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觀《農奴》有感300字
懷著心酸而又沉重的心情,我看完了電影《農奴》。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許多酸楚的情節夾雜著哀痛的音樂,就像一把鐵錘,重重地敲在我心裡,觸及我的靈魂。 影片的主人公強巴一家世代都是農奴,他剛出生,父親就被貴族老爺折磨死了,當母親也要離開強巴的時候,小強巴哇哇地大哭起來,哭得聲嘶力竭,讓母親潸然淚下卻又無可奈何。一轉眼,小強巴已經十多歲了。他跟著奶奶去老鐵匠家,當他要喝老鐵匠家的水時,奶奶卻叫住了他,老鐵匠說:「孩子,不要喝我們老鐵匠這種黑骨頭的水。」強巴走後,老鐵匠的女兒蘭朵怯生生地問:「父親,我們的骨頭真是黑的嗎?」老鐵匠長嘆一聲:「是白的,白的—磨成了黑的。」這句話聽得我無比難受,「人生而平等」在那個年代是多麼奢侈的觀念,老鐵匠甚至他的兒女一生都不能擺脫「黑骨頭」這樣讓人抬不起頭的稱號! 當強巴跟著奶奶去上廟的途中,幾個貴族老爺策馬奔騰,耀武揚威,而強巴和奶奶只能低著頭,小心翼翼地讓到路邊,這讓我再一次感受到強烈的不平等。可在農奴時代,貴族和農奴又怎能平等呢?我多麼慶幸現在的西藏是已經被和平解放了的西藏,是欣欣向榮、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西藏,是人人平等、再無高低貴賤的西藏!到了廟里,強巴由於太餓,看到案台上擺了供果就想過去拿。鏡頭拉近,定格在了強巴的腿上,我看到了強巴乾瘦的小腿,破爛的褲子,沒穿鞋的腳,就像個小乞丐一樣,鏡頭流轉,強巴的眼睛滿是飢餓和對供果的渴望,強巴的胳膊太短,就在他終於要夠到供果的時候,喇嘛出現了,強巴小小的眼睛裡滿是驚恐,我腦海了突然浮現一個詞:惡魔。是的,喇嘛就像一個惡魔一樣,揪著強巴的耳朵把他攆了出來,要讓他接受割掉舌頭的懲罰。十多歲的孩子,那麼小,喇嘛卻不管不顧,不依不饒地一定要割舌頭,我不知該如何來形容他們人性的泯滅。當奶奶乞求割自己的舌頭來替代強巴的時候,被喇嘛一腳踹到了樓梯下。奶奶七十幾歲的高齡,卻順著樓梯一直骨碌地往下滾。佛語有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可見佛教最看重的便是「善」,但我從喇嘛的舉動中只看到了「善」的對立面——十惡不赦中的「惡」! 當強巴被抓來當貴族少爺的「人馬」時,他倔強地用沉默表示著反抗。管家用鞭子抽,揪住他的頭發往樹上猛撞……貴族少爺和小姐「咯咯」地笑了起來。他們和強巴一樣處於豆蔻年華,他們的笑聲本該天真無邪、悅耳動聽,可在我聽來是,那陣笑聲是那麼尖銳,那麼刺耳,那麼聒噪,那麼讓人心煩意亂。就在他們笑的時候,蘭朵躲在樹後偷偷地哭了,放肆的笑聲和嗚咽的哭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讓人感慨萬千。同樣是小孩,但他們一個生活在「人間天堂」,一個卻生活在「修羅地獄」。 有一天蘭朵很興奮地跑來找強巴,告訴他人民解放軍進了西藏,人民解放軍是砸碎農奴腳鐐的兵。強巴心上掠過了一絲希望。解放後,強巴隨老爺朗傑去會見進藏的解放軍。他把朗傑摔下馬,因為解放軍的及時趕到而使他生平第一次免受懲罰。疲累不堪的他昏了過去,一睜眼首先看到的就是解放軍帽子上的紅五角星,想起蘭朵對他講過的話,震撼極了。一個解放軍戰士為他穿好鞋,兩個護士攙扶著他走出門外,首長為他牽來馬,強巴的心情找不到詞語來形容,因為這樣的場景他想都不敢去想,下跪和流淚的瞬間已表達了他所有的情緒。 不久,郎傑老爺和土登活佛發動叛亂,企圖趕走人民解放軍。叛亂陰謀被粉碎後,郎傑逃往國外時,押走了強巴。途中,郎傑又一次騎到強巴身上,強巴怒火燃燒,把郎傑摔倒在地下,和他展開殊死搏鬥。正在危急時刻,一位解放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援救了強巴。強巴再一次感受到強烈的震撼,他奔回寺廟把土登活佛暗藏的武器取出來准備交給解放軍,不幸被登刺傷。