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觀《蕭紅》有感800字作文紀錄片
3月8日蕭紅在全國公映,在網上看到消息就決定去看。20多歲時讀了蕭紅的作品,很喜歡她的文字,深重的苦難在她的筆下居然還有幽默的氣息,字里行間透出她是個細膩而倔強的女人。後來斷續讀了一些文壇軼事,很為她和蕭軍的分手惋惜,蕭軍是救過她命的人,並在一個女人不可能被愛上時愛上她,這感情應該沒有功利,為什麼是這么個結局?
電影的著力點是蕭紅的感情生活,從她逃婚開始。魯迅說過娜拉出走後,要麼回來要麼墮落,自由是美好的但錢也是重要的,在女性沒有過多選擇的時代,似乎只能有一條路:認命。蕭紅的一生雖然坎坷,但「五四」的新風畢竟已經吹來,她畢竟還可以賣文為生,時代給了她這個機會,所以她不想認命,但那個時代給的還不夠多,反觀與蕭紅同時代的才女們,又有幾個不是坎坷一生是非不斷。蕭紅說:我認為上帝對女人最大的不公是妊娠和生育。為了讀書她委身給未婚夫,但書沒讀成卻發現自己懷孕了,身無分文被拋棄,差點被賣去妓院。她和端木蕻良結婚時,懷著蕭軍的孩子,在日軍佔領的武漢,端木拋下她撤去了重慶,在戰火紛飛中她一個人逃難引產。所以她說:死了又怎樣,女性的羽翼是沉重的,女性的天空是稀薄的。站在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不是腹中的孩子,處境要簡單多了,她確實可以身輕如燕,獨自上路,不尋求依靠也不必為被拋棄那麼痛苦。但孩子是她一個人的嗎?寫到這兒,我不想譴責男性也不想說社會上的有色眼光,只是真正從內心感謝現代技術,女性啊,變得聰明和博學吧,那是真正的愛自己,對自己對社會負責。
聽說許鞍華正在拍描寫蕭紅的另一部電影《黃金時代》,不知道是怎樣的視角,霍建起導演說選取感情生活作為這部影片視角可以引起大眾的共鳴,我認為此話沒什麼依據。不了解那個時代,不知道她的作品,不同情她的經歷,不生為自力自強的女性,共鳴?不罵她才怪!千萬不要以為時代已經進步到能完全認可一個女人對自由的嚮往對感情的選擇。她短短31歲的人生,與四個男人有感情糾葛,未婚夫汪恩甲、蕭軍、端木蕻良、駱賓基。她著作的版權分給了蕭軍和駱賓基。在她死後,後三個人還在因為她恩恩怨怨著。蕭軍、端木蕻良、駱賓基和她都屬當時的東北作家群,時代證明, 四個人中蕭紅的文學成就最高,作品影響力最大,就這一點而言,也就能理解為什麼他們都愛上了她,不管是她懷著別人孩子時、還是她貧病交加時、還是她生命垂危時,就這一點而言,生為女性也足以自豪。但是汪恩甲舊時代男人對女性的一貫作派,蕭軍身為男人的男權思想,端木的自私冷漠都讓有著女性覺醒意識的蕭紅無法承受,最終導致她不甘地死去。駱賓基陪伴了她臨死前的44天,在她死後寫了《蕭紅小傳》。在傳記中,他表達了對蕭紅的愛和對端木的譴責。所以有人說,駱賓基對端木把這個快死女人的沉重負擔轉稼給他出離憤怒,才會有這樣的話,是在利用已經死去的蕭紅。電影美化了所有的感情,沒有直接拍出蕭軍毆打蕭紅,沒有拍出端木對蕭紅的嫌棄,沒有拍出駱賓基的抱怨。也對,實在是不能太寫實了,不然是真得冷入骨髓了,對全體男性的人性都是拷問了。除了駱賓基,我真得好奇另個兩位作家對蕭紅的真實感受,沒有看見過這方面多餘的文字。
