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梅蘭芳電影觀後感5000字

梅蘭芳電影觀後感5000字

發布時間:2023-06-29 21:08:03

❶ 梅蘭芳電影觀後感

答:看完梅蘭芳之後覺得才又真正的再了解它多一點,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覺得藝術是純粹的,甚至於需要一些孤獨性,所以真正能懂一個人是讓他成為最好的自己,在這部電影裡面芝芳不懂梅蘭芳的,孟小冬也是不懂的,全劇只有丘三哥懂,總覺得觀影是會有感情投射的。

梅蘭芳這個名字總能讓我想起梅艷芳,因為兩個名字很相近,他們感覺上也是同類人,都是孤獨的,說實在覺得她一直是一個經典傳奇,只知道她是一個像大哥大一樣的女人,經常在某音,某博也刷到她,對她的印象大多數停留在她最後一場演唱會中,很多好朋友和影迷為她加油,覺得她也是一個很棒的人。

而梅蘭芳這部電影算不上垂名影壇,尤其只跟之前的霸王別姬來說,但是這種不能相比較,這也堪比一部好片了。

❷ 梅蘭芳電影觀後感500子

記著,唱戲的再紅
還是讓人瞧不起
大伯不想讓你挨了打
還得跟人家說打得好
大伯不想讓你再帶上那紙枷鎖
……
僻靜的深院,蒼茫的樹梢點點光亮,透過深邃的枝頭望向飄渺的遠方,迷途的路鋪開,一切如舊。
沉睡的宮廷,昏睡的蟬群沉沉低吟,彌漫苦痛的枷鎖鎖緊滴血的殘心,恍惚的樹搖晃,不盡凄涼。
那紙枷鎖,那份沉重,在漆黑的夜,異常寂靜。年少的梅蘭芳,或許還不知道什麼壓迫,但他從此記住一句話:唱戲的,終究就是個唱戲的。
但這是他的命,梅家幾代戲子,這重擔總會落到他身上。
《牡丹亭》的那天,座無虛席,蔡元培、胡適、袁世凱,說得上新的舊的少的老的都來了。十三燕對著梅蘭芳說了這么句話:給唱戲的爭一點地位。
這場戲,征服了邱如白,這個矛盾的官人。他瀟灑地,帶著被家人鄙視的目光,說他傍戲子去了。這條路,一走就是幾十年,直到白發爬上了頭。他預感到,自己的一生從此不再一帆風順,只在曲折中閃爍迷茫。
和很多人一樣,當看到黎明的面孔出現時,我崩潰了,欲哭無淚。但隨著劇情的推移,漸漸地理解了黎明的眼神,或者說梅蘭芳的眼神。
之後的梅蘭芳,是成熟的、深沉的、穩重的、抑或是個台下的男人。他越來越明白了之前他為此不得解的事,越來越放棄了之前他不淪落的志,他知道了人生苦難全,他知道了唱戲的終究是個唱戲的。
但他不同於一般的戲子,對於他的堅貞,他為了自己的尊嚴為了自己的使命感,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諾言寧死不給日本侵略者唱戲,不惜為此損害自己的身體。也許他知道,這世界上超越肉體的東西很多,也很偉大,所謂的升華,便是讓精神超脫,讓生命不朽。田中說:無論戰爭誰勝誰負,梅蘭芳是不朽的。但田中不知道,也許永遠也不會知道,真正讓梅蘭芳不朽的,不是他的戲,是他的靈魂,是他的那份操守。
但他是普通不過的凡人,為了兒女情長迷失自我,喪失理智,遺忘自己的使命,當然,七情六慾是人的難耐,但這證明了他的平凡,他的普通性。他也是為了愛可以放棄事業的人,他也是為了人之本性可以忽略追求的人。如果沒有邱如白,也許梅蘭芳就不是梅蘭芳了,他將只是一個普通不過的戲子。
所以,邱如白最後說:你(梅蘭芳)只是個凡人。
這句話,是真理,是哲學,是王道。
他就是這么一個不平凡的凡人,一個永遠不會被弄臟的戲子,一個陽剛的真正的男人。
梅蘭芳將讓後人知道,真正的一個人,不僅僅存在於表面,更存在於旁人看不到的那冰山一角的最深處,那裡也許就是另一個深度。表面的梅蘭芳,是一個讓四大美女汗顏的嫵媚的絕世女子,但真正的他,是一個陽剛十足成熟穩重道德高尚的真漢子。這就是人的不同角度,這也就是梅蘭芳。

