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密碼》這部小說剛剛上市,我就在網上第一時間讀到了它,在感嘆網路之方便同時,更為小說環環相扣的緊張情節和巧妙的推理,令人震驚的見解所深深吸引。有點懸疑,有點推理,有點偵破,有點間諜,有點背叛,有點愛情,有點歷史,有點文藝,有點學術,有點暴力。我不是堅決排除異己的宗教保守主義者,也不是狂熱的異端主義者,所以對這類兩方面結合的作品,抱著一種旁觀者的心態,看得津津有味。當這部小說帶來的風暴漸漸平息下來之後,06年又颳起了另一股全新的密碼熱,這部吸引了全球眼球,被人褒貶不一,甚至連教宗都親自關注的小說被搬上了屏幕,它強勢的宣傳以及雜志上,滿大街張貼的令人興奮的海報都使我有點急不可耐,迫不及待的想等到5月19號全球同步上映的那一天一睹其芳容。
看來上映之前花大手筆作的宣傳果然是效果不錯,這些天來《密碼》似乎成了街頭巷尾最熱門的一個話題,網上的資料也是千奇百怪。經過一番比較,最終選擇了搜秀影城。放映廳不大,不會很雜亂,並且是英文原版——這樣的片子如果看配音版的實在是一件非常掃興的事情。
兩個多小時之後,人群流出放映廳,一架空電梯上來,我隨十多位男男女女涌了進去,大家一個挨一個溜邊站成菊花形,透明的梯門悄沒聲息的合上,電梯開始勻速下降。所有人都互相面對著站直了身體,沒有表情,沒有人說話,沒有人移動。門外連續顯示著一層一層明亮的商場,購物的人流,黑色的牆體和糾結的線路,讓人感覺彷彿是一場後現代的行為藝術。降到三樓左右,一個年輕女孩打破了沉寂,帶著調侃的語氣說「片子最後要說明的就是,人最終還是要皈依宗教」。她的男友附和的乾笑了一聲,隨即又恢復了沉寂。一層到了,緊貼在一起的人們慢慢散開,穿過窄窄的電梯門,順著一條已經打烊了的商場便道,混入了流光溢彩的夜色中。
我知道教會對這部影片的立場,但這並不妨礙我對它的熱情。在此之前我也收到過網路、手機上教內人士發來諸多抵制《密碼》並要求轉發信息,我不跟他們理論,只是冷笑一聲刪除了。且不說我的觀點,單是對那種要求連鎖轉發的惡俗信息,我已經受夠了。
我實在是不能理解,《達芬奇密碼》這部小說上市已經很久了,雖然也引起過小小的風波,但直到電影上映之前基本上都是平安無事的。但為什麼電影的製作一完成,就突然引起了國內外這么大的反應呢?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拍得並不令人滿意。嘎納的觀眾甚至在首映結束之後連象徵性的掌聲都沒有,甚至不耐於禮貌的觀看片尾字幕就起身離開。連我這個並不內行的觀影人都覺得失望。片子有好多鋪墊性的內容沒有交代,如白化殺手賽拉斯臨死前悲哀的說「我是個鬼」,但在此之前並沒有介紹他作為「一個鬼」的悲慘身世和在主教的照顧下「變成一個人」的經過。這就讓沒有讀過原著的觀眾完全摸不著頭腦,更無法體會當其以為自己誤殺了主教,失去了恩人和生存的意義,在絕望,無助中發現自己又回到了「一個鬼」的狀態時那種痛苦。其次,原著中提出的觀點——聖杯的說法,達芬奇作品的象徵意義,抹大拉的身份……都有翔實嚴密的論證(也是因此吸引了全世界的不同層次的好奇讀者),而在電影中,好多重要的論據都沒有出現,只是相當突兀的提出結論,然後再一兩個易於影視表現,卻只是起輔助論證作用的論據來支持觀點。不僅不能讓人信服,甚至覺得滿可笑的。而影片的最後,聖杯傳人放棄了將自己的秘密公布於世,而是選擇了宗教和安穩的生活,並且所有隱修會成員也表示從來沒有要把這個情況公開的意願。可憐的主教痛失愛徒,又發現自己實際上被利用,他維護宗教安定的願望反倒是為了成全那個利慾熏心,以聖杯的秘密來要挾教會從而獲得金錢和權力的「大師」。所有與教會對立的因素都從影片中的隱修會,聖殿騎士,事工會主教這些現實存在的人物中排除,而把所有的「罪過」一齊推給了那個虛構出來的邪惡的「大師」。這一點顯然體現了作者在自己說完一番故事後對現實宗教的刻意維護。也是用這種方法來暗暗的提示讀者應該怎樣選擇。