還是說一說蕭紅的作品吧,畢竟她是因為她的文字被時代記住的。她是少有的直面最底層東北人民生死掙扎真相的作家,有評論家在「作家」兩字前面加上「女」 字,我認為不必,因為只要你看過她的《呼蘭河傳》、《生死場》,你會發現她的視角和描寫的深度,在同時代男性作家中也數不到幾個。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小說的風格和寫法,沒有孰優孰劣端看你發掘的深度、文字的駕馭能力和對人性的認識。評論家說蕭紅的小說象散文,散文象小說,所以蕭軍說蕭紅的小說結構並不嚴密,一直不認為她比自己寫得好。現在看來,一切不用爭論,對作家最大的肯定是作品的傳世。蕭紅和蕭軍分手一方面是因為蕭軍的不忠,一方面是因為雙方在思想意識上有分歧,蕭紅本能反感戰爭,所以當時就有人認為她偏離了抗戰的主旋律。應該慶幸她沒有跟著蕭軍去延安,以她的個性和她的作品風格,她的遭遇不會比蕭軍好,成為另一個丁玲只會更可悲。
最常見的說法是性格決定命運,但人終究是時代的產物,蕭紅在我們的時代不用逃婚不用逃難(世界上很多女性還沒有這樣的權利),但是她就真會幸福嗎,不用面對世人的不解和輕視嗎?人民日報微博在「三八節」快結束發了這么一段文字:[你好,明天],「三八節」 過去,手中的鮮花余香漸淡,耳邊的祝福歸於沉寂,我們又要面對女博士求職時的不公,婦女就業中的歧視,以及「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怨艾。歌德說,永恆的女性,引領我們前進。而這永恆的女性仍需通過不斷得解放實現自己。需明天的他仍然愛心沛然,願明天的她終於擁有世界。這願望是蕭紅們在看不清明天時努力的方向,也是一代代女性的追求的目標,我們不要孤獨地走也拒絕卑微地活。
② 《蕭紅》觀後感作文
好久沒看見這么具有文藝氣息的電影了。蕭紅,以前只是在一些書的序里見到過她的名字對於她我並沒有過多的了解。通過這部電影,我想我了解了個大概。
她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強大到哪怕貧病交加,身懷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樣有人愛。最後結尾那一段阿洛對她的評價,我覺得是非常准確的。
她的確是一種很強大的真實。我覺得任何一個寫出這樣的好作品的作家,都是一種很強大的真實。因為他們關注現實,而不是純粹虛構,總是想藉由表現這樣的一種痛苦生活而啟迪人們去解決一些問題。
電影《蕭紅》拍的很唯美,有些畫面是只有在小說裡面才能看見的,可能導演就是從小說那些美妙的場景中提煉出來的也說不定,說實話,我還是第一次看見為作家以及以作家為主角而拍的這種電影。
他們也是普通人,一樣會肚子餓,會受傷,但是他們有自己的操守,蕭紅就算是那麼餓,也不會去偷鄰居的列巴圈,這是很能表現氣節的事情。
她的人生很曲折,我不知道為什麼,喜歡她的男人,都是那麼的不頂用,一個兩個剛開始的都是那麼的厲害,過多一段時間又都變得那般的鄙陋。第一個直接就跑了。第二個蕭軍還行,始終是愛她的,但是他的脾氣太不好,而且還經常與別的女人勾搭,連蕭紅最好的朋友阿虛也被他搞的懷孕了。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出軌還能出的這么理直氣壯。
第三個,剛開始的時候看上去很有文藝氣質的端木,他的言辭很山盟海誓的。但他不能夠擔當,總是在逃避責任。換句話來說,蕭軍是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樂,而端木則是只能同享樂,不能共患難。第四個沒有結果,因為並沒有開始這段感情,蕭紅就已經死了。他是在蕭紅生命垂危的時候愛上她的。這也很能證明她的魅力了。一個女人年齡可以越來越大,但是心裡卻是可以越來越有魅力的,它是不以年齡的流逝而產生消亡的。比如我在東莞遇見的一個女人,丹姐,她就是這么樣的女人。她的年齡有四十幾了,但是還是那麼迷人,魅力四射哈,男人們為了她爭風吃醋,甚至打架斗毆。我就是為了她而被開除的,到現在我還忍不住驚呼,【妖孽兮】。
