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觀後感700字

電影觀後感700字

發布時間:2023-07-10 04:20:51

①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00字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00字(精選10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00字(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00字1

無意中觀看了一部電影,竟就在我的腦中留下了深深的淵。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主人公安迪受冤入獄後,為了自己心中的希望和嚮往的自由,靠自己過人的才識成功越獄。

在這一整個過程中,安迪遇到很多很多的人,有瑞德、湯米、典獄長……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安迪的老友——瑞德。

整部影片都是以瑞德第一人稱敘述的。這個黑黑的,一笑起來就會露出一口大白牙的監獄老大哥,在沒有遇見安迪之前就已經在這牢中生活了將近二十年。可以說安迪這個人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轉折點。因為安迪的到來,他竟也開始有了些許希望。瑞德在敘述中說過:「我喜歡他。」這也是他和安迪成為朋友的契機。他在獄中總共待了四十年,四十年,這該是有多麼漫長啊?足以讓一個幼稚、不懂世事的孩童成長為成熟穩重的中年人,更足以讓一個中年人變得老眼昏花。可就是這四十年,他習慣了獄中的一切,甚至到後來假釋審查時,也直接地告訴審查人員:「我無所謂。」

他已經被「制度化」,脫離了整個社會,最後出獄時已經是個老人了。時間多麼無情,帶走了瑞德的一切。四十年習慣的「世界」,自己一手建立的「王國」,就在打開大門的那一個瞬間煙消雲散,化為一片塵土隨風而去了。面對他的是陌生的世界,社會的瞬息萬變讓他猝不及防,措手不及。萬般無奈,他已經不屬於獄外那個全新的社會了,能做的,只有退出。不知瑞德是否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如果是我,我會選擇隱退,消失。安迪又救了他,安迪的一封信,使瑞德打消了任何關於自殺的念頭,果斷地去找曾在牢房中形影不離的老友安迪共同生活。

如今的社會是日新月異,一天天都在不斷進步,一直向上,沒有封頂,永遠不會達到峰頂。在這樣的社會中只有擁有堅定的目標和頑強的毅力還有對生活的希望,才不會被生活、被社會淘汰。四十年的漫長歲月,若沒有被耽誤,悟出了這樣的道理,也算沒有浪費。

影片中的瑞德很普通,很平凡,但這樣的人就是我們茫茫人海中的一個。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00字2

「把信仰寄託給神,把賤命交給我。」

這是安迪走進監獄的情形,像任何一個有罪的人,被命運欺騙了。

最初聽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名,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實際肖申克不是這部片子中兩個男主人公的任何一個,它是一個地名,即「鯊堡監獄」。假設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座大監獄,在這所大監獄里,你如何救贖你自己?

這個監獄,是座人間煉獄,獄卒殘暴、獄霸橫行,磨蝕人的精神。在這絕望之中,服無期徒刑的安迪像是用一件無形的護身罩護住自己,心中永遠有希望。

有了希望,肖申克監獄不過是一座形同虛設的監獄,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錘子,一張大海報,便可以救贖生命,可以救贖自由。有了希望安迪可以在救贖自己的過程中盡情的享受每一個小小的樂趣,並將這樂趣傳播開來,將希望播種在每個人心裡。

安迪開始幫助典獄長洗黑錢,並因此得到了更為寬厚的待遇,他甚至不厭其煩地給州zf寫信,並在幾年後得到了回應---州zf向肖申克捐贈了圖書、唱機、甚至史無前例的監獄圖書基金—每年500美金。在唱片中包括費加羅的婚禮。那聲音飛揚,高遠入雲,超過任何在禁錮中的囚犯們所夢,彷彿一隻美麗的小鳥,飛入這灰色的鳥籠,讓那些圍牆消失,令鐵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哪怕只是剎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個飛掠而過的閃光,卻似乎喚醒了囚犯心底里一絲尚未完全泯滅的東西,是的,當老瑞德在夜裡撫摸著昔日的口琴時心中所想的,自由。

安迪沒有被命運毀掉,他獲得了一個完滿的結局。他重獲自由,懲罰了監獄長等惡人,還與老友阿瑞在海邊重逢。

希望是關不住的,是有翅膀的鳥,是流動的空氣,是永遠無法遏制的,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那麼,請你救贖你自己逃出「肖申克」吧!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00字3

片中,瑞德望著監獄的高牆說:「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這就是監獄中的體制化。

「體制化」這個詞不單指體制,制度,放在如今可以說是大眾所依賴的一種習慣;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體制化。

將近一生都在監獄中度過的.老布得知自己將被假釋,甚至做出不惜傷害獄友也要留下的舉動。出獄後更無半分驚喜,在街上惶恐無措;蹣跚地為商品裝袋,惶恐不安深刻於他滿臉的皺紋中。最終,他選擇了永遠地離開人世……

老布懸掛在那的身軀不僅象徵著身體的死亡、生命的消逝,更是象徵著個性與思想的死亡。幾十年的監獄生活磨去了他的稜角,只有獄中才有符合他形狀的格子,高牆外的一切,與他格格不入。

瑞德出獄後有句台詞:不報告的話就撒不出一滴尿。笑了過後不禁顫栗:體制化如此恐怖!讓人想起魯迅作品中的話:我翻開歷史一查……每一頁都寫著「仁義道德」……仔細看了半夜……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體制化吃的不單是身體,更是我們的精神。

反觀自己,似乎心中早已有了那一堵圍牆。如今活在大眾眼中也成為圍牆:幼時活在長輩眼中,長大後活在朋友同學眼中,工作時活在上司眼中……各種各種目光互相交錯搭建成一堵堵長長的圍牆將我們禁錮其中。我們只在不斷地用目光來評價自己,卻未曾問過自己是否快樂是否幸福。甚至於別人沒要求自己就不知道怎麼做,精神已麻木,人生迷亂。體制化無處不在,步步侵蝕身心。

怎樣才能避免被體制化?答案存於影片中:希望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要麼忙於生活,要麼忙著去死。體制化或許是需要存在的,它可以提供快捷通道,卻也侵蝕人心。我們不是體制的內容,我們是人,並不是活於別人的眼中的玩偶或成為某一體制的部分。理想與尊嚴不可放棄,我們是人,追求自由的物種,要懷著「人」的尊嚴而生活,而不是陷入體制的恐懼!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00字4

除了安迪,從監獄里其他角色的身上我也感觸良多。

監獄圖書館管理員老布,是一個使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他從少年時代就進入了監獄,在監獄中度過了50年,他已經習慣了監獄的生活,為了呆在監獄,甚至想通過傷害獄友的方式。

在獲得身體上的自由之後,他發現對於這個世界,他已經無法適應了,他甚至多次想回到監獄之中,最後在掙扎中自縊了。他的經歷令人唏噓不已,但是卻給了我們很多的人生思考。監獄這個地方,不僅在生理上對人的人身自由進行限制,而且在精神上對人進行束縛。而形成這把無形枷鎖的要素就是長期的隔離和體制化束縛。馬克思說過「人是社會關系中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不單單是獨立的個體,而是與他人形成不同的社會關系,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社會關系造就了不同的人。而監獄這個地方,體制化的束縛使得一大眾犯人,尤其是無期徒刑的犯人與外界長期失去了聯系,失去了與外界的溝通,久而久之,監獄就變成了歸宿,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這里,更重要的是他對自由的那種渴望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消磨殆盡了,正如瑞德說的「如果你也在監獄里舉辦了入獄40周年慶,也許你也會有和老布一樣的想法」。

在瑞德出獄之後,他也深深體會到老布當年的那種心情,如果不是因為還有答應安迪的事情未完成,估計也會走上老布的道路。其實在我們的現實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有些犯人出獄後短期內重新作案,原因很簡單,他們已經不適應外面的世界,而是想要回到監獄去,其實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值得我們思考。老布在臨死前寫下遺書,說「當局已經不再在意我了」,這其實也說明了對於那些長期關在監獄服刑的犯人,他們為他們的過錯已經付出了代價,等到他們出獄之後,他們也許沒有了親人,朋友,甚至被唾棄,得不到認可,過著更加悲慘的生活,而監獄反而使得他們有歸屬感,人一旦沒有了歸屬,沒有了他人的認可,那麼他就會走上另一個極端。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00字5

趁著記憶還新、感受最真的時候,寫下對這部經典之作的所感吧!