參考所有我收到的信息,總的來說憤青義士們無非是給《密碼》定了兩條罪狀:反對教會,污辱耶穌。但我從原著看到電影,卻始終沒有覺得有哪一點有污辱耶穌基督的傾向。作品自始至終承認耶穌是一位偉大的領導,只不過是它提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觀點,就是所謂的聖杯,耶穌在世的妻子。但就憑這一點,能算是污辱么?我不接受。倘若丹 布朗在作品中宣稱耶穌是一個強盜,叛國者,殺人犯,我會毫不含糊的承認這是污辱。但僅說主耶穌有一位妻子就是對他的污辱么?我並不認為婚姻是骯臟的,教會也不這樣認為,並且還將婚姻定為一項聖事。那麼,就算有人宣稱耶穌有過婚姻,那也只是他人性在世的一面行使了作為人的一件聖事而已,何辱之有呢?還是人們都習慣性的覺得耶穌基督就應該是身著素衣白袍,留著棕色或黃色的卷發,說話句句是福音,大智大德,無情無欲。當然,這是人的極致,是人和神的統一。但是,教會也是承認耶穌是神性和人性的完美結合,那麼當他作為一個在世的人,在其人性的一面中,假使做了一些凡夫俗子都會做的事情,那也沒有什麼使其聖名受辱的成分了。否則,他著人性的一面也不是「人」,而是一個「半神」。
關於對教會的反對,我也無法認同。「反對」這個詞用得太大。作為一部暢銷小說,作者的唯一目的只是賣錢,吸引讀者。反對教會這件事嘛,工程太大,覆蓋面太廣,對我更是沒什麼好處。以我僅有的生命費盡心機去做這樣一件不能為自己謀利的事情,對不起,不值得。或許有人會說,以反教會的言論來賺錢,那是不擇手段的卑鄙做法。那麼,我建議你先去喝一杯冰鎮檸檬水,把暴躁的頭腦冷靜下來,再不行就把自己關進冰櫃里,等你渾身發抖,打著大阿嚏的時候,再來考慮這個問題。在這個故事中,宗教只是一個素材,而不是主題。《西遊記》圍繞著佛教展開,幾個和尚前往西天取佛經。其間宗教觀念混雜,佛道教的神靈同台而宴,佛祖和玉皇大帝津津有味的嘗美食,侃大山,觀歌舞。菩薩和中國民間自然崇拜的神靈(山神,土地)合作甚歡。想必也有不少跟兩者各自的宗教相違背之處,但是後人也並沒有把其當作一部宗教典籍來閱讀,信徒也並沒有把這些關系復雜的各路神靈當作自己的信仰。同樣,《密碼》所說的故事,只是以宗教作為背景,而主線則是自己的構思和創作。因此給它扣上一頂「反對教會」的大帽子,這個罪名未免太大,太過激了。況且,作為一個流傳了幾千年的,至今仍然是完全強勢的宗教,完全沒有必要為一本暢銷小說或者一部商業電影大動肝火,批判抵制甚至教宗親自出面反對。百年古樹有牢固的根基和人們的愛護,是不會因為一隻雀鳥在樹梢上築了個鳥巢就從此枯敗的。而且,近兩年的《密碼》風波就好比個人問題事件。如果一位大公司的最高領導聽見自己的下屬之間互相流傳著一個庸俗的故事,說自己不是現在母親所生,而是一個私生子。那麼,他應該如何解決這種風言風語呢?召開公司全體大會,公開嚴肅地宣稱這種謠言不是真實的,是捏造,大家不要相信這樣的說法……我想這是不明智的,有些事情越抹越黑,員工們只會覺得他是在拚命辯解以維護自己的隱私而更加相信。相反,如果不去過問這件事,等那些員工們傳膩了,覺得無趣了,這種說法也就自然銷聲匿跡了。當初炒得再熱火現在也不會有人在乎,不再相信了,最多當成公司一個壓箱底的稗官野史罷了。同樣,對於《密碼》的處理也不應太過沖動,嚴肅地宣告要圍追堵截。那隻會讓人們越來越相信小說中虛構的聖杯故事.