我是第一次在電影上看見魯迅本人,這讓我欣喜若狂,他才是我真正的偶像。我看見他的那一刻,真的激動了。好久沒有的感覺!魯迅先生好像是以前經常演周恩來的那個演員演的,演的蠻像的,一身深色長衫,頭發依舊像倒立的掃把,只是臉上的妝畫的太狠了,那麼明顯的黑線,我都看的出來是畫上去的。整部影片唯美華麗,結尾那白色的冰河更是有一種曠遠的美,結尾的配樂也蠻好聽的。但是電影始終是電影,由於時間的限制,所以很多場景都是浮光掠影,一帶即過。比如說,端木就為蕭紅端了一碗小米粥,說了幾句情話,在下一幕,蕭紅就宣布和前任蕭軍分手了。以我的感覺來說,這也太快了些吧。不過我能理解,比起趙薇導演的致青春,致的不清不楚的青春,和郭敬明的PPT來說,已經好太多了。
總的來說,《蕭紅》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值得大家一看的電影。
③ 蕭紅故居觀後感500字
尋訪【蕭紅故居】有感
懷著對蕭紅老師的敬仰,這一天我與同學來到位於呼蘭區的蕭紅故居。
其實我關注蕭紅從高三開始,高三時學習疲倦偶爾聽聽廣播,見得「民國四大才女」蕭紅,以及那時正在籌拍的電影《蕭紅》,只是感覺蕭紅這一人物及其神秘、傳奇。我在網上多次查閱資料,了解蕭紅。那時我就對蕭紅的作品《呼蘭河傳》、《生死場》很感興趣,可是高考在即,便沒機會閱讀。
後來,電影《蕭紅》公映了,但還是沒機會看,再後來,我終於可以在網上搜索觀看了。看了一遍似乎沒看懂,我就索性下載下來反復看。每次看都覺得每次都有收獲,好東西難免要和大家分享,我就在我的各個社交網站上與大家分享這部傳奇之作。之後我也嘗試把電影放在電視里,讓家人也感受一下蕭紅的個人魅力。
這一天雖然天氣有些冷,但還是能感受到蕭紅老師當年創作的熱情。我和同學乘著551公交來到了呼蘭,經過詢問,終於找到了傳說中的蕭紅故居。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蕭紅紀念館」。通過登記,我們進入了紀念館,一塊大大的石碑在正中間,上面寫的是「前言」,緊接著左前方是一塊白色的蕭紅像,前面是蕭紅幼時在地里與爺爺勞作的情景,再向裡面走是蕭紅和她生前與蕭軍以及與恩師魯迅的照片,還有許多蕭紅作品的手稿,和魯迅先生寫給「紅軍」夫婦的書信。
上到二樓,我們看到蕭紅與蕭軍和她們的朋友們在一起唱歌歡樂的情景,可以想像得到當時蕭紅蕭軍和朋友們在一起談笑歌唱的氣氛;還有蕭紅獨自一人靜靜創作的情景,可以想像得到當時蕭紅在惡劣環境下創作的艱難;和恩師魯迅家裡蕭紅與蕭軍談話的情景,可以想像得到當時蕭紅及其蕭軍、魯迅談論寫作技巧時的熱度;
從「蕭紅紀念館」走出來向東便是名副其實的「蕭紅故居」。走進蕭紅故居的庭院,第一個賞心悅目的便是那潔白的漢白玉製作而成的蕭紅雕像,她拄著下巴思考的樣子著實讓人羨慕。接著就是蕭紅及其所有家人生活過的房屋、正房、東西廂房以及張家倉房、馬棚還有水井。蕭紅及其家人居住的房屋中有許多這個年代不曾使用的工具。「乃瑩」出生的房間西牆上掛著蕭紅與生母的合影和她家族的全家福。
走出「蕭紅故居」,經過「蕭紅紀念館」,離開蕭紅故居,有一種不舍的感覺,再這樣一個張家大戶人家,蕭紅並沒有放棄學業,而是依然堅持著自己的求學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蕭紅一樣,為了自己夢想勇敢去闖。她善於寫作的優秀品質也是非常值得我們這一輩學習。
在此,我向偉大的蕭紅致敬,向一直辛勤工作在蕭紅紀念館和蕭紅故居的全體工作人員表示衷心地感謝,謝謝你們!
