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養家之人》這部電影其中很多畫面和我們現在的社會非常相似,這部劇探討了哪些社會現實問題
《養家之人》因現實主義題材所限,沒有太多《凱爾經的秘密》《海洋之歌》般夢幻綺麗的畫面效果,鏡頭語言顯得更為朴實。觀眾若只為漂亮畫面觀影,恐怕抱持了錯誤期待,該片最觸動人心的其實是劇情。
一介小女孩,一個人在外做苦力辛苦嗎?比起辛苦,帕瓦娜感受到的更多是自由。「成為」男孩之後,她第一次可以堂堂正正抬頭挺胸,直視街上路人的目光。沒有人對她上街嗤之以鼻,沒有人對她不戴面紗大驚小怪。人還是這個人,只不過轉換了一個「性別」,人生卻隨面紗的揭開一同敞亮了起來,實為諷刺。這么乾的其實並不止帕瓦娜一人,在外面她遇到了同為女扮男裝的童年小夥伴,那個女孩驕傲地對她說「請叫我的男名特力華」時,眼神清澈而堅定。身為觀眾,感動之餘不無心酸。
小小的帕瓦娜不僅要「養家」,還要「救父」。沒有錢、沒有權、沒有武器的小小姑娘,要如何從塔利班手裡救出父親,完成大人也無法做到的事?在此我們並不多做劇透。倒是在影片後半段,導演別出心裁的敘事手法值得一說。
在帕瓦娜面對重重阻礙營救父親的旅途中,她不斷回想著一個叫「蘇萊曼」的男孩對抗邪惡象王奪取希望種子的童話。一邊是現實線中寫實的2D手繪動畫,一邊是童話線中大量剪影反差、剪紙拼貼等跳脫的手法,讓畫面與現實線有顯著區別。
隨著現實劇情越來越緊張,童話中男孩與象神的搏鬥也趨近白熱化,雙線互為映照,十分扣人心弦。當雙線並進到千鈞一發之際,帕瓦娜直接沖蘇萊曼喊話,現實與幻想的界限就此打破,二者在此交匯——而後白光閃過,象王頹然倒下,現實中的帕瓦娜也化險為夷,觀眾松一口氣。貫穿全片的象王童話告一段落,殘忍的真相直到此刻才揭曉:原來,「蘇萊曼」正是帕瓦娜早夭的哥哥。他在帕瓦娜這個年紀時,一天在街上撿起了一個玩具,其實那是個炸彈……白光閃過,「蘇萊曼」從此變成了童話中勇敢的少年的名字,而這個家庭也永遠地缺席了一位哥哥。
童話中象王最終把象徵愛與希望的種子還給了男孩,蘇萊曼回鄉與族人團聚。而現實中的帕瓦娜經歷了九死一生,最終疲憊地推著傷痕累累的爸爸慢慢走回家。皎潔的月光下,媽媽同樣帶著姐姐與弟弟,一瘸一拐地與帕瓦娜匯合。四周一片黑暗,只有大漠的風沙永恆地在吹拂。
B. 為家人――《養家之人》影評
在同一時空下,我們過著安逸的生活,而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仍有苟且生活的生命。
被塔利班管控,戰亂紛飛的阿富汗,帕爾瓦娜一家五口倚靠著斷了腿的父親在市集上擺攤,為人讀信寫信生活。每天,父親也會在沒有客人光顧的時候,給帕爾瓦娜講起阿富汗那些古遠的歷史和迷人的傳說。帕爾瓦娜被謝謝故事深深地打動著。好景不長。父親得罪了加入塔利班的曾經的學生,被陷害入獄。沒有了父親,家裡也就沒有了收入,帕爾瓦娜一家陷入了危機,但她們必須生活下去。在阿富汗那個地方,歧視女性,不能讀書,不能買東西,更不能在沒有成年男子的陪同下單獨出門,否則將收到懲罰。為了賺錢養家,帕爾瓦娜剪掉了那秀美的長發,女扮男裝去打工維持生計。同時她也見到了與她一樣女扮男裝打工的肖希亞,她幫帕爾瓦娜出主意去尋找父親可是卻遭到了毒打。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不易,母親不得不寫信給遠方的親戚請求把他們帶走,對方答應了,但條件是讓帕爾瓦娜的姐姐嫁給他們的小兒子。她的姐姐同意了。他們為了生存,沒有選擇的權力,哪怕是與從未謀面的男人結婚。此時,帕爾瓦娜還是沒有放棄救出父親。此時戰爭開始了,親戚迫不及待地要接走他們,而帕爾瓦娜正在鍥而不舍的在監獄門口苦苦勸說。在好心人幫助下終於解救了父親,而來接他們的人不顧帕爾瓦娜是否回來,執意要走。一向軟弱的母親卻在此刻第一次發起了反抗,以死相逼,拒絕了跟他走。最終帕爾瓦娜帶著受傷的父親,母親帶著姐姐和弟弟,向著黑暗的家的方向走去。等待著他們的是什麼?一切都是未知。他們或許會相遇,或許會死在路上……這個開放式的結局留給了人無限的想像。