❸ 電影梅蘭芳觀後感

重重疊疊的四合院,青磚灰瓦,光影氤氳。猶如泛黃的舊照片,與故事的色調如此協調。
鏡頭下的戲台富麗堂皇,很有質感。想一想,委實納悶,何以我在長安大戲院前排親眼所見的舞台那樣虛假呢?或許是當時不入戲吧。
紐約的劇院門前,紳士仕女魚貫入場的鏡頭,冬夜,飄雪,霓虹。先由高空俯瞰,既而慢慢搖下,成水平,非常精緻的感覺,不禁想起了《純真年代》那種調調。
情感戲很乾凈,贊一下,在近來的中外銀幕上太少見了。
三分之二的篇幅,讓人眼中噙淚。尤其前半部,王學圻演的十三燕以及余少群演的青年梅蘭芳,其對手戲張力十足,將舊日梨園優伶的辛酸、尊嚴、無奈,刻畫得入骨三分。王學圻的台詞功力太好了,使用的語調類似黃宗洛,既脆又哏的京片子,帶著股兒飄忽勁兒。余少群,氣質扮相都挺符合我期望的,呵呵。一定得找找他的越劇去。
相比之下,黎明所扮的中年梅蘭芳,的確很正派很有尊嚴很有分寸,及格。可是,單純一個好男人就能定義梅蘭芳嗎?他更應該是一個好男旦吧?於是,又不能免俗地懷念哥哥張國榮,那眼角眉梢的風情,美人如雲,絕色難尋啊。
章子怡扮的孟小冬,不錯。不過,角色在表白情感態度時的那種執著感和章子怡以前演過的角色類似,故無驚喜處。忽然想到一個細節,在孟小冬的居所,畫外時時響起細細的、清脆的風鈴聲,聲音很小,很隨意,幾乎讓人忽略掉,畫面的詩意感、層次感卻為之豐富了。除了這細脆的風鈴聲,我也想不到究竟還有什麼更適合點綴在這雅緻的閨房裡與梅郎相對。倘若真是風鈴聲,我要贊為神來之筆啊。
陳紅,每次出現她的鏡頭,我都緊張,生怕她一開口我就出戲,結果呢,果然果然。抱歉,是我有成見。
孫紅雷,又一好演員,看完整部電影,確信唯一的戲痴就是這個「邱如白」。他愛梅蘭芳,他愛的是梅身上的戲魂,嗯,這是我的確信。舞台上杜麗娘風流婉轉(青年梅蘭芳余少群扮),台下邱如白如痴如醉,喉結滾動。由此推斷,惹動他的是藝術化了的女性美,而不是看到男人扮。
英達演的六爺,很有喜感,沒什麼可說的,及格。如真要比較,還是不及「費二爺」。扮演費二爺的那位我不熟悉,但是絲毫不影響他那種舊京味兒帶給我的感動。
還有一大擔心:童年梅蘭芳的扮演者叫什麼彤,也是現在籌拍中的李少紅版《紅樓夢》中少年寶玉的扮演者。電影中僅幾個鏡頭,這孩子咋就這么寒酸這么丑呢,瞧那眯眯三角眼兒。那裡是我們「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的寶玉呢?我期待《紅樓夢》,可是我不喜歡現在這個小寶玉,但願我錯了。

❹ 急求一篇《梅蘭芳》觀後感

梅蘭芳和十三燕,還剩多少?

