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甲午大海戰的觀後感
導語:甲午戰爭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但是歷史的痕跡不會被消除。那看完《甲午大海戰》後,你有什麼樣的感觸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甲午大海戰的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們的祖國有許許多多讓人們感到自豪的事情,同時我們的祖國也有一些讓人感到恥辱的事情;比如《甲午大海戰》,下面就是我看後的觀後感。
日本為了擴大海軍,到處搶離海岸處別人的地盤,還到處殺人放火;十分可惡!我覺得日本人太殘忍了,我非常討厭日本人,勇敢的戰士們為了保衛我國的每一寸土地,許多戰士都在戰場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說到這,我覺得慈禧太後也有錯,本來中國的船就比日本人擊壞了不少;為什麼不買幾艘,難道就為自己的六十大壽讓日本殺死那麼多無辜的老百姓。等我長大了我一定好好地守護我們國家的領土。祖國是偉大的,我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每個地區。我們的祖國是強大的,我決不允許日本再次侵略我們的祖國,從此以後我決定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做個有用之才,讓祖國變得更加美麗、更強大、更富饒。
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希望大家都有熱愛祖國的愛國精神。這時候,我想起了「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起來力量大」這句話讓我們明白,中國人們只要團結起來就不會讓任何國家侵略我們中國。
今天已經是來到八高的第四天了,逐漸適應了忙碌的軍訓生活。與同學們相處也更加和諧融洽了。結束了一天的辛苦軍訓,晚上所有高一新生聚集在操場上觀看國防電影《甲午大海戰》。我想,這是一個難忘的夜晚。
顧名思義,影片是講中日甲午戰爭。「每一次大海戰,都將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這場當時世界上第一次鐵甲艦海戰,就決定了中日兩國數十年之後的命運。中國慘白,《馬關條約》喪權辱國,台灣及附屬島嶼割讓給了日本,這為當時已傷痕累累的中國又添了一道巨大的傷疤,洋務運動因此宣告破產。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一代英雄鄧世昌勢與敵艦同沉,結果含恨而終,以身殉國。
那是一段多麼屈辱的歲月,但想到那些犧牲的烈士,又覺得熱淚盈眶。再回想其實多年前,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國以巨大的犧牲換來了偉大的勝利,我們也細化了百年來的恥辱,自立自強。
再看如今,這個巨人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感受著世界的變化,領導著亞洲走向繁榮。她沉穩善良,她和平友愛。雖然她還有不足,但我十分熱愛她。
一百二十年前,中國的艦隊壯烈成仁;一百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中國的艦隊在我國領海較矮地巡航!我們十四億人都在見證她的成長,看著她離完美近一步,再近一步。加油,中國!中國夢!我的夢!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高年級學生一起到多媒體教室去看電影——《甲午大海戰》,看完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日記
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是1894年9月18日,腐敗的.清政府和可惡的日本艦隊在海上交戰時的情況,當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權力被可惡的慈禧太後掌握了,她毫不重視隊伍建設,在國家危機時刻,皇宮內還在為慈禧太後做六十大壽,將大量錢財揮霍掉了。可日本很重視隊伍建設,沒錢就把全國官員的工資減少十分之一,買新式鐵甲船,沒糧就每天只吃一頓飯,來節約糧食給海軍。我想日本真團結啊!要是我們中華民族也能這么團結,那麼中國就不會有這些屈辱的歷史了。
甲午大海戰剛開始,日本就顯示出了新式武器的好處,不一會兒,就擊沉了我們四艘北洋海艦,可他們的海艦卻未沉一艦,鄧世昌大怒,和他的手下所駕駛的致遠艦所向披靡,重創了日軍的五艘海艦,可後來,炮彈打光了,就只有用穿甲彈,對日軍根本沒有殺傷力。之後致遠艦被日軍的東洋海艦打敗了,面對嚴重的傾斜危險,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向日本吉野號沖去。從這可以看出鄧世昌寧死也要和日本吉野號同歸於盡,他為了國家甘願奉獻自己的生命,可日軍見勢不妙,邊逃邊放魚雷,致遠艦不幸被擊中,炸為兩截,鄧世昌本有機會逃走,可他寧死和日艦共存亡,他的狗——太陽,也隨著他一起犧牲了,看到這里我不禁為他們所感動,他們真是太偉大了!
因為慈禧太後和許多的貪官污吏把那些錢財都用在了不正當的地方,不給海軍新添海艦,就連炮彈也用次品代替,所以造成中國甲午大海戰的失敗,日本人也太可惡了,就連現在日本仗著有美國撐腰,還試圖霸佔我們中國的領土——釣漁島。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十分重視國防建設,中國隊伍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卓越成就,一大批「高、精、尖」武器相繼面世,「核導彈」、「核潛艇」、「殲_20戰斗機」……。
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要永遠記住「甲午海戰」這段屈辱的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一定要發奮學習,將來更好的報效祖國。
B. 甲午大海戰電影觀後感
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可是否有人記得,一百多年前,那段令無數炎黃子孫倍感屈辱的歷史?《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讓我內心深深地受到觸動。
鄧世昌在劉步蟾家人的幫助下進入學堂,一鳴驚人。李鴻章上交奏摺,想讓一些青年出國深造,光緒皇帝同意了。與此同時,中國預訂了英國製造的兩艘軍艦。幾年後,他們學業有成,鄧世昌代表朝廷來到英國接回學子,並將兩艘鐵甲艦開回祖國。
日本明治天皇野心勃勃,一心要奪得台灣島、澎湖列島、尖閣諸島。他省吃儉用,歷經七年,買下了當時最先進的快速艦。而中國的東洋艦隊,連一點彈葯都沒添,軍費都被貪污了。光緒皇帝也想買快速艦,可慈禧掌權,對他說:「現在這么和平,用不著買。」真是腐敗到了極點!
「每一場海戰,都關繫到兩個國家的命運。」甲午戰爭開始了!鄧世昌駕駛「遼遠號」,向日本軍艦猛烈開火,小小的炮膛好像容納不下滿腔的怒火。而日本的快速艦發揮了它的優勢,我們的炮彈有時打不到它,漸漸地,日本局勢大好。
僅三個小時,中國損傷了四艘戰艦,主將帥戰傷,彈葯用盡,一片混亂。在這樣的情況下,鄧世昌義無反顧,大喊:「掛沖鋒旗!」「遼遠艦」像一條火龍,決心要和日本主帥艦相撞,但「遼遠艦」還沒到,就已被擊沉。艦在人在,艦亡人亡!鄧世昌英勇犧牲。
此刻,劉步蟾駕駛的船也已被擊成重傷,日本發書,勸其投降,劉步蟾拿出手槍,大聲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斃而亡甲午海戰,中國大敗。被迫賠銀兩億五千萬兩,將台灣島、尖閣諸島、澎湖列島割讓日本,李鴻章顫抖著,簽下合同。
甲午大海戰,敲響了警鍾。當時的社會多麼的黑暗,慈禧專權,大臣們都欺騙皇帝,朝廷如此的腐敗。他們採用對外封閉的策略,不知道外面正在變化,落後就要挨打,甲午戰爭給中華歷史抹上了可恥的一面。我為祖國的浩劫而感到悲痛,希望歷史不會重演,中國這頭雄獅不能再沉睡了,總有一天,它要向全世界怒吼。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到那時,我們可以自豪的宣布:中國是最強的。
C. 甲午戰爭觀後感作文
看了一部名叫《甲午戰爭》的片子,這是一部關於我們和日本的海戰片。看完後,它時時震撼著我的心靈。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甲午戰爭 觀後感 ,希望大家喜歡!