④ 電影《蕭紅》好看嗎《蕭紅》影評!
被稱為中國文壇的洛神,蕭紅的經歷和文字一樣,一直是一段傳奇。上世紀中葉顛沛流離又百舸爭流的中國,情路坎坷的才女作家,這樣一個故事,能難拍到哪裡去?但是導演霍建起卻以實際行動告訴觀眾:我能!
台詞無疑是《蕭紅》的一大致命傷,並且分為兩類,其一,是二流近當代文學教科書蕭紅賞析選段,用以表現導演對蕭紅的理解;其二,是《情深深雨蒙蒙》式的對話。從影片一開始,駱賓基開始抒情:你的作品宏大,細膩雲雲雲雲一大段,就讓人感覺大事不好。果然,之後居然出現了魯迅對蕭紅蕭軍情感糾葛的評價:你們兩個就像兩只刺蝟之類《情深深雨蒙蒙》般的對話。此類例子,數不勝數,觀眾笑場不知凡幾。影片後半段臨近結束時,駱賓基和端木蕻良站在蕭紅墓前,居然又開始以詩一般的語言,背誦蕭紅賞析選段,彷彿怕前面表現的內容觀眾沒看懂似的,實在令人發指。台詞的問題其實可以代表整部影片的問題,過多浮於表面的膚淺解讀和表現,讓這位中國文學的洛神,在霍建起這個戲水人手裡,溺水而亡。
簡言之,霍建起不懂蕭紅,不懂女人,更不懂愛情。為了節省腦細胞,他更多用的是讓演員將人物心理說出來,而不是細節的捕捉,鏡頭語言。這就讓電影和觀眾感觀產生了錯位,裝逼的意識先入為主,人物設置單薄,再加之做作到搞笑的台詞,失敗在所難免。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這部蕭軍蕭紅這一對左聯小紅軍唱主角的電影里,居然沒有像多年前的《魯迅》那樣,頻頻唱紅,而是將著力點放在了男女關繫上,甚至在影片後半段出現了兩男一女同睡一床的中國公映大銀幕突破之舉,還是體現了一點導演的想法。但是,從本質上說,《蕭紅》導演霍建起和《神探亨特張》導演高群書,都是一樣的。兩個人都是想用電影表現我懂,一個是懂蕭紅,懂女人,懂愛情;一個是懂中國現狀。可惜的是,他們的懂只是比不懂懂那麼一點點,騙得過那些什麼也不懂的觀眾,而在比他們懂那麼一點點的人面前,難免貽笑大方。
撇去以上那些吐槽,《蕭紅》在視覺方面,還是頗為精美的,可以說是直直擊中了小清新們的心。那些美衣華服,亭台樓閣,千山萬水。甚至那些精心設計場景:水面漂浮的歐利維亞;鏡前顧影自憐的女作家。都讓人知道,這部電影是用了心的。但是,就像導演從電影里極力表現的我懂一樣,這些精美的畫面對電影本身,於事無補。蕭紅一生經歷的主線,導演抓住了,但是以太多沒有具象性的情節來進行填補,於是只能給人隔靴搔癢之感。我們知道蕭紅一生坎坷,她倔強,她需要愛,她才華橫溢,她情殤連連。這些,都需要導演通過抓住蕭紅一生中可以不為人所知,但一定是要非常人能受的片段,來進行體現。而這,則需要導演對蕭紅,對蕭紅的作品,甚至對女性,對人,這個永恆的問題有自己的深度見解。結果,大家已經看到了,大量的蕭紅賞析選段,只能將電影拖入膚淺的深淵。
一句話,《蕭紅》的確讓人感覺不是電視劇了,但也僅僅是看上去很美,僅此而已。
⑤ 電影《蕭紅》觀後感
電影《蕭紅》觀後感範文
看到這么一則新聞:講述作家蕭紅傳奇一生的電影《蕭紅》已於8日在全國上映,即便小宋佳傾盡全力出演,影片在本市卻連院線「一日游」的機會都沒有。據記者調查後了解,上海地區的主要影院幾乎都沒有排映該片,環藝影城僅有的一場也出現零票房的情況。雖然《蕭紅》遇冷有其特殊原因,但不少電影人認為,文藝片遭遇如此境況令人擔憂。