《梅蘭芳》這戲是有驚喜的。

驚喜不在章子怡飾的孟小冬身上,不在黎明演的梅蘭芳身上,也不在孫紅雷扮的邱如白身上。戲里戲外的他們,都被講述得太多。

「你的時代來了。」這是留洋歸來的邱如白對梅蘭芳說的。於是梅蘭芳應下和「爺爺」十三燕的比試。

「你的時代過去了。」這不是梅蘭芳對「爺爺」說的。這是「座兒」說的。

大勢所趨。

只是,十三燕唱了一輩子的戲,到了,連個體面的謝幕都沒有。有的是空無一人的戲園子和扔上台的垃圾。「誰毀了梅蘭芳的孤獨,誰就毀了梅蘭芳。」這是全劇被引用最多的台詞。梅蘭芳的孤獨或許成就了他的藝術,十三燕追求一生的東西卻最終將他孤獨地留在了台上。

難道他真不知變?他看了邱如白給梅蘭芳的信,應他之變改了戲已經代答。只是他唱了一輩子,「命和戲只能挑一個」,對他是個偽命題。

「順時代者昌,逆時代者亡。」他們不是不懂。可要人在一生最後的光景里認輸、認錯,怎麼認得起。這等於告訴他:你這一輩子都得推到重來。可是他不再年輕,他沒有改正的機會,沒有「重建」的時間。試圖改變父輩爺爺輩的價值觀,總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這並非讓年輕人要閉緊了嘴,不去呼吸自由的空氣。「兩個凡是」的時代早已過去,道德的大棒已不再有力,一切合理的爭論,哪怕對象「前輩」,也值得鼓勵。但我相信大部分的80後看到舞台上寂寞的十三燕時,心情是復雜的,絕非拍手稱快。畢竟誰都有老的跟不上趟兒的一天。

梅蘭芳敗了「爺爺」,沒來得及謝幕就跑到「爺爺」那邊去問候,挺好。因為「爺爺」和梅蘭芳是一心的。「爺爺」臨走的一句話是讓梅蘭芳把伶人的地位提高些,不再是下九流,梅蘭芳到美國,拒日本,一輩子踐行。這是幾代伶人都是對梨園的感情,不認輸的感情。

如今,「座兒」叫「市場」,口味變化更快也更勢力,「伶人」叫「藝人」,從下九流變成萬人迷。也不知梅蘭芳和十三燕,還剩多少。

題外話

《南方人物周刊》問梅葆玖,怎樣看待張國榮比黎明更適合的扮演其父,梅葆玖說「張國榮演技很好,但有點女里女氣的。黎明還是一個大男人的樣,私下是個大男人,因為我父親私下就是個大男人。」讀了這句,覺得梅葆玖的境界比起其父似乎差了些。

說說《梅蘭芳》了。就這個戲的緣起而言,其是否成功只在一點,就是梅家人的滿意與否。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電影不是為普通觀眾拍的,也不是為陳凱歌拍的,盡管章詒和說陳是想「用梅來拯救他自己」。而要想真正了解梅蘭芳,還不如去看八卦和野史。

影片其實只是拍攝了梅蘭芳的幾個經過置換的人生片段。「死別」「生離」「聚散」三個篇章,人們給出了虎頭蛇尾的評價。從三段完成的品相來看,確實呈現「倒三角」的態勢。口碑最好的首篇,很多人驚呼《霸王》還魂,實在是過譽了。這部分戲所有的光彩來自於誇張的京腔京韻、輪番切入的戲中戲,以及鏡頭場面調度包括美術音響等構織而成的張力,談及劇情及劇作本身,較之《霸王別姬》,可謂望塵莫及。因之,也就有了虛張聲勢的嫌疑。再看看日前曝出的阿嬌被刪的戲份,可嘆原本就嫌寡淡的故事又少了精彩。這節的「斗戲」是看點,好在十三燕這個人物雖敗猶榮,老譚家也算大氣,始終沒聽到什麼意見。觀眾也看得明白,知道二者其實無所謂輸贏,新老交替,是潮流所至、時代趨勢、歷史必然,就像今天的京劇得給周傑倫讓路一個道理。而沙里澄金,直到現在《定軍山》里的老黃忠依然氣沖鬥牛,《黛玉葬花》《一縷麻》卻早已湮滅於舞台。