甲午戰爭觀後感篇一
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活動即將拉開帷幕之際,紀錄片《辛亥革命》開始播放了,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作為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學者,我感到十分有意義。
任何一個中國人都知道,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盡管中國自身仍面臨許多挑戰,但是社會發展的堅冰已經被打破,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而在這一時刻,回顧近代中國走過的曲折道路,回顧百年前的先人們為改變中國面貌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斗與犧牲,仍然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資源。
近代前的中國曾經是大國、強國,但是近代以來,由於政治的腐朽與經濟的衰退,無法扼制西方列強的侵略與壓迫,在一次次列強的進攻面前敗下陣來。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都是中國被-迫割地賠款,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而引起列強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國聯軍進入中國並強迫簽訂《辛丑條約》,迫使中國「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務,而外國-軍隊則駐扎於中國京畿周圍的要地,實行永久軍事佔領。中國在西方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中國人民當然不甘心承認備受列強欺凌的侵略現實,面對列強侵略的加深也掀起過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動。民族復興的追求是幾代人的目標、理想。但是,實現近代中國的復興則面臨十分艱巨的困難:擺脫帝國主義的外來干涉侵略與壓迫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第一步,而使廣大人民擺脫貧困,使中國作為大國富強起來,則是中華民族復興更艱巨的一步。歷史上,許多人為這一目標曾經進行了多次嘗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從事的努力。中國近代史就是人們以這樣一種精神支撐著從坎坷中走過來的歷史。
我們重視辛亥革命,是因為盡管1911年的革命有著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掃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消滅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襲的制度。此後發生過兩次帝制復辟的活動,但都不能成功,說明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這是相當重要的功績。
列寧曾就中國的辛亥革命表達過這樣的觀點:「沒有真實的民-主主義高-潮,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擺脫歷來的奴隸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這種高-潮才能激發勞動群眾,使他們創造奇跡。在孫中山綱領的每一句話中都可以看出這種高-潮。」
辛亥革命吸納了當時幾乎所有的中國先進分子,他們獻身革命,同時也在革命中接受 教育 ,不斷修正改變積貧積弱中國的想法。孫中山作為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與當時的志士仁人們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後中國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奪取革命果實而導致封建復辟,日本軍國主義提出企圖獨佔中國的「二十一條」加劇了中國主權淪喪。但是在革命跌入低潮,革命黨人陷於苦悶的時候,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給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新的世界觀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正是在辛亥革命10年後,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人重新考慮中國的問題,科學地明確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問題,認識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勝利的保障,是歷史的主人,自覺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喚起人民,並將其團結在自己的周圍,使之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體力量,終於使復興的理想得以實現,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巨變。
百年後的人們已經很難切身體會辛亥時期的社會狀況,甚至不能理解當時的革命志士們的歷史性的抉擇。所以在辛亥百年後的今天,社會上流行著一些模糊的認識:如認為「辛亥革命給社會造成的破壞大於建設,延緩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或者認為革命的設計「超越了中國的國情」,「搞君主立憲會更好些,政治局面會更穩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進主義思想的產物」,還是避免為好。
其實,辛亥革命的親歷者們如何不歡迎以溫和的沒有犧牲的方式改變封建中國的面貌呢?對辛亥革命時期革命者的人生經歷整體考察後即可看出:他們並非從一開始就醉心於以激進手段改變中國落後局面,但是在經歷了一再的失敗與挫折,意識到清王朝決不可能真心實意地退出權力的中心而實施「立憲」,而當時的政治環境也並沒有開明到可以以和平請願的手段而推動立憲的時候,他們才選擇了被認為是「激進」的革命道路,這其實是當時條件下應當做出的正確選擇。看了紀錄片,對革命者的選擇就會有更清醒的認識。
甲午戰爭觀後感篇二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甲午戰爭》的片子,這是一部關於我們和日本的海戰片。看完後,它時時震撼著我的心靈。
這外片子講的是我們和日本鬼子在海上折斗爭,當時我們中國人里有很多貪生怕死的小人,一開始就有一個官,一看到日本軍艦就抱頭鼠竄,獨自一人跑到後艙躲起來中。幸虧一個炮手很勇敢,他雖然知道私自放炮會砍頭,但是為了同伴,他還是毅然的開炮打跑了小日本,而且還扯下了貪生怕死之人升起的白旗。我真為那些做官的感到恥辱,看到這,我心中充滿了憤怒。
鄧世昌(鄧小平)當時率領的「濟遠號」和「廣乙號」一塌返回中國時,在途中遇到了日本鬼子,只因當時慈禧太後貪圖享樂榮華富貴,用掉了上千兩銀子,讓我們都沒有足夠的錢去造軍艦上的炮彈,可是我們是不屈的中國人,沒有了炮彈,我們還有槍……但是,日本人的兩個魚雷,船就被炸沉了……
這就是電影的結尾,雖然很悲劇,但是它展現了我們中國人的頑強、不屈不撓的精神,我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
今日的中國已經變強大,但是我們的釣魚島卻離開了我們。我們不能讓小日本這樣繼續下去,加油,中國人!!
甲午戰爭觀後感篇三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甲午風雲」,這部影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講述了在1894年8月,因為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所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本來中日想和好,可鄧世昌知道這樣對他們沒有什麼好處,所以沖進房子進行了一番講述,講完,鄧世昌就把外國人氣走了。9月16日中午,鄧世昌正准備在船上吃飯,突然,西南海一片煙霧,鄧世昌一看,原來是外國人,再一看,原來是日本鬼子掛著外國旗,鄧世昌一看,立即命令船員准備戰斗。他們的目標是「吉野」號,「致遠」號以最快的速度向「吉野」號狂奔而來,到了最後,「吉野」號一看情況不妙,立即發了一顆魚雷,而「致遠」號被擊中了,鄧世昌壯烈犧牲。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到了最後,還是輸了。
因為鄧世昌非常愛國,與敵人較量,毫不畏懼,寧死不屈,視死如歸。還有船員們頑強戰斗的精神,所以深深地感動了全部的人,我們會永遠記住這位捨身報國的民族英雄——鄧世昌
「甲午戰爭觀後感 作文 」相關 文章 :
1. 《甲午戰爭》觀後感7篇
2.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400字5篇
3.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6篇
4. 甲午戰爭觀後感精選
5. 電影甲午戰爭觀後感
6. 關於甲午戰爭感想文章
D. 電影《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甲午大海戰宣告了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我國的海上作戰能力大受打擊。當時的統治者還不以為然,只是一昧的妥協,顯示了其軟弱無能。說到這里,同學們知道怎麼寫電影《甲午大海戰》 觀後感 嗎?了解相關精彩內容請參考我為大家精心准備的 文章 :電影《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電影《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
這部影片筆者在小時候曾經看過數遍,片中的愛國人物鄧世昌的英勇行為一直激盪著筆者的愛國之心,今日特地讓筆者的兒子也在網上看了這部影片。
片中描述了中日在甲午海戰中中方英勇反擊的光榮 事跡 ,但所有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最後甲午海戰是以清政府為代表的我方徹底失敗而告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最後中國不得不割地賠款,進一步拉開了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為以後中日之間再次發生戰爭提供了可能!
為什麼甲午海戰以我們失敗而告終,筆者認為並不是簡單的`北洋水師隊形的排列錯誤,更不是北洋水師的堅船利炮不夠先進,恰恰相反,當時的北洋水師擁有的是全世界最先進的艦船,由此可見,戰爭的勝負不一定武器的先進是必要因素!
更重要的人的主觀因素和社會機制的原因,但看看當時腐敗的清政府,一切都處於混亂和飄搖之中,對外政策總是希望英美列強的調停來實現避免戰爭的目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法國在世界大戰中沉醉在堅固的馬其諾防線上,結果是被德國繞過攻擊,英國也希望和德國和談,放縱波蘭被吞噬,蘇聯趕快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結果呢?英國,法國,蘇聯全部和德國出現了大規模的戰爭,古往今來,說明一個道理,和敵人通過談判解決問題,試圖通過不戰而屈人之兵,從根本上不過是個美好的幻想而已!
事物的發展一旦形成趨勢,是很難改變其發展的進程的,試圖通過談判,等待,只會讓事情更加復雜化難以處理!
甲午海戰給我們的啟示就是面對外敵,不要抱任何的幻想,逃避解決不了問題!期待和平最終的結果是加速戰爭的到來!
筆者也希望眾多家長讓孩子多看看這樣經典的影片,早日讓他們接受這樣的愛國主義 教育 !對孩子的世界觀的培養有較大的益處。
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曾經的東亞病夫了,不論任何國家,敢於挑釁我們,相信在英明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都叫他有來無回!
電影《甲午大海戰》觀後感2
這一周,我看了《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看完後,我不禁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慈禧太後的懦弱而氣憤。
這部電影主要說李鴻章上書,建議光緒皇帝建立海軍學堂來培養海軍,光緒皇帝同意了。少年時期的鄧世昌和劉步蟾等人就在這里認識了。長大後,鄧世昌與他的兒時的同學們一起加入了北洋艦隊,並當上了致遠號鐵甲艦管帶。此時,日本正在密謀並吞釣魚島。可是,日本眾大臣認為中國已經有一個比美國艦隊還要恐怖的龐大的艦隊,如果開戰,可能會慘敗。日本天皇令全日本大小官員從每月的俸祿中拿出十分之一來組成一支和中國一樣的艦隊。日本首先買了一艘新式快速艦——吉野號。這時,李鴻章發現導彈數量嚴重不足,有的艦艇上只能用打木頭船的導彈來打鐵甲艦,而從外國買一批導彈最快也要幾天後到達,劉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終,日本主動挑起事端,北洋艦隊被迫應戰。
這場戰爭最後以日軍勝利而告終。一位洋人曾說過:「中國一直在沉睡,有一天,他醒了,我們以為他要干一番大事業,結果他伸了個懶腰,喝口茶,吸了一口煙又睡著了。」
戰後日軍統領東鄉平八郎的助手問東鄉平八郎為什麼在清國境內的軍艦沒有過來救援?東鄉平八郎說:「這正是中國的特點,如果有朝一日他們能團結起來,那現在站在這里的就不是我們了。」
走出電影院,我不禁感到一陣陣失落和氣憤。清政府的腐敗才使這次海戰的失敗,慈禧太後意從北洋水師的軍餉中拿出幾百萬來修整頤和園,導致北洋艦隊導彈用盡。我對日本這種侵略他國的惡劣行徑深感憤怒。現在,日本還在對釣魚島蠢蠢欲動,這是多麼可恥的行為啊!