一直支持著帕爾瓦娜的是一個傳說,而這個故事也是她的寫照。一個男孩為了解救全村的人,而她為了解救家人。男孩克服了重重困難得到勝利,帕爾瓦娜也經過磨難救出父親。傳說與故事的作用,往往是為了激勵人們,給予希望。
在影片中我們也知道了阿富汗曾經也是一個美麗富饒和平的地方,是什麼讓阿富汗成為了今天這樣的面貌?是戰爭!戰爭掠奪了幸福,掠奪了生命,致使千千萬萬的無辜平民牽涉其中。 更無辜的是阿富汗的千萬女性。帕爾瓦娜只是阿富汗眾多貧窮家庭的縮影而已。這部影片向我們展示了貧苦人民的在戰亂中的掙扎,在男女平等的社會趨勢之下,阿富汗的女性仍然被當做附屬品與財產,體現了他們社會的黑暗與人民的無助。
帕爾瓦娜的故事就是花木蘭的故事:花木蘭代父從軍,帕爾瓦娜代父養家。一個勵志的女性,是阿富汗所需要的,也是女性所嚮往的。影片的最後,帕爾瓦娜說:「在我們家鄉,人才是最無價的珍寶。話要說的更有道理,而不是提高音量,畢竟是雨水滋潤花朵生長,而不是雷鳴。」
C. 養家之人
女兒的到來給我的生活帶來很多改變,其中之一就是節省了我在看電影方面的開銷。在女兒出生的頭一年裡,我都沒有機會到電影院過。記得去年國慶節的時候,各大影片紛紛上映,朋友圈裡好評如潮,看的我心頭直癢癢,但又必須在家帶娃,所以不得不從網上找資源來解心之癢。奈何剛看了幾分鍾,剛睡醒的女兒一聲啼哭又把我拉回了現實。我一直認為,看電影和寫作是很需要心情和氛圍的,如果一旦打破其實很難再續。於是,別人看《中國機長》看到了臨危不亂英勇處置特情事件的機長,我看《中國機長》就只看到了沖涼水澡的機長。
最近幾天放假家裡有人帶娃,昨晚飯後突然想看個電影。以前我是很喜歡搜索影評後決定是否要看的,但是現在時間有限而且隨時可能被打斷,所以就隨手打開了一個名為《養家之人》電影,心裡想著同道中人取取養家之經也是好的。但不曾想,這一打開就深深被這部電影吸引了。
故事是以一個阿富汗女孩兒的真實故事改編的。故事的主人公叫帕瓦娜,是個只有11歲的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爸爸是教師,在戰爭中失去了一條腿,於是每天帶女兒在街上靠代寫代讀書信和販賣雜貨為生。塔利班殘酷統治下的阿富汗,平民百姓尤其是女性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因為女性不被允許獨自踏出家門一步,甚至連路邊小販也不得將商品賣給女性。於是,在父親被昔日的學生辱罵羞辱並無故逮捕後,面對家中病弱的母親、成年的姐姐以及嗷嗷待哺的弟弟,倔強的帕瓦娜只能剪去秀發,偽裝成男孩走出家門,承擔起了養家和救父的雙重重任。
影片的可圈可點之處很多,但最為打動我的卻是帕瓦娜一家人對於講故事的熱情。帕瓦娜的父親用故事告訴帕瓦娜其國家曾經的輝煌與和平,帕瓦娜用故事撫慰年幼的弟弟和鼓勵自己勇敢。帕瓦娜講的的故事貫穿了整部電影,和故事情景交相輝映。
帕瓦娜的爸爸讓我想起另一部電影《美麗人生》里的男主人公,也是一個善於講故事的爸爸。兩部電影的故事背景都是沉重的:一個是塔利班的殘酷統治,一個是納粹的集中營。但是故事的結局又是令人欣慰的:一個是用故事鼓勵自己最終救出父親的女孩兒,一個是用故事保護孩子的童心終於讓孩子等到了解放之日的父親。曾經我以為故事只是講給孩子哄孩子玩的,但是現在,我卻突然發現故事的力量絕不止於此。