「生離」一節,因為早前就對梅孟之事有所耳聞,眼見先人屍溫猶在,卻給編排成這樣的面目,我是很抗拒看的。中國歷來有造神的傳統,放著好好的人不做,偏要在人前裝神,背後弄鬼,中間多少的不堪,何其荒唐!這次的《梅蘭芳》打了還原其為凡人的旗號,卻仍舊是靠篡改歷史為死人塗脂抹粉的行徑。自然,伶人不及帝王將相,再怎麼改也無非風月之事,多少人不過是看個樂子。但細詳其理,則充斥了對於歷史尤其是對於逝者嚴重的不尊重。孟氏後繼乏人,估計也懶得站出來理論。翻遍正史野史述及梅孟姻緣的前前後後,這出現實中的戲劇梅的表現真正是現實的入骨。「梅蘭芳從來不是菊壇徐志摩,決無什麼浪漫情懷。(章詒和語)」是啊,一個一貫奉行圓融通達中正平和的人,如薛氏寶釵,怎可言及浪漫。可憐那千斤婚書和萬種辜負竟硬生生改成了柏拉圖,即便是刺殺血案,也可以移花接木,不但「刺梅」成了「刺孟」,為了不玷污二人感情的「純潔」,還給安排在了分手已成定居、雙方訣別的前夜,現實中背棄的導火索演變成修飾愛情童話的美麗花邊。我心想虧得當事人沒活到現在,否則看了豈不得當場嘔吐。

這戲,眼見著就只成了一個編字。到了「聚散」,日本人的軍刀都舉起來了。梅不是振臂高呼的革命者,不是家國大於天的舊文人,做為場面中人,對他而言,「做人」應該是凌駕於那些大概念之上的立命存身的根本,他當然懂得趨利避害,說到底不過跟大家一樣,輾轉求存,苟全性命於亂世罷了。而日本人再怎麼豬狗不如,倒懂得尊重藝術,好過那種整天追著你捧著你一副離了你活不了的架式骨子裡卻一百個瞧不起你張口就是戲子下九流之徒。因此,這樣的戲於塑造聖像金身益處無多,也遠不及程蝶衣一句「要是青木在,京戲就傳到日本了」火爆精彩。除了幾句狗血台詞,拉拉灑灑四十幾分鍾,若非邱如白露了一臉,幾乎都要水掉了。我倒是喜歡這電影的結尾,大幕緩緩拉開,景別的處理是大全景中的小舞台,然後鏡頭打到台下的邱如白身上,電影戛然而止,手起刀落,匆忙之中似是帶著一種無法釋懷的恨意。

至於演員的表現,最好當然是王學圻。早在這電影公映之前,似乎對他的十三燕已有頗多巷議,難得是輿論一邊倒,好就一個字。我一般將這種不夠審慎的言辭視為恭維,但後來的印象累積下來,我忽然冒出這樣的想法,綜合王學圻的資歷等多方面的因素考量,他很有可能憑借這個角色預定來年的金雞獎。王學圻是個很有意思的演員,他的特別之處在於,已近花甲之年氣質中仍有著隱約的虎氣,而且妙在平常不事張揚。上得台來,呈現給我們卻是十三燕一招一式舉手投足間的名伶風采。這個角色唯一讓我不喜歡的是那口過於誇張的京白(我稱之為京味太監腔兒),這也是陳氏電影的特色。對章子怡的表演有彈有贊,我覺得還算不錯,第二部分的戲,她撐起了大半。記得謝飛老師曾說過章子怡談得上表演的作品只有《我的父親母親》,其餘都是在演自己。這次明顯感覺整個人沉了下來,少了以往角色的輕浮和發狠,塑造出人物性格開闊的一面,她應該是用了心的,比如人物講話的口氣設計得有些意思,不見了她慣有的那種膩味的胡同氣和咬牙切齒,倒是頗有些可愛的丈夫氣,看得出她在把自己向「坤生」的身份努力靠攏。邱如白這個人物,顯然是陳凱歌在片中的代言人(慣於在影片中設置自己的替身,是陳氏電影的另一大特色。)孫紅雷自身的氣質跟角色距離不小,沒有了才華和文學修養做底,所謂的「狂」就難以成立。孫一貫的「東北方法派表演」也讓人頗有微詞,但還是得承認,他的某些戲還是可以的,比如邱如白晚年的戲份。其他的角色,吳剛的費二爺多被提及,建議去看看他的《光榮的憤怒》,表演堪稱精彩;余少群的少年梅郎讓很多人驚艷,看過他上《魯豫有約》,倒還是爛漫之人;英達無功無過,黎明乏善可陳,而陳紅真是讓人驚訝,科班出身加之多少年的影視實踐、圈內浸淫、人生累積統統不作數,淺薄俗氣倒在其次,竟然完全不入戲。她真是應該安心做幕後,若不是要養家,也實在沒必要這么現眼(八卦一句,估計《趙氏孤兒》中的程嬰夫人已經預定了吧?)。