我深切地感受到,作為青少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後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使祖國更加強大,不再讓其他國家侵略我們。
電影《甲午大海戰》觀後感3
剛剛看完甲午大海戰,每次看這種題材的片子,心都被狠狠的一次次戳痛,當時世界排名第六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竟如此輕易地就被我們不屑的彈丸小國日本摧毀,這個結果我們不想接受可是就是事實,也早已註定。
日本的掌權者為了自強為了建立強大的海上力量,由天皇帶頭一次又一次的捐款,而中國的掌權者們又在做著什麼呢?
當我們從德國買回的兩艘當時最大的軍艦回國時,所有人以為中國這個巨人要醒了,可是結果依舊是沉默,也許此時的「沉默」就在預告著未來的「沉沒」了吧。
軍艦回國時,曾去日本訪問,當時我們有機會將日本的海軍扼殺在萌芽之中,可是我們沒有去做,那個洋人指揮官說的對,我們總是固執己見,因此失去了一次最好的震懾日本震懾列強的機會,也失去了成功的先機。
七年間,我們的軍艦的最大用途竟是為了幫慈禧運輸新鮮瓜果?這是怎樣可笑的一個事實啊!
中國的統治者慈禧為了自己的壽誕挪用北洋軍艦的軍費修建頤和園,原本即將到手的新型快速鐵甲軍艦與我們擦肩而過,被日本購去。而那些貪官們則為了私慾,將購置炮彈的經費聚斂於自己的腰包,有這樣的當權者,即使有像鄧世昌這樣有能力的愛國將領又如何?有這樣的當權者,我們又怎會不敗?不知道今天的國人在看到頤和園庄嚴秀麗的美景時,會否想到這里曾是用我們的軍費建造的呢?會否想到它背後的代價是整個北洋艦隊呢?
我們一直認為國賊的李鴻章,的確他是做過很多錯事,可是至少他曾為我們國家的富強努力過,為了軍費像慈禧爭取過,為了最後在馬關條約上不割讓領土而流下真誠的淚水,不管這淚水是為了自己從此留下賣國的惡名還是什麼,他已盡了自己最後的努力。
鄧世昌在最後一次回家時孩子說,也許要有一次更慘的失敗才能讓中國醒過來,總得有人用鮮血去警醒國人。所以最後明知是必,敗的結局,他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一死。而令我最感動的不是別的,是太陽,太陽只是一隻狗,可是它卻做了連我們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當時它已被救起,可是在它發現自己的主人還在海中時,它就那樣決然的跳下海去,最後與自己的主人一起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上......
此外,提一句,近來影片中不止一次提到釣魚島,無論是劇中還是現實生活里任何有點常識的中國人或是日本人都應明白釣魚島從古至今都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最後借用國防部曾說過的一句話做個終結,「吾國雖大,寸土不讓;犯我疆域,其遠必誅!」
電影《甲午大海戰》觀後感4
看完《甲午大海戰》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心都不能平靜下來。這是一部能夠滌盪我的靈魂的電影,它讓我知道了這一段歷史背後的 故事 ,那個叫中國人不願回首不願提的時代——現在就真真切切地解剖在了我的面前。歷史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簡單明了地展現在我的面前,讓我對中國的過去有了新的認識。也許以我的資格,沒有辦法去評價影片中的某些事實,但是多重線索的交織,簡明的敘事手法足以支撐起整部影片的骨架。愛國的信仰是它的`大腦,不降的堅守是它的心臟,那些被流傳在人們口中被迎奉進祠堂里的英雄人物是它的四肢手足,這些便構成了活生生的歷史。或許我是一個感性的人,在我看著致遠艦沉沒的時候我的心是刺痛的。但我想,中國人或許都應該擁有這樣的感性,歷史不是你在學校不學習他就不需要你去了解的東西。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的身體里流著中華祖先的血液。我們的先輩們用自己的鮮血去警醒與自己流著同樣的血卻還在醉生夢死的人,為了祖國犧牲了自己。我們就有責任去了解我們的國家的每一段歷史,更有義務去熱愛我們的國家。
歷史不應該只用來歌頌英雄,更應該用來警醒世人。鄧世昌並非是甲午海戰中英雄的個例,也並非是整個大海戰中中國方面的總指揮人。但他的在這段歷史中所展現出的是一個中華民族定義下的英雄的所有層面的美。事實上,在致遠艦沉沒之後,鄧世昌完全是有機會活下去的,但他沒有,他選擇了他所信仰的「與艦同沉」的理念。這和當時那個官員各種中飽私囊各種花天酒地各種結黨營私要反差很大,這一切皆是因為他們信仰與理念的差異。
從某種意義上說,那些整日燈紅酒綠的官員並沒有明白:人活一世,並不是非要在乎錢在乎名在乎命,更應該是尋求一種氣節,去追逐靈魂深處的堅持。但是像鄧世昌這樣的人意識到了這些,並且他做到了,而且做得英勇無畏。
從演員的角度看,影片中的演員將這位英雄人物的悲壯表現得淋漓盡致。因為海軍是一個紳士的軍種,講求知識、堅毅與風度。而陸毅扮演的鄧世昌恰是一名極優秀的海軍將領,據說是「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因此,一個長相清秀,又略帶書生意氣的演員可以很好地刻畫這位海軍英華的風采。而事實也正是如此,陸毅對鄧世昌的形象塑造是極成功的。這也使我們明白:英雄不應該只為歷史記,更要為天下人記。
值得一提的是,該片在情節線中詳盡地說明了日本對釣魚島覬覦的由來,並讓鄧世昌率艦隊巡遊釣魚島、台灣及南海諸島。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影片,這些情節並不相去史實太遠,它記錄了我們的先輩對於疆域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同樣體現在1945年民國海軍南海宣示主權,同樣體現在1974年人民海軍西沙海戰和1988年南沙海戰,以及此後許多次的保釣、護漁、對峙事件中。無論到什麼時候,這種責任感在真正的華夏子孫的身上,都是一脈相承的。我們絕不退讓,這是我們的海洋!
電影《甲午大海戰》觀後感5
這天,我電影《1894甲午大海戰》,深有感觸。
電影主要講述了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致遠艦全體官兵奮力抗敵,連破敵方三艘艦船。但終因寡不敵眾被擊沉。
看完這個電影,我的眼角濕濕的,致遠艦官兵那滿腔熱血保衛祖國的情感打動了我。彈盡糧絕、孤寡無助的艦船,在面臨敵方圍剿時,沒有舉手投降,沒有賣國求榮,而是毅然組織了反擊。
在當下社會,中國人逐漸變得麻木,只為自己而努力,從來不為國家著想。想想都可悲!試想以後若有強敵來犯,中國該如何自衛!所以,不要讓悲劇發生,從現在做起,時時以國家利益為先,以民族未來為重,有所作為而報效祖國,告慰昔日致遠艦壯烈犧牲的壯士英靈!
E. 甲午戰爭觀後感5篇600字
鏡頭步入了一個一個敗落的時代,當時,腐朽不已的清廷已在慈禧太後的昏庸統治下,變得國力大減,帝國主義國家競相打開中國的大門,繼而進行殘暴的侵略,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甲午戰爭 觀後感 ,希望你們喜歡。
甲午戰爭觀後感1
隨著鏡頭帶著我們到一處一處充滿歷史記憶的地方,看著一座座腐銹的炮台、古老的遺跡,屏幕前的我們體會了屬於民族的恥辱,屬於兩岸的哀傷。
電視機里一個一個學者教授都在述說那段用士兵、人民血肉堆起的往事,我們難過、憤恨,但是我們手中卻拿著印有」MADEINJAPEN」字樣的038記下我們的感想。經過了一世紀這么漫長的歲月,此刻的我們能說傷痛嗎或許在那40分鍾,我們是吧。
軍國主義像是一頭瘋狂的野獸咬噬著中國的人民,但是我們祖先流的淚流的血,終將被時間沖淡。我們能夠傷痛,但那不是重點。「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侵略者固然可惡,但在動-亂的時代理,落後者若不能記取教訓、迎頭追趕而只是裹足不前,總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結局。看完這卷影片,我認為歷史教訓提醒我們的不是短暫的驚心動魄,自立自強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殘害的 方法 。
看了《甲午戰爭》這個 故事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甲午戰爭》講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師的基地——山東劉公島軍港。丟了魂似的李鴻章命令:「海軍艦隊不要遠出,靠山巡走,略張聲勢……」
清晨,日本「吉野」號軍艦要攻佔小島,北洋水師前去迎戰,但是鄧世昌他們船好、裝備差、彈葯少,抵但是日本的軍艦。他們不放下,炸船的要害,炮彈百炸不穿……有的船還升起了白旗,雙手抱頭,還有的跳水逃跑。看到那裡,我十分生氣,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歷史,全部都給侮辱了。鄧世昌沒有退縮,對水手們說:「我們必須要打掉倭寇。」這時船開的越來越快趕上「吉野」,突然一聲巨響,兩艘軍艦撞在一齊,鄧世昌和水手們都死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軟弱,不要落後,落後必將挨打,要讓國家強大起來,不受欺凌……
甲午戰爭觀後感2
剛剛看完甲午大海戰,每次看這種題材的片子,心都被狠狠的一次次戳痛,當時世界排行第六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竟如此輕易地就被我們不屑的彈丸小國日本摧毀,這個結果我們不想理解可是就是事實,也早已註定。
日本的掌權者為了自強為了建立強大的海上力量,由天皇帶頭一次又一次的捐款,而中國的掌權者們又在做著什麼呢當我們從德國買回的兩艘當時最大的軍艦回國時,所有人以為中國這個巨人要醒了,可是結果依舊是沉默,也許此時的「沉默」就在預告著未來的「沉沒」了吧。
軍艦回國時,曾去日本訪問,當時我們有機會將日本的海軍扼殺在萌芽之中,可是我們沒有去做,那個洋人指揮官說的對,我們總是固執己見,所以失去了一次最好的震懾日本震懾列強的機會,也失去了成功的先機。七年間,我們的軍艦的最大用途竟是為了幫慈禧運輸新鮮瓜果這是怎樣可笑的一個事實啊!