說到這里,我忽然有一個奇怪的想法。或許,這部小說/電影就是丹 布朗給人們開的一個現實版的「聖杯玩笑」。《達芬奇密碼》就是布朗自創的聖杯。而教會果然上當了。而當布朗把這個自製的聖杯往地上那麼一放,就引起了教會的極大反應。大規模抗議,抵制,聲明……恨不得把它徹底毀滅以防止人們發現這個聖杯從而動搖了信仰的根基。就在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在世界各地影院的屏幕上輾轉奔波,破譯聖杯密碼的同時,一場現實的聖杯之戰也在教會和作者,小說出版商,影片發行商之間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而這個大玩笑的創作者,丹 布朗正蜷在被子里抱著枕頭笑得渾身發顫……
② 《達芬奇》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世掘胡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達芬奇》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完《達芬奇》這本書,就像在進行一趟列昂納多·達·芬奇一生之旅。隨著情節的起伏,我彷佛置身於列昂納多·達·芬奇的年代,跟著列昂納多·達·芬奇一起冒險。雖然列昂納多·達·芬奇小時候活潑好動,不過他長大以後充滿智慧,總是能克服困難,甚至產生令人贊美的結果。他這種態度,值得我們去學習。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些夢想,列昂納多·達·芬搜攔奇用他的智慧經歷了許多事。我想只要善用智慧,一定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充實,更多采多姿。
列昂納多·達·芬奇比較著名的繪畫作品,除了最後的晚餐,就是蒙娜麗莎。此外,也還有許多幅佳作。最後的晚餐是米蘭聖瑪利亞?格拉翠修道院內的壁畫,也是列昂納多·達·芬奇的代表作。因為是在五百多年前畫的,現今已破損不堪,但如果和列昂納多·達·芬奇遺留下來的速寫作品配合著看的話,將會對他的精細技巧贊嘆不已。列昂納多·達·芬奇不只是留下那些作品,還留下將近五千頁的手稿。其中有非常好的構想,用速寫方式畫下來。列昂納多·達·芬奇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畫家,不但留下那麼優秀的作品外,而且還在歷史上留名,真是值得學習的。
列昂納多·達·芬奇他的外表看起來不太像會調皮搗蛋的人,其實他從小就常常喜歡惡作劇,他有次做了一件作品,他的客人問他說他的作品名稱是啥,他就說出一些奇怪的名詞,讓那位客人覺的很害怕,就急忙的走開了。
他給我的散慎啟示是:做人要具有恆心、毅力,不能因為一點小事而放棄,應該要把失敗當作為成功的基礎。他那一種研究的精神是我們的榜樣。從他的圖畫看起來就知道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雖然只能從書中體會到他那種精神,如果能夠從現實生活中體會到的話,我一定會向他請教問題的。
人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能夠在社會中立足,而且,行行出狀元;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夠達成目標,願望也能因此而實現。現在的時代里,只要在專長科目方面多下點功夫,繼系朝那方面進修,日後說不定還能因此發光、發亮。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希望,前途燦爛呢!而且也可能為國家爭光喔!