這篇文章開寫不久,竟傳來影片入選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消息。惜乎已不是舊日豪情,《霸王》「婉拒」柏林,劍指戛納。英雄遲暮,摧眉彎腰都只為稻粱謀。當然,如果柏林夠得上憐老惜貧,給個安慰獎已是慷慨之舉。

最後談談陳凱歌電影折射出的性心理現象。記得當年有這樣的笑談:張藝謀是投機者,陳凱歌是自戀變態,王家衛是小商販,李安是老太太。《霸王別姬》的主題是迷戀與背叛,陳凱歌大約很是享受用這樣的調調來闡述自己的藝術理想。影片在戛納蟾宮折桂,陳因此一雪前恥,也結束了張藝謀獨步天下風頭出盡所帶來的「尷尬」。榮歸之後和電影上映時的宣傳,面對媒體,陳凱歌多次迫不及待地宣稱「我就是那個虞姬」,執拗中透著少年豪氣。大約就是從這種極具優越感的自戀中,人們開始透視陳凱歌電影潛隱的心理徵候。學者陳墨曾在其著作中將這種心理溯源追至《大閱兵》始,其中的某些表演片段確實讓人感到一絲曖昧。到了《霸王別姬》,非常心理引發的特殊情感被發揮和升華到極致,而這種男男之間特殊關系的處理還延續到了陳凱歌之後的眾多作品中。最近的這部《梅蘭芳》,雖然另類情感是梨園題材和男旦角色的上佳佐料,但考慮到現實中的諸多顧忌,這應該是被極力迴避的東西。孰料陳凱歌此心不死,祭出奇招,將此大任降於邱如白這個表情復雜的人物身上。孫紅雷被邱如白上身後,吐出了許多癲狂之語,聞者多是啼笑皆非。但他其中一句話卻有些意思——我和陳凱歌的合作,就像兩個殘廢在一起……兩個殘廢碰到一塊兒就不孤單了,兩個人在一起真是幸福。竊以為,這或可作為陳凱歌電影中男男情誼的最佳解讀。綜觀陳氏電影男男曖昧史,其顯然不同於港片及西片中那種江湖歲月中的兄弟情深,但將其稱為同性戀情,倒也未必准確,至少不全對。在這些「殘廢」的人物身上,其實體現的是陳凱歌的一種自我分裂。有人說「看李安的電影覺得他愛女人,也愛男人」。看陳凱歌的電影,給我的感覺是他不愛女人,也不愛男人,他愛的是自己,而那個自己,似乎是被扭曲的。做為藝術家的天性中的孤獨與脆弱誠然讓他缺乏面對世俗時需要的強大的內心力量,而其周邊的人似乎也一直沒能適時給予這樣一種足夠的心理支撐。看陳凱歌在《梅蘭芳》宣傳期間顧盼時的露怯,讓人無法懷疑至少陳紅未能提供給他強有力的心理支持。而這點,張偉平之於張藝謀,就要好得多。因此,透過那些近乎畸零之人的惺惺相惜的微溫和豆火,燭照的是在藝術坎途上孤憤前行的陳凱歌深刻的自憐自戀,是在夜闌人靜時對俗世劍身的深情撫摸和穿越歲月的對自己的深深的體恤。

❺ 電影《梅蘭芳》觀後感的作文

關於電影《梅蘭芳》觀後感的作文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看完電影《梅蘭芳》後,最惦記的是十二燕,他的死就像一塊沉甸甸的石頭,硬生生地硌得我心頭不舒服,我不得不拿出來好好打磨一番。