中國的統治者慈禧為了自我的壽誕挪用北洋軍艦的軍費修建頤和園,原本即將到手的新型快速鐵甲軍艦與我們擦肩而過,被日本購去。而那些貪官們則為了私慾,將購置炮彈的經費聚斂於自我的腰包,有這樣的當權者,即使有像鄧世昌這樣有本事的愛國將領又如何有這樣的當權者,我們又怎會不敗不明白今日的國人在看到頤和園庄嚴秀麗的美景時,會否想到那裡曾是用我們的軍費建造的呢會否想到它背後的代價是整個北洋艦隊呢
我們一向認為國賊的李鴻章,的確他是做過很多錯事,可是至少他曾為我們國家的富強努力過,為了軍費像慈禧爭取過,為了最終在馬關條約上不割讓領土而流下真誠的淚水,不管這淚水是為了自我從此留下賣國的惡名還是什麼,他已盡了自我最終的努力。
鄧世昌在最終一次回家時孩子說,也許要有一次更慘的失敗才能讓中國醒過來,總得有人用鮮血去警醒國人。所以最終明知是必,敗的結局,他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一死。而令我最感動的不是別的,是太陽,太陽只是一隻狗,可是它卻做了連我們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當時它已被救起,可是在它發現自我的主人還在海中時,它就那樣決然的跳下海去,最終與自我的主人一齊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上......
甲午戰爭觀後感3
戰中,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無情地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鄧世昌命令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堅定地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這時,一發炮彈不幸擊中「致遠」號的魚雷發射管,使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墜身入海,部下拋給他救生圈,他執意不接,他的愛犬「太陽」飛速游來,銜住他的衣服,使他無法下沉。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狠了狠心,將愛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享年45歲。這一幕驚天泣地,壯烈至極!連日軍也肅然起敬。
這是多麼悲壯的一幕。在甲午戰爭中,雖然有不少官兵浴血奮戰,但仍因為不少官員貪生怕死和清政府的軟弱無能,還逼迫清政府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投降主義簽訂了《馬關條約》。
我悲憤,悲憤政府的無能,悲憤軍隊腐敗;我嘆息,嘆息日本的改革,嘆息戊戌六君子;我仇恨,仇恨釣魚島被奪,仇恨日本的肆虐;我哭泣,哭泣慈禧的無能,哭泣失敗的變法!從清代「甲午事件」,聯想到現代的「釣魚島事件」,我有些不明白:中國真的這么弱嗎?其實,中國也不弱。從1949年以來,在這60多年來,中國各代領導人,鞠躬盡瘁,「三彈」的研製成功,宇宙飛船的成功發射,澳門香港的順利回歸,經濟的改革,航母的出現……這些都證明了中國的實力,都證明了中國已經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中!
如果真讓日本再藐視我們下去去,中華還能騰飛嗎?還是那麼百折不撓的嗎?這將是一個重大的問題。梁啟超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可見祖國的未來都寄託在我們身上。
但是如今,美利堅和日本人聯合起來,私自違背了《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膽大妄為地將「侵略之魔爪」伸向我們那聖神的領土。我們不可以像清朝那樣軟弱,我們要扞衛我們的領土去,中華還能騰飛嗎?還是那麼百折不撓的嗎?這將是一個重大的問題。革命先輩們將千千萬萬戰士浴血奮戰打下的江山交付我們手中,我們怎能辜負他們的期望!我皺了皺眉頭,心裡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將五千年英雄的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找回來,重振我們中華少年的雄威!讓藐視我們的外國人大跌眼鏡!讓中華少年自強不息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
甲午戰爭觀後感4
《甲午戰爭》十分確切地反映了那個時代中國和日本當時的社會形態和國家實力,異常是對日本人和中國人的性格和思想詮釋得相當深刻和到位。當時慈禧太後一心忙著萬壽慶典,清政府腐敗無能,整個政府和皇族窮奢極欲,國內民不聊生,軍隊同政府一樣腐敗,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軍隊毫無戰鬥力。而此時,日本明治天皇卻勵精圖治、卧薪嘗膽,苦心經營聯合艦隊,日本國民不分男女老幼,無不忠勇奮發,以戰勝清國為己任,軍國主義的理念深入日本社會的骨髓,在生活中完全正常的一個日本人,在應對中國時都變成了殘忍狠毒的兇手。
中日甲午戰爭的勝負,雖有偶然,卻又是必然的,落後的軍備加上部隊紀律的鬆散,清兵根本不是訓練有素、設備精良的日兵的對手。馬關條約,喪權辱國,中日兩國最終走向了反面,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反復深思。無可否認,戰爭中清兵中那些士卒們是勇敢的、愛國的,這是戰爭中最溫馨動人的愛國心,也是最殘酷的現實,以自我的身軀撲向日本人殺人不眨眼的洋槍火炮,不惜犧牲生命,這種愛國精神也值得後人學習。
以銅為鏡,能夠正衣冠;以史為鏡,能夠知興衰;以人為鏡,能夠明得失;願歷史不再重演,願國家繁榮富強。
甲午戰爭觀後感5
昨天是星期六,而我卻在家裡看了一部名叫《甲午戰爭》的電影。那裡面有一位革命烈士,他就是鄧世昌。鄧世昌出生於廣東番禺(今廣州市海珠區)。1868年去福州船政學堂學習航海。而1871年被派到「建威」練船,才正式入軍,當上了深海兵船大副。一次鄧世昌乘「致遠號」去打仗,那天是和日本人的一場激烈戰爭,日本輸了,而大清的艦隊獲得了勝利。從這之後鄧世昌就是致遠號的艦長了。有一位從英國 留學 回來的女子,給他們帶來了一艘又快又強大的戰艦圖紙。鄧世昌說我們一定要把這艘戰艦給買下來,因為我已經有好些年沒有添置新的軍艦了,一旦和別人打起戰來肯定會吃虧的。當他們向上面匯報時,清政府卻拿不出錢來,因為錢都被慈禧老佛爺拿去修圓明園了。此時鄧世昌卻火冒三丈,正當他生氣的時候受到了一個令人更生氣的消息,這艘先進的戰艦被日本人買走了,這時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那名女同學臨走時送給了鄧世昌一隻狗,叫太陽。
那一次鄧世昌和致遠號去海上指揮戰鬥了,而敵人恰巧是買了先進軍艦的日本人。在那次海戰中致遠號被擊沉了,大型快艇來救他們,太陽獲救了,而鄧世昌還在水裡,這時太陽不顧一切跳進海里去救鄧世昌,最終他和太陽一起都犧牲了。那一次中國敗了,而日本卻勝利了。而那個慈禧什麼也不管,每天都吃喝玩樂,結果中國卻大敗,好多的壯士都犧牲了,而且清政府還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不但賠了很多錢還割讓土地給他們。在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鄧世昌是一個英勇無畏的人,他大公無私,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所以我要向鄧世昌一樣,做一個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讓人。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並不可怕, 總結 經驗 ,不斷改正缺點,總有一天你就會成功的。
甲午戰爭觀後感5篇600字相關 文章 :
★ 甲午戰爭觀後感800字
★ 關於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1500字
★ 關於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1000字
★ 關於觀看電影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1500字
★ 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啟示錄
F.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有哪些觀影感受
電影《甲午大海戰》就是講述了這樣的一群英雄為了捍衛民族尊嚴,抵抗侵略者,最終壯烈犧牲的 故事 。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甲午大海戰 觀後感 ,歡迎大家參考。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篇1
馮小寧當年的《北洋水師》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視劇,很多鏡頭記憶深刻,而且就是因為看了這部電視劇,我對軍艦和海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首先要表揚本電影,其特效自然比20年前的電視連續劇好得多,雖然比《超級戰艦》還差了不少,但很欣慰的看到中國海戰特技的進步,這也難怪,中國歷史上近現代化海戰本來就少,缺素材啊。
這部電影還值得表揚的,就是重現了不少《北洋水師》的經典鏡頭,比如士兵掛在沉船桅桿上繼續向日本軍艦開火、頭天挨打的士兵冒死下艙開閥門滅火等等。
但是,對這部電影,我總體態度是否定的。我否定的內容不是針對馮小寧導演,就我所找出來電影本身的問題很少,甚至我都不能確認,比如英國皇家海軍學院點名時念到“東鄉平八郎”時用的是漢語發音(影片8分32秒),根據我對日本人名字的研究(主要對象是愛情動作片巨星),日本人名字的漢語發音和日語發音是不同的,當然不排除“東鄉平八郎”除外。
還有就是幾乎貫穿本片的背景音樂。我不懂電影藝術,但覺得這背景音樂用得太濫了,幾乎無時不刻在用,音樂是雄壯,但不能老是雄壯啊,這好比一個男人擁有金槍不倒之功,但不能是一天24小時都不倒,那樣就不值得羨慕,而是怪胎了。
我否定的,是時代。
當看到本片第21分20秒時我不禁笑了,慈禧老巫婆對光緒皇帝說:“大清祖訓有個規矩,各代皇上,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靈位。”這是不是個大笑話?暫且不論1840年以後割香港、九龍、澳門以及東北和西北那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單說本朝教科書承認是“平等條約”的《尼布楚條約》首開滿清“盛世割地”的先河,把額爾古納河以西、柏帕爾海以東的布里亞特地區割給了老毛子,目測其面積大概為四五十萬平方公里,這塊土地上有個城市叫赤塔,駐扎著前蘇聯戰略火箭軍的一個單位,在當年中蘇交惡時是對中國的嚴重威脅點之一。要是滿清真有老巫婆說的這個“祖訓”,別說咸豐、光緒這些了,康熙第一個就入不得列祖靈位。至於末代皇帝溥儀,那更是個笑話。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篇2
看完影片,我思緒萬千。
這部影片描述了在19世紀後期,慈禧太後掌權,中國閉關自守,國家落後,政府腐敗的背景下,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帶領全體將士,鄧世昌、劉步蟾等海軍精英懷揣保家衛國的理想登上各自的戰艦,與日本海軍在黃海海域上展開了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鐵甲艦隊大決戰,中方英勇反擊。但是,最後甲午海戰仍然是以清政府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不得不割地賠款,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屈辱的一頁。