肖申克的救贖,很久沒有看過這么精彩的片子了,一部勵志之作。看完之後主人翁的點題之句一直縈繞在耳邊:只要心懷希望,就會永遠有希望。

安迪,一位大銀行家,有著對數學和數字天生的敏感,不幸的是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遭人謀殺,而自己卻被誤認為是兇手,兩次無期,被判到了肖申克監獄。於是長達二十年的監獄生活開始了!像劇中說的,他並沒有認為來到監獄是一種煎熬,反而覺得像是在公園散步一樣,是如此的淡定!這二十年,是安迪進行自救的二十年,錘子、海報、以及幫典獄長「逃稅」…一切都是他預置好的,只等那個暴雨夜晚的來臨,伴著閃電雷聲逃離出了肖申克監獄…

在劇中,有幾段兒,我一直有點疑惑,就是安迪在獄長反對的情況下,還毅然的播放那段音樂,我是沒有弄清楚那是怎樣的一段音樂,是嚮往自由和解放?還有一段就是安迪一直都很想在監獄建造一個圖書館,由於資金的匱乏,他便一周一周的向有關部門寫信進行申請資金,最後便是一周兩封…就這樣一直堅持了下去,試想一下,安迪建造這樣一個圖書館的目的是什麼?我想到了好多。監獄里很多的人知識水平都不高,甚至停留在很久以前,像老布一樣出獄之後根本適應不了當今的社會,甚至不能生存,最後的結局只有一種——老布自殺了。還有,劇中一直在強調一個詞「希望」,也可能安迪是想讓監獄里的所有人心裡都懷著希望吧,懷著生存的希望,無時無刻!

故事的結局也是亮點,特別是最後瑞德去那顆樹下尋找安迪留給他的東西,一封信、一些錢,好像這些都不是很重要,但我覺得安迪留給瑞德的是希望,是活下去的希望,至少是安迪拯救了他!

只要心懷希望,就會永遠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00字6

上帝,或者說,更廣義的神,和人類的美德、正義,不是來自外部的對人類的要求,不是紙上的條文,不是為各種利益而打出的旗號。相反,它們產生於人類內心的需要,是對一種永恆價值的追求,是一種對不斷變幻的客觀世界的審視和發現。也只有這樣,上帝,或者說宗教和信仰,才會指引你,完成自身的救贖和突破。我近來在讀佛教的《壇經》,六祖慧能能夠創立「明心見性」的中國型的禪宗佛教,其根本也是把握了禪不再是一種方式,一種理論,一種清規戒律,不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存在於內心深處的人生體悟,從而體現了宗教合理性的本質。與東方的佛陀追求空靈和超越不同,西方的上帝可能更執著於原罪和救贖,但二者都是人類心靈的產物。

安迪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終於完成了越獄的奇跡,並讓典獄長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出獄後,他為什麼不遵循一般好萊塢電影的邏輯去努力證明自己無罪,而是遠走他鄉?

因為,上帝,就存在於內心。罪與非罪,在靈魂的層面,只有不停地審視自已,而無需證明!當瑞德被假釋前再次接受是否被徹底改造的詢問時,他坦然地說:「徹底改造?我不太明白這個詞的含義了。其實我過去每天都在悔恨,不是因為我關在這里,或者你們認為我應該懺悔。我想告訴過去那個犯罪的年輕人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可是他找不到了,只剩下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指出了救贖之路。上帝時刻與人類的靈魂同行!

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如同典獄長諾頓一樣,冠冕堂皇地打著某種宗教、主義、法律甚至公平正義的名義,為了個人和集團的私利,為了開脫罪責,巧言令色,百般詭辯,失去了作為一個人的最起碼的誠實和品質。當一個人習慣於表演並毫不自省時,已墜入萬劫不復的地獄,就不要再談什麼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00字7

其實這部電影自己已經看過很多遍了,但每看一次,都會帶來一次心靈的震顫。

自由和希望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影片中瑞得對安迪說:「聽我說,朋友,希望是件危險的東西,希望能叫人發瘋。」因為對他們來說,他們不是死囚,所以他們必須拋棄任何希望而活著。一次或者多次的終身監禁讓他們只能生活在這四面高牆之內。從一開始對高牆的恐懼到逐漸的適應,以及最後形成了對高牆的依賴,這樣的一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逐漸摒棄希望的過程。

而影片中的主人公安迪他卻是與他們截然不同的想法,他對著瑞得:「記著希望時間好東西,沒准兒是件最好的東西,而且從沒有一樣好東西會消逝!」當獄友們在春光明媚的早晨,一邊喝著安迪用生命換來的冰鎮啤酒,一邊享受著舒適的陽光;當所有的囚犯和獄警認真的聆聽著安迪所放的莫扎特音樂;當囚犯自由地出入安迪一手創辦的獄內圖書室時,我相信那時候的他們是自由的。

最可悲的就是做了五十年圖書管理員的托馬斯在獲得他第一個假釋時,因為沒辦法適應這個自由地社會,而最終選擇了自殺。毋庸置疑,自由給了他的確實是希望,然而卻是這樣的希望帶給他的卻僅僅只是擔憂與惶恐不安的生活。其實在他的心底,早已忘卻了自由的存在,五十年的牢獄生活早已抹殺了他的希望,虛妄的承諾給他一個自由的希望,他反而不知所以了。

而安迪則以「要麼忙著生活,要麼忙著死去」的態度,堅信著希望的存在,他用了20年的時間打通了瑞得所說的需要600年時間才能打通的地道。在那個雷電交加的夜晚,在穿過500英尺惡臭的下水道之後,他最終成功了!他救贖了就自己!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自救,也可以救人,只要你願意。影片的結尾出現了大片藍藍的海水,那時真正象徵自由的顏色。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00字8

扭頭望了眼窗外,雨從墨黑的雲層中傾瀉而下,跟肖申克監獄里的那天下得一樣大。

大銀行家安迪,因誤判獲刑而入獄,餘生只能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天降大禍,被莫須有懲戒,二十年的牢獄之刑,非常人常態能應對。但安迪並沒有選擇頹廢地虛度光陰,而是走出了一條「求人不如求己」的「越獄」之路。

安迪的監獄生活很糟糕,備受惡霸欺凌,也曾經歷最嚴厲的一個多月的單獨囚禁,但這些都沒能澆滅他心中希望的火花。他曾對獄友說:「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而美好的事物永不磨滅。」這大概就是安迪甘願用十九年挖掘地道的艱辛換來一朝自由的全部動力吧。當看到安迪爬過污濁的下水道時,當他離開了那個讓他蒙冤二十年的肖申克監獄時,當他在黑夜的瓢潑大雨中放聲而歌時,我的心被重重地錘擊著,激盪起希望的波光。整整十九年的時間,打造出來的一條逃生之路。這樣的事,有人或許連想都不敢想,有人或許只敢想卻不敢做,而只有安迪,只有像安迪這樣內心懷著執著希望的人,才能沖破牢籠,沖破束縛,最終翱翔天際。

這部電影讓我動容的,還有題目里的「救贖」。安迪之所以在獄中十九年沒有與他人同流合污,是因為他始終不放棄對自由的渴望,就像劇中台詞所說:「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安迪心中自由的光輝照亮了自己,也照耀了他人。他的朋友瑞德本已放棄對出獄的追求,但在安迪的影響下重振旗鼓,洗心革面。我想當獄友們想起獄中生活時,會感激監獄中安迪所給予的美好,其實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安迪,他對自我完成了拯救,也對他人完成了救贖。

「有時候,不是因為看見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能看見希望。」在生活中,我們不可能去完全模仿安迪,但當自己的生活中處處陰霾密布的時候,要告訴自己,一點火花,也可以燎原;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可以抓住希望的火花,沖出生活的陰暗。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00字9

我觀賞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受冤入獄的安迪·杜佛蘭不屈不撓,用一把小小的鶴嘴鋤偷挖通道最終逃出肖申克監獄,成功越獄後,他以證據使洗黑錢典獄長山姆·諾頓畏罪自殺,並用與其合作時捏造出的不存在之人的身份生活,還給了獄中好友瑞德在假釋出獄後的生活保障。

這部電影深受好評,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劇情跌宕起伏,出人意料,並不乏味。主人公安迪是一位敢於與命運抗爭,他不被挫折打敗,機智聰明、勇於行動、樂觀善良、善於察言觀色,成功在肖申克這所殘酷的監獄中將自己救贖出。