《蕭紅》是為紀念蕭紅誕辰百年而創作的,霍建起一向以文藝氣質見長,善於在日常生活柴米油鹽中展現人性之美。然而此次出手的《蕭紅》卻讓我有小小失望,對於蕭紅的作品隨便點了幾筆交代,短暫的31年生命里,蕭紅雖有與汪恩甲、蕭軍、端木蕻良、駱賓基的.四段情,但也不至於大篇幅的鏡頭都在臆造混亂不堪的愛情(當然,喜歡者則會認為是轟轟烈烈的愛情),作家的思想隻字不提,東北作家群成了各種濫情西門慶甚至3P,沒有營造出文學和思想厚度,這讓《蕭紅》淪落成爛俗的多角戀愛情片。難怪同場觀影的顧長衛、蔣雯麗夫婦出來接受采訪時,顧導幽默地說:看完《蕭紅》,我想看小說《呼蘭河傳》。
也難怪霍導演主題跑偏,畢竟蕭紅這個人物不簡單,一輩子都在談戀愛,懷著汪恩甲的孩子愛上蕭軍;懷著蕭軍的孩子嫁給了端木蕻良;最後如花盛年,客死他鄉之前還讓駱賓基生死不忘。這種白當爹的事除了腦殘台灣苦情劇里就真的出現了!那得是多麼有魅力的女人啊!這樣的人生太給力了,文藝女青年們,你們羨慕嗎?
的確,這部《蕭紅》票房失利,對於文藝片來說,也不見得多丟人,畢竟現在國內的藝術院線運作尚不成熟,在如今電影蓬勃發展的泱泱大國里,文藝片票房想要有多大作為卻有點難度,不見得哪部片都會像《色戒》有梁朝偉,《桃姐》有劉德華這般重量級壓陣。筆者來京愈3年,看文藝片也唯有大陸第一家藝術影院北京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而以前傳聞院線聯合發起的「藝術電影放映聯盟」(AFA)早已成為空談,相比國外藝術院線、政府支持、降低稅收津貼讓利等優勢,中國文藝片境況確實有點慘不忍睹。
雖然該片有些段落瓊瑤般的對白很做作,雖然偶像片般的節奏和風格也很突兀(比如在飄著鵝毛大雪漏洞下激情),文藝片的路子非要往偶像片瓊瑤戲的路子上走,那叫一個擰巴。但令人驚喜的是小宋佳奉獻的完美表演,她一生坎坷、倔強要強,她需要關愛,才華橫溢,她情殤連連,不可方物……以至於一些過於戲劇化的細節都被忽略。由於導演的偏離,最終小宋佳很強烈的表現了一個女人的愛情,而沒有表現這個女人是個作家以及為什麼她會成為一個作家。
小宋佳詮釋的愛情足夠了,表現也不錯了,但蕭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和什麼樣的人發生了怎樣的事,最終促使她用筆宣洩情感——這才是《蕭紅》應該展現給觀眾並讓觀眾從中思考的東西,不知道許鞍華的《黃金時代》又是如何講這個故事。
;⑥ 如何評價霍建起導演的《蕭紅》和許鞍華導演的《黃金時代》
這兩部電影主要都是描述蕭紅的經歷,她是民國的四大才女,雖然滿腹的才華,但是人生卻不如意,珂珂砍砍的愛情和跌跌宕宕的人生。都給她帶著一股濃重的筆墨色。
相較於這兩部電影來說的話,我更喜歡許鞍華的《黃金時代》,他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原本總共有三個多小時,講述的是蕭紅的一生所有的經歷,後來刪刪減減,還是留了兩個多小時,可以說是當年電影裡面最長的一部電影了。
其中端木和蕭軍最讓她心動,但是即使是再喜歡蕭軍,蕭軍還是逃脫不了男人的本性,那就是背叛!而端木他也有明顯的缺陷,他膽小懦弱,危機的時刻拋棄了蕭紅,當時看到這里我氣憤的不行,卻也為她惋惜,或許如果不是這次事情,她真的能夠跟端木好好的過一輩子。
⑦ 《蕭紅》觀後感——流淌一生的呼蘭河
「那是一個盛產娜拉的時代」
蕭紅的倔強,遺傳自父親的那一種倔強,讓她毅然的成為了那個時代背景下又一個出走的娜拉,天真,激進,帶著強大的精神力量,投入到文學里去,投入到愛里去。