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泱泱大國,人才濟濟,卻被日本這樣一個彈丸小國打的落花流水。與同事交流,我談到,看這樣的影片,太沉重,太壓抑。這樣的結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社會制度的差異。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資本主義道路,不但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成為世界強國,而中國正處在晚清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科技落後,成為列強瓜分的目標。清朝統治的腐敗無疑是另一個重要原因。慈禧等人寄希望於外國調停,沒有把立足點放在增強自身力量上來。慈禧太後為了舉辦萬壽慶典,挪用了1500萬兩海軍軍費,北洋水師多年無錢置辦裝備。而日本為了備戰,天皇帶頭捐款,日本各界競相傾囊。 制度的差異,領導者的思想,致使國家遭受了巨大的災難。新中國的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正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制度,必將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富強,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落後就要挨打”,當我們看完這部影片,不自然的就會想起這句話。這不僅僅是對一段歷史的 總結 ,它更是告誡我們當代年輕人要發憤圖強,振興中華,使我們昂首立於世界之林。
因為清政府的懦弱無能,簽訂不平等條約,賠款,割地不計其數。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的落後局面不斷改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中國距離一個發達國家的標准還差得太遠太遠。作為我們新一代的青年,我們就應該立足於發揮自己的微薄力量,團結奮進,建設祖國,使祖國更加強大。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首次從執政黨戰略的高度確立“ 文化 強國”的發展戰略,這一政策看似離我們很遙遠,它的實現,需要每一個國人的共同努力。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雖然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傾其所有,無私奉獻,用我們的全部力量去澆灌祖國的花朵,做好一批批人才的鋪路石,用我們的青春建設祖國,祖國一定會強大起來。因此,現在我們的任務就是,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
看完電影,我還被一種力量震撼著,那就是一個個英雄人物對祖國的摯愛。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少愛國志士,他們深愛自己的祖國,為了中華民族的每一步前進,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奉獻自己的生命。“用血液去警醒國人。”這是影片中鄧世昌說的。在致遠艦沉沒之後,鄧世昌完全是有機會活下去的,但他沒有,他選擇了他所信仰的“與艦同沉”的理念。鄧世昌並非是甲午海戰中英雄的個例,提督丁汝昌,撕毀日軍的勸降書怒道:“目下我師雖難,予決不棄報國大義,今惟一死以盡職也。”管帶劉步蟾信念堅定,一位位英勇的士兵……他們與敵人猛烈對抗,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永存。一百多年前的戰爭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至今還隱隱作痛。但是那些愛國將士,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情到深處,我的淚水流下,為了那些英烈們,他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滄海橫流,驚濤拍岸,似乎還在默默地吟唱著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但是,聯想現實,在釣魚島問題愈演愈烈的今天,當我們看到影片最後,氣勢恢宏的人民海軍艦艇編隊在鐵甲艦的殘骸旁破浪駛過的一幕,一定感染了所有熱愛祖國,關心中國海軍發展的人們。一百多年前,洋務運動中興起的北洋水師迅速成軍,擁有世界一流的戰艦,最終以失敗而告終;而今天,幾乎是同一片海域上,一支嶄新而強大的海軍又將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古老的東方。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此情此景,如何不令人激動萬分!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篇3
風華正茂的年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那些聰穎靈慧、意氣風發的少年,學習世界最為先進、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知識,保送至世界最為先進、現代化的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成為尖子生中的前列,只等以後的“時勢造英雄”。
悲情慘烈的定局:小時候一直很認真地抱著地理歷史課本書籍,會苦心鑽研歷史的發展流程、細節或者微妙,會盯著一張地圖很久很久,甚至會饒有興趣地找起地名來。不由自主成為了愛國小少年,看到敵人入侵國土、欺辱國人的場景、畫面,甚至會哭出來。明知道結局並不美好,仍會執拗地希望翻轉歷史中註定的結局。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我一直很尊重這個歷史中的重要事件的名稱。誠然,歷史中發生過很多重要事件,影響了人類發展進程。可這個不一樣,每一個讀過這段歷史的人心情都會很沉重,比1840年鴉片戰爭、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80年中法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都要沉重,或許不僅僅因為我們曾經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近代中國的歷史,是一段不堪回首、令人痛心的屈辱史,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於是很多仁人志士、不甘為亡國奴的國人開始覺醒了,他們開始探索,尋找救國救民之路。 同中國一樣,自被西方炮艦強行打開國門、幕府統治上百年的日本,也開始了自救之路。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篇4
中國近代史是血與淚的屈辱史,很多國人從心底里不願回首也不願提及,隨著電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的鏡頭帶著我們到一處一處戰爭歷史遺跡,看著一座座銹跡斑斑的炮台,銀幕前的我們彷彿感覺到歷史就在那裡用最簡單、最直接、甚至最殘酷的方式向後人訴說著。
1867年,李鴻章上書朝廷,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學堂,洋務運動由此拉開了帷幕。影片從北洋水師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的少年時代開始,將其一生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1877年,清政府派遣一批少年學子遠赴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他們懷著強國之夢登上了當時最新式的軍艦,學習到了最先進的海軍軍事理論和戰略戰術。四年後,鄧世昌代表朝廷赴英國迎接同學們凱旋,他們駕駛著清政府用重金購買的鐵甲巨艦劈波斬浪駛回祖國。這批學生在英國 留學 期間的同學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學生,同樣駕駛著日本政府購買的軍艦向日本駛去。影片中不斷使用對比手法,中日兩國領導人在面對國際形勢變化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態度似乎在預示著戰爭的結局。明治天皇的奮發進取和慈禧太後的驕奢淫逸決定了北洋水師悲慘的命運。戰敗後清政府和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全島及附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賠償白銀兩億五千萬兩。甲午戰爭的失敗將中國人民推向了更加苦難的深淵。
“我等從軍衛國,今天一死也要撞沉‘吉野’艦”,這是鄧世昌在炮彈用盡、艦身受重傷傾斜的情況下毅然決然指揮”致遠“艦撞向日本海軍“吉野”艦時說的話。鄧世昌和所屬官兵壯烈殉國是悲壯的,也充滿了悲哀和辛酸。慈禧太後挪用海軍軍費修繕頤和園為自己慶祝六十大壽,導致海軍多年未添新式軍艦,舊軍艦上的武器得不到保養,彈葯奇缺且有不少打不響的臭彈。在海戰中這些弊端都以致命的形式暴露出來,日本的快速軍艦和艦炮顯示出明顯的優勢,而北洋水師的炮彈經常命中敵艦卻不爆炸,裝備的落後和戰術指揮的老化讓將士們有心無力。影片中彷彿展示著日本軍國主義像是一頭瘋狂的野獸無情地噬咬著中國人民,讓我們忿恨辛酸。
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源是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舊中國的貧窮落後。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一個永恆不變的真理。明清兩朝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在西方國家開始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仍然沉浸在泱泱大國的美夢中。盲目的自大使得中國失去了和西方資本主義強國交流和競爭的機會,和他們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從唐朝就開始向我們學習的彈丸小國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全盤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強國,國力逐漸追趕和超越中國,落後的舊中國挨打就是必然的。