事實上,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應該熄滅了安迪的希望,讓他感到肖申克監獄根本不可能還他清白或是允許他逃脫,比如剛入獄的無名胖子因大聲哭喊遭獄警毒打致死,「姐妹花」對他的毆打,老頭布魯克斯因無法習慣處於新生活而自殺,湯米了解真相、願為安迪證明清白卻被典獄長指使人射殺了他,可是安迪並沒有絕望,他仍實行著自己周密的計劃,不可思議地逃離了肖申克監獄,並過上了嚮往的、無人能觸及的生活。

安迪越獄後爬出下水道在雷雨中得意地張開雙臂仰天大笑的那個畫面,使我看到了自由、希望、自我、狂野、不羈、嘲笑。只需爬過這么一段骯臟的路,即可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他沐浴著這雷雨,感謝來自自己的饋贈,這一刻,肖申克的枷鎖再控制不了他,它能夠使那些曾凌駕於他之上的人都受到制裁。但這美好,當然並不如此輕易就能夠得到,他需要付出的,是他人所不能忍受的。別人都不相信能夠做到的、更不願意去做的,他做到了。

人生便是這樣,不幸也許就會降落到你的頭上,來擊潰你一切的信念,想得到你所想要的,必然要遭受磨難。只有動用你的智慧與力量,才能夠將你自己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00字10

看完《肖申克的救贖》後,我首先關注到了一個新穎的詞:體制化。何為體制化?在瑞德出獄後,有這樣一段旁白:「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正如同老布,在監獄呆了50年,但在假釋通過後,又想做出一些傻事,留在監獄。當他重新進入社會後,他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50年前汽車還未盛行,50年後穿梭在大街小巷。老布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適應社會,最終上吊自殺。「說實話,這還不如老死在監獄的圖書館里。」他們這樣說。而瑞德在經歷了兩次的假釋駁回後,第三次假釋審問時,安迪已逃出監獄,瑞德也早已坦然:「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跟他溝通讓他明白我現在的心情,但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流入了歲月長河裡,如今只剩下我這垂老之軀。」

在瑞德第三次假釋通過時,大半輩子都已虛度在這肖申克監獄中了,他習慣了這里的體制化,以至於後來在超市當店員時,上廁所都必須打報告。若不是安迪的出現,也許瑞德會在監獄度過一生,也許像老布那樣鬱郁而終,但他沒有。他心中存留著一份希望,使他活下去,去尋找安迪,去尋找她口中的那個沒有回憶,但是滿是溫暖的地方。

何為救贖?希望,自由,堅持,便是救贖。

在瑞德對安迪的一次描述中說:「他的步伐和談吐簡直是異類,他像是在公園散步,無憂無慮,彷彿身披隱形衣。」這是因為安迪心中一直都有自由的信心與決心,因此他有精密的計劃與行動。

而在安迪給瑞德寫的信中,最後說道:「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典,希望遵循上帝的旨意,匍匐在500米長的下水道里,通向美麗的新世界。

它帶來的是恆久不變的真摯友情,百折不撓的靈魂鑄煉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希望與自由,便是最好的救贖。

;

② 電影《重來》700字觀後感

本來以為我再活一次會有什麼不一樣,結果還是差不多,沒什麼不同。只是突然覺得,再活一次的話,好像……真的沒那個必要。

——題記

電影《重來》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醫生的妻殲侍子因車禍而流產,但這個孩子卻不是醫生的。她活了過來,卻忘記了三年來的所有事情。她忘記了她拋棄舊男友與醫生結婚,她忘記了她曾厭倦婚姻又邂逅了新情人。她在醒來時只記得一件事:她愛醫生,她要嫁給他。

開始醫生覺得這並不是一件壞事,至少他又重新得到了妻子的愛,而他快要失去的感情也因意外重新回來,而感到倍加珍惜。可是,問題是如果重來一次就會不同嗎?她看上與三年前相同的結婚戒指;她挑了與此前拍結婚照時一樣的禮服;旅行時她挑了一串相同的`手鏈送給心愛的男人——這回是送給醫生,之前那串戴在與她一同出車禍的男人的手上。

照這樣寬改臘下去,她還會報班去上拉丁舞課,還會遇上那個熱情如火的老師,還會愛上他,還會懷上他的孩子……但幸好故事打住了這種宿命的輪回,她了解真相後,拒絕了拉丁情人,約丈夫在山頂見面。影片就這樣結束在兩輛車相繼前往的夜色里。究慎滑竟相守還是離別?這無法知道。

說這是宿命也好,輪回也行,但終究就是這一條路。就像是命中註定似的,重來時改變的無數細節就像這路上生出的無數岔路,無論怎樣走,都逃不過命運的安排,終點始終只有一個。即使時光已逝,但活在三年前的她仍將把樁樁舊事一一再現。生活的劇本無論怎樣改變,結局早已定好。

如果重來一次,這只是一種假設,只是一種理想中的事情,也只能夠出現在小說與電影中了。

如果真有這種重來,我倒覺得沒這個必要了。就像一個殺人犯,讓他重來就能保證不讓悲劇重演嗎?讓一個買不中彩票的人重來一次,他就一定能買中嗎?如果彩票號碼也同時改變怎麼辦?

所以,無論能否重來,都要好好把握現在。重來,真的沒有必要。

③ 經典電影觀後感700字

經典電影觀後感700字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我整理的經典電影觀後感7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電影——《戰馬》。主人公是士兵艾伯特和他的愛馬喬伊。這部電影拍自於英國,裡面的戰爭場景非常逼真,讓人感覺肅穆,庄嚴,殘酷。

在一個農場,大馬生下了小馬,它們在一起的時光非常歡樂,可是好景不長,它們被迫分離。艾伯特的爸爸花了三十金幣買下了小馬並帶回了家。可是媽媽不同意,因為她認為小馬不會耕地。艾伯特為了讓小馬留下來,一支訓練喬伊。經過了幾天的不懈努力,艾伯特和喬伊做到了。他們一起耕種,玩耍,密不可分。看到這里,我感覺到了艾伯特和喬伊的友情,讓我看到了人和動物間的感情,以及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這里值得我學習。

後來,艾伯特家裡沒有錢交房租了,爸爸瞞著艾伯特把喬伊賣給了軍隊,艾伯特為了去尋找喬伊,去參軍了。他們兩個經歷了無數生死的`考驗。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喬伊在穿_地時,不小心被鐵絲網纏住了,它不斷地哀嚎,嘶鳴。兩方敵對的士兵看到了這個生命的掙扎,都暫時忘記了自己的陣營,去努力的拯救喬伊。戰爭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可在無辜的生命面前,他們的良知還沒有被完全泯滅。我想如果世界上沒有戰爭該多好啊!

影片結束後,我們又看了幾張關於戰爭的圖片。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攝影師在戰場上偶遇了一個小女孩,他想給那個孩子照張相,可是孩子卻做了一個震驚的動作。她猛然舉起了手,因為她把攝影師的長鏡頭看成了槍。看到這里,我在想她才4歲啊!應該是天真爛漫的孩子,可卻知道什麼是槍,我想她肯定經歷過很多戰爭,直面過生命的消逝,這也許就是戰爭的殘酷,它奪走了孩子的家園,也奪走了孩子的爛漫。我由衷的希望可以世界和平,不再有戰爭,不再有失去笑容的孩子。

;

④ 電影《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700字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電影《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7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700字1

最近我看了一部感動人心的電影,名叫《一條狗的使命》。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條狗的靈魂做了四輩子的狗。第一輩子講了一個叫伊森的男孩和媽媽在逛街時撿到了一條奄奄一息的狗,把它帶了回家幷給它取名叫貝利。伊森和貝利十分要好。伊森長大後,在一次偶然中被別人燒掉了房子,失去了女友,而伊森也離開它去做生意了,貝利十分孤單,過了第一輩子。第二輩子,貝利做了一條警犬,在一次行動中犧牲。第三輩子,貝利在偶然的機會中,促成了一次結合。第四輩子,貝利回到伊森的世界,促成了伊森和前女友的重新生活。

在這部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貝利的第二輩子。它撲倒了想殺害他主人的`槍手,而自己卻犧牲的場面。那時,搶手悄悄摸到了警察背後,正在瞄準。而准備槍響的那一刻,貝利就如離弦的箭從旁邊竄出,撲倒了搶手,而自己英勇犧牲。貝利在撲之前會想自己會犧牲嗎?一定沒有。他一定在不假思索地想:我的主人就要犧牲了,我必須得救他!是多麼堅定!

