學基地之一。
細雨中我們在現場教學老師的帶領下,順著一條石板巷走進了這座曾經歷過炮火紛飛,見證過沂蒙人民英勇支前,譜寫過沂蒙軍民魚水情的小山村。沿著曲折小巷,兩旁幢幢石頭砌成、茅草披頂的老屋,訴說著百年古村的歷史滄桑。
當我們走進一座農家小院,一尊年輕婦女一手攙著傷員,一手掀開衣角用乳汁救護的銅像,深深地震撼著每一位來訪者。這就是「紅嫂」明德英乳汁救傷員的真實故事的在現。明德英一名普普通通的沂蒙女性,1941年冬,大批日偽軍包圍了駐沂南馬牧池村的八路軍山東縱隊司令部,一名小戰士在突圍中身負重傷,被明德英機智救下,當搜捕的敵軍走後,小傷員因失血過多,已處於缺水休克狀態,在周圍沒有水源的情況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傷員。隨後,她和丈夫精心照料十數天,最終使其康復歸隊。
1961年山東著名作家劉知俠,根據明德英用乳汁救傷員的真實故事,創作了短篇小說《紅嫂》,後被改編成現代京劇《紅嫂》搬上了首都舞台,此後「沂蒙紅嫂」作為一個具有地理標志性特徵的名稱便聞名天下。明德英作為「沂蒙紅嫂」的生活原型,贏得了人們的敬重和愛戴。國防部原部長遲浩田上將在探望她時,題詞「蒙山高,沂水長,好紅嫂,永難忘。」
進入茅草屋內,牆面展板上幾位老大娘正盤腿坐在一老碾上,笑吟吟的看著來往的人群。老師向我們介紹說,這就是著名的沂蒙六姐妹,她們是革命戰爭年代沂蒙老區涌現出的女性英雄群體。在那個戰火紛飛歲月里,她們起早貪黑地為軍隊烙煎餅、逢軍衣、做軍鞋,顛著一雙小腳,在崎嶇的山路上抬擔架、救傷員,推小車、送軍糧。當時只有20歲上下的她們,面對國家民族的災難,義無反顧,沖破世俗,勇敢擔當。眼前的照片拍攝於她們的晚年,歲月在這些當年的大閨女小媳婦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但我們仍能從老人們淡然的微笑中讀出當年的那份從容、堅韌和剛毅。面對這樣偉大女性,怎會不叫人肅然起敬?
現場教學老師帶著我們走進另一家小院的茅屋內,一幅「火線橋」的油畫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油畫的主人公是以李桂芳為首的32名婦女。1947年孟良崮戰役打響後,有一支部隊需要迅速渡過汶河,當時河上沒有橋梁,青壯勞力又都上了戰場,家裡只有婦女。「沒有橋腿用人腿,沒有橋板用門板」,時任艾山鄉婦救會長的李桂芳組織村裡的32名婦女拆掉自家門板,在冰冷的河水中用身體當橋墩架起了一座「火線橋」。當主力部隊通過後,這些在河水中挺立近一個小時姐妹們累倒在河灘上。她們當中有的已經懷有了身孕,有的因此落下終身殘疾。講至此,老師哽咽了,我們好多同志也兩眼含淚。
曲折的石板小巷連著一個個農家小院,每一座茅屋內的塊塊展板、幅幅圖片,都記錄著那個年代的沂蒙女兒對黨、對人民軍隊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愛:有用自己六歲女兒為戰士們換口糧的大嫂,有為照顧公婆讓未婚夫在前線安心作戰而抱著大公雞拜天地的新娘,一位永遠的新娘,因為她從未把新郎盼進家門……一個動人的故事感染著、打動著所有的參觀者,淚水和著雨水在人們的臉上肆意流淌。
最後,我們沐浴著細雨來到村中大戲台,偉大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的孫女於愛梅老師,用極朴實的語言追憶著奶奶王換於和母親張淑貞勇於撫養革命後代的英雄事跡。
於老師介紹說,奶奶王換於出生於一貧苦農民家裡,因為是女孩子,直到出嫁也沒有自己的名字。19歲嫁到馬牧池鄉東辛庄於家,兩姓合在一起,被稱為於王氏。
抗戰爆發後,奶奶性格直爽、辦事干練,思想也比較先進,逐步被當地黨組織培養成了抗日積極分子。入黨時,需要有名字才行,當時一位幹部就說,既然你是余家用兩斗穀子換來的,就叫王換於吧。年過半百的奶奶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有了自己的名字。不久,她被選舉為村婦救會長和艾山鄉副鄉長。
當時,面對日寇的瘋狂掃盪,中共山東分局和八路軍第一縱隊機關首長徐向前到了東辛庄。由於戰亂磨難,部隊幹部的孩子都很消瘦,奶奶就向徐向前建議說:「這樣下去不行,得給孩子找奶娘。這樣既能很好地照料孩子,打起仗來也好掩護。」
於是,在當地黨組織的協助下,奶奶帶著俺娘和俺嬸子辦起了戰時部隊機關托兒所。第一批轉來了27個孩子,最大的七八歲,最小的生下來沒多少天。那時候,大人們都吃不飽,也沒有多少奶水喂孩子,許多孩子體質很差。奶奶和俺娘就挨村挨戶地打聽,誰家的孩子夭亡了,就動員她們不要把奶退回去,把需要哺乳的孩子送去撫養。當時,俺娘和俺嬸子也正在哺乳期,在撫養自己孩子的同時還要照顧這些孩子,奶水已不夠吃。奶奶對她們說:「這些孩子是革命的後代,咱的孩子吃粗的,把奶留給這些孩子喝吧。」從1939年秋到1942年年底,戰時托兒所的孩子們在奶奶及其家人的精心呵護下,得到了健康成長,而奶奶則有4個孫子先後夭折了。其中俺大哥當時都7歲了,已成為大人一個小幫手了,一次為躲避敵人「掃盪」,淋了雨,又受了驚嚇,開始發高燒,由於大人都忙,沒人顧得上他,結果轉成肺炎,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無私的愛換來訴不盡的情。建國後,一位位當年喝過沂蒙母親奶的「孩子」,來到她的面前都是長跪不起,一聲聲母親的呼喚,一行行相思的淚水,灑在了當年曾經養育過他們的故土上。
於老師的講述質朴得如同漫山遍野的沂蒙山山石,但裡面蘊含的那種無私大愛感動了現場的每一位聽眾。自己要不是因為與同事在一起,定會失聲痛哭。
這就是沂蒙紅嫂,這就是沂蒙母親。在這些平凡偉大的女性身上,彰顯著沂蒙人民深厚的愛黨愛軍情懷和人性之大善大美!
三、返程途中談見聞說體會話感悟
帶著感動,披著雨絲,我們登上返程車。一天的參觀學習雖然短暫,但心靈所受的震撼卻讓每一位同志感慨頗多,收獲頗多,大家不無感嘆地說:這次黨性教育活動確實深受啟發、備受教育,不虛此行。
這是一片英雄輩出的大地,這是一塊壯懷激烈的熱土。憶往昔,巍巍沂蒙山高聳起沂蒙人民無私奉獻的豐碑,滔滔沂河水訴說著沂蒙兒女對黨的無限忠誠。看今日,那段戰火紛紛、艱難困苦的歲月已漸行漸遠,但千千萬萬沂蒙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造出的「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卻永駐人間。這種精神,是對歷史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的展望,更是老一代向新一代人傳遞的精神火把,是一個民族永生的精神財富!
大家紛紛表示,要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弘揚革命精神,牢記歷史使命,增強黨性修養,永葆艱苦奮斗的作風,加強學習、全面提升自身素質,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為黨的幹部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Ⅳ 《沂蒙山六姐妹》觀後感 800字