記得前幾天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這樣一段話:風是無形的,你怎麼能見到它呢?是通過搖曳的樹葉、是通過飄落的花瓣。而閱讀和寫作的意義,就是幫魚認識到水,幫人認識到風。我認為,故事也與此相似。
故事,不僅僅是我們暫時跳出當下生活、擺脫煩惱的方式,更是我們內心的寫照,可以撫慰人心,可以鼓舞鬥志,可以讓平凡的生活更有趣味和意義。有時看見小朋友們在一起倆邊玩兒邊聊,我常常忍不住駐足傾聽。有時候會發現雖然他們玩兒的只是在普通不過的一堆沙子,但是在他們的口中那沙子里有了寶藏,他們也變成了尋寶之人,相互鼓勵著一起尋找,頓時我也覺得那堆沙子變得盎然生趣。
但可惜的是,現代人的生活被手機占據了太多時間和注意力,講故事在生活中的出鏡率越來越低。偶爾覺醒的大人想把手機放下,和孩子講講故事和家人聊聊天時,突然發現無從開口,不知道說些什麼好。日子一久,孩子似乎也漸漸忘記了自己曾經那麼富有想像力和創造性,開始變得像大人一樣需要從電子產品中尋求快樂和放鬆。
其實,如果從小和孩子多花些時間在講故事上,大人和孩子都會受益良多。從共讀一本繪本開始,從一起畫一個實物開始,從給彼此寫一個小紙條開始,從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開始,會慢慢發現其實除了各自看手機或一起看電視外,有很多很多更能讓大家放鬆的方式。
最近看了幾集《婚前21天》,吳尊一家的氛圍最讓人感覺舒服。甚至看不到什麼真正的沖突和矛盾,一家人總是其樂融融。我覺得這種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吳尊在家裡特別善用故事來溝通不無關系。例如,吳尊想和妻子去澳洲補辦婚禮,為了說服女兒和兒子不跟過去,他自己花時間把自己和妻子的為什麼留下他倆去澳洲補辦婚禮畫了一本童話書,然後講給孩子聽,最終贏得了孩子們的一致同意。沒有哭鬧,沒有說教,一個故事讓小孩理解了父母的想法,也讓父母贏得了孩子的信任。
有的人,即便聚少離多但是心卻很近;有的人,日日相守但心卻很遠。有的人,雖然日子看似寡淡但內心充盈;有的人,雖然生活熱鬧非凡但精神貧瘠不堪。《小王子》中有一句話:那朵玫瑰沒有騙你,她確實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你花在她身上的時間和精力讓她成為了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玫瑰。是的,陪伴讓我們彼此成為對方的獨一無二。陪孩子和家人講故事的那些時刻終將讓我們擁有獨一無二的精神紐帶,也讓我們擁有打開彼此心房的獨一無二的情感鑰匙。即便,隨著時間流逝,我們終將分離,但是那些故事讓我們身處不同時空仍能感受到彼此心意。
《養家之人》最後,帕瓦娜對著夜空喃喃自語:Raise your words, not your voice. It is rain that makes flowers grow, not thunder. 我想這是帕瓦娜對統治者的反抗,但更是父親的故事給她的領悟。而這樣深刻的領悟,也是父親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D. 電影〈養家之人〉結尾片段鏡頭語言分析
養家之人結尾片段鏡頭語言分析他這個養家之人就一定要辛苦的勞動
E. 《養家之人》故事不止,生命不息
《養家之人》始於絕望,終於堅強,這是一部非常庄嚴的作品。