這部電影在片尾說:活在當下,給予別人快樂,是狗的使命。為別人服務,助人為樂,以別人為核心,這是多麼高尚的品德啊!就像北宋初年的政治家范仲淹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還記得最近新聞聯播上說的嗎?某地又有一人不慎落入水中,附近一位會水的小夥子,想也不想就跳入了水中,知道吧落水者就起來為止。然後,他為了逃避別人的贊賞離開了此地。這些可愛的人,正像蠟燭一樣,照亮了別人,卻燃燒了自己。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才能讓這個世界溫暖、幸福。

活在當下,給予別人快樂,是狗的使命;但我覺得,這同時也是人類的使命。

電影《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700字2

今天,我去電影院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一條狗的使命》。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名叫貝利的狗經歷多次重生,在不同主人那裡經歷的人生和定位出自己的使命,最後又回到了最初的主人身邊的故事。

電影高潮在最後一部分,小狗貝利產生了自己的願望之後,開始尋找主人,開始為主人尋找曾經的戀人,開始想方設法讓主人知道自己就是曾經的貝利。

這一切,對一隻小狗來說,實在太難了。有時候,我們想證明自己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尤其是想證明自己一直沒有改變,難上加難。可對貝利來說,因為有了主人的信任,有了主人給它嘗試證明自己的機會,一切都順其自然。

在小狗貝利的三生中,有在危險之際拯救家人生命的時刻;有在主人情緒不好的時候主動製造快樂的時刻;有化身警犬破案,對主人中彈犧牲的時刻。生活總是會在最關鍵的時候,讓你感受到陪伴的意義。對那些不滿足於平淡生活的人來說,唯有看到或見證這樣的選擇,才能真正感覺到生命波瀾不驚背後的使命。

電影里的許多畫面都是以小狗貝利的視角呈現的,似乎周圍的一切都是居高臨下。本以為一切理所當然的相處,殊不知,我們去占據了某一種無法回頭的傲慢。

一生的時間也太匆忙。主人的一生,對於小狗貝利來說,已經經歷了三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小狗更為珍惜自己再次遇到主人的機會。為了珍惜,就會有使命。有了使命,就會有那些讓我們誤解、釋然,甚至感恩的事情發生。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悟到每一個狗狗的出現是為了完成他們的任務,完成他們畢生的使命,給我們帶來快樂。我不禁想問:我們人類的任務是什麼?我們的使命是什麼?

⑤ 紀錄電影《大國糧倉》觀後感700字

紀錄電影《大國糧倉》觀後感700字(通用12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紀錄電影《大國糧倉》觀後感700字(通用12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紀錄電影《大國糧倉》觀後感700字1

一個人將一生獻給一片土地,只為堅守一個夢想。——題記

您深一腳淺一腳地踩在泥濘的田埂上的背景,您那一件件廉價的花襯衣,您那台「世界名車」奇瑞….這年夏天,深深烙印在我心裡。

背灼炎天光

烈日當頭,稻浪滾滾。您肩杠農具,兜揣放大鏡,在沒腿的泥中滿跚。低頭端詳,您臉上的老年斑正是歲月的勛章,花白的銀發讓您更加精神。手捧稻穗,您深陷的眼窩漸漸有了光彩,閃爍的瞳仁與微笑流光溢彩,您用汗水澆灌出這沉甸旬的黃金稻。

從實驗田這頭一路俯首仔細觀察到那頭,身影遂漸被拉長,一趟來回,一背汗水。每日都如此艱辛,您面朝稻葉背頂炎陽,偶爾才坐到樹陰下,在夾子本上記錄所得。火熱的烈日從東方升起爬到山頂,又順著西邊的樹梢徐徐滑下。

但惜夏長

時光如川,又是一年稻豐時。夏日轉瞬即逝,稻兒們奉出顆顆金黃,搖曳在微風中,您立於田埂之上,雙手插腰站定,極目四望,滿眼金黃,不禁咧開嘴,憨憨地笑了,滿臉的自豪與興奮。

但您總嘆息夏天太短,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究。是啊!「貪心」的你又怎麼可能知足呢?您將水稻每公頃15噸的產量提升到每公頃18噸,將高產水稻變成海水稻。水稻的每一點進步,每一點成長,都凝聚著您的無盡心血啊!若不是當年歷經飢荒,若不是當年的深痛怦擊,又怎麼能「貪得無厭」,怎麼能開創水稻的新紀元,救濟蒼生呢?

15元的襯衫,50元的衣服,100元的鞋子,260元的手錶,是您!懷揣著永恆的赤誠之心,是您將一生都獻給深沉的土地,一生都專注於陪伴在水稻左右,解決了全國、全洲乃至全世界的溫飽問題,向您致敬!還是您!

手執水稻,痴迷一生。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粒種子改變世界!這個夏天,稻子熟了,金浪翻滾,而您卻永遠地去了,去追求那個永恆的夢,您也許化作了天的一顆明星,閃閃爍爍間看著我們吃飯呢……

紀錄電影《大國糧倉》觀後感700字2

當你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不,我會想到「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飢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解決一個國家吃飯問題的大功臣。

袁隆平,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利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每年解決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對於一個幾千年未曾真正解決吃飯問題的大國,這是一個多麼巨大而深遠的貢獻!他先後獲得了國內國際多項頂尖大獎,身兼數十個學術和社會職務。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閃爍翱翔;風雲市場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麗登場。

不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這些輝煌、榮耀、名利,似乎絲毫也沒有對袁隆平產生任何改變。從播種到收獲,他依然風塵僕僕地騎著摩托車去試驗田;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趕著陽光從北到南察看育種基地。即使這次來京領獎,他也無時不惦記著他的試驗。

他拉著身上的衣服說:「這是我最貴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買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買六條領帶,人家都說好。」但他抽煙要抽好煙——「中華」,每個月二千元,是生活中最奢侈的開銷。「我對財富的看法,有錢不花就是沒錢,放在銀行里那不是自己的錢。」

不論銀行里有多少錢,袁隆平還是種水稻的人。他除了日漸增多的條條皺紋,沒有任何的變化。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研究,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紀錄電影《大國糧倉》觀後感700字3

當你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而我,會想到「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飢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解決一個國家吃飯問題的最偉大的人。

為什麼說袁隆平爺爺是最偉大的人呢?我國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授予他金質獎章和「傑出的發明家」榮譽稱號。國際同行稱他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利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每年解決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袁隆平爺爺做出了如此之大的貢獻,卻是一個艱苦樸素的人。他拉著身上的衣服說:「這是我最貴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買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買六條領帶,人家都說好。」但他抽煙要抽好煙——「中華」,每個月二千元,是生活中最奢侈的開銷。「我對財富的看法,有錢不花就是沒錢,放在銀行里那不是自己的錢。」不論銀行里有多少錢,袁隆平還是種水稻的人。他除了日漸增多的'條條皺紋,沒有任何的變化。

一位記者問到有沒有想過把辛苦得來的科研成果對台灣水稻界保密時,袁隆平回答:「那要看對哪些人保密啦,這個東西內外有別是不是?台灣是我們的同胞,我們大家沒什麼可保密的,當然是分享成果啦。說老實話,我一點也不願保什麼密,我個性是這樣。」好個「內外有別」,在涉及「兩岸關系」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袁院士可一點也不含糊。

袁隆平,天上的行星以他命名,地上的水稻認他為「父」,居功不自傲,妙語常留香,為人類做出的貢獻,為他人帶來的歡樂!永s記人們心中!一路走好,袁隆平爺爺!