這是一部有情節、有情感、有情趣、有情愛的,耐看的佳作。影片以情動人,我被真實感動了。

看喜劇片會讓我感覺輕松愉悅,看科幻動作片會帶給我驚奇刺激,然而一部《沂蒙山六姐妹》卻帶給我深深的心靈震撼和久久的思索。

影片以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為背景,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沂蒙六位姐妹帶領全村人民支援革命前線的感人事跡;影片描繪的「月芬與公雞拜堂」,終身未見丈夫一面的真實故事,被譽為世界上最令人動容的守候。其實所有擁軍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們傳遞著六姐妹的精神,傳遞著沂蒙的精神。我是一個80後臨沂人,這種精神需要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革命戰爭已經遙遠,對六姐妹的故事只是耳聞。而現實社會,耳邊只有對金錢和慾望的追求。我們需要這種精神來洗禮我們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有部名字叫《戰爭讓女人走開》的電影,使「戰爭讓女人走開」成了一句名言。也有人說:女人是戰爭中最為不幸的一個群體。因為「男人的戰場,女人的墳場」。在那炮火連連的戰亂中,不知有多少女性在槍桿下遭受踐踏和殺害。可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這段炮火連天的日子裡,沂蒙山區的婦女卻成了和共產黨貼得最近的一個群體。她們把原本局限於一個小家庭的愛,化作了對黨和子弟兵以及生養自己土地的愛。面對敵人的侵略,她們或者拿起武器抗爭在殺敵的戰場,或者積極動員生產、參軍支援前線,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們一起撐起了戰爭的勝利,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獨有的貢獻。

沂蒙六姐妹就是這些傑出沂蒙女性的代表,據不完全統計在整個萊蕪和孟良崮戰役中,煙庄村的鄉親們在"沂蒙六姐妹"的組織帶動下共為部隊烙煎餅15萬斤,籌集軍馬草料3萬斤,洗軍衣8500多件,做軍鞋500多雙,為戰爭的勝利打下了牢固的保障。而在和平年代裡,她們也沒有停住擁軍貢獻的腳步,用奉獻的一生,譜寫了一曲沂蒙女性的贊歌。