主人公帕瓦娜是一個阿富汗女孩,她的媽媽是一位作家,爸爸是一位老師。家裡,有哥哥姐姐,還有一個年幼的弟弟。
父母皆為高知,她的家庭應該是一個書香門第,原本,會很幸福。
可是,阿富汗長期遭受戰亂,人人自危,命如草芥。常人所謂的幸福,遙遠得猶如天邊的月亮。
太平犬都好過亂世人。
帕瓦娜一家長期生活在塔利班的暴政之下,爸爸失業,在帕瓦娜的陪同下,到街頭代讀代寫信件,一日,飛來橫禍,父親無端被抓,被送入監獄。
家裡唯一的成年男性沒了,全家陷入絕境。
按規定,女孩不能上學,不能隨意外出,必須由家中男性陪同,違者,會遭受一頓毒打。
為求生計,更為找到爸爸,帕瓦娜剪下一頭秀發,以男子的身份,在夾縫中,暫尋得喘息之地。
影片最打動我的,不是帕瓦娜尋找父親的那份堅持,也不是她面對危險不退縮的勇氣。而是,在生存尚難的境況下,還能讓「故事」存一席之地。
即使我們一無所有,故事也總能記在心間。
貫穿影片的,除了帕瓦娜尋父這條主線,還有一條暗線,那便是帕瓦娜講的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小男孩,他為了從大象王的手中奪回種子,踏上了險象環生的冒險之旅。
這個故事,給了講述者和聽者,極大的勇氣和慰藉。
「講故事吧,帕瓦娜!」每當困頓的時候,她的家人總是如此說。
「我給你講故事吧。」每當家人或者朋友需要希望的時候,帕瓦娜總是如此說。
直到最後,當帕瓦娜遇到最大的危險,需要最大的勇氣時,她藉由故事來給自己輸送能量。
黑格爾說,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我不了解阿富汗民族,不清楚這個民族的特點,也說不好他們有沒有希望。
但,這部電影,給了我希望。
「故事」是照耀在帕瓦娜一家上空的星星。他們沒有沉淪在現實的悲苦中,而是常常仰望這片星空,從中獲得生活的力量。
德國哲學家瓦爾特·本雅明在《講故事的人》中說到――
「民間故事和童話因為曾經是人類的第一位導師,所以時至今日,依舊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無論如何,民間故事和童話總能給我們提供好的忠告,無論在何種情況,民間故事和童話的忠告,都是極有助益的。」
影片的開頭,帕瓦娜的爸爸對她說:萬物隨風去,故事心中留。我們民族從一開始就愛講故事。
於是,他開始講述阿富汗的歷史。
故事,是一個人的歷史,人在故事裡經歷,也在故事裡結束。故事,也是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
人,通過故事,獲得啟迪。
人,也可藉助故事,尋根溯源。
這一切,在戰爭的環境下,顯得尤為可貴。故事帶給帕瓦娜家人一種力量,一種可以給人希望,教人不斷向前的力量。
影片的最後,我們知道,帕瓦娜一直在講述的那個故事,主人公叫蘇萊曼。
他撫慰了大象王,成功奪回種子。意味著強大的精神力量,人性的光芒,終將戰勝一切愚昧與邪惡。
最後,蘇萊曼終於回鄉與族人團聚,而現實中的帕瓦娜也九死一生救回了爸爸,一家人終於團聚了。
故事與現實的對比,表現了現實的殘酷,也更加襯托出影片更為深刻的主題——無論多麼殘忍的暴力,多麼貧窮的生活環境,都無法剝奪一個人內心世界的豐富。
故事不止,生命不息。
電影結束了,生活卻遠未結束。
不僅僅在阿富汗,在伊拉克、葉門、敘利亞,依然有無數個帕瓦娜存在著。
除了戰亂這樣極端的環境,在世界的每個角度,都不乏勇敢面對生活,在艱難中頑強前行的人。
帕瓦娜的勇敢、善良、明亮,將鼓舞著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