影片中提到了釣魚島被日本佔領的過程,自從今年9月日本政府製造購島鬧劇以來,中日釣魚島事件不斷升級,從影片中所呈現的歷史事實來看,日本拿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做交易儼然是個笑話。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剝削和壓迫中站起來了,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國民經濟取得了世界歷史上罕見的高速增長,綜合國力和國防力量有了質的飛躍,中國任人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絕不懼怕戰爭,有信心更有能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少年強則中國強,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多學習中國和世界歷史,以史為鑒,勿忘國恥,努力學習,奮發進取,像革命先烈一樣用我們的勤勞智慧和生命去建設祖國、保衛祖國。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範文 相關 文章 :
1.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000字兩篇
2.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400字5篇
3.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800字
4.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6篇
5. 1894甲午大海戰觀後感3篇
G.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優秀範文精選5篇
《甲午戰爭》講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師的基地——山東劉公島軍港。下面我為大家收集整理了「甲午大海戰觀後感」,歡迎閱讀與借鑒!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
詩曰:
割地難償債,債高到極天。
行籌無萬數,納幣一千年。
--題記
1877年,年輕無為的光緒帝勵精圖治,決定振興中華,可是由於西太後慈禧的「垂簾聽政」,使強盛的大清帝國正式走向衰弱。而此時,在日本,明治皇帝開始親政,他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發動了著名的「明治維新」,使弱小的日本強大起來。1894年9月17日,日本那擴張侵略的野心,再加上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終於是日本發動了黃海大戰。
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
戰中,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無情地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鄧世昌命令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堅定地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這時,一發炮彈不幸擊中「致遠」號的魚雷發射管,使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墜身入海,部下拋給他救生圈,他執意不接,他的愛犬「太陽」飛速游來,銜住他的衣服,使他無法下沉。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狠了狠心,將愛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享年45歲。這一幕驚天泣地,壯烈至極!連日軍也肅然弊源起敬。
這是多麼悲壯的一幕。在甲午戰爭中,雖然有不少官兵浴血奮戰,但仍因為不少官員貪生怕死和清政府的軟弱無能,還逼迫清政府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投降主義簽訂了《馬關條約》。
我悲憤,悲憤政府的無能,悲憤軍隊腐敗;我嘆息,嘆息日本的改革,嘆息戊戌六君子;我仇恨,仇恨釣島被奪,仇恨日本的肆虐;我哭泣,哭泣慈禧的`無能,哭泣失敗的變法!
從清代「甲午事件」,聯想到現代的「釣島事件」,我有些不明白:中國真的這么弱嗎?其實,中國也不弱。從1949年以來,在這60多年來,中國各代領導人,鞠躬盡瘁,「三彈」的研製成功,宇宙飛船的成功發射,澳門香港的順利回歸,經濟的改革,航母的出現……這些都證明了中國的實力,都證明了中國已經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中!
如果真讓日本再藐視我們下去去,中華還能騰飛嗎?還是那麼百折不撓的嗎?這將是一個重大的問題。梁啟超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可見祖國的未來都寄託在我們身上。
但是如今,美利堅和日本人聯合起來,私自違背了《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膽大妄為地將「侵略之魔爪」伸向我們那聖神的領土。我們不可以像清朝那樣軟弱,我們要扞衛我們的領土去,中華還能騰飛嗎?還是那麼百折不撓的嗎?這將是一個重大的問題。革命先輩們將千千萬萬戰士浴血奮戰打下的江山交付我們手中,我們怎能辜負他們的期望!我皺了皺眉頭,心裡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將五千年英雄的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找回來,重振我們中華少年的雄威!讓藐視我們的外國人大跌眼鏡!讓中華少年自強不息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 努力吧,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自強不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2
這是一部故事片,講述了1894年大清國與日本碧兆國在黃海上發生的一場大海戰。結果,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區區一個小島國,卻可以殺死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大清國與日本國,同樣的愛國,結果卻有著天壤之別。一個勝利,一個失敗。為什麼呢?因為大清國在國家的體質上,早已經輸給了日本。
船可以漂在水上是因為水的浮力正托浮著它,而水也可以變成浪花把船打翻。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人民就是水,船便是政府,人民可以把政府高高托起,但人民也可以讓政府滅亡。在悔卜租影片中,日本,從 19世紀60年代開始,民治維新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的背景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這次改革始於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技術,進行工業化浪潮;並且提倡「文明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展教育等措施。這次改革使日本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對亞洲鄰國造成了沉重的災難。而大清國,皇帝駕崩,新一任皇帝是誰由不得老百姓們去選擇,必須由皇帝的兒子去繼承。
也許,日本的首相比大清國的皇帝更愛自己的祖國,也許,日本的首相比大清國的皇帝更愛自己的人民。影片中,日本的首相一天吃一頓飯,剩下的錢便拿去買先進的武器,用來與敵人抗衡,而大清國的慈禧太後,卻為了給自己過一個六十大壽而把本應該去買武器的錢拿去修頤和園。看看頤和園里的石船吧,它是用大清國戰士們的鮮血換來的。看看那具有嘲諷意義的清澈的湖水吧,它是用中國的尊嚴換取的。
日本的人民看到中國人就打,因為他們有著島國精神,因為他們知道中國人是他們的敵人。雖然他們與_的行為沒什麼兩樣,但是,至少他們愛國,他們團結一致。
可是,如果沒有慈禧太後的話,就沒有中華明族的崛起,就沒有新中國的成立。這,也許正是歷史車輪的運轉。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3
在歷史的長河中,在中華文明的傳承中,總會有無數的英雄人物為正義而斗爭,為革命而犧牲,電影《甲午大海戰》就是講述了這樣的一群英雄為了扞衛民族尊嚴,抵抗侵略者,誓死保衛國家,最終壯烈犧牲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影片開始,一群少年被送到福州馬尾船政學堂學習海上作戰策略,之後在李鴻章的請求下船政學堂中的一批優秀學員又留洋國外接受海戰訓練。幾年後,留在中國的名叫鄧世昌的學生到英國把他們接了回來,又從英國帶回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艦組成了中國第一隻海軍--北洋水師,與此同時,日本也在英國訂購了巡洋艦,但威力遠不及北洋水師。北洋水師組建七年後,由於軍費短缺,炮口老化,船身生銹。再加上慈禧太後不斷的從海軍軍費中抽取銀兩建造頤和園。這只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海軍慢慢地變得虛弱,不堪一擊。和慈禧太後領導下的昏庸腐敗的清朝政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明治天皇帶領手下的大臣們節衣縮食,訂購了當時最先進的速射炮,向著清朝政府虎視眈眈。
1894年,甲午海戰正式打響。由於經費短缺,彈葯不足,北洋水師白白錯失了多次攻擊敵人的大好時機,這只最強大的海軍最終沉沒在日本軍艦速射炮的炮口之下。
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堂堂大國人才濟濟,卻被彈丸小國日本打的一敗塗地,我認為,北洋水師的戰敗不是鄧世昌等海軍英雄的責任,而在於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輕視了敵人,他們沒有意識到,正是這個看起來弱小的對手把中國歷史上最先進的海軍打的落花流水,還讓清政府割地賠償。
聯想現實,今天,幾乎就是在同一個地方,日本又要和我們因為釣魚島歸屬問題挑起戰火。只是這一次,對於他們提出的任何不平等要求,我們都可以抬起頭,勇敢地說「不」。因為,現在的中國政府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我們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海軍,一艘強大的航空母艦,四艘威力強大的核潛艇和號稱「航母殺手」的彈道導彈,還有我國自主研製的各種先進戰機和武器。我們不會主動挑起事端,但是,我們也不懼怕戰爭。如果日本仍然看不起我們,我們就要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一個道理:「永遠不要用老眼光看人」。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4
1877年,一批少年懷著強國之夢登上海輪赴英國,進入皇家海軍學院學習技術,並親自駕駛著清政府用重金購買的鐵甲巨艦駛回祖國。而他們的同學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學生,同樣帶著強國之志,同樣駕著日本政府購買的軍艦向遙遠的東方駛去,年輕的日本天皇正等待著他們,以加速他同樣是學習西方的「明治維新」…… 古老的紫禁城裡,年輕的光緒皇帝立志變法強國,但慈禧太後才是真正的統治者,整個中國充滿了腐敗。
長崎事件極大地刺激了日本,天皇率先捐款,全國一心發展海軍,尤其發展新式的快速炮,使海軍實力迅速提高。而在隔海相望的中國,一座富麗的園林已近完工,為了討好慈禧太後六十大壽,用來修建頤和園的錢竟是中國海軍的軍費。英國願打算將一艘最新式的軍艦賣給中國,但由於清朝庭把購艦的錢修了頤和園,早已無錢購買軍艦。而日本知道這一情況後,天皇再次帶頭捐款,搶購下了這艘新艦,並命名為「吉野」號。