紀錄電影《大國糧倉》觀後感700字4

「真正的離別,沒有長亭古道,沒有勸君更進一杯酒,只是在一個和往常一樣的清晨,有人永遠留在了昨天」——題記

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間地頭忙碌;他,九十歲高齡還能用流利的英語與其他國家交談;他一直有個「禾下乘涼夢」:試驗田裡,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像掃帚那麼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一陣風吹來,稻浪此起彼伏,躺在稻穗下乘涼……擁有這個想法的老人究竟是誰?沒錯,他就是我最尊敬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他從一個夢想開始,為之奮鬥了大半生。

20世紀70年代,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經過多年反復實驗,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這種雜交水稻能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袁隆平不僅是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終走在雜交水稻技術的發展前沿,袁隆平和他的雜交水稻,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烈,為解決發展中的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戰略措施,中國的雜交水稻被推廣到印度、越南、菲律賓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增產效果十分明顯,袁隆平榮獲多項國際大獎,享有很高的國際聲望,我國將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袁隆平,同時它也是我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的獲得者。

山河因而色變,草木為之含悲。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袁爺爺去世了,未曾蒙面,看到消息已淚流滿面。他終究是離開了,帶著對祖國和人民的最誠摯的最深沉的愛,踏著七彩祥雲離開了。

人類文明中總有幾個時代之子推動著族群的前行,完成使命後又變成天上的星星,他一定是趕著去創造下一個奇跡了,他曾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都遠離飢餓。」袁爺爺您做到了,為天地立心,繼往開來;為生民立命,彰顯大愛;為萬世開太平,家國情懷。

一日三餐,米香彌漫,飽食者當常憶袁公,在此,我向您致敬,袁爺爺,一路走好!

紀錄電影《大國糧倉》觀後感700字5

2021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去世了。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的死是比泰山還重的。縱觀袁隆平爺爺的一生,我們會發現他的一生是偉大的。

路有餓死殍,路有凍死骨。

上世紀60年代3年自然災害時期,袁隆平爺爺親眼目睹了在街邊有人餓死的景象,這給正在研究農業的他心靈產生了極大的震撼。也讓袁爺爺明白了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能絆倒一個國家的道理。從此袁隆平爺爺走上了研究水稻的道路

一心一意做研究,堅持不懈出成果。

那時袁隆平發現蘇聯人的方法並不可靠,於是他只好偷偷研究歐美的學說。學習完後,袁隆平便天天下地觀察,尋找合適的秧苗。他經常四處奔波,在各地的農田地里觀察。為了育種,他在火車上用體溫育種。盡管有人總會反對,說他不好,但他一直「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雖然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取得突破,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不斷反思、總結。終於取得了突破。以至於在滇南大地震的時候他也在臨時的帳篷里研究。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研究出了野敗。後來,雜交水稻的產量不斷突破新高,為我們的糧食供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禾下乘涼幾時有,雜交水稻覆全球。

袁隆平說自己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現在,雜交水稻的畝產是不斷增加,秧苗的品質也在不斷提升。我相信在不久後的,禾下乘涼夢一定會實現的。可惜袁爺爺沒有等到這一天,這可能是他的一個遺憾吧。現在,雜交水稻已經推廣到了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解決了不少當地人的吃飯問題。這是袁隆平爺爺對世界做也的貢獻。

袁隆平爺爺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我們應該學習他純朴、勤儉、純粹、高尚的品德。現在,我們充分落實光碟行動就是對袁爺爺最高的敬意。國士無雙,原袁爺爺一路走好!

紀錄電影《大國糧倉》觀後感700字6

與糧食同行,珍惜當下——沉痛悼念袁隆平爺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每每吟誦這首古詩,我就情不自禁想起一位老人。這位老人,是一介「農夫」。他畢其一生耕耘田間,淡泊名利,播撒希望,收獲糧食的富足,他在泥濘中倔強地尋找解決中國糧食問題的方法。這位老人,就是袁隆平爺爺。

「倉廩實,天下安。」千百年來,糧食一直就是一個國家的立根之本,是全民的希望。袁隆平爺爺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為了這個夢想,他努力了近70年,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這一事業。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取得了無人超越的成就,他成功了!他研究的雜交水稻使得全球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1%的人口!袁隆平爺爺,是人民的英雄。

袁隆平爺爺曾說過,他有兩個夢想:第一個是禾下乘涼夢;第二個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不幸的是,5月22日下午13時07分,袁隆平爺爺因為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一時間,全國哀悼,長沙人民更是自發十里長街相送。

當我得知這個消息,內心很是沉痛。但我所能做的,就是好好吃飯。把碗中的米飯吃完、吃干凈。「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節約每一粒糧食,珍惜現在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

雖然,現如今各種各樣的精美食品層出不窮,但眼前這碗潔白的大米飯,更應該讓我們心存敬畏!因為這是袁隆平爺爺嘔心瀝血栽培出來的成果,這是他為民為國的精神!

很多人熱衷追捧娛樂明星,並樂此不疲,又有多少人去關注科學界這些為社會、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默默無聞於人群中的一些人呢?像袁隆平爺爺這樣為中國、為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這才是我們青少年應該追捧的明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我做起,養成不浪費的好習慣。與糧食同行,珍惜當下。「地上播種子,天上撒甘露。」祝袁爺爺一路走好。

紀錄電影《大國糧倉》觀後感700字7

袁隆平爺爺說過:「浪費不但可恥,更是犯罪。」

——題記

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他一生最大的願望是「讓人類擺脫飢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他辛辛苦苦培育出雜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量,使我國人民不再挨餓,都能夠吃飽飯。小時候,媽媽教會我的第一首古詩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我們應該珍惜糧食,好好吃飯,拒絕浪費!

雖然現在我們已經能吃飽飯了,但世界上卻還有很多人在挨餓。據資料統計,2017年,世界飢餓人口的數量上升至8。21億人,相當於全球人口中每9個人就有1個人在挨餓。當我看到非洲小孩餓得皮包骨時,我的眼睛不禁濕潤了。他們那深陷的眼窩、無助的眼神、枯木般的四肢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他們實在是太可憐了。但地球的另一邊,有些人卻根本就不懂得珍惜糧食,經常浪費,奢侈無度,白白浪費太多的食物(插評:若將浪費糧食的情景描繪出來,更形象,更具感染力。),實在是太不應該了,我們要杜絕一切奢靡之風,拒絕浪費。

要做到不浪費糧食,就要「好好吃飯」。比如在吃自助餐時,我們要吃多少拿多少,一次不能拿太多;在餐館吃飯,我們也要盡量做到光碟行動。

在我家,我們每個人都很珍惜糧食。如果有吃剩的米飯,我們也不會把它倒掉,而是留到晚上肚子餓時,給它加些水,熬成粥,或者做成蛋炒飯,也很美味。我們在外面吃飯時,如果不小心點太多吃不完,也會打包回家。每當弟弟不想吃飯時,爺爺就會跟我們講他年輕時缺糧少食、經常吃了這頓沒下頓的艱苦生活,教導他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袁隆平爺爺在5月22日因病逝世了,全國人民都傷心不已,人們用各種方式悼念他,有的人給他敬獻鮮花,有的人到現場為他送別,有的人為他書寫輓聯。對於我來說,我覺得「好好吃飯,拒絕浪費」、珍惜每一粒糧食,就是對袁隆平爺爺最好的緬懷。

紀錄電影《大國糧倉》觀後感700字8

「我年齡90歲,卻有著80歲的身體,和20歲的心理」這句話出自於袁隆平爺爺的口中,袁隆平爺爺是我最崇拜的一個人,因為他一生都在為雜交水稻而研究。然而,就在星期六的下午,一個驚人的消息傳開了,那就是——我們可敬的袁隆平爺爺去世了。

他一生都在為雜交水稻而研究,聯合國為中國送食物中的26年,就是他為這件事畫上了完美的句號。聽老師說,袁隆平爺爺小時候是在城市裡長大的,而他大學畢業之後,要去農業幹活,但是他的爸爸媽媽都不同意,最後經過袁隆平爺爺的好說歹說,終於說服了他的爸爸媽媽。袁隆平爺爺為了研究雜交水稻受了無數次失敗,就在他剛剛插好秧苗之後,一場大雨拔光了他的秧苗,要不是在偏僻的地方發現還有完整的五株秧苗,那他的工作就算是前功盡棄了。又在他剛剛插好秧苗之後,他所在的位置又發生了7。7級的大地震,所有人都勸他趕快離開,但是他卻說:「我的實驗田在這里,我的秧苗也在這里,所以我不會離開的。」在地震的時候,他竟然搭了個帳篷搭在了秧苗田裡,最後總結出了雜交水稻的培育過程。所以它被命名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為什麼袁隆平爺爺造成了這么多次失敗,他還不放棄呢?因為在他的心中,一直有兩個夢,在鼓舞著他。第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有一次,他做夢夢見他的底的秧苗長得像高粱那麼高,稻穗像掃把那麼大,鼓勵兒則像玉米那麼大,他正在和他的助手在這下面乘涼呢!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想:如果雜交水稻的面積等於半個地球陸地的面積,那麼,至少還會多養育4~5億人口。就是這兩個夢一直鼓舞著他,讓他有不放棄的勇氣。

當星期六上午,我聽到袁隆平爺爺去世之後,整個人彷彿都癱瘓了,心都快要碎了。袁隆平爺爺一生都在為國家做貢獻,像他這樣無數的精神多該值得我們學習呀!所以,我們以後一定要吃光碟子里的每一粒米,來紀念我們的袁隆平爺爺!