十三燕在給梅蘭芳的信中說:「記住,唱戲的再紅,還是讓人瞧不起。」這足一個薄薄的、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撕開的紙枷鎖,但十三燕自從戴上這個心靈的枷鎖,終身部沒有取下來。戴這種紙枷鎖的不僅僅是十三燕,它是新中國建立之前世世代代藝人躲不開的命運。紙枷鎖是座兒,是皇權,是封建制度,是唱戲人的天和地,是唱戲人要苦苦侍奉一輩子的主兒。

於是當卜三燕與梅蘭芳打擂台時,他被斷送的未來幾乎口J『以清晰地預見。十三燕失敗了,聽他唱戲的人群站起黑壓壓的一片,瘋狂地向他砸東西以表示不滿。唱到最後,人都走了,椅子乩七八糟地擺放著,戲台上一片狼藉。十三燕有傲骨,即使沒有座兒也堅持唱完了最後一句。只可惜,這傲骨不是抵擋孤獨的盾牌,十三燕的`生命在這場打擊下,輕輕地被折斷了,他悄無聲息地死在一把椅子上、

我不禁想起了攝影師黛安·阿勃絲自殺時那被鮮血染成粉色的浴池水,想起凡·高死前睡的那個剛冷狹小的床.周國平說:「上帝給了他一顆與眾不同的靈魂,卻又賦予他與普通人一樣的對於人間溫暖的需要,這正是悲劇性之所在。」這些可悲的天才們,因為不被人理解的孤獨,而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死.於是我曾認為:無法承受這份生命的虛無之輕的,都是那些不被人理解的天才彷彿這是一個真理,尢懈可擊,直到我見到了十三燕之死.

十三燕的死不是因為他是不被人理解的天才.而是同步自封的失敗。但是他的死與那些天才們的死有共同點:因為那份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他的傲氣原如夏日的萬物生機勃勃,因為害怕改戲被人罵,他固步自封在與革新的梅蘭芳打擂失敗後,他的傲氣驀地荒涼成冬日裡的皚皚白雪,失敗的寒風如此凜冽,他難以抵擋。

我想十三燕這輩子最大的悲哀就是被別人的日光、被那個紙枷鎖牢牢地禁錮住了、他不敢奢望突破這紙枷鎖里的一丁點兒空間,卑微地想在這可憐的空間里苟延殘喘,最終還是害了自己。

大多數的人們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中,活得戰戰兢兢,即使足一些天才們也不例外、我願意相信凡·高之死是因為庸俗的世間灰塵玷污了他的神性,卡夫卡冷冷地看著世俗,卻也當了一輩子的職員。 ( ) 我們的生命起始於寒冷刺骨、一無所有的荒野,藝術,宗教,運動……傾盡一生不過是為了找尋讓自己的生命稍微溫暖些的柴火,每個人自給自足,與他人無關。生命從來都是屬於自己的,別人的剝奪沒有理由;而最可悲的殘酷是,自己因他人的冷眼而無法承受生命之輕。