土登為了消滅罪證,放火燒毀寺廟,企圖嫁禍給解放軍,幸好強巴從火海中沖出來及時揭露了土登的罪行,農奴終於獲得了徹底的解放…… 電影放完之後,我心頭仍然有著各種復雜情緒。當我生活在這樣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和平安寧時代,回過頭來觀看這部農奴時代的電影,心裡生出了無數的感恩和珍惜。來到西藏民族學院,我把自己當成了半個西藏人,我為今天西藏欣欣向榮的發展環境而感到無比高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解放軍就沒有新西藏,我們要以一顆感恩之心學好專業知識來促進西藏的發展,給黨和國家交上一份滿意的人生答卷
② 急求電影《農奴》的觀後感
本片反映了農奴的血淚史,展示了野蠻殘酷的農奴制與農奴要求徹底解放的尖銳矛盾。藏族演員旺堆准確地表現了人物深沉復雜的內心世界,出色地塑造出一個農奴形象。影片融紀錄與故事、詩與戲劇於一體,風格凝重而簡練、深沉而含蓄。長鏡頭和光影的象徵性造型以及特技的運用,使影片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該片於1981年在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上獲金鷹獎。本片是典型的新中國文藝的思維模式的產物。影片的新穎之處,首先在於它第一次在電影銀幕上講述西藏故事,並塑造了強巴這一典型形象,通過強巴"三摔朗傑"的情節,描述了強巴的個性及其覺醒的過程;尤其是設計了強巴裝啞、最後才開口說話這一象徵性線索具有強烈的情感沖擊力。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全部都使用了藏族演員,他們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大多對農奴的生活有過深切的體驗,因而表演起來十分的真實本色,使影片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最值得稱道的,當然還是影片的人物造型及其畫面的雕塑感。說影片的導演及攝影師是在"雕塑《農奴》",並不為過:片中的強巴、格桑兩位主要人物的肖像,膚色發亮,線條粗獷,加上強烈的高光,宛如青銅雕像。總之,影片以其版畫式的粗獷、遒勁的光影處理,成為"攝影參與劇作"的一個極佳例證。 農奴是封建社會中隸屬於農奴主或封建主的農業生產勞動者.在經濟上受剝削,沒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權利.農奴(serf)一詞源自羅馬人對奴隸的稱呼――servus,是人身屬於主人的農業勞動者,社會地位極為低下,受到封建主多方面的剝削和奴役。自己組織比較好哦,介紹請看: http://ke..com/view/195351.htm
③ 《解放》觀後感
寫作思路:認真觀看影片,將影片的主題思想詳細地描述一下,把自己觀看之後的感受以及體會詳細地闡述依稀。
正文:
一段塵封69年的珍貴歷史影像,首次公開,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數千條膠片素材里,我們找到一段珍貴的歷史影像。
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聲音響起,當解放戰爭勝利的號角遍布祖國大地,當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夙願即將實現。在祖國的邊疆,在未解放的地區,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呼聲也如烈火燎原,勢不可擋。
在新疆,毛澤東對三區革命的高度評價,讓一個維吾爾族年輕人激動不已。又是怎樣的契機,讓他在開國大典時,登上了天安門的城樓。解放前夕,美國駐烏魯木齊副領事曾這樣預言,共產黨的軍隊將會餓死在新疆。然而究竟是怎樣的動力,讓進駐新疆的解放軍戰士們不僅沒有餓死,還創造了史無前例的進軍記錄?百歲維族老人連自己的歲數都記不清,卻為何一輩子沒有忘懷共產黨的恩情?