紀錄電影《大國糧倉》觀後感700字9

一片土地,一把稻米。一片顆粒無收的土地,哭聲直上千雲霄。一把稻米,那會是幾十人,乃至百餘人的生命。「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一片土地,1100公斤。夏日的風吹過稻田,小小的稻苗隨風擺動,似乎是一片夏日的悠閑。可小小的稻苗永遠也不會知道,一位老人不再會開著小車在田間,小心地培育它們。

小苗們會努力長的很高,長的很大,要像高粱一樣高,穗子要像笤帚那麼長,結出的稻米要像花生米一樣大……不會再有人為飢餓所迫,因為「我的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我們害怕偉人的離去,我們害怕後來的人們不記得他們,害怕他們真的變成課本上的一行文字。最可怕的事情,是遺忘。我們害怕他們只知道假大空的概念和意義,不知道他們真正的付出了多少,真正的為什麼值得我們記住。我們真的不會忘記。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一粥一飯思來之不易!

一位老爺爺,笑的那麼和藹,那麼開心,開著他的小車,行駛在田埂上。田裡的稻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稻米像花生一樣大。爺爺笑著,我們跑去告訴他,超級稻長遍了全球各地,他還是笑著,笑的那麼和藹,那麼開心……

昨天,就在昨天,一則消息讓天下人默哀。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於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當媽媽告訴我這個消息時,我很傷心,因為是袁隆平爺爺讓全國14億人吃飽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這是袁爺爺畢生的追求。袁爺爺還說過「糧食可以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感謝您為中國人能把飯碗牢牢的端在自己手中而做出的巨大貢獻。感謝有您!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我們能吃到香噴噴的米飯,是袁爺爺辛苦努力奮斗一生所得。我們更應該乖乖吃飯,珍惜每一粒糧食。我們要永遠記住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袁爺爺您辛苦了!您在天堂好好休息!一路走好!

紀錄電影《大國糧倉》觀後感700字10

當我們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句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聽了這首詩,你是否會想起對祖國糧食產量貢獻最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是他讓我們從飢餓中脫離出來,他是我國不可缺少的大功臣。

袁隆平爺爺其貌不揚,經常戴著草帽,卷著褲腳在田中做實驗,你看見他,可能都想不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於1930年,在2021年去世,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是因為他的一生都在研究雜交水稻。他的夢想就是雜交水稻畝產達到1000公斤以上,讓雜交水稻走出國門,推廣到世界各地。

袁隆平爺爺研究水雜交水稻的初心是什麼呢?因為他小時候曾經親身感受到飢餓的痛苦。袁爺爺的小時候正是飢荒年代,只能靠吃野菜、啃樹皮度日,整日被飢餓所折磨。當時有大批的老百姓沒有渡過難關,最後沉睡在泥土之中。而那時,袁隆平爺爺就立志要研究出高產糧食,讓人們不再活在飢餓中。

袁隆平爺爺為了研究雜交水稻,每天不分晝夜,不眠不休,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可他仍然不氣餒。每次走到稻田中,他手握稻穀,於稻田中奔波,不怕夏日烈陽、秋日泥濘與冬日風雪,面朝黃土背朝天,他研究五十年的雜交水稻終於研究成功了。

雖然袁袁隆平爺爺研製的雜交水稻使他身價千億,可他的生活卻異常簡朴,每月6000元的工資生活就讓他十分的滿意了。穿著幾十元的衣服,穿著百多元的鞋子,這種淡泊名利的品格讓人十分佩服。

可是,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長生不老,即使是對國家有巨大貢獻的袁爺爺也是,活了91歲的袁隆平爺爺在2021年5月22日去世了。就算他去了天堂,他的精神和卓越的貢獻,卻永遠地留在我們的心中。

神農氏返回了他的天國,留下人間稻米滿倉。我永遠懷念您,永遠感恩您!風吹稻花香,國士無雙,我們永遠緬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紀錄電影《大國糧倉》觀後感700字11

說起袁隆平爺爺,老百姓對他最熟悉不過了,是他研究出雜交水稻,從根本上解決了大家的溫飽問題,為老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在昨天上午也就是五月二十二號上午十點零七分,袁隆平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他的離去不但是我們整個中國的一大損失,更是這個世界的損失,我的心情難以平靜,因為我們現在能吃上米飯,完完全全就是靠袁隆平爺爺的,要不然我們現在連填飽肚子都不知道是不是問題。我和家人都很崇拜他,爸爸也給我講了他的偉大事跡,各個網站也發出袁隆平爺爺生前很多感人的故事,我才真正的對袁隆平爺爺有所了解。

袁隆平爺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等,袁隆平爺爺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絕對不是「一顆種子」那麼簡單的事情。

袁隆平,雖然並不是雜交水稻最早的創造者,但是他普及了雜交水稻,將雜交水稻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袁隆平首先提出「要想利用水稻雜交優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而這個理論是對傳統遺傳學理論的挑戰,等於否定了水稻這類雌雄共體,自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的傳統觀點。這種「否定」在實踐中獲得了成功,而且效果很好,所以基本全盤否定了傳統水稻育種理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大家應該都聽過吧。意思就是我們不能浪費糧食。能有的吃已經很不錯了,袁隆平爺爺用大半輩子的精力發明出了雜交水稻也拯救了我爺爺當代的那些人。

也才有我爸爸那代人,也才有我們這代人。現在的人都喜歡那些鋼鐵俠呀,蜘蛛俠呀,但是我覺得袁隆平爺爺才是我們真正的英雄。雖然我這三言兩語,並表達不了袁隆平爺爺的偉大,但我就用一句話就可以表達出來。「中國人的一口飯,袁隆平爺爺的一輩子。」

我在此緬懷和感恩袁隆平爺爺,請大家珍惜我們現在的糧食,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紀錄電影《大國糧倉》觀後感700字12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小時吃飯總剩或米粒掉一桌子一地的時候,媽媽總是苦口婆心的教育我要節約糧食。媽媽還教會了我《憫農》這首詩,讓我知道了一粒一粒米飯,是經過多少辛勞,才出現在我的面前的。就這樣我知道了糧食的來之不易,也改掉了剩飯掉飯的壞毛病。

在學校的「光碟行動中」中我做到了光碟小達人,老師還給我發了表揚信,鼓勵我和同學們最節約糧食的帶頭人。在媽媽的故事中,老師的引領下,我知道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回顧人類發展的歷史,溫飽問題一直是我們人類在努力解決的問題,歷史上記載的一次次的飢荒事件深深刺痛著我們,馮小剛的電影《一九四二》就是反映了近代我國歷史上的一次飢荒事件。

新中國成立之初,盡管政府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但由於底子太薄,很多地方依然要忍凍挨餓。袁隆平爺爺的「雜交水稻」解決了傳統水稻產量低的問題,大大解決了我國糧食產量低的問題,解決了世界1/5人口的溫飽問題,袁隆平爺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爺爺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雜交水稻的誕生,也歷盡艱辛。一項試驗,往往要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袁隆平爺爺創建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世界糧食供給做出傑出貢獻。就是這樣一位熱愛國家與人民的老人,為了解決我們的糧食問題,近90歲了,還兢兢業業奮斗在實驗室稻田上。

他時刻關心著人民的生活,經常出入超市觀看大米價格;他淡泊名利,把專利無私的奉獻給國家;他生活朴實,在商場買三四十塊錢的打折衣服。他不愧是「共和國勛章」的獲得者,實至名歸。

2021年5月22日13:07分,一個讓人悲痛的時刻,袁隆平爺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一日三餐,碗中粥溫時,莫忘種稻人,願聞稻花香,共築乘涼夢。當我們坐上餐桌,享用可口飯菜的時候,我們要懂得珍惜每一顆糧食,這是對袁隆平爺爺最好的銘記。