如果說南方濕潤的氣候和彎曲的石板街,陶冶出了南方女性的平和與綿軟,那麼北方的風霜雪雨和廣袤崎嶇,則塑造了北方女性所獨有的堅強和熱情。

北方女性是在男人篳路藍縷中幫他們打江山的女人。動盪的日子則會激揚煥發她們憎愛分明的感情。她們會不計代價地為男人揩凈身上的血痕,用溫熱的雙手為他們療傷,然後扶他們上路。沂蒙女性正是如此的善良淳樸、堅強熱情,深明大義。遲浩田上將曾深情地說:「孟良崮戰役取得了巨大勝利,這和沂蒙人民的傾力支援是分不開的。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掩護首長和戰士、辦地下托兒所、保護黨的絕密文件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門板搭成人橋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輕漂亮的識字班班長梁懷玉,在全村動員參軍的大會上,發出了堅定的誓言:「誰第一個報名,我就嫁給誰!」她把自己的婚姻幸福拋在了前線,交給了革命;女黨員尹德美,舍棄骨肉、出生入死、精心養育革命後代……

忠誠、博愛、自強、奉獻。時刻銘記著先輩們的奮斗歷程,並將精神繼承、發揚下去,則成為我們這些成長於新時代的後來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養育了一群淳樸堅韌、熱情樂觀、重情重義的沂蒙人。他們在戰爭中幾乎傾盡所有,送兒子上戰場為親人的安危揪著心還要忍受失去親人的悲痛,為支援前線而籌集糧草哪怕自己餓著肚子穿著破舊的鞋。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他們的最無私的奉獻和極其巨大的犧牲,還有無數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人不能忘本,自己的祖先的本和自己的國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國的建立是那麼的來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麼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愛我們的國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Ⅳ 沂蒙紅色故事觀後感400字

提起沂蒙山,人們自然會想到沂蒙紅嫂,想起用乳汁救護八路軍傷員的明德英,想起沂蒙六姐妹,想起王換於、孫玉蘭、侍振玉、祖秀蓮……作為老一輩沂蒙婦女群體形象的沂蒙紅嫂,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究竟還有多少沂蒙紅嫂,她們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今天我就講一個紅嫂——祖秀蓮的故事。
1941年的深秋,日本帝國主義對沂蒙山抗日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大掃盪。山東縱隊司令部的一名戰士在桃棵子村的擋陽柱山附近偵查時,被前來掃盪的日本鬼子發現,身中五彈、兩刺刀,後來日本鬼子以為戰士死去了,便離開了。戰士雖受了重傷,但還沒有死去。他靜靜的躺在地上,一陣深秋的涼風讓他蘇醒過來,強忍著劇痛,他慢慢的睜開眼睛。天快黑了,他用力想站起來,可是再也沒有力氣了。他用手摸了摸肚子,發現腸子已經淌了出來,便極力按了進去,用衣服勒緊了。他緊咬牙關,強忍劇痛,憑著堅強的意志,向著桃棵子村爬去。也不知道過來多長時間,戰士終於爬到一戶人家的門口,便再也沒有力氣,又昏死了過去。

祖秀蓮在出門倒水時,發現了受傷的戰士。當她看到眼前的這個「血人」時,驚得連水瓢都掉到了地上。她仔細看了一下戰士,認清是一名八路軍,便急忙跑進家裡,喚來老伴,一同把戰士架到家裡。她為戰士擦洗包紮了傷口,戰士慢慢蘇醒過來了。後來祖秀蓮給他喂水喂飯,用上山采來的草葯為他療傷,她還把家中僅有的一隻下蛋母雞殺了,熬成雞湯喂養他,戰士的傷慢慢好了起來。

當時日本鬼子就駐扎在桃棵子村,他們在村部燒火做飯,還不時傳來哇啦哇啦的叫罵聲,整個村莊十分恐怖。村子的人們大都進山躲鬼子去了,只有祖秀蓮一家因為丈夫張文新得了瘧疾走不了。鬼子不時到各家各戶搜查,把戰士藏在家裡,祖秀蓮感到實在不安全,就喚了幾個侄子,將戰士抬到了山上大卧牛石下的一個岩洞里,並用石塊和玉米秸把洞口擋上。祖秀蓮和戰士約好,只有聽到三下敲石頭的聲音,他才能出來,否則一定不能自己出來。
洞里潮濕悶熱,不通風,大小便的氣味讓人喘不過氣來,可是祖秀蓮每天都堅持來給他送水送飯,為他擦洗包紮。有一次,祖秀蓮在給戰士換葯時,發現他腹部的傷口上爬滿了蛆蟲,祖秀蓮的淚水一下子涌了出來,這可怎麼辦啊?她忽然想到,庄戶人家腌鹹菜時缸里生蛆了,只要放上幾片芸豆葉,蛆就自己爬了出來。可當時已是深秋,要找幾片芸豆葉也是不容易。她四處尋找,終於在村東的菜園地里找到了幾近枯萎的芸豆葉。盡管如此,她還是如獲至寶,采了一些稍嫩點的,便急匆匆的回到山洞,用力擰下水來,滴在戰士的傷口上。果然那些蛆蟲慢慢爬了出來,祖秀蓮又艾蒿水擦洗了傷口,重新包紮起來。