時代造就偉人,偉人的成就,凝縮和展現了此一時代精神的顯著特質。十五世紀的義大利,經過一千餘年基督神權統治的歐洲大地,最早吹響了文藝復興的號角。其中佛羅里達的宮廷畫師,列昂納多·達·芬奇,這個天才的藝術家,即是這個時期最完美的代表。
藝術家都是怪物,傑出的藝術家尤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和世界萬物報以最真摯最直接的感動與興趣。星辰的運轉,四季的更替,小蟲小鳥,雷電雨霧,他們有一種倍於常人的好奇心,敢於沖破倫常的制度,觀念的因循,用自己的眼,自己的腦去探詢世界的奧秘。
在這一點上,列昂納多·達·芬奇走得勇敢堅定,他的一生,之於傑出的繪畫成就以外,對機械力學,生物結構,水利灌溉,等等方面,皆有所長。
因為熱愛而產生的求知慾念,令他在求索真理的人生旅途上,波及了越來越廣泛的知識范圍。因其博大,所以精神的世界充實和無悔,列昂納多·達·芬奇晚年時,與仕途起伏的公爵對照人生,感到自己雖然半生孤苦,但和這些人比起來,終究不是虛度,也是欣然自得。在另一方面,此種廣泛的熱愛,使得列昂納多·達·芬奇的一生,雖涉獵廣泛,但並沒有在哪一行當,取得讓自己滿意的成就。他造過飛行器,水利樞紐,接二連三的失敗。最鍾情的繪畫作品《蒙娜麗莎》,在他晚年時期,還在遺憾著此畫的尚未完工。
政教一體的中世紀歐洲,在這個時期已經走到垂死的邊緣。腐敗的教廷,勾心鬥角的政治,民眾被愚化成溫順的編羊,所有的善行和惡舉,統統奉以上帝的名義。對於信仰,每一階層的人士,均有了所謂恰當的解釋,它是民眾苦難的寄託,也是統治者暴力的借口。羊與狼均閃爍著暖昧的眼神,彼此心照不宣,信仰是個什麼東西,它在慾望與世俗面前,越來越缺乏了人氣。
恐怕這是歷史規律的必然,如果沒有漫長千年的中世紀,人性的沉睡與麻木,也不會有這撥雲見日的文藝復興之曙光。當年的尤利安皇帝,他生得太早,他所做而未就的功業,在百餘年後,由一個沒有身份地位的藝術家來完成。復興古羅馬,自由與民主的.討論,已然再發端倪,奧林匹斯山的諸神,敵基督者即將復活,教會在恐慌,黎明之前最沉最冷的夜幕,鉗制和壓迫任何反基督思想的異端,列昂納多·達·芬奇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沒有被處以絞刑,而是終老天年,這實屬僥幸。或者與他與統治者不即不離的職業狀況有關。
列昂納多·達·芬奇疏遠政治,對王朝的交替,冷眼旁觀,甚至沒有自己的立場。一個藝術家,在他自己的領域里,況且應接不暇,替哪個君主效力,這是無關緊要的。對於基督,他自是最虔誠的信奉者,他的因為知而信,因為知識的力量,在意識到奇妙的大自然,生物的最完美的肢體構造,這周始無窮的力的運動中,他清晰地明確著,那個最初的創造者和推動者,那隻能是全能的上帝,世界的主宰。
從自然科學的觀點上,企圖聯絡和證實對基督的信仰,這是另一種對上帝的真理闡釋。
藝術家寫不出另一本《聖經》,他沒有重新定義的權利。上帝是人文的知識,是統治與被統治,是面對世界,面對權利和苦難的態度問題的信仰,它和真相無關,它關注人的心靈,是人面對世界的態度,它交給你一種關於世界的解釋,僅此而已,並不支持你的懷疑與質詢。
藝術與科學的解釋是無力的。在信仰里,知識成了魔鬼的化身,愚昧的民眾有福了,靈牙利齒的柏拉圖該下地獄。
列昂納多·達·芬奇,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他。但是,我在讀《達芬奇》之前對他的了解也是了了。下面我來簡單談談列昂納多·達·芬奇其人。
列昂納多·達·芬奇1452年出生於托斯卡納的芬奇鎮,他是一個私生子,父親是佛羅倫薩有名的公證員。他從小跟著祖父長大,因為私生子身份,沒能接受所謂的正規教育,這反而使他成為了實驗與經驗的信徒。他不僅對自然界具備足夠敏銳的觀察力,還擁有無與倫比的想像力和好奇心。