在雲南,「普洱專區第一屆兄弟民族代表會議」已進入到同簽誓詞的最後環節,為何會場突然陷入一片沉寂,又是怎樣的一個青年打破了困局,促成誓詞的順利簽署。身處封建領主巔峰階層的他為什麼一定要選擇共產黨,甚至不惜和自己的階級決裂?「揚威橄欖壩,勝利回家鄉」的背後又有一段怎樣激動人心的故事?
看紅旗漫卷西風,五億人民如何真正團圓。在西藏,是什麼讓貴族出身的阿沛·阿旺晉美做出驚世駭俗之舉,毅然減掉身份象徵的發辮?第一塊農田的變遷,百萬農奴的翻身,健康和文明,進步與秩序逐漸在西藏確立起來。背後又有多少動人的故事?
沒有人民的解放,何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勢之下,人民的選擇,又包含了多少深意?
④ <農奴>觀後感
解放前的西藏。強巴的祖祖輩輩都是農奴。他剛出生,父親就被貴族老爺折磨死了,惟一的親人——奶奶在苦難中把他帶大。在他十幾歲時奶奶也死了!貴族老爺把他抓去當了郎生(家奴)。強巴在老爺家,被少爺當「人馬」騎著玩,用鞭子抽,管家揪住他的頭發往樹上猛撞……這個倔強的小強巴沒有用乞求來換取老爺的憐憫,而是用沉默表示反抗。他決心不再說話,像啞巴一樣地把仇恨埋在心底。強巴在苦難中長大了!一天,強巴的好友、鐵匠格桑的妹妹蘭朵告訴他,人民解放軍進了西藏,人民解放軍是砸碎農奴腳鐐的兵,強巴心上掠過了一絲希望的影子。第二天,郎傑老爺去會見人民解放軍。途中,郎傑老爺又要強巴背著他走過河灘。童年的屈辱勾起了他的怒火,加上體力不支,在登上楞坎時,把老爺摔了下來,自己也受了傷。幸而解放軍來到,強巴才避免了老爺的懲罰。解放軍治好了強巴的創傷,還派馬送他回去。部隊首長送他上馬時,他還以為首長自己要上馬,而習慣地俯身跪在馬下。首長驚異地把他扶起來,並請他上馬時,他才如夢初醒,熱淚盈眶而不忍離去。郎傑仇恨人民解放軍,害怕農奴的覺醒,叫管家把強巴綁在馬後活活拖死。這時,蘭朵的哥哥鐵匠格桑趕來,殺死了管家,救了強巴。他們砸碎腳鐐,准備去找解放軍。強巴和蘭朵逃往解放軍駐地的途中,不幸遇到郎傑。在郎傑的追擊下,他們逃到懸崖上,縱馬跳下了雅魯藏布江。他們並沒有死,蘭朵被人民解放軍救起,擺脫了奴隸的命運,成為一個新人。強巴卻被郎傑抓了回來。郎傑把他處死時,偽善的土登活佛收留他當了喇嘛。強巴又被投進了另一個火坑。不久,郎傑老爺和土登活佛發動叛亂,企圖趕走人民解放軍。叛亂陰謀被粉碎了。郎傑逃往國外時,押走了強巴。途中,郎傑又一次騎到強巴身上,強巴怒火燃燒,把郎傑摔倒在地下,和他展開殊死搏鬥。正在危急時刻,一位解放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援救了強巴。強巴覺醒了。他懂得了誰是親人,誰是仇人。他奔回寺廟把土登活佛暗藏的武器取出來准備交給解放軍,不幸被登刺傷。土登為了消滅罪證,放火燒毀寺廟,企圖嫁禍給解放軍。強巴從火海中沖出來揭露了土登的罪行。農奴獲得了徹底的解放。這時,強巴和蘭朵相會了,「啞巴」開始說話了。
影片以農奴強巴一家的血淚史為主線,藉助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展示了西藏農奴制的野蠻、殘酷和農奴要求徹底解放的尖銳矛盾,藏族演員旺堆棧飾演主角強巴,這個貫穿全片但卻只有幾句台詞的「啞巴」,人物性格塑造難度很大。導演啟發演員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把握角色的性格特點和情緒基調,准確地表現了人物深沉復雜的內心世界,創造了一個出色的農奴形象。
本片的劇作處理融紀錄與故事、詩與劇於一體,而導演風格則又具有凝重而簡練、深沉而含蓄的特點。攝影的長鏡頭描述和光影的象徵性造型以及特技的運用,使影片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
民主改革廢除了生產資料的農奴主所有制,參加叛亂的農奴主佔有的耕地無償分給了無地的農奴和奴隸。對未參加叛亂的農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1300多戶未參加叛亂的農奴主和代理人的90萬克(15克相當於1公頃)土地和82萬多頭牲畜由國家支付贖買金4500多萬元。