這名戰士在桃棵子村療傷29天,光在山洞裡就整整25天。在祖秀蓮的悉心照料下,戰士竟然奇跡般的活了下來。後來祖秀蓮打聽到在附近的中峪村有一個八路軍的醫院,便和侄子們把他送了過去,繼續療傷。
後來人們才知道,這名戰士叫郭伍士,老家是山西省渾源縣千佛嶺鄉小道溝村。1912年出生,1937年參軍,1938年隨東進部隊進入沂蒙山,任山東縱隊司令部偵查參謀,在一次執行任務中受重傷,後被祖秀蓮救起,傷愈後又回到了他的部隊。直到1947年,復員後,郭伍士感激沂蒙山的鄉親,沒回山西老家,在沂南縣隋家店子落了戶成了家。為了尋找祖秀蓮,他就做了一副挑子,走村串巷賣燒酒。就這樣挑著這副擔子走了整整兩年,終於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娘」。從此以後郭伍士便在桃棵子村安了家,並認祖秀蓮為娘。

Ⅵ 沂蒙紅嫂紀念館的展館布置及展覽內容

紀念館佔地百餘畝,經過不斷改造提升,目前已完成主體展館展區、紅嫂生活體驗展區和紅色遺跡展區建設,總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整個展區通過一個個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跡,充分展現了沂蒙人民「最後一口糧當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大愛情懷,這種情懷正是對沂蒙精神的最佳詮釋。軍民「水融交溶、生死與共」,廣大沂蒙人民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最為壯麗的詩史。其中: 《紅色沂蒙山》展室:主要以紅嫂產生的歷史背景為線索,再現當年黨群、干群、軍民魚水情誼。抗戰爆發後,毛主席作出了「派兵去山東,創建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戰略決策。為了發展壯大沂蒙山抗日根據地,山東和華東黨政軍領導機關在沂蒙山區建立了各級組織,深入發動組織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團結帶領沂蒙人民同仇敵愾,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在長達12年的人民戰爭中,420萬沂蒙人民不畏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120萬沂蒙兒女擁軍支前,20萬人參軍參戰,10萬將士血灑疆場,涌現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和一個偉大的女性群體---沂蒙紅嫂。
《紅嫂原型明德英》展室:主要展現抗戰時期農家啞婦明德英,在八路軍戰士生命垂危的時刻,沖破了封建觀念的束縛,做出的乳汁相救的大愛壯舉。她的事跡被改編成多部藝術作品,並傳遍全國。在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明德英被評為其中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沂蒙母親王換於》展室:真實再現了當年王換於冒著生命危險創辦戰時托兒所、為黨保存「山東省聯合大會會刊」38年、全力救助八路軍戰士白鐵華、含淚埋藏八路軍女幹部陳若克等感人事跡。讓學員直觀感受到了革命戰爭年代沂蒙山區密切的黨群關系以及軍民魚水情深,體會到了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堅定不移跟著共產黨走的忠貞信念。 《沂蒙大姐李桂芳》展室:再現了李桂芳在孟良崮戰役中率領婦女用肩膀扛起「火線橋」的感人故事,講述了沂蒙「紅嫂」在孟良崮戰役中展現出來的聰明智慧和堅韌不拔的勇氣,是她們用自己柔弱的雙肩托起了通往革命勝利的橋梁。 《擁軍媽媽胡玉萍》展室:主要展出了全國愛國擁軍模範胡玉萍擁軍長達60多年的事跡。從少女時代擁軍支前、護理八路軍傷員,抗美援朝時為國家捐款捐糧,六十年代學雷鋒,把「無私奉獻」的精神帶到了遼寧撫順。在撫順的27年間,靠養豬、揀廢品,胡玉萍捐款捐物達15萬多元,上交黨費10400元。60年中,她為國家、為軍隊奉獻了執著的大愛和一生的真情。 《沂蒙紅嫂群體(一)》展室:主要展示了十位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紅嫂。有受到毛主席接見的民兵英雄侍振玉;有永遠的新娘李鳳蘭;有毀家紓難的王自生;有許婚動參的梁懷玉;有爆破英雄公成美;有智闖虎穴的劉玉梅;還有方蘭亭、高五嬸、范桂君、祖秀蓮、王桂花等。她們的事跡家喻戶曉、聲震沂蒙。 《沂蒙紅嫂群體(二)》展室:主要展出了沂蒙山區200多位紅嫂的大義壯舉,他們的事跡生動感人、觸及靈魂、催人淚下。一個個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跡,充分體現了沂蒙人民「最後一把米當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偉大情懷。 《將星耀沂蒙》展室:主要展示了400多位在沂蒙山區戰斗、生活過的將帥們的事跡。將帥們,為了勞苦大眾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在沂蒙山區點燃了革命的熊熊烈火,他們與沂蒙人民共同經歷了生死的考驗,與沂蒙人民結下了深情厚誼。在他們的帶領下,沂蒙人民跟隨共產黨,加入到革命的大潮中來,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無私無畏、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永遠跟黨走》展室:主要以沂蒙人民堅定跟共產黨走的信念為主題,以誕生在沂南的經典歌曲「跟著共產黨走」為主線,剖析了歌曲傳唱不衰的原因。再現了沂蒙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軍民團結一心,凝聚成了無往不勝、無堅不摧的強大革命力量,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擁軍支前體驗館》展室:展出的是當年群眾擁軍支前的場景,有攤煎餅的鏊子,做飯的大鍋,風箱、土灶,磨面的石碾、石磨,還有紡線車、織布機、小推車等。當年,沂蒙紅嫂們就是用這樣近似原始的工具,為部隊攤煎餅、烙油餅、縫軍衣、做軍鞋、救護傷病員……傾其所有支援革命。陳毅元帥曾經深情地感嘆道:「我就是進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是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推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按當年中國抗日軍政幹部大學第一分校的建築格局建造,含三個展室及一個學員禮堂:
《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展室:
展示了1940年7月26日,反映全山東3800萬民眾意願的各界代表300餘人,在沂南縣青駝寺召開了聯合大會,會上選舉產生了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簡稱戰工會,也就是現在山東省人民政府的前身。這是全國第一個共產黨領導的省級的抗日民主政權。會上選舉產生了工、農、青、婦、文、動各群眾組織,這些組織對進一步團結廣大民眾,取得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共山東分局》展室:
這里主要展示的是山東分局的歷史沿革、重大決策和主要工作。1938年12月中共山東分局在沂南岸堤成立,標志著共產黨領導的山東敵後抗戰,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從此,山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浴血奮戰,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八路軍山東縱隊》展室:
八路軍山東縱隊,是抗戰初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山東人民各地抗日武裝起義部隊為基礎組建而成的。這支土生土長的抗日游擊兵團,在抗擊日軍的斗爭中,與八路軍115師主力部隊相互配合,並肩作戰,為中國人民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立下了豐功偉績。
抗大一分校會堂:系學員聽事跡報告會、觀看視頻資料的會場,可容納學員300餘人。