列昂納多·達·芬奇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更在眾多領域展現了他的天才:他現存於世的7000多頁手稿里,涉及物理學、解剖學、地質學、幾何學等,在很多領域的發現都開創先河,愛因斯坦曾說,列昂納多·達·芬奇如果將這些研究成果發表,世界科技將提前半個世紀。雖然列昂納多·達·芬奇也一直計劃出專著,但他的想法太多了,在各種奇思妙想里跳躍——永遠在追逐自己的好奇,對完結那些未了之事缺乏熱情。
所以列昂納多·達·芬奇作品不多,又因為很多畫作半途而廢而為世人詬病,比如《博士來拜》、《安吉亞里之戰》。但他在生命的最後十幾年裡,一直帶著《蒙娜麗莎》、《聖母子與聖安妮》、《施洗者聖約翰》,不停地潤飾完善著。《蒙娜麗莎》可以說是他藝術的最高巔峰,窮畢生功力於此畫。
他的畫作到底與其他畫家有何不同?他的繪畫是與科學緊密結合的,他曾親自解剖過至少五具人體,他研究人類頭骨,繪制了層次分明的骨骼和牙齒的解剖圖,讓《荒野中的聖傑羅姆》展現出深入骨骼的痛楚。他還探索光學背後的數學規律,展示了光線如何照射在視網膜上,讓《最後的晚餐》有了透視變換的魔力。
通過對光線與光學的研究,他能純熟地通過明暗透視,在二維平面上呈現三維立體感。他認為,「在平面上呈現出立體感應為畫家的要旨」。他的實驗科學精神對於他的創新來說是基礎。所以,他的畫作才如此吸引人吧。比如他的名畫《蒙娜麗莎》,標志性的暈塗法,鍾愛的螺旋紋和捲曲頭發,隨著你移動的眼神,神秘的微笑……他花費太多時間研究的光學、解剖學、地質學都在這幅作品裡體現出來。
這讓我想到了平時的教學工作,作為教師,必須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做情緒的主人,這樣才不會影響工作。
讀完此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解放學生的思想,激發創造力非常重要。這樣,我們教出的學生才會有卓越的成就。同時。我思考到,把自己的時間更加有效利用起來,讓自己的工作效率加倍。
③ 《達芬奇》讀後感
正哪 達芬奇讀後感(一)
看完這本書,我的感想是:人的一生是很漫長的,被寫在書上而只有短短的幾頁罷了!如果能在這幾頁之中得到感想,那才是有意義的。達芬奇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藝術家,他也經歷過文藝復興期,像他那樣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且能夠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的,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
達芬奇除了有很多優秀繪畫作品,也從事雕刻(一件作品也沒留下來)、建築、土木工程及製造戰車、大炮、滑翔機,研究天文學 、光學、數學……等。對於萬能天才美稱,達芬奇實在是當之無愧了。達芬奇的作品每樣看起來都是栩栩如生的,不只是圖畫而已,連雕像也是。
看完這本書,就像在進行一趟達芬奇一生之旅。隨著情節的起伏,我彷佛置身於達芬奇的年代,跟著達芬奇一起冒險。雖然達芬奇小時候活潑好動,不過他長大以後充滿智慧,總是能克服困難,甚至產生令人贊美的結果。他這種態度,值得我們去。每岩清帶一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些,達芬奇用他的智慧經歷了許多事。我想只要善用智慧,一定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充實,更多采多姿。