;

⑥ 電影《風雨哈佛路》5篇700字觀後感

《風雨哈佛路》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變的電影,電影中女主盡管歷經風雨,但卻不屈服,非常的感人。我為大家帶來幾篇《風雨哈佛路》觀後感供大家閱讀。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一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部電影,和多年以前的心境略有不同,當時是大學放假在家期間看的,兩耳不聞窗外事,只覺得電影很感人很勵志,但是現在看來,除了感人勵志,更多的是啟發。現在的我需要工作,身上更多的是責任,看完這個不免反思自己目前的狀況:工作穩定,但是缺乏奮斗目標。

麗茲說過哪裡有母親,哪裡就是家,母親的去世意味著最後的依賴都不存在了,面對裝著母親屍體的木棺,麗茲陷入美好生活的回憶,她想要擺脫目前生活的窘境,她不想當傻瓜,想要去上學,面對這樣的生活,遭受這樣的打擊,麗茲能夠堅強振作起來,她說她無法不去做到獨立堅強,如果我們是麗茲,是振作還是沉淪?麗茲的朋友克里斯的命運和麗茲截然不同,因為克里斯不想上學,仍然過著游盪的生活,她沒有想過改變自己的現狀,沒有想過自己可以走的更遠、甚至獲得成功。麗茲不同,她知道自己很聰明,懂得用學習上的聰慧來為自己贏得尊嚴和掌聲,她在高中用了兩年修完四年的學業,用課余時間打工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利用每一分鍾去學習,所以才能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哈佛游學的機會,也才會有後來為了能夠進入哈佛所作出的萬分努力。

通常我們樹立目標之後不付諸實踐是因為缺乏動力,如果和麗茲一樣有著強烈擺脫頹廢生活狀態的動力,和麗茲一樣沒有誰能夠去依賴,沒有誰給予關懷和溫暖,那麼我們還能天天坐著空有理想不去行動嗎?那個時候只有兩個選擇:向前或者被黑暗吞噬。因為生活環境的安逸,很少能夠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我們在工作中決不可安於現狀,要給自己制定目標,讓自己能夠在工作中不斷取得進步。

麗茲的遭遇雖是不幸,但她能夠進入高中也是幸運的,她說:需要一次機會爬出那個環境,每個人我認識的人都是憤怒、疲憊,他們只是掙扎著活下去,但我知道有一個世界,更好的世界。高中老師給了她這個機會。正是這個機會讓她能夠通過學習取得優異成績獲得自信,能夠更加堅強直面自己苦難的過去,展望輝煌的明天。麗茲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面試的時候常會被問:你的特長是什麼?你最擅長什麼?這個問題是很難回答的,畢竟自己沒有時間把世間所有的嘗試一遍,來找出自己最擅長的,但是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通過不斷的學習,讓它成為你的特長。

此外,麗茲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她對爸媽充滿愛意,她爸媽一個吸毒一個酗酒,家裡臟亂差,但這個家仍是麗茲最留戀的地方。這種愛應該會讓某些嫌棄自己爸媽沒錢沒勢的人汗顏吧。我在想如果自己哪天成為一個媽媽,絕對不能放縱自己過如此糜爛的生活,要擔起作為媽媽的責任,要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二

最近有很多思考,突然覺得世界的廣闊,過去的大學兩年生活是虛度的兩年,沒有認識,沒有思考,是活著,沒有生活……什麼是生活?人在迷茫時,看看電影或許會帶來啟發,最近看了不少經典電影,尤其是昨天晚上看了《風雨哈佛路》,感受頗多。

在女主角莉斯身上,我看到了一個追求親情的,渴望父愛母愛的孩子,這是整部影片給我最大的震撼。或許大多數人看到的是一個貧窮女孩如何克服生活的困境,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可是,不管是在電影開頭莉斯無怨無悔甚至逃學只為照顧吸毒,有精神撥那個的母親,還是在電影的最後,莉斯說她願意用她的紐約時報的獎學金和哈佛大學學習機會來換取她的完整的家。甚至她開始改變也就是她明白她必須做出選擇的那一刻也是在母親去世之時……其實,對我們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對莉斯來說,父母的愛特別是母親的愛是她最渴望的,雖然父母是「癮君子」,可是她始終還是愛著他們,她覺得父母是愛她的,雖然他們忘記了。這讓我看到了一個孩子對父母無私的愛,在面試的時候,莉斯本人也意識到她母親像她的孩子,是她一直在照顧著自己的母親。在我看來,這份愛雖然偉大,卻也是一個枷鎖,束縛著莉斯,明明有能力讀好書,改變命運,卻因為要照顧母親而放棄,等到母親死了,才真正沖破束縛,改變自己的命運。愛的兩面性在這里完全的表現出來,一面是人性的需要,一面卻是束縛、枷鎖,這就帶來了人生的抉擇,我們究竟該如何對待這份愛?

再說說影片的主體,女孩的命運是艱苦的,悲慘的,換成其他人,不一定有這份堅強與自信來改變命運。莉斯說道:「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為什麼不能做到?」正如她所說的那樣,其實在很多時候,挫折並不是不幸,而是變得更好的契機。當我們遇到我們所認為,或者別人所認為的不幸時,我們是永遠的沉浸於這份不幸,讓自己永遠的不幸?還是抓住這個不幸,竭盡自己所能來改變它,或者說是改變自己呢?其實,回顧過去,很多時候,我們會更多的感激生活中的挫折,因為正是這些挫折讓我們改變、進步、長大、成熟……沒有一個成功人士沒有經歷過失敗,可是他們都能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然後比一般人更快的站起來,更加堅定的追求他們想要的東西。

或許很多時候我們在羨慕別人的成功,羨慕別人的過人之處,總覺得他們之所以成功是他們比我們幸運,或者他們身上有著我們認為我們不可能有的東西,其實不然。就拿影片中的莉斯來說,她稱得上比別人幸運的是她遇到了她的伯樂,戴維老師。可是,這份幸運也是她對上學的渴望,以及不放棄的那個30秒。沒有這份堅持與努力,便沒有她在學校讀書的機會,更沒有後來戴維老師對她的那份幫助。所以說,那些看似我們沒有的幸運與過人之處,其實就是人的那份執著與努力的累積,他們做到了那些不容易做到的小事,更堅定的人就能成功。正如這句哈所說:人,總要追求一些東西,而這些追求真的沒有你以為的那麼難,最難的是怎麼讓自己不要以為它難、以及邁出第一步。

電影《風雨哈佛路》的觀後感迷茫依舊,可收獲頗多~,相信這就是生活吧~至少現在的我只能看到這些~

《風雨哈佛路》觀後三

她生活在一個非常不幸的家庭,父母吸毒,沒有收入,只能靠政府的救濟,她有一個姐姐,卻和她格格不入。後來母親又因吸毒感染了艾滋病,生活幾經崩潰。父母為了吸毒幾乎花光了所以的錢,有時他們吃個便飯都是問題。這一切她都看在眼裡,她在吶喊,在深深的呼喚,可一切都是徒勞。她開始逃課逃學,後來被送到了少年管教所,成了一名「壞女孩」。

莉絲母親的去世對莉絲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她開始回憶、開始反思、開始奮起。凄涼的家庭,頹廢的生活,無法撿拾的親情,同學的歧視和欺負……人海茫茫,而她孤苦伶仃,無依無靠,踽踽獨行,沒有任何的依靠,連感情歇息的地方都沒有。可是明天還是要繼續,路還是要走,她要改變生活的現狀,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她開始努力,上了夜校,每天三更燈火五更雞,學習荒廢已久的知識,她在短時間內修夠了所有的學分,成功申請哈佛大學。

曾經小小年紀就無家可歸的女孩,如今卻是一個充滿了優雅氣質和真摯性情的陽光女性。而她的執著、堅強、不向命運屈服和不斷進取之心更強烈鼓舞了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從莉絲身上,人們看到了一個女孩如何跨越艱難與困境的精神以及面對逆境如何自我選擇的勇氣和動力。

這么絮絮叨叨地說這么多她的故事,卻無法用言語形容此刻心中的感想。對她是敬仰?同情?崇拜?驚嘆?我想不出來。只是對進入大學以後的這些日子,感到絲絲愧疚,似乎太逍遙自在了。人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他們都在為自己的人生拼搏奮斗,而自己在高考完後,整個人像抽空了一樣,再無豪情壯志可言了。