Ⅶ 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後感1000字5篇

電影《沂蒙六姐妹》

觀看了電影《沂蒙六姐妹》被深深的震撼了。她們的英勇事跡充分體現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她們愛黨愛軍,對黨充滿著無限的熱愛,視人民子弟兵做親人。為了革命,她們用乳汁救傷員,她們捨生掩護首長。只要部隊提出要求,她們沒有二話,發動廣大老鄉籌備打仗所需要的麻繩、軍鞋、煎餅、雞蛋等物資,應有盡有。在橋梁被炸毀而部隊急需強渡河時,她們搬來自家門板,手拉著手用肩膀抗著門板組成人橋。在她們正因需要換肩而要求部隊暫停的時候,「橋」上的戰士發現「橋墩」是由婦女們組成的,誰也不願從上跑過時,她們卻說:快!時刻就是生命。這一切充分體現了沂蒙人民對黨的忠誠,與解放軍的魚水情誼。

她們無私奉獻,為了支援前線,她們能夠拋棄自己的一切,甚至把四兒一女送往激戰正酣、槍林彈雨的部隊。為了支援前線,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裡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她們幾天幾夜不合眼,不停的攤著煎餅,看到發的糧食不夠了,就把家裡僅剩的一點糧食都拿了出來。十幾歲的小姑娘挽起褲腿搓麻繩,腿都磨破了,臉上卻是掛著笑容。她們都是英雄,做了她們所能做到的一切,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她們將自己對幸福的追求與民族解放結合起來,把對親人的思念變成了戰斗的動力,沂蒙人民那種特有的質朴在她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她們勤勞善良,為了戰爭的勝利,她們強忍悲痛,不怕困難,軍隊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追求就是戰爭的勝利。新郎打仗不在家,新娘月芬毅然和抱著大公雞的嫂子拜了堂;在丈夫隨部隊飄過家門口,而她又恰好借糧回了娘家,小兩口又失之交臂;直至戰後收到丈夫的烈士傳書,為忠誠於丈夫最後終生再沒有結婚。大嫂接到丈夫南山在戰場犧牲的噩耗,首先想到的是怕婆婆因爹爹已是烈士經受不了打擊,和心疼弟妹對前方新郎的無限掛記,自己強壓凄苦,剋制失落的情感。這一些是常人難以明白的,而在她們卻是無怨無悔,中國傳統女性美麗善良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詮釋。