西藏勞動人民再不受農奴主的沉重差稅和高利貸剝削,勞動果實全部留歸自己,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全區糧食產量1960年即比1959年增長了12.6%,牲畜存欄數增長了10%。西藏人民開始得到爭取溫飽的生存權利。
民主改革結束了舊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領主專政的政治制度,實行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按照新中國憲法,西藏人民同全國各族人民一樣,成為國家的主人,享有法律所規定的一切政治權利。
西藏自治區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他們直接選舉縣、區、鄉、鎮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這些代表又選舉出席全國和自治區、市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通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行使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的權利。西藏人民為獲得當家作主人的權利而政治熱情高漲,積極地行使自己的權利。
⑤ 解放農奴的觀後感
今天晚上,我看了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的《解放農奴》。 當時農奴所使用的東西都要交稅。當時的農奴用這句話形容了他們自己:除了胃,什麼都不是自己的。當時農奴的生活就如西藏民歌所唱的:山上有沒有主的野獸,山下沒有沒主的人。意思是,在山上有沒有主人的野獸,山下沒有沒有主人的人。全世界聞名的西藏建築:布達拉宮,拉薩古城等偉大建築的設計者都是一些不知名的農奴。在實行農奴制的時候,貴族人民才佔西藏人口的5%。當其它國家已經解除農奴制的時候,我國西藏地區仍然在實行農奴制,那些貴族人稱農奴制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制度。中國西藏是實行農奴制最長的地區。實行農奴制度就無法與外界交流、無法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依舊在原地踏步。當美國要向月亮發展時,西藏還在實行農奴制,逆歷史潮流。我很討厭農奴制,那些貴族人舒坦了,那些農奴都慘了。如果違抗農奴制,那人將就會受到嚴刑。西藏的刑具十分恐怖,有各式各樣的刀、鉤子、腳鏈、手銬等。貴族人龍廈提出作廢農奴制,被遭遇挖眼球因此喪命。我覺得農奴制度十分恐怖,那些農奴們也十分可憐。幸好,在這個和平年代沒有農奴制度,否則又要逆歷史潮流了,又要受苦。
⑥ 《西藏天空》的觀後感怎麼寫
故事講述了兩位西藏青年——庄園少爺丹增(阿旺仁青 飾)與農奴普布(拉旺羅布 飾)之間的恩怨情仇。丹增與普布從小在一個庄園長大,原本相交甚好的兩兄弟由於身份等級和家庭的巨大懸殊,隨著時代的動盪和變遷,兩人從朋友變成了仇人。因少爺犯錯,僕人險些喪命。之後為了替少爺贖罪,以少爺替身的名義到寺里修行,將少爺的名字作為法名,所念的經文、所修的福報,皆為少爺所有。
解放軍進城,受到農奴的熱烈歡迎。人們的思想意識發生了變化,農奴得到解放軍的尊重,得到人權的平等。在這來世重於今生的宗教國度里,僕人醒悟了,於是,僕人開始了要回自己的名字、身份和自由的磨難煎熬與斗爭。
影片以史詩般的恢弘製作,原汁原味地還原了當時歷史事件。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西藏農奴制的蛻變,糅合了抗爭、奮斗、不屈的精神將一段血淚交融,刻骨銘心的故事展現於熒幕
⑦ 農奴制的相關電影
《農奴》是一部描寫西藏農奴悲慘生活的故事片,87歲的編劇黃宗江對半個世紀前的那段經歷記憶猶新。電影《農奴》拍攝於1962年,黃宗江當時四次進藏,對西藏解放前普通民眾的生活進行了深入的了解。
影片中農奴主說:你這奴才敢頂撞我,沒割掉你舌頭便宜了你,叫他女人把他們三代欠的債,連同收屍稅一起送來。要不就叫他把鞭子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