達芬奇比較著名的繪畫作品,除了最後的晚餐,就是蒙娜麗莎。此外,也還有許多幅佳作。最後的晚餐是米蘭聖瑪利亞?格拉翠修道院內的壁畫,也是達芬奇的代表作。因為是在五百多年前畫的,現今已破損不堪,但如果和達芬奇遺留下來的速寫作品配合著看的話,將會對他的精細技巧贊嘆不已。達芬奇不只是留下那些作品,還留下將近五千頁的手稿。其中有非常好的構想,用速寫方式畫下來。達芬奇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畫家,不但留下那麼優秀的作品外,而且還在歷史上留名,真是值得學習的。
達芬奇他的外表看起來不太像會調皮搗蛋的人,其實他從小就常常喜歡惡作劇,他有次做了一件作品,他的客人問他說他的作品名稱是啥,他就說出一些奇怪的名詞,讓那位客人覺的很害怕,就急忙的走粗蘆開了。
他給我的啟示是:要具有恆心、毅力,不能因為一點小事而放棄,應該要把失敗當作為的基礎。他那一種研究的精神是我們的`榜樣。從他的圖畫看起來就知道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雖然只能從書中體會到他那種精神,如果能夠從現實生活中體會到的話,我一定會向他請教問題的。
人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能夠在社會中立足,而且,行行出狀元;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夠達成目標,願望也能因此而實現。現在的時代里,只要在專長科目方面多下點功夫,繼系朝那方面進修,日後說不定還能因此發光、發亮。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希望,前途燦爛呢!而且也可能為國家爭光喔!
達芬奇讀後感(二)
這本書真實地寫出了偉大畫家達芬奇的一生。
達芬奇的一生歷經坎坷,可哪一位有成就的人不是這樣的呢?他是文藝復興時期三傑中的之一,達芬奇真正接觸美術是在16歲時,他父親把他送到了佛羅倫薩,他才真正開始了他的藝術之路。
達芬奇不只是一位畫家,他也是一位工程師、雕塑家、思想家、數學家,雖然不是最偉大的,但卻是統一了這些知識的人,並且在每一個領域里,他都可以與最傑出者一爭短長。他就是用數學原理與黃金分割線畫《蒙娜麗莎》的。
在馬的解剖學的研究方面,達芬奇可能是最好的。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拉斐爾、米開朗琪羅等人無一副畫可以與之相提並論。在描繪感情、思索、默想等方面的精妙,無人能敵。沒有一幅素描可以凌駕於《聖母、基督、聖安娜》,而且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沒有比他的自然法更高超的了。
達芬奇在文藝復興時期,並非是文藝復興之人。因為他太溫和、太內向、太文雅。他也不是一個十足完美的人,因為他太溫和、太內向。他不具有政治家及行政人員的性格,但他可以說是文藝復興時期或者整個歷史上最充實的人。
我敬佩他不光光是他的作品,那更多的是他的這個人,可能上帝永遠創造不出這樣的偉大的人!
達芬奇讀後感(三)
這本書主要講了達。芬奇平日里創作的作品,它的代表作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這本書帶我走進畫家列奧納多。達。芬把他的奇的世界,他已經去世500多年了,但他的小故事仍然流傳至今,這本書吧他的作品歷史和生活小故事告訴我們。
達。芬奇說過:「你如果要做一個藝術家,你要牢()記:必須開闊你的胸襟,務必使心如明鏡,能夠找見一切事物,一切色彩。」
他才活了67歲。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基督洗禮》《岩間聖母》《抱銀鼠的女子》《最後的晚餐》《自畫像》《蒙娜麗莎》等等。
其中《蒙娜麗莎》十分神秘,把她的左邊擋住,右邊是微笑,左邊則是傷心的表情。這也許代表生活中有快樂,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