她們是平凡而偉大的女性,不平凡而英雄的姐妹。在她們身上有許多許多我們學習的東西。經過戰爭的考驗,她們從親身經歷中看到了黨的英明偉大,構成了堅定的愛黨愛軍的政治覺悟。並將這種發自內心的愛轉化為實際行動,用心參軍參戰,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作為一名學生,我們從小理解黨的 教育 和培養,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確立共產主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我們終生的奮斗目標。從《沂蒙六姐妹》中我們深深體會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社會主義制度,只有我們黨是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在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走向富裕,國家日益富強。要自覺與黨中央持續高度一致,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學習她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她們顧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犧牲、勇於奉獻,她們堅守道義,耿直忠貞,一旦認清了前進的道路,就義無返顧地走下去。在這天,我們不論在任何時候要以黨和國家利益為重,挺身而出,滿腔熱情地主動承擔義務和職責,寧願犧牲小家,也要顧全大家,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像她們那樣一切為了他人著想,一切服從於事業的需要,把一切私心雜念拋到腦後。凡是對黨不利的話不說,凡是對黨有利的事多做,凡是黨要求做到的堅決做到,在實踐當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增強自己的黨性,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沂蒙六姐妹 觀後感

雖然硝煙彌漫的戰爭已經遠離了我們,但沂蒙六姐妹那種自覺為革命事業拼搏工作的精神、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那種堅定的信仰依然震撼人心,也給我們和諧社會的黨政幹部帶來深深的思索。

加強修養,堅定信仰。春英得知丈夫犧牲卻不敢告訴婆婆,堅強地繼續工作;張月芬在丈夫奮戰前線的狀況下,按照婚約如期與公雞拜堂成親,直到丈夫犧牲,也未能見上一面,但仍舊發奮地做支前工作……六姐妹雖然都是普普通通的群眾,都遭受到了喪失親人的痛苦,但她們不怕犧牲寶貴的生命,以前赴後繼的精神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這種堅定的革命信仰讓人十分感動。正如胡錦濤同志在建黨__周年講話中所指出的一樣,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共產黨員務必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作為一名黨政機關幹部,今後我將發奮學習黨的理論知識,深刻領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注重黨性修養,嚴格遵守廉潔從政准則,堅定共產主義信仰,進一步強化勤政廉政、執政為民的意識。

愛崗敬業 ,拼搏工作。在炮聲隆隆、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戰爭年代,沂蒙六姐妹發動全村男女老幼,為部隊當向導、送彈葯、送糧草、做軍鞋、護理病員,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飯,有時三更半夜起床,有時一天步行幾十公里,甚至通宵達旦地工作,這種拚命硬乾的精神讓人敬佩。我所從事的辦公室服務工作和組織人事工作,相對較為繁雜瑣碎,但是與那個年代的艱苦環境相比,此刻的工作條件要勝過過去幾百倍,我想,應當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對待這天的生活和工作,珍愛崗位,敬業樂業,以十二分的熱情拼搏奮斗,沒有困難的工作要做好,有困難的工作更要做好,自覺加班加點,務實高效完成 崗位職責 和領導交付的各類任務。

無私奉獻,傾情服務。作為普通的農村婦女,六姐妹在沒有人的強制的狀況下,主動將自己的熱血獻給了革命事業,傾情服務前線官兵,這種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今後,我將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少思考個人得失,多思考服務大局、服務基層。要緊緊圍繞我局和部門領導布置的任務開展工作,要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帶頭學習提高,帶頭工作,帶頭爭創佳績,發揮好一個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要及時搜集基層單位和各部門的幹部群眾的意見,用心向領導提出機關作風建設、幹部任用選拔等方面合理化推薦;要深入基層和其他部門了解狀況,加強溝通,及時徵求基層幹部群眾意見,力所能及幫忙其排憂解難,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

總之,觀看《沂蒙六姐妹》給我許多感悟。我想,最關鍵的是要將六姐妹的奉獻精神精神、拼搏精神融入個人日常工作,轉化為工作動力,進一步堅定信仰,立足崗位拼搏工作,以優異的成績和優質的服務贏得群眾的贊許。