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沒有追求沒有理想,小小的磨難就將我們打垮,整天抱怨學校的管理太嚴,自己的專業太差,沒有想過那一天當我們也遇到和絲相同的困境時,我們該如何?還會有機會去抱怨嗎?這是不是我們這些在大學里迷失方向的學生應該考慮的問題嗎?每天問一下自己今天的自己是否有理由去抱怨。

反觀自己,我們是如何正確看待我們自己的抉擇?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面臨許多的抉擇,有些的選擇了退卻,而有些人選擇了沖向成功,所以有了成功者和失敗者。而在電影里的女主角是沒有任何退路的,沒有退路才能勇往直前,才會無所畏懼,當我們真正懂得放棄所有向前沖,也許機會就會出現。一個人的人生命運是分先天和後天的,先天只能給我們成長創造一個好的環境,然而真正的幸福是靠後天我們自己的努力來的。如果你覺得沒有動力了,如果你覺得前途渺茫時,如果你真的要放棄了,想想女主角莉絲在逆境中奮起的經歷,我們就會永遠充滿著希望。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四

暑假裡,爸爸送給我一本書,我剛拿到手就被封面上的女孩吸引了:她留著金色的長發,眼睛凝望著遠方,目光深邃而又含有殷切希望,振奮人心!最迷人的是她那莞爾的微笑,她笑得那麼甜蜜,那麼歡暢,那麼心醉,好像從來就沒有憂愁與煩惱。我立刻愛不釋手!這本書名為《風雨哈佛路》,封面上的女孩便為主人公莉絲。

莉絲出生呢個在紐約的貧民窟里,盡管父母吸毒,但她仍然深愛著他們。她在毒品、母親艾滋與飢餓中度過了童年。她因飽受同學嘲笑不願上學被送進了女童院。15歲時,莉絲拼盡全力維持家庭最終破碎,她開始流落街頭,整夜只有在地鐵中才能溫暖入夢。但在莉絲流落街頭時,母親因艾滋感染而死,莉絲深受觸動,她決定改變生活,重返高中。莉絲在流浪之中學習,她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四年的課程,最終考入哈佛大學。

讀完了此書,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我堅信,莉絲早就知道,自己的生活之外,還有一個光鮮明亮而又精彩的世界,只是她與那世界幾乎永遠隔絕了。我也相信,對於莉絲來說,希望之光一旦熄滅了,生活剎那就變成了一片黑暗。

再鑽得深一點去想吧,莉絲是一個樂觀開朗、忍辱負重、不屈不撓、敢於與命運做抗爭的小女孩。在父母吸毒為了麻醉自己,忘記童年的悲慘遭遇時,她沒有說什麼,因為她理解他們,所以她選擇了微笑;在流落街頭,無衣無食時,她選擇了一笑置之;在上小學別人嘲笑她時,她還是選擇了微笑!

難道我們這些小學生、年輕人真的不應該好好想想嗎?你生活得比她更糟嗎?你的努力和她相差多少呢?捫心自問:你盡力了嗎?挫折和逆境不是用來看輕的,它們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其實只要信念不倒,只要夢想尚在,我們就會有力量,我們就不會停下,一直向前。美國的諾曼.文森特.友爾說:「逆境要麼使人變得更偉大,要麼使他變得更渺小。困難是從來不會讓人保持原樣的。」其實我們從來沒有像莉絲一樣無路可退過,所以,我們缺乏勇氣和力量。而莉絲靠著微笑,走出了困境,更確切地說,她爬出了深淵,沐浴到了柔和的春光!而我們這些年輕人何曾真正努力過呢?我們都是平凡的人,卻可以讓自己的生活不平凡,所以,請向著陽光,笑一笑,「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吧!無論你的身份如何,只有我們賦予生命意義的時候,生命才真正有了意義。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我自己小時候。小時候,媽媽帶我去南郊玩平衡木吊橋,我看其他小朋友都玩得如魚得水,也跨上了吊橋,結果當我剛跨上去,由於沒抓穩,沒掌握技巧,摔了一個「狗啃泥」,我嚇壞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如今回想起來,我覺得「生活真的就是這樣嚴峻,如果你不求戰勝困難,困難也就會吞沒你。」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跨越困難、微笑著去尋找心中的夢想吧!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五

風雨哈佛路敘述了一個十分感人的故事。15歲的利茲生長在一個十分不幸的家庭,她很小時父母就酗酒,她在父母的爭吵和打罵聲中長大。後來母親珍妮開始吸毒,並因此染上了艾滋病,精神瀕於崩潰。為了不被送進收容所,利茲住到了外公家,但外公並不歡迎她。利茲只好和有著同樣遭遇的朋友克里斯在社會上流浪,不久便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參加完母親的葬禮,利茲的內心受到極大震動,感到再這樣沉淪下去會和母親的結局一樣悲慘,決心告別過去,開始全新的人生。她走進中學的校門,以真情打動了校方,為自己爭取到參加考試的權利,開始了刻苦學習,最終取得了優異成績。利茲憑借堅強的信念和改變困難生活的強烈願望,獲得了紐約時報的獎學金。

「每天起床,我看見的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好像都披著一層膜,無法穿透。這種感覺很奇怪,有點悲哀,可是沒有辦法改變。」令人驚訝的是,貧窮和負面的童年經驗,並沒有讓她變壞或者失去希望,隱隱約約之中,她一直都知道,在她生長的環境之外,其它人所過的,是很不一樣的生活。而她知道,只有想辦法脫離現在的環境,才有可能到那個新世界去。母親死後的幾個月,在沒有經濟來源、沒有精神鼓勵的情況下,她用真誠最終爭取到參加進入中學的考試權利。父親作為她的上學的擔保人,從收容所出來。辦理完擔保手續出來的時候,父親對她說,好孩子,堅持學習,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望著父親遠去離開的背景,這個弱小的女孩堅定了信心,從容地走進了學校的大門,面試的那天,她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穿著一件破爛衣服,罩上一件向姐姐借來的大衣。

開始念書之後,她還是沒有地方睡,並且要在骯臟的洗碗槽前面,一邊工作賺微薄的薪水,一邊念微積分、幾何學。她身邊的親人、朋友全都告訴她,沒有用的,不要痴心妄想進大學。但是她以非凡的毅力開始了刻苦的學習。17歲到19歲,兩年的時光,她學習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每門學科的成績都在A以上。作為獎勵,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績和其他9名同學獲得了免費到波士頓的哈佛大學參觀的機會。在那個濃郁的秋季中,金黃色鋪滿整個季節,一個女孩站在哈佛校園里,面對大學的殿堂,她決心實現她的又一個願望——她要成為這所大學學府中的一員,她要證明給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實可以改變。那天,當她看著走在哈佛校園里來來往往的人群,心裡不禁問自己,「這些人的動作舉止,為什麼這么不一樣?是不是因為,他們來的世界就是這么不一樣?若是這樣,那我要更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個世界去。」

人生其實真的可以改變,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1996年,上帝讓一個付出努力和艱辛的女孩收獲喜悅,她的經歷、她的真誠、她的論文深深打動每一位評委。10000美金的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讓她獲得了進入哈佛的通行證——她成功了,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向她敞開了雙臂。憑借著對信念的執著追求和對改變生活困境的強烈願望,她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領獎致詞的那天,她說,她的生命在那一刻,將永遠地被改變。

閱讀全文

與電影觀後感7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超能陸戰隊影評英文版 瀏覽:656
戀物電影講的什麼 瀏覽:464
幼兒參觀電影院 瀏覽:412
周也的新電影 瀏覽:804
禽弱電影網站 瀏覽:360
鐵西老電影院 瀏覽:610
電影院會很吵嗎 瀏覽:539
電影演員任晗 瀏覽:244
經典電影推薦純美愛情 瀏覽:112
遺骸電影女主角 瀏覽:161
手機電影推薦網站 瀏覽:694
新縣電影院今日電影彬賓 瀏覽:529
陳赫賈玲電影院門口歌曲 瀏覽:227
余文樂港台愛情電影 瀏覽:910
2020愛情電影周主題 瀏覽:148
排名前50的英文電影 瀏覽:317
中美海上戰爭電影大全 瀏覽:375
美女電影韓國愛情在線 瀏覽:475
大約在冬季電影結局 瀏覽:143
印尼電影男主角 瀏覽: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