大戰在及,而中國的軍艦上還為沒有穿甲彈而發愁,鄧世昌把皮鞭狠狠地抽向還在尋觀作樂的牛大人,,水兵裝上艦的只是用於演練的「教練彈」,但鄧世昌別了趕來相送的小妹,毅然駕著「致遠」號隨艦隊駛向茫茫大海……黃海上,炮聲隆隆,水柱沖天,在這場決定兩國命運的決戰中,日本的快速炮顯出絕對優勢,而中國海軍的炮彈卻經常命中敵艦而不炸!北洋艦隊的軍艦連連被擊沉,關健時刻,「致遠」號突然沖出層層彈雨,裹挾著濃煙烈火,直向日本海軍的主力「吉野」號沖來!在彈盡重傷之時,鄧世昌毅然駕著烈火之艦決死相拼,水柱如林的海面上傳出他的吼聲:「我等從軍衛國,今天一死,也要撞沉吉野」!但是在敵艦隊上百門快速炮的集中轟擊下,「致遠」號終於爆炸沉沒!悲忿交加的鄧世昌拒絕了戰友的救援,誓與「致遠」號同沉,但他的愛犬卻死死叼住他的肩頭不放,鄧世昌仰頭長嘯,抱住愛犬一同沉入波濤……驚天泣地,壯烈至極!連日軍也肅然起敬,被後人敬為「中華民族近代史第一英雄」。
黃海海戰失敗、威海衛失守、北洋海軍全軍履滅,歷史就這樣把中國推向了更加苦難的深淵,李鴻章顫抖地在條約上簽下恥辱為名字,《馬關條約》將中國的遼東半島,台灣及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並賠銀二億六千萬兩……使中國完全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成為了任人斬殺的羔羊。
看了這部電影,我的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不停的掉落。每當聽見一聲聲隆隆的爆彈炸毀我們的一艘艘軍艦時,我心如刀割,悲痛萬分。黃海上,海軍們在與中國的命運搏鬥,可在古老的紫禁城裡,一聲聲歡歌笑語慶祝著慈禧太後的六十大壽。我憎恨日本的殘暴與冷酷,更悔恨清政府的腐敗與懦弱。直到六十年後,日本在二戰中無條件投降,台灣及附屬島嶼才回歸祖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落後就要挨打,就是一條古訓,我們一定要牢記。我們一定要發奮建設我們的國家,讓我們的國家強盛起來,強大我們的軍隊,建設我們的國防,讓中華民族擠身於世界民族之林,就不會有哪「1894」恥辱之事的發生。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5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甲午大海戰》。
回到家,眼淚就不爭氣的從我的臉上往下流,那感人的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
這部電影的內容是這樣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鄧世昌的人,他很愛國,也很好學。從廣東到北京的一個叫「船政學堂」的校園來求學,最後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入學考試。全校師生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一致決定去英國留學,而鄧世昌並沒有和他們一起去,因為他是一個有骨氣的人。
十幾年後,鄧世昌到英國的軍校來尋找自己的好朋友劉步檐,而再去英國軍校的路程中碰到了劉步檐的表妹小妹(化名),兩人相見,互相都覺得曾經好像見過一樣。一問,兩人正好同路。當小妹去攔車時,英國人嘲笑鄧世昌,說鄧世昌是中國人,不應該得到尊重,而鄧世昌卻冷靜的對這位英國人說:「如果我們中國人不應該得到尊重,那麼你們英國人更不應該得到尊重,難道不是嗎?」鄧世昌的話激怒了這位英國人,這位英國人就想拿刀來刺鄧世昌,而鄧世昌不僅靈巧的躲過了英國人的暗器,還 拿著刀對英國人說:「如果有下次,你認為我會放過你嗎?」
就這樣,小妹和鄧世昌去英國軍校找到了已經畢業的劉步檐,湊足了兵力,開始了海上大戰。
在中國湊足了兵力時,也就是中日兩國開戰之時。鄧世昌帶領著自己的「致遠號」在中國的海疆開戰了,在中國一籌莫展的時候,鄧世昌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為了戰爭的勝利,他決定用自己的「致遠號」去撞擊日本的「吉野號」,可是,由於撞擊的裂縫非常的大,所以當時船上所有人都淹沒在海中,只有十幾人活了下來,這些活下來的人不惜自己的生命代價,打出了最後一戰。他們用已經破損的「致遠號」,對著正在得意洋洋的「吉野號」發出了一顆魚雷,可是讓「吉野號」跑掉了,真可惜,然後中國又向日本連續發出了兩顆魚雷,在發出第三顆魚雷的時候日本已經無路可逃了,被我們中國的魚雷炸毀了!最後我們還 是失敗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鄧世昌的愛國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的感想是:我們小學生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學習,長大以後做祖國的棟梁!
H.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1894甲午大海戰》該片第一敘述了國家的落後就會招致他國的侵略,要國家屹立於世界之上就得強大。從北洋艦隊買了重甲艦後去日本訪問那段就看得出來,強大的軍事力量能威懾敵人。那麼要怎樣寫關於觀甲午大海戰 觀後感 文章 呢?我精選整理了相關 範文 ,接下來歡迎查閱: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
在歷史的長河中,在中華文明的傳承中,總會有無數的英雄人物為正義而斗爭,為革命而犧牲,電影《甲午大海戰》就是講述了這樣的一群英雄為了捍衛民族尊嚴,抵抗侵略者,誓死保衛國家,最終壯烈犧牲的一段可歌可泣的 歷史 故事 。
影片開始,一群少年被送到福州馬尾船政學堂學習海上作戰策略,之後在李鴻章的請求下船政學堂中的一批優秀學員又留洋國外接受海戰訓練。幾年後,留在中國的名叫鄧世昌的學生到英國把他們接了回來,又從英國帶回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艦組成了中國第一隻海軍——北洋水師,與此同時,日本也在英國訂購了巡洋艦,但威力遠不及北洋水師。北洋水師組建七年後,由於軍費短缺,炮口老化,船身生銹。再加上慈禧太後不斷的從海軍軍費中抽取銀兩建造頤和園。這只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海軍慢慢地變得虛弱,不堪一擊。和慈禧太後領導下的昏庸腐敗的清朝政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明治天皇帶領手下的大臣們節衣縮食,訂購了當時最先進的速射炮,向著清朝政府虎視眈眈。
1894年,甲午海戰正式打響。由於經費短缺,彈葯不足,北洋水師白白錯失了多次攻擊敵人的大好時機,這只最強大的海軍最終沉沒在日本軍艦速射炮的炮口之下。
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堂堂大國人才濟濟,卻被彈丸小國日本打的一敗塗地,我認為,北洋水師的戰敗不是鄧世昌等海軍英雄的責任,而在於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輕視了敵人,他們沒有意識到,正是這個看起來弱小的對手把中國歷史上最先進的海軍打的落花流水,還 讓清政府割地賠償。
聯想現實,今天,幾乎就是在同一個地方,日本又要和我們因為釣魚島歸屬問題挑起戰火。只是這一次,對於他們提出的任何不平等要求,我們都可以抬起頭,勇敢地說「不」。因為,現在的中國政府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我們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海軍,一艘強大的航空母艦,四艘威力強大的核潛艇和號稱「航母殺手」的彈道導彈,還 有我國自主研製的各種先進戰機和武器。我們不會主動挑起事端,但是,我們也不懼怕戰爭。如果日本仍然看不起我們,我們就要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一個道理:「永遠不要用老眼光看人」。
同學們,從現在起讓我們腳踏實地,為了中華民族的每一步前進,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2
甲午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鮮明的感嘆號,它詮釋了清朝政府的一切。觀看了《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讓我感觸頗深。
一個年老體弱的女人掌握著這個國家,控制著一個帝國,垂簾聽政。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卻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施以昌國大計卻還 被告誡「失寸土者,不得進祖墳。」
李鴻章上報朝廷,至光緒帝上報慈禧太後購鐵甲艦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中國必定會有一段屈辱的歷史。金鑾殿里,李鴻章請求購艦,得到皇帝的允諾。聽政的太後卻加以阻撓,說了不少閑話,盡管最後也同意了。李鴻章派鄧世昌為代表去接英國皇家海軍學校 留學 的艦艇英才一同回歸祖國。
中國購買了兩艘鐵甲艦的同時,日本也購買了兩艘鐵甲艦。此後17年,無論李鴻章如何上湊,中國也未購進一艘鐵甲艦,日本天皇都能一天只吃一頓飯省錢買了很多艘的艦船,中國無錢購艦,卻耗費巨資為太後做壽,且請工匠做了一艘豪華天價的大石船。如此荒.唐無度,實在是令人憤慨。
直到甲午大戰爆發,也沒讓昏了頭的太後醒悟過來。日本的快甲艦在戰斗中佔了很大的優勢。中國的八門大炮只有三枚具有殺傷力的炮彈。中國的艦艇還 是老式的艦,船速不快,發炮速度慢,命中率又特別差。日本的「吉野號」很快就打沉了中國的很多艦,中國的艦很快就彈盡糧絕。剩下的老式炮彈與大炮又不相吻合,只能靠人用銼刀來銼。嚴重延誤戰機,直至被敵炮火無情奪去全部生命。
鄧世昌駕駛的「致遠艦」被多艘敵艦包圍,艦上軍旗剛要落下,鄧管帶迅速就將軍旗拉上去。沒有炮彈,他便開艦沖去撞擊敵艦。最後敵艦擊沉了致遠號。鄧世昌落入水中,他發誓與艦共存亡。他選擇與愛犬共同沉入大海。
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一幕啊。甲午之戰讓我見到了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風蕭蕭兮海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影片的結尾,光緒帝坐在雪地里,嘴裡還 呢喃:「失寸土者,不得進祖墳。」……屏幕上又回響起小女孩稚嫩的聲音:「小哥哥,咱們以後會有咱們的大鐵船嗎?」我在淚眼朦朧中看完影片。
甲午大海戰詮釋了這個道理;一個無能的昏庸無度的封建社會,不用發展的眼光去開創這片土地,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達官貴人整天醉生夢死,導致民不聊生,生靈塗炭,國家落後。正所謂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要牢記國恥,努力向前,讓歷史不再重演。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3
戰斗中,「致遠號」 炮彈打光,受了重傷,慢慢傾斜。這時,艦長鄧世昌堅定地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不幸的是,「致遠號」被日軍魚雷擊中,鄧世昌和200多名官兵壯烈犧牲。這悲壯的一幕讓我感動不已,感動於他們的愛國精神,感動於他們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這一幕驚天地,泣鬼神!