沂蒙六姐妹的觀後感800字

觀看的,它是沂蒙山區在革命戰爭年代擁軍支前的一個縮影和寫照。觀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如果說過去看過的許多電影、電視劇都曾讓我感動,那麼看完《沂蒙六姐妹》,我的心酸楚不已。山東沂蒙革命老區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為中國革命解放事業作出的無私而巨大的貢獻,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關於沂蒙山的 故事 ,自上小學那時起,許多我就相當的熟悉了。數次去沂蒙,都曾找尋過她的足跡。今天,當視線通過電影再次嵌入這片紅色土地時,那些淚水和硝煙大寫的歲月盡管走過了60多個春秋,但是,你仍能呼吸著它的氣息,撫摩著它的脈搏,那種博大、那種厚重、那種凄愴總是一次次使我的眸子發酸。沂蒙人民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是血、糧食、煎餅、布鞋、和千萬個戰士。電影演到一半,一旁的同事突然說了一聲:這就是六姐妹。其實,似乎所有人都忘記了,這樣殘酷的戰爭,婦孺都深陷其中,所有擁軍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們傳遞著六姐妹的精神,傳遞著沂蒙的精神。這種精神需要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雖然戰爭已經遙遠,對六姐妹的故事記憶也是慢慢變淡,而現實社會,耳聞目睹的只有對金錢和慾望的追求。我們需要這種精神來洗禮我們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真實是藝術的生命,生活是藝術的本源,優秀的藝術作品無不源於深厚的生活積淀。電影的原型是真實的,用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的手法表現了中國女性的堅韌、活潑、勇敢、和深厚的感情。塑造了一群生活在戰爭年代,最貧困、最落後、最底層的山區群眾形象,編劇及導演在刻畫這些形象時,避免了以往一些影片慣用的空洞的說教及公式化、概念化的東西,只是擷取了她們生活中的一些境界。整部作品以藝術真實還原歷史真實,以藝術化的表達方式,讓人們在藝術的享受中真切感受到偉大的沂蒙精神的本源和內涵,它獨辟蹊徑,通過細小而彰顯偉大,通過畫面和細節展示人物性格和內心世界,突破了傳統的創作手法和觀念,因而兼具了強大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功能。電影還是不錯的,能體現出一些東西,特別有幾個情節,能觸及到我們的心靈深處,六姐妹中有四位老人如今仍健在。

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悠揚的《沂蒙山小調》在這部電影中,導演獨具匠心的將二胡的演奏貫穿於其中,使其厚重深沉,達到了一種特殊的效果。當月芬知道自己未曾謀面的丈夫在戰場上犧牲,她回到家後才清楚在自己的家中,這已是第三位獻身於疆場上的烈士,在雪白的輓聯中,在眾多鄉親的跪拜中,低沉的二胡聲奏起,悲涼凄楚,我的淚水忍不住,又一次奪眶而出。

看完電影後,感觸頗深,這既是心靈上的一次洗禮,又是思想上的一次升華。我們要以沂蒙精神為鼓舞,學習六姐妹立場堅定、追求信念的崇高政治信仰;學習她們堅韌不拔、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貌;學習她們顧全大局、勇於犧牲、甘於奉獻的價值取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落實「執政為民,廉潔高效」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愛國熱情和工作干勁,把沂蒙精神與工作相結合,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一己之力。

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後感1000字

戰爭,一直都是男性的舞台,可是在六十年前的沂蒙大地上,在革命成功的功名簿上有這樣一群偉大的女性。影片《沂蒙六姐妹》把歷史、把這些偉大的女性再一次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這群本應是受保護的群體,在幹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線的情況下,用她們瘦弱而又不屈的身軀主動挑起村裡擁軍支前重擔,發動全村男女老少,為部隊當向導、送子彈、送糧草、烙煎餅、洗軍衣、做軍鞋、護理傷病員等。

一場特殊的婚禮拉開了電影的序幕,沒有新郎的婚禮、夾雜著炮火聲的婚禮!新郎呢?新郎在前線呢!未曾見過新郎一面的月芬在剛剛嫁到婆家後,就在煙庄婦救會會長蘭花的帶領下忙著艱巨的支前任務。為了做好五千斤的煎餅,臭兒的奶奶兩天兩夜沒合眼;為了讓戰士們能穿上鞋子,沂蒙大嫂寧願自己的孩子穿著破爛的鞋子也要完成支前任務;為了給戰士們多作幾雙軍鞋,童養媳黑燕被婆婆打的遍體鱗傷;為了湊夠支前的糧食,她們寧願自己餓著肚子。

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忘不了,她們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橋被敵人炸斷了,她們毫不猶豫地跳進冰冷的河水,用柔弱的肩膀在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忘不了,當戰地醫生要為受傷的戰士輸血的時候,月芬毫不猶豫地伸出胳膊,可是醫生說他要抽男人的血,「你們沂蒙山沒有男人嗎?」「我們沂蒙山的男人都上了前線了!」是啊,為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沂蒙姐妹們失去了太多、太多……

戰爭勝利了,臭兒奶奶失去了兒子,臭兒失去了自己還不曾叫過一聲「爸爸」的父親,月芬失去了未曾謀面的丈夫……那首傳遍了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調》再一次響起「高粱那個紅來,稻花兒香,萬擔那個穀子兒,堆滿倉……」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萬萬個沂蒙紅嫂的一個縮影。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掩護首長和戰士,辦地下托兒所,保護黨的絕密文件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門板搭成人橋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輕漂亮的識字班班長梁懷玉,在全村動員參軍的大會上,發出了堅定的誓言:「誰第一個報名,我就嫁給誰!」她把自己的婚姻幸福拋在了前線,交給了革命。