我總在想用什麼樣的詞語描述蕭紅的文字,大概就像駱賓基說的那樣,「開闊,浩盪,舒緩,流動著無盡的悲傷,書中的人物,久違的北方。」
在北平最難的時候,她在寒冷的冬天裹著厚棉被在屋裡踱步,手裡拿著一本《玩偶之家》,「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夢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後,有時卻也免不掉墮落或者回來,否則就得問,她除了覺醒的心以外,還帶了什麼去?」
後來貧困潦倒之際,她還是接受了姓汪的幫助。不知道這些相遇,是福是禍,和她與蕭軍的相遇一樣,和她與端木的相遇一樣,她曾經這樣發問,戲外的我也就這樣思量。她心裡感到委屈,因為跟了姓汪的。她沒辦法,為了活下去,可說到底,這不是另一種回去嗎。也許對彼時的蕭紅來說,有書念,就算不得是回去的。有一天,他突然走了,再沒回來,留下大著肚子的蕭紅,獨自在旅館里,住上了閣樓,過上了更加局促孤單的生活。
蕭軍是她一如那個昏暗閣樓的生活里的一束光,姓汪的走之前她說,這屋子快把人悶死了,殊不知更悶人的生活還在後頭,長大就好了,此刻的蕭紅大概意識到這一種謊言,潦倒的生活里也會常常思念祖父嗎?汪的離去,讓她第一次見識到男人的絕情,可此後卻還要因此受傷。蕭軍的甜言蜜語擊中了這個才華的孤寂的靈魂。深刻的共鳴可以在片刻之間產生,蕭紅的單純,不畏外界的靈魂的暴露,是她和蕭軍愛情的開端,這大概也是後來的他們會愛上她的原因,她的靈魂如此純粹透明,讓人感到心安,汲取力量,得到無與倫比的驕傲與甜蜜,留下自己受最深的傷,原來這並不僅僅是遇人不淑,只是靈魂的生命的慣性,推動著她往更深的荊棘,更近更危險卻也更溫暖的地方去,於是他們帶著赤裸的靈魂越過洛希極限去,一同走向毀滅,為了逃避這種結果,為了苟且地活著,高尚的生命,偉大的靈魂,蜷曲在不能任意妄為的孱弱的心靈和軀體之中去。
活著,生命的基因的目的,只有延續和進化,我們想了許多,關於生命,關於文藝,關於哲學,關於社會,可也只是片面存活的瞬間而已,只是短暫的為了生活下去的明哲保身的選擇。人是無奈的,我們要活著,只有為了活著,可心裡有些許的對愛和自由的追求的不甘,我放棄了,只能在文學的熱烈里委曲求全。
「夢是好的,否則,錢是重要的。」——魯迅(這句話倒真是魯迅先生說的了)
「早知如此,我何必抗爭,何必出走?」閣樓里蕭紅問的話,大概就是她真實的疑惑吧。千千萬萬個娜拉站起來了,千千萬萬個娜拉又倒下了,沒人告訴人們出走的意義在哪,可是抗爭,這樣一個誘人的詞彙,一次勇敢的行動,讓每一個嚮往自由和真愛的靈魂都蠢蠢欲動,意義?或許出走這一步,便是意義的全部,後人會為它賦予很多象徵,很多解讀,可只有當下站起來的那個女性明白這到底意味著什麼,一次偉大的catastrophe,對於傳統價值觀的統治地位的覆滅。
「晚來偏無事,坐看天邊紅。」
「你是我見過的女人中,最有才華的。」
一開始我想著,一句騙人的鬼話,可我忘了那人是蕭紅,一時間我又沉淪了。蕭軍給了她活著的希望,夢幻般的愛情,「我曾經為之捨生忘死,遍尋不到,眾叛親離,他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四周無邊的黑暗,我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見到他,和等待見到他。」