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昔日的泱泱大國受到了沉重打擊,賠款割地、喪權辱國。甲午戰爭的失敗,是清政府長期閉關鎖國,不重視國防尤其是不重視海軍力量建設的結果,是一個封建農業國家與一個現代化國家綜合實力較量的結果,也是一個腐朽政權必然墮落滅亡的結果。這時,沉沒的不止是「致遠」艦,不止是北洋水師,而是整個清政府,是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昏庸腐朽的滿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是中華民族無法抹滅的恥辱。
時光飛逝,1949年,一個歷經無數愛國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強大的讓世界為之矚目的新中國成立了。伴隨著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高高飄揚,中國人民再次挺直脊樑,向世人展示著中華民族的自信和頑強,展示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繁榮和富強。
「少年強則國強」,撫今追昔,警鍾長鳴,作為一個新世紀曙光下的學生,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不應忘記歷史,不忘國恥,讓我們牢記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說的:「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奮發圖強,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祖國強大了才能夠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早日實現。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4
今天,我看了《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看完後,我不禁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慈禧太後的懦弱而氣憤。
這部電影主要說李鴻章上書,建議光緒皇帝建立海軍學堂來培養海軍,光緒皇帝同意了。少年時期的鄧世昌和劉步蟾等人就在這里認識了。長大後,鄧世昌與他的兒時的同學們一起加入了北洋艦隊,並當上了致遠號鐵甲艦管帶。此時,日本正在密謀並吞釣魚島。可是,日本眾大臣認為中國已經有一個比美國艦隊還要恐怖的龐大的艦隊,如果開戰,可能會慘敗。日本天皇令全日本大小官員從每月的俸祿中拿出十分之一來組成一支和中國一樣的艦隊。日本首先買了一艘新式快速艦——吉野號。這時,李鴻章發現導彈數量嚴重不足,有的艦艇上只能用打木頭船的導彈來打鐵甲艦,而從外國買一批導彈最快也要幾天後到達,劉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終,日本主動挑起事端,北洋艦隊被迫應戰。
這場戰爭最後以日軍勝利而告終。一位洋人曾說過:「中國一直在沉睡,有一天,他醒了,我們以為他要干一番大事業,結果他伸了個懶腰,喝口茶,吸了一口煙又睡著了。」
戰後日軍統領東鄉平八郎的助手問東鄉平八郎為什麼在清國境內的軍艦沒有過來救援?東鄉平八郎說:「這正是中國的特點,如果有朝一日他們能團結起來,那現在站在這里的就不是我們了。」
看完電影後,我不禁感到一陣陣失落和氣憤。清政府的腐敗才使這次海戰的失敗,慈禧太後意從北洋水師的軍餉中拿出幾百萬來修整頤和園,導致北洋艦隊導彈用盡。我對日本這種侵略他國的惡劣行徑深感憤怒。現在,日本還在對釣魚島蠢蠢欲動,這是多麼可恥的行為啊!
我深切地感受到,作為青少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後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使祖國更加強大,不再讓其他國家侵略我們。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5
今天看了新片《一九八四甲午大海戰》,一部一百一十八分鍾的電影卻帶我會到了一百多年以前。一百多年前的中國,一百多年前的戰爭,一邊多年前外國人對中國的奚落。「國家落後走到哪裡都會被人欺負」這句話即使在一百年以後也是真理。
從這部影片中我看到的是沒落的王朝中那群為國家戰死蒼茫海上的戰士,他們的不畏犧牲,與艦同沉,鮮血染紅中華的領海,愛國的熱情已是百年而不滅。影片開頭,那批遠游國外留學的學生乘著中國自己買的世界上最大的戰艦歸國時,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強國的希望,一個民族崛起的曙光。但穿著旗服留著長發的海軍,也註定了失敗的悲劇。
或許處在朝代末期,亦或是處在時代的轉折點,但中國和日本面臨的是一樣的時代,同樣是走入近代史的機遇,同樣是封建晚期,兩個國家卻是截然相反的結局。面對這兩種結局,真的是一種心痛,中華民族一直都是處在時代的前沿,五千年來最終敗在近代里,卻也是最關鍵的一個時期,或許是享受榮譽的時間太長了,讓中國也嘗嘗什麼叫屈辱,可這屈辱的影響也確實太長啊!然而日本總有那種勇氣和決心,學習別人,努力追上,甚至超越老師。日本雖是個島國,卻用很強的國民素質和毅力,當年的明治維新,明治天皇可以將自己的日常開銷費用用在海軍的建設中,甚至為了節儉每天只吃一頓飯。而中國呢,慈禧竟然為慶祝自己的六十大壽居然用海軍軍費去修繕頤和園,荒.唐的可笑。海軍交戰炮彈居然裝不進炮膛,也就只有中國能這樣。將士們奮力殺敵之時,腐敗的官員居然在享樂,奢靡的笑聲聽著就令人作嘔。
然而影片中最讓我敬佩的就是鄧世昌和劉步蟾及他們的同學,戰火中誓死殺敵,「與艦同沉」的信念,讓中國人在這次甲午海戰中輸的也很有骨氣。鄧世昌手拉沖鋒旗,用殘破的軍艦向松島號時,我的心被震撼了,即使沒有彈葯,即便只剩下殘破的軀體也要奮力一搏,這就是英雄。硝煙吹散了他的長發,一位英雄的形象就這樣被定格在廣闊的大海之上。沉船時,與自己的愛犬也隨之而去。劉步蟾他們寧可自盡也絕不在船上掛上白旗,真的是「人生自古誰無似」。當我看到滿清龍旗降下來的時候我的心也會跟著痛,雖然已經不是滿清時代,可那卻是當時的中國。
歷史就是過去,中華五千的輝煌也好,近代的屈辱也好它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被黃土掩埋,如今的定遠號已是黃海海底的廢墟,曾經被割走的中國領土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已收回。或許你會說:一百多年前有甲午海戰,一百多年後有南海的糾紛。至今日本都在和我們爭奪釣魚島,甚至連小小的菲律賓都在和我們爭奪黃岩島,你對政府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會提出質疑,認為是政府的軟弱。我們雖然已經不是百年前的清政府,我們是有先進的海陸空部隊,有些方面已走到世界的前端。但我們更要認清我們國家的位置,單從國家性質而言,我們社會主義的身份就已經讓我們在國際上面臨許多的敵人了,而做為社會主義國家,世界上只有五個,最強的一個也就只有中國這一個,成立了只有六十幾年,__耽誤了十年,真正地發展又只有改革開放這三十幾年,我們的國家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利比亞戰爭我們國家能在三天的時間里讓所有華人撤回祖國,當經濟危機來臨時我們的國家不會讓企業破產,讓人們受凍挨餓。然而當你抱怨政府軟弱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又能為國家做什麼呢,如果真的發生戰爭,你是不是有勇氣去「與艦同沉」呢?
收起我們對社會對政府的不滿,社會的不公,政府的腐敗,無論哪個國家,哪個社會都會有的,我們已經不再是生活在滿清那個舊時代的平民了,我們現在是身份地位平等的公民,如果你感覺社會對你不公,你就應該用雙手去改變你認為對你不公的命運。用雙手扼住命運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