忠誠、博愛、自強、奉獻,就是我們這些朴實的沂蒙紅嫂的精神。作為新一代的沂蒙人我們要時刻銘記著先輩們的奮斗歷程,將沂蒙紅嫂精神永遠繼承、發揚下去。

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沂蒙六姐妹》。這部電影以發生在沂蒙山區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為大背景,以著名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為原型而拍攝的。雖然這部戲圍繞六個平凡普通的沂蒙山區婦女而展開,但他們身上的堅強勇敢不遜男子漢,從他們柔弱的身上可以得到無窮的力量。六姐妹作為普通的婦女是平凡的,但是她們在不平凡的年代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劇中有無數個感人的瞬間,她們帶領全村人在幾天之內准備好5000斤煎餅,5000斤馬草和200雙軍鞋;她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雙肩在冰冷的河中架起「火線橋」……我對六姐妹中的新媳婦月芬印象深刻,她和公雞拜堂,只因丈夫去前線打仗。她本有一次見丈夫一面的機會卻因回娘家借糧而擦肩而過。戰爭奪去了丈夫的生命而這個連丈夫一面都無緣見到的女人卻選擇終生不嫁。在劇中她還有一句台詞很感人,讓我每次想起都忍不住流淚。醫生要男同志獻血,她說:「醫生,你傻了嗎!這里是沂蒙山,我們沂蒙山的男人現在都在前線呢!」

每個人都珍愛生命,崇尚和平,但當國家需要的時候,無數的英雄兒女都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偉大的革命事業。戰爭的殘酷、親人的離去都摧不毀打不倒她們,因為她們有最堅定的信念來支撐。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正是這種愛國精神讓她們做到「一口飯為軍糧,一塊布為軍裝,一個兒子送戰場」偉大壯舉。我們應該繼承先輩的遺志,珍惜英烈們用巨大犧牲才換來的的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相關文章:

1.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

2. 盧安達飯店觀後感1000字範文5篇

3. 盧安達飯店電影觀後感5篇(2)

4. 紅海行動觀後感500字 紅海行動觀後體會

5.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500字 小學生觀影心得體會

Ⅷ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300字

沂蒙六姐妹》的確是一部好作品。90分鍾里,隨著影片劇情的展開,一位位為支援革命甘做犧牲和奉獻的沂蒙女性,一個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支前故事,一幅幅展現沂蒙秀美風光的畫面慢慢呈現出來,緊緊纏繞著我的情感。整場演出,沂蒙山區的婦女們用她們柔弱的肩膀挑起了重擔,為孟良崮戰役的勝利乃至整個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作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在撞擊著我的視線,震撼著我的心靈。我的淚水情不自禁地一次次打濕雙眼,悄然滑落。戰爭,我們往往關注軍隊、戰士,關注軍人、男性,關注在血肉紛飛的戰火當中,他們如何去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的民族和國家做出的犧牲、奉獻。戰爭本應該讓女人走開,因為,女人是柔弱的,是戰爭中最為不幸的一個群體。在炮火連天的戰亂中,不知有多少女人飽受欺凌、殺戮。 在殘酷的戰爭面前,他們是真正的弱者。然而,以沂蒙六姐妹為代表的沂蒙山區的婦女卻成了這場戰爭的絕對主角,成了和共產黨貼得最近的一個群體,。她們把原本局限於一個小家庭的愛,化作了對黨和子弟兵以及生養自己土地的愛。面對敵人,她們或者拿起武器抗爭在殺敵的戰場,或者積極動員生產、參軍支援前線,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們一起撐起了戰爭的勝利,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獨有的貢獻 。這就是以沂蒙六姐妹為代表的沂蒙兒女用鮮血和淚水鑄就的力量無窮的沂蒙精神。愛黨愛國、艱苦創業,改革創新、敢為人先,不懈奮斗、無私奉獻沂蒙精神的真實寫照。難怪陳毅曾動情地感嘆:「我進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 正是有了這種精神,在崢嶸歲月沂蒙兒女擁軍支前拋灑熱血;正是有了這種精神,沂蒙人民抹一把淚水,挺起脊樑,在新中國成立後,開始了艱苦創業;正是有了這種精神,沂蒙人民走出深山,甩脫閉塞,走進新時代。沂蒙人民的事跡感天動地!沂蒙精神萬古流芳!

閱讀全文

與沂蒙紅嫂俺的娘電影觀後感6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哪家電影院有包月 瀏覽:136
主角進入電影世界最後成神 瀏覽:254
草根電影網新哥哥 瀏覽:121
日本山口組電影推薦大全 瀏覽:993
喜寶電影音樂下載 瀏覽:182
韓國代表電影院 瀏覽:303
電影抗擊完整版 瀏覽:254
一部電影網路播放權多少錢 瀏覽:545
傷城電影中文主題曲 瀏覽:232
迪士尼電影花木蘭經典台詞英文版 瀏覽:78
林正林電影大全電影 瀏覽:212
鋼鐵俠主角托尼最新電影 瀏覽:929
電影奧斯維辛大逃亡音樂的名稱 瀏覽:854
女主角沒腿的法國電影 瀏覽:665
幾部勵志的英文電影推薦 瀏覽:655
中文基督電影 瀏覽:356
電影院被摸 瀏覽:908
用圖片合成電影膠片動畫 瀏覽:682
電影配樂用古典音樂 瀏覽:110
李孟羲演過的電影大全在線觀看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