在洪水裡相擁的時候,他們應當是真正愛過的。
「那邊是清溪唱了,這邊是樹葉綠了,姑娘啊,春天到了。」
雪是潔白的,大約那一刻的愛也一樣純粹。
「王阿嫂的死,是我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什麼能夠阻止我寫作,無論是貧困還是戰爭,甚至死亡。」
我喜歡秋天飄吟而下的樹葉,和憂思的手風琴。哈姆雷特。
「蕭軍走到哪裡都像一團火,他討女人喜歡,也喜歡女人,我隱約感覺到他和他學生的姐姐之間發生著什麼,可我不願面對,但內心深處卻開始積聚憂傷。」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遇到的女人總是那麼孤單,那麼需要愛,而我的個性,往往是不願意讓別人失望的。」
看到這句忽然讓我想起《洛麗塔》想起《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想起當時恰好讀完這兩部作品的自己發出的感慨,「文學恰如一塊道德的裝飾布,現實中的低劣在優美的文筆下讓人們也向那種扭曲破碎的美感臣服」。明明一個花心的浪子,一番矯飾之下卻透過言語傳遞一種可笑的善意,這大概正是女性在歷史話語權上如此弱勢的原因,沒有教育,沒有文學的掩飾,就只能聽取最甜蜜的話語,然後承擔最沉重的現實,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仍然是教育。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拯救世界,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創造未來,但為一個苦難的世界分擔精神上的痛苦,是一個作家的責任。」
「我深感,和蕭軍是一個問題的結束,和端木是另一個問題的開始,他不是一個能夠擔當的人。」
「轟炸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我們必須馬上離開。」
看見電影里密密麻麻的鐵絲網,我忽然想起王佳芝被擋下的那個地方。
「火柴怎麼還沒回來,他不會出什麼事兒了吧。
哦,他不會回來了,他走了。」
「真是人生何世,會有這樣好的景況。」
「你會好起來的。我想,回家。」
「快點兒長吧,長大了,就好了。」
蕭紅躺在病床上,想起童年的那一片天地,那一片小小的白花,那一刻她會不會感到祖父欺騙了自己,此刻思鄉的情緒到達頂峰,一切都那麼真實,回憶像夢境一樣美好,美好的不切實際。
「她是一種很強大的真實,她裸露著,不是身體,而是靈魂,她用她的全力去愛,她的愛讓她愛的男人,變得強大起來,驕傲起來,隨心所欲起來,然後,她第一個被傷害。她的強大,讓男人下手很重,其實,她是很疼的。所以,她不停地寫作,寂寞和撫慰,都來自寫作。在夢中長大的孩子,都是極端孤單的,她在寫作中,尋找她的故鄉,親人,尋找窮人,婦女和兒童,她在書寫中靜靜地呼吸,燃燒起來,記憶之火,如此溫暖。她一生,追求愛與自由,在這充滿暴力的,奴役與欺侮的社會中,從異鄉到異鄉,從異鄉到異鄉。」
文字是對人靈魂的告慰,最崇高的理解,對孤獨的消解,在這里呼喚,在這里解脫。
我的靈魂在對一個又一個孤單靈魂的窺探和注視中豐滿起來,站立起來,真正明白了看到了個體的豐富,差異的可愛,存在之合理,生命之意趣。
我在民國的戰爭年代,藉由一具熱烈的才華的身體,重新度過了夢境里的一生。