於是我們應該知道,失敗、孤獨的對立面不是死亡。死亡僅僅是生的折射面,慎重對待死亡,才能使生有分量.不能承受生命之輕的十三燕之死,不應在我們現代人身上重演。

❻ 寫電影《女帥男兵》或《梅蘭芳》或《我的左手》或《大鬧天宮》或《夜襲》600字觀後感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看完《梅蘭芳》,心中無限感慨。也許因為父親也是從事藝術行業的關系,從小聽著戲曲長大,讓我對此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在電影里,老三說,梅蘭芳是孤獨的,正是這份孤獨,成就了他的一切。我總覺得,梅蘭芳守著這份孤獨是在等待一個人的出現,而在某個雨天,她恰如其分地出現了。他們的第一次合作,不算成功,但是卻有默契,而之後的合作,則愈加自然。他們在戲里戲外都是那麼的默契。人生有一如此紅顏知己不易,而不能一起廝守只能是一聲嘆息。從此,梅蘭芳說,他再也演不了《梅龍鎮》了,因為那出戲屬於他和孟小冬。聽了這句話,我的心有點痛。 戲中的梅蘭芳是一個十足的女人,而生活中的梅蘭芳是一個大師,是一個有氣節、真正的男人。在日軍侵略中國,他被強迫演戲的時候,一個日本軍官指著他說,他是一個在戲里裝腔作勢的女人。而梅蘭芳不溫不火,從容的回答他:在現實生活里,我是一個男人。這讓我想到了爸爸常說的一句話:演好戲,做好人。只有在現實生活中踏踏實實做人,做好人,才能在戲里演得真,演出自己的靈魂來。 一個好演員都有兩個靈魂,戲里一個戲外一個,當兩個靈魂重疊有了對話,他才真正入了戲。有時候,一個水袖,一個眼神,一個碎步,一個轉身,不用說話,一切要表達的盡在言表。這正是所謂的藝術無疆界。讓日本軍官用軍刀指向梅蘭芳的脖子,另一位軍官阻止了他,他說,日本人不該這么對待梅蘭芳。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因為藝術,擁有無窮的力量,能讓一個敵人,去尊重他的敵人。 梅蘭芳是一部好電影,因為梅先生是一個好人。

❼ 梅蘭芳觀後感

《梅蘭芳》觀後感
《梅蘭芳》講述的是一代京劇名師——梅蘭芳傳奇、悲情的一生。
古時的演員身份是很低微的,不那麼讓人敬重所以他家人,並不想讓他學唱戲。希望他做個平凡的人,但他生在這個梨園世家,從小對戲曲的耳濡目染讓他還是喜歡唱戲。他是個凡事都認真、進取爭取做到最好的人,所以他爭取到了每一部戲都讓自己唱到最好,讓他贏得了無數的戲迷粉絲。
通過這部電影我隱隱感覺到梅蘭芳的內心是孤單的,從來都是,如果毀了他的這份孤單,也就毀了梅蘭芳——優秀的人註定是孤單的,做不到平凡,註定要孤單,忍受這份孤單吧!他是優秀的、卓越的,不屬於自己也不屬於任何人,福芝芳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有幸能陪梅蘭芳左右,被梅蘭芳認可,他需要忍受跟所有迷戀梅蘭芳的人一起分享這個枕邊人,孟小冬是自私的,但不能掩蓋了他的才華,《天下第一小生》不能忽略他識大體的氣派,人都是自私的,他有權利爭取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兩個優秀的人,兩個孤單的人,註定不能在一起,名人的婚姻註定是讓人關注的。
只有凡是認真的人,才能演出那麼好的角色,梅蘭芳很純真,很無邪,很乾凈,試問多少人可以做到!當時我對自己說:我需要保持純真在純真,我會堅持、會忍耐。我的內心要排除那些干擾,那些污穢,我需要讀書,學習很多很多的東西,才能讓自己強大起來,讓自己做到最好!
現在的明星我覺得他們是幸運的,生在這個明主自由的世紀,能做更多他們想做的事情,所以我們都應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生活!!

閱讀全文

與梅蘭芳電影觀後感50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摔跤吧爸爸電影導演及主要成員 瀏覽:110
我是大哥大114分鍾電影 瀏覽:468
迷龍電影全集大全 瀏覽:200
2019年古裝搞笑電影大全好看 瀏覽:562
奧特曼大戰大電影全部 瀏覽:783
有容鐵柱鋼管韓國電影的主角 瀏覽:949
愛情羅曼蒂克電影 瀏覽:749
白雪愛情倫理電影 瀏覽:657
斗破大主宰電影在線看 瀏覽:718
適合小朋友的英語配音電影 瀏覽:141
烏魯木齊人民電影院附近足浴店 瀏覽:529
法國電影地下鐵下載 瀏覽:292
真人打架電影大全 瀏覽:411
與新商科有關的電影 瀏覽:235
用美團買的電影票怎麼用 瀏覽:484
穿越日本二戰電影大全 瀏覽:561
電影愛法國圖片 瀏覽:681
台灣舊版電影 瀏覽:143
泰國保鏢電影完整版 瀏覽:674
花木蘭電影動態圖片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